CN103595910B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5910B
CN103595910B CN201310356865.7A CN201310356865A CN103595910B CN 103595910 B CN103595910 B CN 103595910B CN 201310356865 A CN201310356865 A CN 201310356865A CN 103595910 B CN103595910 B CN 103595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control unit
system control
estimate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6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5910A (zh
Inventor
木本贤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95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5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5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5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02B7/365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by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02B7/3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measured at different points on the optical axis, e.g. focussing on two or more planes and compar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8Circuitry to measure o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object contr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摄像设备可以使用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基于表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的焦点评价值来进行焦点检测。根据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的大小,摄像设备判断如何使用用于通过往复移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的方法和用于通过在焦点评价值增大的方向上移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的方法。基于该判断来进行焦点检测。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数字摄像机和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像设备常常具有作为AF功能的所谓的对比度检测式自动调焦(AF)。对比度检测式AF使用拍摄图像的锐度作为AF评价值,并且通过控制调焦透镜的位置来聚焦于被摄体,从而最大化AF评价值。作为AF评价值而使用的图像的锐度,例如可以是从图像信号中所提取出的高频成分的电平。
根据对比度检测式AF,基于拍摄图像来计算AF评价值,因而AF评价值可能因为离焦之外的因素而改变。例如,在拍摄图像不是静止图像(拍摄图像是运动图像)的情况下,例如,在摇摄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的情况下,以及在发生照相机抖动的情况下,图像的空间频率分布整体降低,结果导致高频成分和AF评价值的降低。
AF评价值不仅用于检测焦点位置,而且还用于确定调焦方向和控制AF操作。因此,由图像模糊所引起的AF评价值的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具有多个内部状态、并且根据AF评价值及其变化来将内部状态变换为另一内部状态的AF控制的情况下,由图像模糊所引起的AF评价值的变化的影响随着各个内部状态而改变。
AF控制的内部状态的例子包括微小驱动操作(摆动)和爬山操作。微小驱动操作是如下操作:通过间歇地在微小范围内往复驱动调焦透镜来获得AF评价值,将AF评价值增大的方向检测为焦点位置的方向,并且对焦点位置进行识别。爬山操作是如下操作:在通过微小驱动操作所检测到的调焦方向上驱动调焦透镜的同时获得多个位置处的AF评价值,并且基于AF评价值的变化来识别焦点位置。
当出现图像模糊时,首先执行微小驱动操作以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和焦点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图像稳定的情况相比,难以检测AF评价值的变化,因而需要耗费时间来识别焦点位置及其方向。因此,将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爬山操作以在宽的范围中搜索焦点位置。然而,由于爬山操作基于AF评价值的增大和减小来识别焦点位置,因而爬山操作容易受到由图像模糊所引起的AF评价值的变化的影响。因此,会出现所识别的焦点位置与预期位置不同的情况,以及由于跟踪焦点位置的操作不稳定而引起拍摄图像看起来不舒服的情况。
另一方面,现今许多照相机具有照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照相机抖动校正功能通过基于来自诸如振动结构陀螺仪等的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以及按照时间顺序所拍摄的图像之间的相关性来检测图像模糊的量和方向,以对图像模糊进行光学或电子校正。日本专利JP3054603建议在AF控制中使用所检测到的图像模糊的信息,或者更具体地,在图像模糊的量大时,不进行自动调焦。另一方面,日本专利JP4438047建议,在微小驱动操作中微小间歇地操作调焦透镜的同时进行自动调焦,当图像模糊的量大于预定量时,在改变驱动条件之后继续自动调焦。
然而,根据日本专利JP3054603所述的方法,在由于图像模糊的量大而不进行自动调焦的情况下,无法根据到被摄体的距离的变化来进行跟踪。
另一方面,根据日本专利JP4438047,尽管在考虑了图像模糊的影响的驱动条件下继续进行微小驱动操作,但是在爬山操作中没有考虑图像模糊的影响。因此,当AF的操作状态在出现了图像模糊的期间从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爬山操作时,由于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的影响,爬山操作中进行的自动调焦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稳定的。
发明内容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使在AF评价值由于图像模糊的影响而没有表现出预期变化趋势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焦点位置的稳定跟踪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图像传感器;计算单元,用于使用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计算表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的焦点评价值;第一焦点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往复移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第二焦点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在所述焦点评价值增大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以及模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其中,在所述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不使用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单元而使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单元进行焦点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步骤,用于使用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计算表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的焦点评价值;模糊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以及焦点检测步骤,用于通过驱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其中,所述焦点检测步骤能够执行:第一焦点检测方法,用于通过往复移动所述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以及第二焦点检测方法,用于通过在所述焦点评价值增大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检测,以及在所述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焦点检测步骤不使用所述第二焦点检测方法而使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方法来进行焦点检测。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一些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数字照相机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2A和2B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焦点检测操作的流程图。
图3A和3B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微小驱动操作的流程图。
图4A和4B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爬山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稳定性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和8B是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9A和9B示意性示出了模糊信息的变化趋势的例子。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中的AF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12A和12B示意性示出了AF评价值和透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典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摄像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数字照相机1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尽管在图1的结构中包括摄像镜头,但是摄像镜头可以是可更换的,因此可以不包括在数字照相机1中。另外,摄像设备可以内置在诸如移动电话、移动游戏机以及个人计算机等其他电子装置中。
系统控制单元115例如包括CPU、RAM和ROM,使用RAM作为工作区并根据预先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来控制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整体操作。注意,尽管后面将要进行说明的处理是作为软件并主要由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但是这些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系统控制单元115通过如下操作实现自动调焦(AF)处理:基于由AF处理单元105所计算出的焦点评价值(AF评价值)来识别焦点位置,并且通过调焦透镜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来移动调焦透镜。焦点评价值是用作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图像的对比度的指标的数值。
摄像镜头100是普通的变焦镜头,可以利用摄像镜头100来控制视角和焦点位置。变焦透镜控制单元101控制变焦透镜的驱动,该变焦透镜用于改变摄像镜头100的焦距(视角)。光圈/快门控制单元102控制光圈和快门的驱动,该光圈用于控制光量。在本实施例中,在摄像镜头100中设置有具有光圈的功能的快门。调焦透镜控制单元104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以使得摄像镜头100聚焦于图像传感器108。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变焦透镜控制单元101、光圈/快门控制单元102和调焦透镜控制单元104具有诸如透镜等的光学元件、光圈和快门的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它们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装置。这些各种类型的装置例如包括用于驱动光学元件和机构的致动器、控制致动器的电路、以及数字-模拟转换器。注意,在摄像镜头100是可更换的情况下,该光学元件和驱动机构被设置在摄像镜头100中。
闪光灯(发光装置)106通过向外部发出光来调整被摄体的亮度。在从系统控制单元115接收到“闪光灯接通”信号的情况下,EF处理单元107控制闪光灯106以发出光。在判断为需要使得闪光灯106发出光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向EF处理单元107发送“闪光灯接通”信号。
图像传感器108例如由诸如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并且输出通过将聚焦的被摄体图像转换成以像素为单位的电信号所获得的摄像信号。摄像处理单元109包括CDS电路、非线性放大电路和模拟-数字转换器。CDS电路使用相关双采样方法,在摄像信号中去除从图像传感器108中输出的噪声。非线性放大电路对已由CDS电路去除噪声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增益控制)。模拟-数字转换器将作为模拟信号的摄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传感器108和摄像处理单元109用作摄像单元,其生成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摄像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110对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摄像信号(图像数据)进行诸如伽马校正和边缘校正等的预定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单元110还基于WB处理单元111的控制,调整摄像信号的白平衡。格式转换器112将所提供的摄像信号转换成适于经由图像记录单元114(后面将要进行说明)记录在记录介质中并且适于经由操作显示单元117(后面将要进行说明)进行显示的格式。DRAM113是高速内置存储器。DRAM113被用作用于临时存储摄像信号的缓冲器,并且用作用于摄像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处理的工作存储器。图像记录单元114将已转换成预定文件格式的摄像信号记录在诸如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中。
自动曝光(AE)处理单元103根据从摄像单元(图像传感器108和摄像处理单元109)中所获得的摄像信号,计算与被摄体的亮度相对应的测光值。AE处理单元103还确定信号放大量(增益量),例如在被摄体的亮度低的情况下,将摄像信号放大该信号放大量以维持适当的曝光。换句话说,AE处理单元103确定用于校正摄像信号以实现适当曝光的信号放大量(增益量)。基于由AE处理单元103所计算出的测光值和预先存储的程序图,系统控制单元115确定诸如光圈值、快门速度和胶片速度等的曝光条件,并且控制光圈/快门控制单元102和摄像处理单元109中的非线性放大电路。系统控制单元115以上述方式执行AE处理。
基于从AF处理单元105中所获得的AF评价值,系统控制单元115通过控制调焦透镜控制单元104来执行AF处理。图11示出AF处理单元105的结构的例子。门122在从摄像处理单元109中所获得的摄像信号中提取与预定焦点检测区域相对应的摄像信号。带通滤波器(BPF)123从由门122所提取出的摄像信号中,仅提取高频成分作为预定频率的成分。检测(检波)单元(DET)124执行诸如峰值保持和积分等的处理。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对摄像信号的高频成分进行积分处理所获得的输出作为AF评价值。
AF处理单元105还计算表示焦点检测状态的聚焦度(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摄像信号的聚焦度)。低通滤波器(LPF)125去除由门122所提取出的摄像信号的高频成分。线最大值单元(Line Max)126和线最小值单元(Line Min)127分别检测一条水平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加法单元128计算一条水平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最大值–最小值)。峰值保持单元129检测通过将表达式“最大值–最小值”应用于门122所提取出的图像区域中所包括的所有水平线所获得的值中的峰值MM。峰值MM相当于门122所提取出的图像区域中的对比度的最大值。
除法单元130通过将由检测单元124所检测到的带通滤波器123的峰值保持值除以峰值MM,来计算聚焦度。注意,在将通过对高频成分进行积分所获得的输出用作AF评价值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积分来抑制噪声等的影响,但是根据被摄体的种类和摄像条件(例如,被摄体的亮度、照明和焦距),焦点位置处的AF评价值的范围变化程度大(图12A)。另一方面,标准化聚焦度表现出下面的趋势:在焦点位置上接近特定值(图12B中的Max),并且随着离焦程度变大而减小(图12B)。在本实施例中,使用AF评价值和聚焦度的特性来执行自动调焦处理。
回到图1,VRAM116是用于显示图像的存储器,并且可以存储摄像信号等。操作显示单元117可以显示图像、用于辅助操作的信息和照相机状态。操作显示单元117还可以在摄像期间进行实时取景显示。主开关(主SW)118是用于接通/断开数字照相机1的电源的开关。第一开关(SW1)119是用于指示开始进行诸如AF和AE等的摄像待机操作(摄像的准备操作)的开关。第二开关(SW2)120是用于指示开始摄像的开关。为了接通第二开关120,需要接通第一开关119。通常,第一开关119配置成在半按下释放按钮时接通,第二开关120配置成在完全按下释放按钮时接通。
模糊检测单元121是诸如振动结构陀螺仪等的角速度传感器。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来自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检测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图像模糊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来自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模糊量,但是在不使用角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图像之间的运动矢量来检测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
基本操作
下面参考图2A和2B的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焦点检测操作的整个流程。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视频记录和待机期间,连续地执行焦点检测操作。另外注意,将根据本实施例的流程图作为计算机程序(软件)保持在系统控制单元115的ROM中。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随着由主开关118的操作所引起的电源接通而启动之后,主要由系统控制单元115来执行这些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稳定性监视处理。在该稳定性监视处理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由于照相机抖动和摇摄等而在照相机操作者操作数字照相机1时出现的模糊状态。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出现不能适当地进行焦点检测操作的模糊状态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停止焦点检测操作,并且继续监视模糊状态,直到判断为出现数字照相机1稳定并且可以执行适当的焦点检测操作的模糊状态(稳定状态)为止。后面将具体说明稳定性监视处理。
接着,在步骤S201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作为步骤S200中的稳定性监视处理的结果的、要变换至的下一操作状态是否是微小驱动操作。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1中判断为要变换至的下一操作状态是微小驱动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要变换至的下一操作状态不是微小驱动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0的处理,并且继续监视模糊状态,直到判断为出现了稳定状态为止。
在步骤S202中,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微小驱动操作(摆动)。微小驱动操作属于AF控制的其中一种内部状态,其是用于在微小且间歇地移动调焦透镜的同时获得AF评价值并且基于AF评价值的变化来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和焦点位置的操作。后面将具体说明微小驱动操作。
在步骤S203、S204和S205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步骤S202中的微小驱动操作的结果,判断要变换至的下一内部状态。
更具体地,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3中判断是否变换成上述稳定性监视处理,在步骤S204中判断是否变换成后面将要说明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并且在步骤S205中判断是否变换成后面将要说明的爬山操作。
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3中判断为变换成稳定性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0的处理。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4中判断为变换成AF评价值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10中存储在步骤S202中通过微小驱动操作所识别出的焦点位置处的AF评价值、或者在由于离焦而导致微小驱动操作停止时的透镜位置处的AF评价值。在后面将要说明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中使用这些信息。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5中判断为变换成爬山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6中执行爬山操作。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5中没有判断为变换成爬山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2的处理,并且继续微小驱动操作。
在步骤S206中执行的爬山操作属于AF控制的其中一种内部状态,其是用于在连续(或者以预定的逐步方式)移动调焦透镜的状态下获得AF评价值,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多个AF评价值的变化来识别焦点位置的操作。后面将具体说明爬山操作。
在步骤S207、S208和S209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步骤S206中的爬山操作的结果,判断要变换至的下一内部状态。
更具体地,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7中判断是否变换成上述稳定性监视处理,在步骤S208中判断是否变换成上述微小驱动操作,并且在步骤S209中判断是否变换成AF评价值监视处理。
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7中判断为变换成稳定性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0的处理。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8中判断为变换成微小驱动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S202的处理。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9中判断为变换成AF评价值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210的处理,并且存储在步骤S206中由于离焦而导致操作停止时的透镜位置处的AF评价值,以在后面将要说明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中使用所存储的AF评价值。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09中没有判断为变换成AF评价值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6的处理,并且继续爬山操作。
现在说明步骤S211中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AF评价值监视处理是如下处理:将预先存储的AF评价值与最新的AF评价值进行比较来监视AF评价值的变化。后面将对其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步骤S212和S21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步骤S211中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的结果,判断要变换至的下一内部状态。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12判断为变换成微小驱动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2的处理。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13中判断为变换成稳定性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00的处理。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213中没有判断为变换成稳定性监视处理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211的处理,并且继续进行AF评价值监视处理。
如上所述,系统控制单元115在间歇地执行AF评价值监视处理和稳定性监视处理的同时,通过在AF控制的不同内部状态之间,也就是在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之间进行变换,根据各种场景变化来控制调焦透镜,以维持聚焦状态。
微小驱动操作
下面参考图3A和3B的流程图说明在步骤S202中所执行的微小驱动操作。
微小驱动操作是如下的焦点检测操作:微小且间歇地移动调焦透镜,并且基于所获得的AF评价值的变化来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和焦点位置。由系统控制单元115来执行微小驱动操作。
首先,系统控制单元115分别在步骤S300和S301中从AF处理单元105中获得AF评价值和聚焦度。接着,在步骤S302中,系统控制单元115确定微小驱动操作时调焦透镜的移动量。这里,根据步骤S301中所获得的聚焦度来确定调焦透镜的移动量,从而使得调焦透镜越接近焦点位置,调焦透镜的移动量越小,并且,调焦透镜离焦点位置越远,调焦透镜的移动量越大。这样,可以在微小驱动操作中实现稳定的焦点跟踪。
例如,假定针对聚焦度设置多个阈值α、β和γ,以使得满足图12B所示的关系α>β>γ,则可以如下确定移动量。
在当前聚焦度>α时,移动量为Step1。
在α≥当前聚焦度>β时,移动量为Step2。
在β≥当前聚焦度>γ时,移动量为Step3。
在γ≥当前聚焦度时,移动量为Step4。
(这里,Step1<Step2<Step3<Step4。)
接着在步骤S3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当前AF评价值是否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注意,该变化阈值A被用于判断AF评价值的明显增大,并且在考虑到AF评价值的实际增大量以及噪声成分导致的变化的情况下设置该变化阈值A。
在当前AF评价值小于或等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3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当前AF评价值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并因此检测到了AF评价值的增大趋势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304的处理,并且对方向识别计数器进行递增。在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时使用该方向识别计数器。方向识别计数器的值越大,AF评价值越是稳定地向焦点位置增大。在步骤S305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调焦透镜从当前位置移动在步骤S302中所确定的移动量。此时,移动方向与紧挨着的前一移动的方向相同。
在步骤S306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当前AF评价值是否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与步骤S303相反,该判断是用于检测AF评价值的减小趋势。
在当前AF评价值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308的处理,并且将方向识别计数器清零。然后,在步骤S309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在与紧挨着的前一移动的方向相反的移动方向上将调焦透镜从当前位置起移动步骤S302中所确定的移动量。
当在步骤S306中当前AF评价值小于或等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变化阈值A”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307的处理,并且在与紧挨着的前一移动的方向相同的移动方向上将调焦透镜从当前位置起移动步骤S302中所确定的移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检测到AF评价值的明显增大或减小,因此方向识别计数器不工作。
此后,在步骤S31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透镜位置是否在同一范围内往复了预定次数。例如,当透镜位置进入到如图12A所示的区域A中的焦点位置附近时,如果透镜位置通过微小驱动操作移动并经过焦点位置,则在下一个控制定时,AF评价值减小并且移动方向反转。此后,如果透镜位置移动并经过焦点位置,则移动方向再次反转。这样,在调焦透镜的位置位于焦点位置的附近的情况下,调焦透镜最终会开始在包含焦点位置的预定范围内进行往复移动。因此,在调焦透镜已在同一范围内往复预定次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316中判断为调焦透镜处于“聚焦”状态,并且从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AF评价值监视处理。
另一方面,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调焦透镜还未在同一范围内往复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如果在步骤S311中方向识别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则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315中判断为“方向已识别”,并且从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爬山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1中判断为方向识别计数器的值小于预定值,则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312中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下面的条件:一系列的微小驱动操作已执行预定次数;以及在步骤S301中获得的聚焦度小于预定阈值。
在如下情况下满足这些条件:例如,如图12A所示的区域C中,相对于调焦透镜的位置的改变,AF评价值几乎不发生变化,从而即使在微小驱动操作执行了预定次数之后也不能识别焦点位置及其方向。更具体地,在如下情况下满足这些条件:由于搜索范围(移动调焦透镜的范围)宽并且当前位置离焦点位置太远,因而焦点位置及其方向无法通过执行微小驱动操作预定次数来进行识别;以及焦点位置在搜索范围之外。在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进一步继续进行微小驱动操作来识别焦点位置及其方向,因此,系统控制单元115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步骤S314的处理,判断为调焦透镜处于“离焦”状态,并且将爬山操作设置为下一状态。
另一方面,在一系列的微小驱动操作没有执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301中所获得的聚焦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313的处理,并且判断为继续进行微小驱动操作而不变换成其他状态。
如上所述,在步骤S310~S316的处理中,对周期性获得的AF评价值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基于所检测到的变化,判断是继续进行微小驱动操作还是变换成用于进行其他处理的状态。基于该判断的结果,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317中进行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微小驱动操作的说明。
爬山操作
下面参考图4A和4B的流程图说明在步骤S206中所执行的爬山操作。
爬山操作是如下焦点检测操作:在比微小驱动操作的范围更宽的范围内连续地移动调焦透镜的状态下顺次获得AF评价值,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多个AF评价值的变化来识别焦点位置。由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该爬山操作。
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00中从AF处理单元105获得AF评价值和调焦透镜的相应位置,并且在步骤S401中从AF处理单元105获得聚焦度。接着在步骤S402中,系统控制单元115确定爬山操作时调焦透镜的移动速度。这里,系统控制单元115根据步骤S401中获得的聚焦度来确定调焦透镜的移动速度,因而调焦透镜越靠近焦点位置,调焦透镜的移动速度越慢,并且,调焦透镜离焦点位置越远,调焦透镜的移动速度越快。这样,可以在微小驱动操作中实现稳定的焦点跟踪。
例如,假定针对聚焦度设置多个阈值α、β和γ,以使得满足如图12B所示的关系α>β>γ,则可以如下确定移动速度。
在当前聚焦度>α时,透镜的移动速度为Speed1。
在α≥当前聚焦度>β时,透镜的移动速度为Speed2。
在β≥当前聚焦度>γ时,透镜的移动速度为Speed3。
在γ≥当前聚焦度时,透镜的移动速度为Speed4。
(这里,Speed1<Speed2<Speed3<Speed4。)
在步骤S4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调焦透镜当前是否被停止。紧挨着从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爬山操作之后,或者在调焦透镜在爬山操作期间已到达搜索范围的边缘的情况下,停止调焦透镜。在步骤S405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调焦透镜的当前位置是否在搜索范围的边缘。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调焦透镜的当前位置在搜索范围的边缘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将朝向搜索范围的另一边缘的方向设置为移动方向,由此在步骤S407中开始移动调焦透镜。
另一方面,对于在步骤S405中调焦透镜的当前位置不在搜索范围的边缘的情况,这是在紧挨着从微小驱动操作变换成爬山操作之后,因此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06中开始将调焦透镜在与微小驱动操作的移动方向相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步骤S408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调焦透镜的位置到达边缘的次数是否达到了预定次数。在即使调焦透镜至少到达搜索范围的两个边缘也未能识别出焦点位置的情况下,则如在图12A所示的区域C中一样,认为AF评价值在整个搜索范围上几乎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认为焦点位置在调焦透镜的搜索范围外部,如果继续进行爬山操作,则仅仅是重复进行大的焦点变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调焦透镜的位置到达边缘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09中停止调焦透镜。然后,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爬山操作时的判断结果表现为“离焦”,并且在步骤S410中将AF评价值监视处理设置为要变换至的下一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8中,在调焦透镜的位置到达边缘的次数没有达到预定次数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11中将当前AF评价值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进行比较,并且判断当前AF评价值是否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在当前AF评价值大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12中判断为爬山操作中的判断结果表现为“继续”,并且继续进行爬山操作。也就是说,在可以检测到AF评价值的增大趋势的情况下,例如,在爬山操作在图12A所示的区域B中的焦点位置的实际方向上正确的执行的情况下,朝着该方向继续进行爬山操作。
另一方面,在当前AF评价值小于或等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13中判断当前AF评价值是否在达到峰值之后减小。具体地,例如,在从图12A所示的区域A向区域B进行爬山操作的情况下,当前AF评价值小于或等于紧挨着的前一AF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14中停止调焦透镜。然后,在步骤S415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爬山操作中的判断结果表现为“聚焦”,并且将微小驱动操作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在步骤S416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调焦透镜移动至与AF评价值的峰值相对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413中,具体来说,在爬山操作在与图12A所示的区域B中的焦点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执行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没有判断为当前AF评价值在达到峰值之后减小。因此,在步骤S417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反转调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在步骤S418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爬山操作中的判断结果表现为“继续”,并且继续进行爬山操作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步骤S408~S418的处理中,检测周期性获得的AF评价值的变化,并且基于所检测到的变化,判断是继续进行爬山操作还是变换成用于进行另一处理的状态。基于该判断的结果,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419中执行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爬山操作的说明。
AF评价值监视处理
下面参考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步骤S211中执行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
AF评价值监视处理是用于检测当前AF评价值是否相对于预先存储的AF评价值发生变化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5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从AF处理单元105中获得AF评价值。接着在步骤S501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在图2B的步骤S210中存储的AF评价值与最新的AF评价值进行比较,并且判断AF评价值之间的变化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在AF评价值之间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该变化为大的变化,并且在步骤S502中将微小驱动操作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1中,在AF评价值之间的变化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503中将AF评价值监视处理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以继续进行AF评价值监视处理。接着在步骤S504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此时所确定的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来进行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后面将具体说明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
以上述方式,如图2B的步骤S210~S213所示,在AF评价值之间的变化小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AF评价值稳定的情况下,继续周期性地进行AF评价值监视处理。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AF评价值监视处理的说明。
稳定性监视处理
下面参考图6的流程图说明在步骤S200中执行的稳定性监视处理。
稳定性监视处理是用于检查模糊状态的变化趋势,并且进行监视直到判断出数字照相机1的稳定状态为止的状态。
首先,在步骤S6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是用于监视从模糊检测单元121周期性获得的模糊量的时间变化,并且判断数字照相机1的状态的处理。后面将具体说明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接着,在步骤S601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基于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判断结果,判断数字照相机1是否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模糊量的急剧变化)。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数字照相机1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6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稳定性监视处理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并且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数字照相机1处于稳定状态(模糊量不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602中将微小驱动操作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并且结束该处理。
以上述方式,如图2A的步骤S200和步骤S201所示,在数字照相机1随着模糊量的急剧变化而被判断为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继续周期性地进行稳定性监视处理。这是因为,在模糊量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由图像模糊所引起的AF评价值的变化导致无法获得适当的焦点检测结果。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稳定性监视处理的说明。
模糊趋势检测处理
下面参考图8A和8B、以及图9A和9B的流程图说明在图6的步骤S600和图7的步骤S700(稍后说明)所执行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
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是用于监视从模糊检测单元121周期性获得的模糊量的时间变化,并且判断数字照相机1的状态的处理。尽管通常可以根据在某一时间上获得的模糊量判断出表示模糊程度大还是小的绝对量,但是模糊的特性根据摄像方法和摄像条件而变化,例如,缓和模糊、急剧模糊和周期性模糊。优选通过更详细地检测这些特性、并且根据情况对焦点检测操作进行反馈来实现更稳定的焦点检测操作。
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两个模糊趋势,即缓和变化和急剧变化。注意,缓和变化是与可以进行焦点检测的变化状态相对应的模糊的变化趋势的一个例子,急剧变化是与不能进行焦点检测的变化状态相对应的模糊的变化趋势的一个例子。当检测到急剧变化时,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都是不适当的,因此停止焦点检测操作。另一方面,在缓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微小驱动操作来进行焦点检测,与爬山操作相比,微小驱动操作更加容许图像模糊。
首先,在步骤S8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从模糊检测单元121中获得模糊信号(角速度信号)。接着在步骤S801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对所获得的模糊信号进行LPF处理。由于存在从模糊检测单元121中获得的模糊信号会受到噪声等的影响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作为第一滤波处理的LPF处理来对模糊信号进行平滑化,从而易于提取模糊信号的变化趋势。
此后,在步骤S802,系统控制单元115对进行了LPF处理的模糊信号,进行作为第二滤波处理的HPF处理。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绝对值作为HPF的输出。这样,可以计算模糊量的一阶导数输出(即,倾斜度)。也就是说,在步骤S801中可以提取模糊量的平滑变化,在步骤S802中可以提取模糊的变化趋势,例如缓和变化和急剧变化。基于所检测的模糊的变化趋势(检测图案),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03中设置阈值。在根据基于相同检测规则进行检测的多个检测图案来切换判断形状时的阈值(稍后说明的HPF阈值、LPF阈值和计数阈值)的同时,执行下面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804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在步骤S802中计算出的HPF输出与HPF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判断HPF输出是否大于HPF阈值。如之前所述,HPF输出表示模糊量相对于时间的导数(倾斜度),因而模糊变化越急剧,HPF输出的值的变化程度越大,模糊变化越缓和,HPF输出的值的变化程度越小。基于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将HPF输出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来识别模糊的趋势。
在HPF输出大于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05中开始图案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步骤S804中,在HPF输出小于或等于HPF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10中判断是否开始了图案检测。在开始了图案检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806的处理,在还未开始图案检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812的处理。在步骤S812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是否完成对所有图案的判断。当存在没有进行判断的图案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803的处理,改变与阈值有关的条件,并且再次继续对图案进行判断。在完成了对所有图案的判断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结束模糊趋势检测处理。
在步骤S806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LPF输出是否小于LPF阈值。系统控制单元115设置LPF阈值,从而使得在LPF输出小于LPF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模糊变得稳定。在LPF输出小于LPF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07中,对以检测图案为单位而准备的稳定性计数中的与当前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进行递增,并且进入步骤S808的处理。也就是说,稳定性计数的值表示模糊的变化小从而使得稳定状态持续的时间段。
在步骤S806中,在LPF输出大于或等于LPF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11中将与当前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清零,并且进入步骤S812的处理。
在步骤S808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这里,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下面的状态是否继续:LPF输出保持为小于LPF阈值连续预定次数(即特定时间段)。在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809中取消图案检测。当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小于计数阈值时,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812的处理。
在上述方式中,当HPF输出超过阈值时,开始图案检测,并且当LPF输出连续小于阈值预定次数时,结束图案检测。开始和结束图案检测之间的时间段被认为表现出模糊的预定变化趋势的状态。此外,作为从步骤S812返回至步骤S803、并且通过改变HPF阈值、LPF阈值和计数阈值中的一个以上来进行判断的结果,可以检测多个类型的模糊的变化趋势。当HPF输出未超过任何阈值时,认为处于模糊变化小的稳定状态。
图9A和9B示出了可以通过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所检测到的模糊的变化趋势的例子。图9A示出了在模糊缓和变化的情况下LPF输出和HPF输出的例子,而图9B示出了在模糊急剧变化的情况下LPF输出和HPF输出的例子。如图9A和9B所示,LPF输出和HPF输出根据模糊的变化趋势而显著变化。因此,例如,如图9A和9B中所示,设置与所检测到的模糊的变化趋势(即检测图案)相对应的适当的HPF阈值、LPF阈值和稳定性计数阈值。这样,对模糊的变化的两个图案,即缓和变化和急剧变化进行检测。
尽管以上说明了图9A和9B所示的模糊的两个变化趋势的检测,但是通过准备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其它阈值组,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检测图案的数量。
此外,通过增加变化检测方法本身,可以提取出其他变化趋势。这使得例如可以针对在诸如周期性模糊的影响等的情况下,预定电平的信号在特定时间段内是否周期性地增大或减小进行检测。
另外,在从摄像处理单元109中获得的摄像信号受到照相机抖动和摇摄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摄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移动量与摄像镜头的焦距成正比(与视角成反比)。因此,变焦透镜控制单元101可以计算与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视角)相对应的焦距,从而可以使得在模糊趋势检测处理中,以焦距为单位设置用于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各种类型的阈值(HPF阈值、LPF阈值和稳定性计数阈值等)。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说明。
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
下面参考图7的流程图说明在图3B的步骤S317、图4B的步骤S419和图5的步骤S504所执行的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
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是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模糊的变化趋势,在适当的时刻在焦点检测操作中所使用的焦点检测方法之间进行切换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7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执行以上参考图8A、8B、9A和9B所述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接着,在步骤S701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对步骤S700中检测到的模糊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出现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704中将稳定性监视处理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当在微小驱动操作(步骤S371)或爬山操作(步骤S419)中进行该设置时,停止焦点检测操作。另一方面,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模糊的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702中判断模糊的变化趋势是否表现出缓和的变化。在系统控制单元115没有判断为模糊的变化趋势表现出缓和的变化的情况下,认为模糊的变化趋势处于模糊量小且模糊量变化小的稳定状态,因此结束该处理。在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为模糊的变化趋势表现出缓和的变化的情况下,则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703的处理。
在步骤S7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是否是爬山操作。在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是爬山操作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705中将微小驱动操作重新设置为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在执行步骤S703时,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已分别经由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而确定,其中已经通过参考图3A~4B来分别描述了该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因此,在步骤S7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紧挨着的之前所确定的、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是否是爬山操作就足够了。
另一方面,在步骤S703中,在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不是爬山操作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结束该处理。因此,在判断为模糊没有缓和变化的情况下(在判断为处于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以及在判断为模糊的变化缓和并且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不是爬山操作的情况下,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的设置保持为与先前所确定的相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模糊的变化趋势,根据在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中所确定的状态,改变要变换成的下一状态。
这是由于判断的结果是否易于受到模糊的影响,在微小驱动操作和爬山操作之间不同。也就是说,在从经由间歇的透镜移动所获得的AF评价值的变化中识别焦点位置的微小驱动操作的情况下,存在即使是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响下也可以跟踪焦点位置的可能性,缺点仅在于跟踪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在从经由连续的透镜移动所获得的一系列AF评价值的变化中识别焦点位置的爬山操作的情况下,如下情形出现的可能性更高:由于模糊的影响作为AF评价值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判断的结果中,因而错误地确定焦点位置。在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中,考虑不同焦点检测方法的各种特性以及模糊的变化趋势这两者,来选择适当的焦点检测方法。
这样结束对根据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模糊趋势检测处理识别多个模糊的变化趋势,并且可以通过该焦点检测方法判断处理来选择并执行适合于所识别出的模糊的变化趋势的焦点检测方法。这样,即使在出现模糊的场景下,也可以实现稳定的焦点跟踪。
第二实施例
现说明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除在模糊趋势检测处理中使用不同的判断方法以外,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仅说明模糊趋势检测处理,并且省略以上已给出的说明。
模糊趋势检测处理
下面参考图10的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通过对从模糊检测单元121所获得的模糊量应用LPF处理和HPF处理所获得的输出,来检测模糊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原样使用模糊量(不应用滤波处理)来检测模糊量的变化趋势。
首先,在步骤S1000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利用从模糊检测单元121获得模糊信号(来自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模糊量。然后,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01中设置与所检测的模糊的变化趋势(检测图案)相对应的阈值。在根据基于相同检测规则进行检测的多个图案来切换判断形状时的阈值(稍后说明的检测阈值、稳定性阈值和计数阈值)的同时,执行下面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02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将在步骤S1000中所检测到的模糊信号与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判断模糊信号是否大于检测阈值。在模糊量大于检测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03中开始图案检测。另一方面,在模糊信号小于或等于检测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09中判断图案检测是否已开始。在已经开始图案检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1004的处理,在图案检测还未开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1008的处理。
在步骤S1008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是否完成了对所有图案的判断。在存在判断未完成的图案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返回至步骤S1001的处理,改变与阈值有关的条件,并且再次继续对图案进行判断。在已完成对所有图案的判断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结束模糊趋势检测处理。
在步骤S1004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模糊量是否小于稳定性阈值。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LPF阈值一样,稳定性阈值是用于判断模糊量是否减小并且模糊是否变得稳定的阈值。在模糊量小于稳定性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05中,对以检测图案为单位而准备的稳定性计数中的与当前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进行递增,并且进入步骤S1006的处理。在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稳定性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10中将与当前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清零,并且进入步骤S1008的处理。
在步骤S1006中,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这里,系统控制单元115判断下面的状态是否继续:模糊量保持为小于稳定性阈值连续预定次数(即,特定时间段)。在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在步骤S1007中取消图案的检测。另一方面,在与检测图案相对应的稳定性计数的值小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15进入步骤S1008的处理。
在上述方式中,在模糊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开始图案的检测,在模糊量连续地低于稳定性阈值特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图案的检测。认为在开始和结束图案检测之间的时间段表现出模糊的预定变化趋势的状态。此外,作为从步骤S1008返回到步骤S1001并且通过改变检测阈值、稳定性阈值和计数阈值中的一个以上来进行判断的结果,可以检测多个类型的模糊的变化趋势。在模糊量未超过任何检测阈值时,认为处于模糊量小的稳定状态。
这样结束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的模糊趋势检测处理的说明。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4)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
计算单元,用于使用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计算表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的焦点评价值;
第一焦点调节单元,用于使用往复移动调焦透镜的位置的摆动操作来进行焦点调节;
第二焦点调节单元,用于使用在所述焦点评价值增大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焦透镜的爬山操作来进行焦点调节;
模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焦点调节单元来进行用于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的操作,并且然后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用所述第二焦点调节单元而使用所述第一焦点调节单元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在所述模糊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第一焦点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焦点调节单元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所述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模糊检测单元包括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以及
在来自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出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用所述第二焦点调节单元而使用所述第一焦点调节单元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并且,在来自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第一焦点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焦点调节单元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4.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步骤,用于使用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计算表示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包括的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的焦点评价值;
模糊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被摄体图像的模糊量;以及
焦点调节步骤,用于通过驱动调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
其中,所述焦点调节步骤能够执行:
第一焦点调节方法,用于使用往复移动所述调焦透镜的位置的摆动操作来进行焦点调节,以及
第二焦点调节方法,用于使用在所述焦点评价值增大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焦透镜的爬山操作来进行焦点调节;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焦点调节步骤执行所述第一焦点调节方法来进行用于识别焦点位置的方向的操作,并且然后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糊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步骤通过控制所述焦点调节步骤不执行所述第二焦点调节方法而执行所述第一焦点调节方法来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以及
在所述模糊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步骤通过控制所述焦点调节步骤执行所述第一焦点调节方法和所述第二焦点调节方法来进行用于识别所述焦点位置的操作。
CN201310356865.7A 2012-08-15 2013-08-15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595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0205A JP6204644B2 (ja) 2012-08-15 2012-08-15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180205 2012-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5910A CN103595910A (zh) 2014-02-19
CN103595910B true CN103595910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085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6865.7A Active CN103595910B (zh) 2012-08-15 2013-08-15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53391B2 (zh)
JP (1) JP6204644B2 (zh)
CN (1) CN1035959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6449A (ja) * 2014-06-20 2016-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779307B2 (en) * 2014-07-07 2017-10-03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n-causal zone search in video monitoring
US10140827B2 (en) 2014-07-07 2018-11-27 Googl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otion event notifications
US10437327B2 (en) * 2015-05-08 2019-10-08 Apple Inc. Eye track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ye tracking device
US9826156B1 (en) 2015-06-16 2017-11-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termining camera auto-focus settings
US9854155B1 (en) * 2015-06-16 2017-12-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termining camera auto-focus settings
CN105049723B (zh) * 2015-07-13 2017-11-21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离焦量差异定性分析的自动对焦方法
US9939623B2 (en) * 2015-10-19 2018-04-10 Molecular Devices, Llc Microscope system with transillumination-based autofocusing for photoluminescence imaging
US9715721B2 (en) * 2015-12-18 2017-07-25 Sony Corporation Focus detection
JP6851726B2 (ja) * 2016-04-04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092457B2 (ja) 2016-09-15 2022-06-28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路基板構造及び基板保持部材
WO2018069974A1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移動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2681B2 (ja) * 2016-10-19 2020-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8259711B (zh) * 2016-12-28 2021-05-18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捕获设备及其快速对焦方法
CN106791411B (zh) * 2016-12-28 2020-02-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CN107529011B (zh) * 2017-08-23 2018-07-10 珠海安联锐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变焦镜头控制方法
JP2019215489A (ja) * 2018-06-14 2019-12-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JP7121568B2 (ja) * 2018-07-13 2022-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8442A (en) * 1989-12-21 1993-06-0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camera-shake detection apparatus
JPH05130487A (ja) * 1991-11-07 1993-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ビデオカメラ
JPH1010414A (ja) * 1996-06-20 1998-01-1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3054603B2 (ja) * 1997-05-15 2000-06-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装置
JPH11109431A (ja) * 1997-10-07 1999-04-23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
JP2003140241A (ja) * 2001-10-31 2003-05-14 Canon Inc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2004077530A (ja) * 2002-08-09 2004-03-11 Canon Inc 焦点調節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38047B2 (ja) 2003-07-28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64771B2 (ja) * 2003-10-15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4418342B2 (ja) * 2004-10-13 2010-02-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電子カメラ
JP2006195060A (ja) * 2005-01-12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4886210B2 (ja) * 2005-04-21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9229982A (ja) * 2008-03-25 2009-10-08 Olympus Imaging Corp ライブビュー表示機能付き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US7860387B2 (en) * 2008-08-12 2010-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415899B2 (ja) * 2008-10-30 2014-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2023460B (zh) * 2009-09-21 2012-07-04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快速对焦方法
CN101852970B (zh) * 2010-05-05 2011-07-20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成像视场扫描状态下的相机自动对焦方法
US9148557B2 (en) * 2010-07-16 2015-09-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5910A (zh) 2014-02-19
US9253391B2 (en) 2016-02-02
JP2014038196A (ja) 2014-02-27
JP6204644B2 (ja) 2017-09-27
US20140049656A1 (en)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591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70772B1 (ko) 촬상 장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US767258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CN105007420B (zh) 一种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JP4702418B2 (ja) 撮影装置、画像領域の存否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411159B2 (en) Method of detecting specific object region and digital camera
JP2007068147A (ja) 画像処理方法、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118366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113423A (ja) 追尾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追尾方法
JP527963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15972B2 (ja) 撮像レンズの合焦位置決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6154285A (ja)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光量変化特性の算出方法
KR20100023597A (ko) 스트로보를 이용한 촬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6253454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849515B2 (ja) 露出演算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5359150B2 (ja) 撮像装置
JP6210214B2 (ja) 主要被写体推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JP6335497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004678A (ja) 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13062A (ja) カメラ
CN111835980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2020556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144294A (zh) 拍摄设备以及图像校正方法
JP6061972B2 (ja) 携帯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4023054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