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601B -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601B
CN103562601B CN201180071388.9A CN201180071388A CN103562601B CN 103562601 B CN103562601 B CN 103562601B CN 201180071388 A CN201180071388 A CN 201180071388A CN 103562601 B CN103562601 B CN 103562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ifting block
manual transmission
shift
interlock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3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601A (zh
Inventor
酒井崇树
安江悠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6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20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08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the locking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6Interlock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3086Shift head arrangements, e.g. forms or arrangements of shift heads for preselection or sh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在手动变速器(10)的与第5变速档对应的选档位置上,在该第5变速档选择时被推动的第3拨头(48)及联锁构件(34)各自的一部分构成为在该联锁构件(34)的转动方向互相重叠,因此在从第5变速档脱离的脱离操作时,第3拨头(48)通过与联锁构件(34)的互相重叠部分而停留在空档位置,能够抑制与内杆(32)卡合的第3拨头(48)的5档脱离方向的超程而良好地防止从该超程位置的选档操作中的卡挂的发生。即,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

Description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尤其是涉及用于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改良。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与变速操作杆的选档操作及换档操作连动,使选择的拨叉沿着轴心方向移动而使选择的变速档成立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而且,关于这种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提出了用于提高变速操作杆的操作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手动变速器正是如此。根据该技术,具备如下结构:在接受来自换档杆的换档脱离操作力而套筒朝向限动侧移动之际,在该套筒到达大致中立位置时,对该套筒限制朝向限动侧的移动而施加用于保持在上述大致中立位置的保持力;由此,在换档脱离操作之后向选档操作转移之际,能够良好地抑制在该操作方向发生卡挂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1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42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用于变更所述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档的所述变速操作杆的操作中,选档位置互不相同且换档方向也互不相同的变速档彼此之间的变速操作通常被称为倾斜操作,可考虑例如用于进行从作为最高档位的第5档向第4档的降档的变速操作相当于该倾斜操作的方式。在此,在这种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选档操作时,在换档限动机构中,与内杆卡合的拨头发生向5档脱离方向过度移动的超程时,由于联锁构件推开5档拨头的力和内杆推开5档拨头的力,而可能在选档方向发生卡挂而操作性恶化。在所述现有技术中,无法充分地抑制该操作性的恶化。因此,要求开发一种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设置于最高档位为n档的手动变速器,通过变速操作杆的倾斜操作而进行从该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向n-1档位的降档,其特征在于,具备:选档杆,动作上与所述变速操作杆连动而被操作到至少2个选档位置;换档杆,动作上与所述变速操作杆连动而被操作到空档位置和隔着该空档位置的2个选档位置;多根拨叉轴,分别一体地具备拨叉及拨头,并以在该拨头沿绕换选档轴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状态下与该换选档轴平行且能够进行轴心方向的移动的方式配置;内杆,固定于所述换选档轴,通过使该内杆与所述换档杆的换档操作连动而沿着轴心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拨叉轴沿着轴心方向移动;以及联锁构件,以能够进行轴心方向的相对移动且能够进行绕轴心的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换选档轴,通过使该联锁构件与所述选档杆的向选档位置的操作连动而转动,而将所述内杆选择性地定位在与分别设置于所述多根拨叉轴的拨头中的任一个拨头卡合的转动位置并容许该内杆的轴心方向的移动,且将与该内杆未卡合的拨头限制在空档位置,所述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构成为,在与所述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对应的选档位置上,在进行该n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及所述联锁构件各自的一部分在该联锁构件的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
发明效果
这样的话,由于构成为,在与所述手动变速器的所述n档位对应的选档位置上,在进行该n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及所述联锁构件各自的一部分在该联锁构件的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因此在从所述n档位脱离的脱离操作时,所述拨头通过与所述联锁构件的互相重叠部分而停留在所述空档位置,从而抑制与内杆卡合的拨头的从所述n档位脱离的脱离方向的超程而能够良好地防止从该超程位置的选档操作中的卡挂的发生。即,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优选适用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的一例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的内杆周边的结构的从倾斜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内杆及联锁构件的从与换选档轴的轴心平行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4是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从与轴心平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用于选择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档的换档切换装置的换档滑槽(shiftgate)的形状的图。
图6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7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8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9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表示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合部等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在以往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说明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超程引起的操作性的恶化的图。
图13是在以往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说明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超程引起的操作性的恶化的图。
图14是为了说明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的与现有技术的差异,而说明现有技术的第3拨叉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在与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第3拨叉轴的比较中,说明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说明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超程的防止以及操作性恶化的抑制的图。
图17是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说明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超程的防止以及操作性恶化的抑制的图。
图18是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说明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超程的防止以及操作性恶化的抑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换言之,是在设置于最高档位为n档的手动变速器,通过变速操作杆的倾斜操作而进行从该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向n-1档位的降档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在所述n档位选择时(向n档位的切换时)被内杆推动的拨头的、所述联锁构件的转动方向的尺寸(厚度尺寸)构成为比对形成在该联锁构件上的所述内杆的轴心方向的移动进行容许的间隙的宽度尺寸厚。这样的话,在从所述n档位脱离的脱离操作时,所述拨头通过与所述联锁构件的互相重叠部分而停留在所述空档位置,该拨头作为限动构件发挥功能,由此抑制与所述内杆卡合的拨头的从所述n档位脱离的脱离方向的超程,能够良好地防止从该超程位置的选档操作中的卡挂的发生。
在与所述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对应的选档位置上,以与所述联锁构件在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的方式构成的所述拨头的一部分优选在换档操作部分即所述内杆与拨头的抵接部分的附近与该拨头一体形成。即,为了抑制各部分的制造变动,在所述n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其本身构成为在与该n档位对应的选档位置上与所述联锁构件在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但也可以通过将与所述拨头不同的构件连结(固定)等,而构成为经由其他构件而间接性地与所述联锁构件在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
所述手动变速器优选是前进5档、后退1变速档的手动变速器,从最高档位的n档位即第5变速档向n-1档位即第4变速档的降档通过变速操作杆的倾斜操作进行,但是在例如选档位置为4位置即前进7档、后退1变速档的手动变速器等其他形式的手动变速器等中也能良好地适用本发明。
作为所述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优选的是,变速操作杆采用设置在驾驶席附近的地板(地板上)的直接控制方式,但是在远距离控制(remotecontrol)方式或转向柱上换档(columnshift)式等其他的操作机构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在所述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上设置的联锁构件优选为以能够旋转且能够沿着轴心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换选档轴,但即使该换选档轴与联锁构件以花键嵌合等支承为不能旋转,只要沿着轴心方向能够移动,就能够实施本发明。
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
图1是用于说明优选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的一例的整体图。该图1所示的手动变速器10在未图示的变速器箱内具备换选档轴12、第1拨叉轴14、第2拨叉轴16、及第3拨叉轴18这3根拨叉轴。
上述换选档轴12通过未图示的轴承等支承为能够旋转且能够进行轴心X1方向的移动。而且,在该换选档轴12设有被操作到空档位置和隔着该空档位置的2个选档位置的换档杆20、被操作到多个选档位置的选档杆22。所述换档杆20及选档杆22动作上与由驾驶员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杆52(参照图5)连动,上述换档杆20按照与上述变速操作杆52的换档方向的操作关联而传递的换档操作力,使上述换选档轴12沿轴心X1方向移动。而且,上述选档杆22按照与上述变速操作杆52的选档方向的操作关联而传递的选档操作力,使上述换选档轴12绕着轴心X1旋转。
所述第1拨叉轴14被支承为与所述换选档轴12平行且能够进行轴心X2方向的移动。而且,在所述第1拨叉轴14上连接有第1拨叉24,该第1拨叉24与设置在第1变速档及第2变速档之间且选择性地向第1变速档的齿轮及第2变速档的齿轮传递动力的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嵌合,当所述第1拨叉轴14沿轴心X2方向移动时,该第1拨叉24也连动而沿轴心方向移动,从而选择性地使第1变速档或第2变速档成立。
所述第2拨叉轴16被支承为与所述换选档轴12平行且能够进行轴心X3方向的移动。而且,在所述第2拨叉轴16上连接有第2拨叉26,该第2拨叉26设置在第3变速档及第4变速档之间且与选择性地向第3变速档的齿轮及第4变速档的齿轮传递动力的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嵌合,当所述第2拨叉轴16沿轴心X3方向移动时,该第2拨叉26也连动而沿轴心方向移动,从而选择性地使第3变速档或第4变速档成立。
所述第3拨叉轴18被支承为与所述换选档轴12平行且能够进行轴心X4方向的移动。而且,在所述第3拨叉轴18上连接有第3拨叉28,该第3拨叉28与第5变速档对应设置且与向第5变速档的齿轮传递动力的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嵌合,当所述第3拨叉轴18沿轴心X4方向移动时,该第3拨叉28也连动而沿轴心方向移动,从而使第5变速档成立。此外,在所述第1拨叉轴14、第2拨叉轴16、及第3拨叉轴18上优选分别设置换档检查机构,该换档检查机构是在拨叉轴上设置槽,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将滚珠向该槽压靠,由此带来换档时的节奏感,并防止脱档(齿轮脱离啮合)。而且,如后述的图6~图11所示,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具备换档限动机构30,该换档限动机构30在该手动变速器10中与规定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啮合期间防止与其他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啮合。
在所述换选档轴12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第1拨叉轴14、第2拨叉轴16、及第3拨叉轴18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沿轴心方向移动的内杆32。图2是图1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的内杆32周边的结构的从倾斜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如该图2所示,上述内杆32与所述换选档轴12连接成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沿轴心X1方向相对移动。而且,上述内杆32具备与所述换选档轴12的外周面嵌合接触的圆筒形状的圆筒部32a和从该圆筒部32a的外周面在轴心X1方向具有长条状的截面而向径向突出设置的根部32b,并且圆周方向的厚度比上述根部32b薄的卡合部32c从该根部32b的外缘(外周侧端部)与该根部32b同样地在轴心X1方向呈长条状地突出设置。
联锁构件34与上述根部32b的圆周方向的两侧滑动接触。该联锁构件34具备:以能够进行绕轴心X1的旋转且能够进行轴心X1方向的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换选档轴12的圆筒部34a;从该圆筒部34a的外周面的两端以对置的方式相互平行延伸的一对旋转传递部34b;从上述圆筒部34a沿轴心方向延伸且与上述内杆32的根部32b的圆周方向两侧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34c;从该滑动接触部34c的两侧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向圆周方向呈圆弧状地延伸的一对引导部34d。该引导部34d的轴心方向的长度尺寸与上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的轴心X1方向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而且,上述内杆32的圆筒部32a与联锁构件34的圆筒部34a的在轴心X1方向的间隙以该内杆32能够向轴心X1方向的两侧移动的方式设置。
图3是图2的内杆32及联锁构件34的从与所述换选档轴12的轴心X1平行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如该图3所示,在上述联锁构件34的相互对置的一对旋转传递部34b之间夹插(夹设)有设置在所述选档杆22上的选档内杆22a。根据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力,上述选档内杆22a被向与所述旋转传递部34b的抵接面35垂直的方向按压时,上述联锁构件34以所述换选档轴12为转动的中心而转动。而且,上述滑动接触部34c中的与所述内杆32的根部32b的圆周方向两侧滑动接触而相对置的面成为将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产生的旋转向所述内杆32传递的一对引导面36。而且,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的圆周方向的厚度尺寸比上述根部32b的厚度尺寸薄,将该内杆32的卡合部32c夹入的引导部34d的间隙34e比对置的引导面36的间隙大。
图4是图1的手动变速器10的与轴心X1平行地从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如该图4所示,所述第1拨叉24、第2拨叉26、及第3拨叉28各自的内周面以能够与未图示的套筒嵌合的方式成为圆弧状的形状。而且,从所述第1拨叉轴14经由第1连结构件38将第1拨头40连结。同样地,从所述第2拨叉轴16经由第2连结构件42将第2拨头44连结,从所述第3拨叉轴18经由第3连结构件46将第3拨头48连结。而且,所述第1拨头40、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这些各拨头以沿绕所述换选档轴12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状态配置。
如图1所示,在上述第1拨头40以与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的轴心方向的两端卡合的方式形成有卡合凹槽50,该卡合凹槽50具备上述第1拨头40能够收纳该卡合部32c的槽宽。同样地,在图1中,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述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上也形成具有与设置于上述第1拨头40的卡合凹槽50同样的结构及功能的卡合凹槽50。而且,如后述的图6~图13等所示,在上述第1拨头40、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各自的与上述卡合凹槽50对应的部分、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及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形成倒角,上述第1拨头40、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分别构成为能顺畅地收纳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及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
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为了选择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变速档而设置在驾驶席附近的地板(地板上)的换档切换装置54的换档滑槽的形状的图。如该图5所示,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设置的换档切换装置54的换档滑槽构成为,通过将图5的虚线所示的变速操作杆52在该换档滑槽内引导,而能进行图5的X轴所示的方向的选档操作和与该选档操作方向正交的Y轴所示的方向的换档操作。
在图5所示的换档切换装置54中,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1,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最低档位(变速比最大的变速档)即第1变速档。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2,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变速比比第1变速档小的第2变速档。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3,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变速比比第2变速档小的第3变速档。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4,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变速比比第3变速档小的第4变速档。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5,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最高档位(变速比最小的变速档)即第5变速档。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R,而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选择后退变速档。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3或P4而选择第3变速档或第4变速档时,通过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使所述联锁构件34以所述换选档轴12为转动的中心而转动,其旋转经由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面36而连动地向所述内杆32传递。在此,在第3变速档及第4变速档中,如图4所示,转动直至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与所述第2拨叉轴16的第2拨头44在轴心方向重叠的位置,即该卡合部32c与所述第2拨头44卡合的位置并定位。如前述那样,当使所述卡合部32c与第2拨头44卡合而与所述换档杆20的换档操作连动地使所述内杆32沿轴心X1方向移动时,使与所述卡合部32c卡合的所述第2拨头44也同样地沿轴心X3方向移动。当与该第2拨头44的移动连动而使所述第2拨叉轴16及一体地设置于该第2拨叉轴16的第2拨叉26沿轴心X3方向移动时,使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移动而使第3变速档或第4变速档成立。
另外,当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1或P2而选择第1变速档或第2变速档时,通过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使所述联锁构件34以所述换选档轴12为转动的中心而转动,其旋转经由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面36而连动地向所述内杆32传递。在此,在第1变速档及第2变速档中,转动直至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与所述第1拨叉轴14的第1拨头40在轴心方向重叠的位置,即所述卡合部32c与第1拨头40卡合的位置并定位。如前述那样,当使所述卡合部32c与第1拨头40卡合而与所述换档杆20的换档操作连动地使所述内杆32沿轴心X1方向移动时,使与所述卡合部32c卡合的所述第1拨头40也同样地沿轴心X2方向移动。与该第1拨头40的移动连动而使所述第1拨叉轴14及一体地设置于该第1拨叉轴14的所述第1拨叉24沿轴心X2方向移动时,使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移动而使第1变速档或第2变速档成立。
另外,当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5而选择第5变速档时,通过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使所述联锁构件34以所述换选档轴12为转动的中心而转动,其旋转经由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面36而连动地向所述内杆32传递。在此,在第5变速档中,转动直至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与所述第3拨叉轴18的第3拨头48在轴心方向重叠的位置,即所述卡合部32c与第3拨头48卡合的位置并定位。如前述那样,当使所述卡合部32c与第3拨头48卡合而与所述换档杆20的换档操作连动地使所述内杆32沿轴心X1方向移动时,使与所述卡合部32c卡合的所述第3拨头48也同样地沿轴心X4方向移动。当与该第3拨头48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第3拨叉轴18及一体地设置于该第3拨叉轴18的所述第3拨叉28沿X4方向移动时,使未图示的同步机构的套筒移动而使第5变速档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所述变速操作杆52操作到位置PR而选择后退变速档时,通过所述选档杆22的选档操作,与所述内杆32同样地从所述换选档轴12沿径向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后退用杆与未图示的后退用拨叉轴卡合,当后退用拨叉轴沿着与轴心X1平行的方向移动时,设置于后退用拨叉轴的拨叉使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未图示的后退用套筒移动,使后退变速档成立。
接下来,说明如前述的图1~图4所示构成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的、从该手动变速器10的最高档位即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第2拨头44、第3拨头48、及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详细叙述的图6~图13中,为了与本发明的比较,表示现有技术的结构而说明各部的动作,但是在使用图16~图18而后述的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基本上通过同样的动作进行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因此对于相互共通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6~图13是将图4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以绕着轴心X1的圆筒面剖切的剖切面的从箭头G的方向观察的展开图,是依次说明该手动变速器10的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第2拨头44、第3拨头48、及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以下,简称为卡合部32c等)的动作的图。而且,在图6~图13及后述的图16~图18中,伴随着由驾驶员进行的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从与第5变速档对应的位置P5向与第4变速档对应的位置P4的倾斜操作而作用于所述卡合部32c等的力由粗箭头表示。
图6示出第5变速档成立时的卡合部32c等的状态。如该图6所示,在第5变速档成立的状态下,使所述卡合部32c与第3拨头48卡合,而使该第3拨头48移动至与第5变速档对应的位置。即,相对于空档时的位置,相对地移动至所述第3拨头48的一对头部48a、48b中的相当于第5档拨头的头部48a侧。而且,引导部34d嵌入到所述第2拨头44及未图示的第1拨头40的卡合凹槽50,由此将各个拨头限制至所有变速档均未选择的空档位置。即,所述内杆32、联锁构件34、第1拨头40、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相当于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中与规定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啮合期间防止与其他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啮合的换档限动机构(联锁机构、双重啮合防止装置)30。
在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切换中,首先,所述卡合部32c及使该卡合部32c卡合的第3拨头48通过换档操作方向的移动而返回到空档位置。即,根据图5所示的从与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第5变速档对应的位置P5向空档位置(图5所示的X轴上的位置)的操作,如图7所示,在所述引导部34d(联锁构件34)保持位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32c从上述头部48a侧向头部48b侧在中心轴D上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相对移动,通过与该卡合部32c的移动相伴的上述头部48b的推动,所述第3拨头48在上述中心轴D上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从上述头部48a侧向头部48b侧(从第5变速档脱离的一侧)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从空档位置向第5变速档的切换中,所述卡合部32c从上述头部48b侧向头部48a侧在中心轴D上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相对移动,通过与该卡合部32c的移动相伴的上述头部48a(第5档拨头)的推动,所述第3拨头48在上述中心轴D上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从上述头部48b侧向头部48a侧(向第5变速档进入的一侧)相对移动。
如图8所示,在所述卡合部32c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引导部34d(联锁构件34)的中心线C重叠的位置的空档时,与该卡合部32c卡合的所述第3拨头48位于所有变速档均未选择的空档位置。在此状态下,容许所述引导部34d的相对于所述拨头44、48等的在中心轴C方向的相对移动(转动),根据图5所示的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选档操作方向(X轴所示的方向)的操作,如图9所示,所述引导部34d相对于所述拨头44、48等在上述中心轴C上从第3拨头48侧向第2拨头44侧移动(转动)。而且,伴随着该引导部34d的移动,使所述卡合部32c从与所述第3拨头48的卡合凹槽50对应的位置向与所述第2拨头44(或第1拨头40)的卡合凹槽50对应的位置移动。
如图10所示,当所述卡合部32c移动到与所述第2拨头44的卡合凹槽50对应的位置(卡合部32c的较薄方向(图10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与第2拨头44的中心线E重叠的位置)时,成为容许该第2拨头44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的在中心轴E方向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此状态下,所述引导部34d嵌入到所述第3拨头48及未图示的第1拨头40的卡合凹槽50,将各个拨头限制在所有变速档均未选择的空档位置。并且,根据图5所示的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从空档位置向与第4变速档对应的位置P4的操作,如图11所示,所述引导部34d(联锁构件34)保持位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32c在中心轴E上相对于该引导部34d向所述第2拨头44的一对头部44a、44b中的相当于第4档拨头的头部44b侧相对移动,通过与该卡合部32c的移动相伴的上述头部44b的推动,使所述第2拨头44在上述中心轴E上相对于所述引导部34d从上述头部44a侧向头部44b侧(向第4变速档进入的一侧)相对移动。如以上那样,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进行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切换。
在此,在具备图5所示那样的换档切换装置54的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中,选档位置互不相同且换档方向也互不相同的变速档彼此之间的变速操作通常被称为倾斜操作。即,作为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操作,在通过换档操作方向的操作而从前一变速档脱离形成为空档之后,通过选档操作方向的操作对选档位置进行切换,进而通过换档操作方向的操作向下一变速档进入的操作相当于倾斜操作,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例如,从作为最高档位的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通过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倾斜操作进行。
在使用图6~图11而前述的结构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在基于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倾斜操作的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中,操作性有时会产生问题。即,在从第5变速档成立的状态脱离的换档脱离操作(第5换档脱离操作)中,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52的操作的方法不同,如图12所示,与所述内杆32(卡合部32c)卡合的第3拨头48可能产生向5档脱离方向(从第5变速档的卡合位置向空档位置返回的方向)过度移动例如些许尺寸dL的所谓超程。在产生这种超程时,由于对应于所述倾斜操作而作用于各部的力,可能妨碍所述联锁构件34的向选档操作方向的移动(向使卡合部32c与第2拨头44卡合的方向的移动)。
即,由于如前述那样在所述第2拨头44及第3拨头48的与卡合凹槽50对应的部分形成倒角的情况等,在紧接着从上述第5变速档脱离的脱离操作的选档操作(用于使卡合部32c与第2拨头44卡合的选档操作方向的移动操作)中,如图13所示,在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的一方形成的倒角与在所述第3拨头48(头部48a)形成的倒角抵接,并且在所述内杆32的卡合部32c形成的倒角与在所述第2拨头44(头部44b)形成的倒角抵接。在此,考虑到在所述倾斜操作中,即使在产生选档操作方向的力的阶段中,换档操作方向(第5档脱离方向)的力也会残留,由此,通过所述联锁构件34将5档拨头即第3拨头48(头部48a)推开的力和所述内杆32将所述第3拨头48(头部48b)推开的力而在选档方向发生卡挂。由此,妨碍所述联锁构件34的向选档操作方向的移动,操作性可能恶化。
为了消除以上那样的现有技术的不良情况,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具备用于抑制从所述第5变速档脱离的换档脱离操作中的超程的发生的结构。图14及图15是为了说明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的与现有技术的差异,而说明所述第3拨叉轴18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对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图15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中,与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形成为如下的限动部56:在第5档拨头即第5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所对应的第3拨头48的头部48a的、所述第3拨叉轴18的转动方向(相对于联锁构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尺寸较大地构成,而抑制从所述第5变速档脱离的换档脱离操作中的超程的发生。该限动部56如后述的图16~图18所示,在所述第5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第3拨头48(头部48a)的、相对于所述联锁构件34的相对转动方向的尺寸(厚度尺寸)比容许形成于该联锁构件34的所述内杆32的轴心方向的移动的间隙34e的宽度尺寸厚地构成。而且,上述限动部56优选为了抑制各部的制造变动,在换档操作部分即所述内杆32(卡合部32c)与第3拨头48的抵接部分的附近与该第3拨头48一体地(通过将第3拨头48其本身的形状如上述那样构成而)形成。
换言之,上述限动部56构成为,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与所述第5变速档对应的选档位置,在该第5变速档选择时被推动的所述第3拨头48(头部48a)及所述联锁构件34(引导部34d)各自的一部分在该联锁构件34的转动方向互相重叠。即构成为,在所述第5变速档选择时被推动的头部48a在与该第5变速档对应的选档位置上,与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的换档方向侧面在选档操作方向互相重叠(重叠)。
如上述那样,使与第5档拨头对应的所述第3拨头48中的头部48a构成为在与该第5变速档对应的选档位置上与所述联锁构件34的引导部34d的换档方向侧面在选档操作方向互相重叠而作为限动部56,由此能够良好地防止从第5变速档脱离的换档脱离时的所述第3拨头48的超程即向所述联锁构件34的进入。即,在本实施例的操作机构中,在从第5变速档脱离的换档脱离时,所述卡合部32c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引导部34d(联锁构件34)的中心线C重叠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所述第5档拨头即限动部56与所述联锁构件34(引导部34d)的所述限动部56侧的侧面34f抵接,由此防止所述第3拨头48的向联锁构件34侧的进入即超程。因此,能抑制使用图12及图13前述的、现有技术的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时的卡挂的发生,进而如图17至图18所示,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换档脱离向选档方向的操作。由此,在选档位置互不相同且换档方向也互不相同的倾斜操作即从第5变速档向第4变速档的降档中,能够抑制卡挂的发生而提高其操作性。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所述手动变速器10的与最高档位的n档位即第5变速档对应的选档位置上,在该第5变速档选择时被推动的所述第3拨头48及所述联锁构件34各自的一部分构成为在该联锁构件34的转动方向互相重叠,因此在从第5变速档脱离的脱离操作时,所述第3拨头48通过与所述联锁构件34的互相重叠部分而停留在所述空档位置,从而抑制与内杆32卡合的第3拨头48的5档脱离方向的超程而能够良好地防止从该超程位置的选档操作中的卡挂的发生。即,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从最高档位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性的车辆用手动变速器10的操作机构。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入各种变更来实施。
标号说明
10:车辆用手动变速器,12:换选档轴,14:第1拨叉轴,16:第2拨叉轴,18:第3拨叉轴,20:换档杆,22:选档杆,22a:选档内杆,24:第1拨叉,26:第2拨叉,28:第3拨叉,30:换档限动机构,32:内杆,32a:圆筒部,32b:根部,32c:卡合部,34:联锁构件,34a:圆筒部,34b:旋转传递部,34c:滑动接触部,34d:引导部,34e:间隙,35:抵接面,36:引导面,38:第1连结构件,40:第1拨头,42:第2连结构件,44:第2拨头,44a、44b:头部,46:第3连结构件,48:第3拨头,48a、48b:头部,50:卡合凹槽,52:变速操作杆,54:换档切换装置,56:限动部,P1~P5、PR:位置。

Claims (1)

1.一种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设置于最高档位为n档的手动变速器(10),通过变速操作杆(52)的倾斜操作而进行从该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向n-1档位的降档,其特征在于,具备:
选档杆(22),动作上与所述变速操作杆连动而被操作到至少2个选档位置;
换档杆(20),动作上与所述变速操作杆连动而被操作到空档位置和隔着该空档位置的2个选档位置;
多根拨叉轴(14、16、18),分别一体地具备拨叉(24、26、28)及拨头(40、44、48),并以在该拨头沿绕换选档轴(12)的圆周方向排列的状态下与该换选档轴平行且能够进行轴心方向的移动的方式配置;
内杆(32),固定于所述换选档轴,通过使该内杆与所述换档杆的换档操作连动而沿着轴心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拨叉轴沿着轴心方向移动;
联锁构件(34),以能够进行轴心方向的相对移动且能够进行绕轴心的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换选档轴,通过使该联锁构件与所述选档杆的向选档位置的操作连动而转动,而将所述内杆选择性地定位在与分别设置于所述多根拨叉轴的拨头中的任一个拨头卡合的转动位置并容许该内杆的轴心方向的移动,且将与该内杆未卡合的拨头限制在空档位置;以及
限动部(56),在进行所述n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48)的、相对于所述联锁构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尺寸比容许形成于该联锁构件的所述内杆的轴心方向的移动的间隙(34e)的宽度尺寸厚地构成,
所述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构成为,在与所述手动变速器中的所述n档位对应的选档位置上,在进行该n档位选择时被推动的拨头及所述联锁构件各自的一部分在该联锁构件的转动方向上互相重叠。
CN201180071388.9A 2011-05-27 2011-05-27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2236 WO2012164646A1 (ja) 2011-05-27 2011-05-27 車両用手動変速機の操作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601A CN103562601A (zh) 2014-02-05
CN103562601B true CN10356260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25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38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601B (zh) 2011-05-27 2011-05-27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16940B1 (zh)
JP (1) JP5630578B2 (zh)
CN (1) CN103562601B (zh)
WO (1) WO20121646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1376B1 (ko) * 2013-12-18 2016-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장치
JP6217509B2 (ja) * 2014-04-23 2017-10-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
CN104365283B (zh) * 2014-10-23 2016-08-24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轮式收割机变速箱远程操控连接装置
CN107218391B (zh) * 2017-07-25 2023-08-01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动变速器换挡限位机构
CN108072342B (zh) * 2017-11-23 2020-06-09 无锡合壮智慧交通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挡机动车档位的自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JP7256943B2 (ja) * 2019-03-13 2023-04-13 株式会社アツミテック フォー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フォークモジュール用治具並びに変速機の組立て方法
CN111692327B (zh) * 2020-06-30 2021-12-28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商用车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1428A1 (de) * 1981-08-24 1983-03-10 Borg-Warner Corp., 60604 Chicago, Ill. Getriebe mit mehreren gaengen und aufprallvermindernde bremse
JP3574342B2 (ja) * 1998-12-17 2004-10-06 株式会社フジユニバンス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CN101498370A (zh) * 2008-01-29 2009-08-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操作装置和变速器
EP2085664A2 (en) * 2008-01-31 2009-08-05 Toyota Jidosha Kabusiki Kaisha Operating mechanism of a manual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1844U (ja) * 1983-11-29 1985-06-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操作機構
FR2615798B1 (fr) * 1987-05-25 1989-09-15 Peugeo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e boite de vitess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H039170A (ja) * 1988-10-29 1991-01-17 Mazda Motor Corp 歯車式変速機の変速装置
JPH0542824Y2 (zh) 1989-03-13 1993-10-28
JP4516652B2 (ja) * 2000-01-27 2010-08-04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歯車式自動変速装置におけるセレクトゲート位置設定装置及び方法
FR2812058B1 (fr) * 2000-07-21 2003-01-24 Renault Boite de vitesses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crabotage a echappement
JP4596628B2 (ja) * 2000-10-31 2010-12-08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同期噛合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4826219B2 (ja) * 2005-11-08 2011-1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操作機構
JP5146253B2 (ja) * 2008-10-23 2013-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1428A1 (de) * 1981-08-24 1983-03-10 Borg-Warner Corp., 60604 Chicago, Ill. Getriebe mit mehreren gaengen und aufprallvermindernde bremse
JP3574342B2 (ja) * 1998-12-17 2004-10-06 株式会社フジユニバンス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CN101498370A (zh) * 2008-01-29 2009-08-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操作装置和变速器
EP2085664A2 (en) * 2008-01-31 2009-08-05 Toyota Jidosha Kabusiki Kaisha Operating mechanism of a manual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601A (zh) 2014-02-05
EP2716940A4 (en) 2015-10-07
JP5630578B2 (ja) 2014-11-26
JPWO2012164646A1 (ja) 2014-07-31
EP2716940A1 (en) 2014-04-09
WO2012164646A1 (ja) 2012-12-06
EP2716940B1 (en)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601B (zh)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US7762154B2 (en) Synchromes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3328866B (zh) 换档促动器
CN104832641A (zh) 用于手动齿轮箱的自动操作的装置
US9556958B2 (en) Shift-drum speed change mechanism
CN101457831B (zh) 变速器的自动换档机构和自动换挡系统
EP2203665B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 speed-change cable of a manual transmission
CA2604302A1 (en)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N104565336B (zh) 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EP2469130A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arrangement, transmission,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US8056433B2 (en) Shifting device for a manual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US9488272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reverse shift rail of a transmission
KR101512226B1 (ko) 하나의 축을 이용한 농기계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CN107620795A (zh) 换挡装置
US9920833B2 (en) Shifting apparatus for manual transmission
US10507717B2 (en) Gear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ransmission
CN104976343A (zh) 致动器组件
CN105736686B (zh) 手动变速器的选择操作装置
CN105659008B (zh) 具有可通过用于操纵离合器的换挡鼓来操纵的主动缸的操纵设备
KR101519242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장치
CN105723130B (zh) 手动变速器
CN104712738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组装结构和动力传递装置的组装方法
JP2014047881A (ja)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JP6008008B1 (ja) 手動変速機のチェンジ操作機構
CN109642667A (zh) 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17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AISIN AI Co.,Ltd.

Address before: TOYOT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