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652A -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652A
CN103534652A CN201380001305.8A CN201380001305A CN103534652A CN 103534652 A CN103534652 A CN 103534652A CN 201380001305 A CN201380001305 A CN 201380001305A CN 103534652 A CN103534652 A CN 103534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delivery section
toner
transfer device
poss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3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652B (zh
Inventor
山田雅之
小西英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34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8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 B65G33/14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comprising a screw or screws enclosed in a tubular ho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粉体输送装置具备第1输送部、第2输送部、输送构件、粉体松散构件以及保护构件。所述第1输送部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下端具备联系开口。所述第2输送部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所述联系开口连接于所述一端侧。所述输送构件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部内,具备沿该第2输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轴构件和在该轴构件的周围突出设置的突起部,通过绕所述轴构件的轴进行旋转使所述粉体从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输送。粉体松散构件以能够摇动的方式配置于第1输送部内。所述保护构件安装于所述粉体松散构件的下端部,至少与所述输送构件的突起部接触。保护构件与所述突起部的接触状态根据输送构件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保护构件和所述粉体松散构件通过接触状态的变化而摇动。

Description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沿第1方向输送的输送部和沿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输送的输送部输送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应用了该粉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承载静电潜像的感光鼓、向该感光鼓提供调色剂(粉体的一例)来使所述静电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以及向该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薄片体。在形成全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在被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到中间转印带上之后,被二次转印(secondarily transfer)到薄片体。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各种设备的布局的关系,有时需要在装置内设置调色剂的输送路径。
例如在所述调色剂容器与所述显影装置之间远离的情况下,在两者间设置输送新的调色剂的输送路。或者,在将从所述感光鼓或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面回收的残留调色剂输送到配置于远离所述回收位置的部位的回收瓶的情况下,也需要针对该残留调色剂的输送路。这种调色剂输送路有时包括垂直输送部以及与该垂直输送部的下端连结的水平输送部。在该情况下,调色剂在所述垂直输送部中自然落下而到达所述水平输送部。通常在水平输送部内配置有螺旋式输送器,落下的调色剂由该螺旋式输送器沿水平方向输送至规定部位。
在垂直输送部的后级配置有水平输送部的调色剂输送部中,调色剂有时凝集在垂直输送部的下端的联系开口(与水平输送路的合流部)附近,造成调色剂的顺畅补给被妨碍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螺旋式输送器的旋转驱动将所述联系开口附近的调色剂推回,使得调色剂块状化来堵塞输送路。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随着螺旋式输送器的旋转而振动的扭簧安装于螺旋式输送器的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在扭簧的振动范围内能够防止调色剂的块状化。然而,在调色剂凝集于比扭簧的振动范围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无法解决该问题。
因此,还可考虑如下方法:将线圈构件单纯地插入到垂直输送部内而使其通过自重与螺旋式输送器接触,使线圈构件随着螺旋式输送器的旋转而在垂直方向上摇动。但是,如果使线圈构件直接与螺旋式输送器接触,则有时线圈构件的下端的线圈片与螺旋叶片部接触而所述线圈片被弹出,从而产生异常声。另外,还有时导致所述线圈片卷入螺旋式输送器,有时无法进行良好的调色剂输送。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8-21636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应用了该粉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输送装置在使粉体通过重力落下而沿第1方向输送的输送部的后级配置有沿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输送粉体的输送部,并且,在不产生异常声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输送粉体。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粉体输送装置具备第1输送部、第2输送部、输送构件、粉体松散构件以及保护构件。所述第1输送部是沿第1方向延伸而使粉体通过重力落下来并输送的输送通路,具有上端和下端,在该下端具备联系开口。所述第2输送部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沿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延伸的粉体的输送通路,通过将所述联系开口连接于所述一端侧而与所述第1输送部连通。所述输送构件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部内,具备沿该第2输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轴构件和在该轴构件的周围突出设置的突起部,通过绕所述轴构件的轴进行旋转来将所述粉体从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输送。所述粉体松散构件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摇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输送部内。所述保护构件安装于所述粉体松散构件的下端部,至少与所述输送构件的所述突起部接触。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突起部的接触状态根据所述输送构件绕所述轴旋转时的旋转角度而变化,所述保护构件和所述粉体松散构件随该接触状态的变化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摇动。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粉体是调色剂,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粉体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调色剂输送装置(粉体输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线圈构件和盖(保护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改变了线圈构件和盖的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盖单体的立体图。
图7是改变了盖单体的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垂直输送部的俯视图。
图9的(A)和(B)是用于说明盖的垂直方向的摇动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调色剂输送装置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装置以及它们的复合机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输送废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粉体输送装置的一例。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呈箱形的箱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1。在该装置主体11内安装有提供薄片体P的供纸部12、形成要转印到从供纸部12提供的薄片体P上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13、被一次转印(primarilytransfer)所述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单元14、向图像形成部13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部15、以及实施使形成在薄片体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到薄片体P上的处理的定影部16。并且,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具备用于排出通过定影部16接受了定影处理的薄片体P的排纸部17。
在装置主体11的上面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图中省略的操作面板,用于进行薄片体P的输出条件等的输入操作。在该操作面板中设置有电源键、用于输入输出条件的触摸面板以及各种操作键。
在装置主体11内,在比图像形成部13更靠右侧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薄片体输送路111。在薄片体输送路111的适当位置设置有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对112。另外,进行薄片体的偏离矫正、并且在规定的时机向后述的二次转印(secondarily transfer)夹缝部送出薄片体的校准辊对113设置于薄片体输送路111中的所述夹缝部的上游侧。薄片体输送路111是使薄片体P从供纸部12经由图像形成部13和定影部16输送至排纸部17的输送路。
供纸部12具备供纸盘121、搓辊122以及供纸辊对123。供纸盘121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下方位置,储存多张薄片体P层叠而成的薄片体摞P1。搓辊122将储存在供纸盘121上的薄片体摞P1中最上面的薄片体P一张张地抽出。供纸辊对123将由搓辊122抽出的薄片体P送出至薄片体输送路111。
供纸部12具备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图1所示的左侧侧面的手动供纸部。手动供纸部具备手动供纸盘124、搓辊125以及供纸辊对126。手动供纸盘124是载置手动放置的薄片体P的盘。用户在以手动方式提供薄片体P时,如图1所示那样从装置主体11的侧面打开手动供纸盘124。搓辊125抽出载置于手动供纸盘124上的薄片体P。供纸辊对126将由搓辊125抽出的薄片体P送出至薄片体输送路111。
图像形成部13形成要转印到薄片体P上的调色剂像,具备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作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以下单元,即: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从图1所示的左侧向右侧)依次设置的、使用品红色(M)的显影剂的品红色用单元13M、使用青色(C)的显影剂的青色用单元13C、使用黄色(Y)的显影剂的黄色用单元13Y、以及使用黑色(Bk)的显影剂的黑色用单元13Bk。各单元13M、13C、13Y、13Bk分别具备感光鼓20、配置于感光鼓20的周围的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一次转印辊24以及清洁装置25。另外,各单元13M、13C、13Y、13Bk所共用的曝光装置22配置于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方。
感光鼓20绕其轴进行旋转驱动,在其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作为该感光鼓20,可以采用利用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带电装置21使感光鼓2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作为带电装置21,可以采用具备带电辊和用于去除附着于所述带电辊上的调色剂的带电清洁刷的、基于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曝光装置22具有光源、多面体转镜、反射镜、偏向镜等各种光学系设备,向均匀地带电的感光鼓20的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3为了使形成在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向感光鼓20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23是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2成分显影剂的装置,包括搅拌辊、磁辊以及显影辊。搅拌辊将2成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循环输送,由此使调色剂带电。在磁辊的周面承载2成分显影剂层,在显影辊的周面承载通过磁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电位差传送调色剂而形成的调色剂层。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提供至感光鼓20的周面,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24隔着中间转印单元14所具备的中间转印带141而与感光鼓20形成夹缝部,将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到中间转印带141上。清洁装置25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20的周面。
中间转印单元14配置于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3与调色剂补给部15之间的空间,具备中间转印带1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图中省略的单元框架的驱动辊142以及从动辊143。中间转印带141是环状的带状旋转体,以其周面侧与各感光鼓20的周面分别抵接的方式架设于驱动辊142和从动辊143。向驱动辊142提供旋转驱动力,中间转印带141通过驱动辊14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驱动。
在从动辊143的附近配置有去除残留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的带清洁装置144(第1容器)。带清洁装置144包括与从动辊143相对的部位形成开口的外壳144H、配置于该外壳144H内的刷辊145、回收辊146以及回收调色剂螺旋式输送器147。
刷辊145是在旋转轴上植入了大量的刷毛的辊,其周面与中间转印带141的表面抵接。回收辊146被配置成其周面与刷辊145的周面接触,以静电方式将刷辊145从中间转印带141刮除的废调色剂吸引去除。此外,附着于回收辊146的周面的废调色剂通过刮板被刮除,落到外壳144H的底部。回收调色剂螺旋式输送器147向后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输送从回收辊146的周面刮除的废调色剂。
二次转印辊145与驱动辊142相对配置。二次转印辊145压接至中间转印带141的周面而形成二次转印夹缝部。被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到中间转印带141上的调色剂像在所述二次转印夹缝部中被二次转印(secondarily transfer)到从供纸部12提供的薄片体P。
调色剂补给部15储存使用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15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15C、黄色用调色剂容器15Y以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15Bk。这些调色剂容器15M、15C、15Y、15Bk分别储存MCYBk各颜色的补给用调色剂,从形成在容器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15H通过图中省略的调色剂输送部向与MCYBk各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3M、13C、13Y、13Bk的显影装置23补给各颜色的调色剂。
定影部16具备内部具有加热源的加热辊161、与加热辊161相对配置的定影辊162、张紧架设于定影辊162和加热辊161的定影带163、以及隔着定影带163与定影辊162相对配置而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加压辊164。提供至定影部16的薄片体P经过所述定影夹缝部,由此被加热加压。由此,在所述二次转印夹缝部中转印到薄片体P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P。
排纸部17是使装置主体11的顶部凹陷而形成的,在该凹部的底部形成有接收被排出的薄片体P的排纸盘171。接受定影处理的薄片体P经由从定影部16的上部延伸设置的薄片体输送路111而向排纸盘171排出。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粉体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调色剂输送装置30将由所述带清洁装置144从中间转印带141的表面回收的废调色剂输送至废调色剂容器70(第2容器;图1中未图示)。即,带清洁装置144(外壳144H)具备用于送出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排出口144E(粉体排出口),废调色剂容器70具备接收所述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接收口70E(粉体接收口)。调色剂输送装置30如用图2中的箭头A1所示那样接收从废调色剂排出口144E送出的废调色剂,将该废调色剂向箭头A2所示的方向输送,如箭头A3所示那样通过废调色剂接收口70E而提供至废调色剂容器70。
调色剂输送装置30具备垂直输送部31(第1输送部)、与该垂直输送部31的下端连接的水平输送部32(第2输送部)、收容在垂直输送部31内的线圈构件40(粉体松散构件)、安装于该线圈构件40的下端部的盖50(保护构件)以及配置于水平输送部32内的螺旋式输送器60(输送构件)。
垂直输送部31是从上端向下端沿垂直方向(第1方向)延伸而使废调色剂通过重力落下来并输送的输送通路。垂直输送部31在其上端31T具备接收开口311,在下端31B具备联系开口312。上端31T与带清洁装置144的底面相对,接收开口311连接于带清洁装置144的废调色剂排出口144E。通过接收开口311,废调色剂自然落到垂直输送部31的输送空间31H内。此外,垂直输送部31的与废调色剂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A1)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形(参照图8)。
水平输送部32是从右端(一端)向左端(另一端)沿水平方向(第2方向)延伸的粉体的输送通路。水平输送部32包括具备内径比较大的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的右侧区域32R以及具备与该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连通的内径比较小的左端侧输送空间32H2的左侧区域32L。在右侧区域32R的上面配置有垂直输送部31,垂直输送部31的联系开口312连接于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的上面部分。由此,成为垂直输送部31的输送空间31H与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及左端侧输送空间32H2连通(合流)的状态。在左侧区域32L的左端部附近的下面设置有废调色剂的排出开口321。此外,在右侧区域32R与左侧区域32L的边界附近设有凸缘部324,用于将所述调色剂输送装置30固定于装置主体11所具备的框架上。
螺旋式输送器60具备沿水平输送部3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螺旋轴61(轴构件)以及在该螺旋轴61的周围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叶片部62(突起部)。螺旋式输送器60通过绕螺旋轴61的轴进行旋转,如在图2中用箭头A2所示那样,将废调色剂从右端向另一端输送。也就是说,将从联系开口312自然落到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的废调色剂向左端侧输送空间32H2输送,并从排出开口321排出。
在螺旋轴61的右端侧安装有从图中省略的马达接收旋转驱动力的输入的驱动输入部611。该驱动输入部61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于轴承构件(图中省略),该轴承构件安装在水平输送部32的右端的保持部322。也就是说,水平输送部32的右端的开口被图中省略的轴承构件堵塞。螺旋轴61的左端部6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设置在水平输送部32的左端的轴支部323。
叶片部62包括位于右侧区域32R内的上游叶片部621和位于左侧区域32L内的下游叶片部622。上游叶片部621和下游叶片部622的叶片外径相同,但是叶片间的间距不同。上游叶片部621的叶片间的间距比较短,在剖视图中的垂直输送部31的联系开口312的宽度内大致容纳相当于2间距的叶片。而下游叶片部622的叶片间的间距为上游叶片部621的叶片间的间距的约2倍左右。上游叶片部621虽然废调色剂的输送速度慢,但是输送力大。另一方面,下游叶片部622与上游叶片部621相比能够高速地输送废调色剂。
从联系开口312通过重力的作用而自然落下的废调色剂在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中堆积,上游叶片部621通过强的输送力将该废调色剂可靠地向左端侧输送空间32H2送出。下游叶片部622能够高速地输送废调色剂,因此不使废调色剂滞留于两输送空间32H1、32H2的边界部附近。因而,虽然输送路是在垂直输送部31的下端连接有水平输送部32的L字型输送路,但是废调色剂不会滞留而稳定地被输送。
线圈构件40是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摇动的方式配置于垂直输送部31的输送空间31H内的螺旋弹簧状的构件,是为了刮掉附着于垂直输送部31的内壁面313的废调色剂而配置的构件。废调色剂有时在上述的自然落下时飞散而附着于内壁面313。特别是废调色剂的流动性差,一旦附着于内壁面313,则容易滞留于此处。这种附着废调色剂通过线圈构件40的垂直摇动而被刮掉。线圈构件40以使该线圈卷绕的一侧端部即第1端部40T位于垂直输送部31的上端31T、使另一侧端部即第2端部40B位于下端31B的方式收容在输送空间31H内。
线圈构件40的线圈长度比垂直输送部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稍短。这是因为,设想线圈构件40在垂直输送部31内在垂直方向上摇动的情况。另外,线圈外径比输送空间31H的宽度稍小,在线圈外周与内壁面313之间存在间隙。如果没有这种间隙,则线圈构件40难以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摇动。线圈构件40不使用模具等就能够成型,并且由于以下几点等是适于用作废调色剂松散构件:在线圈内部具有成为废调色剂的通路的中空部;其在线圈卷绕间具有间隙的形状适于刮掉附着在垂直输送部31的内壁面313的废调色剂。
盖50是安装于线圈构件40的第2端部40B(下端部)而与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接触的构件。由此,能够避免线圈构件40与螺旋式输送器60直接接触。盖50由对于叶片部62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的树脂或金属形成。
参照图10,说明将盖50安装于线圈构件40的意义。图10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A的剖视图。调色剂输送装置30A将线圈构件40A单纯地插入到垂直输送部31内,使线圈构件40A的下端部430通过自重与螺旋式输送器60接触。下端部430被施以加工,以便该下端部430针对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外周面621T)的接触性能变得良好。当螺旋式输送器60绕螺旋轴61的轴旋转时,根据其旋转角度而叶片部62与下端部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线圈构件40A在垂直方向上摇动。
但是,难以加工成使下端部430长期稳定地与叶片部62接触。例如,如果下端部430的平面度不充分,例如下端部430的线圈片的一部分向下方翘曲,则有时该翘曲部分被叶片部62弹出,产生异常声。另外,有时所述线圈片卷入螺旋式输送器60,或者所述线圈片被夹入叶片部62的外周面621T与水平输送部32的间隙中,从而导致无法进行良好的调色剂输送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线圈构件40的第2端部40B上安装盖50,使得能够确保线圈构件40通过盖50稳定地与螺旋式输送器60接触的状态。根据螺旋式输送器60绕螺旋轴61旋转时的旋转角度,盖50与叶片部62的外周面621T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通过该接触状态的变化,盖50和线圈构件40在垂直方向上一体地摇动。
下面,参照图3以及图4至图9,说明线圈构件40和盖50的详细结构。图4和图5是线圈构件40和盖50的立体图,是分别使斜视角度反转的图,图6和图7是单独表示盖50的立体图,是分别使斜视角度反转的图。图8是垂直输送部31的俯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盖50的垂直方向的摇动的示意图。
线圈构件40是圆形的线圈构件,包括位于第1端部40T的上端线圈片41、从上端线圈片41向下方以螺旋状延伸的线圈主体部42以及位于第2端部40B的下端线圈片43。上端线圈片41和下端线圈片43被施以平面加工,以便成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盖50以卡止在下端线圈片43的方式安装于线圈构件40。
盖50具备盖主体500,该盖主体500具备与线圈构件40的第2端部40B相对的上面50U(第1面)以及与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相对的下面50D(第2面)。盖50还在上面50U侧具备两个卡合构件51(卡合部)和四个导向构件52,在下面50D侧具备接触面53。盖50位于垂直输送部31与水平输送部32的合流部(联系开口312)附近。
盖主体500是在其中央区域具有圆筒状的内壁面541从而具有圆形的贯通孔54(中央开口部)的环状构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贯通孔54,但是未必需要在盖主体500上设置贯通的孔,只要使接触面53的中央区域开口,也可以是凹孔。在内壁面541的下端缘部形成有直径越向下方越扩大的锥形部542。贯通孔54的开口面积具有能够让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的一部分嵌入的大小。关于这一点,基于图9的(A)、(B)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盖主体500在垂直方向摇动时也始终位于比联系开口312更靠下方的位置。
卡合构件51是与线圈构件40的下端线圈片43卡合的构件。两个卡合构件51在周向上隔开180度的间隔而突出设置于盖主体500的上面50U。各卡合构件51具备直立设置部511以及设置于该直立设置部511的突出端侧的爪部512。直立设置部511是从上面50U的靠近内壁面541的一侧向垂直上方延伸的板状构件。爪部512是从直立设置部511的外周侧的面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构件。下端线圈片43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以夹在上面50U与爪部512的下面之间的方式被卡止。
此外,为便于爪部512从模具拔出,在盖主体500的与所述爪部512对应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切口部501。在该切口部501的开口边缘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干扰部502。如图8所示,前方的干扰部502与后方的干扰部502之间的长度与垂直输送部31的联系开口31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几乎相同。垂直输送部31的内壁面313具备随着朝向上方稍微扩展的拔模斜面(demolding slope)。在工厂中制造时,线圈构件40与盖50的组装体从接收开口311侧被插入,具有干扰部502的盖主体500能够通过联系开口312。但是,之后,在大部分情况下,干扰部502与存在于联系开口312的周缘的水平输送部32的内壁面(形成联系开口的壁面的端缘)干扰,因此能够防止线圈构件40与盖50的组装体从接收开口311侧脱出。
导向构件52是将盖50(盖主体500)的移动方向实质上仅限制为垂直方向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四个导向构件52在环状的盖主体50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从上面50U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例子。各导向构件52包括从盖主体500的外周缘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基部521,是从该基部521向垂直上方延伸的突出体。导向构件52还具备作为所述突出体的顶端的顶端部522以及在导向构件52的内周侧从顶端部522向基部521设置的倾斜面523(参照图6)。
如图3所示,盖主体500位于比联系开口312更靠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导向构件52以进入垂直输送部31内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导向构件52的从上面50U起的突出高度H(参照图6)被设定为在线圈构件40的垂直方向的摇动范围内能够始终与垂直输送部31的内壁面313的下端部分干扰的高度。即,导向构件52具有如下突出高度H:即使在盖50下降到最下方位置的情况下,至少导向构件52的顶端部522的附近也能够与内壁面313的下端部分接触。通过这种导向构件52,在线圈构件40于垂直方向上的整个摇动范围内,能够限制盖50与线圈构件40的组装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因而,能够使所述组装体实质上仅在垂直方向上摇动。
参照图8,垂直输送部31的输送空间31H的、与调色剂输送方向(粉体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正四角形。另一方面,线圈构件40是圆形的线圈构件。因此,在输送空间31H的四个角部31R1、31R2、31R3、31R4与线圈构件40的外周面之间产生俯视大致呈三角形的间隙。因而,线圈构件40的外周面无法与该大致三角形的间隙区域中的内壁面313接触,无法刮掉附着于该内壁面313的废调色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导向构件52突出设置于四个角部31R1、31R2、31R3、31R4与线圈构件40的外周面之间。由此,能够通过导向构件52填补所述大致三角形的间隙区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滞留在四个角部31R1至31R4的附近。即,通过盖50在垂直方向上摇动,导向构件52也进行垂直摇动,在废调色剂滞留在四个角部31R1至31R4的附近的情况下,能够刮掉该废调色剂。
如上所述,导向构件52的基部521从盖主体500的外周缘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其突出长度比干扰部502长。另一方面,联系开口312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L与干扰部502所存在的部分的盖主体500的长度为同等程度。因此,在绕线圈构件40的中心轴的轴进行旋转的力作用于盖50的情况下,四个角部31R1至31R4的周边的内壁面313与导向构件52干扰。因而,能够防止盖50与线圈构件40的组装体绕线圈构件40的中心轴进行旋转。这带来通过干扰部502可靠地防止盖50向上方向脱出的功能。
即,水平输送部32的右端侧输送空间32H1的、与螺旋轴61正交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因此,虽然联系开口312的前后方向的边是直线状的边,但是左右方向的边是向上方凸的弯曲的边。如果以让干扰部502位于弯曲的边的方式配置盖50,则盖50由于上述的凸弯曲会大幅倾斜,有可能导致盖50通过联系开口312向上方脱出。考虑到这一点,以让干扰部502位于前后方向的所述直线状的边的方式配置盖50。这种盖50的配置状态是通过导向构件52作为止转件发挥作用来维持的。
接触面53是主要与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的外周面621T附近相接触的部位。接触面53形成于盖主体500的下面50D,与盖主体500的形状同样地具有环状的形状。接触面53不是平面,而从整体来看是朝向下方呈凸曲面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接触面53由于贯通孔54的存在而不存在中央区域,据此接触面53形成越朝向下端越变细的圆弧锥形面。叶片部62的外周面621T是以螺旋状弯曲的曲面。接触面53能够与这种曲面顺畅地滑动接触。因而,能够抑制随着盖50与螺旋式输送器60接触而产生异常声。另外,还能够抑制螺旋式输送器60的旋转负荷的增大。
贯通孔54让螺旋式输送器60的叶片部62的一部分嵌入其中,由此起到使盖50产生垂直方向的摇动运动的作用。盖5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所述导向构件52受到限制,因此盖50在螺旋式输送器60的轴向的定点与叶片部62接触。因此,当螺旋式输送器60绕螺旋轴61的轴进行旋转时,盖50与螺旋状的弯曲板即叶片部62的接触状态自然地根据叶片部62的相位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所述的接触面53与叶片部62的外周面621T的接触点根据螺旋式输送器60的旋转而发生变化。并且,叶片部62向贯通孔54的嵌入状态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叶片部62向与螺旋式输送器60的轴向的定点位置相对的贯通孔54中的嵌入深度根据螺旋式输送器60绕轴的旋转所引起的叶片部62的相位变化而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盖50与线圈构件40的组装体在垂直方向上顺畅地摇动。
图9的(A)和图9的(B)是用于说明盖50的垂直方向的摇动的示意图。图9的(A)表示叶片部62实质上没有被贯通孔54接受的状态。该状态表示螺旋式输送器60的绕轴的旋转角度是使叶片部62的相邻间距(叶片间的谷部)与贯通孔54成为相对状态的角度的情况。也就是说,上游叶片部621的叶片间距与贯通孔54的外径大致相同。在该状态下,在图3的截面方向看时,叶片部62的单位间距的相邻叶片的外周面621T与盖50的接触面53的左右部分分别接触。因此,叶片部62无法嵌入到贯通孔54,由此盖50成为向上方被托起的状态。
当螺旋式输送器60从图9(A)的状态起绕轴旋转一半时,如图9的(B)所示,叶片部62的一单位间距的叶片的一部分进入贯通孔54。也就是说,叶片部62的相位随着螺旋式输送器60的旋转而发生变化,外周面621T逐渐被贯通孔54接受。此时,在界定贯通孔54的内壁面541附有锥形部542(参照图5、图7),因此滑动接触性能良好,也不产生异常声。通过这种贯通孔54与叶片部62的作用,盖50随着螺旋式输送器60的旋转而在垂直方向上摇动高度Δh。导向构件52的突出高度H至少大于Δh即可。
并且,贯通孔54还有助于使在垂直输送部31内落下的废调色剂通过。如果是不具备贯通孔54的盖50,则废调色剂的通过路径被大幅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盖50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54,因此废调色剂能够通过该贯通孔54而落到水平输送部32内。特别是,贯通孔54位于螺旋式输送器60的正上方,因此废调色剂落到容易受到螺旋式输送器60的输送力的区域。因此,废调色剂的输送性能变得良好。
另外,通过输送空间31H的四个角部31R1至31R4刮掉的废调色剂也通过导向构件52的倾斜面523向贯通孔54被引导。倾斜面523是从顶端部522向基部521以逐渐接近贯通孔54的中心的方式倾斜的面。因此,通过导向构件52的摇动而从内壁面313剥落的废调色剂沿着倾斜面523滑落,通过贯通孔54落到水平输送部32内。由此,能够使废调色剂的输送性能进一步良好。
从利用模具成型来容易制造的观点而言,盖50优选由树脂材料制作。例如,可以将耐调色剂性能良好的聚缩醛用作成型树脂材料。螺旋式输送器60也优选由树脂材料制作,但是优选使用不同于盖50的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亚丁酯适宜用作螺旋式输送器60的成形树脂材料。在由相同种类的材料形成相互接触的盖50和螺旋式输送器60的情况下,伴随摩擦容易产生嗡鸣音、刮削等,但是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能够缓和这种不良状况。
根据以上说明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从垂直输送部31的内壁面313刮掉废调色剂的线圈构件40通过盖50与螺旋式输送器60接触。并且,当螺旋式输送器60绕轴进行旋转时,线圈构件40在垂直方向上摇动,因此防止废调色剂滞留在垂直输送部31内。另外,不使线圈构件40直接接触螺旋式输送器60,而使盖50与叶片部62接触,因此能够形成稳定且难以产生异常声的接触状态。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带清洁装置144向废调色剂容器70输送废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作为粉体输送装置的一例。这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时的一例,粉体输送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从调色剂补给部15向显影装置23输送新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圆形的线圈构件40作为粉体松散构件的例子。这是一例,例如也可以使用三角形或矩形的线圈构件、或者突片或突条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芯材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的粉体松散构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一个垂直输送部3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水平输送部32的调色剂输送装置30。也可以除了在垂直输送部31的下端连接水平输送部32的部分以外,在这些输送部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连接其它输送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输送部31作为第1输送部的例子,示出了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输送部32作为第2输送部的例子。这种输送部的方式是一例,并不意味着将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的输送方向限定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垂直输送部31只要是能够利用重力的作用来使粉体落下从而输送粉体的输送路即可,也可以是从垂直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输送部。另外,水平输送部32也可以是顶端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规定角度或顶端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规定角度的输送部。另外,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不限于直线状的输送路,也可以是稍微弯曲的输送路。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调色剂作为输送对象粉体的一例。这是一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粉体。例如可以将工业用、食用的粉体、微粒物等作为输送对象。
根据如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在输送部的后级连结有第2输送部的粉体输送装置中能够防止异常声的产生,并且能够顺畅地输送粉体,所述输送部使粉体通过重力落下并沿第1方向输送,所述第2输送部沿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输送粉体,且配置有输送构件。

Claims (13)

1.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输送部,是沿第1方向延伸而使粉体通过重力落下来并输送的输送通路,具有上端和下端,在该下端具备联系开口;
第2输送部,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沿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延伸的粉体的输送通路,通过将所述联系开口连接于所述一端侧而与所述第1输送部连通;
输送构件,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部内,具备沿该第2输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轴构件和在该轴构件的周围突出设置的突起部,通过绕所述轴构件的轴进行旋转使所述粉体从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输送;
粉体松散构件,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摇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输送部内;以及
保护构件,安装于所述粉体松散构件的下端部,至少与所述输送构件的所述突起部接触,其中,
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突起部的接触状态根据所述输送构件绕所述轴旋转时的旋转角度而变化,所述保护构件和所述粉体松散构件随该接触状态的变化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摇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松散构件是线圈构件,
所述线圈构件以使其第1端部位于所述上端、使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侧的第2端部位于所述下端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第1输送部内,
在所述第2端部安装有所述保护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构件是螺旋式输送器,具备所述轴构件以及在该轴构件的周围以螺旋状形成的作为所述突起部的叶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构件具备与所述线圈构件的所述第2端部相对的第1面以及与所述叶片部相对的第2面,
在所述第1面侧设置有与所述第2端部的线圈片相卡合的卡合部,
在所述第2面侧设置有与所述叶片部相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接触面包含朝下方呈凸的方向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构件还具备在所述接触面的中央区域开口的中央开口部,
所述中央开口部具备能够让所述叶片部的一部分嵌入的开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构件还具备从所述第1面向上方突出的导向构件,
所述导向构件具有在所述线圈构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摇动范围内能够与所述第1输送部的内壁的一部分干扰的突出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输送部的、与粉体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形,所述线圈构件是圆形的线圈构件,
所述导向构件突出设置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四个角部与所述线圈构件的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具备将粉体向所述中央开口部引导的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还具备干扰部,该干扰部与形成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联系开口的壁面的端缘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容器,具有粉体排出口,送出粉体;以及
第2容器,具有粉体接收口,接收所述粉体,其中,
所述第1输送部在所述上端具备所述粉体的接收开口,该接收开口与所述第1容器的粉体排出口连接,
所述第2输送部在所述另一端具备所述粉体的排出开口,该排出开口与所述第2容器的粉体接收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输送部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输送路,
所述第2输送部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输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是调色剂。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以及
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CN201380001305.8A 2012-02-29 2013-02-20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3755 2012-02-29
JP2012043755 2012-02-29
JP2012201077 2012-09-13
JP2012-201077 2012-09-13
PCT/JP2013/000923 WO2013128844A1 (ja) 2012-02-29 2013-02-20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652A true CN103534652A (zh) 2014-01-22
CN103534652B CN103534652B (zh) 2017-02-22

Family

ID=4908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3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652B (zh) 2012-02-29 2013-02-20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3699B2 (zh)
EP (1) EP2698675B1 (zh)
JP (1) JP5745159B2 (zh)
CN (1) CN103534652B (zh)
WO (1) WO20131288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7245A (zh) * 2015-08-27 2020-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和显影剂补充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2221B2 (ja) * 2014-03-20 2016-04-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37012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624448B2 (ja) * 2016-03-08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6296B2 (ja) * 2016-03-25 2018-10-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93688B2 (ja) * 2016-06-24 2019-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該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615B2 (ja) * 2016-06-28 2021-04-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2516B2 (ja) * 2017-03-23 2020-05-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該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27493B2 (ja) * 2018-11-05 2022-08-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7465443B2 (ja) 2019-06-06 2024-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0429A (ja) * 2019-07-30 2019-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7322627B2 (ja) * 2019-09-20 2023-08-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925A (ja) 2021-10-25 2023-05-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926A (ja) * 2021-10-25 2023-05-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4594A (ja) * 1999-03-31 2000-10-13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
JP2007121828A (ja) * 2005-10-31 2007-05-17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3A (zh) * 2007-11-14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6884A (en) * 1979-11-05 1981-06-05 Ricoh Co Ltd Toner collector
US4634286A (en) * 1985-09-06 1987-01-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graphic development apparatus having a continuous coil ribbon blender
US4650312A (en) * 1985-11-15 1987-03-17 Xerox Corporation Residual toner removal and collection apparatus
JPH0721688B2 (ja) * 1986-03-11 1995-03-08 コニカ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
JP5066898B2 (ja) * 2006-11-21 2012-11-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10775B2 (ja) 2007-02-28 2012-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8242165A (ja) * 2007-03-28 2008-10-09 Oki Data Corp 現像剤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84908B2 (ja) * 2007-07-13 2010-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40437B2 (ja) * 2008-04-15 2011-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4594A (ja) * 1999-03-31 2000-10-13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
JP2007121828A (ja) * 2005-10-31 2007-05-17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3A (zh) * 2007-11-14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7245A (zh) * 2015-08-27 2020-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和显影剂补充容器
CN111427245B (zh) * 2015-08-27 2022-11-15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和显影剂补充容器
US11841641B2 (en) 2015-08-27 202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8675A1 (en) 2014-02-19
JP5745159B2 (ja) 2015-07-08
EP2698675A4 (en) 2015-07-22
US20140076691A1 (en) 2014-03-20
JPWO2013128844A1 (ja) 2015-07-30
US9073699B2 (en) 2015-07-07
EP2698675B1 (en) 2019-11-13
WO2013128844A1 (ja) 2013-09-06
CN103534652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652A (zh) 粉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18B (zh) 粉末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271426A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US8897678B2 (en)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having a coil spring and spherical member at end of coil spring for loosening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N104914689A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显影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124442A1 (en) Developing device, develop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569727A (zh) 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05110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46098B (zh) 显影装置
US102546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lean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KR100529334B1 (ko) 폐토너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US7580658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612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6337B2 (ja) 現像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20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12B (zh) 光扫描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654156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23125730A (ja) 撹拌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121137A1 (en) Powder leveler, powder container device, powder transporter, and powder handling device
JP36744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92812A (zh) 时刻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驱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6428681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310568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38177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H1195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