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799A -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799A
CN103507799A CN201310263390.7A CN201310263390A CN103507799A CN 103507799 A CN103507799 A CN 103507799A CN 201310263390 A CN201310263390 A CN 201310263390A CN 103507799 A CN103507799 A CN 103507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vessel
bracket
vehicle
extension
cylindr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33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799B (zh
Inventor
境和博
日野原孝树
茂木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Nissin Brake Systems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Nissin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Nissin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7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177Fuel tanks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e.g. plastics, or of a combination of non-metallic and metall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7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托架的重量轻量化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填充有工作液的储存罐(2)通过托架(3)而固定在车身(11)侧。托架(3)具有对储存罐(2)的车辆固定时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2a)进行支承的支承部(3b)。支承部(3b)具有对储存罐(2)的车辆固定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上下移动限制部(3c)。储存罐具备:紧固连结部(22e),其通过紧固连结件(4)与在托架(3)上形成的被紧固连结部(3f)紧固连结;转动限制部(22g),其在从紧固连结部分离的位置限制托架(3)以紧固连结部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延伸部(22f),其从储存罐的侧面(2b)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从紧固连结部侧到转动限制部沿着周向延伸。

Description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通过托架将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储存罐(也称为“制动储存罐(brake reservoir tank)”)等支承于车身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填充有制动液的储存罐(制动储存罐)经由托架(保持托架)而安装在发动机室的内壁面的主体上。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托架上设有:安装在储存罐的下表面且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侧壁部;从一方的侧壁部大致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而固定于车身的突片。并且,托架的突片通过螺栓及螺母而与在储存罐上形成的卡止部紧固连结。
在托架与储存罐的安装时,通过对与螺栓的外螺纹部螺接的螺母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与作用在螺母与托架的卡止部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作用使储存罐的底面部向下方移动的旋转力矩。在该旋转力矩的作用下,使储存罐的底面部向与托架的底壁部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随动旋转,因此能够将储存罐在托架的底壁部保持成稳定的状态。
图8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简要立体图。
图8所示的以往的储存罐200与软管500、主液压缸600、负压助力器(省略图示)构成制动器组件。储存罐200载设在托架300的载设部310上而被支承,该托架300螺栓紧固在发动机室100内的内壁110上。储存罐200主要由树脂制的罐主体210和将罐主体210的开口部堵塞的盖220形成。
如图9所示,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突出形成,且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31的车身固定用的固定片230;与在托架300的载设部310形成上的卡止孔340卡合的防旋用的卡止爪部240;将未图示的罐液量传感器的连接器连接的耦合器部250。
由于在设置检测储存罐200内的液量的液量传感器(省略图示)的情况下,液量传感器多设置在罐主体210的最下表面部,因此耦合器部250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部。
托架300由金属制板材构成,其形成有:载设部310,其具有所述卡止孔340且平坦地形成;罐紧固连结片320,其具有螺栓插入孔321,该螺栓插入孔321供用于将储存罐200的固定片230固定于车身的螺栓700(参照图8)插入;安装部330,其具有螺栓插设部331,该螺栓插设部331分别供用于螺栓紧固在发动机室100(参照图10)内的内壁110上的一对所述螺栓700(参照图8)安装。
储存罐200载置在载设部310上,通过将在载设部310的前端侧形成的罐紧固片320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固定片230,并将在托架300的基端部形成的安装部330的螺栓插设部331螺栓紧固于发动机室100的内壁110而固定。
如图10所示,在托架300的下方配置有各种线缆、软管。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机动车中,高压的电源线缆400有时以从车辆前方钻入托架300的下方的方式朝向车辆前后方向配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4429号公报(段落0025、0029、图1及图2)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情况下,托架(保持托架)与储存罐紧固连结的部位仅为卡止部这一个部位。
因此,车辆在行驶中进行转弯时等,储存罐以螺母的紧固连结点为轴,产生从托架的底壁部分离的方向的旋转力矩,因此储存罐可能由于该旋转力矩而转动。
另外,托架的突片由于配置在储存罐的中间附近,因此在托架上形成底壁部时,左右一对侧壁部成为必须结构。因此,因侧壁部形成在底壁部的左右两侧而托架的重量相应地变重,从而存在托架整体的重量变重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图8~图10所示的以往的储存罐200中,固定片230突出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侧面上,卡止爪部240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上。因此,在通过托架300将储存罐200固定于车身时,固定片230和卡止爪部240在侧视下处于分离的位置,且未形成于同一平面,因此存在虽然将储存罐200向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安装却难以产生定位精度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由于储存罐200的卡止爪部240及耦合器部250(参照图9)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部,托架300需要对应于卡止爪部240及耦合器部250的形状来形成,因此存在使托架300整体的形状复杂化这样的问题点。
托架300形成为在载设部310上载置储存罐200而通过载设部310整体来支承储存罐200的重量的结构,因此存在载设部310的面积变宽且托架3整体变得大型化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托架的重量轻量化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通过托架将填充有工作液的储存罐固定于车身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对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承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对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上下移动限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即使在车辆行驶时或组装时、制动流体注入时等施加有由储存罐产生的上下方向的载荷,也能通过上下移动限制部来限制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储存罐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或松动的情况。
另外,托架即使不设置以往那样的底壁部,也能够对储存罐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托架的重量轻量化与没有底壁部对应的量。
并且,托架通过支承部对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承,由此,在受到旋转力矩时,与对储存罐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由于距旋转中心的距离短,因此能够减小储存罐的旋转力矩。因此,由于托架旋转力矩减小,因此相应地无需加强为必要以上来提高强度,因此能够简化托架的形状而使托架的重量轻量化。
另外,优选所述储存罐具备:紧固连结部,其通过紧固连结件与在所述托架上形成的被紧固连结部紧固连结;转动限制部,其在从所述紧固连结部分离的位置限制所述托架以该紧固连结部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延伸部,其从所述储存罐的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从所述紧固连结部侧到所述转动限制部沿着周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承部具有下表面支承部,该下表面支承部沿着所述储存罐的侧面形成,对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托架能够通过紧固连结部及延伸部对储存罐的重量进行支承,因此与通过储存罐的下表面整体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对储存罐的重量进行支承的面积。因此,托架面积减小,相应地能够使托架小型化而削减重量,因此能够使储存罐的支承结构轻量化。
另外,托架即使在车辆转弯时等产生由储存罐引起的横向的载荷(离心力),由于储存罐通过转动限制部限制托架以紧固连结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也能够不移动地牢固保持储存罐。
另外,优选所述储存罐具备圆筒部,该圆筒部形成为圆筒状,且在上端具有注入工作液的开口部,所述转动限制部及所述延伸部形成于所述圆筒部,并且,所述转动限制部具有从所述圆筒部的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凸部,所述托架具备形成于所述下表面支承部且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托架使凹部与储存罐的凸部嵌合,由此,能够抑制托架以紧固连结部为中心而相对于储存罐的圆筒部发生转动的情况。因此,储存罐仅通过设置一个紧固连结部,就能够通过托架进行支承,因此能够简化储存罐及托架的形状,并且能够简化将储存罐及托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作业。
另外,优选在将所述储存罐经由所述托架而安装于所述车身时,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车辆后方侧,所述托架具备:车身侧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部上;以及水平面部,其从所述车身侧固定部朝向比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前方侧的面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延伸,并在车辆水平方向上形成面,其中,所述被紧固连结部形成在所述水平面部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所述水平面部具有所述下表面支承部和所述凹部,所述下表面支承部以在所述圆筒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半周以下的区域对所述延伸部进行支承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托架在向储存罐安装时,在使凸部与凹部嵌合且对储存罐的延伸部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状态下,使托架的下表面支承部嵌入圆筒部的周部,由此能够对储存罐进行支承。因此,托架容易进行向储存罐安装的安装作业,从而作业性优良。
另外,优选所述储存罐由树脂形成,所述托架由金属制的板状构件构成,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将固定了所述储存罐的所述托架安装到车身侧时,在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开放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储存罐在通过托架而安装于车身时,在储存罐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开放空间。因此,即使万一车辆发生前面碰撞的情况下,在储存罐的车辆前方配置的车载物向车辆后方侧移动,该车载物也与树脂制的储存罐接触,由此可避免该车载物与由金属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托架发生碰撞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车载物破损的情况。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使托架的重量轻量化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图,是表示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储存罐的延伸部的具有局部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储存罐上安装有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简要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2    储存罐
2a   中间部位
2b   侧面
3    托架
3a   水平面部
3b   支承部
3c   上下移动限制部
3d   下表面支承部
3e   凹部
3f   被紧固连结部
3g   车身侧固定部
4    紧固连结件
11   车身
12a  纵壁部
22b  圆筒部
22c  开口部
22e  紧固连结部
22f  延伸部
22g  转动限制部
22h  凸部
S    开放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一例。以下,为了方便,以车辆1的行进方向为“前”,以后退方向为“后”,以车宽方向为“左”、“右”来进行说明。首先,在说明储存罐2及托架3之前,对安装该托架3的车辆1及车身11进行说明。
《车辆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辆1是在车身11的前部具有发动机室12的机动车,在该发动机室12内安装对储存罐2进行支承的托架3。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1只要是搭载有储存罐2的机动车即可,车辆1的型式等没有特别限定。即,车辆1除了乘用车以外,还可以是公共汽车、载重汽车、作业车等。以下,列举在车身11的前部配置有发动机室12的长头形的左转向盘的乘用车类型的混合动力车为例,说明储存罐2及托架3。
<车身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身11主要由形成机动车的骨架的未图示的骨架框架、车身板主体构成。在该车身11上,且在车室的前方形成有通过发动机罩(省略图示)来开闭上部开口部的所述发动机室12。
发动机室12是收纳发动机ENG、电动机(省略图示)、动力驱动单元PDU(Power Drive Unit)等的空间,具备内侧的纵壁部12a和发动机罩(省略图示)而形成为中空状。在发动机室12内配置有使发动机ENG驱动来使车辆1行驶所需要的周边设备即辅机。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室12可以配置发动机ENG和电动机(省略图示)这两者,另外,也可以是仅配置电动机的电动机室。
如图2所示,纵壁部12a例如是安装托架3的被安装部。该纵壁部12a由发动机室12内的左右的侧壁12b、12b、将发动机室12与车室分隔的隔壁12c、形成发动机室12的前侧的壁的前格栅(省略图示)形成。
侧壁12b、12b由固定在未图示的左右一对的侧梁(省略图示)上的车轮罩、减震器罩等的金属制板材形成。
隔壁12c由固定在所述左右的侧梁和与该侧梁正交配置的横梁(省略图示)上的前围板等金属制板材构成。
<储存罐的结构>
如图3所示,储存罐2是用于预先积存制动器所使用的制动流体(工作油)的罐。储存罐2主要由树脂制的罐主体21和将罐主体21的开口部22c堵塞的树脂制的盖24构成。储存罐2在发动机室12内,配置在比制动器主液压缸(省略图示)高的位置,以便于在将制动流体向其供给目的地即制动器主液压缸(省略图示)供给时,防止空气的吸入。
如图3所示,罐主体21例如由将上壳体22和下壳体23接合而一体化的树脂制容器构成,该上壳体22配置在上侧并形成罐主体21的上侧部位,该下壳体23配置在下侧并形成罐主体21的下侧部位。
上壳体22是形成储存罐2的上侧半体的壳体,从上侧以成为盖的状态与形成储存罐2的下侧半体的下壳体23的开口接合。在该上壳体22分别一体形成有后述的盖状部22a、圆筒部22b、开口部22c、安装片22d、紧固连结部22e、延伸部22f、转动限制部22g、凸部22h、托架插入部22i、托架支承部22j。
盖状部22a是以将容器形状的下壳体23的开口(省略图示)闭塞的方式配置的大致盖形状的部位,且大致水平地形成。在盖状部22a的上表面形成有圆筒部22b、安装片22d、托架支承部22j。
圆筒部22b是从盖状部22a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圆筒形状的部位,在上端形成有开口部22c,在开口部22c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供盖24的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安装片22d、延伸部22f、转动限制部22g朝向外方突出形成在圆筒部22b的外周部下端。
开口部22c是向储存罐2内注入制动流体的注入口,形成在储存罐2的圆筒部22b的最上端。
安装片22d是用于在比罐主体21靠外侧的位置上配置紧固连结部22e的突出片,由细长的厚板状构件构成。安装片22d从圆筒部22b的靠前侧的下端部经由盖状部22a上而向比盖状部22a上靠外侧的左方(发动机室12(参照图2)的侧壁12b方向)突出形成。在安装片22d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托架3固定于车身11的紧固连结部22e。
紧固连结部22e由供紧固连结件4插入的贯通孔构成,该紧固连结件4用于将托架3固定在安装片22d上,在该紧固连结部22e的下侧固定托架3的被紧固连结部3f。
延伸部22f是对托架3的下表面支承部3d的上表面进行保持的突出片,由从圆筒部22b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大致檐形状(大致突缘形状)的厚板材构成。延伸部22f从圆筒部22b的外周部左侧的安装片22d的附近在圆筒部22b的车辆后方侧沿周向呈圆弧状地延伸设置,俯视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换言之,延伸部22f从储存罐2的侧面2b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从紧固连结部22e侧到转动限制部22g沿着周向延伸。
如图5所示,转动限制部22g配置在从紧固连结部22e分离的位置,是用于限制安装在储存罐2上的托架3以紧固连结部22e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部位,并形成在延伸部22f的车辆后方向侧的下表面。该转动限制部22g由从圆筒部22b的后侧的侧面2b朝向径向外侧(前后方向)突出形成的凸部22h构成。
转动限制部22g(凸部22h)由以将延伸部22f与托架支承部22j之间的空间分成两部分的方式划分形成的厚板状的分隔壁构成,并一体形成于延伸部22f及托架支承部22j。
托架插入部22i是供托架3的下表面支承部3d插入而对其进行保持的空间,形成在延伸部22f与盖状部22a及托架支承部22j之间。托架插入部22i在俯视下形成在延伸部22f的下面。
托架支承部22j是对插入到托架插入部22i中的托架3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部位,由从盖状部22a向上方突出的台阶状部位构成。转动限制部22g(凸部22h)相对于圆筒部22b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该托架支承部22j的上表面中央部。
如图6所示,下壳体23是收容制动流体的容器状的壳体,具有:形成在下表面附近的右侧侧面上的耦合器部23a;形成在下表面附近的车辆后方侧侧面上的一对管连接部23b、23c。
耦合器部23a是将连接器6连接的电连接部。
管连接部23b、23c是将一端与主液压缸(省略图示)连接的管7、8的另一端连接的连接部,分别由一体形成在下壳体23上的大致圆筒状的突起构成。
盖24是对开口部22c进行开闭的闭塞构件,俯视下形成为大致圆形。
《托架的结构》
如图6所示,托架3是用于将储存罐2固定于车身11的固定构件,通过对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3所示,在托架3上一体形成有分别后述的水平面部3a、支承部3b、上下移动限制部3c、下表面支承部3d、凹部3e、被紧固连结部3f、车身侧固定部3g、台阶部3h、加强用折弯部3i、3j、3k、加强用凹部3l、固定件插入孔3m、销设置孔3n,并安装有固定件31及定位销32。
如图4所示,托架3由将水平面部3a和车身侧固定部3g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金属制板构件构成,该水平面部3a在正面观察下水平形成,该车身侧固定部3g折弯形成为从水平面部3a的左侧端部垂下的状态。
该托架3通过将支承部3b向托架插入部22i插入并利用紧固连结件4将被紧固连结部3f紧固于紧固连结部22e,而构成对储存罐2的罐颈部部位(储存罐2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2a)进行支承的悬吊结构,并且,利用固定件31及定位销32将在车身侧方向的侧部的车身侧固定部3g上形成的固定件插入孔3m和销设置孔3n这两个部位支承于侧壁12b(参照图6),由此该托架3两点支承于车身11。如此,托架3以未配置在储存罐2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
如图6所示,托架3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将固定储存罐2后的托架3向车身11侧安装时,在储存罐2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开放空间S(参照图2)。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托架3的部位只要是车身11的壁状部位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以下,举例说明安装在发动机室12内的纵壁部12a(内壁)上的情况。
如图3所示,水平面部3a是大致水平地形成于托架3的部位,在安装于储存罐2时,配置在上壳体22的水平的盖状部22a上。水平面部3a在侧视下从车身侧固定部3g的上部前端部朝向比储存罐2的车辆前方侧的面靠车辆后方侧水平地形成,而且在后视观察下从车身侧固定部3g的上部前端部(储存罐2的左端部)到圆筒部22b的中央部水平地形成。在该水平面部3a上形成有支承部3b、上下移动限制部3c、下表面支承部3d、凹部3e、被紧固连结部3f、台阶部3h、加强用折弯部3i、3j、加强用凹部3l。
支承部3b是对储存罐2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2a进行支承的部位,且是对延伸部22f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部位。支承部3b沿着储存罐2的圆筒部22b的侧面2b及延伸部22f而在俯视下形成为圆弧形状。支承部3b由上下移动限制部3c和凹部3e构成,是将圆筒部22b的外周下端部支承为大致悬吊状态的部位。
上下移动限制部3c是限制储存罐2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位,以与延伸部22f的下表面和托架支承部22j的上表面分别抵接的状态向托架插入部22i插入,来对储存罐2进行支承。上下移动限制部3c从水平面部3a的降低一段的台阶部3h的右侧前缘部位形成到右侧前缘部位(圆筒部22b侧),在俯视下形成为圆弧状。
在将托架3安装于储存罐2时,下表面支承部3d是以与延伸部22f的下表面密接的方式配置来对储存罐2进行支承的部位,在储存罐2中,以在圆筒部22b的车辆后方侧的半周以下的区域对延伸部22f进行支承的方式设置。下表面支承部3d在支承部3b中形成在凹部3e的两侧。
凹部3e是在托架3安装于储存罐2时,将凸部22h嵌合,用于阻止托架3以被紧固连结部3f为中心向旋转方向(箭头b方向)转动或阻止托架3向左右方向松动的部位。凹部3e形成在下表面支承部3d的车辆后方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被紧固连结部3f是向储存罐2的紧固连结部22e插入的紧固连结件4所螺接的部位,由内螺纹构成。被紧固连结部3f形成在水平面部3a的车辆前方侧端部,在形成有水平面部3a的同一平面上,形成在从凹部3e分离的相反侧的位置。
如图6所示,车身侧固定部3g是固定在车身11侧的发动机室12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2a上的部位,以从水平面部3a的左侧前端部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折弯形成,而形成为舌片状。在车身侧固定部3g的下端部形成有固定件插入孔3m及销设置孔3n。
如图3所示,台阶部3h是从水平面部3a的右侧端部中央到左侧端部中央,大致沿着水平面部3a的圆弧状的中心线而折弯形成为台阶状的部位,其台阶状的折弯部位形成加强用的棱线。
加强用折弯部3i、3j、3k是将托架3的缘部折弯形成为直角而进行加强的部位,形成在托架3的周缘的多个部位。
加强用折弯部3i是将水平面部3a的外缘部朝向下方折弯形成的部位,在水平面部3a上,从车辆后方侧右端部形成到车身侧固定部3g的车辆后方侧上端部。
加强用折弯部3j是将托架3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及左方折弯形成为直角的部位,从水平面部3a到车身侧固定部3g而形成于前端部。加强用折弯部3j的上侧的水平部位以与安装片22d的前端部抵接的方式配置。
加强用折弯部3k是将车身侧固定部3g的车辆后方侧的缘部朝向右方折弯形成为直角的部位。
加强用凹部3l是剖视下形成为凹槽状而对托架3进行加强的部位,从车身侧固定部3g的中央部位形成到水平面部3a。
如图6所示,固定件插入孔3m是供将托架3固定于车身11的固定件31插入的孔,形成在车身侧固定部3g的大致中央部。在固定件插入孔3m的附近的下侧(前端侧)形成有销设置孔3n。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插入孔3m优选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稍长的长孔,以能够对固定件31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该固定件31插入到固定件插入孔3m中而将托架3固定在发动机室12内的纵壁部12a上。
销设置孔3n是安装定位销32的孔,该定位销32为将托架3固定于车身11时的定位构件。
固定件31是用于将托架3固定在车身11的纵壁部12a上的螺栓,经由托架3的固定件插入孔3m而与车身11的内螺纹部12d螺接。
定位销32的基端部安装于销设置孔3n,前端部插入到车身11的销插入孔12e。
《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的结构》
如图7所示,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是在向储存罐2注入制动流体(制动液)时使用的装置,具有载置并卡止在储存罐2的延伸部22f上的连结部91。
《作用》
接着,参照图1~图7,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作用与将储存罐2向车身11安装时的安装顺序一起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及图6,说明将储存罐2向发动机室12的侧壁12b安装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图3所示的定位销32预先安装于托架3的销设置孔3n。首先,使托架3的凹部3e与凸部22h卡合,并将下表面支承部3d向托架插入部22i插入。这样,下表面支承部3d其上表面与延伸部22f的下表面密接且下表面与托架支承部22j的上表面密接,从而下表面支承部3d支承在延伸部22f与托架支承部22j之间。
接着,将紧固连结件4向紧固连结部22e插入而使外螺纹部与被紧固连结部3f螺接,从而将托架3安装于储存罐2。
托架3通过与凸部22h卡合的凹部3e和固定于紧固连结部22e的被紧固连结部3f形成在水平面部3a的同一平面上,从而不受高度方向的尺寸的影响,因此向储存罐2的组装精度提高,能够准确地安装在规定位置上。
接着,如图6所示,将托架3的定位销32向发动机室12(参照图1)的侧壁12b的作为基准位置的销插入孔12e插入。然后,将固定件31向固定件插入孔3m(参照图3)插入而与纵壁部12a对位并螺接。由此,完成托架3向纵壁部12a的安装。
这样,固定在发动机室12(参照图1)内的纵壁部12a上的托架3及储存罐2利用一根紧固连结件4和一根固定件31这共计两根比较少的螺栓等进行固定,因此安装作业的作业工时少,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车身11的安装。
另外,这样保持储存罐2的托架3对储存罐2的车辆固定时(固定状态)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2a的侧面2b进行保持而未保持下表面,因此由于未保持储存罐2的下表面,相应地能够实现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并能够形成为简单的形状。
如图6所示,耦合器部23a形成在储存罐2的右侧侧面上,由此在耦合器部23a的下方未配置托架3,因此容易从发动机室12内的右侧方向插入连接器6,能够提高连接作业的作业性。而且,耦合器部23a在进行连接连接器6的连接作业时,视觉辨认耦合器部23a与连接器6的结合状态的视觉辨认性良好,在周边没有成为干扰的构件,因此容易修理,组装也容易,维护性优良。
接着,主要参照图7,说明将制动流体(工作液)向储存罐2注入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首先,从通过托架3、紧固连结件4及固定件31而固定于车身11的储存罐2将盖24取下。接着,在储存罐2的延伸部22f的上部载置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的连结部91,并使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的供给口(省略图示)与敞开的开口部22c的周缘卡合,如图7所示,将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安设在储存罐2上。然后,使用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将制动流体从开口部22c(参照图3)注入到储存罐2之内。
在注入后,从储存罐2将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取下,并使盖24(参照图1)外嵌于开口部22c。
这样,在储存罐2上载置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而进行制动流体的注入作业时,储存罐2、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及制动流体的载荷W作用在延伸部22f。这种情况下,储存罐2的承受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等的载荷W的延伸部22f沿着圆筒部22b的托架3侧的周缘部下端而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设置,因此能够牢固地承受载荷W而缓和应力。
延伸部22f形成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部22b的下端部,由此,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的连结部91的臂的部位由圆筒部22b支承,因此能够将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支承为稳定的状态。
另外,由于托架3的支承部3b的上表面与延伸部22f的下表面密接,因此施加在延伸部22f上的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等的载荷W经由延伸部22f而作用于托架3,因此能够利用托架3有效地承受。
如图7所示,托架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2比储存罐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1短,与以往的托架300(参照图8~图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比,形成为约一半的长度。因此,即使制动流体真空填充夹具9等的载荷W负载于托架3,由于托架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2短,因此作用在通过固定件31固定于车身11的车身侧固定部3g上的力矩也小,而且,由于支承部3b对储存罐2的中间部位2a进行保持,因此能够牢固地承受载荷W及储存罐2。
这样,托架3小型轻量且具备相对于上下方向的载荷W的强度,由此,不会松动,能够牢固地固定于侧壁12b,且具备不会给制动液注入作业等带来障碍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涉及这些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左转向盘的车辆1,但是在右转向盘的车辆1的情况下,只要将储存罐2及托架3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对称的对称形状,且安装在发动机室12内的处于对称位置的右侧的侧壁12b等纵壁部12a上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托架3的场所,举例说明了发动机室12内的侧壁12b,但只要是能够固定托架3的部位即可,并不局限于发动机室12内,也可以是发动机室12以外的车身11的纵壁部12a等。
这样,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车辆1,托架3都能够适用作为将部件安装于车身11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向托架3安装的辅机的一例,举例说明了储存罐2,但托架3也可以是用于对除此以外的离合器储液缸(clutchreservoir)等罐类、设备类或其他的部件进行保持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其通过托架将填充有工作液的储存罐固定于车身侧,所述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对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承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对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固定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上下移动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存罐具备:
紧固连结部,其通过紧固连结件与在所述托架上形成的被紧固连结部紧固连结;
转动限制部,其在从所述紧固连结部分离的位置限制所述托架以该紧固连结部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
延伸部,其从所述储存罐的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从所述紧固连结部侧到所述转动限制部沿着周向延伸,
所述支承部具有下表面支承部,该下表面支承部沿着所述储存罐的侧面形成,对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存罐具备圆筒部,该圆筒部形成为圆筒状,且在上端具有注入工作液的开口部,
所述转动限制部及所述延伸部形成于所述圆筒部,并且,
所述转动限制部具有从所述圆筒部的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凸部,
所述托架具备形成于所述下表面支承部且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储存罐经由所述托架而安装于所述车身时,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车辆后方侧,
所述托架具备:
车身侧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部上;以及
水平面部,其从所述车身侧固定部朝向比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前方侧的面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延伸,并在车辆水平方向上形成面,
所述被紧固连结部形成在所述水平面部的车辆前方侧端部,
所述水平面部具有所述下表面支承部和所述凹部,
所述下表面支承部以在所述圆筒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半周以下的区域对所述延伸部进行支承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存罐由树脂形成,
所述托架由金属制的板状构件构成,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将固定了所述储存罐的所述托架安装到车身侧时,在所述储存罐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开放空间。
CN201310263390.7A 2012-06-28 2013-06-27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Active CN103507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5130A JP5503696B2 (ja) 2012-06-28 2012-06-28 リザーブ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JP2012-145130 2012-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799A true CN103507799A (zh) 2014-01-15
CN103507799B CN103507799B (zh) 2015-12-23

Family

ID=4977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3390.7A Active CN103507799B (zh) 2012-06-28 2013-06-27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279B2 (zh)
JP (1) JP5503696B2 (zh)
CN (1) CN10350779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9686A (zh) * 2014-12-29 2016-07-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分体式制动液贮存器及其集液罐
CN108025732A (zh) * 2015-09-11 2018-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贮存箱安装结构
CN111791856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5059B2 (ja) * 2016-03-15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ッド保持構造
JP7060557B2 (ja) * 2019-09-04 2022-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前部構造
US11952929B1 (en) * 2023-07-13 2024-04-09 Fca Us Llc Hydracarbon dozer valve pivoting multi purpose bracke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8694A (en) * 1989-05-22 1991-10-22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Reservoir tank support structure
JP200908377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Toyot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リザーブタンク
JP4568199B2 (ja) * 2005-09-20 2010-10-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及びブレーキ液リザーバタンク
WO2011093336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ラケ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2804A (en) * 1958-09-29 1961-07-18 Hospital Drainage Corp Receptacle holder
US3094250A (en) * 1960-11-17 1963-06-18 Permalux Company Liquid-dispensing apparatus
JPS55129157U (zh) * 1979-03-08 1980-09-12
JP3942274B2 (ja) * 1998-05-29 2007-07-11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オイル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DE10040374B4 (de) * 2000-08-18 2004-08-05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Vorrichtung zum Haltern und Arretieren eines runden Körpers
JP2006264429A (ja) 2005-03-23 2006-10-05 Mazd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US7959034B2 (en) * 2007-08-17 2011-06-14 The Dial Corporation Liquid product pouring and measuring package with drain-back spout fitment and tight-sealing measuring cup assembly
US8668178B2 (en) * 2011-05-10 2014-03-11 Michael P. Ziaylek Bracket for retaining cylindrical tank vertically uprigh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8694A (en) * 1989-05-22 1991-10-22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Reservoir tank support structure
JP4568199B2 (ja) * 2005-09-20 2010-10-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及びブレーキ液リザーバタンク
JP200908377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Toyot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リザーブタンク
WO2011093336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ラケッ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9686A (zh) * 2014-12-29 2016-07-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分体式制动液贮存器及其集液罐
CN105799686B (zh) * 2014-12-29 2019-07-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分体式制动液贮存器及其集液罐
CN108025732A (zh) * 2015-09-11 2018-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贮存箱安装结构
CN111791856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01332A1 (en) 2014-01-02
CN103507799B (zh) 2015-12-23
US9188279B2 (en) 2015-11-17
JP5503696B2 (ja) 2014-05-28
JP2014008815A (ja) 2014-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799A (zh)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CN102190020B (zh) 车身后部构造体
CN103358871B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JP4477246B2 (ja) サブフレーム
US8820820B2 (en) Rear motor vehicle floor module
EP3190032B1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101941466A (zh) 用于汽车的底板结构
CN111372838A (zh) 能电动地运行的汽车的车身的侧裙板总成
CN104105633A (zh) 用于安装机动车辆的功能元件的多功能支架
CN103909974A (zh) 可拆开的定位和加强结构以及拆卸车辆的前端总成的方法
CN113054308A (zh) 可维修的电池组组件
CN102328692B (zh) 用于将附件侧面固定在载重汽车支承结构纵梁上的支承车架
CN102725186B (zh) 车辆用托架
CN102310909B (zh) 摩托车
CN101774401B (zh) 装配载货车的具有驾驶室的前车的方法以及载货车的前车
KR101361372B1 (ko) 자동차용 펜더패널 조립 장치
CN105270152A (zh) 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
JP6139221B2 (ja) 作業車両
CN212738286U (zh) 车辆前舱总成和车辆
KR102578559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팩용 마운팅 유닛
CN101204973A (zh)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N203864816U (zh) 一种轿车转向支撑总成
CN203854731U (zh) 一种车辆水箱上横梁总成
CN218021876U (zh) 车箱侧板总成、车箱及车辆
JP5230403B2 (ja) 車両用燃料残量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after: AUTOLIV NISSIN BRAKE SYSTEMS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ssin Industr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after: Nissin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UTOLIV NISSIN BRAKE SYSTEMS JAPAN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after: AUTOLIV NISSIN BRAKE SYSTEMS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ssin I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