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5186B - 车辆用托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5186B
CN102725186B CN201180007464.XA CN201180007464A CN102725186B CN 102725186 B CN102725186 B CN 102725186B CN 201180007464 A CN201180007464 A CN 201180007464A CN 102725186 B CN102725186 B CN 102725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uel tank
vehicle
support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5186A (zh
Inventor
小泷友章
盐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5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5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6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2Arrangements of pumps or compressors,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4Arrangements of piping, valves in the piping, e.g. cut-off valves, couplings or ai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18Reservoirs for clutch control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6Cover or bell housing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托架(3)配置在车辆(1)的发动机室(12)内来支承辅机(2)。托架(3)一体地具备:将该托架(3)固定于车身(11)的上侧固定部(3a);比上侧固定部(3a)靠下侧设置且将托架(3)固定于车身(11)的下侧固定部(3b);在上侧固定部(3a)与下侧固定部(3b)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第一支承部(3c);从上侧固定部(3a)向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支承部(3c)对置的一侧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第二支承部(3d)。

Description

车辆用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制动器油箱(也称为“制动器副油箱”)或离合器油箱(也称为“离合器副油箱”)等辅机进行支承的车辆用托架。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制动器油箱或离合器油箱等在驱动发动机而使车辆行驶时间接地辅助车辆行驶的辅机经由托架并通过螺栓而安装于发动机室的内壁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制动器油箱(副油箱)通常如上述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配置在发动机罩的正下方。
该发动机罩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使行人被前保险杠撞起,通过将发动机罩作为缓冲材料使用来接挡行人,从而能够保护行人。因此,发动机罩使用厚度薄而容易变形且具有缓冲性的构件,以充分吸收碰撞时的行人的冲击力。
以往,作为在行人撞到发动机罩上使发动机罩变形,而将载荷施加到位于该发动机罩的下方的制动器油箱上时来吸收作用在制动器油箱上的冲击的结构,公知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副油箱的安装结构。
专利文献3的副油箱的安装结构中,若从上方向发动机罩(bonnet)作用冲击时,该冲击通过发动机罩的变形而向制动器油箱传递,则保持制动器油箱的托架向下方位移来缓和冲击。此时,制动器油箱由限动件相对于主液压缸维持为规定的高度。
图6是表示将现有的制动器油箱安装于车身时使用的托架、下支承工具及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通过现有的托架安装于车身的制动器油箱上安装下支承工具及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6及图7所示,现有的制动器油箱210等辅机200通过螺栓紧固而安装于在发动机室100内的内壁110上固定的侧视下呈形的托架300的上侧支承片301上。通过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向制动器油箱210注入制动液(制动油)。由于向制动器油箱210内注入制动液时,以将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安装在制动器油箱210上的状态进行注入作业,因此在托架300上施加有制动器油箱210及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的载荷。
为了确保耐受注入作业时作用在上侧支承片301上的载荷的强度,而在托架300上焊接能够装拆下支承工具500的下侧支承构件320,其中,该下支承工具500从下侧支承上侧支承片301。在上侧支承片301上设有供用于固定制动器油箱210的螺栓600插入的螺栓插入孔302、焊接在螺栓插入孔302的下侧的螺母330。
另外,为了在碰撞时保护行人,托架300中使由金属制板材构成的托架主体310折弯成L字状,从而使上侧支承片301具有弹性,并使其强度稍降低,由此来提高吸收冲击能量的功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36621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93374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008-68717号公报(图1~图6)
如上所述,托架300为了保护行人而使强度降低,因此在制动液真空填充时,需要安装下支承工具500来承受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的载荷。
因此,在制动液真空填充时,必须使用下支承工具500来从下方支承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从而使用于此的加工工具的个数、作业工时变多,因此存在填充作业的作业性变差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备支承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等载荷的强度和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性的车辆用托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来支承辅机,所述车辆用托架的特征在于,一体地具备:将所述车辆用托架固定于车身的上侧固定部;比所述上侧固定部靠下侧设置且将所述车辆用托架固定于所述车身的下侧固定部;在所述上侧固定部与所述下侧固定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第一支承部;从所述上侧固定部向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对置的一侧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第二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车辆用托架以使一体形成的上侧固定部和下侧固定部这上下二个部位远离的状态二点支承于车身,从而使支承跨距变大,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于车身。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用托架的安装强度。另外,车辆用托架通过将从上侧固定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承部和向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支承部对置的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承部一体形成,由此力矩变大与该延伸形成的量对应的量,从而在来自上方的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车辆用托架能够提高强度,并同时能够提高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性。
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在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在形成为大致环状的环状部位的一部分上形成,在所述环状部位内能够配置成插入了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的部件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第一支承部形成在环状部位的一部分上,从而当将环状部位的两基端部固定于车身时,形成闭合截面,从而形成为在两基端部的二个部位将环状部位悬臂支承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支承载荷的强度。环状部位在作用有载荷时,以环状部位的两端为支点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冲击吸收率高。并且,环状部位内能够配置成插入了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部件的状态,因此通过将部件配置在环状部位内,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而实现省空间化。需要说明的是,若车辆用托架配置成在环状部位内穿过配管,则车辆用托架还能够作为该配管的支承部使用。
第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在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制动器油箱,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离合器油箱。
第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在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制动器油箱,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离合器油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及第四方面,车辆用托架中,在第一支承部安装制动器油箱,在第二支承部安装离合器油箱,由此能够在一个托架上安装多个部件或多种部件。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安装车辆用托架的部位周边的设计自由度。
第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托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托架通过将多个板构件焊接结合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车辆用托架通过将多个板构件焊接结合而形成,由此即使为复杂的形状,也能够容易制造。另外,若车辆用托架通过将由多个板构件形成的托架类彼此接合而形成,则车辆用托架还能够作为将多个部件安装于被安装部的固定用具使用。
第六方面的车辆用托架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来支承辅机,所述车辆用托架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车辆用托架固定于车身的上侧固定部与下侧固定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支承部与所述上侧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远离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车辆用托架中,将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辅机安装用的支承部与上侧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远离配置,由此从上侧固定部到辅机安装用的支承部的长度变长,从而能够增大支承跨距。因此,车辆用托架在承受载荷时,可靠地接受载荷,并同时发生弹性变形而容易吸收冲击载荷。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托架能够兼备支承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等载荷的强度和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设置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上安装辅机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上安装辅机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图,是表示离合器油箱的设置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现有的车辆用托架上安装辅机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现有的车辆用托架上安装辅机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2    辅机
3    托架(车辆用托架)
3a   上侧固定部
3b   下侧固定部
3c   第一支承部(支承部)
3d   第二支承部
3e   环状部位
8    部件
11   车身
12   发动机室
21   制动器油箱
22   离合器油箱
31   第一板构件(板构件)
32   第二板构件(板构件)
33   第三板构件(板构件)
34   第四板构件(板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一例进行说明。
车辆用托架3(以下,简称为“托架3”)根据安装的被安装部的状态而设置的方向变化。以下,为了方便,以车辆1的行进方向为“前”、以后退方向为“后”、以车宽方向为“左”、“右”而进行说明。首先,在说明托架3之前,对安装该托架3的车辆1及车身11进行说明。
<车辆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辆1为在车身11的前方部分具有发动机室12的机动车,在该发动机室12内安装有支承辅机2的托架3。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1只要是具有发动机室12的机动车即可,车辆1的类型等没特别地限定。即,车辆1可以为公共汽车、卡车或工程车等。以下,举出在车身11的前方部分配置有发动机室12的长头形的乘用车为例来说明托架3。
<车身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身11主要由形成机动车的骨架的未图示的骨架框架、厢式车身构成。在该车身11的车室R的前方形成有通过发动机罩13来开闭上部开口部的所述发动机室12。
<发动机室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发动机室12为收纳发动机(省略图示)的空间,具备内壁12a和发动机罩13而形成为中空状。在该发动机室12内配置有驱动发动机而使车辆1行驶所需要的周边设备即辅机2。
内壁12a例如为安装托架3的被安装部。该内壁12a由发动机室12内的左右的侧壁12b、12b、将发动机室12和车室R分隔开的隔壁12c、形成发动机室12的前侧的壁的前面罩(省略图示)形成。
侧壁12b、12b由固定在未图示的左右一对的侧梁(省略图示)上的金属制板材形成。
隔壁12c由固定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与该侧梁正交配置的横梁(省略图示)上的金属制板材形成。
<辅机的结构>
所述辅机2只要是驱动发动机而使车辆1行驶所需要的设备即可,对该设备没有特别地限定。辅机2包括例如脚制动器用的制动器油箱21、离合器油箱22(参照图4),经由托架3而螺栓紧固于发动机室12的内壁12a。
<制动器油箱的结构>
如图1所示,制动器油箱21是用于预先积存制动器所使用的制动液的箱。制动器油箱21主要由树脂制的箱主体21a、闭塞箱主体21a的开口部21c(参照图2)的盖21b构成。制动器油箱21在发动机室12内配置在比制动主液压缸(省略图示)高的位置上,从而在将制动液向作为其供给目的地的制动器的制动主液压缸(省略图示)供给时,防止吸入空气。
如图2所示,箱主体21a例如由将配置在上侧的上壳体21d和配置在下侧的下壳体21e接合而一体化的树脂制容器构成。在将上壳体21d和下壳体21e接合的部位上突出形成有用于将箱主体21a载置而固定在托架3的第一支承部3c上的安装片21f。
在上壳体21d上一体形成有:所述开口部21c;在该开口部21c的外侧周缘形成的环状的凸缘部21g;软管连接部21h,其与一端和主液压缸(省略图示)连接的软管5(参照图1)的另一端连接。
在下壳体21e上形成有:所述安装片21f;软管连接部21i,其与一端和主液压缸(省略图示)连接的软管5(参照图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安装片21f由穿设有插通孔21j的厚板状的舌片构成,该插通孔21j供油箱固定螺栓7的外螺纹部插入。
凸缘部21g是将从开口部21c向制动器油箱21内注入制动液的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的连结部41卡止的部位(参照图3)。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形成与上述现有的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00(参照图6及图7)相同的结构。
<离合器油箱的结构>
如图4所示,离合器油箱22是用于预先积存离合器所使用的离合器液的箱。离合器油箱22主要由树脂制的第二箱主体22a、闭塞第二箱主体22a的开口部(省略图示)的盖部22b构成。离合器油箱22配置在比离合器主液压缸高的发动机室12内的上方部位,从而能够将离合器液向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主液压缸(省略图示)顺利地供给。
在第二箱主体22a的外周部一体形成有:内嵌于后述的托架3的抱持部33c的卡合片22c;与抱持部33c的上端抵接的抵接部22d;外嵌配管类24的配管连接部22e。
卡合片22c由垂直地一体形成于第二箱主体22a的侧面的四边形的厚板状的构件构成。
抵接部22d是由从卡合片22c的上端部到第二箱主体22a的侧面而水平地一体形成的平板状的构件构成。
<托架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托架3(车辆用托架)是用于将辅机2固定于车身11的固定构件。托架3例如由将第一板构件31、第二板构件32、第三板构件33及第四板构件34分别冲压加工成所期望形状的金属制板构件构成,将上述的四个金属制板构件通过焊接手段一体地焊接接合而形成。托架3具有分别后述的上侧固定部3a、下侧固定部3b、第一支承部3c、第二支承部3d。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托架3的部位只要在发动机室12内即可,以下,举出安装在隔壁12c(内壁12a)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该托架3通过将上侧固定部3a和下侧固定部3b这两个部位螺栓紧固于隔壁12c(车身11)而被二点支承。
另外,安装在托架3上的辅机2为一个、两个都可以。即,在托架3上既可以仅安装制动器油箱21或仅安装离合器油箱22,也可以安装制动器油箱21及离合器油箱22这两方。
<第一板构件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构件31上形成有将托架3固定于发动机室12的内壁12a时与内壁12a抵接的第一抵接面31a、载置所述安装片21f(参照图2)的座面31b、配置在远离内壁12a的位置上的垂下部31c。
第一抵接面31a与安装第一板构件31的隔壁12c的设置面的形状对应而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平坦的带状,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抵接面31a上,在右侧下端延伸设置有座面31b,在左侧端部焊接有第三板构件33。在第一抵接面31a上形成有:在大致中央部穿设且供第一固定螺栓61的外螺纹部插入的固定孔31d;将该第一抵接面31a的上缘整体折弯成大致L字状而成的加强折弯部31e。
座面31b为安装制动器油箱21(参照图2)的设置面,沿水平形成。在座面31b上设置有:在其大致中央部供油箱固定螺栓7插入的插通孔31f;焊接在插通孔31f的下侧周缘的固定螺母35;切除外侧的一部分形成的与在制动器油箱21上的形成的定位凸部(省略图示)卡合的定位部31g。
垂下部31c是形成为从座面31b的前侧端部朝向下侧折弯而垂下的状态的部位,其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1a及后述的第二抵接面32a向前侧方向远离而配置。
固定孔31d是作为将托架3安装于隔壁12c时的基准位置的孔。
<第二板构件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二板构件32是与第一板构件31的前侧端部接合而连结的板构件。在第二板构件32上形成有:将托架3固定于发动机室12的隔壁12c时与隔壁12c抵接的第二抵接面32a;从第二抵接面32a向前方侧延伸设置的臂部32b;配置在远离内壁12a的位置上的立起设置部32c。
第二抵接面32a由与安装第二板构件32的隔壁12c的设置面的形状对应而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平坦的舌片构成。在第二抵接面32a上穿设有位置调整用的长孔32d,该位置调整用的长孔32d朝向斜左侧上方较长地形成,使插入的第一固定螺栓61的位置能够移动。
臂部32b整体在纵向剖视下折弯成大致V字状,并且中心线上部位形成有朝向上方弯曲成半圆状而突出的加强凸部32e。
立起设置部32c是从臂部32b的前端向上方折弯而形成的部位,上端部通过焊接手段等与所述垂下部31c接合。立起设置部32c的上侧最前端部朝向前侧方向水平地折弯。
<第三板构件及第四板构件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三板构件33为通过焊接手段等与第一板构件31的左侧端部一体地接合,且俯视下呈大致L字状的板构件。在第三板构件33上形成有:在下端部及前侧端部的缘部形成的加强用折弯部33a;在上端缘上朝向上方而形成的突出片33b;抱持离合器油箱22(参照图2)的抵接部22d的抱持部33c。
第四板构件34是与第三板构件33的左侧表面重叠而接合的加强构件。
<上侧固定部及下侧固定部的结构>
上侧固定部3a是通过使托架3的上侧部位与隔壁12c抵接,并使第一固定螺栓61插入到固定孔31d中,利用该第一固定螺栓61固定于车身11的部位。
前端部的下侧固定部3b是将托架3固定于隔壁12c的部位。下侧固定部3b远离上侧固定部3a而配置,设置在比上侧固定部3a靠下侧的位置,从而使托架3向隔壁12c固定的支承跨距变大。
<第一支承部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一支承部3c是安装制动器油箱21(参照图2)的辅机安装用部位,在环状部位3e上,形成在上侧固定部3a与下侧固定部3b之间的上侧部分上。第一支承部3c是形成有上述的座面31b的部位,从上侧固定部3a向前方(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即,第一支承部3c在将托架3固定于隔壁12c的上侧固定部3a与下侧固定部3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远离上侧固定部3a而配置。该第一支承部3c在安装于隔壁12c时,与隔壁12c形成为大致环状,从而形成环状部位3e。
<第二支承部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二支承部3d是用于在托架3上安装制动器油箱21以外的辅机2即离合器油箱22的部位(参照图2)。第二支承部3d从上侧固定部3a向在左方(水平方向)与第一支承部3c对置的一侧延伸而形成。即,第二支承部3d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利用垂直的面来支承离合器油箱22(参照图2)。
如图5所示,环状部位3e是在托架3中侧视下形成为大致状的部分。该环状部位3e通过第一板构件31的上侧固定部3a及垂下部31c、第二板构件32的臂部32b及立起设置部32c而形成为大致状。在该环状部位3e内能够配置成插入了配置在发动机室12内的配管类24(参照图4)等部件8的状态。
<油箱固定螺栓及紧固构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油箱固定螺栓7是用于将制动器油箱21固定于托架3的螺栓。
紧固构件6是用于将托架3固定于隔壁12c等车身11的紧固用具,例如,包括带缘螺栓、通用螺栓或焊接螺栓。紧固构件6由将上侧固定部3a固定于隔壁12c的第一固定螺栓61和将下侧固定部3b固定于隔壁12c的第二固定螺栓62这两根构成。
第一固定螺栓61与在隔壁12c上形成的内螺纹部12d螺接。第二固定螺栓62与在隔壁12c上形成的内螺纹部12e螺接。需要说明的是,内螺纹部12d、12e还可以是固定于隔壁12c的后侧的螺母(省略图示)。
<作用>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作用与将制动器油箱21安装于车身11时的安装顺序一起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将托架3固定于隔壁12c(车身11)的情况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将第一固定螺栓61插入到固定孔31d中而与内螺纹部12d螺接,从而将托架3的上侧固定部3a固定于隔壁12c。接着,将第二固定螺栓62插入到长孔32d中,对内螺纹部12e的位置进行微调整的同时进行螺接,从而将托架3的下侧固定部3b固定于隔壁12c。由此,托架3向隔壁12c的安装完成。
这样,在固定于发动机室12(参照图1)的内壁12a上的托架3中,上侧固定部3a与下侧固定部3b上下远离而支承跨距(上侧固定部3a与下侧固定部3b的间隔)大,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
接着,主要参照图2,对向制动器油箱21出入制动液4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种情况下,首先,将制动器油箱21的安装片21f载置在托架3的第一支承部3c上,并将油箱固定螺栓7的外螺纹部插入到插通孔21j、31f中而使其与固定螺母35螺接,从而将制动器油箱21固定于托架3。
接着,使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的连结部41与制动器油箱21的敞开的开口部21c的周缘的凸缘部21g卡合,从而如图3所示,将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安置在制动器油箱21上。然后,利用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将制动液向制动器油箱21的开口部21c内注入。
注入后,从制动器油箱21取下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将盖部2lb(参照图1)外嵌于开口部21c。
这样,在将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载置到制动器油箱21上来进行制动液的注入作业时,制动器油箱21、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及制动液的载荷作用于托架3的第一支承部3c。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托架3中,第一支承部3c与垂下部31c、立起设置部32c及臂部32b连续形成,从而在侧视下形成大致状的环状部位3e。位于环状部位3e的上端部的上侧固定部3a和位于环状部位3e的下端部的下侧固定部3b如上述那样,上下远离使支承跨距变大而二点支承于隔壁12c。因此,托架3被牢固地固定于隔壁12c。
并且,环状部位3e中,形成下侧部位的臂部32b在纵向剖视下形成为大致V字状,并且沿着中心线形成加强凸部32e来进行加强。因此,托架3对于上下方向的载荷的强度提高,即使没有以往使用的下支承工具500(参照图6),也具备能够支承制动器油箱21及制动液真空填充工具4的强度,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承。
其结果是,不需要以往使用的下支承工具500(参照图6),因此能够削减生产线上的作业工时。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对车辆1与行人碰撞而行人被撞起到发动机罩13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种情况下,若行人被前保险杠撞起而由发动机罩13接挡,则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发动机罩13以向下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从而具有充分吸收碰撞时的行人的冲击力的缓冲性。并且,在发动机罩13向下侧变形较大的情况下,有时该发动机罩13还将发动机室12内的制动器油箱21的盖部21b向下方按压。
这种情况下,载荷作用在托架3中的载置制动器油箱21的第一支承部3c上。具有该第一支承部3c的部位是侧视下形成为大致状而二点支承于隔壁12c的环状部位3e的一部分。因此,托架3能够以使垂下部31c及立起设置部32c下降,进而使环状部位3e弯曲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来缓和施加在第一支承部3c上的载荷。即,托架3通过环状部位3e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进一步吸收行人的冲击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常时,托架3通过相对于载荷具备缓冲性和强度,从而即使车辆1在行驶中受到振动,也不会产生晃动而牢固地固定于隔壁12c。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4,对将离合器油箱22安装于托架3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将注入了离合器液的离合器油箱22的卡合片22c插入到安装在隔壁12c上的托架3的抱持部33c,使抵接部22d与抱持部33c的上端抵接,从而能够将离合器油箱22固定于托架3。
然后,在将离合器油箱22牢固地固定于托架3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二支承部3d的外侧经由托架3向离合器油箱22的卡合片22c螺入螺钉构件(省略图示),从而能够变得坚固。
这样,无论是将离合器油箱22单独安装于托架3的情况下,还是将离合器油箱22与上述的制动器油箱21一起安装于托架3的情况下,都能够将离合器油箱22牢固地固定于托架3。
即,托架3通过将具有保持制动器油箱21的第一支承部3c的第一板构件31、具有保持离合器油箱22的第二支承部3d的第三板构件33接合,从而起到将能够安装其它部件的二种托架彼此接合的作用。
安装离合器油箱22的托架3与上述同样,即使离合器油箱22的盖部22b被发动机罩13向下方按压,由于第二支承部3d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1固定于车身11的上侧固定部3a向左方延伸设置,从而保持为悬臂梁状而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也能够缓和作用在离合器油箱22上的载荷。
因此,托架3也能够以兼备缓冲性及强度的状态支承离合器油箱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也涉及到上述改造及变更的发明是不言而喻的。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在托架3上的辅机2的一例,举出将制动器油箱21和离合器油箱22安装在隔壁12c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除此以外的箱类、设备类或部件8。
另外,作为设置托架3的场所,举出发动机室12内的隔壁12c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够通过紧固构件6将托架3的上侧固定部3a和下侧固定部3b固定的部位即可,即使不在发动机室12内而在发动机室12以外的车身11等,也能够适当安装而使用。
因此,托架3无论在怎样形式的车辆1中,都能够作为用于安装部件8的构件而适用。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托架,其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来支承辅机,所述车辆用托架的特征在于,一体地具备:
将所述车辆用托架固定于车身的上侧固定部;
比所述上侧固定部靠下侧设置且将所述车辆用托架固定于所述车身的下侧固定部;
在从所述上侧固定部朝向所述下侧固定部延伸形成的板状构件上设有辅机安装用的座面的第一支承部;
从所述上侧固定部向该上侧固定部延伸的方向延伸形成而设置成悬臂梁状,且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离地配置的辅机安装用的第二支承部,
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制动器油箱,并且,
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上安装作为所述辅机的离合器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在形成为大致环状的环状部位的一部分上形成,
在所述环状部位内能够配置成插入了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的部件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托架通过将多个板构件焊接结合而形成。
CN201180007464.XA 2010-01-29 2011-01-26 车辆用托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7608 2010-01-29
JP2010017608 2010-01-29
PCT/JP2011/051491 WO2011093336A1 (ja) 2010-01-29 2011-01-26 車両用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186A CN102725186A (zh) 2012-10-10
CN102725186B true CN102725186B (zh) 2015-09-02

Family

ID=4431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4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186B (zh) 2010-01-29 2011-01-26 车辆用托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3404B2 (zh)
JP (1) JP5794923B2 (zh)
CN (1) CN102725186B (zh)
DE (1) DE112011100375T5 (zh)
WO (1) WO2011093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3696B2 (ja) * 2012-06-28 2014-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US8888170B2 (en) * 2013-03-06 2014-11-18 Paccar Inc Hoo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R3009529B1 (fr) * 2013-08-07 2016-12-23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reservoir et compartiment moteur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reservoir
DE102014215926B3 (de) * 2014-08-12 2015-06-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ostatischer Kupplungsaktor mit Überlauf
WO2017043655A1 (ja) * 2015-09-11 2017-03-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取付構造
JP7078008B2 (ja) * 2019-04-03 2022-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液圧発生装置の支持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100A (zh) * 1996-02-09 1999-0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6621B2 (ja) 1997-10-22 2004-06-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およびクラッチ用リザーバタンクの配設構造
JP3942274B2 (ja) 1998-05-29 2007-07-11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オイル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JP3993374B2 (ja) 2000-10-12 2007-10-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US6962166B2 (en) * 2002-02-19 2005-11-08 Teleflex Canada Limited Partnership Hydraulic fluid reservoir and hydraulic system
DE10316952B4 (de) * 2003-04-12 2008-11-13 Daimler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Vorbaustruktur
JP2006022888A (ja) 2004-07-08 2006-01-26 Honda Motor Co Ltd 被取付部品取付構造
JP2006264429A (ja) 2005-03-23 2006-10-05 Mazd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JP2008037301A (ja) 2006-08-08 2008-02-2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載部品取付構造
JP4598736B2 (ja) 2006-09-13 2010-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9262880A (ja) * 2008-04-28 2009-11-12 Hitachi Ltd リザーバ装置
JP5089500B2 (ja) * 2008-06-24 2012-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支持構造およびリザーブタンクの支持方法
JP5303202B2 (ja) * 2008-06-24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被充填部材配置構造
JP5212828B2 (ja) * 2009-03-19 2013-06-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Abs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取付構造
JP2012192762A (ja) * 2011-03-15 2012-10-11 Suzuki Motor Corp ブレーキ液圧調整装置の配置構造
JP5760534B2 (ja) * 2011-03-15 2015-08-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Absアクチュエータ取付ブラ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100A (zh) * 1996-02-09 1999-0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186A (zh) 2012-10-10
JPWO2011093336A1 (ja) 2013-06-06
JP5794923B2 (ja) 2015-10-14
WO2011093336A1 (ja) 2011-08-04
US8783404B2 (en) 2014-07-22
US20120298603A1 (en) 2012-11-29
DE112011100375T5 (de)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186B (zh) 车辆用托架
JP5974475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10889328B2 (en) Front subframe structure
EP2065246B1 (en) Canister mounting structure
JP493536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092711B1 (ja)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US20120242113A1 (en) Vehicle body panel joining structure
US8967671B2 (en) Bolting structure of sub-frame
JP2003500276A (ja) サブフレーム
US20140191105A1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US9623738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US7651133B2 (en) Frame extender
JP5156729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3507799B (zh)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CN114056432A (zh) 车辆前部结构
KR101361372B1 (ko) 자동차용 펜더패널 조립 장치
JP6873226B2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ような支持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CN10600428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JP460436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959954B2 (ja) 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JP413372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1934838B (zh) 机动二轮车的盖安装构造
PH12018000145A1 (en) Steering column support structure
CN203739638U (zh) 用于车辆燃油箱的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0095148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