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280B - 车身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280B
CN106004280B CN201610037150.9A CN201610037150A CN106004280B CN 106004280 B CN106004280 B CN 106004280B CN 201610037150 A CN201610037150 A CN 201610037150A CN 106004280 B CN106004280 B CN 106004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hicle body
mounting portion
hook support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71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280A (zh
Inventor
三井淳
松泽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0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的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有:后侧车架(14),其呈向后方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框体部(68),其在后侧车架(14)的后端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至少朝后方开口;排水槽板内板(36),其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排水槽板外板(34),其一体形成于侧板(38),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后表面;以及牵引钩支架(60),其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内部,通过螺栓(B)固定在框体部(68)上。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牵引钩支架的车身后部结构,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中的牵引钩支架的安装结构,其中,具有与之一体的侧板的排水槽板外板与接合于后侧车架的后端的排水槽板内板接合。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所用的车身的后部,设有牵引钩,用于在牵引其他车辆时卡合牵引绳。已知如下一种将牵引钩部件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结构:钩部件的基部固定在后侧车架的下表面和在其侧方比后侧车架向下方膨出的备胎空间的侧面,顶端的钩部比基部向下方突出(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避免施加载重时牵引钩部件发生变形的前提下,增大钩部从后侧车架向下方的突出量。
近年来,不将牵引钩部件一体地固定在车身上,而是仅将牵引钩支架固定在车身上以能够在必要时安装牵引钩部件的结构较多。作为将这种牵引钩支架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结构,已知如下一种结构:在夹装于前侧车架的前端和保险杠之间的冲击吸收部件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上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固定有支架(牵引钩支架),在该支架(牵引钩支架)上形成有用于拧装(螺纹配合)牵引钩的钩部紧固部(安装部)(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结构,钩部件安装在从冲击吸收部件的中心向下方偏移的位置上,以防止冲击吸收部件的冲击吸收冲程的减少。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0-10430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95108号
然而,在牵引钩支架安装在车身后部的结构中,设有排水槽板内板以封堵后侧车架的后端,当接合于排水槽板(该排水槽板是指,与车辆背门相对的部分,用于排出雨水等的部件)内板的排水槽板外板一体具有侧板时,需要从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组装排水槽板外板。此时,若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牵引钩支架,则会由于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无法组装排水槽板外板。在此,可以考虑以不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牵引钩支架。但若如此,则不容易明白钩部件的安装位置,并非优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的车身后部结构。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具有:后车架(14),其呈向后方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框体部(68),其在后车架(14)的后端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至少朝后方开口;排水槽板内板(36),其接合于后车架(14)的后端;排水槽板外板(34),其与侧板形成一体(38),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后表面;以及牵引钩支架(60),其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内部,通过螺栓(B)固定在框体部(68)上。
根据该结构,牵引钩支架从后方插入框体部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框体部上,因而能够在通过焊接工序将与侧板一体的排水槽板外板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之后安装到车身上。因此,能够不受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
在上述的发明中,排水槽板外板(34)和排水槽板内板(36)在形成于车身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37)的下侧角部构成封闭截面的骨架。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车身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的下侧角部进行加强。
在上述的发明中,框体部(68)由接合于后车架(14)的左右的侧壁(14D)的、朝上方开口的呈大致U字形的部件(66)以及后车架的底壁(14C)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框体部具有足以支承牵引钩的刚性。
在上述的发明中,框体部(68)具有: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其沿着排水槽板内板(36)延伸;以及底壁(66B),其上形成有牵引钩支架(60)的螺栓紧固部(72)。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后方插入框体部的牵引钩支架切实固定在框体部上。
在上述的发明中,牵引钩支架(60)具有沿着排水槽板内板(36)向外侧伸出的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
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架侧紧固凸缘的抵接,能够容易地对从后方插入框体部的牵引钩支架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用螺栓将牵引钩支架固定在形成于框体部的底壁上的螺栓紧固部。
在上述的发明中,牵引钩支架(60)具有:棒状安装部(76),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以及支架部(78),其固定该安装部,支架部具有:基部(78A),其上形成有对安装部的下部进行收装的凹部(80);以及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其向外侧伸出,通过螺栓(B2)与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紧固在一起。
根据该结构,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和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因而能够将从后方插入框体部的牵引钩支架切实固定在框体部上。
在上述的发明中,牵引钩支架(60)具有:棒状安装部(76),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以及支架部(78),其固定该安装部,支架部具有与安装部的前端相对的前边缘折回部(78D)。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发生后部碰撞时安装部向车身前方相对移动而导致底板等发生损伤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的发明中,牵引钩支架(60)具有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的棒状安装部(76),该安装部以比后车架(14)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固定在框体部(68)上。
根据该结构,易于明白安装部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牵引钩的安装作业。
在上述的发明中,框体部(68)与后车架(14)相比横向宽度更宽。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确保安装强度的同时使牵引钩支架靠近后侧车架的底面,从而能够增大车身后部的最低地面高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不受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的车身后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后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2是从斜下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上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拆下后内板的状态下与图3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5是从斜下后方观察牵引钩支架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前方观察牵引钩支架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1中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1中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牵引钩支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后侧车架(后车架);14C:底壁;14D:侧壁;28:后板;34:排水槽板外板;36:排水槽板内板;37:后备箱盖开口;38:侧板;60:牵引钩支架;66:框部件;66B:底壁;66C:框体侧紧固凸缘;68:框体部;72:螺栓紧固部;76:安装部;78:支架部;78A:基部;78C:支架侧紧固凸缘;78D:前边缘折回部;80:凹部;B1、B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接合”均指通过点焊等焊接方法的接合。各部件一般由钢板制成,根据需要,一部分部件也可以由高张力钢板制成。“帽形截面形状”是指,包括槽形截面形状部,具有在槽形截面形状部的两侧向外伸出的凸缘部(焊接余量)的横向截面形状。
图1是从下方观察车身后部结构的仰视图。图2是从斜下后方透过后述的左侧的排水槽板外板34及后内板32观察车身后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后底板10构成车身后部结构的底板,通过冲压成形形成呈敞开的浴槽状的凹部12。凹部12可以作为用于收装备胎的备胎收装室使用,也可以不作为收装备胎的空间使用,而是作为收装驱动用电池单元(IPU:Intelligent Power Unit)等的空间使用。另外,也可以在凹部12中的适当位置配置分隔部件,从而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进行分隔,分隔后的收装室例如作为收装工具及千斤顶等的收装室或作为收装修理轮胎用的工具等的收装室使用。
左右的后侧车架14夹持着凹部12在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后侧车架14呈帽形截面形状,通过使其两凸缘部(参照图8)接合于凹部12的后底板10,与后底板10协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左右的后侧车架14接合于与其前端对应侧的侧梁18的后端,在与侧梁18的接合部的后方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在弯曲部分14A的后方,左右的后侧车架14相互平行地延伸,在各自的外侧划分出构成左右的后轮胎空间的区域。
如图1及图2所示,后侧车架14由后述的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前方的前部部件20和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后方的后部部件22这二者的接合体构成。前部部件20和后部部件22的接头A位于与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后部部件22与前部部件20相比其弯曲强度较低。
在后侧车架14的弯曲部分14A,接合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底板横向构件24的端部。后底板横向构件24架设在左右的后侧车架14之间,使左右的后侧车架14相互连接。
在左右的后侧车架14的相互平行的平行部分14B中的、前部部件20和后部部件22的接合部附近,接合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的端部。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架设在左右的后侧车架14之间,使左右的后侧车架14相互连接。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位于比后底板横向构件24更靠近后方的位置。
后底板横向构件24及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分别呈帽形截面形状,通过使它们的两凸缘部接合于后底板10的下底面,与后底板10协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此外,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呈沿着凹部12的外形的订书钉形状。
图3是从斜上前方观察车身后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透过后述的后内板32及左侧的排水槽板外板34观察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后底板10的后端,设有后板(后底板尾部横向构件)28,该后板28沿着后底板10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其左右两侧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
后板28包括:相互接合的后外板30(图4)及后内板32(图3);以及接合于后外板30及后内板32的左右两侧且相互接合的左右的排水槽板外板34(图4)及排水槽板内板36(图4)的水平部。后板28由这些部件构成封闭截面形状,其构成形成于车体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37的下部骨架。后备箱盖开口37由未图示的弹起式的后备箱盖开闭。
排水槽板外板34与构成车身侧面的侧板38一体形成,呈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L字形,其中,车身侧面包括后备箱盖开口37左右的后柱38A。排水槽板外板34与侧板38一起从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组装到车身上。排水槽板内板36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接合于后柱38A,形成具有封闭截面的柱基座。柱基座构成从后板28开始藉由下侧角部连续的后备箱盖开口37的侧部骨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后底板10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盒部件40。盒部件40由盒外侧部件和盒内侧部件构成,与后外板30协同形成盒体结构,其中,盒外侧部件接合于后外板30的纵壁部30A及在纵壁部30A的上端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弯折的底壁部30B之间的角落部,盒内侧部件的上侧接合于纵壁部30A且下侧重叠接合于盒外侧部件的下侧。
盒部件40从后底板10的后端向下方下垂,重叠接合有盒外侧部件和盒内侧部件的底部构成顶举部44。另外,盒部件40在上述重叠接合部及后壁上形成有捆绑钩的卡合孔46、48(用于运输车辆时的车辆捆绑、束紧以避免车辆移动),构成捆绑钩安装部。
如图4所示,在由后外板30及后内板32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内部且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在与盒部件40相对应的位置,接合有用于加强该部分的第1隔板部件50。另外,在由排水槽板外板34及排水槽板内板36的水平部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内部且在从第1隔板部件50向左右分离的位置,接合有用于加强该部分的、与车宽方向垂直的左右的第2隔板部件5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凹部12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后中央构件52,该后中央构件52沿凹部12的下底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前端接合于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且其后端接合于盒部件40。后中央构件52由前侧部件54、中间部件56和后侧部件58构成,其中,前侧部件54包括与后底板中间横向构件26的接合部,中间部件56的前端接合于前侧部件54的后端,且从前侧部件54起沿着凹部12的底面形状弯曲而延伸到盒部件40的附近,后侧部件58的前端接合于中间部件56的后端,且从中间部件56起延伸到与盒部件40的接合部。
在左侧的后侧车架14的后端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牵引钩的牵引钩支架60,该牵引钩支架60在牵引其他车辆时卡合牵引绳的钩部。下面,参照图5~图9,对牵引钩支架60及其安装部周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后侧车架14呈如上所述的朝上方开口的帽形截面形状,具有底壁14C、左右的侧壁14D和左右的凸缘部14E,其中,左右的侧壁14D在底壁14C的左右两侧的端部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弯折,左右的凸缘部14E在侧壁14D的上端以向左右展开而向侧方延伸的方式弯折。后侧车架14通过使左右的凸缘部14E接合于后底板10的下底面,与后底板10协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此外,后底板10包括配置于左右的后侧车架14之间的中央底板10A、配置于比后侧车架14更靠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底板10B、以及连接中央底板10A和侧底板10B的后车架上部构件10C。后侧车架14的一个凸缘部14E接合于中央底板10A的下表面,另一个凸缘部14E接合于侧底板10B的下表面。后车架上部构件10C的左右两端部接合于中央底板10A及侧底板10B的上表面,从而封堵后侧车架14的朝上方的开口,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同时如图7所示,在后侧车架14的封闭截面的内部,且在后侧车架14的后端,在后侧车架14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接合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62。
如图7所示,排水槽板内板36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从而封堵形成为中空状的后侧车架14的朝后方的开口。排水槽板内板36具有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的前壁部36A,以及在前壁部36A的上端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弯折的上壁部36B。另一方面,排水槽板外板34具有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上壁部36B的后端的后壁部34A,以及在后壁部34A的下端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弯折的底壁部34B。底壁部34B在后侧车架14的下端附近接合于前壁部36A。
如图5及图7所示,在排水槽板外板34的底壁部34B的前端,以连续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有纵壁部34C,该纵壁部34C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前壁部36A。在由排水槽板外板34和排水槽板内板36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内部,在与后侧车架14相对应的位置接合有加强部件64,该加强部件64与排水槽板内板36的角落部协同形成盒体结构(同时参照图2中左侧的加强部件64)。
如图6及图8所示,在后侧车架14的后端,接合有在后侧车架14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的框部件66。框部件66具有左右的侧壁66A以及连接侧壁66A的下端的底壁66B,呈朝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形。框部件66通过使左右的侧壁66A的上侧部分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侧壁14D,与后侧车架14的底壁14C协同构成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框体部68。
框部件66的左右的侧壁66A在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侧壁14D的上侧部分,相互间分离的距离与后侧车架14的宽度大致相同,在与后侧车架14的底壁14C相对应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呈曲轴状弯折而使相互间的距离增大,下侧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上侧部分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框体部68的横向宽度变得比后侧车架14的横向宽度大。而且,框体部68具有横向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截面形状。
框部件66由左右一对L字形部件70构成,该L字形部件70具有纵壁和横壁,其中,该纵壁构成侧壁66A,该横壁在该纵壁的下端以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折且重叠接合而构成底壁66B。通过左右的L字形部件70的横壁间的重叠接合,框部件66呈大致U字形。由框部件66和后侧车架14构成的框体部68为朝前方及后方开口的方筒状。如图7所示,框部件66的后端位于和后侧车架14的后端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框体部68的后端与后侧车架14的后端大体一致。
返回图6及图8,在框部件66的底壁66B上,形成有螺栓紧固部72,该螺栓紧固部72用于通过螺栓B1紧固牵引钩支架60。螺栓紧固部72由形成在底壁66B上的螺栓插入孔(图8)和其周围的壁部构成。如图8所示,在框部件66的左右的侧壁66A上一体形成有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该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在后端弯折并沿着排水槽板内板36延伸,构成用于通过螺栓B2固定牵引钩支架60的紧固固定部。框体侧紧固凸缘66C由形成有螺栓插入孔的壁部以及焊接在壁部的前表面上的焊接螺母74构成。在框部件66的底壁66B上一体形成有一对抵接凸缘66D,该一对抵接凸缘66D在后端弯折并沿排水槽板内板36向下方延伸。
如图5及图7所示,排水槽板内板36的前壁部36A从后侧车架14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一直延伸到框体部68的下端的下方,在与框体部68的朝后方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朝后方的开口大致相同大小的通孔36C。另一方面,在排水槽板外板34的纵壁部34C的下边缘,在与框体部68的朝后方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比朝后方的开口大的缺口部34D。由此,框体部68朝后方开口,而不会被排水槽板内板36及排水槽板外板34封堵。
如图5及图6所示,在排水槽板内板36上,在与框体侧紧固凸缘66C的焊接螺母7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栓插入孔(未图示)。在框体部68的内部配置有牵引钩支架60,该牵引钩支架60从后方插入且被4根螺栓B1、B2(有时将螺栓B1、B2简称为螺栓B)固定在框部件66上。框部件66将通过牵引钩支架60施加的拉伸载重传递到后侧车架14。
如图9所示,牵引钩支架60由棒状安装部76和支架部78构成,其中,未图示的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棒状安装部76或从其上拆下,支架部78上固定有安装部76,且支架部78支承所固定的安装部76。另外,图9中示出了用于将牵引钩支架60固定在框部件66上的4根螺栓B1、B2。同时如图7所示,安装部76呈在轴心上形成有通孔的圆筒状,在通孔的至少后部形成有内螺纹。未图示的牵引钩通过从后方螺纹配合于螺孔,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部76上。牵引钩不局限于钩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卡合牵引绳及设在其端部的钩等的形状即可。牵引钩例如由有眼螺栓构成。
如图9所示,支架部78具有:基部78A,其形成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80的上表面上;左右侧壁部78B,其在基部78A的左右两侧的端部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弯折;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其在侧壁部78B的前端以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折;以及前边缘折回部78D,其在基部78A的前端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弯折。在基部78A的上表面上焊接有焊接螺母82,该焊接螺母82用于在夹持着安装部76的左右2个位置通过螺纹配合而固定螺栓B1。在支架侧紧固凸缘78C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螺栓B2的螺栓插入孔(未图示)。
安装部76以前端与前边缘折回部78D相对且下部收装于凹部80的方式配置,通过MIG焊(metal inert-gas welding: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接合于基部78A。通过使安装部76的下部收装于凹部80,在利用凹部80稳定地保持安装部76的同时,增大左右的焊接部的间隔,因此,提高了安装部76和支架部78之间的连接强度。安装部76的长度为,在固定在支架部78的状态下,其后端比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及基部78A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的牵引钩支架60从图9中箭头所示前方,即如图5所示从后方插入到框体部68的内部。此时,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抵接于后内板32的位置被设定为牵引钩支架60的固定位置。也就是说,在支架侧紧固凸缘78C抵接于后内板32的状态下,固定在基部78A上的焊接螺母82(图8)与框部件66的螺栓紧固部72(螺栓插入孔)对齐,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图5)的螺栓插入孔与框体侧紧固凸缘66C(图6)的焊接螺母74对齐。
在对牵引钩支架60进行定位后,如图5及图8所示,2根螺栓B1从下方插入框部件66的螺栓紧固部72,与基部78A焊接螺母82螺纹配合,据此,基部78A被固定在框部件66的底壁66B上。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2根螺栓B2从后方插入支架侧紧固凸缘78C的螺栓插入孔以及排水槽板内板36的螺栓插入孔,与框体侧紧固凸缘66C的焊接螺母74螺纹配合,据此,螺栓紧固凸缘78C夹持着排水槽板内板36固定在框体侧紧固凸缘66C上。如此,牵引钩支架60通过4根螺栓B固定在框部件66上。
在牵引钩支架60固定在框部件66上的状态下,如图2及图5所示,基部78A的后部及安装部76的后部,比后侧车架14及框体部68、存在于周围的排水槽板内板36的前壁部36A、以及形成有缺口部34D的排水槽板外板34的纵壁部34C更向后方突出。此外,最向后方突出的安装部76在排水槽板外板34的底壁部34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其后端大体位于底壁部34B和后壁部34A的弯折部的下方(参照图7)。
如上所述,排水槽板外板34和侧板38形成为一体,因而从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组装到车身上。因此,若先将牵引钩60安装到车身上,则会因与牵引钩支架60发生干涉而无法组装排水槽板外板34。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5所示,在后侧车架14的后端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的框体部68至少朝后方开口,牵引钩支架60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内部并通过螺栓B固定在框体部68上。因此,能够在通过焊接工序使排水槽板内板36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且使与侧板38一体的排水槽板外板34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后表面后,将牵引钩支架60安装到车身上。因此,能够不受牵引钩支架60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34。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排水槽板外板34和排水槽板内板36,在形成于车身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37的下侧的角部,构成封闭截面的骨架。因此,车身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37的下侧角部得到加强。
如图6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框体部68由框部件66和后侧车架14的底壁14C形成,其中,框部件66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左右的侧壁14D且呈朝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框体部68具有足以支承牵引钩的刚性。
另外,框体部68具有: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其沿排水槽板内板36延伸;以及底壁66B,其上形成有牵引钩支架60的螺栓紧固部72。因此,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牵引钩支架60被切实固定在框体部68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牵引钩支架60具有沿排水槽板内板36向外侧伸出的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因此,通过使支架侧紧固凸缘78C抵接于后内板32,能够容易地对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牵引钩支架60进行定位。由此,通过将螺栓B2插入形成在框体部68的底壁66B上的螺栓紧固部72,使固定牵引钩支架60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同时如图9所示,由牵引钩能够自由安装或从其上拆下的棒状安装部76和固定有安装部76的支架部78构成牵引钩支架60,在支架部78设置基部78A和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其中,在基部78A上形成有用于收装安装部76的下部的凹部80,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78C向外侧伸出,通过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66C和螺栓B2紧固。因此,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牵引钩支架60被切实固定在框体部68上。
而且,牵引钩支架60具有棒状安装部76和固定有安装部76的支架部78,支架部78具有与安装部76的前端相对的前边缘折回部78D。因此,即使在发生后部碰撞时安装部76向车身前方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安装部76而使底板等发生损伤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7所示,牵引钩支架60以使棒状安装部76比后侧车架14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固定在框体部68上。因此,易于明白安装部76的位置,使将牵引钩安装到安装部76上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除此之外,如图6及图8所示,框体部68与后侧车架14相比横向宽度较宽。因此,牵引钩支架60的横向宽度比后侧车架14宽,能够确保牵引钩支架60相对于框体部68的安装强度。另外,通过确保安装强度,能够缩小框体部68的高度以使牵引钩支架60靠近后侧车架14的底面,因此能够增大车身后部的最低地面高度。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多种变形以实施本发明。例如,各部件及部位的具体结构及配置、数量、材料等均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即可。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要素并非全部必需,可以适当进行选择。

Claims (9)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后车架,其呈向后方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
框体部,其在所述后车架的后端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至少朝后方开口;
排水槽板内板,其接合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
排水槽板外板,其与侧板形成一体,接合于所述排水槽板内板的后表面;以及
牵引钩支架,其从后方插入所述框体部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槽板外板和所述排水槽板内板在形成于车身后部的后备箱盖开口的下侧角部构成封闭截面的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由接合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的侧壁的、朝上方开口的呈大致U字形的部件以及所述后车架的底壁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具有: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其沿着所述排水槽板内板延伸;以及底壁,其上形成有所述牵引钩支架的螺栓紧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钩支架具有沿着所述排水槽板内板向外侧伸出的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钩支架具有:棒状安装部,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以及支架部,其固定该安装部,
所述支架部具有:基部,其上形成有对所述安装部的下部进行收装的凹部;以及左右的支架侧紧固凸缘,其向外侧伸出,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右的框体侧紧固凸缘紧固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钩支架具有:棒状安装部,牵引钩能够自如地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以及支架部,其固定该安装部,
所述支架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部的前端相对的前边缘折回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钩支架具有牵引钩能够安装于其上或从其上拆下的棒状安装部,该安装部以比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与所述后车架相比其横向宽度更宽。
CN201610037150.9A 2015-03-27 2016-01-20 车身后部结构 Active CN106004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6249A JP6450234B2 (ja) 2015-03-27 2015-03-27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2015-066249 2015-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280A CN106004280A (zh) 2016-10-12
CN106004280B true CN106004280B (zh) 2018-09-07

Family

ID=5708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7150.9A Active CN106004280B (zh) 2015-03-27 2016-01-20 车身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50234B2 (zh)
CN (1) CN106004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7209B2 (ja) * 2018-04-03 2022-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緊締装置
JP7144385B2 (ja) * 2019-09-26 2022-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ボディ
JP7125971B2 (ja) * 2020-12-04 2022-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及び、車体前部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9406A (ja) * 2003-10-15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牽引フック取付部構造
JP2010195108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202174905U (zh) * 2011-07-08 2012-03-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车拖车钩结构
CN202685807U (zh) * 2012-06-15 2013-01-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新型汽车后拖车钩安装座结构
CN202727900U (zh) * 2012-07-26 2013-02-13 东风汽车公司 后牵引拖钩支架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6U (ja) * 1983-05-11 1985-01-0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牽引装置
JP4028464B2 (ja) * 2003-08-29 2007-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リヤピラー構造
JP5428802B2 (ja) * 2009-11-26 2014-02-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下部構造
JP5501892B2 (ja) * 2010-08-05 2014-05-28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牽引フック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9406A (ja) * 2003-10-15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牽引フック取付部構造
JP2010195108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202174905U (zh) * 2011-07-08 2012-03-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车拖车钩结构
CN202685807U (zh) * 2012-06-15 2013-01-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新型汽车后拖车钩安装座结构
CN202727900U (zh) * 2012-07-26 2013-02-13 东风汽车公司 后牵引拖钩支架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280A (zh) 2016-10-12
JP6450234B2 (ja) 2019-01-09
JP2016185738A (ja)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2160B2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1269675B (zh) 汽车车身后部的结构
CN105329249B (zh) 一种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CN112046617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CN103085885B (zh)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US9346493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CN208714935U (zh) 电动运输车电池安装系统及电动厢式运输车
CN10600428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JP5156729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3183062B (zh) 车身后部的构造
JP6411932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CN106005031B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7021138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CN207128835U (zh) 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安全带卷收器总成及汽车
CN102351010B (zh) 一种汽车的后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
JP2010083182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5020673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101262537B1 (ko) 전기 자동차 차체
CN103847794A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JP5136025B2 (ja) フェンダー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JP6030440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4479473B2 (ja) 自動車車体の後部構造
JP2021116036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