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885B -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5885B CN103085885B CN201210429682.9A CN201210429682A CN103085885B CN 103085885 B CN103085885 B CN 103085885B CN 201210429682 A CN201210429682 A CN 201210429682A CN 103085885 B CN103085885 B CN 1030858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ment
- mentioned
- shock absorber
- rear shock
- pillar reinfor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的载荷在后减震器加强件和支柱加强件的接合部加到剪切方向,消除向剥离方向的应力集中,从而能防止该接合部的剥落,减小各部件的板厚度,减小重量和降低成本。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4)和截面为帽形形状的支柱加强件(5),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与后减震器安装部(4)接合,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加强件(8),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和支柱加强件(5)的接合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凸缘(10、11),后减震器加强件(8)通过使这些凸缘与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侧面部(5a)接合而安装于支柱加强件(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安装后减震器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抑制车辆行驶中的车体晃动、上下移动的后悬架的后减震器被安装在轮罩内板的上面,该轮罩内板通过点焊与后减震器加强件(reinforcement)进行接合而加强。另外,在车辆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减震器的安装部,建议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支柱加强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8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6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中,轮罩内板的上面和后减震器加强件的点焊部的面与车轮罩的上面(水平面)平行配置,因此,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特别是下方向)的载荷应力被输入到后减震器加强件和轮罩内板的焊接部的剥离方向,焊接接合点有可能剥落。
这种剥离方向的输入会对施加在点焊部的应力产生强度上的不利,因此使用板厚度厚的构件或者强化结构的刚性,但是构件板厚的增加以及结构的强化可能会导致增加重量或提高成本。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的载荷在后减震器加强件和支柱加强件的结合部加到剪切方向,消除向剥离方向的应力集中,从而能防止该接合部的剥落,并且能减小各部件的板厚度,可以降低重量和减少成本。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是在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中,在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和截面为帽形形状的支柱加强件,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接合,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凸缘,上述凸缘通过将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位于车辆前后的端部向上方立起并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通过使上述凸缘分别重叠接合在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前后面对应的下部侧面部而安装于上述支柱加强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将后侧围板接合于上述支柱加强件而形成由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帽形截面部分和上述后侧围板的平面部分包围的闭合截面部,上述闭合截面部通过从下方接合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而被覆盖。
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凸缘设置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车辆的至少前后方向,分别接合在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前后面对应的上述下部侧面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位于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前后的上述凸缘之间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卷边(bead)。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在设置有上述支柱加强件以及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附近部位设置有安全带收缩器的悬架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是在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和截面为帽形形状的支柱加强件,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接合,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凸缘,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通过使上述凸缘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侧面部接合而安装于上述支柱加强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后减震器加强件和轮罩内板的上部一起承受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的载荷,将其向支柱加强件的下部有效地传递。并且,在向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上方延伸的凸缘和支柱加强件的接合部,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特别是下方向的载荷不是加到剥离方向而是加到剪切方向,因此可以消除对该接合部在剥离方向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该接合部的剥落。另外,通过提高耐载荷性,可以减小各部件的板厚度,从而降低重量以及减少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在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将后侧围板接合于上述支柱加强件而形成由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帽形截面部分和上述后侧围板的平面部分包围的闭合截面部,上述闭合截面部通过从下方接合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而被覆盖,因此可以提高加强后支柱部的支柱加强件的支撑刚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上述凸缘设置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车辆的至少前后方向,分别接合在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前后面对应的上述下部侧面部,因此能以对应轮罩内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弯曲形状的状态将后减震器加强件和支柱加强件可靠地接合,能有效地提高后支柱部的刚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在位于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前后的上述凸缘之间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卷边,因此能通过降低向凸缘的上下方向的载荷所导致的后减震器加强件的基板部分的弯曲变形而由支柱加强件更确实地传递该载荷,能减小凸缘和支柱加强件的下部侧面部的剥落方向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在设置有上述支柱加强件以及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附近部位设置有安全带收缩器的悬架部,因此能将来自安全带的输入载荷有效地传递给高刚性的车体部位,能减小来自安全带的载荷所导致的车体变形。其理由是,来自安全带的载荷相对于收缩器在车辆前方侧的斜上方产生,因此,提高前后方向的轮罩内板和上下方向的支柱加强件的交点处的后减震器加强件所导致的刚性会适合吸收来自安全带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的车辆的从车厢内侧所看到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车辆中拆卸支柱加强件后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在图2的状态中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强结构中设置的后减震器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附近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7是图3的B-B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罩内板
2后减震器
3安装构件
4后减震器安装部
5支柱加强件
5a下部侧面部
6后减震板
8后减震器加强件
10、11凸缘
12卷边
13后侧围中板
16安全带收缩器的悬架部
C闭合截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如图1~图7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的车辆后方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向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轮罩内板1。并且,在轮罩内板1的上面通过安装构件3来安装抑制车辆行驶中的车体的晃动、上下移动等的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参照图6及图7)。
因此,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部4和支柱加强件5,该支柱加强件5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将来自后减震器2的载荷传递给车辆上方,截面为帽形形状。该支柱加强件5的下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向外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载置并通过点焊等接合于后减震器安装部4。
在本实施方式的后减震器安装部4的周围配置有后减震板6,该后减震板6通过点焊等接合、安装在轮罩内板1的下面,在后减震板6的靠车厢内侧穿设有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2a插通的插通孔7。另外,在后减震板6的上面通过点焊等接合、安装有用于进一步加强的后减震器加强件8。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减震器加强件8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利用向轮罩内板1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平面形状的面板而形成。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靠车厢内侧的平坦面部穿设有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2a插通的贯通孔9,该贯通孔9与后减震板6的插通孔7相对应。车厢内侧端部沿着轮罩内板1向下方弯曲。
另一方面,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车辆外侧,在与支柱加强件5的接合部设置有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凸缘10、11。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通过点焊W使得这些凸缘10、11与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侧面部5a接合,从而将后减震器加强件8安装于支柱加强件5。这时,由于在支柱加强件5的车厢内侧面设置有切口部5b,因此通过从该切口部5b插入未图示的焊枪,从而可以简单地进行凸缘10、11和下部侧面部5a的焊接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凸缘10、11前后地设置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车辆前后方向,分别重叠接合在与支柱加强件5的前后面对应的下部侧面部5a。因此,凸缘10、11是将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位于车辆前后的端部向上方立起并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位于后减震器加强件8前后的凸缘10、11间的基板部分,涵盖整个宽度而形成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卷边12,通过该卷边12的存在,可以减少对凸缘10、11的上下方向的载荷导致基板部分弯曲变形。本实施方式的卷边12向上方形成为凸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如图1~图3、图5以及图7所示,通过点焊等将后侧围中板13与支柱加强件5接合,从而形成由支柱加强件5的帽形截面部分和后侧围中板13的平面部分包围的闭合截面部C。并且,该闭合截面部C通过从下方接合后减震器加强件8而被覆盖,成为整体(bulk)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支柱加强件5的支柱刚性。另外,后侧围中板13的周端部通过点焊等与后侧围内板14和中心柱加强件15等接合。
另一方面,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罩内板1的上部,在设置有支柱加强件5以及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附近部位设置有安全带收缩器的悬架部16,该悬架部16是通过将锚定器支架16a与后侧围中板13的下部进行接合而构成的。
该附近部位是车辆前后方向的轮罩内板1和车辆上下方向的支柱加强件5的交点,是通过后减震器加强件8提高了刚性的部位,是适合吸收相对于收缩器在车辆前方侧斜上方产生的来自安全带的载荷并将其传递给高刚性的车体部位的部位。
另外,如图7所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的构成部件的车厢内侧被内饰件17所覆盖。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中,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部4和截面为帽形形状的支柱加强件5,在轮罩内板的上面设置有后减震板6以及后减震器加强件8,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前后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凸缘10、11,这些凸缘10、11和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侧面部5a通过点焊W进行接合,从而将后减震器加强件8安装于支柱加强件5,因此来自后减震器2的上下方向的载荷可以传递给车辆上方位置的轮罩内板1、后减震板6以及后减震器加强件8,进一步传递给支柱加强件5,可以提高耐载荷性。在这种情况下,在向后减震器加强件8上方延伸的凸缘10、11和支柱加强件5的下部侧面部5a的接合部,来自后减震器2的上下方向的载荷不是加在剥离方向,而是加在剪切方向,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点焊W的接合部的剥落。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可以减小各部件的板厚度,可以降低重量和减少成本。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轮罩内板1的后减震器安装部4可以将轮罩内板1分割成2个而设置板厚度厚的后减震板6。另外,本发明的加强结构如果设置支柱加强件5那样的部件,则也可以应用于前支柱部。
Claims (4)
1.一种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和截面为帽形形状的支柱加强件,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接合,
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加强件,
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凸缘,
上述凸缘通过将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位于车辆前后的端部向上方立起并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
通过使上述凸缘分别重叠接合在与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前后面对应的下部侧面部而将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安装于上述支柱加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柱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将后侧围板接合于上述支柱加强件而形成由上述支柱加强件的帽形截面部分和上述后侧围板的平面部分包围的闭合截面部,上述闭合截面部通过从下方接合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而被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前后的上述凸缘之间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卷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在设置有上述支柱加强件以及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附近部位设置有安全带收缩器的悬架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42122A JP5998453B2 (ja) | 2011-11-04 | 2011-11-04 | リヤストラット部の補強構造 |
JP2011-242122 | 2011-11-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5885A CN103085885A (zh) | 2013-05-08 |
CN103085885B true CN103085885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819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2968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885B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98453B2 (zh) |
CN (1) | CN1030858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62044B2 (ja) * | 2013-05-10 | 2017-01-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FR3016601B1 (fr) * | 2014-01-23 | 2017-07-07 | Renault Sas | Structure de caiss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renforts de repartition des efforts lies a un amortisseur arriere du vehicule |
JP6507816B2 (ja) * | 2015-04-17 | 2019-05-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後部構造 |
KR101755490B1 (ko) | 2015-10-21 | 2017-07-10 |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쇽업소버 마운팅 구조를 갖는 차체구조 |
US10052938B2 (en) * | 2016-11-15 | 2018-08-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einforcement pillar for a vehicle having an integrated heater duct |
JP6597760B2 (ja) * | 2017-03-27 | 2019-10-3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JP6597761B2 (ja) * | 2017-03-27 | 2019-10-3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CN109823401B (zh) * | 2017-11-23 | 2024-04-2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
FR3082171B1 (fr) | 2018-06-11 | 2020-09-04 | Psa Automobiles Sa | Renfort de montant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6988753B2 (ja) * | 2018-09-14 | 2022-01-0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後部車体構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2106A (zh) * | 2003-03-20 | 2004-09-29 | �����Զ�����ҵ��ʽ���� | 后悬架周围的车体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00982U (zh) * | 1989-01-31 | 1990-08-10 | ||
JP2000038165A (ja) * | 1998-07-21 | 2000-02-08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車体下側部補強構造 |
JP4154698B2 (ja) * | 2004-11-02 | 2008-09-24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後側面部構造 |
US7364225B2 (en) * | 2005-12-15 | 2008-04-29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JP4645541B2 (ja) * | 2006-07-10 | 2011-03-0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JP4376277B2 (ja) * | 2007-06-22 | 2009-12-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WO2011125219A1 (ja) * | 2010-04-09 | 2011-10-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側部結合部構造 |
-
2011
- 2011-11-04 JP JP2011242122A patent/JP59984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01 CN CN201210429682.9A patent/CN1030858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2106A (zh) * | 2003-03-20 | 2004-09-29 | �����Զ�����ҵ��ʽ���� | 后悬架周围的车体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95358A (ja) | 2013-05-20 |
CN103085885A (zh) | 2013-05-08 |
JP5998453B2 (ja) | 2016-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85885B (zh) |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 |
CN107848577B (zh) | 汽车的车身后部构造 | |
JP6039806B2 (ja) | 車両用のサブフレーム | |
US20130049391A1 (en) |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05292268A (zh) |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 |
US9346493B2 (en) |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 |
US10787202B2 (en) | Vehicle chassis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 |
EP3050782B1 (en) |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vehicle | |
CN107487370B (zh)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
JP2016002817A (ja) | 車両用骨格構造 | |
EP3078576B1 (en) | Connecting structure that comprises front apron and cowl | |
CN106985916B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KR101485978B1 (ko) | 앞 차체 구조 | |
CN202657115U (zh) | 后背门开口的加强结构 | |
JP7013995B2 (ja)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
EP3613655B1 (en) |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 |
CN103415436A (zh) | 前部车体构造 | |
CN102774427B (zh) | 车辆上部后端结构 | |
CN103935402A (zh) | 一种汽车前围 | |
CN107021138A (zh) | 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 |
CN106004280B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104903181A (zh) | 车辆的车顶构造 | |
JP4528146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
JP2009029366A (ja) |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 |
JP2010254225A (ja) | 車体の側突変形抑制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