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0909B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0909B
CN102310909B CN201110186073.0A CN201110186073A CN102310909B CN 102310909 B CN102310909 B CN 102310909B CN 201110186073 A CN201110186073 A CN 201110186073A CN 102310909 B CN102310909 B CN 102310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pressure
pressure unit
car frame
submounts
mai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60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0909A (zh
Inventor
田村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2310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0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7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 B60T8/368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 B60T8/368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modulator unit on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摩托车,具备具有左右成对的车架构件(41a、41a)的主车架(41)、配置于该主车架(41)下方的发动机(15)、以及液压制动装置。液压制动装置具有内装泵的液压单元、例如ABS单元(10),该ABS单元(10)配置于主车架(41)与发动机(15)的曲轴箱(18)的上下方向之间,并配置于主车架(41)的车宽方向的最外轮廓线包围的范围内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附近,且可在车宽方向上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车架(41)上。支架(50)最好是分为主支架构件(51)与子支架构件(52)两部分。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特别是涉及具备具有左右成对的车架构件的主车架、配置于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以及液压制动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液压制动装置,通常在设置于操纵用手柄上的制动杆以及设置于踏脚板(step)近旁的制动踏板上分别配置有主缸,各主缸和设置于前后车轮上的制动部、例如液压盘式制动装置通过制动配管连接于液压单元,从所述主缸向液压单元传递的制动作用力由液压单元放大,然后传递给液压盘式制动装置的卡钳。
作为液压单元的具体例子有,例如众所周知的防抱死控制用的ABS单元(防抱死制动系统单元),内装有多个阀门和用于产生或增大制动液压的液压泵,这种ABS单元通常配置于车座下面的后部车架内(专利文献1)。
而且,已有的ABS单元利用一个支架固定于车架上,在维修保养需要被取下时,首先将车座取下,接着取下固定支架被安装部的螺栓等,最后向上方取出ABS单元。
还有,除了上述已有技术外,还已知有这样的技术,即、一种具备具有将阀门类构成的调压单元与用于生成液压的液压泵类分散配置于不同的地方的液压制动装置的摩托车(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88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1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像上述已有技术的例子那样,将液压泵以及阀门类等形成一体的ABS单元配置于远离发动机的车辆后部时,重量物分散配置,这样不利于质量(mass)集中。
而且根据摩托车的规格可知,后减震器占据车座下面大量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于确保配置ABS单元的空间,而且装卸有困难。
像后一种已有技术的例子那样,将阀门与液压泵分散配置于各不同的地方时,安装工作费工夫,而且制动配管复杂。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存在问题,其目的在于,对于具备液压制动装置的摩托车,在维持车辆紧凑性的同时,形成能够从车辆侧面方便地装卸液压单元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摩托车,具备具有左右成对的车架构件的主车架、配置于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以及液压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具有内装产生或增大对车轮的制动部起作用的工作液压的泵的液压单元;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上下方向之间,并配置于所述主车架的车宽方向的最外轮廓线包围的范围内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附近,且可在车宽方向上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主车架上。
本发明的摩托车中,较佳地,还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结构。
(a)所述主车架具有安装所述液压单元用的安装部;还可以,所述安装部形成于除所述主车架的最外轮廓面外的部分。
也可以,(b)所述液压单元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主车架;还可以,所述支架由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主支架构件、以及安装有所述液压单元且能够在所述主支架构件上装卸自如地安装的子支架构件构成,所述液压单元能够与所述子支架构件一起从所述主支架构件上取下。
也可以,(c)在利用所述分为两部分的支架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主支架构件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的液压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内侧被安装部;还可以,所述主支架构件以及所述子支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外侧被安装部。
也可以,(d)所述主支架构件以及所述子支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前后方向中前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前侧被安装部;还可以,所述主支架构件以及所述子支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前后方向中后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后侧被安装部。
也可以,(e)所述前侧被安装部和所述后侧被安装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内侧被安装部形成于所述主支架构件,所述前侧被安装部和所述后侧被安装部中的另一个形成于所述子支架构件。
也可以,(f)将所述子支架构件可装卸地结合于所述主支架构件的结合部,配置于所述液压单元的下侧、前侧或后侧。
(1)根据本发明,将包含液压泵的液压单元配置于发动机近旁,具体地说,配置于发动机侧面,因此当然能够使车辆质量集中,不用将发动机从主车架上取下就能从车辆侧面装卸主车架内的ABS单元,容易维修保养液压单元。
(2)由于在主车架的内侧配置液压单元,能够保护液压单元不受来自外部因素的伤害。
(3)通过例如(a)所述的结构,将液压单元的安装部形成于除所述主车架的最外轮廓面外的部分,能够使车辆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够保护安装部。而且与将安装部设置于主车架的最外轮廓面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压单元与安装部的距离,这样能够提高支持强度。
(4)通过例如(b)所述的结构,将支架分为主支架构件与在该主支架构件上装卸自如的子支架构件两个部分,与利用单一的支架构件的情况相比,只要子支架构件可与液压单元一起取下即可,容易装卸。
(5)通过例如(c)所述的结构那样配置主支架构件以及子支架构件,在车宽方向两侧设置内侧被安装部以及外侧被安装部,能够提高支架的支持刚性,能够牢固地支持液压单元。而且通过解除主支架构件与子支架构件的结合,不用到达内侧被安装部就能够取下液压单元,容易进行装卸工作。
(6)通过例如(d)所述的结构那样配置主支架构件以及子支架构件,在前后方向两侧设置前侧被安装部以及后侧被安装部,能够提高支架的支持刚性,能够牢固地支持液压单元。
(7)通过例如(e)所述的结构,所述前侧被安装部和所述后侧被安装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内侧被安装部形成于所述主支架构件,所述前侧被安装部和所述后侧被安装部中的另一个形成于所述子支架构件,因此在解除主支架构件与子支架构件的结合的状态下,能够与子支架构件一起向前方或后方将液压单元从主支架构件上移开,即使是在狭窄的空间也容易进行液压单元的装卸。
(8)通过例如(f)所述的结构,将所述子支架构件可装卸地结合于所述主支架构件的结合部,配置于所述液压单元的下侧、前侧或后侧,能够避免主车架和发动机的妨碍,容易到达结合部,进行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主车架以及ABS单元(液压单元)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车架、发动机、以及ABS单元的左半部分的俯视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摩托车的液压制动装置的配管概略图;
图5是安装ABS单元用的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ABS单元的安装状态的俯视放大图;
图7是安装于支架的状态下的ABS单元的左视图;
图8是图7的后视图。
符号说明
1    前轮用制动杆;
2    后轮用制动踏板;
3    制动杆用主缸;
4    制动踏板用主缸;
7    前轮用盘式制动装置(车轮制动部);
8    后轮用盘式制动装置(车轮制动部);
15   发动机;
18    曲轴箱;
21    前轮用输入端口;
22    前轮用输出端口;
23    后轮用输入端口;
24    后轮用输出端口;
30、31、32、33  制动配管;
38    液压泵;
41    主车架;
41a、41a  左右的车架构件;
50    支架;
51    主支架构件;
52    子支架构件;
61    第1被安装部(前侧被安装部或外侧被安装部);
62    第2被安装部(内侧被安装部);
63    第3被安装部(后侧被安装部或内侧被安装部);
71    单元固定部;
81、82、83  第1、第2、以及第3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制动配管的结构)
图1~图8是具备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液压制动装置的摩托车,利用图4所示的制动配管图,首先对液压制动装置的大概情况进行说明。在图4中液压制动装置具备作为制动操作部的,设置于操纵用手柄上的前轮用制动杆1、以及设置于右侧踏脚板近旁的制动踏板2,制动杆1和制动踏板2上分别连接主缸3、4。液压制动装置具备作为车轮制动部的,设置于前轮5的左右成对的前轮用盘式制动装置7和设置于后轮6的后轮用盘式制动装置8,在各盘式制动装置7、8上,分别设置夹压制动盘用的卡钳7a、8a。而且作为增大或产生制动液压同时对制动液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液压单元,在本实施形态中具备防抱死控制用的ABS单元(防抱死制动系统单元)10,还具备对前轮5和后轮6的转速分别进行检测的转速传感器11、12。
制动杆1的主缸3通过前轮用操作侧制动配管30连接于ABS单元10的前轮用输入端口21,制动踏板2的主缸4通过后轮用操作侧制动配管32连接于ABS单元10的后轮用输入端口23。
ABS单元10的前轮用输出端口22通过前轮用动作侧制动配管31连接于前轮制动用的左右卡钳7a,ABS单元10的后轮用输出端口24通过后轮用动作侧制动配管33连接于后轮制动用的卡钳8a。
各转速传感器11、12分别通过引线35、36连接于ABS单元10的电信号用连接端子部37。
(ABS单元10的配置、结构及安装)
图1是摩托车的主车架41的俯视图,该主车架41具有从头管部(head pipe portion)(头箱部(head box portion))42向后方呈“八”字形展开的左右成对的车架构件41a、41a,各车架构件41a、41a的后端部还成一整体地形成向下方延伸的摇动臂支架部(swing arm bracket portion)41b、41b,该摇动臂支架部41b、41b的上端部利用上侧横向构件43连接,摇动臂支架部41b、41b的下端部利用下侧横向构件44连接。
上侧横向构件43上成一整体地形成转动自如地支持后减震器(未图示)的前端部(上端部)的支持部45,在下侧横向构件44上成一整体地形成支持连接于后减震器的后端部(下端部)的连接机构(未图示)的基座部(boss portion)46。所述支持部45和基座部46形成于比车宽中心线O1更偏右侧的位置上。
液压制动装置用的所述ABS单元10在俯视的情况下,配置于两车架构件41a、41a与上侧横向构件43的最外轮廓面包围的区域内,在本实施形态中,位于左侧车架构件41a的近旁及上侧横向构件43的前侧近旁的位置。
图2是主车架41的左半部分的俯视放大图,在ABS单元1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各输入端口21、23、以及各输出端口22、24,前轮用操作侧输入端口21以及前轮用工作侧输出端口22位于ABS单元10的上表面的右半部,后轮用操作侧输入端口23以及后轮用工作侧输出端口24位于ABS单元10的上表面的左半部。而且各输入端口21、23位于ABS单元1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各输出端口22、24位于ABS单元10的上表面的前端部。
所述各端口21、22、23、24如上所述配置于ABS单元10的上部,且配置于主车架41内侧的区域,而且各端口21、22、23、24上连接的制动配管(未图示)从主车架41的最外轮廓向内侧延伸。
ABS单元10成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具备对从输出端口22、24输出的制动液加压用的液压泵38、用于开闭各端口的各种阀门(未图示)、电气制动控制用的ECU(未图示)、以及所述电信号用连接端子部37。
所述液压泵38设置为向后方突出,所述连接端子部37配置于单元主体部分的左侧,且各连接端子设置为向着后方,能够从后方连接引线的端子。
返回图1,在前轮用操作侧输入端口21上连接的前轮用操作侧制动配管30沿着上侧横向构件43在主车架41内向右横穿,沿着右侧车架构件41a的上表面向前方延伸到达头管部42,从头管部42如上所述(参照图4)到达制动杆1的主缸3。在前轮用工作侧输出端口22上连接的前轮用工作侧制动配管31沿着左侧车架构件41a的上表面向前方延伸,到达头管部42,从头管部42如上所述(参照图4)到达前轮制动用卡钳7a。
后轮用操作侧输入端口23上连接的后轮用操作侧制动配管32沿着上侧横向构件43在主车架41内向右横穿,再向后下方延伸,如上所述(参照图4)到达制动踏板2的主缸4。在后轮用工作侧输出端口24上连接的后轮用工作侧制动配管33沿着上侧横向构件43在主车架41内向右横穿,再向后下方延伸,且沿着摇动臂(未图示)再向后方延伸,如上所述(参照图4)到达后轮制动用卡钳8a。
图3是图2的左视图,在该图3中,在主车架41的下侧配置发动机15,该发动机15是例如并列4汽缸发动机,众所周知,具备前端部的汽缸体(cylinder block)16、紧固于该汽缸体16上表面的汽缸盖17、以及从汽缸体16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曲轴箱18,曲轴箱18具有变速箱而且形成一体,且在右半部的上表面设置向上方突出的平衡器室或通气器室18a。发动机15,汽缸体16的前端部以及曲轴箱18的后上端部利用螺栓等安装于左右主车架构件41a的发动机安装部19a、19b,曲轴箱18的后下端部利用螺栓等安装于摇动臂支架部41b的发动机安装部19c。
在汽缸盖17的上方配置有空气过滤器盒13,从空气过滤器盒13的后部上侧到主车架41的后端部,配置燃料箱14。
所述ABS单元10,从车辆左侧看来配置于主车架构件41a与曲轴箱(左半部)18的上下方向之间的空间,而且配置于汽缸体16后方,从左侧能够看到整个ABS单元10。还有,实际摩托车的情况下,利用覆盖车辆侧面的装饰罩(未图示)部分覆盖。
图5是安装ABS单元10用的支架50的分解立体图,支架50具有铁制的主支架构件51和铁制的子支架构件52,在主支架构件51上,从左侧安装有覆盖ABS单元10的左侧面、后表面、上表面的一部分的树脂制的单元盖53。还有,该单元盖53只在图5上表示,在其他附图(图1~图4以及图6等)上省略其图示。
主支架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的底壁51a、从该底壁51a的前端大致垂直地竖立的前壁51b、以及从所述底壁51a的右端(车宽方向的内侧端)大致垂直地竖立的右侧壁(内侧壁)51c,而且将这些壁形成为一体。前壁51b以及右侧壁51c上,为了减轻重量而形成冲孔54b、54b。
在前壁51b的左上端部(外侧上端部),成一整体地形成向左上方延伸的臂60,在臂60的前端部成一整体地形成具有第1被安装孔61a的第1被安装部61。该第1被安装部61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被安装面,又,在第1被安装孔61a的下侧形成用于安装单元盖53的前上端部的第1盖安装孔64a。
在右侧壁51c的上端部,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具有第2被安装孔62a的第2被安装部62,该第2被安装部62具有与右侧壁51c大致垂直且向后方倾斜的被安装面。
在前壁51b的左下端成一整体地形成向前方延伸的盖安装部65,该盖安装部65上形成安装盖53的前下端部用的第2盖安装孔65a。
在底壁51a的后半部,为了固定ABS单元10的下表面以及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形成第1单元固定部71,该第1单元固定部71形成为向上方隆起的截锥体状,且形成有第1单元固定孔71a。底壁51a的前半部上形成子支架构件安装孔73。所述单元固定孔71a与子支架构件安装孔7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较长的长孔。而且在底壁51a的左后端部形成安装单元盖53的后端部用的第3盖安装孔66a。
在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的前端部,焊接有将子支架构件52安装于主支架构件51用的螺帽(被安装部)67,该螺帽67配置于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的子支架构件安装孔73对应的位置。在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的右后端部,成一整体地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臂68,该臂68的后端部成为具有第3被安装孔63a的第3被安装部63。该第3被安装部63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被安装面。又,在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上,形成将ABS单元10与子支架构件52一起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用的螺栓插通孔69,该螺栓插通孔69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而且在子支架构件52的右前端部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第2单元固定部72,在该第2单元固定部72上形成第2单元固定孔72a。
所述ABS单元10载置于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上,将从右侧插通子支架构件52的第2单元固定孔72a的螺栓75拧在ABS单元10的右侧面的螺丝孔中,以此将ABS单元10的右侧面固定于子支架构件52,而且使从下方插通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的第1单元固定孔71a的螺栓76通过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的插通孔69,将其拧在ABS单元10的底面,借助于此,与子支架构件52一起固定(结合)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又,子支架构件52的前端部,通过将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的下方插通子支架构件安装孔73的螺栓77拧在子支架构件52的螺帽67中,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
单元盖53利用分别插通其前上端部的第1盖被安装孔85、前下端部的第2盖被安装孔86、以及后下端部的第3盖被安装孔87的螺栓(未图示)以及拧在各螺栓上的螺帽(未图示),安装于主支架构件51的第1、第2、第3盖安装孔64a、65a、66a的部分。
而且,搭载ABS单元10的状态下的整个支架50,其左前上端部的第1被安装部61、右侧上端部的第2被安装部62、右后端部的第3被安装部63分别隔着环状的橡胶减震器81a、82a、83a与图6所示的左侧车架构件41a的第1安装部81、摇动臂支架部41b的第3安装部83、以及上侧横向构件43的第2安装部82抵接,并利用螺栓78、79、80安装。各橡胶减震器81a、82a、83a具有外周环状槽,各外周环状槽中嵌入支架50的第1、第2、以及第3被安装孔61a、62a、63a的内周边。
在图6中,第1安装部81形成于左侧车架构件41a的右侧面(内侧面),其前后方向的位置在汽缸盖17的后表面近旁。第2安装部82形成于上侧横向构件43的左端部的前表面。第3安装部83形成于左侧的摇动臂支架部41b的右侧面(内侧面),其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上侧横向构件43的后端近旁。
(ABS单元10的组装和安装操作)
对ABS单元10的组装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下面再度利用图5简单地进行说明。在图5中,ABS单元10载置于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右侧面利用螺栓75固定于子支架构件52。而且与子支架构件52一起载置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利用从下方插入的后方侧的螺栓76,将ABS单元10的下表面以及子支架构件52的底壁52a一起紧固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的第1单元固定部71。而且利用从下方插入的前方侧的螺栓77,只将子支架构件52的前端部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又,单元盖53利用三只螺栓(未图示)从左方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
在两支架构件51、52以及ABS单元10的组装工作中,支架50的三个被安装部61、62、63中,第1和第2被安装部61、62形成于主支架构件51,剩下的第3被安装部63形成于子支架构件52,因此在主支架构件51和子支架构件52的制造尺寸有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前后方向较长的第1单元固定孔71a和子支架构件安装孔73以及左右方向较长的螺栓插通孔69,调节子支架构件52相对于主支架构件51的安装位置,以正确设定三个被安装部61、62、63的相对位置。
如上所述,安装于支架50的ABS单元10以及单元盖53,如图3所示,在左侧面看来,配置于主车架构件41a和曲轴箱18的上下方向之间的空间,而且配置于汽缸体16后方的位置。这时在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下侧能够确保一定的空间。还有,在实际车辆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主车架41下部的侧面装卸自如地配置装饰罩(未图示),利用该装饰罩从左方部分覆盖ABS单元10。又如图1所示,在俯视的情况下,配置于左右车架构件41a的最外部轮廓包围的区域内、且在上侧横向构件43的左端部的前侧近旁。
而且如图6所示,利用螺栓78、79、80分别隔着橡胶减震器81a、82a、83a将第1、第2、以及第3被安装部61、62、63安装于左侧车架构件41a的内侧面的第1安装部81、上侧横向构件43的前表面的第2安装部82、以及左侧车架构件41a的内侧面的第3安装部83。
(卸下ABS单元10的操作)
在图6中,为了维修保养等,将ABS单元10从车辆下卸下的情况下,将ABS单元10与子支架构件52一起从主支架构件51上取下,从左侧车架构件41a与曲轴箱18的上下方向之间的空间向左侧取出。
具体地说,首先,在图3中,将覆盖ABS单元10上方的燃料箱14从主车架41上取下,从上方接近液压单元10,卸下各制动配管。也就是说,能够避免主车架41等的妨碍,容易地取下制动配管等。
接着,在图7和图8中,将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插入的前后螺栓77、76向下方取出。接着,在图6中,从上侧横向构件43的后上方插入工具取下子支架构件52的第3被安装部63的螺栓80。以此解除ABS单元10以及子支架构件52在主支架构件51上固定的状态。但是子支架构件52与ABS单元10保持利用从右方来的螺栓75紧固的状态。
使如上所述保持紧固状态的ABS单元10和子支架构件52稍微向后倾斜,将其向车辆左侧取出。在这种情况下,主支架构件51由于不具有左侧壁,因此能够在没有主支架构件51的妨碍的情况下向左方取出。
(实施形态得到的效果)
(1)在该实施形态中,通过将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插入的两只螺栓76、77向下方取下,将插入子支架构件52的后端部的一只螺栓80向右取下,能够将ABS单元10和子支架构件52从主支架构件51上取下,因此在插入工具时对其妨碍的构件少,容易进行卸下构件的工作。
(2)不用卸下发动机15,只要将燃料箱14卸下就能够简单地从车辆左侧卸下ABS单元10和子支架构件52。
(3)主支架构件51由底壁51a、前壁51b、右侧壁51c构成,因此能够得到高刚性,可牢固地支持具有一定重量的ABS单元10,而且也能够减小振动引起的异响。
(4)由于制动配管连接用的输入端口21、23以及输出端口22、24设置于ABS单元10的上表面,因此容易进行制动配管工作。
(5)由于在主车架41的车架构件41a、41a的最外部轮廓包围的区域内配置ABS单元10,因此能够保护ABS单元10。
(其他实施形态)
(1)也可以将ABS单元安装于支架50,使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向着侧面。
(2)在所述实施形态中,ABS单元10的配置位置在俯视的情况下是在左右车架构件41a、41a的最外轮廓包围的区域内的左后端部,但是通常在摩托车的情况下,制动踏板和制动杆配置于右侧,因此也可以将ABS单元10配置于右侧,使制动配管简化。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在曲轴箱的右侧配置离合器或发电机,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或发电机的相反侧的左侧配置ABS单元是有利的。
(3)在主车架41的车架构件41a等上形成的第1、第2、第3安装部81、82、83的位置不限于车架构件41a的内侧面,也可以是主车架41的最外轮廓面外的其他面、例如上表面或下表面。
(4)在采用分为两部分的支架50中,将支架50安装于主车架41用的第1、第2,以及第3被安装部61、62、63的形成位置不限于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形成位置。只要是例如能够将子支架构件52从主支架构件51上向左侧卸下的结构,也可以将子支架构件52的第3被安装部63配置于支架50的下方、上方、或前方。
(5)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将ABS单元10以及子支架构件52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的底壁51a的上表面,但是也可以固定于主支架构件51的前侧或后侧。也就是说,也可以将主支架构件51与ABS单元10和子支架构件52的结合部固定于支架的前侧或后侧。
(6)支架50的主支架构件51最好是有两个以上的对于主车架41的被安装部。也就是说,虽然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主支架构件51具有两个对于主车架41的被安装部,但是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
(7)制动器用的液压单元,不限于ABS单元,也可以采用前后轮制动连动用的液压制动装置的液压单元等。

Claims (4)

1.一种摩托车,具备具有左右成对的车架构件的主车架、配置于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以及液压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具有内装产生或增大对车轮的制动部起作用的工作液压的泵的液压单元,所述液压单元从车辆左侧看配置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上下方向之间的空间,并配置于所述主车架的车宽方向的最外轮廓线包围的范围内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附近,
所述液压单元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主车架,
所述支架包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主支架构件、以及安装有所述液压单元的子支架构件,
所述子支架构件形成为在将所述液压单元载置于其上的状态下,载置于所述主支架构件上,且通过螺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主支架构件上,
所述液压单元能够和所述子支架构件一起从所述主支架构件上取下,
并且,所述液压单元是分别与前轮动作侧制动配管和后轮动作侧制动配管连接的前后轮用液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支架构件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的液压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内侧被安装部,
所述主支架构件具有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上,安装于所述主车架的外侧被安装部,
所述液压单元的上方被燃料箱覆盖,
所述液压单元的制动液用的各端口形成在所述液压单元的上表面,且在俯视时配置在所述主车架内侧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构件的所述外侧被安装部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前后方向中前侧的位置上,
所述子支架构件的所述内侧被安装部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所述液压单元配置于前后方向中后侧的位置上,
所述液压单元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曲轴箱的上下方向之间向车辆侧方能放入取出地且能装卸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子支架构件可装卸地结合于所述主支架构件的结合部,配置于所述液压单元的下侧、前侧或后侧,
在所述主支架构件上安装有覆盖所述液压单元的左侧面、后表面、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单元盖。
CN201110186073.0A 2010-07-06 2011-07-05 摩托车 Active CN102310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3902 2010-07-06
JP2010153902A JP5562745B2 (ja) 2010-07-06 2010-07-06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0909A CN102310909A (zh) 2012-01-11
CN102310909B true CN102310909B (zh) 2014-10-22

Family

ID=44543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6073.0A Active CN102310909B (zh) 2010-07-06 2011-07-05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04796B1 (zh)
JP (1) JP5562745B2 (zh)
CN (1) CN102310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5668A (ja) * 2010-08-04 2012-02-2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配管構造
JP5728352B2 (ja) * 2011-09-28 2015-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5085844A (ja) 2013-10-31 2015-05-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8069970A (ja) * 2016-10-31 2018-05-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9001208A (ja) * 2017-06-12 2019-01-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7127376B2 (ja) * 2018-06-13 2022-08-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301A (zh) * 2004-02-22 2005-06-01 赖源丰 摩托车加强型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8158B2 (ja) 1988-06-28 1995-09-2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
JP2575106Y2 (ja) * 1991-10-15 1998-06-2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JP2007055297A (ja) * 2005-08-22 2007-03-08 Suzuki Motor Corp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4766971B2 (ja) * 2005-09-15 2011-09-0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の装備品収納構造
JP4563904B2 (ja) * 2005-09-15 2010-10-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761994B2 (ja) * 2006-02-1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JP4739156B2 (ja) * 2006-09-20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Abs装置の配管構造
JP4906692B2 (ja) * 2007-11-30 2012-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210020B2 (ja) * 2008-03-31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5117254B2 (ja) 2008-03-31 2013-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292350A (ja) * 2008-06-06 2009-12-17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5109207B2 (ja) * 2008-09-24 2012-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301A (zh) * 2004-02-22 2005-06-01 赖源丰 摩托车加强型制动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7-55297A 2007.03.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4796B1 (en) 2015-11-11
CN102310909A (zh) 2012-01-11
EP2404796A1 (en) 2012-01-11
JP2012016969A (ja) 2012-01-26
JP5562745B2 (ja)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0909B (zh) 摩托车
JP4477246B2 (ja) サブフレーム
AU2017225088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US10112673B2 (en) Sensor support structure and motorcycle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US7673904B2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CN102530152B (zh) 摩托车的车辆装备的搭载结构
US20150314827A1 (en) Vehicle
CN101980908B (zh) 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
CN102371992B (zh) 摩托车的制动配管结构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US7651133B2 (en) Frame extender
CN103507799B (zh) 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CN105314042A (zh) 手柄固定构造
CN104781138A (zh) 带abs单元的摩托车
CN105383566A (zh) 用于机动车的安装托架
CN103895778A (zh) 机动两轮车用的摆臂支撑结构
CN103963839B (zh) 转向节的结构
CN203740056U (zh) 跨乘式车辆的防护单元
CN102555953B (zh) 车辆的碰撞应对结构
CN101934838B (zh) 机动二轮车的盖安装构造
CN218805761U (zh) 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以及车辆
US9616740B2 (en) Hydraulic module comprising high and low pressure accumulators, for a hybrid vehicle
CN215971918U (zh) 摩托车及车体框架
JP6743863B2 (ja) センサ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Akashi,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