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647B - 冲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647B
CN103492647B CN201280013316.3A CN201280013316A CN103492647B CN 103492647 B CN103492647 B CN 103492647B CN 201280013316 A CN201280013316 A CN 201280013316A CN 103492647 B CN103492647 B CN 103492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rt
basin
closet
toi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3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647A (zh
Inventor
滨北明希
诸富洋
松下康一郎
永嶌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5Devices adding disinfecting or deodorising agents to the bow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2Automatic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且能保持便器盆面清洁性的冲厕装置。具体为,提供一种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便器,形成有具有亲水性且承接污物的盆;喷出部,向所述盆的表面喷出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检测部,检测所述便器的使用状态;及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在所述便器的使用前及使用后控制所述喷出部,在所述使用前,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在所述使用后,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次氯酸水。

Description

冲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形态通常涉及一种冲厕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对便器进行杀菌或洗净的冲厕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污物碰到便器的盆面时,便中的成分之一脂肪酸会附着在盆面上。若执行通常的便器洗净,则有时便的固体成分被冲走,而便中包含的脂肪酸等的油分会残留在盆面上。这样,油分的皮膜则形成在盆面上。因为油分成为细菌的养分,所以,若油分残留在盆面上,则恐怕会产生细菌繁殖。若产生细菌繁殖,则会形成例如被称为生物膜等的细菌及其分泌物的凝集物。若形成了生物膜,盆面则会越来越暗淡。
另外,当污物碰到形成有生物膜的盆面时,有时便会黏附在盆面上。这样,靠通常的便器洗净将便的固体成分从盆面上剥离则比较困难。因此,有时污物会残留在盆面上。
对此,存在具有吐出次氯酸的喷嘴机构的大便器及便座装置(专利文献1)。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嘴机构在使用者使用便器之后吐出次氯酸时,次氯酸的吐出量会变得比较多。因此,生成次氯酸的电解槽的寿命变得比较短。在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还存在如下局部洗净装置(专利文献2),具备:吐出水性质控制单元,使用者可控制吐出水的吐出温度、洗涤剂混入量;自动前洗净控制单元,通过便器洗净用喷嘴自动对便器内进行前洗净。通过专利文献2记载的局部洗净装置,对于可见性污物的附着污垢可以期待规定的效果。但是,恐怕便中包含的脂肪酸等的油分会残留在盆面上。在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144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0-248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课题认识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且能保持便器盆面清洁性的冲厕装置。
第1个发明是一种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便器,形成有具有亲水性且承接污物的盆;喷出部,向所述盆的表面喷出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检测部,具有检测使用者进入卫生间的入室感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便器上检测位于便座前方的使用者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及设置在所述便器上检测使用者已坐在便座上的座式感应传感器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及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使用者时,则在所述便器的使用前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当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所述使用者后经过规定时间时,则在所述便器的使用后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次氯酸水,所述次氯酸水附着在所述污物上并绕到所述污物的下部,对所述污物的油分进行分解。
根据此冲厕装置,便器的盆具有亲水性。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根据检测便器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便器使用前从喷出部喷出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由此,在便器使用前,在盆的表面形成水膜。因此,能够抑制污物附着或黏附在盆的表面。
另外,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根据检测便器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便器使用后从喷出部喷出次氯酸水。由于盆具有亲水性,所以次氯酸水能够以包围附着在盆表面的污物油分的形式存在。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表面的污物油分进行分解,能够抑制残留在盆表面的污物。而且,能够抑制污物的油分残留在盆表面,抑制在盆表面形成油分的被膜。因此,能够抑制污物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能够保持盆表面的清洁性。
另外,第2个发明的冲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个发明中,所述喷出部是将所述水及次氯酸水以雾状进行喷雾的喷嘴。
根据此冲厕装置,喷雾部将水及次氯酸水以雾状进行喷雾。因此,从喷雾部中喷雾出来的水及次氯酸水均匀地附着在盆表面的更大范围。由此,能够更高效率地抑制污物附着或黏附在盆表面。而且,从喷雾部中喷雾出来的杀菌水能够位于残留在盆表面的污物的周围。因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表面的污物油分进行分解。
另外,第3个发明的冲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个发明中,所述盆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为90度以上。
根据此冲厕装置,盆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为90度以上。因此,水及次氯酸水能够以包围污物油分的形式存在。因此,污物的油分容易从盆表面剥离。或者污物的油分容易被次氯酸分解。由此,能够抑制盆表面的营养残留率。而且,能够抑制污物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能够保持盆表面的清洁性。
另外,第4个发明的冲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的任意一项发明中,所述盆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7μm以下。
根据此冲厕装置,盆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7μm以下。由此,盆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变得更大。另一方面,盆表面的水的接触角变得更小。因此,可以更加确实地在盆表面形成水膜,水及次氯酸水能够以包围污物油分的形式存在。因此,污物的油分容易从盆表面剥离。或者污物的油分容易被次氯酸分解。由此,能够抑制盆表面的营养残留率。而且,能够抑制污物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能够保持盆表面的清洁性。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黏附且能保持便器盆面清洁性的冲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对比例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盆面的剖视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盆面的剖视模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次氯酸的分解作用的图表。
图6是用于说明次氯酸的分解作用的图表。
图7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污物的除去时间的一例实验结果的结果表。
图8是例示一例残留在试验片表面的疑似污物的油分的照片。
图9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营养残留率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0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营养残留率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1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加速年数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2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表面粗糙度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3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杀菌水生成部的具体例的剖视模式图。
符号说明
10-冲厕装置;21-第1流路;23-第2流路;100-卫生洗净装置;200-便座;300-便盖;400-外壳;402-入室感应传感器;403-人体感应传感器;404-座式感应传感器;405-控制部;431-电磁阀;450-杀菌水生成部;451-阳极板;452-阴极板;471-流路切换阀;480-喷雾喷嘴;601-污物;651-次氯酸水(杀菌水);653-水膜;657-生物膜;800-便器;801、801a-盆,810、810a、810b-试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各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卫生洗净装置的模式图是俯视模式图,表示西式座便器的模式图是剖视模式图。而且,图2合并表示水路系统和电气系统的主要部分结构。
图1所示的冲厕装置10具备西式座便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仅称为“便器”)800和设置在其上的卫生洗净装置100。便器800具有盆801。卫生洗净装置100具有外壳400、便座200及便盖300。便座200和便盖300开闭自如地分别被轴支承在外壳400上。另外,便盖300并非一定要设置。
盆801可以承接使用者排泄的污物。盆801的表面具有亲水性。在此,本申请説明书中的“具有亲水性”是指,与例如由丙烯等的树脂形成的便器的盆面相比较,对水的亲和性大。具体而言,例如在用水的接触角进行比较时,可以说具有比树脂形成的便器盆面的水的接触角小的接触角的盆面具有亲水性。后面将对本实施方式的盆801的表面所具有的亲水性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在外壳400的下部,设置有向便器800的盆801的表面喷出水或杀菌水的喷雾喷嘴(喷出部)480。喷雾喷嘴480能够将水或杀菌水以雾状进行喷雾。喷雾喷嘴480既可以设置在外壳400的内部,也可以附设在外壳400的外部。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提到“水”时,不仅指冷水,也包括加热后的热水。而且,本申请説明书中的“杀菌水”是指所包含的例如次氯酸等的杀菌成分多于自来水(也仅称为“水”)的溶液。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10具有第1流路21,其将自来水管、贮水箱等供水源所供给的水导向喷雾喷嘴480。在第1流路21的上游侧设置有电磁阀431。电磁阀431是可开闭的电磁阀门,其根据设置在外壳400内部的控制部405的指令控制供水。另外,第1流路21是电磁阀431下游侧的二次侧。
在电磁阀431的下游,设置有可生成杀菌水的杀菌水生成部450。后面将对杀菌水生成部450进行详细说明。在杀菌水生成部450的下游,设置有流量调节·流路切换阀471,其或者进行水势(流量)的调节,或者进行对喷雾喷嘴480或未图示的洗净喷嘴等供水的开闭或切换。第1流路21在流量调节·流路切换阀471处分支。第1流路21中被引导的杀菌水或上水在流过流量调节·流路切换阀471之后被导向喷雾喷嘴480。另一方面,被导向在流量调节·流路切换阀471处分支的第2流路23的杀菌水或上水例如被导向未图示的洗净喷嘴或喷嘴洗净室等。流量调节·流路切换阀471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令,而对将杀菌水或上水导向第1流路21的状态以及将杀菌水或上水导向第2流路23的状态进行切换。
例如在外壳400上设置有检测便器800的使用状态的检测部。更具体而言,检测使用者进入卫生间的入室感应传感器(检测部)402、检测位于便座200前方的使用者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部)403、检测使用者已坐在便座200上的座式感应传感器(检测部)404设置在外壳400上。
入室感应传感器402能够检测打开卫生间的门刚刚入室后的使用者,还能够检测正要进入卫生间而位于门前的使用者。也就是说,入室感应传感器402不仅能检测到已进入卫生间的使用者,还能检测到进入卫生间之前的使用者即位于卫生间外侧门前的使用者。作为这样的入室感应传感器402,可使用热电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等的微波传感器等。使用利用微波的多普勒效果的传感器或使用发射微波并根据反射的微波振幅(强度)而检测出被检测体的传感器等时,可以隔着卫生间的门检测到使用者的存在。也就是说,能够检测到进入卫生间之前的使用者。
人体感应传感器403能够检测位于便器800前方的使用者即位于从便座200向前方离开的位置的使用者。也就是说,人体感应传感器403能够检测到进入卫生间后接近便座200的使用者。作为这样的人体感应传感器403,例如可使用红外线反射式测距传感器等。
座式感应传感器404能够检测在使用者快要坐到便座200上之前位于便座200上方的人体或坐在便座200上的使用者。即,座式感应传感器404不仅能检测坐在便座200上的使用者,还能检测位于便座200上方的使用者。作为这样的座式感应传感器404,例如可使用红外线反射式测距传感器等。
图3是表示对比例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盆面的剖视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盆面的剖视模式图。
图5及图6是用于说明次氯酸的分解作用的图表。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10中,控制部405根据检测便器800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以下控制,即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水及杀菌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例如,当入室感应传感器402检测到使用者进入卫生间时,控制部405则执行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水及杀菌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405能够执行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将便器800的盆801表面用水及杀菌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润湿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厕装置10中,控制部405根据检测便器800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以下控制,即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后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杀菌水。例如,当入室感应传感器402检测不到卫生间内的使用者后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405则执行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杀菌水的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405能够执行在使用者冲洗污物且便器800的使用结束后将盆801表面用杀菌水润湿的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杀菌水为次氯酸水即包含次氯酸的溶液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对图3所示的对比例的盆801a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对比例的盆801a的表面不是具有亲水性,而是具有疏水性。在此,本申请説明书中的“疏水性”是指以下性质,即与例如施有瓷釉等的便器盆面相比较,对水的亲和性小的性质或者易于排斥水的性质。因此,即使控制部405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从喷雾喷嘴480中向盆801a的表面喷出水或杀菌水,盆801a的表面也不会形成水膜。也就是说,向盆801a表面喷出的水或杀菌水例如会作为水滴等而凝集向积水面流下。
污物(便)中包含脂肪酸等的油分。作为便中包含的脂肪酸的成分,例如可列举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因此,如图3(a)所示,当使用者排泄的污物601碰到具有疏水性的盆801a表面时,则在更大的范围扩大并附着。接着,当控制部405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后从喷雾喷嘴480中喷出次氯酸水(杀菌水)651时,如图3(b)所示,次氯酸水651则在附着在盆801a表面的污物601上附着。
在此,经过本发明者的探讨研究,结果弄清了次氯酸能够分解脂肪酸等的油分。该结果如图5所示的双点划线A的范围内那样,可通过碳碳双键因具有浓度为100ppm的次氯酸而减少来得到确认。另外,该结果如图6所示的双点划线B的范围内那样,可通过油酸的峰值因具有浓度为100ppm的次氯酸而减少来得到确认。
因此,如图3(c)所示,附着在污物601上的次氯酸水能够对盆801a表面上附着的污物601的上部进行分解。
但是,由于在盆801a表面不形成水膜,所以污物601与盆801a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于在盆表面形成水膜的场合。而且,由于盆801a表面具有疏水性,在盆801a表面不形成水膜,所以盆801a表面与污物601的油分之间的接触角θ1小于在盆表面形成水膜的场合。在此,本申请説明书中的“接触角”是指在规定的固体表面与液体表面的界面上固体表面与液体表面所形成的角度,是在液体侧测定的角度。
因此,次氯酸水651不能进入到附着在盆801a表面的污物601的下部。由此,如图3(c)所示,附着在盆801a表面的污物601的下部未被次氯酸分解,恐怕会残留在盆801a的表面。或者,恐怕污物601中包含的脂肪酸等的油分会残留在盆801a的表面,从而在盆801a表面形成油分的被膜。
因为油分成为细菌的养分,所以,若油分残留在盆801a的表面,则恐怕会产生细菌繁殖。若产生细菌繁殖,则会形成例如被称为生物膜等的细菌及其分泌物的凝集物。当污物601碰到形成有生物膜的盆801a的表面时,有时污物601会黏附在盆801a的表面。这样,靠通常的便器洗净将污物601的固体成分从盆801a的表面剥离则比较困难。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盆801的表面具有亲水性。因此,如图4(a)所示,通过控制部405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从喷雾喷嘴480中向盆801的表面喷出水或杀菌水,能够在使用者排泄的污物601碰到盆801表面之前在盆801表面形成水膜653。污物601的油分被水膜653排斥,或者因油分自身的浮力而从盆801的表面剥离。由此,能够抑制污物601附着或黏附在盆801的表面。
另外,如图4(a)所示,即使在污物601残留在盆801表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在盆801表面形成有水膜653,所以污物601的油分被水膜653排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盆801表面与污物601的油分之间的接触角θ2大于在盆表面不形成水膜的场合下的接触角θ1(参照图3(a))。因此,如图4(b)所示,当控制部405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后从喷雾喷嘴480中喷出次氯酸水651时,次氯酸水651能够在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上附着,同时能够进入或绕到污物601的下部。换言之,次氯酸水651能够以包围污物601油分的形式存在。
因此,如图4(c)所示,次氯酸能够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上部及下部进行分解。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能够抑制残留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而且,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残留在盆801表面,抑制在盆801表面形成油分的被膜。因此,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601黏附,能够保持盆801表面的清洁性。
另外,由于通过在盆801表面形成水膜653可抑制污物601附着在盆801表面,所以,盆801表面上未附着污物601的区域大于在盆表面不形成水膜的场合。因此,与在盆表面不形成水膜的场合相比较,次氯酸水651更容易附着或固定在盆801表面上未附着污物601的区域。因此,与在盆表面不形成水膜的场合相比较,次氯酸水651更容易以包围污物601油分的形式存在。由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
另外,次氯酸为分解残留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所利用。因此,能够抑制次氯酸水的生成量。由此,可减轻生成次氯酸水的电解槽的负荷,可抑制电解槽的寿命变短。另外,后面将对生成次氯酸水的电解槽进行详细说明。
并且,如前面关于图1及图2的说明所示,喷雾喷嘴480能够将水或杀菌水以雾状进行喷雾。因此,从喷雾喷嘴480中喷雾出来的水及杀菌水均匀地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更大范围。由此,能够更高效率地抑制污物601附着或黏附在盆801表面。而且,从喷雾喷嘴480中喷雾出来的杀菌水能够位于残留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周围。因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
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者实施的一例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图7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污物的除去时间的一例实验结果的结果表。
本发明者使疑似污物附着在具有规定的表面特性的试验片上,然后将疑似污物进行冲洗。疑似污物包含污物的成分即油酸,与污物的特性近似。本发明者对冲洗了疑似污物后的各试验片的表面进行了拍照。而且,本发明者对用于除去附着在各试验片上的疑似污物所需的时间分别进行了测定。各试验片的表面照片的一个例子如图7的“表面照片”所示。另外,用于除去附着在各试验片上的疑似污物601所需的时间的一个例子如图7的“除去时间(秒)”所示。
试料(1)及(2)的试验片810的表面具有亲水性。在试料(2)的试验片810上,本发明者在使疑似污物601附着在试验片810上之前向试验片810的表面喷出水。因此,在试料(2)的试验片810的表面形成有水膜653。另外,在图7所示的试料(2)的试验片810的“表面状态”中,水膜653以水滴的状态散布着。
试料(3)(第1对比例)的试验片810a是利用如光触媒等而形成的。利用光触媒等而形成的试验片810a的表面例如被称为“超亲水性”等。所以,试料(3)的亲水性优于试料(1)的亲水性。在试料(4)(第2对比例)的试验片810b的表面附着有疑似污物601。并且,在附着在试验片810b表面的疑似污物601上形成有疑似生物膜657。生物膜是由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和多糖类组成的。因此,可以用包含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及多糖类的市售的树胶糖浆来代用,覆盖树胶糖浆后作为疑似生物膜进行了评价(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疑似生物膜仅称为“生物膜”)。在试料(5)(第3对比例)的试验片810b的表面形成有生物膜657。并且,在形成在试验片810b表面的生物膜657上,附着有疑似污物601。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具有亲水性的试验片810(试料(1)及(2))的“除去时间”比形成有生物膜的试验片810b(试料(4)及(5))的“除去时间”短。因此,与形成有生物膜的试验片810b相比较,可知具有亲水性的试验片810能够抑制疑似污物601附着或黏附在盆801的表面。另外,试料(2)的“除去时间”比试料(1)的“除去时间”短。因此,可知通过在疑似污物601与试验片810的表面接触之前向试验片810的表面喷出水,能够抑制疑似污物601附着或黏附在试验片810的表面,可接近具有超亲水性的试验片810a(试料(3))的“除去时间”。
另外,如试料(4)的“表面照片”所示,当疑似污物601上形成有生物膜657时,即使将疑似污物601冲洗294秒之后,试验片810b上仍然残留有疑似污物601。因此,可知若形成了生物膜657,冲洗掉疑似污物601则比较困难。
图8是例示一例残留在试验片表面的疑似污物的油分的照片。
图9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营养残留率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本发明者使含有规定量油酸的疑似污物附着在具有规定的表面特性的试验片上,然后向疑似污物进行规定时间的吐水,进行冲洗。而且,本发明者通过残留在冲洗了疑似污物后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浓度,测定了营养残留率。
如图8所示,即使冲洗了疑似污物,试验片的表面还残留着疑似污物的油分。本发明者测定了残留在试验片表面的疑似污物的油分所包含的营养成分的浓度即营养残留率。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相当于在试验片表面的细菌繁殖速度。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的一个例子如图9的图表所示。另外,图8所示的照片是图9所示的试料(1)表面的放大照片。
试料(1)及(2)的试验片表面具有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1)及(2)的试验片810一样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在试料(2)的试验片上,本发明者在使疑似污物601附着在试验片上之前向试验片的表面喷出水。因此,在试料(2)的试验片表面形成有水膜653。这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2)相同。
试料(3)的试验片表面具有亲水性。但是,试料(3)的试验片表面所具有的亲水性没有试料(1)及(2)的试验片表面所具有的亲水性那么高。试料(3)的试验片的表面特性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便器800的盆801的表面特性的范围内。
试料(4)(第1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3)(第1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4)的试验片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试料(5)(第3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5)(第3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5)的试验片表面形成有生物膜。试料(6)(第4对比例)的试验片表面是在亲水性表面施有疏水性被膜,具有疏水性。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具有亲水性的试料(1)~(3)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比各自具有生物膜及疏水性的试料(5)及(6)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低。因此,与各自具有生物膜及疏水性的试料(5)及(6)的试验片相比较,可知具有亲水性的试料(1)~(3)的试验片能够抑制细菌繁殖。另外,与各自具有生物膜及疏水性的试料(5)及(6)的试验片相比较,可知具有亲水性的试料(1)~(3)的试验片能够抑制成为细菌养分的油分的残留量。
另外,试料(2)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比试料(1)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低。因此,可知通过在疑似污物601与试验片的表面接触之前向试验片表面喷出水,能够抑制细菌在试验片表面繁殖,可接近具有超亲水性的试验片(试料(4))表面的营养残留率。
另外,试料(5)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比试料(6)的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高。因此,可知若像试料(5)的试验片表面那样形成了生物膜,抑制细菌繁殖则比较困难。
图10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营养残留率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1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加速年数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水中接触角是如下测定得出的,在将油酸滴落到试验片上的状态下沉入水槽,在此状态下,用接触角测定仪(日本国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测定仪DM-500)测定油酸与试验片的接触角。
本发明者测定了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在此,本申请説明书中的“水中接触角”是指在水中的接触角。便中包含的脂肪酸的成分之一即油酸的接触角在水中和空气中相互不同。如前面关于图4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5,通过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向便器800的盆801的表面喷出水或杀菌水来形成水膜653。因此,本发明者认为,评价水中的油酸的接触角比评价空气中的油酸的接触角更恰当。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的测定方法如前面关于图8及图9所述。
试验片表面的营养残留率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如图10的图表所示。试料(1)及(2)的试验片表面具有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1)的试验片810一样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试料(2)的试验片表面所具有的亲水性没有试料(1)的试验片表面所具有的亲水性那么高。试料(2)的试验片的表面特性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便器800的盆801的表面特性的范围内。
试料(3)(第1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3)(第1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3)的试验片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试料(4)(第4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9所述的试料(6)(第4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4)的试验片表面具有疏水性。试料(5)(第5对比例)的试验片表面由丙烯树脂形成,具有疏水性。
试料(1)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为约123.9度左右。试料(2)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为约106.0度左右。试料(3)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为约169.4度左右。试料(4)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为约33.1度左右。试料(5)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为约2.5度左右。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知油酸的水中接触角越大,则营养残留率越低。这是因为,如前面关于图4所述,若油酸的水中接触角更大,水或杀菌水则能够以包围污物601油分的形式存在。因此,油酸的水中接触角越大,则污物601的油分越容易从试验片表面剥离。或者,若油酸的水中接触角更大,则油酸与试验片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油酸的水中接触角越大,则污物601的油分越容易被次氯酸水651有效地分解、剥离。由此,可知具有亲水性且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大的试验片(试料(1)及(2))能够抑制细菌繁殖。因此,优选盆801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更大。
在此,便器800的盆801的表面特性根据便器800的使用年数而发生变化。更具体而言,盆801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根据便器800的使用年数而发生变化。本发明者实施了加速试验,测定了加速年数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
首先,本发明者生成了质量百分比为5wt%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接着,本发明者将所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设定为70℃,并将试验片浸渍在该溶液中。在本条件下,若将试验片在所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1小时,则相当于试验片(便器800)使用了一年。
加速年数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如图11的图表所示。图11所示的试料(1)~(5)分别对应于前面关于图10所述的试料(1)~(5)。如图11的图表所示,可知试料(2)及(3)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从初期状态(加速年数:0年)开始便降低。试料(4)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从初期状态(加速年数:0年)开始在一时上升之后,当加速年数从5年变为10年时便降低。可认为这是因为表面的疏水被膜被除去,下面的亲水性表面露了出来。可知试料(1)及(5)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大体上保持在初期状态(加速年数:0年)。
图10所示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是初期状态(加速年数:0年)的试验片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考虑到这些,优选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在初期状态时为约90度以上。另外,更优选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在初期状态时为约110度以上,进一步说为约120度以上。由此,次氯酸水651能够以包围污物601油分的形式存在。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而且,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601黏附,能够保持盆801表面的清洁性。
图12是例示本发明者实施的表面粗糙度和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一例实验结果的图表。
本发明者测定了试验片的表面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试验片的表面粗糙度Ra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如图12的图表所示。
表面粗糙度Ra是用表面粗糙度仪(日本国株式会社Mitutoyo制造的小型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J-400)对试验片进行测定后的值。
试料(1)具有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1)的试验片810一样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试料(2)(第1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7所述的试料(3)(第1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2)的试验片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试料(3)(第4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9所述的试料(6)(第4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3)的试验片表面具有疏水性。试料(4)(第5对比例)的试验片与前面关于图10及图11所述的试料(5)(第5对比例)一样。也就是说,试料(4)的试验片表面具有疏水性。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知在具有亲水性的试验片(试料(1))上,表面粗糙度Ra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之间关联密切。更具体而言,可知具有亲水性的试验片(试料(1))具有以下倾向:表面粗糙度Ra越小,则油酸的水中接触角越大。
考虑到前面关于图10及图11所述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和图12所示的表面粗糙度Ra与油酸的水中接触角的关系的一个例子,优选盆801的表面粗糙度为约0.07μm(微米)以下。而且,更优选盆801的表面粗糙度为约0.04μm以下。由此,次氯酸水651能够以包围污物601油分的形式存在。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而且,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601黏附,能够保持盆801表面的清洁性。
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杀菌水生成部450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13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杀菌水生成部的具体例的剖视模式图。
本实施方式的杀菌水生成部450例如是具有电极的电解槽单元。
如图13所示,本具体例的杀菌水生成部450在其内部具有阳极板451及阴极板452,通过由控制部405控制通电,能够电解流过内部的自来水。在此,自来水包含氯离子。该氯离子作为食盐(NaCl)、氯化钙(CaCl2)而包含在水源(例如地下水、水库水、河流等的水)中。因此,通过电解该氯离子而生成次氯酸。其结果为,杀菌水生成部450中被电解的水(电解水)变化为次氯酸水。
次氯酸作为杀菌成分而发挥作用,该次氯酸水即杀菌水能够高效率地除去或分解由氨等形成的污垢,或能够进行杀菌。而且,如前所述,次氯酸水能够分解便中包含的脂肪酸等的油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具有亲水性。控制部405根据检测便器800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以下控制: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前,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水及杀菌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并且,控制部405根据检测便器800使用状态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以下控制:在使用者使用便器800之后,从喷雾喷嘴480中向便器800的盆801表面喷出杀菌水。由此,能够抑制污物601附着或黏附在盆801的表面。而且,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附着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的油分进行分解,能够抑制残留在盆801表面的污物601。而且,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残留在盆801表面,抑制在盆801表面形成油分的被膜。因此,能够抑制污物601的油分引起的细菌繁殖或污物601黏附,能够保持盆801表面的清洁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记述内容。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加以设计变更后的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冲厕装置10等所具备的各主要部件的形状、尺寸、材质、配置等以及喷雾喷嘴480的设置形态等,均不局限于所例示的内容,可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只要技术上可行,前述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主要部件可以进行组合,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组合了这些内容的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便器,形成有具有亲水性且承接污物的盆;
喷出部,向所述盆的表面喷出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检测部,具有检测使用者进入卫生间的入室感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便器上检测位于便座前方的使用者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及设置在所述便器上检测使用者已坐在便座上的座式感应传感器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及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使用者时,则在所述便器的使用前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水及次氯酸水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当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所述使用者后经过规定时间时,则在所述便器的使用后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次氯酸水,所述次氯酸水附着在所述污物上并绕到所述污物的下部,对所述污物的油分进行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出部是将所述水及次氯酸水以雾状进行喷雾的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表面的油酸的水中接触角为90度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7μm以下。
CN201280013316.3A 2011-03-30 2012-03-26 冲厕装置 Active CN103492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4214 2011-03-30
JP2011074214A JP5029930B1 (ja) 2011-03-30 2011-03-30 トイレ装置
PCT/JP2012/057740 WO2012133298A1 (ja) 2011-03-30 2012-03-26 トイレ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647A CN103492647A (zh) 2014-01-01
CN103492647B true CN103492647B (zh) 2015-08-12

Family

ID=4693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316.3A Active CN103492647B (zh) 2011-03-30 2012-03-26 冲厕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66676B2 (zh)
EP (1) EP2692958B1 (zh)
JP (1) JP5029930B1 (zh)
KR (1) KR101439188B1 (zh)
CN (1) CN103492647B (zh)
BR (1) BR112013024943B1 (zh)
RU (1) RU2604511C2 (zh)
TW (1) TWI470139B (zh)
WO (1) WO2012133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7743A (ja) * 2013-02-15 2014-09-25 Toto Ltd トイレ装置
JP6455797B2 (ja) * 2014-03-26 2019-01-23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
JP2015183503A (ja) * 2014-03-26 2015-10-22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
JP6369744B2 (ja) * 2014-03-26 2018-08-0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
TWI588329B (zh) 2014-03-26 2017-06-21 Toto Ltd Urinal device
JP6358459B2 (ja) * 2014-03-26 2018-07-1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
JP6429004B2 (ja) * 2014-07-23 2018-11-2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および小便器ユニット
JP6429003B2 (ja) * 2014-07-23 2018-11-2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および小便器ユニット
TWI588331B (zh) 2014-07-23 2017-06-21 Toto Ltd 小便器裝置及小便器單元
JP6428015B2 (ja) * 2014-07-23 2018-11-2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および小便器ユニット
US10633846B2 (en) 2017-02-08 2020-04-28 Homemation Llc Self-contained toilet bowl dispenser and light
US10370837B2 (en) 2017-05-16 2019-08-06 Homemation Llc Self-contained toilet bowl dispenser and light
JP2019007235A (ja) * 2017-06-26 2019-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洗浄便座装置
US10590639B2 (en) * 2017-12-22 2020-03-17 Toto Ltd. Toilet seat device and toilet device
US10563388B2 (en) 2017-12-22 2020-02-18 Toto Ltd. Toilet device and toilet seat device
US10584469B2 (en) * 2017-12-22 2020-03-10 Toto Ltd. Toilet seat device and toilet device
US10570599B2 (en) 2018-03-27 2020-02-25 Toto Ltd. Toilet device and toilet seat device
US10597857B2 (en) 2018-03-27 2020-03-24 Toto Ltd. Toilet device and toilet seat device
JP7153214B2 (ja) * 2018-03-27 2022-10-14 Toto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
JP6587222B2 (ja) * 2018-03-27 2019-10-09 Toto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及び便座装置
USD991427S1 (en) 2021-08-05 2023-07-04 Homemation, Inc. Fragrance dispenser
USD1008036S1 (en) 2021-08-05 2023-12-19 Homemation, Inc. Fragrance contain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319A (ja) * 1993-12-27 1995-07-28 Tot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JP2000144846A (ja) * 1998-11-13 2000-05-26 Toto Ltd 大便器および便座装置
JP2000265527A (ja) * 1999-03-15 2000-09-26 Toto Ltd 衛生陶器及びその洗浄方法並びに衛生陶器用洗剤
CN1346916A (zh) * 1994-08-19 2002-05-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便器洗净装置
CN101008188A (zh) * 2001-08-30 2007-08-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便器洗净装置
JP2008163716A (ja) * 2007-01-05 2008-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CN101809235A (zh) * 2007-09-28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卫生清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4544U1 (ru) * 1996-06-27 1997-07-16 Александр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Малыгин Санита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00248601A (ja) 1999-03-02 2000-09-12 Toto Ltd 局部洗浄装置
KR20030030679A (ko) * 2001-10-12 2003-04-18 정덕필 오존 살균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좌변기용 좌대 시스템
WO2004049883A1 (ja) 2002-12-03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人体を検知するトイレ装置と人体検出方法
EP1473355A1 (en) 2003-04-29 2004-11-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hydrophobicity of a lavatory bowl surface
JP4333339B2 (ja) * 2003-11-25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JP2006307522A (ja) * 2005-04-28 2006-11-09 Toto Ltd 温水洗浄便座
JP4946273B2 (ja) * 2006-08-30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
JP2009138359A (ja) * 2007-12-04 2009-06-25 Panasonic Corp 衛生洗浄装置
DE102009011588A1 (de) * 2009-03-06 2010-09-09 Duravit Ag Wasserklosett
KR101103765B1 (ko) 2009-03-12 2012-01-06 주식회사 희람테크 물 비산 방지수단이 구비된 변기뚜껑
US20100242164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Woongjin Coway Co., Ltd. Sterilizing water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bidet and toilet seat having the same
JP5601570B2 (ja) 2009-08-06 2014-10-08 Toto株式会社 衛生洗浄装置
KR20110021100A (ko) * 2009-08-25 2011-03-04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비데제어센서부가 구비된 비데 및 그 제어방법
TWM386321U (en) * 2009-12-17 2010-08-11 yan-jun Lin Toilet equipment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ensing lifting toilet seat and flushing
KR101518863B1 (ko) * 2011-08-29 2015-05-13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살균수 분사 장치를 구비한 변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319A (ja) * 1993-12-27 1995-07-28 Tot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CN1346916A (zh) * 1994-08-19 2002-05-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便器洗净装置
JP2000144846A (ja) * 1998-11-13 2000-05-26 Toto Ltd 大便器および便座装置
JP2000265527A (ja) * 1999-03-15 2000-09-26 Toto Ltd 衛生陶器及びその洗浄方法並びに衛生陶器用洗剤
CN101008188A (zh) * 2001-08-30 2007-08-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便器洗净装置
JP2008163716A (ja) * 2007-01-05 2008-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CN101809235A (zh) * 2007-09-28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卫生清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3024943B1 (pt) 2020-09-29
US20140059757A1 (en) 2014-03-06
WO2012133298A1 (ja) 2012-10-04
EP2692958B1 (en) 2018-02-28
TW201239165A (en) 2012-10-01
JP5029930B1 (ja) 2012-09-19
EP2692958A1 (en) 2014-02-05
CN103492647A (zh) 2014-01-01
JP2012207461A (ja) 2012-10-25
RU2604511C2 (ru) 2016-12-10
RU2013146870A (ru) 2015-04-27
TWI470139B (zh) 2015-01-21
BR112013024943A2 (pt) 2017-11-07
KR101439188B1 (ko) 2014-09-12
KR20130125396A (ko) 2013-11-18
EP2692958A4 (en) 2014-08-20
US8966676B2 (en) 201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647B (zh) 冲厕装置
US20070245472A1 (en) Sanitary foam supplying apparatus
JP6429004B2 (ja) 小便器装置および小便器ユニット
CN108699830A (zh) 卫生清洗装置
JP5345969B2 (ja) 殺菌洗浄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8699829A (zh) 卫生清洗装置
KR20080039819A (ko) 위생 용기 내에서 위생 거품을 형성하는 방법
US8341773B2 (en) System for flushing a vacuum toilet and toilet cover for a system of this type
CN104947775B (zh) 小便器装置
JP4946273B2 (ja) トイレ装置
JP4517632B2 (ja) 局部洗浄装置
JP2007314957A (ja) 洋風便器装置
CN105863016B (zh) 一种防尿液外溢的马桶盖及马桶
US20090126092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sanitary foaming in sanitary device
JP5532412B2 (ja) 衛生洗浄装置
CN110106952B (zh) 一种卫生的防溅水的马桶
CN105926734A (zh) 带有置物框的马桶水箱
JP2017125310A (ja) 衛生洗浄装置
CN103993638A (zh) 一种马桶上防尿溅装置
JP6604591B2 (ja) 排泄物容器の洗浄方法および洋風便器装置
CN201593228U (zh) 车载式泡沫封堵公厕
JP2010090576A (ja) 臭気遮断蓋
JP2007085042A (ja) 便器洗浄装置
CN103993643A (zh) 一种马桶上自动防尿溅装置
CN103993642A (zh) 一种设置在马桶上的防尿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