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5249A - 城市立体交通网 - Google Patents

城市立体交通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5249A
CN103485249A CN201310405712.7A CN201310405712A CN103485249A CN 103485249 A CN103485249 A CN 103485249A CN 201310405712 A CN201310405712 A CN 201310405712A CN 103485249 A CN103485249 A CN 103485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lanes
urban
greenbelt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5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5249B (zh
Inventor
费嘉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057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5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85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5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除了位于机动车道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下行通道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所述下行通道均与地下人行道连通。本发明绿化隔离带不但起到隔离的作用,同时对城市绿化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城市绿化和消除部分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上层空间不再设置过街斑马线,这样车辆通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车道细分,各行其道,有利于车辆管理和减少了车祸的发生。

Description

城市立体交通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主要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设计规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城市面积也会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快速地往外膨胀,从而带动城市的道路不停的往外延伸。现有的道路交通网主要是平面的,道路主要分出人行道、慢车道和快车道,还有十字路口的人行过街天桥,但现有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道路交通事故很多是由于此种设计所造成的,如:一、粗放式道路车道分类:由于人们出行时交通工具使用要求的不同而产生的车辆种类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以摩托车(二轮、三轮车)、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为例,摩托车(二轮、三轮)、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的历史要比汽车晚的多。尤其是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也就是这一二十年的历史,是目前交通管理问题中的重灾区。乱停、乱放、乱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发生对象之一。二、专用车道。现在部分城市已经有了公交专用通道,但是对于119、120等车辆却没有专用通道,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能无限制的拓宽道路,因此,现有的交通网阻碍了发展。
如何能合理的利用空间,规划出适合城市发展的交通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城市立体交通网,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除了位于机动车道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下行通道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所述下行通道均与地下人行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空间以下还设置有地铁空间层,下层空间与地铁空间层两端均连接有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下行通道的顶部设置为平顶或圆弧形顶,下行通道入口设置有候车室。
进一步的,所述慢车道指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或速度低于60km/h的电瓶车行驶道;所述自行车道指人力操作的两轮或三轮自行车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过街停留通道,该通道为两边设置入口的房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绿化隔离带不但起到隔离的作用,同时对城市绿化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城市绿化和消除部分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上层空间不再设置过街斑马线,这样车辆通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车道细分,各行其道,有利于车辆管理和减少了车祸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的上层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的上层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的下层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绿化隔离带,2、机动车道,3、公交专用道,4、慢车道,5、自行车道,6、人行道,7、下行通道,8、地下人行道,9、地铁空间层,10、连接通道,11、候车室,12、过街停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1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2、公交专用道3、慢车道4、自行车道5、人行道6,除了位于机动车道2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7,下行通道7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8,所述下行通道7均与地下人行道8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空间以下还设置有地铁空间层9,下层空间与地铁空间层9两端均连接有连接通道10。
进一步的,所述下行通道7的顶部设置为平顶或圆弧形顶或其他已知的设计形状,下行通道7入口设置有候车室11。
进一步的,所述慢车道4指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或速度低于60km/h的电瓶车行驶道;所述自行车道5指人力操作的两轮或三轮自行车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6上设置有过街停留通道12,该通道为两边设置入口的房间。该通道可以用于人的短暂停留休息,过街等。
通过这种立体式设计,首先设置的绿化隔离带1,其宽度与停靠站尺寸所匹配,而且在每个车道之间都要设置绿化隔离带1,这样能带来如下好处:
    第一,增加的各种车道,以绿化隔离带实现分割,不但能够起到美化道路和城市环境的目的,而且种植的树木可以选用更利于净化空气的品种,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第二, 将停靠站设置在绿化隔离带中,利用下行通道7进入下层空间过街,为取消过路斑马线而增设绿化隔离带,取消现有的行人过斑马线时的弊端,也就根本上杜绝了路面上行人与车辆之间的碰撞问题,从而减少了路面上各种车辆的行车时间,而达到了提高行车效率的作用。
第三、各行其道,特别是摩托车(二轮、三轮)、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可重新归定交通规则,让摩托和助力车与机动车一样执行红绿灯即可。
公交专用道3是为公共交通开辟的专用通道,这样才能使行驶在路面上的公交车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同时公交专用道3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些特种车辆如119、120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公交专用道,以解决突发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城市绿色面积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压力,在下层空间下设置地铁空间层9,用于城际交通,减少车辆出行,使现有城市的平面交通网向未来的立体交通网的发展作准备,并使路面与路下融会贯通而形成一体。这样车辆通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车道细分,各行其道,有利于车辆管理和减少了车祸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城市立体交通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1)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2)、公交专用道(3)、慢车道(4)、自行车道(5)、人行道(6),除了位于机动车道(2)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7),下行通道(7)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8),所述下行通道(7)均与地下人行道(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空间以下还设置有地铁空间层(9),下层空间与地铁空间层(9)两端均连接有连接通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通道(7)的顶部设置为平顶或圆弧形顶,下行通道(7)入口设置有候车室(11)。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慢车道(4)指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或速度低于60km/h的电瓶车行驶道;所述自行车道(5)指人力操作的两轮或三轮自行车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6)上设置有过街停留通道(12),该通道为两边设置入口的房间。
CN201310405712.7A 2013-09-09 2013-09-09 城市立体交通网 Active CN103485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5712.7A CN103485249B (zh) 2013-09-09 2013-09-09 城市立体交通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5712.7A CN103485249B (zh) 2013-09-09 2013-09-09 城市立体交通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5249A true CN103485249A (zh) 2014-01-01
CN103485249B CN10348524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82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5712.7A Active CN103485249B (zh) 2013-09-09 2013-09-09 城市立体交通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52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369A (zh) * 2018-10-18 2019-03-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有轨电车车站与地铁换乘结构
CN109572717A (zh) * 2018-12-18 2019-04-05 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能同时停靠有轨电车和地铁的站台轨道结构
CN109706806A (zh) * 2019-01-16 2019-05-03 费嘉琳 城市新建双向直行道路空中立体交通网
CN110789535A (zh) * 2019-11-18 2020-02-14 费嘉琳 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1727B1 (en) * 1999-04-12 2003-05-13 Thomas F. Gustafson, Jr. Ergonomic hybrid transit access corridor particularly for town and urban centers
US20040091313A1 (en) * 2002-11-07 2004-05-13 Zhou Jie Zhang Method of modifying traffic roads to create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of both full-size and mini-size vehicles
CN101029473A (zh) * 2007-03-26 2007-09-05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路堑式车站地下结构设置方法
CN201347530Y (zh) * 2008-09-23 2009-11-18 刘晓梦 全平马路
CN101638899A (zh) * 2009-08-16 2010-02-03 屈社文 一种地下通道
CN101886359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沈漾春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CN201843032U (zh) * 2010-04-26 2011-05-25 唐宗才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CN202416659U (zh) * 2011-10-09 2012-09-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1727B1 (en) * 1999-04-12 2003-05-13 Thomas F. Gustafson, Jr. Ergonomic hybrid transit access corridor particularly for town and urban centers
US20040091313A1 (en) * 2002-11-07 2004-05-13 Zhou Jie Zhang Method of modifying traffic roads to create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of both full-size and mini-size vehicles
CN101029473A (zh) * 2007-03-26 2007-09-05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路堑式车站地下结构设置方法
CN201347530Y (zh) * 2008-09-23 2009-11-18 刘晓梦 全平马路
CN101886359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沈漾春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CN101638899A (zh) * 2009-08-16 2010-02-03 屈社文 一种地下通道
CN201843032U (zh) * 2010-04-26 2011-05-25 唐宗才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CN202416659U (zh) * 2011-10-09 2012-09-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沐虎: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 no. 07, 15 June 2005 (2005-06-15), pages 034 - 6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369A (zh) * 2018-10-18 2019-03-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有轨电车车站与地铁换乘结构
CN109572717A (zh) * 2018-12-18 2019-04-05 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能同时停靠有轨电车和地铁的站台轨道结构
CN109706806A (zh) * 2019-01-16 2019-05-03 费嘉琳 城市新建双向直行道路空中立体交通网
CN110789535A (zh) * 2019-11-18 2020-02-14 费嘉琳 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5249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5249B (zh)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2277806B (zh) 道路路口全时段全方向通行的移位型互通立交桥
CN10226885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CN200985480Y (zh) 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
CN103266545A (zh) 闹市区交叉路口大交通量立体互通分流系统
CN110158510A (zh) 一种行人安全过街设施及控制方法
CN1534138A (zh) 设置第二停止线的路面行车管理方法
CN204417943U (zh) 一种十字路口低矮型立交桥
CN201525995U (zh)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的立交方案
CN202124810U (zh) 交叉路口无障碍通行桥
CN101792994A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4475094U (zh) 交叉路口回形交通系统
CN105297566A (zh) 一种封闭式交通路口
CN113136753B (zh) 一种面向慢行交通的城区非机动车车道设计方法
CN203247472U (zh) 十字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人流分流通道
CN103452022A (zh) 立交路口的修建、改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1177927A (zh) 快速通行道路系统
CN211112965U (zh) 一种立体交通桥
CN202688814U (zh) 设置于城市交叉路口且能够免红绿灯的快速交通系统
CN201648900U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2626783U (zh) 多层转盘立交桥
CN203373623U (zh) 闹市区交叉路口大交通量立体互通分流系统
CN110453554A (zh) 一种立体交通桥
CN102535287A (zh) 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
CN202000231U (zh) 多功能隧道立交枢纽泊车综合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