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6359A -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 Google Patents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6359A
CN101886359A CN2009102030405A CN200910203040A CN101886359A CN 101886359 A CN101886359 A CN 101886359A CN 2009102030405 A CN2009102030405 A CN 2009102030405A CN 200910203040 A CN200910203040 A CN 200910203040A CN 101886359 A CN101886359 A CN 101886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underground space
space
solution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3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漾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2030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6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6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6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地面车行道抬高3米以下。非机动车道安排到地下空间、人行道过路口走地下各行其道解决行车难。两边非机动车道之间是临时停车位,庞大库容解决停车难。设非常通道使紧急车辆快速到达目的地。分区划段分布配套服务部门和设施,与道路两旁小区地下空间贯通。管道明管铺设,避免重复挖掘路面造成资源浪费。安装足够排水管,解决暴雨路面积水问题。遭遇河道用同容量天槽或管道,从合适空间穿过。遭遇地铁、隧道从顶上穿过。安装电梯和换乘平台。方便车辆上下道路,疏散车流和调头。十字路口隔离矮墙强制分道。停止线位子安装强制停车活动路障,杜绝车辆闯红灯,确保智能化管理下的道路交通安全。撤路面警力组建快速反应队伍。

Description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涉及第三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全新思路与理念。解决城市动态、静态交通及因交通引发的系列难题。
背景技术
现有第二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模式。
发明内容
本设计方案:城市主要道路。低架地面车行道路。将中间车行道路高出人行道3米以下,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地面道路布置,从左到右:中间绿化隔离带或隔离矮墙、N道行车道、公交车专用道、路肩和绿化隔离带(两者重叠)、人行道。路肩、绿化隔离带与人行道有落差,非机动车道被安排到地下空间也就是地面公交车专用道下方,行人穿马路过十字路口走地下,避免人车争道,人行道设地窗,均匀分布。在路肩设公交站点,每个公交站点尽可能少安排几路公交车,省得高峰时公交车辆扎堆。多设打的站台,在站台设出租车遥招系统(已有产品),在公交站台和打的站台的雨篷顶上,和其它适合安装太阳能光板的地方,都安装太阳能光板,向地下空间补充电能,站台附近纵向或横向设上下楼梯,在路肩恰当位置设汽车进出地下空间的出入口,出入口往下向左偏移至非机动车道位置,非机动车道向右绕行。非机动车道右侧,人行道下面空间,停放非机动车。解决商场、市场门口非机动车停车占道问题。非机动车道位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停车位之间(见附图)。中间绿化隔离带,可设汽车出入地下空间出入口,采光通气天井。远期规划要架高架的,就要预先在绿化隔离带部位,浇筑高架桥墩,并高出地面道路一定高度,桥墩按高架实际需要设计分布,高出地面道路部分,应做花坛进行装饰备用,到时候凿开路面以上桥墩,焊接钢筋架高架,免得重复施工劳民伤财。
遭遇限高立体交差道路时,中间道路不高出人行道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多设天井或多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在公交专用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取消隔离栅栏架设透明隔离墙,形状像高架隔音墙,这里用来隔离汽车尾气和防止行人乱穿马路。
遭遇地铁、隧道。地下空间正好从地铁、隧道顶上穿过。
地下空间,所有线缆、管道、明管铺设,再加掩饰。顶部吊挂安装各类管道(事先要把加长螺母浇固在混泥土里面(见附图),安装管道时,把吊杆旋进去便可吊挂了),在地面公交专用道正下方架设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非机动车道右侧,与人行道用台阶或坡道连接,也就是绿化隔离带位子。两边非机动车道之间,用全钢结构架空,或用预制材料架空,方便拆卸和改动。用来停放临时停放的汽车,出入尽可能设法避开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下空间,要设计一条全封闭非常通道(见附图),专供消防车、急救车、工程抢险车和执行任务的警车通行。非常通道全监控,每辆车驶入都要与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指挥中心依靠高科技设备掌控着通道中行驶的每一辆汽车,指挥每辆汽车高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小型车辆可通过垂直升降梯出入地面或高架道路,以求方便快捷。从而大大降低了因道路不畅而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挖掘地下通道,把地下空间延伸至人行道以外的地面,供大型车辆进出(这里大型车辆是指消防车类汽车,不包括大于消防车以外的汽车),非常通道每个出入口严格控制,须经许可方可进入。其它空间安装货架式泊车位或双层升降泊车位充分利用,配置升降车供车辆上下泊车位,培训专业泊车员代客泊车。
地下空间遭遇河道。须航行小船或游船的,按河道同样容量浇筑水泥地下天槽或用全钢结构,从地下空间横空穿过,非机动车道从上下让道,小河道可以用管道从合适的空间穿过。
在地下空间的外围浇筑防水层,还得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大到能源供给站、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急救站、公安、消防、工程抢险单位或部门,小到汽车、非机动车修车铺、洗车、商店、厕所,所有配套服务与单位和设施一应俱全,分区划段,均匀分布。每个区段分隔的地方,筑防火、防水墙,通道安装防火卷闸门和防水闸门,以防意外。有些服务设施可以安排在道路以外的地下空间与道路地下空间连成一片。所有道路两边小区地下空间,都要与道路地下空间相贯通。这样,小区地下空间的车辆,可以通过道路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或者垂直升降梯直升地面或高架道路。有效缓减地面交通压力,而且节约了大量能源和时间。
中间道路高出人行道,每个小区路口呈这样一个布局,一边是从地面道路延伸下来的一条汽车出入通道,在通道口,设大波浪缓冲或设一卡,过往车辆必须停车刷卡放行亦可安装感应装置,这样是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另一边是通向道路地下空间的通道,通道口同样设大波浪缓冲或设一卡,通道顶上供行人行走。从通道下到地下空间,左边设从地面道路进入地下空间的通道,右边设地下空间通往地面道路的通道。中间道路高出人行道,减小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落差,使人出入非机动车道更加方便,地下空间更通风更明亮,也使得行人不容易误入车行道而发生危险。根据热空气往上升的原理,汽车在地面道路上排出的废气,将远离人们鼻子的呼吸范围,给人们的健康加分,施工时也减少了土方的挖掘量,一举多得。
由于交通压力不断增加,未来城市主要道路都得建成高架、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才能应对日益壮大的钢铁洪流。高架道路的增多,上下高架光靠引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在每个路段、十字立体交叉口,安装两部或四部垂直升降电梯,在高架道路下面,几部电梯之间搭建汽车换乘平台,方便汽车驶入逆向车道(调头)。由于交通压力大,上下频率高,垂直升降电梯,应该设计成一个马达拖带两个电梯轿箱,(另案申请),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效率。垂直升降梯安装,可见缝插针,不影响其它道路交通,绿化隔离带,高架分岔口,甚至人行道或道路以外的空间都可安装,架天桥与道路相通。使汽车高架、地面、地下自由选择方便快捷,想在哪下就哪下,遇上堵车还可以从电梯迅速分流。有了垂直升降梯,高架道路多多益善。无须每个路口都架引道,绕来绕去,浪费太多空间。
地面道路停车线几十米以内,道路分隔线应改为水泥浇筑隔离矮墙,使驶入的汽车不能临时改道,停止线位置路基全钢结构,方便安装可以替代红、绿灯的装置。例:虚拟墙设施。如果驾驶员不够自觉,那就安装开启式强制停车活动路障(分案申请)。路障缓慢开启时,在汽车刹车安全距离以外,安装语言提示或在分道隔离墙上和在活动路障弧形挡板上,嵌入式安装警示灯,也可以与红绿灯配合使用提醒司机注意安全。
不管是虚拟墙还是活动路障,都得与高科技结合连线计算机,实现智能化控制路口。在十字路口地下空间建控制室,撤销所有路面路口警力,到地下空间,更好地为道路交通服务,也省得那么多人在路面上,妨碍交通。警察所要做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对各种情况作出快速反应。
其它道路在无需挖掘地下空间的道路上,非机动车道与公交车道之间一定要设绿化隔离带,实在挤不出绿化隔离位置,起码也得有隔离矮墙,并在上面安装透明隔离墙。现有城市道路有些很宽阔,绿化带也很宽阔,可就偏偏把公交车站设在非机动车道上,公交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粘在一起。公交车到站了它往右靠,起步以后又往左靠,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在非机动车堆里穿梭,上下班高峰人扎堆,车也扎堆,加上公交车排量大,废气充满了整个非机动车道,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大危害啊!不光是这个问题,还有汽车排气管的问题,也是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一辆排气管装在左边的车和一辆排气管装右边的车,从身边开过,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三个排气管,一个在你面前,一个离开1米,另外一个离开2-3米,在面前的排气管排出的气体会让我们有些难受,离开1米的排气管排出的气体,你就不会感到难受。离开你2-3米,你就感觉不到了。中国道路遵循的是右侧通行规则,所以机动车排气管应该全部装在左边,向左侧排或横排,大型车辆应该朝上排,虽然只是一点细微的变化,一辆车开过让你少吸几口废气,一辈子下来那就是几个月或者是几年的寿命。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平均每辆车每百公里2.3千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尾气将成为人类第一杀手,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剥夺着人们的生命。换个方式,用法院宣判的方式来剥夺某个人多少寿命,恐怕是一天也不愿意。尾气既然不能禁,那就只能让它在刚刚排出,浓度最高的时候,尽可能地离人们的呼吸范围远点。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去努力解决,呼吁有关职能部门从造车入手,强制推行汽车尾气左排制。强势群体,可能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坐在车里没有这种切身感受。强势群体前面开着汽车,好不潇洒,弱势群体后面被动的吸着废气,几多无奈,那是不吸也得吸,凭什么呀?所以,汽车尾气要左排,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要隔离,绿化隔离带或透明隔离墙。汽车尾气污染,是因道路交通所
引起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附图是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1、通过对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在地下两非机动车道之间全钢结构架空,停放临时停放的汽车。无论是工作、办事、购物两个字方便。非机动车道以下空间,除非常通道外搭货架式停车位,或双层升降式泊车位。非机动车道右侧停放非机动车,庞大的车库容量,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
2、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地面交通车行道路高出人行道3米以下,非机动车道被安排在地下空间,人行道过十字路口走地下,实现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完美分离。使路人避免日晒雨淋,最重要的是能杜绝人车相撞事故发生。拯救无数生命与车轮下,每年死伤于人车相撞事故的数字怵目惊心,为了这无数鲜活的生命,难道还不值得我们不懈努力吗?
3、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有了一定的落差,根据热空气往上升的原理,车行道上汽车排出的废气已远离人们鼻子的呼吸范围,给人们的健康加分。
4、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由于城市主要道路全道路网挖掘地下空间,使电线、电缆和各种管道铺设和维修施工变得简单,避免了重复挖掘路面引起道路堵塞和造成人力、物质资源的浪费。你还会发现地面交通道路路面上,人行横道没了,使交通更加通畅,满路的窨井也没了,给路面施工维修带来极大方便,冬暖夏凉的地下空间。使汽车绿色节能,功效卓著。
5、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若大的地下空间为下水道安装提供了方便,安装足够应付百年一遇强降雨的排水管网,做到雨停路干,解决因强降雨路面积水问题。在地下空间地面修排水沟,安装足够多的抽水泵,以应对诸如主送水管破裂这种突发事件。
6、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安装高架、地面、地下垂直升降设施,随着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加,高架会越来越多,两条高架十字立体交差,车辆上下不可能每个路口都架引道,只需架两组或四组一机双厢垂直升降电梯,在高架与地面道路之间搭建汽车换乘电梯平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在沿途每个住宅区、商业街区都架垂直升降梯,上下的出口多了,分流也方便了,整个交通网就算车辆再多,都不至于堵塞。而且是想塞也塞不了。
7、地面道路十字路口,隔离矮墙强制分道,和虚拟墙的安装或者安装强制停车活动路障,撤地面红绿灯,到地下非机动车道上,撤下路面警力,使那些不自觉的驾驶员,不自觉都不行。活动路障还有一个特殊功能,从此以后,罪犯可就不敢在道路上驾车逃跑了。每个十字路口在地下空间设一个控制室,道路全监控,配套设施与智能控制系统连线使全交通网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
8、今后的一、二十年,中国私家车拥有量将突飞猛进直至饱和。为缓解交通压力,大都市纷纷寻求对策。每个月少开一天车,单双号通行等等。都是治标不治本,也成了有车族心中的痛。人为控制私家车的增长是不公平的。是时候该考虑汽车拥有量饱和状态下的道路交通问题了。本发明技术方案,从改变道路结构着手,就是要解决汽车拥有量饱和状态下的道路交通问题。目前有些马路两边永久性建筑间距太小,现在城市几户一车,尚且交通拥挤,以后一户几车,交通如何通。马路将一拓再拓,两边都是高楼如何拓,穿墙留柱也不失为是一个办法,至少人行道可以设在其中。

Claims (10)

1.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以下称本解决方案)其特征(1)解决行车难问题。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将非机动车道移至地下空间。地面中间车行道路高出人行道3米以下,行人穿马路过路口走地下,让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行车道完美分离。彻底解决行车难。也杜绝了人车相撞事故的发生,拯救无数生命于车轮下。
2.本解决方案其特征(2)解决道路堵塞时汽车分流问题。是城市主要道路须呈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空间三位一体结构。车辆上下道路除必要的引道外,应安装一机双厢垂直升降梯,一个马达拖带两只轿厢(另案申请)。在十字立交路口安装两组或四组垂直升降电梯,在高架路面下面,几只电梯之间搭建汽车换乘电梯的平台,方便车辆驶入逆向车道(掉头),方便车辆上下道路,和在交通堵塞时,可从电梯迅速分流,以确保车流量再大也不至于长时间拥塞。
3.本解决方案其特征(3)解决特殊车辆紧急高速通行问题。是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在地下空间设一非常通道,专供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和执行任务的警车等特种车辆的通行。非常通道全封闭、全监控。在非常通道上行驶的每一辆车由指挥中心密切监视、指挥每辆车高速精准到达目的地。杜绝特种车辆鸣着警笛穿行于普通车辆的车流中,想快快不起来,延误最佳时机,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对其它车辆的通行造车极大影响。
4.本解决方案其特征(4)解决管线铺设维修重复挖掘路面问题。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所有电线、电缆和各种管道,明管铺设,再加掩饰,在顶部水泥现浇路基预埋加长螺母,方便吊挂安装各种管线,解决因管道铺设或维护施工,反复挖掘路面而造成的人力、物质资源的浪费和因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
5.本解决方案其特征(5)解决停车难问题。是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非机动车道右侧人行道下面空间停放非机动车,两边非机动车道之间全钢结构架空或用预制材料方便改动。停放临时停放的汽车,非机动车道以下空间除非常通道外,其它空间安装货架式泊车位或双层升降式泊车位,充分利用。培训专业泊车员代客泊车,配备升降车方便汽车上下泊车位,彻底解决城市顽疾停车难。冬暖夏凉的地下空间,使汽车绿色节能功效卓著。
6.本解决方案其特征(6)解决智能化管理下的动静态交通的配套服务和设施问题。是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应有尽有配套服务和设施。把地下空间分区划段,每个分隔部位筑防火、防水墙,通道安装防火卷闸门和防水闸门以防意外。在每个区段设服务区,配套能源供给站,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急救站、公安、消防、工程抢险的单位或部门,还有修车、洗车、商店、厕所,所有配套服务的单位和设施一应俱全,合理分布。有些服务设施可安排到道路以外的地下空间与道路地下空间连成一片,所有道路两边小区的地下空间都得与道路地下空间相通。小区地下空间的车辆可以通过垂直升降梯直升地面或高架道路。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也节约了时间和大量的能源。
7.本解决方案其特征(7)解决因强降雨路面积水问题。是城市主要道路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使管道安装变得简单,安装足够的排水管道,使路面雨停路干。
8.本解决方案其特征(8)解决机动车废气污染人们呼吸空间问题。从造车入手强制推行,机动车尾气左排制。在无须挖掘地下空间的道路,非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撤离隔离栅栏安装透明空气隔离墙。中间道路高出人行道,使尾气在刚被排出,浓度最高时,离人们呼吸范围尽可能远点。给人们的健康加分。
9.本解决方案其特征(9)解决车行道路智能控制问题。在十字路口地下空间建控制室,撤地面红绿灯到地下空间非机动车道上,撤下所有路面警力,组建快速反应队伍,道路全监控,配套设施与智能控制系统结合,使全交通网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
10.本解决方案其特征(10)解决地下空间采光问题。在公交站台和打的站台雨篷上面和其它能安装太阳能蓄电池板的地方,都安装上太阳能蓄电池板,给地下空间照明供电,在人行道上安装地窗,给非机动车停车位采光。
CN2009102030405A 2009-05-11 2009-05-11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Pending CN101886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0405A CN101886359A (zh) 2009-05-11 2009-05-11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0405A CN101886359A (zh) 2009-05-11 2009-05-11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6359A true CN101886359A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0405A Pending CN101886359A (zh) 2009-05-11 2009-05-11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635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651A (zh) * 2011-01-27 2011-05-18 陈万水 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
CN102182128A (zh) * 2011-04-08 2011-09-14 安维民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CN103321117A (zh) * 2013-05-02 2013-09-25 刘长寿 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
CN103485249A (zh) * 2013-09-09 2014-01-01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4631242A (zh) * 2013-11-06 2015-05-20 董力 根治交通拥堵和污染的层路结构
CN104805743A (zh) * 2015-03-05 2015-07-29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高架桥车辆拥堵的方法
CN108660879A (zh) * 2018-03-14 2018-10-1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交通智能枢纽站
CN113897828A (zh) * 2021-10-29 2022-01-07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道路交叉口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651A (zh) * 2011-01-27 2011-05-18 陈万水 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
CN102182128A (zh) * 2011-04-08 2011-09-14 安维民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CN103321117A (zh) * 2013-05-02 2013-09-25 刘长寿 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
CN103321117B (zh) * 2013-05-02 2016-06-22 刘长寿 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
CN103485249A (zh) * 2013-09-09 2014-01-01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3485249B (zh) * 2013-09-09 2016-01-20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4631242A (zh) * 2013-11-06 2015-05-20 董力 根治交通拥堵和污染的层路结构
CN104805743A (zh) * 2015-03-05 2015-07-29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高架桥车辆拥堵的方法
CN108660879A (zh) * 2018-03-14 2018-10-1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交通智能枢纽站
CN108660879B (zh) * 2018-03-14 2020-07-1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交通智能枢纽站
CN113897828A (zh) * 2021-10-29 2022-01-07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道路交叉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359A (zh)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CN106758579B (zh)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WO2014139319A1 (zh) 无树叶立交路口
WO2008009189A1 (fr) Système urbain écologique sans blocage, économique en occupation du sol et en énergie et doté d'une organisation de l'espace
WO2005031069A1 (fr) Systeme routier urbain d'echangeur complet et sa methode d'utilisation par le trafic
CN101338542A (zh) 叉路口全绿交通分流系统
WO2014071543A1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CN103485250B (zh) 一种无需红绿灯斑马线的立体城市道路
JPH09302689A (ja) 都市構造
CN102505594A (zh) 高架式城市公交专用道
WO2008009190A1 (fr) Système routier pour piétons, véhicules motorisés et véhicules non motorisés doté de voies séparées, et procédé associé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104562880A (zh)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CN105350416A (zh)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CN104895396A (zh)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204676382U (zh)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CN107217561A (zh)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CN103469707A (zh) 一种多功能城市道路
CN1834352B (zh)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CN207121770U (zh)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
CN110258219A (zh) 一种高架t连碟叉立交桥
CN202730575U (zh) 小型机动车专用双层高架路网
WO2014176931A1 (zh) 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
CN102535283A (zh) 没有交通拥堵、车噪、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534965A (ja) 都市輸送および物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en Yangch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