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16659U -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16659U
CN202416659U CN2011203787684U CN201120378768U CN202416659U CN 202416659 U CN202416659 U CN 202416659U CN 2011203787684 U CN2011203787684 U CN 2011203787684U CN 201120378768 U CN201120378768 U CN 201120378768U CN 202416659 U CN202416659 U CN 202416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urface
canopy
passage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787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蜀乔
陈雨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203787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16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16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166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属于交通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建筑结构,通过改变地下入口通道的雨篷结构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通风换气。左右入口处的雨篷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入口通道处的平面雨篷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支撑立柱和横向支撑管支撑平面雨篷和凹陷曲面雨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自然换气,无需任何动力装置,也未改变其土木结构,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属于交通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人行通道不受地面道路宽度的限制,雨雪天气使用较安全,对地面景观和交通影响较小。但是在较长的地下人行通道中,由于人们逗留时间较长(如做小生意等),特别是老人和体弱者,如果投有合理的通风设计,通风量不足,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势必较差,空气变污浊、 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还会影响其使用,如通道内电器的安全性等。那么如何在最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条件下解决地下人行通道的通风问题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上普遍中采用如下几种方案(《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谢宁汉,2 0 0 1年第4期,p47):1.最广泛采用的方式是无风管式诱导通风,是利用通风换气扇在通道中央位置进行强制换气,其缺点是要消耗电力,电机存在噪声。2. 风压对地下人行通道通风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如何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用风压进行通风的条件呢?措施之一,增大出入口面积, 加大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使得在相同的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了更大的通风推动力,其缺点是工程造价增加; 措施之二, 增加洞口挡墙高度, 并将洞口挡墙设计成有利于通风的流线型等型式, 利用它作为通风导流板引入更大的通风量;措施之三,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来设置洞的朝向,使出人口有较长的时间向着迎风面;措施之四,降低出入口通道坡度,使洞口附近遮挡较小,减小通风阻力,增加通风量。上述四项措施共同存在一个缺点就是由于建筑结构具有对称性,使得只能改善地下通道两端入口出处的空气流动状态,对通道中央处的改变不大。如何实现地下通道高效、无动力、低成本换气,其相关的专利并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的建筑结构,以解决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 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建筑结构,通过改变地下入口通道的雨篷结构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通风换气。
所述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左右入口处的雨篷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支撑立柱9和横向支撑管8支撑平面雨篷1和凹陷曲面雨篷。
所述凹陷曲面雨篷具有三层结构,上层为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中层为吸热层15,吸热层15上设有透气孔,下层为曲面雨篷底层13,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
所诉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上装有抽气烟囱6,抽气烟囱6底端进气口与凹陷曲面雨篷夹层空间连通,抽气烟囱6管壁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
所述抽风换气管12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的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并向通道内延伸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流不同,压力也不同的原理,气流越大,压力越小。当有风吹过街道时,左右两边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为平面顶板,而右地下入口通道11处的雨篷为凹陷曲面雨篷,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当左地下入口通道2进入空气时,气流在入口通道中心处空腔扩张,截面积最大, 截面积为S,气流流速最小,此处压力最小。与此同时,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11内,凹陷曲面雨篷顶板结构使得通道空腔收缩,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截面积为s,s < S。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两通道气流流速存在差异,截面为S的通道气流流速慢,截面为s的通道气流流速快,使得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存在气压压差,形成对流空气,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
为了增强换气效果,考虑无风情况时,加设了太阳能热对流换气功能。右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雨篷有三层。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有阳光的时候,不透光的吸热层15吸收阳光,使得曲面雨篷腔体内的温度被加热,热气通过抽气烟囱6被排除。另一方面,其夹层空间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而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的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两下端口向内延伸一段。通过这一管路系统,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污浊的为加热的气体抽出,送至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进入夹层空腔进行加热,热气随斜面向上流动至抽气烟囱6排除,这样就通过太阳能实现了强制对流换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自然换气,无需任何动力装置,也未改变其土木结构,节能环保。解决了地下通道中空气环境较差,空气污浊、 墙壁霉湿、对进入通道内的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地下通道入口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地下通道入口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剖视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平面雨篷,2: 左地下入口通道,3:进风管,4:下穿过街地下通道,5:抽风管,6:抽气烟囱,7: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8:横向支撑管,9:支撑立柱,10:地下通道入口台阶,11:右地下入口通道,12:抽风换气管,13:底层,14:夹层固定钉,15:吸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建筑结构,通过改变地下入口通道的雨篷结构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通风换气。
所述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左右入口处的雨篷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支撑立柱9和横向支撑管8支撑平面雨篷1和凹陷曲面雨篷。
所述凹陷曲面雨篷具有三层结构,上层为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中层为吸热层15,吸热层15上设有透气孔,下层为曲面雨篷底层13,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
所诉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上装有抽气烟囱6,抽气烟囱6底端进气口与凹陷曲面雨篷夹层空间连通,抽气烟囱6管壁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
所述抽风换气管12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的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并向通道内延伸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流不同,压力也不同的原理,气流越大,压力越小。当有风吹过街道时,左右两边入口通道同时有气流进入。左地下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为平面顶板,而右地下入口通道11处的雨篷为凹陷曲面雨篷,这使得两入口通道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当左地下入口通道2进入空气时,气流在入口通道中心处空腔扩张,截面积最大, 截面积为S,气流流速最小,此处压力最小。与此同时,相同的气流进入到右地下入口通道11内,凹陷曲面雨篷顶板结构使得通道空腔收缩,在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最小,截面积为s,                                                
Figure 918011DEST_PATH_IMAGE001
。由于在地下入口通道中心处,截面积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当有气流流过通道时,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存在气压压差,形成对流空气,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换气。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不改变现有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建筑结构,通过改变地下入口通道的雨篷结构实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的通风换气。
所述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左右入口处的雨篷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支撑立柱9和横向支撑管8支撑平面雨篷1和凹陷曲面雨篷。
所述凹陷曲面雨篷具有三层结构,上层为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中层为吸热层15,吸热层15上设有透气孔,下层为曲面雨篷底层13,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
所诉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上装有抽气烟囱6,抽气烟囱6底端进气口与凹陷曲面雨篷夹层空间连通,抽气烟囱6管壁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
所述抽风换气管12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的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并向通道内延伸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为了增强换气效果,考虑无风情况时,加设了太阳能热对流换气功能。右入口通道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雨篷有三层。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有阳光的时候,不透光的吸热层15吸收阳光,使得曲面雨篷腔体内的温度被加热,热气通过抽气烟囱6被排除。另一方面,其夹层空间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而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的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两下端口向内延伸一段。通过这一管路系统,将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污浊的为加热的气体抽出,送至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进入夹层空腔进行加热,热气随斜面向上流动至抽气烟囱6排除,这样就通过太阳能实现了强制对流换气。

Claims (4)

1.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入口处的雨篷采用非对称结构,左地下入口通道(2)处的平面雨篷(1)采用平直顶板结构,右地下入口通道(11)处的雨篷采用凹陷曲面雨篷结构,支撑立柱(9)和横向支撑管(8)支撑平面雨篷(1)和凹陷曲面雨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曲面雨篷具有三层结构,上层为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中层为吸热层(15),吸热层(15)上设有透气孔,最下层为曲面雨篷底层(13),曲面雨篷底层(13)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周边的外边缘密封,构成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诉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上装有抽气烟囱(6),抽气烟囱(6)底端进气口与凹陷曲面雨篷夹层空间连通,抽气烟囱(6)管壁与凹陷曲面雨篷透明外层面(7)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上端口与凹陷曲面雨篷中央夹层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抽风换气管(12)上端口位于凹陷曲面雨篷底层(13)内侧的中心位置最低处,管壁与曲面雨篷底层(13)密封,抽风换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分为两路进入到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入口处,两个下端口接近下穿过街地下通道(4)的地面,并向通道内延伸一段。
CN2011203787684U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16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87684U CN202416659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87684U CN202416659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16659U true CN202416659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1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7876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16659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166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519A (zh) * 2011-10-09 2012-03-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N103485249A (zh) * 2013-09-09 2014-01-01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7386320A (zh) * 2017-03-17 2017-11-24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穿越地下混凝土水管道的地下管廊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519A (zh) * 2011-10-09 2012-03-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N102383519B (zh) * 2011-10-09 2015-04-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N103485249A (zh) * 2013-09-09 2014-01-01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3485249B (zh) * 2013-09-09 2016-01-20 费嘉琳 城市立体交通网
CN107386320A (zh) * 2017-03-17 2017-11-24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穿越地下混凝土水管道的地下管廊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han et al. A review on wind driven ventilation techniques
CN101487619B (zh)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被动式逆向换气系统
CN201297735Y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换气装置
CN106014468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竖/斜井通风系统
CN202416659U (zh)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N105156144A (zh) 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06568143A (zh) 一种智能被动式建筑的综合设计方法
CN202284355U (zh)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CN206000560U (zh) 长大公路隧道的无动力通风系统
CN202284478U (zh)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风动换气结构
CN201202233Y (zh) 一种具有保温供热功能的集热板幕墙
CN202101341U (zh) 机房和基站的风管降温节能装置
Wen et al. Passive ventilation for sustainabl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s from traditional underground buildings and modern multiscale spaces
CN102383519B (zh)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自然换气建筑结构
CN201281652Y (zh) 新型回流式旅游风洞
CN203940565U (zh) 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CN106499428A (zh) 隧道自然通风系统
CN102363986B (zh) 一种过街地下通道风力及太阳能换气结构
CN102418546A (zh) 一种下穿过街地下通道风动换气结构
CN205638526U (zh) 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系统
CN202787313U (zh) 下穿车道风力换气及照明装置
Liddament et al. Achieving natural and hybrid ventilation in practice
CN209561955U (zh) 一种市政工程设备的保护装置
KR20130114967A (ko) 자연환기가 가능한 친환경 건물
CN205677294U (zh) 带风扇水循环控温公交站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