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8350B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8350B
CN103408350B CN201310285394.5A CN201310285394A CN103408350B CN 103408350 B CN103408350 B CN 103408350B CN 201310285394 A CN201310285394 A CN 201310285394A CN 103408350 B CN103408350 B CN 103408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salix monogolica
edible fungus
wood chip
del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53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8350A (zh
Inventor
周锋利
杜双田
唐德瑞
何树强
李强
阳经慧
刘玉敏
李志斌
李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853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8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8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8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8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制得的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适合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平菇、白灵菇、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涉及食用菌培养材料,特别是一种以沙柳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质。
背景技术
采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栽培食用菌已经十分普遍,但是采用这些原料生产出有机食用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多数农作物都使用农药,其秸秆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农药残留;采用木屑栽培食用菌虽可以解决农残问题,却常常会产生过度砍伐、破坏环境的后果。
沙柳属于速生,多年生灌木,抗逆性强,耐旱,喜湿;抗风沙,耐盐碱,耐严寒和酷热;沙柳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强;利用价值高,在我国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作为我国北方防风沙的主要植物,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也是我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沙柳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地上部分可高达3-4m,地下根系像网一样四处延伸,根系非常发达,最远能够延伸到100多米,一株沙柳就可将周围流动的沙漠牢牢固定。
沙柳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学习性。三年成材后,越砍越旺,这是沙柳的特性。可是,如果不去砍掉长成的枝干,到不了7年,它们就会成为枯枝。
沙柳可做纸板,造纸,沙柳成活后柳条既可当种苗卖,也可作为制作刨花板、中密度板的原材料出售;沙柳等沙漠植物粉碎青贮,还可做成牲畜的“营养罐装食品”。因此,沙柳引发的沙产业成为如今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巩固多年来生态建设的成果,必需对沙柳进行合理高效利用,只有提高了利用的经济效益,才能有效地发展沙柳的种植和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沙漠面积相对较大,沙柳又具有平茬生长的特性,因此对发展沙产业及沙漠区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高效沙产业的一项有效措施。根据申请人所进行的资料检索,目前还没有看到采用沙柳为基质生产食用菌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沙柳的利用率,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原料,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平菇、白灵菇,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的食用菌培养基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72.52%,麸皮:11.55%,玉米粉5.32%,豆粕8.61%,生石膏2%。
上述食用菌培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刈割3-5年的沙柳枝条,粉碎,风干,制成沙柳木屑备用;
(2)预湿:在食用菌栽培的前2-5天,在沙柳木屑中加水,使其吸水膨胀、软化及发酵;
(3)配料:按照配方的质量比称取原料沙柳木屑、麸皮、豆粕、玉米粉和生石膏,混合均匀,并调节其含水率至65%~68%,即得到食用菌培养基质。
本发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不仅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原料资源,对保护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与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基质相比,具有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1)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的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食用菌的分解利用,栽培的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
(2)选择沙柳的树龄一般不超过5年,而且沙柳的分枝能力强。因此,原料的粗蛋白含量与杂木屑相比,相对较高;
(3)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低,可用于有机食用菌的生产。
(4)配制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配制流程图。
图2为各单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图3为麸皮和玉米粉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图4为玉米粉和豆粕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多年来,沙柳的栽培主要的功能是生态的保护,因此,沙柳的栽培的密度较小,单位面积的沙柳生产量相对较低。为了提高沙柳的产量,申请人对沙柳进行密植栽培,可有效利用沙地资源,有效地利用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的遮荫度,减少地表的水分蒸发,提高单位面积沙柳的生物量。
申请人采用以3-5年树龄的沙柳为主要原料,添加麸皮、豆粕等氮源丰富的物质及矿物质制成食用菌培养基质,提高了基质的碳氮比及矿物质含量,能够更好地满足食用菌的营养需求。
以下是具体的实施例。
(1)沙柳的栽培
采用扦插栽培,株距0.5m~0.6m,行距采用两种行距间隔栽培:即,宽行行距1.0m~2.0m,窄行行距0.5~0.8m。
(2)沙柳的刈割及粉碎
对生长3-5年树龄的沙柳刈割,可采用手工或机械刈割,刈割后立即粉碎,粉碎机的筛孔直径6-8mm,干燥,制成沙柳木屑备用。
(3)预湿及发酵
在栽培食用菌的前2-5天,在沙柳木屑上喷水,翻料搅拌,使其含水率达到65%-68%,并堆积发酵;
(4)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料
按照配方的质量比称取原料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混合均匀,并调节其含水率至65%~68%,即得到食用菌培养基质。
(5)装瓶或装袋、灭菌
采用装瓶机或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分装,灭菌备用。
应用实施例:杏鲍菇的生产应用
以下的实施例中,申请人通过研究麸皮,玉米粉,豆粕,沙柳木屑比例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各因素对其产量的单独影响及交互效应,选出适宜杏鲍菇生产的基本配方,为其规范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母种制备
供试菌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杏鲍菇菌种,菌株编号为F-4。
1、母种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g/L):马铃薯200,葡萄糖10g,蔗糖10,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琼脂粉12。
母种培养基的pH值为7.0-7.5。分装于18×180mm的试管封口,包扎。
2、灭菌:在121℃~126℃条件下灭菌30min,冷却后摆成斜面。
3、接种及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在母种培养基上接种杏鲍菇菌种,于25±2℃、黑暗条件下培养10天~15天,即可得到杏鲍菇的母种。
二、原种培养基
1、原种培养基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制成:木屑10%,棉籽壳20%,小麦69.4%,葡萄糖0.5%,硫酸镁0.1%。
2、制备原种培养基
将小麦漂洗、浸泡后,蒸煮到含水率60%~67%,均匀的加入蒸煮前小麦重量1%的葡萄糖液,分装入瓶(袋),封口。
2、灭菌:在121-126℃条件下灭菌120min-150min,冷却。
3、在无菌条件下,在原种培养基上接种杏鲍菇的母种,培养20天~25天,即可得到杏鲍菇的原种。
三、栽培种的制备
1、枝条处理:采用阔叶树木枝条,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24h~36h,置于营养液(含有质量分数1%的蔗糖,2%的豆粕)中煮制、浸泡1-4h,捞出,沥干表面水分。
2、填料配制:阔叶树木屑85%,麦麸12%,玉米粉3%,生石膏1%,混合均匀。
3、装袋:采用规格(170~180)mm×(320~330)mm×(0.04~0.0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将处理后的枝条装于袋内,其周围用填料填充,封口。
4、灭菌:在121℃~126℃,灭菌120min~150min,冷却。
5、接种与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在袋周围(填料)上接种杏鲍菇的原种,培养25-30天,得到杏鲍菇的栽培种。
四、杏鲍菇栽培
1、食用菌培养基质原料:沙柳木屑,麸皮,豆粕,玉米粉,生石膏。其质量百分比配方为: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优选的配方是:沙柳木屑:72.52%,麸皮:11.55%,玉米粉5.32%,豆粕8.61%,生石膏2%。
2、沙柳处理:对生长3-5年树龄的沙柳的刈割,粉碎(粉碎机的筛孔采用6-7mm),干制保藏。
3、沙柳木屑发酵:在栽培食用菌的前2-5天配制,在风干的沙柳木屑上先喷水,翻料搅拌,使其含水率达到65%左右,堆积发酵。
4、拌料:在已处理的沙柳木屑中按配方比例加入其他原料(麸皮、豆粕、玉米粉、生石膏),混合均匀,调节其含水率65%~68%,pH=7.0~7.5。即得到食用菌培养基质。
5、分装:将上述食用菌培养基质分装于栽培袋(瓶),封口。
6、灭菌:在121℃~126℃,灭菌120min~150min,冷却。
7、接种及培养:在无菌条件下,于食用菌培养基质上接种杏鲍菇的栽培种。菌丝体的培养条件:20℃~25℃、空气相对湿度50%~70%、CO2质量浓度<0.3%及避光条件下培养30~35天。
8、出菇管理:菌丝体培养结束后,逐渐降低环境温度至15℃,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至80%~85%,光照强度500~800lx,光照时间8-10h,CO2质量浓度<0.2%,打开栽培袋(瓶)搔菌,搔菌后5-7天就有原基形成。
以后随着子实体的生长,逐渐增加CO2的质量浓度,以控制杏鲍菇的子实体的形态,从搔菌到杏鲍菇的采收大约为15~18天。
采用上述食用菌培养基质,栽培的杏鲍菇与常规料栽培的杏鲍菇,可缩短栽培周期4-5天,产量提高10%左右,在子实体形态方面无明显差异。
以下是具体的试验过程:
1、试验设计
研究因素为:麸皮(Z1),玉米粉(Z2),豆粕(Z3),沙柳木屑(Z4)。
采用比率混料及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研究各因素比率为:xi=Zi/Z4(i=1,2,3),取值范围依次为[0.05,0.30],[0.08,0.10],[0.00,0.04],且∑Z1+Z2+Z3+Z4=1。转化因素xi(i=1,2,3)水平编码见表1。
表1                     因素及水平编码
注:r=1.353
以杏鲍菇的鲜重为测定指标,拟合二次多项式方程:
Y ( 1,2,3 ) = b o + Σ i = 1 3 b i X i + Σ i , j = 1 3 b ij X i X j + Σ i = 1 3 b ii X i 2 - - - ( 1 )
式中:Y(1,2,3)为杏鲍菇产量预测值;bo为常数项;bi为一次项系数;bij为交互项系数;bii为二次项系数;多项式方程的拟合性质由决定系数R2表达,其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由F值检验。
2、栽培方法
采用规格350mm×170mm×0.04mm的聚丙烯塑料袋,按常规熟料袋栽法,每袋装自然风干基质450g,每个试验重复50次。
将装好的栽培基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21℃,维持2h),菌丝体在温度(23±3)℃、空气相对湿度60%~70%环境下避光培养,菌袋采取随机堆放,定时翻堆,改变菌袋的位置,保持环境条件一致。出菇温度为12℃~16℃,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菇房采用人工通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流通、新鲜。
采收后,测定杏鲍菇鲜菇质量、生物学效率、生产周期、子实体形态特征(菌柄直径、子实体长度、子实体密度)等指标。
3.结果分析
3.1建立数学模型
试验设计、实施方案及结果见表2,由表2得回归方程(2),该方程及各项方差分析见表3。
表2                  试验设计、实施方案及试验结果
采用Design-expert8.05统计软件对表3中杏鲍菇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
Y(1,2,3)=380.41-7.14X1-13.32X2+6.29X3-22.65X1X2
-18.34X1X3+5.24X2X3-41.28X1 2-37.69X2 2-9.14X3 2       (2)
表3                        回归方程(2)及其各项的方差分析
注:*表示显著,**表示在极显著。
计算得:F回归=8.7323﹥F0.01(9,7)=6.72,表明该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由表1-3可见:方程(2)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不失拟。交互项X1X3达到显著水平;一次项X1,X2,X3达到显著水平,交互项X1X2,X2X3达到显著水平;二次项X1 2、X2 2、X3 2达到极显著水平。
去除不显著的各项,可得方程:
Y(1,2,3)=380.41-13.32X2-22.65X1X2-18.34X1X3-41.28X1 2-37.69X2 2     (3)
3.2单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效应分析
对方程(3)降维处理得:
Y1=380.41-7.14X1-41.28X1 2                                 (4)
Y2=380.41-13.32X2-37.69X2 2                                (5)
Y3=380.41+6.29X3-9.14X3 2                                  (6)
由方程(4)~(6)可得附图2。
由图2可知:在供试范围内,麸皮、玉米粉曲线走势相似,随着其比率的增加,曲线变化趋势明显,对杏鲍菇的产量的影响较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麸皮、玉米粉的含量,可以提高杏鲍菇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麸皮和玉米粉比例的增加,杏鲍菇产量逐渐下降。豆粕在供试范围内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豆粕在一定范围内会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当达到最大值后,随着豆粕比例的增加,杏鲍菇产量会有一定下降。
对方程(4)~(6)求极值点,令:
δY 1 δX 1 = - 7.14 - 81.56 X 1 = 0
δY 2 δX 2 = - 13.32 - 72.38 X 2 = 0
δY 3 δX 3 = - 13.32 - 72.38 X 3 = 0
得:
X 1 = - 0.086 X 2 = - 0.184 X 3 = 0.344 x 1 = 0.167 x 2 = 0.072 x 3 = 0.113 Z 1 = 0.1235 Z 2 = 0.0532 Z 3 = 0.0836 Z 4 = 0.7396
即麸皮、玉米粉、豆粕、沙柳木屑分别为12.35%、5.32%、8.36%、73.96%时,杏鲍菇的鲜重达到最高。
3.3交互作用对杏鲍菇鲜重的影响
由表1-3可见,麸皮与豆粕、玉米粉与豆粕的交互作用显著。麸皮和豆粕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3.1麸皮和玉米粉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麸皮、玉米粉对杏鲍菇产量的函数关系:
Y(1,2)=380.41-7.14X1-13.32X2-22.65X1X2-41.28X1 2-37.69X2 2      (7)
由方程(7)可得图3。
由图3可知:在供试范围内,玉米粉不论取何值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麸皮含量的增加,杏鲍菇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当产量达到最高值后,随着麸皮含量的增加,杏鲍菇的产量会逐渐降低。在供试范围内,无论麸皮取何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玉米粉含量的增加,杏鲍菇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当产量达到最高值后,随着玉米粉含量的增加,杏鲍菇的产量会逐渐降低。
因此,当麸皮含量处于中间水平(X1=-0.086),玉米粉含量处于中间水平(X2=-0.184)时,其产量达到最大值381.54g。
3.3.2玉米粉和豆粕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玉米粉、豆粕与杏鲍菇产量的函数关系:
Y(1,2,3)=380.41-13.32X2+6.29X3+5.24X2X3-37.69X2 2-9.14X3 2      (8)
由方程可得图4。
由图4可知:在供试范围内,玉米粉不论取何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豆粕含量的增加,杏鲍菇产量不断增加,达到最高值后,继续增加豆粕的比例,杏鲍菇的产量反而逐渐降低。在供试范围内,无论豆粕取何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玉米粉含量的增加,杏鲍菇产量不断增加,达到最高值后,继续增加玉米粉的比例,杏鲍菇的产量反而逐渐降低。
因此,当麸皮含量处于中间水平(X1=-0.184),豆粕含量处于中间水平(X3=0.344)时,杏鲍菇产量达到最大值382.33g。
3.4杏鲍菇产量模型的优化
采用J.J.SyLvester不等式判别方程(2)进行极值判别。经计算:
D 1 = |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2 | = - 82.56 < 0
D 2 = |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delta;X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2 &PartialD; X 3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2 2 | = | - 82.56 - 22.65 - 22.65 - 75.38 | = 5710.35 > 0
D 3 = |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delta;X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1 &delta;X 3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2 &delta;X 1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2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2 &delta;X 3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3 &delta;X 1 &delta; 2 Y ^ ( 1,2,3 ) &delta;X 3 &delta;X 2 &delta; 2 Y ^ ( 1,2,3 ) &delta; 3 2 | = | - 82.56 - 22.65 - 18.34 - 22.65 - 75.38 5.24 - 18.34 5.24 - 18.28 | = - 72410 < 0
由计算结果可见方程(2)具有极大值。对方程(2)中的各变量求一阶偏导并令其为零,则有:
&delta; Y ( 1,2,3 ) &delta;X 1 = - 7.14 - 22.65 X 2 - 18.34 X 3 - 82.56 X 1 = 0 &delta;Y ( 1,2,3 ) &delta;X 2 = - 13.32 - 22.65 X 1 + 5.42 X 3 - 75.38 X 2 = 0 &delta;Y ( 1,2,3 ) &delta;X 3 = 6.29 - 18.34 X 1 + 5.24 X 2 - 18.28 X 3 = 0
解方程组得:
X 1 = - 0.1697 X 2 = - 0.0918 X 3 = 0.4881 x 1 = 0.1593 x 2 = 0.0733 x 3 = 0.1181 Z 1 = 0.1179 Z 2 = 0.0543 Z 3 = 0.0879 Z 4 = 0.7404
为了计算方便,在前面计算时令Z1+Z2+Z3+Z4=1,在实际栽培时,每个试验的食用菌培养基质中添加质量百分比为2%的生石膏。在此,对计算的结果均乘以0.98,即可得食用菌培养基质的配方如下:
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最佳配方为:沙柳木屑:72.52%,麸皮:11.55%,玉米粉5.32%,豆粕8.61%,生石膏2%。此时每袋杏鲍菇的产量可达到383.16g,其生物学效率为84.2%。
验证性生产:经过半年,10万袋的中试,平均每袋产量可达350g/袋以上,表明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5结论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得:
(1)沙柳木屑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特别是用于杏鲍菇生产,比现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苹果木屑产量提高20%左右。
(2)在沙柳木屑中,适量的添加豆粕、麸皮及玉米粉是提高杏鲍菇产量的重要途径。
(3)研究得出利用沙柳木屑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其栽培杏鲍菇的产量可达350g/袋以上,经济效益高,该配方的应用可有效的刺激沙柳木屑的应用,提高沙柳的栽培及平茬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Claims (3)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65.34%~81.54%,麸皮:4.02%~19.89%,豆粕:3.82%~10.49%,玉米粉:3.72%~7.15%,生石膏:2.0%;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食用菌培养基质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72.52%,麸皮:11.55%,玉米粉5.32%,豆粕8.61%,生石膏2%。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刈割3-5年树龄的沙柳枝条,粉碎,风干,制成沙柳木屑备用;
(2)预湿:在食用菌栽培的前2-5天,在沙柳木屑中加水,使其吸水膨胀及软化;
(3)配料:按照配方的质量比称取原料沙柳木屑、麸皮、豆粕、玉米粉和生石膏,混合均匀,并调节其含水率至65%~68%,即得到食用菌培养基质。
CN201310285394.5A 2013-07-08 2013-07-08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Active CN103408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5394.5A CN103408350B (zh) 2013-07-08 2013-07-08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5394.5A CN103408350B (zh) 2013-07-08 2013-07-08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8350A CN103408350A (zh) 2013-11-27
CN103408350B true CN103408350B (zh) 2014-12-10

Family

ID=4960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5394.5A Active CN103408350B (zh) 2013-07-08 2013-07-08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8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847B (zh) * 2014-04-21 2015-12-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含橡胶树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09006A (zh) * 2014-07-22 2014-10-22 肥东县丰宝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笋壳的香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168A (zh) * 2014-11-14 2015-01-28 内蒙古风水梁菌业有限公司 木腐食用菌培养基、木腐食用菌培养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2268A (zh) * 2015-06-19 2015-09-09 桂林健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采收芽苗菜后的种皮/胚胎体和根茎在栽培榆黄蘑中的应用
CN104945054A (zh) * 2015-06-19 2015-09-30 桂林健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采收芽苗菜后的种皮/胚胎体和根茎在栽培鲍鱼菇中的应用
CN104945055A (zh) * 2015-06-19 2015-09-30 桂林健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采收芽苗菜后的种皮/胚胎体和根茎在栽培猴头菇中的应用
CN105110855A (zh) * 2015-09-18 2015-12-02 临汾市尧都区杜怡霖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香菇培养基
CN106866191A (zh) * 2015-12-14 2017-06-20 灵武市森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枣树修剪枝条的食用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729A (zh) * 2015-12-19 2016-03-30 程煦干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CN106212230A (zh) * 2016-07-27 2016-12-14 阜南县大自然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杞柳的扦插育苗基质
CN106801016A (zh) * 2016-12-26 2017-06-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黑耳中伴生菌炭角菌的栽培方法
CN106916010A (zh) * 2017-01-22 2017-07-04 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代料香菇栽培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41931A (zh) * 2017-03-24 2017-07-14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CN107417359A (zh) * 2017-05-31 2017-12-01 兴义市天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6488A (zh) * 2019-07-23 2019-10-15 鲁东大学 一种富含锌、铁、钾的榆黄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7025A (zh) * 2021-07-08 2021-09-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香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8829A (zh) * 2007-12-30 2008-07-30 顾英梅 一种黑木耳的培植方法
CN101366346A (zh) * 2008-07-31 2009-02-18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1863701A (zh) * 2010-05-24 2010-1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香菇培养料和香菇生产方法
CN102659464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宁夏大学 一种以柠条粉为主的栽培料及用其栽培木腐性食用菌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8123A (ja) * 1987-12-04 1989-06-09 Kanebo Ltd しいたけ栽培用培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8829A (zh) * 2007-12-30 2008-07-30 顾英梅 一种黑木耳的培植方法
CN101366346A (zh) * 2008-07-31 2009-02-18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1863701A (zh) * 2010-05-24 2010-1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香菇培养料和香菇生产方法
CN102659464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宁夏大学 一种以柠条粉为主的栽培料及用其栽培木腐性食用菌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21444B2 1992.0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8350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8350B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
Chang et al. The cul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ushrooms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3168617B (zh) 虎乳灵芝的段木栽培方法
CN102550298B (zh) 一种人工培养的云南白灵芝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CN102617213B (zh) 用压缩秸秆制备香菇栽培基质的方法
CN103880487B (zh) 三合一绿肥发酵营养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08783B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姬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2210235A (zh)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CN102301910A (zh)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姬松茸的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4478546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CN105900692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5016853A (zh)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及其用于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2550282A (zh) 一种利用酵素菌酶解农作物秸秆高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04402616A (zh) 一种利用大蒜秸秆的平菇栽培基质及平菇生产方法
CN105900686A (zh) 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
CN107347461A (zh) 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2476973A (zh)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覆土材料
CN102379211A (zh) 一种应用葡萄枝条种植杏鲍菇的方法
CN106431668A (zh) 一种黑木耳栽培料
CN106495831A (zh) 一种黑木耳栽培料
CN103708895A (zh) 一种含松木屑的黑木耳袋料及制备方法
CN103030459B (zh) 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及母种制作方法
CN104478547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