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6229B - 环境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境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6229B
CN103376229B CN201310149000.3A CN201310149000A CN103376229B CN 103376229 B CN103376229 B CN 103376229B CN 201310149000 A CN201310149000 A CN 201310149000A CN 103376229 B CN103376229 B CN 103376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fan
thermal source
spa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90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6229A (zh
Inventor
由利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p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sp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pec Corp filed Critical Esp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6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6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能够抑制来自送风机的排出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特别是送风机的旋转翅片的旋转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并且能够提高环境试验的精度。环境试验装置(1)的恒温恒湿槽被分隔壁(4)划分成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通过上下的开口(9、19),使空气在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之间循环,能够将试验室(6)内控制为所期望的环境。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从上游侧依次串联状地排列有加湿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送风机(27),在加热器(26)和送风机(27)之间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并且在送风机(27)的下游侧设置有阻力板(11)。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将加热器(26)的下游附近的空气导向送风机(27),阻力板(11)能够使送风机(27)的排出流量的偏差变得大体均等。

Description

环境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整密闭空间的温度环境的功能的环境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搅拌密闭空间内的空气的送风机的环境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产品、原材料等的性能、耐久性进行试验的装置,具有环境试验装置。这种环境试验装置具备载置试验对象的试样的试验空间,将该试验空间内的温度、湿度调整为所期望的试验环境。即,为了将试验空间内调整为所期望的试验环境,这种环境试验装置至少搭载有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冷却空气的冷却器(例如,形成制冷循环的一部分的蒸发器)、以及搅拌试验空间内的空气的送风机。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利用分隔壁将一个恒温恒湿槽内划分为载置试样的试验空间、和配置有利于形成试验环境的上述各个设备(加热器、冷却器、和送风机等)的空气调整空间。该环境试验装置在驱动加热器、冷却器的状态下启动送风机,使空气在空气调整空间和试验空间之间循环,将试验空间内的温度、湿度调整为所期望的环境,且进行控制以使得试验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无偏差而变得大体均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35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中,有时难以稳定且高精度地形成所期望的试验环境,有可能破坏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下面对其原因进行具体的说明。
专利文献1的环境试验装置具有在空气调整空间内部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有冷却器、加热器、送风机的基本结构。即,在空气调整空间内部,循环空气依次通过冷却器、加热器,并经由送风机被送出到试验空间内。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这种环境试验装置在空气调整空间中,根据试验空间中的目标温度、目标湿度,有选择地使用冷却器、加热器。即,在将试验空间内的试样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主要使用加热器。具体而言,在高温试验运转时,将加热器调整为规定的输出(比例控制、ON/OFF(打开/关闭)控制),利用送风机在试验空间和空气调整空间之间形成空气的循环,进行控制以将试验空间的气体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另一方面,在将试验空间内的试样暴露于低温的情况下,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两者。具体而言,在低温试验运转时,使冷却器间歇地运转,将加热器调整为规定的输出(比例控制、ON/OFF控制),利用送风机在试验空间和空气调整空间之间形成空气的循环,进行控制以将试验空间的气体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
但是,实际上在任意一种运转下,也如图17所示,以空气流入送风机100中的流入部(以下称作吸气口102)为基准,空气能够从360度方向流入。因此,从吸气口102被导入送风机100内的空气有时温度、湿度产生大的分布不均。这成为因送风机中的吸气范围的扩大,一个方向的吸引力降低,最终在吸气口102的附近形成空气不流通的滞留区域110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如图17所示,该滞留区域110为稍微离开吸气口102的位置,容易以该吸气口102为基准在空气调整空间的上方侧的角落附近产生。即,在空气调整空间中产生的滞留区域110主要是沿着形成装置的外轮廓的壁面的部分。另外,在空气调整空间内的前述壁面附近,受到外界温度的不少影响。即,在现有的环境试验装置中,在具有这种外界干扰的影响的范围形成滞留区域110,因此,尽管在试验中,也会在空气调整空间内形成与在冷却器、加热器等中被调整后的温度、湿度不同的空气。而且,该未被温度调整的滞留区域110的空气被吸入送风机100中,从而使温度、湿度产生大的分布不均。
另外,作为使被吸入送风机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产生大的分布不均的其它原因,也列举有以下的原因。例如,流入送风机100中的空气变成在中途混入有仅通过了冷却器的空气(简称为低温空气)、通过了冷却器和加热器101的空气(简称为调整空气)、或者仅通过了加热器101的空气(简称为高温空气)等的空气。
因这种原因,从吸气口102被吸入到送风机100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变得不一样,温度、湿度产生大的分布不均。另外,来自送风机100的排出空气也随之变成温度、湿度产生大的分布不均的状态。即,送风机100的排出空气在与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截面中,形成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而且,通过具有该分布不均的空气,将试验空间内调整为所期望的环境。
这样,在现有技术的环境试验装置中,具有各种温度、湿度的空气从吸气口被导入送风机,使用该空气形成试验环境。因此,难以调整试验空间中的温度、湿度,难以将在试验环境维持为稳定的状态。其结果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强行进行环境试验,引起试验精度降低。即,送风机中的排出空气的分布不均是导致试验精度降低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适合长期维持高温状态、低温状态的试验的恒温装置、恒温恒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中,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变得更大,因此,有可能导致环境试验的可靠性大幅降低。
因此,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能够抑制来自送风机的排出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特别是送风机的旋转翅片的旋转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并且能够提高环境试验的精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的本发明是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境试验装置具有空气调整空间和配置试样的试验空间,在上述空气调整空间设置送风机以及具有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热源,使空气在空气调整空间和试验空间之间循环,使试验空间内形成为所期望的环境,在空气调整空间内,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排列有热源、送风机,送风机以被吸入该送风机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与通过热源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在热源和送风机之间设置有将温度主要被热源调整过的空气导向送风机的空气导入引导部件。
其中,此处所说的“热源”包括冷热源和加热源。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记载的环境试验装置构成为,在送风机和热源之间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将通过热源的空气导入送风机。由此,在环境试验装置中,在进行任何试验的情况下,主要是热源的下游附近的温度湿度调整后的大体一样状态的空气流入该环境试验装置的送风机中,因此,能够使该流入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变得大体均匀。另外,如之前已经说明的那样,即使是在空气调整空间内、与送风机的吸气部相比更靠上方侧形成有滞留区域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进行限制,以使送风机不吸入该区域的空气。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阻止流入送风机中的空气产生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即,在本发明中,能够使送风机中的排出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变得大体均匀,因此,试验空间内的试验环境的调整变得容易。其结果是,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长期维持试验环境。由此,即使在长期维持高温状态、低温状态的恒温装置、恒温恒湿装置中采用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高的试验精度,因此,不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优选具有具备加热功能的第一热源、和具备冷却功能的第二热源。优选在具有两者的情况下,在第二热源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热源。
虽然之前已经进行了说明,这种环境试验装置在高温试验运转中,将加热器调整为规定的输出(比例控制、ON/OFF控制),利用送风机在试验空间和空气调整空间之间形成循环空气,进行控制以将试验空间的气体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另一方面,在低温试验运转中,使冷却器间歇地运转,将加热器调整为规定的输出(比例控制、ON/OFF控制),利用送风机在试验空间和空气调整空间之间形成循环空气,进行控制以将试验空间的气体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
即,在这种环境试验装置中,在高温试验运转和低温试验运转的任一情况下,加热器都被驱动。
根据上述的环境试验装置,采用通过了加热器等第一热源的空气被导入送风机的结构。由此,在第一热源的下游附近且温湿度调整已经结束,温湿度大体一样的状态下的空气流入送风机中。因此,能够使该流入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变得大体均匀。
进而,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结构:以被吸入该送风机中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与通过热源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送风机,而且还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因此,不会导致环境试验装置的大型化。
对其原因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环境试验装置中,使用电动机作为送风机的驱动源。因电动机一般都暴露于高温、温度急剧变化等条件下,有时会发生故障。因此,在环境试验装置中,避免将电动机设置在试验空间内、空气调整空间内。因此,通常在环境试验装置中,更多采用离心式送风机而不是轴流式送风机。即,离心式送风机是从轴心方向吸气,向旋转方向排出的构造。即,离心式送风机是空气的吸入方向与排出方向交叉的构造。而且,作为送风机的驱动源的电动机一般配置于轴心方向。鉴于这种情况,在现有技术中,送风机被设置成将电动机配置在空气调整空间的外部,被吸入送风机中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与通过热源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交叉。另外,如果以该姿势进行设置,则能够防止因热而引起的电动机的故障,而且环境试验装置也不会过度大型化。
因此,在本发明中,送风机的设置姿势与过去的姿势相同,并且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因此,能够将环境试验装置维持为与过去的环境试验装置大体相同的尺寸,并且能够期待新的作用效果。
推荐上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在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的上游侧具有流入开口,该流入开口以朝向上述热源开口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空气导入引导部件的流入开口以朝向热源开口的方式配置,因此,送风机能够更有效地吸引通过热源后的空气。换言之,空气导入引导部件的流入开口位于空气流入送风机的部分(吸气部)的延长线上,因此,不仅能够将流入开口视为送风机的吸气部,而且能够切实地将热源的下游附近的空气导入送风机内。
优选上述流入开口配置成位于将上述热源朝向该流入开口投影而形成的投影面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空气导入引导部件的流入开口配置成位于将热源朝向该流入开口投影而形成的投影面内,因此,送风机能够更有效地吸入通过热源后的空气。
优选上述送风机具有吸气口,从该吸气口吸入空气,上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具有:围绕壁,其围绕上述吸气口的周围中的上述热源所在的方向以外的部分;和向该围绕壁内导入空气的流入开口。
根据该结构,利用围绕上述吸气口的周围中的上述热源所在的方向以外的部分的围绕壁,形成有向吸气口引导空气的空气导入引导部件,经由流入开口能够将空气导向围绕壁内。因此,能够切实地将通过了流入开口的空气吸入送风机内。换言之,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空气从流入开口以外的地方流入围绕壁内,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控制被吸入送风机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
另外,在上述空气调整空间内,上述热源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也可以比上述空气调整空间在与上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一般来讲,在环境试验装置中,加热器的尺寸(外形)采用比冷却器的尺寸(外形)小的尺寸。另外,根据流路阻力的关系,一般的流体会通往阻力小的路径。因此,通过了冷却器的空气避开加热器流动,这就成为产生送风机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的一个原因。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即使是经过避开热源的路径而能够流入送风机的结构,也能够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将热源的下游附近的空气导入送风机内。即,不实施已有的环境试验装置中的设备结构和空气调整空间等的设计变更等,就能够将热源的下游附近的空气吸入送风机中。这样制造成本不会大幅增加。
优选上述热源具有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在上述空气调整空间内,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依次排列有上述第二热源、上述第一热源、送风机,上述第一热源在与上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比上述第二热源在与上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根据该结构,即使采用通过了第二热源的空气能够经过避开第一热源的路径而流入送风机的结构,也能够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将第二热源的下游附近的空气导入送风机内。
优选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的上述第一热源是加热器,上述第二热源是冷却器。
作为更具体的结构,该环境试验装置具有空气调整空间和配置试样的试验空间,
具有将空气调整空间与试验空间连通的空气导入开口和空气排出开口,
在上述空气调整空间中设置有:具有吸气口和排出口的送风机;具备加热功能的第一热源;和具备冷却功能的第二热源,
使空气在空气调整空间和试验空间之间循环,使试验空间内形成为所期望的环境,
在空气调整空间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闭塞壁而变成死胡同结构(盲端结构,尽端式结构),
在空气导入开口和闭塞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热源、第一热源和送风机的吸气口,送风机的吸气口朝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从空气导入开口被导入至空气调整空间的空气通过第二热源和第一热源,从吸气口被吸引到送风机并向空气排出开口侧排出,
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其遮断从形成于上述吸气口和闭塞壁之间的空气朝向吸气口的空气的流动。
此外,优选上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具有:围绕壁,其围绕上述吸气口的周围中的上述第一热源所在的方向以外的部分;和向该围绕壁内导入空气的流入开口,上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为朝向上述第一热源侧扩大的形状,
上述第一热源在与上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比上述第二热源在与上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上述流入开口配置成位于将上述第一热源朝向该流入开口投影而形成的投影面内。
优选上述送风机具有排出空气的排出口,在排出口的附近设置有成为空气流通阻力的阻力体。
根据该结构,利用阻力体来限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能够调整因送风机的旋转翅片而产生的排出流量的偏差。由此,能够使从送风机排出并朝向试验空间内的空气的流量大体均匀地分散,因此,能够无时差地有效地将试验空间内变成为所期望的试验环境。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试验精度的提高。
优选上述送风机是多叶片风扇,上述阻力体设置于上述风扇的旋转方向侧。
根据该结构,阻力体设置于送风机的旋转方向侧,因此,能够分散从送风机排出的空气的流量。由此,能够更加切实地均等地分散从送风机排出的空气。
优选在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之间设置有将空气导入第一热源的引导部件。
优选上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是朝向热源扩大的形状。
优选流入开口的与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l为第一热源的与空气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L的1/2以上2/2以下。
优选阻力体是竖立设置的板,该板朝向排出口的方向。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在送风机和加热器之间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能够将通过加热器的空气导入送风机。因此,能够抑制从送风机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由此,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维持试验空间内的试验环境,因此,能够获得可靠性高的试验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环境试验装置内部的主要部分的实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环境试验装置内部的送风机及其周边设备和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环境试验装置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的概念图。
图7是着眼于送风机的上下游的空气的流动的概念图。
图8是着眼于送风机的下游侧的空气的流动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弯曲形状)
图10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三角形状)
图11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其它变形例的立体图。(流入开口扩张)
图12是表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阻力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倾斜)
图14是表示阻力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悬挂)
图15是表示阻力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弯曲状)
图16是表示阻力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狭缝状)
图17是着眼于现有的环境试验装置中的送风机的上下游的空气的流动的概念图。(网格阴影部分:滞留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 环境试验装置
4 分隔壁
6 试验室(试验空间)
7 空气调整用通路(空气调整空间)
8 空气导入引导部件
11、51、52、55 阻力板(阻力体)
12 导入流路形成部件
14 加湿器
15 蒸发器
16 闭塞壁
17 开口
21、47 流路形成部
25、50 流入开口
26 加热器(第一热源)
27 送风机
28 旋转翅片
32 围绕空间
33 外轮廓部件
35 吸气口
36 排出口
56 阻力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环境试验装置1是具有周围被隔热材料3覆盖的框体2的所谓恒温恒湿装置。即,框体2构成恒温恒湿槽5,内部被分隔壁4划分成试验室(试验空间)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空气调整空间)7。而且,在恒温恒湿槽5内的上部侧和下部侧设置有将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连通的开口9、19。
下部侧开口9是空气导入开口。上部侧的开口19是空气排出开口。
空气导入开口9和空气排出开口19均是从正面观看水平方向上长的长方形的开口。
试验室6是在进行环境试验时配置作为试样的设备、部件等的空间。在试验室6设置有:检测该空间的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单元23;和检测该空间的相对湿度的室内湿度检测单元24。室内温度检测单元23例如是现有的众所周知的热电偶、热敏电阻器等的温度传感器。另一方面,室内温度检测单元24例如是现有的众所周知的湿度传感器。
空气调整用通路7是生成所期望的温度、湿度的空气的部分。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从下部侧(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有加湿器14、蒸发器(第二热源)15、加热器(第一热源)26、送风机27。
加湿器14具有蒸发盘30和现有的众所周知的电加热器31,利用电加热器31使贮存于蒸发盘30内的热水蒸发。
蒸发器(冷却器)15是众所周知的冷却装置10的一部分,发挥承担制冷循环的一部分的功能。即,蒸发器15在内部流通有进行相变的制冷剂,能够改变冷却能力和表面温度。
加热器26是现有的众所周知的电加热器,用于对通过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空气进行加热。
送风机27是现有的众所周知的离心送风机,具有旋转翅片28和内置有其的外轮廓部件33,从旋转翅片28的轴心方向吸入空气,向旋转方向排出空气。即,送风机27在外轮廓部件33具有吸气口35和排出口36。吸气口35形成于外轮廓部件33的、与旋转翅片28的旋转轴正交的侧面。排出口36形成于沿着旋转翅片28的旋转方向的面。
另外,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在比送风机27更靠上部侧(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有闭塞壁16。闭塞壁16具有在规定的位置形成的在部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17,是允许空气仅从开口17通过的空气流通限制部件。即,闭塞壁16通过将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和开口17连通,能够将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送往试验室6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闭塞壁16的开口17的开口形状大体是方形,该开口17的开口尺寸与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的开口尺寸大体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空气调整用通路7在末端部分设置闭塞壁16,因此,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变成死胡同结构,最终形成空气不流通的滞留区域11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的特征性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为了抑制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在比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更靠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而且,为了抑制试验室6内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并且为了容易进行温度湿度调整,在比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更靠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有阻力板11。
如图1所示,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设置于加热器26和送风机27之间,用于限制流入送风机27的空气。即,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是主要发挥用于将通过了加热器26的空气导入送风机27的辅助流路的功能的部件。如图2所示,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由安装于送风机27的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形成。
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如图3和图4所示,外观大体是梯形,由流路形成部21和安装部22构成。流路形成部21如图2所示,是围绕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的部分,是通过对具有规定宽度(图3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金属部件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即,流路形成部21具有:两个倾斜壁(围绕壁)37、38;和连结这两个倾斜壁37、38的连结壁(围绕壁)40。两个倾斜壁37、38分别配置于连结壁40的端部。这些倾斜壁37、38从连结壁40的端部向该连结壁40的同一面一侧延伸,并且随着朝向远离该连结壁40的面的方向,在倾斜壁37、38彼此相互离开的倾斜方向上配置。即,流路形成部21由倾斜壁37、38和连结壁40形成围绕空间。另外,流路形成部21具有形成于与连结壁40的上述面相反的一侧、即倾斜壁37、38最离开的端部彼此之间的开放部25(流入开口)。
如上述方式,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配置于在倾斜壁37、38彼此相互离开的倾斜方向上,为朝向加热器26一侧扩大的形状。
安装部22是有助于安装于送风机27的部分。安装部22是配置于以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的梯形为基准的外侧,以横跨两个倾斜壁37、38和连结壁40的方式设置的部分。具体而言,安装部22具有以与流路形成部21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的板部本41,板部本体41以横跨两个倾斜壁37、38和连结壁40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本体41以横跨两个倾斜壁37、38的一部分和整个连结壁40的方式配置。板部本体41在离开流路形成部21的位置具有轮廓边42,该轮廓边42形成为曲线状。具体而言,轮廓边42是作为半径r(例如与连结壁40的长度相等或者比其略长)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而且,在板部本体41的三处设置有插入贯通沿着部件厚度方向贯通的螺丝等的连结部件的贯通孔43。
如图2所示,阻力板11是具有规定大小的方形的板体,用于使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的流量分布的偏差平均。即,阻力板11由阻力部45、和从该阻力部45的端部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的固定部46构成。
下面,对环境试验装置1内的设备和部件等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上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被设置于恒温恒湿槽5内的分隔壁4划分成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即,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是以分隔壁4为界相邻的关系。另外,试验室6和空气调整用通路7也是通过设置于分隔壁4的上下的开口9、19而连通的关系。
而且,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内,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图1的下部侧)依次设置有加热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送风机27。另外,在比送风机27的吸入口35更靠下游侧具有闭塞壁16,吸入口35的前方变成死胡同结构。
而且,各个设备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内以分别隔着一定的间隔呈串联状排列的方式配置。更具体地来讲,加热器14以位于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底部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固定。蒸发器15以大体全部属于将加湿器14向铅垂方向上方投影时形成的投影区域的方式固定。加热器26以大体全部属于将加湿器14向铅垂方向上方投影时形成的投影区域、且大概属于将蒸发器15向铅垂方向上方投影时形成的投影区域的方式固定(其余部分从蒸发器15的投影区域中脱离)。送风机27以其外轮廓部件33大体全部属于将加湿器14向铅垂方向上方投影时形成的投影区域、且一部分属于将加热器26向铅垂方向上方投影时形成的投影区域,其余部分从该区域中脱离的方式被固定于框体2。
另外,为了进一步明确加湿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送风机27的位置关系,根据设置姿势的铅垂方向的投影区域的大小,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各个设备的相对尺寸附带进行说明。对于尺寸而言,加湿器14最大,蒸发器15、加热器26、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依次变小。换言之,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内壁和各个设备的缝隙P是在蒸发器15的位置最小(缝隙P1),在加热器26的位置(缝隙P2)、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的位置(缝隙P3)依次变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蒸发器15和分隔壁4之间形成缝隙P1,在加热器26和框体2之间形成缝隙P2,在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和分隔壁4之间形成缝隙P3的方式配置各个设备。因此,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具有蒸发器15未覆盖加湿器14的部分。另外,还具有加热器26未覆盖蒸发器15的部分。还具有送风机27未覆盖加热器26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了蒸发器15的空气无法流入缝隙P2的方式设置导向板34。即,如图1所示,导向板34以从蒸发器15的框体2侧端部至加热器26的下侧端部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隙P3被用于作为向送风机27导入空气的主要流路。即,送风机27以吸气口35朝向缝隙P3开口的姿势设置。
而且,以围绕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即,如图1所示,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配置在形成于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和分隔壁4之间的缝隙P3,隔着安装部22固定于送风机27。更具体地来讲,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以流路形成部21的与安装部22所位于的端部相对的端部(以下也简称为突出端侧端部)、与分隔壁4相对配置的姿势固定于送风机27。此时,在流路形成部21的突出端侧端部和分隔壁4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即,流路形成部21的围绕空间32除倾斜壁37、38和连结壁40外,也被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围绕。
另外,如图1、2、5所示,流路形成部21在使连结壁40处于与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底面大致平行的姿势的状态下,配置于加热器26的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另外,以流路形成部21的流入开口25整体位于加热器26的正上方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流路形成部21配置成在流入开口25的长方向上延伸的全长与向加热器26的长方向上延伸的规定范围l(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长方向中央的全长L的大约1/2~2/3倍左右)的铅垂方向投影区域重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采用以下的配置:从流入开口25将加热器26上部的空气导入围绕空间32内,能够将该空气沿流路形成部21和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向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引导。
另外,在送风机27的上部配置闭塞壁16。即,闭塞壁16采用以下配置:使在部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17处于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上下方向上连通的姿势,该开口17与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连通。
另外,在闭塞壁16的上面侧、在开口17的附近安装有作为空气流通阻力的阻力板11。阻力板11处于相对于闭塞壁16竖立垂直的姿势,以沿着开口17的边缘端部的方式配置固定部46并将其固定。具体而言,阻力板11安装于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流量多、且遮挡其一部分空气的排出方向的位置。更具体地来讲,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力板11在安装姿势下朝向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侧,高度方向突出端部与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顶部抵接。另外,阻力板11从沿着开口17的边缘端部稍微离开分隔壁4的位置延伸至排出口36的一部分。即,阻力板11采用以下的配置:能够使在从闭塞壁16至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顶面的高度方向上分散的空气反射,使在从分隔壁4向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与框体2的壁面的进深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分散的一部分空气反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的基本操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中,利用送风机27使恒温恒湿槽5内的空气循环,在试验室6内制作所期望的环境。即,恒温恒湿槽5内的空气被送风机27从分隔壁4的下部侧的开口9吸入空气调整用通路7侧,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朝向铅垂方向上方通过。接着,被导入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从排出口36排出,进而从分隔壁4的上部侧的开口19向试验室6侧排出。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果送风机27启动,则如图6所示,空气调整用通路7内的空气被吸入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从排出口36排出。而且,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从分隔壁4的上部侧的开口19被向试验室6侧送出。由此,沿着试验室6内的壁面形成空气的流动。而且,到达分隔壁4的下部侧的开口9的空气被再次导入空气调整用通路7内。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如上所述,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配置有加湿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因此,被导入至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空气根据需要被加湿器14加湿,通过蒸发器15后,流向加热器26侧。
此外,环境试验装置1利用室内温度检测单元23和室内湿度检测单元24,监视试验室6内的当前的温度(当前气温)和当前的相对湿度(当前相对湿度),根据规定的设定条件,控制各个设备(加湿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送风机27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中的特征性的功能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具有以下功能:在上述基本操作时,抑制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由此能够容易进行试验室6内的温度湿度调整,而且还能够抑制试验室6内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试验装置1在送风机27的上游侧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来限制流入送风机27的空气。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来防止空气从空气不流通的滞留区域流向送风机27,将温度被调整后的所期望的空气导入送风机27。其结果是,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疑似地接近加热器26侧,因此,能够将加热器26附近的空气导入送风机27内。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通过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吸气口35至加热器26的距离H缩短至疑似的距离h。更具体地来讲,使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的流入开口25靠近加热器26,并且其流入开口25以朝向加热器26开口的方式朝向下方。由此,被吸入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的空气变成实际上通过流入开口25的空气,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和加热器26的距离疑似地缩短。而且,其结果是,利用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能够将送风机27中的空气的吸引力集中在下方。即,如果启动送风机27,则如图7所示,吸入加热器26的下游附近、即加热器26的大致正上方的空气。因此,通过了加热器26的空气和通过缝隙P2到达加热器26的下游附近的空气被吸入流入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内的围绕空间32。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通过了加热器26的空气的比例。由此,能够大幅减少被吸入送风机27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
像这样被吸入至送风机27内的空气从排出口36向送风机27的外侧排出。即,从闭塞壁16的开口17以主要偏向旋转翅片28的旋转方向(卷入方向)的流量从送风机27中排出。具体而言,送风机27的排出流量在以图2为基准的右方(旋转翅片28的旋转方向)多,左方(旋转翅片28的反转方向)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阻力板11设置于开口17附近,因此,如图7、8所示,流向旋转翅片28的旋转方向的空气的一部分遇到阻力板11,返回流向旋转翅片28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仅剩余的空气穿过阻力板11和框体2之间,流向旋转方向。由此,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的宽度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上大体均等地扩散,被送出至试验室6内。即,能够向试验室6内以大体均匀的流量分布送出几乎没有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的空气。
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能够限制从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吸入到达加热器26的下游附近的空气,能够减少通过吸气口35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因此,能够将从送风机27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即,如以下的表1所示,在具备上述结构的环境试验装置1的情况(实施例)下,能够将从送风机27的排出口36排出的空气的温度的分布不均控制在摄氏1.0度以内(实际上是摄氏0.3度)。另一方面,在不具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的现有的环境试验装置的情况(比较例)下,从送风机的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分布不均超过摄氏3.0度(实际上是摄氏3.2度)。
【表1】
表1表示排出口的温度分布的表
排出口的反转方向端部(左侧) 排出口的旋转方向端部(右侧) 排出口温度差
实施例 121.9℃ 122.2℃ 0.3℃
比较例 122.8℃ 119.6℃ 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阻力板11,能够使从送风机27排出的流量分布的偏差大致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试验室6内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其结果是,试验室6内的温度、湿度调整变得容易,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试验环境。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试验精度提高,能够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采用了呈梯形的部件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导入流路形成部件。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将具有一定宽度的部件折弯为弯曲状而具有曲面的“山”型的导入流路形成部件38。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呈三角形状的导入流路形成部件39。
另外,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安装部的轮廓边并不限于圆弧状,也可以根据导入流路形成部件的形状,采用梯形形状、曲线状、三角形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流路形成部21的流入开口25的宽度仅为部件宽度(从分隔壁4至送风机27的外轮廓部件33的长度)左右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流入开口的宽度比上述实施方式更宽的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能够列举流路形成部47,其具有扩大至与加热器26相同程度的宽度的流路开口50。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采用具有流入开口25和与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连通的连通开口49的盒状导入流路形成部件48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阻力板11竖立设置于闭塞壁16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阻力板11以从框体2的顶面垂下的方式固定的结构。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用倾斜的阻力板51,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式固定于闭塞壁16。另外,同样,也可以朝向框体2的顶面固定阻力板51。
另外,作为其它的结构,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在框体2的顶面安装悬挂部件53,阻力板52在该悬挂部件53上呈一定的倾斜的方式悬挂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方形的阻力板11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也可以采用截面形状呈弯曲状的阻力板55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厚度一样的平面状的阻力板11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采用形成有规定数量的狭缝57的阻力体56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恒温恒湿装置所采用的环境试验装置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同样适用于没有加湿器14的恒温装置。另外,也能适用于具有其它功能的环境试验装置、例如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空气调整用通路7配置于试验室6的侧方,使空气向高度方向流动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空气调整用通路7配置于试验教室6的上方或者下方,使空气向水平方向流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有加湿器14、蒸发器15、加热器26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上游侧以加热器26、加湿器14、蒸发器15或者蒸发器15、加湿器14、加热器26等的任一顺序配置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铅垂方向的投影区域的大小以加热器14最大,蒸发器15、加热器26的顺序变小的设备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各个设备的大小也可以是任意的大小。即,配置于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的各个设备与它们的位置关系、大小无关,能够期待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但是,在更改了各个设备的大小的情况下,优选将铅垂方向的投影区域的大小最小的设备配置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的距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最近的位置(最下游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特别高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空气调整用通路7中具备蒸发器15和加热器26两个热源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配备任一个热源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空气导入引导部件8的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的突出端侧端部不与分隔壁4抵接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导入流路形成部件12的突出端侧端部与分隔壁4抵接的结构。由此,变成能够在比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更靠上方形成的滞留区域、与将所调整的空气导入送风机27的吸气口35的围绕空间32被进一步遮断的构造,因此,能够使流入送风机27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分布不均变得更加均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为了阻止通过加热器26和框体2之间的空气,在加热器26和蒸发器15之间设置有导向板3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未设置导向板34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空气调整空间、配置试样的试验空间、划分所述空气调整空间和所述试验空间的分隔壁,
在所述空气调整空间设置有送风机以及具有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热源,
使空气在空气调整空间和试验空间之间循环,使试验空间内形成为所期望的环境,
在空气调整空间内,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排列有热源、送风机,送风机具有吸气口和排出口,并且以从该吸气口吸入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与通过热源的空气的通过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在空气调整空间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闭塞壁而变成死胡同结构,
在热源和送风机之间设置有将温度主要被热源调整过的空气导向送风机的空气导入引导部件,
所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具有:围绕壁,其围绕所述吸气口的周围之中除所述热源所在的方向以外的部分;和向该围绕壁内导入空气的流入开口,
所述流入开口相对于所述热源隔开距离地设置,
所述闭塞壁具有开口,所述闭塞壁的开口与所述送风机的排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在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的上游侧具有流入开口,该流入开口以朝向所述热源开口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开口配置成位于将所述热源朝向该流入开口投影而形成的投影面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调整空间内,所述热源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比所述空气调整空间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具有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
在所述空气调整空间内,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依次排列有所述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送风机,
所述第一热源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比所述第二热源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6.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空气调整空间、配置试样的试验空间、划分所述空气调整空间和所述试验空间的分隔壁,
具有将空气调整空间与试验空间连通的空气导入开口与空气排出开口,
在所述空气调整空间设置有:具有吸气口和排出口的送风机;具备加热功能的第一热源;和具备冷却功能的第二热源,
使空气在空气调整空间和试验空间之间循环,使试验空间内形成为所期望的环境,
在空气调整空间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闭塞壁而变成死胡同结构,
在空气导入开口和闭塞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热源、第一热源和送风机的吸气口,送风机的吸气口朝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从空气导入开口被导入至空气调整空间的空气通过第二热源和第一热源,从吸气口被吸引到送风机并向空气排出开口侧排出,
设置有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其遮断从形成于所述吸气口和闭塞壁之间的空间朝向吸气口的空气的流动,
所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具有:围绕壁,其围绕所述吸气口的周围之中除所述热源所在的方向以外的部分;和向该围绕壁内导入空气的流入开口,
所述流入开口相对于所述热源隔开距离地设置,
所述闭塞壁具有开口,所述闭塞壁的开口与所述送风机的排出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导入引导部件为朝向所述第一热源侧扩大的形状,
所述第一热源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比所述第二热源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占的面积小,
所述流入开口配置成位于将所述第一热源朝向该流入开口投影的投影面内。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具有排出空气的排出口,在排出口的附近设置有成为空气的流通阻力的阻力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是多叶片风扇,
所述阻力体设置于风扇的旋转方向侧。
CN201310149000.3A 2012-04-27 2013-04-26 环境试验装置 Active CN103376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542A JP5699108B2 (ja) 2012-04-27 2012-04-27 環境試験装置
JP2012-103542 2012-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6229A CN103376229A (zh) 2013-10-30
CN103376229B true CN103376229B (zh) 2017-04-26

Family

ID=49461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9000.3A Active CN103376229B (zh) 2012-04-27 2013-04-26 环境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99108B2 (zh)
KR (1) KR101665359B1 (zh)
CN (1) CN103376229B (zh)
TW (1) TWI550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9790B2 (ja) * 2012-07-30 2015-02-18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
CN105828909B (zh) * 2013-12-27 2018-01-30 豪威株式会社 加湿空气清洁器
KR101876223B1 (ko) * 2013-12-27 2018-07-1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CN104128213B (zh) * 2014-08-04 2015-11-18 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使气候环境试验设备风速稳定和均匀的装置
CN104132686B (zh) * 2014-08-04 2017-04-19 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由液体加热和恒温的温湿度检定箱
JP6657141B2 (ja) * 2017-05-29 2020-03-04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熱処理装置
KR102133085B1 (ko) * 2018-06-27 2020-07-13 그린테코 주식회사 단가절감을 위한 자동화 연속형 곤충 대량 생산 시스템
CN110090670B (zh) * 2019-06-05 2024-02-20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顶部吸风式风道结构的环境试验箱
CN111330653A (zh) * 2020-04-02 2020-06-26 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温度均匀性的新型环境试验箱
CN112683765A (zh) * 2020-12-21 2021-04-20 广州威德玛环境仪器有限公司 富氧高温湿热综合老化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7345A (en) * 1977-10-14 1979-05-09 Toshiba Corp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S5572736A (en) * 1978-11-27 1980-05-31 Chuo Riken:Kk Humidistat
JPS5959900U (ja) * 1982-10-15 1984-04-19 ヤマト科学株式会社 恒温器
JPS60151013U (ja) * 1984-03-16 1985-10-07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恒温恒湿装置
JPS6124928A (ja) * 1984-07-11 1986-02-03 Hitachi Ltd 恒温恒湿装置
CN85202305U (zh) * 1985-06-16 1986-05-07 厉焕发 一种空调电冰箱吹风装置
JPH04902Y2 (zh) * 1987-05-27 1992-01-13
JPH0185498U (zh) * 1987-11-27 1989-06-06
JP2511205Y2 (ja) * 1989-06-16 1996-09-25 株式会社藤田製作所 バ―ンイン処理装置
JPH0480640A (ja) * 1990-07-23 1992-03-13 Tabai Espec Corp 恒温恒湿器
JPH0482628U (zh) * 1990-11-27 1992-07-17
JP2534312Y2 (ja) * 1992-09-07 1997-04-30 タバイ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目的とする温度及び(又は)湿度環境を得る装置
JP2901887B2 (ja) * 1994-11-02 1999-06-07 タバイ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の透視部の結露防止装置
JPH09105768A (ja) * 1995-10-12 1997-04-22 Sony Corp 温湿度試験器
JP3874322B2 (ja) * 1998-06-02 2007-01-31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引出し式扉を持つ環境試験装置
JP4019575B2 (ja) * 1999-11-29 2007-1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57533B1 (ja) * 2003-12-18 2004-08-25 スガ試験機株式会社 耐候光試験装置
JP2005241487A (ja) * 2004-02-27 2005-09-08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環境試験装置
JP2005321164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oyobo Co Ltd 温熱環境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KR100633605B1 (ko) * 2004-12-27 2006-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유닛
US7658085B2 (en) * 2005-08-19 2010-02-09 Lg Electronics Inc. Monolithic air conditioner
JP4647441B2 (ja) * 2005-09-13 2011-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846696B2 (ja) * 2007-11-26 2011-12-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JP2009216357A (ja) * 2008-03-12 2009-09-24 Nagano Science Kk 恒温槽
JP5135040B2 (ja) * 2008-04-17 2013-01-30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断熱パネル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JP5180688B2 (ja) * 2008-06-04 2013-04-10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恒温恒湿装置
JP4963740B2 (ja) * 2008-07-22 2012-06-27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結露量の制御可能な環境試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63585A (ja) 2010-02-05 2011-08-25 Espec Corp 恒温恒湿装置
JP5456536B2 (ja) * 2010-03-29 2014-04-02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恒温装置
CN201670958U (zh) * 2010-05-26 2010-12-15 浙江鑫业皮革机械有限公司 合成革后处理生产线的预烘装置
CN102168999A (zh) * 2010-12-15 2011-08-31 陈隽 恒温恒湿试验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65359B1 (ko) 2016-10-24
CN103376229A (zh) 2013-10-30
KR20130121726A (ko) 2013-11-06
TW201350766A (zh) 2013-12-16
JP5699108B2 (ja) 2015-04-08
JP2013231654A (ja) 2013-11-14
TWI550238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6229B (zh) 环境试验装置
TWI674382B (zh) 除濕裝置
CN103673076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7076430B (zh) 空气调节机
US9696044B2 (en) Air conditioner unit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ake-up air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598788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671602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US20170067655A1 (en) Air conditioner units having improve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ke-up air
CN21066309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US9791165B2 (en) Air conditioner units having improved condensate removal assemblies
JP2019143631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20150067918A (ko) 제습기
CN112013465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06662341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641191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2213624A (ja) 空調装置の熱交換ユニット
CN10496434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9716039A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1655354B1 (ko) 버섯 재배 장치용 항온 항습기의 제어방법
CN116857776A (zh) 控制方法和空调室内机
JP684895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0578333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65928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20170083793A (ko) 먼지 센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