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562B -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562B
CN103359562B CN201310017094.9A CN201310017094A CN103359562B CN 103359562 B CN103359562 B CN 103359562B CN 201310017094 A CN201310017094 A CN 201310017094A CN 103359562 B CN103359562 B CN 103359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rate
cage
control device
group managemen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70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562A (zh
Inventor
外崎幸德
杉原俊雄
阿部真美子
田中俊明
山田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提供一种维持服务性能,实现前景良好的节能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设于管理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包括,运转率设定部、运转率算出部、和控制部。运转率设定部设定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应当运转的时间的比例的目标运转率。运转率算出部根据有关所述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记录,算出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运转的时间的比例的实际运转率。控制部变更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使所述实际运转率接近所述目标运转率:控制无方向停止的第1控制参数、控制有方向停止的第2控制参数、和控制分配的第3控制参数。

Description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078005(申请日:03/29/2012)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包含同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控制多台乘用轿厢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为了提高便利性,希望提高服务性能。这里所说的服务性能是指,从使用者登录候梯厅呼叫到乘上乘用轿厢的等待时间、从使用者乘梯到下梯的乘梯时间,或者,等待时间加上乘梯时间的服务时间。考虑能够通过减小从使用者登录候梯厅呼叫到乘用轿厢开门的未应答时间来提高服务性能。根据该观点,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确定分配给候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使得未应答时间减小。
另一方面,近年考虑到环境,提出各种实现节能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一部分被实用化。这样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中,有无法获得预想的节能效果的问题或虽然达成节能但也造成服务性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维持服务性能并实现前景良好的节能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为设置于管理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的组管理控制装置中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包括:设定目标运转率的运转率设定部,所述目标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应当运转的时间的比例;根据有关所述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记录算出实际运转率的运转率算出部,所述实际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运转的时间的比例;和控制部,其变更控制无方向停止的第1控制参数、控制有方向停止的第2控制参数、和控制分配的第3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实际运转率接近所述目标运转率。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在维持服务性能的同时,可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框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需要数据生成部所生成的需要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设定部在时间段设定目标运转率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设定部设定对实际运转率比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设定部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目标运转率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显示在图1所示的轿厢状态记录部记录的运行记录的一例的图。
图7是显示基于图6的运行记录的乘用轿厢的状态过渡的图表。
图8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算出部的运转率的计算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9是显示图1所示的控制部保持的控制方式设定表的一例的图。
图10的(a)和(b)是分别显示控制运转台数的方法的实例的图表。
图11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控制部设定控制参数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图1所示的运转率控制部对组管理控制部赋予控制参数的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100。该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综合控制多台(例如6台)乘用轿厢120A~120F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50。组管理控制装置150生成各乘用轿厢120A~120F的运行预定,并分别发送给与各乘用轿厢120A~120F对应设置的轿厢控制装置122A~122F。轿厢控制装置122A~122F根据乘用轿厢120A~120F的运行预定分别控制各乘用轿厢120A~120F。轿厢控制装置122A~122F进行乘用轿厢的升降控制和门的开关控制这样的各种控制。
建物内的各楼层的候梯厅,设有接受目的方向(上方向或下方向)的输入的候梯厅输入装置110。图1所示的实例中,建物具有从1楼到10楼共10层楼层,各楼层设有1个候梯厅输入装置110。在某个楼层的使用者操作该楼层的候梯厅输入装置110输入所希望的目的方向。具体来说,候梯厅输入装置110上设有上方向按钮和下方向按钮,使用者按下对应于所希望的目的方向的按钮(上方向按钮或下方向按钮)。候梯厅输入装置110将来自使用者的目的方向的输入作为候梯厅呼叫(门厅呼叫)的发生进行检测,检测到的候梯厅呼叫的相关候梯厅呼叫信息发送至组管理控制装置150。候梯厅呼叫信息包含候梯厅呼叫的发生时刻、候梯厅呼叫的发生楼层、候梯厅呼叫的方向(上方向或下方向)等信息。
组管理控制装置150一旦接收来自候梯厅输入装置110的候梯厅呼叫信息,即从乘用轿厢120A~120F中,选定或确定响应候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以下,将响应候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的选定称为分配,选定的乘用轿厢称为分配轿厢。组管理控制装置150生成或更新分配轿厢的运行预定,向对应的轿厢控制装置发送。
各乘用轿厢120A~120F,设有测定负载载重的负载载重测定部(图未示)。负载载重主要表示乘上乘用轿厢的使用者的载重(重量)。负载载重虽然受到使用者的行李等载重的影响,但是认为基本上是根据使用者数变动的。负载载重测定部通过检测开门状态下的负载载重的变动,可测定乘梯载重和下梯载重。此处,乘梯载重为在某楼层乘上轿厢的使用者的载重,下梯载重为在某楼层从轿厢下梯的使用者的载重。
进一步的,各乘用轿厢120A~120F中,设有接收目的楼层的输入的轿厢输入装置(图未示)。乘上乘用轿厢的使用者操作轿厢输入装置以输入目的楼层。轿厢输入装置检测来自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输入作为轿厢呼叫的发生,并将检测到的轿厢呼叫的相关轿厢呼叫信息发送到组管理控制装置150。轿厢呼叫信息包括:使用者输入的目的楼层、乘用轿厢的识别编号(以下,称为轿厢编号。)、轿厢呼叫的发生时刻等信息。
接着,对组管理控制装置150进行详细说明。
组管理控制装置150包括:将候梯厅呼叫分配至乘用轿厢的组管理控制部130,和设定组管理控制部130进行分配时所用的控制参数的运转率控制部140。
组管理控制部130包括:轿厢状态记录部131、轿厢运行控制部132、和分配轿厢选定部133。
轿厢状态记录部131从轿厢控制装置122A~122F持续收集乘用轿厢120A~120F的相关信息(轿厢信息)。轿厢信息包括运行中的乘用轿厢的位置、行进方向、门的开关状态、载重数据等信息。载重数据包括各楼层的乘梯载重和下梯载重等。轿厢状态记录部131生成综合了轿厢信息的运行记录。
分配轿厢选定部133接收来自候梯厅输入装置110的候梯厅呼叫信息,对候梯厅呼叫分配乘用轿厢。分配方法有各种提案。例如,可以对于各乘用轿厢120A~120F,采用规定的评价函数,根据分配时的轿厢状态算出未应答时间的预测值,使用分配预测值最小的乘用轿厢的分配方法。此处,未应答时间表示,从候梯厅呼叫发生开始到乘用轿厢响应该候梯厅呼叫为止(即,到乘用轿厢到达候梯厅呼叫的发生楼层并开门为止)的时间间隔。
轿厢运行控制部132基于分配轿厢选定部133的分配结果和未应答的轿厢呼叫生成乘用轿厢120A~120F的运行预定。此处,未应答的轿厢呼叫是指应答未完成的轿厢呼叫。轿厢运行控制部132分别向轿厢控制装置122A~122F发送乘用轿厢120A~120F的运行预定。
运转率控制部140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5分钟),根据运行记录计算表示单位时间(例如5分钟)中乘用轿厢实际运转的(即,运行了的)时间的比例的实际运转率,比较该实际运转率和运转率的目标值(目标运转率),变更用于控制运转率的控制参数。运转率控制部140在发生候梯厅呼叫时,将控制参数和显示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信息发送至分配轿厢选定部133。具体来说,运转率控制部140包括:需要数据生成部141、运转率设定部142、运转率算出部143、和控制部144。
需要数据生成部141从轿厢状态记录部131读取运行记录。需要数据生成部141基于运行记录生成运行数据并存储。需要数据生成部141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5分钟)生成运行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单位时间(例如5分)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以及,单位时间的总使用者数。
需要数据生成部141基于运行数据判定交通需要。具体来说,需要数据生成部141进行以下说明的总数分类和倾向分类。
总数分类中,基于总使用者数判定交通需要。具体来说,如下所述,采用预先设定的平常时使用者下限数和平常时使用者上限数,判定交通需要为空闲时、平常时、和拥塞时哪一个。
·总使用者数<平常时使用者下限数                    …空闲时
·平常时使用者下限数≦总使用者数<平常时使用者上限数…平常时
·平常时使用者上限数≦总使用者数                    …拥塞时
倾向分类中,基于各楼层的乘梯人数和下梯人数判定交通需要。具体来说,以从下述(1)至(4)的顺序进行判定,交通需要为上班时、下班时、午饭时、和其他的情况。
(1)基准层的乘梯人数为总使用者数的70%以上      …上班时
(2)基准层的下梯人数为总使用者数的70%以上      …下班时
(3)基准层和食堂层的乘梯人数与下梯人数的合计为总使用者数的70%以上
                                                …午饭时
(4)上述以外          …其他
此处,基准层是指设有出入口(大门)的楼层(例如1楼)。
需要数据生成部141生成图2所示那样的需要数据并记录,作为交通需要的判定结果。图2表示从早上的7:30到8:00所得到的需要数据,其中,每隔5分钟判定交通需要。如图2所示,需要数据包括:单位时间(例如5分)的总使用者数、此期间的总数分类和倾向分类。交通需要通过总使用者数、总数分类、和倾向分类被赋予特征。
运转率设定部142根据时间段或交通需要设定目标运转率。目标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应当运转的(即,应当行进)时间的比例。
此处,对运转率进行说明。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行进时间的比例。乘用轿厢的状态大致分为:无方向停止、有方向停止、行进三个状态。无方向停止是指,不保持未应答的呼叫(候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而在停止的状态。有方向停止是指,虽然保持未应答的呼叫但是由于使用者的上下或门的开关的原因而在停止的状态。行进是指,正在运动的状态。行进中也包括乘梯上人数为零的情况。可根据轿厢状态记录部131中存储的运行记录算出某期间各状态存在的情况。例如,从7:00至8:00之间无方向停止为20分、有方向停止为10分、运行为30分时,运转率为30/60×100=50%。之后,对运转率的算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目标运转率是指运转率的目标值。
运转率设定部142设定目标运转率方法具有:例如,在时间段设定的方法,和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的方法。
图3是显示在时间段内设定目标运转率的方法的一例。图3中,在从6:00到8:00的时间段,目标运转率设定为30%。图3的目标运转率栏所示的记号“-”表示没有设定目标运转率。该例中,从8:00到9:00的时间段和12:00到13:30的时间段中,没有设定目标运转率。目标运转率是为实现节能而设定的,在预测为拥塞的时间段这样的重视服务性能的情况下也可不设定。
在无法预测实际运转率时难以适当地设定目标运转率。例如,设想实际运转率为80%,将目标运转率设定为60%,但实际上实际运转率为60%时,就已经达成目标。此时,目标运转率的设定产生的节能效果可能减小。运转率设定部142可代替目标运转率对对实际运转率比进行设定。例如,将对实际运转率比设定为80%相当于将作为基准的时刻的实际运转率的80%设为目标运转率。设定对实际运转率比时,需要确定作为基准的时刻。
在时间段设定对实际运转率比的方法的一例如图4所示。图4的表格中,对各时间段记述了对实际运转率比和基准日。该例中,从6:00至8:00的时间段中,目标运转率设定为在2012年1月6日的相同时间段算出的实际运转率乘上对实际运转率比80%后得到的值。例如,从2012年1月6日的6:00到8:00的时间段的实际运转率算出为80%时,目标运转率设定为64%。一旦算出目标运转率,之后,该值可用作为目标运转率。
又,运转率设定部142不限于在时间段设定目标运转率的实例,也可除了时间段还考虑星期几等对目标运转率进行设定。例如,即使在相同时间段,根据是星期几交通需要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平日和星期天(休息日)的交通需要有很大不同。运转率设定部142也可根据时间段加上星期几的因素进行设定,或者,也可以分为平日和休息日等详细地分情况对目标运转率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100也可包括,用于操作者(电梯的管理者)输入目标运转率或对实际运转率比的输入装置。运转率设定部142根据操作者的输入,更新如图3、4或5所示的记载目标运转率的表。
图5显示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目标运转率的方法的一例。图5的例中,采用10分钟的总使用者数作为交通需要。例如,10分钟的总使用者数小于100人时,目标运转率设定为30%。10分钟的总使用者数为300人以上的拥塞时,也可重视服务性能而不设置目标运转率。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目标运转率的方法为,由于跟随交通需要的变动设定目标运转率,因此可维持高服务性能并达成节能。又,不限于采用总使用者数作为交通需要的实例,也可采用总数分类和倾向分类详细设定条件。又,也可不设定目标运转率而对对实际运转率比进行设定。
运转率算出部143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1分钟),根据运行记录计算实际运转率并记录。实际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实际行进或运转的时间的比例。各乘用轿厢120A~120F的中,设置速度传感器。可通过使用速度传感器,判断乘用轿厢在行进中还是停止中。又,存储在轿厢状态记录部131的运行记录中,记录有候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的登记与删除。
图6显示存储于轿厢状态记录部131的运行记录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图6显示对轿厢编号(CarNo)为1号的乘用轿厢(例如,乘用轿厢120A)在1分钟内收集到的运行记录。图6中,虽然省略其他的乘用轿厢(例如,乘用轿厢120B~120F)的相关运行记录,但运行记录中也记录有其他的乘用轿厢的相关信息。图6中,在时刻0乘用轿厢被分配到候梯厅呼叫(No.1),并开始从1楼向5楼移动以响应该候梯厅呼叫(No.1)。时刻5乘用轿厢被分配到新的候梯厅呼叫(No.2)。在时刻13乘用轿厢在5楼停止并开门。此时,候梯厅呼叫(No.1)被删除。在时刻18乘用轿厢关门,并开始从5楼向2楼移动以响应候梯厅呼叫(No.2)。在时刻25乘用轿厢在2楼停止门打开。此时,删除候梯厅呼叫(No.2),乘用轿厢达到不保持任何一个呼叫的状态。在时刻30,乘用轿厢的门关闭。从时刻30到时刻60之间,乘用轿厢以不保持呼叫的状态停止。时刻60中,乘用轿厢被分配到新的候梯厅呼叫(No.3),并开始从2楼向10楼移动以响应该候梯厅呼叫(No.3)。
运转率算出部143根据图6所示的运行记录算出实际运转率。接着,对计算实际运转率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无方向停止为满足条件“速度为零,且候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两者皆无”的状态。
有方向停止为满足条件“速度为零,且有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中一个以上”的状态。
行进是满足条件“速度不为零”的状态。
表示三个状态的变量为S(t),无方向停止为S=0、有方向停止为S=1、运行为S=2。状态改变时设定S的值,可算出运转时间。图6的例中,Action栏所示的StartRun和StopRun之间对应于行进。又,在时刻30实行DoorClosed(关门),此时Weight(负载载重)为零。StopRun和StartRun之间,如果没有保持的call(呼叫),则判定为无方向停止,如果不是,判定为有方向停止。
根据图6所示的运行记录判定的乘用轿厢的状态变化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判定为0<t<13为行进、13<t<18为有方向停止、18<t<25为行进、25<t<30为有方向停止、30<t<60为无方向停止。因此,该60秒之间行进的为20秒,算出实际运转率为33.3%。算出的实际运转率的值如图8所示,对各规定的时间单位(例如1分钟)进行记录。参照实际运转率时,采用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的平均值。该数据中省略日期和星期几。又,其中,为了简化说明,对计算1台乘用轿厢的实际运转率进行说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多台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对各乘用轿厢算出实际运转率,将其平均值作为实际的实际运转率。
控制部144变更控制无方向停止的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控制有方向停止的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控制分配的分配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使得实际运转率接近目标运转率。控制部144在发生新的候梯厅呼叫时,将控制参数和显示不能分配的轿厢的信息发送到分配轿厢选定部133。图9显示按时间段设定控制方式时的控制方式设定表。该控制方式设定表也可由控制部144保持,或者,也可存储在图未示的存储部。图9的控制方式设定表中,右侧的三栏为分配控制的相关部分。左侧的两栏对应于图3的运转率设定表。即,时间段相当于条件,目标运转率相当于目标,分配控制的相关部分相当于为达成该目标设定的控制参数。目标运转率为“-”的情况,表示在此时间段不设定目标运转率,可根据指示内容设定控制参数。控制参数栏为“-”的情况下,表示不变更控制参数。
又,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的情况也准备了相同的控制方式设定表。如图5,根据交通需要设定目标运转率时,设定控制参数使实际运转率接近该目标运转率。进一步的,也可不设定目标运转率,而对对实际运转率比进行设定,也可采用目标运转率和对实际运转率比的组合进行设定。
接着,对各控制参数进行说明。
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有2种参数。一种参数为,用于使得在无方向停止状态的乘用轿厢,在满足某个条件之前不被分配候梯厅呼叫地进行控制的参数。该参数为,例如,指定无方向停止后不接收候梯厅呼叫的期间的非应答期间T0、指定无方向停止后不接收的候梯厅呼叫的个数的非应答呼叫数C0等。具体来说,该参数用于进行如下控制:使在无方向停止状态的乘用轿厢,从达到无方向停止状态的时刻开始到经过非应答时间T0为止不被分配候梯厅呼叫,或者,从达到无方向停止状态的时刻开始到发生非应答呼叫数C0的候梯厅呼叫的时刻为止不被分配候梯厅呼叫。通过设置这样的限制,可抑制乘用轿厢的运转。如果非应答时间T0取足够大,一旦进入无方向停止状态的乘用轿厢无法即接收候梯厅呼叫,因此,组管理控制装置150实质上以较少的台数进行组管理控制。设定该参数相当于动态变更停止的轿厢,与在规定的时间段使1台或多台乘用轿厢完全停止的完全停止控制相比,可实现更精细的节能控制。但是,如果频繁发生无方向停止,较多乘用轿厢暂时性变为非应答状态,可能导致服务性能恶化,因此限制为一定的台数(例如,乘用轿厢的台数的一半)以上不进行该控制。即,为确保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确定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的下限值。
另一种参数为,限制表示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的运转台数的参数。该参数与达到无方向停止的情况无关,指定不对乘用轿厢分配候梯厅呼叫的期间。例如,设有4台乘用轿厢时,如图10(a)和(b)所示,对1台乘用轿厢设置不分配候梯厅呼叫的周期性的期间。图10(a)中,ON表示可以分配候梯厅呼叫,OFF表示不分配候梯厅呼叫。以间距数指定每1小时几次切换ON和OFF。例如,如图10(a)所示,运转台数为3.5且间距数为1时,某1台乘用轿厢(例如乘用轿厢120F)为每30分钟在接收候梯厅呼叫的时间(ON)和不接收的时间(OFF)之间进行一次切换。运转台数为3.5且间距数为6时,如图10(b)所示,进行每5分钟、切换6次的控制,使运转台数接近3.5台。运转台数为整数(例如5)时,由于始终为该台数即可,因此不需要进行时间段的切换。每隔30分钟进行的变更使得在4台运转的时间段和3台运转的时间段的服务性能变动较大,因此,当需要使变动均衡的情况下,将间距数设为较大以尽可能频繁切换。由此,能抑制服务性能的变动并取得服务性能和节能的平衡。
只是,由于以时间切换,因此此时已有候梯厅呼叫、轿厢呼叫的情况下,从完全响应该呼叫开始剩下的时间为无方向停止。例如,即使8:15~8:30设置为不接收候梯厅呼叫的期间,在时刻8:15保持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的话,从对该呼叫应答并结束的时刻到8:30为止为无方向停止。因此,也有不一定为3.5台的情况。又,停止运转的乘用轿厢可以总是同一乘用轿厢,也可依次变更。
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为限制有方向停止状态的乘用轿厢的动作的参数。有方向停止的时间依存于和使用者的上下时间与门的开关关联的开门时间、关门时间。其中上下时间不能控制。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是指定乘用轿厢的门从完全打开到进入到进行关闭动作的时间期间的最小值OpenMin的参数。参数OpenMin所指定的时间期间,即使没有使用者的上下也为开门状态。一例中,即使使用者按下设于轿厢输入装置的关门按钮,该期间中也可使得乘用轿厢的门不关闭。改变该参数的值的话,可调整在各楼层的滞留时间。由此可控制运转率。
分配控制参数为控制分配的评价函数的权重系数。乘用轿厢i的评价函数E(i)以多个评价项目的加权线性和表示。
E(i)=Σe1(i)+r×Σe2(i)
此处,e1(i)表示乘用轿厢i的未应答时间的预测值,e2(i)表示乘用轿厢i的行进距离的预测值。进一步的,Σ为乘用轿厢i保持的所有的呼叫的和。呼叫包括:候梯厅呼叫、轿厢呼叫、和未确定的轿厢呼叫。未确定的轿厢呼叫是:预测为登录了候梯厅呼叫的使用者乘上轿厢之后发生的轿厢呼叫。例如,候梯厅呼叫为上方向的话,假设使用者将最上楼层指定为目的楼层,如果是下方向的话,则假设指定最下楼层。通过调整权重系数r,可调整重视评价函数中的哪个项目。该权重系数r为分配控制参数。
运转率控制部140进行以下处理:以一定时间间隔变更控制参数的处理,以及,在发生新的呼叫时,将显示已变更的控制参数和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信息发送至分配轿厢选定部133。
图11显示运转率控制部140设定控制参数的处理的一例。图11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实行。例如,7时00分、7时05分、7时10分等这样,每隔5分钟实行。
步骤S1101中,需要数据生成部141根据就在此之前的一定期间的运行记录生成需要数据。步骤S1102中,运转率算出部143根据之前的一定期间的运行记录计算实际运转率。例如,图11的处理在7时05分实行时,需要数据生成部141根据从7时00分到7时05分的运行记录生成需要数据,运转率算出部143根据从7时00分到7时05分的运行记录计算实际运转率。步骤S1101生成的需要数据包括从7时00分到7时05分之间的交通需要(当前的交通需要)。
步骤S1103中,控制部144根据当前的交通需要参照控制方式设定表。步骤S1104中,控制部144判断符合当前的交通需要的条件是否记载在控制方式设定表中。没有符合当前的交通需要的条件时,处理结束。具有符合当前的交通需要的条件时,进到步骤S1105。又,在如图9所示,按时间段分情况制作控制方式设定表时,控制部144不使用当前的交通需要,而是使用当前的时间段来参照控制方式设定表。
步骤S1105中,控制部144判断对当前的交通需要是否设定了目标运转率或对实际运转率比。没有设定目标运转率或对实际运转率比时,进到步骤S1110。在步骤S1110中,控制部144根据控制方式设定表设定控制参数。控制参数的设定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步骤S1105中设定目标运转率或对实际运转率比时,进到步骤S1106。控制方式设定表以对实际运转率比记述时,控制部144将对实际运转率比转换为目标运转率。步骤S1106中,控制部144判断从实际运转率减去目标运转率得到的第1差值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A。第1差值超过阈值A时,进到步骤S1109。在步骤S1109中,控制部144变更控制参数使运转率下降。控制参数的变更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步骤S1106中第1差值为阈值A以下时,进到步骤S1107。步骤S1107中,控制部144判断从目标运转率减去实际运转率得到的第2差值是否超过阈值A。第2差值超过阈值A时,进到步骤S1108。步骤S1108中,控制部144变更控制参数提高运转率。控制参数的变更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步骤S1107中第2差值为阈值A以下时,不改变控制参数,一系列的处理结束。阈值A相当于容许误差,例如,确定为3%。
接着,对控制参数和运转率的关系进行说明。
(1)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
非应答时间设为较大值的话,则运转率下降。
运转台数和间距数设为较大值的话,运转率提高。
(2)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
开门延长时间设为较大值的话,运转率下降。
(3)分配控制参数
权重系数设为较大值的话,运转率下降。
这些参数由取得的值的范围确定,在该范围内变更。又,一次的变更量针对各参数预先设定。
图12显示向分配轿厢选定部133发送显示控制参数和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信息的处理例。步骤S1201中,分配轿厢选定部133判断是否发生了新的候梯厅呼叫。具体来说,分配轿厢选定部133接收到来自候梯厅输入装置110的候梯厅呼叫信息时,判断发生了新的候梯厅呼叫。显示发生了新的候梯厅呼叫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部144。
步骤S1202中,控制部144确定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存在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是,以无方向控制参数控制的情况。无方向停止参数为非应答时间T0时,控制部144参照运行记录,确定乘用轿厢最后达到无方向停止状态的时刻T1。非应答时间T0和时刻T1相加得到的时刻(T1+T0)比当前时刻大时,控制部144判断乘用轿厢在非应答期间中,该乘用轿厢为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时刻(T1+T0)小于当前时刻时,为能分配的乘用轿厢。
无方向停止参数为非应答呼叫数C0时,控制部144参照运行记录,确定乘用轿厢最后达到无方向停止状态的时刻T1。控制部144根据运行记录,计算从时刻T1到当前时刻发生了的候梯厅呼叫的个数。候梯厅呼叫的个数通过对图6所示的运行记录中的AddCall的个数进行计数来求得。控制部144在候梯厅呼叫的个数小于非应答呼叫数C0时,使乘用轿厢作为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在候梯厅呼叫的个数为非应答呼叫数C0以上时,使乘用轿厢作为能分配的乘用轿厢。
无方向停止参数为运转台数和间距数的组时,控制部144如图10(a)所示,判定当前时刻乘用轿厢属于能分配(ON)还是不能分配(OFF)。
控制部144对所有的乘用轿厢实行上述处理,并确定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
步骤S1203中,控制部144将显示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轿厢编号的列表、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的值、分配控制参数的值发送到分配轿厢选定部133。分配轿厢选定部133以除了不能分配的乘用轿厢剩下的乘用轿厢为对象,根据使用分配控制参数的评价函数算出评价值,将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选定为分配轿厢。此处,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用于算出包含于评价函数的评价项目的时候。例如,未应答时间的预测值考虑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所控制的开门时间进行计算。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变更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和分配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使实际运转率接近目标运转率,根据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和分配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响应候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运转率和节能相关性强,因此可通过控制运转率实现前景良好的节能。
又,本实施方式有各种变形。例如,可针对各乘用轿厢设定目标运转率,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和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可对于各乘用轿厢保持各自独立的值进行控制。如分区等,乘用轿厢以高楼层和低楼层分担地进行运行时,最好设定不同的目标运转率。
如果运转率下降则服务性能(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乘梯时间、平均服务时间等)恶化的情况较多。为使服务性能的恶化为一定值以下,可组合控制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和分配控制参数。有方向停止控制参数和分配控制参数也有可能提高服务性能。有在确保服务性能后调整无方向停止控制参数,使运转率下降的方法。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实例被提出,并不是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同样也包含于记载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及其同等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为设置于管理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的组管理控制装置中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目标运转率的运转率设定部,所述目标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应当运转的时间的比例;
根据有关所述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行记录算出实际运转率的运转率算出部,所述实际运转率表示单位时间中乘用轿厢运转的时间的比例;和
控制部,其变更控制无方向停止的第1控制参数、控制有方向停止的第2控制参数、和控制分配的第3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实际运转率接近所述目标运转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根据所述运行记录生成包括单位时间的总使用者数的需要数据的需要数据生成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控制参数为无方向停止后不接收候梯厅呼叫的期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控制参数为表示无方向停止后不接收的候梯厅呼叫的次数的非应答呼叫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控制参数为表示被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的运转台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分配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的下限值被预先确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控制参数为从乘用轿厢开门到关门的期间的最小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控制参数为用于评价函数的权重系数,所述评价函数以未应答时间的预测值和运行距离的预测值的加权线性和表示。
CN201310017094.9A 2012-03-29 2013-01-17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Active CN103359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005A JP5875923B2 (ja) 2012-03-29 2012-03-29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稼働率制御装置
JP2012-078005 2012-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62A CN103359562A (zh) 2013-10-23
CN103359562B true CN103359562B (zh) 2015-06-03

Family

ID=4936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7094.9A Active CN103359562B (zh) 2012-03-29 2013-01-17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5923B2 (zh)
CN (1) CN103359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0516B2 (ja) * 2019-05-30 2021-06-0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6924422B2 (ja) * 2019-11-05 2021-08-2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カゴの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2268A (ja) * 1982-05-21 1983-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節電運転制御装置
JPS6181373A (ja) * 1984-09-29 1986-04-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GB2266602B (en) * 1992-04-16 1995-09-27 Inventio Ag 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traffic modelling and prediction system
JP3284880B2 (ja) * 1996-05-13 2002-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装置
JP4642200B2 (ja) * 2000-09-07 2011-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027193B2 (ja) * 2002-09-11 2007-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906107B (zh) * 2004-01-29 2010-12-22 奥蒂斯电梯公司 节能电梯调度
JP2007055700A (ja) * 2005-08-22 2007-03-0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CN101044078A (zh) * 2005-10-26 2007-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4980642B2 (ja) * 2006-04-12 2012-07-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056828B (zh) * 2008-08-20 2013-1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方法
JP4662383B2 (ja) * 2008-09-22 2011-03-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202363A (ja) * 2009-03-04 2010-09-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4836288B2 (ja) * 2009-03-09 2011-12-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1046530A (ja) * 2009-07-29 2011-03-1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1102158A (ja) * 2009-11-10 2011-05-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62A (zh) 2013-10-23
JP5875923B2 (ja) 2016-03-02
JP2013203549A (ja) 2013-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9372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Fernandez et al. A survey of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s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A look at recent literature
Kwon et al. Sensor-aware elevator scheduling for smart building environments
CN112047212B (zh)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897637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3663013B (zh)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101857156A (zh) 电梯系统
CN109928276A (zh) 电梯
JP5774643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02139824A (zh) 电梯群管理装置
CN102050362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3359562B (zh) 电梯组管理运转率控制装置
JPWO201908724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運行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運行管理方法
JP6960463B2 (ja) 渋滞回避運転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674093B (zh) 电梯
CN112141831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2001527495A (ja) エレベータ配送のための閉ループ適応ファジーロジック制御装置
CN105110111B (zh) 电梯群运行曲线生成系统和方法、电梯群控系统
CN105253726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JP2000501058A (ja) シングルソーストラフィック条件のための動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エレベータ配送装置
JP5963634B2 (ja) エレベータ交通需要予測装置
CN108367880A (zh) 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516917A (zh) 电梯系统
CN113086789B (zh) 一种建筑物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1222910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