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208B -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208B
CN103359208B CN201310038885.XA CN201310038885A CN103359208B CN 103359208 B CN103359208 B CN 103359208B CN 201310038885 A CN201310038885 A CN 201310038885A CN 103359208 B CN103359208 B CN 103359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aire
cover component
motor bike
chamber
drain g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88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208A (zh
Inventor
真壁知也
若山浩史
山下明彦
山手直之
小平茂
服部宪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4Rear 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确保美观和排水性,并且抑制因灰尘、尘土向照明器内进入而弄脏该照明器内部的情况发生的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具有收容光源(100)的罩构件(102),通过在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安装罩构件(102)的基座部(106),而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该罩构件(102),在罩构件(102)的下部的前部形成有排水孔(104),在罩构件(102)的基座部(106)以及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设有将罩构件(102)的内部和后挡泥板(76)的腔室(122)连通起来的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在排水孔(104)的上方设置有自罩构件(102)的基座部(106)向后方延伸的檐部(118)。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将进入内部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孔的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说明了一种兼顾安装于后挡泥板的后表面的尾灯及牌照的照明的照明器,在照明器设有排水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8369号公报
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将具有连通排水孔等的内部和外部的通路的照明器,配置在后挡泥板的后方的情况下,含有被轮胎扬起的灰尘、尘土的风可能绕到后挡泥板的后表面,而自排水孔进入照明器内,在该种情况下,照明器的透镜(lens)等被弄脏,自照明器照射的光发暗。因此,也采用了在排水孔的外侧设置导风板或将排水孔本身形成为迷宫式构造,从而防止灰尘等的进入的方法,但是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美观和排水性,并且抑制因灰尘、尘土进入到照明器内而弄脏该照明器内部的情况发生的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包括光源(100)和收容上述光源(100)的罩构件(102),通过在遮盖后轮(54)的后上方的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安装上述罩构件(102)的前壁部(106),而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该罩构件(102),在上述罩构件(102)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位于上述罩构件(102)的内部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孔(104),该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特征在于,上述排水孔(104)设在上述罩构件(102)的前部,上述后挡泥板(76)在内部具有腔室(122),在上述罩构件(102)的上述前壁部(106)及上述后挡泥板(76)的上述后表面部(128),分别设有将上述罩构件(102)的内部与上述腔室(122)连通起来的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在上述排水孔(104)的上方设置有檐部(118),该檐部(118)自上述罩构件(102)的上述前壁部(106)向后方延伸,该檐部(118)将自上述排水孔(104)进入的空气向上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和上述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引导。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檐部(118)的后端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120)。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构件(102)的上述前壁部(106)的上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附近的上方,设有使从上方流下来的水偏转(日文:避ける;英文:deflecting)的水偏转(日文:水避け)部(146)。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腔室(122)内设置有从前方遮盖上述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的连通孔壁(134)。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腔室(122)内设有用于将位于上述腔室(122)内的水排出到外部的腔室侧排水孔(148),上述腔室侧排水孔(148)配置在比上述后轮(54)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腔室(122)的空气体积比上述罩构件(102)的空气体积大。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器(10)是设置在上述机动两轮车(12)的后部的牌照灯,上述罩构件(102)包括保持上述光源(100)的基座部(106),和以从后方遮盖上述光源(100)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座部(106)的外壳部(108),在上述外壳部(108)的下表面安装有用于照亮牌照(82)的透镜(110),在上述外壳部(108)的后表面安装有反射器(84),在上述光源(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嵌入式螺栓(138),该嵌入式螺栓(138)固定连接上述基座部(106)和上述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并且在上述嵌入式螺栓(138)的左右两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上述外壳部(108)和上述基座部(106)的固定连接部件(136),在上述固定连接部件(136)的下方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上述檐部(118)。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檐部(118)向后方再向下方倾斜。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设有将腔室和罩构件连通起来的照明器侧连通孔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并且在排水孔的上方设置将自排水孔进入的空气向照明器侧连通孔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的檐部引导,所以能够将自排水孔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接住,经由照明器侧连通孔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将该空气引导到腔室内,确保排水性、外观,并且能够抑制因尘土、灰尘等向罩构件内进入而弄脏该罩构件内部的情况发生。因而,能够抑制自排水孔进入的尘土、灰尘附着在光源、照明器的透镜上,能够防止自照明器照射的光发暗。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檐部的后端部设有下垂部,所以能够将自排水孔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更加有效地向照明器侧连通孔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引导。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罩构件的前壁部的照明器侧连通孔附近的上方,设有使从上方流下来的水偏转的水偏转部,所以能够防止经过后挡泥板的后表面部与罩构件的前壁部的间隙落下来的水进入罩构件的内部。
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在腔室内设置有从前方遮盖后挡泥板侧连通孔的连通孔壁,所以能够形成迷宫式构造,能够防止腔室内的灰尘等返回到罩构件内。
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腔室内设有用于将位于腔室内的水排出到外部的腔室侧排水孔,所以能够将位于腔室内的水自腔室侧排水孔排出。另外,由于腔室侧排水孔配置在比后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含有被后轮扬起的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水自腔室侧排水孔进入。
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腔室的空气体积比罩构件的空气体积大,所以当空气自排水孔进入罩构件时,空气体积小的罩构件的气压上升,即使空气自罩构件流到腔室内,空气体积大的腔室的气压也不会像罩构件那样上升,所以仍能利用气压差高效地自罩构件向腔室内引导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
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光源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嵌入式螺栓及固定连接部件,在固定连接部件的下方设置有檐部,所以嵌入式螺栓及固定连接部件妨碍灰尘等流向光源,所以能够防止光源被弄脏。另外,由于将檐部和排水孔配置为分开在光源的左右两侧,所以能够防止透镜中位于光源的正下方的部分、即光源的光最常通过的部分被弄脏。
采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檐部向后方再向下方倾斜,所以易于利用檐部向前方反射从排水孔进来的灰尘等,使该灰尘等易于流到腔室侧。因而,能够防止灰尘等滞留在罩构件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设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的机动两轮车的外观左视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机动两轮车时的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图1所示的照明器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箭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从安装有后挡泥板的面观察时的图1所示的照明器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箭头方向的图。
图8是从下侧观察图1所示的后挡泥板时的外观图。
图9是图8的IX-IX箭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利用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中的照明器。
图1是装设有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10的机动两轮车(也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12的外观左视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机动两轮车12时的图。另外,为了使发明容易理解,只要没有特别指示,则以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说明前后及上下的方向,并且以从落座于车身的驾驶人看去的方向为基准说明左右的方向。
机动两轮车12具有构成车身的车身框架14,车身框架14包括:立管16,其设置在前端;左右一对主框架18,它们自立管16向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枢板20,其与左右一对主框架18的后端部相连接;左右一对座椅框架22,它们与主框架18的中间部相连结,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左右一对下降式框架24,它们自立管16在主框架18的下方向主框架18的后方且下方延伸。发动机26和与发动机26一体地安装于发动机26的后部的变速器28,安装于主框架18、枢板20和下降式框架24。
发动机26是单缸发动机,包括:曲轴箱30;缸体32,其安装在曲轴箱30的前方上部;缸盖34,其安装在缸体32的上端部;缸盖罩36,其遮盖缸盖34的上部开口。节气阀体38借助供气管与缸盖34的后部相连接,滤清器40借助连接管与节气阀体38相连接。另外,消声器44借助排气管42与缸盖34相连接。
另外,机动两轮车12包括:左右一对前叉46,它们以旋转自如地方式轴支承于立管16;作为转向轮的前轮48,其以能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左右一对前叉46;能转向的杆状的把手50,其安装在左右一对前叉46的上部;左右一对摆臂52,它们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左右一对枢板20;后轮54,其以能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左右一对摆臂52的后端部。
利用缓冲单元56将摆臂52的后端部悬架于座椅框架22。在枢板20设置有:主支架58,其使后轮54悬空,在停车时使机动两轮车12以与路面大致正交的方式自立;侧支架60,其使机动两轮车12以向左倾斜的状态自立。在立管16的前方设置有仪表64、前侧转向指示灯66和照射机动两轮车12的前方的头灯62,在发动机26的上方设置有燃料罐68。在燃料罐68的后方配设有座椅70。座椅70采用由供驾驶人落座的前座椅70a和在前座椅70a的后方供同乘人落座的后座椅70b构成的、所谓串联型座椅。
在前轮48的上方安装有从上方遮盖前轮48的前挡泥板74,在座椅70的后方安装有后侧转向指示灯78、尾灯80和遮盖后轮54的后上方的后挡泥板76。在该后挡泥板76上安装有牌照82和照亮牌照82的照明器(牌照灯)10。照明器10安装为自后挡泥板76的上部向后方突出。在照明器10的后部安装有使自后续车辆照射的光反射的反射器84(参照图2)。
机动两轮车12具有与座椅框架22一起向后方延伸而遮盖座椅框架22的两侧面及下表面的后整流罩90。该后整流罩90和后挡泥板76形成为相连接。
图3是从下侧观察图1所示的照明器10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IV-IV箭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是图4的V-V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从安装有后挡泥板76的面观察时的照明器10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箭头方向的图。照明器10包括作为灯泡的光源100和收容光源100的罩构件102。另外,也可以使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来代替光源100。在该罩构件102的下部的前部设有用于将进入到罩构件102的内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孔104。
罩构件102包括:基座部106,其保持光源100;外壳部108,其以从后方遮盖光源100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106;透镜110(参照图4)。外壳部108的后表面112形成罩构件102的后壁部,在后表面112的外侧安装有反射器84。在外壳部108的下表面114的开口周边设置有用于支承透镜110的透镜支承部116。透镜110和透镜支承部116由粘接材料等粘接。利用该透镜110和外壳部108的下表面114形成罩构件102的下壁部。
排水孔104以与透镜110邻接的方式设于外壳部108的下表面114。基座部106形成罩构件102的前壁部,在基座部106的位于排水孔104的上方的位置设有自基座部106向后方延伸的檐部118。排水孔104和檐部118设置为相对于中央的光源100左右分开(参照图5)。檐部118的车宽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参照图3和图5)。也就是说,檐部118具有沿长度方向大致平分切割中空的圆柱而成的形状。檐部118以使该大致半圆的开口朝向排水孔104的方式设于基座部106。由此,能够抑制自排水孔104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的空气的气势而可靠地接住该空气。另外,檐部118具有向后方再向下方倾斜的形状(参照图4)。利用模成型的起模斜度形成该檐部118的向下方倾斜的形状。由此,易于利用檐部118向前方反射自排水孔104进入的灰尘、尘土等。
在该檐部118的后端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120。该下垂部120具有大致半圆的形状,以遮盖檐部118的后端部。另外,檐部118的车宽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半圆的形状,但也可以利用1张平坦的板构成檐部118,檐部118的车宽方向的截面也可以是有角U字形的形状。
后挡泥板76在内部具有腔室122,腔室122由后挡泥板76的主体部124和罩部126形成,该罩部126从下方罩住由主体部124形成的空间(参照图4)。也就是说,主体部124的一部分和罩部126形成腔室122的壳体。罩部126的一端126a与形成于主体部124的连接部124a相连接,另一端与后整流罩90相连接,此结构未图示。腔室122的空气体积比罩构件102的空气体积大。也就是说,位于腔室122内的空气的体积比位于罩构件102内的空气的体积大。另外,后挡泥板76由主体部124和罩部126这2个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将主体部124和罩部126成型为一体。
基座部106设置为与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即主体部124的后表面部128抵接。在基座部106及后表面部128设有将罩构件102的内部和腔室122连通起来的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檐部118将自排水孔104进入到罩构件102内的空气,引导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中。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和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将自檐部118流进来的空气引导到腔室122内,照明器侧连通孔130沿檐部118的内径形成于基座部106,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以比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大的尺寸形成于后表面部128。在主体部124的后表面部128形成有遮盖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的一部分的连通孔壁134。该连通孔壁134形成在比后表面部128靠前方侧的位置。
光源100安装于基座部106,并且在基座部106形成有作为固定连接部件的第1突出部136,为了将外壳部108安装于基座部106,该第1突出部136向后方突出且其内部为空心,并且在基座部106形成有用于将基座部106安装于后挡泥板76的主体部124的嵌入式螺栓138。该嵌入式螺栓138在光源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并且第1突出部136设置为在嵌入式螺栓138的左右两外侧与嵌入式螺栓138相连。檐部118设置在左右一对的第1突出部136的下方(参照图5)。
在外壳部108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作为固定连接部件的第2突出部140,以将外壳部108安装于基座部106。在安装基座部106和外壳部108的状态时,第1突出部136与第2突出部140的前端面相互抵接,通过自第1突出部136的内部向第2突出部140旋入螺钉142,能够将外壳部108安装于基座部106。另外,通过将嵌入式螺栓138的螺纹部138a插入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的未图示的孔内,自后挡泥板76的内侧使螺母139与该螺纹部138a螺纹配合,能够连接后挡泥板76和基座部106。另外,在基座部106与外壳部108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144。
另外,为了防止从上方经过后表面部128与基座部106的间隙而流下来的水进入罩构件102的内部,在基座部106的位于照明器侧连通孔130附近的上方的位置设有使该水偏转的水偏转部146。该水偏转部146自基座部106向前方、即向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延伸。水偏转部146设置为在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内通过,所以水偏转部146和后表面部128不会干涉。利用该水偏转部146使从上方流下来的水流到后挡泥板76的内部、即腔室122内。水偏转部146的车宽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半圆的形状,水偏转部146的两端部位于比照明器侧连通孔130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6)。由此,水偏转部146能够可靠地防止从上方流下来的水进入罩构件102的内部。
图8是从下侧观察后挡泥板76时的外观图,图9是图2的lX-IX箭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腔室122设有用于将位于腔室122内的水排出到外部的腔室侧排水孔148。该腔室侧排水孔148相对于车身的车宽方向的中心线分别设置在左右侧,该腔室侧排水孔148配置在比后轮54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详细而言,在罩部126的一端126a,相对于车身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在左右侧分别形成有向下方隆起的腔室侧排水孔148,腔室侧排水孔148向后方及车宽方向外侧敞口。利用这些腔室侧排水孔148在罩部126与主体部124之间形成与外部空气相连通的间隙150,将位于腔室122内的水从腔室侧排水孔148排出到外部。利用罩部126的腔室侧排水孔148和主体部124的连接部124a形成该间隙150。
通过具有形成为该种构造的照明器10,能够将进入到照明器10、即罩构件102内的水从排水孔104排出到外部。另外,含有被后轮54扬起的灰尘、尘土等的空气绕到后挡泥板76的后侧,而自罩构件102的排水孔104进入照明器10,但檐部118接住自排水孔104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经由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将该空气引导到腔室122内。由此,确保排水性、外观,并且能够抑制因尘土、灰尘等向罩构件102内进入而弄脏该罩构件102的内部。因而,能够抑制自排水孔104进入的尘土、灰尘附着在光源100、透镜110上,能够防止自照明器10照射到牌照82上的光发暗。另外,由于将排水孔104和檐部118配置为相对于光源100分开在左右两侧,所以能够防止透镜110中位于光源100的正下方的部分、即光源100的光最常透过的部分被弄脏。
由于在该檐部118的后端部设有下垂部120,所以能够将自排水孔104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更加有效地引导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中。另外,由于檐部118的车宽方向的截面具有大致半圆的形状(弯曲状),所以能够抑制自排水孔104进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的气势而可靠地接住该空气,使该空气流向前方。另外,由于在檐部118之上配置有第1突出部136和嵌入式螺栓138,所以能使自檐部118泄漏的灰尘、尘土停止流动,防止光源100被弄脏。另外,由于檐部118向后方再向下方倾斜,所以易于利用檐部118向前方反射自排水孔104进来的灰尘、尘土等,使该灰尘、尘土等易于流到腔室122侧。因而,能够防止灰尘、尘土等滞留在罩构件102内。
并且,由于腔室122具有腔室侧排水孔148,所以能够自腔室侧排水孔148排出从檐部118经由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而流到腔室122中来的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位于腔室122内的水。由于将腔室侧排水孔148配置在后轮54的车宽方向外侧,所以能够抑制含有被后轮54扬起的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水自腔室侧排水孔148进入。另外,由于腔室侧排水孔148向后方且向车宽方向外侧敞口,所以与使腔室侧排水孔向下方敞口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含有被后轮54扬起的灰尘、尘土等的空气、水自腔室侧排水孔148进入。
另外,由于在基座部106的位于照明器侧连通孔130附近的上方的位置设有水偏转部146,所以能够抑制从上方经过由后表面部128和基座部106形成的间隙而流下来的水进入到罩构件102的内部,上述后表面部128是后挡泥板76与罩构件102相连接的连接面。
由于在腔室122内设有从前方遮盖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的连通孔壁134,所以能够形成迷宫式构造,能够防止腔室122内的灰尘、尘土等返回到罩构件102内。
另外,由于腔室122的空气体积比罩构件102的空气体积大,所以当空气自排水孔104进入罩构件102时,空气体积小的罩构件102的气压上升,即使空气自罩构件102流到腔室122内,空气体积大的腔室122的气压也不会像罩构件102那样上升。因而,能够利用腔室122与罩构件102的气压差,高效地自罩构件102向腔室122内引导含有灰尘、尘土等的空气。
以上,使用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知道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样的变更或改良。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知道,该种施加了变更或改良的结构也可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用括号括起来的附图标记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按照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标注的,并非将本发明解释为限定于标注了该附图标记的要素。
附图标记说明
10、照明器;12、机动两轮车;14、车身框架;16、立管;18、主框架;22、座椅框架;54、后轮;76、后挡泥板;82、牌照;84、反射器;90、后整流罩;100、光源;102、罩构件;104、排水孔;106、基座部;108、外壳部;110、透镜;112、后表面;114、下表面;116、透镜支承部;118、檐部;120、下垂部;122、腔室;124、主体部;124a、连接部;126、罩部;128、后表面部;130、照明器侧连通孔;132、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4、连通孔壁;136、第1突出部;138、嵌入式螺栓;138a、螺纹部;139、螺母;140、第2突出部;142、螺钉;144、密封构件;146、水偏转部;148、腔室侧排水孔;150、间隙。

Claims (8)

1.一种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
该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包括光源(100)和收容所述光源(100)的罩构件(102),通过在遮盖后轮(54)的后上方的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安装所述罩构件(102)的前壁部(106),从而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该罩构件(102),
在所述罩构件(102)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位于所述罩构件(102)的内部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孔(104),
该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孔(104)设在所述罩构件(102)的前部,
所述后挡泥板(76)在内部具有腔室(122),
在所述罩构件(102)的所述前壁部(106)及所述后挡泥板(76)的所述后表面部(128),分别设有将所述罩构件(102)的内部与所述腔室(122)连通起来的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及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
在所述排水孔(104)的上方设置有檐部(118),该檐部(118)自所述罩构件(102)的所述前壁部(106)向后方延伸,该檐部(118)将自所述排水孔(104)进入的空气向所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和所述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檐部(118)的后端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构件(102)的所述前壁部(106)的所述照明器侧连通孔(130)附近的上方,设有使从上方流下来的水偏转的水偏转部(14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腔室(122)内设置有从前方遮盖所述后挡泥板侧连通孔(132)的连通孔壁(1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腔室(122)内设有用于将位于所述腔室(122)内的水排出到外部的腔室侧排水孔(148),所述腔室侧排水孔(148)配置在比所述后轮(54)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122)的空气体积比所述罩构件(102)的空气体积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10)是设置在所述机动两轮车(12)的后部的牌照灯,
所述罩构件(102)包括保持所述光源(100)的基座部(106),和以从后方遮盖所述光源(100)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部(106)的外壳部(108),
在所述外壳部(108)的下表面安装有用于照亮牌照(82)的透镜(110),在所述外壳部(108)的后表面安装有反射器(84),
在所述光源(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嵌入式螺栓(138),该嵌入式螺栓(138)固定连接所述基座部(106)和所述后挡泥板(76)的后表面部(128),并且在所述嵌入式螺栓(138)的左右两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外壳部(108)和所述基座部(106)的固定连接部件(136),在所述固定连接部件(136)的下方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所述檐部(1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12)的照明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檐部(118)向后方再向下方倾斜。
CN201310038885.XA 2012-03-28 2013-02-01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Active CN103359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4265A JP5801236B2 (ja) 2012-03-28 2012-03-28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器
JP2012-074265 2012-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208A CN103359208A (zh) 2013-10-23
CN103359208B true CN103359208B (zh) 2015-10-28

Family

ID=49361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8885.XA Active CN103359208B (zh) 2012-03-28 2013-02-01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01236B2 (zh)
CN (1) CN103359208B (zh)
BR (1) BR102013006959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5764B2 (ja) * 2013-07-29 2016-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のリア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JP6129350B2 (ja) * 2013-12-27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EP3689723B1 (en) * 2017-09-29 2023-08-09 Honda Motor Co., Ltd. License plate ligh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6162A1 (de) * 1974-04-03 1975-10-23 Westfaelische Metall Industrie Gehaeuse, insbesondere leuchte fuer fahrzeuge
CN201285020Y (zh) * 2008-10-28 2009-08-0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尾灯漏水孔结构
JP4868410B2 (ja) * 2007-08-21 2012-02-0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自動二輪車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801Y2 (zh) * 1981-03-12 1989-03-29
JP2668298B2 (ja) * 1991-07-15 1997-10-2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二輪車用テールランプ
JP3608369B2 (ja) * 1998-03-18 2005-01-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リアー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JP4052871B2 (ja) * 2002-05-09 2008-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6162A1 (de) * 1974-04-03 1975-10-23 Westfaelische Metall Industrie Gehaeuse, insbesondere leuchte fuer fahrzeuge
JP4868410B2 (ja) * 2007-08-21 2012-02-0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自動二輪車用灯具
CN201285020Y (zh) * 2008-10-28 2009-08-0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尾灯漏水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3228A (ja) 2013-10-07
BR102013006959A2 (pt) 2015-06-09
BR102013006959B1 (pt) 2021-03-09
CN103359208A (zh) 2013-10-23
JP5801236B2 (ja)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US9902313B2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5837029B2 (ja) 車両の前方視認装置
CN204341290U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
CN103359208B (zh)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JP2008091178A (ja) ヘッドライト装置及び車両
CN101376412B (zh) 车辆位置灯
EP2192031A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CN104512498A (zh) 车辆的尾灯结构
JP2006076459A (ja) 車両
US8256939B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US7513559B2 (en) Vehicle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JP2011065774A (ja) テールランプユニット
TWI572512B (zh) 跨坐型車輛
CN101445138B (zh) 机动二轮车
TW200948658A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5419741B2 (ja) 灯火装置取付構造
JP200917321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9173220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器配置構造
CN101446399B (zh) 机动二轮车用照明器
CN101311057B (zh) 车体的前盖结构
TWI606951B (zh) 跨坐型車輛
BR102013008086A2 (pt) Lanterna para veículo do tipo montaria
JP2008100688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