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1057B - 车体的前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的前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1057B
CN101311057B CN 200710104804 CN200710104804A CN101311057B CN 101311057 B CN101311057 B CN 101311057B CN 200710104804 CN200710104804 CN 200710104804 CN 200710104804 A CN200710104804 A CN 200710104804A CN 101311057 B CN101311057 B CN 101311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amp
cover
protecgulum
lamp unit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48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1057A (zh
Inventor
谢玉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048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1057B/zh
Priority to JP2007219952A priority patent/JP2008285139A/ja
Publication of CN101311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1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1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1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的前盖结构,在所述车体的前盖上具有头灯单元,所述头灯单元由支撑灯泡的灯壳和覆盖在灯壳上的大致球面状的透镜构成,所述头灯单元在俯视时为大致V字形且在顶点部分具有照射面,其中,上述支撑头灯单元的前盖具有连接头灯单元的端部之间的圆弧状的开口,在所述开口中形成引导风进入的引导斜面,并且在头灯单元的上表面具有覆盖头灯单元上表面的盖部件。

Description

车体的前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车体的前盖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车辆,在车辆(例如自动两轮车)的前盖上设置有头灯开口,在头灯开口中配合地设置有头灯。
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日本特开2002-205594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自动两轮车的在头灯部分的前盖结构,如该文献中的图22所示。头灯L与前盖C之间为紧密连接,在其间没有间隙。头灯L从前盖C上的头灯开口露出,以将照明光向前方照射,然而头灯的大部分被前盖覆盖着,头灯由于发光而产生的热量会被积存在前盖的内侧空间中,难于快速散出,从而使头灯无法得到有效冷却。
而且,由于支撑前轮的前叉穿过前盖,在前盖下方具有供前叉穿过的开口,因此在前盖的内侧空间中,由于在行驶过程中,随着前轮的旋转,灰尘会被前轮或者前轮带动的气流扬起,积存在前盖的内侧空间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的前盖结构,其能够使头灯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从而有效地冷却头灯。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从下方扬起的灰尘难以侵入前盖内的车体的前盖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体的前盖结构,在所述车体的前盖上具有头灯单元,所述头灯单元由支撑灯泡的灯壳和覆盖在灯壳上的大致球面状的透镜构成,所述头灯单元在俯视时为大致V字形且在顶点部分具有照射面,其中,上述支撑头灯单元的前盖具有连接头灯单元的端部之间的圆弧状的开口,在所述开口中形成引导风进入的引导斜面,并且在头灯单元的上表面具有覆盖头灯单元上表面的盖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前盖具有连接头灯单元的端部之间的圆弧状的开口,在头灯单元的上表面设有盖部件,所以在行驶时能够率先将走行风导入开口内,将安装在头灯开口内的头灯单元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防止热量积聚,提高头灯的冷却效果。进而在低速时和停车时也能够将热气率先从开口排出到外界,因此热量不易积存在前盖内。另外,由于所述开口是以连接头灯单元的端部之间的方式呈圆弧状进行设置的,所以使开口与头灯形状形成为一体,强调了头灯单元的印象,从而提高了视觉辨认性和外观性。
另外,由于在前盖上设置用于进风的开口,因此导入前盖内的风从能够从前盖上的供前叉穿过的开口逸出,从而使从下方扬起的灰尘难以侵入前盖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车体的前盖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车体的前盖结构具有仪表遮板和所述前盖,所述仪表遮板连接在所述前盖的车把盖上,在所述仪表遮板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覆盖该头灯单元上表面的盖部件被平坦地形成,该盖部件的中心部分形成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该盖部件在侧视中向前盖内侧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使所述盖部件的中心部分鼓出,能够确保盖部件的刚性,并且由于该盖部件向前盖内侧延伸,所以能够由前盖的内表面与覆盖头灯单元上表面的盖部件形成通道,从而能够率先将空气导入并排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的车体的前盖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前盖下方设有第二开口;至少所述灯壳的外侧面由分体形成的光可透过的有色的树脂盖覆盖,所述树脂盖是与所述灯壳分体形成的,所述树脂盖的端面部延伸成超过所述头灯单元的照射面的端部并朝向所述灯泡形成折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将走行风导入头灯上方的开口,通过在所述前盖下方设置的第二开口,还能够将走行风导入前盖内,从而能够使热量不积存在前盖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前盖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盖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盖结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头灯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表示出头灯单元的剖面结构;
图8为图5的俯视图,其中右侧部分以剖视状态表示;
图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前部壳体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前部壳体结构的作用原理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车灯结构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光可透过的树脂盖安装在车灯灯体的一侧上;
图13为图12的车灯结构的光可透过的树脂盖从车灯的灯体上拆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车灯结构的主视立体图,其中光可透过的树脂盖安装在车灯灯体的两侧上;
图1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车灯结构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光可透过的树脂盖安装在车灯灯体的两侧上;
图16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车灯结构的一种实施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以表示出光可透过的树脂盖的端面部吸收车灯照明器的照射光的状态;
图17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车灯结构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以表示出光可透过的树脂盖的端面部吸收车灯照明器的照射光的状态;
图18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的侧视图;
图22为现有的自动两轮车的头灯单元的侧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自动两轮车,11、车架,12、头管,13、前叉,14、转向轴,
16、手柄,17、前轮,18、主车架,21、连杆,22、动力单元,
23、后轮,24、后缓冲单元,26、下车架,31、脚踏板,33、制动踏板,
34、支承轴,25、转向灯,38、发动机,44、气缸盖,46、吸气管,
47、节气门主体,48、连接管,51、空气滤清器,
57、二次空气供给装置,27、下支架,28、主支架,54、排气管,
55、消声器,56、曲轴,53、从动轴,39、无极变速器,41、开口,
71、尾灯单元,42、车身罩,72、后挡泥板,43、驱动带轮,
531、从动带轮,221、带,231、车轮转动轴,
171、车轮转动轴,60、前盖,601、头灯开口,7061、引导斜面,
61、车把盖,62、仪表遮板,621、缺口部,63、间隙,70、头灯单元,
7、头灯,701、灯泡,702、灯壳,703、透镜,704、照射面,
705、端部,706、开口,707、上表面,708、盖部件,709、突出部,
710、开口,811、端部,9、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1、端面部,
92、折边,100、后部盖主体,101、中心盖部,102、外侧盖部,
103、突出部,1031、外侧面部,1032、上侧部,104、隆起部,
1041、安装孔,110、后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进一步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结构,但是这些描述应被理解为说明性质,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特征、结构和相应的保护范围,并且也不应被理解为是对各个特征之间的任意组合形式的限定。除非在特别说明或者存在相矛盾的情况下,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结构的特征之间应被理解为可以任意地且合理地组合,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方案。
如图1所示为采用了本发明的前盖结构的车辆(如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自动两轮车10在构成车架11的前端的头管12上操纵自如地安装有前叉13,在设于该前叉13的转向轴14上安装有操作手柄16,在前叉13的下端安装有前轮17,在构成车架11的主车架18的中间部通过连杆21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动力单元22,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安装有后轮23,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和主车架18的后部以架设的方式安装有后缓冲单元24。
主车架18的前部通过支承部件(未图示)支承脚踏板31,在主车架18与脚踏板31之间设有制动踏板33的支承轴34,该制动踏板33使对后轮23进行制动的后轮用制动装置32动作。
其中,图1中的60是前盖,61是车把盖,头灯7安装在前盖60的前方中央部上。
车架具有: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下方延伸的下车架26、主车架18和下支架27;该主车架18从该下车架26的下部向左右后方延伸,并且在左右的后端彼此连接;在下支架27上可转动地支撑有主支架28。
动力单元22具有构成其前部的发动机38和一体设置于该发动机38的后部的无极变速器39。发动机38上部连接有吸气装置,下部连接有排气装置。并且动力单元22按图所示在发动机38、无极变速器39内具有曲轴56、带式传送轴。无极变速器39在与曲轴56同轴地设置的驱动带轮43和设置于从动轴53上的从动带轮531之间设置有带221,将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给从动轴53,而且用可以无极变速的带式传送装置构成。
吸气装置具有:与发动机38的气缸盖44的上部连接的吸气管46;与该吸气管46连接的节气门主体47;和经由连接管48与该调解阀主体连接的空气滤清器51。空气滤清器51安装于动力单元22的后方上部。
排气装置具有与气缸盖44下部连接的排气管54和与该排气管54的后端连接的消声器55。在该消声器55里连接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该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将空气提供给消声器55内的排气,使未燃烧的气体燃烧。
臂封闭一体型的前盖60覆盖在前叉13、头管12和转向轴14上。在该前盖60内侧设有前叉13通过的开口41。而且,手柄16上覆盖有车把盖61,在该车把盖61的左右前表面上设有方向指示灯25。并在连接脚踏板31的车身护罩42的上部安装有串列座。进而,在车身护罩42的后端,在后挡泥板72的上部安装有尾灯单元71。
前轮17通过车轮转动轴171安装在前叉13的下端,后轮23通过车轮转动轴231安装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
本发明的车体的前盖结构
参见图2-4所示,它们示出了本发明的前盖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车体的前盖结构中,在所述车体的前盖60上具有构成头灯7的头灯单元70,头灯7安装在前盖60上的头灯开口601中并从开口中露出,以向前方照射光。所述头灯单元70由支撑灯泡701的灯壳702和覆盖在灯壳702上的大致球面状的透镜703构成。所述头灯单元70在俯视时为大致V字形,并且在V字形的顶点部分具有照射面704,用于反射灯泡701发出的光,以向前方进行照明。上述支撑头灯单元70的前盖60具有连接头灯单元的端部705(即V字形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圆弧状的开口706,并且在头灯单元70的上表面707具有覆盖头灯单元70上表面的盖部件708。
在本发明的前盖结构中,由于以连接头灯单元70的端部705之间的方式设置圆弧状的开口706,所以使开口706与头灯单元70的形状形成为一体,强调了灯单元的印象,从而提高了视觉辨认性和外观性。
另外,由于在头灯单元70的上表面707设有盖部件708,所以在行驶时能够率先将走行风导入开口706内,将安装在前盖上的开口内的头灯单元70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防止热量积聚,提高头灯的冷却效果。进而在低速时和停车时也能够将热气率先从开口706排出到外界,因此热量不易积存在前盖内。
另外,由于在前盖上设置用于进风的开口706,从车轮上方的前盖上的开口706进入的空气通过前盖内,并通过供前叉穿过的开口41的风逸出,因此能够防止车轮转动而扬起的灰尘进入前盖内。
对本发明的前盖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覆盖该头灯单元70的上表面707的盖部件708被平坦地形成,该盖部件708的中心部分形成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部709,该盖部件708在侧视中向前盖60内侧延伸。
在本发明的前盖结构中,通过使所述盖部件708的中心部分鼓出,能够确保盖部件708的刚性,并且由于该盖部件708向前盖60内侧延伸,所以能够由前盖60的内表面与覆盖头灯单元70上表面707的盖部件708形成通道,从而能够率先将空气导入并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体的前盖结构中,如图2、图3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前盖60下方设有开口710。例如,所述开口710可以设置在前盖下方端部的左右两侧,由前盖上的凹口形成开口。因此,除了将走行风导入头灯上方的开口706,通过上述设置在前盖60的下方的开口710,还能够将走行风导入前盖60内,从而能够使热量不积存在前盖内。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开口706中可形成有引导风进入的引导斜面7061(可由盖部件708的一部分构成),通过该引导斜面7061的引导,外部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开口706中,从而使得更多的外部空气通过开口706进入到前盖60内侧,进一步提高冷却风的冷却效果和抑制扬起的灰尘的效果。
图5-8是表示头灯单元的图。所述的头灯单元70具有灯壳702和覆盖在灯壳702上的大致球面状的透镜703。在灯壳702上支撑着灯泡701。所述头灯单元70在俯视时为大致V字形(参见图8),并且在V字形的两端分别具有端部705,在两端部705上覆盖有由树脂板构成的外观面,在外观面上形成有多条肋,在V字形的顶点部分具有照射面704,用于反射灯泡701发出的光,以向前方进行照明。
如图9-11所示,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前部壳体结构具有仪表遮板62和前盖60,所述仪表遮板62连接在所述车把盖61上(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仪表遮板62是连接在前盖60的一个具体部件车把盖61上,下面均以车把盖61进行具体描述),在所述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设有间隙63。利用该间隙63,在尘埃、异物等(硬币等)进入仪表遮板62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情况下,使积存的尘埃、异物等通过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间隙63彻底除掉。并且,在下雨时,也能够通过该间隙63随时将雨水排出,从而避免了雨水在仪表遮板62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积存。
在本发明中,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间隙63可以形成为能够通风的通风道形状,从而在该自动两轮车行驶时,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通风道形状的间隙63进入,从而将行驶风送给驾驶者。
本发明中的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间隙63可以通过各种结构来形成,只要能够排出仪表遮板62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的尘埃、异物、水等即可。如图9-11所示,作为一个可选的例子,在所述仪表遮板62的下端可形成有缺口部621,该缺口部621的边缘与所述车把盖61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63,从而在该仪表遮板62安装在车把盖61上后,该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车把盖61之间自然会形成间隙63,从而使尘埃、异物、水等通过该间隙63排出,而无需对车把盖61进行任何改动,结构比较简单,实现成本低。作为另外一种可选的例子,也可在所述车把盖61的与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未图示),该凹部与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63,从而无需对仪表遮板62进行改动,直接将仪表遮板62安装在车把盖61上,即可在该仪表遮板62下端部与车把盖61之间利用凹部形成所述的间隙63,使尘埃、异物、水等能够通过该间隙63中排出,结构也比较简单,图中未示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来形成间隙63,例如既在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形成缺口部又在车把盖61的对应位置形成有凹部等,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进一步对头灯单元7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图17所示,至少灯壳702的外侧面(端部)由分体形成的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覆盖。这样,由于该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是与灯壳702分体形成的,能够容易地更换不同设计形状的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从而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将头灯7的外观设计简单地变更为新颖的外观形象,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车灯的设计和变更。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优选的例子,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可以是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从而使头灯7具有更为新颖的外观效果。
本发明中的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可优选地由树脂材料制成,从而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各种形状的光可透过的树脂盖。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优选的例子,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是有色的,从而使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变化,从而容易改变观看的印象,进一步增强头灯7的视觉辨认性。
在本发明中,如图16所示,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子,可以将车灯结构进一步设计为,使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是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并且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端面部91延伸成超过头灯7的照明面的端部811(在图16中,以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头灯单元70和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相关部分的截面结构,以更清楚地表示上述结构)。这样,当头灯7发出照射光时,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将照射光从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超出照射面端部811的端面部91导入,将光导向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整个主体,从而即使没有专用的光源也能照亮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整体,进一步提高了外观性、视觉辨认性,特别是在夜晚时,能够有效地提高。
在本发明中,如图17所示,作为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子,可以将车灯结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是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端面部91延伸成超过头灯7的照射面的端部811并朝向灯泡701(头灯照射面)形成折边92(可将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设计成透明或者半透明)(在图17中,以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头灯单元70和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相关部分的截面结构,以更清楚地表示上述结构)。这样,当灯头7发出照射光时,从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折边92吸收头灯7的照射光,将光导向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整个主体,从而即使没有专用的光源也能照亮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整体,进一步提高了外观性、视觉辨认性,特别是在夜晚时,能够有效地提高。
在本发明的车灯结构中,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可通过螺钉安装在灯壳702的外侧面上,从而可方便地拆卸和更换该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车灯结构中,所述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还可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而能够在头灯7上自由地组合各种不同的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进一步增强了头灯7的外观性、视觉辨认性。在图14-17中给出了分别设置在灯壳702两侧的两个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的例子,当然根据车灯外观设计的需要,该光可透过的树脂盖9还可设置有更多个,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19-2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该后部盖结构具有后部盖主体100,所述后部盖主体100具有:中心盖部101,其位于后部盖的中部;和外侧盖部102,其位于所述中心盖部101的外侧。在中心盖部10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流线形突出部103。
根据本发明的后部盖结构,由于在中心盖部10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流线形突出部103,可使盖表面带有倾斜面,并且具有流线型的表面形状变化,在车辆行驶时,在后部盖主体100上附着有雨水等的情况下,能够易于使水流动,并且易于将后部盖的表面的水排出。另外,通过突出部103的结构,除了获得优异的排水性能,由于使所述中心盖部101相对于外侧盖部102向上突出,因此水难以积存,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能。其中,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随着向后方延伸而平缓地减小,从而易于使水排出。另外,所述两个流线形突出部103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左右对称,除了使后部盖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还能提升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中,还可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其中,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具有面向车辆横向方向的外侧面部1031,所述外侧面部1031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减小。由于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的外侧面部1031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减小,流到流线形突出部103或附着在流线形突出部103的水随着车辆行驶而向后移动,随着流线形突出部103的外侧面部1031的逐渐减小而对水产生集聚作用,从而易于使水离开外侧面部而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中,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的上侧部1032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降低。由于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的上侧部1032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降低,随着车辆行驶,在所述流线形突出部103的上侧部1032形成负压,该负压对积水产生朝向表面外侧的作用力,从而易于使上侧部的水离开。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中,左右两个流线形突出部103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由于所述两个流线形突出部103随着向车辆后方延伸而逐渐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随着车辆行驶,在两个流线形突出部103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上形成负压,对水产生朝向表面外侧的作用力,从而易于使流线型突出部上的水离开。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中,在所述后部盖主体100上位于中心盖部101后侧的部位设有从中心盖部101连续且相对于所述外侧盖部102向上隆起的隆起部104,所述隆起部104的上表面由向左右方向和后方平缓地下降的曲面构成。由于隆起部104的上表面具有向左右方向和后方平缓地下降的曲面,隆起部104随着朝向后方而平缓地减小,因此该隆起部处不会形成积水。并且,由于隆起部104从中心盖部101连续且相对于所述外侧盖部102向上隆起,当行驶时风会吹走积水,从而提高排水性。
进一步,在上述的后部盖结构中,所述两个流线型突出部103随着向后延伸而逐渐缩小,终止于隆起部104的两侧边缘。由于所述两个流线型突出部103随着向后延伸而逐渐缩小,流到流线形突出部103或积蓄在流线形突出部103的水随着车辆行驶而向后移动,随着流线形突出部103的逐渐减小而对水产生集聚作用,从而易于使水离开流线型突出部而排出。另外,由于两个流线型突出部103终止于隆起部104的两侧边缘,从而在交汇处使水集聚,易于使水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两轮车的后部盖结构中,在所述后部盖主体100上设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后支架110。由于在所述后部盖主体100上设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后支架110,能够在将蓄积于后部盖的水排出的同时,确保货物的装载空间。
在上述后部盖结构中,所述后支架110的后部支撑在所述的隆起部104的上表面,如图所示,通过螺钉安装在隆起部104的上表面上的安装孔1041中。由于所述后支架110的后部支撑在所述的隆起部104的上表面,即后支架110在后部盖上的支撑部位于隆起部104上,从而在该支撑部的位置不易积水或易于使水排出。

Claims (3)

1.一种车体的前盖结构,在所述车体的前盖(60)上具有头灯单元(70),所述头灯单元(70)由支撑灯泡(701)的灯壳(702)和覆盖在灯壳(702)上的大致球面状的透镜(703)构成,所述头灯单元(70)在俯视时为大致V字形且在顶点部分具有照射面(704),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头灯单元(70)的前盖(60)具有连接头灯单元(70)的端部(705)之间的圆弧状的开口(706),在所述开口(706)中形成引导风进入的引导斜面(7061),并且在头灯单元(70)的上表面(707)具有覆盖头灯单元(70)上表面的盖部件(7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的前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盖结构具有仪表遮板(62)和所述前盖(60),所述仪表遮板(62)连接在所述前盖(60)的车把盖(61)上,在所述仪表遮板(62)的下端部与所述车把盖(61)之间设有间隙(63);所述覆盖该头灯单元(70)上表面(707)的盖部件(708)被平坦地形成,该盖部件(708)的中心部分形成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部(709),该盖部件(708)在侧视中向前盖(60)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的前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60)下方设有第二开口(710);至少所述灯壳(702)的外侧面由分体形成的光可透过的有色的树脂盖(9)覆盖,所述树脂盖(9)是与所述灯壳(702)分体形成的,所述树脂盖(9)的端面部(91)延伸成超过所述头灯单元(70)的照射面的端部(811)并朝向所述灯泡(701)形成折边(92)。
CN 200710104804 2007-05-21 2007-05-21 车体的前盖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1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04804 CN101311057B (zh) 2007-05-21 2007-05-21 车体的前盖结构
JP2007219952A JP2008285139A (ja) 2007-05-21 2007-08-27 車体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04804 CN101311057B (zh) 2007-05-21 2007-05-21 车体的前盖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1057A CN101311057A (zh) 2008-11-26
CN101311057B true CN101311057B (zh) 2012-06-06

Family

ID=4009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0480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1057B (zh) 2007-05-21 2007-05-21 车体的前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85139A (zh)
CN (1) CN101311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5445B2 (ja) * 2009-01-16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114064B2 (ja) * 2013-02-28 2017-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0029A (en) * 1990-06-18 1994-07-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iring for a motorcycl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0029A (en) * 1990-06-18 1994-07-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iring for a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85139A (ja) 2008-11-27
CN101311057A (zh) 200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131B (zh) 车辆
US8118460B2 (en) Motorcycle headlamp
US7314297B2 (en)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US7661857B2 (en) Vehicle light unit with shadow casting feature
US20060193143A1 (en)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type vehicle
US7815353B2 (en) Headlight device and vehicle
CN102679251B (zh) 前照灯装置
US10935201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disposition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EP2949556B1 (en) Vehicle
JP611693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照灯装置
EP2949555B1 (en) Motorcycle
US7204624B2 (en) Headlamp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CN1248900C (zh) 机动两轮车用前大灯
CN101311057B (zh) 车体的前盖结构
CN101294674B (zh) 前照灯构造
CN103359208B (zh) 机动两轮车的照明器
TW200948658A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US10801686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TWI580602B (zh) Speed ​​Keda vehicles
CN101279628B (zh) 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
JP2009173220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器配置構造
JP4145620B2 (ja) 小型車両
JP2002216509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CN112524565B (zh) 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
TW201714777A (zh) 車輛用後燈組合單元、及具備其之跨坐型車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