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5055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5055B
CN103355055B CN201310089462.0A CN201310089462A CN103355055B CN 103355055 B CN103355055 B CN 103355055B CN 201310089462 A CN201310089462 A CN 201310089462A CN 103355055 B CN103355055 B CN 103355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last pipe
pipe
grain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9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5055A (zh
Inventor
里路久幸
白方干也
山本次郎
上路嘉隆
西崎宏
二神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76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93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76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499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67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39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26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91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53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329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5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5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5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12/185Mou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流入侧的管路提高耐久性而成为不易产生金属疲劳,并且使从排气管的上端部排出的高温的废气难以朝向堆积于机体下部的稻屑。本发明的解决方法为:在谷粒容器(6)的底部设置朝向脱粒装置(5)侧向上倾斜的倾斜壁(23B),在倾斜壁(23B)的下方的空间配置从上述发动机(9)的废气去除粒子状物质的排气净化装置(40),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0)将该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连接在发动机(9)的排气总管(30B)上,在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将从该流出口排出的气体向机外引导的排气管(61)的下端部,将该排气管(61)沿扬谷装置(14)向上方延伸设置。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议有将净化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所含的粒状物质的排气净化装置(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机微粒过滤器,以下简称为“DPF”)配置于脱粒装置和谷粒容器之间形成的空间的结构。
做为其例,专利文献1公开有在谷粒容器的底部形成的倾斜壁的下方配置DPF,将排气管的下端部连接于该排气净化装置的流出口,并使该排气管沿着一次扬谷装置朝上方延伸设置的技术。
又,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有将这种排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设置到比脱粒装置的上表面还高的位置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5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7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09813号公报
发明所欲解决之课题
通常,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是通过防震橡胶而安装于机体框架上。
而且,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DPF固定于机体框架,发动机的排气头和排气净化装置的流入口以高刚性的钢管连接。
因而,在发动机起动时及机体行驶时,发动机和排气净化装置彼此会产生不同的振动,对于排气净化装置的流入口和钢管的连接部分,及钢管和排气总管的连接部分等反复施加应力,容易早期产生金属疲劳造成的破坏,而有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2、3所公开的技术中,排气管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脱粒装置的上表面高、且比谷粒容器的上表面低之位置。因而,必须避免从该排气管的上端部排出的高温废气吹到谷粒容器的脱离装置侧的侧壁,而将排气管上端部的废气的排出方向限制在除了朝向谷粒容器的侧壁的方向以外的范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该问题的联合收割机。
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即,方案1的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合收割机,在机体的左右一侧具备对谷物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5),在机体的左右另一侧具备贮存谷粒的谷粒容器(6),在该谷粒容器(6)的前侧具备通过弹性部件(9a)支撑的发动机(9),在上述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具备将由脱粒装置(5)脱粒后得到的谷粒向谷粒容器(6)搬送的扬谷装置(14),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谷粒容器(6)的底部设置朝向脱粒装置(5)侧向上倾斜的倾斜壁(23B),在上述倾斜壁(23B)的下方的空间配置从上述发动机(9)的废气去除粒子状物质的排气净化装置(40),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0)将该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连接在发动机(9)的排气总管(30B)上,在上述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将从该流出口排出的气体向机外引导的排气管(61)的下端部,将该排气管(61)沿上述扬谷装置(14)向上方延伸设置。
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将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谷粒容器(6)的上表面高的位置上。
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将上述排气管(61)的下部沿倾斜壁(23B)的下表面向斜上方延伸设置。
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上述排气管(61)包括:与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的下部的第一排气管(61A);以及与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连通的上部的第二排气管(61B),使上述第一排气管(61A)沿倾斜壁(23B)的下表面。
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将上述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径形成为比上述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径大,在将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插入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状态下,在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
方案6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在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将从该排气管(61)的上端部向上排出的气体向横向引导的罩(62)。
方案7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具备排出上述谷粒容器(6)内的谷粒的横向移送筒(8B),该横向移送筒(8B)设置成绕纵轴自由回转,将由上述罩(62)引导的废气的排出方向设定为在俯视时沿着收纳在机体上的收纳位置的横向移送筒(8B)的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方案1的发明,由于通过弹性部件(9a)支撑发动机(9),且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0)将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连接于发动机(9)的排气总管(30B),因此在发动机(9)起动时及机体行驶时,即使该发动机(9)和排气净化装置(40)彼此产生不同的振动,也减少对于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和连接管(50)的连接部分、及连接管(50)和排气总管(30B)的连接部分等施加的应力,难以产生排气流入侧的管路的金属疲劳而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将排气净化装置(40)配置在设置于谷粒容器(6)底部的倾斜壁(23B)下方的空间,因此藉由来自该排气净化装置(40)的放热,促进谷粒容器(6)储存的谷粒得干燥,使得谷粒排出时谷粒容器内部不易产生谷粒堵塞。
另外,由于与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的排气管(61)沿着扬谷装置(14)向上方延伸设置,因此即使废气从排气管(61)的上端部排出,该高温废气也不易朝向堆积在机体下部的稻屑。
而且,通过在谷粒容器(6)的左壁的垂直壁(23A)形成的上下方向的第一凹部(22A)内配置高温的排气管(61)的上部,能够促进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的谷粒的干燥。
根据方案2的发明,除了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将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谷粒容器(6)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因此能使从该排气管(61)的上端部排出的废气的排出方向,不受谷粒容器(6)的侧壁限制,可任意地设定,且能使该高温废气不易接触谷粒容器的侧壁。
根据方案3的发明,除了方案2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将排气管(61)的下部沿着形成在谷粒容器(6)的底部的倾斜壁(23B)的下表面且朝斜上方延伸设置,因此即使在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向上的状态下,仍能让该排气净化装置(40)大幅度地伸入倾斜壁(23B)下方的空间。
而且,通过在形成于倾斜壁(23B)的第二凹部(22B)内配置高温的排气管(61)的下部,能够促进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的谷粒的干燥。
根据方案4的发明,除了方案3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排气管(61)包括:与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的下部的第一排气管(61A);以及与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连通的上部的第二排气管(61B),使第一排气管(61A)沿倾斜壁(23B)的下表面,因此藉由一方面将排气净化装置(40)配置在谷粒容器(6)底部的倾斜壁(23B)下方的空间,一方面保持第一排气管(61A)的形状,而使该第一排气管(61A)能与沿着扬谷装置(14)的第二排气管(61B)连通。
根据方案5的发明,除了方案4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将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径大,在将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插入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状态下,在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因此即使排气净化装置(40)所连接的第一排气管(61A)与沿着扬谷装置(14)设置的上部的第二排气管(61B)彼此产生不同的振动,也难以对排气净化装置(40)和第一排气管(61A)的连接部分等反复施加应力,因而难以产生排气管路的金属疲劳而能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和第二排气管(61B)下端部的内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扩散器效果而引入外部空气,能降低通过第二排气管(61B)内的废气的温度,且能将从第二排气管(61B)上端部的排气口浸入的雨水等从该间隙向外部排出。
根据方案6的发明,除了方案1至5中任一项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在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将从该排气管(61)的上端部向上排出的气体向横向引导的罩(62),因此能防止雨水等浸入排气管(61)。
在罩(62)的下部的内周面与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中,通过从排气管(61)的上端部向罩(62)侧排出的废气的流动而产生扩散器效果,外部空气被吸入,从开口部(62A)排出的废气的温度进一步下降。
通过从罩(62)横向排出废气的开口部(62A)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在比预清机(32)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上,防止从排气管(61)排出到机外的废气被吸入预清机(32)。
根据方案7的发明,除了方案6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将由罩(62)引导的废气的排出方向设定为在俯视时沿着收纳在机体上的收纳位置的横向移送筒(8B)的方向,因此该高温废气难以接触横向移送筒(8B),而能防止该横向移送筒(8B)的热变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说明用的侧面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说明用的俯视图。
图4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说明用的后视图。
图5是排气管周边的侧面图。
图6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说明用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作用状态的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作用状态的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说明用的后视图。
图9是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部分的后视图。
图10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用的侧面图。
图11是从脱粒装置侧观察谷粒容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扬谷筒与排气管相对于谷粒容器中的脱粒装置侧的侧壁的配置的说明用俯视图。
图13是吸气系统及排气系统周边的主视图。
图14是吸气系统及排气系统周边的立体图。
图中:
1-联合收割机,2-机体框架,3-行驶装置,4-收割装置,5-脱粒装置,6-谷粒容器,7-驾驶室,8-螺旋推运器,8A-扬谷管(扬谷筒),8B-横向进给管(横向移送筒),8D-支撑部件,9-发动机,9a-安装橡胶(弹性部件),14-第一扬谷装置,15-第二扬谷装置,22A、22B-凹部,23A-垂直壁,23B-倾斜壁,30-增压器,30A-吸气涡轮,30B-排气总管,32-预清机,33-空气过滤器,34、35-连接管,40-DPF单元(排气净化装置),40A-DOC(氧化催化剂),40B-微粒过滤器,50-连接管,51-第一连接管,52-柔性管,53-第二连接管,60、61、71-排气管,61A-排气管(第一排气管),61B-排气管(第二排气管),62、88-罩,62A-开口部,80、83-支撑部件,81-上部罩,82-安装在固定侧的罩,84、86-透明板,89-压力传感器,E-发动机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表示出方向便于说明,但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图4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由在农田中行走的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驶装置3;在机体的前端位置从农田收割谷物杆的收割装置4;在其后方进行谷物杆的脱粒、筛选的脱粒装置5;以及并排设置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贮存脱粒、筛选出的谷粒的谷粒容器6,在谷粒容器6的前侧面朝收割装置4的背面的部位,具备供操作者搭乘的驾驶室7。
另外,在谷粒容器6的后侧具备将贮存的谷粒向机外排出的排出螺旋推运器8,该排出螺旋推运器8以纵轴中心自由回转,在驾驶室7的下方的发动机室E的内部具备柴油发动机9。
(脱粒装置)
由收割装置4收割的谷物杆被供给至脱粒装置5,通过脱粒装置5进行脱粒、筛选。脱粒装置5在上部具备进行谷物杆的脱粒的处理室,在下部具备进行谷物杆的筛选的筛选室。处理室中,轴支承有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个处理齿的处理筒,在筛选室中设有:回收从摇动筛选装置漏下的谷粒的一次承接流槽(一番受樋);以及回收附着有枝梗等的谷粒的二次承接流槽(二番受樋)。
由一次承接流槽回收的谷粒通过配置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第一扬谷装置(权利要求中的扬谷装置)14向上方搬送,投入到谷粒容器6被临时贮存。第一扬谷装置14的基部与形成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下部的排出口连通,第一扬谷装置14的上部与谷粒容器6的投入口连通。
另外,第一扬谷装置14设置成,在由脱粒装置5和谷粒容器6包围的空间S从基部朝向前端部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
由二次承接流槽回收的附着有枝梗等的谷粒通过设置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第二扬谷装置15被扬起送到二次处理室(省略图示)。位于第一扬谷装置14的基部的后方的第二扬谷装置15的基部与形成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下部的排出口连通,第二扬谷装置15的上部与二次处理室的投入口连通。另外,第二扬谷装置15设置成,在由脱粒装置5和谷粒容器6包围的空间S从基部朝向前端部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
(谷粒容器)
由第一扬谷装置14向上方搬送的谷粒被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谷粒容器6由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前壁及后壁、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右壁及左壁、顶壁、底壁构成。在左壁的上部形成有投入谷粒的投入口,在谷粒容器6的底部设有向排出螺旋推运器8移送谷粒的排出螺旋。
另外,谷粒容器6的左壁的上部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垂直延伸的垂直壁23A,以便贮存大量的谷粒。在从左壁的下部向下方连续的谷粒容器6的底部形成有从左侧向右侧具有安息角度地倾斜的倾斜壁23B,以便能够将贮存的谷粒效率良好地收进排出螺旋。该倾斜壁23B在机体前后方向具有高度不同的台阶部。
而且,排出螺旋推运器8包括:以纵轴转动自如竖立设置在谷粒容器6的后侧的扬谷管(扬谷筒)8A;以及以横轴转动自如地连接该扬谷管8A的上端部的横向进给管8B。横向进给管8B构成为在载置于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上固定的支撑部件8D的收纳位置至向机体侧方伸出的排出作业位置的范围自由回转。
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在左壁的垂直壁23A形成有配置第一扬谷装置14、第二扬谷装置15的凹部22A,在左壁的倾斜壁23B形成有配置后述的柴油微粒子捕集过滤器即DPF单元(权利要求中的排气净化装置)40的排气管60的凹部22B。此外,通过在左壁的倾斜壁23B的凹部22B配置高温状态的DPF单元40的排气管60,能够促进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的谷粒的干燥,效率良好地进行谷粒的搬送。
(发动机)
发动机9隔着安装橡胶(权利要求中的弹性部件)9a安装在机体框架2上。在发动机9上设有增压器30,该增压器30具有对发动机9中的空气增压的吸气涡轮30A和从发动机9排出废气的排气总管30B。
在吸气涡轮30A上通过连接管35连接有去除吸入的空气中的杂质的空气过滤器33,在空气过滤器33上通过连接管34连接有一边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一边进行吸气的预清机32,在排气总管30上通过连接管50连接有去除废气中的杂质的DPF单元40的吸气口(权利要求中的流入口)。
(DPF单元)
DPF单元40内设有吸气口(流入口)侧的氧化催化剂(DOC)40A、排气口(流出口)侧的微粒过滤器(DPF)40B,从发动机9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燃料被DOC40A氧化,废气中的粒状化物质通过DPF40B的过滤作用而被去除。
如图2等所示,为了使安装结构简单,DPF单元40不隔着安装橡胶9a固定在机体框架2上。为了防止从发动机9排出的废气的温度下降,希望该DPF单元40配置在发动机9的附近,因此配置在发动机9的背面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基部之间。另外,将DPF单元40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谷粒容器6的前壁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做成促进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的谷粒的干燥的结构。
如图3、4所示,为了利用来自DPF单元40的散热来使贮存在谷粒容器6内的谷粒干燥,DPF单元40配置在谷粒容器6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下侧,在俯视时,谷粒容器6的底部的倾斜壁23B的轮廓的下侧。DPF单元40的排气口也位于倾斜壁23B的下侧。
如图2所示,DPF单元40的吸气口经由连接管50而与排气总管30B连接,在DPF单元40的排气口连接有将去除了杂质等后的废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管60。
连接管50包括:由钢管构成的第一连接管51;降低发动机9的振动的传播的由具有挠性的不锈钢管构成的柔性管52;以及由钢管构成的第二连接管53。该连接管50整体或柔性管52也可以由橡胶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
发动机9起动时或机体行驶时,即使该发动机9和DPF单元40产生相互不同的振动,也会减少施加在DPF单元40的吸气口与连接管50的连接部分、连接管50与排气总管30B的连接部分等的应力,不易产生排气流入侧的管路的金属疲劳,提高耐久性。
如图2所示,在侧面观察时,第一连接管51从排气总管30朝向大致下侧延伸,柔性管52从第一连接管51的前端部朝向大致下侧延伸,第二连接管53从柔性管52的前端部弯曲大致90度之后,向后方延伸而与DPF单元40的吸气口连接。
在背面观察时,第一连接管51从排气总管30弯曲大致90度弯之后,向下方延伸,柔性管52从第一连接管5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第二连接管53从柔性管52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之后,朝向后方弯曲大致90度而与DPF单元40的吸气口连接。
排气管60包括:由钢管构成的排气管(带式管)61;以及防止雨水等向排气管61浸入的形成为弯曲形状或曲折形状的罩(第二罩)62。
在侧面观察时,排气管61的基部(排气管61的下部)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权利要求中的流出口)朝向上侧延伸之后,沿具有台阶的倾斜壁23B中的较高一侧的倾斜壁23B的下表面朝向左侧前方上方倾斜地延伸。排气管61的上部从排气管61的基部的前端部较陡地倾斜延伸成前高后低,罩62在形成于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排气口的上侧朝向后方地安装开口部62A。罩62做成通过支柱安装在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安装在第一扬谷装置14的上端部的结构。罩62的纵剖面形状形成为半圆弧状,该罩62的基部(下部)形成为筒状,该筒状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外径大。通过将罩62覆盖并安装在排气管61的上端部,在该罩62的外侧罩体的下部的内周面与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在该间隙中,通过从排气管61的上端部向罩62侧排出的废气的流动而产生扩散器(ディフューザ)效果,外部空气被吸入,从开口部62A排出的废气的温度进一步下降。
如图2、图11所示,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排气管61的上部在上下方向的凹部22A以与第一扬谷装置14平行的姿势配置在该第一扬谷装置14的前方,其中,上下方向的凹部22A形成于配置第一扬谷装置14的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上。排气管61的上部通过支柱被支撑在第一扬谷装置14上。这样,通过在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的凹部22A配置高温状态的排气管60的上部,从而能够促进贮存在谷粒容器6中的谷粒的干燥,效率良好地进行谷粒的搬送。
为了防止从排气管61排出到机外的废气被预清机32吸入,将罩62的开口部62A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在比预清机32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上。此外,将形成于排气管61的上部的上端部的排气口配置在比预清机32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上更为适宜。
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将废气效率良好地排出到机外,来自罩62的开口部62A的废气的排出引导方向设定为,在排出螺旋推运器8的横向进给管(横向移送筒)8B处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上的收纳状态的状态下,与该横向进给管8B大致平行。
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排气管61的基部配置在由谷粒容器6的倾斜壁23B的台阶形成的凹部22B内,排气管61的上部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前侧并列配置在配置有第一扬谷装置14的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的凹部22A。
以DPF单元40的排气口的外径为基准,将排气管61的基部的内径形成为大径。由此,得到扩散器效果,利用从DPF单元40向排气管61排出的废气的流出,能够从DPF单元40与排气管61的基部的间隙引入空气,使排气管61内的废气的温度降低,另外,还能够将从罩62的开口部62A浸入的雨水等从该间隙向机外排出。另外,将DPF单元40周边的高温的空气向机外吸出,能够防止设置在DPF单元40的周边的传感器类的故障。
(排气管的其他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上述的排气管61也可以包括:由钢管构成的下部的排气管(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排气管)61A;以及由直径比该排气管61A大的钢管构成的上部排气管(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排气管)61B。
在侧面观察时,下部的排气管61A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朝向上侧延伸之后,朝向前方上侧倾斜地延伸。上部的排气管61B从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朝向前方的上侧比排气管61A更陡地倾斜延伸,在形成于排气管61B的上端部的排气口安装有上述罩62。
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上部的排气管61B配置在凹部22A内,该凹部22A形成于配置第一扬谷装置14的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上,上部的排气管61B以与第一扬谷装置14平行的姿势配置在第一扬谷装置14的前方。
罩62为了防止从排出管61B的上端部向机外排出的废气被预清机32吸入,罩62的开口部62A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在比预清机32的吸气口32A高的位置上。另外,为了向机外效率良好地排出废气,罩62形成的废气的排出引导方向设定为与处于收纳状态的排出螺旋推运器8的横向进给管8B大致平行。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背面观察时,下部的排气管61A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朝向上侧延伸之后,朝向左上侧倾斜延伸,上部的排气管61B从下部的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朝向前侧上方延伸,在形成于排气管61B的上端部的排气口安装有上述罩62。
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下部的排气管61A配置在谷粒容器6的倾斜壁23B的凹部22B内,上部的排气管61B与第一扬谷装置14并排地配置在配置有第一扬谷装置14的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的凹部22A内。
相比下部的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径,上部的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径形成得比较大。在将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插入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状态下,在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与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由此,通过从排气管61A向排气管61B排出的废气的流出,从排气管61A与排气管61B的间隙引入外部空气,能够使排气管61B内的废气的温度降低。另外,还能够将从罩62的开口部62A浸入的雨水等从该间隙向机外排出。另外,将DPF单元40周边的高温空气向机外吸出,能够防止设置在DPF单元40的周边的传感器类的故障。另外,即使与DPF单元40连接的下部的排气管61A与沿第一扬谷装置14设置的上部的排气管61B产生相互不同的振动,也难以向DPF单元40与排气管61A的连接部分等反复施加应力,难以产生排气管路的金属疲劳,从而提高耐久性。此外,为了防止排出的稻秸等的杂质向排气管61B内的进入,最好在排气管61A与排气管61B的间隙架设筛网。
(排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的其他实施例)
如图6所示,在DPF单元40设有吸气口侧的DOC40A、中央部的DPF40B、与排气口侧连接的尿素SCR40C,从发动机9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燃料被DOC40A氧化,废气中的粒状化物质由DPF40B过滤并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由尿素SCR40C净化。
DPF单元40的吸气口通过连接管50而与排气总管30B连接,在DPF单元40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60,该排气管60用于将去除了杂质等的废气向外部排出。
连接管50包括:由钢管构成的第一连接管51;降低发动机9的振动的传播的由具有挠性的不锈钢管构成的柔性管52;以及由钢管构成的第二连接管53。
排气管60包括:由钢管构成的排气管71;以及防止雨水等向排气管71浸入的形成为弯曲形状的罩62。
在侧面观察时,排气管71的基部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朝向上侧延伸之后,朝向前方上侧倾斜延伸,排气管71的上部从排气管71的基部的前端部朝向前方上侧较陡地倾斜延伸,罩62将开口部62A朝向后方安装在形成于排气管71上部的前端部的排气口。
在背面观察时,排气管71的基部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朝向上侧延伸之后,朝向左上侧倾斜延伸,排气管71的上部从排气管71的基部的前端部朝向上侧延伸,罩62将开口部62A朝向后方安装在形成于排气管71的上端部的排气口。
为了有效地灵活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的空间S,排气管71的基部配置在谷粒容器6的倾斜壁23B的凹部22D,排气管71的上部与第二扬谷装置15的后侧并列地配置在配置有第二扬谷装置15的谷粒容器6的垂直壁23A的凹部内。
相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的外径,排气管71的基部的内径形成得较大。由此,可得到扩散器效果,利用从DPF单元40向排气管71排出的废气的流出,从DPF单元40与排气管71的基部的间隙引入空气,能够使排气管71内的废气的温度降低,另外,还能够将从罩62的开口部62A浸入的雨水等从该间隙向机外排出。
(空气过滤器及预清机的配置)
将对供给至发动机9的外部空气进行过滤的大型空气过滤器33配置在脱粒装置5的上侧,提高发动机9的吸气效率。
如图1~图3、图7~图10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上侧,在与驾驶室7的左侧后部的左侧方邻接的位置,沿前后方向配置该空气过滤器33。该空气过滤器33由设置在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的支撑部件80支撑。
如图7、图8所示,支撑部件80在覆盖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的上部罩81中避开开闭的部分安装在固定侧的罩82上,因此即使对上部罩81进行开闭操作也没有障碍。
如图10所示,预清机32通过支撑部件83支撑在第一扬谷装置14的上端部。该支撑部件83的中间部与支撑横向进给管8B的支撑部件8D连结。
如图8所示,预清机32配置在比空气过滤器33高的位置上,在背面观察时,配置在驾驶室7的轮廓内,因此能够防止与横向进给管8B的干涉。
如图1~图4、图8所示,空气过滤器33进入处于收纳位置的横向进给管8B的下侧。
如图7、图8所示,在驾驶室7的左侧面形成侧面窗,以上部支点Q为中心向左侧方开放自如地设置封闭该侧面窗的透明板84。空气过滤器33配置在比该透明板84靠后侧,将该透明板84向左侧方敞开后,从侧面窗进行空气过滤器33的维修保养。
如图9所示,预先用连接管34连接空气过滤器33的上部与预清机32的下部将其一体化,能够通过支撑部件80和支撑部件83将该一体化的空气过滤器33和预清机32安装在机体侧。
如图9所示,在驾驶室7的后面形成后面窗,以上部支点R为中心向后方开放自如设置封闭该后面窗的透明板86。为了防止对透明板86的开闭成为障碍,预清机32配置在比透明板86偏靠左侧的位置上。将该透明板86向后方敞开后,从驾驶室7的后面窗进行预清机32的维修保养。
空气过滤器33与发动机9的吸气总管由连接管35连接。
如图11所示,预清机32和配置在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罩62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在左右方向上也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但罩62的开口部62A朝向与预清机32所在的一侧相反侧开口。由此,通过罩62而被排出引导的废气难以被吸入到预清机32。
在图11、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一扬谷装置14和第二扬谷装置15及排气管61配置在形成于谷粒容器6的左壁的垂直壁23A上的凹部22A内。
如图11、图13、图14所示,DPF单元40由敞开的罩88(第一罩)覆盖下表面,在该罩88的上侧安装检测DPF的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89等传感器类。

Claims (7)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机体的左侧具备对谷物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5),在机体的右侧具备贮存谷粒的谷粒容器(6),在该谷粒容器(6)的前侧具备通过弹性部件(9a)支撑的发动机(9),在上述脱粒装置(5)与谷粒容器(6)之间具备将由脱粒装置(5)脱粒后得到的谷粒向谷粒容器(6)搬送的第一扬谷装置(14)、连通形成于上述脱粒装置(5)的右侧下部的排出口与二次处理室的投入口的第二扬谷装置(15),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谷粒容器(6)的底部设置朝向脱粒装置(5)侧向上倾斜的倾斜壁(23B),在上述倾斜壁(23B)的下方的空间配置从上述发动机(9)的废气去除粒子状物质的排气净化装置(40),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0)将该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入口连接在发动机(9)的排气总管(30B)上,在上述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将从该流出口排出的气体向机外引导的排气管(61)的下端部,将该排气管(61)沿上述第一扬谷装置(14)向上方延伸设置,在上述谷粒容器(6)的左壁的垂直壁(23A)形成的上下方向的第一凹部(22A)内配置上述第一扬谷装置(14)、上述第二扬谷装置(15)、及排气管(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谷粒容器(6)的上表面高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排气管(61)的下部沿上述倾斜壁(23B)的下表面向斜上方延伸设置,并将该排气管(61)的下部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倾斜壁(23B)的第二凹部(22B)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气管(61)包括:与排气净化装置(40)的流出口连接的下部的第一排气管(61A);以及与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连通的上部的第二排气管(61B),
使上述第一排气管(61A)沿倾斜壁(23B)的下表面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径形成为比上述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径大,在将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插入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状态下,在该第一排气管(61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排气管(61B)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配置将从该排气管(61)的上端部向上排出的气体向横向引导的罩(62),该罩(62)的上部的纵剖面形状形成为半圆弧状,且该罩(62)的下部形成为筒状,该罩(62)的下部的内径形成为比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外径大,通过将该罩(62)的下部覆盖并安装在排气管(61)的上端部,在该罩(62)的下部的内周面与上述排气管(61)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从上述罩(62)横向排出废气的开口部(62A)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在比预清机(32)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上,该预清机(32)连接在上述发动机(9)的空气过滤器(33)的同时被支撑在上述第一扬谷装置(14)的上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排出上述谷粒容器(6)内的谷粒的横向移送筒(8B),该横向移送筒(8B)设置成绕纵轴自由回转,将由上述罩(62)引导的废气的排出方向设定为在俯视时沿着收纳在机体上的收纳位置的横向移送筒(8B)的方向。
CN201310089462.0A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3355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7654 2012-03-29
JP2012077655A JP5679350B2 (ja) 2012-03-29 2012-03-29 コンバイン
JP2012077654A JP5549947B2 (ja) 2012-03-29 2012-03-29 コンバイン
JP2012-077655 2012-03-29
JP2012167559A JP5673967B2 (ja) 2012-07-27 2012-07-27 コンバイン
JP2012-167559 2012-07-27
JP2012-212628 2012-09-26
JP2012212628A JP5679127B2 (ja) 2012-09-26 2012-09-26 コンバイン
JP2012-285377 2012-12-27
JP2012285377A JP5733297B2 (ja) 2012-12-27 2012-12-27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5055A CN103355055A (zh) 2013-10-23
CN103355055B true CN103355055B (zh) 2017-05-24

Family

ID=4906435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2733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8554U (zh) 2012-03-29 2013-03-20 发动机的排气结构
CN2013201284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7581U (zh)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CN201310089462.0A Active CN103355055B (zh)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CN201310089294.5A Active CN103355056B (zh)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2733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8554U (zh) 2012-03-29 2013-03-20 发动机的排气结构
CN2013201284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7581U (zh)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9294.5A Active CN103355056B (zh) 2012-03-29 2013-03-20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12682B1 (zh)
CN (4) CN203308554U (zh)
TW (1) TWI5788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466B (zh) * 2013-12-27 2018-11-13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6245759B2 (ja) * 2014-08-26 2017-12-1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US9724994B2 (en) * 2014-12-01 2017-08-08 Komatsu Ltd. Exhaust configuration for a vehicle
KR102656750B1 (ko) * 2015-03-04 2024-04-11 얀마 파워 테크놀로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KR102607688B1 (ko) * 2015-03-13 2023-11-30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
CN106150638A (zh) * 2015-04-10 2016-11-23 博野县顺意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于人体呼吸区的环保排气管
KR20180023809A (ko) * 2016-08-26 2018-03-07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CN108207285B (zh) * 2016-12-22 2022-05-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JP6256817B1 (ja) * 2017-06-29 2018-01-1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558414B2 (ja) * 2017-08-30 2019-08-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644246B1 (ja) * 2018-09-13 2020-02-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16034718A (zh) * 2018-12-25 2023-05-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CN111406504B (zh) * 2020-05-28 2021-07-16 昶旻(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轴流全喂入收割机清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0316U (zh) * 1976-10-01 1978-04-27
JPH0311374Y2 (zh) * 1984-09-05 1991-03-19
JPS62133261A (ja) * 1985-12-03 1987-06-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柱支線の氷雪切断防止方法
JP3007787B2 (ja) * 1994-04-04 2000-02-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エンジン排気構造
JP2007244308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891664B2 (ja) * 2006-06-20 2012-03-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209296B2 (ja) * 2007-12-27 2013-06-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0063417A (ja) * 2008-09-11 2010-03-25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0209813A (ja) * 2009-03-11 2010-09-24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461170B2 (ja) * 2009-12-29 2014-04-0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452553B2 (ja) * 2011-07-28 2014-03-2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12682B1 (ko) 2015-04-16
CN203167581U (zh) 2013-09-04
KR20130111260A (ko) 2013-10-10
CN103355055A (zh) 2013-10-23
CN103355056A (zh) 2013-10-23
TWI578895B (zh) 2017-04-21
TW201338695A (zh) 2013-10-01
CN203308554U (zh) 2013-11-27
CN103355056B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5055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465604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482225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893749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656750B1 (ko) 콤바인
CN10596093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9121661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5208242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2845177A (zh) 联合收割机
JP5733297B2 (ja) コンバイン
TWI554197B (zh) Combine harvesters
CN106465605A (zh) 联合收割机
CN110892820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7124930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箱
CN111096145B (zh) 作业机
CN207124931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3203367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80021B2 (ja) 農用作業機
CN105873431A (zh) 联合收割机
JP690810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373923A (zh) 收割机
JP567935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193122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21570A (ja) 作業車
CN203661661U (zh) 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