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3403B -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3403B
CN103303403B CN201310070472.XA CN201310070472A CN103303403B CN 103303403 B CN103303403 B CN 103303403B CN 201310070472 A CN201310070472 A CN 201310070472A CN 103303403 B CN103303403 B CN 103303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ore
possesses
saddle
abutting part
lockou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04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3403A (zh
Inventor
林敬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3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3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3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3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2Box-shaped seats; Bench-type seats, e.g. dual or twin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不需要将锁芯固定于车体架,并且不依赖于车体架的配置位置,能够将锁芯配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车体罩的重量增加。鞍乘型车辆具备:覆盖车体的车体罩(40);覆盖车体的后部的至少侧方的后部侧罩(45);设置成覆盖后轮(31)的上方和后方的后挡泥板(50);以及配置于车体罩(40)且对座椅(95)进行上锁的锁芯(70),在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60)中,锁芯(70)以其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朝向固定于后部侧罩(45),锁芯(70)的锁芯主体部(71)从后部侧罩(45)向内侧伸出,后挡泥板(50)具备与锁芯主体部(71)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锁芯抵接部(53)。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鞍乘型车辆的座椅的开闭机构上锁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具备用于对座椅的开闭机构上锁的锁定机构的鞍乘型车辆。在现有的这种鞍乘型车辆中,将锁定机构的锁芯固定于车体架,将锁芯的操作部配置于车体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7141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锁定机构中,由于将锁芯固定于车体架,因此需要使锁芯固定用的金属撑条等从车体架伸出。因此,导致重量增加。
另外,由于锁芯的配置位置依赖于车体架,因此,难以将锁芯配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
另一方面,也可能将锁芯固定于车体罩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车体罩的刚性提高至能够可靠地保持包括锁芯及其操作载荷的程度。因此,在该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导致车体罩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不需要将锁芯固定于车体架,并且不依赖于车体架的配置位置,能够将锁芯配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车体罩的重量增加。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车体罩,其覆盖车体;后部侧罩,其覆盖车体的后部的至少侧方;后挡泥板,其设置成覆盖后轮的上方和后方;以及锁芯,其配置于所述车体罩,用于对座椅进行上锁,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以其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朝向固定于所述后部侧罩,所述锁芯的锁芯主体部从所述后部侧罩向内侧伸出,所述后挡泥板具备锁芯抵接部,所述锁芯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锁芯抵接部抵接。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锁芯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所述锁芯抵接部抵接。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后挡泥板在所述锁芯抵接部的上方具备与车体架固定的固定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锁芯主体部沿长度方向具备圆筒部和锥形部,所述锁芯抵接部具备与所述圆筒部抵接的圆筒抵接部以及与所述锥形部抵接的锥形抵接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后挡泥板在后部固定有后部照明器,并且所述后挡泥板具备前部敞开的箱状部,所述箱状部在其前部以前方敞开的状态具备所述锁芯抵接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后部侧罩具备:锁芯开口,其供所述锁芯贯穿插入;和肋壁,其形成于所述锁芯开口的背侧周围,所述肋壁引导用于固定所述锁芯的卡定部件。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后挡泥板在所述锁芯抵接部的周围具备向所述后部侧罩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锁芯的锁芯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后挡泥板所具备的锁芯抵接部抵接。因此,能够将施加给锁芯的操作载荷传递至后挡泥板侧,从而由后挡泥板侧支承操作载荷。由此,无需将锁芯固定于车体架,不依赖于车体架的配置位置,能够将锁芯配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车体罩的重量增加。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作为作用于钥匙的把手侧的朝下的操作力的反作用而作用于钥匙的末端侧的朝上的力的作用区域、即锁芯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锁芯抵接部抵接。因此,能够由后挡泥板的锁芯抵接部有效地承受以相对于后部侧罩的固定位置为基准施加给锁芯的操作载荷。由此,能够使锁芯抵接部的结构简化,并能够实现后挡泥板的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后挡泥板在锁芯抵接部的上方具备与车体架固定的固定部。因此,能够将由锁芯施加给后挡泥板的锁芯抵接部的操作载荷传递至车体架。由此,能够在降低后挡泥板自身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可靠地保持锁芯。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锁芯主体部和锁芯抵接部沿长度方向具备互相抵接的圆筒部和圆筒抵接部、以及锥形部和锥形抵接部。由此,也能够将在锁芯的长度方向施加的操作载荷传递至后挡泥板的锁芯抵接部,从而由后挡泥板侧支承操作载荷。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后挡泥板的为了固定后部照明器而提高了刚性的箱状部,在箱状部的前部具备锁芯抵接部。因此,能够将锁芯抵接部配置在后挡泥板中的刚性较高的部位。由此,能够实现后挡泥板的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后部侧罩在锁芯开口的背侧周围具备引导卡定部件的肋壁,所述卡定部件用于固定锁芯。由此,能够将肋壁作为卡定部件的引导件进行利用,同时能够增强锁芯开口的背侧周围。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后挡泥板在锁芯抵接部的周围具备后挡泥板侧肋壁。因此,能够由后部侧罩的肋壁和后挡泥板侧肋壁在锁芯的周围形成遮蔽壁。由此,能够抑制从外部接触到锁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的后部侧罩卸下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左侧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的后部侧罩和座椅卸下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重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1的V-V线所得到的重要部位的纵剖后视图。
图6是沿图1的VI-VI线所得到的重要部位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省略卡定部件而示出锁芯被贯穿插入于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的后部侧罩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锁芯被固定于后部侧罩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纵剖右侧视图。
标号说明
31:后轮;
40:车体罩;
45:后部侧罩;
46:锁芯开口;
47:肋壁;
50:后挡泥板;
51:固定部;
52:箱状部;
53:锁芯抵接部;
54:圆筒抵接部;
55:锥形抵接部;
56:后挡泥板侧肋壁;
60:锁定机构;
70:锁芯;
71:锁芯主体部;
73:圆筒部;
74:锥形部;
80:卡定部件;
93:尾灯(后部照明器);
95: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作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各个方向,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遵照由乘坐在机动二轮车1上的乘员(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另外,在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侧,箭头RH表示车辆的右侧,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以下述部分作为主体而构成:车体架10;转向单元20,其被车体架10支承成能够转向,并包括前轮21;后轮31;发动机32;摆臂33;枢轴34;链传动机构35;后缓冲器36;排气管37;消声器38;车体罩40,其覆盖车体;落座用的座椅95;锁定机构60,其对座椅95的开闭机构上锁;照明器90;后视镜96;收纳箱97;燃料箱98;以及支架99。
车体架10具备:转向立管11;主架12;座椅导轨13;枢轴板14;横梁15;以及装载用的支承撑条17,其被固定于横梁15并从横梁15向后方伸出。
转向立管11被配置在车体架10的前端部。主架12在前端部固定于转向立管11,并从转向立管11朝向后方而向斜下方延伸。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13从主架12的后部向后方且向上方伸出。
枢轴板14在其上部固定于主架12的后部。枢轴板14以枢轴34(后述)为支点而将摆臂33(后述)支承成能够摆动。
横梁15(后述)将一对座椅导轨13的后端部相互连结。
支承撑条17(后述)支承后挡泥板50(后述)。
转向单元20具备前轮21、转向杆22、前叉23、转向手柄24以及左右的把手25。
转向杆22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转向立管11左右转动。前叉23分别被下联板22a支承,并且,前叉23轴支承前轮21。所述下联板22a被固定在转向杆22的下端部。转向手柄24连结于转向杆22的上端部并向左右延伸。左右的把手25分别安装在转向手柄24的左端侧和右端侧。
发动机32具有大致水平的汽缸轴线,发动机32被固定于车体架10。摆臂33在其前端部以枢轴34为支点被枢轴板14支承成能够摆动。在摆臂33的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31。
链传动机构35通过链条将发动机32的输出轴与后轮31连结。
后缓冲器36配置在摆臂33的后端部与座椅导轨13的中间部之间。排气管37与发动机32的下部连接,该排气管37向后方伸出并与消声器38连接。
车体罩40具备前罩41、手柄罩42、左右一对的侧罩43、前挡泥板44、左右一对的后部侧罩45以及后挡泥板50。
前罩41具备:覆盖转向立管11的前方的前围41a;和覆盖转向立管11的后方的主架罩4lb。
前围41a构成车辆的前表面。前围41a固定于从转向立管11向前方伸出的撑条(未图示)。
主架罩41b与左右一对的侧罩43一起覆盖并罩住位于转向立管11的后方侧且座椅95的前方的位置的车辆内部。主架罩41b在前端侧被安装于前围41a。
手柄罩42设在前罩41的上方。手柄罩42覆盖除了左右的把手25以外的整个转向手柄24。前挡泥板44被安装于下联板22a。
左右一对的侧罩43在前端侧被安装于前罩41,在后端侧被安装于左右一对的后部侧罩45。后部侧罩45的后端侧安装于后挡泥板50。
关于后部侧罩45和后挡泥板50,与对锁定机构60(后述)的说明都在后面进行叙述。
照明器90包括前照灯91、前方向指示灯92、作为后部照明器的尾灯93、以及后方向指示灯94。
前照灯91固定于手柄罩42,且位于手柄罩42的前表面。前方向指示灯92固定于前罩41,且位于前罩41的前表面。尾灯93安装在后挡泥板50的后部。后方向指示灯94安装于后挡泥板50。
座椅95配置在座椅导轨13的上方。后视镜96安装在转向手柄24的左右。收纳箱97配置在座椅95的前方下侧。燃料箱98配置在座椅95的后方下侧。支架99以能够起伏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枢轴板14的下端部。
接下来,在图1的基础上,参照图2~图8对机动二轮车1的锁定机构6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60具备:侧面观察时呈U字状的钩61,其从座椅95向下方伸出;座椅锁闩(seat catch)62,其以能够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62a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横梁15;动作杆65,其以能够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65a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横梁15;以及锁芯70,其安装于后部侧罩45。
由图2~图5可以理解,锁定机构60在横梁15的背后位于撑条17的下侧。撑条17固定于横梁15,在俯视观察时,撑条17从横梁15呈三角形状伸出。因此,难以从外部接触到撑条17的下侧区域。因此,从防止恶意操作的观点出发,将锁定机构60配置在撑条17的下侧区域是优选的。
座椅锁闩62具备:卡定部63,其卡定钩61;和凸轮卡合部64,其与动作杆65的凸轮部66(后述)卡合。
当座椅锁闩62位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时,在卡定部63处卡定钩61,从而将座椅95保持为锁定状态,当座椅锁闩62位于图5中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时,解除钩61在卡定部63处的卡定。
动作杆65具备:凸轮部66,其与座椅锁闩62的凸轮卡合部64卡合;和臂部67,其供锁芯70的撞击部78(后述)作用。
当动作杆65位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时,在凸轮部66处与凸轮卡合部64卡合,从而将座椅锁闩62保持为锁定状态,当动作杆65位于图5中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时,解除凸轮卡合部64在凸轮部66处的卡合。
锁芯70具备锁芯主体部71和撞击部78。
当锁芯70的撞击部78位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时,由于撞击部78没有将臂部67抬起,因此将动作杆65保持为锁定状态,当锁芯70的撞击部78位于图5中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时,撞击部78将臂部67抬起而解除动作杆65。
如图5~图8所示,锁芯70以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朝向固定于后部侧罩45。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锁芯70的锁芯主体部71沿着锁芯70的长度方向配置在近前侧,撞击部78配置在里侧。
锁芯主体部71具备钥匙孔71a。锁芯主体部71从近前侧(钥匙的插入口侧)依次具备大径部72、圆筒部73、锥形部74以及小径部75,从小径部75向里侧设置有撞击部78。撞击部78的长度方向轴线相对于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轴线偏心。
锁芯主体部71的大径部72的直径比后部侧罩45的锁芯开口46(后述)的直径大。圆筒部73的直径比锁芯开口46的直径稍小。锥形部74从圆筒部73逐渐变尖。小径部75的直径比圆筒部73的直径小。撞击部78的外径与小径部75的直径大致相同。
因此,锁芯70能够从后部侧罩45的外侧贯穿插入于锁芯开口46。
如图6和图7所示,在锁芯主体部71的圆筒部73的周面形成有定位键76,该定位键76从大径部72延伸至圆筒部73的中途并贯穿插入于锁芯开口46的键槽46a(后述)。
在圆筒部73的周面的沿圆周方向从定位键76分别离开90°的位置形成有弓形状的切槽77,该切槽77从大径部72沿轴线方向具有预定的宽度。一对切槽77位于隔着直径而互相对置的位置,切槽77的底面77a互相平行地形成,切槽77的端面77b与锁芯主体部71的轴线正交。
后部侧罩45具备:锁芯开口46,其供锁芯70贯穿插入;和多个肋壁47,它们形成在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锁芯开口46为圆形的开口,在锁芯开口46周围的一个部位具备用于贯穿插入锁芯主体部71的定位键76的键槽46a。
多个肋壁47起到提高后部侧罩45的锁芯开口46周围的刚性的作用。
多个肋壁47中,隔着锁芯开口46而上下互相平行地设置的两片肋壁47a作为引导用于固定锁芯70的卡定部件80(后述)的引导肋壁发挥功能。
位于锁芯开口46的前方的两片肋壁47b作为用于防止卡定部件80的板簧部件85(后述)脱落的防脱肋壁发挥功能。
锁芯70具备用于将锁芯主体部71固定于后部侧罩45的卡定部件80。卡定部件80具备基座板81和板簧部件85。
如图8所示,基座板81具有配置在后部侧罩45的两片引导肋壁47a之间的大小的大致四边形的外形。基座板81具备:与后部侧罩45的锁芯开口46对应的开口82;以及与键槽46a对应的键槽83。
如图8所示,板簧部件85具有插入到后部侧罩45的两片引导肋壁47a之间的大小的大致コ字状的外形,并且,向厚度方向弯曲而具有弹簧力。板簧部件85被从前侧(图8的右方向)插入到基座板81与锁芯主体部71的切槽77的端面77b之间。
板簧85具备:连结部86,其相当于コ字的纵长的部分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和延长部87,其从连结部86的上下两端向同一方向互相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
各延长部87的宽度大致等于后部侧罩45的各引导肋壁47a与锁芯主体部71的各切槽77的底面77a之间的间隔。
板簧部件85的沿着延长部87的延长方向的长度为这样的长度:当连结部86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缘(左侧缘)86a位于与锁芯主体部71的定位键76接触的位置时,各延长部87的末端部87a从各切槽77的底面77a向左侧突出。
板簧部件85以下述方式弯曲并发挥弹簧力:板簧部件85在连结部86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86b及两个延长部87的末端部87a处与基座板81接触,并且在两个延长部87的大部分的中间部87b处与锁芯主体部71的两个切槽77的端面77b接触。
连结部86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右侧缘)86c向从基座板81离开的方向弯曲,并且被后部侧罩45的两张防脱肋壁47b保持,以免向前方(图8的右方向)脱落。
接下来,对后挡泥板50进行说明。后挡泥板50在设于上端的左右两处的固定部51被固定于支承撑条17,后挡泥板50覆盖后轮31的上方和后方。
后挡泥板50在固定部51的下部具备形成为箱状的刚性较高的箱状部52。在箱状部52的后部固定有尾灯93。箱状部52的前部敞开,箱状部52在其前部具备锁芯抵接部53。锁芯抵接部53的前方敞开,锁芯主体部71抵接于锁芯抵接部53。
具体而言,锁芯主体部71的从稍微前侧经上侧至后侧的区域抵接于前方敞开的锁芯抵接部53。换而言之,锁芯主体部71的上部与锁芯抵接部53抵接。
锁芯抵接部53具备:圆筒抵接部54,其与锁芯主体部71的圆筒部73抵接;锥形抵接部55,其与锁芯主体部71的锥形部74抵接。
因此,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锁芯抵接部53抵接。
后挡泥板50在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向后部侧罩45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56。
在后部侧罩45的内侧(背侧),后挡泥板侧肋壁56与后部侧罩45的引导肋壁47a及防脱肋壁47b一起在锁芯70的周围形成遮蔽壁。从防止恶意操作的观点出发,在锁芯70的周围形成这样的遮蔽壁是优选的。
在此,对锁芯70的安装进行说明。
首先,将基座板81配置在后部侧罩45的两片引导肋壁47a之间。此时,以基座板81的开口82及键槽83与后部侧罩45的锁芯开口46及键槽46a连通的方式定位基座板81。
在对基座板81这样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从后部侧罩45的外侧将锁芯70贯穿插入于锁芯开口46和开口82。此时,以锁芯主体部71的定位键76与键槽46a及键槽83吻合的方式贯穿插入锁芯70。
在贯穿插入锁芯70直至锁芯主体部71的大径部72与后部侧罩45的锁芯开口46的周围接触的位置,在后部侧罩45的两片引导肋壁47a之间,从前侧(图8的右方)将板簧部件85插入到基座板81与锁芯主体部71的两个切槽77的端面77b之间,所述基座板81与后部侧罩45的内侧面(背侧面)接触。此时,将板簧部件85插入至板簧部件85的连结部86的内侧缘(左侧缘)86a与锁芯主体部71的定位键76接触的位置。
于是,连结部86的外侧缘(右侧缘)86c被后部侧罩45的两片防脱肋壁47b保持,以免向图8的右方脱落。
像这样将锁芯70固定于后部侧罩45时,锁芯主体部71在圆筒部73的上部处与后挡泥板50的圆筒抵接部54抵接,并且,在锥形部74的上部处与后挡泥板50的锥形抵接部55抵接。
因此,锁芯70被固定于后部侧罩45,并且,在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处与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抵接。
接下来,对机动二轮车1的锁定机构60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将钥匙(未图示)插入于锁芯70的钥匙孔71a中并使锁芯70向右转动时,撞击部78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至由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因此,撞击部78将动作杆65的臂部67抬起而解除动作杆65。
当动作杆65被解除时,动作杆65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至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由此,动作杆65的凸轮部66解除与座椅锁闩62的凸轮卡合部64的卡合。
当凸轮卡合部64与凸轮部66的卡合被解除时,座椅锁闩62从图5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至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由此,座椅锁闩62的卡定部63解除与钩61的卡定。
由此,座椅95的开闭机构被解锁。从而能够打开座椅95并相对于收纳箱97放入和取出物品。另外,能够对燃料箱98供油。
如上述那样,当为了对座椅95的开闭机构解锁而转动锁芯70时,对锁芯70作用有以下这样的力。
一般来说,当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着钥匙的把持部而将钥匙插入于纵长的钥匙孔71a并向右转动锁芯70时,两种作用互相结合而使锁芯70的撞击部78旋转,所述两种作用是:以利用食指将插入于锁芯70的钥匙的把持部的下半部分向左上方抬起的方式使所述锁芯70旋转的作用;以及,以利用拇指将钥匙的把持部的上半部分向右下方下压的方式使所述锁芯70旋转的作用。此时,以利用拇指下压钥匙的把持部的上半部分的方式使所述锁芯70旋转的力一般较强,因此,在钥匙的把手侧作用有朝下的操作力。由于被插入于锁芯70的钥匙的把手侧无法朝下移动,因此,作为作用于钥匙的把手侧的朝下的操作力的反作用,在钥匙的末端侧作用有朝上的力。
作用有这样的朝上的力的、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抵接。因此,能够由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承受以相对于后部侧罩45的固定位置为基准施加给锁芯70的操作载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这样的效果。
(1)锁芯70的锁芯主体部71的至少一部分与后挡泥板50所具备的锁芯抵接部53抵接。因此,能够将施加给锁芯70的操作载荷传递至后挡泥板50侧,从而由后挡泥板50侧支承操作载荷。由此,无需将锁芯70固定于车体架10,从而能够在不依赖于车体架10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将锁芯70配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并且,能够实现车体罩40的轻量化。
(2)作为作用于钥匙的把手侧的朝下的操作力的反作用而作用于钥匙的末端侧的朝上的力的作用区域、即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锁芯抵接部53抵接。因此,能够由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有效地承受以相对于后部侧罩45的固定位置为基准施加给锁芯70的操作载荷。由此,能够使锁芯抵接部53的结构简化,并能够实现后挡泥板50的轻量化。
(3)后挡泥板50在锁芯抵接部53的上方具备与车体架10固定的固定部51。因此,能够将由锁芯70施加给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的操作载荷传递至车体架10。由此,能够在降低后挡泥板50自身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可靠地保持锁芯70。
(4)锁芯主体部71和锁芯抵接部53沿长度方向具备互相抵接的圆筒部73和圆筒抵接部54、以及锥形部74和锥形抵接部55。由此,也能够将在锁芯70的长度方向施加的操作载荷传递至后挡泥板50的锁芯抵接部53,从而由后挡泥板50侧支承操作载荷。
(5)后挡泥板50的为了固定后部照明器93而提高了刚性的箱状部52,在前部具备锁芯抵接部53。因此,能够将锁芯抵接部53配置在后挡泥板50中的刚性较高的部位。由此,能够实现后挡泥板50的轻量化。
(6)后部侧罩45在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具备引导卡定部件80的肋壁47,所述卡定部件80用于固定锁芯70。由此,能够将肋壁47作为卡定部件80的引导件进行利用,同时能够增强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7)后挡泥板50在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后挡泥板侧肋壁56。因此,能够由后部侧罩45的肋壁47和后挡泥板侧肋壁56在锁芯70的周围形成遮蔽壁。由此,能够抑制从外部接触到锁芯70。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机动二轮车1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二轮车,还能够应用于三轮车及其他车辆。

Claims (14)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60),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
车体罩(40),其覆盖车体;
后部侧罩(45),其覆盖车体的后部的至少侧方;
后挡泥板(50),其设置成覆盖后轮(31)的上方和后方;以及
锁芯(70),其配置于所述车体罩(40),用于对座椅(95)进行上锁,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70)以其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朝向固定于所述后部侧罩(45),所述锁芯(70)的锁芯主体部(71)从所述后部侧罩(45)向内侧伸出,
所述后挡泥板(50)具备锁芯抵接部(53),所述锁芯主体部(7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锁芯抵接部(5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锁芯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内侧的上部与所述锁芯抵接部(5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所述锁芯抵接部(53)的上方具备与车体架(10)固定的固定部(5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锁芯主体部(71)沿长度方向具备圆筒部(73)和锥形部(74),
所述锁芯抵接部(53)具备与所述圆筒部(73)抵接的圆筒抵接部(54)以及与所述锥形部(74)抵接的锥形抵接部(55)。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后部固定有后部照明器(93),并且,所述后挡泥板(50)具备前部敞开的箱状部(52),
所述箱状部(52)在其前部以前方敞开的状态具备所述锁芯抵接部(5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后部固定有后部照明器(93),并且,所述后挡泥板(50)具备前部敞开的箱状部(52),
所述箱状部(52)在其前部以前方敞开的状态具备所述锁芯抵接部(53)。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部侧罩(45)具备:
锁芯开口(46),其供所述锁芯(70)贯穿插入;和
肋壁(47),其形成于所述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所述肋壁(47)引导用于固定所述锁芯(70)的卡定部件(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部侧罩(45)具备:
锁芯开口(46),其供所述锁芯(70)贯穿插入;和
肋壁(47),其形成于所述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所述肋壁(47)引导用于固定所述锁芯(70)的卡定部件(8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部侧罩(45)具备:
锁芯开口(46),其供所述锁芯(70)贯穿插入;和
肋壁(47),其形成于所述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所述肋壁(47)引导用于固定所述锁芯(70)的卡定部件(8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部侧罩(45)具备:
锁芯开口(46),其供所述锁芯(70)贯穿插入;和
肋壁(47),其形成于所述锁芯开口(46)的背侧周围,
所述肋壁(47)引导用于固定所述锁芯(70)的卡定部件(8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所述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向所述后部侧罩(45)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56)。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所述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向所述后部侧罩(45)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56)。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所述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向所述后部侧罩(45)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56)。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后挡泥板(50)在所述锁芯抵接部(53)的周围具备向所述后部侧罩(45)侧伸出的后挡泥板侧肋壁(56)。
CN201310070472.XA 2012-03-09 2013-03-06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Active CN103303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461A JP5924990B2 (ja) 2012-03-09 2012-03-09 鞍乗型車両のロック機構
JP2012-053461 2012-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3403A CN103303403A (zh) 2013-09-18
CN103303403B true CN103303403B (zh) 2015-04-22

Family

ID=4912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0472.XA Active CN103303403B (zh) 2012-03-09 2013-03-06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24990B2 (zh)
CN (1) CN103303403B (zh)
BR (1) BR102013005346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9327B2 (ja) * 2015-04-24 2018-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ロック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047A (zh) * 2001-07-02 2004-08-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锁定装置
CN2832640Y (zh) * 2005-08-31 2006-11-0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01023562Y (zh) * 2007-04-20 2008-02-20 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1659292A (zh) * 2008-07-31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防盗结构
EP2213559A2 (en) * 2009-02-03 2010-08-04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CN202029958U (zh) * 2011-04-14 2011-11-09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尾部安装结构及其摩托车
CN102285395A (zh) * 2010-05-28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065Y2 (zh) * 1981-05-20 1986-07-02
JP3221925B2 (ja) * 1992-07-31 2001-10-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073553B2 (ja) * 1998-09-02 2008-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シリンダ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047A (zh) * 2001-07-02 2004-08-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锁定装置
CN2832640Y (zh) * 2005-08-31 2006-11-0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01023562Y (zh) * 2007-04-20 2008-02-20 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1659292A (zh) * 2008-07-31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防盗结构
EP2213559A2 (en) * 2009-02-03 2010-08-04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CN102285395A (zh) * 2010-05-28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202029958U (zh) * 2011-04-14 2011-11-09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尾部安装结构及其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24990B2 (ja) 2016-05-25
CN103303403A (zh) 2013-09-18
BR102013005346A2 (pt) 2015-06-02
JP2013184657A (ja) 2013-09-19
BR102013005346B1 (pt)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3184B (zh) 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
JP4694315B2 (ja) シートロックのガード構造
EP1961648B1 (en) Storage box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storage box
JP592665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EP3061679B1 (en) Rea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213565B1 (en) Article storage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100443355C (zh) 带支架锁定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CN103303403B (zh)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CN101659292A (zh) 防盗结构
CN101603389A (zh) 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
JP4573682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2953609A (zh)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ITTO980297A1 (it) Dispositivo di cavalletto per un motoveicolo a due ruote.
CN102248981A (zh) 折叠自行车
JP2011156929A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WO201916719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追加収納部構造
CN105531183A (zh) 摩托车
CN110329408B (zh) 鞍乘型车辆
JP2017119504A (ja) 荷籠の取付構造
JP5555587B2 (ja) 車両用着脱部品の取付構造
JP472404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ヒンジ構造
JP2010155578A (ja) 自動2輪車のカバー装置
WO2012153607A1 (ja) 自動二輪車の同乗者用把持部構造
CN201484544U (zh) 一种带锁杆防护板的女式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JP554107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