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3609A -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3609A
CN102953609A CN2012103062157A CN201210306215A CN102953609A CN 102953609 A CN102953609 A CN 102953609A CN 2012103062157 A CN2012103062157 A CN 2012103062157A CN 201210306215 A CN201210306215 A CN 201210306215A CN 102953609 A CN102953609 A CN 102953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ore
support member
core
supporting board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62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3609B (zh
Inventor
户川妙子
中尾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3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3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6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抑制锁芯的倾倒从而能够进行顺畅的钥匙操作,并且抑制恶作剧的发生。在锁芯(31)的钥匙部(34)上形成有卡合槽(35),将该钥匙部(34)沿芯体周方向切缺而形成该卡合槽(35),并且,在凸缘部(33)抵接在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上的状态下,该卡合槽(35)向支撑件内侧露出,内周缘部(54)能够卡合在卡合槽(35)上,该内周缘部(54)外嵌在锁芯(31)上并避开与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的垫圈部件(51)上的垫圈开放部,通过该垫圈部件(51)和凸缘部(33)来夹持支承板部(42)。

Description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摩托车等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跨骑型车辆具有:用于对跨骑型车辆中的例如跨骑座椅进行上锁的座椅锁定装置;经由线缆、杆等的连接机构机械式地使该座椅锁定装置工作从而能够解除上述上锁的锁芯;保持该锁芯并固定在车身侧(例如座椅框架)上的支撑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596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锁芯穿插在支撑件的穿插孔中,并将U字形状的板簧安装到向支撑件内侧突出的锁芯的外周上,由此,将锁芯以实施了弹性的止脱的状态保持在支撑件上,但该情况下,存在锁芯相对于支撑件容易倾倒(容易倾转)的倾向。
例如若因座椅锁定装置的开锁操作的反力而导致锁芯倾倒,则需要使座椅锁定装置以附加了与这一倾倒相应的量的冲程(杠杆比)动作,钥匙操作变得沉重。另外,若考虑到抑制恶作剧的发生,则需要采取在支撑件内侧以不会触到锁芯的方式通过罩等进行覆盖等的对策,会增加零件个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抑制锁芯的倾倒从而能够进行顺畅的钥匙操作,并且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具有:用于进行跨骑型车辆1的规定的上锁的锁定装置L;经由连接机构39使所述锁定装置L工作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上锁的解除的锁芯31;为了保持所述锁芯31而设于车身侧的支撑件41,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31具有:具有圆筒状的芯体外周面31a的外筒32;具有使操作钥匙K插拔的钥匙孔37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穿插于所述外筒32内的内筒36,所述外筒32具有:以与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相比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在轴向基端侧的外周突部33;与该外周突部33相比在轴向前端侧向所述芯体外周面31a局部地突出设置并沿轴向延伸的钥匙部34,所述支撑件41具有:形成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芯体穿插孔43的支承板部42;局部地形成在所述芯体穿插孔43的内周缘部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钥匙槽部44,所述锁芯31具有垫圈部件51,该垫圈部件51从支撑件外侧且从所述轴向前端侧沿轴向穿插于所述芯体穿插孔43,另一方面,该垫圈部件51外嵌在该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所述垫圈部件51具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垫圈穿插孔52;局部地形成在所述垫圈穿插孔52的内周缘部54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垫圈槽部53,所述钥匙部34上形成有卡合槽35,将该钥匙部34沿芯体周方向切缺而形成该卡合槽35,并且,在所述外周突部33抵接在所述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上的状态下,该卡合槽35向支撑件内侧露出,内周缘部54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合槽35上,该内周缘部54外嵌在所述锁芯31上并避开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的所述垫圈部件51上的所述垫圈槽部53,通过该垫圈部件51和所述外周突部33来夹持所述支承板部42。
此外,所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者跨过车身进行乘车的所有车辆,不仅包括两轮摩托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跨骑型车辆),还包括三轮(除前一轮后二轮外,还包括前两轮后一轮)或四轮的车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所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的板簧部件61,所述板簧部件61具有:一对簧片62,其以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的径向两端的切线方向的方式延伸且与所述锁芯31卡合并将其向支撑件内侧弹压;连结片63,其将所述各簧片62的基端侧相互连结,该板簧部件61从所述各簧片62的前端侧安装在所述锁芯31上,并且,将所述连结片63配置在所述上锁的解除时的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件61经由所述垫圈部件51将所述支承板部42向支撑件外侧推压,并且,以其反作用力将所述锁芯31向支撑件内侧弹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所处的一侧,设有向所述锁芯31的轴向前端侧立起的肋48,该肋48与所述连结片63在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上相抵地接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上形成有折回部64,该折回部64从与所述各簧片6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向支撑件内侧立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肋48上形成有延长部48a,该延长部48a在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相抵地覆盖所述折回部6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方法,该跨骑型车辆具有:用于进行跨骑型车辆1的规定的上锁的锁定装置L;经由连接机构39使所述锁定装置L工作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上锁的解除的锁芯31;为了保持所述锁芯31而设于车身侧的支撑件41,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锁芯31从其轴向前端侧沿轴向从支撑件外侧穿插到车身侧的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芯体穿插孔43中,使所述锁芯31的轴向基端侧的外周突部33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抵接,然后,使垫圈部件51外嵌在所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使所述锁芯31的钥匙部34穿插于所述垫圈部件51的垫圈槽部53,并且,使所述垫圈部件51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使该垫圈部件51沿芯体周方向旋转,从而使避开了所述垫圈部件51的所述垫圈槽部53的内周缘部54与所述钥匙部34的向支撑件内侧露出的卡合槽35卡合,由此,通过所述垫圈部件和所述外周突部33来夹持所述支承板部42。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7的记载,当将锁芯从其轴向前端侧沿轴向从支撑件外侧穿插到车身侧的支撑件的支承板部的芯体穿插孔中时,通过将突出设置在芯体外周面上的钥匙部穿插到形成于芯体穿插孔中的钥匙槽部中,由此,实现相对于支撑件的锁芯的止转,并且,通过使外筒的外周突部抵接在支承板部的外侧面上,规定锁芯的向支撑件的穿插位置。该状态下,使垫圈部件外嵌于锁芯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使用垫圈部件的垫圈槽部使锁芯的钥匙部穿插,由此,能够使垫圈部件抵接在支承板部的内侧面上,而且通过使该垫圈部件沿芯体周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避开了垫圈部件的垫圈槽部的内周缘部卡合在钥匙部的向支撑件内侧露出的卡合槽中。
由此,能够通过垫圈部件和外周突部来夹持支承板部,能够不经由弹性部件地将锁芯保持在车身侧的支撑件上,因此,与以板簧保持锁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锁芯的轴心的倾倒,向锁芯的操作力无浪费地传递至锁定装置,能够进行顺畅的钥匙操作,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记载,当锁定装置的开锁操作时,板簧部件的弹压力有效地作用于锁芯,能够抑制锁芯的相对于支撑件的倾斜,而且能够将这些部件牢固地连结,因此,锁定装置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记载,由于既能够抑制锁芯的松动又能够抑制垫圈部件的松动,因此,锁定装置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记载,板簧部件的从锁芯的脱离受到限制从而板簧部件相对于支撑件不易偏移,能够抑制锁芯的相对于支撑件的倾斜,而且能够将这些部件牢固地连结,因此,锁定装置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记载,板簧部件容易操作并且相对于肋的卡脱也容易,因此,能够提高锁芯的装拆作业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记载,能够使板簧部件相对于支撑件更难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两轮摩托车的车身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座椅锁定装置用的锁芯周边的左侧视图。
图4是对上述锁芯周边从支撑件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上述锁芯的立体图。
图7是对上述锁芯从径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8是对保持上述锁芯的支撑件从芯体轴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9是对上述锁芯保持用的垫圈部件从芯体轴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10是对上述锁芯保持用的板簧部件从芯体轴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11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一说明图。
图12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二说明图。
图13(a)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三说明图,图13(b)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四说明图。
图14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五说明图。
图15是上述锁芯的组装顺序的第六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4相当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变形例的与图15相当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的与图9相当的向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两轮摩托车(跨骑型车辆)
31锁芯
31a芯体外周面
32外筒
33凸缘部(外周突部)
34钥匙部
35卡合槽
36内筒
37钥匙孔
K操作钥匙
38输出臂(输出部)
39操作线缆(连接机构)
41支撑件
42支承板部
42e外侧面
42f内侧面
43芯体穿插孔
44钥匙槽部
48短肋(肋)
48a延长部
51垫圈部件
52垫圈穿插孔
53垫圈开放部(垫圈槽部)
54内周缘部
61板簧部件
62簧片
63连结片
64折回部
L座椅锁定装置(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若无特别记载,与以下说明的车辆的朝向相同。此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在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1中,其前轮2轴支承在左右一对前叉3的下端部,左右前叉3的上部经由转向杆4以能够操向的方式枢轴支承在车身架5前端部的头管6上。在转向杆4上安装有操向用的操纵手柄4a。在左右前叉3之间支承有前挡泥板7。在转向杆4的前方安装有前罩4b。
两轮摩托车1的后轮8枢轴支承在摆臂9的后端部上,摆臂9在车身后部下侧沿前后延伸。摆臂9的前端部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车身架5下部的左右枢轴部11上。后轮8相对于两轮摩托车1的原动机即发动机12,经由配设在车身后部左侧的例如链式的传动机构9a而连结。
发动机12具有在构成其下部的曲柄箱13的前部上方立设汽缸部14的结构。在汽缸部14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15,在燃料箱15的后方配置有前后方向上长的座椅16。座椅16由驾驶者用的前座椅16a和乘客用的后座椅16a相互一体地形成。此外,图中标记23表示前侧罩,标记24表示侧罩,标记25表示后侧罩,标记26表示后端罩,标记27表示后挡泥板。
车身架5具有:通过对多种钢材进行焊接等而一体结合,从头管6的上部后侧向斜下后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并延伸的主车架17;从头管6的下部后侧向斜下后方延伸的下车架18;与下车架18的下端部相连的悬挂托架19;设在主车架17的后下端部的上述枢轴部11;从主车架17的弯曲部后侧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1;从枢轴部11后侧向左右座椅轨道21的前后中间部下侧并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支承管22。在座椅轨道21以及座椅支承管22的下部之间安装有撑板21b。
在车身架5的周围配设有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具体而言,在下罩18的外侧方配设有左右前侧罩23,在主车架17的后部以及左右座椅轨道21的前部的外侧方配设有左右侧罩24,在左右座椅轨道21的前后中间部的外侧方配设有左右后侧罩25,在左右座椅轨道21的后部上方配设有后端罩26,在左右座椅轨道21的后方下方配设有后挡泥板27。
一并参照图2,在车身架5的侧面视图中,左右座椅轨道21从主车架17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后,在前后中间部(座椅支撑件的上端附近)向斜上后方缓缓弯曲,进而后端部21a以稍稍使倾斜陡急的方式向斜上后方弯曲。在左右座椅轨道21上支承有座椅16,该座椅16能够通过座椅锁定装置L以不能取下的方式上锁。座椅锁定装置L通过锁芯31的工作进行开锁动作,从而座椅16能够取下。此外,图2中附图标记28a表示位于左右座椅轨道21之间的锁定支承托架,附图标记28b、28c表示能够将左右辅助把手29安装在左右座椅轨道21上的前后把手支承托架。
如图2、3所示,在左座椅轨道21的后端部21a下侧,焊接固定有对锁芯31进行支承的支撑件41。
一并参照图8,支撑件41具有主视矩形的平板状的支承板部42,将锁芯31穿插并保持于形成在该支承板部42上的芯体穿插孔43中。支承板部42以使其上下边42a、42b沿着座椅轨道21的后端部21a的方式倾斜,而且以使外侧面42e稍稍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以下,将沿支承板部42的上下边42a、42b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沿前后边42c、42d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与外侧面42e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标注有表示上述前后方向的前方的箭头FR′,表示上述上下方向的上方的箭头UP′,表示上述左右方向的左方的箭头LH′。
参照图3、4、8,支撑件41是一体的钢板制部件,具有:从支承板部42的上边42a向斜右上方延伸的上壁部45;从支承板部42的下边42b向斜右下方延伸的下壁部46;从上壁部45的前端缘直角地弯曲并延伸至支撑件内侧的线缆支承臂47;从支承板部42以及上下壁部45、46的后端缘向支撑件内侧起立的短肋48。短肋48连续地设置在支承板部42及上下壁部45、46的后端缘上从而对支撑件41进行加强。上壁部45的前端以沿左座椅轨道21的后端部21a的外表面的方式被切缺。在下壁部46上设有突片49,该突片49具有后挡泥板27安装用的孔49a。
支承板部42的芯体穿插孔43形成为沿芯体外周面31a的圆形状,而且在其内周缘部的径向一端(前端)形成有与锁芯31中的后述的钥匙部34相对应的(能够穿插钥匙部34)的钥匙槽部44。
参照图5、6、7,锁芯31具有:具有圆筒状的芯体外周面31a的外筒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穿插于上述外筒32内的内筒36。芯体外周面31a的中心轴线是锁芯31的中心轴线(芯体轴线)C1,内筒36以该芯体轴线C1为中心而转动。以下,有时将沿芯体轴线C1的方向称为芯体轴向(或者仅称为轴向),将与芯体轴线C1正交的方向称为芯体径向(或者仅称径向),将以芯体轴线C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芯体周方向(或者仅称为周方向)。
锁芯31以使芯体轴线C1与支承板部42的外内侧面42e、42f(左右侧面)正交的方式配置。作为锁芯31,在其轴向基端侧(左端侧)穿插于芯体穿插孔43的状态下,利用后述的垫圈部件51以及板簧部件61保持在支承板部42上。
锁芯31的外筒32具有:与设在其轴向基端部(左端部)的外周上的芯体外周面31a相比大径的凸缘部33;与该凸缘部33相比在轴向前端侧(右端侧)突出设置在芯体外周面31a的径向一端部(前端部)的钥匙部34。钥匙部34从凸缘部33的内侧面(右侧面)33a沿轴向延伸至芯体外周面31a的轴向中心的近前。在钥匙部34的靠近凸缘部33的部位上,以将该部位沿芯体周方向横剖的方式设有切口卡合槽35。
锁芯31的内筒36具有:在其轴向基端(左端)开口并能够沿轴向插拔操作钥匙K的钥匙孔37(参照图2、3);固定在轴向前端部(右端部)并经由操作线缆39(图4参照)连结在座椅锁定装置L上的输出臂38。若操作钥匙K从钥匙孔37向内筒36内插入,则与形成在操作钥匙K上的凹凸相应地配置在内外筒32、36间的卡定部件发生位移,能够相对于外筒32转动内筒36。钥匙孔37从形成在覆盖车身罩(例如后挡泥板27)中的支撑件41的外侧方的侧壁部上的开口向车辆外侧露出。
输出臂38具有: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内筒36的前端部(右端部)的杯状的盖体38a;从盖体38a的径向一端(上端)向外周侧(上方)延伸的平板状的左右一对的臂体38b;形成在各臂体38b的前端部并使操作线缆39的内部线缆39b的前端部(タイコ)卡合的卡定部38c。
一并参照图4,内筒36能够在使输出臂38的前端指向上方的转动初始位置(座椅锁定装置L的上锁位置)、与在从钥匙孔37侧观察的轴向视图中向后转动大致90度而使输出臂38的前端指向后方的转动停止位置(座椅锁定装置L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锁芯31中,内置有对内筒36向转动初始位置加载的复位弹簧。
线缆支承臂47的前端部位于处于转动初始位置的输出臂38的前方。在线缆支承臂47的前端部上,支承有操作线缆39的外部线缆39a的前端部。当内筒36从转动初始位置转动至转动停止位置侧时,输出臂38使其前端部从线缆支承臂47的前端部分离,相对于外部线缆39a拉拽内部线缆39b,从而将座椅锁定状置L所进行的座椅16的上锁解除(开锁)。在座椅锁定装置L中内置有对其机构部件向上锁状态弹压的复位弹簧。
即,若对插入于内筒36中的操作钥匙K付与上述向后的操作力,则因该操作力而执行座椅锁定装置L的开锁动作。另一方面,若上述操作力的付与消失,则因座椅锁定装置L所具有的弹压力而执行其上锁动作,并且,因内筒36所具有的弹压力而执行向其转动前状态的复原动作。
参照图4、5、9,在穿插于芯体穿插孔43中的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外嵌有环状的垫圈部件51。
垫圈部件51是钢板制的平板状部件,具有:沿芯体外周面31a的垫圈穿插孔52;使垫圈穿插孔52的径向一端向径向一端侧开放并能够供钥匙部34通过的垫圈开放部53。
图9是垫圈部件51的垫圈开放部53位于垫圈穿插孔52的前端侧(钥匙部34侧)的状态(垫圈锁定前状态)的俯视图,该图中,垫圈部件51具有沿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前后边51c、51d和沿水平方向的直线状的下边51b,并且,在上方具有凸的圆弧状的上边51a。
参照图4、5、10,在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安装有将弹簧钢板形成为规定的凹凸形状而成的板簧部件61。
板簧部件61一体地具有以沿芯体外周面31a的上下端的切线方向的方式前后延伸的一对簧片62和将各簧片62的基端侧(后端侧)相互连结的连结片63,板簧部件61在芯体轴向视图中形成为向前方开放的U字形状。
参照图6、7,倒角部65在与外筒32的凸缘部33相比的轴向前端侧的径向两端部以将芯体外周面31a切缺的方式设置。
倒角部65形成有:从凸缘部33的内侧面33a在轴向上设定为规定宽度的矩形状的平坦面66;从该平坦面66的轴向前端侧的边缘(右边缘)以与轴向正交的方式立起的层差面67。
参照图4,连结片63配置在座椅锁定装置L的开锁操作时锁芯31的输出臂38进行转动的那一侧(前侧)。连结片63上形成有从与各簧片62相反侧的边缘(后边缘)向支撑件内侧立起的折回部64。折回部64使其基端侧(弯曲部)相对于形成在支承板部42后端缘的短肋48在板簧部件61的装拆方向上从锁芯31侧(前侧)接触(卡合)。
下面,说明锁芯31的保持方法。
首先,如图11所示,将锁芯31从与支撑件外侧(支承板部42的左侧)相比的轴向前端侧(右端侧)沿轴向穿插到支撑件41的芯体穿插孔43中,如图12所示,将锁芯31的轴向基端侧(左端侧)配置在芯体穿插孔43内。
此时,通过使锁芯31的凸缘部33的内侧面33a与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抵接,锁芯31的向芯体穿插孔43的穿插停止位置被规定。另外,在锁芯31到达上述穿插停止位置的时刻,所述卡合槽35彻底通过钥匙槽部44并露出(突出)至支撑件内侧(支承板部42的右侧)。
接着,使垫圈部件51外嵌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此时,如图13(a)所示,使锁芯31的钥匙部34穿插于垫圈部件51的垫圈开放部53,并将垫圈部件51嵌入直至锁芯31的基端侧,使该垫圈部件51抵接在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上。
其后,为了使避开了垫圈部件51上的垫圈开放部53的内周缘部54与露出至支撑件内侧的卡合槽35卡合,如图13(b)所示,使垫圈部件51沿芯体周方向例如向后旋转90°。由此,通过垫圈部件51和凸缘部33夹住支承壁部(参照图5),锁芯31相对于支承板部42的移动特别是前端侧的轴向移动被稳固地限制。
这里,当进行座椅锁定装置L的开锁操作时,虽然由于内部线缆39b的张力而使输出臂38(锁芯31的右端部)被向前方拉拽(参照图4),但锁芯31的前端部固定地支承在支撑件41上,由此,与该部位被板簧部件61弹性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锁芯31向前方的倾倒。另外,由于锁芯31不易倾倒,还能够抑制从支撑件内侧触碰锁芯31的恶作剧。
安装垫圈部件51后,如图14所示,将板簧部件61从锁芯31的后方以从各簧片62的前端侧(前端侧)跨越外筒32的方式安装。此时,如图15中点划线所示,板簧部件61以越过形成于支承板部42后端缘的短肋48的方式,使连结片63侧向支撑件内侧弹性位移而将板簧部件61安装到锁芯31上。
如图15中实线所示,芯体安装后的板簧部件61,其折回部64的基端侧(弯曲部)从锁芯31侧(前侧)与支承板部42后端的短肋48接触(卡合)。由此,板簧部件61向相对于锁芯31脱离方向(后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芯体安装后的板簧部件61,使各簧片62的前端部以及连结片63(各簧片62的基端部)的外侧面与垫圈部件51的内侧面抵接,并且,使各簧片6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与锁芯31邻接的端缘部的内侧面与形成在外筒32上的倒角部65的朝向支撑件外侧的层差面67抵接(卡合)。由此,支承板部42经由垫圈部件51向支撑件外侧被按压,并且,由于其反作用力,锁芯31向支撑件内侧被弹压。
此外,如图16、17所示,在支承板部42的后端缘的短肋48上形成从与锁芯31相反的一侧(后侧)覆盖所述折回部64的延长部48a,由此,还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板簧部件61的向相对于锁芯31脱离方向的移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具有:用于进行二轮摩托车1的座椅16的上锁的座椅锁定装置L;经由操作线缆39使所述座椅锁定装置L工作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上锁的解除的锁芯31;保持所述锁芯31并设于车身侧的支撑件41,所述锁芯31具有:以与圆筒状的芯体外周面31a相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在轴向基端侧的凸缘部33;与该凸缘部33相比在轴向前端侧且向所述芯体外周面31a上部分地突出设置并沿轴向延伸的钥匙部34,所述支撑件41具有:形成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芯体穿插孔43的支承板部42;部分地形成在所述芯体穿插孔43的内周缘部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钥匙槽部44,所述锁芯31具有垫圈部件51,该垫圈部件51从支撑件外侧并从所述轴向前端侧沿轴向穿插于所述芯体穿插孔43,另一方面,该垫圈部件51外嵌在该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所述垫圈部件51具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垫圈穿插孔52;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垫圈穿插孔52的内周缘部54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垫圈开放部53,所述钥匙部34上形成有卡合槽35,将该钥匙部34沿芯体周方向切缺而形成该卡合槽35,并且,在所述凸缘部33抵接在所述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上的状态下,该卡合槽35向支撑件内侧露出,内周缘部54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合槽35上,该内周缘部54外嵌在所述锁芯31上并避开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的所述垫圈部件51上的所述垫圈开放部53,通过该垫圈部件51和所述凸缘部33来夹持所述支承板部42。
根据该构成,当将锁芯31从其轴向前端侧沿轴向从支撑件外侧穿插到车身侧的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芯体穿插孔43中时,通过将突出设置在芯体外周面31a上的钥匙部34穿插到形成于芯体穿插孔43中的钥匙槽部44中,由此,实现相对于支撑件41的锁芯31的止转,并且,通过使外筒32的凸缘部33抵接在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上,规定锁芯31的向支撑件41的穿插位置。该状态下,使垫圈部件51外嵌于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使用垫圈部件51的垫圈开放部53使锁芯31的钥匙部34穿插,由此,能够使垫圈部件51抵接在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上,而且通过使该垫圈部件51沿芯体周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避开了垫圈部件51的垫圈开放部53的内周缘部54卡合在钥匙部34的向支撑件内侧露出的卡合槽35中。
由此,能够通过垫圈部件51和凸缘部33来夹持支承板部42,能够不经由弹性部件地将锁芯31保持在车身侧的支撑件41上,因此,与以板簧保持锁芯3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锁芯31的轴心的倾倒,向锁芯31的操作力无浪费地传递至座椅锁定装置L,能够进行顺畅的钥匙操作,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另外,上述锁芯保持构造具有安装在所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的板簧部件61,所述板簧部件61具有:一对簧片62,其以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的径向两端的切线方向的方式延伸并且卡合于所述锁芯31上从而将其向支撑件内侧弹压;连结片63,其将所述各簧片62的基端侧相互连结,该板簧部件61从所述各簧片62的前端侧安装在所述锁芯31上,并且,将所述连结片63配置在所述上锁的解除时的所述锁芯31的输出臂38转动的一侧。
根据该构成,当座椅锁定装置L的开锁操作时,板簧部件61的弹压力有效地作用于锁芯31,能够抑制锁芯31的相对于支撑件41的倾斜,而且能够将这些部件牢固地连结,因此,座椅锁定装置L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另外,上述锁芯保持构造中,所述板簧部件61经由所述垫圈部件51将所述支承板部42向支撑件外侧推压,并且,以其反作用力将所述锁芯31向支撑件内侧弹压。
根据该构成,与锁芯31一同还能够抑制垫圈部件51的松动,因此,座椅锁定装置L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另外,上述锁芯保持构造,在所述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所处的一侧,设有向支撑件41内侧立起的短肋48,所述连结片63从所述锁芯31侧与该短肋48接触。
根据该构成,板簧部件61的从锁芯31的脱离受到限制从而板簧部件61相对于支撑件41不易偏移,能够抑制锁芯31的相对于支撑件41的倾斜,而且能够将这些部件牢固地连结,因此,座椅锁定装置L的钥匙操作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恶作剧的发生。
另外,上述锁芯保持构造,在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上形成有折回部64,该折回部64从与所述各簧片6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向支撑件内侧立起。
根据该构成,板簧部件61容易操作并且相对于短肋48的卡脱也容易,因此,能够提高锁芯31的装拆作业性。
另外,上述锁芯保持构造,在所述短肋48上形成有延长部48a,该延长部48a从所述锁芯31的相反侧覆盖所述折回部64。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板簧部件61相对于支撑件41更难偏移。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8所示,还可以是锁芯31的芯体外周面31a上突出设置多个钥匙部34,并且,具有在垫圈穿插孔52的内周缘部54上设置与各钥匙部34对应的多个垫圈槽部53′的垫圈部件51′的结构。各垫圈槽部53′不同于垫圈开放部53而形成为不向垫圈外侧开放的凹状。
另外,凸缘部33是对锁芯31向芯体穿插孔43的穿插停止位置进行规定,且与垫圈部件51一同夹持支承板部42的部件,但还可以是具有该功能的其他方式的外周突部。
另外,并不局限于输出臂38及操作线缆39,还可以是利用连杆、凸轮等机构使锁芯与锁定装置连接的结构。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不仅适用于两轮摩托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跨骑型车辆),还适用于三轮(除前一轮后二轮外,还包括前两轮后一轮)或四轮的跨骑型车辆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具有:用于进行跨骑型车辆(1)的规定的上锁的锁定装置(L);经由连接机构(39)使所述锁定装置(L)工作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上锁的解除的锁芯(31);为了保持所述锁芯(31)而设于车身侧的支撑件(41),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31)具有:具有圆筒状的芯体外周面(31a)的外筒(32);具有使操作钥匙(K)插拔的钥匙孔(37)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穿插于所述外筒(32)内的内筒(36),
所述外筒(32)具有:以与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相比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在轴向基端侧的外周突部(33);与该外周突部(33)相比在轴向前端侧向所述芯体外周面(31a)局部地突出设置并沿轴向延伸的钥匙部(34),
所述支撑件(41)具有:形成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芯体穿插孔(43)的支承板部(42);局部地形成在所述芯体穿插孔(43)的内周缘部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钥匙槽部(44),
所述锁芯(31)具有垫圈部件(51),该垫圈部件(51)从支撑件外侧且从所述轴向前端侧沿轴向穿插于所述芯体穿插孔(43),另一方面,该垫圈部件(51)外嵌在该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
所述垫圈部件(51)具有: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a)的垫圈穿插孔(52);局部地形成在所述垫圈穿插孔(52)的内周缘部(54)上并能够供所述钥匙部(34)穿插的垫圈槽部(53),
所述钥匙部(34)上形成有卡合槽(35),将该钥匙部(34)沿芯体周方向切缺而形成该卡合槽(35),并且,在所述外周突部(33)抵接在所述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上的状态下,该卡合槽(35)向支撑件内侧露出,
内周缘部(54)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合槽(35)上,该内周缘部(54)外嵌在所述锁芯(31)上并避开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的所述垫圈部件(51)上的所述垫圈槽部(53),通过该垫圈部件(51)和所述外周突部(33)来夹持所述支承板部(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所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的板簧部件(61),
所述板簧部件(61)具有:一对簧片(62),其以沿所述芯体外周面(31)的径向两端的切线方向的方式延伸且与所述锁芯(31)卡合并将其向支撑件内侧弹压;连结片(63),其将所述各簧片(62)的基端侧相互连结,
该板簧部件(61)从所述各簧片(62)的前端侧安装在所述锁芯(31)上,并且,将所述连结片(63)配置在所述上锁的解除时的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件(61)经由所述垫圈部件(51)将所述支承板部(42)向支撑件外侧推压,并且,以其反作用力将所述锁芯(31)向支撑件内侧弹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所处的一侧,设有向所述锁芯(31)的轴向前端侧立起的肋(48),该肋(48)与所述连结片(63)在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上相抵地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部件(61)的连结片(63)上形成有折回部(64),该折回部(64)从与所述各簧片(6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向支撑件内侧立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肋(48)上形成有延长部(48a),该延长部(48a)在所述锁芯(31)的旋转方向相抵地覆盖所述折回部(64)。
7.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方法,该跨骑型车辆具有:用于进行跨骑型车辆(1)的规定的上锁的锁定装置(L);经由连接机构(39)使所述锁定装置(L)工作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上锁的解除的锁芯(31);为了保持所述锁芯(31)而设于车身侧的支撑件(41),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锁芯(31)从其轴向前端侧沿轴向从支撑件外侧穿插到车身侧的支撑件(41)的支承板部(42)的芯体穿插孔(43)中,使所述锁芯(31)的轴向基端侧的外周突部(33)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外侧面(42e)抵接,然后,
使垫圈部件(51)外嵌在所述锁芯(31)的向支撑件内侧的突出部分上,使所述锁芯(31)的钥匙部(34)穿插于所述垫圈部件(51)的垫圈槽部(53),并且,使所述垫圈部件(51)与所述支承板部(42)的内侧面(42f)抵接,
使该垫圈部件(51)沿芯体周方向旋转,从而使避开了所述垫圈部件(51)的所述垫圈槽部(53)的内周缘部(54)与所述钥匙部(34)的向支撑件内侧露出的卡合槽(35)卡合,由此,通过所述垫圈部件和所述外周突部(33)来夹持所述支承板部(42)。
CN201210306215.7A 2011-08-22 2012-08-17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0309 2011-08-22
JP2011180309A JP2013043461A (ja) 2011-08-22 2011-08-22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ーシリンダ保持構造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3609A true CN102953609A (zh) 2013-03-06
CN102953609B CN102953609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76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621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609B (zh) 2011-08-22 2012-08-17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43461A (zh)
CN (1) CN102953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1530B2 (ja) 2014-01-10 2016-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施錠構造
CN104533187A (zh) * 2014-12-10 2015-04-22 苏州欣航微电子有限公司 专用于摩托车的新型电子锁
JP6391553B2 (ja) * 2015-11-24 2018-09-19 株式会社栃木屋 施錠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409Y (zh) * 2000-01-07 2001-03-07 赵杰 摩托车主支架定位锁
CN2828246Y (zh) * 2005-11-15 2006-10-18 谢瑞初 车辆驻轮锁车装置
US20070101780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Sanders Dean G Semirigid motorcycle saddlebag lock assembly
CN201087632Y (zh) * 2007-06-07 2008-07-16 徐钜祥 车锁固定支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409Y (zh) * 2000-01-07 2001-03-07 赵杰 摩托车主支架定位锁
US20070101780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Sanders Dean G Semirigid motorcycle saddlebag lock assembly
CN2828246Y (zh) * 2005-11-15 2006-10-18 谢瑞初 车辆驻轮锁车装置
CN201087632Y (zh) * 2007-06-07 2008-07-16 徐钜祥 车锁固定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3461A (ja) 2013-03-04
CN102953609B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3184B (zh) 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
US7665563B2 (en) Swing 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516959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操向装置
EP2447139B1 (en) Motorcycle
JP4861048B2 (ja) シート支持構造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JP517824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CN102953609A (zh)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CN105416450A (zh) 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
JP2009227219A (ja) 車両
JP3159264U (ja) 車両
JP5341659B2 (ja) 電装品取付け装置
CN101603389A (zh) 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
JP6211370B2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6117073B2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103183085A (zh) 自动二轮车
EP2669160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2719609B1 (en) Motorcycle
CN103303403B (zh) 鞍乘型车辆的锁定机构
EP2669167B1 (en) Fuel tank an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ITTO980297A1 (it) Dispositivo di cavalletto per un motoveicolo a due ruote.
CN113727908B (zh) 侧停车架结构
JPWO2019130678A1 (ja) 鞍乗型車両の収納ボックス給電構造
CN109878603A (zh) 一种电子产品安装设备
JP2017081384A (ja) 車両のアクセルポジション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