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3085A - 自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3085A
CN103183085A CN2012104295794A CN201210429579A CN103183085A CN 103183085 A CN103183085 A CN 103183085A CN 2012104295794 A CN2012104295794 A CN 2012104295794A CN 201210429579 A CN201210429579 A CN 201210429579A CN 103183085 A CN103183085 A CN 103183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fender apron
automatic
headlight
wheeled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95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3085B (zh
Inventor
深见刚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00Acoustic signal devices; Arrangement of such devices on cycles
    • B62J3/10Electrical devices
    • B62J3/12Buzzers; Horns with electrically driven air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大灯的大型化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音量的自动二轮车。自动二轮车(1)具备前罩(21)、大灯(17)及喇叭(30)。前罩(21)配置于头管的前方,且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的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处。大灯(17)配置于前罩(21)的下部。喇叭(30)在主视观察车辆时位于大灯(17)与前挡泥板(23)之间且露出。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喇叭(警笛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通常,自动二轮车具备将头管(head pipe)的前方覆盖的前罩,多在该前罩的内侧设置喇叭。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自动二轮车,其具备前罩和配置于前罩上方的手柄罩,在前罩的内侧配置有喇叭。在该自动二轮车中,为了确保喇叭的音量,而在前罩的喇叭前方的部分形成有开口。
专利文献1:实开昭63-57139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自动二轮车中,大灯设置于手柄罩上。为了使大灯大型化,可以考虑在比手柄罩空间大的前罩配置大灯。特别地,能够通过形成前罩使得其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在该前罩的下部配置大灯,从而使大灯大型化。
但是,在上述自动二轮车中,在前罩的下部的后方配置有喇叭,因此在前罩的下部配置大型化的大灯是困难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在前罩的下部配置大灯,而在前罩的上部的后方配置喇叭。然而,虽然为了确保音量而需要在前罩形成开口,但是,水也恐会从该开口进入。该水对于位于比开口靠下方处的大灯而言是不理想的。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大灯的大型化并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音量的自动二轮车。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于手柄的转向轴;在所述转向轴的下部设置的下托架;在所述下托架安装的前叉;被支撑于所述前叉的下部的前轮;前挡泥板,其配置于所述前轮的上方且通过所述手柄的操作而转动;将所述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的头管;前罩,其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且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的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在所述前罩的下部配置的大灯;和喇叭,其在主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所述大灯与所述前挡泥板之间且露出。
根据上述自动二轮车,前罩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的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处,大灯配置于该前罩的下部。因此,能够使大灯大型化。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喇叭位于大灯与前挡泥板之间且露出。因此,能够实现大灯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的音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述喇叭具有:上部,其位于所述前罩的一部分或所述大灯的一部分的后方;下部,其位于所述前挡泥板的一部分的后方;和露出部,其位于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之间且露出。
由此,能够既充分地确保喇叭的音量,又缩短前罩或大灯与前挡泥板的距离。因此,能够使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在主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大灯的左右长度比所述前挡泥板的左右长度长。
由此,能够使大灯大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在所述前挡泥板,形成向下方凹陷的凹部,所述喇叭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由此,能够使前罩或大灯与前挡泥板更接近,能够使自动二轮车的前部更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在所述前挡泥板的所述凹部形成有漏水孔。
通过在前挡泥板设置凹部,在降雨时等,水有可能在该凹部内积存。但是,如果在该凹部内形成漏水孔,则能够防止水在凹部内积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述漏水孔具有迷宫状的通路。
由此,能够抑制由前轮卷起的泥和/或尘土等从漏水孔进入凹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述喇叭安装于所述下托架。
在喇叭没有牢固地被支撑的情况下,喇叭在输出声音时会振动。其结果,有可能不会输出良好的声音。下托架是安装于转向轴及前叉的高刚性的零部件。因此,通过将喇叭安装于下托架,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撑喇叭。因此,能够从喇叭输出良好的声音。再有,喇叭既可以直接安装于下托架,也可以经由支板等其他部件间接地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述下托架具有前壁部,该前壁部具有向斜前上方的表面。
由此,能够通过从前方进行的作业,容易地将喇叭安装于下托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具备与所述喇叭连接的电线。所述前挡泥板固定于所述下托架。所述电线通过所述下托架的下方且通过所述前挡泥板的上方,向后方或向斜后下方延伸。所述电线的一部分在比所述前叉靠后方处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
喇叭,因此安装于下托架,所以与转向轴的旋转一同移动。因此,电线的喇叭附近部分也与操纵轴的旋转一同移动,电线的一部分有可能弯折或被拉扯。但是,电线的一部分固定于前挡泥板。这里,前挡泥板,固定于下托架,所以与转向轴一同旋转。因此,电线的喇叭附近部分,即与喇叭连接的连接部与固定于前挡泥板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在转向轴旋转时难以伸缩。因此,电线的耐用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述前挡泥板具有: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的前部;和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下方的后部,所述喇叭配置成在所述后部的上方向前或向斜前上方。
由此,容易将从喇叭输出的声音向前传递得足够远,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的音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述喇叭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大灯的一部分的后方。
由此,大灯和喇叭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叠,所以能够使自动二轮车的前部更紧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实现大灯的大型化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的音量的自动二轮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喇叭附近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喇叭及前挡泥板等的立体图。
图5是前挡泥板的凹部中的漏水孔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涉及的漏水孔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电线的配设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二轮车;  8头管;     11转向轴;    12手柄;
13下托架;     14前叉;    15前轮;      21前罩;
23前挡泥板;   23a凹部;   30喇叭;
30A喇叭的上部;            30B喇叭的下部;
30C喇叭的露出部;          31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1是具有低位的脚踏板3的小型自动二轮车(scooter)。但是,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不限于小轮型,也可以是轻型(moped)自动二轮车,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自动二轮车。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乘坐于座位5的乘坐者所看到的前、后、左、右。
自动二轮车1具备:车体框架2;内置有未图示的发动机及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单元4;被支撑于车体框架2的座位5;和覆盖车体框架2的车体罩6。发动机单元4的前部通过水平的枢轴(未图示)而被摇动自如地支撑于车体框架2。在发动机单元4的后部,支撑有后轮7。
车体框架2具有:头管8;从头管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9;和从主框架9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向后延伸的座位框架10。座位5被支撑于座位框架10。在头管8中,插入有转向轴11。转向轴11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头管8。在转向轴11的上端部固定有手柄12。在转向轴11的下端部固定有下托架13。下托架13配置于头管8的下方。在下托架13固定有前叉14,该前叉14具有左右一对的棒状体14a。在棒状体14a的下部安装有前轮15。
车体罩6具有:至少覆盖头管8前方的前罩21;和覆盖主框架9及座位框架10侧方的侧罩22。前罩21配置于头管8的前方,侧罩22配置于主框架9及座位框架10的侧面。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罩21的前缘21f,其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更靠前方处。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罩21的前缘21f倾斜为越向前方越朝下。
在前罩21的下部配置有大灯17。如图2所示,大灯17的左右长度A1比后述的前挡泥板23的左右长度A2长。大灯17是大型的大灯。此外,如图1所示,大灯17的上下长度比前罩21的上下长度的1/2大。如图2所示,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大灯17形成为U字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罩21的下部形成开口,大灯17配置于该开口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罩21的一部分21a配置于大灯17的下方。但是,前罩21及大灯17的形状及配置可适当地变化。例如,也可以在大灯17的下方不存在前罩21。在通过车辆中心线的铅垂截面即沿通过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铅垂截面中,大灯17也可以位于前罩21的下方。
在前罩21的下方配置有前挡泥板23。前挡泥板23配置于前轮15的上方,并将前轮15的上方覆盖。前挡泥板23固定于下托架13。前挡泥板23与前轮15一同转动。即,前挡泥板23通过手柄12的操作而转动。
如图3所示,在下托架13安装有喇叭30。具体而言,下托架13具有前壁部13a,该前壁部13a具有朝向斜后上方的表面。换言之,下托架13具有前壁部13a,该前壁部13a具有向斜后上方延伸的表面。在该前壁部13a,通过螺栓26固定有支板(stay)25。喇叭30通过螺栓27固定于支板25。这样,喇叭30就经由支板25被固定于下托架13上。换言之,喇叭30被间接地安装于下托架13的前壁部13a。再有,对喇叭30的安装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喇叭30直接安装于下托架13的前壁部13a。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安装”就包括直接安装的情况和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安装的情况这两者。
再有,转向轴11、下托架13及前叉14随着向下方延伸而位于前方,所以越是将喇叭30配置于下方,喇叭30就越位于前方。越配置于前方,喇叭30的声音就越容易到达更前方。因此,喇叭30的位置靠下方比靠上方理想。在将喇叭30配置于上方的情况下,为了将喇叭30配置于更前方,必须使支撑喇叭30的支板延伸到更前方。因此,喇叭30恐会变得更容易振动。此外,喇叭30位于前轮15的上方,所以恐会变得更容易振动。
如图2所示,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喇叭30配置于大灯17与前挡泥板2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灯17的下方配置有前罩21的一部分21a。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喇叭30配置于前罩21的一部分21a与前挡泥板23之间。
如图2所示,喇叭30的一部分在主视观察车辆时露出。具体地,喇叭30具有:在主视观察车辆时由前罩21的一部分及大灯17覆盖的上部30A;由前挡泥板23的一部分覆盖的下部30B;和从前方看露出的露出部30C。如图3所示,上部30A位于前罩21的一部分及大灯17的一部分的后方,下部30B位于前挡泥板23的一部分的后方,露出部30C位于上部30A与下部30B之间。再有,在前罩21的一部分不存在于大灯17下方的实施方式中,喇叭30的上部30A也可以由大灯17的一部分覆盖,也可以位于大灯17的一部分的后方。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前罩21没有形成喇叭30用的开口。换言之,在前罩21,没有形成将从喇叭30输出的声音(参照图3的标记50)向前方释放的开口,在喇叭30前方没有形成开口。当然,在大灯17上也没有形成喇叭30用的开口。即、在前罩21及大灯17的整体中,没有形成喇叭30用的开口。
如图4所示,在前挡泥板23,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23a。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3a形成于前挡泥板2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处。此外,凹部23a形成于比前挡泥板2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后方处。但是,凹部23a的位置不应限定于上述位置。如图3所示,喇叭30的下部30B配置于前挡泥板23的凹部23a内。喇叭30的下端位于比前挡泥板23的凹部23a的前端及后端靠上方处。凹部23a优选形成为与喇叭30的形状相适合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喇叭30形成为大体圆盘状。凹部23a从前方看形成为大体圆弧状。
前挡泥板23形成为大体圆弧状。前挡泥板23具有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的前部23A和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下方的后部23B。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3a形成于后部23B。但是,凹部23a也可以遍及从前部23A到后部23B的范围而形成。如图3所示,喇叭30配置于后部23B的上方。喇叭30配置成朝前。换言之,喇叭30的中心轴L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前挡泥板23的后部23B向斜前上方延伸。因此,通过将喇叭30配置成向斜前上方,从而能够将喇叭30沿后部23B配置。因此,喇叭30的朝向也可以是向斜前上方。但是,喇叭30的朝向不限于向前或向斜前上方。喇叭30的朝向也可以是向斜前下方。
由于在前挡泥板23形成由凹部23a,在例如自动二轮车1的雨天行驶时,水会进入凹部23a内,该水恐会在凹部23a内积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23a形成有漏水孔31。漏水孔31优选形成于凹部23a的底部,更优选形成于凹部23a的最低部分。
如图5所示,漏水孔31具有迷宫状的通路31a。这里,所谓“迷宫状通路”是轴向不连续地变化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漏水孔31的周围形成有竖壁31b,竖壁31b的下部31ba向前方弯曲。由此,形成有轴向不连续地变化的通路31a。再有,对迷宫状的通路31a的具体形状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图6所示的锯齿状(Z形)通路。迷宫状的通路31a还可以是蜿蜒的通路。
如图4所示,在头管8的前方配置有电池45。如图7所示,在喇叭30连接有向喇叭30供给信号的电线41。电线41通过下托架13的下方且通过前挡泥板23的上方,向后方或向斜后下方延伸。在前挡泥板23的比前叉14靠后方处,设有夹持件42。电线41的一部分41a固定于夹持件42。再有,也可以在前挡泥板23的其他部分设置其他夹持件,并用上述其他夹持件将电线41的其他部分固定。虽然省略图示了,而电线41仍与电池45连接。
如上所述,喇叭30安装于下托架13。下托架13固定于转向轴11,与手柄12(参照图1)一同绕转向轴11的轴心旋转。若手柄12旋转,则喇叭30也绕转向轴11的轴心旋转。因此,与喇叭30连接的电线41有可能弯折或被拉扯。例如,在电线41配置在比车辆中心线靠左侧处的情况下,若使手柄12向左旋转则电线41会弯折,若使手柄12向右旋转则有可能会拉扯电线41。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41的一部分41a由设置于前挡泥板23的夹持件42固定。前挡泥板23安装于下托架13,所以与手柄12一同旋转。因此,电线41的与喇叭30连接的连接部分41b和固定于夹持件42的部分41a之间的部分,在手柄12旋转时与下托架13、喇叭30及前挡泥板23成为一体地旋转。因此,在该部分,防止了电线41弯折或被拉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前罩21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21f的下部位于比前缘21f的上部靠前方处。大灯17配置于前罩21的下部。此外,如图2所示,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喇叭30位于大灯17与前挡泥板23之间且露出。因此,能够使大灯17大型化,并且充分地确保喇叭30的音量。
如图2所示,在主视观察车辆时,大灯17的左右长度A1比前挡泥板23的左右长度A2长。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就不需要为了确保喇叭30的音量而使大灯17小型化,能够使大灯17大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喇叭30具有:位于前罩21的一部分或大灯17的一部分的后方的上部30A;位于前挡泥板23的一部分的后方的下部30B;和位于上部30A与下部30B之间的露出部30C。因此,能够既充分地确保喇叭30的音量,又缩短前罩21或大灯17与前挡泥板23的距离。因此,能够使自动二轮车1的前部紧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前挡泥板23形成有凹部23a,喇叭30的下部30B配置于凹部23a内。通过这样将喇叭30的下部30B配置于凹部23a内,从而如图2所示,能够既在前罩21与前挡泥板23之间配置喇叭30,又缩短前罩21与前挡泥板23的距离。因此,能够使自动二轮车1的前部紧凑。
但是,伴随在前挡泥板23设置凹部23a,在降雨时等,水有可能在凹部23a中积存。但是,如图3及图5所示,在凹部23a形成有漏水孔31。凹部23a内的水通过漏水孔31流下,所以能够防止水在凹部23a内积存。
在本实施方式中,漏水孔31具有迷宫状的通路31a(参照图5、图6)。因此,能够流畅地排出凹部23a内的水,另一方面能够抑制从前轮15卷起的泥和/或尘土等从漏水孔31上升而进入凹部23a内。因此,能够抑制喇叭30被弄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喇叭30安装于下托架13。下托架13是安装于转向轴11及前叉14(参照图1)的高刚性零部件。因此,通过将喇叭30安装于下托架13,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撑喇叭30。在假设喇叭30没有被牢固地支撑的情况下,由于喇叭30输出声音,喇叭30自身会振动。其结果,有可能不能从喇叭30输出良好的声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牢固地支撑喇叭30,所以能够从喇叭30输出良好的声音。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30的音量。
此外,下托架13具有前壁部13a,该前壁部13a具有向斜前上方的表面,喇叭30安装于前壁部13a。因此,能够通过来自前方的作业将喇叭30容易地安装于下托架13。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与喇叭30连接的电线41通过下托架13的下方且通过前挡泥板23的上方,向后方或向斜后下方延伸。电线41的一部分41a在比前叉14靠后方处由夹持件42固定于前挡泥板23。电线41的与喇叭30连接的连接部分41b与由夹持件42支撑的部分41a之间的部分,与转向轴11的旋转一同旋转。电线41的上述部分难以在转向轴11旋转时伸缩。因此,能够提高电线41的耐用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前挡泥板23具有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的前部23A和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下方的后部23B。喇叭30在后部23B的上方配置成向前或向斜前上方。因此,能够将喇叭30配置成适于前挡泥板23的形状的姿势。从喇叭30输出的声音难以被前挡泥板23遮蔽。因此,从喇叭30输出的声音容易向前传递到足够远处。
另外,如图3所示,喇叭30的一部分配置于大灯17的一部分的后方。即,大灯17和喇叭30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叠。由此,能够使自动二轮车1的前部更紧凑。

Claims (11)

1.一种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于手柄的转向轴;
在所述转向轴的下部设置的下托架;
在所述下托架安装的前叉;
被支撑于所述前叉的下部的前轮;
前挡泥板,其配置于所述前轮的上方且通过所述手柄的操作而转动;
将所述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的头管;
前罩,其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且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的下部与前缘的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处;
在所述前罩的下部配置的大灯;和
喇叭,其在主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所述大灯与所述前挡泥板之间且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具有:上部,其位于所述前罩的一部分或所述大灯的一部分的后方;下部,其位于所述前挡泥板的一部分的后方;和露出部,其位于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之间且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主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大灯的左右长度比所述前挡泥板的左右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挡泥板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所述喇叭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挡泥板的所述凹部,形成有漏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水孔具有迷宫状的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安装于所述下托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架具有前壁部,该前壁部具有朝向斜前上方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喇叭连接的电线,
所述前挡泥板固定于所述下托架,
所述电线通过所述下托架的下方且通过所述前挡泥板的上方,向后方或向斜后下方延伸,
所述电线的一部分在比所述前叉靠后方处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挡泥板具有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的前部和随着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下方的后部,
所述喇叭配置为在所述后部的上方朝前或朝斜前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大灯的一部分的后方。
CN201210429579.4A 2011-12-28 2012-10-31 自动二轮车 Active CN103183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9099/2011 2011-12-28
JP2011289099A JP2013136343A (ja) 2011-12-28 2011-12-28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085A true CN103183085A (zh) 2013-07-03
CN103183085B CN103183085B (zh) 2015-09-02

Family

ID=47172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9579.4A Active CN103183085B (zh) 2011-12-28 2012-10-31 自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10149B1 (zh)
JP (1) JP2013136343A (zh)
CN (1) CN103183085B (zh)
ES (1) ES2530172T3 (zh)
IN (1) IN2012KO01006A (zh)
TW (1) TWI473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779B (zh) * 2014-03-31 2019-02-2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手把盖组件
CN106314619B (zh) * 2015-06-24 2020-03-3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头罩装置
JP2024063941A (ja) * 2022-10-27 2024-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392U (zh) * 1986-07-11 1988-01-28
JPH01131689U (zh) * 1988-02-29 1989-09-06
CN1548333A (zh) * 2003-05-20 2004-11-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及其前灯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7139U (zh) 1986-10-01 1988-04-16
JP2006143176A (ja) * 2004-10-20 2006-06-08 Yamah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カウ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392U (zh) * 1986-07-11 1988-01-28
JPH01131689U (zh) * 1988-02-29 1989-09-06
CN1548333A (zh) * 2003-05-20 2004-11-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及其前灯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30172T3 (es) 2015-02-26
TW201325970A (zh) 2013-07-01
CN103183085B (zh) 2015-09-02
TWI473738B (zh) 2015-02-21
EP2610149A1 (en) 2013-07-03
EP2610149B1 (en) 2014-12-03
JP2013136343A (ja) 2013-07-11
IN2012KO01006A (zh) 2015-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JP3157145U (ja) 自動二輪車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US8845154B2 (en) Motorcycle
CN101844600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N100522730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车体盖构造
JP2006088892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0036617A (ja) 自動二輪車の操向装置
JP5793932B2 (ja) 鞍乗型車両
EP2835308B1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3010362A (zh) 电动车辆
JP2016078497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2464050A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06088895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2556230A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2010058758A (ja) 鞍乗型四輪車両
EP2562068B1 (en)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with mudguard structure
CN103183085A (zh) 自动二轮车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JP2009132349A (ja) 自動二輪車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CA2733392C (en) Wiring structure of license light of two-wheel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