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943B - 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8943B CN103228943B CN201180051341.6A CN201180051341A CN103228943B CN 103228943 B CN103228943 B CN 103228943B CN 201180051341 A CN201180051341 A CN 201180051341A CN 103228943 B CN103228943 B CN 1032289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brake apparatus
- disk brake
- friction pad
- disc r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2783 fri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34 oscil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06—Noise or vibration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16D55/226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 F16D55/227—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by two or more p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16—Brake cali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024—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the braking surface being incl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rotor's axis of rotation at an angle other than 90 degrees, e.g. comprising a conical ro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68—Brake cali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盘式制动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绕着旋转轴线(X1)旋转的圆盘转子(2);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相对的摩擦垫(3、4);在车身侧的固定部(60)上设置的第一构件(6);经由滑动机构(8)能够滑动地支承在第一构件(6)上的第二构件(70);保持摩擦垫(3、4),经由摆动机构(72)以沿着圆盘转子(2)的径向的摆动轴线(X2)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第二构件(70)上的第三构件(71);及设置于摆动机构(72)并对第三构件(71)附加使所述第三构件(71)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的返回机构(9)。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起到能够抑制异常噪声这样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制动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制动钳的耳部利用螺栓固定有滑动销的销滑动型盘式制动器。该销滑动型盘式制动器将滑动销向支承构件的销孔插入而将制动钳支承为沿圆盘轴向滑动自如。销滑动型盘式制动器在制动钳的耳部的滑动销安装侧的端面设置狭缝,在该狭缝内配置滑动销的具有平行的两平面的头部。由此,该销滑动型盘式制动器由狭缝的相对的平面进行滑动销的防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0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销滑动型盘式制动器例如在异常噪声减少的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异常噪声的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圆盘转子,绕着旋转轴线旋转;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摩擦面相对;第一构件,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部;第二构件,经由滑动机构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构件上;第三构件,保持所述摩擦垫,经由摆动机构以沿着所述圆盘转子的径向的摆动轴线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及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机构,对所述第三构件附加使所述第三构件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的。
另外,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返回机构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所述摩擦面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三构件定位在所述初始位置。
另外,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初始位置是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所述摩擦面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摩擦垫的摩擦材料与所述摩擦面平行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初始位置是所述第二构件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三构件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返回机构具有产生所述复位的力的弹性构件。
另外,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摆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摆动轴,所述弹性构件介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摆动轴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动钳对与绕着旋转轴线旋转的圆盘转子的摩擦面相对的摩擦垫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构件,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部;第二构件,经由滑动机构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构件上;第三构件,保持所述摩擦垫,经由摆动机构以沿着所述圆盘转子的径向的摆动轴线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及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机构,对所述第三构件附加使所述第三构件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制动钳起到能够抑制异常噪声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沿着制动钳的摆动轴线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钳的概略主视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说明销间隙和碰撞声减少性能与低鸣音减少性能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6是说明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并非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而且,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沿着制动钳的摆动轴线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钳的概略主视图,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说明销间隙与碰撞声减少性能、低鸣音减少性能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图6是说明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返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搭载于车辆,并对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车辆的车身上的车轮施加制动力。该盘式制动装置1具有浮动型的制动钳5,通过由支架6支承的气缸7而向圆盘转子2按压摩擦垫3、4而产生制动力。该制动钳浮动型的盘式制动装置1中,气缸7相对于支架6支承为在沿着车轮的旋转轴线X1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为“旋转轴线方向”)能够滑动移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中气缸7成为分割结构。盘式制动装置1将该分割的构件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连接成彼此能够摆动。由此,该盘式制动装置1例如实现在行驶时、制动时等产生的异常噪声的抑制。
具体而言,盘式制动装置1具备圆盘转子2、一对摩擦垫3、4、及制动钳5。制动钳5具备作为第一构件的支架6、气缸7、滑动机构8。气缸7具备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一气缸构件70、作为第三构件的第二气缸构件71、及摆动机构72。
圆盘转子2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圆盘转子2与车轮成为一体而绕着车轴的旋转轴线X1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车轮侧。即,圆盘转子2以旋转轴线X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摩擦垫3、4是分别与圆盘转子2的两侧的摩擦面相对地设置一对的摩擦构件。
制动钳5使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相对而进行保持。制动钳5如上述那样包括支架6、气缸7、滑动机构8等而构成。制动钳5中气缸7对摩擦垫3、4进行保持。并且,制动钳5中该气缸7经由滑动机构8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支架6上。由此,制动钳5能够将该摩擦垫3、4按压在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上。
更详细而言,支架6设置在车身侧的作为固定部的悬架60上。支架6设置成使气缸7能够滑动移动,换言之,能够滑移移动。支架6经由悬架60、中间梁等而固定在车身侧。支架6经由螺栓等而紧固(固定)在悬架60的安装面61上。在此,安装面61成为与旋转轴线X1大致正交的平面。
支架6在圆盘转子2的旋转方向前后两侧具有一对套筒62。并且,支架6在各套筒62分别形成一端部开口而另一端部闭塞的作为凹部的嵌合孔63。各嵌合孔63沿着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
气缸7在保持有摩擦垫3、4的状态下伴随着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而进行滑动移动,从而使摩擦垫3、4接近圆盘转子2,而能够按压于摩擦面。气缸7如上述那样包括第一气缸构件70、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机构72等而构成,并且还包括按压促动器73而构成。气缸7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分体地构成,它们经由摆动机构7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
第一气缸构件70经由滑动机构8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支架6上。第一气缸构件70在圆盘转子2的旋转方向前后两侧设有一对臂部70a。第一气缸构件70中由一对臂部70a夹持的中央部分成为突出部70b。第一气缸构件70将一对臂部70a、突出部70b一体形成。
在此,滑动机构8对应于一对套筒62而设置一对。各滑动机构8具有上述的嵌合孔63和滑动销80而构成,是所谓的销滑动型的机构。各滑动机构8将各滑动销80向各嵌合孔63分别插入。各滑动机构8经由插入到嵌合孔63内的滑动销80而将第一气缸构件70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6上。在各滑动机构8中,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当于第一气缸构件70(甚至气缸7整体)的滑动移动方向。
嵌合孔63设置在支架6或第一气缸构件70中的一方,在此如上述那样设置于支架6。嵌合孔63如上述说明那样在支架6的各套筒62上分别设置各1个,总计2个。
滑动销80设置在支架6或第一气缸构件70中的另一方,在此设置在第一气缸构件70上。滑动销80由嵌合孔63引导而进行滑动移动。滑动销80构成为圆柱状。滑动销80考虑到例如摩擦垫3、4的磨损余量等而设定滑动移动方向的长度。滑动销80在第一气缸构件70的各臂部70a上分别设置各1个,总计2个。各滑动销80经由固定螺栓77而固定在各基端部分别对应的各臂部70a。各滑动销80的各前端部向各嵌合孔63分别移动自如地插入(嵌合)。
因此,第一气缸构件70(甚至气缸7整体)借助该滑动机构8,相对于支架6,沿着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方向,即与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移动。在此,嵌合孔63与滑动销80的间隙在容许滑动销80的滑动移动的范围内尽可能极小地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各滑动机构8在各臂部70a与各套筒62之间分别安装销保护罩81。销保护罩81将滑动销80的端部与嵌合孔63的嵌合间隙覆盖。由此,各滑动机构8能够通过该销保护罩81防止异物向嵌合孔63内的混入等。
第二气缸构件71保持摩擦垫3、4,经由摆动机构72被支承为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以沿着圆盘转子2的径向的摆动轴线X2为摆动中心而能够摆动。第二气缸构件71呈现出跨越圆盘转子2的U字形状(也参照图4)。第二气缸构件71搭载按压促动器73。按压促动器73通过前后移动自如的促动器而构成作为按压构件的活塞74。
更详细而言,第二气缸构件71包含气缸部71a、反作用部71b、及连结部71c(也参照图4)。气缸部71a设有按压促动器73。反作用部71b配置在隔着气缸部71a和圆盘转子2相对的位置。连结部71c将气缸部71a和反作用部71b连结。第二气缸构件71将气缸部71a、反作用部71b、连结部71c一体形成。
上述的一对摩擦垫3、4中,摩擦垫3配置在第二气缸构件71的气缸部71a侧而作为内垫,摩擦垫4配置在反作用部71b侧而作为外垫。摩擦垫3、4将摩擦材料31、41(参照图4)的基端部固定于背衬32、42(参照图4)而构成。摩擦垫3的背衬32的前后端部由一对引导构件等支承。摩擦垫3的安装于气缸部71a的按压促动器73的活塞74的前表面与背衬32的基端面接触。另一方面,摩擦垫4将背衬42固定或移动自如地支承在反作用部71b。
摆动机构72将第二气缸构件71以沿着圆盘转子2的径向的摆动轴线X2为摆动中心而能够摆动地支承在第一气缸构件70上。摆动机构72具有摆动轴78。摆动轴78形成为圆柱状,圆柱的中心轴线成为摆动轴线X2。摆动机构72通过摆动轴78将第二气缸构件71以能够相对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气缸构件70上。换言之,摆动机构72通过摆动轴78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以能够相对摆动的方式连结。
摆动轴线X2是在制动时成为第二气缸构件71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的旋转摆动的中心的轴线。摆动轴线X2以与圆盘转子2的径向平行的方式设定。在此,圆盘转子2的径向是沿着与旋转轴线X1正交的面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摆动轴线X2平行于悬架60与支架6的安装面61,在此大致位于安装面61上。更详细而言,摆动轴线X2如图3所示通过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X1且与该旋转轴线X1正交。并且,摆动轴线X2在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X1圆周方向(以下,有时称为“旋转轴线周向”)上通过活塞74按压摩擦垫3的范围(以下,有时称为“按压范围”)L。按压范围L在旋转轴线周向上以旋转轴线X1上的点为基准,相当于活塞74按压的区域(活塞74的接触面的区域)的角度范围。即,摆动轴线X2设定在通过旋转轴线X1且在车辆侧面观察下与活塞74重合的位置。更优选的是,摆动轴线X2优选设定在与圆盘转子2的径向平行且通过活塞74按压的区域的中心位置(按压载荷的中心)和旋转轴线X1的位置。摆动轴线X2例如在活塞74或活塞74的接触面存在多个时,优选通过多个接触面整体的按压载荷的中心。摆动机构72以摆动轴线X2成为上述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形成摆动轴78。由此,摆动机构72能够适当地将摆动轴线X2设定于在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接触时成为第二气缸构件7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摆动轴78设置在第一气缸构件70或第二气缸构件71中的一方。在此,摆动轴78设置于第一气缸构件70,向形成于第二气缸构件71的轴孔71d(参照图9)插入,由此将第二气缸构件71能够相对摆动地支承在第一气缸构件70上。
另外,如图2、图4所示,按压促动器73将活塞74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气缸部71a。按压促动器73在气缸部71a的内表面安装有相对于活塞74的外表面能够密封的密封机构75。活塞74是向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按压摩擦垫3的按压构件。而且,按压促动器73利用气缸部71a、活塞74及密封机构75来划分作为按压压力室的液压室(所谓制动轮缸)76。按压促动器73中活塞74的前端部与摩擦垫3的背衬32相对。液压室76供给作为工作介质的工作油而产生将摩擦垫3、4向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按压的力。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盘式制动装置1例如根据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踏下操作、所谓ABS控制等的制动控制等而向按压促动器73的液压室76供给工作油并进行加压。这样,盘式制动装置1中活塞74向图4中箭头A方向前进,该活塞74的前表面按压摩擦垫(内垫)3的背衬32。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使摩擦垫3的前表面接近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而且,此时,气缸7中,借助活塞74前进的移动反力,第一气缸构件70、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机构72等成为一体而向该活塞74的反方向即图4中箭头B方向前进,能够使摩擦垫(外垫)4的按压面接近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
并且,盘式制动装置1借助通过向液压室76内供给工作油而产生的按压力,将摩擦垫3、4向圆盘转子2的各摩擦面按压而夹持圆盘转子2。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在摩擦垫3、4和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圆盘转子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对于圆盘转子2作用规定的旋转阻力。其结果是,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对圆盘转子2及与其一体旋转的车轮施加制动力。而且,盘式制动装置1在液压室76的除压时,使活塞74及气缸7后退而返回规定的位置,从而使摩擦垫3、4从圆盘转子2分离。
在此期间,盘式制动装置1在滑动机构8的各滑动销80与各嵌合孔63嵌合的状态下沿着圆盘转子2的旋转轴线方向滑动移动,由此如上述那样,气缸7整体相对于支架6滑动移动。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由滑动机构8引导,且如上述那样气缸7整体与活塞74向反方向相对移动。气缸7借助各滑动机构8,能够向将摩擦垫3、4按压在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上的制动状态位置或摩擦垫3、4从该摩擦面离开的非制动状态位置移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将支架6和第一气缸构件70经由滑动机构8能够滑动地连接,并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经由摆动机构72能够摆动地连接。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减少所谓低鸣音并能够减少所谓碰撞声。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实现低鸣音的减少和碰撞声的减少这两者,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异常噪声。其结果是,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抑制例如在行驶时、制动时等产生的各种异常噪声。
在此,碰撞声是指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打击音。在盘式制动装置1未产生制动力的状态下,例如,车辆在粗糙的路面上行驶时等,由于从路面输入的上下G等而气缸7移动,伴随于此,滑动销80与嵌合孔63的内壁面发生碰撞,由此可能会产生该碰撞声。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8通过将嵌合孔63与滑动销80之间的间隙在滑动销80的能够滑动移动的范围内形成得尽可能小,而能够在嵌合孔63内可靠地限制滑动销80。由此,该滑动机构8能够减小滑动销80在嵌合孔63内发生碰撞时的碰撞速度并减小碰撞能量,因此能够减少碰撞声。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滑动机构8将嵌合孔63的内径与滑动销80的外径的公差设定在成为间隙配合的公差范围内即可。
另外,这种情况下,滑动机构8能够在嵌合孔63内可靠地限制滑动销80,因此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气缸7相对于圆盘转子2的稳定性。由此,滑动机构8在非制动状态下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可靠地保持气缸7,因此也能够可靠地抑制摩擦垫3、4的拖曳等。
另一方面,低鸣音是指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几百Hz左右的自激振动音(鸣叫音)。在盘式制动装置1产生制动力的状态下,例如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的接触部位成为起振源,经由气缸7、滑动销80、支架6等而中间梁、悬架60等形成复合振动系统(振动传递系统)且产生自激振动,由此可能产生该低鸣音。该盘式制动装置1与悬架60等的复合振动系统在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接触且产生制动力时,伴随于此,滑动销80在嵌合孔63内可能被强制性地卡阻而形成。
该低鸣音例如通过增大绕滑动销80的间隙并抑制滑动销80在嵌合孔63内的卡阻而能够减少。然而,这种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违反了碰撞声的对策中在嵌合孔63内可靠地限制滑动销80的情况,因此,可能无法同时实现碰撞声的减少和低鸣音的减少这两者。
即,如图5例示那样,若单纯地减小绕滑动销80的间隙,则虽然能够提高碰撞声减少性能,但反之,低鸣音减少性能处于下降的倾向。另一方面,若单纯地增大绕滑动销80的间隙,则虽然能够提高低鸣音减少性能,但反之,碰撞声减少性能处于下降的倾向。其结果是,可能无法同时实现碰撞声减少和低鸣音减少这两者。
需要说明的是,低鸣音例如即使在通过设置质量阻尼器等使共振点错开而进行了应对时,也仅是改变低鸣音的频率,不能成为根本的对策。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的制动钳5中,滑动机构8与摆动机构72分体地构成,该滑动机构8将支架6和第一气缸构件70能够滑动地连接,该摆动机构72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接。即,制动钳5设置在滑动机构8与摆动机构72不同的位置,分离配置。由此,制动钳5在制动时,利用摆动机构72使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由此抑制滑动销80在嵌合孔63内的卡阻,此外能够将绕滑动销80的间隙极力减小至例如制造极限。
即,气缸7在车辆制动时,若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接触,则第二气缸构件71以设定为上述的位置关系的摆动轴线X2为旋转摆动中心进行摆动。此时,第二气缸构件71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与摩擦垫3、4等一起以摆动轴线X2为旋转摆动中心进行摆动。由此,制动钳5利用摆动机构72能够适当地避开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垫3、4、第二气缸构件71的旋转行为,因此能够抑制在嵌合孔63内发生滑动销80的卡阻的情况。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中,能够抑制通过盘式制动装置1和悬架60等形成上述那样的复合振动系统的情况,因此能够不伴随碰撞声减少性能的恶化地减少低鸣音。换言之,盘式制动装置1即使减小绕滑动销80的间隙而实现碰撞声的减少,也能够抑制低鸣音性能下降的情况。
在此,图6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动作。这种情况下,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未分割气缸7A。该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利用滑动销80将气缸7A支承为能够滑动移动。并且,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成为在该滑动销80与气缸7A的连接部分设有摆动机构的结构。这种情况下,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利用滑动销80与气缸7A的连接部分的摆动机构而容许气缸7A等的摆动。然而,该比较例的盘式制动装置在气缸7A从初始位置(参照图6中左段、中段)摆动而相对于滑动销80倾斜时(参照图6中右段),嵌合孔63与滑动销80的间隙变窄,可能产生些许的卡阻。
相对于此,如图7例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分体构成,并将滑动机构8与摆动机构72分离设置,由此能够利用摆动机构72相对大地确保第二气缸构件71的容许摆动角度。其结果是,盘式制动装置1即使在第二气缸构件71从初始位置(参照图7中左段、中段)摆动而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倾斜时(参照图7中右段),也能够可靠地避开摩擦垫3、4、第二气缸构件71的旋转行为,因此能够抑制嵌合孔63与滑动销80的间隙变窄的情况。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卡阻的发生,从而能够大幅地提高低鸣音减少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摆动机构72以[第二气缸构件71的容许摆动角度]成为[盘式制动装置1的最大制动力(N)/支架6的扭转刚性(N/deg)]以上的方式设置摆动限制部等即可。
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解决上述说明那样的违反的问题并同时实现低鸣音的减少和碰撞声的减少这两者,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异常噪声。
另外,例如,盘式制动装置1通过在滑动机构8的滑动销80与嵌合孔63之间夹设吸收构件而也能够减少碰撞声、低鸣音。然而,这种情况下,在滑动销80的滑动移动时,滑动阻力增加,结果是可能拖曳摩擦垫3、4,产生所谓制动振动。
然而,该盘式制动装置1经由滑动机构8而将支架6与第一气缸构件70连接,并经由摆动机构72将第一气缸构件70与第二气缸构件71连接,由此能实现碰撞声的减少和低鸣音的减少这两者。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滑动销80的滑动移动时的拖曳、制动振动,并能够实现碰撞声的减少和低鸣音的减少这两者。
另外,该盘式制动装置1利用摆动机构72来容许第二气缸构件71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的摆动,因此关于气缸7的安装精度、摩擦垫3、4的平面度精度等,即使不确保高精度,也能够适当地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如图1、图8、图9所示,还具备返回机构9,由此提高制动开始时的制动稳定性,并抑制制动鸣叫等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具体而言,返回机构9设置于摆动机构72,并对第二气缸构件71施加使第二气缸构件71返回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的力(以下,有时称为“复原力”)。
第二气缸构件71的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是在摩擦垫3、4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分离的非制动状态时(换言之,无负载时),以摩擦垫3、4位于规定的待机位置的方式设定的适当待机位置。典型的情况是,初始位置是在盘式制动装置1的非制动状态下,摩擦垫3、4的摩擦材料31、41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大致平行的位置。在此,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设定为,在盘式制动装置1的非制动状态下,第一气缸构件70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L1与第二气缸构件71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L2大体一致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缸构件70的中心位置L1是摆动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例如,相当于通过摆动轴线X2和第一气缸构件70的重心位置的直线的位置。同样地,第二气缸构件71的中心位置L2是摆动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例如,相当于通过摆动轴线X2和第二气缸构件71的重心位置的直线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返回机构9具有产生复原力的作为弹性构件的板簧91。板簧91是在无负载时(非制动时)使第二气缸构件71返回初始位置的构件。板簧91介于第二气缸构件71与摆动轴78之间。板簧91相对于摆动轴线X2周向方向而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此为8个)。多个板簧91以摆动轴线X2为中心而设置成放射状。在此,第二气缸构件71在轴孔71d的内周面形成有弹簧槽92。摆动轴78在外周面形成有弹簧槽93。弹簧槽92、弹簧槽93分别对置地相对于摆动轴线X2周向方向而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此为8个)。多个弹簧槽92、弹簧槽93以摆动轴线X2为中心设置成放射状。
并且,返回机构9以多个板簧91分别与各弹簧槽92和各弹簧槽93嵌合的方式设置。由此,返回机构9能够利用多个板簧91将第二气缸构件71在初始位置处弹性支承于摆动轴78。在此,返回机构9能够利用多个板簧91将第二气缸构件71和摆动轴78连接成能够以摆动轴线X2为中心相对旋转。由此,返回机构9能够在非制动状态下将第一气缸构件70定位在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说明了返回机构9将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轴78、板簧91分别分体构成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例如,返回机构9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一体地形成摆动轴78和板簧91,将各板簧91向各弹簧槽92插入,并将摆动轴78向轴孔71d插入。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返回机构9如图10、图11所示,当盘式制动装置1成为制动状态而第二气缸构件71与摩擦垫3、4等一起以摆动轴线X2为旋转摆动中心进行摆动时,伴随于此,各板簧91发生变形并弯曲。由此,返回机构9借助与各板簧91的变形量(弯曲量)对应的大小的作用力,能够使复原力作用于第二气缸构件71。该复原力成为向第二气缸构件71的绕摆动轴线X2的摆动方向的反方向的力,成为向使第二气缸构件71向初始位置复位的方向的力。因此,返回机构9借助各板簧91的作用力,能够对第二气缸构件71附加使第二气缸构件71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复原力。
并且,返回机构9在使复原力作用于第二气缸构件71的状态下,盘式制动装置1从制动状态变为非制动状态,由此,利用该复原力能够使第二气缸构件71复位到初始位置。而且,返回机构9在盘式制动装置1的非制动状态下,利用该复原力而能够将第二气缸构件71定位在初始位置,从而能够使第二气缸构件71的姿态、行为稳定。
其结果是,该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利用该返回机构9在非制动时使第二气缸构件71适当地位于初始位置。由此,盘式制动装置1在非制动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将第二气缸构件71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摩擦垫3、4的拖曳等。并且,盘式制动装置1在制动开始时,例如,能够抑制摩擦垫3、4的摩擦材料31、41相对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成为单接触状态的情况,能够适当地利用面进行按压。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能够提高制动开始时的制动稳定性,从而能够抑制制动鸣叫等异常噪声的发生、制动振动的发生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具备圆盘转子2、摩擦垫3、4、支架6、第一气缸构件70、第二气缸构件71。圆盘转子2绕着旋转轴线X1旋转。摩擦垫3、4与圆盘转子2的摩擦面相对。支架6设置在车身侧的悬架60上。第一气缸构件70经由滑动机构8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支架6上。第二气缸构件71保持摩擦垫3、4。第二气缸构件71经由摆动机构72以沿着圆盘转子2的径向的摆动轴线X2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第一气缸构件70上。支架6、第一气缸构件70、第二气缸构件71构成制动钳5。
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制动钳5将第一气缸构件70和第二气缸构件71分体构成,利用摆动机构72使第二气缸构件71相对于第一气缸构件70能够摆动,由此能够实现碰撞声的减少和低鸣音的减少这两者,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异常噪声。其结果是,盘式制动装置1、制动钳5能够适当地减少所谓NV(Noise-Vibration,噪声/振动)。
此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具备返回机构9,该返回机构9设置于摆动机构72并对第二气缸构件71施加使第二气缸构件71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
因此,盘式制动装置1、制动钳5能够在非制动时利用返回机构9而使第二气缸构件71位于适当的初始位置,能够提高制动开始时的制动稳定性,能够减少异常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以上说明的返回机构9作为具有板簧9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图12所例示那样,变形例的返回机构209作为弹性构件,也可以取代板簧91而具有圆环(圆筒)柱状的弹性体291。弹性体291例如由圆环状的弹簧、圆柱状的橡胶构件而构成。
这种情况下,弹性体291相对于摆动轴线X2周向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此为4个)。这里,第二气缸构件71在轴孔71d的内周面形成有收容槽292。摆动轴78在外周面形成有收容槽293。收容槽292、收容槽293分别相对,相对于摆动轴线X2周向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此为4个)。并且,返回机构209以多个弹性体291分别与各收容槽292和各收容槽293嵌合的方式设置。
由此,返回机构209能够利用多个弹性体291将第二气缸构件71在初始位置处弹性支承于摆动轴78。由此,返回机构209能够在非制动状态下将第一气缸构件70定位在初始位置。即,返回机构209在盘式制动装置1成为制动状态且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时,伴随于此,各弹性体291在各收容槽292与各收容槽293之间被压扁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返回机构209借助与各弹性体291的变形量对应的大小的作用力而能够使复原力作用于第二气缸构件71。因此,返回机构209借助各弹性体291的作用力,能够对第二气缸构件71附加使第二气缸构件71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复原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盘式制动装置1、制动钳5能够在非制动时利用返回机构209使第二气缸构件71位于适当的初始位置,能够提高制动开始时的制动稳定性,能够减少异常噪声。
另外,例如图13例示那样,变形例的返回机构309作为弹性构件,也可以取代板簧91、弹性体291而具有发条状的弹簧391。弹簧391以将第二气缸构件71的轴孔71d的内周面和摆动轴78的外周面连结的方式设置。由此,返回机构309能够将第二气缸构件71在初始位置处弹性支承于摆动轴78。在此,返回机构309利用弹簧391将第二气缸构件71和摆动轴78连接成能够以摆动轴线X2为中心相对旋转。由此,返回机构309能够在非制动状态下将第一气缸构件70定位在初始位置。这种情况下,第二气缸构件71、摆动轴78也可以不具有弹簧槽92、93、收容槽292、293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盘式制动装置1、制动钳5在非制动时借助返回机构309也能够使第二气缸构件71位于适当的初始位置,能够提高制动开始时的制动稳定性,能够减少异常噪声。
以上说明的滑动机构作为将设置于第二构件(第一气缸构件70)的滑动销插入到设置于第一构件(支架6)的凹部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滑动机构也可以是将设置于第一构件(支架6)的滑动销插入到设置于第二构件(第一气缸构件70)的凹部内的结构。这种情况下,滑动销组装于第一构件(支架6)。
在以上的说明中,摆动轴作为设置于第二构件(第一气缸构件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摆动轴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三构件(第二气缸构件71)并通过插入到形成于第二构件的轴孔内而将第三构件以能够相对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二构件上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介于第二构件与摆动轴之间。
【标号说明】
1盘式制动装置
2圆盘转子
3、4摩擦垫
5制动钳
6支架(第一构件)
7气缸
8滑动机构
9、209、309返回机构
31、41摩擦材料
60悬架(固定部)
70第一气缸构件(第二构件)
71第二气缸构件(第三构件)
72摆动机构
78摆动轴
91板簧(弹性构件)
291弹性体(弹性构件)
391弹簧(弹性构件)
X1旋转轴线
X2摆动轴线
Claims (10)
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盘转子,绕着旋转轴线旋转;
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摩擦面相对;
第一构件,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部;
第二构件,经由滑动机构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构件上;
第三构件,保持所述摩擦垫,经由摆动机构以沿着所述圆盘转子的径向的摆动轴线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及
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机构,对所述第三构件附加使所述第三构件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返回机构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所述摩擦面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三构件定位在所述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初始位置是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所述摩擦面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摩擦垫的摩擦材料与所述摩擦面平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初始位置是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圆盘转子的所述摩擦面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摩擦垫的摩擦材料与所述摩擦面平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初始位置是所述第二构件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三构件的摆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返回机构具有产生所述复位的力的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返回机构具有产生所述复位的力的弹性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摆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摆动轴,
所述弹性构件介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摆动轴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摆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摆动轴,
所述弹性构件介于所述第二构件或所述第三构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摆动轴之间。
10.一种制动钳,对与绕着旋转轴线旋转的圆盘转子的摩擦面相对的摩擦垫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构件,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部;
第二构件,经由滑动机构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构件上;
第三构件,保持所述摩擦垫,经由摆动机构以沿着所述圆盘转子的径向的摆动轴线为摆动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及
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机构,对所述第三构件附加使所述第三构件向摆动方向的初始位置复位的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1/077967 WO2013080381A1 (ja) | 2011-12-02 | 2011-12-02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キャリパ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8943A CN103228943A (zh) | 2013-07-31 |
CN103228943B true CN103228943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853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134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8943B (zh) | 2011-12-02 | 2011-12-02 | 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62726B2 (zh) |
EP (1) | EP2787238A4 (zh) |
JP (1) | JP5267743B1 (zh) |
CN (1) | CN103228943B (zh) |
WO (1) | WO20130803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80382A1 (ja) * | 2011-12-02 | 2013-06-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キャリパ |
DE102012101351A1 (de) | 2012-02-20 | 2013-08-22 | Epcos Ag | Vielschicht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ielschichtbauelements |
DE102012107341B4 (de) | 2012-08-09 | 2020-07-09 | Tdk Electronics Ag | Verfahren zum Befüllen von mindestens einer Kavität eines Vielschichtbauelements mit einem Füllmaterial |
DE102013017350B4 (de) | 2013-10-17 | 2020-07-09 | Tdk Electronics Ag | Vielschicht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ielschichtbauelements |
CN104389921B (zh) * | 2014-11-07 | 2017-05-24 | 许光荣 | 助力器 |
JP6547722B2 (ja) * | 2016-10-31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CN107218339B (zh) * | 2017-06-20 | 2019-01-04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一种摩擦式阻尼器装置 |
EP3434925B1 (en) * | 2017-07-24 | 2020-03-04 | Chih-Hsien Liao | Brake caliper |
US10760630B2 (en) * | 2018-09-12 | 2020-09-01 | Chih-Hsien Liao | Brake caliper devic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6225A (en) * | 1974-04-18 | 1977-12-30 | Ferodo Sa | Brakes |
US4301895A (en) * | 1978-04-08 | 1981-11-24 | Girling Limited | Disc brakes for railway vehicles |
CN1245261A (zh) * | 1998-08-17 | 2000-02-23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04532A (en) * | 1966-10-01 | 1970-09-09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 Self-adjusting disc brakes |
US3721321A (en) * | 1971-06-25 | 1973-03-20 | G Yarber | Friction coefficient compensating braking apparatus |
GB1425753A (en) * | 1973-06-27 | 1976-02-18 | Girling Ltd | Brakes for vehicles |
JPS52101367A (en) * | 1976-02-20 | 1977-08-25 | Tokico Ltd | Disc brake |
US4344510A (en) * | 1980-08-22 | 1982-08-17 | The Bendix Corporation | Disc brake and improved adjuster therefor |
JPS60109626A (ja) * | 1983-11-16 | 1985-06-15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デイスクブレ−キ |
FR2698336B1 (fr) * | 1992-11-26 | 1995-02-17 | Notion Progres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freinage notamment pour cycles. |
DE4411700A1 (de) * | 1993-04-15 | 1994-10-20 | Lucas Ind Plc | Schwimmsattelbremse, insbesondere Schwimmsattel-Teilbelag-Scheibenbremse |
JPH07305734A (ja) * | 1994-05-11 | 1995-11-21 | Toyota Motor Corp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JPH08145088A (ja) * | 1994-11-25 | 1996-06-04 | Toyota Motor Corp | スライドピン式キャリパ浮動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JP2002039233A (ja) * | 2000-07-21 | 2002-02-06 | Aisin Seiki Co Ltd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DE10046177A1 (de) * | 2000-09-19 | 2002-04-04 | Bosch Gmbh Robert | Scheibenbremse |
DE10312479B4 (de) * | 2003-03-20 | 2007-05-03 | Lucas Automotive Gmbh | Scheibenbremse |
JP2005220942A (ja) | 2004-02-03 | 2005-08-18 | Advics:Kk | ピンスライド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2011
- 2011-12-02 JP JP2012528179A patent/JP5267743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02 EP EP11874450.7A patent/EP278723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12-02 US US13/700,841 patent/US906272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02 WO PCT/JP2011/077967 patent/WO20130803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02 CN CN201180051341.6A patent/CN10322894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6225A (en) * | 1974-04-18 | 1977-12-30 | Ferodo Sa | Brakes |
US4301895A (en) * | 1978-04-08 | 1981-11-24 | Girling Limited | Disc brakes for railway vehicles |
CN1245261A (zh) * | 1998-08-17 | 2000-02-23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67743B1 (ja) | 2013-08-21 |
CN103228943A (zh) | 2013-07-31 |
JPWO2013080381A1 (ja) | 2015-04-27 |
EP2787238A4 (en) | 2016-01-20 |
US20140202799A1 (en) | 2014-07-24 |
US9062726B2 (en) | 2015-06-23 |
WO2013080381A1 (ja) | 2013-06-06 |
EP2787238A1 (en) | 2014-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8943B (zh) | 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钳 | |
JP4990776B2 (ja) | ホイール及びホイールに組み込まれた懸架装置を有する車両用接地システム | |
JP4932799B2 (ja) | アジャスタ機能付きパッドホルダ | |
WO2004020236A1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
CN105805223A (zh) | 具有悬挂系统的车轮和具有悬挂系统的对中单元 | |
JP2004115014A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取付方法及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
CN102094914B (zh) | 盘式制动器 | |
CN103958915B (zh) | 盘式制动器装置及制动钳 | |
JP6424782B2 (ja) |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 |
JP5708801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キャリパスライド機構 | |
JP5219718B2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
JP2013091416A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
CN215706902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前碟刹结构和两轮电动车 | |
JP5894484B2 (ja) | 懸架装置 | |
JPH10147267A (ja) | クローラ車両 | |
JP4350591B2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
JP5621676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キャリパスライド機構 | |
JP2007218274A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KR100622473B1 (ko) | 자동차의 디스크브레이크 구조 | |
JP5107279B2 (ja) |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及び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機構 | |
JP2005329911A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
JP6207035B2 (ja) | 懸架装置 | |
JP3868830B2 (ja) | 自動車用吸振ホイール | |
US1625570A (en) | Shock-absorbing device | |
JP2005035323A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