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0172A -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0172A
CN103180172A CN2011800509196A CN201180050919A CN103180172A CN 103180172 A CN103180172 A CN 103180172A CN 2011800509196 A CN2011800509196 A CN 2011800509196A CN 201180050919 A CN201180050919 A CN 201180050919A CN 103180172 A CN103180172 A CN 103180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ressure
sensitive switch
insulcrete
seatin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09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0172B (zh
Inventor
中崎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0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0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 B60N2/0026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humans, animal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in, under or on the seat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 B60N2210/46Electric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准确地检测就座的人的负载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椅装置的缓冲垫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绝缘板(11、21),它们具有挠性;板状的隔离件(30),其夹设于一对绝缘板(11、21)之间,并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34A);一对电极(14A、24A),它们设置于一对绝缘板(11、21)各自的表面上,并隔着开口(34A)彼此对置;以及缓冲部件(51),其设置于绝缘板(11)的与隔离件(30)侧相反的一侧,并隔着隔离板(11)覆盖开口(34A)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尤其涉及以配置于座板上的状态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车辆中的一种安全系统,实际应用一种报警系统,检测在人乘车时是否系上安全带,并在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该报警系统检测人是否就座,并在人就座时且在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为了检测此人的就座,有时使用配置于座椅的就座部分的内侧并根据由于就座产生的负载检测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就座传感器。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传感器具有多个接通·断开型的感压开关,各个感压开关具有一对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的电极。该对电极设置于贴付于板状的隔离件的两面的绝缘板的表面,并隔着形成于隔离件的开口彼此对置。而且,该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椅的表皮与缓冲垫之间,若由于人的就座而对感压开关施加按压力,则绝缘板挠曲,从而一对电极在开口内接触,进而感压开关成为接通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315199号公报
图1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座椅的缓冲垫隔着表皮从人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图。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中,色越深的部分,缓冲垫承受负载越大。在一般的座椅中,在人与缓冲垫之间仅夹设有表皮。因此,人的负载几乎直接传递至缓冲垫,如图1所示,在缓冲垫上,且在人的臀部所处的部分施加的负载最大。而且,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传感器而言,感压开关通过配置于缓冲垫上的人的臀部所处的部分,从而能够检测人的就座。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装置中,如上所述地将就座传感器配置于表皮与缓冲垫之间,就座于座椅的人隔着表皮从就座传感器受到的触感与由缓冲垫产生的触感不同,从而存在在座椅的就座部分感觉不协调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由于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且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本发明人专心研究防止由于上述这种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的方法。其结果是得出结论,为了防止由于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只要在座椅的缓冲垫下配置就座传感器即可。这样,在配置有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由于在就座的人与就座传感器之间夹设有缓冲垫,所以能够防止就座时的由于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
而且,本发明人研究即使在就座传感器的上侧从缓冲垫承受按压力也不会从该就座传感器的下侧承受力的情况。作为这种情况,存在即使施加负载也不变形的部件与缓冲垫之间配置就座传感器的情况、就座传感器的下侧成为空间的情况等。例如,在支承缓冲垫的被称为座板的部件与缓冲垫之间配置有就座传感器的情况,由于座板一般是由金属构成的稳固的构造,因此即使施加由于人的就座产生的负载,座板也不变形。因此,在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板上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就座产生的按压力施加于就座传感器,座板侧的绝缘板也不挠曲,仅缓冲垫侧的绝缘板挠曲,从而感压开关接通。另一方面,在就座传感器的下侧成为空间的情况下,空间侧的绝缘板也不挠曲,仅缓冲垫侧的绝缘板挠曲,从而感压开关接通。但是,与通过一对绝缘板的两方挠曲来检测就座的情况相比,可知难以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因此,本发明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钻心研究而产生了本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是配置于座椅的缓冲垫的下方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绝缘板,它们具有挠性;板状的隔离件,其夹设于一对上述绝缘板之间,并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一对电极,它们设置于一对上述绝缘板各自的表面上,并隔着上述开口彼此对置;以及缓冲部件,其设置于一对上述绝缘板的至少一方的与上述隔离件侧相反的一侧,并隔着上述绝缘板覆盖上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这种就座传感器,在承受按压力时,缓冲部件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并由于其弹力按压绝缘板。此时,缓冲部件以绝缘板进入隔离件的开口的方式按压绝缘板,从而一对电极电连接而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在以缓冲部件被缓冲垫的下方的部件与绝缘板夹持的状态,将就座传感器配置于该部件上的情况下,即使该部件是不会由于负载而变形的部件,也能够通过缓冲部件在人就座时使绝缘板挠曲。另外,在应配置就座传感器的位置的下侧成为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以缓冲部件在缓冲垫与绝缘板之间被夹持的状态配置就座传感器即可。如果这样配置,虽然空间侧的绝缘板不挠曲,但只要使缓冲垫侧的绝缘板挠曲即可,即使是在缓冲垫比较硬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缓冲部件来适当地弯曲绝缘板。这样,就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缓冲部件是具有缓冲性的部件,具体而言,意味着缓冲部件是具有弹力并且在被施加按压力时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优选上述缓冲部件由含有硅、聚酯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构成。
在汽车的车内,温度由于环境而变化较大。但是,根据这种就座传感器,由于缓冲部件由温度特性优越的含有硅、聚酯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构成,所以即使配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汽车的座椅装置,也能够抑制就座的检测负载的变化。
另外,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优选上述缓冲部件被压垮的厚度为上述一对上述电极间的距离的一半以上。
根据这种就座传感器,缓冲部件不挠曲而仅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使设置于供就座传感器载置的载置部件侧的绝缘板上的电极向另一方的电极侧靠近电极间距离一半以上。因此,能够以较好的灵敏度检测人的就座。
另外,优选上述缓冲部件由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构成,其中,第一缓冲部件设置于一对上述绝缘板中的任一方的上述绝缘板的与上述隔离件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并隔着上述绝缘板覆盖上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缓冲部件设置于未设置有上述第一缓冲部件的上述绝缘板的与上述隔离件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并隔着上述绝缘板覆盖上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在一对绝缘板的两侧设置缓冲部件,从而在就座传感器配置于不会由于负载而变形的部件上的情况下,在就座传感器配置于由于负载而变形的部件上的情况下,都能够适当地弯曲一对绝缘板。因此,能够抑制就座的检测负载由于应配置就座传感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的情况。
另外,优选在上述隔离件形成有具有至少两种以上大小的上述开口。
夹设于这些绝缘板之间的开口越小,各绝缘板越难挠曲,从而成为一对隔着该开口对置的电极难以接通的状态。然而,在人就座于缓冲垫时,存在在该缓冲垫的下侧承受的按压力不均匀的倾向。因此,只要使较小的开口位于以较大的按压力被按压的位置,就能够形成为在承受较大的按压力的位置难以接通,在承受较小的按压力的位置容易接通的状态。换句话说,利用开口的大小,能够减小一对电极的接通的难易度、与在缓冲垫的下侧承受的按压力的差别。其结果是,即使在缓冲垫的下侧承受的按压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调整而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另外,优选在每个种类不同的上述开口,上述缓冲部件覆盖上述开口的比例不同。
在这样地使比例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调整一对隔着该开口彼此对置的电极的接通的难易度(开关的灵敏度)。因此,即使应配置于缓冲垫的下方的位置存在制约,也能够提高开关成为接通状态的均匀性(平衡)。
另外,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就座传感器与缓冲垫。
根据这种座椅装置,如上所述,在以缓冲部件被缓冲垫的下方的部件与绝缘板夹持的状态将就座传感器配置于该部件上的情况下,在应配置就座传感器的位置的下侧成为空间的情况下,都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另外,优选上述座椅装置还具备载置部件,该载置部件设置于上述缓冲垫的下方并载置有上述就座传感器,以上述缓冲部件被上述载置部件与上述绝缘板夹持的状态,在上述载置部件与上述缓冲垫之间配置有上述就座传感器。
根据这种座椅装置,由于就座传感器配置于缓冲垫的下方的载置部件,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该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而且,若由于人的就座而对就座传感器施加按压力,则通过载置部件与绝缘板被夹持的缓冲部件按压载置部件侧的绝缘板,缓冲垫按压另一方的绝缘板。因此,两方的绝缘板能够适当地挠曲,从而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另外,配置于载置部件与绝缘板之间的缓冲部件调节感压开关距离座板的高度,因此即使在载置部件与缓冲垫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用于使感压开关接通的负载显著增大的情况。
另外,上述载置部件也可以是支承上述缓冲垫的座板,上述缓冲部件被上述座板的上表面与上述绝缘板夹持。或者,上述载置部件也可以是能够相对于架设在座部框架的多根弹簧的一部分拆装并在上述弹簧的上方载置上述就座传感器的台座,上述缓冲部件被上述台座的座面与上述绝缘板夹持。或者,上述载置部件也可以是架设有多根弹簧被的座部框架,上述缓冲部件被上述座部框架的上表面与上述绝缘板夹持。
另外,优选上述缓冲部件具有的弹力比上述缓冲垫具有的弹力小。
根据这种座椅装置,通过比缓冲垫弹力小的缓冲部件,能够抑制来自座板的振动传递至感压开关的情况,从而开关能够更稳定地动作,进而能够稳定地检测人的就座。
或者,在上述座椅装置中,优选上述缓冲部件与上述缓冲垫具有相同的弹力。
在由于人的就座对就座传感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以来自载置部件以及缓冲垫的相同的按压力按压就座传感器。因此,根据这种就座传感器,从缓冲部件以及缓冲垫对各个绝缘板施加相同的弹力,从而各个绝缘板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挠曲。因此,能够抑制一方的绝缘板的挠曲量变大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上述座椅装置中,上述缓冲部件与上述缓冲垫也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另外,或者,在上述座椅装置中,优选上述缓冲部件具有的弹力比上述缓冲垫具有的弹力大。
根据这种座椅装置,在人就座时缓冲垫与缓冲部件相比收缩,从而抑制缓冲部件的收缩,因此能够抑制载置部件到感压开关的距离变小的情况。因此,能够通过缓冲部件吸收从载置部件传递至感压开关的热、振动,从而能够抑制为了使感压开关接通所需要的按压力由于温度而变动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检测就座的负载由于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防止由于就座传感器产生的不协调的感觉并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座椅的缓冲垫隔着表皮从人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沿图2的V-V线的剖面的情况的图。
图7是以等效电路表示图2所示的就座传感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的状态下座板隔着表皮以及缓冲垫从人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10是以与图6相同的视点表示在如图8所示地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椅内的状态下感压开关接通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台座的仰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
图20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图19的座椅装置时座部框架以及弹簧隔着缓冲垫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一部分以及座椅装置的一部分的情况的图。
图22是以与图6相同的视点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电极与缓冲垫之间的关系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了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就座传感器1具备第一电极板1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的第二电极板20、在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之间被夹持的隔离件以及配置于第一电极板10的与隔离件相反的一侧的缓冲部件51作为主要结构要素。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电极板1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板10具备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第一绝缘板11、形成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第一电极14A~14F以及形成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端子42A、42B作为主要结构要素。
第一绝缘板11由一组彼此形状相同且相互平行的带状的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在第一部位11A与第二部位11B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分别与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的中间部分连结的带状的第三部位11C;以及相对于第三部位11C沿垂直方向延伸(相对于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一端与第三部位11C的中间部分连结且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的带状的第四部位11D。这样,在第一绝缘板11中,通过一组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以及第三部位11C形成为大致H字型的形状,通过第三部位11C与第四部位11D形成为大致T字型的形状。
另外,第一电极14A~14F呈大致圆形的形状。而且,第一电极14A~14F设置于一组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上。具体而言,第一电极14A~14C设置于第一部位11A的表面上。而且,第一电极14A、14C从第一部位11A的两端的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第一电极14B设置于连结有第三部位11C的部分。这样,第一电极14A~14C在第一部位11A的表面上彼此隔开间隔直线状地排列。
并且,第一电极14A以及第一电极14B在第一部位11A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B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一布线16A连接,第一电极14B以及第一电极14C在第一部位11A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一电极14B与第一电极14C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一布线16B连接。
并且,第一电极14B在第三部位11C的表面上与沿第三部位11C的长边方向设置的第一布线16E连接。而且,第一布线16E在连结有第四部位11D的部分与沿第四部位11D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布线16G连接。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14D~14F设置于第二部位11B的表面上。而且,第一电极14D、14F从第二部位11B的两端的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第一电极14E设置于连结有第三部位11C的部分。这样,第一电极14D~14F在第二部位11B的表面上彼此隔开间隔直线状地排列。
并且,第一电极14D以及第一电极14E在第二部位11B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一电极14D与第一电极14E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一布线16C连接,第一电极14E以及第一电极14F在第二部位11B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一电极14E与第一电极14F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一布线16D连接。
并且,第一电极14E在第三部位11C的表面上与沿第三部位11C的长边方向设置的第一布线16F连接。而且,第一布线16F在连结有第四部位11D的部分与沿第四部位11D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布线16H连接。
另外,端子42A、42B呈大致四边形的形状,端子42A、42B沿与第四部位11D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在第四部位11D的表面上的从自由端侧的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而且,端子42A如上所述地与第一布线16G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一布线16G的一端与第一布线16E连接,端子42B如上所述地与第一布线16H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一布线16H的一端与第一布线16F连接。
这样,第一电极14A~14C与端子42A通过第一布线16A、16B、16E、16G电连接。同样地,第一电极14D~14F与端子42B通过第一布线16C、16D、16F、16H电连接。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板20具备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第二绝缘板21以及在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形成的第二电极24A~24F作为主要结构要素。
第二绝缘板21由一组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形状以及大小相同的带状的第一部位21A、第二部位21B;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第三部位11C形状以及大小相同的第一部位21C以及与第一绝缘板11的第四部位11D宽度相同而长度较短的形状的第四部位21D构成。而且,第一部位21A、第二部位21B以及第三部位21C以在使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重叠时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第一部位11A、第二部位11B以及第三部位11C完全重叠的方式彼此连结。另外,第二绝缘板21的第四部位21D以在使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重叠时与第一电极板的第四部位11D重叠且第一电极板10的端子42A、42B露出的方式与第三部位21C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构成为具有相同的挠性,从而在被施加相同的力时以相同的方式挠曲。
另外,第二电极24A~24F形成为与第一电极14A~14F形状、大小相同。并且,第二电极24A~24F分别设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第一电极板10侧的表面中的在使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时与第一电极14A~14F完全重叠的位置。
并且,第二电极24A以及第二电极24B在第一部位21A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二电极24A与第二电极24B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二布线26A连接,第二电极24B以及第二电极24C在第一部位21A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二电极24B与第二电极24C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二布线26B连接。同样地,第二电极24D以及第二电极24E在第二部位21B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二电极24D与第二电极24E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二布线26C连接,第二电极24E以及第二电极24F在第二部位21B的表面上与设置于第二电极24E与第二电极24F之间的直线状的第二布线26D连接。
并且,第二电极24B与第二电极24E分别与沿第二绝缘板21的第三部位21C的长边方向设置于第三部位21C的表面上的第二布线26E连接。
这样,第二电极24A~24F通过第二布线26A~26E电连接。
图5是表示在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之间被夹持的隔离件的俯视图。隔离件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板31构成。而且,如图5所示,隔离件30的外形与第二电极板20一致。
另外,在隔离件30形成有彼此大小相同的开口34A~34F。开口34A~34F的周缘呈大致圆形的形状,并且形成为与第一电极14A~14F相比直径略小。而且,开口34A~34F形成于在使隔离件3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并沿与隔离件30垂直的方向观察隔离件30时各个开口34A~34F能够收容于第一电极14A~14F的各个外周内的位置。
并且,在隔离件30形成有狭缝36A~36E,上述狭缝36A~36E是空气排出用的狭缝并用于空间连接开口34A~34F。具体而言,开口34A以及开口34B与狭缝36A连接,开口34B以及开口34C与狭缝36B连接,开口34D以及开口34E与狭缝36C连接,开口34E以及开口34F与狭缝36D连接,并且,开口34B以及开口34E与狭缝36E连接。并且在隔离件30形成有气体流出口35以及将该气体流出口35与狭缝36E连接起来的狭缝36F。因此,各个开口34A~34F隔着气体流出口35以及狭缝36A~36F与隔离件30的外侧空间连接。
此外,在隔离件30的两面涂覆有用于粘结第一电极板10以及第二电极板20的未图示的粘结剂。
图6是表示沿图2所示的V-V线的剖面的情况的图。如图2、图6所示,对于就座传感器1而言,如上所述,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以夹持隔离件30的方式重叠,并借助涂覆于隔离件30的两面的粘结剂彼此固定而成为一体。
这样,第一电极板10、隔离件30以及第二电极板20形成为一体,在该状态下,在从相对于就座传感器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电极板10的第一电极14A以及第二电极板20的第二电极24A完全重叠,形成于隔离件30的开口34A收容于第一电极14A以及第二电极24A的外周内。而且,第一电极14A和第二电极24A如图6所示地借助隔离件30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彼此对置。这样,构成感压开关40A,该感压开关40A具有第一绝缘板11、第二绝缘板21、形成有开口34A的隔离件30以及一对隔着开口34A而彼此对置的电极14A、24A。同样地,其它的第一电极14B~14F与其它的第二电极24B~24F分别在隔离件30的开口34B~34F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对置,从而如图2所示地构成感压开关40B~40F。
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绝缘板11的与隔离件30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缓冲部件51,该缓冲部件51具有弹力,并在被施加压力时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该缓冲部件51由设置有多个空穴的海绵状的树脂、具有弹力的树脂制的纤维互相缠绕而成的无纺布、橡胶等构成。而且,该缓冲部件51如图2所示地呈收容于第二绝缘板21的外周内的形状。而且,缓冲部件51以在从与隔离件30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隔着第一绝缘板11至少覆盖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51被压垮的厚度为各个感压开关40A~40F中的对置的电极间距离的一半以上。
图7是以等效电路表示图2所示的就座传感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感压开关40A~40F通过形成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第一布线16A~16D以及形成于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的第二布线26A~26E而彼此连接。这样,通过连接各感压开关40A~40F,从而构成就座传感器1的电路。
而且,在由感压开关40A、感压开关40B、感压开关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在由感压开关40D、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并且,利用由感压开关40A、感压开关40B以及感压开关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D、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构成AND电路。这样,在就座传感器1中,利用感压开关40A~40F构成AND-OR电路。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具体而言,图8(A)是从上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9的情况的图,图8(B)是从侧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9的情况的图。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座椅装置9具备座板92、配置于座板92上的缓冲垫93、椅背96、配置于座板92上并通过座板92与缓冲垫93被夹持的就座传感器1。
座板92是配置于缓冲垫93的下方并用于支承缓冲垫93的支承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于载置就座传感器的载置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座板92是通过对刚性高的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构成的,如图8(A)所示,以与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平行且通过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垂直平面上的通过缓冲垫93在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线)L为基准对称。另外,在座板92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孔94A,该孔94A与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9时的臀点HP相比形成于前方,孔94B形成于臀点HP的后方。
此外,如上所述,“正常就座”意味着在臀部位于座面的深处并且背部与椅背96接触的状态下就座的情况。另外,如图9(B)所示,“臀点”是指在人就座的状态下臀部在最下侧突出的点。
缓冲垫93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并具有缓冲性能。即、缓冲垫93具有弹力,在被施加按压力时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另外,缓冲垫93被未图示的布制的表皮覆盖。另外,椅背96在缓冲垫93的后方以与缓冲垫93接触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装置与座板92连接。
如图8(B)所示,就座传感器1以在缓冲垫93的下方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椅装置9中的座板92上,并通过座板92和缓冲垫93被夹持。另外,在这样配置就座传感器1的状态下,第二绝缘板21配置于缓冲垫93侧,与缓冲垫93接触,并且第一绝缘板11配置于座板侧,缓冲部件51通过座板92和第一绝缘板11被夹持。
而且,如图8(A)所示,在相对于座板92的孔94A在左侧的旁边邻接的区域配置有感压开关40C,在感压开关40C的前方配置有感压开关40B、感压开关40A,并且,在相对于座板92的孔94A在右侧的旁边邻接的区域配置有感压开关40F,在感压开关40F的前方配置有感压开关40E、感压开关40D。因此,就座传感器1配置为,感压开关40A~40C位于以通过缓冲垫93的中心的中心线L为基准的左侧,感压开关40D~40F位于右侧。此外,将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D连接起来的线与中心线L垂直,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D配置于以中心线L为基准彼此线对称的位置。同样地,将感压开关40B与感压开关40E连接起来的线与中心线L垂直,感压开关40B与感压开关40E配置于以中心线L为基准彼此线对称的位置。并且,将感压开关40C与感压开关40F连接起来的线与中心线L垂直,感压开关40C与感压开关40F配置于以中心线L为基准彼此线对称的位置。而且,如上所述,因为由感压开关40A~40C与感压开关40D~40F构成“与”门电路,所以由配置于中心线L的左侧的感压开关群与配置于中心线L的右侧的感压开关群构成“与”门电路。并且,如上所述地在由感压开关40A~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在由感压开关40D~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因此通过多个配置于中心线L的左侧的感压开关以及多个配置于中心线L的右侧的感压开关分别构成OR电路。
而且,端子42A、42B从孔94A导出,与外部的未图示的电源和测定部电连接,并对端子42A、42B施加电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垫93与缓冲部件51具有相同的弹力。因此,在对缓冲垫93以及缓冲部件51施加相同的按压力的情况下,缓冲垫93与缓冲部件51分别以相同的方式按压第一绝缘板11、第二绝缘板21。
接下来,对就座传感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与图1相同地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9的状态下座椅装置9的座板92隔着表皮以及缓冲垫93从人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示意图。在图9中,形成于座板92的与孔94A邻接的区域92A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最大,并且位于区域92A的外侧的区域92B承受的按压力其次大,然后位于区域92B的外侧的区域92C承受的按压力其次大。
如用图1进行说明,则在人就座于座椅装置时,虽然在缓冲垫的表面,按压力集中于人的臀部所处的位置,但如图9所示,座板92由于人的负载而从自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在座板92上大范围地分散。而且,如图9所示,在人就座时,座板92中的与臀点HP相比在前方且在中心线L上形成的孔94A所邻接的区域,与其他的区域相比以较强的力被按压。
这可以如下地理解。即、在人正常就座于具备椅背96的座椅装置9时,人的背部与椅背96接触,从而椅背96按压背部,进而施加于背部的力向前方按压人的臀部。因此,就座的人的臀部由于重力在垂直方向按压缓冲垫93,并且由于来自背部的力向前方按压缓冲垫93。这样,在座板92中的与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相比前方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比座板92中的其他的部分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大。而且,在人就座时,通常,人就座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因此,存在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附近即中心线L的附近被较大的力按压的倾向。这样,与臀点HP相比在前方且在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形成的孔94A所邻接的区域,与其它的孔所邻接的区域相比以较大的力被按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板92从缓冲垫93承受特别大的按压力的位置(最大负载区域)MG为在区域92A中且与孔94A在横向邻接的区域。另外,如上所述,在人就座时,通常人左右对称地就座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因此座板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相对于中心线L大致对称。另外,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9时,人的骨盆以中心线L为基准在左右方向对称地配置。因此,座板92从缓冲垫承受的按压力的分布也在横向扩散。这样,按压力的分布沿座板92的前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扩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板92从缓冲垫93承受特别大的按压力的位置(最大负载区域)MG为在区域92A中且与孔94A在横向邻接的区域。另外,人通常左右对称地就座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因此座板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相对于中心线L大致对称。并且,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9时,人的骨盆以中心线L为基准在左右方向对称地配置。因此,座板92从缓冲垫承受的按压力的分布也在横向扩散。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最大负载区域是指在将座板从缓冲垫承受的按压力最小的位置的按压力设为0并将座板从缓冲垫承受的按压力最大的位置的按压力设为100的情况下,承受按压力在90以上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各个在旁边与座板92的孔94A邻接的区域配置有感压开关40C、40F,在感压开关40C、40F的前方配置有感压开关40B、40E,在更前方配置有感压开关40A以及40D。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配置有感压开关40C、40F以及感压开关40B、40E的位置与最大负载区域MG重叠。因此,各个感压开关40C、40F、40B、40E在人正常就座时能够准确地检测由于人的就座产生的按压力。而且,感压开关40A以及40D也配置于在人正常就座时承受比较大的按压力的位置,从而在人正常就座时能够准确地检测由于人的就座产生的按压力。尤其是在人就座于座椅装置9的前方时也能够通过感压开关40A以及40D准确地检测由于人的就座产生的按压力。
图10是以与图6相同的视点表示在如图8所示地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椅内的状态下感压开关接通的情况的图。此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理解,仅表示座板92以及缓冲垫93的一部分。在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椅装置9内的状态下,若人就座,则如图10所示,从相对于就座传感器1的两面垂直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地施加由于人的负载产生的按压力。具体而言,第二绝缘板21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缓冲部件51从座板92承受按压力。此时,缓冲部件51由于按压力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而且,第一绝缘板11由于缓冲部件51的弹力从缓冲部件51承受按压力并以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的方式挠曲。同样地,第二绝缘板21如上所述地从自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并以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的方式挠曲。因此,隔着隔离件30的开口34A对置的设置于第一绝缘板11的第一电极14A与设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第二电极24A接触。这样,感压开关40A接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中,如上所述,缓冲部件51被压垮的厚度为在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之间的距离一半以上,因此缓冲部件51仅压垮变形而不挠曲,从而能够使设置于绝缘板11上的第一电极14A向第二电极24A侧靠近电极间距离的一半以上,从而感压开关40A易于接通。
另外,在人就座时,从座板92以及缓冲垫93对就座传感器1施加大致相同的按压力。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垫93与缓冲部件51具有相同的弹力,因此缓冲部件51以及缓冲垫93分别以相同的弹力按压第一绝缘板11、第二绝缘板21。因此,绝缘板11、21以相同的方式挠曲,一对电极14A、24A在开口34A内在隔离件30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附近接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中,能够抑制就座传感器1的一方的绝缘板的挠曲量变大,从而能够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另外,在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挠曲时,开口34A内的空气经由图5所示的狭缝36A、36E、36F从气体流出口35排出。因此,在对就座传感器1施加按压力时,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能够适当地挠曲。
同样地,与感压开关40A相同,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由于缓冲部件51、缓冲垫93的弹力被按压而挠曲,从而其他的感压开关40B~40F也接通。此时,各开口34B~34F内的空气经由狭缝36B~36E从气体流出口35排出。因此,与在感压开关40A接通时相同,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能够适当地挠曲,从而各感压开关40B~40F的一对电极易于接触。
而且,如上所述,感压开关40A~40F构成AND-OR电路,因此在感压开关40A、感压开关40B以及感压开关40C中的至少一个、与感压开关40D、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中的至少一个接通时,端子42A与端子42B导通。这样,通过未图示的测定部测定由就座传感器1感知的感知信号,从而检测人的就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若由于人的就座对就座传感器1施加按压力,则缓冲部件51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从而通过该弹力按压绝缘板11。此时,缓冲部件51以绝缘板11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的方式按压绝缘板11。因此,该就座传感器1如座椅装置9那样以缓冲部件51通过座板92与绝缘板11被夹持的方式配置,从而在人就座时,座板92侧的绝缘板11能够适当地挠曲。另一方面,由于座板92支承缓冲垫93,因此与座板92侧的绝缘板11对置的绝缘板21被缓冲垫93按压,而能够适当地挠曲。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1,能够以配置于座板92上的状态,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9,由于在座板92与缓冲垫93之间配置有就座传感器1,因此能够防止就座的人受到的感觉由于就座传感器1而与缓冲垫93的感觉不同的情况,使用了该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9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另外,由于配置于座板92与第一绝缘板11之间的缓冲部件51调节感压开关40A~40F距离座板92的高度,所以即使在座板92与缓冲垫93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用于使感压开关40A~40F接通的负载显著变高的情况。
另外,就座于座椅的人通常就座于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另一方面,货物不限定于放置于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因此,根据座椅装置9,由于感压开关40A~40C以及感压开关40D~40F配置于以通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L为基准的左侧以及右侧,所以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并能够抑制误检测货物的情况。
并且,就座于座椅的人通常朝座椅的前方就座。此时,人的臀部的左右骨盆在与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并按压缓冲垫93。因此,根据座椅装置9,由于配置于以中心线L为基准的左侧以及右侧的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D、感压开关40B与感压开关40E、感压开关40C与感压开关40F在与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所以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并且,就座于座椅的人通常向座椅装置9的前方就座于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因此人的臀部的左右骨盆以与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平行且通过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L为基准排列于左右对称的位置,并按压缓冲垫。因此,根据座椅装置9,由于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D、感压开关40B与感压开关40E、感压开关40C与感压开关40F相对于中心线L配置于对称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接下来,对构成就座传感器1的材料进行说明。
第一电极板10的绝缘板11、第二电极板20的绝缘板21以及隔离件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这种树脂可例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等。其中,从耐热性优良的观点出发优选PEN。
另外,作为涂覆于隔离件30的两面的粘结剂,优选丙烯酸类的粘结剂,例如例举有将以(偏)丙烯酸酸烷基醚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为单体成分使用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基底的材料。
另外,第一电极14A~14F、第二电极24A~24F、第一布线16A~16H、第二布线26A~26E以及端子42A、42B由导电性膏、或通过电镀而形成的金属箔等构成。也可以利用导电性膏构成上述部件的一部分,利用基于电镀形成的金属箔构成其它部分。作为导电性膏可例举有银膏等各种金属膏、碳膏等。另外,作为通过电镀而形成的金属箔可例举有铜、镍、或者它们的层合体等。
另外,缓冲部件51如上所述地具有弹力,并且是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的部件。只要是构成这种部件的材料,则不特别进行限制,但作为缓冲部件51的材料,可例举有含有硅、聚酯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其中,含有硅、聚酯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弹力的变化较小,因此即使在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汽车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的检测负载的变化而优选。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除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所使用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如图11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而言,在由梳齿电极构成感压开关40A~40F的第一电极14A~14F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对于构成第一电极14A~14F的梳齿电极而言,多根彼此平行的导体在一侧彼此连接,并且,多根彼此平行的其它的导体在另一侧彼此连接。而且,上述梳齿电极以多根在另一侧连接的其它的平行导体进入多根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之间的方式配置,并交替排列各个导体。而且,多根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多根在另一侧连接的其它的平行导体彼此隔开一定的间隔且彼此绝缘。在这种梳齿电极中,在一个电极内具有一组彼此绝缘的平行导体。
而且,多根第一电极14A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A延伸到第一电极14B的第一布线16A的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A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A延伸到第一电极14B的第一布线16I的一端连接。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B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B延伸到第一电极14C的第一布线16B的一端、以及第一布线16A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B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B延伸到第一电极14C的第一布线16J的一端、以及第一布线16I的另一端连接。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C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第一布线16B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C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第一布线16J的另一端连接。
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D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二部位11B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D延伸到第一电极14E的第一布线16C的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D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二部位11B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D延伸到第一电极14E的第一布线16K的一端连接。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E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二部位11B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E延伸到第一电极14F的第一布线16D的一端、以及第一布线16C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B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沿第二部位11B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电极14E延伸到第一电极14F的第一布线16L的一端、以及第一布线16K的另一端连接。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F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第一布线16D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F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的平行导体与第一布线16L的另一端连接。
另外,多根第一电极14B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布线16E连接,多根第一电极14E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布线16F连接。并且,多根第一电极14A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与第一布线16M的一端连接。对于该第一布线16M而言,如图12所示,使多根第一电极14A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迂回,沿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延伸,在将第一部位11A与第三部位11C连结起来的部分垂直地弯曲,并沿第三部位11C的长边方向延伸。而且,第一布线16M在将第三部位11C和第二部位11B连结起来的部分再次垂直地弯曲,并朝第一电极14D沿第二部位11B的长边方向延伸。而且,对于第一布线16K而言,使多根第一电极14D的在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迂回,其另一端与多根第一电极14D的在另一侧连接的平行导体连接。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20在未设置有第二布线26A~26B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20不同。
而且,如图11所示,图12所示的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隔着隔离件30重叠而形成为一体。
这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由感压开关40A~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在由感压开关40D~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并且,通过由感压开关40A~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D~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构成AND电路,通过感压开关40A~40F构成AND-OR电路。
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相同地配置于座椅装置,由于人就座于座椅装置,从而来自缓冲垫93与座板92的按压力按压感压开关40A~40F。于是,第二电极24A~24C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电极14A~14C的平行导体接触。因此,第一电极14A~14C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组彼此绝缘的平行导体彼此经由第二电极24A~24C电连接。同样地,第二电极24D~24F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电极14D~14F的平行导体接触。因此,第一电极14D~14F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组彼此绝缘的平行导体彼此经由第二电极24D~24F电连接。这样,感压开关40A~40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感压开关40D~40F中的至少一个接通。这样,通过就座传感器2检测人的就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除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在关于传感器形状、感压开关数量以及感压开关的大小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
具体而言,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的形状为大致H形,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的形状为具有开口的大致四边形。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六个感压开关40A~40F,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使用四个感压开关40A~40D。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感压开关40A~40F的大小相同,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压开关40A及40D与40B及40C大小不同,应用两种大小。
图15是表示图14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隔离件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15(A)表示图14的第一电极板,图15(B)表示图14的第二电极板,图15(C)表示隔离件。
如图15(A)所示,第一电极板10具备第一绝缘板11以及设置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14A~14D作为主要结构要素。
第一绝缘板11由带状的第一部位11A~第七部位11G构成。第一部位11A~第四部位11D被连结,而形成为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的大致四边形。第五部位11E从第二部位11B的中途部分延伸至开口的外侧,第六部位11F从第三部位11C的中途部分延伸至开口的外侧,上述第五部位11E以及11F的端部分别形成为开放端。第七部位11G从第一部位11A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开口的内侧,其端部形成为开放端。此外,第一绝缘板11以通过第七部位11G的中心并沿第七部位11G的长边方向的线(以下称为尾部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
第一电极14A~14D分别为大致圆形,但第一电极14A、14D的直径与第一电极14B、14C的直径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4A、14D的直径比第一电极14B、14C的直径大。
第一电极14A设置于第五部位11E上,第一电极14D设置于第六部位11F上,上述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D以尾部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另外,第一电极14B设置于第二部位11B与第四部位11D之间的连结部分上,第一电极14C设置于第三部位11C与第四部位11D之间的连结部分上,上述第一电极14B与第一电极14C以尾部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
设置于第七部位11G上的端子42A通过第一布线16A与第一电极14A电连接,设置于第七部位11G上的端子42B通过第一布线16B与第一电极14D电连接。另外,第一电极14B与14C通过第一布线16C电连接。
如图15(B)所示,第二电极板20具备第二绝缘板21以及设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24A~24D作为主要结构要素。
第二绝缘板21由形状、大小与第一绝缘板11的第一部位11A~第七部位11G相同的第一部位21A~第七部位21G构成。
第二电极24A~24D的形状、大小与第一电极14A~14D相同。另外,第二电极24A~24D分别设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第一电极板10侧的表面中的在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时与第一电极14A~14D完全重叠的位置。
第二电极24A与第二电极24B通过第二布线26A电连接,第二电极24D与第二电极24C通过第二布线26B电连接。
如图15(C)所示,隔离件30的形状、大小与第一电极板10以及第二电极板20相同,在该隔离件30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34A~34D。上述开口34A~34D的形成位置是在使隔离件3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并沿与隔离件30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各个开口34A~34D收容于各个第一电极14A~14D的外形的内侧的位置。
开口34A以及34D与第一电极14A、14D相比形成为直径稍小,开口34B以及34C与第一电极14B、14C相比形成为直径稍小。开口34A以及34D的直径与开口34B以及34C的直径相互不同,开口34A以及34D与开口34B以及34C相比直径较大。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隔离件30形成有狭缝36A~36D,它们作为空气排出用的狭缝并将开口34A~34D与隔离件30的外部空间连接。
上述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以夹持隔离件30的方式重叠,并借助涂覆于该隔离件30的两面的粘结剂彼此成为一体,由此构成图14所示的就座传感器3。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具体而言,图16(A)是从上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3的座椅装置9的情况的图,图16(B)是从侧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3的座椅装置9的情况的图。
如图16所示,就座传感器3以座板92的孔94A位于就座传感器3的开口内的状态配置于座板92上,并通过该座板92与缓冲垫93被夹持。
就座传感器3的感压开关40A~40D分别与臀点HP相比配置于前方。感压开关40A与40D隔着孔94A沿缓冲垫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以通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前后方向平行的中心线L为基准左右对称。另外,感压开关40B与40C在孔94A的前方沿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以中心线L为基准左右对称。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压开关40B以及40C配置于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最大的区域92A(图9),另一方面,感压开关40A以及40D配置于承受的按压力是区域92A的其次大的区域92B(图9)。另外,感压开关40A以及40D与感压开关40B以及40C相比,具有较大的直径的开口34A以及34D。因此,感压开关40B以及40C与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相比,成为以较大的力被按压的状态。
此外,感压开关40B的开口34B以及感压开关40C的开口34C的直径比感压开关40A的开口34A以及感压开关40D的开口34D的直径小。因此,成为即使在各感压开关40A~40D以大小相同的力被按压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B以及40C与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相比也被较大的力按压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中,感压开关40B的开口34B以及感压开关40C的开口34C比感压开关40A的开口34A以及感压开关40D的开口34D小。因此处于绝缘板11、21中的接近感压开关40B以及感压开关40C的部分与接近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的部分相比难以挠曲,从而感压开关40B以及40C与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相比难以接通的状态。
然而,在人就座时从缓冲垫93在座板92承受的按压力随着远离中心线L而减小。由于感压开关40B以及感压开关40C与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相比配置于中心线L的附近,所以与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相比配置于承受大的按压力的位置。
即、在以较大的按压力被按压的位置配置难以接通的感压开关40B以及40C,在以较小的按压力被按压的位置配置易于接通的感压开关40A以及40D。因此,各个感压开关40A~40D的接通的难易度、与座板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的差别相抵。其结果是,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
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感压开关40A~40D的第一电极14A~14D设为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梳齿电极,将该感压开关40A~40D构成为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0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除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具备就座传感器4与台座6作为主要结构要素。就座传感器4的结构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相同。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图17所示的就座传感器4的形状表示为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任一个都不同的形状。
图18是表示台座的仰视图以及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8(A)是从一面侧观察台座的仰视图,图18(B)是表示沿图18(A)的W-W线的剖面的情况的图。
如图18(A)所示,台座6是可相对于两根架设于座部框架的弹簧的一部分拆装并在弹簧的上方载置就座传感器4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台座6是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板,在该台座6中的一个广面借助粘结剂而设置有就座传感器4的缓冲部件51(图17)。另外,在台座6的与设置有该缓冲部件51的一侧相反的一面形成有槽7。
槽7形成为具有空间SP,该空间SP是能够供两根架设于座部框架的弹簧各自嵌入的部位。本实施方式中的槽7的形成方向与两根在座部框架以相邻的状态被架设的弹簧部位的形成方向对应地形成,槽7的两端在台座6的侧面敞开。因此,对于该槽7而言,能够使位于沿缓冲垫的底面架设的弹簧的中间的弹簧部位嵌入台座6的一面,并能够使该弹簧部位通过形成于台座6的槽7的形成方向而直观地进行把握。
如图18(B)所示,槽7的垂直剖面的底部7a与成为安装对象的弹簧的垂直剖面的半圆弧形状形状相同。因此,槽7能够供架设于座部框架的弹簧的一部分嵌入,而不使成为安装对象的弹簧与底部7a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槽7的侧部7b彼此平行,侧部7b之间的距离(槽宽)W形成为与成为安装对象的弹簧的直径大小相同。槽7的深度D形成为比成为安装对象的弹簧的直径大的深度。因此,槽7限制弹簧向槽宽方向的运动。其结果是,通过槽7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配置于在座部框架被架设的弹簧的上方的台座6的横向摇晃。
并且,槽7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与一对向槽7的空间SP的内侧突出的凸部8x、8y连结。这些凸部8x、8y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板构成,并处于从槽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彼此隔开相同的间隔相对的状态。这些凸部8x、8y的一方的广面与台座6的形成有槽7的广面位于相同的面上。另外,凸部8x、8y的最向槽7侧突出的位置、与该槽7的最低位置之间的高度H形成为比弹簧的直径小的关系。因此,凸部8x、8y自身欲返回原位的力作为抑制嵌入槽7的弹簧部位的力而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凸部8x、8y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弹簧部位从槽7脱离的情况。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情况的图。具体而言,图19(A)是从上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4的座椅装置90的情况的图,图19(B)是从侧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4的座椅装置90的情况的图。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图19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的感压开关40A~40D。
如图19所示,座椅装置90具备座部框架91、多根弹簧95、就座传感器4、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的缓冲垫93以及椅背96作为主要结构。
座部框架91是包括作为前部位的框架配置的前框部件91a、作为后部位的框架配置的后框部件91b以及一对作为左部位以及右部位的框架配置的侧框部件91c、91d的框架构造。另外,座部框架91具有由这些部件91a~91d围起的开口。前框部件91a和侧框部件91c、91d例如由金属板的冲压成型品构成。后框部件91b例如由剖面为圆形的金属管构成,并且后框部件91b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两端与侧框部件91c、91d的后端部连结。
多根弹簧95是支承缓冲垫93的支承部件,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架设于座部框架91。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弹簧95是在同一表面上反复S字形地蜿蜒的形状的线材,这些弹簧95的前端安装于前框部件91a,各弹簧95后端安装于后框部件91b。
此外,弹簧95例如可以应用以Z字形的方式而不局限于S字形的各种形状的蜿蜒状态下的线材,另外也可以应用组合多种形状的蜿蜒状态下的线材。另外,弹簧95可以是以一种或者多种形状反复连续地蜿蜒的线材,也可以是隔开规定间隔而以一种或者多种形状蜿蜒的线材,还可以是直线的线材而不蜿蜒。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多根弹簧95沿前后方向被架设,但也可以沿左右方向被架设,还可以沿倾斜方向被架设。
载置就座传感器4的台座6配置于弹簧95上,并在弹簧95与缓冲垫93之间被夹持。将该就座传感器4配置于弹簧95上的方法是,将弹簧95的与槽7对应的弹簧部位以抵在与该槽7的长度方向的边缘连结的凸部8x、8y的状态压入台座6。若这样做,由于凸部8x、8y具有挠性,所以该凸部8x、8y的敞开端向槽7的内部侧挠曲,从而弹簧部位进入槽7。这样,将台座6配置于弹簧95上,并配置缓冲垫93,由此就座传感器1在缓冲垫93的下方以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台座6和缓冲垫93被夹持。
就座传感器4的感压开关40A~40D与臀点HP相比分别配置于前方。感压开关40A和40D沿缓冲垫的宽度方向避开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而排列,并以中心线L为基准左右对称。另外,感压开关40B和40C沿缓冲垫93的在感压开关40A以及40D的前方的宽度方向在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排列,并以中心线L为基准左右对称。
与这些感压开关40A~40D连接的端子42A、42B从座部框架91的下方与外部的未图示的电源和测定部电连接。
图20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图19的座椅装置时座部框架以及弹簧隔着缓冲垫而承受的负载的分布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在该图20中,用右斜线表示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最大的区域,用左斜线表示承受按压力其次大的区域,用点表示施加有比施加于右斜线以及左斜线的区域的负载小的负载的区域。此外,右斜线是与连结纸面右上和纸面左下的线大致平行的线,左斜线是与连结纸面左上和纸面右下的线大致平行的线。
如图20所示,与位于臀点HP的附近的弹簧部分(左斜线部分)相比,施加于位于臀点HP的前方的弹簧部分和座部框架部分(右斜线部分)的负载较大。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可以理解为是由于正常就座的人的臀部的负载和从该臀部向前方向延伸的腿的负载作用于垂直方向,并且还作用于前方向而产生的。
如上所述,由于感压开关40A~40D与臀点HP相比配置于前方,所以与臀点HP相比对感压开关40A~40D施加强按压力。因此,各个感压开关40A~40D在人正常就座时能够准确地检测由于人的就座产生的按压力。
此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最大的区域(右斜线部分)配置感压开关40B以及40C,在承受按压力其次大的区域(左斜线部分)配置感压开关40A以及40D。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A~40D也可以分别配置于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最大的区域(右斜线部分)或者承受按压力为该区域其次大的区域(左斜线部分)。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台座6的形成有能够供架设于座部框架的弹簧的一部分嵌入的槽7的一面相反侧的面,配置有具有感压开关40的就座传感器4。因此,只要将多根弹簧95的规定部位嵌入槽7,则即使在弹簧95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在弹簧95彼此间的空间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隔着台座6在弹簧95的上方配置感压开关40A~40D。因此,能够将感压开关40A~40D以稳定的状态配置于弹簧95与载置于该弹簧95的缓冲垫93之间。此外,即使应载置缓冲垫93的对象是座板92,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配置感压开关40A~40D。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D配置于避开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的位置,感压开关40B以及感压开关40C配置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因此,与未处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相比,位于该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的与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相对的力较大。另一方面,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的开口34B和开口34C比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的开口34A和开口34D小,所以如上所述,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处于比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难以接通的状态。即、在以大的按压力被按压的位置配置有难以接通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在以小的按压力被按压的位置配置有容易接通的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因此,即使在从缓冲垫93被施加同等的按压力的位置配置各感压开关40A~40D,也能够使各感压开关40A~40D本身的接通的难易度、与对该感压开关40A~40D施加的按压力之间的差别相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各感压开关40A~40D成为接通状态的均匀性(平衡)。
然而,感压开关40A~40D具有比线材亦即弹簧95的直径(槽7的槽宽)大的剖面。因此,在配置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中,存在施加于位于该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部分的力比施加于不位于该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部分的力大的倾向。换句话说,存在对一个感压开关40B或者感压开关40C施加的加压力的分布不均匀的倾向。线材亦即弹簧95的直径越小,该倾向越明显。对此,避开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配置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因此该感压开关40A或者感压开关40D的加压力的分布变得大体上均匀。因此,避开弹簧95的垂直上方而配置的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与配置于该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相比,能减少伴随加压力的不均匀引起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架设弹簧95的空间的周围大体上闭塞而通气性不好,因此通常容易从由金属成型的弹簧95受热。因此,避开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配置的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与在该弹簧95的垂直上方配置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伴随加热引起的耐久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对于与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相对的力而言,与不位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相比,位于该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承受的力较大。因此,感压开关40B和感压开关40C的灵敏度比感压开关40A和感压开关40D的灵敏度好。
因此,在并联连接配置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位置的感压开关40B(40C)、和避开该位置配置的感压开关40A(40D)来构成OR电路并串联连接上述OR电路彼此来形成AND-OR的情况下,特别有用。这是因为能够同等地获得在弹簧95的垂直上方配置感压开关的优点、与避开该位置配置感压开关的优点双方。
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4中的就座传感器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部件51,所以能够缓和对位于弹簧95的垂直上方的感压开关40B或者感压开关40C施加的加压力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1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除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一部分以及座椅装置的一部分的情况的图。具体而言,图21是表示就座传感器1的感压开关40A附近的状态的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借助涂覆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粘结剂AD粘着于缓冲垫93的底面而被固定,由此在配置于缓冲垫93的下方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
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缓冲垫93形成有凹部,缓冲部件51进入该凹部,由此缓冲部件51被缓冲垫93围起,或者还可以形成为如下状态,即、使缓冲垫93弹性变形,并且缓冲部件51被缓冲垫93围起。
这样,粘着于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就座传感器1如下地检测人的就座。即、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由于人的负载引起缓冲垫93被压垮并且向下侧挠曲。此时缓冲垫93的下表面以与臀点HP相比位于前方的特定的部位成为最下侧的方式挠曲。而且,粘着于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就座传感器1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因此被缓冲垫93按压的缓冲部件51以进入感压开关40A的开口34A的方式变形。而且,被缓冲部件51按压的第二绝缘板21与配置于第二绝缘板21上的第二电极24A一起以进入开口34A的方式变形,从而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接触。这样,感压开关40A接通。并且,沿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挠曲,感压开关40A沿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挠曲而挠曲。换句话说,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向相同的方向挠曲。此时,配置于缓冲垫93侧的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相比位于挠曲的内周侧。因此,在感压开关40A,由于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的内外周差,第一电极14A和第二电极24A进一步接近。其结果是,感压开关40A更容易接通。另外,其它的感压开关40B~40D也相同地接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以及座椅装置,即使不具有载置就座传感器1的载置部件也能够检测人的就座,因此能够使座椅装置的结构简易。
然而,在不具有载置就座传感器1的载置部件的情况下,就座传感器1的下侧成为空间,但此时即使就座传感器1承受按压力,空间侧的绝缘板21也不挠曲,而缓冲垫93侧的绝缘板11挠曲。缓冲垫93的硬度根据车种等而各种各样,因此就座传感器1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由于缓冲垫93的种类而改变。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处于缓冲部件51在缓冲垫93与绝缘板11之间被夹持的状态,所以该缓冲部件51以同种方式变形而与缓冲垫93的硬度无关,并进入感压开关40A的开口34A。因此,即使在缓冲垫93比较硬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缓冲部件51使绝缘板适当地挠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借助粘结剂AD进行粘着,从而固定于缓冲垫93的下表面,但就座传感器1的固定也可以借助其他方法进行固定。例如,就座传感器1也可以借助多根贯通各个感压开关的周围并穿入缓冲垫93的销等而固定于缓冲垫93的下表面。
以上,以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感压开关的数量为六个。然而,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压开关的数量也可以为五个以下,也可以为七个以上。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感压开关的数量为四个。然而,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只要是两个以上,便可以应用各种数量。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感压开关40A~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D~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分别构成OR电路。并且,通过由感压开关40A~40C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D~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构成AND电路。然而,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压开关40A~40F的电路结构能够应用其他的电路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感压开关40A~40F整体构成OR电路,也可以串联连接感压开关40A~40F,通过感压开关40A~40F整体构成AND电路。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串联连接感压开关40A~40D,并通过感压开关40A~40D整体构成AND电路。然而,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压开关40A~40D的电路结构能够应用其他的电路结构。例如,通过由感压开关40A以及40B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C以及40D构成的感压开关群分别构成OR电路,通过该感压开关群彼此构成AND电路,从而能够形成为AND-OR电路。或者,也可以通过感压开关40A~40D分别构成OR电路。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3、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以及隔离件30的形状为大致H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具有开口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就座传感器1~3、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以及隔离件30的形状能够应用各种形状。此外,将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的位置为基准的单位面积上的挠曲量,在第一绝缘板11和第二绝缘板21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感压开关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状、大小一致,并且彼此完全重叠,但只要在能够检测按压力的范围内,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大小、形状等也可以不同。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大小比开口稍大,但也可以与该开口大小相同或者比开口小。但是,从提高感压开关的灵敏度的观点等来看,优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比开口大。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开口的形状为圆形,但也可以为该圆形以外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各感压开关的一对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以及开口的大小,应用了(14A、14D、24A、24D、34A、34D)大直径和(14B、14C、24B、24C、34B、34C)小直径的两种电极,但也可以应用三种以上的电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的位置作为基准的单位面积上的弹力,在缓冲部件51与缓冲垫93相同,但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座椅装置9中,缓冲部件51具有的弹力可以比缓冲垫93具有的弹力小。在该情况下,根据座椅装置9,通过弹力比缓冲垫93小的缓冲部件51,能够抑制来自座板92的振动传递至感压开关,能够使感压开关更稳定地动作,从而能够稳定地检测人的就座。或者,在座椅装置9中,缓冲部件51具有弹力可以比缓冲垫93具有的弹力大。在该情况下,根据座椅装置9,在人就座时缓冲垫93与缓冲部件51相比收缩,从而抑制缓冲部件51的收缩,因此能够抑制座板92到各个感压的距离变小。因此,能够通过缓冲部件51进一步吸收从座板92传递至各个感压开关的热,所以能够抑制为了使感压开关接通所需要的按压力由于温度而变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检测就座的负载由于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缓冲部件51被压垮的厚度为各个感压开关的对置的电极间距离的一半以上,但也可以为比各个感压开关的对置的电极间距离的一半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第一绝缘板11设置有缓冲部件51,但也可以在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双方设置有缓冲部件。例如,在如图22所示的就座传感器中,在第一绝缘板11的与隔离件30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第一缓冲部件的缓冲部件51。另一方面,在第二绝缘板21的与隔离件30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第二缓冲部件的缓冲部件52。在对上述缓冲部件51、52施加由于就座而产生的负载的情况下,各缓冲部件51、52由于该负载而以被压垮的方式变形,并由于其弹力使各绝缘板11、21以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的方式适当地弯曲。这样,在不会由于负载而变形的部件上配置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在由于负载而变形的部件上配置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都能够获得使各绝缘板11、21弯曲的情况。因此,在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双方设置有缓冲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就座的检测负载由于应配置就座传感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另外,由于缓冲部件51或者52具有能够根据情况而自由变化的性质,因此即使在缓冲部件51或缓冲部件52、与对置于该缓冲部件51或缓冲部件52的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也能够使各绝缘板11、21适当地挠曲。此外,将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的位置作为基准的单位面积上的弹力、缓冲部件被压垮的厚度,在缓冲部件51与缓冲部件5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不一定需要缓冲部件51或者52。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应用缓冲部件51隔着第一绝缘板11集中覆盖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34A~34D)。然而,也可以应用缓冲部件分别独立地覆盖每个开口34A~34F(34A~34D)。针对缓冲部件52也相同。另外,应用缓冲部件51或者缓冲部件52覆盖开口整体,但例如图23所示,也可以应用缓冲部件53覆盖各开口34A~34F(34A~34D)的一部分。或者,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应用缓冲部件覆盖开口34C和开口34F(34A和34D)的一部分,并覆盖除此之外的开口整体。总之,只要缓冲部件隔着第一绝缘板11覆盖各开口34A~34F的至少一部分即可。此外,针对种类不同的开口,使缓冲部件覆盖开口的比例(缓冲部件相对于开口的关闭量)不同,由此能够调整感压开关40A~40F(40A~40D)的灵敏度。例如,用缓冲部件覆盖开口大的感压开关、与开口小的感压开关的任意一方的开口整体,并用缓冲部件覆盖另一方的开口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即使应配置感压开关40A~40F(40A~40D)的位置存在制约,也能够提高各感压开关40A~40F(40A~40D)成为接通状态的均匀性(平衡)。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3载置于座板92上,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4载置于台座6上。然而,供就座传感器1~3载置的载置部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应用座部框架91。具体而言,就座传感器可以载置于前框部件91a、后框部件91b、侧框部件91c或者侧框部件91d的上表面。此外,如图20所示,在这些部件91a~91d中,前框部件91a的上表面从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最大。因此,在进一步提高感压开关的灵敏度的观点上,优选使前框部件91a的上表面为就座传感器1~3的配置位置。然而,在增加应配置于台座6的座面的感压开关数量的情况下等,存在台座6变大的倾向,该台座6越大,妨碍缓冲垫93的缓冲性能的可能性越高。从与感压开关数量等无关地避免这种可能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座板92、座部框架91的上表面等为就座传感器的配置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应用能够以两根弹簧95支承的台座6,但也可以应用能够以一根弹簧95的弯曲部分支承的台座。作为这种台座,例如可以举例在其长边方向的中心切断图18(A)所示的台座6而成的部件中的一方。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应用在弹簧95的上方载置就座传感器4的台座6,但也可以应用在该弹簧95的下方载置就座传感器的台座。例如,可以例举有如下台座,即、上述台座的座面侧形成槽7,使两根弹簧95的一部分从下侧嵌入该槽7,并在两根弹簧95的下方载置就座传感器。在采用这种台座的情况下,感压开关可以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弹簧之间,也可以配置于弹簧的正下方。
此外,在上述情况以外还可以适当地组合本发明中的就座传感器或者座椅装置的结构要素。
工业上利用的可行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由于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且能够准确地检测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该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4…就座传感器;6…台座;7…槽;8x、8y…凸部;9、90…座椅装置;10…第一电极板;11…第一绝缘板;14A~14F…第一电极;16A~16M…第一布线;20…第二电极板;21…第二绝缘板;24A~24F…第二电极;26A~26E…第二布线;30…隔离件;34A~34F…开口;36A~36F…狭缝;40A~40F…感压开关;42A、42B…端子;51~53…缓冲部件;91…座部框架;92…座板;93…缓冲垫;94A、94B…孔;95…弹簧;96…椅背。

Claims (15)

1.一种就座传感器,其配置于座椅的缓冲垫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绝缘板,它们具有挠性;
板状的隔离件,其夹设于一对所述绝缘板之间,并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
一对电极,它们设置于一对所述绝缘板各自的表面上,并隔着所述开口彼此对置;以及
缓冲部件,其设置于一对所述绝缘板的至少一方的与所述隔离件侧相反的一侧,并隔着所述绝缘板覆盖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由含有硅、聚酯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被压垮的厚度为一对所述电极间的距离的一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由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构成,其中,
第一缓冲部件设置于一对所述绝缘板中的任一方的所述绝缘板的与所述隔离件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并隔着所述绝缘板覆盖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缓冲部件设置于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缓冲部件的所述绝缘板的与所述隔离件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并隔着所述绝缘板覆盖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件形成有具有至少两种以上的大小的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种类不同的所述开口,所述缓冲部件覆盖所述开口的比例不同。
7.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装置具备缓冲垫以及所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装置还具备载置部件,该载置部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垫的下方并载置有所述就座传感器,
以所述缓冲部件被所述载置部件与所述绝缘板夹持的状态,在所述载置部件与所述缓冲垫之间配置有所述就座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件是支承所述缓冲垫的座板,
所述缓冲部件被所述座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绝缘板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件是能够相对于被架设在座部框架的多根弹簧的一部分拆装并在所述弹簧的上方载置所述就座传感器的台座,所述缓冲部件被所述台座的座面与所述绝缘板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件是架设有多根弹簧的座部框架,所述缓冲部件被所述座部框架的上表面与所述绝缘板夹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具有的弹力比所述缓冲垫具有的弹力小。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与所述缓冲垫具有相同的弹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与所述缓冲垫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具有的弹力比所述缓冲垫具有的弹力大。
CN201180050919.6A 2010-10-22 2011-10-20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Active CN103180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7223 2010-10-22
JP2010-237222 2010-10-22
JP2010237633 2010-10-22
JP2010-237633 2010-10-22
JP2010237222 2010-10-22
JP2010237223 2010-10-22
JP2010237631 2010-10-22
JP2010-237631 2010-10-22
PCT/JP2011/074225 WO2012053621A1 (ja) 2010-10-22 2011-10-20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0172A true CN103180172A (zh) 2013-06-26
CN103180172B CN103180172B (zh) 2016-04-20

Family

ID=4597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0906.9A Active CN103189234B (zh) 2010-10-22 2011-10-20 座椅装置及在该座椅装置中使用的就座传感器的配置方法
CN201180050919.6A Active CN103180172B (zh) 2010-10-22 2011-10-20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0906.9A Active CN103189234B (zh) 2010-10-22 2011-10-20 座椅装置及在该座椅装置中使用的就座传感器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2631113A4 (zh)
JP (2) JP5646642B2 (zh)
CN (2) CN103189234B (zh)
WO (2) WO201205362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880A (zh) * 2013-07-05 2016-03-02 株式会社藤仓 膜状物和座席装置
CN113271819A (zh) * 2019-01-04 2021-08-17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及座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7563A1 (ja) * 2012-07-25 2014-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座席装置
JP5905413B2 (ja) * 2013-07-02 2016-04-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47859B2 (ja) * 2013-08-06 2017-12-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感圧センサ
RS20140183A1 (en) 2014-04-14 2015-10-30 Novelic D.O.O. RADAR SENSOR FOR SEAT CONVENIENCE DETECTION OPERATING IN THE MILLIMETER FREQUENCY RANG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R3024683B1 (fr) 2014-08-08 2018-02-2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Dispositif thermiqu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4297801A (zh) * 2014-09-24 2015-01-21 昆山腾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感应器
JP2016225259A (ja) * 2015-06-04 2016-12-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把持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
JP6500704B2 (ja) * 2015-09-01 2019-04-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センサ部材
CN112998682B (zh) * 2016-02-05 2024-09-2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JP6627697B2 (ja) * 2016-09-12 2020-0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検知装置
US10618438B2 (en) 2016-10-21 2020-04-14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Vehicle seat with a thermal device
WO2018124197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83325B2 (ja) 2017-03-24 2019-10-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09130B1 (ja) 2017-03-24 2018-04-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7150620A (zh) * 2017-05-18 2017-09-12 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及汽车座椅
CN107097699A (zh) * 2017-05-18 2017-08-29 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
CN107054165A (zh) * 2017-05-18 2017-08-18 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
JP7022274B2 (ja) * 2017-10-06 2022-02-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JP7212918B2 (ja) * 2018-08-24 2023-01-26 株式会社タイカ 着座用クッション及び椅子用座面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5274A (ja) * 2001-07-31 2003-02-14 Fujikura Ltd 着座センサ
CN1690730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的就座传感器
JP3735679B2 (ja) * 1999-12-27 2006-01-18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自動車シートの着座感知装置
KR20060070093A (ko) * 2004-12-20 2006-06-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탑승객의 착석 상태 측정 장치
CN1812735A (zh) * 2003-06-03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带就座传感器的座席及座席用衬垫
JP2008183977A (ja) * 2007-01-29 2008-08-14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90094807A1 (en) * 2007-10-16 2009-04-16 Takata Corporation Seatbelt buckle apparatus
JP2010125122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oyota Boshoku Corp 緩衝体付き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9961B2 (ja) 1996-05-29 1999-06-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JP2002144936A (ja) * 2000-11-08 2002-05-22 Nhk Spring Co Ltd 自動車シートの着座感知装置
EP1683684A1 (en) * 2005-01-21 2006-07-26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Checkable seat occupancy sensor
DE102005016974A1 (de) * 2005-04-13 2006-10-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arborn Sitz, insbesondere Fahrzeugsitz
JP2009113789A (ja) * 2007-10-16 2009-05-28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5679B2 (ja) * 1999-12-27 2006-01-18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自動車シートの着座感知装置
JP2003045274A (ja) * 2001-07-31 2003-02-14 Fujikura Ltd 着座センサ
CN1812735A (zh) * 2003-06-03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带就座传感器的座席及座席用衬垫
CN1690730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的就座传感器
JP2005315745A (ja) * 2004-04-28 2005-11-10 Denso Corp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KR20060070093A (ko) * 2004-12-20 2006-06-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탑승객의 착석 상태 측정 장치
JP2008183977A (ja) * 2007-01-29 2008-08-14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90094807A1 (en) * 2007-10-16 2009-04-16 Takata Corporation Seatbelt buckle apparatus
JP2010125122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oyota Boshoku Corp 緩衝体付き乗物用シー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880A (zh) * 2013-07-05 2016-03-02 株式会社藤仓 膜状物和座席装置
CN113271819A (zh) * 2019-01-04 2021-08-17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及座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1113A4 (en) 2017-03-29
EP2631113A1 (en) 2013-08-28
WO2012053621A1 (ja) 2012-04-26
CN103189234B (zh) 2016-10-05
JPWO2012053620A1 (ja) 2014-02-24
CN103180172B (zh) 2016-04-20
CN103189234A (zh) 2013-07-03
EP2631114A1 (en) 2013-08-28
EP2631114B1 (en) 2020-04-08
WO2012053620A1 (ja) 2012-04-26
JP5646642B2 (ja) 2014-12-24
JP5635119B2 (ja) 2014-12-03
JPWO2012053621A1 (ja) 2014-02-24
EP2631114A4 (en) 2017-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0172A (zh)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CN203793163U (zh) 落座传感器
JP645309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587477B1 (ja) 座席装置
JP5243639B1 (ja) 座席装置
CN103582438A (zh)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JP5083605B2 (ja) 荷重センサ
JP2012108113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WO2012053619A1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4877358B2 (ja) 着座センサ
WO2016171143A1 (ja) 荷重検出装置
US7629546B2 (en) Load sensor
JP2012106724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2013014183A (ja) 着座センサ
JP5604257B2 (ja) 座席装置
JP5844211B2 (ja) 着座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座席装置
JP5782310B2 (ja) 座席装置
JP201903473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614498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38694B2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JP7125603B2 (ja) センサ付きシート
JP2013014180A (ja) 座席装置
JP5604277B2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2016190504A (ja) 座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