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8785A -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58785A CN103158785A CN2012105500457A CN201210550045A CN103158785A CN 103158785 A CN103158785 A CN 103158785A CN 2012105500457 A CN2012105500457 A CN 2012105500457A CN 201210550045 A CN201210550045 A CN 201210550045A CN 103158785 A CN103158785 A CN 1031587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bonnet
- bonnet
- breech lock
- open mode
- auxiliary l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包括:前打开的前引擎盖;附接至前引擎盖的压杆;可摆动地支撑在车辆本体侧的主闩锁,构造为保持压杆以形成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且构造为释放压杆的保持,形成前引擎盖的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前引擎盖从完全闭合状态打开;可摆动支撑在车辆本体侧的辅助闩锁,构造为当前引擎盖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向上移动时与压杆接合,形成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前引擎盖打开更多的第二部分打开状态,构造为摆动到第二闩锁允许前引擎盖向上移动的第一收回位置;第三闩锁,构造为与设置在前引擎盖中的与压杆不同的接合部接合,以形成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前引擎盖打开更多的第三部分打开状态,且设置于辅助闩锁以与辅助闩锁整体摆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11年12月16日提交的现有技术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75310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地,包括前打开的前引擎盖的车辆设有锁定机构以便以其完全闭合状态锁定前引擎盖(例如,参照日本专利No.3589282、JP-A-2004-360416和JP-A-2006-299627)。
这种锁定机构包括附接至前引擎盖的压杆(striker)以及附接至车辆本体侧的闩锁单元。闩锁单元包括主闩锁和辅助闩锁。
在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中,主闩锁与压杆接合,以在完全闭合状态中锁定前引擎杆。
当主闩锁利用从车辆内部的操作而摆动时,主闩锁提升压杆并且前引擎盖进入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其中,它的前侧略微地提升并且前引擎盖可向上地打开。
在第二部分打开状态中,辅助闩锁与压杆接合,其中,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该前引擎盖略微打开更多,从而形成第二部分打开状态。
因此,当主闩锁在高速驱动过程中错误地操作时,辅助闩锁便防止前引擎盖由于风的压力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为了使前引擎盖从完全闭合状态改变到完全打开状态,使用者首先通过以从车辆内部的操作来操作主闩锁,使前引擎盖进入第一部分打开状态,然后,利用从前引擎盖前侧的操作将辅助闩锁摆动到辅助闩锁不与压杆接合的收回位置,使得前引擎盖提升到完全打开状态中。
然而,在压杆从前引擎盖分离的情形中,当车辆在设计人不期望的恶劣条件下使用并且在车辆的高速驾驶过程中压杆断裂或脱离前引擎盖时,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第一部分打开状态、以及第二部分打开状态都不形成,因此前引擎盖由于风的压力完全地打开,从而阻挡向前的视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在车辆的驾驶过程中,当车辆在设计人不期望的恶劣条件下使用时,该锁定机构能够在压杆与前引擎盖分离的情形中,形成前引擎盖的第三部分打开状态并且防止前引擎盖由于风的压力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包括:前打开的前引擎盖,所述前打开的前引擎盖构造为打开和关闭位于驾驶员的座椅前方的车辆本体空间;压杆,所述压杆附接至所述前引擎盖的前下表面;主闩锁,摆动地支撑在车辆本体侧,所述主闩锁构造为保持所述压杆,从而形成所述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并且所述主闩锁构造为,利用从车辆内部的操作释放所述压杆的保持,由此形成所述前引擎盖的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其中,所述前引擎盖从所述完全闭合状态打开;以及辅助闩锁,所述辅助闩锁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车辆本体侧,所述辅助闩锁构造为,当所述前引擎盖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位置向上移动时与所述压杆接合,由此形成第二部分打开状态,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所述辅助闩锁构造为,利用在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中从所述前引擎盖的前端的操作而摆动到第一收回位置,在所述第一收回位置中,所述辅助闩锁允许所述前引擎盖向上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闩锁处设置第三闩锁以与所述辅助闩锁一体摆动,所述第三闩锁构造成与设置在所述前引擎盖中的与所述压杆不同的接合部接合,从而形成第三部分打开状态,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并且当辅助闩锁摆动到第一收回位置时,第三闩锁于接合部分离,并且摆动到其中第三闩锁允许前引擎盖向上移动的第二收回位置。
所述第三部分打开状态可以是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的状态。
所述辅助闩锁和所述第三闩锁可以枢转地支撑在相同轴上并且围绕所述相同轴摆动。
所述第三闩锁可以包括冲击吸收部,所述冲击吸收部构造为,当所述第三闩锁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吸收由所述前引擎盖的向上移动产生的冲击。
冲击吸收部可以包括弯曲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车辆的高速驱动过程中当车辆在设计人不期望的恶劣条件下使用时压杆与引擎盖分离的情形中,由于前引擎盖的前侧被风的压力提升并且前引擎盖通过将第三闩锁与接合部接合进入第三部分打开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前引擎盖进入完全打开状态并且可以确保驾驶员的视野。
此外,由于在驾驶过程中前引擎盖进入第三部分打开状态中,因此能够通知驾驶员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的异常事件。
此外,由于第三闩锁设置在辅助闩锁处(其相对于前引擎盖的相对部分刚好在压杆与前引擎盖分离以前被确定),因此有利的是,确定地执行了接合部与钩的接合,并且牢固地形成了第三部分打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容易地通知驾驶员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的异常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第三闩锁与辅助闩锁共用一个心轴,因此锁定机构可以具有简单、紧凑并且轻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有利的是,冲击吸收部吸收冲击,由此增强第三闩锁和接合部的持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的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当从车辆的后面观察时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的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当从车辆的前面观察时前引擎盖的第一部分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当从车辆的前面观察时前引擎盖的第三部分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辅助闩锁与第三闩锁一体形成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车辆的前引擎盖10打开并且关闭驾驶员座位前方的车辆本体空间,并且构造为,使得前引擎盖10的前侧围绕其后侧向上打开。
车辆本体空间在其前上部分设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上杆(front end upper bar)12。引擎盖锁定撑杆(stay)14从前端上杆12的中间部分沿着其延伸方向向下延伸。
前引擎盖10的锁定机构16包括附接至前引擎盖10的前下表面的压杆20和引擎盖支架22以及附接至车辆本体侧的闩锁单元24。
闩锁单元24包括基部26、主闩锁28、辅助闩锁30、柱子32、第一弹簧34、第二弹簧36、第三弹簧38以及第三闩锁40。
压杆20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杆。如图1中所示,压杆20具有附接至前引擎盖10的下表面的加强件42的两个基部部分2002、从相应基部部分2002的端部部分向下竖直设置的腿部部分2004以及连接两个腿部部分2004的下端的接合轴2006。
引擎盖支架22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钩支架22具有附接至加强件42的基部部分2202、从基部部分2202的端部部分竖直向下设置的腿部部分2204、以及设置在腿部部分2204的下端部的接合壁2206。
接合壁2206是与第三闩锁40接合的位置,并且是在前引擎盖10侧的不同于与辅助闩锁30接合的压杆20的接合部。
基部26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并且通过三个螺钉B1紧固到前端上杆12和位于车辆本体侧的引擎盖锁定撑杆14。
基部26形成有基部侧接合槽2602,以使接合轴2006能够移动。基部侧接合槽2602竖直地延伸并且向上打开。
主闩锁28、辅助闩锁30、以及柱子32中的每个都可摆动地支撑在基部26处,并且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
主闩锁28形成有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
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能够与定位在基部侧接合槽2602中的接合轴2006接合。因此,在图1、图2和图4中示出的主闩锁28的第一摆动位置(i),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与定位在基部侧接合槽2602中的接合轴2006接合,并且接合轴2006插入到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中,以便不在基部侧接合槽2602中竖直地移动,从而允许形成前引擎盖10的完全闭合状态(A)。
如图2中所示,主闩锁28的第一摆动位置(i)通过使柱子32的接合部(未示出)与主闩锁28的接合部(未示出)接合而保持,并且该接合状态通过第三弹簧38的弹性力保持。
当缆线绳W附接至柱子32的安装部并且柱子32克服第三弹簧38的弹性力摆动时,通过缆线绳W,利用在驾驶员的座位处的操作,柱子32与主闩锁28的接合状态被释放。因此,如图3中所示,主闩锁28通过第一弹簧34(参见图2)的弹性力进入第二摆动位置(ii)。
在第二摆动位置(ii),接合轴2006与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的接合被释放,接合轴2006通过主闩锁28的摆动而跨设在构成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的壁部上,并且接合轴2006进入在基部侧接合槽2602中可向上移动的状态中。
前引擎盖10进入其中前引擎盖10从完全闭合状态(A)略微打开的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其中,接合轴2006跨在构成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的壁部上的状态中。
如图1中所示,辅助闩锁30通过在基部26处的心轴3002可摆动地支撑。
辅助闩锁30具有从基部部分3004的一个端部突出的第一突出件3006以及第二突出件3008。辅助闩锁30形成由引导槽3010,以使接合轴2006能够在第一突出件3006与第二突出件3008之间移动。
第一突出件3006在其上端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接合轴2006接合的钩3012。此外,通过手指获取的操作件3014在第一突出件3006的中间部分处突出。
第二突出件3008在其上端部处形成有倾斜部3016,当到达倾斜部的上端时,倾斜部与第一突出件3006逐渐隔开。
如图1-图4中示出的,第二弹簧安装在基部26与基部部分3004之间,辅助闩锁30通过第二弹簧36的推动力推动,并且辅助闩锁30的长孔的边缘部3020与基部26的突出部2620接合,由此辅助闩锁30进入直立位置(iii),其中,引导槽3010的下端部与底部侧接合槽2602相符合。
在车辆的高速驱动过程中主闩锁28错误地操作的情形中,由于前引擎盖10进入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因此前引擎盖10被风的压力打开。然而,前引擎盖10进入第二部分打开状态(未示出)(其中,通过接合轴2006与辅助闩锁30的接合,使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前引擎盖10略微更多地打开),从而防止了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为了使前引擎盖10从完全闭合状态(A)改变到完全打开状态,使用者首先通过使用主闩锁20利用在车辆内部的操作提升压杆20,使前引擎盖10进入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然后通过手指将操作件3014从前引擎盖10的前侧取出并且克服第二弹簧36的弹性力将辅助闩锁30摆动到由图3中的假想线指示的收回位置(iv)。
钩3012在收回位置(iv)处脱离接合轴2006的轨道,并且因此辅助闩锁30允许前钩10向上移动。
使用者通过提升前引擎盖10使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第三闩锁40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第三闩锁40在其基部部分处被辅助闩锁30的心轴3002支撑。由于第三闩锁40共用辅助闩锁30的心轴,因此前引擎盖10的锁定机构16具有简单、紧凑、与轻的结构。
此外,第三闩锁40在其中间部分通过销钉4002连接到辅助闩锁30,并且沿着第二突出件3008向上延伸,以不与引导槽3010干涉,并且钩4004设置在第三闩锁40的上端。
因此,第三闩锁40附接至辅助闩锁30,设置为与辅助闩锁30一体地摆动,并且围绕与辅助闩锁30相同的轴摆动。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当将在后面描述的钩4004与接合壁2206接合时吸收从前引擎盖10的向上移动产生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4010形成在第三闩锁40的一个位置处(在销钉4002与钩4004之间)。冲击吸收部4010形成为通过使构成第三闩锁40的板恰当地弯曲制成的弯曲部。冲击通过展开弯曲部而被吸收,从而增强了包括钩4004的第三闩锁40与包括接合壁2206的钩支架的耐久性。
当然,辅助闩锁30还可以与第三闩锁40一体地形成。
在主闩锁28的第一摆动位置(i)处,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与接合轴2006接合,以允许形成前引擎盖10的完全闭合状态(A)。在此状态中,辅助闩锁30与第三闩锁40一起定位在相应竖立位置(iii)和(v)。
即,在前引擎盖10的完全闭合状态(A)处,闩锁24与前引擎盖10之间的定位关系由压杆20确定。换句话说,第三闩锁40一体地设置在辅助闩锁30,其相对于前引擎盖10的相关部分由压杆20确定。在这种定位关系中,当压杆与前引擎盖10分离并且前引擎盖10被提升时,接合壁2206与钩4004布置在其中钩4004能够与接合壁2206接合的位置处。
因此,例如,在通过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保持的状态中,当压杆20与前引擎盖10分离时,压杆20断裂或者压杆20与加强件42脱离,并且前引擎盖10被驾驶过程中接收到的风的压力提升,引擎盖通过在驾驶过程中接收到的风的压力打开,并且接合壁2206固定地与钩4004接合,因此形成了前引擎盖10的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其中,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前引擎盖10打开得更多。
在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由于接合轴2006定位在基部侧接合槽2802中,因此,闩锁单元24与前引擎盖10之间的位置关系被确定。此外,在第二部分打开状态处,由于接合轴2006与钩3012接合,因此闩锁单元24与前引擎盖10之间的位置关系被确定。
因此,当压杆20与前引擎盖10分离并且前引擎盖10在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或第二部分打开状态以及完全闭合状态(A)中提升时,接合壁2206与钩4004固定地接合,并且牢固地形成了前引擎盖10的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其中,相比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前引擎盖10打开得更多。
当辅助闩锁30进入竖直位置(iii)时,第三闩锁40进入竖直位置(v)。当操作件3014被手指从前引擎盖10的前侧取出并且辅助闩锁30摆动到收回位置(iv)时,第三闩锁40与接合壁2206分离并且从接合壁2206的轨迹收回,并且第三闩锁40进入其中第三闩锁40允许接合壁2206向上移动(即,允许前引擎盖10向上移动)的收回位置(vi)。
当前引擎盖10被提升同时操作件3014被手指获取时,接合轴2006通过基部侧接合槽2602提升并且接合壁2206如此被提升。因此,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前引擎盖10被提升同时操作件3014被手指获取时(因为第三闩锁40在收回位置(vi)处相对于基部侧接合槽2602倾斜),接合轴2006穿过基部侧接合槽2602并且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突出件3006的钩3012与第三闩锁40之间的空间。因此,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
在下文中,将要描述该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在压杆20与前引擎盖10分离的情形中,当车辆在设计人不期望的恶劣条件下使用并且压杆20在其中压杆20被主闩锁侧接合槽2802保持的完全闭合状态(A)中时,在车辆的高度驱动过程中,前引擎盖10的前侧被风的压力提升并且前引擎盖10从完全闭合状态(A)进入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使得可以防止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并且可以确保驾驶员的视野。
类似地,在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或第二部分打开状态中,即使当压杆20在高速驾驶过程中与前引擎盖10分离时,前引擎盖10也从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或第二部分打开状态进入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使得可以防止前引擎盖10进入完全打开状态并且可以确保驾驶员的视野。
此外,由于在驾驶过程中前引擎盖10进入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中,因此能够通知驾驶员前引擎盖10的锁定机构16的异常事件。
此外,闩锁单元24与前引擎盖10之间的定位关系刚好在压杆20与前引擎盖10分离之前被确定。
即,在完全闭合状态(A)、第一部分打开状态(B)、以及第二部分打开状态,辅助闩锁30保持在竖直位置(iii)处,在该位置处,辅助闩锁30与前引擎盖10之间的位置关系被确定,并且与辅助闩锁一体形成的第三闩锁40保持在竖直位置(v)处,在该位置中,接合壁2206与钩4004能够相互接合。
因此,有利的是,接合壁2206与钩4004的接合可以确定地执行并且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可以牢固地形成。
在第三闩锁40(其与前引擎盖10接合以形成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设置在与主闩锁28和辅助闩锁30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形中,当前引擎盖10从第二部分打开状态进入完全闭合状态(A)时,第三闩锁40应该与辅助闩锁30互锁并且摆动,并且需要利用弹簧、缆线等将辅助闩锁30和第三闩锁40连接到互锁机构。
此外,即使当辅助闩锁30设置在与主闩锁28分离的位置处并且第三闩锁40设置为与辅助闩锁30一体形成时,辅助闩锁30或第三闩锁40应该与主闩锁28互锁并且摆动,并且需要利用弹簧、缆线等使主闩锁28、辅助闩锁30及第三闩锁40连接到互锁机构。
在上面的利用互锁机构的构造中,由于当车辆在设计人不期望的恶劣条件下使用时在车辆的驾驶过程中压杆20等的断裂,所以认为,因为弹簧生锈等原因,互锁机构通常不正常地操作,并且辅助闩锁30和第三闩锁40通常进入相应收回位置(iv)和(vi)。因此,第三闩锁40的可靠性低。
对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闩锁40一体地设置在辅助闩锁30处,其相对于前引擎盖10的相对位置通过压杆20确定,因此用于连接辅助闩锁30与第三闩锁40的互锁机构是不必要的。因此,能够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第三闩锁40,以形成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
鉴于容易在驾驶过程中通知驾驶员前引擎盖10的锁定机构16的异常事件,因此,优选的是,在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前引擎盖10在不妨碍驾驶员视野的范围内具有大的打开程度。例如,尽管在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的打开程度可以与第二部分打开状态相同,优选的是,在第三部分打开状态(C)的打开程度大于第二打开状态的打开程度。
Claims (7)
1.一种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包括:
前打开的前引擎盖,所述前打开的前引擎盖构造为打开和关闭位于驾驶员的座椅前方的车辆本体空间;
压杆,所述压杆附接至所述前引擎盖的前下表面;
主闩锁,能摆动地支撑在车辆本体侧,所述主闩锁构造为保持所述压杆,从而形成所述前引擎盖的完全闭合状态,并且所述主闩锁构造为,利用从车辆内部的操作释放所述压杆的保持,由此形成所述前引擎盖的第一部分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中,所述前引擎盖从所述完全闭合状态打开;以及
辅助闩锁,所述辅助闩锁能摆动地支撑在所述车辆本体侧,所述辅助闩锁构造为,当所述前引擎盖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位置向上移动时与所述压杆接合,由此形成第二部分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部分打开状态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所述辅助闩锁构造为,利用在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中从所述前引擎盖的前端的操作而摆动到第一收回位置,在所述第一收回位置中,所述辅助闩锁允许所述前引擎盖向上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闩锁处设置第三闩锁以与所述辅助闩锁一体摆动,所述第三闩锁构造成与设置在所述前引擎盖中的与所述压杆不同的接合部接合,从而形成第三部分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三部分打开状态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并且
当所述辅助闩锁摆动至所述第一收回位置时,所述第三闩锁与所述接合部分离,并且摆动至第二收回位置,在所述第二收回位置中,所述第三闩锁允许所述前引擎盖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打开状态是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部分打开状态所述前引擎盖打开得更多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闩锁和所述第三闩锁枢转地支撑在相同轴上并且围绕所述相同轴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闩锁包括冲击吸收部,所述冲击吸收部构造为,当所述第三闩锁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吸收由所述前引擎盖的向上移动产生的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闩锁包括冲击吸收部,所述冲击吸收部构造为,当所述第三闩锁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吸收由所述前引擎盖的向上移动产生的冲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弯曲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75310A JP5849680B2 (ja) | 2011-12-16 | 2011-12-16 | フロントフードのロック機構 |
JP2011-275310 | 2011-1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8785A true CN103158785A (zh) | 2013-06-19 |
CN103158785B CN103158785B (zh) | 2016-06-29 |
Family
ID=4858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50045.7A Active CN103158785B (zh) | 2011-12-16 | 2012-12-17 |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49680B2 (zh) |
CN (1) | CN10315878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3679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主动机罩锁闩装置 |
CN106476902A (zh) * | 2015-08-24 | 2017-03-08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手势启动式发动机罩释放系统 |
CN108775208A (zh) * | 2017-04-14 | 2018-11-09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发动机罩锁装置 |
TWI660105B (zh) * | 2018-08-03 | 2019-05-21 |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 雙拉解鎖型引擎蓋鎖 |
CN111267964A (zh) * | 2018-12-05 | 2020-06-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紧急逃生的车辆的引擎盖的打开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47633B (zh) * | 2013-11-14 | 2015-11-0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引擎盖未锁紧报警装置 |
KR101637652B1 (ko) * | 2014-06-03 | 2016-07-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엔진룸 개폐장치 |
CN109072637B (zh) * | 2016-04-08 | 2021-07-06 | J·P·希瓦利埃 | 用于锁定可移动面板的锁定系统 |
CN107060537B (zh) * | 2017-06-29 | 2019-02-2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前机盖锁的副锁结构 |
JP7071676B1 (ja) | 2020-12-22 | 2022-05-19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車両のセカンダリラッチ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5624A (en) * | 1973-11-30 | 1975-09-16 | Aisin Seiki | Hood latch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US5445421A (en) * | 1993-10-01 | 1995-08-2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ual throat latch assembly |
KR100269939B1 (ko) * | 1997-08-29 | 2000-10-16 | 정주호 | 자동차 후드래치의 완충구조 |
KR20030041488A (ko) * | 2001-11-20 | 2003-05-27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후드 래치의 구조. |
KR20060004177A (ko) * | 2004-07-08 | 2006-01-12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후드래치 |
CN1751164A (zh) * | 2003-02-21 | 2006-03-22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
EP1655430A1 (fr) * | 2004-11-08 | 2006-05-10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pour interdire la manoeuvre non autorisée du câble de verrouillage du capot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
CN101196091A (zh) * | 2006-12-08 | 2008-06-11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机动车辆的机罩锁闭设备 |
CN202046372U (zh) * | 2011-03-15 | 2011-11-23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6416U (ja) * | 1993-01-18 | 1994-08-05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のがたつき防止構造 |
JP4429704B2 (ja) * | 2003-12-01 | 2010-03-10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エンジン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
-
2011
- 2011-12-16 JP JP2011275310A patent/JP58496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2-17 CN CN201210550045.7A patent/CN1031587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5624A (en) * | 1973-11-30 | 1975-09-16 | Aisin Seiki | Hood latch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US5445421A (en) * | 1993-10-01 | 1995-08-2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ual throat latch assembly |
KR100269939B1 (ko) * | 1997-08-29 | 2000-10-16 | 정주호 | 자동차 후드래치의 완충구조 |
KR20030041488A (ko) * | 2001-11-20 | 2003-05-27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후드 래치의 구조. |
CN1751164A (zh) * | 2003-02-21 | 2006-03-22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
KR20060004177A (ko) * | 2004-07-08 | 2006-01-12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후드래치 |
EP1655430A1 (fr) * | 2004-11-08 | 2006-05-10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pour interdire la manoeuvre non autorisée du câble de verrouillage du capot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
CN101196091A (zh) * | 2006-12-08 | 2008-06-11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机动车辆的机罩锁闭设备 |
CN202046372U (zh) * | 2011-03-15 | 2011-11-23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锁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3679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主动机罩锁闩装置 |
CN104563679B (zh) * | 2013-10-10 | 2018-10-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主动机罩锁闩装置 |
CN106476902A (zh) * | 2015-08-24 | 2017-03-08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手势启动式发动机罩释放系统 |
CN108775208A (zh) * | 2017-04-14 | 2018-11-09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发动机罩锁装置 |
CN108775208B (zh) * | 2017-04-14 | 2020-05-05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发动机罩锁装置 |
US11220849B2 (en) | 2017-04-14 | 2022-01-11 |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 Hood lock apparatus |
TWI660105B (zh) * | 2018-08-03 | 2019-05-21 |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 雙拉解鎖型引擎蓋鎖 |
CN111267964A (zh) * | 2018-12-05 | 2020-06-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紧急逃生的车辆的引擎盖的打开设备 |
CN111267964B (zh) * | 2018-12-05 | 2023-09-0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紧急逃生的车辆的引擎盖的打开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8785B (zh) | 2016-06-29 |
JP5849680B2 (ja) | 2016-02-03 |
JP2013124525A (ja) | 2013-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8785A (zh) |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 |
US8684445B2 (en) | Vehicle door arrangement | |
CN1654249B (zh) | 用于车辆的翻起式盖 | |
KR100633639B1 (ko) | 후드 래치어셈블리의 세이프티 레버 작동구조 | |
US9688137B2 (en) | Lid device for charging port | |
CN102917899B (zh) | 车辆的门构造 | |
US8414038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structure | |
CN104875583B (zh) | 车门 | |
US20050093337A1 (en) | Industrial truck with a lateral frame opening and a door with a double hinge | |
CN104340031B (zh) | 用于车辆的车顶组件 | |
JP2007062487A (ja) |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 |
CN103158784B (zh) | 前引擎盖的锁定机构 | |
CN102206943A (zh) | 工程机械 | |
US7631929B2 (en) | Open roof construction | |
CN202764668U (zh) | 向上滑动车门 | |
JP2007062489A (ja) |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 |
CN110435403A (zh) | 锁定机构和敞开式车顶构造 | |
JP2009040339A (ja) |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 |
JP4815954B2 (ja) | 車両のフード支持構造 | |
JP4355235B2 (ja) | 建設機械 | |
CN205365353U (zh) | 一种侧拉平台护栏翻转装置 | |
CN110409936A (zh) | 一种闩锁装置、门装置及挖掘机 | |
CN202068759U (zh) | 一种采棉机棉箱改进结构 | |
CN202518195U (zh) | 汽车后围内饰板锁扣罩 | |
JP2005313818A (ja) |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開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