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324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324B
CN103129324B CN201210478504.5A CN201210478504A CN103129324B CN 103129324 B CN103129324 B CN 103129324B CN 201210478504 A CN201210478504 A CN 201210478504A CN 103129324 B CN103129324 B CN 103129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ing
sipe portion
sipe
block
pneumatic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85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324A (zh
Inventor
古泽浩史
长安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11/1263Dep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having different shape within th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2011/129Sipe density, i.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pes within the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轮胎的雪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1)中,一个区块(3)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另外,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分别具备: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和在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并且与第一刀槽花纹部(41)连接的第二刀槽花纹部(42)。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备: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直线形状并且互相相对的一对刀槽花纹壁面;配置于一个刀槽花纹壁面的凸部;配置于另一刀槽花纹壁面而与凸部啮合的凹部。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雪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无钉防滑轮胎(studlesstire)中,通过在区块的接地面配置多个刀槽花纹,从而产生去除冰表面的水膜的作用,以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作为采用该结构的现有的充气轮胎,已知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64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180160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充气轮胎中还存在应提高轮胎的雪上操纵稳定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轮胎的雪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该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花纹槽;和由多个所述周向主槽以及多个所述花纹槽划分而成的区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第一刀槽花纹及第二刀槽花纹,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分别具备:在所述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刀槽花纹部;和在所述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第二刀槽花纹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备: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且互相相对的一对刀槽花纹壁面;配置于一个所述刀槽花纹壁面的凸部;和配置于另一所述刀槽花纹壁面而与所述凸部啮合的凹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向划分所述区块的左右周向主槽中的一个所述周向主槽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向另一所述周向主槽开口。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接地时,具有凸部和凹部的第一刀槽花纹部容易倒入,浅底的第三刀槽花纹部难以倒入。此时,第一刀槽花纹部及第三刀槽花纹部在区块的左右缘部朝向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因此去除结冰路面的水膜的作用提高。这样,具有排水性提高,从而轮胎的冰雪性能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区块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记载的区块的刀槽花纹的I-I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3记载的区块的刀槽花纹的II-II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4记载的区块的刀槽花纹的III-III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记载的区块的刀槽花纹的IV-IV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19是表示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21周向主槽;22花纹槽;3区块;
31缘部;4A第一刀槽花纹;4B第二刀槽花纹;
41第一刀槽花纹部;411、412第一刀槽花纹壁面;
413凸部;414凹部;42第二刀槽花纹部;
412、422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3第三刀槽花纹部;
431、432第三刀槽花纹壁面;11胎圈芯;
12胎圈填胶;13胎体层;14带束层;141、142交叉带束;
15胎面橡胶;16胎侧橡胶;17胎圈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再有,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在维持发明的同一性的同时能够替换并且公知能够替换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
充气轮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作为充气轮胎1的一例示出乘用车用无钉防滑轮胎。此外,附图标记CL是轮胎赤道面。
该充气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填胶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胎侧橡胶16、16;和一对胎圈橡胶17、17(参照图1)。
一对胎圈芯11、11具有环状结构,构成左右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填胶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以增强胎圈部。
胎体层13具有单层结构,在左右胎圈芯11、11间环状地架设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而卡定以包入胎圈芯11及胎圈填胶12。此外,胎体层13通过用涂覆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尼龙、聚酯、人造纤维等)构成的多个胎体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85度以上且95度以下的胎体角度(胎体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带束层14,层叠一对交叉带束141、142而成,在胎体层13的外周卷绕配置。一对交叉带141、142通过用涂覆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10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互相之间具有不同附图标记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地层叠(斜交(crossply)结构)。
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胎侧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胎侧部。一对胎圈橡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胎圈芯11、11及胎圈填胶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胎圈部。
图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该图表示普通的区块图案。
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花纹槽22;和由该周向主槽21及花纹槽22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块3(参照图2)。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直线形状的三个周向主槽21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地配置。另外,多个花纹槽22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向周向主槽21开口。而且,由该周向主槽21及花纹槽22形成具有四个区块列的区块图案。
此外,所谓周向主槽指具有3.5mm以上槽宽的周向槽。另外,所谓花纹槽指具有2.0mm以上的槽宽的横槽。此外,所谓后述的刀槽花纹是在陆部形成的刻痕,具有不足1.0mm的宽度。
区块的刀槽花纹结构
图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区块的俯视图。图4及图5是表示图3记载的区块3的刀槽花纹4A的I-I向剖视图(图4)及II-II向剖视图(图5)。图6及图7是表示图4记载的刀槽花纹4A的III-III向剖视图(图6)及IV-IV向剖视图(图7)。在这些图中,图3表示单个的区块3。此外,图4表示刀槽花纹4A的刀槽花纹壁面的俯视图,图5表示刀槽花纹4B的刀槽花纹壁面的俯视图。另外,图6表示刀槽花纹4A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剖视图,图7表示刀槽花纹4A的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剖视图。
在该充气轮胎1中,一个区块3具有多个刀槽花纹4A、4B(参照图3)。这些刀槽花纹4A、4B分别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一个区块3分别具有五个刀槽花纹4A、4B。另外,这些刀槽花纹4A、4B分别是开放式刀槽花纹,将区块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横剖,向划分区块3的左右周向主槽21、21开口。另外,这些刀槽花纹4A、4B互相并行且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预定间隔排列。
另外,各刀槽花纹4A、4B分别具有第一刀槽花纹部41、第二刀槽花纹部42及第三刀槽花纹部43,以该顺序连接这些刀槽花纹部41~43而构成(参照图3)。
第一刀槽花纹部41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配置于区块3的缘部31向周向主槽21开口。第二刀槽花纹部42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配置于区块3的中央部。第三刀槽花纹部43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向相对于第一刀槽花纹部41开口的周向主槽21位于相反侧的周向主槽21开口。
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一对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和凸部413及凹部414(参照图4及图5)。一对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互相相对地配置。另外,凸部413及凹部414分别配置于相对的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而互相啮合。
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一对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和两组凸部413及凹部414。另外,在刀槽花纹壁面的俯视图中,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具有平面形状,在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第一组凹部414(凸部413)和第二组凸部413(凹部414)。因此,在区块接地面侧和刀槽花纹侧两侧,分别配置有凸部413及凹部414。
此外,如图6所示,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刀槽花纹4A从区块3的接地面在轮胎径向上延伸。另外,一对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具有平面形状,相对于区块3的接地面垂直地延伸。另外,凸部413及凹部414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此时,在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形成凸部413,在另一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2上的与凸部413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部414。另外,如上所述,两组凸部413和凹部414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刀槽花纹部42具有一对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该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形状,互相相对地啮合。此外,将具有此类立体的刀槽花纹壁面的刀槽花纹部分称为三维形状(立体形状)。
例如,在图3及图6的结构中,第二刀槽花纹部42在胎面部的俯视图中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有振幅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参照图3),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有振幅且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参照图6)。另外,相对的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通过在同一方向上弯曲,而具有相互啮合的形状。另外,第二刀槽花纹部42通过随着朝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使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的倾斜角度变化,从而形成有立体的壁面形状。
另外,第三刀槽花纹部43具有一对第三刀槽花纹壁面431、432(参照图4及图5)。一对第三刀槽花纹壁面431、432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直线形状,互相相对地配置。另外,第三刀槽花纹部43相对于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浅底结构。具体地,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深度D1和第三刀槽花纹部43的刀槽花纹深度D2具有D2/D1≤0.5的关系。此外,将具有此类平面的刀槽花纹壁面的刀槽花纹部分称为二维刀槽花纹部(平面刀槽花纹部)。
另外,各刀槽花纹4A、4B分类为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具有相同结构,但是,在相对于一个区块3相互对称地配置这方面不同。具体地,第一刀槽花纹4A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向划分区块3的左右周向主槽21中的一个周向主槽21开口,第二刀槽花纹4B的第二刀槽花纹部42向另一周向主槽21开口。因此,第一刀槽花纹4A的凸部413及凹部414和第二刀槽花纹4B的凸部413及凹部414分别配置于区块3内的互不相同侧的缘部31、31。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区块3具有共计五个刀槽花纹4A、4B,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因此,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朝向轮胎周向而交替配置于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同时,浅底的第三刀槽花纹部43朝向轮胎周向而交替配置于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
图8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作用的说明图。该图示出轮胎接地时的区块3的各刀槽花纹4A、4B的状况。
在该充气轮胎1中,通过区块3具有多个刀槽花纹4A、4B从而使区块3的边缘成分增加,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地性能提高。另外,当轮胎滚动时接地压力作用于区块3时,各刀槽花纹4A、4B堵塞,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及凹部414和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分别互相啮合(省略图示)。由此,能够抑制区块3的倒入(刀槽花纹),因此确保区块3的刚性,以提高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
另外,在轮胎接地时,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容易倒入,浅底的第三刀槽花纹部43难以倒入(参照图3)。此时,第一刀槽花纹部41及第三刀槽花纹部43朝向轮胎周向而交替地配置于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因此去除结冰路面上的水膜的作用(去除区块接地面的水膜的作用)提高。由此,排水性提高,轮胎的冰雪性能(雪上操纵稳定性能及冰上制动性能)提高。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多个第一刀槽花纹4A(或者多个第二刀槽花纹4B)也可以相邻地配置。此时,优选,在相邻的四个刀槽花纹中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因此,第一刀槽花纹4A(或第二刀槽花纹4B)相邻配置的数量是两个或三个。
另外,此时,优选,一个区块3中的第一刀槽花纹4A的数量NA和第二刀槽花纹4B的数量NB具有0.25≤NA/NB≤0.75的关系。由此,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中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刀槽花纹部)的配置数量平衡。
另外,在图3的结构中,在一个区块3配置的所有刀槽花纹由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区块3内,也可以配置其他刀槽花纹(省略图示)。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设想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中的一部分刀槽花纹替换为其他刀槽花纹而成的结构。此时,优选,一个区块3中的刀槽花纹的总个数的5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地,80%以上且100%以下)的刀槽花纹由第一刀槽花纹4A和第二刀槽花纹4B构成。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的配置间隔P(参照图3)和区块3的高度Hb(省略图示),优选,具有0.3≤P/Hb≤1.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5≤P/Hb≤0.8的关系。此外,所谓区块3的高度Hb指划分区块3的左右周向主槽21、21的最大槽深。
第一刀槽花纹部的变形例
图9~图1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示出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变形例。
在图4~图6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两组凸部413及凹部414,这些凸部413及凹部414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于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上。此时,在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配置凸部413及凹部414各一个,在另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2配置与该凸部和凹部相对应的凹部414及凸部413各一个。即、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至少各一个。
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2配置两个凸部413、413,在另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配置两个凹部414、414。即、也可以仅凸部413(仅凹部414)偏重配置在一个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
此外,在图6及图9的结构中,区块接地面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和刀槽花纹底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设定为相同。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区块接地面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1也可以设定为比刀槽花纹底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2大(H1>H2)。在该结构中,在区块接地面侧能够得到较大的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啮合作用。由此,能够高效地增强易于倒入的接地面侧的区块刚性。
此外,优选,凸部413的高度H(H1、H2)处于0.5mm≤H≤3.0mm的范围内。另外,在图4的结构中,优选,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的直径R处于1mm≤R≤4mm范围内。由此,凸部413及凹部414适当地啮合,所以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提高。
另外,在图4~图6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具有半球形状。另外,凹部414具有与该凸部413一致的半球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凸部413也可以具有半椭圆球形状或圆锥台形状(省略图示)。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凸部413可以具有以半球、半椭圆球或圆锥台为突出侧并以圆柱为底部的形状。
另外,在图3~图5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是二维刀槽花纹,具有平面形状的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在该结构中,因在刀槽花纹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的加工变得容易这方面,而优选。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刀槽花纹部41也可以由弯折面或弯曲面构成(省略图示)。
另外,在图3~图5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的两组凸部413及凹部414。因此,凸部413及凹部414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以两层结构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刀槽花纹部41可以仅具有单一组的凸部413及凹部414,也可以具有三组以上的凸部413及凹部414。
另外,在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多组凸部413及凹部414的结构中,从区块3的接地面到凸部413的重心点的距离的平均值Dd和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深度D1,优选,具有0.5≤Dd/D1的关系。此外,凸部413的重心点在俯视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时测定。另外,Dd/D1的下限因刀槽花纹深度和凸部413的直径R而受到制约。
另外,在图3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L,优选,处于1mm≤L≤5mm的范围内。由此,刀槽花纹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的加工变得容易。此外,由该长度L限定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设置范围。
还有,在图4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面积Sa和该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及凹部414的配置面积的总和Sp,优选,具有0.2≤Sp/Sa≤0.7的关系。即、凸部413及凹部414没有配置于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整个面,而是保留平面的第一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地局部配置。由此,能够一边确保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功能,一边使刀槽花纹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的加工变得容易。此外,由该比Sp/Sa,来限定凸部413及凹部414的配置密度。此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面积Sa指包括凸部413及凹部414在内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整个面积。
第二刀槽花纹部的变形例
图13及图14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变形例。
在图3~图5及图7的结构中,第二刀槽花纹部42具有三维形状(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弯折的形状)的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该刀槽花纹与具有二维形状的刀槽花纹相比较,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的啮合力强,因此在能够增强陆部的刚性的方面,优选。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在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参照图3),也可以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省略图示)。
此外,作为第二刀槽花纹部42具有三维形状的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12、422的结构,例如,可以举出图13及图14的结构。
在图13的结构中,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12、422具有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连结三棱锥和倒三棱锥而成的结构。换言之,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12、422使胎面侧的锯齿形状和底部侧的锯齿形状互相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错开间隔,具有在该胎面侧和底部侧的锯齿形状的相互间互相相对的凹凸。此外,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在这些凹凸中的、在轮胎旋转方向观察时的凹凸处,将胎面侧的凸弯折点和底部侧的凹弯折点之间、胎面侧的凹弯折点和底部侧的凸弯折点之间、在胎面侧的凸弯折点和底部侧的凸弯折点互相相邻的凸弯折点彼此之间分别用棱线连结,并且将这些棱线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用平面连结而形成。此外,一个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凸状的三棱锥和倒三棱锥而成的凹凸面,另一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2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凹状的三棱锥和倒三棱锥而成的凹凸面。而且,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至少使配置于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两端最外侧(与第一刀槽花纹部41连接的连接部)的凹凸面朝向区块3的外侧。此外,作为此类第二刀槽花纹部42,例如,可以举出在日本专利第389474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
此外,在图14的结构中,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具有一边使具有区块形状的多个棱柱相对于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倾斜一边将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及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连结而成的结构。换言之,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在胎面具有锯齿形状。另外,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在区块3的内部在轮胎径向的两个以上部位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弯折而与轮胎宽度方向相连的弯折部,另外,在该弯折部具有在轮胎径向上具有振幅的锯齿形状。另外,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21、422使轮胎周向的振幅为一定,另一方面,使向相对于胎面表面的法线方向的轮胎周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在刀槽花纹底侧的部位比在胎面侧的部位小,使弯折部的轮胎径向的振幅在刀槽花纹底侧的部位比在胎面侧的部位大。此外,作为此类第二刀槽花纹部42,例如,可以举出日本专利第4316452号公报记载的技术。
对半闭合刀槽花纹的适用例
图15~图17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具有半闭合结构的情况。
在图3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具有开放结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横截区块3而向左右周向主槽21、21开口。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也可以具有半闭合结构。此时,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的开口侧的端部由第一刀槽花纹部41构成。
例如,在图15~图17的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仅连接第一刀槽花纹部41及第二刀槽花纹部42而成,省略了第三刀槽花纹部43。因此,在第一刀槽花纹4C及第二刀槽花纹4D的一个端部,第一刀槽花纹部41从区块3的缘部31向周向主槽21开口,在另一端部,第二刀槽花纹部42在区块3内终止。
效果
如上所述,该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花纹槽22;和由该周向主槽21及花纹槽22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块3(参照图2)。另外,一个区块3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参照图3)。另外,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分别具备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和在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且与第一刀槽花纹41连接的第二刀槽花纹部42。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备: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直线形状并且互相相对的一对刀槽花纹壁面411、412;配置于一个刀槽花纹壁面411的凸部413;和配置于另一刀槽花纹壁面412而与凸部413啮合的凹部414(参照图4~图7)。另外,第一刀槽花纹4A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向划分出区块3的左右周向主槽21、21中的一个周向主槽21开口,并且第二刀槽花纹4B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向另一周向主槽21开口(参照图3)。
在该结构中,在轮胎接地时,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容易倒入,浅底的第三刀槽花纹部43难以倒入(参照图8)。此时,第一刀槽花纹部41及第三刀槽花纹部43朝向轮胎周向而交替地配置于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因此去除结冰路面上的水膜的作用提高。由此,具有排水性提高、轮胎的冰雪性能(雪上操纵稳定性能及冰上制动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分别具有在区块3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并且与第二刀槽花纹部42连接的第三刀槽花纹部43(参照图3)。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向划分出区块3的左右周向主槽21、21中的一个周向主槽21开口,并且第三刀槽花纹部43向另一周向主槽21开口。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深度D1和第三刀槽花纹部43的刀槽花纹深度D2具有D2/D1≤0.5的关系(参照图4)。在该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另一方面,第三刀槽花纹部43的刀槽花纹深度D2比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深度D1浅。由此,具有确保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的刚性平衡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具有在第二刀槽花纹部42侧终止于区块3内的半闭合结构(参照图15)。在该结构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凸部413及凹部414,另一方面,第二刀槽花纹部42侧在区块3内终止。由此,具有确保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的刚性平衡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区块3具有由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构成的多个刀槽花纹时,在相邻的四个刀槽花纹中包括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至少各一个(参照图1)。由此,相邻的第一刀槽花纹4A的连续配置数量及相邻的第二刀槽花纹4B的连续配置数量适当化,所以具有区块3的缘部31的刚性的不平衡适当化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一个区块3中的第一刀槽花纹4A的条数NA和第二刀槽花纹4B的条数NB具有0.25≤NA/NB≤0.75的关系。由此,区块3的左右缘部31、31处的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配置数量平衡,而具有区块3的左右的刚性差适当化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区块3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端部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多个刀槽花纹时,刀槽花纹的总条数的50%以上的刀槽花纹由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构成。由此,具有适当地确保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所产生的上述作用(去除结冰路面上的水膜的作用)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的多组凸部413及凹部414(参照图4~图6)。在该结构中,凸部413及凹部414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以多级结构配置,从而具有适当地确保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区块3的刚性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位于区块3的接地面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1和位于第一刀槽花纹部41底侧的凸部413的高度H2,具有H1>H2的关系(参照图10)。在该结构中,在区块3的接地面侧得到较大的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啮合作用。由此,具有能够有效地增强易倒入的接地面侧的区块刚性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多组凸部413及凹部414时,第一刀槽花纹41的一个刀槽花纹壁面411具有一个凸部413及凹部414至少各个(参照图6)。在该结构中,在接地外力作用于轮胎周向的任一侧的情况下,也具有有效地得到由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啮合所形成的抑制区块3倒入的作用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多组凸部413及凹部414时,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一个刀槽花纹壁面411仅具有凸部413,并且另一刀槽花纹壁面412仅具有凹部414(参照图9)。在该结构中,具有能够高效地提高区块3对于朝向预定方向的接地外力的倒入抑制作用。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凸部的高度H(H1、H2)处于0.5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内(参照图6及图10)。由此,具有适当地确保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啮合力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凸部413的直径R处于1mm≤R≤4mm范围内(参照图4)。由此,具有适当地确保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啮合力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有多组凸部413及凹部414时,从区块3的接地面到凸部413的重心点的距离的平均值Dd和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深度D1,具有0.5≤Dd/D1的关系(参照图4及图5)。由此,凸部413相对于区块3的接地面的距离Dd适当化,所以具有适当地确保磨损中期的区块3的缘部31的刚性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L处于1mm≤L5mm的范围内(参照图3)。由此,具有适当地发挥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排水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的配置间隔P(参照图3)和区块3的高度Hb(省略图示)具有0.3≤P/Hb≤1.0的关系。由此,具有确保区块3的刚性、另外能够适当地得到由第一刀槽花纹4A及第二刀槽花纹4B所形成的去除水膜的作用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刀槽花纹面积Sa和该第一刀槽花纹部41处的凸部413及凹部414的配置面积的总和Sp,具有0.2≤Sp/Sa≤0.7的关系(参照图4及图5)。由此,具有能够一边确保凸部413及凹部414的功能一边使刀槽花纹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的加工变得容易的优点。
还有,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一刀槽花纹部41具备: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一对刀槽花纹壁面411、412;和配置于该刀槽花纹壁面411、412的凸部413及凹部414(参照图4~图6)。由此,具有适当地发挥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排水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二刀槽花纹部42具有一对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12、422,该一对第二刀槽花纹壁面412、422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图中具有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弯折的形状并且互相相对啮合(参照图5及图7)。由此,第二刀槽花纹部42的啮合力增加,而具有增强区块3的刚性的优点。
另外,该充气轮胎1适用于无钉防滑轮胎。
实施例
性能试验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19是表示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在该性能试验中,关于条件不同的多个空气流通,进行了与(1)雪上操纵稳定性能及(2)冰上制动性能相关的评价(参照图18)。在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到轮辋尺寸15×6JJ的轮辋,向该充气轮胎施加210kPa的内压及JATMA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
(1)在雪上操纵稳定性能涉及的评价中,安装有充气轮胎的试验车辆在预定的冰雪路面上行驶,测试驾驶员关于变线性能和拐弯性能等进行感觉评价。该评价通过以现有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其数值越大越优选。
(2)在与冰上制动性能相关的性能试验中,安装有充气轮胎的试验车辆在冻结路面上行驶,测定从行驶速度40km/h起的制动距离以进行评价。该评价用以现有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其数值越大越优选。
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1具有图1~图7记载的结构。实施例2~12的充气轮胎1是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另外,在实施例1~12的充气轮胎1中,区块3的高度Hb是Hb=8.9mm,第一刀槽花纹41的刀槽花纹深度是D1=7.0mm,为恒定。另外,凸部413的半径R为R=1.0mm,其配置面积之比Sp/Sa为Sp/Sa=0.3。
现有例的充气轮胎在图1~图3的结构中全部刀槽花纹具有图19记载的刀槽花纹结构。另外,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省略了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及凹部414,另外,第一刀槽花纹部41像第三刀槽花纹部43那样底部抬起。另外,左右平面刀槽花纹部的深度(与图2的D2相对应的深度)是2mm。
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在图1~图3的结构中,全部刀槽花纹具有图20记载的刀槽花纹结构。另外,左右平面刀槽花纹部的深度(与图4的D1相对应的深度)是7.0mm。
另外,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在图1~图7的结构中省略了第一刀槽花纹部41的凸部413及凹部414。
如试验结果所示那样,可知在实施例1~12的充气轮胎1中,轮胎的雪上操纵稳定性能和冰上制动性能提高。

Claims (17)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花纹槽;和由多个所述周向主槽以及多个所述花纹槽划分而成的区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块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第一刀槽花纹及第二刀槽花纹,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分别具备:在所述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刀槽花纹部;在所述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锯齿形状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第二刀槽花纹部;和在所述区块的俯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的第三刀槽花纹部,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备: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且互相相对的一对刀槽花纹壁面;配置于一个所述刀槽花纹壁面的凸部;和配置于另一所述刀槽花纹壁面而与所述凸部啮合的凹部,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刀槽花纹深度D1和所述第三刀槽花纹部的刀槽花纹深度D2具有D2/D1≤0.5的关系,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和第二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三刀槽花纹部向划分所述区块的左右周向主槽中的一个所述周向主槽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和第一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三刀槽花纹部向另一所述周向主槽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具有在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侧终止于所述区块内的半闭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区块具有由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构成的多个刀槽花纹时,在相邻的四个刀槽花纹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区块中的所述第一刀槽花纹的条数NA与所述第二刀槽花纹的条数NB具有0.25≤NA/NB≤0.75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区块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至少一个端部向所述周向主槽开口的多个刀槽花纹时,所述刀槽花纹的总条数的50%以上的刀槽花纹由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有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排列的多组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区块的接地面侧的所述凸部的高度H1与位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底侧的所述凸部的高度H2具有H1>H2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有多组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时,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一个刀槽花纹壁面至少具有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有多组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时,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一个刀槽花纹壁面仅具有所述凸部,并且另一刀槽花纹壁面仅具有所述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高度处于0.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直径R处于1mm≤R≤4mm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具有多组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时,从所述区块的接地面到所述凸部的重心点的距离的平均值Dd和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刀槽花纹深度D1具有0.5≤Dd/D1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L处于1mm≤L≤5mm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的配置间隔P和所述区块的高度Hb具有0.3≤P/Hb≤1.0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刀槽花纹面积Sa和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所述凸部的配置面积的总和Sp具有0.2≤Sp/Sa≤0.7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具有一对刀槽花纹壁面,该一对刀槽花纹壁面在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具有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形状且互相相对地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适用于无钉防滑轮胎。
CN201210478504.5A 2011-11-28 2012-11-2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312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9412A JP5429267B2 (ja) 2011-11-28 2011-11-28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59412/2011 2011-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324A CN103129324A (zh) 2013-06-05
CN103129324B true CN103129324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28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8504.5A Active CN103129324B (zh) 2011-11-28 2012-11-2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863B2 (zh)
JP (1) JP5429267B2 (zh)
CN (1) CN103129324B (zh)
DE (1) DE102012221347B4 (zh)
FI (1) FI126385B (zh)
RU (1) RU2506171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3077B2 (ja) * 2012-01-13 2014-01-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56597A1 (ja) * 2014-10-07 2016-04-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48178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714985B2 (ja) * 2015-09-09 2020-07-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KR101742279B1 (ko) * 2015-12-29 2017-05-31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공기입 타이어
JP6693146B2 (ja) * 2016-01-26 2020-05-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609214B2 (ja) * 2016-04-06 2019-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
CN109219530B (zh) * 2016-06-10 2021-02-0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冬季轮胎
EP3490816B1 (en) * 2016-07-27 2022-03-09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hree-dimensional tire sipe
BR112019020044A2 (pt) * 2017-03-27 2020-04-28 Bridgestone Bandag Llc pneu, padrão de banda de rodagem para uma banda de rodagem de pneu, e, método para formação de uma banda de rodagem de pneu
JP6551506B2 (ja) * 2017-12-28 2019-07-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33460B2 (ja) 2018-12-20 2022-09-08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25490B2 (ja) * 2019-02-15 2023-02-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0171235A1 (ja) * 2019-02-22 2020-08-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WO2021241296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CN114475092B (zh) * 2021-12-27 2023-10-24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升轮胎驱制动性能和磨耗性能的三维钢片
CN114714822B (zh) * 2022-03-16 2023-10-2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轮胎磨耗性能的三维钢片及轮胎
DE102022210004A1 (de) * 2022-09-22 2024-03-2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0160A (ja) 1989-12-07 1991-08-06 Kawabe Kk ボールローラ式の球状菓子加熱装置
JPH04316452A (ja) 1991-04-17 1992-11-06 Lotte Co Ltd 植物性蛋白を含有する錠菓
JP3180160B2 (ja) 1991-08-27 2001-06-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FI944892A (fi) * 1993-11-18 1995-08-18 Bridgestone Corp Pneumaattinen rengas
US6408911B1 (en) * 1995-06-08 2002-06-2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Studless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block-shaped island portions each having sipes
EP1073562B1 (en) * 1998-03-25 2003-01-2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with 3-dimensional sipe
JP4149034B2 (ja) * 1998-06-02 2008-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イヤ
JP2000255219A (ja) * 1999-03-05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ES2254289T3 (es) * 2000-07-03 2006-06-1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anda de rodadura para neumatico para el transporte de cargas pesadas.
JP3516647B2 (ja) * 2000-09-27 2004-04-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811045B2 (ja) * 2001-03-27 2006-08-1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サイプブレード成形用金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4743B2 (ja) 2001-04-05 2007-03-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11373B2 (ja) 2001-04-24 2011-06-2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00601B2 (ja) * 2002-05-08 2008-06-1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56304B2 (ja) 2002-06-24 2008-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氷雪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07866B2 (ja) * 2003-02-28 2009-08-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型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方法
JP4316452B2 (ja) 2003-09-29 2009-08-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022965B (zh) 2004-08-06 2010-05-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70524A (ja) * 2004-09-01 2006-03-16 Maizuru:Kk 金属製床束
SK1022006A3 (sk) * 2006-07-18 2008-03-05 Continental Matador Rubber, S. R. O. Pneumatikový behúň a lamela vhodná na upevnenie do vulkanizačnej formy na vytvorenie lamelového zárezu v bloku pneumatikového behúňa
JP5012357B2 (ja) * 2007-09-20 2012-08-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40301B2 (ja) * 2008-09-12 2011-08-0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54154A (ja) 2009-04-24 2010-11-1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0260416A (ja) 2009-04-30 2010-11-1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5516492B2 (ja) * 2010-05-11 2014-06-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94968B1 (ja) 2011-01-19 2012-03-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39863B2 (en) 2017-01-10
CN103129324A (zh) 2013-06-05
FI20126208A (fi) 2013-05-29
JP2013112130A (ja) 2013-06-10
DE102012221347A1 (de) 2013-05-29
JP5429267B2 (ja) 2014-02-26
US20130133799A1 (en) 2013-05-30
RU2506171C1 (ru) 2014-02-10
FI126385B (en) 2016-11-15
DE102012221347B4 (de) 2023-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324B (zh) 充气轮胎
JP4894968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76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529592B (zh) 充气轮胎
JP54405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3511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029528B (zh) 充气轮胎
CN104203603A (zh) 充气轮胎
JP54405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755280A (zh) 充气轮胎
CN103204034B (zh) 充气轮胎
CN104768774A (zh) 充气轮胎
CN106573501A (zh) 充气轮胎
CN106457922A (zh) 充气轮胎
CN102343772A (zh) 充气轮胎
JP201324892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50191051A1 (en) Pneumatic Tire
JP544058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555550A (zh) 充气轮胎
CN102310727B (zh) 充气轮胎
JP592391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072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197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92594B (zh) 充气轮胎
JP51663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