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530B - 冬季轮胎 - Google Patents

冬季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9530B
CN109219530B CN201780034211.9A CN201780034211A CN109219530B CN 109219530 B CN109219530 B CN 109219530B CN 201780034211 A CN201780034211 A CN 201780034211A CN 109219530 B CN109219530 B CN 109219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re
tread
distance
block
ap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42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9530A (zh
Inventor
D·斯佩齐亚里
V·贝洛
S·蒙泰塞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Tyre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Tyre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Tyre SpA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轮胎(1),包括在其上限定多个块体(8a)的胎面带(2),在块体中制成沿着与轮胎的前进方向(F)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三维刀槽花纹(10);三维刀槽花纹(10)将块体(8a)分成包括面向前进方向(F)的第一表面(13)的第一块体部分(11)和包括面向与前进方向(F)相反的方向的第二表面(14)的第二块体部分(12);多个阳/阴联接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块体部分(11,12)之间,并且所有这些联接器由形成在第一表面(13)上并朝向第二块体部分(12)延伸的多个突起(15)以及由形成在第二表面(14)上并远离第一块体部分(11)延伸的多个凹部(16)形成;设置在第一表面(13)上的突起(15)具有顶端(20),该顶端与胎面表面(3)间隔开的距离不超过在顶端(20)处测量的三维刀槽花纹(10)的深度的40%。

Description

冬季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特别是冬季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通常包括绕旋转轴线环形地形成的胎体结构,在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有带束结构,并且还包括与所述胎体结构叠置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胎面带,在胎面带上限定有胎面表面,所述胎面表面旨在与路面接触。
具有周向和/或横向延伸的多个沟槽通常限定在胎面带中,沟槽界定相应数量的块体,所有这些沟槽和块体一起限定轮胎的胎面花纹。
胎面带的特征,特别是胎面表面中设置的沟槽和块体的数量和构造,主要决定了轮胎在道路上的行为方面的性能,特别是与路面本身的可能变化条件相关的性能。
为了改善轮胎在被雪覆盖的地面上的抓地力,可以在胎面带的块体中形成从轮胎的胎面表面朝向块体内部延伸的小的刀槽花纹(sipe)。刀槽花纹的功能是提供旨在抓住被雪覆盖的地面并容纳一定量的积雪的其他元件,从而改善对被雪覆盖的路面的粘附。
然而,当路面未被雪覆盖时,在所述路面是干的或湿的情况下,胎面带的块体中存在刀槽花纹会降低轮胎的性能,这是由于块体的能力降低到足够在加速、制动或弯道行驶时抵抗剪切应力。
当轮胎被配置成具有优选的滚动方向时,轮胎被定义为“定向”轮胎,该滚动方向通常与安装在向前行驶的车辆上的轮胎的旋转方向一致。
与胎面表面相切并且指向轮胎的优选的滚动方向的“前进方向”标识在定向轮胎的胎面表面上。
轮胎的“赤道面”旨在表示垂直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的轴向中心平面。
与胎面带有关的术语“有效宽度”旨在表示胎面带的旨在与地面接触的径向最外部分(从边缘到边缘)的宽度。
胎面带的“中心区域”旨在表示胎面表面的一区域,该区域以轮胎的赤道面为中心并且延伸高达胎面带的有效宽度的60%的量。
“肩部区域”标识胎面表面的从胎面带的轴向相对的两个端部延伸到中心区域的区域,其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对称。
术语“沟槽”是指在胎面表面中制成的腔,其具有至少一个宽度为至少1.5mm的部分。所述沟槽优选地具有约5mm的最小深度。
同时,术语“刀槽花纹”指的是在胎面带部分中制成的腔,其宽度在约0.1mm和1.5mm之间。
每个刀槽花纹将形成它所在的块体分成具有彼此面对的相应表面的两个块体部分。
这些表面沿着相应的“参考平面”延伸,该“参考平面”与胎面表面相交(incidentto)并且与可能的突起和凹部的表面网重合。基本平行于胎面表面的“纵向方向”和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保持限定在参考平面上。如果参考平面在基本垂直于胎面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则横向方向与轮胎的径向方向一致。
如果垂直于由刀槽花纹限定的块体部分的表面并且定向成使得其离开相关联的块体部分的直线与前进方向限定小于60°的角度,则该表面被认为“面向前进方向”。
如果块体状部分的表面(所述表面彼此面对)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突起,而另一个表面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突起的相应凹部,则刀槽花纹被定义为“三维”刀槽花纹。
换句话说,由刀槽花纹分开的两个块体部分在每个参考平面的横向方向上的相应投影至少部分地在突起和相应的凹部处重叠。
以这种方式,通过两个块体部分之间在突起和凹部处的干涉来防止两个块体部分在平行于参考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如果在块体部分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上没有设置在两个块体部分在平行于参考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期间彼此干涉的突起和/或凹部,则刀槽花纹被定义为“简单”刀槽花纹。
如果在一个块体处的相应块体部分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处于在刀槽花纹的整个延伸上计算的距离的平均值的50%左右的范围内,则这些表面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沿着刀槽花纹的延伸是“基本恒定”的。
“基本平坦的”连接表面表示在该表面的至少50%的范围上是平坦的。
突起的“顶端”指的是距离参考平面最远的突起的点或多个点。
在同一申请人名下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12/127332中描述了冬季轮胎的例子,在该冬季轮胎的块体中形成有三维刀槽花纹。
发明内容
首先,申请人已经证实,在块体中提供三维刀槽花纹增加了它们在受到剪切应力时的刚性,从而在制动时与在牵引力控制期间和弯道驾驶期间一样地改善轮胎在干或湿地面上的性能。
特别地,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块体的刚性随着块体部分之间的干涉增加而增加,并且因此随着在相应表面上形成的突起的尺寸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同时,申请人已经证实,由于提供三维刀槽花纹而导致的块体刚性的这种增加如何对应于相邻块体部分的移动性降低,从而降低容纳雪的效率并因此降低轮胎在被雪覆盖的地面上的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认为需要提供一种胎面花纹以改善轮胎在被雪覆盖的地面上的性能以及在干或湿地面上的常规性能。
申请人已经认识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来实现:配置三维刀槽花纹,使得由所述刀槽花纹分开的块体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性,使得在加速期间施加在块体上的切向应力导致刀槽花纹打开到更大程度,相反,在制动期间施加在块体上的切向应力导致块体部分的相互阻挡的改善以致刀槽花纹本身更有效地闭合。
最后,申请人已经发现,其上所有突起从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的块体部分延伸并且相应凹部在相互相对的块体部分上延伸(这些突起和凹部相对胎面表面布置在相对减小的距离处)的三维刀槽花纹在其上形成凹部的块体部分上限定了“唇”元件,所述唇元件布置在凹部和胎面表面之间。该唇元件比块体部分的其余部分更易变形,并且用作用于在加速期间和制动期间相应打开和闭合刀槽花纹的元件。
特别地,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胎面带的轮胎,在所述胎面带上限定有多个沟槽、由所述多个沟槽界定的多个块体以及在所述多个块体中的至少一个块体中形成的多个三维刀槽花纹。
优选地,所述三维刀槽花纹在相对于所述胎面带位于径向外部的胎面表面上开口。
优选地,所述三维刀槽花纹在与限定于所述胎面表面上的前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多个刀槽花纹中的每个三维刀槽花纹将所述至少一个块体分开成包括第一表面的第一块体部分和包括第二表面的第二块体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沿着与所述胎面表面相交的参考平面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前进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沿着与所述胎面表面相交的参考平面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块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块体部分之间设置多个阳/阴联接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块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块体部分之间的所有阳/阴联接器由多个突起以及由多个凹部形成,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从所述参考平面朝向所述第二块体部分延伸,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中并从所述参考平面延伸远离所述第一块体部分。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突起具有与所述胎面表面间隔开的顶端,间隔开的距离不大于在所述顶端处测量的所述三维刀槽花纹的深度的40%。
具有上述特征的三维刀槽花纹的设置确定了在其中限定凹部的块体部分上的唇元件,该唇元件比该块体部分的相邻区域和其上形成突起的块体部分二者更易变形。
以这种方式,当块体在轮胎的前进方向上受到剪切应力时,例如在加速期间,唇元件通过变形在前进方向上比界定刀槽花纹的另一块体部分移动更大的量,从而增大所述刀槽花纹的开口。
类似地,当块体在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受到剪切应力时,例如在制动时,唇元件通过变形在该方向上比界定刀槽花纹的另一块体部分移动更大的量,以便减小其开口的尺寸,可能直到它被关闭。
在上述方面中,本发明可以包括下面指出的优选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突起具有棱锥形状,并且所述顶端通过基本平坦的连接表面连接到所述参考平面。
优选地,所述突起具有棱锥形状,该棱锥形状具有四边形平面,所述四边形平面具有彼此基本相等的第一对相邻边和彼此基本相等的第二对相邻边以及彼此垂直的较长对角线和较短对角线。
优选地,所述较长对角线在基本垂直于所述胎面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较短对角线在基本平行于所述胎面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相邻边中的边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二对相邻边中的边,并且它们在所述突起的面向所述胎面表面的上顶点处连接在一起。
上述特征,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限定了突起的形状,该形状有利地使得不过度削弱其中在唇元件处制成凹部的块体部分成为可能,尽管突起位于胎面表面附近。
另外,突起的该形状使得更容易从硫化模具中取出轮胎。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顶点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小于2mm。优选地,所述距离为约1mm。
这最大化了唇元件的可变形性,并因此最大化了随着加速或制动而打开和关闭刀槽花纹的开口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相邻边中的边在所述突起的下顶点处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突起面向所述刀槽花纹的底部、在与所述胎面表面相对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下顶点与所述刀槽花纹的所述底部相距的距离小于2mm,最优选为约1mm。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相对边中的边在相应的侧顶点处连接到所述第二对相对边中的边,所述侧顶点彼此相距的距离在约2mm和约5mm之间,最优选为约3mm。
优选地,所述顶端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不大于约3mm,最优选为约2mm。
优选地,所述顶端与所述参考平面相距的距离在约1mm和约2mm之间。
优选地,所述顶端与所述参考平面相距的距离不大于在所述顶端处测量的所述刀槽花纹的深度的30%。
以这种方式,在制成凹部的块体部分上限定了唇元件,该唇元件可以充分变形,以便有效地打开和关闭刀槽花纹的开口、但不会过度减弱块体部分成为可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没有凹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彼此基本平行,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三维刀槽花纹的延伸基本恒定。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至少三个突起。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五个突起。
由于该特征,单个突起的增加的性能效果显著增加并且在更大的纵向尺寸上扩展,典型地在块体的整个纵向延伸上扩展。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三维刀槽花纹在所述胎面表面上开口并且具有Z字形路线。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块体中制成的所述三维刀槽花纹在胎面表面上沿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至少一个块体再分为具有彼此基本相等的周向尺寸的部分。
以这种方式,每个块体具有在每个块体被三维刀槽花纹分成的各个部分中基本均匀的机械特性(特别是抗剪切应力)。
优选地,所述多个刀槽花纹形成在所述胎面带的肩部区域上。
优选地,在所述胎面带的介于轴向相对的肩部区域之间的中心区域上,优选地提供仅具有简单刀槽花纹的块体。
优选地,所述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胎面表面。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现的轮胎的在平面上展开的胎面带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由II表示的图1胎面带部分的区域的放大视图,该区域包括具有三维刀槽花纹的块体;
图3A和图3B分别是由图2的块体中的三维刀槽花纹限定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和透视图;
图4是图2的块体沿线IV-IV的横截面放大图;和
图5和图6是与图4类似的视图,分别示出了在加速期间和制动期间的块体的行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表示整个轮胎,其根据本发明形成。
轮胎1具有轮胎结构和胎面带2,轮胎结构本身是常规的并且未在附图中示出,胎面带相对于轮胎1位于径向外部,胎面表面3限定在胎面带上。
特别旨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带2的部分轴向延伸,以便限定有效宽度L,并且在其轴向相对的两个端部处连接到轮胎1的侧翼4。
胎面带2的中心区域5以及两个肩部区域6也被标识在胎面带的有效宽度L内部,该中心区域关于轮胎的赤道面P对称地延伸,这两个肩部区域与中心区域5相邻并且关于中心区域轴向对称地布置。
在胎面带2中形成多个沟槽,所有沟槽全部总体由附图标记7表示,这些沟槽界定了沿胎面带2的周向延伸连续布置的多个块体8。
特别地,标识了形成在每个肩部区域6中的多个第一块体8a和形成在胎面带2的中心区域5中的多个第二块体8b。
每个块体8a由彼此轴向相对的第一边缘8c和周向彼此相对的第二边缘8d界定。
上面简要描述的块体8和沟槽7整体限定了轮胎1的胎面花纹,并且构造成限定其优选的滚动方向。
因此,轮胎1是定向轮胎,其上保持限定了前进方向F。
在每个块体8中形成了简单刀槽花纹9和/或三维刀槽花纹10,这些刀槽花纹在胎面表面3上开口并且沿与前进方向F相交的方向延伸。
特别地,在这里描述的优选示例中,在肩部区域6中制成的每个块体8a包括三维刀槽花纹10,而在胎面带2的中心区域5中制成的每个块体8b包括简单刀槽花纹9。
三维刀槽花纹10在块体8a中沿彼此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优选地,所述方向也基本平行于第二边缘8d。
三维刀槽花纹10优选地彼此相距基本相等的距离并且与第二边缘8d的距离基本相等,以便将每个块体8a分成具有基本相等的周向尺寸的部分。
三维刀槽花纹10优选地在相对的两个端部10a处具有基本直线的路线并且在中心区域10b处具有Z字形路线(虚线路线)。
每个三维刀槽花纹10将相关的块体8a分成第一和第二块体部分,分别由附图标记11和12表示,第一和第二块体部分分别具有面向前进方向F的第一表面13以及面向第一表面13并面向与前进方向F相反的方向的第二表面14。
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中的每个表面与胎面表面3相交,从而限定三维刀槽花纹10的纵向方向Y,并且每个表面沿着参考平面在胎面带2内部延伸,该参考平面基本垂直于胎面表面3。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第一表面13的参考平面由X表示,而第二表面14的参考平面由X'表示。
以这种方式,基本平行于胎面表面3的纵向方向Y和基本垂直于胎面表面3并平行于轮胎1的径向方向的横向方向Z唯一地限定在参考平面X、X'上。
显然的是,在其中刀槽花纹具有Z字形路线的中心区域10b中,参考平面X、X'由彼此相邻的多个参考平面形成,关于以下叙述的刀槽花纹的特征,可以独立地考虑每个参考平面。
在端部10a处,三维刀槽花纹10具有沿横向方向Z的尺寸,即深度,其小于在中心区域10b处的深度。特别地,在端部10a处,深度为约2mm,而在中心区域处,所述深度为约7mm。
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彼此基本平行,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沿着三维刀槽花纹10的延伸基本恒定。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之间的距离优选为约0.3mm。
第一表面13包括从参考平面X朝向第二块体部分12延伸的多个突起15,而第二表面14包括从相应的参考平面X'并远离第一块体部分11延伸的对应数量的凹部16,所述凹部成形为至少部分地联接至突起15,从而形成相应的多个阳/阴联接器。
由于在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之间设置了这些阳/阴联接器,刀槽花纹10是三维刀槽花纹。
优选地,设置在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之间的所有阳/阴联接器由形成在第一表面13上的突起15以及由形成在第二表面14中的相应凹部16实现。
最优选地,刀槽花纹10的所有突起15都在第一表面13上制成,使得第二表面14不包括突起,并且同样优选地,所有凹部16都在第二表面14中制成,使得第一表面13不包括任何凹部。
在这里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突起15形成在刀槽花纹10的中心区域10b中的第一表面13上,在该中心区域中,所述刀槽花纹具有Z字形路线,该Z字形路线包括彼此相对倾斜的相邻参考平面X。
突起15优选连续地布置,使得对于每个相邻参考平面存在一个突起,从而形成刀槽花纹10的Z字形路线。
为每个三维刀槽花纹10设置至少三个突起。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刀槽花纹10包括五个突起。
突起15基本相同并且每个都具有棱锥形状,在其上标识了顶端20。
突起15靠近胎面表面3定位,并且特别地,顶端20与所述胎面表面间隔开的距离不大于在顶端20处测量的刀槽花纹10的深度的40%,优选为约30%。
另外,顶端20与参考平面X间隔开的距离不大于在顶端20处测量的刀槽花纹10的深度的30%。所述顶端与参考平面X间隔开的距离优选地等于所述深度的约20%。
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在顶端20处测量的刀槽花纹10的深度为约7mm,因此顶端20与胎面表面3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顶端与参考平面X之间的距离分别不大于约3mm和不大于约2mm。
顶端20与胎面表面3优选间隔开约2mm,并且该顶端与参考平面X间隔开约1mm至约2mm,优选间隔开约1.5mm。
应注意,顶端20与参考平面X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表面13与第二表面14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块体部分11相对于第二块体部分12在横向方向Z上的可能的相对位移被突起15与凹部16的壁的干涉防止。
每个突起15优选地具有棱锥形状,该棱锥形状具有四边形基部,其中顶端20在四边形基部处通过四个基本平坦的连接表面21连接到参考平面X。
四边形基部包括第一对边22和第二对边23,第一对边彼此相邻,彼此基本相等,并且面向胎面表面3,第二对边彼此相邻,彼此基本相等,并且面向三维刀槽花纹10的底部17。第一对边中的边22在突起15的面向胎面表面3的上顶点24处彼此连接。
上顶点24是突起15的最靠近胎面表面3的点,并且与该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小于2mm,优选为约1mm。
第二对边中的边23在突起15的下顶点25处彼此连接,该顶点25面向刀槽花纹10的底部17、在与胎面表面3相对的一侧上。
下顶点25是突起15的最靠近刀槽花纹10的底部17的点,并且与该底部间隔开的距离小于2mm,优选为约1mm。
第一对边中的边22比第二对边中的边23短,使得相比下顶点25,顶端20更靠近上顶点24。
在突起15的四边形基部上还限定了彼此垂直的较长对角线26和较短对角线27。
较长对角线26优选地在横向方向Z上延伸,以便基本垂直于胎面表面3,而较短对角线27在纵向方向Y上延伸,以便基本平行于胎面表面3。
第一对边中的边22在相应的侧顶点28处连接到第二对边中的边23,侧顶点间隔开约2mm至约5mm,优选间隔开约3mm。
顶端20还通过第一脊29a连接到上顶点24以及通过第二脊29b连接到下顶点25,第一脊和第二脊由相应成对的连接表面21连接所在的点限定。
第一脊29a相对于参考平面X倾斜约60°的角度,而第二脊29b相对于参考平面X倾斜约20°的角度。
在第二表面14中制成的凹部16具有与突起15对应的类似形状。
上面详细描述的三维刀槽花纹10的构造在其中制成凹部16的第二块体部分12上限定了唇元件30,该唇部元件限定在凹部16的上部与胎面表面3之间。
唇元件30具有比块体8a的其余部分更大程度的可变形性,并且特别地,在刀槽花纹10的开口处具有比第一块体部分11更大程度的可变形性。
由于该特征,当块体8a受到依照前进方向F取向的剪切应力时,具有更大程度的可变形性的唇元件30比第一块体部分11移动的程度更大,使得刀槽花纹10的开口大于在正常条件(即没有剪切应力)下第一表面13与第二表面14之间的距离。
这种情况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其中,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在没有剪切应力的情况下在刀槽花纹10处的位置由实线表示,而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在存在与前进方向F一致的剪切应力T的情况下在刀槽花纹10处的位置由虚线表示。
类似地,当块体8a受到沿与前进方向F相反的方向取向的剪切应力时,唇元件30倾向于通过比第一块体部分11移动更大的程度来闭合刀槽花纹10的开口。
这种情况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其中,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在没有剪切应力的情况下在刀槽花纹10处的位置由实线表示,而第一块体部分11和第二块体部分12在存在沿与前进方向F相反的方向取向的剪切应力T的情况下在刀槽花纹10处的位置由虚线表示。
示例
申请人已经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尺寸为205/55R16的轮胎在不同的路面(被雪覆盖、湿和干)上进行加速,制动和道路操控测试,并将其结果与在尺寸、化合物和胎面花纹方面非常相似但具有设置有国际专利申请WO 2012/127332中描述的类型的三维刀槽花纹的块体的对比轮胎进行比较。
由测试获得的结果列于下表1中,其中对比轮胎表示为轮胎A,本发明的轮胎表示为轮胎B。
Figure BDA0001888882980000121
Figure BDA0001888882980000131
表1中的结果显示,在被雪覆盖的路面上的牵引控制期间以及在干路面上制动时,牵引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已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提供的性能在路面是湿路面时在打滑和操控方面都相当好。
此外,本申请已经表明,在块体中提供三维刀槽花纹(根据本发明形成该刀槽花纹)在硫化和模制所述轮胎时从模具中取出轮胎不会带来特别的困难。

Claims (22)

1.一种轮胎(1),包括胎面带(2),在所述胎面带(2)上限定了:
-多个沟槽(7),
-由所述多个沟槽(7)界定的多个块体(8a),
-在所述多个块体中的至少一个块体(8a)中形成的多个三维刀槽花纹(10),所述三维刀槽花纹在位于所述胎面带的径向外部胎面表面(3)上开口并且沿着与限定于所述胎面表面上的向前方向(F)相交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三维刀槽花纹中的每个三维刀槽花纹(10)将所述至少一个块体(8a)分成:
-包括第一表面(13)的第一块体部分(11),所述第一表面沿着与所述胎面表面(3)相交并面向所述向前方向(F)的参考平面(X)延伸,以及
-包括第二表面(14)的第二块体部分(12),所述第二表面沿着与所述胎面表面(3)相交的参考平面(X')延伸,所述第二表面(14)与所述第一表面(13)相对并且背对所述向前方向(F),
其中:
-在所述第一块体部分(11)和所述第二块体部分(12)之间设置有多个阳/阴联接器,
-所述第一块体部分(11)和所述第二块体部分(12)之间的所有阳/阴联接器由多个突起(15)以及由多个凹部(16)形成,所述多个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13)上并且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沿的所述参考平面(X)朝向所述第二块体部分(12)延伸,所述多个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14)中并且从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沿的所述参考平面(X')远离所述第一块体部分(11)延伸,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3)上的所述突起(15)具有顶端(20),所述顶端与所述胎面表面(3)相距的距离不大于在所述顶端(20)处测量的所述三维刀槽花纹(10)的深度的40%;
其中,所述突起(15)具有棱锥形状,所述棱锥形状具有四边形平面,所述四边形平面具有彼此基本相等的第一对相邻边(22)和彼此基本相等的第二对相邻边(23)以及彼此垂直的较长对角线(26)和较短对角线(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突起(15)具有棱锥形状,所述顶端(20)通过基本平坦的连接表面(21)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沿的所述参考平面(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较长对角线(26)在基本垂直于所述胎面表面(3)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较短对角线(27)在基本平行于所述胎面表面(3)的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对相邻边(22)中的边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对相邻边(23)中的边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一对相邻边(22)中的边在所述突起(15)的上顶点(24)处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顶点面向所述胎面表面(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上顶点(24)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小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对相邻边(23)中的边在所述突起(15)的下顶点(25)处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顶点面向所述三维刀槽花纹的底部(17)、在与所述胎面表面(3)相对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下顶点(25)与所述三维刀槽花纹的所述底部(17)相距的距离小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对相邻边(22)中的边在相应的侧顶点(28)处连接到所述第二对相邻边(23)中的边,所述侧顶点彼此相距的距离在2mm和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顶端(20)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不大于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顶端(20)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沿的所述参考平面(X)的距离在1mm和2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顶端(20)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沿的所述参考平面(X)相距的距离不大于在所述顶端处测量的所述三维刀槽花纹(10)的深度的3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3)不具有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3)和所述第二表面(14)彼此基本平行,使得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三维刀槽花纹(10)的延伸基本恒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一表面(13)上形成至少三个突起(15)。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至少一个三维刀槽花纹(10)在所述胎面表面(3)上开口并且具有Z字形路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块体(8a)中制成的所述三维刀槽花纹(10)沿基本平行的方向在所述胎面表面上延伸,并且将所述至少一个块体再分为具有彼此基本相等的周向尺寸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多个块体(8a)形成在所述胎面带(2)的肩部区域(6)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带的介于轴向相对的肩部区域(6)之间的中心区域(5)上设置有仅具有简单刀槽花纹(9)的块体(8b)。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上顶点(24)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为1mm。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下顶点(25)与所述三维刀槽花纹的所述底部(17)相距的距离为1mm。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侧顶点彼此相距的距离为3mm。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顶端(20)与所述胎面表面相距的距离为2mm。
CN201780034211.9A 2016-06-10 2017-06-06 冬季轮胎 Active CN109219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UA20164290 2016-06-10
IT102016000059988 2016-06-10
PCT/IB2017/053323 WO2017212399A1 (en) 2016-06-10 2017-06-06 Winter ty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530A CN109219530A (zh) 2019-01-15
CN109219530B true CN109219530B (zh) 2021-02-09

Family

ID=5711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211.9A Active CN109219530B (zh) 2016-06-10 2017-06-06 冬季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7004A1 (zh)
EP (2) EP3778265B1 (zh)
CN (1) CN109219530B (zh)
RU (1) RU2737706C2 (zh)
WO (1) WO20172123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4803A1 (de) * 2016-12-13 2018-06-2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178813B2 (ja) * 2018-07-04 202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IT202000016684A1 (it) 2020-07-09 2022-01-09 Pirelli Pneumatico per autovetture
IT202100014642A1 (it) 2021-06-08 2022-12-08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veicoli per trasporto leggero
CN114475092B (zh) * 2021-12-27 2023-10-24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升轮胎驱制动性能和磨耗性能的三维钢片
CN114714822B (zh) * 2022-03-16 2023-10-27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轮胎磨耗性能的三维钢片及轮胎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0643A1 (en) * 2001-04-05 2002-11-21 Tetsuya Kuze Pneumatic tire
JP2004243644A (ja) * 2003-02-13 2004-09-02 Ngk Insulators Ltd サイプブレード及びタイヤ成形用金型
JP2004314758A (ja) * 2003-04-15 2004-11-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2932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429441A (zh) * 2011-03-21 2013-12-0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7648A (ja) * 2006-10-03 2008-04-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16500B2 (ja) * 2010-06-25 2014-06-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15249B2 (ja) * 2012-08-30 2016-10-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0643A1 (en) * 2001-04-05 2002-11-21 Tetsuya Kuze Pneumatic tire
JP2004243644A (ja) * 2003-02-13 2004-09-02 Ngk Insulators Ltd サイプブレード及びタイヤ成形用金型
JP2004314758A (ja) * 2003-04-15 2004-11-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429441A (zh) * 2011-03-21 2013-12-0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轮胎
CN10312932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37706C2 (ru) 2020-12-02
WO2017212399A1 (en) 2017-12-14
EP3778265B1 (en) 2022-08-31
CN109219530A (zh) 2019-01-15
EP3468816A1 (en) 2019-04-17
US20200317004A1 (en) 2020-10-08
RU2018146487A3 (zh) 2020-10-09
RU2018146487A (ru) 2020-07-13
EP3468816B1 (en) 2020-10-21
EP3778265A1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530B (zh) 冬季轮胎
EP1073562B1 (en) Tire tread with 3-dimensional sipe
CN107995896B (zh) 卡车轮胎胎面和卡车轮胎
KR101296700B1 (ko) 대형차량 타이어용 트레드
CN101557947B (zh) 在圆周胎面中包括凹口的轮胎
US9242512B2 (en) Tread with blocks
EP3017964A1 (en) An improved tread for a snow tire
CN110337374B (zh) 重型拖车的轮胎胎面
CN112203869B (zh) 包括波状沟槽和刀槽的轮胎胎面
WO2010144090A1 (en) Progressive tire mold element with scallops and tire formed by the same
US11110754B2 (en) Tread block arrangement having a sipe
EP3763548B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EP1993854B1 (en) Tyre
JP55332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551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加硫用金型
EP3335909B1 (en) A pneumatic tire, a tread band, and a tread block comprising a sipe, and a lamella plate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8245744B2 (en) Tire with tread having Z-shaped sipes in circumferential rib
CN114435031A (zh) 在至少一个胎肩部分的侧向沟槽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凹部的轮胎
EP3145730B1 (en) Tire profile and molding form
EP4234275B1 (en) A tread block arrangement having a sipe
CN113508041A (zh) 具有带盲微纹沟的周向纹沟的卡车轮胎
EP3727892B1 (en) Tread component
WO2023119019A1 (en) Winter tyre
EP3703959A1 (en) Heavy truck tire tread and heavy truck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