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933A -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933A
CN103118933A CN2011800449104A CN201180044910A CN103118933A CN 103118933 A CN103118933 A CN 103118933A CN 2011800449104 A CN2011800449104 A CN 2011800449104A CN 201180044910 A CN201180044910 A CN 201180044910A CN 103118933 A CN103118933 A CN 103118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section
ship
adjacent
section
load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4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933B (zh
Inventor
罗尔夫·罗登
哈拉尔德·阿尔布雷克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bben Propert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obben Properti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bben Properties GmbH filed Critical Wobben Properti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28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deck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1),尤其是货船,其具有用于容纳尤其是件货的装载物的装载面。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船(1),其装载面具有多个容纳部(9,11,13,27),所述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33,133)连接并且分布在所述装载面上的栅格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尤其是货船的船的底部元件(7,25,29),以及一种止动元件(47)。

Description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容纳尤其是件货的装载物的装载面的船,尤其是货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这种船的底部元件。
背景技术
优选使用上述类型的船,以便在长的距离上运输不同类型的件货。为此的典型应用情况是将风能设备和风能设备部件以及为此的配件从制造地点运输至特定地点或特定港口。
开始所述类型的船通常构成为用于,在大海上航行。由于如高浪、暴风的反复的气相条件或者由于在船工作时出现的振动而必需的是,位于船上侧上的负载可靠地固定在船的装载面上。
已知的船实现仅不令人满意地或者在带来不令人满意的如在时间和成本上的耗费情况下将各自不同的件货固定在装载面上。
关于此点,作为现有技术通常参考下列文献:EP 0 205 653 A1。
发明内容
基于此点,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提供一种船,所述船实现改进地容纳和固定件货。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在开始所述类型的船中实现其所基于的目的,所述方式在于,所述装载面具有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连接并且分布在装载面上的栅格中。在此,本发明利用下述知识,即在装载面上的多个容纳部优选分布在船的整个装载面上,进而随时可供用于将物件固定在装载面上。通过将多个容纳部设置在整个装载面上,对于将负载装填在船的上侧上的人员而言在装载面的任何部位上都提供用于与固定机构连接的充足数量的容纳部,以便根据在要装载的件货的大小和/或重量方面的要求而能够确定理想的存储位置,并且件货也能够在不考虑形状的情况下可靠地固定在所述位置上。原则上,优选能够应用已知的夹紧或绑扎装置作为固定机构,或者替选地还是集装箱技术中的固定机构,只要这为要装载的件货提供的话。
本发明尤其利用,将在装载面上的多个容纳部设置在第一栅格中:该栅格是预设的并且确定在装载面上的各个容纳部的每个位置点的布置。通过设置栅格而能够已经能够在船的装填前部中(以及在船的卸载前部中)根据装载面的布置图确定:哪个件货由于其大小和/或其重量而应定位在装载面的哪个部位上,或者何时并且如何将哪些货物从船的上侧移除,以便在最小的时间内确保最佳的装载和/或卸载过程。在此,容纳部本身牢固地与装载面连接,并且重新可供用于每个其他的装载和/或卸载过程,使得仅必须安装或移除可与容纳部连接的固定机构,以便固定或者松动装载物。这相对于已知的应用是有利的,该已知的应用将用于固定机构的容纳部借助于焊接而直接地单独设置在船的货舱的壁和/或底部上。一方面,货舱的壁和底部由此持久地承受损害,并且另一方面,必须为此提供培训过的人员和使用焊接设备和材料。
通过下述内容改进本发明: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和/或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由此,在装载面上构成基本上规则的栅格,其中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假设的)连接线设有基本上恒定的栅格间距。所述实施方案的优点是根据规则的样式而尤其简单的转换性和简单的可规划性。
本发明的另一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提出,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和/或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沿着容纳部的栅格状的布置的整个伸展而不构成是恒定的。还能够通过容纳部的栅格状的布置的预设的样式提高在船的装载时的可变性以及将负载最佳地固定在船的装载面上的可能性。此外,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也能够单独地关于下述方面进行优化:哪些类型的件货优选运输到船的船上侧上。尤其优选地,在第一和/或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的重复的样式构成为用于容纳风能设备和风能设备的部件以及风能设备的配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相邻的容纳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如下范围:20cm至35cm,或58cm至73cm,或115cm至130cm,或160cm至175cm。此外优选的是,相邻的容纳部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隔开如下范围:18cm至33cm,或218cm至233cm。
优选地,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容纳部之间的间距以上述范围设置。在此优选的是,设置各组容纳部,所述各组容纳部分别分配有上述范围中的一个。
通过下述内容有利地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船:装载面具有多个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连接并分布在装载面上的栅格中。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除了由第一容纳部形成的第一栅格之外,在装载面上设置可选地与第一栅格不同的第二栅格,所述第二栅格尤其优选构成为用于件货的或其他装载物的替选的布置。
优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第二容纳部之间的所述间距和/或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第二容纳部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或者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该布置的优点同样适用第一容纳部。
相邻的第二容纳部在第一方向上优选彼此隔开如下范围:218cm至233cm,或360cm至385cm。此外,相邻的第二容纳部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隔开11.9m至12.1m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装载面具有多个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三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连接并分布在装载面上的第三栅格中。关于第三容纳部的优点与如前述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优点相同,其中所述第三容纳部分布在装载面上的第三栅格中。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第三容纳部之间的间距和/或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的第三容纳部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或者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
优选地,相邻的第三容纳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如下范围:20cm至35cm,或98cm至113cm,或218cm至233cm,或5.8m至5.9m,和/或相邻的第三容纳部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隔开218cm至233cm的范围。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整数数量的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第三容纳部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位于5.8m至5.9m,或11.9m至12.1m的范围内。在要承受的负载的可变性方面被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将容纳部分分别以上述间距范围设置。以在第一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上述间距范围设置的两个容纳部之间优选也能够设有其他容纳部,例如设置四至十个其他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分别以上述间距范围中的一个彼此隔开地设置。例如,本身具有相应于20英尺或40英尺的ISO集装箱的容纳点的容纳点的装载物以该方式容纳在自身针对件货优化的船的装载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船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或第三容纳部在装载面中具有凹部,并且固定机构构成为扭锁装置,所述扭锁装置能够与凹部形成接合。替选地,容纳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并且固定机构构成为扭锁装置,尤其构成为鸠尾榫配件,所述扭锁装置能够与凹部形成接合。
此外,替选地,第二和/或第三容纳部构成为是环形的或者轭形的。
扭锁装置和/或构成为环形或轭形的凹部优选构建为用于容纳夹紧装置、尤其螺旋扣或者其他的绑扎技术机构。
将容纳部构成为例如能够将例如扭锁的固定机构引入到其中的凹部具有下述特别的优点,即装载面除了例外基本上构成为是平面的并且尤其在借助于车辆通行装载面时尤其不在装载面上构成干扰体,所述干扰体否则能够妨碍通行或者能够是车辆的损坏风险(或者绊倒行人的危险)。
凹部本身确定为尺寸足够小的,使得在踩踏凹部时排除倒塌危险。因此所述实施形式对于装载面的下述区域而言能够被示为是尤其有利的,所述区域在船航行期间或者在港口中在装载或卸载期间必须被踩踏和/或通行。替选于此,尤其有利的是,在装载面上设置凸起,固定机构能够引入到所述凸起中,因为这种容纳部确保与固定在机构的连接的更大的稳定性,这例如能够在鸠尾榫配件的实例中明显地识别出来。通过将凸起设置在装载面上而必须忍受的上述安全风险的缺点尤其在装载面的下述部分上是合理的,所述部分在船工作期间——即尤其在船航行期间——必须不被踩踏。这尤其符合在船的露天甲板上的装载面的区域。
设置在形成船的露天甲板的底部元件上的容纳部优选构成为是平的。所述容纳部优选具有相对于底部在低于30cm范围内的高度,尤其优选低于15cm。尤其有优选的是,对容纳部进行空气动力学优化。优选地,容纳部具有侧部段,所述侧部段相对于例如露天甲板的底部设置成平缓的角。这对于空气的流动特性起有利的作用,所述空气在容纳部上流过。容纳部构成为是越平的、并且从底部到容纳部的侧面的过渡部越平缓地延伸,在凹部溢流的情况下构成空气涡旋就越低,这又有利地影响船的燃料消耗并且尤其优选地在具有马格努斯转子的船中作为驱动器影响对转子的入流。尤其当装载面的形成露天甲板的部分没有被装载进而完全地暴露于流过的风时,但是也已经在部分装载的情况下显示出空气动力学优化的优点。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能够借助于覆盖件封闭设置在形成船的露天甲板的底部元件上的容纳部,其中覆盖件本身是空气动力学优化的。优选地,覆盖件在下侧具有与容纳部相匹配的固定机构。此外优选的是,覆盖件的上侧构成为,使得其基本上流线形地成形在底部上,在所述底部上设置有被覆盖的容纳部。
尤其优选地,船的装载面包括货舱的底部和/或一个或多个板形的底部元件。底部元件优选分别彼此无关地定位在多个部位上并且能够定位在货舱中的不同的高度上或者定位在货舱之上,并且能够借助于船用起重机导入和导出。在此,船用起重机能够是船载的起重机,这是尤其优选的,或者是设置在港口中的装载起重机。因此,底部元件除了船的货舱的底部之外以中间底部或顶板的形式分别形成装载面的一部分。由于在不同部位上和在不同高度上的不同的可定位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的船的装载的可变性。
根据本发明的船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止动元件,所述止动元件能够与两个设置在相邻的容纳部中的固定机构形成接合,并且构建为用于,防止固定机构相对彼此的相对运动。止动元件优选构成为是框架形的,并且当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时围绕固定机构,使得在移除止动元件之后才可以移除固定机构。替选于此,止动元件也能够构成为是销形的,或者一旦所述止动元件设置在容纳部中,就根据锁止钩的类型与容纳部接合。然而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为了同时相对彼此固定两个固定机构而分别仅设有一个止动元件,因为由此显著简化地将固定机构安装并且止动在容纳部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船的、尤其是货船的底部元件。在上述类型的底部元件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所述目的:底部元件构建为用于,形成船的装载面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连接并且分布在装载面上的栅格中。底部元件优选构造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船。在此,底部元件尤其优选构成为中间底部元件或构成为顶板活门元件,其中构成为中间底部的底部元件设置在货舱之内,并且构成为顶板的底部元件优选设置在船的露天甲板上。
将各个底部元件设置为装载面的一部分的优点决定性地基于:底部元件能够各个预存在船的船上侧上还有船之外。因此可能的是,形成装载面的一部分的各个底部元件已经在根据本发明的船到达停泊位处之前设有尤其是件货的负载、将件货固定在其上并且然后在船到达时还仅仅必须通过之前已经装载的、预存在港口的底部元件来更换位于船上侧上的底部元件。由此,能够实现显著地时间节约,借助已知的船和之前已知的装载面构造也不能够近似地实现这种时间节约。
此外,各个底部元件在损坏时能够在船的外部进行维护,而对于船而言没有由此引起在港口和船厂中的延长的停泊时间。在出现底部元件损坏时,所述底部元件简单地用完好的替换元件来取代,并且船继续其航程,而底部元件在此期间进行修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止动元件,所述止动元件能够与两个设置在相邻的容纳部中的固定机构形成接合并且为此构建为,避免所述固定机构相对彼此的相对运动。止动元件具有基体,所述基体在两个端部段中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分别构建为,与固定机构的相应成形的部段接合。止动元件使用下述知识:能够将两个相邻的固定机构根据框架或者夹子的例子来相对彼此固定的功能同时用于,将相邻设置的底部元件相互固定在彼此上。
止动元件优选构成为,将固定机构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容纳部中,使得固定机构借助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完全地延伸穿过止动元件。因此,优选根据扭锁类型而构成为锥形的、可转动的夹子体或锁止体的固定元件尽管存在止动元件而仍实施止动的任务。
优选地,止动元件具有隔片,所述隔片构成为用于通过将容纳在底部元件中的固定机构的固定元件能够与所述止动元件接合或后接合,而将止动元件在底部元件上止动。因此,为此将止动元件的一侧用作为止动部,而止动元件的另一侧具有凹部,固定机构的未使用的固定元件穿过所述凹部延伸至要固定的件货、集装箱等。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根据本发明的船具有至少一个马格努斯转子,尤其优选四个马格努斯转子。马格努斯转子还称作弗莱特纳转子或帆转子。这种转子优选构成为圆柱。由于马格努斯转子的旋转构成力,所述力横向于流过转子的流体的方向对准。
一个或多个马格努斯转子能够借助于由能量供应系统提供的电能而置于旋转中。在具有四个马格努斯转子的船中,马格努斯转子尤其优选设置在船的船首侧和船尾侧的角处。容纳装载面的货舱在船的船首和船尾中由于马格努斯转子的布置而在其长度方面受到限制。具有其装载面的货舱优选构建为用于,在马格努斯转子之间在船中提供最大的面。
根据本发明的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还具有船用起重机,所述船用起重机构建为用于,将至少一个柴电系统从船的内部中移除和/或引入到船的内部中,所述柴电系统在船上优选用于为船驱动器和/或马格努斯转子的驱动器提供电能。尤其优选地,在船内部和在相应共同的开口之下设置多个柴电系统。根据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共同的开口能够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底部元件来封闭。
船用起重机优选设置为,使得其通过降下起重机钩穿过货舱并且穿过共同的开口进入到其中设有柴电系统的空间中。因此,通过船用起重机实现,在任意的港口中或在任意的码头上进行柴电系统的更换,而与是否在岸侧存在起重机无关。船用起重机优选也能够提升或放下底部元件,所述底部元件可选地是共同开口的覆盖件。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不必需的是,为了一个或多个柴电系统的更换过程而之前将可能还位于船的船上侧上的负载移除。借助于固定机构固定在底部元件上的件货优选能够连同底部元件一起被提升并且向侧向运动,以便空出到一个或多个柴电系统的入口。在成功更换之后,然后将负载再次连同底部元件一起置于用于一个或多个柴电系统的开口上并且封闭货舱或装载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并且参照附图详细地阐明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船的切开的俯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船的切开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三优选实施形式的船的细节图;
图4示出图1中的船的细节图;
图5示出根据第四优选实施形式的船的存储面的细节图;
图6示出具有止动元件的、图4的船的细节立体图;
图7示出图6的替选图;
图8示出具有止动元件的、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船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示出在安装状态中的船的止动元件的另一细节图;和
图10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船的止动元件的立体图和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船的部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部分地示出船1的船尾部分的示意俯视图。所示出的船1具有船体3。在船体3中设有货舱5。货舱5借助于多个构成为盖板7的底部元件封闭。底部元件形成船1的装载面的一部分。在包括构成为盖板7的底部元件的存储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纳部9、11、13。容纳部9、11、13沿着装载面设置在不同的栅格中。
根据图1在通过底部元件7形成的装载面上设置有具有第一容纳部13的栅格。第一容纳部13在第一方向15(船1的纵向方向)上和在第二方向17(船1的横向方向)上基本上均匀地相互间隔。
装载面的底部元件7还具有第二栅格,沿着所述第二栅格设置有第二容纳部11。如详细地也能够从图3中看出,第二容纳部11在第一方向15上交替的以间距G和间距H相互设置。在第二方向17上,第二容纳部11以间距I隔开。在当前示出的实例中,间距I等于间距F,并且位于11.9m至12.1m,尤其优选11.98m至12.0m的范围内。
间距G位于218cm至233cm的范围内,并且间距H位于360cm至386cm的范围内。间距G尤其优选位于225cm和227cm之间,并且间距H尤其优选为368cm和370cm之间。
第三容纳部9设置在第三栅格中,所述第三栅格沿第一方向15(船纵向方向)和第二方向17(船横向方向)延伸。第三容纳部9在第一方向上依据重复的样式不同宽度地相互隔开。在第一方向上,第三容纳部9从左侧观察以间距A相互隔开,然后以间距B相互隔开,接下来再次以间距A相互隔开并且最后以间距C相互隔开,并且最终重新地以间距A相互隔开。设置在船尾中的三个盖板7与最近的在图1中右侧的部段上示出的盖板7通过隔片19隔开。隔片19从船1的左舷侧延伸至右舷侧。
间距A位于5.8m至5.9m的范围内,间距B位于20cm至35cm的范围内,并且间距C位于98cm至113c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地,间距A为5.84m和5.86m之间,间距B为27cm和29cm之间,并且间距C为105cm和107cm之间。
第三容纳部9在第二方向17上以间距D或者以间距E交替地相互设置。
间距D位于218cm至233cm的范围内,并且间距E位于20cm至35c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地,间距D位于225cm至227cm的范围内。
第三容纳部9在第一方向15上还彼此隔开地设置,使得第三容纳部的第一行9’和第三容纳部的第四行9’’之间的间距占据间距F。
间距F位于11.9m至12.1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位于11.98m至12.0m的范围之间。
第三容纳部9根据图1构成为用于容纳鸠尾榫配件的凸起。第二容纳部11构成为用于容纳扭锁的凹部。第一容纳部13构成为基本上环形的孔眼或构成为D形环。在船1的隔片19的区域中,在左舷侧上设置有多个起重机,从中示出起重机21。部段23在隔片19上从右舷侧沿朝向左舷侧的方向延伸。在部段23中设置有多个第三容纳部9。设置在部段23中的第三容纳部9相对于在由盖板7形成的装载面上设置第三容纳部9的栅格相比旋转90°设置。
可选地,在部段23中同样设置有(未示出的)第一容纳部13,所述容纳部同样相对于在盖板7上的第一容纳部13旋转90°设置。
在图2中示出根据一个替选实施形式的船1。在图2中示出的船1具有装载面的配置,所述装载面由多个底部元件形成,所述底部元件构成为中间底部25。在包括中间底部25的存储面上,将多个第一容纳部27设置在第一栅格中。第一容纳部27在第一方向15上依据重复的样式彼此不同间距地设置。在第一方向上分别隔开的容纳部27相互以间距K紧随,然而以间距L紧随,重新地以间距L紧随,然后再次以间距K紧随并且最后以间距M相互隔开。接下来,容纳部以间距K隔开,然后以间距L隔开,然后重新以间距L隔开,然后再次以间距K隔开并且最后以间距N相互隔开。
间距K位于115cm至130cm,尤其优选123cm至124cm的范围内,间距L位于160cm至175cm的、尤其优选168cm至170cm的范围内,间距M位于20cm至35cm、尤其优选27cm至29cm的范围内,并且间距N位于58cm至73cm,尤其优选65cm至67cm的范围内。
在第二方向17上,第一凹部27相互交替地以间距O和间距P彼此隔开。
间距O位于218cm至233c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225cm至227cm的范围内,并且区域P位于18cm至33cm的范围内。
多个第二凹部11以如根据图1沿着第二栅格的第二容纳部11相同的方式设置在装载面上。在船1的区域19中,根据当前的视图,两个构成为中间底部25的底部元件与剩余的中间底部25相比缩短地构成。
根据图1和2的两个实施形式是共同的,即底部元件7、25能够借助于船自有的起重机或者外部的起重机全部单独地从船中移除或者添加到船上。虽然在图2中没有示出:构成为中间底部25的底部元件也能够以彼此间不同的高度来设置。这当然是优选的情况。
在图3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船1的装载面的构成为中间底部29的底部元件。装载面设置在船1的船体3之内。图3中的中间底部29与图2中的中间底部2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图3中的中间底部基本上是中间底部25的两倍宽。当然与图2相比未改变第一容纳部27或第二容纳部11的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关于此点参考图2的上述实施方案。
图3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容纳部11、27构成为凹部。凹部根据盆的类型装入到船1的中间底部29中并且不突出。仅焊缝可能为在装载面上的最小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通过中间底部29形成。但是借助于相应的制造方法也能够最小化所述隆起部。
原则上,根据图3的第二容纳部11和第一容纳部27是相同的凹陷部。然而,第二容纳部11相对于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的第一容纳部27旋转90°。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这也适用于图2,因此然后第二容纳部11相对于图2的第一容纳部27旋转90°设置。
在图4中示出图1的容纳部的布置的细节图。关于此点,参考图1的之前的描述。所示出的是船1的船首区域的断面。根据图4中示出的实施形式,第一容纳部13基本上构成为是形状相同的且大小相同的,或者在船1的装载面上分布。一种例外是在部段31中形成容纳部。在部段31中,在两个相邻的底部元件7的边缘区域中分别设置有两个容纳部113。当然,容纳部113在形状和构型方面相应于第一容纳部13,直接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容纳部13旋转90°。
同样地,在部段31中设置有两个鸠尾榫容纳部19,所述鸠尾榫容纳部尽管在形状和构型方面相应于第三容纳部9,然而相对于所述第三容纳部旋转90°地设置在底部元件7的边缘区域中。
以旋转90°的定向设置容纳部在固定特定的件货时实现更好地静态确定的方式确定件货在底部元件7上的位置。
图5示出构成为中间底部25或中间底部29的底部元件的表面的细节图。特别地,示出总共四个第一容纳部27的安装。共总四个第一容纳部27以四个一组的方式以2×2定向的方式设置为在共同的板中的凹部。板借助于环绕的焊缝35嵌入中间底部25或29的表面中。例如,将固定机构23装入到凹部27中的一个中。固定机构33是具有在外部安装在扭锁上的夹紧环37的扭锁。替选于所示出的扭锁,也能够将其他的、不同的固定机构装入到容纳部27中。相应的选择匹配于具体的应用情况。
在图6从斜上方以剖面的方式示出构成为盖板7的底部元件。在构成为盖板7的底部元件上构成有作为凸起的第三容纳部9。第三容纳部9从上方观察具有大致字母H的形状。所述第三容纳部构成为用于容纳鸠尾榫嵌件。在所示出的定向中,鸠尾榫嵌件从右侧移入到第三容纳部9中。为此,第三容纳部9具有两个反锥形的部段39,借助所述反锥形的部段能够后接合鸠尾榫嵌件的相应构成的部段。在部段39的在所示出的定向中左侧的端部上,在两侧设有止挡件41。止挡件41分别用作为用于要移入的鸠尾榫嵌件的护墙。
除了第三开口9之外,在图中左侧的边缘中示出两个第一容纳部13,所述第一容纳部构成为环形的容纳部。
在图7中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也已经在图6中示出的情况。在构成为盖板的底部元件7的上侧43上能够明显地观察到:第三容纳部9凸起状地从表面43中伸出,其中在图7中示出所述底部元件中的一个。其显示出负锥形的部段39和止挡面41。在两个部段39之间的中部中,设有基本上为H形轮廓的另一凹处45。容纳部9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优化。所述容纳部具有倾斜延伸的侧部段,在所述侧部段之内构成有部段39。
图8中示出图6和7中的第三容纳部9的使用情况。在构成为盖板的两个相邻的底部元件7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三容纳部9。固定机构133分别侧向地推入到第三容纳部9中。
每两个相对置的固定元件133分别借助于止动元件相对彼此固定。止动元件47总是形状配合地与两个相对置的固定机构133接合。固定机构133根据图8构成为鸠尾榫嵌件并且在上侧具有锥形的部段49。锥形的部段49构成为,接合到标准化的包角中。两个所述包角作为分别与锥形的部段49接合的包角51示出。
包角51是每个转子叶片容纳部的一部分。转子叶片容纳部具有包含包角51的框架。风能设备的转子叶片借助于螺旋连接或者销连接固定在容纳部上,并且容纳部本身借助于固定机构133固定在船的上侧上——当前在甲板上——。锥形的部段49借助于调节杠杆53可旋转90°地安装在固定机构133中。在将锥形部段49接合到包角51中之后,借助于调节杠杆53将锥形部段49旋转90°,并且锁止包角51。
因为尽管要锁止的货物的部分显著的自重而由于推力或者振动必须将要所述货物在竖直方向55上止动,所以止动元件47分别具有隔片57,借助所述隔片以与借助包角类似的方式能够后接合锥形的部段49。通过隔片57确保,止动元件47不能够无意地被提升或移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替选的实施方案,作为在构成为盖板的底部元件7上的容纳部9交替地旋转90°设置,以便在将件货固定在两个相邻的容纳部上时在两个方向上形成阻碍运动的护墙。为了借助于两个不相邻设置的容纳部、而借助一个容纳部和相对于此再下一个容纳部固定件货,止动元件47构成为用于,提供附加的止动。
在图8中示出的止动元件重新在图9中示出。能够看出,止动元件47围住固定机构133的固定部段59的两个基本上矩形的部段。为此,在止动元件中设置凹部,所述凹部与固定机构的基本上矩形的部段相匹配。在止动元件47的中央部段61中,设有多边形的凹部,所述多边形的凹部实现够得到固定机构133的调节杠杆53。此外,止动元件具有隔片63,所述隔片用作为用于货物的定位辅助装置,所述货物安放在止动元件上并且应当借助固定机构133固定。同样地,隔片63用作为用于此的止挡件。止动元件47只要(以未示出的方式)具有两个隔片57就能够用于固定构成为盖板的两个相邻的底部元件7。
图10单独地示出止动元件47。止动元件47具有基体65。基体65被划分成一个中央部段61和两个端部部段67。在基体65中设有凹部,所述凹部完全地延伸穿过基体65。凹部在端部部段67中分别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凹部69。凹部69分别设立用于形状配合地围绕例如鸠尾榫嵌件的相应地构成的固定机构。在端部部段67的一个中(优选也在两个端部部段67中)设置有隔片57。隔片57与基体65牢固地连接并且在中部中具有完全穿过隔片57延伸的凹部。凹部的尺寸确定为,使得固定机构的锥形部段能够在第一部位中穿过凹部延伸,并且在第二部位中与隔片57处于后接合。锥形的部段是固定机构的根据扭锁类型构成的固定元件的一部分。
在止动元件47的凹部的中央部段61中设置有多边形的凹部71。根据当前附图的多边形的凹部构成为是八角形的。第一棱边73相对于第二棱边75成角度α设置。尤其优选地,角度α=90°或者更大。第三棱边77和第四棱边79同样相对彼此成角度α设置。尤其优选地,角度α至少相应于在止动元件47上围绕的固定机构的调节杠杆的运动角度。更大的角度有助于固定机构的调节杠杆的接合自由性,但是还引起更高的空间和材料需求。在任意工作状态中能够通过凹部71触及固定机构的调节杠杆。
隔片63用作为定位辅助装置和用于在止动元件之上要与固定机构连接的货物的止挡件。
图10中示出的止动元件有利地联合下述两个功能:所述止动元件确保两个相邻的底部元件的相对彼此的固定并且同时构建为用于,借助于固定机构133相对于相应相邻的底部元件固定一个或两个所述底部元件。
图11示出在货舱207之下的构成为机器空间的空间205的示意横截面图或者侧视图。货舱207和位于其下的空间205与顶板208分开。顶板208优选形成货舱207的底部进而形成装载面的一部分。在顶板208中引入开口209,所述开口完全地延伸穿过顶板208并且借助于覆盖件222封闭。替选地,覆盖件不如同图11示出的那样构成为单独的覆盖件222,而是构成为根据本发明的底部元件。相关于此,参考底部元件的之前的实施方案。
在空间205之内,设置有多个柴电系统211,其中在图3中仅示出一个柴电系统211。柴电系统211借助于(未示出的)固定元件锁止在工作位置212中。在柴电系统211之下,设置有多个导轨223,所述导轨用作移动机构。在柴电系统211和导轨223之间设置有底板211,所述底板在对导轨223没有干扰性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踏上空间205。柴电系统211在其上侧具有多个止挡件227以用于引入力传递机构,例如索、链条、钩子等。通过将柴电系统从其工作位置212运动到安装/拆卸位置217中,来进行柴电系统的更换。为此,首先移除干扰柴电系统211的运动的底板221或者使底板221向侧向运动。然后,柴电系统211与在移动部段225的区域中的导轨223接触。这能够通过提升或降下柴电系统211来进行,例如借助于滑车。一旦柴电系统211从可能的固定机构中释放并且与导轨223接触,那么柴电系统211就沿箭头219的方向从工作位置212运动到安装/拆卸位置217中。这全部优选能够在船达到港口之前进行准备并且执行。在达到港口之后,仅还借助于起重机231将覆盖件222从开口209中移除,所述覆盖件尤其优选地构成为根据本发明的底部元件。
起重机231尤其优选是船用起重机,如同所述起重机也在图1中设置为起重机21。为了该目的,起重机231具有起重机钩239,在所述起重机钩上设置固定机构229。固定机构229能够是拉索、吊索、链条等。起重机231借助于索传动装置233沿箭头235的方向下运动穿过开口209。然后,位于安装/拆卸位置中的柴电系统211在止挡件227处与力传递机构229形成连接,并且同样沿箭头235的方向借助于起重机231提升。可选地,可以借助于起重机将柴电系统211带入到货舱的内部中,从那里起借助传统的车辆继续移动所述柴电系统,或者直接借助于起重机31将柴电系统整体地从船上侧提升。然后,在需要的情况下,借助于起重机231在相同但反向的路径上将新的或者维护过的柴电系统引入到船的内部中,并且从安装/拆卸位置置入工作位置212中。

Claims (17)

1.船(1),尤其是货船,具有用于容纳尤其是件货的装载物的装载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面具有多个容纳部(9,11,13,27),所述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33,133)连接并且分布在所述装载面上的栅格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15)上的、相邻的容纳部(9,11,13,27)之间的间距和/或在第二方向(17)上的、相邻的容纳部(9,11,13,27)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15)上的、相邻的容纳部(9,11,13,27)之间的所述间距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的、相邻的容纳部(9,11,13,27)之间的所述间距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容纳部(13,27)在所述第一方向(15)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20cm至35cm,或
-58cm至73cm,或
-115cm至130cm,或
-160cm至175cm,和/或
相邻的所述容纳部(13,27)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18cm至33cm,或
-218cm至233cm。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面具有多个第二容纳部(11),所述第二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33)连接并分布在所述装载面上的第二栅格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15)上的、相邻的第二容纳部(11)之间的所述间距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的、相邻的第二容纳部(11)之间的所述间距是相同的或者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二容纳部(11)在所述第一方向(15)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218cm至233cm,或
-360cm至385cm,和/或
相邻的所述第二容纳部(11)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11.9m至12.1m。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面具有多个第三容纳部(9),所述第三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133)连接并分布在所述装载面上的第三栅格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15)上的、相邻的第三容纳部(9)之间的所述间距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的、相邻的第三容纳部(9)之间的所述间距是相同的或者根据重复的样式而构成为是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容纳部(9)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20cm至35cm,或
-98cm至113cm,或
-218cm至233cm,或
-5.8m至5.9m,和/或
相邻的所述第三容纳部(9)在所述第二方向(17)上彼此隔开下述范围:
-218cm至233cm。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整数数量的所述第一容纳部(13,27)、第二容纳部(11)或第三容纳部(9)的在所述第一方向(15)和/或所述第二方向(17)上的间距位于下述范围内:
-5.8m至5.9m,或
-11.9m至12.1m。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3,27)、第二容纳部(11)和/或第三容纳部(9)
-在所述装载面中具有凹部,并且所述固定机构构成为扭锁装置(33),所述扭锁装置能够与所述凹部形成接合,或
-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并且所述固定机构构成为扭锁装置(33),尤其构成为鸠尾榫配件,所述扭锁装置能够与所述凸起形成接合,或
-构成为是环形的或者轭形的。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船(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面包括货舱的底部和/或一个或多个板形的底部元件(7,25,29)。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底部元件(7,25,29)能够分别无关地定位在多个部位上并且能够定位在所述货舱中的不同的高度上或者定位在所述货舱之上,并且能够借助于船用起重机(21)导入和导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之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或多个止动元件(47),所述止动元件能够与两个设置在相邻的容纳部(9)中的固定机构(133)形成接合并且构建用于防止所述固定机构(133)相对彼此的相对移动。
16.用于船的、尤其是货船的底部元件(7,25,2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元件构建用于形成所述船的所述装载面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与固定机构连接并且分布在所述装载面上的栅格中。
17.止动元件(47),所述止动元件构建用于能够与两个设置在相邻的容纳部(9)中的固定机构(133)形成接合并构建用于防止所述固定机构(133)相对彼此的相对运动,
其特征在于,设有基体(65),所述基体在两个端部段(67)中具有凹部(69),所述凹部分别构建用于与固定机构(133)的相应成形的部段接合。
CN201180044910.4A 2010-09-16 2011-09-08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Active CN103118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40902.2 2010-09-16
DE102010040902A DE102010040902A1 (de) 2010-09-16 2010-09-16 Schiff
PCT/EP2011/065524 WO2012034918A1 (de) 2010-09-16 2011-09-08 Schiff mit einer in einem ratser angelegten befestigungsmittel auf der ladefläch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933A true CN103118933A (zh) 2013-05-22
CN103118933B CN10311893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464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4910.4A Active CN103118933B (zh) 2010-09-16 2011-09-08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096292B2 (zh)
EP (1) EP2555966B1 (zh)
JP (2) JP5913318B2 (zh)
KR (3) KR101772839B1 (zh)
CN (1) CN103118933B (zh)
CA (1) CA2811240C (zh)
DE (1) DE102010040902A1 (zh)
DK (1) DK2555966T3 (zh)
ES (1) ES2674729T3 (zh)
TW (2) TWI504536B (zh)
WO (1) WO20120349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98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运输船
CN109572938A (zh) * 2018-10-30 2019-04-0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用多功能导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0902A1 (de) * 2010-09-16 2012-03-22 Aloys Wobben Schiff
WO2016163011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港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固定装置
KR20230151035A (ko) 2021-06-09 2023-10-31 코모스손해사정엔지니어링㈜ 컨테이너선 갑판에서 티어1 컨테이너의 코너포스트 고정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6169A (en) * 1971-07-02 1973-12-04 Peck & Hale Container stowing system
FR2546845A1 (fr) * 1983-03-15 1984-12-07 Mac Gregor International Sa Panneau-ponton d'ecoutille pour navires porte-conteneurs, et navires porte-conteneurs equipes desdits panneaux-ponton
CN1882456A (zh) * 2003-07-03 2006-12-20 美国韦斯塔风能技术公司 运输风力涡轮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71172A (zh) * 2005-05-11 2008-04-30 麦格雷戈(瑞典)公司 船上货物的绑扎装置及设置有该绑扎装置的载货甲板
CN101559824A (zh) * 2008-04-17 2009-10-21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运输平台、运输单元及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
CN101687515A (zh) * 2008-05-09 2010-03-31 Itl科技公司 多用途装运平台
CN101746486A (zh) * 2008-12-16 2010-06-23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3670A (en) * 1959-12-18 1963-04-02 Matson Navigation Co Cargo container securing means and system
GB1119147A (en) * 1966-03-08 1968-07-10 Gen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orage platform arrangements
US3412876A (en) * 1966-03-09 1968-11-26 Frank Calabrese Apparatus for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palletized cargo on floating vessels
US3327654A (en) * 1966-03-10 1967-06-27 Collapsible Pallet Co Collapsible cargo pallet with removable top
US3434445A (en) * 1966-12-21 1969-03-25 Ernest W Crumley Cargo ship construction
US3680518A (en) * 1969-05-14 1972-08-01 Mitsui Shipbuilding Eng Apparatus for fixing containers in the ship
JPS5322186Y2 (zh) * 1971-05-14 1978-06-09
US3759209A (en) * 1971-05-18 1973-09-18 Exxon Co Grid system for external insulation tanker
US3860209A (en) * 1971-09-14 1975-01-14 Peck & Hale Deck socket assembly
FR2114377A5 (zh) * 1971-10-21 1972-06-30 Subsea Equipment Ass Ltd
JPS50123087U (zh) * 1974-03-25 1975-10-08
US4088232A (en) * 1974-04-01 1978-05-09 Clark Equipment Co. Apparatus with storage cells disposed adjacent vertical shafts having covers and a lift means movable thereabove
US4130075A (en) * 1976-09-02 1978-12-19 Larive David G Portable cargo decks
DE8101529U1 (de) * 1981-01-22 1981-06-25 Ozean Service + Reparatur GmbH, 2000 Hamburg Einschub-stauelement fuer die containerbefestigung
JPS6097696U (ja) * 1983-12-12 1985-07-03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デツキ金具
JPS60119693U (ja) * 1984-01-24 1985-08-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拘束装置
US4890565A (en) * 1985-01-07 1990-01-02 Sea-Land Service, Inc. Apparatus for securing on-deck containers
US4655153A (en) * 1985-03-27 1987-04-07 Ronald Bel Portable stanchion for ships
EP0205653A1 (de) * 1985-06-12 1986-12-30 Thyssen Nordseewerke GmbH Lukenabdeckung für Containerschiffe
US4715308A (en) * 1985-07-19 1987-12-29 Halliburton Company Grid system
DD254711A1 (de) 1986-12-17 1988-03-09 Volkswerft Stralsund Veb Laderaumeinrichtung auf transport- und versorgungsschiffen
JPH0737428U (ja) 1993-12-28 1995-07-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リードフレーム打抜き加工用金型
SE504245C2 (sv) * 1993-12-30 1996-12-16 Cool Carriers Svenska Ab Anordning vid lastluckor avsedda att i tillslutande läge bära ovanpå placerad last
DE19532107C2 (de) * 1995-08-31 1997-10-16 Thyssen Nordseewerke Gmbh Schiff mit im Schiffsrumpf angeordneten, sich horizontal erstreckenden ebenen Flächenelementen
US6003459A (en) * 1997-12-03 1999-12-21 Ima International Maritime Advisers Transport ship
US6422795B2 (en) * 1998-01-16 2002-07-23 Anthony J. Holt Cargo lash to bar
US6223669B1 (en) * 1998-06-19 2001-05-01 Ingalls Shipbuilding, Inc. Vessel having a standardized hull capable of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tional and operational modular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for
US7708514B2 (en) * 2004-03-31 2010-05-04 Bec Companies, Inc. Automated shipboard material handling and storage system
JP2006027299A (ja) * 2004-07-12 2006-02-02 Steel Hub:Kk バージ船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DE102005028447B4 (de) 2005-06-17 2009-12-17 Wobben, Aloys Schiff
US20100102015A1 (en) * 2006-12-04 2010-04-29 Benneche John C Constraining apparatus to constrain containers on a shelf
DE102010040902A1 (de) * 2010-09-16 2012-03-22 Aloys Wobben Schiff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6169A (en) * 1971-07-02 1973-12-04 Peck & Hale Container stowing system
FR2546845A1 (fr) * 1983-03-15 1984-12-07 Mac Gregor International Sa Panneau-ponton d'ecoutille pour navires porte-conteneurs, et navires porte-conteneurs equipes desdits panneaux-ponton
CN1882456A (zh) * 2003-07-03 2006-12-20 美国韦斯塔风能技术公司 运输风力涡轮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71172A (zh) * 2005-05-11 2008-04-30 麦格雷戈(瑞典)公司 船上货物的绑扎装置及设置有该绑扎装置的载货甲板
CN101559824A (zh) * 2008-04-17 2009-10-21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运输平台、运输单元及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
CN101687515A (zh) * 2008-05-09 2010-03-31 Itl科技公司 多用途装运平台
CN101746486A (zh) * 2008-12-16 2010-06-23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98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运输船
CN109572938A (zh) * 2018-10-30 2019-04-0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用多功能导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5966A1 (de) 2013-02-13
JP6001706B2 (ja) 2016-10-05
KR101621202B1 (ko) 2016-05-13
KR20130080474A (ko) 2013-07-12
ES2674729T3 (es) 2018-07-03
KR20150103338A (ko) 2015-09-09
DE102010040902A1 (de) 2012-03-22
DK2555966T3 (en) 2018-06-06
WO2012034918A1 (de) 2012-03-22
EP2555966B1 (de) 2018-04-04
US20130233227A1 (en) 2013-09-12
TW201507927A (zh) 2015-03-01
TW201217224A (en) 2012-05-01
JP2015120517A (ja) 2015-07-02
CA2811240C (en) 2017-03-21
KR101772839B1 (ko) 2017-08-29
CN103118933B (zh) 2016-08-03
TWI504536B (zh) 2015-10-21
TWI530430B (zh) 2016-04-21
JP5913318B2 (ja) 2016-04-27
US9096292B2 (en) 2015-08-04
WO2012034918A8 (de) 2012-09-20
KR20160139052A (ko) 2016-12-06
CA2811240A1 (en) 2012-03-22
JP2013537141A (ja) 2013-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8933A (zh) 具有在装载面上置于栅格中的固定机构的船
EP2607224B2 (de) Schwimmkörper, insbesondere Containerschiff
KR20130033894A (ko) 결합형 래싱브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컨테이너선
CN105658516A (zh) 用于货船的绑扎桥
DK201670447A1 (en) Container ship with increased capacity for reefers
CN105121267A (zh) 眼板和用于在车辆、特别是轮船上绑扎集装箱的绑扎件及其所组成的绑扎系统
DE202010017559U1 (de) Schiff mit Dual-Fuel-Maschinen
KR102353702B1 (ko) 래싱 브릿지
CN101108689A (zh) 一种超宽集装箱及其与标准箱在集装箱船上的堆码方法
KR20110017228A (ko) 이동항구 시스템 및 그에 의한 컨테이너 선적 및 하역 동시 수행 방법
JP2019137198A (ja) ベントポスト兼用コンテナシート
KR20130090561A (ko) 적재량 증대형 컨테이너선
CN101575045A (zh) 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组合架
KR20130041541A (ko) 컨테이너 운반선의 셀가이드 구조
CN218023321U (zh) 某型标准集装箱快速系留转接装置
CN2883170Y (zh) 船运超宽集装箱的转换梁
CN201206039Y (zh) 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组合架
KR102098994B1 (ko) 액화가스 운반선
KR102166802B1 (ko) 탱커 건조 방법
KR101985194B1 (ko) 해상구조물설치선
KR20240013309A (ko) 분리형 래싱 브리지
KR20130045962A (ko) 셀가이드 지지부재
KR20110055048A (ko) 모바일 포탈 크레인 및 이를 장착한 선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