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2705A -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2705A
CN103082705A CN2012101896686A CN201210189668A CN103082705A CN 103082705 A CN103082705 A CN 103082705A CN 2012101896686 A CN2012101896686 A CN 2012101896686A CN 201210189668 A CN201210189668 A CN 201210189668A CN 103082705 A CN103082705 A CN 103082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region
prevention device
axle
runs
restri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96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2705B (zh
Inventor
石渡清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2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2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2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2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1/00Feet for furniture in general
    • A47B91/08Feet for furniture in general connected to the flo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7/00Furniture or accessories for furnitur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底座部分与安置表面接触,轴部将底座部分与安置物的底部彼此连接,并且轴部的直径比底座部分的直径小,防翻倒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其由安置表面支撑;第一限制部分,其由支撑部分支撑,并且设置在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从而与上表面相对应,第一限制部分具有第一轴贯穿部分,轴部穿过第一轴贯穿部分;以及第二限制部分,其设置在第一限制部分上方从而与轴部的位于与底部相邻侧的端部相对应,第二限制部分具有第二轴贯穿部分,轴部穿过第二轴贯穿部分,第二限制部分形成为使得在第二轴贯穿部分与轴部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第一轴贯穿部分与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Description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1-10691中描述了如下公知的技术:在地震等事件导致诸如地面或桌子的顶面等安置表面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包括诸如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和家具等在内的内部安置物翻倒。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1-10691中描述了一种固定支撑腿(B)的固定装置(A),支撑腿包括支座(1)和竖直轴(2)(参见例如[0021]-[0027]段以及图1至图5)。固定装置(A)包括:U形底板(10),其被支撑在地面上并且包围支座(1),粘结垫(30)介于地面与底板之间;以及上板(20),其被支撑在底板(10)的上表面上并且具有U形竖直轴槽部(22),竖直轴(2)穿过该竖直轴槽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在安置物沿着安置表面振动时防止安置物翻倒。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翻倒装置,所述防翻倒装置通过在安置表面振动时支撑包括底座部分和轴部的支腿部件来防止安置物翻倒,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安置表面接触,所述轴部将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安置物的底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轴部的直径比所述底座部分的直径小,所述防翻倒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其由所述安置表面支撑;第一限制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从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具有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以及第二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上方从而与所述轴部的位于与所述底部相邻侧的端部相对应,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具有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防翻倒装置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和所述第二限制部分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为能够从所述支撑部分拆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粘接部件,其附接于所述支撑部分的面对所述安置表面的表面,并且紧密地附接于所述安置表面从而能够从所述安置表面移除以减小所述支撑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其通过被支撑为能够安装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之间的部分上而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其通过被支撑为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与所述第二限制部分之间的部分上而能够调节所述第二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高度。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所述支腿部件包括底座部分和轴部并且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的底部支撑,所述底座部分与安置表面接触,所述轴部将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的底部彼此连接。所述轴部的直径比所述底座部分的直径小。所述防翻倒装置在所述安置表面振动时防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翻倒,所述防翻倒装置包括支撑部分、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由所述安置表面支撑。所述第一限制部分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从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具有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上方从而与所述轴部的位于与所述底部相邻侧的端部相对应。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具有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六方面,当安置表面振动时,与防翻倒装置不包括第二轴贯穿部分(其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情况相比,更易于防止所述安置物或所述设备翻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需要移动安置物时,与移动安置物(其中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是不可拆下的)的情况相比,通过拆下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更易于移动安置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从安置表面上移除粘接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可以将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的高度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因此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能够适应具有不同长度的支腿部件。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整体;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的简化图;
图4A至图4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图4A是防翻倒装置的透视图,图4B示出在图4A的箭头IVB方向上看去时的防翻倒装置,图4C示出在图4B的箭头IVC方向上看去时的防翻倒装置;
图5是图4A所示的防翻倒装置的分解图;
图6A至图6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图6A示出调节装置安装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上的示例性状态,图6B是一个调节装置的透视图,图6C示出根据图6B所示调节装置的变型例的调节装置;
图7A至图7D示出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操作以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操作,图7A示出当安置表面竖直振动时的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B示出当安置表面横向振动时的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C示出当安置表面竖直振动时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D示出当安置表面横向振动时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以及
图8对应于图3并且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说明,在附图中,X轴表示前后方向,Y轴表示左右方向,Z轴表示上下方向。箭头X、-X、Y、-Y、Z和-Z所示的方向或侧分别表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者分别表示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在各附图中,内部具有点的圆表示从附图纸张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内部具有叉号的圆表示从附图纸张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在参考附图所给出的如下说明中,适当地省略了除为易于理解而提供的部件说明以外的其它部件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整体。
在图1和图2中,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大型打印机U包括:操作打印机U的操作单元U1、送纸装置U2、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实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以及后处理装置U4。
操作单元U1包括:显示器U1a,其显示信息;以及输入按钮U1b,通过输入按钮U1b对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各种设置。
送纸装置U2包括作为介质容纳单元的实例的送纸托盘TR1和TR2。送纸托盘TR1和TR2容纳作为介质的实例的片材S,并且被送纸装置U2支撑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插入送纸装置U2中或从送纸装置U2中抽出。容纳在送纸托盘TR1或TR2中的片材S被作为拾取部件实例的拾取辊Rp拾取并被作为分离部件实例的分离辊Rs分离成各单独片材。经分离辊Rs分离的片材S被在送纸路径SH1上设置的传送辊Ra送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送纸路径SH1是传送路径的实例。传送辊Ra是传送部件的实例。
作为手动送纸单元的实例的手动送纸托盘TRt被支撑在送纸装置U2的上端部。拾取辊Rp、分离辊Rs和传送辊Ra以与容纳在送纸托盘TR1和TR2中的片材S相同的方式将容纳在手动送纸托盘TRt中的片材S传送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
在图2中,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包括:控制器C,其控制打印机U;激光器驱动电路D,其是用于驱动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和ROSk的驱动电路的实例并且受控制器C控制;供电电路E;以及其它装置。激光器驱动电路D的操作由控制器C控制,并且激光器驱动电路D基于从信息终端(未示出)发送来的图像信息形成包括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在内的各颜色的图像信息。激光器驱动电路D在预定的定时把与各颜色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驱动信号输出至用于不同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和ROSk。用于不同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被支撑为可以在抽出位置与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抽出位置,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被抽出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的前方,在安装位置,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和UK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的内部。
在用于黑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中,在图像载体Pk周围设置有充电装置CCk、显影装置Gk、图像载体清洁器CLk以及其它装置。
充电装置CCy、CCm或CCc,显影装置Gy、Gm或Gc,图像载体清洁器CLy、CLm或CLc以及其它装置以与图像载体Pk的情况相同的方式设置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和UC中的相应一者周围。
在图2中,充电装置CCy至CCk将图像载体Py至Pk均匀地充电,从而用潜像形成装置ROSy至ROSk所发射的潜像生成光束Ly、Lm、Lc和Lk在图像载体Py至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Gy至Gk将形成在图像载体Py至P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或者是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所谓色调剂图像。当容纳在显影装置Gy至Gk中的显影剂在显影操作中被消耗时,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的上部的显影剂供应装置U3a向显影装置Gy至Gk补充显影剂。被称为所谓的色调剂盒的显影剂供应容器(未示出)被显影剂供应装置U3a支撑,从而可以拆卸和替换。
图像载体Py至Pk的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被一次转印部件T1y、T1m、T1c和T1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从而依次叠加,中间转印带B是中间转印体的实例,一次转印部件T1y、T1m、T1c和T1k是一次转印装置的实例。于是,多色图像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多色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
在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仅使用用于黑色K的图像载体Pk和显影装置Gk,从而仅形成黑色的可见图像。
在一次转印之后,图像载体清洁器CLy至CLk将残留在图像载体Py至Pk的表面上的物质移除,以清洁图像载体Py至Pk。
中间转印带B被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Rd、张紧部件Rt、防蛇行部件Rw、多个从动部件Rf、二次转印对置部件T2a和一次转印部件T1y至T1k支撑,从而可以朝箭头Ya的方向旋转。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部件Rd、Rt、Rw、Rf、T2a以及T1y至T1k形成所谓的辊部件。
二次转印单元Ut设置在支撑辊T2a下方,支撑辊T2a是二次转印对置部件的实例。二次转印单元Ut的二次转印辊T2b设置成能够与支撑辊T2a接触或分离,中间转印带B设置在支撑辊T2a与二次转印辊T2b之间。二次转印区域Q4是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并且彼此按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导通部件T2c与支撑辊T2a接触,由控制器C控制的供电电路E在预定的定时向接触导通部件T2c施加极性与显影剂的带电电压的极性相同的二次转印电压。
二次转印对置部件T2a、二次转印部件T2b和接触导通部件T2c构成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装置T2。一次转印部件T1y至T1k、中间转印带B和二次转印装置T2构成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装置T1y至T1k+T2+B。
作为介质馈送路径的实例的送纸路径SH2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下方。从送纸装置U2馈送来的片材S经由传送辊Ra传送至定位辊Rr,传送辊Ra是介质传送部件的实例,定位辊Rr是馈送定时调节部件的实例。
在多色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通过转印前上游介质引导部件SGr和转印前下游引导部件SG1将已传送至定位辊Rr的片材S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
当中间转印带B上的多色图像穿过二次转印区域Q4时,多色图像被二次转印装置T2转印到片材S上。在多色图像的情况下,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上从而相互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
在二次转印之后,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对中间转印带B进行清洁。二次转印部件T2b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设置成能够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和分离。在形成多色图像的情况下,二次转印部件T2b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直到未定影的最末颜色可见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为止。
利用转印后介质引导部件SG2并沿着介质传送部件BH将二次转印有未定影的可见图像的片材S传送至定影装置F。定影装置F包括:加热辊Fh,其是加热定影部件的实例;以及加压辊Fp,其是加压定影部件的实例。片材S被传送至定影区域Q5,在定影区域Q5中,成对的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彼此接触并彼此按压。当片材S上的未定影的可见图像穿过定影区域Q5时,定影装置F对可见图像加热并将其定影到片材S上。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设置有切换部件G1。切换部件G1将沿着送纸路径SH2传送并在定影区域Q5中受热受压的片材S的路径选择性地切换至排出路径SH3或反转路径SH4。作为排出部件的实例的排出辊Rh把已传送至排出路径SH3的片材S排出至后处理装置U4。
循环路径SH5与反转路径SH4相连,传送方向控制部件G2设置在循环路径SH5与反转路径SH4相连的部分。传送方向控制部件G2允许传送至反转路径SH4的片材S穿过一次,然后允许片材S向循环路径SH5反向地传送。传送至循环路径SH5的片材S沿着送纸路径SH2行进,并且被再次传送至转印区域Q4。
路径SH2、SH3、SH4和SH5构成介质传送路径SH。路径SH、辊Ra、Rr和Rh以及部件SG1、SG2、SGr、BH、G1和G2构成介质传送装置SU。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处理装置的说明
在图2中,后处理装置U4包括介质入口U4a,其上被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记录图像的片材S插入介质入口U4a中。介质入口U4a设置在后处理装置U4的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相连的表面上。通过第一切换部件U4b所执行的切换操作,插入介质入口U4a中的片材S被传送至上端排出路径SH6,或者被传送至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上端排出路径SH6向上延伸至右侧,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向下延伸。第二后处理传送路径SH8与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相连。通过第二切换部件U4c所执行的切换操作,片材S被传送至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或者被传送至第二后处理传送路径SH8,第二切换部件U4c设置在第二后处理传送路径SH8与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相连的部分。
传送至上端排出路径SH6的片材S被上端排出部件Rh0从上端排出口P0排出,而不经过后处理。
边缘装订装置HTS设置在第一后处理传送路径SH7的下游。边缘装订装置HTS允许多张片材S叠置其上并且将多张片材S对齐,以便执行边缘装订操作。例如,边缘装订装置HTS在片材S叠堆的端部形成装订孔,通过利用有角U形订书钉订固片材叠堆而将片材S叠堆装订起来,或者排出片材S对齐之后的片材S而不装订片材S。
在第二后处理传送路径SH8的下游设置有中部装订装置NTS。中部装订装置NTS允许多张片材S叠置其上并且将多张片材对齐,以便执行中部装订操作。例如,中部装订装置NTS通过利用有角U形订书在片材S叠堆的中部进行订固片材叠堆而将片材S叠堆装订起来,将片材S叠堆对折,然后排出片材S叠堆,或者将片材S叠堆对折,然后排出片材S叠堆而不装订片材S叠堆。
由于边缘装订装置HTS和中部装订装置NTS是公知的并且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89462和No.2003-089463中有所描述,所以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的说明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的简化图。
在图1和图2中,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U中,作为被地面1支撑的支腿部件的实例的足部2被支撑在作为安置物的实例的送纸装置U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和后处理装置U4的底部。地面1是安置表面的实例。
在图2和图3中,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足部2包括截顶的底座部分3,底座部分3由地面1支撑。下螺母3a的内侧形成有螺纹槽(未示出),并且下螺母3a被支撑在底座部分3的上表面上。下螺母3a是连接部件的实例。
向上延伸的杆状轴部4设置在底座部分3的上部。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轴部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调节部分的实例的螺纹4a。轴部4的下端部旋入下螺母3a的螺纹槽中,以便将轴部4和底座部分3连接在一起。
作为可调节部件的实例的本体螺母7被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U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和后处理装置U4每一者的底面6支撑。本体螺母7具有螺纹槽(未示出),轴部4能够经由本体螺母7的螺纹槽插入,本体螺母7的螺纹槽与螺纹4a啮合。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U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和后处理装置U4每一者中形成有从底面6向上或向内凹陷的凹陷部6a,凹陷部6a设置在本体螺母7上方。凹陷部6a能够容纳贯穿本体螺母7的轴部4的上端部。
当将送纸设备U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和后处理装置U4均安置在地面1上时,通过使各足部2围绕轴部4旋转以使螺纹4a旋入本体螺母7的螺纹槽中,从而使送纸设备U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U3和后处理装置U4每一者竖直地移动。这样,使得支撑本体螺母7的底面6与底座部分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成为可调节的。简而言之,地面1可能包括台部或凹凸部,通过根据地面1的高度来旋转足部2,可调节各足部2的高度。
图4A至图4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图4A是防翻倒装置的透视图。图4B示出在图4A的箭头IVB方向上看去时的防翻倒装置。图4C示出在图4B的箭头IVC方向上看去时的防翻倒装置。
图5是图4A所示的防翻倒装置的分解图。
在图3、图4B和图4C中,作为防翻倒装置的实例的防地震支架11安装在足部2上。在图3至图5中,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包括成对的左右底板12,底板12是由地面1支撑的支撑部分的实例。各底板12均形成有有成对的前后螺纹孔12a,螺纹孔12a是固定部分的实例。
在底板12的底面上附接有作为粘接部件的实例的防地震垫13。防地震垫13紧密地附接在地面1上,且可以从地面1移除,以限制底板12相对于地面1沿表面方向的移动。可以将由弹性树脂制成的防地震凝胶垫用作防地震垫13,弹性树脂是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弹性树脂材料的实例。防地震垫13可以从地面1移除,并且能够通过利用防地震垫13与地面1之间的摩擦以及树脂的弹性来限制底板12相对于地面1沿表面方向的移动。
作为第一限制部分的实例的板状竖直振动限制板(竖直振动限制部件)14被支撑在底板12的上表面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竖直振动限制板14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包括板状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设置成下表面与下螺母3a的上表面相邻。竖直振动限制板14在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的右侧和左侧均包括倾斜部分14b和板状下方固定部分14c。各倾斜部分14b随着沿左右方向进一步向外延伸而进一步向下倾斜,各下方固定部分14c从倾斜部分14b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
下方固定部分14c具有下方通孔14d,下方通孔14d竖直贯穿下方固定部分14c并与螺纹孔12a相对应。
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具有下方轴贯穿槽14e,下方轴贯穿槽14e形成为U形从而从后部向前部延伸。下方轴贯穿槽14e是第一轴贯穿部分的实例。如图4B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下方轴贯穿槽14e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成大于轴部4的外径而小于下螺母3a的外径。
作为第二限制部分的实例的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被支撑在下方固定部分14c的上表面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包括板状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如图3和图4B所示,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设置在与本体螺母7的附接水平相对应的高度,从而与轴部4的底面6侧端部相对应。在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的两侧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侧壁部分16b。在各侧壁部分16b的下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的上方固定部分16c。
各上方固定部分16c包括上方通孔16d,上方通孔16d竖直贯穿上方固定部分16c并与螺纹孔12a相对应。
作为第二轴贯穿部分的实例的上方轴贯穿槽16e在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中形成为U形,而从后端部分延伸至前端部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上方轴贯穿槽16e形成为上方轴贯穿槽16e与本体螺母7之间的间隙小于下方轴贯穿槽14e与轴部4之间的间隙,本体螺母7附接在轴部4的底面6侧端部。具体地说,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方轴贯穿槽16e与本体螺母7的外周面接触,如图4B和图4C所示。因此,与下方轴贯穿槽14e与轴部4之间具有间隙相反,上方轴贯穿槽16e与本体螺母7之间没有间隙。
在图4A至图4C以及图5中,竖直振动限制板14和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可拆卸地借助垫圈18被螺栓17支撑,螺栓17是紧固部件的实例,垫圈18是防松部件的实例。螺栓17经由通孔14d和16d而旋入螺纹孔12a中。因此,通过旋紧螺栓17而将竖直振动限制板14和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安装到底板12上,并且通过旋松螺栓17而将竖直振动限制板14和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从底板12上拆下来。
图6A至图6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图6A示出调节装置附接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上的示例性状态,图6B是一个调节装置的透视图,图6C示出根据图6B所示调节装置的变型例的调节装置。
下螺母3a或本体螺母7相对于地面1的高度可以基于如下几个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打印机U的类型或安置打印机U的环境。为了处理这种情况,作为调节装置的实例的板状间隔件19被支撑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中,如图6所示。能够将一个板状间隔件19插入各底板12与竖直振动限制板14之间,或者插入竖直振动限制板14与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之间。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准备了具有预定厚度的多个板状间隔件19。通过根据下螺母3a或本体螺母7的水平改变所插入的间隔件19的数量,能够将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设置成与下螺母3a相邻并位于下螺母3a上方,或者能够将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设置在与本体螺母7的水平相对应的高度处。
图6A示出如下示例性状态:在每一侧,在各底板12与竖直振动限制板14之间插有一个间隔件19,在竖直振动限制板14与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之间插有两个间隔件19。
如图6B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间隔件19具有与螺纹孔12a相对应的调节通孔19a。然而,如图6C所示,间隔件19可以具有调节贯穿部分19b,各调节贯穿部分19b以U形槽形成为沿左右方向从内侧部分延伸至与相应的螺纹孔12a相对应的部分,以便容易将间隔件19a从左右方向上的外侧插入。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以上述方式构造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从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安装到打印机U的足部2上,打印机U安置在地面1上。具体地说,通过从前方将轴贯穿槽14e和16e移动至足部2附近,而将防地震支架11安装在设置于打印机U的前侧的足部2上,通过从后方将轴贯穿槽14e和16e移动至足部2附近,而将防地震支架11安装在设置于打印机U的后侧的足部2上。结果,防地震支架11设置成从前方和后方保持打印机U。
各防地震支架11的竖直振动限制板14设置成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与相应足部2的下螺母3a的上表面相邻,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设置在与本体螺母7的附接水平相对应的高度,本体螺母7附接在轴部4的底面6侧端部。
图7A至图7D示出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操作以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操作。图7A示出当安置表面竖直振动时的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B示出当安置表面横向振动时的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C示出当安置表面竖直振动时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图7D示出当安置表面横向振动时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翻倒装置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防翻倒装置中,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10691中描述的防翻倒装置中,当地面01竖直地或沿上下方向振动时,下螺母02的上表面与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的下表面接触,从而限制了装置主体04的竖直移动并且防止了装置主体04翻倒。然而,如图7B所示,当地面01水平或横向振动时,装置主体04由于如下原因而容易以大幅度振动。足部06的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与轴部07在接触部分07a处彼此接触,接触部分07a用作杠杆的支点,用作力输入点的地面01的振动被放大并传递至装置本体04的底面04a,底面04a用作力输出点。当装置本体04经历这种放大振动时,可能会解除装置本体04的底面04a与足部06的轴部07的固定,或者轴部07可能弯曲。这可能导致例如装置本体04翻倒等问题。
为了减小水平振动的放大幅度,可以想到的是,将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设置在更高的位置。然而,如果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设置在更高的位置,则下螺母02与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之间的距离变长,从而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不能防止如图7A所示的竖直振动。如果作为替代形成更厚的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则可能由于重量增加过多而较难安装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03,并且可能增加成本。
相比之下,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的情况下,当地面1竖直振动时,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的下表面推压下螺母3a的上表面,从而限制竖直振动。当地面1沿左右方向振动时,由于本体螺母7和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在下螺母3a与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彼此接触之前进行彼此接触,所以不会出现如图7B所示的杠杆现象。因此,防止地面1的振动被放大。因此,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中,与图7B所示的防翻倒装置的情况相比,更不容易向本体螺母7施加过大的载荷。因此,本体螺母7或轴部4不容易损坏,从而防止了打印机U翻倒。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设置成从前方和后方保持打印机U。前侧和后侧的防地震支架11的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与本体螺母7接触。因此,当地面1向前移动时,位于前侧的防地震支架11的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限制相应的本体螺母7的移动,并且当地面1向后移动时,位于后侧的防地震支架11的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限制相应的本体螺母7的移动。这样,即使当地面1沿前后方向振动时,仍能减小振动的放大幅度。
此外,由于间隔件19可以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上拆下来,所以使用间隔件19可调节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或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的水平,以便应对现有足部2的高度,而不需要替换用于打印机U的现有足部,也不需要准备用于打印机U的现有足部2的各种类型防地震支架。因此,防止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在对打印机U执行维护工作或者文具或硬币等掉到打印机U下方的情况下,需要临时地移动打印机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防地震支架的底板12以及限制部件14和16形成为一体,则需要执行移除防地震垫13的操作,从而需要费力移动打印机U。相比之下,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中,竖直振动限制板14和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借助螺栓17可拆卸地被底板12支撑。因此,当在例如底板12保留在地面1上的情况下将竖直振动限制板14和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拆除时,打印机U变得可以移动。因此,更容易实现打印机U的临时移动。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8对应于图3并且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腿部件和防翻倒装置。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对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除了下面描述的地方之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按照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图8中,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U不包括本体螺母7。在打印机U的凹陷部6a’上形成有螺纹槽。通过将足部2的轴部4的螺纹4a旋入凹陷部6a’的螺纹槽中,可以调节打印机U的高度。
结果,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中,横向振动限制部件16’的上方轴贯穿槽16e形成为使得上方轴贯穿槽16e与轴部4的底面6侧端部(而非本体螺母7)之间的间隙小于下方轴贯穿槽14e与轴部4之间的间隙。具体地说,上方轴贯穿槽16e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轴部4的外径,但是小于下方轴贯穿槽14e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地震支架11’中,当地面1沿左右方向振动时,在轴部4与上方轴贯穿槽16e在向下远离底面6的位置彼此接触之前,上方轴贯穿槽16e与轴部4的底面6侧端部接触。于是,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防止了地面1的振动被放大,从而防止打印机U翻倒。
变型例
尽管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描述的本发明精髓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下面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08)。
(H01)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适用于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设备。尽管描述了图像形成设备作为安置物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适用于例如柜子、桌子、搁架、储物架或家具等任何有脚构造。
(H02)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描述了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其经由被底座部分3支撑的下螺母3a间接地限制底座部分3的振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竖直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4a可以与底座部分3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在该情况下,可以不设置下螺母3a。替代地,将下方轴贯穿槽14e的宽度增大至如下程度:下螺母3a容纳在下方轴贯穿槽14e中,同时在下螺母3a与下方轴贯穿槽14e之间具有间隙。
(H0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描述了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其经由本体螺母7间接地限制轴部4在左右方向上的振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可以与轴部4直接接触。这里,本体螺母7可以嵌入在底面6中,或者可以不设置本体螺母7。
(H04)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横向振动限制本体部分16a的上方轴贯穿槽16e与本体螺母7相接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上方轴贯穿槽16e与本体螺母7可以彼此不接触,而是在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只要在下方轴贯穿槽14e与轴部4进行接触之前,本体螺母7与上方轴贯穿槽16e能够在振动时彼此接触即可。
(H05)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期望的是,限制部件14和16可以从底板12上拆下来,但是也可以通过焊接操作或其他操作使限制部件14和16是不可拆卸下来的。
(H06)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期望的是,利用防地震垫13使防地震支架11可以从地面1移除或拆下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锚固螺栓、粘接剂等将防地震支架11固定在地面1上,或者可以具有其他构造。
(H07)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期望的是,利用间隔件19使防地震支架11的高度是可调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可以经由长孔竖直地滑动,并且可以使其长度是可调的。作为选择,可以根据足部的高度形成具有各种高度的防地震支架。
(H08)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描述了地面作为安置表面的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适用于诸如桌子的顶面等任意安置表面。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翻倒装置,所述防翻倒装置通过在安置表面振动时支撑包括底座部分和轴部的支腿部件来防止安置物翻倒,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安置表面接触,所述轴部将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安置物的底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轴部的直径比所述底座部分的直径小,所述防翻倒装置包括:
支撑部分,其由所述安置表面支撑;
第一限制部分,其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从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具有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以及
第二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上方从而与所述轴部的位于与所述底部相邻侧的端部相对应,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具有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翻倒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和所述第二限制部分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为能够从所述支撑部分拆下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
粘接部件,其附接于所述支撑部分的面对所述安置表面的表面,并且紧密地附接于所述安置表面从而能够从所述安置表面移除以减小所述支撑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装置,其通过被支撑为能够安装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之间的部分上而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翻倒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节装置,其通过被支撑为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与所述第二限制部分之间的部分上而能够调节所述第二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的高度。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支腿部件,其包括底座部分和轴部并且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的底部支撑,所述底座部分与安置表面接触,所述轴部将所述底座部分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的底部彼此连接,所述轴部的直径比所述底座部分的直径小;以及
防翻倒装置,其在所述安置表面振动时防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翻倒,所述防翻倒装置包括支撑部分、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由所述安置表面支撑,所述第一限制部分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从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具有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分上方从而与所述轴部的位于与所述底部相邻侧的端部相对应,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具有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在所述第一轴贯穿部分与所述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CN201210189668.6A 2011-11-04 2012-06-08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082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1914 2011-11-04
JP2011241914A JP5018992B1 (ja) 2011-11-04 2011-11-04 転倒抑制具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2705A true CN103082705A (zh) 2013-05-08
CN103082705B CN103082705B (zh) 2017-03-01

Family

ID=4698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9668.6A Active CN103082705B (zh) 2011-11-04 2012-06-08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05264B2 (zh)
JP (1) JP5018992B1 (zh)
KR (1) KR101561990B1 (zh)
CN (1) CN103082705B (zh)
AU (1) AU2012203127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6569A (ja) * 2012-01-31 2013-08-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WO2013125231A1 (ja) * 2012-02-22 2013-08-29 Sugita Kikuo 重量物の免震構造および免震施工法
JP5744822B2 (ja) * 2012-11-16 2015-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タンクユニット
JP5601429B1 (ja) 2014-03-03 2014-10-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固定装置、機器の固定構造、機器の固定方法
JP6397256B2 (ja) * 2014-08-06 2018-09-26 Kyb株式会社 転倒防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物品
JP6747249B2 (ja) * 2015-11-28 2020-08-2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取引装置
JP6798220B2 (ja) * 2016-09-28 2020-1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88411B2 (en) * 2017-03-24 2020-03-17 KaBob Enterprises LLC Anti-walking assembly for vibrating and sliding structures
US10716400B2 (en) * 2017-10-18 2020-07-2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rizontal leveling of server racks
CN109469805B (zh) * 2018-11-16 2024-04-19 浙江云来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远距的全高清数字图像传输装置
JP7219125B2 (ja) * 2019-03-13 2023-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倒防止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載置台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GB201906110D0 (en) * 2019-05-01 2019-06-12 Pineapple Contracts Ltd Furniture securement system
US11162635B2 (en) * 2019-09-24 2021-11-02 Richard Thompson Universal deck mou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KR102169888B1 (ko) * 2020-02-20 2020-10-26 유연순 수납 가구용 전도 방지장치
JP2022152389A (ja) * 2021-03-29 2022-10-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支持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筐体構造、備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1621A (en) * 1991-06-18 1992-07-21 American Gage And Machine Company Universal hold-down assembly for pump assemblies and the like
JP2001161475A (ja) * 1999-12-03 2001-06-19 Kokuyo Co Ltd 家具の床固定装置
CN1328801A (zh) * 2000-06-20 2002-01-02 河村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台架
US20020014573A1 (en) * 2000-07-31 2002-02-07 Anderson Phillip S. Machine leveler and method
JP2005278712A (ja) * 2004-03-26 2005-10-13 Toto Ltd キッチンまたはキッチンの高さ調整方法
JP2008212328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eno:Kk 転倒防止用固定具
JP2011010691A (ja) * 2009-06-30 2011-01-20 Pro-7 Co Ltd 装置の固定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0183A (en) * 1921-10-26 1923-04-03 Moon Elmer Clyde Typewriter clamp
US2304311A (en) * 1940-08-05 1942-12-08 Richard W Luce Fastener means
US5624098A (en) * 1995-04-11 1997-04-29 Whirlpool Corporation Anti-tip anchor device for an appli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terlock switch
US5699993A (en) * 1995-06-20 1997-12-23 Hill; Matthew Seismic anchoring device for equipment
JP3409611B2 (ja) 1996-10-04 2003-05-26 良三 米田 物体の耐震支持装置
JPH10262759A (ja) 1997-03-26 1998-10-06 Uchida Yoko Co Ltd Oa機器等の精密機器用免震台
US6409129B1 (en) * 2000-09-02 2002-06-25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for setting anti-shock foot stand
JP3987292B2 (ja) * 2001-02-27 2007-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倒防止装置
JP3858649B2 (ja) 2001-09-19 2006-1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3906662B2 (ja) 2001-09-19 2007-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06055377A (ja) * 2004-08-20 2006-03-02 Seno:Kk 機器の固定手段
US7775498B2 (en) * 2007-06-26 2010-08-17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Anti-tip device for an appliance with an interlock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1621A (en) * 1991-06-18 1992-07-21 American Gage And Machine Company Universal hold-down assembly for pump assemblies and the like
JP2001161475A (ja) * 1999-12-03 2001-06-19 Kokuyo Co Ltd 家具の床固定装置
CN1328801A (zh) * 2000-06-20 2002-01-02 河村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台架
US20020014573A1 (en) * 2000-07-31 2002-02-07 Anderson Phillip S. Machine leveler and method
JP2005278712A (ja) * 2004-03-26 2005-10-13 Toto Ltd キッチンまたはキッチンの高さ調整方法
JP2008212328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eno:Kk 転倒防止用固定具
JP2011010691A (ja) * 2009-06-30 2011-01-20 Pro-7 Co Ltd 装置の固定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5264B2 (en) 2016-08-02
US20130112822A1 (en) 2013-05-09
JP2013094519A (ja) 2013-05-20
AU2012203127B2 (en) 2014-04-03
KR101561990B1 (ko) 2015-10-20
AU2012203127A1 (en) 2013-05-23
JP5018992B1 (ja) 2012-09-05
CN103082705B (zh) 2017-03-01
KR20130049701A (ko) 2013-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2705A (zh) 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6766137B2 (en) Apparatuses for color image formation, tandem color image formation and image formation
JP43493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431836A2 (en) Desktop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70264052A1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ment device
US8862043B2 (en) Toner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transporting device
US82105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discharge tray
US9891571B2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241274A1 (en)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fold reinforcing apparatus
US112753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00314823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sheet guide method
JP2015000802A (ja) 給紙カセット
US90085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US20150008641A1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US20170137253A1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8168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03733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24309B2 (ja)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99899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fined arrangement of heat discharge duct
CN10625734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1592776B2 (en) Recording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231444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447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809B2 (ja) ローラ装置、作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216B2 (en) Control of photoreceptor belt detensioning cycles using extended slower belt ro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