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1053B - 电子式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式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1053B
CN103081053B CN201180042784.9A CN201180042784A CN103081053B CN 103081053 B CN103081053 B CN 103081053B CN 201180042784 A CN201180042784 A CN 201180042784A CN 103081053 B CN103081053 B CN 103081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ver plate
pcb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27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1053A (zh
Inventor
李种珉
金吉洙
张喆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80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8268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805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8268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132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4884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1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1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1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1Bases; Casings; Covers structurally combining a relay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e.g. varistor, R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3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ubular housing wherein the PCB is inserted longitudi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式继电器。壳体(10)形成本发明的外观和框架。在所述壳体(10)中,下部与在外侧面中面积相对大的外侧面得以开放。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12)。所述开放的外侧面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0)以隔开内部空间(12)与外部。通过下部盖板(24)封闭所述壳体(10)的下部。为了设置所述印刷电路板(20),在所述壳体(10)中沿着内部空间(12)的里面并排地形成有固定隔板(14)以形成基板设置部(16)。在所述基板设置部(16)插入有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边缘并得以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下端插入至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24)的基板安装通路(28)中。在所述下部盖板(24)中以注入成型的方式形成有端子(30)并且被设置成一体,所述端子(30)的一端部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0)上,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24)突出至外部。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最小化壳体(10)的下表面所占的面积,从而减小电子式继电器的设置面积并提高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式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式继电器,具体涉及具有印刷电路板从而以电子方式运行的电子式继电器,该印刷电路板具有可控制电流流动的功能。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类似于开关的部分,其以较低的直流电压控制较高的电压和电流。以往采用电磁原理制造所述继电器。即,在铁芯上缠绕线圈并通电以使其变为电磁体,从而产生磁场,并使得可移动地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的铁芯附近的铁片向所述磁场移动,进而产生开关作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制造的、即通过在铁芯上缠绕线圈制造一种电磁体并得以运行的继电器被称为机械式继电器。
对于如上所述的机械式继电器而言,需要在铁芯上缠绕线圈,并且需要铁片移动所需的空间和设置用于复位铁片的弹簧的空间等较多空间,因此其体积将会增加。
此外,在移动所述铁片的运行过程中产生运行噪声,从而在使用继电器的产品中噪声将会变大。
此外,继电器的体积大于如保险丝等其他部件,从而采用继电器的产品的体积将会增加。特别是需要最小化安装继电器的面积,才可以减小采用继电器的产品的体积。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最近进行多种研究以提供一种在安装有预定部件的印刷电路板上具有如上所述的开关功能的电子式继电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满足如上所述的当前需求,其一目的在于,通过采用具有开关功能的印刷电路板,提供一种电子式继电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以将在电子式继电器中产生的热量更加顺畅地排出至外部,其中该电子式继电器采用具有开关功能的印刷电路板。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设置时所需要的面积最小化的电子式继电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操作更加简便的电子式继电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继电器的各个部件的结合更加坚固且防水性能优异的电子式继电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使得向设置在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的一面侧提供的固定用树脂可被传输至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边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防止固定用树脂通过印刷电路板和支撑端之间而从电子式继电器泄露至支撑端的外部。
本发明的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侧面之一和下部被开放,在其里面沿着所述被开放的侧面的边缘形成有基板设置部;印刷电路板,边缘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基板设置部中从而封闭所述壳体的被开放的侧面、并且用于实现开关功能;下部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下部、并且用于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边;以及端子,一端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从而突出至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本发明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外周面的一侧被开放,并且在里面沿着所述被开放部分的边缘形成有基板设置部;印刷电路板,边缘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基板设置部中从而封闭所述壳体的被开放的部分、并且用于实现开关功能;下部盖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并且用于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边;以及端子,一端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从而突出至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本发明包括:壳体,具有:第一空间,向下部开放;第二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部,并且向上部开放;支撑端,围绕里面而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下部盖板,一部分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空间的内部并得以固定,其内部空间被开放从而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对,并且贯通设置有多个端子槽以连通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端子板,与所述下部盖板的内部空间结合、并且形成有端子安装面和端子槽;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的支撑端与所述下部盖板和端子板之间并得以固定、并且用于实现开关功能;以及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印刷电路板与外部之间的电连接,其位于所述端子板的端子安装面与端子槽,其一端部的基板连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并且另一端部的突出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的端子槽;其中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注入有固定用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本发明包括:壳体,内部空间向上下开放、并且围绕所述内部空间的里面形成有支撑端;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支撑端下面、并且具有开关功能;下部盖板,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封闭壳体的下部、并且用于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以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端上;端子板,与所述下部盖板结合;以及端子,设置在所述端子板与下部盖板之间,其一端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从而突出至外部;在所述支撑端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从而使得填充在所述下部盖板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固定用树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缓冲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式继电器可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由于在本发明的电子式继电器中印刷电路板具有开关功能,因此完全不会产生运行噪声,从而可以大幅提高采用电子式继电器的产品的噪声性能。
在本发明中,由于壳体的一侧面被开放、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向壳体的外部露出,因此更加顺畅地从壳体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热量。从而还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壳体内部的印刷电路板的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并未沿着壳体的横截面方向设置印刷电路板,而是竖立设置印刷电路板,从而形成壳体的一侧外周面。因此可以将其设计成电子式继电器的下表面面积不属于印刷电路板。从而,由于壳体的下表面面积最小化,因此还具有可以最小化设置电子式继电器时所需的面积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印刷电路板、端子板、端子以及下部盖板在形成为一个组装体的状态下被组装在壳体内,因此组装操作的操作性较佳。特别是多个端子以固定在端子板与下部盖板之间的状态组装于壳体中,因此更佳容易地组装多个端子。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向印刷电路板和下部盖板之间的空间注入固定用树脂来互相结合印刷电路板、下部盖板、端子板以及端子,因此还具有水无法向壳体的内部渗透并且它们之间的结合更佳坚固的效果。
再者,在本发明中,在壳体内部中紧贴安装有印刷电路板的支撑端上形成缓冲空间,从而使得向印刷电路板和下部盖板之间的空间注入的固定用树脂经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边缘而注入至缓冲空间,因此不仅防止水向下部盖板侧渗透,而且还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向支撑端侧渗透。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形成在支撑端的缓冲空间来防止固定用树脂注入至超过所述支撑端的部分中,因此还具有简化电子式继电器的制造工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式继电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的壳体的底面立体图。
图4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的下部盖板和端子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实施例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立体图。
图9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实施例的下部盖板的里面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实施例的端子板的构成的上面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实施例的端子板的构成的下面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构成图6所示实施例的端子板上安装有多个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构成图13所示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构成图13所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子式继电器的优选实施例的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0形成电子式继电器的外观。所述壳体10以绝缘性合成树脂材质被形成为六面体形状。所述壳体10的下部和一侧外周面是开放的。尤其是,在壳体10的侧面中面积最大的外周面被开放,在此设置有将在下面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0。所述壳体10的形状为扁扁的六面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为相同的四边形,并且在4个侧面中相对的侧面为相同的四边形,并且在所述侧面中面积最大的侧面上设置有所述印刷电路板20。当然,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0的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表面的面积。
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12。所述内部空间12为用于设置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30和固定用树脂的部分。在所述内部空间12的一侧形成有固定隔板14。一对所述固定隔板14沿着所述壳体10的开放的一侧面边缘并排形成在内部空间12中。所述并排形成的固定隔板14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0的厚度。所述固定隔板14沿着所述壳体10的开放的一侧面的上端和两个侧端而形成在内部空间12的里面上。根据所述固定隔板14形成的、两者之间的空间成为基板设置部16。在所述基板设置部16中插入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0的边缘。
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的里面的下端突出形成有挂架突起18。形成有所述挂架突起18的部分为面积相对小的两侧外侧面的内部。在所述挂架突起18上被挂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下部盖板24的挂架槽26。
印刷电路板20的两侧端部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基板设置部16。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3个边分别插入在所述基板设置部16中。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部件22。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另一侧表面露出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当然,在露出于所述壳体10的外部的印刷电路板20的另一侧表面还可以设置有金属板(未示出)。所述金属板起到将从印刷电路板20产生的热量向外部释放的作用。
所述印刷电路板20形成为四边形板状,其内置有开关功能。即,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20内部的电路图案和所述部件22实现开关功能。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0焊接安装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30的一端部。
在所述壳体10的下部安装有下部盖板24。所述下部盖板24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下部的开放部分,其起到封闭内部空间12的作用。当然,所述下部盖板24还起到对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边和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30进行固定的作用。
所述下部盖板24以绝缘性合成树脂材质形成,其下面的两端部形成有挂架槽26。所述壳体10的挂架突起18安装在所述挂架槽26,从而被挂起。
如图4所示,基板安装通路28沿着所述下部盖板24的上面的一侧边延伸而成。在所述基板安装通路28插入安装有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边。为了将所述基板安装通路28与外部加以隔开而延伸形成有外部隔板28’。所述外部隔板28’与所述壳体10的固定隔板14一同形成壳体10的一侧外周面。如上所述,因存在外部隔板28’和固定隔板14,因此所述印刷电路板20被设置在从壳体10的外周面凹入一定深度的位置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外力直接起到作用。
通过上下贯通所述下部盖板24,从而形成贯通孔29。所述贯通孔29起到可以将固定用树脂向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注入的作用。所述贯通孔29形成有两个,一个是注入固定用树脂的部分,另一个是当注入固定用树脂时内部空间12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部分。其中,所述固定用树脂优选使用导热性树脂。如果使用导热性树脂,则可以在壳体10的内部准确地固定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30,并且可以将在壳体10的内部产生的热量更加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并且可以防止会因高压而产生的火花。
端子30用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20和外部进行电连接。所述端子30在制造所述下部盖板24时被注入成型,从而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4个所述端子30。所述端子30的一端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0连接,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24并向外部突出。
下面详细说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子式继电器的组装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20、下部盖板24以及端子30形成为一个组装体并被提供至组装线上,从而与所述壳体10结合。为此,首先,在制造所述下部盖板24时通过注入成型使所述下部盖板24与所述端子30形成为一体。当然,并非一定要通过注入成型使壳体10与端子30形成为一体。当然,并非一定要通过注入成型使壳体10与端子30形成为一体,还可以预先制造所述壳体10后将端子30压入至所述壳体10内从而进行固定。
接下来,将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边插入在所述下部盖板24的基板安装通路28中并予以固定。在该状态下,实施所述端子30与印刷电路板20之间的焊接操作。优选地,所述下部盖板24以可经得起进行焊接操作时的热量的材质形成。
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端子30与印刷电路板20在所述下部盖板24上组装成一体并被固定,从而形成为一个组装体。将该组装体和所述壳体10结合。
即,从所述壳体10的下部开始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20,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20插入于在所述壳体10的固定隔板14之间形成的基板插入部16中。如果所述印刷电路板20完全被插入到所述壳体10中,则所述下部盖板24也被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下部。尤其,如果所述壳体10的挂架突起18安装于所述下部盖板24的挂架槽26,则所述下部盖板24和壳体10结合为一体。
接下来,通过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24的一侧贯通孔29向所述内部空间12注入固定用树脂。通过所述贯通孔29插入注入器并注入固定用树脂,则固定用树脂填充在所述内部空间12的内部,此时所述内部空间12中的空气通过所述另一侧的贯通孔29排出,而在所述内部空间12中填充有固定用树脂。当所述固定用树脂填充在所述内部空间12的内部时,贯通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面和下部盖板24的端子30等被固定用树脂围住,从而外部的水分无法进入所述内部空间12。
在多个端子30与外部电连接的状态下,按照上述方式组装的、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得以运行。即,电流流动的条件促使发生开关动作时,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0中发生开关动作,从而执行断电以及通电的动作。
如上所述,由于当电子式继电器运行时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不存在移动的部件,因此完全不产生噪声,从而可以消除或降低采用电子式继电器的产品的运行噪声。
尤其,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中壳体10的一侧外周面被开放,即面积相对较宽的面被开放,并在此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0。由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表面完全向壳体10的外部露出,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向外部释放热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壳体10的形状形成为: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0的一侧占据最大的面积、并且壳体1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以及其他外侧面的面积相对较小。尤其,所述壳体10的下表面不受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面积的影响,因此可以最小化设置电子式继电器的面积。
其中,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0并不一定是六面体形状。例如,如图5所示,可沿着六面体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斜切面10’,从而形成壳体10。另外,所述壳体10的一部分还可以形成为球形状等多种形状。
接下来,参考图6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上述图所示,壳体110形成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的外观。所述壳体110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质被形成为六面体形状。当然,所述壳体110并非一定是六面体,其中一部分被形成为球形或多种多面体形状。在所述壳体110中,六面体形状的上部和下部是开放的。在所述壳体110的内部形成有互相连通的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所述第一空间111为在所述壳体110内部的相对地位于下部的空间,在此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各种部件。所述第二空间112为在所述壳体110内部的相对地位于上部的空间,当组装好电子式继电器时所述第二空间112处于空置状态。
在所述第二空间112中与所述壳体110内部的四个角落处相当的位置处形成有增强柱体部114。所述增强柱体部114起到将所述壳体110的刚度保持在一定程度以上的作用。所述增强柱体部114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并且内部形成有空洞114’。即,所述增强柱体部114被形成为内部空置的四边形柱体形状。
所述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并不是完全被隔开的。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110的里面的支撑端116,实现了以连通的状态隔开所述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所述支撑端116沿着所述壳体110的4个内表面得以形成,以连接与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111中的增强柱体部114的下端对应的位置。所述支撑端116从所述壳体110的内表面突出预定宽度。并不需要以相同的宽度形成整个所述支撑端116,也不需要连续地形成整个所述支撑端116。
在所述壳体110的下端形成有挂架孔118。本实施例中,在互相相对的壳体110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两个所述挂架孔118。所述挂架孔118贯通所述壳体110,使得所述第二空间112和外部连通。但是,还可以形成为所述挂架孔118向所述壳体110的里面凹陷的槽形态。
接下来说明下部盖板120的构成。所述下部盖板120被设置成从所述壳体110的下部向所述第一空间111插入一部分。所述下部盖板120起到封闭所述壳体110下部的作用。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121。所述内部空间121向所述壳体110的第一空间111方向开放。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大致为六面体形状的空间。由侧壁122形成所述下部盖板120的上端外表面。所述侧壁122还形成所述内部空间121的内表面。
在所述侧壁122形成有结合切削部122’。共3个所述结合切削部122’形成在侧壁122上。在所述结合切削部122’上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板130的结合片132。所述结合切削部122’被形成为四角形形状并且向各自的侧壁122末端开放。
在所述侧壁122的外表面形成有挂架凸台123。所述挂架凸台123为挂在所述壳体110的挂架孔118的部分。所述挂架凸台123突出地形成在所述侧壁122的外表面中与所述挂架孔118对应的位置上。
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下面形成有引导隔板124。所述引导隔板124的平面形状大致为“井”字形状。在根据所述引导隔板124形成的各个空间分别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140。根据所述引导隔板124形成的空间中的中心空间,除了下部都处于封闭状态,其余的各个空间的一个侧壁分别得以开放。如上所述,在根据引导隔板124形成的空间中突出设置有端子140。根据所述引导隔板124共隔开成5个空间,其中在位于中心的部分上形成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注入孔126,在围绕形成有注入孔126的中心的4个空间中分别形成有端子槽125。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140经由所述端子槽125得以突出。所述引导隔板124的高度与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140的突出部141’的突出长度相等或比其略大。
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底板形成有贯通中心的注入孔126。所述注入孔126用于向所述壳体110的第一内部空间111注入固定用树脂。当通过所述注入孔126注入固定用树脂时,所述第一内部空间111内的空气通过空气排出孔126’排出至外部。所述空气排出孔126’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底板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内部空间121中与四个角落处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空气排出孔126’。其中,优选地,所述注入孔126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底板中心或底板中心附近。这是为了通过经由中心侧的注入孔126注入的固定用树脂将空气传输至边缘的空气排出孔126’中,从而易于排出内部空气。
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支撑挡边127。所述支撑挡边127起到支撑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板140的作用。所述支撑挡边127形成在与所述下部盖板120的侧壁122相邻的位置和接近中心的位置上。
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底板表面形成有第一引导凸台128,在所述支撑挡边127中与所述注入孔126相邻的支撑挡边127的上端突出形成有第二引导凸台128’。这些引导凸台(例如第一引导凸台128、第二引导凸台128')用于引导与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板130之间的结合。
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侧壁122的上端角落处分别形成有引导挡边129。所述引导挡边129起到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142的角落处进行引导的作用。所述引导挡边129仅形成在三个角落处。但是还可以形成在四个角落处。
端子板130与所述下部盖板120一同固定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140并对其进行设置。另外还临时固定端子140,以用于焊接所述端子140与印刷电路板142。所述端子板130应由耐热性高的材料形成,从而可以承受住焊接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与端子140时产生的热量。
本体板131形成所述端子板130的框架。所述本体板131为在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多种凹凸形状的部件。在所述本体板131的边缘形成有用于安装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切削部122’的结合片132。从而共形成有3个所述结合片132。所述结合片132为四角板形状,以使其安装于所述结合切削部122’上。为了使所述结合片132安装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结合切削部122’,其从所述本体板131的侧表面突出了与形成有所述结合切削部122’的侧壁122的厚度相应的厚度。从而,所述本体板131设置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侧壁122内部,所述结合片132可以安装在所述结合切削部122’。
在所述结合片132的末端突出形成有引导突起132’。所述引导突起132’与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142的引导槽143结合,用于印刷电路板142临时组装在端子板130上。
在所述本体板131的中心部分中与所述下部盖板120的注入孔12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注入孔133。所述注入孔133为用于注入固定用树脂的部分。在相当于所述注入孔133附近的、所述本体板131的一侧形成有引导通孔134。所述引导通孔134为插入有所述下部盖板120的第一引导凸台128的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一引导凸台128插入在所述引导通孔134的现象来引导下部盖板120与端子板130之间的结合,从而可以实现准确的结合。
在所述本体板131中与所述下部盖板120相对的部分形成有端子安装面135。所述端子安装面135为安装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140的中间部的部分。所述端子安装面135为分别用于安装有端子140中2个端子140表面的部分。
在所述本体板131中与所述下部盖板120相对的部分中形成有端子槽136。所述端子槽136为沿着所述本体板131的两端并排地延伸的部分,其宽度稍大于端子140的厚度。在所述端子槽136的里面形成有端子突起137。在所述端子槽136形成有多个所述端子突起137。与所述端子突起137的末端相对的端子槽136的表面之间的间隔大致与端子140的厚度一致。通过以上述的方式形成端子突起137,从而易于完成将端子140插入至所述端子槽136中的操作并且防止端子140任意地从端子槽136中脱离。
通过贯通所述本体板131中的一侧,从而形成贯通端子通孔138。所述端子通孔138为用于使一个端子140贯通的部分。当然,在所述端子通孔138上一并设置有端子140和第二引导凸台128’。由此,所述端子通孔138与第二引导凸台128’一并还起到对所述端子板130与下部盖板120的结合进行引导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四个端子140。在所述端子140的一端部形成有基板连接部141,在所述基板连接部141的相反侧形成有贯通所述下部盖板120并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141’。所述基板连接部141与突出部141’之间的部分为设置在所述端子板130上的部分,该部分被弯曲或切削成多种形状,而非形成为一直线状。
所述端子140的基板连接部141与印刷电路板142连接。即,通过将所述基板连接部141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上,从而实现所述印刷电路板142和端子140的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142形成为板状,其内置有开关功能。即,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142本身的电路图案和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部件来实现开关功能。
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一面的边缘安装在所述壳体110的支撑端116上,另一面的边缘安装在所述端子板130的结合片132与下部盖板120的侧壁122的上端。从而,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边缘安装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支撑端116和端子板130、下部盖板120之间。
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边缘形成有引导槽143,在所述引导槽143上设置有形成在所述端子板130的结合片132上的引导突起132’。通过将所述引导突起132’插入至所述引导槽143,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与所述端子板130得以组装。
下面详细说明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进行组装和使用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盖板120、端子板130、端子140以及印刷电路板142在形成为一个组装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110的下部空间111结合。为此,首先在所述端子板130设置所述端子140。在所述端子板130的端子安装部135和端子槽136上分别设置端子140的中间部分。此时,根据所述引导突起132’,安装在所述端子槽136的端子140向所述端子槽136压入从而处于固定状态。所述端子140设置在所述本体板131上,并使得基板连接部141均指向相同的方向。端子140之一贯通所述本体板131的端子通孔138并安装在所述端子安装部135上。
如上所述,将端子140临时组装在端子板130的本体板131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与本体板131结合。此时,将形成在所述本体板131的结合片132末端的引导突起132’插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引导槽143。另外,所述端子140的基板连接部141设置在与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电路图案被露出的部分对应的位置上;或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形成通孔并将基板连接部141插入在其中。另外,通过焊接,所述端子140的所述基板连接部141与印刷电路板142电连接。
接下来,将所述下部盖板120和所述端子板130结合。设置在所述端子板130上的端子140的突出部141’贯通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端子槽125,从而位于根据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引导隔板124形成的空间中。
结合所述下部盖板120与所述端子板130是指:所述端子板130的结合片132插入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切削部122’;下部盖板120的第一引导凸台128位于所述端子板130的引导通孔134;所述第二引导凸台128’插入在所述端子板130的端子通孔138中。
如上所述,构成下部盖板120、端子板130、端子140以及印刷电路板142的组装体后,将其插入至所述壳体110的第一空间111。在所述第一空间111插入有除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引导隔板124之外的部分。
如果将所述下部盖板120插入至所述第一空间111中以使得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外表面的挂架凸台123挂在所述壳体110的挂架孔118,则所述下部盖板120和所述壳体110得以结合,从而实现电子式继电器的组装。
此时,所述印刷电路板142被所述壳体110的支撑端116支撑,从而不会进入至第二空间112。即,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一面的边缘被所述支撑端116支撑并且所述下部盖板120的挂架凸台123挂在所述挂架孔118,从而包括下部盖板120的组装体与壳体110结合。
接下来,通过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120的注入孔126将固定用树脂注入到所述第一空间111的内部。当通过所述注入孔126插入注入器从而注入固定用树脂时,则固定用树脂会填充在所述第一空间111的内部,此时所述第一空间111中的空气经由所述空气排出孔126’排出,从而在第一空间111的内部填充固定用树脂。当所述固定用树脂填充所述第一空间111的内部,则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一面与下部盖板120的底板之间的所有部件被固定用树脂包围,从而外部的水分等无法进入所述第一空间111。
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组装的电子式继电器在所述多个端子140与外部电连接的状态运行。即,如果通电条件导致开关操作,则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中产生开关操作,从而完成断开或通电的动作。
另外,所述印刷电路板142位于所述第一空间111内并且一面中的大部分露出在所述第二空间112中,从而可通过所述第二空间112更加顺畅地向外部排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尤其,如果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42的表面中向所述第二空间112露出的面上设置额外的散热部件,则可以更加顺畅地起到散热作用。
一方面,将所述壳体110形成为第二空间112向上部开放,从而所述壳体110的上端部的刚度会相对减弱。但是所述增强柱体部114分别形成在壳体110的第二空间112的边缘部分,从而提高与壳体110的第二空间112对应的部分的刚度。
接下来,参考图13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根据所述附图,壳体210形成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的外观和框架。所述壳体210由绝缘性合成树脂形成。所述壳体210整体上为六面体形状并且在内部的内部空间212向壳体210的上部和下部开放。其中,所述壳体210并非一定要形成为六面体,如上所述,其还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在所述壳体120的下部形成有挂架孔214。所述挂架孔214为被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下部盖板222的挂架凸台226挂起的部分。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中互相相对的面上分别形成有两个所述挂架孔2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架孔212贯通壳体210,但是期还可以以凹槽的形状将其形成在壳体210的内表面。
在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20、下部盖板222、端子板228以及端子232等。尤其,设置有上述部件的空间为在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的里面形成的支撑端214的下部。所述支撑端214围绕壳体210的里面并突出预定宽度。在所述支撑端214的下面安装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20的上表面边缘。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所述支撑端214的内部设置有向所述壳体210的下部开放的缓冲空间216。所述缓冲空间216围绕所述壳体210的里面。所述缓冲空间216为能够设置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固定用树脂的空间。所述缓冲空间216通过所述壳体210的内表面侧部分从所述支撑端214凹陷而成。换言之,支撑壁217沿着所述支撑端214的末端而向壳体210的下部突出,由此形成所述缓冲空间216。所述支撑壁217的末端为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印刷电路板220予以支撑的部分。
如图14所示,设置有增强挡边218,以连接所述支撑壁217和壳体210的里面。所述增强挡边218设置在所述缓冲空间216内,其用于防止所述支撑壁217向所述壳体210的里面侧弯曲。
在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上端形成有增强柱体部219。所述增强柱体部219沿着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中的四个角落处上下延伸。所述增强柱体部219与所述壳体210一同被形成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四边形柱体形状。在所述增强柱体部219的内部形成有空洞219’,从而最小化形成壳体210的材料量。
在印刷电路板220的内部形成有电路图案并且安装有多种部件,其根据所述电路图案和部件具有开关功能、从而实现继电器的功能。所述印刷电路板220被所述支撑端214支撑,具体为:其上表面安装在支撑壁217末端、下表面支撑在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下部盖板222和端子板228。
下部盖板222起到封闭所述壳体210的下部的作用。从而,在所述下部盖板222形成有向上部开放、从而与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相对的内部空间(未标附图标记),其整体形状为六面体并且具有可进入至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中的尺寸。在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中,所述下部盖板222的大部分插入至所述支撑端214的下部。所述下部盖板222的具体构成并不是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因此省略对其结构的详细说明。在所述下部盖板222形成有注入孔224,所述注入孔224是用于向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与下部盖板222之间的空间注入固定用树脂的部分。
在所述下部盖板222外周面中与所述壳体210的挂架孔213对应的位置突出形成有挂架凸台226。当下部盖板222插入到所述壳体210的内部并被设置在与所述挂架孔213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挂架凸台226被挂在挂架孔213上,从而将下部盖板222固定在壳体210内部。
端子板228设置在所述下部盖板222的内部空间。所述端子板228在与所述下部盖板222结合之前,在临时组装有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的端子232的状态下,使得所述端子232与印刷电路板220电连接。即,当端子232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时,可以使多个端子232准确地保持相对位置,并且还保持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之间的临时组装状态。优选地,以耐热性较好的材质形成所述端子板228,使得可以承受住焊接时的较高的温度。所述端子板228为在两侧表面形成有多种凹凸结构的板形状,并且形成有用于临时组装端子232的结构和用于临时组装印刷电路板220的结构。
在所述端子板228中与所述下部盖板222的注入孔224对应的位置还形成有注入孔230。固定用树脂经由所述注入孔230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侧。
端子232由导电性金属材质形成。所述端子232形成为多种形状,其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222向外部突出,中间部分在被安装于所述端子板228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端子板228与下部盖板222之间。另外,所述端子232的另一端部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上,从而与之电连接。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的组装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电子式继电器的组装进行说明。设置在所述壳体210内部的印刷电路板220、下部盖板222、端子板228以及端子232在组装于所述壳体210内之前,组装成一个组装体。
为此,首先在所述端子板228临时组装所述端子232。分别利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228的结构来临时组装所述端子232。通过如上所述的操作,可以准确地保持所述端子232之间的相对位置。
接下来,在所述端子板228上临时组装印刷电路板220。关于该操作举例如下: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形成槽(未示出),在所述端子板228形成突起使得该突起压入至所述槽。如上所述,当将印刷电路板220设置在端子板228时,所述端子232的一端部插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的通孔或者与衬垫(pad)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实施焊接操作。
完成所述端子232与印刷电路板220之间的焊接后,将所述下部盖板222与所述端子板228予以组装。使所述端子232贯通所述下部盖板222,并且使所述端子板228与下部盖板222的互相结合的结构互相结合。当处于上述的状态时,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下部盖板222、端子板228以及端子232形成为一个组装体。
接下来,将所述组装体插入至所述壳体210的内部空间212以使其结合。即,通过所述壳体210的下部将所述组装体插入至所述内部空间212。此时,使所述下部盖板222的挂架凸台226挂在所述壳体210的挂架孔213上。根据所述挂架凸台226与所述挂架孔213的结合,包括所述下部盖板222的组装体结合在壳体210内。
此时,所述印刷电路板220的上表面紧贴在所述支撑端214的支撑壁217的末端。这是由于印刷电路板220通过所述下部盖板222和端子板228被推至支撑壁217侧。
如上所述,在已将包括下部盖板222的组装体组装在所述壳体210内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注入孔224和所述注入孔230将固定用树脂注入至所述下部盖板222与印刷电路板220之间的空间。在被注入后经过预定时间,则所述固定用树脂发生硬化,从而固定在所述内部空间212内。通过填充所述固定用树脂并且使得所述固定用树脂发生硬化,水无法从外部进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与下部盖板222之间的空间。
另外,注入所述固定用树脂时,固定用树脂可经由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与壳体210的里面之间的缝隙而流动。经由所述壳体210的里面与印刷电路板220之间的固定用树脂位于所述缓冲空间216中。所述缓冲空间216具有预定体积,因此在其内部可以填充有相对多的固定用树脂。当然,并不需要在整个所述缓冲空间216中填充固定用树脂。原因如下:实际上,所有部件均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20的表面中与所述端子板228相对的部分,并且固定用树脂可以不必覆盖从所述壳体210的上部看到的印刷电路板220的表面。
但是,当固定用树脂被填充在所述缓冲空间216的一定部分并发生硬化时,根据所述缓冲空间216和填充于此的固定用树脂,即使水经由所述支撑端214与印刷电路板220之间的缝隙而发生渗透,也不会被传输至印刷电路板220的相反侧。
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制造的电子式继电器被设置成电子式继电器的所述端子232与汽车用车箱等所具有的端子结合,并且给汽车用车箱提供电源,从而得以运行。
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而是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确定。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改变。
例如,无需一定要将所述端子30注入成型在所述下部盖板24上。当然,通过注入成型将端子30与下部盖板24形成为一体时可提高组装操作性,但是并不需要一定要按上述方式形成。
另外,无需一定要向所述内部空间12中填充固定用树脂。这是由于还可以存在使用电子式继电器的环境中完全不用考虑水分条件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壳体10中,设置印刷电路板20的侧面不需要一定是面积最大的侧面。但是,如果考虑到热量释放功能和在印刷电路板20上的设置区域等因素时,优选地形成为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0的侧面的面积最大、并且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其他外表面形成为沿着一方向延伸的直角四边形。
另外,所述壳体10并不一定要形成为六面体,其还可以形成为设置有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部分为平面,而其他部分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10上形成有挂架突起118、在下部盖板124上形成有安装槽126;但是挂架突起118和安装槽126还可以形成在互相相反的位置上。
另外,并不一定要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二空间112形成的增强柱体部114。即使所述第二空间112向上部的开放,只要所述壳体110的体积相对较小从而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刚度,就可以不形成所述增强柱体部114。
另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盖板120和端子板130一同支撑印刷电路板142,但是还可以仅通过所述下部盖板120予以支撑。
所述下部盖板120的引导隔板122实现所述端子140之间的绝缘,但是只要所述端子140彼此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则并不需要设置引导隔板122。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所述下部盖板222与端子板228一同支撑印刷电路板220的情况,但是还可以仅通过所述下部盖板222予以支撑。
另外,所述下部盖板222的注入孔224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222的下表面中心附近,但是围绕所述下部盖板222的边缘还可以形成有多个空气排出孔(未示出)。当通过所述注入孔224注入固定用树脂时,所述印刷电路板220与下部盖板222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排出孔排出至外部。由于设置有所述空气排出孔,从而可以最小化向所述缓冲空间216传输的固定用树脂。

Claims (12)

1.一种电子式继电器,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空间,向下部开放;第二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部,并且向上部开放;支撑端,围绕里面而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
下部盖板,一部分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空间的内部并得以固定,其内部空间被开放从而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对,并且贯通设置有多个端子槽以连通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
端子板,与所述下部盖板的内部空间结合、并且形成有端子安装面和端子槽;
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的支撑端与所述下部盖板和端子板之间并得以固定、并且用于实现开关功能;以及
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印刷电路板与外部之间的电连接,其位于所述端子板的端子安装面与端子槽中,其一端部的基板连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并且另一端部的突出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的端子槽;
其中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注入有固定用树脂,
其中,根据侧壁形成所述下部盖板的内部空间,在所述侧壁的末端形成有切削部,在所述端子板的本体板中对应的侧面形成有结合片,从而使得所述结合片插入至所述切削部中并得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空间的四个角落处形成有在内部形成有空洞的增强柱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盖板的侧壁末端角落处形成有挂架凸台以引导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边缘,
在所述结合片的末端形成有引导突起以插入至形成在印刷电路板的引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盖板的下部形成有引导隔板以实现所述端子的突出部之间的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端子板的端子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端子的厚度,
在端子槽一侧的内表面突出形成有端子支撑突起,
所述端子支撑突起的末端与所述端子槽相对侧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端子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中与所述第二空间相对的面上,从而通过第二空间向外部排出在印刷电路板中产生的热量。
7.一种电子式继电器,包括:
壳体,内部空间向上下开放、并且围绕所述内部空间的里面形成有支撑端;
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支撑端下面、并且具有开关功能;
下部盖板,被插入至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封闭壳体的下部、并且用于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以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端上;
端子板,与所述下部盖板结合;以及
端子,设置在所述端子板与下部盖板之间,其一端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贯通所述下部盖板从而突出至外部;
在所述支撑端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从而使得填充在所述下部盖板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固定用树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缓冲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空间形成在沿着所述支撑端的末端向所述壳体的下部延伸的支撑壁与所述壳体的里面之间,其围绕所述壳体的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空间还包括:
增强挡边,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壳体的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板位于所述下部盖板的内部空间,从而与所述下部盖板一同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盖板与端子板的对应位置分别形成有注入孔,从而向所述下部盖板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空间注入固定用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下部盖板中的注入孔形成在下部盖板下表面的中心附近,并且围绕所述下部盖板的边缘形成有多个空气排出孔。
CN201180042784.9A 2010-08-19 2011-06-07 电子式继电器 Active CN103081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80542A KR101182685B1 (ko) 2010-08-19 2010-08-19 전자식릴레이의 수밀장치
KR10-2010-0080541 2010-08-19
KR10-2010-0080542 2010-08-19
KR1020100080541A KR101182684B1 (ko) 2010-08-19 2010-08-19 전자식릴레이
KR1020100132152A KR101748847B1 (ko) 2010-12-22 2010-12-22 전자식릴레이
KR10-2010-0132152 2010-12-22
PCT/KR2011/004160 WO2012023693A2 (ko) 2010-08-19 2011-06-07 전자식릴레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1053A CN103081053A (zh) 2013-05-01
CN103081053B true CN103081053B (zh) 2016-02-17

Family

ID=4560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2784.9A Active CN103081053B (zh) 2010-08-19 2011-06-07 电子式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25344B2 (zh)
CN (1) CN103081053B (zh)
WO (1) WO201202369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0599B2 (ja) * 2011-12-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
CN103906397B (zh) * 2013-07-25 2016-12-28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EP3054534B1 (en) * 2013-10-02 2019-12-1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JP6352237B2 (ja) * 2015-12-02 2018-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係合構造、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TWI650057B (zh) * 2016-12-09 2019-02-01 群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KR20190033014A (ko) * 2017-09-20 2019-03-28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어셈블리
CN109036967B (zh) * 2018-09-18 2024-03-19 合肥叁知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迅速的继电保护装置
CN109119289A (zh) * 2018-10-10 2019-01-01 西安宏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CN110290670B (zh) * 2019-07-19 2024-05-17 宁波伯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盒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9135651A1 (de) * 2019-12-22 2021-06-24 Thomas Kliem Bodenplatte
CN111071022A (zh) * 2020-01-09 2020-04-2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布置系统及车辆
CN117954280B (zh) * 2024-01-30 2024-08-16 浙江亿邦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机构、继电器总成及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331A (zh) * 2010-01-30 2010-07-28 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8698A (en) * 1996-01-22 1997-09-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mart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al device
JPH09288952A (ja) * 1996-04-22 1997-11-04 Takamisawa Denki Seisakusho:Kk 電磁継電器
US6850421B2 (en) * 2002-04-01 2005-02-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use relay box apparatu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JP2004063220A (ja) * 2002-07-26 2004-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JP4515777B2 (ja) * 2004-01-14 2010-08-04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492335B2 (ja) * 2004-12-13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200441438Y1 (ko) * 2006-11-27 2008-08-19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레버타입 커넥터
US7920044B2 (en) * 2007-05-16 2011-04-05 Group Dekko, Inc. Appliance assembly with thermal fuse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331A (zh) * 2010-01-30 2010-07-28 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1053A (zh) 2013-05-01
WO2012023693A2 (ko) 2012-02-23
US20130141831A1 (en) 2013-06-06
US9025344B2 (en) 2015-05-05
WO2012023693A3 (ko)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053B (zh) 电子式继电器
US2023010541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upling section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91457A1 (en) Two-shot knuckles for coupling electrically isolated section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4137217B (zh) 芯片型保险丝
JP3847784B2 (ja) 電磁リレー
TW527748B (en) Small antenn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088397A1 (en) Inductor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1076486B2 (en) Electronic un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onic unit
US6002312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19186271A (ja) コンデン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ンデンサ用の台座
KR101182684B1 (ko) 전자식릴레이
CN101901662B (zh) 一种电磁线圈
KR101748847B1 (ko) 전자식릴레이
JP4716054B2 (ja) 横型コイル部品
KR20210108471A (ko) 코일부품
WO2018159061A1 (ja)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シール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1088035U (zh) 一种电感安装支架及其集成电感
KR20120002854U (ko) 전자식 릴레이의 터미널 고정장치
KR101182685B1 (ko) 전자식릴레이의 수밀장치
CN216793562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5183826U (zh) 一种导磁隔弧机构及断路器
CN218730668U (zh) 一种超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7485180U (zh) 磁性器件及电子设备
JP563537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6616465B2 (ja) 固定抵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