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9289A -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9289A
CN109119289A CN201811180372.1A CN201811180372A CN109119289A CN 109119289 A CN109119289 A CN 109119289A CN 201811180372 A CN201811180372 A CN 201811180372A CN 109119289 A CN109119289 A CN 109119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ed terminal
relay
casing
support portion
ins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03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奇
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ONGF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ONGF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ONGF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ONGF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03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9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9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所述绝缘端子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包括第一支撑部和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一侧的第一引出脚,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上且第一引出脚外露于继电器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包括第二支撑部和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上且第二引脚外露于继电器壳体;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嵌插入继电器壳体的方向相反。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而且能够隔离控制电路板和输出回路,辅助壳体起到绝缘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遥控、通讯及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实质的作用是通过控制电路的小电流去控制输出回路的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现有继电器的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大部分使用一体成型,直接在动簧片和静簧片上单独分支一路成型,当继电器装配时,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穿透外壳完成组装。然而该继电器外壳套壳组装时需要同时精确插入动簧引出脚、静簧引出脚、及线圈引出端子的2只引脚,共4只引脚,且4只引脚中有任何一只未顺利穿透外壳,会导致继电器无法顺利组装,极易降低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另外,该继电器控制电路(即PCB板)中的电压通常较小,而输出回路中的电压通常很大,动触点和静触点释放的瞬间会产生大量的电弧热量,尤其当继电器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电弧产生的热量很快传递到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进而传导到PCB板上,对PCB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而且能够隔离控制电路板和输出回路,辅助壳体起到绝缘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包括第一支撑部和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一侧的第一引出脚,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顶部且第一引出脚外露于继电器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包括第二支撑部和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顶部且第二引脚外露于继电器壳体;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嵌插入继电器壳体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均嵌插入继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的夹层中,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嵌插入继电器壳体顶部的夹层后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嵌插入继电器壳体的顶部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第一绝缘端子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夹层和用于与第二绝缘端子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夹层,且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在继电器壳体的顶部且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装配端部,所述第一绝缘端子通过第一装配端部垂直于继电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一夹层内;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装配端部,所述第二绝缘端子通过第二装配端部垂直于继电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二夹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端部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装配端部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二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端子还包括第一弯曲连接部,所述第一引脚通过第一弯曲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弯曲连接部位于第一支撑部长度较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端子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凸起卡扣,所述第一凸起卡扣位于第一引脚和第一装配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端子包括第二弯曲连接部,所述第二引脚通过第二弯曲连接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的两边边缘还水平引出有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二支撑部共同嵌入继电器壳体内;所述第二引脚位于第二支撑部长度较小的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绝缘端子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端部上还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位于两侧的第二倒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采用碳素结构钢制备而成。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设计新颖且易于成型,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与继电器壳体采用外置嵌入式的组装方式,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不穿透继电器壳体,绝缘端子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且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从相反的方向同时嵌插入继电器壳体顶部开设的夹层中,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代替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装配方式简单高效,继电器组装时只需保证2个线圈引出端子引脚顺利穿透外壳即可,便于自动化工艺进行安装,能够有效的提高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实现继电器的快速组装;
2、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嵌入继电器壳体中完成装配,装配后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的支撑面与继电器壳体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较高的区域,可显著提高外壳整体的强度;
3、能够隔离控制电路与输出回路,辅助继电器壳体起到绝缘作用;当输出回路中的电压很大时,动、静触点释放瞬间产生大量的电弧热量将被封闭在继电器壳体内部,严重时只会将继电器烧毁,由于本发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是通过外置嵌入在继电器壳体上,电弧热量无法通过绝缘端子传递到控制电路板上,对控制电路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可有效避免控制电路板中控制电路的作用受到影响,进而起到隔离控制电路与输出回路,辅助继电器壳体起到绝缘导热和绝缘导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与继电器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继电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继电器的装配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本发明所述第二绝缘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所述第二绝缘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第二绝缘端子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第二绝缘端子的立体图。
图中:1-继电器壳体、2-第一绝缘端子、201-第一支撑部、202-第一引出脚、203-第一装配端部、204-第一倒角、205-第一弯曲连接部、206-第一卡扣、3-第二绝缘端子、301-第二支撑部、302-第二引出脚、303-第二装配端部、304-第二倒角、305-第三引出脚、306-第二弯曲连接部、307-第二卡扣、4-控制电路板、5-输出回路端子、6-线圈引出端子、7-装配孔、11-第一夹层、12-第二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8,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包括第一支撑部201和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01一侧的第一引出脚202,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且第一引出脚202外露于继电器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包括第二支撑部301和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部301上的第二引脚302,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且第二引脚302外露于继电器壳体1;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参考图1至图8,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2均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的夹层中,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2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的夹层后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2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从相反的方向同时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开设的夹层中与夹层过盈配合,代替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装配方式简单高效,继电器组装时只需保证2个线圈引出端子引脚顺利穿透外壳即可,便于自动化工艺进行安装,能够有效的提高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实现继电器的快速组装。
进一步地,参考图1至图8,所述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第一绝缘端子2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夹层11和用于与第二绝缘端子3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夹层12,且第一夹层11和第二夹层12在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的厚度与第一夹层11的厚度相同,第一绝缘端子2的宽度略大于第一夹层11的宽度,实现第一绝缘端子2与第一夹层11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的厚度与第二夹层12的厚度相同,第二绝缘端子3的宽度略大于第二夹层12的宽度,实现第二绝缘端子3与第二夹层12的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01的一端设有第一装配端部203,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通过第一装配端部203垂直于继电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一夹层11内;所述第二支撑部301的一端设有第二装配端部303,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通过第二装配端部303垂直于继电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二夹层12内,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嵌入继电器壳体1中相对应的夹层内完成装配,装配后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的支撑面成为继电器壳体1的一部分,且与继电器壳体1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较高的区域,在显著提高继电器壳体1整体的强度的同时对继电器壳体1起到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所述继电器包括电磁继电器,装配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的继电器绝缘端子的引出方式是外置嵌入式,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的第一引出脚202和第二引出脚302不穿透继电器壳体1,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分别垂直于外壳的长度方向直接嵌入继电器壳体1,最后完成成品的组装,输出回路端子5位于继电器壳体1与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相反的一端。参考图4,本发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代替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装配方式简单高效,装配后无需点胶密封,可节省生产工时,继电器组装时只需保证2只线圈引出端子6的引脚顺利穿透外壳即可,能够有效的提高组装的生产良率和直通率,实现继电器的快速组装;组装完成后,第一引出脚202、第二引出脚302和2只线圈引出端子6的引脚插入控制电路板4上开设的装配孔7,经过焊接固定在控制电路板4上,当输出回路中的电压很大时,动、静触点释放瞬间产生大量的电弧热量将被封闭在继电器壳体1内部,严重时只会将继电器烧毁,由于本发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是通过外置嵌入在继电器壳体上,电弧热量无法通过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传递到控制电路板4上,对控制电路板4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可有效避免控制电路板4中控制电路的作用受到影响,进而起到隔离控制电路与输出回路,辅助继电器壳体1起到绝缘导热和绝缘导电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5至图8,所述第一装配端部203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一倒角204,所述第二装配端部303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二倒角304,所述第一倒角204和第二倒角304采用倒直角,有利于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能顺利嵌套进入继电器壳体1内,成为继电器壳体1的一部分,起到加强继电器壳体1的强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5和图7,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还包括第一弯曲连接部205,所述第一引脚202通过第一弯曲连接部205与第一支撑部20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弯曲连接部205位于第一支撑部201长度较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为一体化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5和图7,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采用L型结构的绝缘端子,所述第一支撑部201为板状结构为L型绝缘端子的水平支撑面,第一引脚202为L型绝缘端子的垂直脚,根据控制电路板4上装配孔7的位置分布,所述第一引脚202通过第一弯曲连接部205与第一支撑部201长度方向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引脚202垂直于第一支撑部201,L型的第一绝缘端子既可满足控制电路板4上装配孔7的位置要求,同时可让第一绝缘端子2的第一支撑部201大面积的嵌入继电器壳体1的第一夹层11内,成为继电器壳体1的一部分,起到加强继电器壳体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8,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包括第二弯曲连接部306,所述第二引脚302通过第二弯曲连接部306与第二支撑部3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01的另一端的两边边缘还水平引出有第三引脚305,所述第三引脚305与第二支撑部301共同嵌入继电器壳体1内;所述第二引脚302位于第二支撑部301长度较小的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为一体化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6和图8,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采用T型结构的绝缘端子。所述第二支撑部301和第三引脚305为一体的板状结构构成了第二绝缘端子3的T型的水平悬臂面,对继电器壳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加强的作用,第二引脚302为T型的垂直脚,所述第二引脚302通过第二弯曲连接部306与第二支撑部301长度较小(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中心位置连接,垂直于第二支撑部301。参考图5至图10,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中第一引出脚202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中第二引出脚302的长度为L2,L1=L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3采用碳素结构钢或其他强度和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贴片到控制电路板4上焊接后,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与控制电路板4的结合强度增强,当继电器的工作环境震动幅度很大时,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可以更好的发挥支撑和固定作用。本发明所述绝缘端子的体积小,可节省原材料成本,而且绝缘端子的引出脚不穿透外壳,装配后无需点胶密封,可节省生产工时。
实施例2
参考图9至图1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所述绝缘端子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01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凸起卡扣206,所述第一凸起卡扣206位于第一引脚202和第一装配端部203之间;所述第二装配端部303上还设有第二卡扣307,所述第二卡扣307位于两侧的第二倒角304之间;第一绝缘端子2通过第一凸起卡扣206实现与第一夹层11的过盈配合,具体的,第一绝缘端子2嵌入第一夹层11时,第一凸起卡扣206在第一夹层11两侧划动,第一绝缘端子2与第一夹层11过盈配合;第二绝缘端子3的宽度略大于第二夹层12的宽度,第二绝缘端子3嵌入第二夹层12后第二卡扣307紧紧抵在第二夹层12的一端;通过第一凸起卡扣206和第二卡扣307使得第一绝缘端子2、第二绝缘端子3与继电器壳体1的装配更为紧密,防止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受外力滑出继电器壳体1。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包括第一支撑部(201)和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01)一侧的第一引出脚(202),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且第一引出脚(202)外露于继电器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包括第二支撑部(301)和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部(301)上的第二引脚(302),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垂直嵌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且第二引脚(302)外露于继电器壳体(1);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均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的夹层中,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顶部的夹层后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嵌插入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和第二绝缘端子(3)均与夹层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第一绝缘端子(2)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夹层(11)和用于与第二绝缘端子(3)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夹层(12),且第一夹层(11)和第二夹层(12)在继电器壳体(1)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的厚度与第一夹层(11)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的厚度与第二夹层(12)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的一端设有第一装配端部(203),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通过第一装配端部(203)垂直于继电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一夹层(11)内;所述第二支撑部(301)的一端设有第二装配端部(303),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通过第二装配端部(303)垂直于继电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嵌插入第二夹层(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端部(203)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一倒角(204),所述第二装配端部(303)的头部两侧设有第二倒角(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还包括第一弯曲连接部(205),所述第一引脚(202)通过第一弯曲连接部(205)与第一支撑部(20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弯曲连接部(205)位于第一支撑部(201)长度较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端子(2)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凸起卡扣(206),所述第一凸起卡扣(206)位于第一引脚(202)和第一装配端部(2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包括第二弯曲连接部(306),所述第二引脚(302)通过第二弯曲连接部(306)与第二支撑部(3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01)的另一端的两边边缘还水平引出有第三引脚(305),所述第三引脚(305)与第二支撑部(301)共同嵌入继电器壳体(1)内;所述第二引脚(302)位于第二支撑部(301)长度较小的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绝缘端子(3)为一体化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端部(303)上还设有第二卡扣(307),所述第二卡扣(307)位于两侧的第二倒角(30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3)采用碳素结构钢制备而成。
CN201811180372.1A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Pending CN109119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0372.1A CN10911928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0372.1A CN10911928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289A true CN109119289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57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0372.1A Pending CN109119289A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928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6909A (ko) * 2007-04-30 2008-11-0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US20130141831A1 (en) * 2010-08-19 2013-06-06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Electronic relay
CN105390851A (zh) * 2015-10-12 2016-03-09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转换端子及汽车继电器
CN206422008U (zh) * 2016-12-29 2017-08-18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式推杆继电器
CN206432208U (zh) * 2017-02-15 2017-08-22 宁波赛特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CN107359080A (zh) * 2017-07-26 2017-11-17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
CN107768201A (zh) * 2016-08-16 2018-03-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和继电器装置
CN207910170U (zh) * 2018-02-24 2018-09-25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稳定接插的继电器端子
CN208655524U (zh) * 2018-10-10 2019-03-26 西安宏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6909A (ko) * 2007-04-30 2008-11-0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US20130141831A1 (en) * 2010-08-19 2013-06-06 Korea Electric Terminal Co., Ltd. Electronic relay
CN105390851A (zh) * 2015-10-12 2016-03-09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转换端子及汽车继电器
CN107768201A (zh) * 2016-08-16 2018-03-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和继电器装置
CN206422008U (zh) * 2016-12-29 2017-08-18 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式推杆继电器
CN206432208U (zh) * 2017-02-15 2017-08-22 宁波赛特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CN107359080A (zh) * 2017-07-26 2017-11-17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
CN207910170U (zh) * 2018-02-24 2018-09-25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稳定接插的继电器端子
CN208655524U (zh) * 2018-10-10 2019-03-26 西安宏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4277C (zh) 电池座附加跨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01063318Y (zh) 磁保持外置继电器
CN208655524U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CN109119289A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绝缘端子结构
CN206434205U (zh) 线圈盘组件的安装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06893477U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209286222U (zh) 一种消毒柜拉篮及消毒柜
CN220693434U (zh) 一种探入式温控器的保护壳
CN208478249U (zh) 一种轭铁端子式电磁继电器
CN216597351U (zh) 一种触摸按键组件及电器设备
CN215581974U (zh) 电源板盒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08460669U (zh) 一种新型动簧支架
CN217955756U (zh) 一种大功率双脚输出继电器
CN205587822U (zh) 逆变焊机输入接线盒
CN213630557U (zh) 烹饪器具
CN215377752U (zh) 一种l极插套和开关插座
CN209233026U (zh) 一种防触电型电源插座的芯座
CN212625122U (zh) 一种电感骨架结构及电感线圈结构
CN218730239U (zh) 一种磁环线圈限位底座结构
CN207097632U (zh) 拼装式高频变压器骨架
CN212935055U (zh) Type-C激光焊接一体式连接器
CN211673717U (zh) 一种外壳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0897137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18448365U (zh) 极柱连接固定结构
CN214341827U (zh) 电源盒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