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8729B -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 Google Patents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8729B
CN103068729B CN201180038019.XA CN201180038019A CN103068729B CN 103068729 B CN103068729 B CN 103068729B CN 201180038019 A CN201180038019 A CN 201180038019A CN 103068729 B CN103068729 B CN 103068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nt
tube
carbon nano
semi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0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8729A (zh
Inventor
田中丈士
片浦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Publication of CN103068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8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7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B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 B03B5/00Washing granular, powdered or lumpy materials; Wet sepa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8After-treatment
    • C01B32/172Sor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1B2202/22Electronic 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NT的分离方法,其通过廉价的设备和简便的工序,能够从包含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CNT中将两者在短时间内大量高效地进行分离精制,并且是能够廉价的分离的在工业上极有利的CNT的分离方法,其中,通过在填充有粉末的分离容器中添加CNT分散液,使半导体型CNT选择性地吸附到粉末上,回收金属型CNT后,使粉末上吸附的半导体型CNT洗脱,由此,将两者分离。

Description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包含金属型纳米碳管和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纳米碳管(CNT)中将两者廉价地分离的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背景技术
CNT具有其电特性和机械强度等优良的性质,作为最终的新原材料,尽力进行研究开发。该CNT通过激光蒸发法、电弧放电法、以及化学气相生长法(CVD法)等各种方法来合成。但是,目前,使用任意一种合成方法,也仅以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混合物的形态得到。
在实际使用中,多数情况下仅使用金属型或半导体型的任意一种性质,因此,用于从CNT混合物中将仅金属型、或半导体型的CNT进行分离精制的研究,是迫切急需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已有将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分离的报道,但均在产业上生产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方面存在问题。问题点可以总结如下。(1)由于经过复杂的工序,因此,无法实现自动化;(2)需要长时间;(3)不能大量处理;(4)需要高价的设备和试剂;(5)仅得到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中的任意一种;(6)回收率低等。
例如,具有:将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的CNT在微小电极上进行介电电泳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和在溶剂中将胺类用于分散剂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3);通过过氧化氢选择性地燃烧半导体型CNT的方法(非专利文献4)等,这些方法在上述问题中,特别是将所得到的最终物质仅限于金属型CNT,没有解决其回收率低这样的问题。
有使半导体型CNT与金属型CNT的混合物在液体中分散,使金属型CNT与粒子选择性地结合,除去与粒子结合的金属型CNT,分离半导体型CNT的方法(专利文献1);用含有硝鎓离子的溶液处理CNT后,进行过滤以及热处理,除去CNT中含有的金属型CNT,得到半导体型CNT的方法(专利文献2);使用硫酸以及硝酸的方法(专利文献3);施加电场将CNT选择性地移动分离,得到缩小导电率范围的半导体型CNT的方法(专利文献4)等。
这些方法在上述问题中,特别是将所得到的最终物质仅限于半导体型CNT,没有其回收率低的问题。
有将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的CNT通过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法分离成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方法(非专利文献5)。该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使用超离心分离机这样的非常高价的设备;超离心分离操作需要长时间;超离心分离机自身的大型化具有限界,并联设置多个超离心分离机,难以进行自动化等处理。
有制造由在核酸分子上结合的CNT构成的CNT-核酸复合体,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的方法(专利文献5)。但是,存在如下问题:需要高价的合成DNA,分离精度没有太增高,因此,回收率和纯度不佳。
另外具有如下报道:通过调节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的CNT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产生根据CNT的种类而不同程度的质子化,通过施加电场,分离金属型和半导体型(专利文献6),在该方法中,在分离之前,需要将悬浮的纳米管混合物的pH和离子强度使用强酸进行前处理的工序,另外,必须进行为此的严格的工序管理,而且,最终没有实现金属型与半导体型的CNT的分离(专利文献6实施例4)。
如上所述,以往的方法均不能克服上述问题,期望开发基于新的考虑方法的从CNT中分离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方法。
本发明人着眼于与以往的方法不同的新型的金属型CNT以及半导体CNT分离方法,从而完成了以下的发明(专利文献7~9、非专利文献6~8)。这些发明均是使用凝胶的发明,特别是在使用琼脂糖凝胶时观察到良好的分离。首先,使用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的CNT溶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首次观察到能够分离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的CNT(专利文献7、非专利文献6)。另外,没有使CNT形成溶液状态、而是以预先在凝胶中凝固的状态(含CNT的凝胶)进行电泳时,发明了将几乎全部的CNT分离成金属型和半导体型这样的高收率分离法(专利文献8、非专利文献6)。另外发现,使用含CNT的凝胶,不是通过电泳这样的电方法,而是采用离心分离或冷冻-解冻-压搾、扩散、浸透等物理的方法,也能够进行分离(专利文献9、非专利文献7)。本方法与使用电泳的方法相比,是能够更简便地廉价分离大量的CNT的方法。以上的方法在任意情况下,通过半导体型CNT在凝胶上选择性地吸附而实现分离,但为了回收在凝胶上吸附的半导体型CNT,需要将凝胶溶解分离。本发明人也开发如下方法:通过使用适当的洗脱液,不溶解凝胶来回收CNT(非专利文献8)。特别是通过色谱法的方法利用吸附和解吸的连续分离法,不仅能够以溶液状态回收吸附的CNT,而且能够直接再利用凝胶。另外,不仅实现分离的自动化,而且分离后的CNT的纯度也得到改善,是极优良的方法。但是,该分离法中,虽然能够反复使用凝胶,但为了实现迅速的分离,使用微小的凝胶粒子而增大表面积,或者为了确保用于溶液穿过的凝胶粒子之间的空间,需要使用球状的均匀的凝胶微珠。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微小且均匀的形状的凝胶微珠价格高,强烈要求代替其的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25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94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04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51227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527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28538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85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9:WO/2009/075293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dvanced Materials18,(2006)1468-1470
非专利文献2:J.Am.Chem.Soc.127,(2005)10287-10290
非专利文献3:J.Am.Chem.Soc.128,(2006)12239-12242
非专利文献4:J.Phys.Chem.B110,(2006)25-29
非专利文献5:Nature Nanotechnology1,(2006)60-65
非专利文献6:Appl.Phys.Express1,(2008)114001-1-3
非专利文献7:Nano Letters9,(2009)1497-1500
非专利文献8:Appl.Phys.Express2,(2009)125002-1-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分离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的CNT的方法中,我们目前开发的使用凝胶的方法,与以往的方法比较,是简便、高收率、高纯度、廉价、并且也能够大量处理的非常优良的方法,期望分离的进一步低成本化。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方法:通过直接使用非常廉价的琼脂糖、琼脂的粉末来代替高价的凝胶微珠,使该粉末上选择性地吸附半导体型CNT,另一方面,通过金属型CNT存在于溶液中,能够将两者简便地分离,即提供通过廉价的设备和简便的工序,能够从包含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CNT中将两者在短时间内大量高效地进行分离精制,并且能够廉价的分离的CNT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是以凝胶的形式而是将琼脂糖、琼脂的粉末直接填充到分离容器中,通过色谱法的要领进行分离,由此,能够将金属型与半导体型的CNT分离。在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中添加包含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和金属型纳米碳管的纳米碳管分散液后,使分离液作用于上述分离材料,由此,使未吸附在上述分离材料上的上述金属型纳米碳管洗脱,与上述分离材料上吸附的上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分离,接着,使洗脱液作用于上述分离材料,由此,使上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从上述分离材料中洗脱(图1)。以往的分离方法中,由于使用琼脂糖、琼脂等作为凝胶,因此,需要遵照将含有琼脂糖等的水溶液加热溶解后进行凝胶化的步骤,或者购入成形后的高价的凝胶微珠。本发明是直接使用作为凝胶的基质的琼脂糖、琼脂的粉末,或者作为琼脂糖、琼脂的粉末的悬浮液使用的极独创的方法(图2)。所使用的材料也可以为将琼脂糖、琼脂以外的来自海藻的提取物制成粉末后的材料。本发明开发了琼脂、琼脂糖的新的用途。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新型的见解进行的。
即,根据本申请,提供以下的发明。
<1>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中添加包含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和金属型纳米碳管的纳米碳管分散液后,使分离液作用于上述分离材料,由此,使未吸附在上述分离材料上的上述金属型纳米碳管洗脱,与上述分离材料上吸附的上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分离,接着,使洗脱液作用于上述分离材料,由此,使上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从上述分离材料洗脱。
<2>如<1>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分离材料的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预先在水系介质中悬浮。
<3>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用分离材料,是用于<1>或<2>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的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
<4>如<3>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用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琼脂粉末或上述琼脂糖粉末在表面上具备吸收水系介质并膨润而成的膨润层。
<5>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容器,是用于<1>或<2>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的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形状,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在另一个端部具备洗脱口,在上述导入口与上述洗脱口之间填充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
<6>如<5>所述的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入口与上述分离材料之间、以及在上述洗脱口与上述分离材料之间的至少一个上配置过滤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使用高价的凝胶微珠,或者不经过适于分离的凝胶的制备的步骤,而使用琼脂糖粉末或者更廉价的琼脂粉末,能够实现与使用凝胶的情况同等的金属型与半导体型的CNT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填充粉末后的分离容器的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分离的图。
图2是表示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图。
图3是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示意图。
图4是分离容器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使用琼脂糖粉末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1、Arc-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图6是表示使用琼脂粉末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1、Arc-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图7是表示使用比较例:琼脂糖凝胶微珠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1、Arc-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图8是表示使用琼脂糖粉末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2、CoMocat-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图9是表示使用琼脂粉末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2、CoMocat-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图10是使用琼脂糖粉末进行分离后的CNT(实施例3、Hipco-CNT)的光吸收光谱的图。细线:分离前、灰色粗线:未吸附级分、黑色粗线:吸附级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包含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的混合物(以下也简单称为CNT)为对象、从该CNT中将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进行分离的方法。
用于分离的CNT,关于制造方法和形状(直径和长度)或者结构(单层、二层等)没有问题,均能够作为本发明的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分离的对象。
通常,CNT的结构通过由(n,m)这样的二个整数的组构成的手性指数来进行根本意义地定义。本发明中的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是将纳米碳管根据其电性质来进行划分而成的,金属型CNT定义为手性指数达到n-m=(3的倍数)的CNT,半导体型CNT定义为其以外的(不是n-m=3的倍数)CNT(非专利文献6斋藤理一郎、篠原久典共编“纳米碳管的基础与应用”培风馆、p13~22)。
[关于CNT分散液的制备]
合成的CNT通常形成包含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二者的数十至数百条束(捆)。在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分离之前,以每一条孤立的状态的CNT的形式分散可溶化,使其长时间稳定地存在很重要。
因此,在作为分散剂添加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加入由金属型CNT以及半导体型CNT构成的混合物,充分地进行超声波处理等,由此,使CNT分散、孤立化。在实施该分散处理后的液体中,包含:分散、孤立化后的CNT;不能分散、孤立化而仍形成捆的状态下的CNT;作为合成副产物的无定形碳和金属催化剂等。
通过离心分离机将实施分散处理后的液体进行离心分离,由此,捆的状态下的CNT、无定形碳、金属催化剂发生沉淀,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和构成胶束的孤立CNT能够作为上清液回收。所得到的上清液成为用于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分离的试样(CNT分散液)。
作为用于CNT分散液的制备的溶剂,最优选为水。从该方面出发,在CNT分散液的制备中使用水。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0~14的烷基硫酸盐等烷基硫酸类、十二烷磺酸、十二烷酰基肌氨酸、十二烷酸、胆酸或它们的盐例如钠盐等。烷基硫酸盐例如可以例示十二烷基硫酸钠、癸基硫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等。两性表面活性剂中,优选为正十二烷基磷酸胆碱等。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并用。
并用的表面活性剂,除了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之外,还可以为高分子聚合物、DNA、蛋白质等分散剂。关于表面活性剂等的分散剂的浓度,根据所使用的CNT的种类和浓度、所使用的分散剂的种类等而不同,通常最终浓度可以设定为0.01%~25%。
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分散液中的CNT的浓度设为1μg/ml~10mg/ml、优选设为0.1mg/ml~1mg/ml。
[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分离方法,如上所述,将所得到的CNT分散液通过填充了作为分离材料的粉末后的分离容器,使半导体型CNT选择性地在粉末上吸附,将金属型CNT作为未吸附级分回收,之后,将吸附的半导体型CNT使用洗脱液进行解吸,回收,分离(图1)。
[分离材料]
用于分离的粉末是琼脂糖或琼脂(为石花菜属等藻类中含有的多糖,主成分由琼脂糖和琼脂胶构成)等的粉末。粉末的粒径优选为1μm~500μm。填充到后述的分离容器中时,优选将琼脂糖粉末或琼脂粉末在水等水系介质中悬浮,形成悬浮液的状态进行填充。例如,在5g琼脂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制备琼脂粉末悬浮液时,琼脂粉末吸水而膨润,达到大约8倍的重量。膨润后的粉末在表面上具有薄膨润层(图3)。可以认为,在使用具有膨润层的粉末的CNT的分离中,CNT没有进入粉末内部,而是在该膨润层的部分吸附CNT。已知实际上,在使用了琼脂糖凝胶的CNT的分离中,CNT进入凝胶的内部,但使用相同凝胶反复进行分离时,CNT在凝胶内部蓄积、残存。另一方面,在使用具有膨润层的粉末的分离中,即使反复进行分离,在粉末中残存的CNT也几乎不存在,CNT不会进入到粉末内部。使用该粉末的分离,与使用凝胶的分离相比,简便并且廉价,此外,可以说具有非常适于反复使用的优点。
使琼脂糖粉末和琼脂粉末悬浮的水系介质,是由50重量%~100重量%的水和0重量%~50重量%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构成的介质。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除了甲醇和乙醇等醇之外,还可以列举丙酮、甲基乙基酮、四氢呋喃等。在琼脂糖粉末和琼脂粉末中加入的水系介质的量,只要是能够使琼脂糖粉末和琼脂粉末悬浮的量,则没有特别限制。
[分离容器]
用于CNT的分离的分离容器1,如图4所示,具有筒状形状,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2,在另一个端部具有洗脱口3,在导入口2与洗脱口3之间填充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4。作为构成这样的分离容器1的容器,可以使用市售的圆柱或圆筒形的容器等。为了防止粉末从容器中漏出,在圆柱或圆筒形的容器的下部、即洗脱口3与分离材料4之间,可以在设置过滤器5。在容器中注入事先准备的粉末的悬浮液,填充粉末。为了防止由于CNT分散液和后述的分离液、洗脱液等的添加而使容器中填充的粉末发生错乱,在容器的上部、即导入口2与分离材料4之间也可以设置过滤器6。以上为在容器的上部被解放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但也能够使用在填充的粉末上部几乎不会发生液体滞留的密闭类的容器。
[分离]
在分离之前,优选事先将分离容器中的粉末或其悬浮液用包含分离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分离液)进行平衡化。分离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在上述表面活性剂中与用于CNT的分散的表面活性剂相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或与用于CNT的分散的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其混合物。在结束平衡化的分离容器中添加CNT分散液。之后,通过添加分离液,分离成在粉末上吸附而在分离容器中保持的半导体型CNT、和没有在粉末上吸附而穿过分离容器的金属型CNT。将适当的洗脱液添加到分离容器中而使在粉末上吸附的半导体型CNT洗脱(图1)。
上述的方法中,使在粉末上吸附的半导体型CNT脱离时使用的洗脱液,可以使用包含与在分离液中所含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作为洗脱液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以例示脱氧胆酸钠、胆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ween-20、TritonX-100等。另外,作为洗脱液,可以使用包含与用于分离的表面活性剂相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例如可以例示SDS。该情况下,用于分离的洗脱液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比用于分离的表面活性剂高。
为了估算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比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吸收光谱测定。
以使用通过HiPco法合成的CNT(HiPco-CNT、直径1.0±0.3nm)时的结果为例进行说明(图10)。被称为M11的吸收波长带(大约450-620nm)是金属型CNT引起的。S11(大约900nm以上)、S22(大约620-900nm)和S33(大约450nm以下)这三个吸收波长带是半导体型CNT引起的。在此,由M11与S22的峰的大小的比率估算金属型CNT与半导体型CNT的比率。根据所测定的CNT的平均直径,吸收波长带(M11、S11、S22、S33)发生变化。随着平均直径变小,在短波长一侧发生位移,随着平均直径变大,在长波长一侧发生位移。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是将琼脂糖粉末或琼脂粉末填充到分离容器中、分离通过ARC法合成的CNT的例子。也进行与使用琼脂糖凝胶微珠代替粉末的例子的比较。
[CNT分散液的制备]
在100mg的ARC-CNT(名城纳米碳公司、APJ、通过化学气相生长法合成的CNT、直径1.4±0.1nm)中加入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100ml),充分悬浮。使用芯片型超声波破碎机(Sonifier、必能信公司制、芯片顶端直径:0.5英寸),将该溶液在冷水中冷却,同时以输出30%进行超声波处理2小时。
将通过超声波处理得到的分散液进行超离心分离(505000×g、1小时)后,将上清液80%回收。以该溶液作为CNT分散液。
[分离容器的制备与分离]
将在琼脂糖粉末(Agarose H14、宝生物公司、5014)中加入水而得到的悬浮液填充到塑料制的容器中(填充后的容量为约4ml)。在以1%SDS水溶液平衡化后的分离容器中,将0.2ml的CNT分散液添加到分离容器中后,添加1%SDS水溶液,回收未吸附级分。接着,将添加1%脱氧胆酸钠(DOC)水溶液进行洗脱的CNT回收。
将各级分的光吸收光谱测定的结果示于图5。另外,用琼脂粉末(植物培养基用、和光纯药、016-11875)代替琼脂糖粉末进行同样的实验,将其结果示于图6,用琼脂糖凝胶微珠(Sepharose2B、GE医疗公司)进行同样的实验,将其结果示于图7。图中,“细线”、“灰色粗线”以及“黑色粗线”分别表示分离前、未吸附级分、1%DOC水溶液洗脱级分的各光谱。
在任意的情况下,与分离前的CNT分散液的光谱的半导体型CNT的吸收(S22)与金属型CNT的吸收(M11)的比率相比,在分离后的未吸附级分的光谱中,金属型CNT的M11的比例显著增加,能够确认金属型CNT的分离。相反,在洗脱级分中半导体型CNT的吸收(S22)的比例显著增加,能够确认半导体型CNT的分离。使用琼脂糖粉末和琼脂粉末进行分离时的金属型与半导体型的CNT的纯度,与使用琼脂糖凝胶微珠时的结果几乎没有变化,不依赖于凝胶化和微珠成形的步骤,表示能够进行良好的分离。特别是琼脂粉末与精制后的琼脂糖不同,未精制的物质非常廉价,但具有充分的分离能。
本实施例明确示出:使用琼脂糖粉末和琼脂粉末,通过半导体型CNT选择性的在粉末中的吸附和洗脱,能够将金属型CNT和半导体型CNT进行分离。
<实施例2>
使用不同种类的CNT(CoMoCAT-CNT、SG76、Sigma-Aldrich、直径0.9±0.2nm)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实验。将使用琼脂糖粉末的结果示于图8,将使用琼脂粉末的结果示于图9。图中,“细线”、“灰色粗线”以及“黑色粗线”分别表示分离前、未吸附级分、1%DOC水溶液洗脱级分的各光谱。
该情况下,在未吸附级分中分离出金属型CNT、在洗脱级分中分离出半导体型CNT。
<实施例3>
使用不同种类的CNT(HiPco-CNT、Unidym公司、直径1.0±0.3nm)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实验。将使用琼脂粉末的结果示于图10。图中,“细线”、“灰色粗线”以及“黑色粗线”分别表示分离前、未吸附级分、1%DOC水溶液洗脱级分的各光谱。
该情况下,在未吸附级分中分离出金属型CNT、在洗脱级分中分离出半导体型CNT。

Claims (6)

1.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中添加包含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和金属型纳米碳管的纳米碳管分散液后,使分离液作用于所述分离材料,由此,使未吸附在所述分离材料的所述金属型纳米碳管洗脱,与吸附在所述分离材料的所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分离,接着,使洗脱液作用于所述分离材料,从而使所述半导体型纳米碳管从所述分离材料洗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构成所述分离材料的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预先在水系介质中悬浮而膨润。
3.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用分离材料,其是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的分离材料,其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用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琼脂粉末或所述琼脂糖粉末在表面具备吸收水系介质并膨润而成的膨润层。
5.一种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容器,其是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型纳米碳管与半导体型纳米碳管的分离方法的分离容器,其具有筒状形状,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在另一个端部具备洗脱口,在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洗脱口之间填充有含有琼脂粉末或琼脂糖粉末的分离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入口与所述分离材料之间以及所述洗脱口与所述分离材料之间的至少一个配置有过滤器。
CN201180038019.XA 2010-08-06 2011-07-20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7895 2010-08-06
JP2010177895A JP5663806B2 (ja) 2010-08-06 2010-08-06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安価な分離方法と分離材並びに分離容器
PCT/JP2011/066436 WO2012017822A1 (ja) 2010-08-06 2011-07-20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安価な分離方法と分離材並びに分離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729A CN103068729A (zh) 2013-04-24
CN103068729B true CN103068729B (zh) 2015-04-15

Family

ID=4555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80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729B (zh) 2010-08-06 2011-07-20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72289B2 (zh)
JP (1) JP5663806B2 (zh)
CN (1) CN103068729B (zh)
WO (1) WO2012017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20552A (ko) * 2012-05-07 2015-02-26 메사추세츠 인스티튜트 오브 테크놀로지 탄소계 나노구조체들을 분리하기 위한 조성물들,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KR20140033555A (ko) 2012-08-29 2014-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탄소나노튜브 분리 방법
KR102255746B1 (ko) 2013-08-20 2021-05-26 내셔날 리서치 카운실 오브 캐나다 반도체성 단일벽 탄소 나노튜브의 정제 방법
WO2015133387A1 (ja) 2014-03-01 2015-09-1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アレイ、材料、電子機器、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2016135725A (ja) * 2015-01-23 2016-07-2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溶出・回収方法
CN104692358B (zh) * 2015-02-16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碳纳米管分离方法
US10069535B2 (en) 2016-12-08 2018-09-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launch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having a certain electric field structure
WO2019073530A1 (ja) * 2017-10-10 2019-04-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ナノカーボン分離装置、ナノカーボンの分離方法、ナノカーボンの回収方法
US11383984B2 (en) 2017-10-10 2022-07-12 Nec Corporation Nanocarbon separation device, nanocarbon separation method, and nanocarbon recovery method
JP7052805B2 (ja) * 2017-10-10 2022-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ナノカーボン分離装置、ナノカーボンの分離方法
US11642627B2 (en) 2017-10-10 2023-05-09 Nec Corporation Nanocarbon separation device, nanocarbon sepa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de tube
CN109867273B (zh) * 2017-12-01 2021-04-02 北京华碳元芯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方法
JP7014675B2 (ja) 2018-05-23 2022-02-01 花王株式会社 半導体型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WO2020184012A1 (ja) 2019-03-08 2020-09-17 東レ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組成物、半導体素子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900453B2 (ja) 2019-11-15 2021-07-07 花王株式会社 半導体型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7002517B2 (ja) 2019-11-15 2022-01-20 花王株式会社 半導体型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EP4118035A4 (en) * 2020-03-12 2023-09-13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PARATING CARBON NANOTUBE USING MODIFIED CELLULO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0774A (en) * 1935-12-09 1940-05-14 Thomas W Halliday Method for preparing agar-agar flakes
US3458428A (en) * 1966-11-03 1969-07-29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Continuous particle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particle band stability
US3704217A (en) * 1969-09-08 1972-11-28 Samuel T Nerenberg Segmental macromolecular sepa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6501051A (ja) * 2002-08-14 2006-01-12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高液体ローディングの流動可能な固体粉末
US7374649B2 (en) * 2002-11-21 2008-05-2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ispersion of carbon nanotubes by nucleic acids
JP200510475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ナノチューブの精製方法
WO2005052053A1 (ja) * 2003-11-27 2005-06-0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極性有機溶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556562C (en) * 2004-02-16 2011-12-06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selective separation and surface fixation
JP2008507362A (ja) * 2004-07-22 2008-03-13 ヘモ ナノサイエンス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過剰な出血を処置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4982980B2 (ja) * 2005-07-29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金属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分離方法、半導体的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薄膜の製造方法、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08057108A2 (en) * 2006-01-27 2008-05-15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Chirality-based s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JP5177623B2 (ja) * 2007-05-21 2013-04-0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分離法
JP5177624B2 (ja) * 2007-05-21 2013-04-0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高効率分離法
JP5408588B2 (ja) * 2007-12-10 2014-02-0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簡便な分離法
US8454923B2 (en) * 2009-06-10 2013-06-04 Carbon Solutions, Inc. Continuous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JP5594727B2 (ja) * 2009-06-22 2014-09-2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より簡便な分離回収方法
US8297444B2 (en) * 2009-08-24 2012-10-30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using magnetic particles
JP5553282B2 (ja) * 2010-03-05 2014-07-16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分離回収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inuous Separation of Metallic and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s Using Agarose Gel;Takeshi Tanaka等;《Applied Physics Express》;20091127;第2卷;第125002-1至125002-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729A (zh) 2013-04-24
US20130180897A1 (en) 2013-07-18
US9272289B2 (en) 2016-03-01
WO2012017822A1 (ja) 2012-02-09
JP2012036041A (ja) 2012-02-23
JP5663806B2 (ja)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729B (zh) 纳米碳管的廉价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以及分离容器
CN102781829B (zh) 纳米碳管的分离回收方法及纳米碳管
JP5408588B2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簡便な分離法
Won et a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water confined in a boron nitride nanotube
Sui et al. Prepa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oxide–polyethylenimine porous materials as dye and gas adsorbents
JP6216724B2 (ja) グラフェンの製造
EP3384068B1 (en) Electrochemical exfoliation of 2d materials
Beck et al. Gel-expanded to gel-condensed transition in neurofilament networks revealed by direct force measurements
US20100111814A1 (en) Chirality-based s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107298436B (zh) 获取高纯度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
JP2011195431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より簡便な分離回収方法
JP2004142972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とイオン性液体とから成るゲル状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02372A (zh) 具有光学活性的碳纳米管的分离回收方法及具有光学活性的碳纳米管
CN101125649B (zh) 分离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11530431B (zh) 一种磁性超交联有机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28245A (zh) 用于分离基于碳的纳米结构体的组合物、方法和系统
WO2013019476A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JP6716725B2 (ja) 半導体性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を選択分散させ生産率を向上させる方法及び試薬
Yang et al. Role and impact of surfactants in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s and sorting
Dorn et al. Atomic-Level Structure of Mesoporous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Determined by High-Resolution Solid-State Mult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Sengupta Different synthesis routes of graphene-based metal nanocomposites
Watts et al. Exploiting the physi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hydrogel microspheres to afford chirally pure nanotubes
JPWO2018158826A1 (ja) 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離装置、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離方法
Cai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s
JP2016135725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溶出・回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