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6989A - 电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6989A
CN102996989A CN2012103379631A CN201210337963A CN102996989A CN 102996989 A CN102996989 A CN 102996989A CN 2012103379631 A CN2012103379631 A CN 2012103379631A CN 201210337963 A CN201210337963 A CN 201210337963A CN 102996989 A CN102996989 A CN 102996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mounting hole
side wall
protuberanc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7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6989B (zh
Inventor
石渡信义
鹰啄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9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5Intermittent grip type mechanical movement
    • Y10T74/1526Oscillation or reciprocation to intermittent unidirectional motion
    • Y10T74/1553Lever actuator
    • Y10T74/1555Rotary driven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器装置。在支承臂(20)形成有安装孔H,支承臂(20)具有构成安装孔H边缘的第一侧壁部(21)和第二侧壁部(22)。把被卡合凸部(22a)形成在第二侧壁部(22)。在前板(30)的钩子(31)钩挂在被卡合凸部(22a)的状态下,第一侧壁部(21)限制钩子(31)从第二侧壁部(22)朝向第一侧壁部(21)的方向X1的活动。第一侧壁部(21)能够向方向X1鼓起地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电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装置结构部件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电器装置为了组装构成其外观的两个外观部件(例如机座)而利用在一个外观部件形成的钩子(例如日本特开2007-335330号公报)。在一个外观部件形成臂状的钩子,该钩子钩挂在另一个外观部件形成的凸部或凹部。通过该钩挂来限制两个外观部件分离。
钩子能够弹性变形,在组装两个外观部件时,需要使钩子一度有弹性变形。例如在另一个外观部件形成有凸部的结构中,在组装过程中钩子的爪部就需要利用钩子的弹性变形来越过凸部。
由于上述现有的结构在组装时需要弹性变形,所以增加钩子的刚性(强度)是有限度的。因此,有时有难于增加两个外观部件组装强度的情况。特别是在由于外观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而使钩子的数量被限制的情况下,难于提高组装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器装置具有:形成有安装孔的第一部件、具有用于向所述安装孔嵌入的钩子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构成所述安装孔边缘的相互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一侧而用于被所述钩子钩挂的被卡合部。在所述钩子钩挂在所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限制所述钩子从所述第二部分向离开的方向即第一方向活动,且能够向所述第一方向鼓起地弹性变形,以容许所述钩子向所述安装孔进入。
根据上述的电机装置,由于不需要钩子和被卡合部的弹性变形,所以能够提高它们刚性地来设计,能够谋求提高两个部件的组装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电器装置即托架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托架的分解立体图,该图表示托架的后侧;
图3是构成上述托架的机座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表示安装在上述机座的前板主要部分的图,图4A是侧视图,图4B是俯视图;
图5A~图5D是表示向托架的机座组装工序的剖视图,该图把图3所示的V-V线作为剖切面;
图6是表示钩子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电器装置的立体图。图1把用于支承携带型电子机器90的托架1作为电器装置来表示。图2是托架1的分解立体图,表示托架1的后侧。
电子机器90例如是游戏机、动画像再现装置、具有通信机器功能的装置。托架1是用于支承电子机器90的装置。托架1在电子机器90充电、电子机器90与其他电子机器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时被利用。如图1和图2所示,托架1作为构成其外观的部件而具有:机座(第一外观部件)10和被安装在机座10的前板(第二外观部件)30。
机座10收容电路基板。如图2所示,本例的机座10具有收容电路基板的盒子部12。盒子部12还收容连接有充电用和发送接收数据用电缆的连接件41、42。在盒子部12的背面形成有用于使这些连接件41、42露出的开口。机座10具有构成盒子部12的底的板状基座部11。基座部11具有比盒子部12大的横向(X1~X2方向)宽度。机座10具有构成盒子部12前侧的前壁部13。在使用托架1时,把电子机器90沿前壁部13配置。前壁部13为了把电子机器90以斜着竖立的姿势支承而向后方倾斜。前壁部13的横向宽度与基座部11相等。
机座10具有从前壁部13向前方延伸的支承臂20。托架1在其使用时是把电子机器90支承在支承臂20上。本例的机座10具有位于在左右方向离开的两个支承臂20。由此,能够提高电子机器90的支承稳定性。支承臂20的上面20a具有向上方鼓起的弧状截面。利用上面20a能够限定电子机器90的下面与支承臂20触接的部分。上面20a为了把电子机器90以向后侧倾斜的状态支承,而向斜上方且前方延伸。
托架1在两个支承臂20之间具有与设置在电子机器90下面的连接件连接的连接件43。本例的机座10具有从前壁部13向前方突出的大致箱状的连接件保持部14。连接件43从连接件保持部14向上方突出。连接件43相对连接件保持部14的上面而被配置成大致垂直。由此,在连接件43与电子机器90连接的状态下,连接件保持部14能够稳定地支承电子机器90。
支承臂20位于从连接件保持部14离开,在它们之间形成有空间。利用该空间而能够在把电子机器90配置在托架1上的状态下使用电子机器90。例如在连接件嵌入有连接件43的基础上,在电子机器90的下面形成有耳机插口等连接件的情况下,能够在空间配置向电子机器90的连接件插入的电缆插头。如图1所示,在支承臂20的上面20a形成有凹部20b。与电子机器90的连接件连接的电缆能够通过该凹部20b而向空间的外部拉出。
本例的机座10把盒子部12、基座部11、前壁部13、支承臂20和连接件保持部14由树脂形成为一体。但它们也可以不一定形成为一体。例如支承臂20也可以对于盒子部12和前壁部13是另外形成。
如上所述,托架1具有被安装在机座10的前板30。本例的前板30被安装在支承臂20。前板30把两个支承臂20的前端相互连结,由此,能够增加支承臂20的强度。如后面说明的那样,本例的前板30也被安装在连接件保持部14。由此,能够增加连接件保持部14的强度。
说明机座10和前板30的安装结构。图3是机座10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表示前板30的图,图4A是侧视图,图4B是俯视图。图5A~图5D是用于说明在前板30的组装工序中各部分动作的剖视图。图5A~图5D把图3所示的V-V线作为剖切面。图5A表示把后述的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前的状态。图5B表示仅把钩子31的前端向安装孔H嵌入的状态。图5C表示把后述棱肋32的一部分向安装孔H嵌入的状态。图5D表示钩子31被完全嵌入到安装孔H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前板30形成有钩子31。钩子31从前板30朝向机座10,更详细说就是朝向支承臂20突出。如图3所示,在支承臂20形成有朝向前板30打开的安装孔H。把钩子31嵌入安装孔H。即安装孔H具有收容钩子31的收容室功能。各支承臂20具有在左右方向相互相对的第一侧壁部(第一部分)21和第二侧壁部(第二部分)22。在第一侧壁部21和第二侧壁部22之间形成安装孔H,侧壁部21、22构成安装孔H的边缘。即侧壁部21、22具有收容钩子31的收容室侧壁的功能。
支承臂20在安装孔H的边缘具有向安装孔H的内侧突出的被卡合凸部22a。把钩子31钩挂在被卡合凸部22a(参照图5D)。即在钩子31的端部形成有卡合突起31a(参照图4A和图4B),该卡合突起31a钩挂被卡合凸部22a。由此,使钩子31不能从安装孔H拔出。
如图3所示,被卡合凸部22a位于第二侧壁部22一侧。即被卡合凸部22a从第一侧壁部21位于离开第二侧壁部22一侧。本例的支承臂20具有两个被卡合凸部22a。一个被卡合凸部22a形成第二侧壁部22的前边缘与安装孔H的上边缘的角,另一个被卡合凸部22a形成第二侧壁部22的前边缘与安装孔H的下边缘的角。通过把被卡合凸部22a形成角而能够增加被卡合凸部22a的强度。由于把被卡合凸部22a形成在安装孔H的边缘,所以安装孔(收容室)H的入口变狭窄。如上所述,本例把两个被卡合凸部22a形成在安装孔H的第二侧壁部22一侧的角。安装孔H的入口在靠第二侧壁部22的部分其纵向长度变狭窄。安装孔H的入口在其最上部和最下部其横向宽度变狭窄。
如图5D所示,在钩子31被被卡合凸部22a钩挂时,第一侧壁部21限制该钩子31向从第二侧壁部22离开的方向移动。本例中,第一侧壁部21与第二侧壁部22的距离,即上侧的被卡合凸部22a与下侧的被卡合凸部22a之间的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图3的X1~X2方向的宽度)与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部分所具有的最大横向宽度W2(参照图4B)相对。详细说就是,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与钩子31的最大横向宽度W2相当。该结构在钩子31位于图5D所示的卡合位置时,第一侧壁部21与钩子31的侧面(左侧面)触接(卡合位置是指钩子31的卡合突起31a与被卡合凸部22a卡合时钩子31的位置)。由此,钩子31从第二侧壁部22向离开方向的活动,即把卡合突起31a与被卡合凸部22a的钩挂消除的钩子31的活动被限制。如后所述,本例的钩子31具有棱肋32。钩子31在形成有棱肋32的部分具有最大横向宽度W2。第一侧壁部21在钩子31处于卡合位置时与棱肋32触接。
在钩子31向安装孔H进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被卡合凸部22a与卡合突起31a产生干涉。如上所述,本例的被卡合凸部22a是被形成在第二侧壁部22一侧。因此,在进入过程中的钩子31的位置(图5B和图5C)是从卡合位置(图5D)向从第二侧壁部22离开的方向偏置。
如图5C所示,第一侧壁部21能够向从第二侧壁部22离开的方向,本例是向左方向X1鼓起那样地弹性变形(图3由双点划线表示弹性变形了的第一侧壁部21的前边缘)。利用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变形而能够把处于偏置位置的钩子31嵌入到安装孔H。把第一侧壁部21侧部分的安装孔H的纵向长度W3(图2)和第一侧壁部21的厚度设定成使第一侧壁部21能够弹性变形。[在此,纵向长度W3是方向D3(图2,以下的纵方向)的宽度。图5A~图5D所示的方向D1是把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的方向(以下的嵌合方向)。图5A~图5D所示的方向X1是从第二侧壁部22朝向第一侧壁部21的方向(图5A~图5D,以下的弹性变形方向)。纵方向D3与嵌合方向D1和弹性变形方向X1这两者垂直]。利用第一侧壁部21的这种结构,在前板30和机座10的组装作业时,由于不需要钩子31的弹性变形和被卡合凸部22a的弹性变形,所以能够设计提高它们的刚性(强度)。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前板30和机座10的组装强度。第一侧壁部21是朝向弹性变形方向X1的壁,即具有沿弹性变形方向X1的垂线的壁。因此,第一侧壁部21容易产生弹性变形。
根据该结构,由于不需要钩子31的弹性变形,所以能够缩短嵌合方向D1的钩子31的长度和嵌合方向D1的安装孔H的深度。能够缩小第一侧壁部21与第二侧壁部22的距离即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其结果是能够使安装结构小型化、支承臂20薄型化,且能够减少支承臂20的长度。由于把第一侧壁部21的厚度设定成能够弹性变形的程度,所以第一侧壁部21的厚度被缩小。其结果是能够把支承臂20变细。本例第一侧壁部21的厚度比第二侧壁部22薄。
为了使有从第二侧壁部22朝向第一侧壁部21方向的鼓起,在钩子31形成有按压该第一侧壁部21的部分。如图4B所示,本例的钩子31具有从前板30突出的壁状的本体31b。钩子31在钩子本体31b的侧面(本例是左侧面)具有向第一侧壁部21突出的棱肋(凸部)32。第一侧壁部21位于钩子本体31b的左侧,在钩子31向安装孔H进入的过程中,通过棱肋32来按压构成安装孔H入口的第一侧壁部21的前边缘(参照图5C)。
棱肋32具有比钩子本体31b的纵向长度W6小的纵向长度W4(在此,纵向长度W4、W6是与嵌合方向D1和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变形方向X1这两者垂直的纵方向D3的宽度)。由于利用该棱肋32使钩子31的按压力向第一侧壁部21的一部分集中作用,所以容易使第一侧壁部21产生弹性变形。本例的棱肋32被形成得在纵方向D3与第一侧壁部21的中央部触接。由此,更容易使第一侧壁部21产生弹性变形。本例的棱肋32在纵方向D3被形成在钩子本体31b的中央部。
如图4A所示,本例的棱肋32由在纵方向D3相互空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本例是三个)小棱肋32b构成。由此能够减少棱肋32整体的体积。其结果是在前板30成形时,能够抑制由前板30材料收缩为起因而在前板30的前面产生凹下。本说明中,把多个小棱肋32b整体的纵向长度作为上述的纵向长度W4。
如图4B所示,钩子31在形成有棱肋32的部分具有最大横向宽度W2。如上所述,第一侧壁部21与第二侧壁部22的距离即两个被卡合凸部22a之间的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与宽度W2对应。因此,在把钩子31向卡合位置配置时,第一侧壁部21与棱肋32触接(参照图5D)。
如图4A和图4B所示,把棱肋32形成在钩子31的基部。由此,能够增加钩子31的强度,还能够进一步增加机座10与前板30的安装强度。本例的棱肋32形成在钩子本体31b的侧面和前板30的背面的角。
把棱肋32仅形成在钩子本体31b的基部侧而不形成在钩子本体31b的端部侧。即嵌合方向D1的棱肋32的长度W5(图4B)比嵌合方向D1的钩子本体31b的长度短。因此,与棱肋32具有与钩子本体31b相同长度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在钩子31的插入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变形量。其结果是容易把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能够减少第一侧壁部21所必须的强度。
如图4B所示,棱肋32在与第一侧壁部21触接的部分具有斜面32a。斜面32a相对嵌合方向D1倾斜。因此,在钩子31向安装孔H进入的过程中,斜面32a对于第一侧壁部21的前边缘是斜向触接。其结果是使钩子31容易向安装孔H嵌入。
如上所述,钩子31在其端部具有卡合突起31a。如图4A所示,本例的卡合突起31a向纵方向D3突出。根据该结构,与卡合突起31a从钩子31向第二侧壁部22突出的结构即卡合突起31a向X2所示的方向突出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钩子31的横向宽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
本例中,卡合突起31a向纵方向D3突出,棱肋32从钩子本体31b的侧面向相对纵方向D3垂直的弹性变形方向X1突出。即卡合突起31a和棱肋32分别从钩子本体31b向相对嵌合方向D而垂直的两个方向突出。由此,卡合突起31a不会产生对第一侧壁部21的按压,而棱肋32能够产生对第一侧壁部21的按压。
如图4A所示,本例的钩子31具有两个卡合突起31a。这两个卡合突起31a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即一个卡合突起31a向上方突出,另一个卡合突起31a向下方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机座10与前板30的安装强度。例如即使在前板30被作用有把前板30的下边缘拉上的转矩和把前板30的上边缘拉下的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任一个卡合突起31a来抵抗其转矩。如上所述,被形成在支承臂20的两个被卡合凸部22a形成为第二侧壁部22的前边缘与安装孔H的上边缘的角以及第二侧壁部22的前边缘与安装孔H的下边缘的角(参照图3)。且两个被卡合凸部22a的距离,即上侧被卡合凸部22a的下边缘与下侧被卡合凸部22a的上边缘的距离,比形成有卡合突起31a部分的钩子31的纵向长度,即上侧卡合突起31a的上端与下侧卡合突起31a的下端的距离小。因此,两个卡合突起31a分别被两个被卡合凸部22a钩挂。
纵方向D3的钩子本体31b的纵向长度W6比钩子本体31b的厚度,即横方向的钩子本体31b的宽度充分大。因此,即使有上述转矩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钩子31自身的变形。
如上所述,在向安装孔H进入过程中的钩子31的位置(图5B)比钩子31的卡合位置(图5D)更加靠向从第二侧壁部22离开的位置。如图5C所示,钩子31一边通过棱肋32把第一侧壁部21向弹性变形方向X1按压一边向安装孔H进入。其结果是在卡合突起31a超过被卡合凸部22a的位置时,钩子31利用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力而向第二侧壁部22移动。即钩子31向弹性变形方向X1相反的方向活动。钩子31到达图5D所示的卡合位置。如上所述,钩子31的最大横向宽度W2与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对应。因此,在钩子31到达卡合位置时,第一侧壁部21复原到原来的形状。
如上所述,机座10具有两个支承臂20。前板30具有与两个支承臂20对应的两个钩子31。两个支承臂20的第一侧壁部21相对各钩子31而位于在相同的方向。本例中,两个支承臂20的左侧的壁部具有第一侧壁部21的功能。棱肋32也相对两个钩子31位于在相同侧。本例的棱肋32都被形成在钩子本体31b的左侧面。因此,在两个钩子31向安装孔H插入的过程中,前板30整体向右移动。两个钩子31都不需要弹性变形。
如图5D所示,在钩子31处于卡合位置时,前板30与第一侧壁部21的前边缘和第二侧壁部22的前边缘触接。详细说就是,从前板30的背面到卡合突起31a的距离L1(图4B)与嵌合方向D1的被卡合凸部22a的宽度相互对应。即距离L1与嵌合方向D1的被卡合凸部22a的宽度相当。由此,当一旦把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则第一侧壁部21的前边缘被前板30所覆盖,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一侧壁部21再次弹性变形。
如图2所示,前板30进而在两个钩子31之间还具有中间钩子33。中间钩子33也具有两个卡合突起33a。卡合突起33a与卡合突起31a同样地分别向与嵌合方向D1和弹性变形方向X1这双方垂直的方向即上方和下方突出。另一方面,在机座10的连接件保持部14的前面形成有用于被中间钩子33嵌入的安装孔H2。在安装孔H2的边缘也形成有被卡合突起31a所钩挂的被卡合凸部14a。
中间钩子33的厚度(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安装孔H2的横向宽度小。具体说就是,中间钩子33的厚度与被卡合凸部14a和与之相对的壁部14b的间隔对应。在中间钩子33并不形成与上述棱肋32相当的棱肋。因此,中间钩子33不按压扩展安装孔H2的边缘就能够向安装孔H2插入。上述的前板30通过向第一侧壁部21弹性变形方向X1的相反方向移动而使中间钩子33钩挂在被卡合凸部14a。
如以上所说明,把被卡合凸部22a形成在第二侧壁部22一侧,在钩子31被钩挂在被卡合凸部22a的状态下,第一侧壁部21限制钩子31从第二侧壁部22离开的方向X1活动,且能够向方向X1鼓起地弹性变形。因此,在组装作业时不需要钩子31和被卡合凸部22a弹性变形,所以能够设计提高它们的强度(刚性)。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机座10和前板30的组装强度。
在钩子31的侧面形成有棱肋32,在钩子31向安装孔H进入时通过棱肋32来按压第一侧壁部21。对与嵌合方向D1和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变形方向X1垂直的纵方向D3的长度来说,棱肋32比钩子本体31b小。根据该结构,由于使钩子31的按压力向第一侧壁部21的一部分集中作用,所以容易使第一侧壁部21产生弹性变形。
在机座10形成有两个安装孔H,前板30具有两个钩子31。两个安装孔H的第一侧壁部21相对两个钩子31而位于在相同的方向。根据该结构,两个钩子31都不需要弹性变形。
棱肋32被形成在能够在纵方向D3按压第一侧壁部21中央部的位置。根据该配置,能够更容易使第一侧壁部21产生弹性变形。
由于钩子31具有棱肋32,所以能够增加钩子31的强度。
钩子31在其基部具有棱肋32。因此,能够减少在把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时产生的第一侧壁部21弹性变形的大小。其结果是容易把钩子31向安装孔H嵌入。
钩子31在其端部具有卡合突起31a。卡合突起31a向与嵌合方向D1和第一侧壁部21的弹性变形方向X1这两者垂直的纵方向D3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钩子本体31b的横向宽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
钩子31具有两个卡合突起31a。且两个卡合突起31a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前板30产生有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前板30从机座10分离。
机座10具有位于相互离开位置的两个支承臂20,把前板30安装在两个支承臂20。根据该结构,能够一边谋求机座10重量轻一边增加支承臂20的强度。
连接件43位于在两个支承臂20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携带型电子机器90的支承稳定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托架1,而是能够有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托架,而是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电器装置,例如游戏机和个人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AV机器、照相机。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电池组件和适配器等信息处理装置的外围设备。
也可以把前板30不是安装在支承臂20而是安装在机座10的本体。
把棱肋32形成在钩子31。但也可以把棱肋32形成在第一侧壁部21的内面。
也可以不一定必须设置棱肋32。这时,也可以在钩子本体31b的侧面,使第一侧壁部21弹性变形。例如把钩子31形成为图6所示那样便可。图6所示的钩子131具有钩子本体131b和卡合突起131a。把钩子本体131b的横向宽度即左右方向的最大横向宽度W8设定成与包括棱肋32的钩子31的最大横向宽度相同程度。即钩子131b的横向宽度W8与两个被卡合凸部22a之间的安装孔H的横向宽度W7对应。在图6的例中,钩子本体31b被形成为使其纵向长度朝向弹性变形方向X1地逐渐变小。由此,使第一侧壁部21纵方向的中央部作用有大的力。钩子本体131b在其前面相对嵌合方向D1而具有倾斜的斜面131c。由此,钩子本体131b是与第一侧壁部21的边缘斜向地触接,所以使钩子131容易向安装孔H嵌入。
卡合突起31a也可以不是向上下方向,而是从钩子本体31b朝向第二侧壁部22突出。这时,钩子31也可以不具有棱肋32。这时,被卡合凸部22a与第一侧壁部21的距离,即形成有被卡合凸部22a部分以外的安装孔H入口的横向宽度,也可以比钩子31的最大横向宽度即包括卡合突起31a的钩子31的横向宽度小。根据该结构,能够由钩子本体31b来按压宽展第一侧壁部21。

Claims (11)

1.一种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安装孔的第一部件、
具有用于向所述安装孔嵌入钩子的第二部件、
构成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安装孔边缘的相互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用于被所述钩子钩挂的被卡合部,
在所述钩子钩挂在所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限制所述钩子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即第一方向活动,且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第一方向鼓起地弹性变形,以容许所述钩子向所述安装孔进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面和所述钩子的侧面中的一个形成有凸部,
所述钩子在向所述安装孔插入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凸部来按压所述第一部分,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钩子向所述安装孔嵌入的方向即第二方向这两者垂直的第三方向的宽度上,所述凸部比所述钩子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两个安装孔,其分别具有作为所述安装孔的功能,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两个钩子,其分别具有作为所述钩子的功能,
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两个安装孔的第一部分相对所述两个钩子而位于在相同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被形成在能够按压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第一部分中央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被形成在所述钩子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钩子的基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子在其端部具有用于向所述被卡合部钩挂的突起,
所述突起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钩子向所述安装孔嵌入的方向即第二方向这两者垂直的第三方向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子具有两个突起,该突起分别具有作为所述突起的功能,
所述两个突起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装置是托架,该托架设置有把携带型电子机器支承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支承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两个支承部,该支承部分别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功能并且位于相互离开的位置,
所述第二部件被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承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支承部之间配置有连接件。
CN201210337963.1A 2011-09-13 2012-09-13 电器装置 Active CN102996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861 2011-09-13
JP2011199861A JP5634361B2 (ja) 2011-09-13 2011-09-13 電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6989A true CN102996989A (zh) 2013-03-27
CN102996989B CN10299698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82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7963.1A Active CN102996989B (zh) 2011-09-13 2012-09-13 电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37125B2 (zh)
JP (1) JP5634361B2 (zh)
CN (1) CN1029969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1920A (zh) * 2020-03-04 2021-06-04 株式会社万代 游戏装置
CN112891920B (zh) * 2020-03-04 2024-05-14 株式会社万代 游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54923S (en) * 2013-08-09 2014-11-27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multimedia device
GT201400009S (es) * 2013-08-09 2015-02-12 Terminal de información portátil
JP6299400B2 (ja) * 2014-05-09 2018-03-2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把手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自動取引装置
JP2016051928A (ja) * 2014-08-28 2016-04-1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タッチメント装置、カバー装置およびアタッチメントシステム
USD922492S1 (en) * 2019-05-22 2021-06-15 Shenzhen Bestodo Tech Co., Ltd. Gamepad
USD958251S1 (en) * 2020-04-06 2022-07-19 Nintendo Co., Ltd. Computer
USD965063S1 (en) * 2020-09-30 2022-09-27 Shenzhen Yang Li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ame console
USD965686S1 (en) * 2020-11-11 2022-10-04 Shenzhen Moorechip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held game console
USD991267S1 (en) * 2020-12-18 2023-07-04 Google Ll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2584U (zh) * 1986-05-10 1987-11-19
JPH06125182A (ja) * 1992-10-14 1994-05-0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水抜構造
JP2001217566A (ja) * 2000-02-07 2001-08-10 Yoshida Industry Co Ltd 携帯電話のハウジングケース
CN1590782A (zh) * 2003-09-05 2005-03-09 亚乐克株式会社 结合构造
US20110103002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Motorola, Inc.. Modular Universal Parts and Personality Parts of a Docket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14902U (zh) * 1975-03-14 1976-09-17
JPS579883Y2 (zh) * 1976-09-24 1982-02-25
JPS55179093U (zh) * 1979-06-08 1980-12-23
JPH0751823Y2 (ja) * 1990-11-02 1995-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嵌合装置
JPH068324Y2 (ja) * 1990-11-20 1994-03-02 菊水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パネルの係着装置
JPH0488507U (zh) * 1990-12-14 1992-07-31
JPH04123739U (ja) * 1991-04-22 1992-11-10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部品の結合構造
JPH062754U (ja) * 1992-06-19 1994-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体の係止装置
JP3383514B2 (ja) * 1996-05-13 2003-03-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処理システム
JP4346169B2 (ja) * 1999-09-14 2009-10-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のゲーム機器の充電スタンド
JP2007335330A (ja) 2006-06-16 2007-12-27 Sony Corp 筐体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08149825A (ja) * 2006-12-15 2008-07-03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パネル部材等の取付け部材取付け構造
JP2008281173A (ja) * 2007-05-14 2008-11-20 Calsonic Kansei Corp 爪係止部構造
JP2010255802A (ja) * 2009-04-28 2010-11-11 Hayashi Engineering Inc 部品係合構造
JP2011042327A (ja) * 2009-08-24 2011-03-03 Kasai Kogyo Co Ltd プルハンドル用装飾キャップの取付け構造
JP2012247037A (ja) * 2011-05-30 2012-12-13 Toyota Motor Corp 部品の部材へ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2584U (zh) * 1986-05-10 1987-11-19
JPH06125182A (ja) * 1992-10-14 1994-05-0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水抜構造
JP2001217566A (ja) * 2000-02-07 2001-08-10 Yoshida Industry Co Ltd 携帯電話のハウジングケース
CN1590782A (zh) * 2003-09-05 2005-03-09 亚乐克株式会社 结合构造
US20110103002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Motorola, Inc.. Modular Universal Parts and Personality Parts of a Docketing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1920A (zh) * 2020-03-04 2021-06-04 株式会社万代 游戏装置
CN112891920B (zh) * 2020-03-04 2024-05-14 株式会社万代 游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4361B2 (ja) 2014-12-03
US8837125B2 (en) 2014-09-16
US20130063879A1 (en) 2013-03-14
CN102996989B (zh) 2015-03-25
JP2013062377A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6989A (zh) 电器装置
US8690608B2 (en) Special USB plug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standard USB plug and USB receptacle matable with the special USB plug
US95154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3972696A (zh) 连接器
CN202268541U (zh) 电连接器
CN102683974A (zh) 连接器组件
CN101924301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74077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69586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5070061U (zh) 电连接器
JP316953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4481152U (zh) 一种快速导线连接器
CN202906117U (zh)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JP3152071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576403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9487763U (zh)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US88612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ing assemblies
CN202564728U (zh) 卡合式连接器模块
CN202076477U (zh) 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CN20645187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1931152A (zh) 电连接器
CN102013584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JP3161717U (ja) コネク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