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1874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51874U CN206451874U CN201621489040.8U CN201621489040U CN206451874U CN 206451874 U CN206451874 U CN 206451874U CN 201621489040 U CN201621489040 U CN 201621489040U CN 206451874 U CN206451874 U CN 2064518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electric connector
- receiving space
- substrate
- metal cli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遮蔽壳体及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每一金属弹片具有贴附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基片、自基片两侧弯折固定至绝缘本体的一对固定片、自基片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若干抵持弹片,所述基片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有若干沉陷部,每一抵持弹片与沉陷部一一对应设置,且抵持弹片自形成对应沉陷部的水平面一体向前延伸。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弹片的沉陷部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一定深度,可防止电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对接的过程中将金属弹片插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通常设置有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件相接触的金属弹片,然而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配插入的过程中,该金属弹片可能会被插跨,进而导致无法与对接连接器接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金属弹片以防止其被插跨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及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每一所述金属弹片具有贴附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基片、自基片两侧弯折固定至绝缘本体的一对固定片、自基片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若干抵持弹片,所述基片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有若干沉陷部,每一抵持弹片与所述沉陷部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抵持弹片自形成对应沉陷部的水平面一体向前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顶壁及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顶、底壁分别具有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容纳区,所述容纳区分别向上或向下开放设置以收容金属弹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容纳区继续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加深部,所述若干加深部朝向收容空间内部凹陷且间隔设置,所述沉陷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对应的加深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底壁还具有分别将其贯穿形成的若干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分别与同侧的容纳区相连通,所述抵持弹片穿过对应的收容孔并突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接地件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分别开设有一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结合孔,两个结合孔相对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容纳区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片插入对应的结合孔内,一对所述金属弹片位于同侧的两个固定片共同收容于同一个结合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固定片具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分开设置的腿部,每个结合孔内设置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块,所述固定片骑跨于对应的凸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块设置于该结合孔内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金属弹片还具有自基片向前延伸的突部,所述突部向前延伸的长度较抵持弹片的延伸长度短,若干所述沉陷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沉陷部与基片上未凹陷的区域交替设置,所述突部与基片上未凹陷的区域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臂、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并突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接触臂呈两排相对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上侧和下侧,所述接触臂向上或向下突伸入收容空间内,并具有位于其自由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朝向另一排中对应的接触臂突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金属弹片的沉陷部为自基片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一定深度形成,可防止电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对接的过程中将金属弹片插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
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金属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锁扣件3、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与遮蔽壳体4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5。
请图2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呈椭圆形柱状设置的插接部111,所述插接部111内侧形成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的收容空间1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上本体12及下本体13,所述上本体12与下本体13沿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堆叠组装在一起,所述基座11固定于所述上本体12及下本体13的前侧。所述插接部111形成在所述基座11的前侧部分,且其上下侧分别设有若干端子槽1111。
所述基座11具有向后延伸形成且相对设置的一对隔板112,所述一对隔板112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腔体113及分别位于对应隔板外侧的收容区114,所述腔体113向后开放设置,两个所述收容区114向后且分别向上或向下开放设置以收容上本体12或下本体13。所述端子槽1111向后连通对应的收容区114,且沿上下方向与所述收容空间110和外部相连通。所述基座11的两侧分别设有开槽115,一对所述开槽115分别侧向向外开放并且向前延伸至插接部111,并且在插接部111的两侧与收容空间110横向连通。所述基座11相对设置有一对位于对应开槽115内侧的限位部116,该限位部116向前延伸至插接部111。所述基座11还具有位于所述一对隔板112之间的间隔部117,所述间隔部117沿横向方向设置于隔板112的中间位置,且将一对隔板112沿高度方向相连,在横向方向上,所述限位部116与间隔部117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所述插接部111具有顶壁1112、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1113及与顶、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1114,所述顶壁1112及底壁1113的外表面分别具有朝向收容空间110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容纳区1115及贯穿形成的若干收容孔1116,所述容纳区1115分别向上或向下开放设置以收容金属弹片5,所述收容孔1116分别与同侧的容纳区1115相连通。所述一对侧壁1114分别开设有一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结合孔1117,两个结合孔1117相对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容纳区1115的两侧。每一容纳区1115继续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加深部1118,所述若干加深部1118朝向收容空间110内部凹陷且间隔设置。每个结合孔1117内设置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块1119,该凸块1119设置于该结合孔1117内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所述上本体12具有自其下表面向下突伸形成若干第一突柱121以及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若干第一收容孔122,所述第一突柱121及第一收容孔122分成前后两排排列,且于每排中沿横向方向交替设置。所述下本体13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形成若干第二突柱131以及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若干第二收容孔132,所述第二突柱131及第二收容孔132也分成前后两排排列,且于每排中沿横向方向交替设置。
其中,在上、下本体12、13扣合至锁扣件3的上下两侧后,前排的所述第一突柱121、第一收容孔122与前排的第二突柱131及第二收容孔132沿横向方向对齐,且前排的第一突柱121向下穿过锁扣件3后插入至前排的第二收容孔132内,前排的第二突柱131向上穿过锁扣件3后插入至前排的第一收容孔122内;类似的,后排的第一突柱121、第一收容孔122与后排的第二突柱131及第二收容孔132沿横向方向对齐,且后排的第一突柱121向下穿过锁扣件3后插入至后排的第二收容孔132内,后排的第二突柱131向上穿过锁扣件3后插入至后排的第一收容孔122内,如此,形成交叉插入配合的固定结构。
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分别镶埋固定于上本体12和下本体13内,以形成上端子组件和下端子组件。
第一端子组21中的导电端子2与第二端子组22中的对应导电端子2呈镜像设置。在电连接器100的横向方向上,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的宽度从前至后始终保持一致,其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120的弹性接触臂201、固定于上本体12或下本体13内的固持部202及自固持部202向后延伸并突伸出绝缘本体1的尾部203,所述接触臂201呈两排相对设置于收容空间120的上侧和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臂201向上或向下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并具有位于其自由端的接触部2011,所述接触部2011朝向另一排中对应的接触臂201突伸。
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中的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011相对突伸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收容空间120的上侧和下侧,以将一对接连接器的舌片(未图示)夹持于所述接触部2011之间。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接触部2011在绝缘本体1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
所述锁扣件3包括固定部31、自固定部31向前延伸的锁扣臂32以及自固定部31向后延伸以供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脚33,从而使得锁扣件3兼具接地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扣件3的固定部31整体呈片状设计,所述锁扣臂32成对自固定部31两侧同向延伸而成,所述固定部31前侧部分位于两个锁扣臂32之间。
所述固定部31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后侧部分沿高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穿孔311,所述穿孔311沿横向方向排列,以供后排相应的第一突柱121、第二突柱131插入并穿过。所述固定部31具有向前凸伸的一对突出部312,该对突出部312位于所述固定部31的前侧,每一突出部312的外侧朝向另一突出部312凹陷形成一缺口313,两个所述缺口313的开口侧被对应限位部116遮挡,以供前排相应的第一突柱121、第二突柱131插入并穿过。
当锁扣件3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时,所述突出部312向前插入对应限位部116与间隔部117之间的间隙内,且其两侧分别被限位部116及间隔部117阻挡。所述锁扣臂32位于对应的限位部116外侧且收容于对应的开槽115内。
每一所述锁扣臂32具有与固定部31连接的悬臂321和设置于悬臂321末端的锁扣突起322,成对设置的所述锁扣臂32上的锁扣突起322相向突伸。所述锁扣件3的固定部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锁扣臂32突伸入收容空间110内,并且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之间。
所述遮蔽壳体4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其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框口一致,用于与对接插座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具有正反插均适用的使用便捷性优势。
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弹片5的数量为一对,且每一所述金属弹片5具有贴附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基片51、自基片51两侧弯折固定至绝缘本体1的所述结合孔1117内的一对固定片52、自基片51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10内的若干抵持弹片53及自基片51向前延伸的突部54,所述突部54向前延伸的长度较抵持弹片53的延伸长度短,因此所述突部5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持弹片53后方。
所述基片51向内(朝向收容空间110的方向)凹陷形成有若干沉陷部511,若干所述沉陷部511间隔设置,且所述沉陷部511与基片51上未凹陷的区域交替设置。每一所述固定片52具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分开设置的腿部521及位于该对腿部521之间的开口522,所述开口522的开口朝向另一金属弹片。所述突部54与基片51上未凹陷的区域相对应,每一抵持弹片53与所述沉陷部511一一对应设置,且抵持弹片53自形成对应沉陷部511的水平面一体向前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的沉陷部511为自基片51朝向收容空间110的方向凹陷一定深度形成,因此可防止电连接器100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对接的过程中将金属弹片5插跨。
当每一所述金属弹片5放入绝缘本体1的对应容纳区1115内时,沉陷部511位于绝缘本体1对应的加深部1118内,所述抵持弹片53穿过对应的收容孔1116并突伸入收容空间110内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接地件相抵接。
所述固定片52插入相应的结合孔1117内,且两个金属弹片5位于同侧的两个固定片52共同收容于同一个结合孔1117,所述凸块1119插入上、下两个对应的开口522内,每个固定片52骑跨于结合孔1117内设置的凸块1119上,所述一对腿部521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凸块1119的前后两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及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每一所述金属弹片具有贴附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基片、自基片两侧弯折固定至绝缘本体的一对固定片、自基片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若干抵持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有若干沉陷部,每一抵持弹片与所述沉陷部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抵持弹片自形成对应沉陷部的水平面一体向前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顶壁及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顶、底壁分别具有朝向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容纳区,所述容纳区分别向上或向下开放设置以收容金属弹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容纳区继续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加深部,所述若干加深部朝向收容空间内部凹陷且间隔设置,所述沉陷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对应的加深部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底壁还具有分别将其贯穿形成的若干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分别与同侧的容纳区相连通,所述抵持弹片穿过对应的收容孔并突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接地件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分别开设有一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结合孔,两个结合孔相对设置且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容纳区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插入对应的结合孔内,一对所述金属弹片位于同侧的两个固定片共同收容于同一个结合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片具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分开设置的腿部,每个结合孔内设置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块,所述固定片骑跨于对应的凸块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设置于该结合孔内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金属弹片还具有自基片向前延伸的突部,所述突部向前延伸的长度较抵持弹片的延伸长度短,若干所述沉陷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沉陷部与基片上未凹陷的区域交替设置,所述突部与基片上未凹陷的区域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臂、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并突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接触臂呈两排相对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上侧和下侧,所述接触臂向上或向下突伸入收容空间内,并具有位于其自由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朝向另一排中对应的接触臂突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9040.8U CN206451874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9040.8U CN206451874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51874U true CN206451874U (zh) | 2017-08-29 |
Family
ID=59670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89040.8U Active CN206451874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518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5645A (zh) * | 2018-10-22 | 2021-11-3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89040.8U patent/CN2064518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5645A (zh) * | 2018-10-22 | 2021-11-3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762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M344631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 |
US20110130046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6461134U (zh) | 插头连接器 | |
TW201801427A (zh) | 電連接器 | |
CN10735945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0981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27197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627198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70980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45187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735944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09811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82017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315772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682014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75868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696206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6340782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4393438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89234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967540U (zh) | 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 |
JP3157049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781900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06233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