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0316A -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0316A
CN102960316A CN2012103110324A CN201210311032A CN102960316A CN 102960316 A CN102960316 A CN 102960316A CN 2012103110324 A CN2012103110324 A CN 2012103110324A CN 201210311032 A CN201210311032 A CN 201210311032A CN 102960316 A CN102960316 A CN 102960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tension force
tension
motor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10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0316B (zh
Inventor
片山阳介
川俣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6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0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6Fly reels, i.e. with a stub shaft sup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在卸力机构产生动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值变动。控制系统(58)对卷线筒(10)上的渔线的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具有显示器(61)、检测马达电流的电流检测部(66a)、检测张力的张力检测部(76)、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张力修正部(78)、张力显示部(75)以及马达控制部(69)。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检测是否出现卸力机构进行工作而使卷线筒相对于马达产生打滑。若卸力机构进行工作,则张力修正部修正张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张力显示部,使对应于所检测出的张力的信息被显示,并且,在检测结果被张力修正部修正时,使显示器上显示对应于修正后的张力的信息。

Description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该电动渔线轮具有卸力机构与能够被马达驱动的卷线筒,在卷线筒上缠卷有渔线,该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对缠卷在卷线筒上的渔线的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电动渔线轮具有显示渔线上受到的张力的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现有电动渔线轮上对渔线上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从而能够在将新的渔线缠卷到卷线筒上时,操作者能够使渔线以一定的张力被缠卷。可以通过检测马达中流过的电流,根据所检测出的电流值而得出该张力的大小。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能够以多个级别来控制卷线筒在进行钓鱼时的卷线速度的电动渔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电动渔线轮上,通过占空比(Duty Ratio)来控制马达,实现以多个级别来控制卷线筒的速度。
可以考虑将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结合起来,即,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张力显示功能应用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能够以多个级别控制卷线筒速度的电动渔线轮中。然而,专利文献1中,是根据马达所输出的电流值来实现对张力的显示即实现张力显示功能的。因而,在卸力机构产生动作而使马达向卷线方向转动时,根据电流值显示的张力值会增大。然而,实际上,由于卸力机构的制动造成打滑,所以张力并没有增大。即,所显示的张力值比实际的值要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288535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4427126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卸力机构产生动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值变动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一种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该电动渔线轮包括卸力机构与能够被马达驱动的卷线筒,该卷线筒用于缠卷渔线,所述显示装置对缠卷在卷线筒上的渔线所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电流值检测机构、张力检测机构、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张力修正机构、张力显示机构、马达控制机构。电流值检测机构对流过所述马达的电流值进行检测;张力检测机构根据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检测出张力;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检测是否是所述卸力机构在进行工作而使所述卷线筒相对于所述马达产生打滑;若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进行工作,则张力修正机构修正所述张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张力显示机构使对应于所检测到的张力的信息被显示,并且,在所述检测结果被所述张力修正机构修正时,使对应于经过该修正后的张力的信息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马达控制机构以多个级别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
使用这样的渔线轮的控制机构,在进行钓鱼时,若检测到卸力机构工作而使卷线筒相对于马达产生打滑,则张力修正机构对张力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张力进行修正。若张力被修正,则显示器上显示修正后的张力而不是所检测出的没有被修正的张力。如此,由于在卸力机构工作而使卷线筒打滑时,张力被修正,因而,即使卸力机构工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的变动。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张力检测机构包括:扭矩检测机构,其根据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所述电流值检测出作用在所述卷线筒上的扭矩;卷线径获取机构,其取得所述卷线筒上缠卷的渔线的卷线径;张力计算机构,其用所获得的所述卷线径修正由所述扭矩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扭矩从而计算求得所述张力。
此时,由于用卷线径修正根据流过马达的电流值所检测出的扭矩而计算求得张力,因而即使卷线径产生变化也能够保证所显示的张力的精度。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所述电流值在规定时间内上升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如此,若电流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电流值在一定时间内上升了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卸力机构在工作,因而,特别是在对卷线筒进行速度控制时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卸力机构的工作。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速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卷线筒的转速进行检测;速度设定机构,其能够按照多个级别设定所述卷线筒的转速,所述马达控制机构具有第1马达控制机构,该第1马达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速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转速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所述卷线筒的转速与由所述速度设定机构设定的转速一致。如此,能够将卷线筒的转速控制在多个级别。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由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如此,能够在对卷线筒进行速度控制时,容易地根据占空比的变化检测出马达的转动与卷线筒的转动的偏差、不一致(卷线筒打滑)。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张力设定机构,该张力设定机构能够按照多个等级设定所述渔线上作用的张力。所述马达控制机构具有第2马达控制机构,该第2马达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张力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所述渔线上作用的张力与由所述张力设定机构所设定的张力一致。如此,能够将渔线上作用的张力设定在多个等级。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由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如此,在对卷线筒进行张力控制时,能够容易地根据占空比的变化检测出马达的转动与卷线筒的转动的偏差、不一致(卷线筒打滑)。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控制切换机构,该控制切换机构能够切换由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所进行的速度控制以及由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所进行的张力控制。如此,能够根据具体的钓鱼的内容(情况)选择速度恒定控制与张力恒定控制。
本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由于在卸力机构工作而使卷线筒打滑时,张力被修正,因而即使卸力机构工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的变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渔线轮的斜视图;
图2为上述电动渔线轮的从其第2侧罩一侧看到的侧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计数器盒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附图;
图5为表示渔线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为表示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附图;
图7为表示渔线轮控制部的主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开关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卷线筒速度控制的流程图;
图10为马达电流控制的流程图;
图11为各动作模式速度控制的流程图;
图12为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张力信息存储区域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附图;
图14为表示卸力机构工作时电流值的变化的一例的附图。
附图标记说明
5、调整操作柄;10、卷线筒;12、马达;29、卸力机构;30、手柄轴;31、驱动齿轮;32、小齿轮;34、第1单向离合器;35、棘轮;36、第2单向离合器;37、制动垫片;40、壳体;51、制动帽;52a、第1制动板;52b、第2制动板;53、螺纹轴;53a、螺旋状槽;54、渔线导向件;55、从动齿轮;58、渔线轮控制系统;60、渔线轮控制部;61、显示器;63、卷线筒传感器;66、马达驱动电路;66a、电路检测部;69、马达控制部;70、显示控制部;71、第1马达控制部;72、第2马达控制部;73、控制切换部;74、水深显示部;75、张力显示部;76、张力检测部;77、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8、张力修正部;79、扭矩检测部;80、卷线径获取部;81、张力计算部。
具体实施方式
<渔线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渔线轮是双轴承渔线轮,该电动渔线轮被来自于外部电源的电力驱动,同时,在其内部也具有电源,该电源在渔线轮作为手摇轮使用时进行相应的供电。另外,该电动渔线轮具有根据放线长度或者收线长度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的水深显示功能。
电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1、计数器盒4、卷线筒10,其中,渔线轮主体1能够安装在钓竿上且其上具有手柄2;计数器盒4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部;卷线筒10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内部,用于缠卷渔线。另外,电动渔线轮还具有驱动卷线筒10的驱动机构13。
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7、第1侧罩8a、第2侧罩8b、前罩9。框架7具有第1侧板7a、第2侧板7b、连接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的第1连接部件7c与第2连接部件7d。第1侧罩8a覆盖框架7的手柄安装侧的相反侧。第2侧罩8b覆盖该框架7的手柄安装侧。前罩9覆盖框架7的前侧。
如图3所示,第1侧板7a上形成有能够使卷线筒10通过的圆形开口7e。在圆形开口7e上安装有卷线筒支承部17,且该卷线筒支承部17对准圆形开口7e的中心(同轴),该卷线筒支承部17用于支承卷线筒10的卷线筒轴14的第1端(图3中左端),且使其能够转动。卷线筒支承部17通过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的外侧面上。在卷线筒支承部17中收装有支承卷线筒轴14的第1端的第1轴承18。
第2侧板7b用于安装多个机构。在第2侧板7b与第2侧罩8b之间设有卷线筒驱动机构13、用于控制后述的离合器机构16的离合器控制机构20、抛线(抛铒)控制机构21。
在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之间设置着卷线筒10、离合器机构16、平整绕线机构22。平整绕线机构22用于使渔线均匀地缠卷在卷线筒10上。离合器机构16用于切换动力传递状态(离合器接合)与动力切断状态(离合器分离),在动力传递状态下,动力能够传递到卷线筒10上,在动力切断状态下,向卷线筒10传递的动力被切断。在渔线轮主体1的后部,于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设有离合器操作部件11,该离合器操作部件11能够被摇动(拨动)操作,以使离合器机构16实现接合与分离。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离合器接合位置以及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合器分离位置间被摇动。
渔线轮主体1还具有机构安装板19,该机构安装板19与第2侧板7b保持一定间隔配置,在该机构安装板19与第2侧罩8b之间的空间中安装着上述的机构。机构安装板19通过螺丝固定在第2侧板7b的外侧面上。
第1连接部件7c在前后两处位置连接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第2连接部件7d连接在卷线筒10的前侧。第1连接部件7c为板状,其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处一体形成用于安装钓竿的钓竿安装脚7f。第2连接部件7d大致呈圆筒状,其内部收装着用于驱动卷线筒10的马达12(图2与图3)。
第1侧罩8a例如通过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的外缘部。在第1侧罩8a的前部下表面安装着用于连接电源线的接线器15,该接线器15朝下设置。
手柄2设置在第2侧罩8b上。
在第2侧罩8b上向外突出地形成第1圆筒状支承部8c,该第1圆筒状支承部8c用于以手柄轴30能够转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在第1圆筒状支承部8c的后方向外突出地形成第2圆筒状支承部8d,该第2圆筒状支承部8d用于支承卷线筒轴14的第2端。在第2侧罩8b的第1圆筒状支承部8c的上方支承着调整操作柄5(参照图1),该调整操作柄5能够摇动(拨动),用于以多个级别SC(例如,31级)控制马达12。调整操作柄5是速度设定机构与张力设定机构的一例。调整杆5上连接着未示出的旋转编码器。
前罩9在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的前部外侧面的上下两处位置上例如通过螺丝被固定。在前罩9上形成有供渔线通过的横长的开口9a(图2)。
<计数器盒的结构>
如图1与图2所示,计数器盒4配置在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的上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的外侧面上。在计数器盒4的内部收装着显示器61,该显示器61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用于显示水深。另外,在计数器盒4的内部设有渔线轮控制部60(图5),该渔线轮控制部60例如由微处理器构成,用于对马达12以及显示器61进行控制。
如图4所示,在计数器盒4的上表面上形成使显示器61被露出的矩形的开口4a。该开口4a被合成树脂制的透明的罩部件4b覆盖。显示器61的显示画面具有水深显示区域61a、配置在水深显示区域61a的后方的级别显示区域61b、配置在级别显示区域61b右侧的张力显示区域61c。这些显示区域以7段显示的方式来显示数值与文字。在水深显示区域6a上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即由卷线筒10放出的渔线的长度。在级别显示区域61b显示调整操作柄5操作到的级别(1~31级)。另外,也根据不同模式显示鱼群(鱼层)所处的水深以及渔线的种类。在张力显示区域61c显示,速度恒定模式或张力恒定模式下的作用在渔线上的张力的等级(例如10级)。另外,在速度恒定模式或张力恒定模式下,10个等级的数值近似等于此时渔线上受到的张力值。
在开口4a的后方(图4中下方)配置着操作键部62。操作键部62具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三个开关即马达控制选择开关(键)SW1、归零(复位)开关(键)SW2、主线断线开关(键)SW3。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用于选择对马达12的控制模式,即选择,以张力恒定模式进行控制的张力模式还是以速度恒定模式进行控制的速度模式。归零开关SW2用于,在进行钓鱼之前,将钓钩组件配置于水面处,使水深显示值归零。主线断线开关SW3用于,在渔线发生中途断线时,将钓钩组件位置配置于水面处,使水深显示值归零。
<卷线筒的结构>
卷线筒10安装在卷线筒轴14上,二者共同旋转。该卷线筒10具有筒状的卷线体部10a、一体形成在卷线体部10a的两侧且直径较大的第1凸缘部10b以及第2凸缘部10c。卷线体部10a的直径比第1凸缘部10b与第2凸缘部10c小很多(例如,一半以下),从而使卷线筒10形成为具有深沟(槽)的形状。卷线筒轴14通过压入等适当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卷线体部10a的内周部。
如上所述,卷线筒轴14的第1端通过第1轴承18a支承在卷线筒支承部17上。卷线筒轴14的第2端(图3中右端)通过第2轴承18b支承在第2侧罩8b的第2圆筒状支承部8d上。
卷线筒轴14具有与卷线筒10相固定的大径部14a、位于大径部14a的第1端侧的第1小径部14b、位于大径部14a的第2端侧的第2小径部14c。在大径部14a的与卷线筒10相固定的部分的靠近第2小径部14c一侧的部分上,安装有构成离合器机构16的离合器销16a,该离合器销16a在径向上穿过大径部14a。
<离合器机构以及离合器控制机构的结构>
离合器机构16具有离合器销16a与形成在后述的小齿轮32的图3中左侧端面上的离合器凹部16b,且该离合器凹部16b凹成十字形。小齿轮32构成离合器机构16并且构成后述的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小齿轮32能够在卷线筒轴14的轴向上于图3所示的离合器接合位置以及位于比离合器接合位置靠图3右侧的离合器分离位置间移动。在离合器接合位置,离合器销16a与离合器凹部16b卡合,小齿轮32的转动能够传递到卷线筒轴14上,离合器16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在此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小齿轮32与卷线筒轴14能够共同旋转。另外,在离合器分离位置,离合器凹部16b离开离合器销16a,小齿轮32的转动不会传递到卷线筒轴14上。因而,离合器16处于离合器分离状态,卷线筒10能够自由转动。
离合器控制机构20具有离合器操作部件11,该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离合器接合位置与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合器分离位置间摇动(拨动操作),从而切换离合器机构16的离合器接合状态与离合器分离状态。
<卷线筒驱动机构的结构>
卷线筒驱动机构13对卷线筒10进行驱动使其向卷线方向转动。另外,在卷线时,在卷线筒10上(通过卸力机构)产生制动力,防止渔线发生断线。如图2~图4所示,卷线筒驱动机构13具有马达12、禁止马达12向放线方向转动的反转禁止部23、第1转动传递机构24、第2转动传递机构25。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将马达12的转动减速并传递到卷线筒10上。第2转动传递机构25将手柄2的转动通过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增速并传递到卷线筒10上。
马达12收装在上述第2连接部件7d的内部。该马达12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滚柱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式的反转禁止部23禁止。
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具有连接在马达12的输出轴12a上的行星齿轮机构26。行星齿轮机构26将马达12的转动以1/20~1/30左右的减速比减速并传递到卷线筒10上。行星齿轮机构26具有与马达12的输出轴12a连接的第1行星减速机构27以及与第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7连接的第2行星减速机构28。行星齿轮机构26收装在壳体40内,该壳体40的两端支承在第2侧板7b与机构安装板19上,且能够转动。在壳体40的内周面上形成第1行星减速机构27与第2行星减速机构28的内齿齿轮。第1行星减速机构27的太阳轮连接在输出轴12a上且二者能够共同旋转。第2行星减速机构28的太阳轮连接在第1行星减速机构27的行星架上且与之能够共同旋转。形成在壳体40上的内齿齿轮的输出(动力)传递至卷线筒10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转动传递机构24还具有第1齿轮部件82、与第1齿轮部件82啮合的第2齿轮部件83、与第2齿轮部件83啮合的小齿轮32。第1齿轮部件82形成在行星齿轮机构26的壳体40的外周面。所以,第1齿轮部件82与内齿齿轮共同转动。第1齿轮部件82也与平整绕线机构22的从动齿轮55啮合。第2齿轮部件83配置在机构安装板19与第2侧板7b的外侧表面之间。第2齿轮部件83是用于对第1齿轮部件82的转动(动力)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整而将此转动传递到小齿轮32上的中间齿轮。第2齿轮部件8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机构安装板19上。小齿轮32安装在第2侧板7b上且能够以卷线筒轴14为中心转动并且能够在轴向上产生相对移动。小齿轮32被离合器控制机构20控制从而在轴向上于离合器接合位置以及离合器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第2转动传递机构25具有连接着手柄2且与其共同转动的手柄轴30、驱动齿轮31、第3齿轮部件84、卸力机构29。
如图3所示,手柄轴30支承在第2侧板7b以及第2侧罩8b的第1圆筒状支承部8c上且能够转动。在手柄轴30上安装着卸力机构29的制动垫片37。在手柄轴30的头端(相对于基端而言)以能够共同转动的方式连接着手柄2。另外,在手柄轴30上以能够共同转动的方式安装着第1单向离合器34的棘轮35。该棘轮35以向轴向内侧方向(图4中左侧方向)的移动被禁止的状态安装。该棘轮35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未示出的棘爪禁止。手柄轴30的基端通过未示出的轴承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2侧板7b上。另外,手柄轴30通过滚子式的第2单向离合器36支承在第2侧罩8b的第1圆筒状支承部8c上。手柄轴30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第1单向离合器34禁止。通过禁止手柄轴30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从而使卸力机构29能够动作。第2单向离合器36能够迅速地禁止手柄轴30向放线方向的转动。
驱动齿轮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手柄轴30上。该驱动齿轮31被制动垫片37推压。由卸力机构29对驱动齿轮31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从而,对卷线筒10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
第3齿轮部件84用于将手柄2的转动传递到卷线筒10上。第3齿轮部件84以能够与第2行星减速机构28的行星架共同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其上。第3齿轮部件84与驱动齿轮31啮合,将手柄2的转动传递到第2行星减速机构28的行星架上。被传递到行星架上的转动通过第1齿轮部件82以及第2齿轮部件83传递到小齿轮32上。第3齿轮部件84到第2齿轮部件83的减速比大致为“1”。
卸力机构29具有制动垫片37以及用于调整制动力的星形制动操作件3。卸力机构29用于对卷线筒10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而防止渔线发生断线。在卷线筒10上受到的力为所设定的制动力以上的值时,卸力机构29使卷线筒10在放线方向上空转。
<其他机构的结构>
如图3所示,抛线控制机构21是对卷线筒轴14的两端进行推压从而对卷线筒10进行制动的机构。该抛线控制机构21具有螺纹连接在第2圆筒状支承部8d的外周面上的制动帽51、第1制动板52a、第2制动板52b。第2制动板52b配置在卷线筒支承部17内,与卷线筒轴14的第1端接触。第1制动板52a配置在制动帽51内,并与卷线筒轴14的第2端接触。
平整绕线机构22具有螺纹轴53以及旋合在螺纹轴53上的渔线导向件54,螺纹轴53的两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第1侧板7a与第2侧板7b上。螺纹轴5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呈交叉状的螺旋状槽53a。螺纹轴53的图3中右端上以能够共同转动的方式安装着从动齿轮55,该从动齿轮55与卷线筒驱动机构13连接。渔线导向件54沿着螺纹轴53的轴向被导向。该渔线导向件54与螺纹轴53的螺旋状槽53a相卡合,通过螺纹轴53的旋转沿着该螺纹轴53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与卷线筒10的向卷线方向的转动相联动,渔线被大致均匀地缠卷在卷线筒10上。
<渔线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如图5所示,渔线轮控制系统58(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的一例)具有渔线轮控制部60。渔线轮控制部60例如由包含CPU、RAM、ROM、I/O接口等的微处理器与液晶驱动电路构成。
渔线轮控制系统58包括与渔线轮控制部60连接的、调整操作柄5、操作键部62、卷线筒传感器63、卷线筒计数器64、蜂鸣器65、马达驱动电路66、显示器61、存储部67、其他的输入输出部。操作键部62具有如上所述的三个开关(按键)。卷线筒传感器63用于检测卷线筒10的转数、旋转方向以及转速。该卷线筒传感器63具有能够检测到未示出的磁铁的磁场的、例如由霍尔元件或者微动开关构成的两个磁场检测元件。磁铁与卷线筒10的旋转联动而旋转,两个磁场检测元件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卷线筒传感器63通过判断是先检测到了哪一个磁场检测元件从而检测(判断)出卷线筒10的旋转方向。卷线筒计数器64用于对来自于卷线筒传感器63的脉冲进行计数。根据卷线筒计数器64的输出信号,能够检测出卷线筒10从开始放线到现在转过了多少圈即卷线筒的转数X以及卷线筒10的转速。
蜂鸣器65用于在水深显示等时候进行各种报知。马达驱动电路66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对马达12进行速度恒定或者张力恒定驱动。马达驱动电路66具有检测马达12中流过的电流的电流检测部66a。电流检测部66a是扭矩检测机构的一例。存储部67由例如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以及快擦写存储器(闪存)等的能够重写的不挥发性存储器构成。
如图6所示,在存储部67中具有显示数据存储区域67a、线长数据存储区域67b、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张力信息存储区域67d、其他数据存储区域67e。其中,显示数据存储区域67a存储鱼群位置等的显示数据;线长数据存储区域67b存储表示实际的线长与卷线筒转数的关系的线长数据;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存储对应于级别SC的卷线筒10的卷线速度(rpm)以及卷线扭矩(电流值);其他数据存储区域67e存储其他各种数据。
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存储着速度恒定模式下的每一级别SC的上限速度Vsc与上限速度Vsc的上限值Vsc1以及下限值Vsc2。例如,级别为1的时候Vsc=257rpm,2的时候Vsc=369rpm,3的时候Vsc=503rpm,4的时候Vsc=665rpm,5的时候Vsc=1000rpm。上限值Vsc1以及下限值Vsc2设定在上限速度Vsc的±10%范围内。
另外,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以电流值的形式存储着张力恒定模式下的例如最大卷线径SDM时的每一级别SC的上限扭矩Tsc与上限扭矩Tsc的上限值Tsc1以及下限值Tsc2。例如,在级别SC为1时上限扭矩以电流值表示为Tsc=2A,2时Tsc=3.5A,3时Tsc=5A,4时Tsc=6.5A,5时Tsc=8A。该上限扭矩Tsc的上限值Tsc1以及下限值Tsc2,在进行后述的马达电流控制时,用卷线筒转数X时的卷线径SD修正,从而计算出上限张力Qsc的上限值Qsc1(Qsc1=Tsc1×(SD/SDM))以及下限值Qsc2(Qsc2=Tsc2×(SD/SDM))。卷线径SD用卷线筒转数X时的卷线筒转数所对应的线长Y除以π求得(SD=Y/π)。上限值Qsc1以及下限值Qsc2设定在上限张力Qsc的±10%范围内。
另外,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存储着第1占空比D1与第2占空比D4的最新数据以及之前(一段时间)最近的数据。
张力信息存储区域67d中存储着在速度恒定模式或张力恒定模式下所显示的“0”~“9”这十个级别的对应的张力信息。如上所述,在速度恒定模式或张力恒定模式下所显示的9级的张力信息(等级数字)大致等于实际的作用在渔线上的张力值。图13表示的是每个等级所对应的张力值的一个例子。在张力信息显示为“1”时,对应的张力值为0.3~1.5kgf,显示为“9”时,对应的张力值为8.5kgf以上。另外,在张力信息存储区域67d中存储着由电流检测部66a检测出最新的电流值(扭矩Td)之前所检测到的最近的电流值(修正用电流值,修正扭矩Td1)。所存储的该修正扭矩Td1用于修正张力显示区域61c上显示的张力信息。
其他数据存储区域67e中存储着与线长相关的各种数据。例如,船舷停止位置等。
如图5所示,渔线轮控制部60具有由软件所实现的功能结构,即,控制马达12的马达控制部69以及控制显示器61的显示控制部70。马达控制部69具有对应于级别SC对卷线筒10进行速度恒定控制的第1马达控制部71、对应于级别SC将渔线上受到的张力控制为恒定的第2马达控制部72、控制切换部73。控制切换部73用于切换由第1马达控制部71进行的速度恒定控制以及由第2马达控制部72进行的张力恒定控制。
显示控制部70具有使水深显示在水深显示区域61a上的水深显示部74以及使张力信息显示在张力显示区域61c上的张力显示部75。张力显示部75具有张力检测部76、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张力修正部78。张力检测部76具有扭矩检测部79、卷线径获取部80、张力计算部81。扭矩检测部79根据电流检测部66a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检测出(得到)作用于卷线筒10上的扭矩。卷线径获取部80根据由卷线筒传感器63检测出的转数X按照后述的式(1)计算出此时的卷线筒转一圈所对应的线长Y。用π对该线长Y进行除法运算从而能够得到卷线径SD。张力计算部81用卷线径SD乘以所检测出的扭矩从而计算出缠卷在卷线筒10上的渔线上受到的张力值。
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检测出是否后述的卸力机构29产生动作使卷线筒10发生打滑。若在规定时间(例如0.5秒~1.5秒)内后述的第1占空比D1或第2占空比D4增加了之前的10%以上,则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判断为卸力机构29产生动作使卷线筒10产生打滑。
若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检测到卸力机构29产生了动作(进行工作),则张力修正部78将张力显示区域61c上显示的张力信息(“0”~“9”,共10级)修正为,不是对应于张力检测部76所检测出的张力值,而是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检测出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之前的张力信息。例如,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检测出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之前的张力信息为“3”,之后卸力机构29工作,(通过张力检测部76)所得到的张力信息为“6”,但是,经过修正,在张力显示区域61c上显示的不是“6”,而是“3”。
张力显示部75使计算出或者修正后的张力T所对应的张力信息显示在显示器61的张力显示区域61c中。
<渔线轮控制部的控制动作>
下面基于图7~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渔线轮控制部60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7~图12所示的流程仅仅是控制方式的一例,本发明的控制方式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使用一次直线近似表示卷线筒转一圈所对应的线长Y与卷线筒转数X的关系,利用该一次直线来计算线长L。
将粗细(线径)以及全长不明的渔线从卷线径Bmm(B毫米)的初始状态一层一层地卷绕在卷线筒10上,旋转c次(转数为c)后卷绕完所有的渔线。之后,从此状态放出Smm(S毫米)的渔线,卷线筒10转过了d圈(转数为d)。
如此,卷线筒转数X与对应于卷线筒转一圈的线长Y的关系可以用横轴为卷线筒转数X、纵轴为对应于卷线筒转一圈的线长Y的一次直线(函数)定义,如下式(1)所示。其中,A为斜率。
Y=AX+Bπ                    (1)
通过求得上式(1)中的斜率A以及截距Bπ从而能够计算出线长Y。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4个数据即放出线长S、卷线体径(卷线径)B、卷线筒转数c、放线转数d,根据下式求得一次直线的斜率。
A=2(S-Bπd)/d(2c-d)
例如,卷线筒10从卷线初始到卷线结束完成了2000转,之后,放出10m的渔线时卷线筒10完成了60转,另外,卷线筒10的卷线体径(卷线径)为30mm,于是,一次直线的斜率A如下式所示。A=2×(10000-94.2×60)/60×(2×2000-60)=0.0368    (2)
确定了斜率A、截距Bπ的近似的一次直线后,对该一次直线针对卷线筒的每一转进行积分处理(面积计算处理),从而能够求得从卷线开始到卷线结束的卷线筒的每一转所对应的线长L1~LN。并且,将卷线结束时的卷线筒转数r时的水深LX置为“0”,之后计算出卷线初始所对应的水深LX(=LN)与卷线筒转数X的关系,将其以例如图表的形式(LX=MAP(X))存储在存储部67的线长数据存储区域67b中。
在进行实际钓鱼时,卷线筒10旋转,则卷线筒传感器63检测出此时的卷线筒转数X,根据该卷线筒转数X从存储部67的图表中读取出线长LN,根据所读取出的线长LN将钓钩组件的水深(渔线顶端的水深)显示在显示器61上。
若通过电源线使电动渔线轮与外部电源连接,则在图7的步骤S1中进行初始设定。在初始设定中,使卷线筒计数器64的计数数值复位(归零),使各种参数以及变量(flag)复位,将马达控制模式置为速度模式,将显示模式置为从上侧计算显示模式。该从上侧计算显示模式是指在水深显示区域61a上显示从水面计算的水深数值。
之后,在步骤S2中对显示器61进行水深显示等的显示处理。关于显示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在步骤S3中,判断操作键部62中的开关或者调整操作杆5是否被操作。在步骤S4中判断卷线筒10是否产生转动。该判断是根据卷线筒传感器63的输出信号实现的。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有其他指令或者输入信号。
在操作键部62中的开关或者调整操作杆5被操作了时,从步骤S3进入步骤S6。在步骤S6中执行开关输入处理。另外,在检测到卷线筒10发生转动时,从步骤S4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中进行各动作模式处理。在有其他指令或输入信号时从步骤S5进入步骤S8从而执行其他的处理。
在步骤S6的开关输入处理中,由图8的步骤S11判断调整操作柄5是否被推压(拨动)。在步骤S12中判断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是否被按动。在步骤S13中判断其他的开关是否被操作。
若判断为调整操作柄5被操作了,则从步骤S11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中,读取调整操作柄5(所选择)的级别SC。在步骤S16中判断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是否为“0”。在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为“0”时,进入步骤S17,关闭马达12。在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不为“0”时,从步骤S16进入步骤S18。在步骤S18中,判断马达控制模式是否为速度恒定模式。如果是速度恒定模式,则进入步骤S19,对马达12进行速度控制使其速度与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所对应的速度一致,进入步骤S12。如果该判断结果为不是速度恒定模式,则从步骤S18进入步骤S20,对马达12进行马达电流控制使作用在渔线上的张力值与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所对应的张力值一致,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6的开关输入处理中,由图9中的步骤S15判断调整操作柄5是否被进行了操作。在步骤S16中,判断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是否被长按3秒以上。在步骤S17中,判断其他开关是否被操作。其他开关的操作包含对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的通常操作、以及对归零开关SW2以及主线断线开关SW3等的操作。
若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被操作,则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21。在步骤S21中判断马达12的控制模式是否为速度恒定模式。若是速度恒定模式,则从步骤S21进入步骤S22,将控制模式设定为张力恒定模式;若不是速度恒定模式而是张力恒定模式,则从步骤S21进入步骤S23,将控制模式设定为速度恒定模式。这些处理结束,则进入步骤S13。
若有其他的开关输入信号,则从步骤S13进入步骤S24,例如,进行变更为从底部计算模式以及其他的模式设定等的其他开关输入处理,之后返回图7所示的主程序。
在步骤S19的卷线筒速度控制处理中,对马达12进行控制使卷线筒10的转速与级别SC所对应的上限速度Vsc一致。另外,上限速度Vsc通过卷线筒10的卷线径被修正,在实际情况中,马达12被控制而使缠卷在卷线筒10上的渔线的卷线速度是恒定的。
在卷线筒速度控制处理中,在图9中的步骤S31中取得卷线筒10的转速Vd,该转速Vd是根据由调整操作柄5所设定的级别SC以及卷线筒传感器4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在步骤S32中,读取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存储在上限速度Vsc的上限值Vsc1以及下限值Vsc2。在步骤S33中,判断卷线筒10的转速Vd是否没有达到对应于级别SC的上限速度Vsc的下限值Vsc2。在步骤S43中,判断卷线筒10的转速Vd是否超过了对应于级别SC的上限速度Vsc的上限值Vsc1。针对每个级别SC设定上限速度Vsc的上限值Vsc1以及下限值Vsc2以用于进行速度控制是由于,当速度在上限值Vsc1以及下限值Vsc2之间变动时,占空比不会变化,不会由于占空比频繁变动造成鸣响,能够使反馈控制比较稳定地进行。
在速度Vd没有达到下限值Vsc2时,从步骤S33进入步骤S35中。在步骤S35中,读取当前的第1占空比D1。该第1占空比D1在每次设定变更时被存储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另外,每个级别SC的最大值DUsc与最小值DLsc被设定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52中,在最初设定级别SC时,使第1占空比D1被置为其中间值即(DUsc+DLsc)/2。在步骤S36,判断当前的第1占空比D1是否超过所设定的级别所对应的最大值DUsc。若超过,则进入步骤S38,将第1占空比D1置为该最大值DUsc。若没有超过,则从步骤S36进入步骤S37,使第1占空比D1增加规定的增加量DI(例如1%),进入步骤S34。另外,最高级别(SC=31)的占空比被设定为100%,之前的级别(SC=1~30)中最大值DUsc设定在占空比85%以下。
在速度V超过上限值Vsc1时,从步骤S34进入步骤S39,读取当前的第1占空比D1。该第1占空比D1与步骤S35中一样进行读取。在步骤S40中,判断当前的第1占空比D1是否没有达到所设定的级别的最小值DLsc。若没有达到,则进入步骤S42,将第1占空比D1置为该最小值DLsc。若达到了,则从步骤S40进入步骤S41,使第1占空比D1减小规定的减小量DI(例如1%),之后返回开关输入处理。
在步骤S20的马达电流控制处理中,在图10的步骤S51中读取由调整操作柄5所设定的级别SC、电流检测部68a的检测结果的扭矩Td以及卷线筒转数X。在步骤S52中,从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读取所存入的级别SC所对应的上限扭矩Tsc的上限值Tsc1与下限值Tsc2。在步骤S53中,用卷线径SD修正所读取的上限扭矩Tsc的上限值Tsc1与下限值Tsc2从而计算出上限张力Qsc的上限值Qsc1与下限值Qsc2。该计算方法如上所述。在步骤S54中,将由步骤S51所取得的检测扭矩Td除以,根据此时的卷线筒转数X计算出的卷线径SD从而计算出检测张力Qd(Qd=Td/SD)。在步骤S55中,判断检测张力Qd是否小于与级别SC相对应的上限张力Qs的下限值Qsc2;在步骤S56中,判断张力Qd是否超过了与级别SC相对应的上限张力Qs的上限值Qsc1,在任何一个判断皆为“NO”时,返回开关输入处理。
另外,与上述速度恒定模式的控制一样,针对每一级别SC设定上限张力Ts的下限值Qsc2以及上限值Qsc1而用于进行张力控制是由于,当张力在下限值Qsc2与上限值Qsc1之间变动时占空比不会变化,不会由于占空比频繁变动造成鸣响,能够使反馈控制比较稳定地进行。
在张力Qd没有达到下限值Qsc2时,从步骤S55进入步骤S57。在步骤S57中,获取当前的第2占空比D4。该第2占空比D4在每次设定变更时被存储在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在步骤S58中,使第2占空比D4增加规定的增量DI(例如1%),进入步骤S56。此处理一直持续进行到张力Qd超过下限值Qsc2。
在张力Qd超过上限值Qsc1时,从步骤S56进入步骤S59,获取当前的第2占空比D4。该第2占空比D4的获取与步骤S57相同。在接下来的步骤S60中,使第2占空比D4减小规定的减小量DI(例如1%),返回开关输入处理。此处理一直持续进行到张力Qd小于上限值Qsc1。
在步骤S10的各动作模式处理中,由图11的步骤S61判断卷线筒10的转动方向是否为放线方向。该判断通过判断卷线筒传感器63的哪一个磁场检测元件先发出脉冲信号来实现。若判断为卷线筒10的转动方向是放线方向,则从步骤S61进入步骤S62。在步骤S62中,在每次卷线筒转数X减少时,根据卷线筒转数X读取出线长数据存储区域67b中存储的数据从而计算出水深(放出的线长)LX。该水深LX通过步骤S2中的显示处理被显示。在步骤S63中判断所得到的水深LX与鱼层或者水底位置是否一致即判断钓钩组件是否到达鱼层或者水底。关于鱼层或者水底位置,在钓钩组件到达鱼层或水底位置时,长按马达控制选择开关SW1从而将鱼层或者水底位置存储在存储部67的显示数据存储区域67a中。在步骤S64中,判断是否为学习模式等的其他模式。
若水深LX与鱼层或者水底位置一致,则从步骤S6进入步骤S65,使蜂鸣器65鸣响从而报知钓钩组件到达了鱼层或水底位置。在上述判断结果为处于其他的模式时,从步骤S64进入步骤S66,执行所指定的其他模式。在不是其他模式时,结束各动作模式处理,返回主程序。
另外,若判断为卷线筒10的转动方向是卷线方向,则从步骤S61进入步骤S67。在步骤S67中,根据卷线筒转数X读取出线长数据存储区域67b中存储的数据从而计算出水深LX。该水深LX通过步骤S2的显示处理被显示。
在步骤S68中,判断钓钩组件是否到达船舷停止位置。在步骤S69中,使蜂鸣器65鸣响,以报知钓钩组件处于船舷位置。在步骤S70中,关闭马达12。从而使钓钩组件在钓上了鱼时以及回收钓钩组件而更换鱼饵时,位于容易操作的位置。在卷线程度没有使钓钩组件到达船舷停止位置时,返回主程序。
在步骤S2的显示处理中,由图12的步骤S71获取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SC、检测扭矩Td、卷线筒转数X。在步骤S72中,从存储部67的转动数据存储区域67c中读取出第1占空比D1以及第2占空比D4,并且,从张力信息存储区域67d中读取出修正扭矩Td1。进而,从线长存储区域67b中读取出当前的卷线筒转数X所对应的当前的线长LX。在步骤S73中,用当前的卷线径SD对检测扭矩Td以及修正扭矩Td1进行修正,计算出检测张力Qd以及修正张力Qd1。在步骤S74中,判断卸力机构29是否产生动作(工作)。该判断的依据为,在速度恒定模式与张力恒定模式下,若卸力机构29工作,则占空比会急剧增加。
图14所示为速度恒定模式下的卸力机构29工作时电流值的变化情况的一例。在图14中,纵轴为流过马达12的电流值,横轴为渔线上受到的张力值。另外,卸力机构29的(制动力)设定值为4Kgf,调整操作柄5的级别为“5”。
在速度恒定模式下,卸力机构29工作,卷线筒10相对于马达12产生“打滑”,于是,卷线筒10的速度低于目标速度,因而,在(速度恒定)控制中,会使占空比增加。在卸力机构29的制动力设定为4Kgf时,张力超过4Kgf的话,卷线筒10会相对于马达12产生打滑。此时,因打滑而消耗电力会使电流值上升,马达控制机构为了使卷线筒10以设定速度进行旋转,会使占空比增大。在不对张力信息的显示进行修正的情况下,如图14中虚线所示,由于该电流值的上升,张力信息(数值)会急剧上升。然而,由于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所以,实际上渔线上受到的张力是4Kgf,因而张力信息显示为“4”才好。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视由卸力机构29造成的打滑所导致的电流值的上升(不采用根据电流值得到的张力信息),在显示器61上显示对应于卸力机构29工作前的张力Qd1的张力信息。
另外,在张力恒定模式下,对于每一级别SC而言,电流值的上限值都被限制。若卸力机构29不工作,所显示的张力信息表示的大致上是实际的张力。在设定张力值处于设定制动力值以上例如6Kgf并且有超过制动力设定值4Kgf的张力作用时,卸力机构29产生动作(工作)。此时,渔线上受到的实际张力等于制动力设定值4Kgf。但是,在不修正张力信息的情况下,由于卸力机构29造成的打滑,最大会显示“6”。在卸力机构29不工作时,马达12中流过的电流的电流值使马达12输出与张力对应的扭矩,所显示的张力信息是对应于该电流值的张力信息。若卸力机构29工作,马达中流过的电流的电流值为,用于输出与4Kgf的张力相对应(适应)的扭矩的电流值加上由卸力机构29造成的打滑所消耗的电力的电流值,如此,造成马达的电流值急剧变化。即,卸力机构29工作使电流值上升,但由于没有达到使马达输出与设定张力值相应的扭矩的电流值,所以马达控制机构会增大占空比以欲使张力接近设定值。根据此时的占空比的增加能够检测出卸力机构29的动作(工作)即制动垫片37的打滑。
若判断为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则从步骤S74进入步骤S75。在步骤S75中将显示用的检测张力Qd修正为修正张力Qd1,进入步骤S76。该修正张力Qd1为卸力机构29工作前所检测出的检测张力。若在步骤S74中判断为卸力机构29没有工作,则进入步骤S76。
在步骤S76中,使对应于张力Qd的值的张力信息(10个级别中与张力Qd的值对应的那一个)显示在显示器61的张力显示区域61c中。另外,作为张力信息,也可以显示张力Qd。在步骤S77中,使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LX显示在水深显示区域61a中。在步骤S78中,使级别SC显示在级别显示区域61b中。在步骤S79中,显示马达的控制模式等的其他信息。
此处,在进行钓鱼时,若检测到卸力机构29工作而使卷线筒10相对于马达12产生打滑,则张力修正部78修正张力检测部76所检测出的张力Qd。由于在卸力机构29工作而使卷线筒10打滑时张力信息被修正,因而即使卸力机构29工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的变动。
<特征>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表述。
(A)电动渔线轮具有卸力机构29与能够被马达12驱动的卷线筒10,在卷线筒10上缠卷有渔线,该电动渔线轮的渔线轮控制系统58对缠卷在卷线筒10上的渔线的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渔线轮控制系统58具有显示器61、电流检测部66a、张力检测部76、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张力修正部78、张力显示部75以及马达控制部69。电流检测部66a对流过马达12的电流进行检测。张力检测部76根据电流检测部66a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检测出张力。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检测是否出现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而使卷线筒10相对于马达12产生打滑。若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判断为卸力机构29进行工作,则张力修正部78修正张力检测部76的检测结果。张力显示部75,使对应于所检测出的张力的信息被显示,并且,在检测结果被张力修正部78修正时,使显示器61上显示对应于修正后的张力的信息。马达控制部69以多个级别对马达12进行控制。
使用这样的渔线轮控制系统58,在进行钓鱼时,若检测到卸力机构29工作而使卷线筒10相对于马达12产生打滑,则张力修正部78对张力检测部76所检测出的张力进行修正。若张力被修正,则显示器61上显示修正后的张力而不是所检测出的没有被修正的张力。如此,由于在卸力机构29工作而使卷线筒10打滑时,张力被修正,因而,即使卸力机构29工作时也能够抑制张力显示的变动。
(B)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具有张力检测部76、扭矩检测部79、卷线径获取部80以及张力计算部81。扭矩检测部79检测出电流检测部66a所检测到的电流值使卷线筒10上受到的扭矩Td。卷线径获取部80取得卷线筒10上缠卷的渔线的卷线径SD。张力计算部81用卷线径SD对扭矩检测部79所检测到的扭矩Td进行修正而计算得到张力Qd。
此时,由于用卷线径SD修正根据流过马达12的电流值所检测出的扭矩Td而计算求得张力Qd,因而即使卷线径SD产生变化也能够保证所显示的张力Qd的精度。
(C)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在电流检测部66a所检测出的电流值在一定时间内上升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卸力机构29在进行工作。
如此,若电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电流值在一定时间内上升了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卸力机构29在工作,因而,特别是在对卷线筒10进行速度控制时能够精确地检测到卸力机构29的动作。
(D)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还具有:卷线筒传感器63,其对卷线筒10的转速进行检测;调整操作柄5,其能够按照多个级别设定卷线筒的转速。马达控制部69具有第1马达控制部,该第1马达控制部根据(参照)卷线筒传感器63所检测出的转速对马达12进行控制,使卷线筒10的转速与由调整操作柄5所设定的转速一致。如此,能够将卷线筒10的转速控制在多个级别。
(E)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第1马达控制部77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马达12进行控制,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在由第1马达控制部71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卸力机构29在工作。
如此,能够在对卷线筒进行速度控制时,容易地根据占空比的变化检测出马达的转动与卷线筒的转动的偏差、不一致(卷线筒打滑)。
(F)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调整操作柄5还能够按照多个等级设定渔线上作用的张力。马达控制部69还具有第2马达控制72,该第2马达控制部72根据张力检测机构76所检测出的张力对马达12进行控制,使渔线上作用的张力与由调整操作柄5所设定的张力一致。如此,能够将渔线上作用的张力设定在多个等级。
(G)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第2马达控制部72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马达12进行控制。卸力机构动作检测部77在由第2马达控制部72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卸力机构29在工作。
如此,在对卷线筒10进行张力控制时,能够容易地根据占空比的变化检测出马达的转动与卷线筒的转动的偏差。
(H)在渔线轮控制系统58中,还具有控制切换部73,该控制切换部73能够切换由第1马达控制71所进行的速度控制以及由第2马达控制部72所进行的张力控制。如此,能够根据钓鱼的内容选择速度恒定控制与张力恒定控制。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适当的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切换张力恒定控制与速度恒定控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进行速度恒定控制。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马达12被配置在卷线筒10的前方的电动渔线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在将马达配置在卷线筒内的电动渔线轮以及将马达配置在渔线轮主体外侧的电动渔线轮。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卷线筒转数以及与该转数对应的线长的关系看做一次函数关系,而得出线长与卷线筒转数的关系,然而,也可以安装与渔线接触从而能够检测放线长度的线长检测器,或者用二次函数来表示线长与卷线筒转数的关系。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操作柄5来设定速度或张力的级别,然而,也可以通过操作开关(按键)来设定速度或张力的级别。此时,可以根据操作时间或者操作次数来增大或降低级别。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占空比的急剧增加来检测出卸力机构的工作(卷线筒打滑),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对马达的转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根据马达的转数与卷线筒的转数的关系来判断出卷线筒的打滑,并检测出卸力机构的工作。另外,也可以根据电流值的急剧上升检测出卸力机构的工作。另外,也可以根据电流值的变化以及卷线筒的转数的变化这二者来实现检测。例如,电流值上升了但卷线筒转数没有变化或者减少了或者向放线方向转动了,由此可以明确地判断出卸力机构在工作。

Claims (8)

1.一种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该电动渔线轮包括卸力机构与能够被马达驱动的卷线筒,该卷线筒用于缠卷渔线,所述显示装置对缠卷在卷线筒上的渔线所受到的张力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器;
电流值检测机构,其对流过所述马达的电流值进行检测;
张力检测机构,其根据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所述电流值检测出张力;
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其检测是否是所述卸力机构在进行工作而使所述卷线筒相对于所述马达产生打滑;
张力修正机构,若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进行工作,则该张力修正机构修正所述张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
张力显示机构,其使对应于所检测到的张力的信息被显示,并且,在所述检测结果被所述张力修正机构修正时,使对应于经过该修正后的张力的信息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马达控制机构,其以多个级别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检测机构包括:
扭矩检测机构,其根据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所述电流值检测出作用在所述卷线筒上的扭矩;
卷线径获取机构,其取得所述卷线筒上缠卷的渔线的卷线径;
张力计算机构,其用所获得的所述卷线径修正由所述扭矩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扭矩从而计算求得所述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流值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所述电流值在规定时间内上升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速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卷线筒的转速进行检测;
速度设定机构,其能够按照多个级别设定所述卷线筒的转速,
所述马达控制机构具有第1马达控制机构,该第1马达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速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转速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所述卷线筒的转速与由所述速度设定机构设定的转速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
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由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张力设定机构,该张力设定机构能够按照多个等级设定所述渔线上作用的张力,
所述马达控制机构具有第2马达控制机构,该第2马达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张力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所述渔线上作用的张力与由所述张力设定机构所设定的张力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通过使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
所述卸力机构动作检测机构在由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输出的占空比在规定时间内增加了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所述卸力机构在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切换机构,该控制切换机构能够切换由所述第1马达控制机构所进行的速度控制以及由所述第2马达控制机构所进行的张力控制。
CN201210311032.4A 2011-08-31 2012-08-28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960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063 2011-08-31
JP2011189063A JP5755083B2 (ja) 2011-08-31 2011-08-31 電動リール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316A true CN102960316A (zh) 2013-03-13
CN102960316B CN102960316B (zh) 2015-11-04

Family

ID=47790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1032.4A Active CN102960316B (zh) 2011-08-31 2012-08-28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55083B2 (zh)
KR (1) KR101898460B1 (zh)
CN (1) CN102960316B (zh)
TW (1) TWI60147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2034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04914796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株式会社东和电机制作所 钓鱼器的控制系统
CN107302905A (zh) * 2016-04-15 2017-10-31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10063311A (zh) * 2018-01-23 2019-07-3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CN114145274A (zh) * 2020-09-08 2022-03-08 广东赛肯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渔轮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1940A1 (ja) 2013-03-12 2014-09-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風力発電装置
JP6227286B2 (ja) * 2013-06-11 2017-11-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制御装置
JP6166591B2 (ja) * 2013-06-14 2017-07-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6342218B2 (ja) * 2013-06-28 2018-06-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KR102127086B1 (ko) * 2019-12-25 2020-06-25 제주특별자치도(제주특별자치도해양수산연구원장) 스마트 지깅 낚시 장치
JP7374056B2 (ja) * 2020-08-27 2023-11-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KR102311753B1 (ko) * 2020-12-14 2021-10-12 대한민국 힘 보조 시스템이 적용된 채낚기용 반자동 조획기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967U (zh) * 1990-08-25 1991-06-19 邹建平 一种自动泄力绕线轮
JPH08214735A (ja) * 1995-02-16 1996-08-2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H10117649A (ja) * 1996-10-25 1998-05-1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N1375197A (zh) * 2001-03-12 2002-10-2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
CN1466874A (zh) * 2002-06-18 2004-01-1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
CN1636450A (zh) * 2003-12-22 2005-07-1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672507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装置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JP2008043304A (ja) * 2006-08-21 2008-02-28 Daiwa Seiko Inc クローズドフェースリール
CN10149650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2113475A (zh) * 2010-01-06 2011-07-06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信息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4072A (en) * 1985-03-11 1987-01-06 Stealy Arthur J Electric fishing reel
JP2885356B2 (ja) * 1993-10-05 1999-04-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H08205732A (ja) * 1994-11-28 1996-08-13 Koyo Electron Ind Co Ltd 釣 具
JP4427126B2 (ja) * 1999-04-20 2010-03-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JP2001224288A (ja) * 2000-02-14 2001-08-2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2000140A (ja) * 2000-06-23 2002-01-08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表示装置
JP3910802B2 (ja) * 2001-03-30 2007-04-2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4073089A (ja) * 2002-08-19 2004-03-1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5204525A (ja) * 2004-01-20 2005-08-0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967U (zh) * 1990-08-25 1991-06-19 邹建平 一种自动泄力绕线轮
JPH08214735A (ja) * 1995-02-16 1996-08-2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H10117649A (ja) * 1996-10-25 1998-05-1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N1375197A (zh) * 2001-03-12 2002-10-2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
CN1466874A (zh) * 2002-06-18 2004-01-1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
CN1636450A (zh) * 2003-12-22 2005-07-1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672507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装置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JP2008043304A (ja) * 2006-08-21 2008-02-28 Daiwa Seiko Inc クローズドフェースリール
CN10149650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2113475A (zh) * 2010-01-06 2011-07-06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信息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2034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04222034B (zh) * 2013-06-19 2019-05-07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04914796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株式会社东和电机制作所 钓鱼器的控制系统
CN107302905A (zh) * 2016-04-15 2017-10-31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07302905B (zh) * 2016-04-15 2021-07-2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CN110063311A (zh) * 2018-01-23 2019-07-3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CN110063311B (zh) * 2018-01-23 2022-04-19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CN114145274A (zh) * 2020-09-08 2022-03-08 广东赛肯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渔轮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316B (zh) 2015-11-04
KR101898460B1 (ko) 2018-09-13
TW201318559A (zh) 2013-05-16
JP2013048593A (ja) 2013-03-14
KR20130024765A (ko) 2013-03-08
JP5755083B2 (ja) 2015-07-29
TWI601479B (zh)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0316B (zh) 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CN102960317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张力显示装置
US7523881B2 (en) Fishing reel, fishing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fishing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JP2013048594A5 (zh)
KR101687524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CN104012480A (zh) 电动渔线轮的卸力检测装置及电动渔线轮的控制装置
JP4054540B2 (ja) 電動リール
KR102467188B1 (ko) 낚시용 릴
CN103503850A (zh) 双轴承渔线轮均匀绕线机构、双轴承渔线轮和电动渔线轮
CN100482070C (zh) 电动渔线轮
JP3375276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2004173676A (ja) 釣り用リール、リールに用いられる釣り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釣り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2002051674A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回路
JP2015159758A5 (zh)
JP3797815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3470870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4039743B2 (ja) 釣り用リール
JP3695843B2 (ja) リール用制御装置
JP3401421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3361453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2796548B2 (ja) 釣用リールの釣糸繰出し量測定装置
JP2772900B2 (ja) 釣糸の繰出し量制御装置
JP2001161232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2002065127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糸長計測装置
JP2002142624A (ja) 魚釣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