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4571A -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4571A
CN102954571A CN2012102853550A CN201210285355A CN102954571A CN 102954571 A CN102954571 A CN 102954571A CN 2012102853550 A CN2012102853550 A CN 2012102853550A CN 201210285355 A CN201210285355 A CN 201210285355A CN 102954571 A CN102954571 A CN 102954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ht sides
wind direction
connecting rod
sides wind
directio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53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4571B (zh
Inventor
铃木章元
横田周平
石川正人
木南雅英
池田久典
小柳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4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7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cams or 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能够抑制在正面吹风时发生的左右风向板的振动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左右风向板具备:基座部分,其是与转动轴的转动中心垂直的平面;板部分;连结用突起,其设置于基座部分,所述连结棒具备:棒体伸出部,其形成在棒体部的与连结用孔的位置相对应的一侧缘;抵接凸部,其沿棒体伸出部的缘形成,高度较高,在正面吹风时,连结棒的靠近连结用孔的部分被连结用突起以不能脱出的方式保持,并且抵接凸部的顶部和靠近另一侧缘的部分分别与基座部分抵接,从而连结棒承受弯曲变形。

Description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所具有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装设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与室内单元相同)中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包括:多个左右风向板,它们转动自由地设置于形成吹出口的构件(以下称作“吹出口形成构件”);连结棒(与连结构件相同),其使左右风向板转动;驱动部件,其使连结棒平行移动。左右风向板包括板部分、形成于板部分的作为转动中心的转动轴、和在与转动轴分开规定的距离的位置上形成于板部分的连结轴,在连结棒上形成有供连结轴转动自由地插入的连结用孔。因而,在将连结轴插入到连结用孔中的状态下,连结棒形成连杆机构,通过使连结棒沿长度方向移动而使左右风向板转动。
并且,在连结棒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一对止挡部(与延伸部相同),板部分的一部分进入一对止挡部彼此之间。因而,在板部分不与止挡部抵接的范围内,使左右风向板转动(连结棒平行移动),并且能够使左右风向板转动(能使连结棒移动)直到板部分与一止挡部抵接,从而决定最大转动范围(最大平行移动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3043号公报(第2~第3页、图2)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在板部分朝向不是吹出口的正面的方向(左右方向)时,正压作用于板部分的一面,负压作用于另一面,所以虽然沿恒定的方向推动板部分,但在板部分朝向正面(不是左右方向的方向)时(以下称作“正面吹风”),沿板部分的两面形成大致同样的气流,所以存在因该气流的乱流(不均匀性)而使板部分振动,产生振动声音的问题。即,在吹出风的风量、风速的变动的影响下,作用于板部分的各个面的压力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获得能够抑制在正面吹风时产生的左右风向板的振动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本发明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设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风路内,包括:多个左右风向板,它们转动自由地设置于形成上述风路的风路形成构件上;连结棒,其与上述左右风向板相连结而形成连杆机构,该连结棒自由平行移动;驱动部件,其设置于上述室内机,使上述连结棒平行移动,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左右风向板包括:转动轴;基座部分,其与该转动轴形成为一体,是与该转动轴的转动中心垂直的平面;板部分,其与该基座部分形成为一体,包含上述转动轴的转动中心;连结用突起,其设置于上述基座部分,与上述转动轴平行,上述连结棒包括:棒体部,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用于与上述驱动部件相连结的卡定部件;连结用孔,其形成于该棒体部,供上述左右风向板的连结用突起不能脱出地进入;棒体伸出部,其在长度方向的与该连结用孔相同的位置形成在棒体部的一侧缘,自该侧缘伸出;抵接凸部,其沿该棒体伸出部的缘形成,比上述棒体部的高度高,在上述左右风向板的板部分的方向与上述连结棒的长度方向构成的角度是大致直角的正面吹风的状态下,上述连结棒的抵接凸部的顶部与上述基座部分的比上述连结用突起靠近上述转动中心的位置抵接,上述连结棒的另一侧缘与上述基座部分的远离上述转动中心的位置抵接,从而在上述抵接位置摩擦力作用于上述左右风向板与上述连结棒之间。
本发明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只在左右风向板的板部分的方向与连结棒的长度方向构成的角度是大致直角的状态下、即“正面吹风”时,使形成于连结棒的抵接凸部与左右风向板的基座板抵接,连结棒的另一缘(未形成抵接凸部的缘)与左右风向板的基座板抵接,在该抵接位置之间,利用连结用突起以不能自基座部分脱出的方式保持连结棒,所以连结棒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内承受“3支点弯曲”。
因此,由该弯曲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抵接位置,由此产生的摩擦力使左右风向板与连结棒大致连结(保持)成一体。因此,即使有使左右风向板振动的那样的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左右风向板发生振动。因而,设置有本发明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能够进行静音的运转。
另外,只在沿接近于正面吹风的状态的方向吹风时,抵接凸部与基座板抵接,而在右侧吹风或左侧吹风时,即,左右风向板自吹出空气承受使左右风向板进一步转动的那样的力时,抵接凸部不与基座板抵接,消除摩擦力,所以能够使左右风向板容易地转动,能够减小用于形成使连结棒平行移动的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动机的容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  “接近直角的规定值”并非指特定的值,而是指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为大致“正面方向”的范围。
另外,  “平行移动”是指例如将在形成连杆机构的左右风向板与连结棒之间,左右风向板的转动中心、与左右风向板和连结棒相连结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L”,当使连结棒沿长度方向(例如“Y方向”)移动“Δy”时,沿与连结棒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X方向”)移动“ Δx = ( L 2 - Δy 2 ) ”。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说明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构成构件(左右风向板)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构成构件(连结棒)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及侧剖图。
图6是说明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作用的主视图。
图7是说明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8是说明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作用的局部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中的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变形例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a)是表示结构的侧剖图,(b)是局部放大侧剖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构成构件(第2连结棒)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图10所示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构成构件彼此(第1风向板和第2风向板)的转动情况的俯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14是说明图13所示的室内机的侧剖图。
图15是表示说明图13所示的室内机的局部(吹出口的周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左右风向调整装置
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图1是表示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的(a)是表示构成构件(左右风向板)的侧视图,图3的(b)是表示构成构件(左右风向板)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构件(连结棒)的立体图,图5的(a)是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的(b)是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5的(c)是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的(d)是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局部放大侧剖图。另外,各图只是示意性地描画,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
在图1中,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包括左右风向板10(图示板部分12n、12m……12j和转动轴11n、11m……11j)、与左右风向板10相连结且形成连杆机构的连结棒20(图示连结棒20b)、和使连结棒20平行移动的驱动部件30。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各构件的设置在实施方式3所示的室内机300中时的姿势,规定方向“X、Y、Z”,而且对于共用的内容,省略标注附图标记的尾标“n、m……”、“a、b”地进行说明(参照图13至图15)。
驱动部件
驱动部件30包括:驱动电动机31;第1连杆32,其固定于驱动电动机31的旋转轴;第2连杆33,其一端部转动自由地与第1连杆32相连结,另一端部转动自由地与连结棒20b相连结。因而,形成通过使驱动电动机31旋转规定的角度,使连结棒20b平行移动(沿Y方向及X方向移动)规定的距离的结构。
左右风向板
在图2和图3中,左右风向板10包括转动轴11;基座部分13,其是与转动轴11的中心线(以下称作“转动中心A”)垂直的平面;板部分12(转动中心A位于板部分12的两面之间),其设置于基座部分13,是包含转动中心A的平面。
板部分12形成有自一方(X方向、下游侧)侧缘12z向转动中心A陷入的缺口部14。即,缺口部14由与转动中心A大致平行的缺口铅垂缘14z、和与基座部分13大致平行且与转动中心A大致垂直的缺口水平缘14x形成。
并且,基座部分13具备形成在靠近前端(靠+X方向的)的范围内的基座前端面13z、和形成在靠转动中心A(靠–X方向的)的范围内的基座中央面13x,基座前端面13z比基座中央面13x向下方(Z方向)稍微突出(形成高度差)。另外,也可以省略形成基座前端面13z而将基座部分13的下表面形成为没有高度差的平面。
此外,在基座部分13的基座前端面13z上,在与转动中心A分开规定的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向缺口水平缘14x突出的连结用突起15。连结用突起15包括具有与转动中心A平行的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连结圆筒部15x、和形成在连结圆筒部15x的前端的炮弹状的连结圆锥部15z,连结圆锥部15z的底面的外径比连结圆筒部15x的外径大。
另外,将连结圆筒部15x的高度(Z方向的距离)、即基座前端面13z与连结圆锥部15z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作“连结用突起高度H15”。另外,左右风向板10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左右风向板10的材质、制造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形成各部位并将各部位彼此接合。
连结棒
在图1和图4中,连结棒20b具有遍及全长地为规定的宽度(X方向的距离)且空开规定间隔地宽度局部扩大(伸出)的板状的棒体部21,该棒体部21在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与驱动部件30相连结的卡定部件28,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与连结棒20a相连结的卡定部件29,连结棒20b在长度方向(相当于Y方向)上每隔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供左右风向板10的连结用突起15进入的连结用孔25。
另外,连结棒20a(参照图15)由于不与驱动部件30相连结,所以未形成有卡定部件28,但除此之外的结构与连结棒20b相同。以下,在说明共用的内容时,省略标注附图标记的尾标“a、b”而称作“连结棒20”。
在图5中,连结用孔25的内径比连结用突起15的连结圆筒部15x的外径稍大,比左右风向板10的连结圆锥部15z的底面的外径小。因而,在使连结用突起15(连结圆筒部15x)进入连结用孔25时,连结圆锥部15z的底面与连结用孔25的周围(与棒体下表面21b相同)卡定,所以连结用突起15不会自连结用孔25脱出。即,连结棒20和左右风向板10不会分离。
并且,各左右风向板10的转动中心A与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距离相等,左右风向板10等间隔地配置,形成于连结棒20的连结用孔25等间隔地配置,左右风向板10的间隔与连结用孔25的间隔相等,所以左右风向板10和连结棒20形成连杆机构。
因而,例如在将转动中心A与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距离设为“L”,使连结棒20沿长度方向(Y方向)移动了“Δy”时,连结棒20沿与连结棒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移动
Figure BDA00001994767100071
另外,为了使连结用突起15向连结用孔25的进入(与组合相同)容易进行,在连结用孔25的长度方向两侧形成有狭缝26。另外,并不限定狭缝26的长度(Y方向的距离)、宽度(X方向的距离),在已经对连结用突起15进行了使连结用突起15向连结用孔25的进入容易进行的设计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形成狭缝26。
另外,在棒体部21的上游侧(–X方向)的侧缘(以下称作“棒体侧缘”)21d,每隔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向上游侧(–X方向)呈大致圆弧状伸出(突出)的棒体伸出部22。即,棒体伸出部22在棒体侧缘21d的伸出开始位置E1、E2之间呈圆弧状,伸出最大位置E3的位置与连结用孔25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一致。
此外,棒体伸出部22的沿缘去的高度(–Z方向的距离)自伸出开始位置E1向伸出最大位置E3逐渐增高(突出),同样自伸出开始位置E2向伸出最大位置E3逐渐增高(突出),在伸出最大位置E3形成高度最高(最突出)的抵接凸部23。
即,在棒体部21的“–Z方向”侧的面(以下称作“棒体上表面”)21c上,在棒体伸出部22处形成抵接凸部23。此时,将棒体上表面21c与“+Z方向”侧的面(以下称作“棒体下表面”)21b之间的高度(与Z方向的距离相同)称作“棒体部高度H21”,将棒体下表面21b与抵接凸部23的顶部之间的高度(与Z方向的距离相同)称作“固定用突起高度H23”。
另外,左右风向板10的连结用突起高度H15、连结棒20的棒体部高度H21和固定用突起高度H23之间具有“H21<H15<H23”的关系。
这里,在将连结用孔25的中心称作“连结用孔中心C”,将抵接凸部23的顶部(高度最高的位置)称作“抵接中心D”时,将连结用孔中心C和抵接中心D连结起来的线(以下称作“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棒体部21的长度方向(Y方向)垂直且与X方向平行。
另外,抵接凸部23为高度平缓地增高的山状,顶部成为“点”,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顶点可以具有规定的面积(沿圆弧具有规定的长度)。此时,“抵接中心D”是规定的面积的中心。
另外,连结棒20由作为弹性体(能弯曲变形)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成,本发明并不限定连结棒20的材质、制造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形成各部位并将各部位彼此接合。
作用:正面吹风
图6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作用,图6是主视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局部剖侧视图,在各图中,(a)是正面吹风的状态,(b)是右侧吹风的状态。
在图6的(a)中,由于从风路6内朝吹出口7(沿+X方向)观察处于“正面吹风”的状态的左右风向板10,所以板部分12位于跟前侧,连结用突起15的一部分位于板部分12的后侧。此时,将板部分12视觉识别为与“X–Z面”平行且较薄的板,连结用突起15以由板部分12遮挡了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状态被视觉识别到连结圆锥部15z的一部分。
在图7的(a)中,由于从风路6内朝排水盘8的下表面8b(沿–Z方向)观察处于“正面吹风”的状态的左右风向板10,所以在跟前侧视觉识别到板部分12(用截面表示),在中间视觉识别到连结棒20,在里侧视觉识别到基座中央面13x。此时,连结棒20进入左右风向板10的缺口部14,所以棒体伸出部22遮住基座前端面13z。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用“黑圆点”表示形成在棒体伸出部22的视觉识别不到的面(+Z侧的面,有时称作“上表面”)上的抵接中心D。于是,清楚地表示出左右风向板10的连结用突起中心B与连结棒20的连结用孔中心C一致,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将连结棒20的连结用孔中心C和抵接中心D连结起来的线)、和将左右风向板10的转动中心A和连结用突起中心B连结起来的线(以下称作“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未图示)位于同一“X–Z面”内。
在图8的(a)中,由于是将沿Y方向观察处于“正面吹风”的状态的左右风向板10而得到的情况用局部剖面表示的放大图,所以水平地描画基座部分13,沿铅垂(上下)方向描画连结用突起中心B。并且,由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和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位于同一面内,所以作为连结棒20的抵接凸部23的顶部的抵接中心D与左右风向板10的基座中央面13x抵接。
此时,连结棒20(棒体部21)由连结圆锥部15z以不能脱出的方式支承于左右风向板10,左右风向板10的连结用突起高度H15、连结棒20的棒体部高度H21和固定用突起高度H23之间具有“H21<H15<H23”的关系。
因此,棒体部21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上,将棒体下表面21b与连结用突起15的连结圆锥部15z的底面相抵接的抵接位置G作为支点,将棒体上表面21c的另一侧缘21a(准确地说是靠近侧缘21a的位置)与基座前端面13z相抵接的抵接位置H作为施力点(或作用点),将抵接中心D(抵接凸部23的顶部)与基座中央面13x相抵接的抵接位置F作为作用点(或施力点),承受3支点弯曲(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上在“X–Z面”内弯曲变形)。
即,棒体部21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在“X–Z面”内承受弯曲变形,所以借助由该弯曲变形所需的力(相互推挤的力)产生的摩擦力,使左右风向板10和连结棒20大致一体化。因此,能够抑制处于在正面吹风时发生的倾向的左右风向板10的振动。所以,设置有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的室内机300进行静音的运转。
作用:右侧吹风
图6的(b)是“右侧吹风”的状态,使图6的(a)中的连结棒20向图中的左侧平行移动(沿Y方向移动)。因而,位于跟前侧的板部分12被视觉识别为具有宽度的构件,位于里侧的连结用突起15未被板部分12遮挡地视觉识别到连结用突起15的连结圆锥部15z。另外,“左侧吹风”的状态是与“右侧吹风”的状态面对称的状态,与“右侧吹风”的状态发挥相同的作用,所以省略说明。
图7的(b)是“右侧吹风”的状态,使图7的(a)中的连结棒20向图中的左侧平行移动(沿Y方向移动)。此时,虽然连结棒20的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将连结用孔中心C和抵接中心D连结起来的线)位于“X–Z面”内,但左右风向板10的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连结转动中心A和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线)与“X–Z面”形成规定的角度。
即,抵接中心D(抵接凸部23的顶部)偏离基座中央面13x。
图8的(b)是“右侧吹风”的状态,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形成规定的角度(θ),抵接中心D(抵接凸部23的顶部)偏离基座中央面13x。因此,虽然棒体部21由连结圆锥部15z不能脱出地支承,但棒体部21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不会承受正面吹风时那样的弯曲变形。
在图8的(b)中,表示抵接凸部23的任意位置(伸出开始位置E1~伸出开始位置E2间的任意位置)均未与基座中央面13x抵接的情况,所以棒体部21完全未承受弯曲变形。即,左右风向板10和连结棒20形成为只是利用连结用突起15与连结用孔25的嵌合而连结起来,摩擦力不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的状态。
于是,假设在右侧吹风时左右风向板10发生了振动的话,虽然不能利用连结棒20抑制该振动,但在右侧吹风的情况下,吹出风在板部分12的一侧产生正压,在另一面产生负压,向一方(进一步向右侧吹风的方向)转动的力作用于板部分12,所以不会发生在正面吹风时发生的那样的振动。
因此,即使在右侧吹风时(左侧吹风时也同样)为摩擦力不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的状态,也没有会发生振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想要从右侧吹风的状态将吹出方向改变成正面吹风的方向时,由上述吹出风产生的向一方(进一步向右侧吹风的方向)转动的力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但是摩擦力不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所以左右风向板10容易转动。
接下来,说明从图8的(b)所示的右侧吹风的状态转移到图8的(a)所示的正面吹风的状态的情况。
越接近于正面吹风状态,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形成的角度(θ)越逐渐减小,首先,抵接凸部23的靠近伸出开始位置E1的位置与基座中央面13x抵接(棒体上表面21c与基座前端面13z抵接),与基座中央面13x相抵接的抵接位置慢慢向抵接凸部23的靠近伸出最大位置E3的位置移动。
于是,由于抵接凸部23的高度随着向伸出最大位置E3靠近而逐渐增高,所以越接近于正面吹风状态,抵接凸部23越逐渐更强地与基座中央面13x抵接,因此越接近于正面吹风状态,棒体部21越承受更大的3支点弯曲(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在“X–Z面”内)。
即,越是接近右侧吹风的状态(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形成的角度(θ)越大),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的由吹出风产生的力(欲使左右风向板10向一方(右侧吹风的方向)转动的力)越逐渐增大,相对于此,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因此,为了从接近于右侧吹风的状态变成正面吹风的状态,即使是由吹出风产生的力较大的状态,由于由摩擦力产生的阻力较小,所以即使不增大驱动电动机31的容量,也能使左右风向板10转动(使连结棒20平行移动)。
另外,越是接近于正面吹风的状态(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形成的角度(θ)越小),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的由吹出风产生的力(欲使左右风向板10向一方(右侧吹风的方向)转动的力)越逐渐减小,相对于此,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因此,在正面吹风的状态下,即使是由摩擦力产生的阻力较大的状态,由于由吹出风产生的力较小,所以即使不增大驱动电动机31的容量,也能使左右风向板10转动(使连结棒20平行移动)。
另外,说明了将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设置在室内机300(实施方式3)内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设置在与室内机300不同形式的室内机内。另外,在设置的姿势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重新设置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的上下等方向即可。
抵接凸部的变形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中的构成构件(连结棒)的变形例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9的(a)所示的连结棒20r是使连结棒20(参照图5)所示的抵接凸部23自伸出开始位置E1与伸出最大位置E3之间增高而成的。即,在靠近伸出开始位置E1的范围内并未形成抵接凸部23。因而,抵接凸部23与左右风向板10的基座中央面13x抵接的“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与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形成的角度(θ)”的值减小。
因此,上述摩擦力作用在比接近正面吹风的状态窄(小的角度(θ))的范围内,所以能够抑制左右风向板10的振动,由于上述摩擦力不作用在比接近左右侧吹风的状态宽的范围内,所以连结棒20的平行移动容易进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使抵接凸部23增高的情况,抵接凸部23可以自伸出开始位置E1与伸出最大位置E3之间的任意位置增高,另外,增高的形态可以呈直线状增加,或者也可以在靠近伸出开始位置E1的范围和靠近伸出最大位置E3的范围内减小增加比例,在伸出开始位置E1与伸出最大位置E3的中间范围将增加比例增大。
图9的(b)所示的连结棒20s是将连结棒20(参照图5)所示的抵接凸部23的顶部(高度最高的位置)形成为具有规定的面积的平面而成的。此时,由于抵接凸部23的顶部与基座中央面13x相抵接的抵接面具有规定的面积,所以能够防止抵接凸部23的顶部的局部磨损。因此,上述摩擦力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减少,所以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抑制左右风向板10发生振动。
图9的(c)所示的连结棒20t是将连结棒20(参照图5)所示的抵接凸部23的高度在整个区域(伸出开始位置E1到伸出开始位置E2之间)内形成为同一高度而成的。因此,在从正面吹风的情况到右侧吹风(左侧吹风)的情况的任意吹出方向上,抵接凸部23的顶部都与基座中央面13x抵接。
因而,即使在右侧吹风(左侧吹风)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作用于左右风向板10与连结棒20之间,所以即使因某些原因作用有使左右风向板10振动的力,也能抑制该振动。另外,由于该摩擦力始终发挥作用,所以为从接近于右侧吹风的状态变为正面吹风的状态,需要战胜由摩擦力产生的大阻力和由吹出风产生的较大的力,因此增大驱动电动机31的容量。
实施方式2:左右风向调整装置
图10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图10的(a)是表示结构的侧剖图,图10的(b)是放大表示一部分的侧剖图,图11是表示构成构件(第2连结棒)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地说明构成构件彼此(第1左右风向板及第2左右风向板)的转动情况的俯视图。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在图10的(a)和(b)中,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代替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实施方式1)地设置在室内机300(实施方式3)中,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包括第1左右风向板40、转动自由地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相连结的第2左右风向板50、为使第1左右风向板40转动而平行移动的第2连结棒60、和使第2连结棒60平行移动的驱动部件30。
第1左右风向板
在图10中,第1左右风向板40设有用于将第2左右风向板50转动自由地支承于左右风向板10的支承突起16、17。
即,将左右风向板10的基座部分13延长而在比基座前端面13z靠前端侧(靠+X方向)的位置设置支承突起16,扩大缺口部14的前方而形成与缺口水平缘14x平行的缺口扩大水平缘14w,在缺口扩大水平缘14w上设置支承突起17。此时,连结支承突起16和支承突起17的线(以下称作“折曲中心P”)与转动中心A平行。
第2左右风向板
第2左右风向板50包括基座部分53、设置在基座部分53的一方(-X方向)端部的向上方(-Z方向)突出的连结轴51、和设置在基座部分53的另一侧(+X方向)的板部分52。
并且,在基座部分53的靠近板部分52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支承突起16进入上表面(-Z方向的面)的支承凹部56、和供支承突起17进入下表面(+Z方向的面)的支承凹部57。另外,在基座部分53的靠近连结轴51的位置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缺口水平缘14x抵接的第2抵接凸部54。
第2连结棒
第2连结棒60是在连结棒20上增大棒体伸出部22的伸出程度、在棒体伸出部22上形成供第2左右风向板50的连结轴51自由进入的第2连结用孔27而成的构件。此时,第2连结用孔27是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即,第2连结棒60为了在与第2左右风向板50之间形成连杆结合而平行移动,例如在将折曲中心P与连结轴51的距离设为“M”,第2连结棒60沿Y方向移动了“Δy”时,第2连结棒60能沿X方向移动“ &Delta;x = ( M 2 - &Delta;y 2 ) ”。
作用:正面吹风
在图10的(a)和(b)中,由于从风路6内朝吹出口7(沿+X方向)观察处于“正面吹风”的状态的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所以板部分12和板部分52与“X-Z面”平行。
并且,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10(连结转动中心A和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线,未图示)、和第2连结棒60的连结棒抵接中心线L20(将连结用孔中心C和抵接中心D连结起来的线,未图示)位于同一“X–Z面”内。
此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作为第2连结棒60的抵接凸部23的顶部的抵接中心D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基座中央面13x抵接,所以棒体部21在形成有棒体伸出部22的位置承受3支点弯曲。因此,借助由该弯曲变形所需的力(彼此推挤的力)产生的摩擦力,使第1左右风向板40与第2连结棒60大致一体化,所以能够抑制处于在正面吹风时发生的倾向的第1左右风向板40的振动。
另外,形成于第2左右风向板50的第2抵接凸部54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缺口水平缘14x抵接。即,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利用该抵接而大致连结成一体,所以能够利用第1左右风向板40抑制第2左右风向板50的振动。
即,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在正面吹风时,利用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基座中央面13x与第2连结棒60的抵接凸部23的抵接中心D的抵接、和第2左右风向板50的第2抵接凸部54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缺口水平缘14x的抵接,使第1左右风向板40、第2左右风向板50和第2连结棒60大致连结成一体,所以即使在向正面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容易使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发生振动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该振动的发生。
因此,设置有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的室内机能够进行静音的运转。
作用:右侧吹风
接下来,简单说明在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中从“正面吹风(参照图12的(a))”转移到“右侧吹风(参照图12的(b))”或“左侧吹风”的状态的情况。
通过使第2连结棒60平行移动(与沿Y方向移动相同),即,使连结用孔中心C(与连结用突起中心B相同)平行移动,第1左右风向板40以转动中心A(不移动)为转动中心转动规定的角度“α”。此时,与实施方式3同样,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基座中央面13x与第2连结棒60的抵接凸部23相抵接的抵接位置,逐渐自抵接中心D移动到伸出开始位置E1或伸出最大位置E3,棒体部21的弯曲变形逐渐减小,不久,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基座中央面13x与第2连结棒60的抵接凸部23分开,板部分12成为未弯曲的状态(没有作用摩擦力的状态)。
另外,由于折曲中心P与转动中心A的距离比连结用突起中心B与转动中心A的距离大,所以折曲中心P的Y方向的移动距离比连结用突起中心B的Y方向的移动距离大。
于是,由于第2左右风向板50的连结轴51(进入第2连结棒60的第2连结用孔27中)以与第2连结棒60(连结用突起中心B)相同的量沿Y方向移动,所以第2左右风向板50以折曲中心P为转动中心沿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因而,第2左右风向板50自正面吹风的状态转动角度“β(<α)”,所以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形成大致连续的截面为く(日文假名)字形的弯折的风向板(参照图12的(b))。
因此,与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在Y方向上分开的情况相比,由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上游侧的缘和第2左右风向板50的下游侧的缘大致连续,所以能够抑制该缘处的空气的乱流(剥离等)。因此,空气的流动顺利,容易鼓风,所以能够降低鼓风机5的耗电量。
另外,在右侧吹风的状态下,第2左右风向板50的第2抵接凸部54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缺口水平缘14x分开,所以形成摩擦力不作用于两者间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右侧吹风”或“左侧吹风”的状态下,第2连结棒60的抵接凸部23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基座中央面13x分开,第2左右风向板50的第2抵接凸部54与第1左右风向板40的缺口水平缘14x分开,所以不能形成利用上述摩擦力使第1左右风向板40、第2左右风向板50和第2连结棒60大致连结成一体的那样的状态,但是由于欲使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向一方转动的力作用于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所以第1左右风向板40和第2左右风向板50不会发生振动。
另外,说明了将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设置在室内机300(实施方式3)中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设置在与室内机300不同形式的室内机中。另外,在设置的姿势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重新设置左右风向调整装置200的上下等方向即可。
实施方式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图13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图13是主视图,图14是侧剖图,图15是选出一部分(吹出口的周边)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各图只是示意地描画,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在图13至图15中,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以下称作“室内机”)300包括:主体1,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3,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7;前表面面板2,其开闭自由地覆盖主体1的前表面;鼓风机5,其自吸入口3吸入室内空气而形成到达吹出口7的风路6;换热器4,其设置在鼓风机5的上游侧(靠近吸入口3)。
另外,在风路的靠近吹出口7的位置上,设置有对在换热器4中被调节了的室内空气(以下称作“调节空气”)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在作为风路6的末端的吹出口7,设置有对调节空气的铅垂方向(上下方向)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上下风向板9(将前上下风向板9a和后上下风向板9b总称为“上下风向板9”)。
换热器4包括:热交换前部分4a,其是与前表面面板2平行的部分;热交换前上部分4b,其是靠近鼓风机5的前表面的斜上方的部分;热交换后上部分4c,其是靠鼓风机5的后表面的斜上方的部分。
并且,在热交换前部分4a的下方配置有排水盘8,排水盘8的上表面8a形成实际上接收排水的排水盘面,排水盘8的下表面(相当于“风路形成构件”)8b形成风路6的前表面侧。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具备:左右风向板10a、10b……10n(将这些左右风向板总称或分别称为“左右风向板10”),它们转动自由地设置在排水盘8的下表面8b;连结棒20a、20b(将这些连结棒总称或分别称为“连结棒20”),它们使左右风向板10转动;驱动部件30,其使连结棒20平行移动。
并且,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是在正面吹风时抑制左右风向板10的振动的构造,所以能够实现静音的运转(关于这一点在实施方式1中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方便以下的说明,将从正面观察室内机300时的水平方向(参照图13)称为“左右方向”或“Y方向”,将在左右风向调整装置100的转动轴11的方向上大致向下的方向称为“下方向”或“Z方向”,将在与Y方向及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大致向下的方向称为“正面方向”或“X方向”,对于共用的内容,省略标注附图标记的尾标“a、b……n”、“a、b”地进行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前表面面板;3、吸入口;4、换热器;4a、热交换前部分;4b、热交换前上部分;4c、热交换后上部分;5、鼓风机;6、风路;7、吹出口;8、排水盘;8a、上表面;8b、下表面;9、上下风向板;9a、前上下风向板;9b、后上下风向板;10、左右风向板;11、转动轴;12、板部分;12z、侧缘;13、基座部分;13x、基座中央面;13z、基座前端面;14、缺口部;14w、缺口扩大水平缘;14x、缺口水平缘;14z、缺口铅垂缘;15、连结用突起;15x、连结圆筒部;15z、连结圆锥部;16、支承突起;17、支承突起;20、连结棒;21、棒体部;21a、棒体侧缘;21b、棒体下表面;21c、棒体上表面;21d、棒体侧缘;22、棒体伸出部;23、抵接凸部;25、连结用孔;26、狭缝;27、第2连结用孔;28、卡定部件;29、卡定部件;30、驱动部件;31、驱动电动机;32、第1连杆;33、第2连杆;40、第1左右风向板;50、第2左右风向板;51、连结轴;52、板部分;53、基座部分;54、抵接凸部;56、支承凹部;57、支承凹部;60、连结棒;100、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实施方式1);200、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实施方式2);300、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实施方式3);A、转动中心;B、连结用突起中心;C、连结用孔中心;D、抵接中心;F、抵接位置;G、抵接位置;H、抵接位置;P、折曲中心;E1、伸出开始位置;E2、伸出开始位置;E3、伸出最大位置;H15、连结用突起高度;H21、棒体部高度;H23、固定用突起高度;L10、左右风向板中心线;L20、连结棒抵接中心线。

Claims (6)

1.一种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其设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风路内,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包括:多个左右风向板,它们转动自由地设置于形成所述风路的风路形成构件上;连结棒,其与所述左右风向板相连结而形成连杆机构,该连结棒自由平行移动;驱动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使所述连结棒平行移动,该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风向板包括:转动轴;基座部分,其与该转动轴形成为一体,是与该转动轴的转动中心垂直的平面;板部分,其与该基座部分形成为一体,包含所述转动轴的转动中心;连结用突起,其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分,与所述转动轴平行,
所述连结棒包括:棒体部,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结的卡定部件;连结用孔,其形成于该棒体部,供所述左右风向板的连结用突起不能脱出地进入;棒体伸出部,其在长度方向的与该连结用孔相同的位置形成在棒体部的一侧缘,自该侧缘伸出;抵接凸部,其沿该棒体伸出部的缘形成,比所述棒体部高度高,
在所述左右风向板的板部分的方向与所述连结棒的长度方向构成的角度是大致直角的正面吹风的状态下,所述连结棒的抵接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基座部分的比所述连结用突起靠近所述转动中心的位置抵接,所述连结棒的另一侧缘与所述基座部分的远离所述转动中心的位置抵接,从而使摩擦力在所述抵接位置作用于所述左右风向板与所述连结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风向板的板部分的方向与所述连结棒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大致直角而偏离所述正面吹风的状态时,所述抵接凸部的顶部离开所述基座部分,从而在所述抵接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基座部分之间没有作用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体伸出部自一侧缘呈大致圆弧状地伸出;
所述抵接凸部随着自所述棒体伸出部开始伸出的伸出开始位置向伸出程度最大的伸出最大位置,高度逐渐增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凸部在高度最高的顶部是具有规定的面积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凸部遍及所述棒体伸出部的缘的全长或在所述棒体伸出部的缘的规定范围内,是一定高度的平面。
6.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主体,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鼓风机,其自所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空气而形成到达所述吹出口的风路;换热器,其设置在该鼓风机的靠所述吸入口的位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
CN201210285355.0A 2011-08-11 2012-08-10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Active CN102954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5688A JP5404713B2 (ja) 2011-08-11 2011-08-11 左右風向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1-175688 2011-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571A true CN102954571A (zh) 2013-03-06
CN102954571B CN102954571B (zh) 2015-10-14

Family

ID=4682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5355.0A Active CN102954571B (zh) 2011-08-11 2012-08-10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57367B1 (zh)
JP (1) JP5404713B2 (zh)
CN (1) CN102954571B (zh)
RU (1) RU2508511C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262A (zh) * 2013-04-26 2013-08-07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新型摆风装置的空调
CN103528175A (zh) * 2013-10-09 2014-01-2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3615794A (zh) * 2013-11-13 2014-03-05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温度控制功能的空调
CN103615793A (zh) * 2013-11-13 2014-03-05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能够朝任意方向吹风的空调
WO2015062305A1 (zh) * 2013-10-28 2015-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05813872A (zh) * 2013-12-12 2016-07-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风向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5441A (ja) * 2013-09-13 2015-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3954027B (zh) * 2014-04-16 2016-06-01 姜卫民 一种储物通风板
KR102484879B1 (ko) * 2015-12-24 2023-01-09 주식회사 위니아 공기조화기
CN209042711U (zh) * 2017-04-28 2019-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9139561B (zh) * 2018-09-30 2020-08-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运动装置以及风扇
KR20230157731A (ko) * 2022-05-10 2023-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043A (ja) * 1995-05-19 1996-11-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36881A (zh) * 1998-05-22 1999-12-0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窗式空调器的气流方向控制装置
CN1442646A (zh) * 2002-03-06 2003-09-1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风向调节装置
CN201926031U (zh) * 2010-07-26 2011-08-10 潘彬彬 一种带有挡板的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4639U (ja) * 1982-05-18 1983-11-2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
JPS59183235A (ja) * 1983-03-31 1984-10-18 Hino Motors Ltd 空気調和装置用の空気吹出装置
JPS6183839A (ja) * 1984-10-02 1986-04-28 Kojima Press Co Ltd 自動車用空気吹出口の構造
JPH0614832U (ja) * 1991-11-20 1994-02-25 フクビ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機構
JPH1062007A (ja) * 1996-08-20 1998-03-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219049A (ja) * 2002-12-25 2004-08-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326104A (ja) * 2004-05-17 2005-11-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縦ルーバ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513548B2 (ja) * 2004-12-22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138892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9058206A (ja) * 2007-09-03 2009-03-19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069988B2 (ja) * 2007-09-19 2012-1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5063499B2 (ja) * 2008-06-13 2012-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10021383A1 (ja) * 2008-08-22 2010-02-2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1094876A (ja) * 2009-10-29 2011-05-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043A (ja) * 1995-05-19 1996-11-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36881A (zh) * 1998-05-22 1999-12-0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窗式空调器的气流方向控制装置
CN1442646A (zh) * 2002-03-06 2003-09-1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风向调节装置
CN201926031U (zh) * 2010-07-26 2011-08-10 潘彬彬 一种带有挡板的空调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262A (zh) * 2013-04-26 2013-08-07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新型摆风装置的空调
CN103234262B (zh) * 2013-04-26 2015-12-30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新型摆风装置的空调
CN103528175A (zh) * 2013-10-09 2014-01-2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3528175B (zh) * 2013-10-09 2017-09-1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WO2015062305A1 (zh) * 2013-10-28 2015-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03615794A (zh) * 2013-11-13 2014-03-05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温度控制功能的空调
CN103615793A (zh) * 2013-11-13 2014-03-05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能够朝任意方向吹风的空调
CN103615794B (zh) * 2013-11-13 2016-04-20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温度控制功能的空调
CN105813872A (zh) * 2013-12-12 2016-07-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风向调节装置
CN105813872B (zh) * 2013-12-12 2019-02-05 株式会社利富高 风向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7367A2 (en) 2013-02-13
RU2508511C1 (ru) 2014-02-27
JP2013036724A (ja) 2013-02-21
EP2557367A3 (en) 2018-04-11
EP2557367B1 (en) 2020-04-15
JP5404713B2 (ja) 2014-02-05
CN102954571B (zh) 2015-10-14
RU2012132400A (ru) 2014-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4571A (zh) 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和具有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1900402B (zh) 空调调风装置
US9162551B2 (en) Register
US9764621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ischarge port structure
US20140302769A1 (en) Register
CN102901198A (zh) 空调调风器
JP6417188B2 (ja) 車両のデフロスタ構造
CN105473429B (zh) 车轮轴的底部挡板部件和包括底部挡板部件的结构组合件
US20160009163A1 (en) Air conditioning thin register
CN106132740A (zh) 空气吹出装置
EP3492831A1 (en) Register
US5709602A (en) Construc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louver
EP2070815A3 (en) Ducted fan vehicles particularly useful as VTOL aircraft
CN105091288A (zh) 空调调风器
US11241941B2 (en) Blowing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CN109311371A (zh) 空气吹出装置
JP2013173484A (ja) 車両用風向調整装置
US8662565B2 (en) Sprint car wing
JP2018203088A (ja) レジスタ
WO2012120980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2016013758A (ja) レジスタ
JP5827096B2 (ja) レジスタ
CN106828514A (zh)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用自调节通风装置及机车
JP6071563B2 (ja) レジスタ
JP2015078787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