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850A - 磨具、磨具的制造方法、镗削工具、磨粒定位夹具及后刀面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磨具、磨具的制造方法、镗削工具、磨粒定位夹具及后刀面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5850A CN102905850A CN2011800252350A CN201180025235A CN102905850A CN 102905850 A CN102905850 A CN 102905850A CN 2011800252350 A CN2011800252350 A CN 2011800252350A CN 201180025235 A CN201180025235 A CN 201180025235A CN 102905850 A CN102905850 A CN 1029058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tool
- abrasive particle
- substrate
- line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07—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a stationary work-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3/00—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 B24D3/02—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the constituent being used as bonding agent
- B24D3/04—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the constituent being used as bonding agent and being essentially inorganic
- B24D3/06—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the constituent being used as bonding agent and being essentially inorganic metallic or mixture of metals with ceramic materials, e.g. hard metals, "cermets", c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磨具具有基底(211)以及在基底的表面(212)以排成一列的方式粘接的多个磨粒(210)。多个磨粒(210)分别具备具有预定角度(β)的后角的后刀面(2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磨粒排列在基底的一个面而形成的磨具。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磨削工件的工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磨具。作为这些磨具之一,已知有将磨粒排列在基底的一个面而形成的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图32的(a)~图32的(c)对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
如图32的(a)所示,在基底1101的上表面1102一边保持预定的距离w一边覆盖掩模1103。接着,如图32的(b)所示,在掩模1103与掩模1103之间配置磨粒1104,通过镀敷层1105使磨粒1104临时粘接于基底1101。在临时粘接后,除去掩模1103,如图32的(c)所示,再次进行镀敷处理,由此使磨粒1104真正粘接在基底1101上,来完成磨具1110。
如图32的(b)所示,该磨具1110所使用的磨粒1104的外径比掩模1103之间的距离w大。通过使磨粒1104的外径比预定的距离w大,磨粒1104以顶点1111向上突出的状态临时粘接。如图32的(c)所示,临时粘接的磨粒1104以顶点1111向上突出的状态真正粘接。
通过使顶点1111向上突出,被该磨具1110磨削的工件与顶点1111接触。夹着顶点1111的两个面起到了在刀具中所谓的前刀面1112和后刀面1113的作用。通过使夹着顶点1111的两个面起到前刀面1112和后刀面1113的作用,能够高效地磨削工件。
但是,为了制造磨具1110,需要以设置有掩模1103的状态进行临时粘接,在除去掩模1103后再次进行真正粘接。即,需要分两次设置镀敷层1105,增加了工时。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基底的表面以分散地配置的形态粘接有多个磨粒的磨具。为了使从基底的表面到磨粒的顶点的高度一致,磨粒的上部被整形除去。
图33的(a)是示出磨粒的一个例子的图,磨粒2101呈多面体形状。如图33的(b)所示,将该磨粒2101配置在基底2102的表面,并通过镀敷层2103粘接,由此来制作磨具2104。
如图33的(c)所示,通过使磨具2104以箭头(1)的方式移动,能够磨削工件2105的表面。
此外,图33的(b)中的磨粒2101的方向不受控制。即,上表面2106存在与基底2102的表面平行的形态和倾斜的形态。
假设上表面2106与基底2102的表面平行,则由于上表面2106与工件2105的表面2107接触,故磨削阻力增大。
其结果是降低了加工精度和磨具寿命。
另一方面,如图34所示,磨具3100由基底3101、和通过镀敷层3102粘接在该基底3101的上表面的磨粒3103、3104构成,在磨具3100中,通过将磨具3100的磨粒的顶部3105、3106磨削成预定的角度,能够形成后刀面3108、3109。通过具有后刀面3108、3109,磨具3100能够高效地磨削工件。
此外,考虑到以这样的方式粘接在磨具3100的上表面的磨粒3103、3104除了分散在磨具3100的宽度方向(图面左右方向)以外,还分散在长度方向(图面正反方向)。
如图35所示,若磨粒分散在长度方向(图面正反方向),则在磨粒3104的近前存在由假想线示出的磨粒3111。如上所述,在磨粒3104、3111,通过磨削在同一面上形成了后刀面3109、3112。
另一方面,若注意到前刀面,则磨粒3104的前刀面3114和磨粒3111的前刀面3115并不一致。即,由于磨粒3104、3111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相互不同,因此前刀面3114、3115相互不一致。
由此,位于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的刃部的位置不一致。
另一方面,还考虑到如图36那样的后刀面加工的方法。将磨具4110固定于圆柱状的旋转工具4112,该圆柱状的旋转工具4112在圆周上设置有用于收纳磨具4110的磨具兜4111。磨具4110由基底4113和与基底4113接合的磨粒4114构成,磨粒4114被配置在旋转工具4112的中心线4115上。在旋转工具4112的圆周上设置了多个基底4113,在基底4113上成列配置有多个磨粒4114。
在整形磨具4116与磨粒4114接触的位置配置整形磨具4116。
使整形磨具4116以箭头(3)的方式旋转,并以整形磨具4116的半径方向的线4118相对于旋转工具4112的中心线4115倾斜预定角度θ的方式接近并接触被定位固定的旋转工具4112,由此来在磨粒4114形成后刀面。其后,使旋转工具4112在以预定角度(在图37中为90°)旋转后再次定位固定,对在旋转工具4112的圆周上的所有的基底4113上成列配置的磨粒4114依次成型出后刀面。
但是,根据上述的方法,若想对在旋转工具4112的圆周上的所有的基底4113上成列配置的磨粒4114成型出均匀且高精度的后刀面,则要求整形磨具4116的预定角度θ、以及接触时的整形磨具4116和旋转工具4112的轴间距保持恒定,但是,整形磨具4116和旋转工具4112与磨粒4114相比非常地大,因此,不允许预定角度θ或轴间距产生一点偏差,实际上无法形成均匀且高精度的后刀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8640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47453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以较少的工时进行制造的磨具的制造技术。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通过进一步减少磨削阻力来进一步提高精加工面的精度的磨具。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使磨粒的前刀面成为一致的磨具的制造技术。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以容易的方法在多个磨粒成型后刀面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磨具130、214、350、10在基底113、211、319、18的表面以排成一列的方式粘接有多个磨粒111、210、322、19,在这些磨具130、214、350、10中,多个磨粒111、210、350、10也可以分别具备具有预定的后角的后刀面119、216、346、356、357、2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磨具130也可以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准备基底113、磨粒111、与该磨粒111临时粘接的临时底座112、以及用于在该临时底座112临时粘接磨粒111的粘接剂114的工序;在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涂布粘接剂114的工序;通过粘接剂114将磨粒111临时粘接于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的工序;将临时底座112以磨粒111朝向下方的方式翻转的工序;使该临时底座112在保持预定角度θ1的同时与基底113对置的工序;通过镀敷层125将磨粒111粘接于基底113的工序;以及将临时底座112从磨粒111分离的工序。
此外,磨具350也可以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准备基底319和多个磨粒322的工序;以多个磨粒322的前刀面342沿着长度方向的方式将磨粒322排列在基底319的一个面337的工序;在将前刀面342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下,通过镀敷层345将磨粒322粘接于基底319的工序;以及在磨粒322形成后刀面346的工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磨粒定位夹具也可以具有:支承部件321,其将基底319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支承;以及接触部323,其从支承部件321向基底319的一个面337延伸,并与排列在基底319的一个面337的磨粒332的预定的面接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安装于形成在圆柱状的旋转工具13的磨具兜12中的磨具10也可以具备:磨粒接合部18,其沿着旋转工具13的轴线26延伸并与磨粒19接合;磨粒19,其与轴线26平行地排成一列,并与磨粒接合部18接合;以及固定用孔27,其使固定件25通过,所述固定件25用于将磨粒接合部18固定在旋转工具13。固定用孔27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磨粒19从旋转工具的法线14上的位置向从法线14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其它特征及效果通过实施例的记载及所附的权利要求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的(a)~图1的(e)是在第1典型的实施例中说明从准备工序到翻转工序的图。
图2的(a)~图2的(d)是说明从磨粒粘接工序到完成的图。
图3的(a)和图3的(b)是说明第1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作用的图。
图4的(a)~图4的(d)是说明第2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5是第2典型的实施例中的镗削工具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磨粒的剖视图。
图8是第3典型的实施例的镗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第4典型的实施例的同轴多孔镗杆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第4典型的实施例的同轴多孔镗杆的立体图。
图13是第5典型的实施例的适用于镗削工具的磨削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第5典型的实施例的镗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5是第5典型的实施例的镗削工具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5的16-16线的剖视图。
图17是说明安装有第6典型的实施例的磨粒定位夹具的镀敷装置的图。
图18是说明磨粒的配置工序的图。
图19是图17的19部放大图。
图20是图19的20箭头方向视图。
图21是说明后刀面形成工序的图。
图22的(a)和图22的(b)是第6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制造方法的作用说明图。
图23是说明第7典型的实施例中的整形磨具与磨具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第7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俯视图。
图25是磨具的主视图。
图26是说明形成后刀面的工序的图。
图27的(a)~图27的(d)是说明移装磨具的工序的图。
图28是说明磨削时的状态的图。
图29的(a)~图29的(d)是说明第8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图。
图30的(a)和图30的(b)是第8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俯视图。
图31的(a)和图31的(b)是第9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俯视图。
图32的(a)~图32的(c)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
图33的(a)~图33的(c)是现有技术的磨具的说明图。
图34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35是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图。
图36是说明与关联技术(并非现有技术)有关的后刀面加工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1典型的实施例>
如图1的(a)所示,准备磨粒111、与该磨粒111临时粘接的临时底座112、与磨粒111粘接的基底113、以及将磨粒111临时粘接于临时底座112的粘接剂114。
磨粒111可以使用例如通常使用的截顶八面体形状的磨粒。
接着,如图1的(b)所示,在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涂布粘接剂114。如图1的(c)所示,在涂布粘接剂114后,通过气动钳子117将磨粒111移动到粘接剂114的上方,来使磨粒111临时粘接。此时,将磨粒111的被气动钳子117吸引的面称为第1面118,将与该第1面118对置的面称为第2面119。
如图1的(c)的d部扩大图、即图1的(d)所示,在临时粘接的情况下,将磨粒111向临时底座112按压,以使第2面119紧密贴合在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
此外,在使磨粒111临时粘接于粘接剂114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气动钳子(图1的(c),标号117)以外的构件。即,只要是能够使磨粒111的第2面119正确地紧密贴合在上表面116的构件,可以使用任意的构件。使第2面119紧密贴合在上表面116的理由在后面说明。
在临时粘接之后,如图1的(e)所示,以使磨粒111朝向下方的方式将临时底座112翻转。
将临时粘接的磨粒111的第1面118经由镀敷层粘接于基底(图1的(a),标号113)。详细内容在下一个图说明。
如图2的(a)所示,翻转后的临时底座112被机器人手臂122支承,并与设于镀敷装置123内的基底113对置。在对置的状态下,在阳极连接镍板124,在阴极连接基底113来进行镀敷处理。此外,镀敷处理不限于镀镍,可以使用任意的处理。
如图2的(a)的b箭头方向视图、即图2的(b)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端观察基底113时,机器人手臂122相对于基底113倾斜预定的角度θ1来支承磨粒111。以磨粒111倾斜的状态进行镀敷处理。
如图2的(c)所示,通过进行镀敷处理,磨粒111被镀敷层125粘接于基底113。在将磨粒111粘接于基底113后,使机器人手臂122上升,由此,使磨粒111从临时粘接基底113分离。此时,为了使磨粒111残留在基底113侧,需要调整镀敷层125的厚度或粘接剂114的量。例如,在本例中镀敷层125的厚度为磨粒111的平均粒径的55%~60%。
完成了在基底113的一个面排列有磨粒111的磨具130。
如图2的(c)的d箭头方向视图、即图2的(d)所示,在第2面119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θ2的状态下,将磨粒111粘接于基底113。此时,为了使第2面119可靠地倾斜任意的角度,需要使第2面119紧密贴合于临时粘接面(图2的(a),标号116)。通过使第2面119紧密贴合,能够使沿附图正反方向设置的多个磨粒111的第2面119在从基底113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一致。
根据第1典型的实施例,也可以使临时底座112在保持预定的角度θ1的同时与基底113对置,并通过镀敷层125来使磨粒111粘接于基底113,从而制造出磨具。通过使临时底座112保持预定的角度θ1,能够使磨粒111的顶点132向着从基底113突出的方向。由于临时底座112与基底113对置,因此能够以磨粒111的顶点132向着从基底113突出的方向的状态通过镀敷层125来粘接磨粒111。即,粘接磨粒111的工序以一次完成,与以两个阶段进行镀敷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工时。
此外,能够在磨粒111的顶点132侧管理磨粒111的高度。即使在磨粒111的大小存在微小的偏差的情况下,通过在顶点132侧进行管理,能够使磨粒111的突出高度大致相同。通过使磨粒111的突出高度相同,能够以高精度磨削工件。
如图3的(a)所示,对于工件133的磨削作业,以磨粒111的顶点132与工件133接触的方式使磨具130接近工件133。
如图3的(a)的b部放大图、即图3的(b)所示,夹着顶点132的两面起到了在刀具中所谓的前刀面135和后刀面136的作用。通过使夹着顶点132的两个面起到前刀面135和后刀面136的作用,能够高效地磨削工件133。
此外,磨具130以第2面119为后刀面136,但也可以使第2面119为前刀面。
<第2典型的实施例>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的(a)所示,后刀面形成前的磨粒210呈多面体形状。
此外,第2典型的实施例的磨粒210以截顶八面体为例进行说明,但其也可以为截顶八面体以外的多面体形状。
如图4的(b)所示,将磨粒210放到基底211的表面212上,进行电沉积或通过粘接剂213粘接,由此来制作后刀面形成前的磨具214。
如图4的(c)所示,通过圆形的整形磨具215来进行磨粒210的整形。使磨粒210的图上侧与整形磨具215接触,使整形磨具215以箭头(2)的方式旋转来磨削磨粒210。与磨粒210的大小相比,整形磨具215的直径较大,因此磨粒210的磨削面成大致平面。
由此,如图4的(d)所示,在磨粒210的图上侧形成后刀面216。
接着对磨具2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镗削工具220由圆柱状的轴221和设置于轴221的外周222的三列磨具214构成。
若说明作用,则使镗削工具220以箭头(3)的方式旋转,由此来磨削工件223的内周面(加工面)224。
此外,在第2典型的实施例中磨具214的列数为三列,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照工件223的材质或大小恰当改变成四列、五列等。此外,磨粒210的高度一致。
接着根据剖视图对磨具21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对于磨具214,多个磨粒210以排成一列的形态粘接在基底211的表面212。通过将多个磨粒210排列成一列,能够以一次整形来形成后刀面216。
此外,在第2典型的实施例中磨粒210的个数为11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照工件223的材质或大小恰当改变成20个、30个等。
接着对磨粒210的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对于磨具214,磨粒210粘接在基底211的表面212上。磨粒210由前刀面225和后刀面216构成,前刀面225具有未被控制的角度α的前角,后刀面216具有形成了预定角度β的后角。图6示出的磨粒210全部为同样的结构。通过如图7的箭头(4)所示地移动磨具214,来将后刀面216的摩擦接触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减少磨削阻力,高效地磨削被切削物223。
此外,由于减少了磨削阻力,因此还具有抑制振动、抑制由镗削工具(图5、标号220)或工件223的刚性不足引起的挠曲影响、以及抑制产生毛刺等的效果。
此外,由于施加在镗削工具220的载荷也减小,因此还能够减小设备的刚性和规模。
<第3典型的实施例>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6示出的结构一样的结构标有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杆226的末端部设有镗削工具220。在作为镗削工具220的外周的基底211的表面212配置有多列磨具214,在所述磨具214中,多个磨粒210以排成一列的形态被粘接。
接着,对镗削工具220与工件223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设置在镗削工具220的磨粒210与工件223的内周面224接触。
若说明作用,则使镗削工具220以箭头(5)的方式旋转,由此来磨削工件223的内周面224。
此外,磨粒210的列数根据工件223或加工条件也可以做适当改变。
<第4典型的实施例>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5示出的结构一样的结构标有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镗削工具220(同轴多孔镗杆220)由圆柱状的轴221、和设置于轴221的外周222的一列磨具214构成。通过使镗削工具220旋转,来磨削气缸体227的轴颈孔228。
接着根据剖视图对同轴多孔镗杆220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对于同轴多孔镗杆220,在圆柱状的轴221沿轴向排列有多个磨具214。对于磨具214,多个磨粒210以排成一列的形态粘接在基底211的表面212上。通过将多个磨粒210排成一列来使用,能够利用磨具214来高效地磨削气缸体227的轴颈孔228。
如图12所示,发动机的气缸体227具有气缸227和轴颈孔228。例如,作为四缸的发动机,则具有5个轴颈孔228的轴承。使同轴多孔镗杆220的轴线向安装有磨具214的一侧的相反侧偏离几mm,使同轴多孔镗杆220进入到轴颈孔228,再使同轴多孔镗杆220的轴线回到原位并进行加工,由此,能够同时加工多个轴颈孔228。
<第5典型的实施例>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6示出的结构一样的结构标有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磨削装置230中,电动机232安装于基座231,滚珠丝杠2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电动机232,以能够在基座231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工作台234通过该滚珠丝杠233而移动,将工件223固定在该工作台234上。
此外,在基座231固定有镗削工具220的主轴承235,主轴2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该主轴承235,在主轴承235设置有用于使主轴236旋转的主轴电动机237。在主轴236的一端安装有筒状的工具保持器238,该工具保持器238由多个分体工具保持器241在轴向连接构成。
拉杆242贯穿插入到工具保持器238内和主轴236内,在主轴236的另一端设置有通过推力发动机243而沿轴向移动的拉伸部件244,该拉伸部件244与拉杆242连接。
此外,工具保持器238的与主轴236相反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轴承245保持。在工具保持器238的末端部安装有用于供给切削油的切削油供给部246,从该切削油供给部246向形成于工具保持器238的切削油通路247供给切削油。
沿主轴236的轴向在基座231设置有导轨248,在该导轨248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移动工作台251,支承轴承245被支承于该移动工作台251。
此外,以位于与工件223对应的位置的方式来设置镗削工具220。
如图14所示,镗削工具220具备:工具保持器238;多个臂252,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工具保持器238,并在末端部具有磨具214;槽253,其设置在这些臂252上,并且以与工具保持器238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形成;以及螺栓254,其用于将臂252固定在工具保持器238上。
接着,根据将镗削工具220沿轴向切开的剖视图来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镗削工具220中,拉杆242从工具保持器238的内部通过。在拉杆242设置有锥部255,该锥部255用于使臂252沿工具保持器238的径向扩径或缩径。
此外,在工具保持器238沿径向设置有贯通孔256。销25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在该贯通孔256中,销257与锥部255抵接。
在臂252设置有螺纹孔261,在该螺纹孔261设置有调整螺钉262。调整螺钉262的一端与销257的端部抵接。
此外,在工具保持器238设有与切削油通路247连接的喷出孔263,来自切削油通路247的切削油从喷出孔263被供给到被磨削面。
此外,标号264是用于安装磨具(图14,标号214)的螺纹孔。
如图16所示,臂252呈沿着工具保持器238的外周那样的形状。臂252经由螺栓266安装于工具保持器238,所述螺栓266贯穿插入到设置在臂252的基端侧的安装孔265中。在臂252的末端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磨具214的螺栓用的螺纹孔(图15、标号264),磨具214经由螺栓安装于臂252。
臂252沿拉杆242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因此保持了旋转的平衡。此外,即使多个磨具214沿拉杆242的周向隔开设置,在对磨具214进行了扩径时,工具保持器238的旋转轴线和多个磨具214的磨削面保持平行,因此能够维持磨削精度。用于对臂252进行扩径的扩径机构267由工具保持器238、拉杆242、销257以及调整螺钉262构成。
此外,在第5典型的实施例中臂252为三个,但也可以为四个、五个,只要能够通过使臂252扩径来进行磨削,臂252也可以为多个。
接着对以上所述的磨削装置2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5中,使拉杆242向图右移动,将销257顶起。由此,与销257抵接的臂252以槽253为中心打开,使磨具214扩径。这样,根据拉杆242的移动量,来调整多个磨具214全部的径向的突出量。
此外,通过旋转调整螺钉262来调整销257和臂252之间的距离,由此也能够调整各磨具214的径向的突出量。
在对磨具214的突出量进行调整后,使载置于图13示出的工作台234的工件223的孔的中心与镗削工具220的轴线一致。使磨具214的直径缩小,在使工具进入后,再扩张到预定的直径,并沿着旋转的工具保持器238的轴线来移动工作台234,以同时磨削工件223的孔的内径。
根据第2典型的实施例到第5典型的实施例,也可以如上述的图7所示那样为多个磨粒210以排成一列的形态粘接在基底211的表面212而形成的磨具214,且在多个磨粒210全部形成有具有预定的角度β的后角的后刀面216。即,也可以使多个磨粒210的后刀面216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在所有的磨粒210形成有具有预定角度β的后角的后刀面216,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磨削阻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精加工面的精度。
如上述的图5所示,磨具214也可以是镗削用的磨具214。
通常,与外径加工相比,内径加工在工具形状或周速上产生限制,因此往往难以达到精加工面的精度。通过在这样的孔径的精加工中使用本发明的镗削用磨具214,能够进一步提高孔的精加工精度。
如上述的图12所示,镗削工具也可以由圆柱状的轴221、以及在该圆柱状的轴221上沿轴向排列有多个的磨具214构成。
根据该结构,对于气缸体227的轴颈孔228的加工,例如如果是4缸的气缸体227则需要加工五个轴承,工具为长轴,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有时还对铝和铁一起进行镗削,因此往往难以达到精加工面的精度。在这一点上,通过使用镗削工具220,能够进一步提高轴颈孔228的精加工精度。
如上述的图16所示,镗削工具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臂252,其通过扩径机构267沿周向扩张;以及磨具214,其设置在臂252的末端。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通过扩径机构267来调整臂252的直径,因此能够通过一个镗削工具220来应对大小不同的内径的精加工。因此,不需要多个镗削工具,能够实现镗削工具220的成本降低。此外,例如在气缸体227的轴颈孔228加工中,通过在工具(镗削工具220)的轴向具有多个扩径机构267,即使在周向具有多个磨具214,也能够使臂252的直径缩小来使工具进入,由此能够同时加工多个轴承部。因此,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此外,还能够应对由磨具磨损引起的加工直径的减少。
此外,在第2典型的实施例~第5典型的实施例中,镗削工具220应用于外径的大小固定的轴221,但也可以是这样的镗削工具:其具备使磨具214相对于轴221扩径来使内周面224与磨粒210接触那样的扩径构件。
<第6典型的实施例>
如图17所示,第6典型的实施例的磨粒定位夹具310设置在填充了镀敷液311的镀敷槽312内。设置在该镀敷槽312内的磨粒定位夹具310由以下部件构成:轴314;支柱315,其从该轴314立起;转动板317,其经由与该支柱315连接的销31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并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支承部件321,其被该转动板317支承,并支承磨具的基底319;接触部323,其从该支承部件321向基底319延伸并与磨粒322接触;固定部件326,其经由螺栓32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在支承部件321,用于对载置于支承部件321的载置面325上的基底319进行固定;以及角度调节机构327,其用于调节转动板317的倾角。
支承部件321和固定部件326均由绝缘体形成,在后面进行的镀敷处理中,支承部件321和固定部件326不进行镀敷。
转动板317由以下部件构成:主体部329,其用于支承支承部件321和固定部件326;连接部331,其从该主体部329的一端立起并经由销316与支柱315连接;以及孔332,其设于该连接部331的另一端,用于设置角度调节机构327。连接部331通过防脱部件333来防止其向图面近前侧下落。
角度调节机构327由螺母334和螺栓335构成,螺母334焊接于转动板317的孔332的上表面,螺栓335与该螺母334螺合且螺栓335的末端成圆锥形状。
通过转动螺栓335,转动板317转动。通过使转动板317转动,来调节主体部329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
在基底319载置于支承部件321的载置面325之后,将固定部件326与支承部件321连接。即,在将基底319载置后,使固定部件326从支承部件321的侧方接触,并通过螺栓324来固定它们。在固定之后,将磨粒322配置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
在镀敷槽312内,除了磨粒定位夹具310还设置有镍板338。阳极与该镍板338连接,阴极与基底319连接。
关于磨粒322的排列方法,自下一个图之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为了在镀敷液内将磨粒322正确地载置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使用筒状的引导部件339。使引导部件339的末端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对置,使磨粒322在引导部件339内落下。
落下的磨粒322在倾斜的基底319的上表面337滑动并滚动。在下一个图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通过将支承部件(图18,标号321)倾斜地设置,基底319的上表面337也是倾斜的。到达了倾斜的基底319的上表面337的磨粒322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滑动并滚动,直到与接触部323接触。
从接触部323的下端延伸的底面部341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离开预定的距离σ。
将接触部323设置为相对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呈预定的角度θ。该预定的角度θ与用于磨削工件的磨粒322的前刀面342相对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所成的角度为相同角度。使接触部323相对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所成的角度为预定的角度θ,且将基底319倾斜设置,由此,多数磨粒322的前刀面342与接触部323接触。
此外,在支承部件321内还可以设置振动机构。通过经由支承部件321对基底319和磨粒322施加振动,能够更为可靠地使前刀面342与接触部323接触。此外,能够提早到达接触部323的时间,实现磨具的制造作业的缩短。
这样,关于排列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的磨粒322,通过下一个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0所示,朝向基底319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磨粒322通过前刀面342与接触部323接触来向着同一方向排列。即,以前刀面342成为一致的状态排列。特别地,在磨粒322使用截顶八面体的情况下,具有更大面积的六边形的面容易与基底319的上表面337和接触部323接触。
在接触部323与磨粒322的前刀面342接触的状态下进行镀敷处理。即,以前刀面342沿长度方向重叠的方式排列磨粒322,在前刀面342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下进行镀敷处理。
如图19所示,通过使基底319的上表面337到底面部341的距离为σ,能够以接触部323与磨粒322接触的状态进行镀敷处理。能够以前刀面342保持了一致的状态的方式来将磨粒322粘接在基底319。
如图21所示,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上经由镀敷层345粘接了磨粒322之后,将基底319从镀敷液(图17、标号311)取出。在取出后,磨削磨粒322来形成后刀面346。通过形成后刀面346而完成磨具350。
如图22的(a)所示,在基底319的上表面337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磨粒351、352,这些磨粒351、352的大小存在差异。但是,由于以这些磨粒351、352与接触部323接触的状态进行镀敷处理,因此前刀面353、354被配置在同一面上。
并且,通过将前刀面353、354配置在同一面上,并使其成为一致,在形成后刀面356、357时前刀面353、354的高度成为一致。即,被前刀面353和后刀面356夹着的刃部358和被前刀面354和后刀面357夹着的刃部359在从长度方向观察磨具350时是重合的。
如图22的(b)所示,通过使用高度成为一致、且前刀面353、354设置在同一面上的磨具350,能够对工件360均匀地进行磨削。能够防止在相同工件360内在切削方式上产生差异。此外,还能够缩小因磨具的不同而产生的磨削精度的差异。
并且,根据第6典型的实施例,在预先使前刀面353、354成为一致的状态下将磨粒351、352粘接在基底319上。与在粘接后磨削磨粒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磨粒的成品率。通过提高磨粒的成品率,能够实现磨具的长寿命化,是优选的。
在第6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的制造方法中,在前刀面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下,通过镀敷层来将磨粒粘接于基底。磨粒以前刀面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被镀敷层粘接在基底。通过将磨粒在前刀面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下粘接,能够使磨粒的前刀面成为一致。通过使用前刀面成为一致的磨具,能够均匀地磨削工件。
此外,具备接触部,该接触部向着倾斜的基底的一个面与排列的磨粒的预定的面接触。通过使基底倾斜,磨粒向着接触部在基底的一个面滑动并滚动。将接触部设置为与磨粒的预定的面接触的角度。通过将接触部设置为与磨粒的预定的面接触的角度,在基底的一个面滚动的磨粒多数通过预定的面与接触部接触。
通过在预定的面与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将磨粒粘接在基底上,能够获得前刀面成为一致的磨具。通过使用前刀面成为一致的磨具,能够均匀地磨削工件。
此外,在第6典型的实施例中磨粒通过镀镍而粘接于基底,但是只要是能够使磨粒粘接于基底的方法,则并不限定于镀镍,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
<第7典型的实施例>
根据附图对第7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用于收纳磨具10的磨具兜12设置在圆柱状的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在磨具兜12中固定有用于磨削工件的磨具10。
磨具兜12由底面15和侧面16构成,底面15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垂直地交叉,侧面16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平行。从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偏离距离L1。此外,从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与磨具兜12的侧面16之间的距离为L2。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到磨具兜12的侧面16的距离为L1+L2。
磨具10具有主体部28、磨粒接合部18和磨粒19,磨粒接合部18设于该主体部28之上,磨粒19接合于该磨粒接合部18。
在使磨粒19形成后刀面20的工序中,将磨粒19配置为从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与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偏离L1的位置一致。
使用于在磨粒19形成后刀面20的整形磨具21与磨粒接触,使整形磨具21以箭头(5)的方式旋转,并且使旋转工具13以箭头(6)的方式旋转,由此在磨粒19制作后刀面20。
此时,磨粒19位于从法线14偏离距离L1的磨具10的中心线17上。
在进行形成后刀面的工序时,将磨粒19配置在比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向图左侧偏离距离L1的位置,因此,通过使旋转工具13以箭头(6)的方式高速旋转,能够在短时间内在设置于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的多个磨粒19上均成型出均匀且高精度的后刀面20。
接着对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将整形磨具21固定于成型装置23的旋转轴24。此外,将旋转工具13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旋转轴,在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设置有用于收纳磨具10的磨具兜12。此外,磨具10被固定件25固定在磨具兜12中。
磨具10由以下部件构成:棒状的主体部28,其沿旋转轴的轴线26延伸;磨粒接合部18,其设于该主体部28之上并沿旋转轴的轴线26延伸;磨粒19,其以与旋转轴的轴线26平行地排成一列的形态与磨粒接合部18接合;固定件25,其用于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以及固定用孔27,其设于主体部28并使固定件25通过。此外,旋转轴的轴线26与法线14重叠。在从通过排列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的线17偏离一定距离L3的位置引出偏离线29,在偏离线29上设置有固定用孔27。
在将磨具10固定于旋转工具13的工序中,以使磨具10的磨粒19配置在比轴线26靠图左侧的位置的方式,将磨具10利用固定件25固定在旋转工具13上。
此外,在实施例中,将磨粒接合部18和主体部28作为不同部件进行了说明,但磨粒接合部18和主体部28也可以是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在磨粒接合部18和主体部28是形成为一体的部件时,将形成为一体的部件作为磨粒接合部18。于是,磨具10由以下部件构成:磨粒接合部18,其沿着旋转轴的轴线26延伸并与磨粒19接合;磨粒19,其以与旋转轴的轴线26平行地排成一列的形态与磨粒接合部18接合;固定件25,其用于将磨粒接合部18固定在旋转工具13;以及固定用孔27,其设于磨粒接合部18并使固定件25通过。
如图25所示,在旋转工具13与整形磨具21相互旋转时,以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相对于直线36倾斜的状态,使整形磨具21与磨具10的磨粒19接触,其中,直线36是连接旋转工具13的旋转中心34与整形磨具21的旋转中心35而形成的。使整形磨具21以箭头(7)的方式旋转,并使旋转工具13以箭头(8)的方式旋转。
接着,根据放大图对形成后刀面的机械装置进行说明。
图26是图25的磨粒19与整形磨具21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如图26所示,磨粒19相对于整形磨具21倾斜地接触,由于整形磨具21的直径相对于磨粒19很大,因此接触面20成平面,在磨粒19形成倾斜的平滑面20(后刀面20)。其结果是,能够在配置在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的多个磨具10的磨粒19上一次形成大致相同且高精度的后刀面20。
接着对将磨具移装至磨具固定位置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27的(a)所示,卸下固定件25,使磨具10以箭头(11)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翻转。在卸下固定件25前,如图27的(b)所示,磨粒19位于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偏离距离L1的位置。
如图27的(c)所示,通过固定件25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上。此时,如图27的(d)所示,将磨粒19配置在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然后,在磨削工件时,使旋转工具13以箭头(12)的方式旋转。
如图28所示,首先,在磨粒19从法线(图27的(b),标号14)偏离的状态下,磨粒19通过利用相互旋转进行的整形而形成了倾斜的平滑面20(后刀面20),将该磨粒19通过磨具10的移装而翻转配置在法线14上,由此,能够以具备具有预定的后角的后刀面20的状态对工件31进行磨削。此时,由此,能够减少磨削阻力。
<第8典型的实施例>
根据附图对第8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27的(a)~图27的(d)示出的结构一样的结构标有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9的(a)所示,设置在磨具10的主体部28的固定用孔27为长孔。
在形成后刀面的工序中,如图29的(b)所示,磨粒19位于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偏离的位置。使整形磨具21以箭头(14)的方式旋转,并且使旋转工具13以箭头(15)的方式旋转,由此,如图26的放大图所示,在磨粒19形成后刀面20。磨粒19相对于整形磨具21倾斜地接触,由于整形磨具21的直径相对于磨粒19很大,因此接触面20成平面,在磨粒19形成倾斜的平滑面20(后刀面20)。其结果是,能够在配置在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的多个磨具10的磨粒19上一次形成大致相同且高精度的后刀面20。
在将磨具移装至磨具固定位置的工序中,松开如图29的(a)示出的固定件25,使磨具10以箭头(16)的方式移动。
如图29的(b)所示,将间隔件33配置在磨具兜12的端部32与磨具10之间,通过固定件25来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上。其结果是,通过使形成有倾斜的平滑面20(后刀面20)的磨粒19滑动并配置在法线14上,能够以具备具有后角的后刀面20的状态对工件进行磨削。
磨削时,如图29的(d)所示,使旋转工具13沿箭头(17)的方向旋转。此时,磨具10在与旋转工具1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到阻力,但由于具有间隔件33,因此磨具10的位置不会偏移。
对第8典型的实施例的磨具10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0的(a)是说明固定用孔27为长孔27的情况的图。固定用孔27是与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正交的长孔27。松开固定件(图29的(a),标号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图29的(a),标号13)滑动,并通过固定件25固定,由此能够在整形的位置与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接着对与图30的(a)不同的形态进行说明。
图30的(b)是说明固定用孔27为多个孔27的情况的图。固定用孔27是在与线17正交的方向排成一直列的多个孔27,所述线17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卸下固定件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图29的(a),标号13)滑动,并使固定件25贯穿插入到不同的固定用孔27来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在整形的位置与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第9典型的实施例>
根据附图对第9典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30的(a)示出的结构一样的结构标有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1的(a)是说明固定用孔27为长孔27的情况的图。固定用孔27是与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正交的长孔27。长孔27的长度方向中心37从在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偏离一定距离。松开固定件(图29的(a),标号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图29的(a),标号13)滑动,并通过固定件25固定,由此能够在整形的位置与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此外,卸下固定件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13沿前后方向翻转并通过固定件25固定,由此也能够在整形的位置和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接着对与图31的(a)不同的形态进行说明。
图31的(b)是说明固定用孔27为多个孔27的情况的图。固定用孔27是在与线17正交的方向排成一直列的多个孔27,所述线17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多个孔的排列方向中心从在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38偏离一定距离。卸下固定件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图29的(a),标号13)滑动,并使固定件25贯穿插入到不同的固定用孔27来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在整形的位置与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此外,卸下固定件25,使磨具10相对于旋转工具13沿前后方向翻转并通过固定件25固定,由此也能够在整形的位置和切削工件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汇总第7典型的实施例~第9典型的实施例的内容并记载如下。
如上述的图24、图29的(a)和图29的(c)所示,磨具10安装于在圆柱状的旋转工具13形成的至少一个磨具兜12中,所述旋转工具13设置于旋转轴,该磨具10由以下部件构成:磨粒接合部18,其沿着旋转轴的轴线26延伸并与磨粒19接合;磨粒19,其以与旋转轴的轴线26平行地排成一列的形态与磨粒接合部18接合;固定件25,其用于将磨粒接合部18固定在旋转工具13;以及固定用孔27,其设于磨粒接合部18并使固定件25通过,固定用孔27形成为:使磨粒19能够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位置向偏离该法线14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通过此结构,在磨粒19配置于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整形磨具21和旋转工具13相互旋转,通过整形来磨削磨粒19,因此,能够在所有磨具10(磨粒19)容易地成型出具有高精度的后角的后刀面20。
并且,在以往的整形中,法线上的磨粒19以平行于与法线14垂直相交的平面的方式来平坦地形成面。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磨粒19以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状态通过整形而形成了面,将这样的磨粒19切换至原来的位置,以使其位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由此在磨粒19形成了后刀面20。即,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再现精度,能够通过容易的方法来在多个磨粒19成型出具有均匀的后角的后刀面20。
并且,通过使旋转工具13高速旋转,能够使设在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的多个磨粒19均在短时间内成型出均匀且高精度的后刀面20。
如上述的图24所示,在从通过排列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的线17偏离一定距离的位置引出偏离线29,在偏离线29上设置有固定用孔27。
根据此结构,由于仅仅是将磨具10从旋转工具13卸下,并沿前后翻转,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磨粒19向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如上述的图30的(a)所示,固定用孔27是在与线17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27,线17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
根据此结构,由于以松开固定件25的状态使磨具10滑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磨粒19向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如上述的图31的(a)所示,长孔的长度方向中心37从在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偏离一定距离。
根据此结构,无论是使磨具10从旋转工具13卸下并沿前后翻转的方法,还是以松开固定件25的状态使磨具10滑动的方法,都能够容易地使磨粒19向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如上述的图31的(b)所示,固定用孔27是在与线17正交的方向排成一直列的多个孔27,所述线17从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
通过此结构,由于仅仅是将磨具10从旋转工具13卸下并使其位置滑动,然后将固定件25贯穿插入到不同的孔27来固定磨具1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磨粒19向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如上述的图31的(b)所示,多个孔的排列方向中心38从在排成一列的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7偏离一定距离。
通过此结构,无论是使磨具10从旋转工具13卸下并沿前后翻转的方法,还是使磨具10从旋转工具13卸下并使其位置滑动、并将固定件25贯穿插入到不同的孔27来固定磨具10的方法,都能够容易地使磨粒19向从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如上述的图29的(a)~图29的(d)所示,对磨粒的后刀面整形方法由以下工序构成:准备磨具10的工序;使磨具10从磨具10被用于切削时的磨具固定位置移动到通过平行移动而偏离该磨具固定位置的位置、并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的工序;通过整形磨具21在磨粒19形成后刀面20的工序;以及将磨具10移装至磨具固定位置的工序。
根据此结构,长孔27能够翻转或者平行移动,以能够将磨粒19配置在旋转工具13的法线14上及从法线偏离的位置。在使磨粒19从法线14偏离的状态下,使旋转工具13和整形磨具21相互旋转,并使其接触,在全部的磨粒19上形成均匀的倾斜的平滑面20(后刀面20),其后,重新安装磨具10,将磨粒19配置在法线14上,由此,通过使旋转工具13高速旋转,能够使设置在旋转工具13的圆周上的多个磨粒19均在短时间内成型出均匀且高精度的后刀面20。
此外,由于仅仅是通过平行移动使磨具10从用于切削时的磨具固定位置偏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整形。
如上述的图24、图27的(a)和图27的(c)所示,对磨粒的后刀面整形方法由以下工序构成:准备磨具10的工序;使磨具10从磨具10被用于切削时的磨具固定位置沿前后方向翻转到偏离该磨具固定位置的位置、并将该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的工序;通过整形磨具21在磨粒19形成后刀面20的工序;以及将磨具10移装至磨具固定位置的工序。
根据此结构,不需要特别的附加设备,因此能够实现设备的成本降低。此外,由于仅仅是使磨具10翻转,因此能够实现将磨具10固定在旋转工具13的工序的工时的减少。
此外,在上述的第7典型的实施例~第9典型的实施例中,在旋转工具13设有4列磨具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工件或磨削条件适当改变为8列等。
标号说明
111:磨粒;112:临时底座;113:基底;114:粘接剂;116:(临时底座的)上表面;125:镀敷层;130:磨具。
210:磨粒;211:基底;212:基底的表面;216:后刀面;220:镗削工具(同轴多孔镗杆);211:轴;225:前刀面;228:轴颈孔;252:臂;267:扩径机构;α:前角;β:后角。
310:磨粒定位夹具;319:基底;321:支承部件;322:磨粒;323:接触部;337:上表面(一个面);342:前刀面;345:镀敷层;346:后刀面;350:磨具。
10:磨具;12:磨具兜;13:旋转工具;14:法线;15:磨具兜的底面;16:磨具兜的侧面;17:从磨粒的中心通过的线;18:基底;19:磨粒;20:后刀面(平滑面);21:整形磨具;25:固定件;26:轴线;27:固定用孔(长孔);28:主体部;29:偏离线;31:工件;37:长孔的长度方向中心;38:多个孔的排列方向中心。
Claims (15)
1.一种磨具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基底(113)的一个面排列有磨粒(111)的磨具(130)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磨具的制造方法中,
准备所述基底(113)、所述磨粒(111)、与该磨粒(111)临时粘接的临时底座(112)、以及用于在该临时底座(112)临时粘接所述磨粒(111)的粘接剂(114),
在所述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涂布所述粘接剂(114),
利用所述粘接剂(114)将所述磨粒(111)临时粘接于所述临时底座(112)的上表面(116),
将所述临时底座(112)以所述磨粒(111)朝向下方的方式翻转,
使该临时底座(112)在保持预定角度(θ1)的同时与所述基底(113)对置,
利用镀敷层(125)将所述磨粒(111)粘接于所述基底(113),
将所述临时底座(112)从所述磨粒(111)分离。
2.一种磨具,其是在基底(113、211、319、18)的表面以排成一列的方式粘接有多个磨粒(111、210、322、19)的磨具(130、214、350、10),
所述多个磨粒(111、210、350、10)分别具备具有预定角度的后角的后刀面(119、216、346、356、357、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具,所述磨具是镗削用的磨具。
4.一种镗削工具(220),其具备:
圆柱状的轴(221);
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具(214),它们沿轴向排列于所述轴(221)。
5.一种镗削工具(220),其具备:
臂(252),其被扩径机构(267)沿周向扩张;
以及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具(214),其设置在所述臂(252)的末端。
6.一种磨具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基底(319)的一个面(337)向着所述基底(319)的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磨粒(322)的磨具(350)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磨具的制造方法中,
准备所述基底(319)和所述多个磨粒(322),
以所述多个磨粒(322)的前刀面(342)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式将所述磨粒(322)排列在所述基底(319)的所述一个面(337),
在将所述前刀面(342)排列在同一面上的状态下,通过镀敷层(345)将所述磨粒(322)粘接于所述基底(319),
在所述磨粒(322)形成后刀面(346)。
7.一种磨粒定位夹具,其是在经由镀敷层(345)将磨粒(322)粘接于基底(319)的一个面(337)时,用于使所述磨粒(322)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基底(319)定位的磨粒定位夹具(310),其具备:
支承部件(321),其将所述基底(319)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支承;以及
接触部(323),其从所述支承部件(321)向所述基底(319)的所述一个面(337)延伸,并与排列在所述基底(319)的所述一个面(337)的所述磨粒(332)的预定的面接触。
8.一种磨具,其是安装于形成在圆柱状的旋转工具(13)的磨具兜(12)中的磨具(10),其具备:
磨粒接合部(18),其沿着所述旋转工具(13)的轴线(26)延伸并与磨粒(19)接合;
所述磨粒(19),其与所述轴线(26)平行地排成一列,并与所述磨粒接合部(18)接合;以及
固定用孔(27),其使固定件(25)通过,所述固定件(25)用于将所述磨粒接合部(18)固定在所述旋转工具(13),
所述固定用孔(27)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磨粒(19)从所述旋转工具的法线(14)上的位置向从法线(14)偏离的位置进行位置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所述固定用孔(27)设置在从线(17)偏离一定距离(L3)的偏离线(29)上,所述线(17)从所述排成一列的所述磨粒(19)的中心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所述固定用孔是沿与线(17)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孔(27),所述线(17)从所述排成一列的所述磨粒(19)的中心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磨具,所述长孔(27)的长度方向中心(37)从通过所述磨粒(19)的中心的所述线(17)偏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所述固定用孔是沿与线(17)正交的方向排成一直列的多个孔(27),所述线(17)从所述排成一列的所述磨粒(19)的中心通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磨具,所述多个孔的排列方向中心(37)从通过所述磨粒(19)的中心的所述线(17)偏离。
14.一种后刀面成型方法,在所述后刀面成型方法中,
准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10),
将所述磨具(10)从所述磨具被用于切削时的磨具固定位置移动到通过平行移动而偏离该磨具固定位置的位置,并将所述磨具(10)固定于所述旋转工具(13),
通过整形磨具(21)在所述磨粒(10)形成后刀面(20),
将所述磨具(10)移装至所述磨具固定位置。
15.一种后刀面成型方法,在所述后刀面成型方法中,
准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10),
将所述磨具(10)从所述磨具被用于切削时的磨具固定位置沿前后方向翻转到偏离该磨具固定位置的位置,并将所述磨具(10)固定于所述旋转工具(13),
通过整形磨具(21)在所述磨粒(10)形成后刀面(20),
将所述磨具移装至所述磨具固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7363 | 2010-05-21 | ||
JP2010117363A JP5520690B2 (ja) | 2010-05-21 | 2010-05-21 | 砥石の製造方法及び砥粒位置決め治具 |
JP2010-117330 | 2010-05-21 | ||
JP2010117330A JP5558917B2 (ja) | 2010-05-21 | 2010-05-21 | 砥石の製造方法 |
JP2010-137447 | 2010-06-16 | ||
JP2010137447A JP5514642B2 (ja) | 2010-06-16 | 2010-06-16 | 砥石及びその砥粒への逃げ面成形方法 |
JP2010144046A JP5491984B2 (ja) | 2010-06-24 | 2010-06-24 | 砥石及び中ぐり工具 |
JP2010-144046 | 2010-06-24 | ||
PCT/JP2011/061578 WO2011145698A1 (ja) | 2010-05-21 | 2011-05-19 | 砥石、砥石の製造方法、中ぐり工具、砥粒位置決め治具、及び、逃げ面成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5850A true CN102905850A (zh) | 2013-01-30 |
CN102905850B CN102905850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4499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252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5850B (zh) | 2010-05-21 | 2011-05-19 | 磨具的制造方法以及磨粒定位夹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38290B2 (zh) |
CN (1) | CN102905850B (zh) |
WO (1) | WO201114569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2975A (zh) * | 2019-03-26 | 2019-07-26 | 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涂附磨具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12873067A (zh) * | 2021-03-22 | 2021-06-01 | 阳泉市中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可形变树脂砂轮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87510A1 (ja) * | 2012-06-15 | 2013-12-19 | 株式会社東京精密 | ダイシング装置及びダイシング方法 |
JP6045981B2 (ja) * | 2013-05-31 | 2016-12-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砥石製造方法及び砥石製造装置 |
TWI580524B (zh) * | 2014-02-18 | 2017-05-01 | 中國砂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高性能化學機械研磨修整器及其製作方法 |
US20210268626A1 (en) * | 2018-06-13 | 2021-09-02 |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Orderly-micro-grooved pcd grinding whe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JP7429203B2 (ja) * | 2021-03-16 | 2024-02-07 | 株式会社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プロダクツ | 回転機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12886A (zh) * | 1974-02-16 | 1975-09-04 | ||
JPH0557617A (ja) * | 1991-08-28 | 1993-03-09 | Komatsu Ltd | 電着工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79206A (ja) * | 1993-06-28 | 1995-01-13 |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 電着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カッタ |
CN1882418A (zh) * | 2003-09-23 | 2006-12-2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磨料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292062A (zh) * | 2004-03-01 | 2008-10-22 | 宋健民 | 可控制晶种位置的超级磨粒的合成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40644B (en) | 1983-05-17 | 1986-09-17 | Sony Corp | Television standards converters |
JPS634254U (zh) | 1986-06-23 | 1988-01-12 | ||
JPS6327252U (zh) | 1986-08-04 | 1988-02-23 | ||
JPH01155161A (ja) | 1987-12-10 | 1989-06-19 | Gijutsu Kyokyu:Kk | 赤外線吸収冷却冷凍冷蔵庫 |
JPH01155161U (zh) * | 1988-04-08 | 1989-10-25 | ||
JP2680436B2 (ja) | 1989-07-31 | 1997-11-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ホーニング用工具 |
JP2998160B2 (ja) | 1990-01-10 | 2000-01-1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人工砥石 |
JP2750552B2 (ja) * | 1991-06-20 | 1998-05-13 | 帝国ピストンリング株式会社 | ホーニング砥石とホーニング方法 |
US5443417A (en) | 1992-11-18 | 1995-08-22 | Sunnen Products Company | On edge honing devices |
JPH06262523A (ja) | 1993-03-10 | 1994-09-20 | Canon Inc | 研削砥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051908B2 (ja) | 1993-11-12 | 2000-06-12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ダイヤモンド砥石 |
JP3072366B2 (ja) | 1997-11-10 | 2000-07-31 | 工業技術院長 | 多刃研削工具の製造方法 |
JPH11216675A (ja) | 1998-02-03 | 1999-08-10 | Kurenooton Kk | 高精度超砥粒ホイール |
JP2001071267A (ja) | 1999-09-02 | 2001-03-21 | Allied Material Corp | 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ダイヤモンドドレッ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347453A (ja) | 2000-06-06 | 2001-12-18 | Takeshi Ryu | 電着砥石の切れ味を向上する方法 |
JP2003311602A (ja) * | 2002-04-22 | 2003-11-05 | Chishima Kogyo Kk | ホーニング工具 |
JP2004358640A (ja) | 2003-06-09 | 2004-12-24 | Goei Seisakusho:Kk | 電着工具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着工具 |
JP4711638B2 (ja) | 2004-03-29 | 2011-06-2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
JP4624293B2 (ja) | 2006-03-31 | 2011-02-02 |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スーパーアブレーシブ | Cmp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JP2008114334A (ja) | 2006-11-06 | 2008-05-22 | Mezoteku Dia Kk | Cmp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7283487A (ja) * | 2007-08-06 | 2007-11-01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274352A (ja) | 2009-05-27 | 2010-12-09 | Nippon Steel Materials Co Ltd | 研磨布用ドレッサー |
-
2011
- 2011-05-19 WO PCT/JP2011/061578 patent/WO20111456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5-19 CN CN201180025235.0A patent/CN1029058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5-19 US US13/698,787 patent/US923829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12886A (zh) * | 1974-02-16 | 1975-09-04 | ||
JPH0557617A (ja) * | 1991-08-28 | 1993-03-09 | Komatsu Ltd | 電着工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79206A (ja) * | 1993-06-28 | 1995-01-13 |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 電着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カッタ |
CN1882418A (zh) * | 2003-09-23 | 2006-12-2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磨料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292062A (zh) * | 2004-03-01 | 2008-10-22 | 宋健民 | 可控制晶种位置的超级磨粒的合成体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2975A (zh) * | 2019-03-26 | 2019-07-26 | 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涂附磨具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12873067A (zh) * | 2021-03-22 | 2021-06-01 | 阳泉市中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可形变树脂砂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873067B (zh) * | 2021-03-22 | 2022-07-29 | 阳泉市中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可形变树脂砂轮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38290B2 (en) | 2016-01-19 |
WO2011145698A1 (ja) | 2011-11-24 |
CN102905850B (zh) | 2016-07-06 |
US20130065496A1 (en) | 2013-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5850A (zh) | 磨具、磨具的制造方法、镗削工具、磨粒定位夹具及后刀面成型方法 | |
US6869343B2 (en) | Turning tool for grooving polishing pa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olishing pad using the tool, and polishing pad produced by using the tool | |
US9174316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ller | |
JPH10337668A (ja) | 切削研削両用工具 | |
US20110151750A1 (en) | Grinding machine for grinding workpieces | |
CN103586751A (zh) | 晶圆的倒角加工方法和装置以及磨具角度调整用工具 | |
CN101341003A (zh) | 砂轮修整装置 | |
CN102205516A (zh) | 圆板状工件的外周加工装置 | |
CN106142198A (zh) | 切断装置以及切断方法 | |
CN108177038A (zh) | 磨削装置 | |
JP4902396B2 (ja) | 芯出し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芯出し位置決め方法 | |
US20090044669A1 (en) | Machining method employing oblique workpiece spindle | |
JP4195343B2 (ja) | 内面研削盤 | |
KR102390169B1 (ko) | 순차적인 절삭팁을 가진 쐐기 형태의 블레이드가 부착된 밀링커터 | |
JP2018001319A (ja) | センタ及び研削盤 | |
JP2001162426A (ja) | 曲面切削装置及び曲面切削方法 | |
JP2007118143A (ja) | ツルーイング装置及びツルーイング方法 | |
CN209812037U (zh) | 一种物料精密移动和位置控制组件 | |
JPS6384859A (ja) | 研磨装置 | |
JPH1133889A (ja) | ガラス基板の内外周面の研削装置 | |
JP3510864B2 (ja) | コンプレッサーシリンダーのベーン溝研磨装置 | |
JP2006346762A (ja) | 砥石成形方法、砥石車製作方法、研削方法および研削装置 | |
JPH01205908A (ja) | 転削工具 | |
JPH0655322A (ja) | 工作装置における加工方法 | |
JP2004243432A (ja) | 切削加工方法、切削加工装置および金型製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