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3489A - 电感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感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3489A
CN102903489A CN201210262667XA CN201210262667A CN102903489A CN 102903489 A CN102903489 A CN 102903489A CN 201210262667X A CN201210262667X A CN 201210262667XA CN 201210262667 A CN201210262667 A CN 201210262667A CN 102903489 A CN102903489 A CN 102903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element
lower flange
electrode
pair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26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3489B (zh
Inventor
和田朋之
坂东政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03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3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3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3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相对于不同的多个宽度的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均能够实现安装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具备:具有形成于卷芯部的两端部的上凸缘部以及下凸缘部的磁芯、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形成于下凸缘部的一对端子电极,下凸缘部具有内表面、底面、一对侧面、一对端面,端子电极具有主电极区域和从主电极区域朝一对侧面方向分别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电极区域,导线的两端部分别经过下凸缘部的侧面以及底面与端子电极连接,在下凸缘部的底面的导线的两端部所经过的区域不形成端子电极的延伸电极区域。

Description

电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元件,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安装于宽度不同的多个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的电感元件。
背景技术
作为在各种电子仪器中使用的电感元件,普遍使用由在鼓型的磁芯卷绕导线,并将导线的两端部连接于在磁芯上形成的端子电极的构造构成的元件。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0-171054号公报)中公开了由上述构造构成的以往的电感元件。图9中示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感元件800。
电感元件800具有鼓型的磁芯101。磁芯101由在卷芯部(未图示)的两端部形成上凸缘部102、下凸缘部103的构造构成。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图9中,将电感元件800上下颠倒而示出,即,使上凸缘部102处于下方、下凸缘部103处于上方。
下凸缘部103具备卷芯部侧的内表面(未图示)、底面103a、一对侧面103b、一对端面103c。此外,侧面103b由多个面相连的形状构成。
另外,在磁芯101的卷芯部卷绕有被施加绝缘覆层的导线104。
进而,在磁芯101的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形成一对端子电极105、105。此外,导线104的两端部104a、104a在被预先剥离绝缘覆层后,分别经过下凸缘部103的侧面103b以及底面103a与端子电极105、105连接。
此外,在电感元件800中,在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形成一对槽103d、103d,导线104的两端部104a、104a被收纳于槽103d、103d。另外,端子电极105、105由在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设置凹部(未图示)并于其中埋入焊锡的结构构成。然而,槽103b、103b并非必需。另外,作为端子电极105、105,不采用在凹部中埋入焊锡来形成,而通过在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烧结银浆等来形成的情况更为普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0-17105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感元件800中存在如下问题:当通过使用膏状焊锡等的回流焊锡进行安装时,能够恰当地安装于特定宽度的焊盘电极,但却无法恰当地安装于其它宽度的焊盘电极。
即,并不局限于电感元件,对于电子元件而言,多由其生产商及销售商(以下称作“生产商等”)注释所推荐的焊盘电极的尺寸。例如,对于作为生产商等的A公司而言,如图10(A)所示,推荐使宽度1.0mm×长度0.9mm的一对焊盘电极(以下称作“窄幅焊盘电极201”)以0.8mm间隔对置的结构作为焊盘电极,生产并销售具备与之匹配的端子电极的电感元件。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另一生产商等的B公司而言,如图10(B)所示,推荐使宽度1.6mm×长度0.65mm的一对焊盘电极(以下称作“宽幅焊盘电极202”)以0.7mm间隔对置的结构作为焊盘电极,生产并销售具备与之匹配的端子电极的电感元件。
此外,关于电感元件的安装,是通过下述步骤来进行的:在形成于基板等的窄幅焊盘电极201、201或宽幅焊盘电极202、202的表面涂覆膏状焊锡等后,配置电感元件,再以基板为单位放入隧道式烘炉中进行加热,之后从隧道式烘炉中取出并冷却。
电感元件800的端子电极105的宽度形成为约1.0mm,因此如图11(A)所示,能够恰当地安装于窄幅焊盘电极201、201。(图11(A)中,窄幅焊盘电极201的被电感元件800遮挡的部分以虚线示出,并且因形成在电感元件800的底面而看不到的端子电极105以带有阴影线的虚线示出。以下,图11(B)、图13(A)、(B)中均以同样的方式示出。)
然而,当意欲将电感元件800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202时,如图11(B)所示,存在电感元件800在宽幅焊盘电极202、202上旋转的情况。这是由于当膏状焊锡受热而熔融时电感元件800的位置变得不稳定而发生流动所致。
为了恰当地将电感元件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202,不得不较宽地形成端子电极的宽度。图12中示出较宽地变更设计电感元件800的端子电极105的宽度的另一以往的电感元件900。
电感元件900中,端子电极115的宽度形成为约1.6mm。电感元件900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电感元件800相同。
其结果,如图13(A)所示,电感元件900能够恰当地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202。
然而,当意欲将电感元件900安装于窄幅焊盘电极201、201时,如图13(B)所示,存在电感元件900偏移到窄幅焊盘电极201、201的一侧的情况。这是由于当膏状焊锡受热而熔融时电感元件900的位置变得不稳定而发生流动所致。
这样,对于以往的电感元件800、900而言,存在当通过使用膏状焊锡等的回流焊锡进行安装时能够恰当地安装于特定宽度的焊盘电极,但却无法恰当地安装于其它宽度的焊盘电极的问题。即,在A公司与B公司所推荐的焊盘电极的尺寸不同时,存在如下问题:A公司的电感元件只能安装于A公司所推荐的焊盘电极,B公司的电感元件只能安装于B公司所推荐的焊盘电极,两者间不存在互换性。
此外,在增大了端子电极115的宽度的以往的电感元件900中,还存在导线104的断线难以被发现这样的其它问题。即,导线104的端部104a经过下凸缘部103的侧面103b与形成于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的端子电极115连接,但导线104容易在下凸缘部103的侧面103b与底面103a所形成的边的附近处发生断线。然而,对于下凸缘部103的底面103a而言,当在侧面103b与底面103a所形成的边的附近存在宽度增大后的端子电极115时,存在容易在目视的检查过程中漏掉该部分的导线104的断线的问题。即,由于绝缘覆层被剥落的导线104与端子电极115双方均为金属色,因此无论导线104断线与否,均误认为未发生断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的电感元件所具有的问题而形成的,本发明的电感元件具备:磁芯,该磁芯具有卷芯部、以及形成于该卷芯部的两端部的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形成于下凸缘部的一对端子电极,该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下凸缘部具有内表面、底面、一对侧面、一对端面,一对端子电极分别具备:形成于下凸缘部的底面的主电极区域、从该主电极区域朝下凸缘部的一对侧面方向分别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电极区域,导线的两端部分别经过下凸缘部的侧面以及底面与端子电极连接,在下凸缘部的底面上的导线的两端部所经过的区域不形成上述端子电极的上述延伸电极区域。
此外,亦可在下凸缘部的侧面形成使导线经过的凹部。此时,在生产或安装等时,即便物体(装置、夹具、其它电子元件等)意外与下凸缘部的侧面碰撞,也不会发生导线断线。
另外,亦可形成为一对端子电极还分别在下凸缘部的端面具有端面电极区域。此时,由于能够在端面电极区域与焊盘电极之间形成填锡部(solder fillet),因此能够实现牢固的接合。
另外,亦可形成为:端子电极的延伸电极区域分别在中途形成台阶部,该延伸电极区域在从主电极区域朝向下凸缘部的上述侧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长度。例如,当延伸电极区域具有不同的两个长度时,能够凭借主电极区域与延伸电极区域实现相对于共计三个不同宽度的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的安装。
另外,亦可形成为:端子电极的延伸电极区域分别形成至下凸缘部的底面与侧面所形成的边。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具有主电极区域和从该主电极区域朝向下凸缘部的一对侧面方向分别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电极区域,因此相对于多个不同的宽度的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都能够实现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电感元件在下凸缘部的底面的导线的两端部所经过的区域不设置端子电极的延伸电极区域,因此当在该附近出现导线断线时能够容易发现该情况。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电感元件100的仰视图。
图2(A)是表示将电感元件100安装于窄幅焊盘电极201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B)是表示将电感元件100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200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300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400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500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600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700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电感元件800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窄幅焊盘电极201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宽幅焊盘霞极202的俯视图。
图11(A)是表示将电感元件800安装于窄幅焊盘电极201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将电感元件700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另一以往的电感元件900的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将电感元件900安装于宽幅焊盘电极202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B)是表示将电感元件900安装于窄幅焊盘电极201的状态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磁芯;2:上凸缘部;3、13:下凸缘部;3a、13a:底面;3b、13b:侧面;3c、13c:端面;13d:槽;4:导线;4a:端部;5、15、25、35、45、55:端子电极;5a、15a、25a、35a、45a、55a:主电极区域;5b、15b、25b、35b、45b、55b:延伸电极区域;5c:端面电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B)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其中,图1(A)为立体图,图1(B)为仰视图。
电感元件100具备由铁素体等构成的鼓型的磁芯1。磁芯1由在卷芯部(未图示)的两端部形成上凸缘部2和下凸缘部3的构造构成。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A)中将电感元件100上下颠倒而示出,即,使上凸缘部2处于下方、下凸缘部3处于上方。磁芯1既可由铁素体等磁性体形成,也可以由氧化铝等非磁性体形成。
下凸缘部3具有卷芯部侧的内表面(未图示)、内表面的背侧的底面3a、一对侧面3b、一对端面3c。此外,侧面3b由多个面相连的形状构成,利用上述面形成后述的导线4所经过的凹部3e。
另外,在磁芯1的卷芯部卷绕有被施加聚氨酯等绝缘覆层的、由Cu、Ag等构成的导线4。
进而,在磁芯1的下凸缘部3的底面3a形成有一对端子电极5、5。端子电极5、5例如通过烧结银浆、铜浆等而形成。
各端子电极5在下凸缘部3的底面3a具备主电极区域5a、和从主电极区域5a朝下凸缘部3的一对侧面3b方向分别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电极区域5b、5b。进而,各端子电极5在下凸缘部3的端面3c具备端面电极区域5c。此外,图1(B)中虽然对主电极区域5a与延伸电极区域5b之间示出虚线,但其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的,实则两者形成为一体。
主电极区域5a起到能够安装于图10(A)所示的窄幅焊盘电极201的作用,具有约1.0mm的宽度。另一方面,延伸电极区域5b、5b起到能够安装于图10(B)所示的宽幅焊盘电极202的作用,从延伸电极区域5b的一端到延伸电极区域5b的另一端具有约1.6mm的宽度。此外,端面电极区域3c在与焊盘电极之间形成填锡部,用于强化接合且准确地调整安装位置。
此外,导线4的两端部4a、4a在被预先剥离绝缘覆层后,分别经过下凸缘部3的侧面3b以及底面3a与端子电极5、5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下凸缘部3的底面3a的、导线4的端部4a与端子电极5的连接部分附近未形成端子电极5的延伸电极区域5b,下凸缘部3的底面3a的底材裸露,因此即便导线4在下凸缘部3的侧面3b与底面3a所形成的边的附近发生断线,仍能够容易地发现断线。因此,不会误将不良品当做良品出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凸缘部3的侧面3b由多个面相连的形状构成,利用上述面在侧面3b形成凹部3e。因此,通过使导线4经过凹部3e,使导线4在下凸缘部3的侧面3b的经过位置稳定。
上述构造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首先,制作在卷芯部的两端具备上凸缘部2与下凸缘部3的鼓型的磁芯1。具体地说,将铁素体、氧化铝等粉末填充于由规定的形状构成的金属模,加压后得到成型体。接着,按照规定的轮廓烧制该成型体,得到磁芯1。
接下来,在磁芯1形成一对端子电极5、5。具体地说,在磁芯1的下凸缘部3的底面3a以及端面3c按照期望的形状印刷、烧结形成银浆或铜浆。
接下来,在磁芯1的卷芯部卷绕导线4。具体地说,将导线4的一端部4a固定于夹紧机构等,之后使用线供给喷嘴等进行卷绕。
接下来,将导线4的两端部4a、4a浸渍于绝缘覆膜剥离剂,从表面剥离绝缘覆膜。
最后通过加压夹具等对导线4的两端部4a、4a加压,使之连接于端子电极5、5,由此完成电感元件100。此外,在将导线4的两端部4a、4a连接于端子电极5、5时,除了加压之外,亦可通过加热或施加超声波振动来进行。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由于电感元件100的端子电极5的主电极区域5a的宽度形成为约1.0mm,因此如图2(A)所示,能够恰当地安装于由宽度1.0mm构成的窄幅焊盘电极201、201。(图2(A)中,窄幅焊盘电极201的被电感元件100遮挡的部分以虚线示出,并且因形成在电感元件100的底面而看不到的端子电极5以带有阴影线的虚线示出。以下,图2(B)中以同样的方式示出。)
另外,由于电感元件100的端子电极5的从延伸电极区域5b的一端到延伸电极区域5b的另一端的宽度形成为约1.6mm,因此如图2(B)所示,还能够恰当地安装于由宽度1.6mm构成的宽幅焊盘电极202、202。
这样,相对于宽度不同的窄幅焊盘电极201、201与宽幅焊盘电极202、20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均能够实现良好的安装。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的构造、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和安装状态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可以按照本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电感元件100中,设定主电极区域5a的宽度为约1.0mm,从延伸电极区域5b的一端到延伸电极区域5b另一端的宽度为约1.6mm,但宽度尺寸并不局限于此,亦可根据安装的焊盘电极适当地予以改变。
[第二实施方式]
图3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200。
在电感元件200中,在下凸缘部13的底面13a设置用于收纳导线4的两端部4a、4a的一对槽13d、13d。电感元件2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在电感元件200中,由于在下凸缘部13的底面13a形成用于收纳导线的两端部4a、4a的槽13d、13d,因此导线的两端部4a、4a不会从下凸缘部13的底面13a突出。因此,电感元件200与电感元件100相比高度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
图4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300。
在电感元件300中,从主电极区域15a起直至下凸缘部3的底面3a与侧面3b所形成的边为止,形成各端子电极15的延伸电极区域15b。电感元件3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在电感元件300中,能使下侧凸缘部3的宽度与根据安装的焊盘电极确定的、从延伸电极区域5b的一端到延伸电极区域5b的另一端的宽度匹配。即,在电感元件300中,能够将下凸缘部3的宽度减小到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实现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400。
电感元件400中,从各端子电极25的主电极区域25a起朝向下凸缘部3的侧面3b沿下凸缘部3的端面3c形成一对延伸电极区域25b、25b。电感元件3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这样,各端子电极25的延伸电极区域25b的形成位置为任意。电感元件400相对于宽度不同的两个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也均能够实现良好安装。
[第五实施方式]
图6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500。
电感元件500中,从各端子电极35的主电极区域35a朝向下凸缘部3的侧面3b分别形成两对延伸电极区域35b、35b。即,在导线4的端部4a与端子电极35的连接部分的两侧分别形成延伸电极区域35b、35b。电感元件5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这样,设置在各端子电极35的延伸电极区域35b、35b的对数为任意,电感元件500相对于宽度不同的两个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也均能够实现良好安装。
[第六实施方式]
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600。
电感元件600中,从各端子电极45的主电极区域45a朝向下凸缘部3的侧面3b形成一对延伸电极区域45b,该一对延伸电极区域45b在中途形成台阶部,且具有不同的两个长度。即,如图7所示,延伸电极区域45b从主电极区域45a朝向下凸缘部3的侧面3b具有不同的两个长度L1与L2。电感元件6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这样,通过在延伸电极区域45b形成台阶部,使其具有不同的两个长度,能够凭借主电极区域与延伸区域实现相对于共计三个不同宽度的焊盘电极中的任意电极的安装。
[第七实施方式]
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700。
电感元件700中,使各端子电极55的角部形成圆角。即,各主电极区域55a以及各延伸电极区域55b分别在角部具有圆角。电感元件700的其它结构与图1(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感元件100相同。
这样,如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电极55所示,角部无需为直角,也可以具有圆角。

Claims (5)

1.一种电感元件,具备:磁芯,该磁芯具有卷芯部、以及形成于该卷芯部的两端部的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导线;以及形成于所述下凸缘部的一对端子电极,
所述电感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凸缘部具有内表面、底面、一对侧面、一对端面,
所述一对端子电极分别具有:形成于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底面的主电极区域、以及从该主电极区域朝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一对侧面方向分别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电极区域,
所述导线的两端部分别经过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侧面以及所述底面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
在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底面上的所述导线的两端部所经过的区域,不形成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延伸电极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侧面形成用于使所述导线经过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端子电极还分别具有形成于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端面的端面电极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延伸电极区域分别在中途形成台阶部,所述延伸电极区域从所述主电极区域朝向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侧面具有不同的多个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延伸电极区域分别形成为直至所述下凸缘部的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所形成的边。
CN201210262667.XA 2011-07-29 2012-07-26 电感元件 Active CN102903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6897A JP5516530B2 (ja) 2011-07-29 2011-07-29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11-166897 2011-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3489A true CN102903489A (zh) 2013-01-30
CN102903489B CN102903489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57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2667.XA Active CN102903489B (zh) 2011-07-29 2012-07-26 电感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10947B2 (zh)
JP (1) JP5516530B2 (zh)
KR (1) KR101364915B1 (zh)
CN (1) CN102903489B (zh)
TW (1) TWI4424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190A (zh) * 2015-07-02 2015-09-23 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一种无电镀、环保型的磁芯电感及其加工工艺
CN110838400A (zh) * 2014-04-30 2020-02-25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与电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0507A (ja) * 2011-01-31 2012-08-23 Toko Inc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KR101823189B1 (ko) * 2014-01-27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어셈블리
US10170234B2 (en) * 2015-01-22 2019-01-01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wire connection
JP7091622B2 (ja) * 2017-09-08 2022-06-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148247B2 (ja) 2018-02-09 2022-10-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JP7173057B2 (ja) * 2020-01-07 2022-11-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7461A (en) * 1986-07-01 1988-10-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C composite component
JPH06275454A (ja) * 1993-03-24 1994-09-30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方法
JPH11251159A (ja) * 1998-02-27 1999-09-17 Murata Mfg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34619A (zh) * 2006-02-08 2007-09-12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绕线型线圈零件
JP2011138911A (ja) * 2009-12-28 2011-07-14 Koa Corp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6517U (ja) * 1984-05-02 1985-11-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ツプコイル
JPH0227530A (ja) 1988-07-15 1990-01-30 Sony Corp バイアス調整回路
JPH0587913U (ja) * 1992-04-23 1993-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コイル
JPH06325938A (ja) * 1993-05-11 1994-11-25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
JPH07302719A (ja) 1994-05-09 1995-11-14 Murata Mfg Co Ltd インダクタ
JPH0855738A (ja) * 1994-08-12 1996-02-27 Murata Mfg Co Ltd トランス
JPH11219827A (ja) * 1998-01-30 1999-08-10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インダクタ
JP4203949B2 (ja) * 2003-04-03 2009-01-07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05210055A (ja) * 2003-12-22 2005-08-04 Taiyo Yuden Co Ltd 面実装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4408B2 (ja) * 2007-09-05 2012-11-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電子部品
JP2010109211A (ja) * 2008-10-31 2010-05-13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71054A (ja) * 2009-01-20 2010-08-05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電子部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7461A (en) * 1986-07-01 1988-10-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C composite component
JPH06275454A (ja) * 1993-03-24 1994-09-30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方法
JPH11251159A (ja) * 1998-02-27 1999-09-17 Murata Mfg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34619A (zh) * 2006-02-08 2007-09-12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绕线型线圈零件
JP2011138911A (ja) * 2009-12-28 2011-07-14 Koa Corp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400A (zh) * 2014-04-30 2020-02-25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与电感器
CN104934190A (zh) * 2015-07-02 2015-09-23 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一种无电镀、环保型的磁芯电感及其加工工艺
CN104934190B (zh) * 2015-07-02 2017-07-04 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一种无电镀、环保型的磁芯电感及其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3489B (zh) 2015-12-09
TW201316361A (zh) 2013-04-16
JP2013030673A (ja) 2013-02-07
US8710947B2 (en) 2014-04-29
JP5516530B2 (ja) 2014-06-11
KR20130014413A (ko) 2013-02-07
US20130027166A1 (en) 2013-01-31
KR101364915B1 (ko) 2014-02-19
TWI442423B (zh) 2014-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3489A (zh) 电感元件
JP6966722B2 (ja) コイル装置
US4759120A (en) Method for surface mounting a coil
US7113067B2 (en) Wire-wound coi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013274A1 (en) Coil device
CN101796599B (zh) 磁性零件
US20180366255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8198234A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JP5373594B2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26976A (ja) コイル装置
US10347416B2 (en) Coil component, circuit board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il component
JP2006049383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20210065954A1 (en) Coil device
JP2008060593A (ja) コイル部品
US11621118B2 (en) Coil device
JP5880588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05251933A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JPH07142257A (ja) 面実装型コイル
KR200331060Y1 (ko) 인덕터의 구조
KR100952046B1 (ko) 단자가 없는 인버터 트랜스포머의 보빈구조
JP4291425B2 (ja) 角形空芯コイル
JP3196718B2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310576B2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22156997A (ja)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コア
JP2014036099A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