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805A - 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3805A CN102883805A CN2011800212616A CN201180021261A CN102883805A CN 102883805 A CN102883805 A CN 102883805A CN 2011800212616 A CN2011800212616 A CN 2011800212616A CN 201180021261 A CN201180021261 A CN 201180021261A CN 102883805 A CN102883805 A CN 102883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rbing material
- solute
- skeleton
- copolymer
- mono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1—Sorb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parative, analytical or investigative chromatography
- B01J20/282—Porous sorbents
- B01J20/285—Porous sorbents based on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3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 C08F212/36—Divinylbenz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F226/06—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0/00—Aspects relating to sorbent materials
- B01J2220/5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sorbent or filter aid materials
- B01J2220/62—In a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0/00—Aspects relating to sorbent materials
- B01J2220/80—Aspects related to sorb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parative, analytical or investigative chromatography
- B01J2220/82—Shaped bodies, e.g. monoliths, plugs, tubes, continuous bed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2—Mass spectrometers
- G01N30/7233—Mass spectrometers interfaced to liquid or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于包括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能够抑制杂质吸附并且进行高效率且选择性优异的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和固相萃取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包含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和能够与该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单体的共聚物构成,所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其中多官能杂环构成主链结构。另外,固相萃取的方法包含下述工序:使以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中的任一种作为溶质的溶液与该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从而选择性地吸附保持1种以上溶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体试样中的药物浓度的微量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对许多药物进行了基于药物浓度的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其结果得知,比起给药量,药理作用更强烈地依赖于药物浓度,血中药物浓度成为治疗效果、副作用表现的重要的判断基准。另外还得知,以往被认为治疗效果的个人差别大的药物的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感受性的个人差别,而是来自药物浓度的个人差别。
对于伴随强副作用的药剂,被称作药物治疗监测(Therapeutic DrugMonitoring:TDM)的药剂给药的方法受到关注。通常,对于药剂的使用量,可由疗效、临床检查等的结果来决定给药量(标准用量),但即使服用同一用量的药剂,由于人不同,血中药物浓度也未必相等。这是因为吸收、组织分布、蛋白结合、肝代谢、肾排泄等在药物体内动态中存在个人差别,因此最好根据本来给药的患者的症状而个别最佳化。TDM是通过测定各个患者的血中药物浓度,按照处于最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内的方式将用量·用法个性化的医疗技术。
作为TDM的药物血中浓度测定方法,主要使用:利用针对测定药剂的抗体的免疫学的测定法;使用质谱分析仪(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的分离分析法。免疫学的测定法由于测定简便且迅速,因此广泛用作TDM分析方法。但是,低分子量(分子量1,500以下)的分子对抗体的选择性低,分析精度低。作为低分子量的药物分析方法,进行了HPLC分析的导入,但存在测定的吞吐量低,低浓度检查时灵敏度不足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MS分析是虽然存在杂质的影响所导致的测定灵敏度的下降、装置的小型化等问题,但检测灵敏度、选择性优异的分析方法,作为能够消除HPLC分析的缺点的TDM分析方法而受到关注。另外,作为补偿MS分析的灵敏度下降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Extraction:SPE)的样本的前处理方法。
固相萃取是制备MS分析等的定量分析用样品时所用的方法,能够分离除去样本中所含的除分析对象外的基体成分(杂质·夹杂物),并进行测定对象物的浓缩、精制。这里,杂质中有时包含成为定量分析的测定灵敏度的下降主要原因的成分,可以通过进行固相萃取来降低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因此,固相萃取作为有用的分离技术,是对于微量的有机物的分析,例如水质、土壤等的微量成分分析、微量添加物、毒物、农药等的定量分析等有用的方法,在包括环境污染、医药开发、食品营养评价、功能性食品营养评价、饮用水纯度评价、和生物工程的广泛的领域中使用。固相萃取进一步对于作为TDM分析的干扰成分的血浆蛋白质、磷脂质、其他的基体成分的除去也是有效的,对于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分析也表现出效果。
关于SPE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例如可列举(非专利文献2)和(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水溶液的固相萃取可通过如下的过程来进行。首先,在筒内填充有吸附材料的柱或筒中通入样品溶液,将对象物吸附于吸附材料表面,使基体成分直接流出。接着,通入清洗溶剂清洗吸附材料后,利用溶出溶剂将对象物流去、浓缩。这里,溶剂-吸附材料间的亲和性、对象物-吸附材料间的吸附强度、吸附材料的表面积是决定固相萃取性能的重要的要素。
在通用的固相萃取中,通常可使用注射器,柱、筒状的容器,作为筒的例子,不仅可列举通常的圆筒状筒,还可列举圆盘和圆盘筒、多孔板(MultiwellPlate)、SPE移液器吸头和自动装置互换大型贮存器。药剂筛选和临床试验中的利用都需要高的试样处理能力,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可列举利用液相色谱的质谱分析(LC-MS)、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作为可用于这两者的筒,可列举多孔板方式(例如、96孔板、384孔板和1536孔板)。
作为广泛用作固相萃取用的吸附材料的例子,已知二氧化硅粒子,利用疏水性的辛基(C8)官能团、十八烷基(C18)官能团等进行了表面修饰的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非专利文献4)。通过在使用前将经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吸附材料浸渍于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极性有机溶剂与疏水性官能团进行溶剂化,从而官能团与水的亲和性提高,吸附保持溶质的表面积增大。另一方面,对于与极性有机溶剂的溶剂化不充分或干燥的吸附材料而言,由于疏水性官能团的凝集而导致溶质的保持能力下降,难以进行利用固相萃取的分离。因此,该吸附材料的表面需要经常在保持(调节)与极性有机溶剂充分溶剂化的状态下进行固相萃取,操作变得非常繁杂。另外,二氧化硅表面的残存硅烷醇基容易受到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根据固相萃取条件,溶质的保持能力有时会下降。
作为替代二氧化硅的吸附材料的例子,已知使用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甲基丙烯酸酯为聚合主链的树脂粒子的技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树脂粒子是与二氧化硅粒子相比,对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的稳定性高,且表面积大的粒子,因此溶质的保持能力比二氧化硅粒子高。另一方面,由于表面为疏水性,因此必须与表面修饰二氧化硅同样地进行利用极性有机溶剂的调节等繁杂的操作。另外,对于任何粒子,根据溶质的极性和固相萃取条件不同,溶质的保持能力发生变化,存在由于固相萃取条件不同,测定可靠性不同这样的问题。
作为缓和上述树脂粒子的疏水性的方法,已知使用由在二乙烯基苯等疏水性单体中导入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等亲水性单体的疏水性-亲水性单体共聚物构成的吸附材料的方法(专利文献4)。作为具有该结构的例子,可列举Waters公司制OASIS(注册商标)HLB等二乙烯基苯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共聚物。该吸附材料包含亲水性的分子结构,因此水等极性溶剂与吸附材料间的润湿性提高,且亲水基所带来的溶剂保持能力高,不需要前述那样的多余的调节。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的药剂(例如,环状结构、分子量大的药剂等)和药剂代谢产物那样的具有高极性结构的化合物,无法充分保持在吸附材料表面上,在固相萃取中,在药剂溶液的导入和/或清洗工序中,发生极性溶质分子的不在预期内的脱离、溶出,溶质的回收率下降。特别地,在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固相萃取中,成为发生回收率的下降、进行固相萃取的样品的丧失大、损害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的结果。作为其原因,推定是因为,该共聚物中,亲水性吸附位点小且孤立,因此无法形成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分子的牢固吸附,与极性高的分子的吸附弱。而且,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官能团具有大体积结构,因此可推定成为药剂吸附时的立体阻碍主要原因,为溶质回收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另外,以离子性键的利用为目的,用磺酸、胺进行了表面修饰的树脂粒子也在市场上出售,但由于表面极性提高而导致低极性溶质分子的回收率相对下降,因此仅通过简单的亲水性提高,无法实现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的回收。
作为以高极性药剂为目标的吸附材料的例子,公开了一种按照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硝基化、还原和乙酰基化的顺序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形成能够保持极性溶质分子的亲水性表面的聚合物吸附材料(专利文献5)。通过制成表面被乙酰基覆盖的球状粒子,可形成亲水性表面,表现出极性溶质的保持能力优异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表面被亲水基覆盖,因此具有非极性结构的分子在吸附材料表面上的保持能力下降,无法表现出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另外,由于表面亲水性非常高,因此存在药剂以外的不在预期内的杂质吸附的发生、药剂-吸附材料间的牢固吸附所引起的脱离阻碍等与疏水性-亲水性单体共聚物不同的问题。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使特定的化合物与具有特定的溶解性参数的粒子状聚合物反应的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618,43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882,52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6,106,72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97/3877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03/10206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0-559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McDonald,Solid Phase Extraction Applications Guide andBibliography,sixth edition,Waters,Milford,MA(1995)
非专利文献2:E.M.Thurman and M.S.Mills,Solid-Phase Extrac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Wiley and Sons,New York,NY(1998)
非专利文献3:N.J.K.Simpson,Solid-Phase Extraction:Principles,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Marcel Dekker,New York,NY(2000)
非专利文献4:Bakerbond SPE Bibliography,JTBaker,Inc.,Phillipsburg,NJ(199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示,在固相萃取中,杂质(夹杂物)的影响所导致的分析装置的测定灵敏度下降是个大问题,利用固相萃取的前处理对于测定对象物的浓缩、精制是有效的方法。在组成复杂的成分分析(水质、土壤等的微量成分分析、微量添加物、毒物、农药等的定量分析、环境污染评价、医药开发、食品营养评价、功能性食品营养评价、饮用水纯度评价、TDM分析等)中,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强劲地保持测定对象的溶质的吸附材料。另外,对于吸附了溶质的吸附材料,也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利用水、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来清洗吸附材料从而除去杂质的吸附材料。另外,通过在清洗过程中除去有可能干扰质谱分析检测而引起离子抑制的杂质,可以期待MS分析的测定灵敏度上升。另外,期望通过水、极性溶剂可容易地溶剂化,长时间保持溶剂化的状态,并在湿润条件下或干燥条件下表现出同等的固相萃取性能。
特别地,在TDM用药剂定量分析中,利用该前处理来降低杂质量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测定对象的药剂具有多种多样的分子结构,极性的有无、极性的高低根据分子结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于固相萃取用的吸附材料,强烈要求能够高效率地保持具有更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的吸附性能。另外,以MS分析的分析次数的减少、高效率化、血中所含的药剂成分的筛选等为目的,也可充分考虑同时对多个测定对象物进行评价的情况。因此,吸附材料仅吸附测定对象成分的选择性也重要。
上述(专利文献4)所示的吸附材料可以通过吸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来实现调节的简化,从而能够进行工艺性优异的固相萃取。但是,该吸附材料中,发生不了与药剂亲水性结构的充分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吸附,有越是极性高的分子,利用固相萃取的样品回收量越下降的倾向。另外,亲水性官能团成为立体阻碍,溶质吸附受阻。作为TDM分析的目标药剂的一种的抗癫痫剂、抗生物质中包含许多具有环状的分子结构的药剂、分子量大的药剂和极性高的药剂,强烈要求开发能够高效率地固相萃取这些药剂的吸附材料。另一方面,如上述(专利文献5),对于被亲水性结构覆盖的结构而言,与烃基等非极性结构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减弱,担心低极性药剂的回收效率下降。由于该结构可能成为杂质吸附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仅通过吸附材料表面的亲水结构的简单的增加,无法实现吸附材料的功能性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中,吸附材料制造时所用的疏水性单体与亲水性单体的亲和性低,根据使它们共聚时的聚合条件,所得的聚合物的例如聚合比和粒径等有时波动较大。因此,这样制造的吸附材料存在作为吸附材料的性能不稳定这样的问题。进而,也存在有时为了使性能稳定而必须严格控制聚合条件,作为结果,制造成本高这样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技术中,是用长链的烃基(烷基)覆盖树脂表面的疏水性吸附材料,存在高极性药剂的固相萃取性能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问题为:对于包括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能够进行高效率且选择性优异的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在现状中并未获得。因此,以解决该问题及其他的问题为目的,对下述的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使用该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的方法进行研究。
另外,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宜且萃取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用于解决亲水性官能团的高极性化、能够减少立体阻碍的亲水性官能团的适用和杂质的吸附抑制与药剂回收性能的兼顾等技术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并对该吸附材料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以下,对本发明的解决方法进行公开。
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方法之一,提供一种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和具有一个以上能够与该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各至少1种以上的共聚物,所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且具有2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其中杂环构成主链结构。通过采用多官能单体,可在主链结构中引入杂环,形成立体阻碍小的平面状吸附位点。作为环结构中所含的杂原子的例子,优选电负度比碳高的典型元素。该杂原子是能够通过其他的亲水结构和氢键等诱发与溶质的亲水部的亲水性相互作用的原子。而且,通过使杂环结构具备具有非共价电子对的杂原子,杂环内的极性产生偏差,从而显示出与溶质的极性部位的亲水性相互作用。这里,杂环中所含的杂原子为1个时,得不到环结构的充分的极性差,高极性药剂等的吸附力弱,而通过形成具有2个以上杂原子的结构,可得到环结构内的高极性差。另外,通过包含多个亲水结构,从而对于溶质中所含的1个极性基,能够通过杂环内的多个吸附位点进行吸附保持。其以络合物中的多齿配体那样的形式,与例如1个溶质极性基形成架桥状的亲水性键,与包含多个的溶质极性基形成梯子状的亲水性键,从而能够更牢固且稳定地吸附保持药剂。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的解决方法,公开一种分离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固相萃取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固相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通过使以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的1种以上作为溶质的溶液与前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产生润湿,从而选择性地吸附保持1种以上溶质。作为溶液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包含样本的生物体基质、环境试样、医药试样等。作为固相萃取用装置的例子,可列举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填充有前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筒、固相萃取柱等。另外,作为该解决方法的适用例,可列举特征为将固相萃取装置用于样本的前处理的、利用液相色谱的质谱分析(LC-MS)系统、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等。
另外,对两亲性的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使用该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是,提供以下的(1)~(29)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的解决方法。
(1)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具有高极性分子结构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溶解度参数(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且两单体间的SP值之差至少为2.2。
(2)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SP值为11.5以上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
(3)前述(1)或(2)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共聚物的SP值为9.5以上。
(4)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富马酸、马来酸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
(5)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具有多个选自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且该多个高极性分子结构间所含的碳原子为4原子以内。
(6)前述(5)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乙烯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烯酸糠酯和甲基丙烯酸糠酯。
(7)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具有选自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和咪唑骨架中的高极性分子结构。
(8)前述(7)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苯基马来酰亚胺、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1-乙烯基咪唑。
(9)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是具有选自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高极性单体,该高极性单体中的杂原子的重量比为30重量%以上。
(10)前述(9)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
(11)前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构成共聚物的至少1种单体为包含2个以上能够聚合的不饱和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
(12)前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低极性单体选自烯丙基缩水甘油醚(SP值8.7)、苯乙烯(SP值9.2)、二乙烯基苯(SP值9.3)、甲基丙烯酸甲酯(SP值9.4)、丙烯酸甲酯(SP值9.5)、醋酸乙烯酯(SP值9.5)和双乙烯基苯基乙烷(SP值9.9)。
(13)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包含由选自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酸酐、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作为低极性单体的二乙烯基苯构成的单体单元,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
(14)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通过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法、粉碎或破碎而制成粒子。
(15)前述(14)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块状的粒子。
(16)前述(14)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球状的粒子。
(17)前述(16)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粒子的粒径为0.5~100μm。
(18)一种固相萃取方法,其包含如下工序:使包含选自非极性溶质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的1种以上作为溶质的溶液与前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使溶液中的溶质吸附保持于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
(19)前述(18)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溶液包含极性溶剂。
(20)前述(19)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极性溶剂为水或水与极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21)前述(19)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极性溶剂包含选自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1,4-二烷、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1种以上。
(22)前述(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溶液包括血浆、血清、血液、尿、髓液、滑液、生物体组织提取物、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化妆品、食品物质、或食品物质的提取物。
(23)前述(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作为固相萃取对象的溶质为药剂、抗菌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质、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分解生成物。
(24)前述(23)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生物体分子为蛋白质、维他命、激素、多肽、多核苷酸、脂质或碳水化合物。
(25)一种固相萃取筒,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填充前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而成。
(26)一种固相萃取柱,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填充前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而成。
(27)一种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分析(LC-UV)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前述(25)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前述(26)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28)一种液相色谱/质谱分析(LC-MS)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前述(25)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前述(26)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29)一种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前述(25)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前述(26)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进而,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作为其他的解决方法,通过使具有特定的溶解度参数的亲水性基团键合于具有特定的溶解度参数的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能够提供便宜且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说明书包含作为本申请的优先权基础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70421号、2010-104201号、2010-140691号的说明书和/或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应用含有多个具有非共价电子对的杂元素的杂环,能够获得通过溶质的亲水性官能团、与高极性结构的亲水性相互作用而能够牢固地吸附、保持溶质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另外,通过形成多官能的杂环,亲水基可以不像由单官能单体形成的聚合物那样作为侧链存在,而是引入主链结构中而存在。因此,可减少官能团对溶质的吸附表面所产生的立体阻碍,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溶质吸附。而且,通过导入具有多个杂原子的杂环,与具有一个亲水基的情况相比,可形成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溶质吸附的亲水性吸附位点,与具有一个亲水基的吸附材料相比,能够抑制亲水性单体的共聚比。如背景技术所示,如果吸附材料的亲水性提高,则例如在TDM分析中容易引起药剂以外的极性杂质(例如,磷脂质等)的吸附,但通过应用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能够兼顾极性杂质的吸附抑制和溶质回收性能的维持。另外,通过使用该吸附材料,能够提供在对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进行吸附的过程中溶质与吸附材料更牢固地结合,且能够容易地高效率进行溶质的回收且选择性优异的固相萃取的方法、固相萃取筒、固相萃取柱等固相萃取装置,并能够提供将这些固相萃取装置用作样本的前处理的LC-MS系统、FIA-MS系统等。上述以外的问题、构成以及构成由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获知。
另外,根据本发明,作为其他的解决方法,通过制成在吸附材料中并存有高极性和低极性结构的共聚物,可获得能够高效率地吸附、保持溶质的高极性结构、低极性结构的任一种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另外,通过使用该吸附材料,能够提供在对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进行吸附的过程中溶质与吸附材料更牢固地结合,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溶质的回收的高效率且选择性优异的固相萃取的方法、以及固相萃取筒、固相萃取柱等固相萃取装置。进而,通过将本发明的固相萃取方法作为前处理来实施,能够提供测定灵敏度高的LC-MS系统、FIA-MS系统等。
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便宜且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于实施例1和2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比较例的树脂粒子,使用LC-MS分析(苯巴比妥、苯妥英)和FIA-MS分析(万古霉素、雷帕霉素)来进行各溶质的固相萃取,并比较溶质的回收率的结果的图。
图2是表示对于实施例1和2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使用LC-MS分析(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和FIA-MS分析(万古霉素、茶碱、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评价对于各溶质分子的固相萃取性能的结果的图。
图3是表示对于实施例2~9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共聚比与由对应于作为磷脂质的一种的溶血卵磷脂(LPC)和卵磷酯(PC)的质量电荷比(LPC:m/z496、PC:m/z758)的LC-MS的信号强度的峰高求出的各相对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这里,将LC-MS的信号强度的峰高最高的实施例9(TACy共聚比=33.4mol%)的峰高作为100%,求出其他的共聚物的LPC和PC各自的相对强度。
图4是表示对于实施例3、5和7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使用FIA-MS,评价对于溶质分子(万古霉素、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固相萃取性能的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对于由实施例10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构成的整块状柱,使用FIA-MS,评价对于溶质分子(万古霉素、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固相萃取性能的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对于吸附材料的粒径、粒径分布不同的实施例5、11和12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使用FIA-MS,评价吸附了溶质的溶液(100μL)、和为了清洗吸附材料而添加的纯水(200μL)中所含的溶质成分(万古霉素、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回收率(溶质损失)的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对于吸附材料的粒径、粒径分布不同的实施例5、11和12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使用FIA-MS,评价对于溶质分子(万古霉素、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固相萃取性能的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对于吸附材料的粒径、粒径分布不同的实施例5、11和12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测定粒径分布的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使用实施例18~23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和比较例的吸附材料,进行包含各溶质的溶液的固相萃取,并通过LC-UV分析(苯巴比妥、苯妥英)和FIA-MS分析(雷帕霉素)而测定的溶质的回收率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实施例18~23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包含高极性溶质分子(茶碱)的溶液的固相萃取,并通过LC-MS而测定的溶质的回收率的图。
图11是表示使用实施例18~23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包含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的混合溶液的固相萃取,并通过LC-MS而测定的溶质的回收率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实施例18~23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包含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混合溶液的固相萃取,并通过FIA-MS而测定的溶质的回收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使用该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进行说明。
以往的吸附材料技术中,以极性溶剂的润湿性提高为目的,提出了具有疏水-亲水结构的共聚物的方案,但与本发明那样的杂环的主链结构相比,亲水性低的单体的导入是主要的,在吸附的形成中亲水性相互作用的贡献低。特别地,有固相萃取引起的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回收能力下降的倾向,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吸附只不过是辅助性的作用。本发明中,作为用于实现高效率的药剂吸附的指标,着眼于(1)亲水性吸附位点的吸附能力提高(2)药剂吸附部位的立体阻碍减少(3)极性杂质的吸附抑制这3项,由此定义多官能含杂环单体。以下,本发明中,对象溶质设想为药剂、药品而进行记述。但是,本发明中的对象溶质只要是通过固相萃取可回收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适合的对象溶质,可列举药品、药剂、抗菌剂、抗癫痫剂、免疫抑制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代谢药剂、或代谢产物的分解生成物等。
本发明中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是指,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且具有2个以上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的单体组。该单体组中的任一种都在杂环内具有多个亲水性吸附位点,因此可推定,这些多个位点协作性地起到亲水性相互作用,与一个亲水基的情况相比,溶质的吸附保持容易且牢固。而且,通过具有2个以上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杂环被引入共聚物的主链中。由此可推定,亲水性吸附位点并非针对以往作为侧链存在的官能团那样的大体积结构,而是针对共聚物的主链,获得平面状的结构。其结果是,溶质吸附时的立体阻碍的影响得到抑制,溶质的亲水部容易与吸附材料发生亲水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吸附。接着,溶质的疏水性部位通过与吸附材料的疏水性骨架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并稳定化,推定溶质全体得到吸附保持。另外,通过杂环的主链结构的导入,与极性溶剂的溶剂化、润湿性提高。
所谓能够与本发明中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包含官能团的单体,只要是能够与上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共聚的单体,对于聚合部位的结构、主链结构、官能团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中的溶质吸附中,亲水性相互作用由于是主要由杂环的结构所带来的效果,因此推定并不依赖于作为共聚对象的单体的结构。这里,吸附疏水性部位多的疏水性溶质的情况下,通过像以往那样导入亲水性部位多的单体,有可能产生吸附性能的下降和杂质吸附量的增加等不在预期内的结果。因此,关于该共聚对象的单体,更优选具有烃基、烃环、芳香族烃等疏水性结构的单体组。该单体组与烃基等疏水性结构的亲和性高,且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吸附。另外,通过形成与杂环结构的极性反差,能够提供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的任一种,吸附保持能力都优异的吸附材料表面。
本发明中的吸附是指,通过亲水性相互作用和疏水性相互作用,溶质与吸附材料可逆地结合的状态。亲水性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氢键、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离子-偶极子间相互作用、偶极子-诱发偶极子相互作用、伦敦分散力等极性结构参与的分子间力总体。
关于本发明中的溶质的极性,基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如下定义。高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2.0~1.5的分子。同样地,中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1.5~3.0的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3.0以上的分子。另外,logP值是以数值表示溶质的极性的值,分子结构计算的值、实测值都可以适用。另外,低极性、中极性和高极性的分类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出现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分类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对于包含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能够进行高效率且选择性优异的吸附和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具体而言,开发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茶碱(logP=-0.02)等)、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苯妥英(logP=2.5)、卡马西平(logP=2.5)、地西泮(logP=2.9)等)、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雷帕霉素(logP=3.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等)中的任一种溶质,能够通过固相萃取而容易地进行吸附保持、回收的吸附材料。
如背景技术一项所示,市售的现有技术的聚合物吸附材料根据组成和表面结构不同,可以保持的溶质的种类不同。特别地,对于不合适的极性的溶质,利用固相萃取的回收效率下降,视情况也有时无法回收溶质。另外,由于在清洗过程中发生溶质的流出,因此也担心清洗条件、次数受到限制,回收的溶质的纯度下降。但是,通过形成如下述所示的构成,本发明的聚合物吸附材料能够克服市售材料的问题。本发明中的吸附材料将以下的构成作为特征。
(1)一种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包含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和具有一个以上能够与该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各至少1种以上的共聚物构成,所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且具有2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所述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中杂环构成主链结构。
(2)上述(1)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是包含不饱和烃的官能团。
(3)上述(1)或(2)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原子是选自由氮、氧、磷、硫、硒和碲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环为五元环或六元环。
(5)上述(4)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环为二唑环、三唑环、四唑环、二嗪环、三嗪环或四嗪环。
(6)上述(4)或(5)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是选自由氰脲酸三烯丙酯或其衍生物、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或其衍生物、和三聚氰胺衍生物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7)上述(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是选自由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和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具有1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为疏水性单体。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具有1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是选自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和双乙烯基苯基乙烷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10)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11)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的共聚比为0.5~35mol%。
(12)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通过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法、粉碎或破碎而制备的共聚物粒子。
(13)上述(12)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块状的共聚物粒子。
(14)上述(12)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球状的共聚物粒子。
(15)上述(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为水和有机溶剂能够透过内部的多孔质的共聚物粒子。
(16)上述(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100μm。
(17)上述(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80μm,80%平均粒径为0.5~100μm。
(18)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通过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而制备的整块状高分子多孔质结构体构成。
(19)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其由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固相聚合而制备的高分子多孔质膜结构体构成。
我们着眼于吸附材料侧的分子结构,对可以用于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的分离的吸附材料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新发现,通过形成与现有材料相比极性高的将具有特定的杂环结构的多官能单体复合化所得的含杂环共聚物,可获得能够满足目标性能的吸附材料。即,通过导入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能够获得在吸附材料中局部形成极性高的部位,具有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吸附材料。另外,通过形成具有2个以上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杂环被引入共聚物的主链中,溶质吸附时的立体阻碍的影响得到抑制,与溶质的亲水部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吸附更容易产生。
通过形成具有该结构的吸附材料,能够分别兼顾特定的杂环结构所带来的亲水性相互作用和低极性结构所带来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在溶质-吸附材料间形成牢固的吸附,大幅提高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固相萃取效率。另外,由于表现出亲水性的杂环结构的极性高,因此与现有材料那样的共聚物相比,即使在高极性单体共聚比低的条件下,也在确保与水、极性有机溶剂的润湿性的状态下显示出充分的与溶质的吸附性能。另外,由于与亲水性表面处理那样的以往方法不同,因此吸附材料的疏水性结构可维持原样,显示出与低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性能也优异的性能。如以上所示,通过应用具有低极性-杂环结构的反差的含杂环共聚物,能够获得可适合多种溶质的吸附材料。
作为适于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的例子,可列举包含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且具有2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与能够与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包含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单体的共聚物。通过形成多官能单体,杂环被引入主链结构中,能够形成立体阻碍小的平面状吸附位点。作为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的例子,更优选通过自由基共聚等容易控制共聚比的不饱和烃基等。
作为环结构中所含的杂原子的例子,优选选自由氮、氧、磷、硫、硒和碲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氮、氧和硫。这些杂原子是电负度比碳高的典型元素,是能够通过其他的亲水结构和氢键等诱发与溶质亲水部的亲水性相互作用的原子。特别地,通过具有2个以上杂原子,环结构的极性提高,而且通过多个亲水结构所带来的协作吸附保持,能够更牢固且稳定地吸附保持溶质。作为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只要是满足条件的杂环就没有特别限制,但考虑到环结构的极性、多个亲水结构所带来的协作吸附保持的发生容易度,优选5元环或6元环的杂环,例如唑环、三唑环、四唑环、二嗪环、三嗪环、四嗪环等,更优选为6元环的杂环。作为具体的杂环结构的例子,可列举咪唑环、咪唑啉环、咪唑烷环、吡唑环、吡唑啉环、吡唑烷环、唑环、唑啉环、唑烷环、异唑环、异唑啉环、异唑烷环、噻唑环、噻唑啉环、噻唑烷环、异噻唑环、异噻唑啉环、异噻唑烷环、碲唑环、硒唑环、呋咱环、斯德酮环、尿唑环、胍唑环、吡嗪环、哌嗪环、嘧啶环、哒嗪环、吗啉环、硒代吗啉环、硫代吗啉环、三嗪环、喹唑啉环、酞嗪环、蝶啶环、苯并二氮环、苯并咪唑环、嘌呤环、吩嗪环、吩噻嗪环等。也可以使用包含这些官能团的衍生物。作为更优选的例子,为杂环中包含羰基等电负度高的杂原子的衍生物。通过包含这些杂环,杂环的极性和亲水性更加提高,与亲水性结构的相互作用更加提高。本发明中的杂环可以根据吸附对象的溶质进行适当修饰。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等。
所谓能够与本发明中的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包含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只要是能够与上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共聚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多官能含杂环单体的聚合反应部位的结构而适当改变结构。作为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例子,更优选通过自由基共聚等容易控制共聚比的不饱和烃基。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具有不饱和烃的疏水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间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1,2-二异丙烯基苯、1,3-二异丙烯基苯、1,4-二异丙烯基苯、1,3-二乙烯基萘、1,8-二乙烯基萘、1,4-二乙烯基萘、1,5-二乙烯基萘、2,3-二乙烯基萘、2,7-二乙烯基萘、2,6-二乙烯基萘、4,4’-二乙烯基联苯、4,3’-二乙烯基联苯、4,2’-二乙烯基联苯、3,2’-二乙烯基联苯、3,3’-二乙烯基联苯、2,2’-二乙烯基联苯、2,4-二乙烯基联苯、1,2-二乙烯基-3,4-二甲基苯、1,3-二乙烯基-4,5,8-三丁基萘、2,2’-二乙烯基-4-乙基-4’-丙基联苯、双乙烯基苯基乙烷、1,2,4-三乙烯基苯、1,3,5-三乙烯基苯、1,2,4-三异丙烯基苯、1,3,5-三异丙烯基苯、1,3,5-三乙烯基萘、3,5,4’-三乙烯基联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的单或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的单或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的单-或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的单-、二-或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饱和羧酸酯类;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醋酸乙烯酯、双乙烯基苯基乙烷、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烯丙基丙烯酰胺、(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偏苯三酸三烯丙酯等烯丙基化合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可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吡啶、二乙基氨基乙基丙烯酸酯、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等含有官能团的单体,但并不限于这些。这里,该单体组优选形成与烃基等疏水性结构的亲和性高的结构,因此更优选为具有烃基、烃环、芳香族烃等疏水性结构的疏水性单体组。通过应用该疏水性单体组,产生与烃基等疏水性结构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溶质的吸附性能提高。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能够与前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包含官能团的单体,特别地,从抑制共聚物的立体阻碍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能够进行共聚反应的具有多个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作为该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间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1,2-二异丙烯基苯、1,3-二异丙烯基苯、1,4-二异丙烯基苯、1,3-二乙烯基萘、1,8-二乙烯基萘、1,4-二乙烯基萘、1,5-二乙烯基萘、2,3-二乙烯基萘、2,7-二乙烯基萘、2,6-二乙烯基萘、4,4’-二乙烯基联苯、4,3’-二乙烯基联苯、4,2’-二乙烯基联苯、3,2’-二乙烯基联苯、3,3’-二乙烯基联苯、2,2’-二乙烯基联苯、2,4-二乙烯基联苯、1,2-二乙烯基-3,4-二甲基苯、1,3-二乙烯基-4,5,8-三丁基萘、2,2’-二乙烯基-4-乙基-4’-丙基联苯、双乙烯基苯基乙烷、1,2,4-三乙烯基苯、1,3,5-三乙烯基苯、1,2,4-三异丙烯基苯、1,3,5-三异丙烯基苯、1,3,5-三乙烯基萘、3,5,4’-三乙烯基联苯等多官能芳香族单体,但并不限于这些。认为可以通过应用该单体来减少吸附材料表面结构的立体阻碍,可以提供适合固相吸附的吸附材料。另外,可在树脂内形成牢固的交联网络结构,可获得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吸附材料。另外,可抑制溶剂等引起的膨胀,能够抑制吸附材料的变形、变性、软化、溶解等。
前述含杂环共聚物可以通过公知的共聚反应来进行聚合。作为例子,可列举无规聚合、交替共聚、嵌段共聚、接枝聚合等。上述聚合方法中,特别优选为能够形成疏水性-杂环结构的反差的无规聚合、交替共聚。
前述含杂环共聚物可通过公知的共聚反应进行聚合。作为例子,可列举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法、粉碎、破碎、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上述聚合方法中,更优选可获得均匀的球状粒子的方法,更优选使用悬浮聚合、乳化聚合。另外,在聚合及其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包含开环反应、脱水缩合、分子间键合、伴随其他的分子内结构变化的反应工序,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聚合方法的优选例,可列举利用悬浮聚合的方法。首先,将均匀溶解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单体溶液(单体、聚合引发剂、未与水混合的溶剂)混合,通过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加热搅拌而进行聚合。此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以聚合温度下的饱和浓度为界限,设为0.5~10wt%。另外,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优选处于9~16的范围,更优选为10~14。这些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而作为水相油滴(O/W)型乳液的乳化剂起作用。均可以根据水溶液的粘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而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单体溶液的混合比,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考虑单体的反应性、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反应温度、搅拌速度、聚合容器的形状、聚合规模等各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对于这些条件,本发明中也可以无特别限定地使用。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优选例,可使用通用的有机反应试剂,但优选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更优选为偶氮二异丁腈等难溶于水的自由基反应引发剂。通过使用该自由基反应引发剂,聚合仅在油滴中进行,因此能够抑制与溶解于水相的单体的反应,获得球状的树脂粒子。反应温度可根据自由基引发剂的半衰期、单体的种类等而适当调整,但作为优选例,为60~90℃。另外,作为搅拌速度的优选例,为100~600rpm。如果设定为更快的搅拌速度,则能够进行共聚物粒子的微粒化,但根据条件有时会引起破损,生成碎片状粒子。
另外,如果杂环结构的导入量增加,则伴随亲水性吸附位点的增加,有磷脂质等极性杂质吸附增加的倾向。另外,根据溶质的种类,产生溶质的吸附强度过度提高,吸附的溶质溶出时脱离受阻,溶质残留于吸附材料表面的担心。因此,优选在对固相萃取性能没有影响的范围内,形成包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比尽可能低的吸附材料。本发明中应用能够高效率地吸附溶质的特定的杂环主链骨架,即使在共聚比低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吸附性能。具体而言,多官能含杂环单体的共聚比优选为0.5~35mol%,更优选为1~30mol%、特别进一步优选为2~20mol%。
另外,该粒子为了确保比表面积、确保吸附材料的适度的填充密度,优选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处于0.5~100μm的范围内。粒径过大时,吸附材料的有效表面积降低,因此在溶液导入的过程中在吸附产生前发生溶液的流出,无法发挥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粒子的50%平均粒径更优选为1~90μm,进一步优选为10~80μm的范围。
而且可知,在本发明中的固相萃取条件中,如果100μm以上的粒子的比例增加,则有无法发挥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的倾向。可推定主要原因为,对于100μm以上的粒子而言,溶液导入时仅粒子表面参与吸附,溶液未渗透至粒子内部。对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吸附材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并降低100μm以上的粒子的含量,可提高萃取效率。具体发现,优选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80μm、80%平均粒径为0.5~100μm的粒子分布条件。对于满足该条件的粒子,溶液渗透至粒子内部,参与吸附的吸附材料的有效表面积提高,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溶质吸附。另一方面,粒径过小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大幅上升,因此固相萃取效率受损。因此,优选以使制备的粒子的粒径在规定范围内的方式来调整聚合条件,或应用公知的分级技术(例如,分级筛、湿式分级、干式分级等)。对于聚合条件和分级的方法,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杂环共聚物的吸附材料,即使在吸附材料的形状为粒状以外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固相萃取性能。例如,可认为即使在含杂环共聚物是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而制备的多孔质的本体聚合物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优异的固相萃取性能。作为该多孔质的本体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与柱一体化且流体透过时的压力损失低的整块状高分子多孔质结构体。该结构体虽然需要适应柱形状的尺寸控制,但空孔的连续性高,而且其大小没有偏差,无需考虑粒子填充时的空隙等。因此,是与粒子吸附材料相比更容易处理的吸附材料。另外,通过对含杂环共聚物利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而形成膜状的高分子多孔质膜结构体,可考虑例如作为薄层色谱等的载体、简易试验用固相吸附膜等的应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像上述列举的那样,可以根据各种共聚物的形状、形态而表现出吸附性能。
制备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情况下,更优选不仅确认对吸附材料引入高极性单体、高极性结构,还确定吸附材料的共聚比和结构整体。对此,可以使用无限定的各种测定技术。例如,对于本发明的共聚物吸附材料的评价,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相13C核磁共振法、(利用燃烧法的)元素分析等。该评价可通过公知的步骤进行,可以进行结构的鉴定和解析。
另外,本发明中的固相萃取的方法将以下的构成作为特征。
(20)一种固相萃取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使以选自由非极性溶质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作为溶质的溶液与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使溶液中所含的1种以上溶质吸附保持。
(21)上述(20)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溶液包含极性溶剂。
(22)上述(21)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极性溶剂是水、或1种以上的极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
(23)上述(21)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极性溶剂包含选自由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1,4-二烷、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24)上述(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与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接触的溶液包括血浆、血清、血液、尿、髓液、滑液、生物体组织提取物、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化妆品、食品物质、或食品物质的提取物。
(25)上述(20)~(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作为固相萃取对象的溶质为药品、药剂、抗菌剂、抗癫痫剂、免疫抑制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质、代谢药剂、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分解生成物。
(26)上述(25)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生物体分子为蛋白质、维他命、激素、多肽、多核苷酸、脂质或碳水化合物。
(27)一种固相萃取筒,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具备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
(28)一种固相萃取柱,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具备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
(29)一种利用液相色谱的质谱分析(LC-MS)系统,将上述(27)所述的固相萃取筒用于样本的前处理。
(30)一种利用液相色谱的质谱分析(LC-MS)系统,将上述(28)所述的固相萃取柱用于样本的前处理。
(31)一种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将上述(27)所述的固相萃取筒用于样本的前处理。
(32)一种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将上述(28)所述的固相萃取柱用于样本的前处理。
使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特别适合作为从组成复杂的成分分析(水质、土壤等的微量成分分析、微量添加物、毒物、农药等的定量分析、环境污染评价、医药开发、食品营养评价、功能性食品营养评价、饮用水纯度评价、TDM分析等)用的试样中分离对象物质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包含药剂那样的对象物质的生物体基质(例如,全血、血浆、唾液或尿)等样本。另外,样本包括饮用水、或污染水那样的环境试样。作为成为本发明的试样的溶液的优选例,溶液为血浆、血清、血液、尿、髓液、滑液、生物体组织提取物、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化妆品、食品物质、或食品物质的提取物等。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溶质的优选例,为药剂、抗菌剂、抗癫痫剂、免疫抑制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代谢药剂、或代谢产物的分解生成物等。其中,作为生物体分子的优选例,可列举蛋白质、维他命、激素、多肽、多核苷酸、脂质或碳水化合物等。
作为用于从溶液中分离作为测定对象物的溶质的固相萃取的更优选的方法,为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即包含前述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使以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中的任一种作为溶质的溶液与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吸附保持溶质的工序。该实施方式中,分离方法包含4个一般的工序,即,使用强化表面特性的溶剂而调节吸附材料的工序、导入试样溶液的工序、利用清洗溶剂(水或有机溶剂)清洗各吸附材料的工序、和利用溶出溶剂(有机溶剂)使溶质溶出的工序。该溶液的溶剂、清洗溶剂、溶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保持表面的亲水性方面更优选为极性溶剂。进一步优选为水或极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等含水溶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1,4-二烷、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极性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先用极性有机溶剂接着用水清洗吸附材料,可以进行吸附材料表面的调整。作为调节的优选例,可通过对柱那样的支持体填充吸附材料后,先用甲醇、接着用水(例如,各1ml)进行处理来进行。甲醇使吸附材料适度膨胀,使有效表面积增大。水处理除去多余的甲醇,同时将表面水合。之后,可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吸附材料能够保持完全进行了水合的状态。
固相萃取对象物的溶液为药剂溶液,除去了血清、蛋白质成分等的全血成分等低粘度溶液的情况下,可以不特别进行处理而导入吸附材料中,但在包含血浆等高粘度溶液的情况下,优选作为稀释水溶液(至少1:1稀释)导入。特别是由于血浆的粘性高,因此有可能阻碍吸附材料与溶质的吸附。另外,由于有时血浆成分中的蛋白质因有机溶剂而改性、沉淀而污染吸附材料表面,因此优选避免利用有机溶剂进行稀释。另外,还优选调整溶液的流通速度直至适合溶质的吸附保持的值。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溶质(例如,药剂)可以每1mL为1ng~10μg的水平存在。另外,虽然固相萃取装置的填充量依赖于各装置的体积,但对固相萃取板而言可以装填大概1μL~100μL的测定试样,如果是固相萃取柱则可以装填大概100μL~1mL的测定试样。以下对使用固相萃取板的例子进行描述。
之后,可以用水和有机清洗溶剂来清洗吸附了溶质的吸附材料。更优选使用水来清洗。清洗时可以使用任意量的溶剂,但优选使用大概50μL~500μL的溶剂。通过水清洗来进行盐和试样中可能存在的测定对象外的水溶性基质、蛋白质性物质等的杂质除去。另外,试样中包含附着于吸附材料表面且不溶于水的基质构成物、有机杂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机清洗溶剂来除去。此时,优选以不损害吸附材料表面与溶质的吸附的方式调整清洗条件。将已知的许多二氧化硅吸附材料和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分离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清洗工序中,从吸附材料中除去许多测定对象的溶质。
接下来,使用洗提溶剂,从吸附材料表面洗提溶质。洗提可以通过使洗提溶剂到达、接触溶质与吸附材料的吸附界面而发生,并通过一定量的洗提溶剂,从而进行。代表性的洗提溶剂可选自极性有机溶剂和水溶液。优选包含至少约80wt%~90wt%的有机溶剂。代表性的有机溶剂可列举甲醇、乙醇、2-丙醇等醇溶液,乙腈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已知,三氟乙酸那样的尾随离子也可以另外用作洗提溶剂成分,用于有效地破坏极性药剂与吸附材料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是有用的。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甲醇溶剂来实施洗提。洗提可以使用任意量的溶剂,但优选使用大概50μL~200μL的溶剂。通过使用该溶剂,可以进行吸附材料上所保持的具有广泛范围的极性的溶质的90%~几乎全部量的回收。
另外,通过使用将利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组合的方法,可以进行包含杂质的试样的前处理。通过历经高效率且高选择性的前处理过程,可以使用例如质谱分析(MS)、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等分析方法或它们的组合,收集固相萃取的洗提溶液,鉴定吸附材料所吸附保持的溶质。另外,即使在规定的溶质在测定溶液中以极微少量(<1ng)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洗提溶液蒸发并再溶解,导入LC或LC/MS的流动相中,进行分析。该微量分析中,前处理过程的溶质的损失尽可能抑制为低水平比什么都重要。虽然根据检测对象物的灵敏度、含量不同而不同,但该领域中前处理前后的损失相对于溶质全部量优选设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固相萃取方法的优点为,能够使洗提后的溶液直接通过溶质鉴定用的设备。这是因为,通过应用具有现有技术的吸附材料无法实现的、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含杂环共聚物,获得了可适合多种溶质的吸附材料。现有技术中,由于MS分析时的吸附材料的离子抑制效果和溶质的极性依赖性,广泛的溶质的吸附保持、利用固相萃取的分离回收较难。由于离子抑制效果,洗提溶液中包含不需要的成分,溶质的鉴定操作显著变难。另外,由于回收量下降,测定灵敏度减弱,无法进行充分的MS分析。另一方面,对于本发明的吸附材料,例如将固相萃取装置用于前处理,能够容易地进行与LC-MS系统、FIA-MS系统、HPLC系统、LC-UV系统、其他的分析系统的联合。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两亲性共聚物和使用该两亲性共聚物的固相萃取方法进行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的单体和共聚物的SP值(溶解性参数:δ)在Hildebrand-Scatchard的溶液理论中,由下式定义。
δ=(ΔEv/V)1/2
这里,ΔEv表示蒸发能(cal/mol),V表示分子体积(cm3/mol),ΔEv/V表示凝集能密度(cal/cm3)。SP值其值越大,表示越为极性大的分子。SP值的求法虽然已有一些报告,但本发明中,主要使用Fedors等报告的方法(F.Fedors,A Method for Estimating Both the Sorbility Parameters and MolarVolumes of Liquids,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Vol.14,No.2(1974)),从单体的分子结构和共聚比的实测值通过计算求出。
本发明中的高极性单体是指满足以下的至少1个条件的单体:(1)相对于适用于共聚物的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SP值为2.2以上的高的单体;(2)SP值为11.5以上的单体;(3)具有多个选自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且该多个高极性分子结构间所含的碳原子为4原子以内的单体;(4)具有选自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和咪唑骨架中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单体;和(5)具有选自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单体,该单体中的杂原子的重量比为30重量%以上的单体。该单体组均具有高极性分子结构,能够与溶质的极性结构形成牢固的亲水性相互作用。另外,通过极性溶剂进行溶剂化,润湿性提高。以往的吸附材料技术中,以提高相对于极性溶剂的润湿性为目的,提出了具有疏水-亲水结构的共聚物的方案,但与本发明那样的高极性单体相比,极性更低的单体的导入是主要的,吸附形成时的亲水性相互作用的贡献低。特别地,以往的吸附材料有利用固相萃取的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回收能力下降的倾向,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吸附只不过是辅助性的作用。本发明中,作为高极性结构的指标,着眼于(1)SP值、(2)特定分子结构、(3)分子内杂原子的含量这3项,由此定义高极性单体。特别地,在表示极性的绝对指标方面,SP值的导入可以说是最佳的评价项目。
本发明中的低极性单体是指,不包含于上述高极性单体中的、SP值为10.0以下的单体。该低极性单体组与烃基等疏水性结构的亲和性高,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吸附。另外,通过形成与高极性单体的极性反差,能够提供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低极性溶质分子的任一种,吸附保持能力都优异的吸附材料表面。
本发明中的吸附是指,如上所述,通过亲水性相互作用和疏水性相互作用,溶质与吸附材料可逆地结合的状态。亲水性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氢键、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偶极子-诱发偶极子相互作用、伦敦分散力等极性结构参与的分子间力总体。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的溶质的极性,基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如下定义。高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2.0~1.5的分子。同样地,中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1.5~3.0的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是指logP值为3.0以上的分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如上所述,提供对于包含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能够进行高效率且选择性优异的吸附和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具体而言,开发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茶碱(logP=-0.02)等)、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苯妥英(logP=2.5)、卡马西平(logP=2.5)、地西泮(logP=2.9)等)、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雷帕霉素(logP=3.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等)中的任一种溶质,都能够通过固相萃取而容易地吸附保持、回收的吸附材料。
如上所述,市售的以往的聚合物吸附材料根据组成和表面结构不同,可以保持的溶质的种类不同。特别是对于具有不合适的极性的溶质,利用固相萃取的回收效率下降,视情况也有时无法回收溶质。另外,由于清洗过程中会发生溶质的流出,因此也担心清洗条件、次数受到限制,回收的溶质的纯度下降。但是,通过形成如上述所示的构成,本发明的聚合物吸附材料能够克服市售材料的以往的问题。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吸附材料侧的分子结构,对能够用于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的分离的吸附材料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形成极性比现有材料高的将高极性单体复合化而得的两亲性的共聚物,可获得满足目标性能的吸附材料。即,通过导入高极性单体,能够获得在吸附材料中局部形成极性高的部位,具有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吸附材料。
通过形成具有该反差结构的吸附材料,能够分别兼顾高极性结构所带来的亲水性相互作用、低极性结构所带来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在溶质-吸附材料间形成牢固的吸附状态,大幅提高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固相萃取效率。另外,由于表现出亲水性的结构的极性高,因此与以往的共聚物相比,即使在高极性单体的共聚比低的条件下,在确保与水、极性有机溶剂的润湿性的状态下也表现出与溶质的充分的吸附性能。另外,与亲水性表面处理那样的方法不同,吸附材料的疏水结构可维持原样,与低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性能也优异。如以上所示,通过利用具有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两亲性共聚物,能够获得可适合多种溶质的吸附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的例子,可列举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且两单体的SP值之差至少为2.2的共聚物。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可列举包含由SP值为11.5以上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均为利用低极性单体与高极性单体的极性之差,提高利用固相萃取的溶质的回收性能的方法。特别地,SP值为11.5以上的高极性单体由于相对于水和极性有机溶剂的润湿性和溶剂化优异,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保持能力也高,因此适合作为构成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单体。另外,通过将共聚物的SP值设计为9.5以上,与溶剂和溶质的亲和性、润湿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固相萃取性能进一步提高。作为可用于这样的高极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N-苯基马来酰亚胺(SP值12.3)、马来酸酐(SP值12.9)、富马酸(SP值13.5)、马来酸(SP值13.5)、异氰脲酸三烯丙酯(SP值13.6)等。
作为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的另一个例子,可列举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所述高极性单体具有多个选自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且该多个高极性分子结构间所含的碳原子为4原子以内。这里,高极性分子结构间的碳原子不包括高极性分子结构自身的碳原子(例如酯键COO中的C)。通过使用高极性分子结构定域化的高极性单体,即使为单体分子整体的SP值低的结构,也可形成作为本发明的特点的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成为溶质的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上述结构中,特别是具有酯键、氨基甲酸酯键和酰胺键的单体与溶剂和溶质的亲和性、润湿性高,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性能高。另外,高极性分子结构间过度分离时,可推定分子间缔合、相邻原子间的偶极子相互作用、共轭结构的形成、共振效果、分子内缔合等高极性分子结构特有的性质减弱,共聚物中的极性被平均化,作为本发明的特点的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变弱。另外,由此产生极性分子的吸附保持能力的下降、极性分子离域化所造成的疏水性相互作用的下降等影响,固相萃取性能下降。作为可用于这样的高极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乙烯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烯酸糠酯、甲基丙烯酸糠酯等。
作为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的另一个例子,可列举包含由具有选自作为高极性的环状含杂原子骨架的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和咪唑骨架中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的共聚物。该环状含杂原子骨架为高极性的环状结构,其自身成为高极性分子定域化所得的结构。由此,即使为单体分子整体的SP值低的结构,也可形成作为本发明的特点的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成为溶质的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作为可用于这样的高极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N-苯基马来酰亚胺、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N-苯基马来酰亚胺、1-乙烯基咪唑等。
作为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的另一个例子,可列举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所述高极性单体为具有选自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单体,且该单体中的杂原子的重量比为30重量%以上。提供高极性单体的极性结构的是电负度大的杂原子。特别是氧、氮原子由于电负度大,因此容易形成具有极性的分子。而且,认为越是包含多个特定的极性结构的单体分子,极性越提高。特别地,羧基是显示酸性的官能团,成为也适合离子性的溶质分子的吸附的结构。作为可用于这样的高极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N,N-二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
前述的两亲性共聚物优选至少一种单体为包含2个以上能够聚合的不饱和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通过使用多官能单体,在共聚物内可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可获得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吸附材料。另外,可抑制溶剂等引起的膨胀,能够抑制吸附材料的变形、变性、软化、溶解等。
作为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中的低极性单体,只要是不符合上述的高极性单体、且SP值为10以下的单体就可以任意使用。作为可用于低极性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烯丙基缩水甘油醚(SP值8.7)、苯乙烯(SP值9.2)、二乙烯基苯(SP值9.3)、甲基丙烯酸甲酯(SP值9.4)、丙烯酸甲酯(SP值9.5)、醋酸乙烯酯(SP值9.5)、双乙烯基苯基乙烷(SP值9.9)。特别地,二乙烯基苯为多官能性单体,可获得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聚合物,因此特别优选作为吸附材料的低极性单体。
两亲性共聚物可通过公知的共聚反应获得。作为例子,可列举无规聚合、交替共聚、嵌段共聚、接枝聚合。其中,特别优选能够形成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无规聚合、交替共聚。
两亲性共聚物可使用公知的聚合方法来制造。作为例子,可列举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法、粉碎、破碎等。这些聚合方法中,优选可获得块状、或均匀的球状粒子的方法,从该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悬浮聚合、乳化聚合。另外,在聚合及其他的处理过程中,也可以包含开环反应、脱水缩合、分子间键合、伴随其他的分子内结构变化的工序,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聚合方法的优选例,可列举利用悬浮聚合的方法。首先,将均匀溶解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单体溶液(包含单体、聚合引发剂、和未与水混合的溶剂)混合,在氮气气氛下通过进行加热搅拌而进行聚合。此时,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以聚合温度下的饱和浓度为界限,设为0.5~10重量%。另外,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优选处于9~16的范围,更优选为10~14。这些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作为水中油滴(O/W)型乳液的乳化剂起作用。均可以根据水溶液的粘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而进行调整。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单体溶液的混合比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考虑单体的反应性、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反应温度、搅拌速度、聚合容器的形状、聚合规模等各条件而适当调整。另外,以乳液的分散稳定化、树脂粒子的高收率化、反应促进等为目的,也可以在水溶液、单体溶液中适当加入添加材料,进行悬浮聚合。作为水溶性的添加材料的例子,可列举由离子性晶体构成的盐等电解质、糖类等非电解质、聚乙烯醇等水溶性树脂等。作为单体溶液的添加材料的例子,可列举难溶于水的高级醇等。对于这些条件,本发明中也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采用。
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优选例,可使用通用的有机反应试剂,但优选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更优选为偶氮二异丁腈等难溶于水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聚合仅在油滴中进行,因此与溶解于水相的单体的反应得到抑制,能够获得球状的粒子。反应温度可考虑自由基引发剂的半衰期温度、单体的种类等而适当调整,但作为优选例,为60~90℃。另外,作为搅拌速度的优选例,为100~400rpm。更快的搅拌速度下,有时引起共聚物粒子的破损,生成碎片状粒子,因此要留意。
另外,对于共聚物粒子,为了确保比表面积,确保吸附材料的适度的填充密度,平均粒径优选为0.5~100μm的范围内。粒径过大时,溶液导入的过程中吸附产生前发生溶液的流出,无法发挥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另一方面,粒径过小时,流路中产生压力损失,固相萃取效率受损。粒子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1~90μm,进一步优选为10~80μm的范围。
制备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情况下,更优选不仅确认对吸附材料引入高极性单体、高极性结构,还确定吸附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整体。关于此,可以使用无限定的各种测定技术。例如,对于本发明的共聚物吸附材料的评价,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相13C核磁共振法、(利用燃烧法的)元素分析等。通过该技术,可以进行结构的鉴定和解析。
根据回收的溶质的极性,高极性单体的共聚比可以适当调整,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高极性单体过多的条件下,共聚物的疏水性下降,低极性溶质分子的回收效率下降,在高极性单体过少的条件下,共聚物的亲水性下降,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回收效率下降。本发明中性能最高的高极性单体的共聚比在共聚物中为5~50mol%,更优选为10~30mol%。高极性单体中,特别是SP值高的单体有即使在共聚比低的条件下也可抑制回收效率的下降的倾向。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固相萃取方法包含下述工序,使包含选自非极性溶质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的1种以上作为溶质的溶液与上述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使溶液中的溶质吸附保持于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作为处理对象的溶液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和固相萃取方法特别适合作为从组成复杂的成分分析(水质、土壤等的微量成分分析、微量添加物、毒物、农药等的定量分析、环境污染评价、医药开发、食品营养评价、功能性食品营养评价、饮用水纯度评价、TDM分析等)用的试样中分离对象物质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包含药剂那样的溶质的生物体基质(例如,全血、血浆、唾液或尿)。另外,溶液包括饮用水、或污染水那样的环境试样。作为本发明中的溶液的优选例,为血浆、血清、血液、尿、髓液、滑液、生物体组织提取物、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化妆品、食品物质、或食品物质的提取物等。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溶质的优选例,为药剂、抗菌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质、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分解生成物等。其中,作为生物体分子的优选例,可列举蛋白质、维他命、激素、多肽、多核苷酸、脂质或碳水化合物等。
用于从溶液中分离作为对象的溶质的方法包含4个一般的工序,即,使用强化表面特性的溶剂来调节吸附材料的工序、导入试样溶液的工序、利用清洗溶剂(水或有机溶剂)清洗各吸附材料的工序、和利用溶出溶剂(有机溶剂)使溶质溶出的工序。试样溶液的溶剂、清洗溶剂、和溶出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保持吸附材料表面的亲水性方面优选包含极性溶剂。进一步可优选使用水或水与极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等含水溶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1,4-二烷、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等极性有机溶剂。
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先用极性有机溶剂接着用水清洗吸附材料,可以进行吸附材料表面的调整。作为调节的优选例,对柱那样的支持物填充吸附材料后,可通过先用甲醇处理,接着用水处理(例如,各1ml)来进行。甲醇使吸附材料适度膨胀,使有效表面积增大。水处理除去多余的甲醇,同时将吸附材料表面水合。之后,可以除去多余的溶剂,能够保持为对吸附材料完全进行了水合的状态。
固相萃取对象物的溶液为药剂溶液,除去了血清、蛋白质成分等的全血成分等低粘度溶液的情况下,可以不特别进行处理而导入吸附材料中,但包含血浆等高粘度溶液的情况下,优选作为稀释水溶液(至少1:1稀释)导入。特别地,血浆由于粘性高,因此有可能阻碍吸附材料与溶质的吸附。另外,有时血浆成分中的蛋白质因有机溶剂而改性、沉淀,污染吸附材料表面,因此优选避免利用有机溶剂进行稀释。另外,还优选按照成为适合溶质的吸附保持的接触时间的方式调整溶液的流通速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溶质(例如,药剂)可以每1mL溶液为1ng~10μg的水平存在。另外,向固相萃取装置的溶液的填充量依赖于各装置的体积,对固相萃取板而言可以装填大概1μL~100μL的溶液试样,如果是固相萃取柱则可以装填大概100μL~1mL的溶液试样。以下,对使用固相萃取板的情况进行描述。
吸附了溶质的吸附材料可以用水和有机清洗溶剂进行清洗。更优选使用水清洗。清洗可以使用任意量的溶剂,但优选使用大概50μL~500μL的溶剂。通过水清洗,进行盐和试样中可能存在的测定对象外的水溶性基质、蛋白质性物质等的夹杂物除去。另外,试样中包含附着于吸附材料表面且不溶于水的基质构成物、有机杂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机清洗溶剂来除去。此时,优选以不损害吸附材料表面与溶质的吸附的方式调整清洗条件。将以往的二氧化硅吸附材料和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分离的情况下,清洗工序中,有可能从吸附材料中溶出大量的溶质。
接下来,使用洗提溶剂,从吸附材料表面洗提溶质。洗提可以通过使洗提溶剂到达、接触溶质与吸附材料的吸附界面而发生,并通过一定量的洗提溶剂,从而进行。作为代表性的洗提溶剂,可选自极性有机溶剂和水溶液。溶剂优选包含至少约80重量%~90重量%的有机成分。代表性的有机成分可列举甲醇、乙醇、2-丙醇等醇、乙腈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三氟乙酸那样的尾随离子也可以另外用作洗提溶剂成分,用于有效地破坏极性溶质与吸附材料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是有用的。洗提可以使用任意量的溶剂,但例如使用甲醇溶剂来实施洗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大概50μL~200μL的溶剂。通过使用该溶剂,可以进行吸附材料上所保持的具有广泛极性的溶质中90%~几乎全部量的回收。
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产生的固相萃取,可以进行分析包含夹杂物的试样时的前处理。通过历经高效率且高选择性的前处理过程,可以收集固相萃取所产生的洗提溶液,使用例如质谱分析(MS)、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等分析方法或它们的组合,确定吸附材料所吸附保持的溶质。另外,即使规定的溶质在测定溶液中以极微少量(<1ng)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洗提溶液蒸发并再溶解,导入LC或LC/MS的流动相中,进行分析。该微量分析中,前处理过程的溶质的损失尽可能抑制为低水平比什么都重要。虽然根据溶质的灵敏度、含量不同而不同,但该领域中前处理前后的损失相对于溶质全部量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减少溶质的损失量。
本发明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使用该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的优点为,能够使洗提后的溶液直接通过用于鉴定溶质的设备。这是因为,通过形成具有低极性-高极性结构的反差的两亲性共聚物,获得了可适合多种溶质的吸附材料,这对于现有技术的吸附材料而言是无法实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溶质的极性依赖性,广泛的溶质的吸附保持、利用固相萃取的分离回收较难,另外,由于MS分析时的吸附材料的离子抑制效果,洗提溶液中包含不需要的成分,溶质的鉴定操作显著变难。另外,由于回收量下降,测定灵敏度减弱,无法进行充分的MS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将填充有本发明的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装置用于前处理,能够容易地进行与LC-MS系统、FIA-MS系统、HPLC系统、LC-UV系统、其他的分析系统的联合。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更进行实施。
[1.吸附材料]
[1-1.疏水性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这里,“亲水性基团键合于表面的一部分上”表示,在疏水性树脂表面上,疏水性树脂的疏水性部和亲水性基团同时存在的状态。该状态可以为例如疏水性部集中于表面的一部分上,亲水性基团集中于其余的部位的状态,也可以为疏水性部与亲水性基团混合存在的状态。通过这样使亲水性基团仅键合于疏水性树脂表面的一部分上,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成为在同一吸附材料内均衡性良好地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即高极性和低极性)的材料,能够吸附以药剂为首的多种物质。
但是,疏水性树脂的表面上存在的亲水性基团的量过少的情况下,吸附材料的疏水性程度变得过大,有可能难以吸附亲水性的物质。另外,亲水性基团的量过多的情况下,吸附材料的亲水性程度变得过大,有可能难以吸附疏水性的物质。亲水性基团的量可以由例如通过红外线吸收(IR)光谱测定检测的峰的大小算出。
另外,所谓“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可以是亲水性基团相对于疏水性树脂表面直接通过共价键等键合,也可以是亲水性基团通过例如醚键、酯键、酰胺键、硅烷醇键等而键合于疏水性树脂。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优选亲水性基团通过上述键中的1种以上的键而键合于疏水性树脂。另外,这些键可以是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键,也可以是上述键成为连结基,将所期望的亲水性基团与疏水性树脂键合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该吸附材料中所含的疏水性树脂和亲水性基团利用各自的溶解度参数(SP值)δ来规定物性。本实施方式中“溶解度参数δ”在Hildebrand-Scatchard的溶液理论中由下式定义。
δ=(ΔEv/V)1/2
上述式是Hildebrand-Scatchard的溶液理论中的式子。上述式中,ΔEv表示蒸发能(cal/mol),V表示分子体积(cm3/mol),ΔEv/V表示凝集能密度(cal/cm3)。其中,1cal为4.2J。
溶解度参数大的情况下,表示极性大、即为亲水性。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溶解度参数的具体算出方法,主要可以依据F.Fedors,A Method for EstimatingBoth the Solubility Parameters and Molar Volumes of Liquids,PolymerEngineering and Science,Vol.14,No.2(1974)中记载的方法,由单体的分子结构和共聚比的实测值算出。
利用溶解度参数来规定疏水性树脂和亲水性基团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均具有高极性(即极性大的)分子结构,因此与被吸附材料吸附的物质的极性结构可以形成牢固的亲水性相互作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由于其表面上具有高极性分子结构,因此与极性溶剂的溶剂化和润湿性得到提高。
以往的吸附材料技术中,以吸附材料相对于极性溶剂的润湿性的提高为目的,作出了包含具有疏水-亲水性结构的共聚物的吸附材料的提案。另外,以润湿性的提高为目的,还提出了疏水性树脂的表面改性技术。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这些技术中,与键合于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相比,依然为极性低的基团,吸附物质时亲水性相互作用的贡献低。因此,特别是有固相萃取所带来的例如高极性药剂等的回收能力下降的倾向,上述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吸附只不过是辅助性的作用。鉴于这些点,本发明是首创的发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高极性结构的指标,着眼于(1)溶解度参数、(2)特定分子结构、(3)分子内杂原子的含量这3个要素,从而定义了吸附材料表面上存在的亲水性基团。特别地,作为吸附材料表面的极性的指标,作为对疏水性树脂和亲水性基团的规定的溶解度参数可以说是特别适合的指标。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但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9以下。通过使用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的疏水性树脂,由于这样的疏水性树脂例如与烃基等疏水性结构的亲和性高,因此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能够在疏水性树脂表面上吸附疏水性物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由于其表面上键合有亲水性基团,因此通过形成该亲水性基团与物质的极性反差,也能够键合亲水性的物质。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疏水性树脂的具体种类是任意的,可列举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合物、二乙烯基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双乙烯基苯基乙烷聚合物等。其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疏水性树脂,优选上述的疏水性树脂。疏水性树脂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包含2种以上。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疏水性树脂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可列举球状(球形状)、鳞片状等。但是,从处理的容易度的观点考虑,疏水性树脂的形状优选为球状。另外,所谓“球状”,无需为正球,表示例如蛋形、其截面为椭圆的形状等最广泛的意义的“球”。
另外,疏水性树脂的形状为球状的情况下,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其平均直径是任意的,但通常与将亲水性基团键合于疏水性树脂表面后的吸附材料的平均直径相同。因此,作为疏水性树脂的平均直径,通常与后述的吸附材料的平均直径相同。
[1-2.亲水性基团]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在其表面的一部分上直接或间接地键合有亲水性基团。以下,列举关于键合有不同的亲水性基团的吸附材料的5个实施方式,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具有[1-1.疏水性树脂]中记载的物性,同时上述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与上述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为2.2以上。作为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的具体值,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是任意的,只要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的值来确定即可。但是,如上所述,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与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之差通常为2.2以上,但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溶解度参数之差过小的情况下,能够吸附的物质的种类有可能受限,但过大的情况下,吸附的物质有可能不溶出。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这样的亲水性基团的具体种类是任意的,例如可列举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马来酸酐骨架、富马酸骨架、马来酸骨架、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等。其中,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优选上述的骨架。亲水性基团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包含2种以上。
另外,上述的记载中,“骨架”是指,在带有该“骨架”的用语的化合物中,该化合物所具有的至少1个原子与上述疏水性树脂直接或间接地键合的状态的结构。例如,“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是指N-苯基马来酰亚胺所具有的碳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中的至少1个原子与疏水性树脂直接或间接地键合的状态的结构。以下的记载中,只要没有特别指明,“骨架”表示同样的意思。
〔第二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二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具有[1-1.疏水性树脂]中记载的物性,同时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为11.5以上。但是,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另外,其上限通常为23以下,优选为22以下。溶解度参数的值过小的情况下,对高极性物质的吸附性能有可能下降,过大的情况下,吸附的物质有可能不溶出。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具有这样的溶解度参数的亲水性基团的具体种类是任意的,但优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记载的亲水性基团相同的种类。
〔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具有[1-1.疏水性树脂]中记载的物性,同时亲水性基团包含多个选自由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结构,亲水性基团包含碳原子数6以下的烃基。
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所具有的亲水性基团中所含的上述结构的数目只要是多个对其具体数目就没有限制。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所具有的亲水性基团包含具有特定的碳原子数的烃基。包含的烃基所具有的碳原子数通常为6以下,优选为4以下。碳原子数过多的情况下,有疏水性变大,高极性物质的吸附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中,上述结构与烃基的键合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烃基通过上述键而与疏水性树脂键合。因此,作为具有这样的键合方式的亲水性基团的具体例子,包含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骨架、丙烯酸四氢糠酯骨架、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骨架、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间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骨架、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对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骨架、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丙烯酸糠酯骨架、甲基丙烯酸糠酯骨架等,其中,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优选上述的骨架。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使用2种以上。
〔第四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四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具有[1-1.疏水性树脂]中记载的物性,同时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咪唑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骨架的更具体的例子,例如可列举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骨架、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1-乙烯基咪唑骨架等。其中,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骨架,优选上述的骨架。它们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包含2种以上。
〔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具有[1-1.疏水性树脂]中记载的物性,同时亲水性基团包含(1)选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和硫原子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杂原子和(2)选自由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结构,该亲水性基团中的杂原子的总含量相对于该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原子的总摩尔数为30摩尔%以上。
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和硫原子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杂原子。这些杂原子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包含2种以上。其中作为杂原子,优选氧原子和氮原子。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包含1种以上的上述的结构,但这些结构也含有包含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的结构。因此,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中的杂原子的总含量表示上述(1)的杂原子和上述(2)中所含的杂原子的总含量。这些杂原子的总含量,相对于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原子的总摩尔数为30摩尔%以上,但优选为3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40摩尔%以上,另外,其上限通常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5摩尔%以下。杂原子的总含量过少的情况下,对高极性物质的吸附性能有可能下降,过多的情况下,吸附的物质有可能不溶出。
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亲水性基团的具体例子,可列举N,N’-二甲基丙烯酰胺骨架、马来酸骨架、富马酸骨架、甲基丙烯酸骨架、丙烯酸骨等。其中,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优选上述骨架。这些骨架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任意的比率和组合包含2种以上。
[1-3.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物性]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形状是任意的,通常具有与上述的疏水性树脂相同的形状。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形状,优选为球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形状为球形状的情况下,从确保将吸附材料填充于例如柱中而使用时的吸附材料的适度的填充密度的观点考虑,其平均直径通常为0.5μm以上,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其上限通常为100μm以下,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平均直径过短的情况下,将包含目标物质的溶液通入柱中时,有可能该溶液的流路中产生压力损失,固相萃取效率下降。另外,平均直径过长的情况下,在该溶液的通入过程中在目标物质吸附于吸附材料前该溶液流出,固相萃取效率仍然有可能下降。平均直径可以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的装置来测定。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形状为粒子状的吸附材料,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但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也可以为粉末状(即粉体)。因此,即使吸附材料为粉末状的材料(即键合亲水性基团后的吸附材料也通常为粉末状。),也可以在其表面上键合亲水性基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使用。
[1-4.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用途]
上述[1-2.亲水性基团]中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可以吸附任意的物质。这里,本实施方式中“吸附”是指,例如通过亲水性相互作用或疏水性相互作用等,吸附材料与物质通过可逆的结合而键合的状态。亲水性相互作用主要表示氢键、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离子-偶极子间相互作用、偶极子-诱发偶极子相互作用、伦敦分散力等极性结构参与的分子间力总体。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能够吸附的物质,特别优选药剂。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可以吸附从极性大的药剂到极性小的药剂(即从亲水性的药剂到疏水性的药剂)的具有各种极性的药剂。例如基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而如下定义的情况下,高极性药剂是指logP值为-2.0~1.5的药剂。同样地,中极性药剂是指logP值为1.5~3.0的分子,低极性药剂是指logP值为3.0以上的分子。另外,“药剂”表示药品、药物、药等,特别表示根据使用目的而制备药物的物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对于具有广泛的极性的物质(溶质),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吸附和固相萃取。具体而言,例如,对于高极性药剂(茶碱(logP=-0.02)等)、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苯妥英(logP=2.5)、卡马西平(logP=2.5)、地西泮(logP=2.9)等)、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雷帕霉素(logP=3.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等)等,能够进行固相萃取而回收。
[1-5.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优点]
以往的吸附材料中,根据其组成和表面结构等不同,可以保持的物质的种类不同。即,能否保持通常由吸附材料表面的极性的程度决定,吸附材料要吸附具有难以保持的极性的物质的情况下,固相萃取时回收效率下降,视情况也有可能回收变得极困难。另外,即使这样的物质将吸附于吸附材料表面,在吸附后的清洗过程中也可能引起吸附物质的流出,因此清洗条件和清洗次数受到限制,回收后的物质的纯度也有可能下降。
因此,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研究的结果,着眼于吸附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发现通过使具有比以往的吸附材料高的极性的亲水性基团键合于疏水性树脂表面的一部分上,可以提供能够吸附具有广泛的极性的物质的吸附材料。即发现,通过使高极性的亲水性基团键合于疏水性树脂的表面,可以提供在吸附材料表面形成高极性的部位,在表面上同时具有低极性和高极性、即极性大大不同的部位的吸附材料。
并且,吸附材料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分别兼顾高极性结构所带来的亲水性相互作用、以及低极性结构所带来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在物质-吸附材料间牢固地吸附,特别是中极性~高极性物质的固相萃取效率大幅提高。另外,由于吸附材料中所含的亲水性基团的极性大,因此即使键合于疏水性树脂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的量少的情况下,在确保例如与水、极性有机溶剂等具有极性的溶剂的润湿性的状态下可以充分吸附目标物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对于目标物质的高极性结构或低极性结构的任一种,都可制造能够高效率地吸附的两亲性的吸附材料。
[2.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
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进行制造。以下,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但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并非仅可通过以下记载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可以通过例如,将上述[1-1.疏水性树脂]记载的疏水性树脂制作成球形状,对于所制作的球形状的疏水性树脂的表面,键合[1-2.亲水性基团]中记载的亲水性基团,从而制造。
疏水性树脂可以通过在公知的条件下使例如公知的单体聚合来制作。例如使用聚苯乙烯作为疏水性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苯乙烯作为单体,使用例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苯甲酰等作为聚合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直至具有所期望的分子量,从而制作聚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时的反应条件设为公知的任意的条件即可。另外,聚合也可以通过除了自由基聚合以外来进行。另外,作为疏水性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
接着,将制作的疏水性树脂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形状通常与在表面上键合亲水性基团前的疏水性树脂的形状相同。因此,通常只要成型为与上述[1-3.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物性]中记载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即可。作为成型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具有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选自由臭氧处理、等离子处理和氧化剂处理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处理后,使该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与该处理后的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接触的工序。因此,优选对上述成型的球形状的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上述的处理。
作为上述处理的具体方法,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是任意的。例如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臭氧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SEN特殊光源公司制PL21-200,在大气气氛下进行紫外线(UV)臭氧处理。另外,作为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例如可以设为约3J/cm2。另外,例如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Yamato科学公司制等离子干式清洗机PDC210,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作为具体方法,例如可以在该装置中以轻柔模式进行,设定输出300W、处理时间2分钟,来进行。另外,例如进行氧化剂处理的情况下,作为具体氧化剂的种类,例如只要使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进行疏水性树脂表面的处理即可。氧化剂的浓度、处理时间可以任意设定,但如果使用过量的氧化剂或反应过长时间,则在后工序中有可能亲水性基团键合于疏水性树脂所有表面上。因此,优选一边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XPS)等方法适当确认表面的氧化度一边确定条件。如果氧化前的疏水性树脂表面上是烃系树脂,则通常仅可观察到相当于C-H键的峰。并且,将疏水性树脂表面氧化后,可分别观察到来自C-O、C=O键的峰。以充分氧化后的表面的C-O键或C=O键的峰强度为基准,由其强度来确定氧化度,按照仅疏水性树脂表面的一部分被氧化的方式调整氧化度即可。
另外,上述的处理可以仅进行1次,也可以进行2次以上。另外,进行2次以上上述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也可以任意组合进行不同的处理。
通过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上述的处理,疏水性树脂表面被氧化,生成反应性的官能团(例如羟基、羧基等)。因此,通过使上述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与进行该处理后的疏水性树脂表面进行接触,生成的反应性的官能团与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上述的亲水性基团键合于疏水性树脂表面,可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
如上所述,通过使亲水性基团键合于预先制作的疏水性树脂的表面,与使疏水性单体与亲水性单体共聚的方法相比,可简便且低成本地制造具有稳定的性能的吸附材料。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使疏水性单体与亲水性单体共聚而制造吸附材料的方法中,例如使像水和油那样具有相反性质的化合物彼此、即相溶性低的单体彼此聚合。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例如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等可用作聚合方法,但这些方法通常难以控制粒子形状,收率也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特定的处理而生成反应性的官能团,能够键合高极性的亲水性基团。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首先,示出关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式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1)粒径测定
聚合物粒子(吸附材料)的粒径测定使用日机装(株)制Microtrac粒度分布测定(Microtrac FRA,激光衍射散射式)来进行。测定范围为0.1~700μm,将50%中值粒径(将粉体的集体总体积作为100%,求出累积曲线,累积曲线为50%的点的粒径)作为聚合物粒子的粒径。
(2)红外光谱测定
聚合物粒子的红外(IR)光谱测定使用(株)珀金埃尔默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pectrum100,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来进行。
(3)比表面积和细孔径测定
比表面积和细孔分布测定使用QUANTACHROME制比表面积测定装置(AUTOSORB-1,多点法(测定40点)测定)来进行。测定试样的前处理在120℃/10分钟(减压下)的条件下进行。比表面积的测定使用BET(Brunauer,Emmett,Teller)吸附等温式,由BET图的斜度和截距算出。细孔径的测定、使用BJH(Barrett,Joyner,Halenda)法,由累积细孔容积的变化量通过计算求出细孔分布,将分布的峰径作为细孔径。
(4)利用元素分析的共聚比的测定
对于聚合物粒子的共聚比,通过燃烧法来定量碳(C)、氢(H)、氮(N)的元素比,并由聚合物粒子的组成比求出共聚比。CHN元素分析使用(株)柳本制作所制的元素分析仪(MT-5)来进行。
(5)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或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向固相萃取板的填充方法
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或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填充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在甲醇(100~200μL)中将评价对象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或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2mg制成浆料状,填充于固相萃取板(Waters公司制OASIS(注册商标)μ-Elution plate)。
(6)利用固相萃取板的溶质吸附评价
本实施例中的固相萃取目标为如下所示的溶质。高极性溶质分子的混合溶液(万古霉素(logP=-1.4、2.5ng/mL)、茶碱(logP=-0.02、25ng/mL)、溶剂:水)、中极性溶质分子的混合溶液(苯巴比妥(logP=1.7、25ng/mL)、苯妥英(logP=2.5、25ng/mL)、卡马西平(logP=2.5、2.5ng/mL)、地西泮(logP=2.9、2.5ng/mL)、溶剂:20%甲醇水溶液)、和低极性溶质分子的混合溶液(依维莫司(logP=3.4、20ng/mL)、雷帕霉素(logP=3.5、20n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20ng/mL)、溶剂:50%甲醇水溶液)。
溶质吸附评价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在填充有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或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板中,先通入甲醇200μL,接着通入纯水200μL。接下来,将溶液100μL加入板中,静置1分钟后抽吸、通入溶液。接下来,将纯水200μL通入板中,清洗吸附材料。清洗后,向板中通入甲醇100μL,回收吸附于吸附材料的溶质。将由该操作获得的溶质的回收量相对于投入量定义为固相萃取的回收率。
另外,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对血清中磷脂质(卵磷酯(卵磷酯))吸附量评价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向填充有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板中先通入甲醇200μL,接着通入纯水200μL。接下来,向板中加入市售对照血清100μL,静置1分钟后抽吸、通入溶液。接下来将纯水200μL通入板中,清洗吸附材料。清洗后,向板中通入甲醇100μL,将对应于溶血卵磷脂的质量电荷比(m/z496)、卵磷酯的质量电荷比(m/z758)的LC-MS的信号强度的峰高作为卵磷酯的吸附量。这里,由于无法正确地确定血清中的卵磷酯的含量,因此难以进行吸附的卵磷酯的绝对量评价。本实施例中将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磷脂质吸附所得的数据中峰高最大的信号强度作为100%,根据信号的相对强度来比较卵磷酯的吸附。
对于一部分低极性溶质分子的洗提溶液评价,减压干燥固化后再溶解于20%甲醇水溶液100μL中,利用LC-MS对5μL进行溶质的定量。对于高极性、中极性、和低极性溶质分子的洗提溶液,从各溶液中采集10μL,通过FIA-MS测定来进行溶质的定量。对于各测定,实施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另外,LC-MS测定时,适当使用添加了适合目标溶质的内部标准的溶液。
LC-UV测定使用日立高新技术制L-2000系列液相色谱(L-2100型泵(低压梯度、带脱气装置)、L-2200型自动取样器(带冷却单元)、L-2400型UV检测器(带半微量流动池)、D-2000型HPLC系统管理器)。LC部的柱使用资生堂制Capcell PAK C18MG(粒径3μm、内径2.0mm×长75mm)。
LC-MS测定组合日立高新技术制L-2000系列液相色谱(L-2100型泵(低压梯度、带脱气装置)、L-2200型自动取样器(带冷却单元)、D-2000型HPLC系统管理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制3200Qtrap质谱分析仪而测定。LC部的柱使用资生堂制Capcell PAK C18 MG(粒径3μm、内径2.0mm×长75mm)。离子化条件通过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测定进行,质谱分析扫描方式通过全扫描(MS)+母离子扫描(MS/MS)来进行。LC-MS的测定条件如以下所述。洗提液:A液(10mM乙酸铵/乙腈=90%/10%),B液(乙腈),C液(异丙醇)、梯度条件(A液/B液/C液):0min(70%/30%/0%)、10min(0%/100%/0%)、15min(0%/0%/100%)、23min(0%/0%/100%)、23.1min(70%/30%/0%)、30min(70%/30%/0%)、流速:0.2mL/min,试样注入量:5μL,测定时间:30min。
FIA-MS测定组合日立高新技术制L-2000系列液相色谱(L-2100型泵(低压梯度、带脱气装置)、L-2200型自动取样器(带冷却单元)、D-2000型HPLC系统管理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制3200Qtrap质谱分析仪而测定。离子化条件通过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测定进行,质谱分析扫描方式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来进行。FIA-MS的测定条件如以下所述。洗提液:10mM乙酸铵/乙腈=90%/10%)、流速:0.1mL/min、试样注入量:10μL、测定时间:2.0min。
(实施例1)二乙烯基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东京化成工业制)14.95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1.5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60.5%、50%平均粒径60.9μm、80%平均粒径87.1μm、共聚比DVB/TAIC=73.9mol%/26.1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251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2)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1)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g(0.06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15.0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1.5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46.8%、50%平均粒径39.5μm、80%平均粒径64.5μm、共聚比DVB/TACy=85.5mol%/14.5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436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3)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2)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6.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2.5g(0.10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6.0g(0.02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8.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75.0%、50%平均粒径70.9μm、80%平均粒径94.9μm、共聚比DVB/TACy=93.9mol%/6.1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620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4)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3)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6.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1.0g(0.08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9.0g(0.04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8.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53.4%、50%平均粒径61.9μm、80%平均粒径87.6μm、共聚比DVB/TACy=91.4mol%/8.6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98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5)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4)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8.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1.0g(0.08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9.0g(0.04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8.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3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58.8%、50%平均粒径77.0μm、80%平均粒径96.3μm、共聚比DVB/TACy=89.5mol%/10.3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21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6)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5)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8.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1.0g(0.08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9.0g(0.04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6.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66.2%、50%平均粒径72.1μm、80%平均粒径97.1μm、共聚比DVB/TACy=88.8mol%/11.2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39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7)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6)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6.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5.5g(0.05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17.9g(0.07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6.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3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62.9%、50%平均粒径44.9μm、80%平均粒径72.8μm、共聚比DVB/TACy=85.5mol%/14.5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312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8)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7)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8.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1.0g(0.08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9.0g(0.04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8.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3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76.7%、50%平均粒径53.4μm、80%平均粒径67.3μm、共聚比DVB/TACy=79.3mol%/20.7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79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9)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8)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6.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g(0.06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15.0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8.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3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76.7%、50%平均粒径54.0μm、80%平均粒径72.3μm、共聚比DVB/TACy=66.5mol%/33.4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108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10)含杂环共聚物整块状柱的制备
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2.5g(0.10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6.0g(0.02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3g,对溶液进行氮气置换。向与固相萃取板的填充部相同形状的铸模中流入20μL单体溶液,在80℃、6h、氮气气流中进行本体聚合。对于回收的铸模形成物,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将整块状柱填充材料浸渍、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整块状柱填充材料(共聚比DVB/TACy=87.8mol%/12.2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11)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50%平均粒径>80μm)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6.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1.0g(0.08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9.0g(0.04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3.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4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66.7%、50%平均粒径83.6μm、80%平均粒径129.9μm、共聚比DVB/TACy=88.8mol%/11.2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39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12)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50%平均粒径<80μm、80%平均粒径>100μm)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4.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2.5g(0.10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6.0g(0.02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4.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3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3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84.5%、50%平均粒径54.9μm、80%平均粒径103.1μm、共聚比DVB/TACy=86.8mol%/13.2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412m2/g、平均细孔径)。
(比较例)二乙烯基苯-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
作为比较例,使用二乙烯基苯(DVB)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共聚物树脂。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17.5g(0.14mol)、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东京化成工业制)10.2g(0.09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4.2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70℃、20h、搅拌速度3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使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树脂粒子过滤而分离。对树脂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树脂粒子(收率81.2%、50%平均粒径66.5μm、80%平均粒径78.9μm、共聚比DVB/NVP=81.7mol%/18.7mol%(元素分析)比表面积527m2/g、平均细孔径)。
(实施例13)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与比较例的树脂粒子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
对于实施例1~2中所示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比较例中的树脂粒子,使用LC-MS和FIA-MS,比较对于各溶质(苯巴比妥、苯妥英、雷帕霉素、万古霉素)的固相萃取性能,将所得结果示于图1。即使对于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也可以对作为中极性溶质分子的苯巴比妥、苯妥英吸附保持溶质全部量的80%以上而进行固相萃取。另外,对作为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分子量大的万古霉素也表现出高溶质回收性能。由以上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也适合于中~高极性溶质分子和分子量大的溶质的固相萃取。由于杂环骨架中具有多个杂原子,因此与具有一个亲水基的情况相比,可形成能够高效率地吸附溶质的亲水性吸附位点,作为结果,可推定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利用固相萃取的回收率提高。另外,通过将杂环结构导入主链中,认为可形成平面状的吸附位点,通过抑制溶质吸附时的立体阻碍,推定对于万古霉素那样的分子量大的分子,也能够容易地吸附。
另一方面,由比较例的树脂粒子构成的吸附材料特别是对于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性能下降,因此即使在进行同样的固相萃取处理的情况下,也成为回收率为80%以下、回收率差的结果。另外,低极性溶质分子中,对于雷帕霉素那样的环状两亲性溶质分子,可看到回收率下降的倾向。这可推定是因为包含亲水基的官能团作为侧链存在而成为立体阻碍,从而雷帕霉素那样的环状两亲性溶质分子的吸附被阻碍,回收率下降。像本发明那样,可推定通过将成为亲水性吸附位点的杂环结构导入主链中,药剂吸附时的立体阻碍得到抑制,对于具有环状结构的溶质,也能够容易地吸附。另外,药剂的吸附时除了亲水性相互作用的形成以外,疏水性结构彼此的吸附(疏水性相互作用)也是重要的性能。因此,通过设计可取得亲水性相互作用和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平衡的结构、共聚比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能够实现药剂回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结果,通过产生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药剂-含杂环共聚物间的吸附,可以高效率地吸附保持溶质。根据以上的结果,通过形成包含特定的杂环结构的吸附材料,对于该溶质,也能够实现回收率的提高。
(实施例14)利用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具有各种极性的溶质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
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万古霉素(logP=-1.4、2.5ng/mL)、茶碱(logP=-0.02、25ng/mL)、溶剂:水)、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25ng/mL)、苯妥英(logP=2.5、25ng/mL)、卡马西平(logP=2.5、2.5ng/mL)、地西泮(logP=2.9、2.5ng/mL)、溶剂:20%甲醇水溶液)、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20ng/mL)、雷帕霉素(logP=3.5、20n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20ng/mL)、溶剂:50%甲醇水溶液))的各溶质分子,制备混合溶液,使用实施例1和2中所示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实施固相萃取,使用LC-MS和FIA-MS,进行溶质的回收率评价。将其结果汇总示于图2和表1。任一实施例中,无论溶质的极性如何,都可以吸附保持溶质导入量的80%以上而进行固相萃取。另外显示,通过使用LC-MS和FIA-MS,对于中极性、低极性溶质分子,在制成混合溶液的体系中也可以高效率地回收各溶质,还可适用于包含多个溶质的溶液的分析。
[表1]
如上所述,与二乙烯基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实施例1)相比,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实施例2)表现出特别优异的药剂回收性能。这可认为是由于,氰脲酸三烯丙酯的杂环主链结构与药剂吸附的亲和性高。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代表例,对关于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杂环结构自身是在药剂中也可看见的结构,认为是与药剂的亲和性高的结构。通过控制该杂环的分子结构,可以利用缔合、氢键、自组织化等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形成特异的结构,除了吸附材料的极性结构以外,对于结构选择性的赋予、对分子识别功能的应用,也可以期待。
(实施例15)磷脂质(卵磷酯)吸附量的评价
在血清、全血成分等的溶质分析中,包含磷脂质等杂质成分。磷脂质等杂质是在质谱分析时阻碍测定对象物的离子化的(离子抑制)成分。在包含LC-MS等色谱分离过程的装置中由于测定对象物与杂质成分被分离,因此影响变低,但在FIA-MS那样的流动注射方式的分析中,离子抑制所产生的灵敏度下降的影响特别大。本实施例中,对磷脂质等杂质成分的吸附减少方法进行公开。
对于实施例2~9中所示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进行磷脂质(溶血卵磷脂(LPC)、卵磷酯(PC))的吸附量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将与由对应于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共聚比和LPC与PC的质量电荷比(m/z758)的LC-MS的信号强度的峰高求出的相对强度的关系示于图3。这里,对于LPC与PC的相对强度,将LC-MS的信号强度的峰高最高的实施例9(TACy共聚比=33.4mol%)的峰高作为100%,评价其他的共聚物的LPC、PC相对强度。根据该结果,在同一条件下处理的血清试样中,杂环主链结构的导入量(TACy共聚比)增多时,表现出磷脂质(LPC、PC)的相对强度上升,固相萃取处理的吸附量增加的倾向。根据该结果,在包含血清等中所含的磷脂质等极性杂质的溶液的固相萃取中,通过提高含杂环共聚物整体的亲水性(或共聚物的极性),对具有极性基的磷脂质等不在预期内的杂质也表现出吸附性能提高。相反,越是TACy共聚比低的条件,磷脂质(LPC、PC)的相对强度越低,暗示不易产生吸附。因此,为了得到减少杂质吸附的吸附材料,可考虑优选将TACy共聚比尽可能抑制为低水平。
[表2]
另一方面,通过减少TACy共聚比,有可能损害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本来的固相萃取性能。药剂的高效率吸附时的主要效果是杂环主链结构的导入所产生的效果,伴随磷脂质吸附的减少,担心药剂回收性能的下降。关于该担心,对于实施例3、5和7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实施例3:TACy共聚比=6.1mol%、实施例5:TACy共聚比=10.3mol%、实施例7:TACy共聚比=14.5mol%),与实施例13同样地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万古霉素(logP=-1.4、2.5ng/mL)、茶碱(logP=-0.02、25ng/mL)、溶剂:水)、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25ng/mL)、苯妥英(logP=2.5、25ng/mL)、卡马西平(logP=2.5、2.5ng/mL)、地西泮(logP=2.9、2.5ng/mL)、溶剂:20%甲醇水溶液)、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20ng/mL)、雷帕霉素(logP=3.5、20n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20ng/mL)、溶剂:50%甲醇水溶液))的各溶质分子,制备混合溶液,使用实施例3、5和7中获得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实施固相萃取,使用FIA-MS,进行溶质的回收率评价。将其结果分别示于图4和表3。对于共聚比不同的共聚物,对于任一溶质都表现出80%以上的溶质回收率。可知,在本发明的共聚比的范围中,无论TACy共聚比如何,都可以维持高药剂回收性能。特别地,TACy导入量少的实施例3中,尽管抑制杂质吸附仍然表现出高溶质回收性能。本发明中的杂环结构成为杂环内包含多个能够高效率吸附的亲水性吸附位点的分子结构,对于1个溶质中所含的极性基,可通过杂环结构内的多个吸附位点来吸附保持。因此可推定,少量的亲水结构中也高效率地表现出与溶质亲水部的亲水性相互作用。而且,通过导入亲水结构作为杂环主链结构,可抑制立体阻碍等的影响,可推定通过少量的亲水结构导入也表现出高效率的溶质吸附。
(实施例16)使用含杂环共聚物整块状柱的固相萃取性能评价
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万古霉素(logP=-1.4、2.5ng/mL)、茶碱(logP=-0.02、25ng/mL)、溶剂:水)、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25ng/mL)、苯妥英(logP=2.5、25ng/mL)、卡马西平(logP=2.5、2.5ng/mL)、地西泮(logP=2.9、2.5ng/mL)、溶剂:20%甲醇水溶液)、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4、20ng/mL)、雷帕霉素(logP=3.5、20n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20ng/mL)、溶剂:50%甲醇水溶液))的各溶质分子,制备混合溶液,使用实施例10中所示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整块状柱,实施固相萃取,使用FIA-MS,进行溶质的回收率评价。将其结果示于图5和表3。对于整块柱,与粒子状吸附材料同样地可以吸附保持溶质导入量的80%以上而进行固相萃取。
另外,通过对含杂环共聚物利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来形成膜状的高分子多孔质膜结构体,可考虑对例如薄层色谱等的载体、简易试验用固相吸附膜等的应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像上述列举的那样,可以根据多种共聚物的形状、形态而表现出吸附性能。
(实施例17)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的粒径所引起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
对于二乙烯基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粒子,对吸附材料的粒径、粒径分布与药剂回收率的关系如下所示。
对于实施例5、11和12中所示的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将吸附了溶质的溶液(100μL)和、为了清洗吸附材料而添加的纯水(200μL)中所含的溶质成分的回收率(定义为溶质损失)示于图6,将利用甲醇从吸附材料中洗提、回收的溶质成分的回收量示于图7。粒径的分布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实施例5的含杂环共聚物中,看不到溶质损失,大部分溶质成分可以通过甲醇添加而回收。
另一方面,对于实施例11和12的含杂环共聚物,确认产生溶质损失,由此有药剂回收率下降的倾向(表3)。对于实施例11那样粒径大的吸附材料粒子,在溶液导入的过程中在产生吸附前发生溶液的流出,吸附材料的有效表面积低,有无法表现出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的情况。另外,粒径分布大、包含许多100μm以上的粒子的实施例12那样的粒子中,可看到固相萃取性能下降的倾向。实施例11和12中粒子均具有400m2/g以上的比表面积,为多孔质的粒子。但是,实施例11和12如图8所示,是包含许多粒径为100μm以上的大粒子的吸附材料。对于包含许多粒径为100μm以上的大粒子的吸附材料,由于溶液导入时仅参与粒子表面的吸附,因此有可能溶液无法渗透至粒子内部。这样,通过控制吸附材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并降低100μm以上的粒子的含量,能够实现萃取效率的提高。
[表3]
为了确保参与吸附的有效表面积、确保吸附材料的适度的填充密度,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优选处于0.5~100μm的范围内。粒径过大时,吸附材料的有效表面积低,在溶液导入的过程中在产生吸附前发生溶液的流出,无法表现出充分的固相萃取性能。
而且,即使像实施例12那样为50%平均粒径小的粒子,对于粒径分布宽且包含多个100μm以上的粒子那样的粒子,也有固相萃取性能下降的情况。对于100μm以上的粒子,由于溶液导入时仅参与粒子表面的吸附,因此可推定溶液未渗透至粒子内部为主要原因。因此,对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是,通过控制吸附材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并降低100μm以上的粒子的含量,能够实现萃取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更优选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80μm、80%平均粒径为0.5~100μm的粒子分布条件。对于满足该条件的粒子,溶液渗透至粒子内部,参与吸附的吸附材料的有效表面积提高,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溶质吸附。
另一方面,粒径过小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大幅上升,因此固相萃取效率受损。因此,作为将粒径分布控制在固相萃取适合的范围内的方法,有像本实施例那样在制备粒子的粒径成为规定范围内的聚合条件下进行制备的方法。此外,可以组合公知的分级技术(例如,分级筛、湿式分级、干式分级等),将粒径分布控制在更窄的范围内。
(实施例18)二乙烯基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东京化成工业制)14.95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1.5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60.5%、粒径60.9μm、组成比DVB/TAIC=73.9/26.1(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19)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马来酸酐(MAn、东京化成工业制)5.94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7.2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14g,加热至50℃并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64.9%、粒径57.9μm、组成比DVB/MAn=84.8/15.2(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20)二乙烯基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IPDA、东京化成工业制)14.78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1.5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40.8%、粒径34.2μm、组成比DVB/IPDA=91.3/8.7(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21)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四氢糠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8.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丙烯酸四氢糠酯(THFA、东京化成工业制)9.37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3.8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16g,加热至50℃并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81.9%、粒径42.2μm、组成比DVB/THFA=64.7/35.3(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22)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2.0g和水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氰脲酸三烯丙酯(TACy、东京化成工业制)14.95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1.5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22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2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46.8%、粒径39.5μm、组成比DVB/TACy=85.5/14.5(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23)二乙烯基苯-N,N-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
在5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Aldrich制、平均分子量~10,000、粘度5cP(2wt%水溶液、20℃))8.0g和水2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接下来,混合二乙烯基苯(DVB、Aldrich制、80%二乙烯基苯+19%乙基乙烯基苯混合物)7.84g(0.06mol)、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东京化成工业制)5.94g(0.06mol)、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13.5g、偶氮二异丁腈(AIBN、东京化成工业制)0.14g,完全溶解后,加入可拆式烧瓶中。将氮气导入管、冷却管与可拆式烧瓶连接,一边对聚合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一边使用搅拌叶片搅拌30分钟。烧瓶内的溶液成为均匀的分散状态后,在80℃、6h、搅拌速度300rpm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停止搅拌后,利用玻璃过滤器将聚合溶液和聚合物粒子过滤而分离。对聚合物粒子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直至完全除去表面活性剂后,按照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制)、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2-丁酮的顺序反复进行清洗。在室温下干燥后,在90℃、15h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目标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收率58.6%、粒径78.2μm、组成比DVB/TACy=85.5/14.5(mol%、元素分析)。
(实施例24)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与比较例的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
对于实施例18~23中制备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和比较例的吸附材料,使用LC-UV和FIA-MS,将对于各溶质(苯巴比妥、苯妥英、雷帕霉素)比较固相萃取性能所得的结果示于图9。对于实施例18~23的任一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对于作为中极性溶质分子的苯巴比妥、苯妥英,可以吸附保持溶质全部量的80%以上而进行固相萃取。另一方面,比较例的吸附材料特别是对于中~高极性溶质分子的吸附性能下降,因此即使在进行同样的固相萃取处理的情况下,也成为回收率为80%以下、回收率差的结果。另外,低极性溶质分子中,对于雷帕霉素那样的环状两亲性溶质分子,可看到回收率下降的倾向。由上述结果可知,根据溶质的结构,亲水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牢固的吸附是必需的,通过使用包含高极性结构的本发明的吸附材料,对于该溶质,也可提高回收率。
(实施例25)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对具有各种极性的溶质的固相萃取性能比较
对于高极性溶质分子(茶碱(logP=-0.02、25ng/mL)、溶剂:水)、中极性溶质分子(苯巴比妥(logP=1.7、25ng/mL)、苯妥英(logP=2.5、25ng/mL)、卡马西平溶剂(logP=2.5、2.5ng/mL)、地西泮(logP=2.9、2.5ng/mL)、溶剂:20%甲醇水溶液)、低极性溶质分子(依维莫司(logP=3.35、20ng/mL)、雷帕霉素(logP=3.5、20n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ogP=4.7、20ng/mL)、溶剂:50%甲醇水溶液)的各溶质分子,制备混合溶液,实施利用实施例18~23的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使用LC-MS和FIA-MS,进行溶质的回收率评价,将所得的结果汇总示于图10~12和表4。实施例18~23的任一实施例中,无论溶质的极性如何,都可以吸附保持溶质导入量的80%以上而进行固相萃取。进行固相萃取的洗提溶液显示与LC-UV同样的结果,还可适用于利用LC-MS的溶质分析。另外通过使用LC-MS和FIA-MS,即使在中极性、和低极性溶质分子的混合溶液的体系中也可以高效率地回收各溶质,还可适用于包含多个溶质的溶液的分析。
[表4]
表4.溶质回收率评价结果
另外,作为免疫抑制剂、抗癫痫剂等药剂以外的物质的固相萃取和定量分析的例子,可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析。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代表的邻苯二甲酸酯分子主要作为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剂使用,但近年来因为担心对人体的内分泌干扰作用而成为受限制的对象。通过使用利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也可以应用于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等的环境分析、化妆品、食品、它们的提取物等的成分分析,对于极微量的溶质、例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质、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分解生成物,也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分析。另外,不管溶质的种类如何、溶质是单体还是混合物,都可以进行固相萃取和定量分析。
根据以上的结果,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含杂环共聚物吸附材料和两亲性共聚物吸附材料,可以分离具有广泛的色谱极性的溶质,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固相萃取方法及使用该固相萃取方法的系统的构建。
接下来,呈现关于作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吸附材料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更进行实施。
下述实施例24~39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吸附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的键合通过红外(IR)光谱测定来确认。作为I R光谱装置,使用珀金埃尔默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pectrum100、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 TotalReflection:ATR))。
(实施例24)
将平均粒径为40μm的聚苯乙烯(株式会社Moritex公司制3040A、SP值δ(文献值;Polymer Hanbook,John Wiley & Sons)=8.6~10.3)粒子10g放入玻璃皿中,在等离子干式清洗机PDC210中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轻柔模式)。输出设为300W,处理时间设为2分钟。接下来,将等离子处理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和氯乙醛酸乙酯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氯乙醛酸乙酯,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酯键的峰,因此确认乙醛酸乙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基于上述式计算的乙醛酸乙酯的SP值δ为11.7。
(实施例25)
将通过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等离子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和氯乙醛酸甲酯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氯乙醛酸甲酯,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酯键的峰,因此确认乙醛酸甲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基于上述式计算的乙醛酸甲酯的SP值δ为12.4。
(实施例26)
将通过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等离子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浸渍于氯化亚硫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通过减压蒸馏而蒸馏除去多余的氯化亚硫酰溶液后,与尿囊素的二氯甲烷溶液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尿囊素/二氯甲烷溶液,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酰胺键的峰,因此确认尿囊素通过酰胺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基于上述式计算的尿囊素的SP值δ为21.1。
(实施例27)
将通过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等离子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浸渍于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甲醇溶液中,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硅烷醇键的峰,因此确认3-脲丙基通过硅烷醇键而固定在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基于上述式计算的3-脲丙基的SP值δ为13.8。
(实施例28)
通过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处理平均粒径为10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FH-S010、SP值δ(文献值;Polymer Hanbook,JohnWiley & Sons)=9.1~9.5)粒子,制作将乙醛酸乙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
(实施例29)
通过与实施例25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28中使用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制作将乙醛酸甲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
(实施例30)
通过与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28中使用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制作将尿囊素通过酰胺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
(实施例31)
通过与实施例27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28中使用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制作将3-脲丙基通过硅烷醇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
(实施例32)
通过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处理中位粒度15~25μm的聚乙烯(SP值δ(文献值;Polymer Hanbook,John Wiley & Sons)=7.7~8.4)微粉末(住友精化株式会社制FLO-THENE UF-20S),制作将乙醛酸乙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乙烯微粉末。
(实施例33)
通过与实施例25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32中使用的中位粒度15~25μm的聚乙烯微粉末,制作将乙醛酸甲酯通过酯键通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乙烯微粉末。
(实施例34)
通过与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32中使用的中位粒度15~25μm的聚乙烯微粉末,制作将尿囊素通过酰胺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乙烯微粉末。
(实施例35)
通过与实施例27同样的方法处理实施例32中使用的中位粒度15~25μm的聚乙烯微粉末,制作将3-脲丙基通过硅烷醇键而固定在粒子表面上的聚乙烯微粉末。
(实施例36)
将平均粒径为40μm的聚苯乙烯(株式会社Moritex公司制3040A、SP值δ(文献值;Polymer Hanbook,John Wiley & Sons)=8.6~10.3)粒子10g放入玻璃皿中,使用SEN特殊光源公司制PL21-200,在大气气氛下进行UV臭氧处理。照射的UV的强度设为约3J/cm2。接下来,将UV臭氧处理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和氯乙醛酸乙酯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氯乙醛酸乙酯,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酯键的峰,因此确认乙醛酸乙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
(实施例37)
将通过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UV臭氧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和氯乙醛酸甲酯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氯乙醛酸甲酯,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酯键的峰,因此确认乙醛酸甲酯通过酯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
(实施例38)
将通过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UV臭氧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浸渍于氯化亚硫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通过减压蒸馏而蒸馏除去多余的氯化亚硫酰溶液后,与尿囊素的二氯甲烷溶液在烧瓶内搅拌。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尿囊素/二氯甲烷溶液,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酰胺键的峰,因此确认尿囊素通过酰胺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
(实施例39)
将通过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UV臭氧处理的聚苯乙烯粒子浸渍于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甲醇溶液中,通过过滤而除去多余的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用乙醇清洗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进行干燥。由于通过接触后的聚苯乙烯粒子的IR光谱测定观察到了来自硅烷醇键的峰,因此确认3-脲丙基通过硅烷醇键而固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
使用实施例24~39和上述的比较例中制作的吸附材料,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药剂的吸附评价。
〔评价方法〕
(1)吸附材料向固相萃取板的填充方法
使制造的吸附材料2mg分散于甲醇(100~200μL)中并制成浆料状,填充于固相萃取板(OASIS μ-Elution plate)。然后,使用填充后的固相萃取板,按照下述(2)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药剂吸附评价。
(2)吸附材料的药剂吸附评价
作为对于吸附材料的吸附物质,使用茶碱(溶剂:水)、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溶剂:20%甲醇水溶液)、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溶剂:50%甲醇水溶液)作为药剂溶液,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药剂的吸附评价。
对于上述(1)中填充有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板,先通入甲醇200μL、接着通入纯水200μL。接下来,将上述药剂溶液100μL分别放入板中,静置1分钟后从板下部抽吸、通入药剂溶液。接下来将纯水200μL通入板中,清洗吸附材料。清洗后,通入甲醇100μL,回收吸附于吸附材料的药剂。
回收的溶液中,对于包含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地西泮的溶液,分别取10μL,通过FIA-MS测定进行回收的药剂的定量。
关于FIA-MS的测定装置、测定条件,与上述实施例1~23的情况同样。
回收的溶液中,对于包含依维莫司、雷帕霉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溶液,减压干燥固化各自的溶液,将生成的固体物质再溶解于20%甲醇水溶液100μL,对其中的5μL,利用LC-UV和LC-MS进行药剂的定量。
LC-UV和LC-MS的测定装置、和使用这些测定装置的LC-UV和LC-MS的测定条件与上述实施例1~23同样。
将通过以上的操作回收的药剂的量与通入固相萃取板中的药剂的量的比率定义为回收率。即,回收率为用回收的药剂的量除以通入的药剂的量,并乘以100而算出的值。将其结果示于表5。
[表5]
如表5所示,即使在使用实施例24~39的任一吸附材料的情况下,也显示出高回收率。特别地,使用苯巴比妥、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的情况下,与使用以往的吸附材料(比较例)的情况相比,显示出优异的回收率,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吸附材料对于以药剂为首的多种物质具有高吸附性能。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包含多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未必限定于具备说明的所有构成。另外,可以削除某个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或替换成其他的实施例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在某个实施例的构成中加入其他的实施例的构成。
将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直接作为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58)
1.一种吸附材料,其由包含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和具有1个以上能够与该多官能含杂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各至少1种以上的共聚物构成,所述多官能含杂环单体具有在环结构中包含至少2个以上杂原子的杂环且具有2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所述吸附材料中杂环构成主链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是包含不饱和烃的官能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原子是选自由氮、氧、磷、硫、硒和碲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环是五元环或六元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所含的杂环为二唑环、三唑环、四唑环、二嗪环、三嗪环或四嗪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是选自由氰脲酸三烯丙酯或其衍生物、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或其衍生物、和三聚氰胺衍生物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是选自由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和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具有1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为疏水性单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具有1个以上聚合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是选自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和双乙烯基苯基乙烷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多官能含杂环单体的共聚比为0.5~35mol%。
12.一种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具有高极性分子结构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溶解度参数即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两单体间的SP值之差至少为2.2。
13.一种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SP值为11.5以上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吸附材料,共聚物的SP值为9.5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富马酸、马来酸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
16.一种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具有多个选自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且该多个高极性分子结构间所含的碳原子为4原子以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乙烯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烯酸糠酯和甲基丙烯酸糠酯。
18.一种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具有选自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和咪唑骨架中的高极性分子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苯基马来酰亚胺、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1-乙烯基咪唑。
20.一种吸附材料,其由下述共聚物构成,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所述共聚物包含由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SP值为10.0以下的低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各1种以上,所述高极性单体是具有选自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中的1种以上的高极性分子结构的高极性单体,该高极性单体中的杂原子的重量比为30重量%以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附材料,高极性单体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
22.根据权利要求12~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构成共聚物的至少1种单体是包含2个以上能够聚合的不饱和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2~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低极性单体选自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和双乙烯基苯基乙烷。
24.一种吸附材料,其包含由选自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酸酐、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高极性单体构成的单体单元、和由作为低极性单体的二乙烯基苯构成的单体单元,并具备能够吸附溶质的接触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为通过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法、粉碎或破碎而制备的共聚物粒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吸附材料,其为块状的共聚物粒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吸附材料,其为球状的共聚物粒子。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为水和有机溶剂能够透过内部的多孔质的共聚物粒子。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100μm。
30.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共聚物粒子的50%平均粒径为0.5~80μm,80%平均粒径为0.5~100μm。
31.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由通过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而制备的整块状高分子多孔质结构体构成。
32.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由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固相聚合而制备的高分子多孔质膜结构体构成。
33.一种吸附材料,其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
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
该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与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为2.2以上。
34.一种吸附材料,其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
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
该亲水性基团的溶解度参数为11.5以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吸附材料,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马来酸酐骨架、富马酸骨架、马来酸骨架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36.一种吸附材料,其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
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
该亲水性基团包含多个选自由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四氢呋喃环、呋喃环、羧基、氨基、烷基氨基和二烷基氨基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结构,
该亲水性基团包含碳原子数6以下的烃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附材料,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骨架、丙烯酸四氢糠酯骨架、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骨架、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间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骨架、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对苯二甲酸二乙烯酯骨架、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骨架、丙烯酸糠酯骨架和甲基丙烯酸糠酯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38.一种吸附材料,其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
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
该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异氰脲酸酯骨架、氰脲酸酯骨架、六氢三嗪骨架、马来酰亚胺骨架、咪唑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吸附材料,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氰脲酸三烯丙酯骨架、1,3,5-三丙烯酰基六氢-1,3,5-三嗪骨架、N-苯基马来酰亚胺骨架和1-乙烯基咪唑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40.一种吸附材料,其为包含疏水性树脂的吸附材料,
亲水性基团直接或间接地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该疏水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为10以下,
该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和硫原子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杂原子以及选自由醚键、酯键、氨基甲酸酯键、酰胺键、硫酯键、羧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和杂环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结构,
该亲水性基团中的杂原子的总含量相对于该亲水性基团所具有的原子的总摩尔数为30摩尔%以上。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吸附材料,亲水性基团包含选自由N,N’-二甲基丙烯酰胺骨架、马来酸骨架、富马酸骨架、甲基丙烯酸骨架和丙烯酸骨架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骨架。
42.根据权利要求33~4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疏水性树脂包含选自由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合物、二乙烯基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和双乙烯基苯基乙烷聚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
43.根据权利要求33~4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在亲水性基团对疏水性树脂间接地键合的情况下,
该亲水性基团介由选自由醚键、酯键、酰胺键和硅烷醇键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键而键合于该疏水性树脂上。
44.根据权利要求33~4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具有球形状。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吸附材料,其平均直径为0.5μm以上100μm以下。
46.一种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33~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
具有下述工序:对疏水性树脂的表面进行选自由臭氧处理、等离子处理和氧化剂处理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处理后,使该处理后的疏水性树脂的表面与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接触。
47.一种固相萃取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使以选自由非极性溶质分子、低极性溶质分子、中极性溶质分子和高极性溶质分子所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作为溶质的溶液与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进行接触,使溶液中所含的1种以上溶质吸附保持。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溶液包含极性溶剂。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极性溶剂为水、或1种以上的极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
51.根据权利要求47~50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与吸附材料接触的溶液包括血浆、血清、血液、尿、髓液、滑液、生物体组织提取物、水溶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提取物、化妆品、食品物质、或食品物质的提取物。
52.根据权利要求47~5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作为固相萃取对象的溶质为药品、药剂、抗菌剂、抗癫痫剂、免疫抑制剂、药物、杀虫剂、除草剂、毒物、生物体分子、污染物质、代谢药剂、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分解生成物。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固相萃取方法,生物体分子为蛋白质、维他命、激素、多肽、多核苷酸、脂质或碳水化合物。
54.一种固相萃取筒,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具备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
55.一种固相萃取柱,在端部敞开的容器中具备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
56.一种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即LC-MS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权利要求54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57.一种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分析即LC-UV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权利要求54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58.一种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即FIA-MS系统,作为前处理,利用权利要求54所述的固相萃取筒或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进行溶质的固相萃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04201 | 2010-04-28 | ||
JP2010-104201 | 2010-04-28 | ||
JP2010-140691 | 2010-06-21 | ||
JP2010140691 | 2010-06-21 | ||
JP2010-270421 | 2010-12-03 | ||
JP2010270421 | 2010-12-03 | ||
PCT/JP2011/060370 WO2011136329A1 (ja) | 2010-04-28 | 2011-04-28 | 吸着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3805A true CN102883805A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486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212616A Pending CN102883805A (zh) | 2010-04-28 | 2011-04-28 | 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48853A1 (zh) |
EP (1) | EP2564923A1 (zh) |
JP (1) | JPWO2011136329A1 (zh) |
CN (1) | CN102883805A (zh) |
WO (1) | WO2011136329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9545A (zh) * | 2015-11-30 | 2016-02-03 | 王金明 | 一种雷帕霉素分离用吸附剂的制备 |
CN106478871A (zh) * | 2016-08-22 | 2017-03-08 | 绍兴市柯桥区科创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一种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383262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多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多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CN108169392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富含氨基的微孔聚合物材料富集糖肽的方法 |
CN108484900A (zh) * | 2018-05-15 | 2018-09-04 | 西京学院 | 一种具有纳米孔穴的聚离子液体凝胶及方法 |
CN108530625A (zh) * | 2018-05-31 | 2018-09-14 | 西京学院 | 一种具有微米孔穴的两亲性共聚网络的凝胶及方法 |
CN109126737A (zh) * | 2018-06-25 | 2019-01-04 | 宁波大学 | 一种固相萃取材料 |
CN110944746A (zh) * | 2017-07-26 | 2020-03-31 |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吸附剂、装置和方法 |
CN112110654A (zh) * | 2020-09-25 | 2020-12-22 | 常州大学 | 一种光学增透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3286987A (zh) * | 2018-12-17 | 2021-08-20 |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 识别错误校准或未校准的红外光谱仪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9933A (zh) * | 2011-12-20 | 2012-06-27 |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富硒食用菌中硒形态的测定方法 |
JP6200949B2 (ja) * | 2012-05-31 | 2017-09-20 | エイジェンシー フォー サイエンス,テクノロジー アンド リサーチ | 固相ウレイドに対する生物学的標的物の選択的結合 |
JP6193004B2 (ja) * | 2013-06-14 | 2017-09-06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吸着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分析システム |
US9250548B2 (en) * | 2013-07-31 | 2016-02-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EP3083725B1 (en) * | 2013-12-19 | 2017-10-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Divinylbenzene/maleic anhydride polymeric material |
JP6454713B2 (ja) | 2013-12-19 | 2019-01-16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加水分解ジビニルベンゼン/無水マレイン酸ポリマー材料 |
CN103739860B (zh) * | 2014-01-13 | 2015-08-26 | 湖南师范大学 | 一种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 |
CN105758973A (zh) * | 2014-12-18 | 2016-07-13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 |
CN105816880A (zh) * | 2015-01-09 | 2016-08-03 | 于杰 | 一种医用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应用 |
WO2017056188A1 (ja) * | 2015-09-29 | 2017-04-06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US10960341B2 (en) * | 2016-03-14 | 2021-03-3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ir filters comprising polymeric sorbents for aldehydes |
EP3429742B1 (en) * | 2016-03-14 | 2021-02-1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Composite granules including polymeric sorbent for reactive gases |
RU2704211C1 (ru) | 2016-03-14 | 2019-10-24 | 3М Инновейтив Пропертиз Компани | Воздушные фильтры, содержащие полимерные сорбенты для хим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х газов |
JP6813247B2 (ja) * | 2016-03-23 | 2021-01-13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の固定相 |
CN108456280B (zh) * | 2018-01-19 | 2020-10-27 | 暨南大学 | 一种磷脂类有机聚合物整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8663471B (zh) * | 2018-04-09 | 2020-06-30 | 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定河口沉积物中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含量的方法 |
CN111257460B (zh) * | 2020-02-25 | 2021-06-15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贝类中三嗪类除草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
CN111307994B (zh) * | 2020-03-19 | 2022-11-22 | 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异噁唑啉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CN111537628B (zh) * | 2020-04-15 | 2022-04-26 | 无锡微色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尿液中2-氯地西泮和4-氯地西泮的dpx-gc-ms检测方法 |
CN114433033B (zh) * | 2020-11-02 | 2024-05-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3030300A (zh) * | 2021-02-25 | 2021-06-25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 一种测定农田环境水中兽用抗生素的方法 |
CN113176365B (zh) * | 2021-04-20 | 2023-01-06 | 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着色剂萃取柱及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
CN113509464B (zh) * | 2021-07-16 | 2023-10-20 | 华侨大学 |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
DE102022123491A1 (de) | 2022-09-14 | 2024-03-1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Thermisch reversibel vernetzbare Polymere für eine Anwendung als Sorbentmaterialien im Bereich Carbon Capturing |
KR102536496B1 (ko) * | 2022-09-30 | 2023-06-01 | 서강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공기 중 분사되는 사차 암모늄 염의 농도 측정을 위한 수동 채취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차 암모늄 염 농도의 측정 방법 |
CN115586275B (zh) * | 2022-10-17 | 2024-09-2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水产品中甲基睾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
CN115920861B (zh) * | 2022-12-23 | 2024-07-12 | 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6459797A (zh) * | 2023-04-07 | 2023-07-21 |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类固醇激素提取中的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6167A (en) * | 1981-05-12 | 1982-11-16 | Sekisui Chem Co Ltd | Packing agent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
WO2010018810A1 (ja) * | 2008-08-12 | 2010-02-18 | 和光純薬工業株式会社 | 前処理カラムの充填剤用ポリマ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3482B2 (ja) * | 1978-10-26 | 1983-01-21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硬質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ルの製造法 |
JPS598177B2 (ja) * | 1979-07-20 | 1984-02-23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ゲル濾過用ゲル |
JPS5742339A (en) * | 1980-08-26 | 1982-03-09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Crosslinked ion exchanger |
JPS5861463A (ja) * | 1981-10-07 | 1983-04-12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イ−用担体及び該担体を用いる脂溶性物質の分離精製方法 |
JP3276456B2 (ja) * | 1993-04-28 | 2002-04-22 | 旭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エンドトキシン及び/又はサイトカインの吸着材及び該吸着材を用いた浄化血液の取得装置 |
JPH07289633A (ja) * | 1994-04-22 | 1995-11-07 | Asahi Medical Co Ltd | 除去器及び除去装置 |
CA2189553C (en) | 1994-05-05 | 1999-10-19 | James S. Fritz | Chemically modifi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particles and articles containing same |
US5882521A (en) | 1996-04-18 | 1999-03-16 | Waters Investment Ltd. | Water-wettable chromatographic media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
EP1091981B1 (en) * | 1998-06-12 | 2007-08-22 | Waters Investments Limited | Novel ion exchange porous resins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chromatography |
JP2000005598A (ja) | 1998-06-25 | 2000-01-11 | Hitachi Chem Co Ltd | 疎水性吸着剤の製造法 |
US6926823B2 (en) | 2002-06-03 | 2005-08-09 | Varian, Inc. | Polymer with superior polar retention for sample pretreatment |
-
2011
- 2011-04-28 JP JP2012512906A patent/JPWO2011136329A1/ja active Pending
- 2011-04-28 US US13/643,926 patent/US2013004885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4-28 EP EP11775110A patent/EP256492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4-28 WO PCT/JP2011/060370 patent/WO20111363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CN CN2011800212616A patent/CN10288380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6167A (en) * | 1981-05-12 | 1982-11-16 | Sekisui Chem Co Ltd | Packing agent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
WO2010018810A1 (ja) * | 2008-08-12 | 2010-02-18 | 和光純薬工業株式会社 | 前処理カラムの充填剤用ポリマー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9545A (zh) * | 2015-11-30 | 2016-02-03 | 王金明 | 一种雷帕霉素分离用吸附剂的制备 |
CN105289545B (zh) * | 2015-11-30 | 2017-12-01 | 王琪宇 | 一种雷帕霉素分离用吸附剂的制备 |
CN106478871B (zh) * | 2016-08-22 | 2018-10-23 | 绍兴市柯桥区科创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一种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478871A (zh) * | 2016-08-22 | 2017-03-08 | 绍兴市柯桥区科创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一种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
CN108169392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富含氨基的微孔聚合物材料富集糖肽的方法 |
CN110944746A (zh) * | 2017-07-26 | 2020-03-31 |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吸附剂、装置和方法 |
CN107383262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多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多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CN108484900A (zh) * | 2018-05-15 | 2018-09-04 | 西京学院 | 一种具有纳米孔穴的聚离子液体凝胶及方法 |
CN108530625A (zh) * | 2018-05-31 | 2018-09-14 | 西京学院 | 一种具有微米孔穴的两亲性共聚网络的凝胶及方法 |
CN109126737A (zh) * | 2018-06-25 | 2019-01-04 | 宁波大学 | 一种固相萃取材料 |
CN113286987A (zh) * | 2018-12-17 | 2021-08-20 |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 识别错误校准或未校准的红外光谱仪的方法 |
CN112110654A (zh) * | 2020-09-25 | 2020-12-22 | 常州大学 | 一种光学增透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2110654B (zh) * | 2020-09-25 | 2022-07-05 | 常州大学 | 一种光学增透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64923A1 (en) | 2013-03-06 |
WO2011136329A1 (ja) | 2011-11-03 |
JPWO2011136329A1 (ja) | 2013-07-22 |
US20130048853A1 (en) | 2013-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3805A (zh) | 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Ostovan et al. | Hydrophilic multitemplate molecularly imprinted biopolymers based on a green synthesis strategy for determination of B-family vitamins | |
Shi et al. |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ased on methacrylic acid for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drugs | |
Puoci et al. | New restricted access materials combined to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selective recognition/release in water media | |
Zhang et al. |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monomer dimerization in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process | |
Du et al. |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dimethoate from cucumber samples by us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icrospheres | |
Tom et al. | Improving the imprinting effect by optimizing template: monomer: cross-linker ratios in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sulfadimethoxine | |
Zheng et al. | Synthesis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s for HPLC | |
US20090149607A1 (en) | Synthetic receptor | |
Fu et al. | Matrine-imprinted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 for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trine from Sophorae flavescentis Ait | |
Luo et al. | Preparation of water‐compatibl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caffeine with a novel ionic liquid as a functional monomer | |
US10683378B2 (en) | Imprinted 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 |
Viveiros et al. | Green approa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k-and-key polymers for API purification | |
Li et al. | Preparation of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based imprinted monolith | |
Guo et al. | Cyclodextrin‐bas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the efficient recognition of pyrethroids in aqueous media | |
CN105392557A (zh) | 吸附材料和使用其的分析系统 | |
Wu et al. |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homogeneou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acyclovir using an (acceptor–donor–donor)—(donor–acceptor–acceptor) hydrogen-bond strategy,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for serum samples | |
US20090068758A1 (en) | Synthetic receptor | |
Vlakh et al. | Molecularly imprinted macroporous monoliths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effect of pore size and column length 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 |
Mansour et al. | Non-ionic surface active agents as additives toward a universal porogen system for porous polymer monoliths | |
Nakamura et al. | Pre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strychnine by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multistep swelling and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strychnine from nux‐vomica extract powder | |
Kou et al. | Pre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spheres by premix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 |
Jia et al. | A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imprinting effect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macromolecule crowding | |
Albekairi et al. | Simultaneous capillary liquid chromatography determination of drug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using tunable platforms of polymethacrylate monolithic columns modified with octadecylamine | |
Adbo et al. | Enantioselect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using Tröger’s bas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