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0385A -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0385A
CN102860385A CN2012103200852A CN201210320085A CN102860385A CN 102860385 A CN102860385 A CN 102860385A CN 2012103200852 A CN2012103200852 A CN 2012103200852A CN 201210320085 A CN201210320085 A CN 201210320085A CN 102860385 A CN102860385 A CN 102860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mushroom
preparation
bacterium mushroom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0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彬
张士康
朱跃进
蒋玉兰
张海华
刘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EA INST ALL-CHINA SUPPLY AND MARKETING GENERAL COOPERATIVE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EA INST ALL-CHINA SUPPLY AND MARKETING GENERAL COOPERATIV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EA INST ALL-CHINA SUPPLY AND MARKETING GENERAL COOPERATIVE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EA INST ALL-CHINA SUPPLY AND MARKETING GENERAL COOPERATIVE
Priority to CN2012103200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0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0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进行第一阶段浸提;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完成后分离得到浸提液;将浸提液进行微滤膜分离纯化和反渗透膜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干燥后,得到菌菇速溶茶;其中,第一阶段浸提温度为50-80℃,浸提时间为10-30min;第二阶段浸提温度为80-95℃,浸提时间为10-30min。本发明方法工序步骤少、提取效率高;制备得到的菌菇速溶茶产品多糖和多酚含量高,兼具香菇、红茶的功效和风味。

Description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作为一种传统的世界性饮料,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红茶是我国传统茶类之一,为全发酵茶,富含茶黄素、茶红素和茶氨酸等活性成分。香菇是著名食用菌之一,是传统保健食品,它不仅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香菇多糖,香菇多糖是一种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调节免疫力等作用。红茶与香菇在多方面具有类似的功效,均为天然可食用性物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速溶茶以及以速溶茶为原料的混合速溶饮品越来越受欢迎,将茶与食用菌组方开发新型保健饮品已成为研究热点。秦俊哲等对鲜香菇进行预处理、切丝、烘烤后与绿茶按比例混合,制得香菇保健茶((a)秦俊哲,吕嘉枥,王小龙等.香菇保健茶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3):101-102.(b)秦俊哲,张洁,唐小淇等.香菇茶的工艺研究及其功能成分的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3):153-155.)。刘奇以水为溶剂分别对绿茶和香菇原料进行浸提,浸提液经混合复配后得到香菇速溶茶(刘奇.香菇速溶茶配方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1,(2):236-237.)。孙艳娟等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香菇浸提液进行浓缩,然后与红茶浓缩液按适当比例混合调配,再经干燥制得香菇速溶茶(孙艳娟,朱跃进,李大伟等.膜分离技术在香菇速溶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0,(4):42-45.)。张士康等将绿茶与香菇粉碎,先按一定配比混合,然后采用一次水提法对混合物进行浸提,制得菌菇营养茶(张士康,孙艳娟,朱跃进等.菌菇营养茶有效成分溶出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1,(1):28-30.)。
公开号CN160847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香菇茶,选用优质干香菇、绿茶、菊花及枸杞子四种材料配制而成,其中的配比顺序分别为:5:2:1:2,先把这些材料粉碎为0.2mm~3mm颗粒,混合后选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小袋,即成为香菇袋泡香菇茶。公告号CN100463605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猴头菇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适宜配比的猴头菇、茶叶、灵芝、香菇、木耳、甘草为原料,将原料经浸泡、煎煮、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制得猴头菇茶。
可见,目前开发的香菇保健茶饮品一般都由两种原料简单混合制成,该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对原料营养物质的综合利用率不高;而大多数研究是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或酸碱提取法对两种原料进行分别浸提,然后将浸提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制成产品,该法工序步骤较多,提取效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菇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工序步骤少、提取效率高,用于制备多糖和多酚含量高,兼具香菇、红茶功效和风味的菌菇速溶茶产品。
一种菌菇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进行第一阶段浸提;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完成后分离得到浸提液;
(2)将浸提液进行微滤膜分离纯化和反渗透膜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干燥后,得到菌菇速溶茶;
其中,第一阶段浸提温度为50-80℃,浸提时间为10-30min;第二阶段浸提温度为80-95℃,浸提时间为10-30min。
香菇和红茶中主要功效成分的最佳浸提温度不同,分段式升温的浸提方式能充分、高效地将两种原料中的功效物质提取出来,从而能够制备获得兼具香菇、红茶功效和风味的菌菇速溶茶产品。
步骤(1)中,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用量配比会影响菌菇速溶茶的口感和风味。所述的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重量比可以为1:0.5-1:3;优选为1:1.5-1:2.5;更优选为1:2。该配比下,产品的风味最好,糅合了茶的特征香气与香菇的特征风味,可接受性最好;同时,产品也兼具两种原料的功效物质,种类多且含量配比合适。
以每升水计,所述的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总用量可以为40-50g;优选为50g。该料液比下,浸提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
所述的微波功率可以为600-900W;优选为700W,提取效率较高,且节约能耗。
结合前人实验结果与前期预实验结果可知,用热水浸提香菇和红茶中的多糖,其最适宜的提取温度分别为65℃和85℃左右,时间约为30min。由于两者的最佳提取温度不同,以混料同时提取时,采用分段式升温的方式,能更充分地将原料中的香菇多糖、茶多糖等功效物质提取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为了获得更好的浸提效果,所述的第一阶段浸提温度优选为65-75℃,更优选为70℃;浸提时间优选为15-25min,更优选为20min。第二阶段浸提温度优选为90℃;浸提时间优选为20min。该条件的分段浸提方式最有利于香菇和红茶功效成分的浸出。
步骤(2)中,进行微滤膜分离纯化前,可以将浸提液过250-350目的筛网,除去粒度较大的不溶性固体。
不同规格的膜对不同成分的截留效果不同。针对菌菇茶浸提液中的主要功效物质特性及粒径大小,所述的微滤膜能截去不溶物而使大部分水和可溶性固形物透过,反渗透膜能截留可溶性固形物而除去小分子水,从而实现浸提液在常温下的高效除杂和浓缩。
所述的微滤膜孔径可以为4-6μm;微滤膜分离纯化时的过膜压力可以为0-6bar,优选为3bar。所述的反渗透膜孔径可以为0.004-0.006μm;反渗透膜浓缩时的过膜压力可以为0-30bar,优选为20bar。该条件下,过膜效果最好。
所述的干燥可以为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优选为喷雾干燥。优选地,喷雾干燥的进料温度为55℃,进料液固形物含量为35%,料液流量为40mL/min,进风温度为19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菌菇速溶茶。该速溶茶产品呈粉末状,无结块,色泽红棕色,有较显著的菌香;冲泡后,汤色橙红,滋味醇厚伴有浓浓的菌菇味。产品中功效物质种类丰富,多糖及茶多酚含量分别达到15.9%和16.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菌菇茶泡腾颗粒,含有上述菌菇速溶茶。该泡腾颗粒具有浓郁菌菇茶风味和较好的抗氧化性。
以重量份计,所述的菌菇茶泡腾颗粒可以包括以下原料:全脂奶粉50-70份,蔗糖25-35份,菌菇速溶茶5-15份,微晶纤维素0-15份,可溶性淀粉0-15份,枸橼酸15-25份,碳酸氢钠10-2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的菌菇茶泡腾颗粒包括以下原料:全脂奶粉60份,蔗糖30份,菌菇速溶茶10份,微晶纤维素5份,可溶性淀粉5份,枸橼酸20份,碳酸氢钠15份。采用该原料配比,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抗吸湿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菌菇茶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无水乙醇作黏合剂进行造粒、干燥和整粒,制得菌菇茶泡腾颗粒;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的原料包括:全脂奶粉50-70份,蔗糖25-35份,菌菇速溶茶5-15份,微晶纤维素0-15份,可溶性淀粉0-15份,枸橼酸15-25份,碳酸氢钠10-20份。
本发明以香菇和红茶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的分段式升温浸提、微滤膜-反渗透膜组合浓缩以及干燥等工艺,制备获得了菌菇速溶茶。
采用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制备方法工序步骤少、提取效率高,利于连续化、规模化生产。
(2)制得的菌菇速溶茶呈粉末状,无结块,色泽红棕色,有较显著的菌香;冲泡后,汤色橙红,滋味醇厚伴有浓浓的菌菇味;同时,产品中功效物质种类丰富,多糖及茶多酚含量分别达到15.9%和16.7%。产品兼具香菇、红茶的功效和风味。
(3)以菌菇速溶茶为原料制得的菌菇茶泡腾颗粒,抗氧化活性强,具有浓郁的菌菇茶风味,且流动性和抗吸湿性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7香菇与红茶的配比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1)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25)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微波功率700W)进行第一阶段浸提(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min);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0min),浸提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浸提液。
(2)将浸提液过300目的筛网,除去不溶性固体;再过微滤膜(微滤膜孔径5μm,膜面积0.1m2;过膜压力3bar),收集滤出液;滤出液过反渗透膜(微滤膜孔径0.005μm,膜面积0.1m2;过膜压力20bar),收集浓缩液。
(3)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料温度55℃,进料液固形物含量35%,料液流量40mL/min,进风温度190℃),得到菌菇速溶茶。
其中,香菇干粉与红茶粉的重量比分别为3:1、2:1、3:2、1:1、2:3、1:2、1:3,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见表1。
表1菌菇速溶茶产品感官审评结果
通过对7个不同配比产品进行风味感官评价,得出实施例5产品的风味最好,糅合了茶的特征香气与香菇的特征风味,可接受性最好,因此可以选取香菇与红茶的重量配比为1:2。
实施例8-12浸提条件对浸提效率的影响
(1)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香菇干粉、红茶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2:60)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进行第一阶段浸提;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浸提液。
(2)将浸提液过300目的筛网,除去不溶性固体;再过微滤膜(微滤膜孔径5μm,膜面积0.1m2;过膜压力3bar),收集滤出液;滤出液过反渗透膜(微滤膜孔径0.005μm,膜面积0.1m2;过膜压力20bar),收集浓缩液。
(3)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料温度55℃,进料液固形物含量35%,料液流量40mL/min,进风温度190℃),得到菌菇速溶茶。
浸提条件和浸结果见表2。
表2浸提条件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Figure BDA00002088292900061
由结果可知,实施例11所得的菌菇茶浸提液中固形物含量与多糖提取率最高,表明该浸提条件组合最适合菌菇茶原料的浸提。
实施例13-16微滤膜-反渗透膜组合对浸提液浓缩效果的影响
(1)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香菇干粉、红茶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2:60)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微波功率700W)进行第一阶段浸提(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min);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0min),浸提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浸提液。
(2)将浸提液过300目的筛网,除去不溶性固体;再过微滤膜(微滤膜孔径5μm,膜面积0.1m2),收集滤出液;滤出液过反渗透膜(微滤膜孔径0.005μm,膜面积0.1m2),收集浓缩液。
(3)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进料温度55℃,进料液固形物含量35%,料液流量40mL/min,进风温度190℃),得到菌菇速溶茶。
过膜条件和浸提液浓缩效果见表3。
表3微滤膜-反渗透膜组合对浸提液浓缩效果的影响
由结果可知,在实施例15条件下进行纯化、浓缩后,浓缩液中多糖含量最高,表明该过膜条件对菌菇茶浸提液的浓缩效果最好。
实施例17成品检测
取实施例15制得的菌菇速溶茶产品,进行感官评定,发现产品呈粉末状,无结块,色泽红棕色,有较显著的菌香;冲泡后,汤色橙红,滋味醇厚伴有浓浓的菌菇味。
产品理化指标、功效物质含量和卫生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知,产品中功效物质种类丰富,多糖及茶多酚含量分别达到15.9%和16.7%;儿茶素类总量仅0.9%,推测可能是膜浓缩或喷雾干燥过程损失了较多的儿茶素类物质。
表4产品指标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2088292900071
实施例18菌菇茶泡腾颗粒
原料:全脂奶粉60g,蔗糖30g,实施例15制得的菌菇速溶茶10g,微晶纤维素5g,可溶性淀粉5g,枸橼酸20g,碳酸氢钠15g。
制备步骤:将以上原料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无水乙醇作黏合剂进行造粒、干燥和整粒,制得菌菇茶泡腾颗粒。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抗氧化测定,得出菌菇速溶茶的发光抑制率达到86.34%,比香菇提取物和速溶红茶粉的平均值高出近30%,表明香菇、红茶混合浸提物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菌菇茶泡腾颗粒,得出产品抗氧化活性较好。
经感官评定,开发出的菌菇茶泡腾颗粒具有显著的菌菇茶风味;经检测,其流动性和抗吸湿性均较好。

Claims (10)

1.一种菌菇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香菇干粉和红茶粉加入水中混匀,采用微波辅助法进行第一阶段浸提;之后升温,进行第二阶段浸提,浸提完成后分离得到浸提液;
(2)将浸提液进行微滤膜分离纯化和反渗透膜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干燥后,得到菌菇速溶茶;
其中,第一阶段浸提温度为50-80℃,浸提时间为10-30min;第二阶段浸提温度为80-95℃,浸提时间为10-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重量比为1:0.5-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每升水计,所述的香菇干粉和红茶粉的总用量为40-5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微波功率为600-9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微滤膜孔径为4-6μm;微滤膜分离纯化时的过膜压力为0-6bar。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反渗透膜孔径为0.004-0.006μm;反渗透膜浓缩时的过膜压力为0-30bar。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菌菇速溶茶。
8.一种菌菇茶泡腾颗粒,其特征在于,含有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菌菇速溶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菌菇茶泡腾颗粒,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全脂奶粉50-70份,蔗糖25-35份,菌菇速溶茶5-15份,微晶纤维素0-15份,可溶性淀粉0-15份,枸橼酸15-25份,碳酸氢钠10-20份。
10.一种菌菇茶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无水乙醇作黏合剂进行造粒、干燥和整粒,制得菌菇茶泡腾颗粒;
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的原料包括:全脂奶粉50-70份,蔗糖25-35份,菌菇速溶茶5-15份,微晶纤维素0-15份,可溶性淀粉0-15份,枸橼酸15-25份,碳酸氢钠10-20份。
CN2012103200852A 2012-08-15 2012-08-31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860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00852A CN102860385A (zh) 2012-08-15 2012-08-31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0567.8 2012-08-15
CN201210290567 2012-08-15
CN2012103200852A CN102860385A (zh) 2012-08-15 2012-08-31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0385A true CN102860385A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3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0852A Pending CN102860385A (zh) 2012-08-15 2012-08-31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038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5574A (zh) * 2015-04-29 2015-08-26 桐城市佳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1256A (zh) * 2015-11-19 2016-02-24 刘龙跃 一种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6805A (zh) * 2016-05-27 2016-10-26 朱广双 一种杏鲍菇速溶晶的制作方法
CN107156390A (zh) * 2017-06-29 2017-09-15 周兆平 竹叶草槐花复合茶粉的加工方法
CN107397012A (zh) * 2017-08-26 2017-11-28 安徽阜南常晖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多糖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8771179A (zh) * 2018-05-31 2018-11-09 成都漫味龙厨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菌汤生产方法
CN108935691A (zh) * 2018-05-23 2018-12-07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奶茶泡腾片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8851A (ja) * 1989-03-13 1990-09-21 Itsuo Makibe 乾椎茸入り茶
CN1147959A (zh) * 1996-06-18 1997-04-23 黄德丰 一种药用植物多种有效成分梯度提取工艺
CN1360842A (zh) * 2000-12-29 2002-07-31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速溶茶粉的制造方法
CN1647669A (zh) * 2004-01-19 2005-08-03 夏建伟 一种速溶泡腾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21A (zh) * 2008-12-01 2009-04-22 郭凌云 鲜鹿茸活性细胞提取液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01715959A (zh) * 2009-11-19 2010-06-02 贵州比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8851A (ja) * 1989-03-13 1990-09-21 Itsuo Makibe 乾椎茸入り茶
CN1147959A (zh) * 1996-06-18 1997-04-23 黄德丰 一种药用植物多种有效成分梯度提取工艺
CN1360842A (zh) * 2000-12-29 2002-07-31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速溶茶粉的制造方法
CN1647669A (zh) * 2004-01-19 2005-08-03 夏建伟 一种速溶泡腾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21A (zh) * 2008-12-01 2009-04-22 郭凌云 鲜鹿茸活性细胞提取液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01715959A (zh) * 2009-11-19 2010-06-02 贵州比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泽湘,等: "《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29 February 2012, article "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pages: 237-238 *
孙艳娟,等: "膜分离技术在香菇速溶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no. 4,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42 - 45 *
皮小弟,等: "微波浸提乌龙茶浓缩液中试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no. 2, 29 February 2012 (2012-02-29), pages 235 - 238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5574A (zh) * 2015-04-29 2015-08-26 桐城市佳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1256A (zh) * 2015-11-19 2016-02-24 刘龙跃 一种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6805A (zh) * 2016-05-27 2016-10-26 朱广双 一种杏鲍菇速溶晶的制作方法
CN107156390A (zh) * 2017-06-29 2017-09-15 周兆平 竹叶草槐花复合茶粉的加工方法
CN107397012A (zh) * 2017-08-26 2017-11-28 安徽阜南常晖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多糖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35691A (zh) * 2018-05-23 2018-12-07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奶茶泡腾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71179A (zh) * 2018-05-31 2018-11-09 成都漫味龙厨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菌汤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4712A (zh) 一种自由拼配速溶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0385A (zh)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0791B (zh) 一种低糖固体速溶姜茶的制备方法
CN103652157B (zh) 一种速溶分子保健茶
CN103636849A (zh) 一种槟榔花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3494140A (zh) 一种复合蓝莓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8071A (zh) 蜂蜜咖啡
CN107397227A (zh) 一种龙葵果多糖与龙葵果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组合物
CN101828612B (zh) 一种速溶解酒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54529A (zh) 一种速溶葛根奶茶
CN102422935B (zh) 一种速溶茶粉加工工艺
CN104351350B (zh) 一种速溶绿茶豆奶粉的生产方法
CN103549421B (zh) 一种枸杞多维效速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5028752A (zh) 一种木瓜红枣丰胸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0699A (zh) 一种即溶红茶提取物
CN105876020A (zh) 一种富含花青素的竹叶茶泡腾片
CN106509579A (zh) 一种龙葵果产品的制备方法
CN105325638A (zh) 一种刺梨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4453A (zh) 雪莲果茶
CN103652158A (zh) 一种莲叶桑菊茶速溶分子凉茶
CN103652155A (zh) 一种速溶分子保健茶
CN104106651A (zh) 一种葱香猪肝豆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32469A (zh) 一种保留天然色香味及营养价值的菊花固体饮料加工方法
CN106721848A (zh) 一种降血压脱脂小麦胚芽袋泡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22015A (ja) 栗濃縮エキス並びにきのこ類濃縮エキスを含有する青汁飲料の製造法及びこれらの濃縮エキス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