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5090A -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5090A
CN102815090A CN2012101379745A CN201210137974A CN102815090A CN 102815090 A CN102815090 A CN 102815090A CN 2012101379745 A CN2012101379745 A CN 2012101379745A CN 201210137974 A CN201210137974 A CN 201210137974A CN 102815090 A CN102815090 A CN 102815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drying
printing
air supply
continuous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79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5090B (zh
Inventor
户谷昭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1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50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41J11/00222Controlling the conve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其通过将液体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从而实施记录;支承部件,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干燥装置,其在干燥空间内使被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上的液体干燥;控制装置,其与干燥装置相连接,干燥装置具有:供气口,其向干燥空间供给干燥用气体;供气位置变更机构,其使面向干燥空间的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与凹版印刷方式和快速印刷方式等需要制版的印刷方式相比,能够高速、简便且廉价地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广泛地普及有通过喷墨记录方式进行记录的图像记录装置,即,喷墨记录装置。由于喷墨记录装置采用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并使油墨喷落在记录介质上从而将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方式,因此作为记录介质,除纸和布等以外,对以现有的图像记录方式难以进行记录的树脂薄膜或金属等油墨吸收性较弱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实施图像记录。
这些记录介质通常在被称为压印板的支承板上被输送,并接受由其上方的记录头实施的油墨的喷出。被涂敷于记录介质上的油墨(涂敷物)被后续工序中的干燥装置干燥从而被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然而在实施上述涂敷物的干燥时,可能会发生干燥不均而对涂敷特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沿着输送方向而依次配置有多个干燥区域的装置。
但是,在如上文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即使沿着输送方向依次配置有多个干燥区域,也由于在上游侧的干燥区域内通过单一方向的风进行干燥,因此也可能发生干燥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在下游侧的干燥区域内不易消除已然产生的干燥不均。此外,也会因设置多个干燥区域而造成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006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造成装置的大型化的条件下有效地抑制干燥不均的产生的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通过将液体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从而实施记录;支承部件,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干燥装置,其在干燥空间内使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干燥装置相连接,所述干燥装置具有:供气口,其朝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干燥用气体;供气位置变更机构,其使面向所述干燥空间的所述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据此,通过使面向干燥空间的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上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从而防止了干燥空气在干燥空间内沉积的情况。由此,能够以均一的干燥条件使液体干燥,从而能够防止干燥不均的产生。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供气口由多个第一供给孔和多个第二供给孔构成,多个所述第一供给孔向所述干燥空间开口,多个所述第二供给孔被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第一供给孔重叠的位置上,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通过使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二供给孔的第二平面相对于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供给孔的第一平面而平行移动,从而使所述供气口的位置发生变化。
如上文所述,供气口由第一供给孔以及第二供给孔的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构成,且通过使配置有多个第二供给孔的第二平面相对于配置有多个第一供给孔的第一平面而平行移动,从而能够使面向干燥空间的供气口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在不会使干燥空气发生沉积的条件下使干燥空气直接吹向被记录介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为,以使所述供气口的开口面积成为固定的方式使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而平行移动。
据此,由于能够使经由供气口而被供给至干燥空间的干燥空气的供给量以及供给速度固定,因此能够确保均一的干燥条件,从而能够对各被记录介质保证相同的干燥质量。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部,所述记录部通过将液体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从而实施记录;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在干燥空间内使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干燥装置相连接,所述干燥装置具有:供气口,所述供气口朝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干燥用气体;供气位置变更机构,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使面向所述干燥空间的所述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记录步骤,将所述液体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输送步骤,将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干燥空间输送;干燥步骤,使被配置于所述干燥空间内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在所述干燥步骤中,使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所述干燥用气体的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据此,通过使供气口面向干燥空间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防止干燥空气在干燥空间内沉积的情况。由此,能够以均一的干燥条件使液体干燥,从而能够防止干燥不均的产生。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在上述干燥步骤中,在预定的干燥时间内以每次相同的循环而使所述供气口的位置发生变化。
据此,能够以均一的干燥条件使液体干燥,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干燥不均的产生。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同时执行对位于输送方向前方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的所述干燥步骤,和对相对地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的所述记录步骤。
据此,通过同时实施对位于输送方向前方的被记录介质进行的干燥步骤、和对相对地位于输送方向的后方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的记录步骤,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处理。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上述干燥时间与上述记录步骤中的记录时间相同的时间。
据此,能够使控制装置对干燥装置的控制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中执行印刷的印刷区域的俯视图。
图3为打印机的功能框图。
图4为表示干燥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5(a)、图5(b)为表示供气位置变更机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6为表示向连续纸供给的热风的流动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打印机的印刷处理及干燥处理中的时序图的图。
图8为表示供气位置变更机构的改变例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喷嘴孔及贯穿孔的配置位置的改变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实施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而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进行变更。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结构容易理解,而使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有所不同。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为表示打印机中执行印刷的印刷区域的俯视图。
打印机(记录装置)11为,采用了从多个记录头(记录部)36将作为涂敷物的液体喷射于连续纸(被记录介质)12上的喷墨方式,以作为印刷方式的装置,并且在将被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连续纸12依次放卷的同时执行印刷处理,并将印刷后的连续纸12再次卷绕成卷筒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了以水平面内的连续纸12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以与X方向正交的连续纸12的输送方向为Y方向,且以铅直方向为Z方向的XYZ直角坐标系。
打印机11具备:主体部14,其执行印刷处理;放卷部13,其向主体部14供给连续纸12;收卷部15,其收卷从主体部14被排出的连续纸12;干燥装置10,其对被实施了印刷处理的连续纸12执行干燥处理。
主体部14具备主体外壳16,放卷部13被设置于主体外壳1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Y侧),而收卷部15被设置于主体外壳1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Y侧)。放卷部13与在主体外壳1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Y侧)的侧壁16A上所设置的介质供给部16a相连接,而收卷部15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Y侧)的侧壁16B上所设置的介质排出部16b相连接。
放卷部13具备:支承板(支承部)17,其被安装于主体外壳16的侧壁16A的下部;卷轴18,其被设置在支承板17上;放卷台19,其与主体外壳16的介质供给部16a相连接;中继辊20,其被设置于放卷台19的前端处。卷轴18上可旋转地支承有卷筒体120。卷筒体120通过绕着纸管(轴部)121的轴将长条状的连续纸12卷绕成卷筒状而形成,且以在圆筒形形状的纸管121的内侧插入有卷轴18的状态而被支承。
而且,从卷轴18(卷筒体120)放卷出的连续纸12被卷绕至中继辊20上而被转送至放卷台19的上表面,并沿着放卷台19的上表面而向介质供给部16a被输送。
收卷部15具备收卷架41、被设置在收卷架41上的中继辊42以及收卷驱动轴43。从介质排出部16b排出的连续纸12被卷绕在中继辊42上并被引导至收卷驱动轴43,且通过收卷驱动轴43的旋转驱动而收卷成滚筒状。
在主体部14的主体外壳16内,水平地设置有板状的基台21,且由基台21而将主体外壳内划分为两个空间。基台21的上侧的空间为对连续纸12实施印刷处理的印刷室22A,下侧的空间为对连续纸12实施干燥处理的干燥室22B。
印刷室22A中设置有:被固定在基台21上的压印板(支承部件)28、被设置在压印板28的上方的记录头(记录部)36、对记录头36进行支承的滑架35a、对滑架35a进行支承的两根导向轴35(参照图2)、以及阀单元37。两根导向轴35沿着输送方向(Y方向)而互相平行地被配置,且滑架35a以能够在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而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压印板28具有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支承台28a、和被安装于支承台28a的开口处的载置板28b。支承台28a被固定在基台21上,被支承台28a与载置板28b包围的内部被设定为负压室31。在载置板28b的支承面(介质支承面)PL(图2)上载置有连续纸12。
在载置板28b上连接有抽吸风扇(抽吸装置)29。通过用抽吸风扇29对负压室31内进行抽吸,从而使抽吸力经由在载置板28b上所形成的多个抽吸孔(省略图示)而作用于连续纸12上,由此能够使连续纸12被吸附在载置板28b的支承面PL上以使其平坦化。
在压印板28上连接有对负压室31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压力检测传感器对负压室31内的气压进行测定,并根据其检测结果而对抽吸风扇29的驱动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对连续纸12的吸附。
此外,压印板28上设置有加热器(未图示),从而随着执行记录,而促进喷落于被吸附在压印板28上的连续纸12的表面上的油墨的干燥(第一次干燥)。
在压印板28的输送方向上游侧(-Y侧),设置有包括多个输送辊的供给输送系统(输送装置)。供给输送系统包括:卷轴18,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卷筒体120;第一输送辊对25,其被设置于印刷室22A内的压印板28附近;中继辊24,其被设置于主体外壳16的下层侧的空间内;中继辊23,其被设置于介质供给部16a附近。
本实施方式中的供给输送系统以每次输送预定范围的连续纸的方式将连续纸12间歇性地输送至压印板28上。
第一输送辊对25由第一驱动辊25a和第一从动辊25b构成。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辊25a与第一输送电机26、第一编码器26E相连结。
在供给输送系统中,从放卷部13经由介质供给部16a而被输入到主体外壳16内的连续纸12,经由中继辊23、24而从下方被卷绕在第一驱动辊25a上,从而被第一输送辊对25夹持。而且,随着被第一输送电机26驱动的第一驱动辊25a的旋转,连续纸12从第一输送辊对25水平地被放卷至压印板28的支承面PL上。
另一方面,在压印板2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Y侧)设置有包括多个输送辊的排出输送系统。排出输送系统包括:相对于压印板28而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25的相反侧的第二输送辊对33、被设置于主体外壳16的下层侧的干燥室22B内的中继辊39a~39d、被设置于介质排出部16b附近的送出辊40。
第二输送辊对33由第二驱动辊33a和第二从动辊33b构成。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辊33a与第二输送电机34、第二编码器34E相连结。另外,由于第二从动辊33b被配置于连续纸12的印刷面侧(上表面侧),因此为了避免已印刷的图像的损坏,也可以采取使其仅与连续纸12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端缘部抵接的结构。
在排出输送系统中,夹持了连续纸12的第二输送辊对33,随着被第二输送电机34驱动的第二驱动辊33a的旋转而从压印板28上输出连续纸12。从第二输送辊对33放卷出的连续纸12经由中继辊39a而被输送至干燥装置10。
干燥装置10与供给装置8、和排气装置9相连接,所述供给装置8向连续纸12供给为干燥用而加热了的空气(干燥用气体;以下,称为热风),所述排气装置9将干燥处理中所使用的热风排出。干燥装置10使喷落于连续纸的表面上的油墨完全干燥(第二次干燥)。在干燥装置10中被实施了干燥处理的连续纸12,经由中继辊39b~39d而向送出辊40被输送,并通过送出辊40而经由介质排出部16b向收卷部15被放卷。
多个记录头36通过头安装板36a而被安装在滑架35a上。头安装板36a以能够在滑架35a上于介质宽度方向(X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构成。头安装板36a能够通过与滑架35a相连接的头位置控制部35b而进行位置控制,通过使头安装板36a在介质宽度方向(X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多个记录头36一体地进行换行动作。记录头36以在头安装板36a上使相邻的记录头36于介质输送方向(Y方向)上形成相异的两排的方式,在介质宽度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排列配置。
另外,头位置控制部35b在实施记录头36于介质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位置控制的同时,实施滑架35a于介质输送方向(Y方向;头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控制,从而能够将记录头36配置于连续纸12上的所需的位置。多个记录头36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油墨供给管而与阀单元37相连接。阀单元37被设置在印刷室22A内的、主体外壳16的内壁上,并与未图示的油墨罐(油墨贮留部)相连接。阀单元37临时贮留由油墨罐供给的油墨并将该油墨向记录头36供给。
在记录头36的下表面(喷嘴形成面)上,多个喷墨嘴于介质宽度方向(X方向)上被排列设置。记录头36将由阀单元37供给的油墨从喷墨嘴朝向压印板28上的连续纸12进行喷射,从而实施印刷。
另外,记录头36也可以具有多个喷墨嘴列。该情况下,在实施4色或6色的彩色印刷时,只要按照每种颜色将油墨分配给各个喷墨嘴列,便可以通过一个记录头36来进行多种颜色的油墨的喷射。
在印刷室22A内,压印板28上的区域为通过由喷墨嘴进行的油墨喷射而对连续纸12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R。连续纸12通过上述的供给输送系统以及排出输送系统而被间歇性地输送。具体而言,每当实施印刷时,相当于印刷区域R的长度的连续纸12被载送至压印板28上,并在印刷处理后向排出输送系统被送出。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印刷室22A内延伸的导向轴35延伸至,与印刷区域R相比更靠近介质输送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处。由此,滑架35a被设定为能够移动至印刷区域R的外侧的区域。在印刷区域R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Y侧)设置有第一维护区域R1,而在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Y侧)设置有第二维护区域R2。
在第一维护区域R1内设置有维护单元60。维护单元60例如为如下结构,即,具备与各个记录头36对应设置的盖部件以及擦拭部件、与盖部件相连接并对盖部件内部进行抽吸的抽吸装置。
在第二维护区域R2内未设置维护单元等,而作为使作业者的手或臂部能够插入的作业空间。通过将滑架35a配置于第二维护区域R2内,从而能够使记录头36的喷嘴形成面露出于上述作业空间内,由此能够由作业者实施喷嘴形成面的清拭和记录头36的更换作业等。
其次,图3为打印机11的功能框图。
如图3所示,打印机11具备对装置整体的驱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控制装置)44。控制器44具备作为中央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45、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6、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7。ROM46中存储有与印刷处理及输送处理相关的处理流程的程序等。此外,RAM47被用作CPU45中的运算结果的临时存储区域、以及从外部输入装置48输入的印刷数据等的临时存储区域。
在控制器44上连接有头驱动器49、第一输送电机驱动器(第一电机控制部)50、第二输送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控制部)52以及抽吸风扇电机驱动器54、转矩检测传感器53、压力检测传感器32、外部输入装置48以及驱动电机驱动器55。
头驱动器49与多个记录头36以及头位置控制部35b相连接。在印刷处理中,控制器44从RAM47中读取由外部输入装置48输入的印刷数据,并将所读取的印刷数据向头驱动器49发送。头驱动器49根据从控制器44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对记录头36及头位置控制部35b进行驱动,并在对记录头36的连续纸12上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油墨滴从记录头36的喷墨嘴喷射,从而在连续纸12上形成图像。
第一输送电机驱动器50根据与第一输送电机26相连结的第一编码器26E所输出的计数信号,而对第一输送电机26的旋转量进行检测,从而对第一输送电机26的旋转量进行反馈控制。即,第一输送电机驱动器50通过第一输送电机26而对第一驱动辊25a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连续纸12从第一输送辊对25放卷至压印板28上,直到达到由控制器44输入的预定的输送长度为止。
另一方面,第二输送电机驱动器52根据由控制器44输入的控制信号,而通过转矩控制来驱动第二输送电机3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器44上连接有对第二输送电机34的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检测传感器53,且控制器44根据由转矩检测传感器53输出的对第二输送电机34的转矩的检测结果,而通过第二输送电机驱动器52对第二输送电机34的转矩进行反馈控制。由此,根据第二输送电机34的转矩而设定的预定的张力,经由第二驱动辊33a而被施加在连续纸12上。
另外,一般情况下,由于电机中转矩和电流大致具有比例关系,因此只要电机的旋转速度固定,便可根据电机的负载来决定电流的大小。即,根据施加在辊上的负载,而确定了电机的驱动所需的电流的大小。因此,通过对在电机内流通的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出负载于电机上的负载的大小。
抽吸风扇电机驱动器54根据由控制器44输入的控制信号,而对与抽吸风扇29的转轴相连结的抽吸风扇电机30进行驱动控制。通过由抽吸风扇电机30的驱动力使抽吸风扇29以预定的速度旋转,从而能够以根据旋转速度而设定的预定的抽吸力来使负压室31内减压。其结果为,负压室31内的负压经由载置板28b上所设置的多个吸入孔(省略图示),作为对压印板28的支承面PL的吸附力而作用于连续纸12。
驱动电机驱动器55根据由控制器44输入的控制信号,而对干燥装置10的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0的驱动电机69进行驱动控制。通过用驱动电机69的驱动力来使滚珠螺杆部68(图5)驱动,从而能够使位置变更板66(图5)沿着X方向而往复移动。
接下来,对干燥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表示干燥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图5为表示供气位置变更机构的简要结构图。
干燥装置10具备与供给装置8相连接的供给部61、以及与排气装置9相连接的排气部62,在上述供给部61与排气部62之间的干燥空间67内,沿着输送方向间歇性地被输送的连续纸12以与XY平面平行的状态被配置。
供给部61被构成为具有以喷嘴板(第一平面)65为顶面的筐体63,来自供给装置8的热风从+X方向朝向-X方向而被供给至在该筐体63内所形成的供给空间64内。供给装置8为通过加热器8B对被轴流风扇8A抽吸的外部气体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风朝向供给空间64供给的装置。
喷嘴板65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孔(第一供给孔)65A,所述喷嘴孔65A使由供给装置8供给至供给空间64内的热风在Z方向上朝向配置于干燥空间67内的连续纸12供气。上述多个喷嘴孔65A为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长孔,且以长度方向沿着连续纸12的输送方向的方式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轴为4mm,在X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孔65A的间距为20mm,在Y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孔65A的间距为50mm。
另外,喷嘴孔65A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而可以进行适当选择。
供给部61具备用于对向连续纸12供给的热风的吹出位置进行变更的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0。该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0被构成为,具有:在喷嘴板65的背面65b侧以与之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位置变更板(第二平面)66、与位置变更板66的一端相连接且用于使该位置变更板66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滚珠螺杆部68、使滚珠螺杆部68(图5)驱动的驱动电机69(图5)。
位置变更板66上通过冲压等而形成有,与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对应设置的多个贯穿孔(第二供给孔)66A。而且,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路径上,各个贯穿孔66A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与相对应的各喷嘴孔65A重叠的结构。即,利用驱动电机69而对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量进行控制,以使在俯视观察时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与位置变更板66的贯穿孔66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当位置变更板66相对于被固定了的喷嘴板65而沿着XY平面向X方向平行移动时,该喷嘴孔65A的与贯穿孔66A的对置位置将沿着喷嘴孔65A的长度方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经由贯穿孔66A以及喷嘴孔65A而朝向连续纸12供给的热风的吹出位置发生变化。
此处,由于贯穿孔66A被设定为小于喷嘴孔65A的开口面积,因此经由由上述贯穿孔66A以及喷嘴孔65A构成的供气口77而被供给的热风的供气速度,与仅从喷嘴孔65A进行供气的供气速度相比更快。由于贯穿孔66A的大小(直径)会影响到供气口77的大小,因此为了能够确保从供气口77供给的热风的预定风速及风量,而根据热风的温度、干燥时间、喷嘴孔65A的大小等的平衡,而对贯穿孔66A的大小进行设定。
位置变更板66的向X方向的移动量通过控制器44而被控制成,在+X方向和-X方向上相等,且在预定的干燥时间内位置变更板66沿着X方向往复一次。由于根据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贯穿孔66A相对于喷嘴孔65A的位置在X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由喷嘴孔65A以及贯穿孔66A构成的供气口77的位置也向该方向变化。即,采用如下结构,即,使热风对干燥空间67(连续纸12)的供气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对连续纸12实施干燥处理。
此处,如图5(a)、图5(b)所示,以在X方向上的、贯穿孔66A的开口面积从初始状态(贯穿孔66A的直径方向上的长度整体与喷嘴孔65A对置的状态)起不发生变化的范围的移动量,使位置变更板66在X方向上水平移动,从而可从供气口77以固定的供气速度及供气量将热风向连续纸12进行供给。由此,能够在不发生干燥不均的条件下完成对连续纸12的干燥处理。
另外,也可以通过使贯穿孔66A的开口面积小于初始状态的方式移动位置变更板66。如上文所述,在位置变更板66的贯穿孔66A的沿着X方向的长度整体的区域与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对置的情况下,由于供气口77的开口面积固定因此供气速度成为固定,但在位置变更板66向X方向进一步移动的情况下,以根据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量而使喷嘴孔65A的开口面积减小的方式变化,从而供气速度进一步提高。
如此,能够通过使对干燥空间67(连续纸12)供给的热风的供气速度发生变化来控制热风的供气速度的快慢,从而能够进一步消除热风的沉积。
接下来,对打印机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打印机11中,通过供给输送系统从被支承在卷轴18上的卷筒体120起将连续纸12沿着其输送方向而间歇性地放卷,并对被输送至压印板28上的连续纸12的预定的记录区域(印刷区域)依次执行由记录头36实施的印刷动作,从而将预定的液体涂敷于连续纸12的表面12a(记录步骤)上。然后,涂敷有涂敷物的连续纸12通过供给输送系统而被间歇性地输送至干燥装置10的干燥空间67内(输送步骤),以对每个记录区域依次实施干燥处理(干燥步骤)。
更加详细地讲,当打印机11被驱动从而开始实施印刷处理时,无论在干燥空间67内是否配置有连续纸12,均如图4所示,使热风从供给装置8被供给至干燥装置10中的供给空间64内,并且该热风朝向-X侧流动。在供给空间64内流动的热风,经由通过位置变更板66的贯穿孔66A和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构成的供气口77,而朝向被配置于干燥空间67内的连续纸12被供给。
当在干燥装置10的干燥空间67内配置有表面12a上涂敷有油墨的连续纸12时,控制器44驱动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0的驱动电机69而使滚珠螺杆部68动作,从而使位置变更板66以在预定的干燥时间内沿着X方向往复的方式进行滑动。该干燥时间根据被记录介质的种类或印刷时间等而进行设定。例如,在对连续纸12的印刷时间为10秒的情况下,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速度为5m/s。另外,也可以以使位置变更板66沿着Y方向滑动的方式构成。
在使位置变更板66移动时,贯穿孔66A的相对于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的对置位置将发生变化,从而将热风供给于干燥空间67的供气口77的位置发生变化。即,使热风吹在连续纸12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图6为表示向连续纸被供给的热风的流动状态的图。
如该图所示,多个喷嘴孔65A与连续纸12的表面12a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因此,虽然在通过使热风仅经由多个喷嘴孔65A而向干燥空间67内排气,从而使热风吹在停止状态的连续纸12上,以使油墨干燥的情况下,连续纸12中被供给的热风W直接喷射到的位置以同样的方式被干燥,然而在例如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喷嘴孔65A之间的间隙部分对置的区域内则可能发生沉积从而使蒸気压上升。
当采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0时,则由于通过使位置变更板66相对于喷嘴板65进行移动从而使供气口77相对于干燥空间67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向停止的连续纸12吹出摆动的热风。因此,能够在不会使热风沉积于喷嘴板65与连续纸12之间的条件下,使热风直接喷吹于连续纸12的表面12a整体。如此,通过均匀地将热风喷吹于连续纸12整体上,从而能够在均匀的干燥条件下使油墨干燥。
在干燥空间67内用于连续纸12的干燥的热风,通过排气装置的工作而经由排气口71被排出。
图7为表示打印机11的印刷处理及干燥处理的时序图的图。
如该图所示,首先,对连续纸12实施初始输送而将其载置于压印板28上(初始输送期间T1),并对连续纸12的预定印刷区域执行印刷动作(四循环),该印刷动作为,使横向方式的滑架35a向X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在Y方向上进行4次往复(印刷期间T2)。而在印刷动作结束时,连续纸12通过上述的供给输送系统以及排出输送系统而被间歇输送,从而向干燥装置10内被输送(输送期间T3)。通过该输送期间T3而被输送来的连续纸12中,印刷完成的区域向干燥装置10内被输送,并且后续的印刷区域被载置于压印板28上。
而且,对连续纸12中后续的印刷区域执行印刷处理,而在干燥装置10中,为了对被输送至干燥空间67内的印刷完成的区域,使附着于该区域的油墨干燥,而使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0的位置变更板66向X方向往复一次(印刷干燥期间T4)。而且,在印刷处理及干燥处理这两个处理结束后,对连续纸12进行输送。如此,在对连续纸12中先被实施了印刷的区域进行干燥处理期间,对后续的印刷区域执行印刷处理。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干燥处理时使位置变更板66往复一次,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其进行多次往复移动。通过根据对象物的特性而设定该干燥处理中的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循环次数,并在每个干燥处理中以相同的循环数来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被间歇输送来的连续纸12的各个印刷区域确保每次为相同的品质。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位置变更板66相对于喷嘴板65在X方向上移动而使贯穿孔66A相对于喷嘴孔65A的重叠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向干燥空间67供给热风的供气口77的位置在X方向上发生变化。由此,由于被喷吹于连续纸12上的热风的吹出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不使热风沉积的条件下以同样的方式使连续纸12干燥从而抑制干燥不均的产生。在对连续纸12间歇性地进行输送并对停止状态的连续纸12实施干燥处理的情况下,当从预定的吹出位置吹出热风时则容易发生沉积从而容易造成干燥不均,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变更向连续纸12喷吹热风的位置从而防止了热风的沉积,由此能够在预定的干燥时间内使连续纸12的干燥结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续纸12被间歇性地输送,且对停止状态的连续纸12实施干燥处理,因此即使在容易发生沉积的状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其干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在喷嘴板65的喷嘴孔65A的间距范围内使位置变更板66移动的结构,因此能够在不会造成装置的大型化的条件下有效地抑制干燥不均的发生。
此外,印刷工序的一个循环根据印刷处理及干燥处理中较耗费时间的一方而进行设定,直到某个处理的确结束为止不会进入下一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根据印刷时间来设定干燥时间因此各处理花费的时间相等,然而,例如即使在相对于印刷时间干燥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包含干燥对象的印刷区域在内的连续纸12在干燥结束的状态下也可以存在于干燥装置10内。
改变例
图8为表示供气位置变更机构的改变例的示意图。
该图所示的供气位置变更机构具有:喷嘴板85,其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形状的多个喷嘴孔85A;位置变更板96,其被配置于该喷嘴板85的背面侧,且具有多个直径小于喷嘴孔85A的贯穿孔96A。该位置变更板96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偏心凸轮机构而以在XY平面上画圆的方式移动。此时,以与各喷嘴孔85A对置的贯穿孔96A在喷嘴孔85A的开口区域内移动的方式实施位置变更板96的移动控制,从而使由喷嘴孔85A及贯穿孔96A构成的供气口77的位置发生变化。
像这样,位置变更板的移动方向不仅可以为能够向一维方向移动的结构,还可以为能够向二维方向移动的结构。
另外,喷嘴孔85A及贯穿孔96A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形状,它们的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显然不限定于所述示例。上述示例中表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或组合等为一个示例,而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喷嘴孔65A及贯穿孔66A在X方向、Y方向上的间距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情况。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取了将喷嘴孔65A配置成格子状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以在Y方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排列的喷嘴孔65A的列的配置被排列成,在X方向上相邻的列错开半个间距的交错配置。该情况下,贯穿孔66A依照上述喷嘴孔65A的交错配列而进行配置。
此外,贯穿孔66A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间距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间歇性地输送连续纸12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取连续地输送连续纸12而实施记录处理及干燥处理的结构。在连续输送连续纸12的同时进行干燥的情况下,通过根据连续纸12的输送速度而使位置变更板66以预定的速度连续往返移动,从而能够使从供给装置8发出的热风经由供气口77吹向连续纸12。
另外,作为涂敷有涂敷物的基材,并不限定于连续纸,也可以应用对每张单页纸进行输送并实施记录处理及干燥处理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薄膜。另外,在使用涂敷物难以被内部吸收的薄膜的情况下,由于必须使涂敷物的所有水分蒸发,因此与纸张相比干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通过将位置变更板66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慢于连续纸12,从而能够使薄膜整体的油墨均匀地干燥。
此外,也可以在连续纸12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多个干燥装置10。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10被设置于打印机11中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在基材上涂敷有涂敷物的物质作为干燥对象而进行广泛地应用。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以喷射油墨等液体的记录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应用于喷射或吐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记录装置中。记录装置可以喷射的液体包括分散或溶解有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凝胶状的流状体。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从记录装置喷出的液体,不仅可以应用油墨,也可以应用对应于特定用途的液体。在记录装置中,通过设置能够喷射对应于该特定用途的液体的喷射头,并从该喷射头喷出对应于特定用途的液体,且使该液体附着于预定的物体上,从而能够造出预定的设备。例如,记录装置可以应用于如下的记录装置中,即,喷射将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FED)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彩色材料等材料分散(溶解)于预定的分散介质(溶剂)中的液体(液状体)的记录装置。
此外,作为记录装置,可以为喷出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的记录装置,也可以为作为精密吸液管而被使用并喷出作为样本的液体的记录装置。
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的装置: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设备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记录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记录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记录装置;喷射凝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而且,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记录装置中。
符号说明
10…干燥装置,11…打印机(记录装置),12…连续纸(被记录介质),12a…表面,17…支承板(支承部),28…压印板(支承部件),36…记录头(记录部),44…控制器(控制装置),65A…喷嘴孔(第一供给孔),66A…贯穿孔(第二供给孔),67…干燥空间,70…供气位置变更机构,77…供气口。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其通过将液体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从而实施记录;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干燥装置,其在干燥空间内使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
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干燥装置相连接,
所述干燥装置具有:供气口,其朝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干燥用气体;供气位置变更机构,其使面向所述干燥空间的所述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口由多个第一供给孔和多个第二供给孔构成,多个所述第一供给孔向所述干燥空间开口,多个所述第二供给孔被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第一供给孔重叠的位置上,
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通过使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二供给孔的第二平面相对于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供给孔的第一平面而平行移动,从而使所述供气口的位置发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被构成为,以使所述供气口的开口面积成为固定的方式使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而平行移动。
4.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部,所述记录部通过将液体涂敷于被记录介质从而实施记录;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在干燥空间内使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干燥装置相连接,所述干燥装置具有:供气口,所述供气口朝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干燥用气体;供气位置变更机构,所述供气位置变更机构使面向所述干燥空间的所述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记录步骤,将所述液体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
输送步骤,将被涂敷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干燥空间输送;
干燥步骤,使被配置于所述干燥空间内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
在所述干燥步骤中,使向所述干燥空间供给所述干燥用气体的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记录介质而发生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步骤中,在预定的干燥时间内以每次相同的循环而使所述供气口的位置发生变化。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时执行对位于输送方向前方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的所述干燥步骤,和对相对地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的所述记录步骤。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时间为与所述记录步骤中的记录时间相同的时间。
CN201210137974.5A 2011-05-06 2012-05-04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5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3570A JP5803250B2 (ja) 2011-05-06 2011-05-06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03570 2011-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5090A true CN102815090A (zh) 2012-12-12
CN102815090B CN102815090B (zh) 2016-06-29

Family

ID=46045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79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5090B (zh) 2011-05-06 2012-05-04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81037A1 (zh)
EP (1) EP2520435A1 (zh)
JP (1) JP5803250B2 (zh)
CN (1) CN10281509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009A (zh) * 2014-12-15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印刷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08437643A (zh) * 2017-02-16 2018-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CN108944033A (zh) * 2017-10-25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13928029A (zh) * 2020-07-13 2022-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311092A (zh) * 2020-09-29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812111A (zh) * 2022-04-22 2022-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干燥装置、清洗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4953735A (zh) * 2021-02-19 2022-08-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5061B2 (ja) * 2010-04-14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吸着支持装置、媒体搬送装置
JP6907523B2 (ja) * 2015-12-21 2021-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83531B2 (ja) * 2017-06-28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N107808173A (zh) * 2017-10-31 2018-03-16 佛山市南方数据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出隐形二维码图形至水洗布上的系统及方法
CN108870906A (zh) * 2018-06-26 2018-11-23 沿河后花园农业观光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百合翻转烘烤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034765A (ja) * 2020-08-19 2022-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の乾燥方法
JP2022057717A (ja) * 2020-09-30 202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4350A (en) * 1993-07-31 1997-07-01 Sony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0007199A (ja) * 1998-06-19 2000-01-11 Ykk Corp 長尺帯状物の処理装置
US20050151815A1 (en) * 2003-04-18 2005-07-14 Hiroshi Kanai Inkjet printer
CN10139691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100110156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y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targ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671Y2 (ja) * 1981-07-27 1985-05-30 大日本スクリ−ン製造株式会社 温風乾燥装置
US4526101A (en) * 1983-10-14 1985-07-02 Ericsson Sylve J D Arrangement for drying printed material
JP2583306Y2 (ja) * 1992-06-30 1998-10-22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紙乾燥装置
JPH08217287A (ja) * 1995-02-07 1996-08-27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6505928B1 (en) * 2000-05-15 2003-01-14 Digital Printing System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with forced air drying
US6827435B2 (en) * 2002-01-07 2004-12-07 Xerox Corporation Moving air jet image conditioner for liquid ink
US20080024557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Moynihan Edward R Printing on a heated substrate
JP2009000620A (ja) 2007-06-21 2009-01-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塗布膜の乾燥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それらを用いた塗布物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0158839A (ja) * 2009-01-08 2010-07-2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344229B2 (ja) * 2009-03-26 2013-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4350A (en) * 1993-07-31 1997-07-01 Sony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0007199A (ja) * 1998-06-19 2000-01-11 Ykk Corp 長尺帯状物の処理装置
US20050151815A1 (en) * 2003-04-18 2005-07-14 Hiroshi Kanai Inkjet printer
CN10139691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100110156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y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target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009A (zh) * 2014-12-15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印刷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08437643A (zh) * 2017-02-16 2018-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CN108437643B (zh) * 2017-02-16 202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CN108944033A (zh) * 2017-10-25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13928029A (zh) * 2020-07-13 2022-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311092A (zh) * 2020-09-29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311092B (zh) * 2020-09-29 2023-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953735A (zh) * 2021-02-19 2022-08-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14953735B (zh) * 2021-02-19 2023-1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14812111A (zh) * 2022-04-22 2022-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干燥装置、清洗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4812111B (zh) * 2022-04-22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干燥装置、清洗系统及干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3250B2 (ja) 2015-11-04
JP2012232525A (ja) 2012-11-29
EP2520435A1 (en) 2012-11-07
CN102815090B (zh) 2016-06-29
US20120281037A1 (en)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5090A (zh)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34023A (zh) 干燥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标的的干燥方法
US8641170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US810052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of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448729B (zh) 在被载物台承载的基材上沉积液滴
JP5573450B2 (ja) 記録装置
CN102336343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921552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580308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02398432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4188816A (ja) 記録装置
KR101605464B1 (ko) 전처리 일체형 디지털 인쇄 장치
JP2012201062A (ja) 記録装置
JP5786428B2 (ja) 記録装置
JP5803168B2 (ja) 塗布物乾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790107B2 (ja) 塗布物乾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EP2767401B1 (en) Printing system
US1126066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JP6011084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EP3370972B1 (en) Pri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gaseous emissions from the printing assembly entering the surroundings
JP2013215982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JP20121160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結露防止方法
JP2018001687A5 (zh)
JP2017056683A (ja) 塗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01062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