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3735A -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3735A
CN114953735A CN202210148264.6A CN202210148264A CN114953735A CN 114953735 A CN114953735 A CN 114953735A CN 202210148264 A CN202210148264 A CN 202210148264A CN 114953735 A CN114953735 A CN 114953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recording
unit
informa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82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3735B (zh
Inventor
桥口波辉
上野幸平
小平宽久
小高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5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3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3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3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8Means for actuating the cutting member to effect the cut
    • B26D5/16Cam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02Perforating by punching, e.g. with relatively-reciprocating punch and bed
    • B26F1/04Perforating by punching, e.g. with relatively-reciprocating punch and bed with selectively-operable pun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02Perforating by punching, e.g. with relatively-reciprocating punch and bed
    • B26F1/14Punching tools; Punch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解决片材中的水分量因印刷或环境而变化导致有可能发生片材的穿孔不良的技术问题。后处理单元(30)具备:穿孔单元(40),其对由喷出墨水(Q)的记录单元(2)记录的纸张(P)进行穿孔;以及控制部(24),其控制穿孔单元(40)的穿孔动作。控制部(24)基于记录单元(2)的记录信息以及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设定信息,设定穿孔单元(40)中的每一张纸张(P)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片材处理装置中,片材的每平方米重量越大,穿孔刀的移动速度越快。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143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片材处理装置中,没有考虑因印刷或环境而变化的片材的刚度。在此,由于片材中的水分量因印刷或环境而变化,导致片材针对穿孔方向的力的刚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片材进行的穿孔可能不充分,从而发生片材的穿孔不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穿孔部,对由喷出液体的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进行穿孔;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穿孔部的穿孔动作,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设定信息来设定所述穿孔部中的每一张所述介质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在向所述后处理装置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的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的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的穿孔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和纸张的穿孔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和纸张的穿孔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以穿孔刀的方向与纸张的纹方向交叉的方式旋转穿孔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设定的各参数的表。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仅记录在第一面时的穿孔用参数的表。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中记录在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时的穿孔用参数的表。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中执行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执行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单元,4…中间单元,10…图像形成部,12…扫描部,14…盒收纳部,15…操作部,16…电源,17…显示部,18…收纳盒,19…输送部,20…记录头,21…温度传感器,22…喷出部,23…湿度传感器,24…控制部,25…CPU,26…存储器,27…计时器,28…记录密度估计部,30…后处理单元,32…壳体,33…排出部,34…纸张传感器,36…输送辊对,40…穿孔单元,42…单元主体,43…旋转部,44…升降部,45…模具,46…穿孔部件,46A…刀部,48…驱动部,A1…记录密度,A2…记录密度,A3…记录密度,A4…记录密度,B1…记录密度,B2…记录密度,B3…记录密度,B4…记录密度,C…预定值,H1…贯通孔,H2…贯通孔,H3…贯通孔,H4…贯通孔,K…输送路径,M1…平均值,M2…平均值,M3…平均值,M4…平均值,P1…第一面,P2…第二面,Q…墨水,SA…可记录区域,SB1…穿孔预定区域,SB2…穿孔预定区域,SB3…穿孔预定区域,SB4…穿孔预定区域,T…输送方向,t…预定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简要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十五方式。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穿孔部,对由喷出液体的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进行穿孔;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穿孔部的穿孔动作,所述控制部基于与所述介质的刚度相关的所述介质的信息、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信息以及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设定信息,设定所述穿孔部中的每一张所述介质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通过根据所述介质的刚度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即使是例如刚度降低的所述介质,通过增加所述穿孔次数或增加所述穿孔速度,也容易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孔,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记录信息具有所述介质上的穿孔预定区域的记录密度的信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记录密度的信息,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记录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附着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的量增加。在所述记录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附着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的量减少。
在此,根据本方式,通过基于所述记录密度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能够根据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的量进行穿孔,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穿孔部对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进行穿孔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所述记录密度中最高的所述记录密度,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根据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最高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在由所述记录部对所述介质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进行记录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第一记录密度与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第二记录密度的平均值,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不仅基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记录密度,还基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记录密度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与仅基于所述第一记录密度进行穿孔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中,在所述穿孔部对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进行穿孔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多个所述平均值中最高的所述平均值,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基于在所述介质上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最高的位置的所述记录密度的所述平均值,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或第五方式中,在所述穿孔预定区域中的所述平均值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记录密度的平均值较高从而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介质上的穿孔不良。
第七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中,在所述穿孔预定区域中的所述记录密度比预定值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即使在由于所述记录密度变高从而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因此能够抑制穿孔不良。
第八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或第七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
根据本方式,在由于所述穿孔次数增加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上述穿孔速度能够维持生产率,因此能够在维持生产率的同时增加所述穿孔次数。
第九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中的至少一方作为所述环境信息。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中的至少一方作为所述环境信息,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介质的厚度作为所述介质的信息。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用所述介质的厚度作为所述介质的信息,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十方式中,在待穿孔的所述介质的厚度为预定厚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减少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在待穿孔的所述介质的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通过将所述介质的厚度考虑在内而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介质具有纵纹或横纹,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介质的纹方向作为所述介质的信息。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用所述介质的所述纹方向,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三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二方式中,所述穿孔部具有:刀部,设置为可旋转且从穿孔方向观察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以及驱动部,使所述刀部旋转,所述控制部以所述一个方向与所述纹方向交叉的方式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刀部旋转。
根据本方式,通过所述纹方向与所述刀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交叉,所述介质容易被切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四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记录部能够执行由所述记录部在所述介质的第一面或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进行印刷的单面印刷和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双方进行记录的双面印刷,作为所述记录信息,能够选择所述单面印刷或所述双面印刷,所述控制部使进行所述双面印刷时的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比进行所述单面印刷时的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多。
根据本方式,将记录面的信息也考虑为所述记录信息而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第十五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能够从第一穿孔模式以及第二穿孔模式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在切换到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设定信息变更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在切换到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变更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的设定。
根据本方式,例如,在用户将生产率的高低优先于穿孔质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到所述第二穿孔模式,能够防止生产率降低。
第十六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式至第十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在向所述后处理装置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部。
根据本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一方式至第十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一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例的记录系统1。记录系统1构成为通过对介质的一例即纸张P喷出液体的一例即墨水Q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装置。
纸张P形成为具有长边以及短边的矩形形状。另外,作为一例,纸张P具有纤维的流向沿着长边的纵纹。需要说明的是,纸张P的纹方向不限于纵纹,也可以是横纹。纹方向的信息会在后述的操作部15(图2)中设定。
在各图中表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Y方向是装置进深方向,Z方向是装置高度方向。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相互正交。Y方向是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一例。Z方向是穿孔方向的一例。从正面观察记录系统1时,在相对于装置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分左和右的情况下,将左设为+X方向,将右设为-X方向。在相对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中央区分跟前和深处的情况下,将跟前设为+Y方向,将深处设为-Y方向。在相对于装置高度方向的中央区分上和下的情况下,将上设为+Z方向,将下设为-Z方向。
记录系统1沿+X方向依次具有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4和后处理单元30。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录系统1中,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4以及后处理单元30彼此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中间单元4将从记录单元2送入的纸张P向后处理单元30输送。需要说明的是,记录系统1构成为对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0中记录了信息的纸张P进行后述的后处理。将在记录系统1中输送纸张P的路径设为输送路径K。
记录系统1还可以具备由用户操作的操作部15(图2)和显示记录系统1的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7(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记录单元2中设有操作部15以及显示部17。
作为一例,操作部15以及显示部17由一个触摸面板构成,构成为能够执行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的操作,并且构成为能够设定各种信息。在各种信息中包含纸张P的厚度、纹方向、尺寸、印刷面。
纸张P的厚度、纹方向以及尺寸是与纸张P的刚度的变化相关的介质信息的一例。
纸张P的输送方向用箭头T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纸张P的输送方向简称为输送方向。输送方向不是固定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根据输送路径K中的纸张P的位置而发生变化。
记录单元2是记录部的一例,在向后处理单元30输送的纸张P上记录各种信息。纸张P形成为片材状。另外,记录单元2也可以具备图像形成部10、扫描部12、盒收纳部14、电源16和输送部19。
作为一例,图像形成部10也可以构成为包含记录头20和控制部24。
扫描部12读取未图示的原稿的信息。盒收纳部14具有收纳多张纸张P的多个收纳盒18。
作为一例,记录头20构成为行式头。另外,记录头20具备由未图示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出部22。喷出部22通过向被输送的纸张P喷出墨水Q来进行记录。
如图2所示,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的控制部24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25;存储器26;计时器27,其能够基于各个时间点对时间或时刻进行计时;记录密度估计部28;以及未图示的存储器。另外,控制部24控制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的各种动作。
控制部24基于记录系统1的外部或从操作部15输入到控制部24的信息,控制输送部19对纸张P的输送动作、记录头20对纸张P的记录动作、穿孔单元40的穿孔动作。另外,控制部24基于作为记录信息的图像数据,控制喷出部22中墨水Q的喷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控制部24对穿孔单元40的具体控制将在下文中描述。
存储器26是存储部的一例,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在存储器26中存储有包含CPU25执行的程序PR的各种数据。换言之,存储器26是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PR的记录介质的一例。作为记录介质的其他例子,有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蓝光光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另外,在存储器26的一部分中,能够展开程序PR。
程序PR是用于使CPU25执行记录系统1中的后述各步骤的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密度是指在后述的纸张P的可记录区域SA(图4)中,实际打入的点数相对于可进行墨水Q打入的最大点数的比例[单位%]。换言之,控制部24通过估计记录密度来估计喷出部22(图1)中的墨水Q的喷出量。
记录密度估计部28基于纸张P上的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图5)的记录信息来估计记录密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的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中的记录密度的信息是与纸张P的刚度相关的记录信息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将在下文中描述。
作为在操作部15中设定的印刷面的信息,有单面印刷、双面印刷的信息。单面印刷、双面印刷的信息是记录信息的一例。在此,将纸张P的一个面设为第一面P1(图4),将与第一面P1相反的面设为第二面P2(图4)。单面印刷是通过记录单元2在第一面P1或第二面P2上进行记录的印刷。双面印刷是通过记录单元2在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双方进行记录的印刷。这样,记录单元2能够执行单面印刷和双面印刷。
在操作部15中,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可由用户选择。
记录系统1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1以及湿度传感器23。
温度传感器21是温度测量部的一例,测量记录系统1的装置内部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1设置在记录单元2的内部。在温度传感器21中得到的温度信息被发送到控制部24。
湿度传感器23是湿度测量部的一例,测量记录系统1的装置内部的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23设置在记录单元2的内部。在湿度传感器23中得到的湿度信息被发送到控制部24。
温度信息以及湿度信息分别是与纸张P的刚度变化相关的环境信息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设定后述的穿孔处理的条件的观点,将上述的介质的信息、记录信息以及环境信息统称为“设定信息”。
如图1所示,输送部19设置在整个记录系统1中。另外,输送部19构成为包含未图示的多个辊对以及多个电机,沿输送方向输送纸张P。具体而言,输送部19从收纳盒18向记录头20的记录区域输送纸张P,然后从该记录区域经过中间单元4向后处理单元30输送纸张P。
后处理单元30是后处理装置的一例,构成为包含控制部24、壳体32、排出部33、纸张传感器34(图2)、穿孔单元40和输送辊对36。作为一例,控制部24也兼作后处理单元30的控制部。在壳体32的内部形成有通过输送部19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径K。从中间单元4接收的纸张P沿着输送路径K被输送并排出到排出部33。
穿孔单元40是穿孔部的一例,对由记录单元2记录的纸张P进行穿孔。换言之,穿孔单元40对纸张P进行剪切处理。另外,穿孔单元40设置在壳体32的下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作为输送路径K的一部分的与穿孔单元40相对的部位是沿着X方向的。由此,在纸张P上穿孔的部位大致沿着水平方向配置。
纸张传感器34(图2)设置在输送方向上的穿孔单元40的上游。作为一例,纸张传感器34具备未图示的射出部以及受光部。并且,纸张传感器34通过判定来自射出部的光是否被受光部接受,来检测纸张传感器34中的纸张P的通过时间点以及纸张P相对于穿孔单元40的停止位置。
输送辊对36设置在输送方向上的穿孔单元40的下游。输送辊对36通过旋转而将纸张P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
如图3所示,穿孔单元40具有单元主体42、作为台座部的模具45、四个穿孔部件46、驱动部48。作为穿孔处理的一例,穿孔单元40在纸张P的-X方向的端部中沿Y方向排列的四个部位形成贯通孔H。
单元主体42支撑穿孔部件46。另外,单元主体42在内部设有旋转部43以及升降部44(图2)。
从Z方向观察时,旋转部43使穿孔部件46围绕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旋转90°。有无旋转根据纸张P的纹方向和穿孔部件46的刀部46A(图6)的配置方向来决定。
升降部44构成为包含未图示的电磁开关以及气缸,使穿孔部件46沿Z方向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部43以及升降部44也可以像夹紧缸那样一体化。
如图6所示,穿孔部件46形成为中心轴沿着Z方向的圆筒状。在穿孔部件46的-Z方向的端部,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刀部46A。两个刀部46A设置为可围绕穿孔部件46的中心轴进行旋转。在图6中,作为一例,从Z方向观察时,两个刀部46A分别沿着作为一个方向的一例的大致X方向延伸。另外,两个刀部46A在X方向上延伸,该X方向与纸张P的纵纹所沿着的Y方向交叉。
穿孔部件46在由驱动部48向-Z方向驱动穿孔部件46时,穿孔部件46通过对喷出了墨水Q的纸张P施加-Z方向的剪切力而形成贯通孔H(图3)。
如图2所示,驱动部48构成为包含未图示的电机以及凸轮,通过驱动旋转部43,使刀部46A旋转。另外,驱动部48通过驱动升降部44,使穿孔部件46向+Z方向上升或向-Z方向下降。
如图4所示,在纸张P中,将可记录区域设为可记录区域SA。在图4中,可记录区域SA用点划线来表示。另外,在图4中,作为一例,示出了有边距印刷时的纸张P。
与四个穿孔部件46(图3)对应的四个圆形的贯通孔H1、H2、H3、H4形成在可记录区域SA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四个贯通孔H1、H2、H3、H4的内侧也设定有可记录区域SA。贯通孔H1、H2、H3、H4从+Y方向朝向-Y方向依次排列。
如图5所示,作为一例,将贯通孔H1、H2、H3、H4的形成区域中仅包含贯通孔H1的形成区域的四边形状的小区域设为穿孔预定区域SB1。同样地,将贯通孔H1、H2、H3、H4的形成区域中仅包含贯通孔H2的形成区域的四边形状的小区域设为穿孔预定区域SB2,将仅包含贯通孔H3的形成区域的四边形状的小区域设为穿孔预定区域SB3,将仅包含贯通孔H4的形成区域的四边形状的小区域设为穿孔预定区域SB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用实线表示贯通孔H1、H2、H3、H4,但在设定了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的阶段,没有形成贯通孔H1、H2、H3、H4。另外,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形成为可记录区域SA。
在第一面P1上,将穿孔预定区域SB1的记录密度设为A1,将穿孔预定区域SB2的记录密度设为A2,将穿孔预定区域SB3的记录密度设为A3,将穿孔预定区域SB4的记录密度设为A4。另外,在第二面P2上,将穿孔预定区域SB1的记录密度设为B1,将穿孔预定区域SB2的记录密度设为B2,将穿孔预定区域SB3的记录密度设为B3,将穿孔预定区域SB4的记录密度设为B4。
在记录密度估计部28(图2)中对记录密度A1、A2、A3、A4、B1、B2、B3、B4进行估计。
接着,总结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24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以及纸张P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参照图1至图6,省略单个附图编号的记载。
控制部24基于作为设定信息的纸张P的信息、记录信息以及环境信息,设定穿孔单元40中的每一张纸张P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另外,控制部24基于作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密度的信息,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在穿孔单元40对四个穿孔预定区域SB进行穿孔时,控制部24基于四个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的记录密度A1、A2、A3、A4、B1、B2、B3、B4中最高的记录密度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在以下说明中,作为一例,对上述8个记录密度中记录密度A3为最高的记录密度且记录密度B2为最低的记录密度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第二面P2中最高的记录密度为B3。
在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的记录密度比预先设定的预定值C高的情况下,控制部24增加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例,将预定值C设定为比记录密度B2低的值。
控制部24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中的至少一方作为环境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控制部24使用温度以及湿度双方作为环境信息。另外,控制部24使用纸张P的厚度作为纸张P的信息。此外,控制部24在待穿孔的纸张P的厚度为预定厚度t以上的情况下减少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在纸张P的厚度小于预定厚度t的情况下增加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控制部24使用纸张P的纹方向作为纸张P的信息。另外,在选择了使穿孔部件46旋转的模式的状态下,控制部24以刀部46A的延伸方向与纹方向交叉的方式通过驱动部48使刀部46A旋转。
控制部24使进行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的双面印刷时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比进行第一面P1或第二面P2的单面印刷时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多。
可以认为,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与进行单面印刷时相比,纸张P的每单位面积所含的水分量增加,纸张P针对作用在穿孔方向上的力的刚度降低。因此,在记录系统1中,通过增加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来抑制穿孔不良。
控制部24能够从第一穿孔模式以及第二穿孔模式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
在切换到第一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4基于上述的设定信息变更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
在切换到第二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4不变更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的设定。
即,在记录系统1中,作为一例,用户能够选择第一穿孔模式和第二穿孔模式,在第一穿孔模式中,控制部24变更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的设定,在第二穿孔模式中,不强制变更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用户从记录系统1的外部装置或从操作部15选择第一穿孔模式或第二穿孔模式。
图7表示在记录系统1中设定的各参数的一例。
纸张P的记录面能够选择单面和双面。
对于纸张P的厚度,将75g/m2、90g/m2设定为每平方米重量的边界值,能够选择三种厚度。
纸张P的纹方向能够选择纵纹和横纹。
对于纸张P的尺寸,将216mm设定为边界值,能够选择两种尺寸。
对于温度,将18℃、25℃、35℃作为边界值,能够选择四种温度范围。
对于湿度,将35%、45%、85%作为边界值,能够选择四种湿度范围。
穿孔次数能够选择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穿孔速度是穿孔部件46穿孔时的移动速度,能够选择1倍速的通常速度和2倍速。
图8示出了表示在记录系统1中仅在第一面P1上记录的单面印刷时的穿孔用参数的表的一例。图8所示的穿孔用参数的表设有多个。基于在记录系统1中设定的各参数,变更表示用于参照的穿孔用参数的表。更详细而言,通过图7所示的参数中使用的参数和其数值,变更用于参照的穿孔用参数的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例,记录密度选择纸张P中的最大值。
穿孔次数是在形成一个贯通孔H时执行的穿孔处理的次数。例如,在穿孔次数为两次的情况下,是指在形成一个贯通孔H时连续进行了两次穿孔处理。
在记录密度低于30%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一次。在记录密度为30%以上且低于70%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连续的两次。在记录密度为70%以上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连续的三次。
另外,在记录密度低于30%的情况下,穿孔速度为作为基准的通常速度的1倍速。在记录密度为30%以上的情况下,穿孔速度为通常速度的2倍速。
在图9中,作为一例,示出了表示在记录系统1中在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上记录的双面印刷时的穿孔用参数的表。图9也与图8同样,是穿孔用参数设有多个的表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与图8同样,记录密度选择纸张P中的最大值。
在记录密度低于30%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一次。在记录密度为30%以上且低于70%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连续的两次。在记录密度为70%以上且低于80%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连续的三次。在记录密度为90%以上的情况下,穿孔次数为连续的四次。
另外,在记录密度低于20%的情况下,穿孔速度为通常速度的1倍速。在记录密度为20%以上的情况,穿孔速度为通常速度的2倍速。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根据各个设定信息变更对纸张P的穿孔次数、穿孔速度的第一穿孔模式以及不变更穿孔次数、穿孔速度的第二穿孔模式中的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以及记录系统1中使用的各参数,参照图1至图9,省略单个附图编号的记载。
图10所示的各处理通过CPU25从存储器26读出程序PR并展开执行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记录信息,已经通过外部装置或扫描部12的读取发送到控制部24,在记录密度估计部28中可以得到记录密度的设定信息。
在步骤S10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模式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CPU25基于获取的模式信息,判断是否选择了第一穿孔模式。在选择了第一穿孔模式的情况下(S12:是),进入步骤S14。在选择了第二穿孔模式的情况下(S12:否),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14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纸张P的厚度的设定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纸张P的纹方向的设定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纸张P的尺寸的设定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CPU25从温度传感器21以及湿度传感器23获取温度以及湿度的设定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CPU25从记录密度估计部28获取记录密度的设定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印刷面的设定信息,并且判断印刷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S24:是),进入步骤S26。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S24:否),进入步骤S28。
在步骤S26中,CPU25通过使用纸张P的厚度、尺寸、温度以及湿度,记录密度的各个设定信息,决定用于参照的设定表(单面),根据设定表(单面)来设定穿孔单元40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然后,进入步骤S32。
在步骤S28中,CPU25使双面印刷中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比单面印刷中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多。然后,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CPU25通过使用纸张P的厚度、尺寸、温度以及湿度、记录密度的各个设定信息,决定用于参照的设定表(双面),根据设定表(双面)决定穿孔单元40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然后,进入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CPU25基于纹方向的设定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旋转刀部46A。在需要旋转刀部46A的情况下(S32:是),进入步骤S34。在不需要旋转刀部46A的情况下(S32:否),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34中,CPU25通过控制旋转部43的驱动来旋转穿孔部件46,从而变更刀部46A的朝向。作为一例,旋转角度为90°。然后,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36中,CPU25使用记录头20在被输送的纸张P上进行记录。然后,进入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CPU25通过控制升降部44的驱动来使穿孔部件46下降,从而执行对纸张P的穿孔。穿孔后的纸张P被输送到排出部33。在此,根据与纸张P的状态之一的刚度来设定了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因此能够抑制穿孔不良。然后,结束程序PR。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下一张纸张P的穿孔处理时,从步骤S10开始即可。
如上所述,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根据纸张P的刚度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即使是例如刚度降低的纸张P,通过增加穿孔次数或增加穿孔速度,也容易在纸张P上形成孔,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在记录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附着在纸张P上的墨水Q的量增加。在记录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附着在纸张P上的墨水Q的量减少。在此,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基于记录密度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能够根据纸张P上的墨水Q的量来进行穿孔,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根据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最高的位置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即使在由于记录密度变高从而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由于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因此也能够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在由于穿孔次数增加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穿孔速度能够维持生产率,因此能够在维持生产率的同时增加穿孔次数。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作为环境信息,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使用纸张P的厚度作为纸张P的信息,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将纸张P的厚度考虑在内而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使用纹方向作为纸张P的信息,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使纹方向与刀部46A的一个方向交叉,纸张P变得容易被切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通过将记录面的信息也考虑为记录信息而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进一步抑制穿孔不良。具体而言,双面印刷的情况与单面印刷的情况相比,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因此即使纸张P的水分量增加,纸张P的刚度降低,也能够抑制穿孔不良。
利用后处理单元30,例如,在用户将生产率的高低优先于穿孔质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到第二穿孔模式,能够防止生产率降低。
利用记录系统1,能够得到与后处理单元30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的各部分通用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与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中的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中的记录密度的处理不同。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中的记录密度的处理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关于图1至图10,省略单个附图编号的记载。
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24,在通过记录单元2对纸张P的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进行记录时,求出第一面P1上的穿孔预定区域SB1的第一记录密度A1与第二面P2上的穿孔预定区域SB1的第二记录密度B1的平均值M1。同样地,控制部24求出穿孔预定区域SB2的第一记录密度A2与第二记录密度B2的平均值M2,穿孔预定区域SB3的第一记录密度A3与第二记录密度B3的平均值M3,穿孔预定区域SB4的第一记录密度A4与第二记录密度B4的平均值M4。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平均值M1、M2、M3、M4的图示。另外,平均值M3是最高的值。
控制部24基于平均值M1、M2、M3、M4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具体而言,在穿孔单元40在四个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内进行穿孔时,控制部24基于最高的平均值M3,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此外,控制部24在穿孔预定区域SB1、SB2、SB3、SB4中的平均值M1、M2、M3、M4高于预定值C的情况下,增加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在此,作为一例,设定为平均值M3高于预定值C。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中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方式1相比的变更点仅是将步骤S28(图10)替换为步骤S29和在步骤S30中使用平均值M。因此,对步骤S29以及步骤S30进行说明,省略其他步骤的说明。
当在步骤S24中判断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CPU25求出上述的平均值M1、M2、M3、M4。需要说明的是,在此选择最高的平均值M3作为代表值。然后,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CPU25通过使用纸张P的厚度、尺寸、温度以及湿度,记录密度的平均值M3的各个设定信息,决定用于参照的设定表(双面),根据设定表(双面)来设定穿孔单元40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然后,进入步骤S32。
利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和后处理单元30,不仅基于第一面P1的第一记录密度A,还基于第二面P2的第二记录密度B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与仅基于第一记录密度A进行穿孔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另外,基于在第一面P1以及第二面P2上分别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最高的位置的穿孔预定区域SB3的记录密度的平均值M3来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此外,在记录密度的平均值M较高从而发生穿孔不良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增加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上的穿孔不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系统1以及后处理单元30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为基础的,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在实施方式1、2的后处理单元30中,可以使用纸张P的信息、记录信息以及环境信息中的两个而不使用其余一个,或者也可以仅使用其中的任意一个。例如,也可以无论纸张P的信息或记录密度如何,仅基于温度或湿度的环境信息来设定穿孔次数、穿孔速度。
控制部24也可以仅设定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一方。另外,控制部24也可以基于控制信息来进行减少穿孔次数、穿孔速度的控制。此外,控制部24也可以仅基于温度以及湿度中的一方来决定穿孔次数、穿孔速度。
纸张P不限于纵纹的纸张,也可以使用横纹的纸张。
贯通孔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是一个至三个中的任意一个或五个以上。贯通孔H1、H2、H3、H4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状。
记录密度最大的区域不限于穿孔预定区域SB3,也可以是其它区域。
在进行多次穿孔时,在每一次中,穿孔速度不限于固定值,也可以逐渐增加穿孔速度,或者逐渐降低穿孔速度。

Claims (17)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穿孔部,对由喷出液体的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进行穿孔;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穿孔部的穿孔动作,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设定信息来设定所述穿孔部中的每一张所述介质的穿孔次数以及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信息还具有与所述介质的刚度相关的所述介质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信息具有所述介质上的穿孔预定区域的记录密度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记录密度的信息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穿孔部对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进行穿孔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所述记录密度中最高的所述记录密度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记录部对所述介质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进行记录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第一记录密度与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第二记录密度的平均值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穿孔部对多个所述穿孔预定区域进行穿孔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多个所述平均值中最高的所述平均值来设定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所述平均值高于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穿孔预定区域的所述记录密度比预定值高时,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中的至少一方作为所述环境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介质的厚度作为所述介质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待穿孔的所述介质的厚度为预定厚度以上时,所述控制部减少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在待穿孔的所述介质的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时,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具有纵纹或横纹,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介质的纹方向作为所述介质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孔部具有:刀部,设置为可旋转且从穿孔方向观察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以及驱动部,使所述刀部旋转,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一个方向与所述纹方向交叉的方式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刀部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能够执行由所述记录部在所述介质的第一面或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进行印刷的单面印刷和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双方进行记录的双面印刷,
作为所述记录信息,能够选择所述单面印刷或所述双面印刷,
所述控制部使进行所述双面印刷时的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比进行所述单面印刷时的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多。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能够从第一穿孔模式以及第二穿孔模式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
在切换到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设定信息变更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设定,
在切换到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变更所述穿孔次数以及所述穿孔速度的设定。
17.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以及
在向所述后处理装置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部。
CN202210148264.6A 2021-02-19 2022-02-17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Active CN114953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4946 2021-02-19
JP2021024946A JP2022127032A (ja) 2021-02-19 2021-02-19 後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3735A true CN114953735A (zh) 2022-08-30
CN114953735B CN114953735B (zh) 2023-11-03

Family

ID=8290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8264.6A Active CN114953735B (zh) 2021-02-19 2022-02-17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2221A1 (zh)
JP (1) JP2022127032A (zh)
CN (1) CN114953735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57A (zh) * 1991-08-01 1993-02-17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在多层电路板上形成通孔的方法
JPH06198890A (ja) * 1993-01-06 1994-07-19 N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321569A (zh) * 2000-04-28 2001-11-14 株式会社村木 定位孔穿孔机
JP2003089472A (ja) * 2001-09-20 2003-03-25 Konica Corp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443655A (zh) * 2002-01-09 2003-09-24 东北理光株式会社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CN1535842A (zh) * 2003-04-07 2004-10-13 ��Ԩ��ѧ��ҵ��ʽ���� 蜡版印刷机和用该机进行蜡版印刷的方法
CN1950216A (zh) * 2004-04-22 2007-04-18 卡巴-乔利有限公司 激光穿孔印刷机
CN101264607A (zh) * 2007-03-14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打孔装置、传送装置、完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85979A (zh) * 2005-07-26 2011-06-08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2815090A (zh) * 2011-05-06 2012-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318157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CN103890293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李华珩 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装饰天然木材活性炭板木质材料复合体的吸附吸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08546A (zh) * 2013-05-10 2016-03-16 国家造币印钞厂-皇家造币厂 给安全文件设置安全特征的方法及安全文件
CN10573115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77123A (zh) * 2014-04-29 2018-01-12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穿孔装置及具备它的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18924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9475790A (zh) * 2016-07-19 2019-03-15 康明斯滤清系统知识产权公司 穿孔层聚结器
CN110027034A (zh) * 2017-11-30 2019-07-19 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 用于纸幅的切割或穿孔的装置和方法
CN110249562A (zh) * 2017-02-07 2019-09-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速率极化码的低复杂度打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7122B1 (en) * 1996-03-11 2002-05-28 Finn-Power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of maximizing the production run speed of a sheet fabrication machine
JP5398379B2 (ja) * 2009-06-26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穿孔装置及びシート穿孔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30260B2 (ja) * 2012-10-02 2015-06-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穿孔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57A (zh) * 1991-08-01 1993-02-17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在多层电路板上形成通孔的方法
JPH06198890A (ja) * 1993-01-06 1994-07-19 N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321569A (zh) * 2000-04-28 2001-11-14 株式会社村木 定位孔穿孔机
JP2003089472A (ja) * 2001-09-20 2003-03-25 Konica Corp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443655A (zh) * 2002-01-09 2003-09-24 东北理光株式会社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CN1535842A (zh) * 2003-04-07 2004-10-13 ��Ԩ��ѧ��ҵ��ʽ���� 蜡版印刷机和用该机进行蜡版印刷的方法
CN1950216A (zh) * 2004-04-22 2007-04-18 卡巴-乔利有限公司 激光穿孔印刷机
CN102085979A (zh) * 2005-07-26 2011-06-08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1264607A (zh) * 2007-03-14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打孔装置、传送装置、完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815090A (zh) * 2011-05-06 2012-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318157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CN103890293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李华珩 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装饰天然木材活性炭板木质材料复合体的吸附吸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08546A (zh) * 2013-05-10 2016-03-16 国家造币印钞厂-皇家造币厂 给安全文件设置安全特征的方法及安全文件
CN107577123A (zh) * 2014-04-29 2018-01-12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穿孔装置及具备它的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3115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18924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9475790A (zh) * 2016-07-19 2019-03-15 康明斯滤清系统知识产权公司 穿孔层聚结器
CN110249562A (zh) * 2017-02-07 2019-09-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速率极化码的低复杂度打孔方法
CN110027034A (zh) * 2017-11-30 2019-07-19 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 用于纸幅的切割或穿孔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72221A1 (en) 2022-08-25
JP2022127032A (ja) 2022-08-31
CN114953735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0295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EP371513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4953735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JP20031046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67081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12453A (ja) ロール紙カット制御方法、記録装置
JP60329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3452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220088921A1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liquid ejecting device
JP394567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080917A (ja)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0334696A (ja) 穿孔装置部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装置による穿孔方法
JP2022181879A (ja) 印刷装置、印刷物の生産方法
JP4626308B2 (ja) ロール紙印字装置
JP37364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EP423425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7237512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3472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JP2007160463A (ja) 裁断システム
JP2990089B2 (ja) 記録装置
JP6464851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JP3942994B2 (ja) 印刷システム
JP2022051124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01919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電力制御方法
JP20211336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