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7112B -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7112B
CN102807112B CN201210005955.7A CN201210005955A CN102807112B CN 102807112 B CN102807112 B CN 102807112B CN 201210005955 A CN201210005955 A CN 201210005955A CN 102807112 B CN102807112 B CN 102807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eeding
roll
gripper sho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59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7112A (zh
Inventor
山岸真之
石井聪
石仓研
石仓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7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7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7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7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4Pressing or hol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1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cylindrical cam, i.e. cylinder with helical groove at its periph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3Articulated mechanisms
    • B65H2403/533Slotted link mechanism
    • B65H2403/5331Slotted link mechanism with sliding slotted l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3C-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送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送纸装置包括:纸张收容部,其收容堆叠在其堆叠表面上的纸张;送纸辊,其在与所述纸张的最上面纸张相接触的同时通过旋转来馈送纸张中的每张;支撑部件,其具有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对纸张的沿送纸方向的下游侧部分进行支撑并且在送纸时能够在提升所述纸张的所述下游侧部分的同时与堆叠表面垂直地移动,并且使最上面纸张保持与送纸辊相接触;以及止挡部件,其构造为与由所述送纸辊馈送的一些纸张的前端接触并且阻止除了最上面纸张之外的纸张。支撑部件的支撑表面相对于所述堆叠表面朝向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向上倾斜。

Description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纸装置和包括所述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送纸装置或者与送纸装置一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被构造为在纸张上形成诸如字符、图形、图案和图片等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述送纸装置被构造为将纸张逐张地馈送到图像形成部。示例性送纸装置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馈送装置从纸张中的最上面的一张起顺序地馈送堆叠在纸张收容部的堆叠表面上的纸张。片材(即,具有预定尺寸的记录介质)可以为普通纸张、涂层纸张、专用纸张、薄纸、硬纸板、明信片等。
如果要求图像形成设备为小型装置,则通常也要求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或者与图像形成设备一起使用的送纸装置为小型装置。已存在一些满足这种小型化需求的相关技术的送纸装置。
具体地,由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05-154076所公开的片材馈送装置包括:片材接收板,其至少接收片材的前端;馈送部件,其构造为通过与片材接收板上的片材堆接触来馈送片材中的每张;以及驱动单元,其构造为驱动馈送部件。此外,凸轮部件设置在馈送部件的旋转轴的两端处,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与相应的凸轮部件接合的杆部件。在该装置中,片材接收板被构造为借助于第一弹性部件与杆部件的转动相关联地操作,因此使得片材接收板上的片材堆与馈送部件接触并且移动而远离馈送部件。
另一相关技术的送纸装置采用了具有支撑表面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表面对放置于纸张收容部的堆叠表面上的一叠纸张的沿送纸方向的前端部进行支撑。在送纸时,支撑部件沿着与堆叠表面垂直的方向升起,从而提升一叠纸张的前端部并且保持纸张中最上面一张的前端部挤压送纸装置的送纸辊。在此情况下,送纸装置还可以包括止挡部件(例如,分离辊),所述止挡部件设置为与送纸辊相接触并且阻止由送纸辊移动的除了最上面纸张之外的其它纸张被馈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这种一种送纸装置:无论所收容的纸张的种类和数量如何,所述送纸装置都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同时防止在馈送纸张时发生卡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送纸装置,包括:纸张收容部,其具有堆叠表面,并且在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纸张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送纸辊,其构造为在与所述纸张的最上面纸张相接触的同时通过旋转来馈送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中的每张;支撑部件,其具有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从所述纸张的最下面纸张的下方对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沿所述送纸辊馈送所述纸张的送纸方向的下游侧部分进行支撑,并且所述支撑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堆叠表面沿竖直方向(即,与所述堆叠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送纸辊接触或者移动而远离所述送纸辊,所述支撑部件在纸张馈送时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提升;以及止挡部件,其不与所述支撑部件相接触而是与所述送纸辊相接触,所述止挡部件构造为与由所述送纸辊馈送的一些纸张的前端接触并且阻止馈送除了所述最上面纸张之外的纸张。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形成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堆叠表面朝向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还包括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构造为:与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所述最上面纸张相接触,并且当所述支撑部件移动时使所述纸张的所述下游侧部分挤压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倾斜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加压部件构造为: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减少,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最上面纸张的接触位置朝向所述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增加,所述纸张收容部的所述堆叠表面能够绕着其沿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端向下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增加,所述纸张收容部的所述堆叠表面能够绕着其沿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端向下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增加,所述纸张收容部的所述堆叠表面能够绕着其沿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端向下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其构造为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送纸装置,其构造为将纸张逐张地馈送到图像形成部。送纸装置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至第十二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送纸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无论所收容的纸张的种类和数量如何,都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同时防止在馈送纸张时发生卡纸。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与不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并且使一叠纸张的前端部分保持为顺应(跟随)支撑部件的倾斜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与不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并且使一叠纸张的前端部分在适应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变少的同时保持为顺应支撑部件的倾斜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至第六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与不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并且使一叠纸张的前端部分在适应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变大的同时保持为顺应支撑部件的倾斜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至第十二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送纸装置中,与不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并且使得纸张被适当地放置到纸张收容部的堆叠表面和支撑部件的支撑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无论收容的纸张的种类和数量如何,都能够以良好的方式馈送每张纸张,同时防止在馈送纸张时发生卡纸。此外,能够稳定地执行在这样馈送的每张纸张上的图像形成。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送纸装置;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包括的送纸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去除了纸张传送引导件的图2所示的送纸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处于待机状态(支撑板已下降到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图3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堆叠表面、送纸辊、止挡辊、支撑板等)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去除了送纸辊的图5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从外侧看到的图5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支撑板已被提升时的图3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去除了送纸辊时的图8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从外侧看到的图8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相关部件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支撑板的支撑表面的构造;
图12是收容有纸张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将要馈送纸张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通过送纸装置执行的送纸操作;
图15示出了支撑板的形成倾斜表面的支撑表面的功能;
图16示出了在采用支撑表面不形成倾斜表面的支撑板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图17示出了在采用具有较小直径的送纸辊的情况下馈送纸张时的困难性;
图18是去除了纸张传送引导件和其它部件时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的透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中所示的线XIX-XIX截取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
图2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部件中的处于最低位置的一个加压部件的透视图;
图21是从定位表面部分的外侧看到的图20中所示的加压部件的后透视图;
图22是处于最高位置的图20中所示的加压部件的透视图;
图23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部件正在对一叠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
图24示出了图23中所示的加压部件正在对一叠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产生的效果;
图25示出了在馈送纸张时图23中所示的加压部件正在对一叠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产生的效果;
图26示出了图23中所示的加压部件正在对纸张馈送期间数量已经减少的一叠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产生的效果;
图27示出了在不包括加压部件的送纸装置中以及在其中收容的纸张具有高强度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图28是具有另一种构造并且处于最低位置的一个可移动加压部件中的透视图;
图29是处于最高位置的图28中所示的加压部件的透视图;
图30示出了加压部件(在图28中示出其中之一)正在对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
图31是包括固定加压部件的送纸装置在加压部件处于最低位置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2是沿着图31中所示的线IIIXII-IIIXII截取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
图33示出了图31中所示的加压部件正在对一叠纸张进行加压的状态;
图34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该送纸装置的可降低侧边定位部件处于待机位置;
图35是图34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该送纸装置的可降低侧边定位部件已经被降低;
图36是收容有纸张的图34中所示的送纸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37是示出在以下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的截面图:采用被构造为与可降低侧边定位部件的降低相关联地降低的后端定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了采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的图像形成设备1。图1示出了包括送纸装置5的图像形成设备1。图2示出了送纸装置5。图中所示的箭头X、Y和Z表示坐标轴。坐标轴X、Y和Z的方向分别与已经正确地安装并且准备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1(送纸装置5)的“前后方向”、“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应。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由支撑结构材料、外部材料等构成的设备主体10。设备主体10整体上具有盒状外观,并且其中设置有所需空间。设备主体10的顶面形成了用于接收形成有图像并且被输出的每张纸张的输出纸张接收部12。设备主体10还在其一个侧面的下部(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下部)具有开口13,设备主体10的内部通过所述开口13暴露到外部。可打开/关闭盖15通过如箭头所示围绕铰链(轴)14转动来打开/关闭开口13。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位于设备主体10的底部的送纸装置5。送纸装置5收容将分别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4,并且将纸张4逐张地馈送到馈送目的地。送纸装置5沿着由诸如成对的传送辊45和纸张传送引导件46等部件限定的纸张传送路径而朝向在下文单独描述的图像形成部2中限定的二次转印位置馈送每张纸张4。成对的传送辊34用作传送定时调节辊。下面将单独描述送纸装置5的细节。
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成像装置20、中间转印单元30、定影装置40等,这些装置被容纳在设备主体10中并且共同用作图像形成部2。成像装置20包括以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这四种相应的颜色形成显影剂图像(色调剂图像)的四个成像装置20Y、20M、20C和20K。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0(Y、M、C和K)设置为使得它们的位置按黑色、蓝绿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次序变高(呈成像装置20的单元整体上以预定角度延伸的状态)。
成像装置20(Y、M、C和K)包括:相应的感光鼓21(Y、M、C和K),其作为如箭头所示(沿着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图像载体;相应的充电装置22,其对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充电;相应的光学写入装置23,其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相应的显影装置24(Y、M、C和K);以及相应的鼓清洁装置26,其在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等。如图1所示,分隔板16将送纸装置5和成像装置20彼此分隔开。
感光鼓21各自包括圆筒形基底部件,在所述基底部件的周缘表面上设置有由有机感光材料等构成的感光层。充电装置22各自包括充电辊,充电辊在与感光鼓21中的对应一个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旋转,并且将充电电压施加到所述对应的感光鼓21上。光学写入装置23均为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光学元件等的曝光装置。图像信号从图像处理单元传送到光学写入装置23,图像处理单元对于已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信息进行预定处理。
显影装置24均按如下方式执行接触磁刷反转显影。通过显影装置24的显影剂容器中的搅拌传送部件24a来搅拌例如由色调剂和载体构成的两组分显影剂。随后,在被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辊24b旋转到靠近对应的一个感光鼓21的显影区域的位置处的同时,由显影辊24b承载并传送显影剂。鼓清洁装置26均包括诸如弹性刮板等清洁部件。使清洁部件与对应的一个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从而每个鼓清洁装置26对由清洁部件去除的色调剂等进行收集。
成像装置20(Y、M、C和K)以下述方式形成图像。首先,在成像装置20(Y、M、C和K)中,通过充电装置22以预定电势对旋转的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充电。随后,基于相应的图像信号由光学写入装置23发射的光对充电的感光鼓21进行曝光。因此,在相应的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定电势的不同颜色组分的静电潜像。随后,使用从相应的显影装置24供给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对感光鼓21上的不同颜色组分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四种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以如下方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30的中间转印带31上。
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其为环形带并且形成在成像装置20(Y、M、C和K)的感光鼓21上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1上;多个支撑辊32a和32b,其支撑并且旋转所述中间转印带31以使与感光鼓21相接触的中间转印带31相继地经过感光鼓21;一次转印装置33,其将感光鼓21上的相应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以及带清洁装置34,其在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等。
多个支撑辊32a和32b中的一个(具体为支撑辊32b)用作驱动辊并且通过接收从旋转式驱动装置(未示出)向其传送的旋转驱动力而使中间转印带31如箭头所示(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次转印装置33设置为一次转印辊33的形式,一次转印辊33与中间转印带31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并且在使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挤压感光鼓21的表面的同时旋转。在该状态下,对一次转印辊33施加一次转印电压。
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中,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33从成像装置20(Y、M、C和K)的感光鼓21被静电一次转印到如箭头所示旋转的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因此,中间转印带31在其外周表面上承载有色调剂图像,该色调剂图像为彼此叠加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组合或者单色色调剂图像(例如,在该情况下为黑色色调剂图像)的。
二次转印装置35将已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4上。二次转印装置35设置为二次转印辊35的形式,二次转印辊35在与支撑辊32b相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的部分相接触并且因此跟随中间转印带31而旋转。在该状态下,对二次转印装置35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装置35将由中间转印带31承载的尚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静电二次转印到纸张4,该纸张4被沿着纸张传送路径从送纸装置5馈送到中间转印带31和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夹压区(二次转印位置)。
定影装置40将经过二次转印但尚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4上,并且定影装置40设置在二次转印装置35的上方。定影装置40包括旋转式加热部件41和压力施加旋转部件42。旋转式加热部件41设置为辊、带等形式,并且具有被加热器加热至预定温度并被保持在预定温度的定影表面。压力施加旋转部件42设置为辊、带等形式,其以预定压力挤压旋转式加热部件41的定影表面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定影处理部。在定影装置40中,承载有经过二次转印但尚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纸张4被导入处于旋转式加热部件41和压力施加旋转部件42之间的定影处理部并且在定影处理部被加热和加压,从而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被熔化并且被定影到纸张4上。
已由定影装置40执行定影的纸张4从定影装置40排出,通过输出辊48传送,并且输出到输出纸张接收部12并且由输出纸张接收部12接收。通过上述处理,在纸张4的一面上形成由显影剂构成的多色或单色图像。
现在将对送纸装置5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4及其它附图,送纸装置5包括支撑结构50,在支撑结构50中主要设置有下述部件:纸张收容部60,其收容有一叠纸张4;送纸辊70,其在与纸张收容部60中的一叠纸张4中的最上面纸张4A相接触的同时旋转并且从而馈送最上面纸张4A;支撑板65,其对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一叠纸张4的沿送纸辊70馈送纸张4的方向A(下文称为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部分4S进行支撑和抬升,在送纸时该下游侧部分4S为纸张4的前端,支撑板65保持最上面纸张4A的下游侧部分4S与送纸辊70相接触;以及止挡辊76,其构造为与待由送纸辊70馈送的一些纸张4的前端4a接触并且阻止除了最上面纸张4A之外的纸张4B被馈送。
支撑结构50包括:底部51,其具有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以及左右侧壁52和53,其分别从底部51的左右边缘向上竖立。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结构50形成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10的部分。支撑结构50还包括前端定位板55,前端定位板55具有设置在底部51的沿前后方向X的后边缘附近的壁表面,并且前端定位板55与底部51大致垂直地竖立。前端定位板55对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纸张4的前端4a进行定位。前端定位板55具有多个肋状件(脊状件)55a,所述肋状件55a间隔地设置并且沿着与前端定位板55的壁表面垂直的方向直线延伸。
纸张收容部60被构造为使得待馈送的纸张4在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上堆叠在相对于(并且包括)前端定位板55的前侧的区域中。在纸张收容部60的底部51的上述区域中设置有:前端定位板55;一对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其在送纸时对所收容的纸张4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进行定位;以及后端定位部件63,其在送纸时对纸张4的后端4d进行定位。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以及后端定位部件63被布置为使得用于支撑板65的空间设置在前端定位板55与定位部件61、62和63之间。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设置有界限部51a,界限部51a在支撑板65与纸张收容部60的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以及后端定位部件63之间的边界处突出并且沿水平方向Z直线延伸。
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具有彼此对称的相应形状。现在将主要对左侧边定位部件61的具体形状进行描述(由于在图2和其它附图中未示出右侧边定位部件62的整体,右侧边定位部件62及其相关部件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根据需要由圆括号表示)。侧边定位部件61(62)包括:长且窄的板状基部61a(62a),其具有待堆叠纸张4的平坦堆叠表面64;长且窄的板状定位表面部61b(62b),其从基部61a(62a)的外边缘垂直地竖立并且能够以与纸张4的左侧边4b(右侧边4c)接触的方式移动;以及顶部定位部61c(62c),其从定位表面部61b(62b)的顶边缘的部分向内突出并且以下述方式与堆叠表面64大致平行地延伸:当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时,防止纸张4被部分抬升。
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基部61a(62a)被可移动地装配到设置在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中的导槽54中,所述导槽54沿水平方向Z直线延伸。侧边定位部件61(62)以如下方式受到支撑:即,其能够移动至与所收容的纸张4的左侧边4b(右侧边4c)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处保持静止。当侧边定位部件61沿水平方向Z移动时,侧边定位部件62与侧边定位部件61相关联地沿着与侧边定位部件6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并且停止在相对于沿水平方向Z的中心与侧边定位部件61的位置对称的位置处。在图2及其它附图中,标记61d表示当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时最上面纸张4A的预期位置。基部61a(62a)的堆叠表面64被设定为处于与设置在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上的界限部51a的顶部相同的高度(参见图4)。
后端定位部件63包括板状定位表面部63a和长且窄的板状导轨部63b。定位表面部63a具有垂直于堆叠表面64竖立的定位表面并且构造为与纸张4的后端4a接触。导轨部63b设置在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上的沿水平方向Z的大致中心处并且沿前后方向X延伸,从而支撑定位表面部63a以使定位表面部63a能够沿前后方向X移动。在后端定位部件63中,定位表面部63a与导轨部63b以下述方式连接:在定位表面部63a移动到与所收容的纸张4的后端4d相接触的位置之后,定位表面部63a在该位置处保持静止。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端定位部件63中,导轨部63b的顶边缘63c沿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处于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基部61a(62a)的堆叠表面64相同的高度(参见图4)。因此,导轨部63b的顶边缘63c也从下方支撑一叠纸张4的部分。
参照图2至图5及其它图,在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堆叠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基部61a(62a)的堆叠表面64上的状态下,送纸辊70位于不与所收容的一叠纸张4的最上面纸张4A相接触的位置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辊70位于与支撑板65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端65a(参见图11及其它图)距离预定高度处,并且位于与支撑板65沿水平方向Z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处。
参照图3、图5及其它附图,送纸辊70包括半月形辊72和两个辅助辊73。半月形辊72具有半月形形状(圆柱体的周面被沿着与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而部分地切除的形状)。半月形辊72固定在由支撑结构50的左侧壁52和右侧壁53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71上。两个辅助辊73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轴71上并且位于半月形辊72的轴向两侧上。半月形辊72包括由耐摩性比纸张4的表面的耐摩性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制成的弧形辊表面72a。两个辅助辊73均具有盘形形状,并且其直径稍小于半月形辊72的直径。
当纸张4被馈送时,半月形辊72被驱动以沿着用于纸张馈送的旋转方向B(图4及其它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驱动半月形辊72时,从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向旋转轴71传送间歇性的旋转驱动力,以使旋转轴71间歇性地旋转。间歇性旋转是通过例如部分无齿齿轮与状态切换机构的组合来实现的。部分无齿齿轮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不具有轮齿,并且部分无齿齿轮设置在旋转轴71的一端处。状态切换机构使部分无齿齿轮与通过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驱动齿轮的啮合状态在部分无齿齿轮和驱动齿轮彼此啮合的状态与部分无齿齿轮和驱动齿轮彼此不啮合并且驱动齿轮面向部分无齿齿轮的无齿部分的状态之间切换。使部分无齿齿轮的状态在上述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状态切换机构可以为如下部件的组合:弹簧部件,例如螺旋弹簧,其施加的力作用在使部分无齿齿轮旋转的方向上;致动部件,其以将部分无齿齿轮保持在可旋转状态和不可旋转状态中的一种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以及操作装置,诸如螺线管,其使得所述部件以上述方式操作。
参照图4、图5及其它附图,止挡辊76以预定压力与送纸辊70的周面相接触,并且处于相对于送纸辊70的正下方的位置而言朝向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的偏移的位置处。止挡辊76被构造为:当送纸辊70沿着用于纸张馈送的旋转方向B旋转时,止挡辊76中所包含或者设置于止挡辊76上的扭矩限制器防止止挡辊76的旋转轴76a沿着旋转轴76a的预期旋转方向(图4及其它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然而,如果从被驱动以沿着用于纸张馈送的旋转方向B旋转的送纸辊70(半月形辊72)施加比预设值大的扭矩,则止挡辊76随着送纸辊70的旋转而旋转。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板56(参见图3、图5及其它附图)按如下方式设置在两侧上并且设置在与止挡辊76的两个轴端相距相应距离处:在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参见图11及其它附图)之前的相应位置处从下方对由送纸辊70馈送的纸张4进行支撑。支撑板56在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之前的相应位置处从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竖立并且延伸靠近送纸辊70的表面。支撑板56为顶端形成为锥形的板部件。
参照图2、图3及其它附图,支撑板65设置在纸张收容部60中并且处于前端定位板55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之间。支撑板65为具有支撑表面66的板状部件,所述支撑表面66对放置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上的一叠纸张4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部分4S进行支撑。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板65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主体的沿纵向(水平方向Z)的两个相应端部处设置有被引导部67。被引导部67以可移动的方式装配到相应的导孔57中。导孔57至少在送纸辊70和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之间的部分上以下述方式分别设置在支撑结构50的左侧壁52和右侧壁53中:导孔57沿着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垂直的方向C(C1、C2)(下文中称作竖直方向C)延伸。因此,由于,支撑板65的被引导部67被装配到相应的导孔57中,从而支撑板65能够沿着导孔57受到引导而沿着竖直方向C整体移动。
支撑板65还在其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端65a处具有槽(未示出),前端定位板55的肋状件55a装配到所述槽中。参照图3、图4及其它附图,比纸张4的表面呈现出较大摩擦阻力的制动部件69的宽度(沿纵向的尺寸)比送纸辊70沿轴向的宽度稍大。制动部件69沿着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边缘设置,并且以与支撑表面66基本平齐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表面66的大致中央处。
通过下文描述的升降机构80使得支撑板65能够相对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基部61a和61b的堆叠表面64在竖直方向C上沿着导孔57上下移动。
参照图5至图7及其它附图,升降机构80包括:凸轮部件81,其固定在送纸辊70的旋转轴71的两个相应端部处;从动部件82,其能够跟随相应的凸轮部件81的凸轮面而移动;升降驱动部件83,其响应于相应的从动部件82的移动而产生沿竖直方向C使支撑板65升降的动力(移动);以及传动部件84,其将由升降驱动部件83产生的动力可变地传递到支撑板65的相应的被引导部67。
凸轮部件81均为具有下述凸轮面(外周表面)的板式凸轮。参照图6及其它附图,每个凸轮部件81的凸轮面包括:最小半径部81a,在最小半径部81a处距旋转轴71的径向距离(凸轮半径)最小;弧形部81b,其相对于旋转轴71大致位于最小半径部81a的相对侧并且具有以旋转轴71为中心的弧形;第一弯曲部81c,其从最小半径部81a延伸到弧形部81b的一端,使得距旋转轴71的径向距离按预定比率增加并且因此整体上形成弯曲形状;以及第二弯曲部81d,其从弧形部81b的另一端延伸到最小半径部81a,使得距旋转轴71的径向距离按预定比率减小并且因此整体上形成弯曲形状。
当使已经下降的支撑板65保持在待机位置时,使用最小半径部81a。当使支撑板65从待机位置提升时,使用第一弯曲部81c。当使已经提升的支撑板65保持提升时,使用弧形部81b。当使处于提升位置的支撑板65下降时,使用第二弯曲部81d。凸轮部件81固定在旋转轴71上,因此与旋转轴71一起并且沿着与旋转轴71相同的方向(用于纸张馈送的旋转方向B)旋转,如上所述,旋转轴71被驱动而间歇性地旋转。
从动部件82(在侧壁52和53的内侧)固定到相应的支撑轴85。支撑轴85由支撑结构50的左侧壁52和右侧壁53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相对于旋转轴71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后侧。因此,从动部件82能够转动。从动部件82各自的末端82a被构造为与对应的一个凸轮部件81的凸轮面接触。当末端82a面向凸轮部件81的最小半径部81a时,末端82a不与最小半径部81a相接触。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凸轮部件81沿旋转方向B旋转时,从动部件82围绕相应的支撑轴85沿方向D(D1、D2)转动。
升降驱动部件83分别在侧壁52和53的外侧固定在支撑轴85上从而能够转动,其中从动部件82也固定在支撑轴85上。升降驱动部件83均包括:臂主体部83a,其从对应的一个支撑轴85朝向支撑板65上的对应的一个被引导部67延伸;以及臂弯曲部83b,其从臂主体部83a的末端沿着远离被引导部67并且朝向旋转轴71的方向延伸。因此,每个升降驱动部件83均整体上呈大致L形状。升降驱动部件83和从动部件82通过支撑轴85彼此连接,并且因此能够一起移动。因此,当从动部件82跟随凸轮部件81的旋转而沿方向D转动时,升降驱动部件83围绕支撑轴85沿着方向D转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升降驱动部件83均被设定为:当对应的一个从动部件82面向对应的一个凸轮部件81的最小半径部81a时,臂弯曲部83b的末端83c处于最低位置。如图7及其它附图所示,由导槽58限定每个升降驱动部件83的可转动范围。升降驱动部件83在其臂主体部83a的内侧上具有被引导突起部83d,被引导突起部83d装配到导槽58中并且沿着导槽58受到引导。因此,升降驱动部件83的可转动范围由导槽58限定。
传动部件84为螺旋弹簧。作为传动部件84(下文中也称作螺旋弹簧84)的螺旋弹簧的一端均钩在对应的一个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的末端83c上,而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钩在支撑板65上的对应的一个被引导部67上。如图7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动部件82面向相应的凸轮部件81的最小半径部81a并且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的末端83c位于最低位置时,螺旋弹簧84保持在非拉伸状态或稍拉伸状态,并且支撑板65的被引导部67均保持在与对应的一个导孔57中的最低点57c相距为距离S的位置处(待提升)。因此,确定了当未收容纸张4时支撑板65的位置(待机位置)。此外,当向下的负荷(外力)施加到支撑板65上时,支撑板65保持为克服螺旋弹簧84的拉力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向下方向(下降方向)C2弹性地降低。
按照这种方式,支撑板65在其被引导部67装配到相应的导孔57中的情况下受到支撑,并且支撑板65由升降机构80的升降驱动部件83悬起,并且作为传动部件84的螺旋弹簧被置于支撑板65和升降驱动部件83之间。此外,支撑板65随着升降机构80的升降驱动部件83沿方向D的转动而上下移动,该升降驱动部件83沿方向D的转动是通过与凸轮部件81的凸轮动作相关联地操作的从动部件82实现的。
现在将对通过升降机构80实现的支撑板65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纸张收容部60中未收容纸张4或者不馈送纸张4(处于非馈送状态)时,如图4、图5及其它附图中所示,支撑板65在被支撑在导孔57处的同时保持在待机位置。
在该状态下,在升降机构80中,凸轮部件81保持静止,并且其最小半径部81a面向从动部件82(参见图6),并且通过支撑轴85与从动部件82连接的升降驱动部件83位于最低位置处(参见图7)。因此,支撑板65保持在待机位置,同时通过螺旋弹簧84从位于最低位置的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悬起。
当要馈送纸张4时(处于馈送状态),升降机构80执行提升操作,并且支撑板65因此被从待机位置提升,同时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提升方向C1被沿着导孔57引导(如图8及其它附图中所示)。
在该操作中,在升降机构80中,凸轮部件81开始与旋转的旋转轴71(该旋转轴71旋转以使送纸辊70间歇性地旋转)一起沿旋转方向B旋转,并且从动部件82与相应的凸轮部件81的第一弯曲部81c接触,并从而围绕支撑轴85沿方向D1向上转动(参见图9)。因此,升降驱动部件83也围绕支撑轴85沿方向D1向上转动(参见图10)。因此,支撑板65借助于螺旋弹簧84而被沿方向D1向上转动的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弹性提升。结果,支撑板65被沿提升方向C1提升。
在此情况下,当纸张收容部60中未收容纸张4时,支撑板65被提升起并且最终停止在其支撑表面66(实际上为制动部件69)与送纸辊70接触的位置(参见图8)。当从动部件82与凸轮部件81的弧形部81b相接触时,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被保持在最高位置处。因此,支撑板65借助于螺旋弹簧84而继续由升降驱动部件83弹性提升。因此,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继续与送纸辊70相接触。在支撑板65(其上放置有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被保持提升的状态下,送纸辊70馈送每张纸张4。
在完成一张纸张4的馈送之后,升降机构80执行如下的下降操作:即,使支撑在导孔57处的支撑板65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下降方向C2下降,从而返回到待机位置(参见图5)。
在该操作中,在升降机构80中,凸轮部件81继续与旋转轴71一起沿着旋转方向B旋转,并且已经与凸轮部件81的弧形部81b相接触的从动部件82与第二弯曲部81d接触并且围绕支撑轴85沿方向D2向下转动。同时,升降驱动部件83也围绕支撑轴85沿方向D2向下转动。因此,通过沿方向D2向下转动的升降驱动部件83的臂弯曲部83b使利用螺旋弹簧84而弹性悬起的支撑板65沿下降方向C2逐渐地下降。当从动部件82离开凸轮部件81的第二弯曲部81d并且开始面向最小半径部81a时,支撑板65返回到待机位置。
在送纸装置5中,如图4、图5、图11及其它附图所示,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以下述方式形成相对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基部61a和62a的堆叠表面64倾斜的倾斜表面:支撑表面66朝向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变高。在图11及其它附图中,带有括号的附图标记55表示前端定位板55的定位表面(壁表面或肋状件55a)的位置,带有括号的附图标记SP1表示当支撑板65被提升时支撑表面66与送纸辊70之间的接触点(送纸辊70的最低点)。
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相对于堆叠表面64(堆叠表面64的延长线E1)以倾斜角θ倾斜。根据要使用的纸张4的种类、送纸装置5的尺寸等来任意地设定角度θ。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倾斜角θ设定为大约6度。倾斜角θ优选最小为3度。如果倾斜角θ小于3度(例如,大约1度或2度),则倾斜角θ可被零件的尺寸公差、组装误差等消减,即由零件的尺寸公差、组装误差等抵消。同时,倾斜角θ优选小于在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这两者的切线(TL)与堆叠表面64之间形成的角度α(参见图17)。图11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的点划线E2与堆叠表面64的延长线E1平行。
从诸如当支撑板65被提升时防止支撑在支撑表面66上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下滑的方面看,支撑板65整体上具有沿送纸方向A的宽度W(参见图1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送纸辊70直径为大约25mm。相对于此,支撑板65的宽度W被设定为大约35mm。
支撑板65的沿送纸方向A的上游侧端的部分(上角部)被倒角为位于堆叠表面64的下方并且形成倒角倾斜部68。倒角倾斜部68形成以例如30至45度相对于堆叠表面64倾斜的倾斜表面。
当在纸张收容部60中未收容纸张4时,支撑板65被定位为:如图5、图11及其它附图中所示,堆叠表面64的延长线E1在形成上述倾斜表面的支撑表面66的最低点66b上方的位置处与支撑板65相交。在这种状态下,支撑板65处于待机位置。在图5及其它附图中,附图标记66a表示支撑表面66的最高点。
现在将对送纸装置5的操作等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2及其它附图,待馈送的多张纸张4首先被收容在送纸装置5的纸张收容部60中。在收容纸张4时,在将纸张4放置于纸张收容部60中的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上(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后端定位部件63的导轨部63b的顶边缘63c)之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上移至与纸张4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分别相接触的位置,并且后端定位部件63的定位表面部63a上移至与纸张4的后端4d相接触的位置。
因此,如图12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纸张4适当地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预定位置处。通过用户朝后手动推动纸张4或者移动后端定位部件63的定位表面部63a,使在此状态下的纸张4的前端4a以与前端定位板55的壁表面相接触的方式(在多张纸张4的前端4a彼此对准的状态下)定位。在该操作中,在沿着堆叠表面64前进的纸张4中的最下面一张的前端4a到达支撑板65之后,最下面纸张4的前端4a沿着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作为倾斜表面)受到引导,并且进一步平滑地前进到前端定位板55的壁表面。因此,作为一叠的纸张4被收容,并且该纸张4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部分4S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支撑。
在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支撑的状态下,一叠纸张4在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和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作为倾斜表面)的最高点66a(顶部)上方延伸并且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和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作为倾斜表面)的最高点66a(顶部)相接触。在该状态下,由于支撑板65在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下降方向C2上被按压,支撑板65在待机位置或比待机位置略低的位置处保持静止。当例如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上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重力大于作为升降机构80的传动部件84的螺旋弹簧的拉伸力时,支撑板65停留在比待机位置略低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支撑板65以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的总重量成比例的方式在距离S(参见图7)的范围内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下降方向C2从导孔57的最低点57c下降,并且停止于某位置处。在此情况下,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趋于被以下述方式支撑:该下游侧部分4S不完全顺应(跟随)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当例如收容具有相对低强度的数量少的纸张4时,这样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可完全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
当开始馈送每张纸张4时,被构造为间歇性地受到驱动的旋转轴71开始旋转。作为响应,如上所述,通过升降机构80的提升操作使支撑板65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提升方向C1开始提升。同时,馈送辊70(实际上为半月形辊72)开始沿着用于纸张馈送的旋转方向B旋转。
在该操作中,如图13、图14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由正在被提升的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支撑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被提升,并且最上面纸张4A的下游侧部分4S与送纸辊70挤压接触。在该操作中,在升降机构80中,尽管升降驱动部件83移动至最高位置并且因此如上所述提升支撑板65(参见图10),但是当支撑表面66上的一叠纸张4的最上面纸张4A的下游侧部分4S与送纸辊70接触时,支撑板65的提升停止。在该状态下,由于螺旋弹簧84继续向支撑板65施加拉力,因此支撑表面66上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继续弹性挤压送纸辊70。此外,由支撑板65提升的纸张4的前端4a保持与前端定位板55基本对准而不下滑,这是因为纸张4的后端4d由后端定位部件63定位的缘故。
在上述状态下,如图14及其它附图中所示,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倾斜为使得纸张4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比纸张4的其它侧高,并因此与送纸辊70相接触。在图14中,附图标记SP2表示最上面纸张4A的下游侧部分4S和送纸辊70之间的接触点。
随后,与最上面的纸张4A的下游侧部分4S相接触的送纸辊70的半月形辊72旋转,从而馈送最上面的纸张4A。
因此,由于半月形辊72所产生的馈送效果(作用),如带箭头的点划线所示,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与止挡辊76暂时接触,略微向上变形,前进到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并且离开纸张收容部60。如果除了最上面纸张4A之外的任意纸张4B由于半月形辊72所产生的馈送效果而移动,则除了最上面纸张4A之外的这些纸张4B由于其前端4a与止挡辊76形成接触而不受馈送效果的影响而停止,从而防止这些纸张4B被馈送。因此,纸张4被从最上面纸张4A起逐张地馈送。通过纸张传送引导件46将已通过送纸辊70馈送的每张纸张4引导到成对的传送辊45。
在完成最上面纸张4A的馈送之后,升降机构80执行如上所述的下降操作,由此支撑板65沿下降方向C2下降并且返回到待机位置等。因此,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上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下降并且移动而远离送纸辊70。
通过上述一系列操作,馈送了一张纸张4。为了相继地馈送多张纸张4,重复上述一系列操作。
在送纸装置5中,如图14及其它附图所示,由支撑板65提升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保持成倾斜状态,从而如上所述基本顺应由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因此,即使由送纸辊70馈送的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与止挡辊76暂时接触,最上面纸张4A后来也易于以良好的方式前进到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中。结果,最上面纸张4A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而不会在到达夹压区NP之前发生卡纸。在图14及其它附图中,附图标记J表示最上面纸张4A或者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延长线。
参照图15,在送纸装置5中,使支撑板65和送纸辊70之间接触的点为接触点a,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馈送的纸张4的前端4a与止挡辊76接触的点为接触点b,并且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接触的点为接触点c。此处,经过接触点a和b的直线与经过接触点a和c的直线在接触点a处彼此相交。此外,两条直线形成较小的角度δ1(纸张4的前端4a进入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时的接近角度(进入角度))。
作为对比,在图16中所示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与堆叠表面64大致平行的非倾斜表面66P,经过接触点a和b(图16中的b’)的直线与经过接触点a和c的直线形成较大的角度δ2(δ2>δ1)。特别地,如果诸如明信片或硬纸板等具有高强度(例如,基重为216g/m2或更大)的纸张4被以较大的角度δ2馈送,则即使借助于送纸辊70所产生的馈送效果,沿着非倾斜表面66P朝向止挡辊76前进并且与止挡辊76接触的纸张4的前端4a也难以朝向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变形。结果,纸张4会发生卡纸(不是从夹压区NP馈送),而该纸张4的前端4a无法到达夹压区NP。
在这点上,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中所采用的支撑板65具有形成上述倾斜表面的支撑表面66,从而即使是高强度的纸张4也能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而不发生卡纸。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中,从减小装置尺寸等角度看,如上所述,送纸辊70具有较小的25mm的直径。因此,如图17所示,经过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的切线TL相对于堆叠表面64的角度α大于在采用直径大于送纸辊70的送纸辊70A和70B的相应比较情况下的角度α1和α2(α>α1>α2)。因此,在切线TL与由支撑板65支撑并提升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之间形成的角度也大于在比较情况下的那些角度。为了使每张纸张4的前端4a朝向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前进,需要使纸张4的前端4a在朝向夹压区NP前进的同时较大程度地变形。在图17中,假设具有较大直径的送纸辊70A和70B分别与位置固定的止挡辊76相接触,并且送纸辊70A和70B的轴心CP位于经过送纸辊70的轴心CP并且沿竖直方向Y延伸的虚线上。
考虑角度α增加的方式,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变得较大或者纸张4的强度变得较高,这些纸张4中的每张不能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的可能性变得较高。例如,在收容了大量纸张4的情况下,最上面纸张4A的后端4d距堆叠表面64的高度大于在收容少量纸张4的情况下的高度。如果最上面纸张4A的后端4d的高度超过预定水平,则每张纸张4被馈送的角度(在堆叠表面64和下述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α:该直线将最上面纸张4A的后端4d与送纸辊70和最上面纸张4A之间的接触点相连)变得小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的倾斜角θ(α<θ)。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纸张4具有较低的强度,则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在被支撑的同时变形为完全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并且每张纸张4被馈送的角度α被保持为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的倾斜角θ基本相等,从而纸张4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然而,如果纸张4的强度变得较高,则更加难以使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变形(弯曲)为完全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也就是说,在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之间产生间隙。结果,由于这些纸张4具有高强度,因此难以产生下述效果:通过将一叠纸张4支撑为使其下游侧部分4S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从而实现良好馈送操作。因此,每张纸张4的前端4a在与止挡辊76接触之后可能无法朝向夹压区NP充分地变形并且可能发生卡纸。
在这点上,在支撑板65具有形成上述倾斜表面的支撑表面66的情况下,在切线TL和由支撑表面66支撑并提升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之间形成的角度减小的量与支撑表面66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结果,即使送纸辊70的直径较小或者即使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小或者纸张4具有高强度,这些纸张4中的每张也能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
从另一角度考虑,参照图17,在将直径较大的辊(例如,送纸辊70A或70B)用作送纸辊70的情况下,即使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不形成倾斜表面,在切线TL与堆叠表面64或支撑表面66之间形成的角度α也会减小(例如,减小为α2)。尽管如此,由于需要提供足以容纳具有大直径的送纸辊70A或70B的空间,因此难以减小送纸装置5的尺寸。作为对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所采用的支撑板65具有形成上述倾斜表面的支撑表面66。因此,即使送纸辊70具有较小的直径,所产生的效果(角度α减小)也与在采用具有大直径的送纸辊70A或70B的情况下产生的效果类似的,此外,还减小了装置的尺寸。
在采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无论纸张4的种类(例如,强度、厚度等)以及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如何,纸张4中的每张被送纸装置5以良好的方式馈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而不发生卡纸。因此,实现了在从送纸装置5馈送的纸张4中的每张上进行的稳定图像形成。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8和图19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图18示出了送纸装置5的轮廓(去除了诸如纸张传送引导件46等一些部件)。图19为沿着图18中所示的线XIX-XIX截取的送纸装置5的截面图。
除了增加了加压部件9(9A、9B或9C)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参见图2及其它附图)相同的构造。加压部件9与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一叠纸张4中的最上面纸张4A接触。当支撑板65移动时,加压部件9进行作用以使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对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进行挤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部件9在纸张收容部60中可移动地设置在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上。
设置加压部件9的原因如下。
在纸张4具有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当较大量的纸张4被收容并且在纸张馈送时支撑板65沿着与堆叠表面64垂直的提升方向C 1移动时,一叠纸张4通常由支撑板65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端65a的顶部以及部分堆叠表面64支撑。结果,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的下部区域与由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不接触(二者之间产生了间隙),也就是说,下游侧部分4S不与由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完全接触,不顺应该倾斜表面(纸张4不弯曲)。如果在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局部不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纸张馈送,则进入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中的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的接近角(图15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的δ)变得大于在下游侧部分4S与支撑表面66接触的情况下的接近角,增大了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在到达夹压区NP之前发生卡纸的可能性。因此,加压部件9被设置为防止如上所述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局部无接触。
参照图19至图23及其它附图,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部件9A均包括主体部件90,主体部件90具有大致锥形外观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91上,旋转轴91沿着锥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延伸。每个加压部件9A设置在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中的对应一个的内侧,使加压部件9A的主体部件90的顶点90a朝向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中的相对一个。旋转轴91的从主体部件90的基部突出的部分可移动地装配到设置于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中的对应一个中的导孔93中(下文中,根据需要对侧边定位部件62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部件的附图标记加上括号)。
参照图20至图23及其它附图,导孔93为直线延伸的长方形孔,并且导孔93相对于对应的一个堆叠表面64倾斜(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与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θ基本相等。导孔93设置在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定位表面部61b(62b)的中央部分中,并且导孔93距堆叠表面64的高度为使得加压部件9A在其锥形表面的部分90c处与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4b(右侧4c)接触。在下侧(在沿送纸方向A的上游侧)上的导孔93的端部93a被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即,当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小于预定值时,加压部件9A与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4b(右侧4c)不接触(即,无接触)。
参照图21、图23及其它附图,加压部件9A由螺旋弹簧94保持为被朝向导孔93的下侧端93a拉动,该螺旋弹簧94施加拉力H并且钩在旋转轴91上。螺旋弹簧94的一端94a与设置在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定位表面部61b(62b)上的突起部61j附接,而其另一端94b与旋转轴91的从导孔93突出的部分附接。
包括加压部件9A的送纸装置5操作如下。
按照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待馈送纸张4(具有高强度)被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在该收容步骤中,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上移至与放置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上的纸张4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分别相接触的位置。在该步骤中,加压部件9A最终进入下述状态:主体部件90的锥形表面的部分90c与所收容的一叠纸张4的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分别相接触(参见图23)。此外,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沿水平方向Z移动至与纸张4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接触的位置的操作相关联,加压部件9A在其主体部件90的锥形表面的部分90c处接收来自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的相应的反作用力(使得主体部件90在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的上方移动的外力)。因此,主体部件90克服由螺旋弹簧94施加的拉力H根据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分别朝向导孔93的较高侧端93b移动预定长度(参见图24)。
因此,参照图24,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一叠纸张4接收来自加压部件9A的向下作用的加压力F1。此外,作为由加压部件9A施加的加压力F1的一部分的力F2作用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上。结果,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的下部区域挤压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
随后,参照图25,在纸张馈送时,支撑板65被沿着与竖直方向C相对应的提升方向C1提升。因此,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被提升,并且最上面纸张4A由此挤压送纸辊70。
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一叠纸张4接收来自加压部件9A的加压力F1,因此作为加压力F1的一部分的力F3作用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上。因为支撑板65被提升并且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升高至接近加压部件9A的高度,所以力F3为较大的力(F3>F2)。
因此,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的下部区域被保持为挤压由已经提升起的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结果,即使纸张4具有高强度,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进入送纸辊70和止挡辊76之间的夹压区NP时的接近角(δ)也会变小。因此,纸张4中的每张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而不会发生卡纸。当纸张4被馈送时,加压部件9A可随着最上面纸张4A的移动而旋转。
随着一些纸张4被相继地馈送,参照图26,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的纸张4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加压部件9A对应于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减少而逐渐地朝向相应的导孔93的下侧端93a移动。
在此状态下的一叠纸张4接收到来自加压部件9A的加压力F1。由于加压部件9A逐渐地移动远离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因此作为加压力F1的一部分的力F4逐渐变小(F4<F3),该加压力F1作用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上。因此,利用加压部件9A,作用于一叠纸张4上的加压力F的大小被调节为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减少而减小。这样防止了如下麻烦情况的发生:例如,从加压部件9A向所收容的一叠数量减少的纸张4施加了过大的加压力,并且这叠纸张4可能最终在支撑板65和堆叠表面64之间折叠。
呈锥形形状的加压部件9A被支撑为能够沿着相应的导孔93移动,每个导孔93以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的倾斜角θ大致相等的角度延伸。因此,无论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的变化如何,由加压部件9A施加的加压力F(诸如力F3或F4)以恒定的角度(沿恒定的加压方向)作用于一叠纸张4上。因此,产生了稳定的纸张加压效果。
图28至图30示出了与加压部件9A不同的可移动加压部件9B。
图28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的加压部件9B均包括三角形的主体部件95和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件95的底部的旋转部件96,而非锥形主体部件90。加压部件9B的其它细节与也能够移动的加压部件9A的细节相同。
参照图30及其它附图,每个加压部件9B中的主体部件95为包括倾斜部95a和支撑轴95b的三角形板部件。倾斜部95a随着从其与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边4b和右侧4c中的对应一个接触的接触点沿水平方向Z朝向内侧行进而向上倾斜。支撑轴95b朝向与倾斜部95a所延伸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支撑轴95b装配到对应的一个导孔93中,从而加压部件9B的主体部件95能够沿着导孔93移动。旋转部件96为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主体部件95的底部附接的辊部件并且在其内侧端处包括倾斜表面部96a,倾斜表面部96a的倾斜角度与倾斜部95a的倾斜角度基本相等,从而倾斜表面部96a与倾斜部95a基本连续。设置有旋转部件96的主体部件95由螺旋弹簧94保持为被朝向导孔93的下侧端93a拉动,该螺旋弹簧94施加拉力H并且钩在支撑轴95b上。
参照图30,在下述状态下使用加压部件9B:设置于相应的主体部件95的底部处的旋转部件96与所收容的一叠纸张4的最上面纸张4A相接触。在该状态下,当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沿着与纸张4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分别接触的方向移动时,加压部件9B的主体部件95的倾斜部95a与最上面纸张4A的左侧边4b和右侧边4c分别接触,然后主体部件95根据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朝向相应的导孔93的较高侧端93b移动,从而旋转部件96在最上面纸张4A的上方移动并且保持与最上面的纸张4A相接触。
如同上述加压部件9A,当支撑板65被提升时,加压部件9B产生使得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挤压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效果,从而纸张4中的每张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减少,加压部件9B逐渐地朝向导孔93的下侧端93a移动。因此,作用于一叠纸张4上的加压力F被控制为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减少而变小。
图31至图33示出了固定的加压部件9C。
图31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的加压部件9C包括:支撑杆97,其延伸贯通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以及多个旋转部件98,其设置在支撑杆97的大致中心部分上。支撑杆97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处:当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时,设置在支撑杆97上的旋转部件98与最上面纸张4A接触(参见图32和图33)。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能够沿着支撑杆97在水平方向Z上移动。
参照图33,加压部件9C被构造为这样:当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或者与最大可收容数量接近的数量的纸张4被放置于纸张收容部60中的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堆叠表面64上时,设置在支撑杆97上的旋转部件98与一叠纸张4中的最上面纸张4A接触。
加压部件9C产生向下加压力F5,加压力F5在设置加压部件9C的位置处作用于一叠纸张4上。加压力F5的一部分作用于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上。因此,当支撑板65被提升时,加压部件9C产生使得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挤压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效果,从而纸张4中的每张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由于加压部件9C的旋转部件98与最上面纸张4A可旋转地接触,因此加压部件9C既不会干涉纸张馈送操作也不会引起纸张4的配准不良。
在采用加压部件9C的情况下,在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开始随着重复的纸张馈送操作而减少之后,因为纸张4由支撑板65保持提升,因此旋转部件98继续与最上面纸张4A接触一段时间。然而,当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变得小于预定值时,加压部件9C的旋转部件98变得不与最上面纸张4A接触,并且此后不再产生加压部件9C的加压效果。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34和图35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除了纸张收容部60的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增加而下降并且纸张收容部60的后端定位部件63独立于侧边定位部件61和62的下降而操作之外,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送纸装置5(参见图4及其它图)相同的构造(下文中,根据需要对侧边定位部件62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部件的附图标记加上括号)。
侧边定位部件61(62)被构造为这样:侧边定位部件61(62)随着放置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上的纸张4的数量增加而以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沿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端61m(62m)为支点朝向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沿方向K1下降。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游侧端61m(62m)钩在底部51中的对应的一个导槽54上,以使侧边定位部件61(62)能够绕该导槽转动。同时,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沿送纸方向A的上游侧端61n(62n)由可拉伸/可收缩弹簧部件(诸如螺旋弹簧)59支撑。从例如提供用于下降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空间等角度看,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设置在比第一或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底部51更低的位置处。
弹簧部件59设置在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基部61a(62a)底面(背面)与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之间(并且在该位置处不与后端定位部件63干涉)。弹簧部件59的上端固定到侧边定位部件61(62)上,而该弹簧部件59的下端不固定到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上,也就是说,该弹簧部件59的下端与底部51可移动地接触。在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上的纸张4的数量超过预定值(例如,50)之前,弹簧部件59不开始收缩。此后,弹簧部件59的收缩量随着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当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时,弹簧部件59的收缩量最大。当未收容纸张4或者收容少量(例如,几十张)纸张4时,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通过例如与提升防止突起部等接触而保持在基准位置,即待机位置。当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降量最大时,其堆叠表面64的倾斜角度与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θ基本相等。
后端定位部件63设置在使得其导轨部63b比堆叠表面64低的位置处。后端定位部件63具有支撑腿63d,后端定位部件63在该支撑腿63d处固定到支撑结构50的底部51上。后端定位部件63的定位表面部63a被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处:即使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降量最大,定位表面部63a也能够通过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上的纸张4的后端4d接触而对纸张4的后端4d进行定。
采用这种可下降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送纸装置5操作如下。
首先,待馈送的纸张4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收容在纸张收容部60中。在收容步骤中,侧边定位部件61(62)移动到与放置于其堆叠表面64上的纸张4的左侧边4b(右侧边4c)相接触的位置。当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超过预定值时,参照图35和图36,承载纸张4的重量(负荷)的侧边定位部件61(62)围绕其下游侧端61m(62m)转动,也就是说,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上游侧端61n(62n)下降。
当侧边定位部件61(62)下降时,其堆叠表面64相对于其在基准位置(即待机位置)处的原始取向倾斜。因此,在堆叠表面64上的一叠纸张4的上游侧部分由于与堆叠表面64一致地降低从而也倾斜。图36示出了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或者与所述最大可收容数量接近的数量的纸张4的状态。
随后,在纸张馈送时,参照图36,由于支撑板65被沿提升方向C 1提升,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被提升,并且因此最上面纸张4A与送纸辊70挤压接触。在该状态下,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处于顺应由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形成的倾斜表面的倾斜状态,并且由堆叠表面64支撑的一叠纸张4的上游侧部分也处于顺应已经倾斜的堆叠表面64的倾斜状态。随后,一叠纸张4的倾角度斜通常与下游侧部分4S的倾斜角度基本相等。
因此,即使收容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或者接近于所述最大可收容数量的数量的纸张4,一叠纸张4也通常大致平坦地延伸,同时在纸张馈送时由于受到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和已经下降的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支撑而以预定角度倾斜。在该状态下,送纸辊70执行纸张馈送。结果,最上面纸张4A的前端4a进入夹压区NP的接近角δ(参见图15)保持为较小。因此,纸张4中的每张被以良好的方式馈送而不会发生卡纸。
在将最大可收容数量的纸张4或者与所述最大可收容数量接近的数量的纸张4放置于如第一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固定类型的侧边定位部件61(62)而不是可下降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堆叠表面64上来执行纸张馈送的情况下,参照图13,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由于受到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支撑而倾斜,而一叠纸张4的上游侧部分(除了下游侧部分4S之外的几乎所有部分)以在堆叠表面64上大致水平延伸的方式受到支撑。因此,一叠纸张4处于在堆叠表面64和支撑板65之间的大致弯曲状态。作为对比,在采用可下降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情况下,防止了一叠纸张4变成这种大致弯曲的状态,并且即使使用具有较高强度的纸张4,也能因此防止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被提升起来并且不与支撑板65的支撑表面66接触。
当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随着重复纸张馈送而减少并且纸张4的重量减轻时,借助于弹簧部件59施加的弹簧力而使可下降侧边定位部件61(62)沿方向K2提升。当所收容的纸张4的数量变得小于预定值时,侧边定位部件61(62)返回到待机位置,并且堆叠表面64也返回到基准位置,即待机位置。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后端定位部件63独立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降而操作,产生了下述效果。
首先,将考虑后端定位部件63与侧边定位部件61(62)相关联地操作的比较情况。参照图37,当收容有纸张4并且侧边定位部件61(62)沿方向K1下降时,后端定位部件63的定位表面部63a和导轨部63b也以下述方式沿方向K1下降:绕着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游侧端61m(62m)基本相同的点转动。通过这种移动,后端定位部件63的定位表面部63a相对于堆叠表面64并且相对于沿竖直方向C延伸的初始取向(由线P 1表示)按与下降量相对应的量向外倾斜(如线P2所示)。因此,由堆叠表面64和支撑表面66支撑的纸张4朝向定位表面部63a滑动,并且纸张4的后端4d沿着在与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直线对准。因此,相对应地沿着线(由P3表示)对准的纸张4的前端4a沿着与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倾斜而远离前端定位板55的定位表面。结果,在纸张馈送时,由支撑板65提升的一叠纸张4的下游侧部分4S可能不与送纸辊70上的预期接触点SP(在该情况下,为送纸辊70的最低点)挤压接触,导致纸张馈送故障。
作为对比,在后端定位部件63独立于侧边定位部件61(62)的下降而操作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并且纸张4中的每张被顺利地馈送。
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
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送纸装置5的堆叠表面64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安装表面(例如,水平表面)倾斜,而不是平行。在该情况下,支撑板65被构造为能够沿着与倾斜的堆叠表面64垂直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送纸装置5的止挡辊76可例如由制动板构成,该制动板由对于纸张4具有高耐摩擦性的材料制成。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加压部件9B的旋转部件96或加压部件9C的旋转部件98。此外,包括支撑杆97的加压部件9C(参见图31及其它图)可通过一对支撑杆(突出杆)构成,支撑杆97的长度为延伸贯通左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右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这两者,所述每个支撑杆从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中的对应一个朝向内侧突出预定长度(不到达定位表面部61b和62b中的相对一个的长度)。在该情况下,旋转部件98可旋转地设置在具有这样短的长度的支撑杆上,或者可以省略旋转部件98。这样的加压部件9不限于与左侧边定位部件61的定位表面部61b和右侧边定位部件62的定位表面部62b附接,并且可选择性地与例如设置在支撑结构50上的任选支撑部附接。
尽管根据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的送纸装置5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但送纸装置5也可以独立于图像形成设备1设置并且与图像形成设备1一起使用。可选择地,送纸装置5可以设置为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1等中的手动送纸装置。
采用送纸装置5的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具有任意构造,只要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被构造为在纸张4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并且需要被构造为将纸张4逐张地馈送到图像形成部的送纸装置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的送纸装置5可以应用于纸张处理装置,所述纸张处理装置需要被构造为对纸张执行预定处理的纸张处理部以及被构造为将纸张逐张地馈送到纸张处理部的送纸装置。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送纸装置,包括:
纸张收容部,其具有堆叠表面,并且在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纸张堆叠在所述堆叠表面上;
送纸辊,其构造为在与所述纸张的最上面纸张相接触的同时通过旋转来馈送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中的每张;
支撑部件,其具有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从所述纸张的最下面纸张的下方对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沿所述送纸辊馈送所述纸张的送纸方向的下游侧部分进行支撑,并且所述支撑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堆叠表面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送纸辊接触或者移动而远离所述送纸辊,所述支撑部件在送纸时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提升;
止挡部件,其不与所述支撑部件相接触而是与所述送纸辊相接触,所述止挡部件构造为与由所述送纸辊馈送的一些纸张的前端接触并且阻止馈送除了所述最上面纸张之外的纸张;以及
加压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纸张收容部中的所述纸张的所述最上面纸张相接触,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形成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堆叠表面朝向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倾斜,
当所述支撑部件移动时,所述加压部件使所述纸张的所述下游侧部分挤压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倾斜表面,并且
所述加压部件构造为: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减少,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最上面纸张的接触位置朝向所述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随着所收容的纸张的数量增加,所述纸张收容部的所述堆叠表面能够绕着其沿所述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端向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纸张收容部中无纸张时,所述堆叠表面的延长线在比所述倾斜表面的最低点高的位置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交。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构造为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
送纸装置,其构造为将纸张逐张地馈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
其中,所述送纸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纸装置。
CN201210005955.7A 2011-05-31 2012-01-10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807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862A JP5768505B2 (ja) 2011-05-31 2011-05-31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1862 2011-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7112A CN102807112A (zh) 2012-12-05
CN102807112B true CN102807112B (zh) 2016-10-19

Family

ID=4723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5955.7A Active CN102807112B (zh) 2011-05-31 2012-01-10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675B2 (zh)
JP (1) JP5768505B2 (zh)
CN (1) CN1028071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5879B2 (ja) * 2011-06-24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0690B2 (ja) * 2012-02-22 2014-03-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74B2 (ja) * 2012-12-20 2015-09-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収納カセ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05108B2 (ja) * 2013-08-06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63325B (zh) * 2019-11-21 2022-03-18 浙江三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痕机自动上下料装置
JP2022040646A (ja) * 2020-08-31 2022-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18A (zh) * 1995-10-20 1997-08-06 株式会社理光 送纸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成象设备
JPH11130276A (ja) * 1997-08-26 1999-05-18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5931455A (en) * 1996-11-06 1999-08-03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two si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2019977A (ja) * 2000-07-03 2002-01-23 Toshiba Tec Corp 給紙装置
CN183397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45442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CN102009864A (zh) * 2009-09-07 2011-04-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4110A (ja) * 1995-02-06 1996-08-20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6629693B2 (en) * 2001-10-26 2003-10-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media handling system and printer having the same
JP4218509B2 (ja) 2003-11-26 2009-0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TWM323390U (en) * 2006-10-13 2007-12-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aper feeder
JP2009067535A (ja) * 2007-09-13 2009-04-02 Seiko Epson Corp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18A (zh) * 1995-10-20 1997-08-06 株式会社理光 送纸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成象设备
US5931455A (en) * 1996-11-06 1999-08-03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two si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H11130276A (ja) * 1997-08-26 1999-05-18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2019977A (ja) * 2000-07-03 2002-01-23 Toshiba Tec Corp 給紙装置
CN183397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45442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CN102009864A (zh) * 2009-09-07 2011-04-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7112A (zh) 2012-12-05
JP5768505B2 (ja) 2015-08-26
US8511675B2 (en) 2013-08-20
US20120306148A1 (en) 2012-12-06
JP2012246137A (ja)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7112B (zh) 送纸装置和包括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024459A (zh) 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2381572B (zh) 图像处理装置
US20110233858A1 (en) Sheet ejection device,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KR100572608B1 (ko) 시트 공급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1577929B2 (en)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40920B2 (ja) 用紙排出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6432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69693B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1002497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081675B (zh)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095373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59495B (zh) 供纸装置
JP552308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316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70177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110170923A1 (en) Ejec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7218235A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材給送装置用取付部材
CN101927915B (zh)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862384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3981B1 (ko) 제본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JP4756751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09082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9161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74298B2 (ja) 蛇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中間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