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054B - 光发送器 - Google Patents

光发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054B
CN102783054B CN201080064701.1A CN201080064701A CN102783054B CN 102783054 B CN102783054 B CN 102783054B CN 201080064701 A CN201080064701 A CN 201080064701A CN 102783054 B CN102783054 B CN 102783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rol
modulation degree
error signal
optical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3054A (zh
Inventor
吉田刚
杉原隆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7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 H04B10/5057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to control the modulator DC bi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3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parallel, i.e. shunt, combination of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9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forward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r electrical input
    • H04B10/5059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forward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r electrical input to control the modulator DC bi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发送器,生成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且能够容易地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光发送器使用作为电信号的数据序列并用光调制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而生成任意的光波形,具备: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强度;数据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序列;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根据数据序列,运算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以及偏置控制单元,根据由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输出光的强度以及由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

Description

光发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而发送的光发送器。
背景技术
在使用Mach-Zehnder(MZ)型光调制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的情况下,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电压的控制是重要的。已知即使偏置电压被最佳化一次,也会受到温度变化、经年变化的影响而从最佳点偏离。如果偏置电压从最佳点偏离,则无法发送稳定的光信号。因此,提出了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电压的最佳点的自动跟踪的偏置控制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2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92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71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3651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秋山祐一、等4名、“RZ-DQPSK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制御方式の検討(RZ-DQPSK调制器的偏置控制方式的研究)”,信学技報,OCS2008-80,pp.167-170,2008年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技术中,有以下那样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2以及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偏置控制方式中,执行针对2值信号的偏置控制。即,在生成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或者64QAM那样的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括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并使该光波形的特征变化来运用的应用中的偏置控制中,存在无法应用该方式这样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上述问题。
图5是示出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的说明图。在MZ型光调制器中,通过使对电极施加的电压发生变化,由此光波导路的折射率变化,光信号的相位变化。通过使用这个特征,能够在光调制器的输出级中生成任意的光信号。此处,相对于施加电压,将输出光能级成为最小的点定义为Null点,将输出光能级成为最大的点定义为Peak点。
另外,将用于分别得到相邻的Null点和Peak点而所需的电压差定义为Vπ。在以往的2值驱动的MZ型光调制器中,例如为了得到BPSK(Binary Phase-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在相邻的Peak点之间将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的振幅设定为2Vπ(2Vπ扫描)。将RF信号的振幅相对Vπ的比或者相对2Vπ的比称为调制度。在BPSK信号中,通常进行2Vπ扫描,所以将相对2Vπ的比定义为调制度。因此,在RF信号的振幅是2Vπ的情况下,调制度成为100%。
即,通过对偏置进行调整使得以图5所示的Null点为中心而能够向左右分别以Vπ进行扫描,从而能够得到BPSK信号。把它称为“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另外,在强度调制方式以外的许多调制方式中,必须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另外,本申请发明的前提是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图6是与图5所示的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一起示出BPSK信号生成时的调制器驱动信号的直方图的说明图。根据图6可知,在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的情况下,信号分量的大部分存在于Peak点。
接下来,图7示出调制度为100%的情况的偏置偏移(Bias VoltageError,偏置电压误差)与平均光输出能级PAVE的关系。根据图7可知,在将偏置设为Null点的情况下平均光输出能级PAVE成为最大,在将偏置设为Peak点的情况下平均光输出能级PAVE成为最小。
另外,为了执行偏置控制,例如在偏置信号上重叠微小的已知的抖动信号,监视来自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能级变化即可。此时,如图8所示,以对图7的横轴进行了微分的形式来示出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在图8中,将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设为误差信号,并以成为ΔPAVE→0的方式使偏置电压变化,从而使偏置收敛于Peak点以及Null点中的某一个。
此处,在Peak点和Null点中,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零交叉时的倾斜极性相互不同,所以通过适当地进行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与偏置控制方向的对应关联,能够使偏置收敛到Null点。
例如,在图8中,在ΔPAVE>0的情况下向增大偏置电压的方向控制偏置,在ΔPAVE<0的情况下向减小偏置电压的方向控制偏置,从而使偏置收敛到Null点。
另一方面,在通过上述模拟的波形(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来驱动MZ型光调制器的情况下,图6所示的调制器驱动信号的直方图如图9或者图10所示那样变化。此时,RF信号在相邻的Peak点之间的振幅即使与图6同样地是2Vπ,调制度看起来也平均地降低。
在该平均的调制度(以下,称为“平均调制度”)为50%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偏置偏移与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的关系如图11所示那样变化。即,即便使偏置变化,平均光输出能级PAVE也不会变化,在偏置信号上重叠抖动信号的方法中,不可能执行偏置控制。
另外,在平均调制度小于50%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偏置偏移与输出光的能级变化ΔPAVE的关系如图12所示那样变化。即,图8所示的特性和极性反转。另外,控制灵敏度在平均调制度为0%以及100%的情况下成为最大,在平均调制度为50%的情况下成为最小。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生成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模拟的光波形生成)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一次控制使偏置为Null点,例如在对预均衡信号的均衡量进行跟踪那样的应用中,在其直方图变化时,存在朝向Peak点控制偏置的危险性、或由于控制灵敏度不足而使偏置变得不稳定的担忧。在偏置收敛于Peak点的情况下、或偏置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下,输出光的光波形从期望的光波形较大地偏离,有可能引起通信中断。
另外,专利文献3所示的偏置控制方式是实施与依赖于上述调制度的收敛点变化对应的对策的方式,作为对象的信号是载波抑制RZ(CSRZ:Carrier-Suppressed Return-to-Zero,载波抑制归零)信号,而在生成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并使该光波形的特征变化来运用的应用中的偏置控制中,存在无法应用该方式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示的偏置控制方式中,通过校正针对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模拟的光波形生成的偏置控制的收敛点,来应对依赖于上述平均调制度的收敛点变化,但它存在如下问题:虽然关于在Null点与Peak点的中间具有偏置最佳点的强度调制信号解决了课题,但关于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的情形并未解决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生成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且该光发送器用于使光调制器的驱动波形动态地变化的应用,能够容易地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本发明的光发送器,使用作为电信号的数据序列,用光调制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生成任意的光波形,该光发送器具备: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强度;数据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序列;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根据数据序列,运算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以及偏置控制单元,根据由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输出光的强度以及由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光发送器,在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中,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的偏置控制单元根据由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强度和由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
因此,能够得到生成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且该光发送器用于使光调制器的驱动波形动态地变化的应用,能够容易地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发送器的块结构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发送器中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发送器的块结构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发送器中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6是与图5所示的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一起示出BPSK信号生成时的调制器驱动信号的直方图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调制度为100%的情况的偏置偏移与平均光输出能级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调制度为100%的情况的偏置偏移与输出光的能级变化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与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一起示出通过模拟的光波形来驱动MZ型光调制器的情况下的调制器驱动信号的直方图的说明图。
图10是与MZ型光调制器的消光特性一起示出通过模拟的光波形来驱动MZ型光调制器的情况下的调制器驱动信号的其他直方图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调制度为50%的情况的偏置偏移与输出光的能级变化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调制度小于50%的情况的偏置偏移与输出光的能级变化的关系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0:MZ型光调制器;101A~101I:光波导路;102A:I-ch数据调制电极;102B:Q-ch数据调制电极;103A:I-ch偏置电极;103B:Q-ch偏置电极;103C:相位偏置电极;201:数据信号生成部;202A:I-ch调制器驱动器;202B:Q-ch调制器驱动器;203:电流电压变换部;204:ADC;205A:I-chDC用DAC;205B:Q-chDC用DAC;205C:相位DC用DAC;206A:I-ch抖动用DAC;206B:Q-ch抖动用DAC;207A:I-chDC/抖动加法器;207B:Q-chDC/抖动加法器;208: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9:驱动器增益控制部;300:偏置控制部;301A: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2:抖动信号乘法部;303A: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4A: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光发送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来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发送器的块结构图。
在图1中,该光发送具备MZ型光调制器100、数据信号生成部(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1、I-ch(In-phase channel,同相信道)调制器驱动器202A、Q-ch(Quadrature-phase channel,正交相位信道)调制器驱动器202B、电流电压变换部203、模拟/数字变换器(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204、I-chDC用数字/模拟变换器(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205A、Q-chDC用DAC205B、相位DC用DAC205C、I-ch抖动用DAC206A、Q-ch抖动用DAC206B、I-chDC/抖动加法器207A、Q-chDC/抖动加法器207B、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以及偏置控制部300。
MZ型光调制器100具有光波导路101A~101J、I-ch数据调制电极102A、Q-ch数据调制电极102B、I-ch偏置电极103A、Q-ch偏置电极103B、相位偏置电极103C、以及监视PD(Photo detector,光电探测器)(光强度检测单元)104。
偏置控制部300具有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A、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抖动信号乘法部302、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以及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
以下,说明该光发送器的各部位的功能。
数据信号生成部201以电信号来生成表示任意的数据序列的数据信号。另外,所生成的数据信号不限于2值信号,而也可以是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模拟的电波形。
另外,数据信号生成部201将所生成的数据信号中的I-ch分量输出到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并将Q-ch分量输出到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信号的信息输出到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
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将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I-ch数据信号放大至用于驱动调制器而充分的电压,并输出到I-ch数据调制电极102A。
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将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Q-ch数据信号放大至用于驱动调制器而充分的电压,并输出到Q-ch数据调制电极102B。
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首先根据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数据信号的信息,粗略识别数据信号的平均调制度。另外,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根据所识别出的平均调制度,生成用于选择偏置控制用的误差信号的极性的反转或者非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并输出到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以及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
具体而言,在数据信号中峰值功率对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小,且平均调制度为50%以上的情况下,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以使偏置正常地收敛于Null点的方式输出指定了极性的非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
另外,在数据信号中PAPR大、且平均调制度小于50%的情况下,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以使偏置正常地收敛于Null点的方式输出指定了极性的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
其中,非反转极性是指,在平均调制度为100%的情况下使偏置收敛于Null点的极性,反转极性是指,在平均调制度为100%的情况下使偏置收敛于Peak点的极性。
此处,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根据平均调制度而使偏置控制用的误差信号的极性变化,但实际上并非依次识别平均调制度,例如考虑预先设置表格。
例如,如果是针对预均衡信号的偏置控制,则预均衡量与平均调制度的关系成为单调函数,所以考虑将某个预均衡量作为阈值,在预均衡量大于阈值的情况下输出指定了极性的非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在预均衡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输出指定了极性的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
电流电压变换部203将来自输出与光的强度对应的检测电流的监视PD104的检测电流变换为电压,并且执行直流分量去除、放大处理等,并输出到ADC204。
ADC204将来自电流电压变换部203的电压信号从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到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以及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
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A生成正极性和负极性交替的周期信号(I-ch抖动信号),并分别输出到抖动信号乘法部302、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以及I-ch抖动用DAC206A。
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生成正极性和负极性交替的周期信号(Q-ch抖动信号),并分别输出到抖动信号乘法部302、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以及Q-ch抖动用DAC206B。
此处,通过使例如I-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成为Q-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的2倍(整数倍),能够容易地生成后述的相位误差信号。
抖动信号乘法部302运算来自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A的I-ch抖动信号、与来自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的Q-ch抖动信号的异与(exclusive AND),并将运算结果输出到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
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运算来自ADC204的数字电压信号与来自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A的I-ch抖动信号之积,生成下式(1)所示的I-ch误差信号e_I。
e_I∝I(p,0)-I(n,0)…(1)
在式(1)中,I(a,b)表示从监视PD104输出的电流,a表示I-ch的抖动,b表示Q-ch的抖动,p表示抖动处于正极性侧,n表示抖动处于负极正侧,0表示未重叠抖动。
另外,如果来自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的极性选择信号是非反转指定,则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将I-ch误差信号e_I原样地输出到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另外,如果来自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的极性选择信号是反转指定,则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使I-ch误差信号e_I的极性反转而输出到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
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运算来自ADC204的数字电压信号与来自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的Q-ch抖动信号之积,生成下式(2)所示的Q-ch误差信号e_Q。
e_Q∝I(0,p)-I(0,n)…(2)
另外,如果来自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的极性选择信号是非反转指定,则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将Q-ch误差信号e_Q原样地输出到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另外,如果来自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的极性选择信号是反转指定,则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使Q-ch误差信号e_Q的极性反转而输出到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
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运算来自ADC204的数字电压信号与来自抖动信号乘法部302的异与的运算结果之积,生成下式(3)所示的相位误差信号e_P,并原样地输出到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e_P∝I(p,p)-I(p,n)-{I(n,p)-I(n,n)}…(3)
在式(3)中,如上所述,使I-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成为Q-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的整数倍,从而等概率地产生I(p,p)、I(p,n)、I(n,p)、I(n,n)。
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根据来自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的I-ch误差信号e_I,例如执行比例积分控制,从而生成I-ch用DC偏置信号,并输出到I-chDC用DAC205A。
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根据来自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的Q-ch误差信号e_Q,例如执行比例积分控制,从而生成Q-ch用DC偏置信号,并输出到Q-chDC用DAC205B。
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根据来自相位误差信号生成部303C的相位误差信号e_P,例如执行比例积分控制,从而生成相位用DC偏置信号,并输出到相位DC用DAC205C。
I-chDC用DAC205A将来自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的I-ch用DC偏置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I-chDC/抖动加法器207A。
Q-chDC用DAC205B将来自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B的Q-ch用DC偏置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Q-chDC/抖动加法器207B。
相位DC用DAC205C将来自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的相位用DC偏置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将模拟的相位用DC偏置信号作为相位偏置信号而输出到相位偏置电极103C。
I-ch抖动用DAC206A将来自I-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A的I-ch抖动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I-chDC/抖动加法器207A。
Q-ch抖动用DAC206B将来自Q-ch抖动信号生成部301B的Q-ch抖动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Q-chDC/抖动加法器207B。
I-chDC/抖动加法器207A将来自I-chDC用DAC205A的I-ch用DC偏置信号与来自I-ch抖动用DAC206A的I-ch抖动信号进行相加,并将相加结果作为I-ch偏置信号而输出到I-ch偏置电极103A。
Q-chDC/抖动加法器207B将来自Q-chDC用DAC205B的Q-ch用DC偏置信号与来自Q-ch抖动用DAC206B的Q-ch抖动信号进行相加,并将相加结果作为Q-ch偏置信号而输出到Q-ch偏置电极103B。
MZ型光调制器100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各种电信号,对例如从设置于外部的波长可变光源(未图示)输入的光进行调制,并作为光信号而输出。从波长可变光源输入到MZ型光调制器100的光首先输入到光波导路101A。
光波导路101A分支为光波导路101B和光波导路101C,通过光波导路101A的光被分支到光波导路101B和光波导路101C。
光波导路101B分支为光波导路101D和光波导路101E,通过光波导路101B的光被分支到光波导路101D和光波导路101E。
光波导路101C分支为光波导路101F和光波导路101G,通过光波导路101C的光被分支到光波导路101F和光波导路101G。
I-ch数据调制电极102A根据来自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的I-ch数据信号,对通过光波导路101D以及光波导路101E的光进行数据调制。另外,I-ch偏置电极103A根据来自I-chDC/抖动加法器207A的I-ch偏置信号,对通过光波导路101D以及光波导路101E的光进行相位调制。
在光波导路101D以及光波导路101E中受到了数据调制以及光相位控制的光被合并而输入到光波导路101H。
Q-ch数据调制电极102B根据来自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的Q-ch数据信号,对通过光波导路101F以及光波导路101G的光进行数据调制。另外,Q-ch偏置电极103B根据来自Q-chDC/抖动加法器207B的Q-ch偏置信号,对通过光波导路101F以及光波导路101G的光进行相位调制。
在光波导路101F以及光波导路101G中受到了数据调制以及光相位控制的光被合并而输入到光波导路101I。
相位偏置电极103C根据来自相位DC用DAC205C的相位偏置信号,对通过光波导路101H以及光波导路101I的光进行相位调制。
在光波导路101H以及光波导路101I中受到了光相位控制的光被合并而输入到光波导路101J,并作为光信号而输出到外部。
监视PD104检测在光波导路101J中合并时的泄漏光,并输出与光的强度对应的检测电流。
接下来,参照图2的时序图,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发送器中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处理。
首先,利用并非模拟的光波形的、以往的2值驱动波形或者已知信号,来执行I-ch、Q-ch、相位的各偏置电压的临时最佳化。
具体而言,来自I-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的I-ch用DC偏置信号、来自Q-ch控制信号生成部304A的Q-ch用DC偏置信号、以及来自相位控制信号生成部304C的相位用DC偏置信号被最佳化。将它定义为初始引入。
在初始引入状态下的偏置电压的临时最佳化中,执行与后述的基本循环中的偏置电压的控制相同的内容的控制。
在初始引入后,I-ch、Q-ch、相位的各偏置电压被保持为临时最佳化的值,转移到任意电波形输入状态。
在任意电波形输入状态下,对MZ型光调制器100输入期望的任意的电波形。
在任意的电波形输入到MZ型光调制器100之后,转移到误差信号极性指定状态。
在误差信号极性指定状态下,通过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粗略识别任意的电波形的平均调制度。
在平均调制度为50%以上的情况下,以使针对误差信号的极性成为非反转的方式,从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对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以及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输出指定了极性的非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由此,使I-ch误差信号e_I以及Q-ch误差信号e_Q的极性成为非反转,使偏置正常地朝向Null点。
相反地,在平均调制度小于50%的情况下,以使针对误差信号的极性反转的方式,从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对I-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A以及Q-ch误差信号生成部303B输出指定了极性的反转的极性选择信号。由此,使I-ch误差信号e_I以及Q-ch误差信号e_Q的极性反转,使偏置正常地朝向Null点。
在误差信号的极性被正常化之后,转移到基本循环(运用控制状态)。
在基本循环中,依次控制I-ch、Q-ch、相位的各偏置电压。
此处,在I-ch以及Q-ch的各控制步骤中,分别仅对I-ch的偏置端子、以及仅对Q-ch的偏置端子重叠抖动,在相位的控制步骤中,对I-ch以及Q-ch的偏置端子,同时重叠不同的周期的抖动。
另外,I-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和Q-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具有整数倍(例如,I-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是Q-ch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的2倍)的关系。
另外,在基本循环中,在存在使任意的光波形的特征变化的要求的情况下,再次转移到任意电波形输入状态。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在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中,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的偏置控制单元根据由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强度和由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执行针对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生成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且该光发送器用于使光调制器的驱动波形动态地变化的应用,能够容易地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实施方式2.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发送器的块结构图。
在图3中,该光发送器除了图1所示的光发送器以外,还具备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调制度控制单元)。另外,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该光发送器的各部位的功能。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功能,省略说明。
数据信号生成部201以电信号来生成表示任意的数据序列的数据信号。另外,所生成的数据信号不限于2值信号,而也可以是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模拟的电波形。
另外,数据信号生成部201将所生成的数据信号中的I-ch分量输出到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并将Q-ch分量输出到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信号的信息输出到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以及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
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首先根据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数据信号的信息,粗略识别数据信号的平均调制度。另外,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根据所识别的平均调制度,生成用于对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以及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的放大增益进行控制的增益控制信号,并输出到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以及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
此时,考虑以使平均调制度比50%充分小、例如成为30%左右的方式,控制驱动器的放大增益。
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根据通过来自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的增益控制信号而决定的放大增益,对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I-ch数据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I-ch数据调制电极102A。
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根据通过来自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的增益控制信号而决定的放大增益,对来自数据信号生成部201的Q-ch数据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Q-ch数据调制电极102B。
此处,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根据平均调制度而使驱动器的放大增益变化,但实际上可以考虑并非依次识别平均调制度,而例如预先设置表格。
例如,如果是针对预均衡信号的偏置控制,则预均衡量与平均调制度的关系成为单调函数,所以将预均衡量与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以及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的波形调整端子的关系预先保存在表格中即可。
另外,也可以使误差信号极性选择部208和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一体地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4的时序图,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发送器中生成任意的光波形的处理。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处理,省略说明。
首先,在任意的电波形输入到MZ型光调制器100之后,转移到调制度控制状态。
在调制度控制状态下,通过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粗略识别任意的电波形的平均调制度。
此时,以使平均调制度比50%充分小、例如成为30%左右的方式,从驱动器增益控制部209对I-ch调制器驱动器202A以及Q-ch调制器驱动器202B输出用于控制放大增益的增益控制信号。
在控制了驱动器的放大增益之后,转移到误差信号极性指定状态。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调制度控制单元根据由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控制用于对输出到光调制器的数据调制电极的数据序列进行放大的驱动器的放大增益,从而控制平均调制度。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生成OFDM信号、多值调制信号、预均衡信号这样的包含模拟的光波形的任意的光波形的光发送器,且该光发送器用于使光调制器的驱动波形动态地变化的应用,能够更容易地将偏置控制为Null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MZ型光调制器100是双并联MZ型光调制器,且假设是单一电极、零线性调频(zero-chirp)型、监视PD104内置的结构。
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在光波导路101D以及光波导路101E的双方、光波导路101F以及光波导路101G的双方、和光波导路101H以及光波导路101I的双方分别具备电极并通过推挽驱动来实现零线性调频的光调制器。
另外,对于单MZ型光调制器,能够通过排除Q-ch控制部分以及相位控制部分而进行应用。
另外,对于偏振波复用型的双并联MZ调制器,通过针对正交偏振波分量也准备I-ch控制部分、Q-ch控制部分以及相位控制部分而能够进行应用。
另外,对于未内置监视PD104的光调制器,需要在调制器的输出端插入使光分支的光耦合器,并且外置监视PD。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需要能够通过能级变换电路(未图示)在可覆盖调制器的End-of-Life中的偏置偏离规格的范围内控制DC偏置信号。
另外,为了简化电路结构,如果使用双驱动型的光调制器而使DC偏置信号成为单相驱动,则在I-ch以及Q-ch的DC偏置调整中,使I-ch的光信号和Q-ch的光信号合并时的光相位差发生变化,在该状态下有可能对偏置控制造成恶劣影响。
因此,在使DC偏置信号成为单相驱动的情况下,通过相位端子的调整而适当地校正在I-ch以及Q-ch的DC偏置调整时所产生的光相位的偏移,能够实现与差动驱动同等的控制。
另外,能够使用微控制器而容易地执行上述实施方式1、2所示的一连串的控制。
此处,抖动信号的抖动周期例如设为几十~几百Hz即可。
在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偏置控制方式中,将来自驱动器的输出信号中的单侧的信号用于控制,所以在将高速的RF主信号用于控制的这点上,电路结构上的困难度变高。相对于此,在本申请发明中,对于偏置控制,不使用RF主信号而仅使用低频的信号,所以能够简化电路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驱动光调制器的任意的电波形优选为在10~100msec级别下具有相对平均能级对称的直方图。
另外,为了对应于光调制器的偏置电压的最佳点的经年变化,优选以使偏置的初始锁定点成为最接近0V的点的方式进行控制。

Claims (5)

1.一种光发送器,使用作为电信号的数据序列,用光调制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生成任意的光波形,所述光发送器具备: 
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强度;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数据序列; 
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根据所述数据序列,运算所述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以及 
偏置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光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输出光的强度以及由所述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所述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执行针对所述光调制器的偏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送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调制度控制单元,该调制度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运算出的所述数据序列的平均调制度,控制用于对输出到所述光调制器的数据调制电极的所述数据序列进行放大的驱动器的放大增益,从而控制所述平均调制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发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调制器是双并联MZ型光调制器,在将所述双并联MZ型光调制器的一方的信道设为I-ch、将另一方的信道设为Q-ch、将光相位调整部设为相位时, 
所述偏置控制单元执行初始引入处理和运用控制处理, 
在所述初始引入处理中, 
在I-ch偏置控制时,仅对I-ch的偏置端子,重叠使正以及负这2个极性交替的微小并且矩形的作为已知信号的抖动, 
在Q-ch偏置控制时,仅对Q-ch的偏置端子重叠所述抖动, 
在相位偏置控制时,对I-ch以及Q-ch的偏置端子,同时重叠不同的周期的所述抖动, 
在所述运用控制处理中, 
I-ch误差信号e_I是e_I∝I(p,0)-I(n,0), 
Q-ch误差信号e_Q是e_Q∝I(0,p)-I(0,n), 
相位误差信号e_P是e_P∝I(p,p)-I(p,n)-{I(n,p)-I(n,n)}, 
根据所述I-ch误差信号、所述Q-ch误差信号以及所述相位误差信号,生成I-ch控制信号、Q-ch控制信号以及相位控制信号来执行所述偏置控制, 
在这些式子中,I(a,b)表示从光强度检测单元输出的电流,a表示I-ch的抖动,b表示Q-ch的抖动,p表示抖动处于正极性侧,n表示抖动处于负极正侧,0表示未重叠抖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送器,为了生成所述任意的光波形, 
所述偏置控制单元在将2值驱动波形或者已知信号输入到所述光调制器的状态下,执行所述初始引入处理, 
所述数据信号生成单元在所述初始引入处理之后,执行将期望的任意的电波形输入到所述光调制器的任意电波形输入处理, 
所述平均调制度运算单元在所述任意电波形输入处理之后,粗略识别所述任意的电波形的平均调制度,根据所述平均调制度,执行对偏置控制用的误差信号的极性的反转或者非反转进行指定的误差信号极性指定处理, 
所述偏置控制单元在所述误差信号极性指定处理之后,执行所述运用控制处理, 
在所述运用控制处理中,当存在使所述任意的光波形的特征变化的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信号生成单元再次执行所述任意电波形输入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发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度控制单元在所述任意电波形输入处理之后,粗略识别所述任意的电波形的平均调制度,根据所述平均调制度,执行控制用于对输出到所述光调制器的数据调制电极的所述数据序列进行放大的驱动器的放大增益的调制度控制处理。 
CN201080064701.1A 2010-02-25 2010-02-25 光发送器 Active CN102783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2948 WO2011104838A1 (ja) 2010-02-25 2010-02-25 光送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054A CN102783054A (zh) 2012-11-14
CN102783054B true CN102783054B (zh) 2015-02-25

Family

ID=4450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701.1A Active CN102783054B (zh) 2010-02-25 2010-02-25 光发送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88284A1 (zh)
EP (1) EP2541806B1 (zh)
JP (1) JP5318278B2 (zh)
CN (1) CN102783054B (zh)
WO (1) WO20111048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3684A (zh) * 2016-11-18 2017-03-0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石墨烯栅层微细光纤的电光任意波形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7330B2 (en) * 2008-08-20 2016-02-23 Foro Energy, Inc. Long distance high power optical laser fiber break detection and continui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020361B2 (en) * 2009-09-08 2015-04-2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signal transmitter, and bias voltage control method
JP5811531B2 (ja) * 2010-12-15 2015-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方法
JP5724546B2 (ja) * 2011-03-31 2015-05-27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および光波形補償方法
JP2013110620A (ja) * 2011-11-22 2013-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信器、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方法
JP5773440B2 (ja) * 2012-01-31 2015-09-02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
WO2013114628A1 (ja) * 2012-02-03 2013-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および光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CN102710336B (zh) * 2012-05-22 2015-08-12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应用于mz调制器的工作点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532633B (zh) * 2012-07-04 2016-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光发射机的自动偏置控制方法和装置
JP6016496B2 (ja) * 2012-07-17 2016-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
US9300406B2 (en) * 2012-08-06 2016-03-29 Skorpio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RF signals
US9641257B2 (en) 2012-09-12 2017-05-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DC bias control method
US9344194B2 (en) * 2013-02-21 2016-05-17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an optical modulator for an M-QAM transmitter
CN103346842B (zh) * 2013-06-09 2016-06-2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双平行mzm调制器输出光强的反馈控制系统和方法
US9496962B1 (en) * 2013-06-27 2016-11-15 Clariphy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asing optical modulating devices
JP6229795B2 (ja) * 2013-07-31 2017-11-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装置及び信号生成方法
JP6120761B2 (ja) * 2013-12-12 2017-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および光送信器の制御方法
US9281898B2 (en) * 2014-02-19 2016-03-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ach-Zehnder modulator bias control for 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ion
US9467227B2 (en) * 2014-03-13 2016-10-11 Luxter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optical connection service interface
JP6059678B2 (ja) * 2014-04-11 2017-01-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及び光変調方法
CN106797249B (zh) * 2014-09-05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时域反射计及其对光纤进行检测的方法
JP6435764B2 (ja) * 2014-10-09 2018-1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光変調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光変調器の制御装置
CN107005311A (zh) * 2014-12-11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发送器
US10205528B2 (en) * 2015-03-20 2019-02-12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7116746A (ja) * 2015-12-24 2017-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及び制御方法
WO2017130882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27640B2 (ja) * 2016-05-16 2020-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
WO2017208803A1 (ja) * 2016-06-02 2017-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光変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042190B2 (en) * 2016-06-10 2018-08-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econd order detection of two orthogonal dithers for I/Q modulator bias control
JP6805687B2 (ja) 2016-09-29 2020-12-23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US10401655B2 (en) * 2016-12-16 2019-09-03 Elenion Technologies, Llc Bias control of optical modulators
US10341022B2 (en) * 2016-12-28 2019-07-02 Zte Corporation Optical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using digital pre-compensation
US10509243B2 (en) * 2017-03-15 2019-12-17 Elenion Technologies, Llc Bias control of optical modulators
US10509295B2 (en) * 2017-03-15 2019-12-17 Elenion Technologies, Llc Bias control of optical modulators
CN108667520B (zh) * 2017-03-31 2020-1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发射机调制器的偏置控制装置及方法、光发射机
US10790910B2 (en) * 2018-12-22 2020-09-29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modulator-based transmission control
CN112769492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监控直流偏置抖动信号的调制深度的方法、装置和光发射机
JP2021076651A (ja) 2019-11-06 2021-05-20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および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US11604369B2 (en) * 2021-03-19 2023-03-1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ias control method of optical modulato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JP2022191807A (ja) * 2021-06-16 2022-12-28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光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JP2023051413A (ja) * 2021-09-30 2023-04-11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コヒーレント送受信機及び光変調器の消光方法
CN114978338B (zh) * 2022-05-11 2023-11-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光载射频信号高速bpsk相位调制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6944A (ja) * 1992-01-24 1993-08-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光変換装置の光変調度自動調整装置
JP2004309511A (ja) * 2003-04-01 2004-11-04 Hitachi Cable Ltd 光送信器
CN1987555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调制装置、光发送器、以及光传送装置
CN101154994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发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7383B2 (ja) 1991-11-19 2001-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
JP2546152B2 (ja) * 1993-06-15 1996-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変調増幅器
DE10048434A1 (de) * 2000-09-29 2002-04-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Regeln des Arbeitpunktes eines Modulators und Verfahren zum Regeln des Arbeitsbereiches eines Modulators sowie zugehörige Ansteuereinheiten
JP3881270B2 (ja) * 2002-03-26 2007-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の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駆動制御方法
JP3851836B2 (ja) * 2002-04-19 2006-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波長多重伝送装置
US7184671B2 (en) * 2003-09-16 2007-02-27 Opnext,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controller
JP4922594B2 (ja) * 2005-05-23 2012-04-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光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含む光通信システム
US7630651B2 (en) * 2005-10-21 2009-12-0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ias point of optical transmitter
JP4884750B2 (ja) * 2005-11-10 2012-0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およびその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JP4934557B2 (ja) * 2007-09-27 2012-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4値位相変調器
US7733193B2 (en) * 2007-11-01 2010-06-08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QPSK modulator control using selectively inserted dither tone
US8184991B2 (en) * 2008-03-12 2012-05-22 Farina Joseph P Ditherless optical modulator control
JP2010028741A (ja) * 2008-07-24 2010-02-04 Yokogawa Electric Corp 光送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6944A (ja) * 1992-01-24 1993-08-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光変換装置の光変調度自動調整装置
JP2004309511A (ja) * 2003-04-01 2004-11-04 Hitachi Cable Ltd 光送信器
CN1987555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调制装置、光发送器、以及光传送装置
CN101154994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发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3684A (zh) * 2016-11-18 2017-03-0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石墨烯栅层微细光纤的电光任意波形发生器
CN106483684B (zh) * 2016-11-18 2019-07-05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石墨烯栅层微细光纤的电光任意波形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04838A1 (ja) 2013-06-17
EP2541806A4 (en) 2013-10-02
EP2541806B1 (en) 2018-03-28
JP5318278B2 (ja) 2013-10-16
US20120288284A1 (en) 2012-11-15
EP2541806A1 (en) 2013-01-02
CN102783054A (zh) 2012-11-14
WO2011104838A1 (ja)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054B (zh) 光发送器
CN101958863B (zh) 多值光发送器
EP2530855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5249416B2 (ja) 高次変調のための光変調器
JP5724792B2 (ja) 光送信器、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方法
JP6234777B2 (ja) 光多値送信器および光トランスポンダ
US8204387B2 (en) Optical modulato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84954B1 (en) Optical modulator
US200902142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herent analog rf photonic transmission
US20100202785A1 (e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CN103248432A (zh) 光发射器和用于控制光调制器的偏置的方法
US11073706B2 (en) Transmitter and bias adjustment method
JP2013110620A (ja) 光送信器、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方法
JP5811531B2 (ja) 光送信機、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方法
WO2017056440A1 (ja) 光変調器、光送信器および光変調方法
US200803045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ry phase-shifting keying modulation
WO2011110422A1 (en) Optical modulator
US20210072566A1 (en) Linearization and Reduction of Modulated Optical Insertion Loss for Quadrature Optical Modulator
JP2019184844A (ja) 光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制御回路および光送信器
JP5905356B2 (ja) 64qam光信号を生成する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081415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ry phase-shifting keying modulation
CN117478231A (zh) 用于光通信的二维光调制和检测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