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0442B -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0442B
CN102730442B CN201210021904.3A CN201210021904A CN102730442B CN 102730442 B CN102730442 B CN 102730442B CN 201210021904 A CN201210021904 A CN 201210021904A CN 102730442 B CN102730442 B CN 102730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guide part
throughput direction
limiting uni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1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0442A (zh
Inventor
河内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0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0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separating from the bottom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4Fixed or adjustable stops or gau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6Aligning or positioning related to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1Bottom with several surface portions forming an angle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2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down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5Edges side edges, i.e. regarded in context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片材分离后产生的斜行。复合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将片材供给读取部的ADF。ADF具有用于对载放在供纸托盘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的片材导向部。片材导向部在供纸托盘上可沿宽度方向移动。片材导向部延伸设置到具有分离棍的分离部的片材输送方向的至少下游侧。因此,在片材的输送路径中不仅可在分离部的上游侧,尤其也可在分离部的下游侧的狭小空间限制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因此,能可靠地抑制由分离部对片材分离后所引起的片材的斜行。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扫描器等的原稿读取装置,具有将多张原稿一张一张送出、自动向读取位置供给的称为自动文件进给器的片材输送装置。日本国专利公开2003年第81475号公报公开的原稿供纸装置,具有:放置原稿的托盘;分离部,其包含把从托盘送出的原稿一张一张分离的分离辊及分离垫;以及输送辊,其将分离成一张一张的原稿向读取位置输送。托盘具有在托盘上沿与原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原稿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导向部。导向部对从托盘送出的原稿的两侧面进行限制,防止原稿斜行。日本国专利公开2003年第81475号公报公开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导向部,从托盘延伸到分离辊的跟前。通过将原稿输送装置的导向部延伸,从而可减少托盘至分离辊的跟前之间的构件产生斜行的可能性。但是,日本国专利公开2003年第81475号公报公开的原稿供纸装置的导向部只是托盘至分离辊的跟前的长度。除了托盘至分离辊的跟前之间的构件以外的构件也有可能引起原稿斜行。分离辊或输送辊等的倾斜、分离辊或输送辊等在宽度方向的磨损度的不均、分离垫等的夹持压力在宽度方向的不均等也会引起原稿斜行。因此,存在着不能将分离后的原稿的斜行予以抑制的问题。为了减少原稿分离后产生斜行的可能性,例如,考虑了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分离辊等的方法。但是,一旦使用这种方法,会产生零件个数和费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仍然存在着不能减少原稿分离后原稿产生斜行的可能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片材分离后斜行的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片材输送装置,对片材进行输送,具有:托盘,该托盘载放所述片材;导向部,该导向部对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并对所述片材的输送进行导向;分离部,该分离部具有分离垫和分离辊,并且该分离部对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进行分离;以及输送部,该输送部对所述分离部分离后的所述片材进行输送,所述导向部的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设在所述托盘上,所述导向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至少延伸设置到所述分离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所述导向部具有上表面限制部,该上表面限制部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对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片材的表面正交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片材的上表面为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双面中与所述托盘的载放面侧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所述上表面限制部,至少从所述分离辊与所述分离垫接触的、所述分离部分离所述片材的夹持点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设置到所述下游侧端部,所述导向部具有载放部,所述载放部的顶端部超过所述输送部而延伸设置,所述上表面限制部将所述片材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限制成允许输送至少一张所述片材的高度。
在第一形态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由于托盘上具有导向部的上游侧端部,故可良好地对载放在托盘上的片材的输送进行导向。由于导向部的下游侧端部至少延伸设置到分离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故可抑制片材分离后的斜行。
并且,由于所述导向部具有上表面限制部,该上表面限制部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对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片材的表面正交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片材的上表面为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双面中与所述托盘的载放面侧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即使片材因片材的刚性而跳起,上表面限制部也对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因此,片材不会脱离导向部,能可靠地对片材分离后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
并且,由于所述上表面限制部,至少从所述分离辊与所述分离垫接触的、所述分离部分离所述片材的夹持点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设置到所述下游侧端部。
因此,能限制在分离部的夹持点刚分离后的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
并且,由于所述上表面限制部将所述片材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限制成允许输送至少一张所述片材的高度。
因此,能良好地沿导向部一张一张地导向片材。
在第一形态中,输送所述片材的输送路径也可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弯曲,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形状弯曲。
因此,可将片材输送装置在输送方向做得较小。
在第一形态中,也可是,所述上表面限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导向部所导向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上表面平行的面,所述上表面限制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所述上表面而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沿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倾斜部。
因此,倾斜部能可靠地将在夹持点分离后的片材导向到上表面限制部的下方。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部。
在第二形态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因此可获得如上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效果。即,能抑制片材分离后的片材斜行。因此,能减少片材的宽度方向的错位,读取部能良好地读取片材的图像。
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导向部的所述下游侧端部也可延伸设置到所述读取部。由于能抑制片材斜行的同时将片材可靠地导向到读取部,因此,可减少片材与读取部的互相位置关系的错位。因此,读取部能正常地读取片材的图像。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所述读取部所读取的图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在第三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因此可获得如上所述的效果。即,由于良好地读取片材的图像,故能良好地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读取后的片材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复合机1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上述复合机1的操作盘5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由图2的双点划线W1所围起的区域内的上述复合机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上述复合机1的沿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复合机1的片材导向部21与各种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图。
图6是将上述复合机1的片材导向部21、22组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片材导向部21的立体图。
图8是由图7的双点划线W2所围起的区域内的上述片材导向部21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上述片材导向部2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复合机1。参照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公开可采用的技术特征,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等只是说明例,而不是只限于此的意思。在如下说明例中,如图1所示,图1、图2的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左斜上方和右斜下方分别设为复合机1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图4的右方、左方、纸面里侧方向、纸面跟前方向分别设为复合机1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在图1中,从后方向前方输送片材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图1中的A方向)。在图1中,在片材的面上、且与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图1中的B方向)。在图1中,与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图1中的C方向)。在图1中,输送方向的后方设为上游侧,输送方向的前方设为下游侧。
对于复合机1的结构,参照图1来说明。复合机1是具有电话功能、印刷功能、读取功能、复印功能和送信功能等的多功能周边装置。复合机1具有在主体部2的上部读取片材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3。主体部2的内部具有图像读取装置3。图像读取装置3具有:读取部8(参照图4),其读取形成于片材一面的图像;以及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0(以下称为ADF),其将片材供给于该读取部8。本实施形态的复合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子。本实施形态的图像读取装置3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子。本实施形态的ADF10是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一例子。
复合机1具有供纸托盘11、伸缩导向部12、排纸托盘14和延长导向部15。主体部2的上部后侧具有供纸托盘11。供纸托盘11从前方相对于后方而缓慢倾斜。供纸托盘11是放置片材用的板状的托盘。供纸托盘11在其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上方具有伸缩导向部12。伸缩导向部12是沿输送方向可伸缩的板状的导向部。主体部2的前方具有排纸托盘14。排纸托盘14从后方相对于前方而向斜上方倾斜。排纸托盘14是将读取部8读取后的片材予以排出用的板状托盘。延长导向部15延伸设置在排纸托盘14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上方。
复合机1具有操作盘5和话筒7。主体部2在上部的供纸托盘11与排纸托盘14之间具有操作盘5,该操作盘5为了保养作业而可装拆。操作盘5是对复合机1进行操作的构件,俯视看呈大致长方形。操作盘5左邻有话筒7。例如,当使用者对操作盘5的开始按钮53进行按压时,图像读取装置3的ADF10就将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一张一张送出并输送到读取部8。主体部2内的储存装置(图示省略)对读取部8所读取的片材的图像进行储存。排纸托盘14将由读取部8读取图像后的片材排出。
如图4所示,复合机1在其主体部2的内部具有印刷部4。印刷部4将显影剂像转印在OHP纸或用纸等记录媒体(以下称为用纸)上而形成图像。主体部2具有用纸排出部16。主体部2在上部的排纸托盘14的下方具有用纸排出部16。用纸排出部16接受已被印刷部4完成图像形成的用纸。
印刷部4具有图像形成部120、供给部130和输送单元140等。图像形成部120将复合机1的储存装置(图示省略)所储存的图像形成在用纸上。形成于用纸的图像是由读取部8读取的图像。供给部130将用纸供给于图像形成部120。输送单元140将已被图像形成部120完成图像形成的用纸向上方侧转向大致180度而输送到用纸排出部16。
如图4所示,供给部130具有供给托盘34、供纸辊35、分离辊36及分离垫37、一对输送辊38、和一对抵抗辊39等。主体部2中,供纸托盘34可装拆地安装在最下部。供纸辊35设在供纸托盘34的前端部上方,将用纸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20。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将供纸辊35所输送的用纸分离成一张一张。
一对输送辊38设在分离辊36的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一对输送辊38将供纸辊35所输送的用纸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20。一对抵抗辊39设在图像形成部120的入口侧。一对抵抗辊39对所输送的用纸赋予规定的输送阻力而修整用纸的输送状态。
图像形成部120具有曝光装置121、显影装置122和定影器123等。主体部2内部的最上部具有曝光装置121。图像形成部120具有激光光源、多角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图示省略)。图像形成部120将静电潜像形成在后述的感光鼓24的表面上。
主体部2的内部在曝光装置121的下方侧收纳有可装拆的显影装置122。显影装置122具有感光鼓24、充电器25和显影剂收容部26。感光鼓24承载转印于用纸的显影剂像。充电器25使感光鼓24的表面带电。显影剂收容部26收容显影剂。供给辊27与显影辊29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6与感光鼓24之间。供给辊27与显影辊29,将由显影剂收容部26输出的显影剂供给到感光鼓24。
供给辊27进行旋转,将由显影剂收容部26输出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辊29侧。显影辊29的面上承载由供给辊27供给到显影辊29侧的显影剂。然后,显影剂供给到由曝光装置121曝光的感光鼓24的表面上。转印辊28设在夹着所输送的用纸并与感光鼓24相对的位置。转印辊28带有与感光鼓24所带的电荷相反的电荷。转印辊28与感光鼓24同步旋转。感光鼓24将其表面生成的显影剂像转印在用纸的印刷面上。
定影器123具有加热辊67、加压辊68和壳体69等。加热辊67配设在用纸的印刷面侧而对显影剂像加热。加压辊68夹着用纸并设在与加热辊67相反的一侧而将用纸按压到加热辊67侧。壳体69收纳加热辊67和加压辊68。
输送单元140相对于定影器123而设在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单元140构成从定影器123至排出口9侧的大致U字状的输送路径。输送单元140具有一对输送辊45、46、转向导向部47和一对排出辊48、49等。
输送辊45、46与从定影器123排出的用纸接触,并进行旋转而将用纸送出。转向导向部47设在输送辊45、46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转向导向部47设在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输送路径的折返部上。转向导向部47将由输送辊45、46排出的用纸的输送方向向上方侧转向大致180度。排出辊48、49设在输送路径的排出口9侧。排出辊48、49将用纸排出到用纸排出部16。
复合机1具有一对片材导向部21、22、槽部17和槽部18。如图1、图2所示,片材导向部21、22位于供纸托盘11的片材的载放面,并设在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片材导向部21、22对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如图3所示,槽部17位于供纸托盘11的载放面的右侧区域,并设在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槽部17与供纸托盘11的宽度方向平行。槽部18设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供纸托盘11的载放面的左侧。槽部18与供纸托盘11的宽度方向平行。片材导向部21与槽部17卡合且沿槽部17可向宽度方向移动。片材导向部22与槽部18卡合且沿槽部18可向宽度方向移动。
设在主体部2内的齿轮机构(图示省略)将片材导向部21、22互相连接。例如,当通过手动方式将片材导向部21从供纸托盘的右方向中央移动时,片材导向部22也与片材导向部21的移动相联动而从左方向中央移动。相反,当通过手动方式将片材导向部21从供纸托盘11的中央向右方移动时,片材导向部22也与片材导向部21的移动相联动而从中央向左方移动。利用该联动,能简单且迅速地使片材导向部21、22与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匹配,且能可靠地将片材载放在供纸托盘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片材导向部21、22是本发明的“导向部”的一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操作盘5可从主体部2上卸下。如图2所示,当操作盘5从主体部2上卸下时,在主体部2的上部构成ADF10的各种辊零件就露出。
复合机1具有分离辊31、输送辊41、夹紧辊42和排出部50A、50B。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的上部,分离辊31设在供纸托盘11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近旁。输送辊41与夹紧辊42分别设在分离辊31的下游侧。排出部50A、50B分别设在输送辊41与夹紧辊42的下游侧。主体部2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分别具有排出部50A、50B。上下一对排出辊51和夹紧辊52构成排出部50A、50B。
现对ADF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ADF10具有供纸托盘11、片材导向部21、22、分离部30和输送部40。供纸托盘11的上部具有片材导向部21、22,且它们的一部分是重叠的。分离部30设在供纸托盘11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分离部30将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一张一张分离并送出。输送部40设在分离部30的下游侧。输送部40将由分离部30分离后的片材输送到读取部8。
如图4、图5所示,分离部30具有分离垫32和分离辊31。分离部30固定在设于操作盘5背面的固定构件55(参照图5)上。分离垫32与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多张片材构成的片材束6中最上部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并将规定的输送阻力赋予片材。分离辊31一边将片材按压在分离垫32上一边进行旋转,从位于最下方的片材依次一张一张分离送出。另外,分离部30有时不能完全将片材一张一张分离。但是,即使是该场合,也可将多张片材分离成某种程度的较少的张数。然后,对把片材分离成一张一张、或分离成某种程度的较少的张数的情况记为分离片材。向分离辊31供给驱动力的驱动源(图示省略)对分离辊31进行驱动。输送部40具有输送辊41和夹紧辊42。输送辊41与由分离部30分离后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并对片材赋予输送力。夹紧辊42将片材从下方按压到输送辊41上。
现对排出部50A、50B进行说明。如图3、图4所示,排出部50A、50B具有排出辊51和夹紧辊52。排出辊51与由读取部8读取后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并将片材向排纸托盘14排出。夹紧辊52将片材从下方按压到排出辊51上。驱动源(图示省略)对排出辊51进行驱动。
排出辊51与分离辊31及输送辊41同步驱动。利用同步驱动,良好地进行将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一张一张分离送出、输送到读取部8、将由读取部8读取后的片材排出到排纸托盘14的一系列动作。
现对ADF10中片材的供纸托盘11至读取部8的输送路径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ADF10的输送路径,以分离辊31与分离垫32接触的夹持点为界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向下方弯曲。ADF10的输送路径,再以输送辊41与夹紧辊42为界向斜上方折返而再次弯曲。如此,即使片材的输送路径较长,通过将输送路径相对于输送方向向上下弯曲,从而可将复合机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较短。在本实施形态中,后述的片材导向部21、22的形状与ADF10的输送路径的弯曲形状相对应。
现对片材导向部21、22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片材导向部21、22,从图6的纸面跟前方向看到的形状是大致L字形的板构件,且是互相左右对称的形状。片材导向部21、22,通过将载放在图4所示的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从宽度方向两侧夹入而对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同时对至图4所示的读取部8的输送进行导向。下面分别说明各导向部的形状。
现说明片材导向部21的形状。片材导向部21具有载放部61、壁部62和延伸部63。如图7所示,载放部61呈从前方向后方延伸的长方形。载放部61其右侧一端部具有大致垂直的壁部62。延伸部63从输送方向的载放部61的大致中央部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与壁部62侧相反的方向延伸。
载放部61从下方对片材的下表面的右端部侧支承。载放部61,从片材输送的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具有第一载放部71、第二载放部72、第三载放部73、第四载放部74和第五载放部75。第一载放部71沿片材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载放部72与第一载放部71的下游侧一端部连接。第二载放部72相对于第一载放部71的上表面向斜上方倾斜。第三载放部73与第二载放部72的下游侧一端部连接。第三载放部73具有与第一载放部71的上表面平行的面。第四载放部74与第三载放部73的下游侧一端部连接。第四载放部74相对于第三载放部73的上表面向斜下方倾斜。第五载放部75与第四载放部74的下游侧一端部连接。第五载放部75相对于第四载放部74的上表面向斜上方倾斜。载放部61在第一载放部71、第二载放部72、第三载放部73、第四载放部74和第五载放部75的各连接部分向上下弯曲。载放部61的弯曲形状与ADF10的向上下弯曲的输送路径相对应。
壁部62通过从右侧与片材的右端部接触,对片材的右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壁部62具有第一壁部77和第二壁部78。载放部61,在其右端部的与第一、第二载放部71、72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一壁部77。
第一壁部77在从宽度方向看时,呈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向右侧鼓出的大致三角形。第二壁部78设在与第三载放部73、第四载放部74和第五载放部75对应的部分上。第二壁部78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第一壁部77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小。第二壁部78在从宽度方向看时,呈横长的长方形。第一壁部77在宽度方向右侧的面,具有在使用者使片材导向部21沿片材宽度方向移动时放置手指用的V字状缺口部(图示省略)。
如图7所示,片材导向部21具有上表面限制部101。第二壁部78在上端部的与第四载放部74、第五载放部75对应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限制部101。上表面限制部101向左侧突出且延伸设置成与载放部61的上表面平行。上表面限制部101与沿载放部61而被导向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对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上表面限制部101的高度(上表面限制部101的下表面与载放部6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是指允许至少一张片材输送的高度。因此,能对分离部30所一张一张分离的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和宽度方向位置一起进行限制,并能良好地导向到读取部8。上表面限制部101的高度最好做成即使重叠输送片材也不会堵塞的程度。作为上表面限制部101的各尺寸的一例子,最好将向右侧突出的宽度做成3mm、高度做成2mm的程度。
如图5、图8所示,上表面限制部101中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位置扩及到与第三载放部73中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应的部分。上表面限制部101在上表面限制部101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倾斜部102。倾斜部102相对于上表面限制部101的延伸方向从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沿斜上方倾斜。倾斜部102起到这样的入口的功能:将由分离部30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片材的右端部侧引导到上表面限制部101的下方。延伸部63呈输送方向的大小比载放部61的输送方向的大小还小的细长的板状。延伸部63具有齿部63A。在延伸部63的朝向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部,从一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到宽度方向的顶端部,齿部63A与齿轮(图示省略)相啮合。齿部63A在输送方向与设在片材导向部22的后述的延伸部83上的齿部83A相对。
现对片材导向部22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片材导向部22的形状相对于片材导向部21是左右对称的。片材导向部22具有载放部81、壁部82和延伸部83。载放部81呈从前方向后方延伸的长方形。载放部81的左侧一端部具有大致垂直的壁部82。延伸部83从输送方向的载放部81的大致中央部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与壁部82侧相反的方向延伸。
载放部81从下方对片材的下表面的左端部侧支承。与片材导向部21的载放部61相同,载放部81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具有第一载放部91、第二载放部92(图6)、第三载放部93、第四载放部94和第五载放部95。载放部81在第一载放部91、第二载放部92、第三载放部93、第四载放部94和第五载放部95的各连接部分向上下弯曲。载放部81的弯曲形状也与ADF10的向上下弯曲的输送路径相对应。
壁部82从左侧与片材的左端部接触,对片材的左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壁部82具有第一壁部97和第二壁部98。载放部81,在其左端部的与第一载放部91和第二载放部92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一壁部97。第一壁部97在从宽度方向看时,呈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向左侧鼓出的大致三角形。第二壁部98设在与第三载放部93、第四载放部94和第五载放部95对应的部分上。第二壁部98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第一壁部97的高度方向的大小还小。第二壁部98从宽度方向看时,呈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第一壁部97的宽度方向左侧的面,具有使用者在使片材导向部22向片材宽度方向移动时放置手指用的V字状缺口部85。
如图9等所示,片材导向部22具有上表面限制部111。第二壁部98在其上端部中的与第四载放部94、第五载放部95对应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限制部111。上表面限制部111向右侧突出,且与载放部81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设置。上表面限制部111与沿载放部81导向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对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上表面限制部111的高度(上表面限制部111的下表面与载放部81的上表面的距离)也是指允许输送至少一张片材的高度。因此,能对由分离部30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与宽度方向位置一起进行限制,并能良好地导向到读取部8。上表面限制部111的高度也最好是做成即使重叠输送片材也不会堵塞的程度。作为上表面限制部111的各尺寸的一例子,可以将向左侧突出的宽度做成3mm,高度做成2mm的程度。
上表面限制部111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位置,与片材导向部21的上表面限制部101相同,扩及到与第三载放部93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应的部分。上表面限制部111在上表面限制部111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倾斜部112。倾斜部112相对于上表面限制部111的延伸方向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沿斜上方倾斜。倾斜部112也起到这样的入口功能:将由分离部30分离的片材的左端部侧引导到上表面限制部111的下方。与片材导向部21的延伸部63相同,延伸部83呈输送方向的大小较小的细长的板状。延伸部83具有齿部83A。在延伸部83的朝向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端部,从一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到宽度方向的顶端部,齿部83A与齿轮(图示省略)相啮合。齿部83A与设在片材导向部21的延伸部63上的齿部63A相对。
现说明片材导向部21、22的联动机构。片材导向部21、22以图6所示的状态设在图1等所示的复合机1中。片材导向部21的延伸部63和片材导向部22的延伸部83在图1所示的主体部2内相对。在延伸部63与延伸部83之间设有齿轮(图示省略)。齿轮分别与延伸部63的齿部63A和延伸部83的齿部83A啮合。如上所述,片材导向部21、22沿设在供纸托盘11上的槽部17、18(图3)而被导向。在该结构中,例如,当将片材导向部21从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向右侧移动时,与延伸部63的齿部63A啮合的齿轮就绕从上方看时的逆时针进行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片材导向部22通过延伸部83而从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被推出移动到左侧。即,片材导向部21、22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
与此相反,当将片材导向部21从片材的宽度方向右侧向中央移动时,与延伸部63的齿部63A啮合的齿轮就绕从上方看时的顺时针进行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片材导向部22通过延伸部83而从片材的宽度方向左侧被推出移动到中央。即,片材导向部21、2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如此,片材导向部22向与片材导向部2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简单而迅速地使片材导向部21、22与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匹配。
现说明片材导向部21、22的形状对片材的斜行抑制。另外,片材的斜行抑制虽然是依靠片材导向部21、22两方的形状,但为便于说明,这里用片材导向部21的形状和片材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片材导向部21的载放部61除了位于图3所示的供纸托盘11上的第一载放部71外,还具有第二载放部72、第三载放部73、第四载放部74和第五载放部75。第三载放部73延伸设置到分离棍31与分离垫32接触的夹持点的下游侧。即使有分离棍31或输送棍41的倾斜、磨损度的不均、分离垫32或夹紧棍42的夹持压力的左右不均等,延伸设置的第三载放部73除了可对分离部30分离前的片材限制宽度方向的位置外,还可对分离后的片材限制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由分离部30分离后所产生的片材的斜行。
如图3、图5所示,片材导向部21的载放部61,除了第一载放部71、第二载放部72和第三载放部73外,还具有第四载放部74和第五载放部75。第五载放部75的顶端部超过输送部40而延伸设置到读取部8,例如延伸设置到图5所示的读取部8的上游侧跟前。延伸设置的第五载放部75的顶端部,能一边对由分离部30分离后的片材限制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边将其可靠地导向到读取部8。因此,能将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始终不会偏离地对准读取部8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因此,读取部8可正确读取片材的图像。
如图5、图7、图8所示,由于上表面限制部101设在片材导向部21上,因此,可限制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尤其由于片材的输送路径向上下弯曲,因此在使用刚性大的片材时,片材有可能从片材导向部21跳起而脱离。但是,跳起的片材的上表面被上表面限制部101按压,因此,能沿片材导向部21对片材限制高度方向的位置和宽度方向的位置,同时将其导向到读取部8。所以,能更可靠地抑制分离后的片材的斜行。
如图5所示,上表面限制部101的入口即倾斜部102位于分离棍31与分离垫32接触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倾斜部102相对于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上表面而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沿斜上方倾斜。因此,倾斜部102能将由分离部30分离后的片材可靠地引导到上表面限制部101的下方。上表面限制部101延伸设置到读取部8。因此,在至读取部8的输送路径中上表面限制部101对片材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能可靠地抑制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相对于读取部8产生偏离的现象。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的复合机1具有图像读取装置3。图像读取装置3具有将片材供给到读取部8的ADF10。ADF10具有用来对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的片材导向部21、22。片材导向部21、22在供纸托盘11上可向宽度方向移动。片材导向部21、22延伸设置到分离部30的片材输送方向的至少下游侧。因此,在片材的输送路径中,尤其在分离部30的下游侧的狭小空间内,也可限制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因此,能可靠地抑制由分离部30分离后所引起的片材的斜行。
分离辊31或输送棍41的倾斜、磨损度的不均、分离垫32或夹紧棍42的夹持压力的左右不均等,即使是装配误差等微小的情况,但也是引起片材斜行的主要原因。在本实施形态中,即使有这些装配误差等,片材导向部21、22的导向功能也能抑制片材分离后的斜行。因此,由于不需要例如对分离辊31、分离垫32和输送辊41等进行频繁的更换和微调等,故装配作业和保养作业都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片材导向部21、22具有与载放在供纸托盘11上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对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的上表面限制部101。因此,即使片材因片材的刚性跳起,上表面限制部101也对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因此,片材不会脱离片材导向部21、22,能可靠地对由分离部30分离后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输送片材的输送路径相对于输送方向进行弯曲。片材导向部21、22沿输送路径的弯曲形状弯曲。因此,可将复合机1的片材的输送方向做得较小。
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也可将上表面限制部101至少从分离部30分离片材的夹持点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设置到下游侧端部。因此,片材在分离部30的夹持点刚被分离后就可被限制高度方向位置。
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上表面限制部101具有与由片材导向部21、22导向的片材的上表面平行的面。因此,由片材导向部21、22导向的片材与上表面限制部101接触,故能一边对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限制、一边良好对片材进行导向。上表面限制部101,在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倾斜部102。倾斜部102相对于片材的上表面而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沿斜上方延伸设置。因此,能将夹持点所分离的片材可靠地导向到上表面限制部101的下方。
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上表面限制部101将片材的高度方向位置限制成允许输送至少一张片材的高度。因此,能一张一张地将片材沿片材导向部21、22良好地导向。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可作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形态中,虽然以纸媒体即片材作为一例子进行说明,但例如也可是树脂薄膜,只要是片状的即可,不限定材质。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片材导向部21、22从供纸托盘11延伸设置到读取部8。但是,片材导向部21、22也可至少延伸设置到分离部30的下游侧。具体来说,例如,片材导向部21、22也可至少设置到第三载放部73、93。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互相联动地移动的片材导向部21、22。但是,片材导向部21、22也可例如其一方固定、另一方移动。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片材输送装置,说明了复合机1和图像读取装置3的ADF10,但只要是必须供给片材的装置即可,除此以外也可适用。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仅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不具备图像形成部的片材供给式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ADF10虽然具有一个分离部30,但也可在宽度方向具有多个分离部30。在该场合,ADF可进一步减少片材分离后产生斜行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第五载放部75的顶端部越过输送部40而延伸设置到读取部8的上游侧跟前。但不限于此,第五载放部75的顶端部也可例如延伸设置到读取部的下游侧。

Claims (6)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该片材输送装置对片材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具有:
托盘,该托盘载放所述片材;
导向部,该导向部对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并对所述片材的输送进行导向;
分离部,该分离部具有分离垫和分离辊,并且该分离部对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进行分离;以及
输送部,该输送部对所述分离部分离后的所述片材进行输送,
所述导向部的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设在所述托盘上,
所述导向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至少延伸设置到所述分离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导向部具有上表面限制部,该上表面限制部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对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片材的表面正交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片材的上表面为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双面中与所述托盘的载放面侧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所述上表面限制部,至少从所述分离辊与所述分离垫接触的、所述分离部分离所述片材的夹持点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设置到所述下游侧端部,
所述导向部具有载放部,所述载放部的顶端部超过所述输送部而延伸设置,
所述上表面限制部将所述片材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限制成允许输送至少一张所述片材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所述片材的输送路径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弯曲,
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形状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限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导向部所导向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上表面平行的面,
所述上表面限制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所述上表面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沿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倾斜部。
4.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所述下游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所述读取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所述读取部所读取的图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
CN201210021904.3A 2011-03-29 2012-01-31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730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1337A JP5621680B2 (ja) 2011-03-29 2011-03-29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071337 2011-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0442A CN102730442A (zh) 2012-10-17
CN102730442B true CN102730442B (zh) 2015-02-18

Family

ID=4692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1904.3A Active CN102730442B (zh) 2011-03-29 2012-01-31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4924B2 (zh)
JP (1) JP5621680B2 (zh)
CN (1) CN1027304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8733B2 (ja) * 2013-06-24 2018-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給紙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49938B (zh) * 2013-06-25 2017-11-17 株式会社理光 规制联动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047595B2 (ja) * 2015-01-30 2016-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17380A (ko) * 2015-08-06 2017-02-15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USD797844S1 (en) * 2015-12-03 2017-09-19 Avision Inc. Multi-function printer
JP6848253B2 (ja) * 2016-08-08 2021-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085113B2 (ja) * 2018-02-27 2022-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72506B2 (en) * 2018-12-19 2020-12-22 Hyosung TNS Inc.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JP2023057653A (ja) * 2021-10-12 2023-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762A (zh) * 1996-10-28 1998-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406848A (zh) * 2001-09-11 2003-04-02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底稿供纸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535A (en) * 1986-02-06 1989-06-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detachable holder means for thick cut sheets
JPH062982Y2 (ja) * 1987-10-31 1994-01-26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US5091754A (en) * 1989-04-26 1992-0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lateral movement means
JP3070983B2 (ja) 1991-08-14 2000-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送り装置
JPH07101562A (ja) * 1993-10-04 1995-04-18 Canon Inc 給紙装置
JPH10279086A (ja) 1997-04-02 1998-10-20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927702A (en) * 1996-07-11 1999-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H1029730A (ja) 1996-07-11 1998-02-03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25895B2 (ja) * 1997-09-30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分離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0753A (ja) * 1999-09-09 2001-03-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1139156A (ja) * 1999-11-16 2001-05-22 Funai Electric Co Ltd 給紙装置
US6830244B2 (en) 2001-09-11 2004-12-14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JP2003237971A (ja) 2002-02-18 2003-08-27 Konic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044B2 (ja) * 2006-03-27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7395B2 (ja) * 2006-10-06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4858A (ja) 2008-05-16 2009-11-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
JP4869409B2 (ja) * 2010-01-21 2012-0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762A (zh) * 1996-10-28 1998-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406848A (zh) * 2001-09-11 2003-04-02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底稿供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4924B2 (en) 2014-09-30
US20120248686A1 (en) 2012-10-04
JP5621680B2 (ja) 2014-11-12
CN102730442A (zh) 2012-10-17
JP2012206785A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0442B (zh)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60596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42561B (zh)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US95212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56745A (zh)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677357B2 (ja) シート載置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37205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8679A (ja) 排紙装置
US2021024331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505019A1 (en)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01720B2 (ja) シート載置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75805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1799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695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65174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9778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234576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204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180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8274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477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006008316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331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367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8999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