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438B - 旋转电机用转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用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4438B
CN102714438B CN201080062100.7A CN201080062100A CN102714438B CN 102714438 B CN102714438 B CN 102714438B CN 201080062100 A CN201080062100 A CN 201080062100A CN 102714438 B CN102714438 B CN 102714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oling agent
axial
armature spindle
dynam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21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4438A (zh
Inventor
山本义久
中森幸典
村上聪
三好洋一
魏名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1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4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减少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冷却剂的旋转反作用力,并且能够冷却永久磁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R)。对于这样的旋转电机用转子(R)而言,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转子轴(10)接触,转子轴(10)在内部具备供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并且内周面为冷却内周面(CP),并具备向冷却剂流通空间(80)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部件(11),冷却剂供给部件(11)具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冷却剂供给路(14),并且具有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供给孔(12),冷却剂供给孔(12)具有朝冷却内周面(CP)开口的供给开口部(13),转子轴(10)具有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排出孔(20),冷却剂排出孔(20)具有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21)。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用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以及以与该转子铁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的转子轴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设备中使用旋转电机作为一个驱动用的动力源。作为这样的旋转电机,公知有具备具有线圈的定子和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的旋转电机。另外,因为旋转电机大多从被驱动侧的设备要求大的输出,所以旋转电机的各部分,特别是来自线圈、永久磁铁的发热量变大。作为这样的发热的一个原因能够例举有铜损、铁损。
铜损是当电流在线圈流动的情况下不论该电流的大小都始终产生的损失,以与在线圈流动的电流的平方成比例而增加。另一方面,铁损由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构成,是将磁性材料置于交变磁场中时产生的损失。磁滞损耗是铁心的磁畴被交变磁场改变磁场的方向时产生的损失,涡流损耗是由于在导体的内部磁通量变化时产生的涡流所引起的损失。因为这些的损失作为热能,即焦耳热扩散,所以旋转电机的线圈、永久磁铁发热。
若这样的发热过度进展,则由于永久磁铁减磁等导致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恶化,最终无法作为旋转电机发挥功能。因此,在旋转电机具备能够适当地冷却该旋转电机所具备的永久磁铁、线圈的冷却机构。作为这种冷却机构,例如存在在下述表示出处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机构。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的冷却回路用于冷却马达,该马达构成为具备转子和定子,转子具有转子轴以及铁芯(相当于本申请的“转子铁芯”)。该冷却回路构成为具备形成于转子轴的轴心部的轴向油路(以下称作“转子轴的轴向油路”),和在转子轴向贯通铁芯的轴向油路(以下称作“铁芯的轴向油路”)。向转子轴的轴向油路供给冷却剂,该冷却剂因通过转子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沿转子轴的轴向油路的周面流动。另外,冷却剂也从转子轴的轴向油路向铁芯的轴向油路供给并流通。由此,铁芯的轴向所具备的永久磁铁被冷却。另外,流通铁芯的轴向油路的冷却剂,由于通过转子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铁芯的转子轴向端部所具备的板的油孔向定子的线圈端部排出。由此,线圈被冷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8237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油孔在板的周向断续地设置,在板厚方向贯通该板而形成。因此,由于冷却剂从转子轴的轴向油路移动到油孔所需的径向的移动距离变长,所以转子容易从冷却剂受到旋转反作用力,从而成为转子的旋转效率劣化的原因。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因为使冷却剂在铁芯的轴向油路流通,所以从构成铁芯的层叠钢板之间泄漏的冷却剂侵入转子的外周面与定子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存在该冷却剂相对于转子旋转时的旋转力而作为阻力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因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旋转损失增大,成为使马达的旋转效率恶化的原因。因此,虽然考虑采用防止冷却剂从层叠钢板之间泄漏的构造,但是在采用这样的构造的情况下,成为转子的制造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因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冷却剂的旋转反作用力,并且能够冷却永久磁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特征构成在于,该旋转电机用转子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以及以与该转子铁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的转子轴,上述转子铁芯的内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转子轴接触,上述转子轴形成为在内部具备供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圆筒状,并且面向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内周面为冷却内周面,上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冷却剂供给部件,该冷却剂供给部件配置于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向该冷却剂流通空间供给冷却剂,上述冷却剂供给部件在内部具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冷却剂供给路,并且具有从上述冷却剂供给路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供给孔,上述冷却剂供给孔在与上述转子铁芯在转子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内具有朝上述冷却内周面开口的供给开口部,上述转子轴具有从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排出孔,上述冷却剂排出孔具有在比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
若为这样的特征构成,通过利用与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对应而产生的离心力将冷却剂从设置于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外侧的冷却剂排出孔排出,能够使冷却剂沿形成于转子轴的内部的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冷却内周面朝该冷却剂排出孔流通。另外,因为转子铁芯的内周面与具有冷却内周面的转子轴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接触,所以能够从内周面侧冷却转子铁芯。因为采用像这样通过使冷却剂在转子轴的内部流通来冷却转子铁芯的构造,所以能够不需要当为冷却剂在圆筒状的转子铁芯的内部流通的结构的情况下实施的、防止冷却剂泄漏的构造。因此,能够廉价地构成旋转电机用转子。另外,因为从冷却剂流通空间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设置于比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使冷却剂沿冷却内周面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转子铁芯的内周面。由此,即使在转子铁芯设置有永久磁铁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冷却该永久磁铁。另外,因为将冷却剂从冷却剂流通空间排出的排出开口部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朝转子径向外侧设置,所以实际上冷却剂从转子轴排出。因此,因为与从转子铁芯排出冷却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为了排出冷却剂而赋予该冷却剂的能量,所以能够减少来自冷却剂的旋转反作用力。由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效率。
另外,优选上述转子铁芯的内周面遍及轴向整个区域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转子轴的外周面接触。
若为这样的构成,因为转子铁芯的内周面的轴向整个区域与具有冷却内周面的转子轴的外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接触,所以能够提高从转子铁芯的内周面侧的冷却效果。另外,因为从冷却剂流通空间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设置于比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使冷却剂沿与转子铁芯的内周面的轴向整个区域对应的冷却内周面移动。因此,能够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冷却转子铁芯的内周面。
另外,优选上述转子铁芯具有:转子铁芯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转子铁芯主体的轴向端面的端板,上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固定于上述转子轴并且与上述端板的转子轴向端面抵接,进行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上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径向槽,该径向槽以沿上述端板与上述轴向定位部的抵接面在转子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端板以及上述轴向定位部的至少一方,上述径向槽与上述排出开口部连通并设置于该排出开口部的径向外侧。
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将从排出开口部排出的冷却剂经由径向槽向转子径向外侧排出。另外,因为径向槽沿端板与轴向定位部的抵接面形成,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加工。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转子轴具备:槽部,该槽部形成于上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并沿转子轴向延伸;以及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是为了进行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而设置的,通过对上述槽部的径向外侧部分进行切口而形成有切口部,上述排出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切口部内的上述槽部的底部。
若为这样的构成,因为排出开口部设置于槽部的底部,在该槽部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切口部,所以能够使具有排出开口部的冷却剂排出孔的径向长度变短。因此,因为能够容易进行冷却剂排出孔的加工,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因为在该槽部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切口部,所以从排出开口部排出的冷却剂不被轴向定位部妨碍地向径向外侧供给。
另外,上述切口部优选形成为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周向长度变长。
若成为这样的构成,在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化时,也能够抑制从排出开口部排出的冷却剂被轴向定位部妨碍的情况。能够形成当从转子轴向观察时为扇形状的切口部。由此,因为能够防止与转子轴的旋转对应地从排出开口部排出的冷却剂沿着轴向定位部流通的情况,所以能够减少来自冷却剂的旋转反作用力。因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效率。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转子铁芯具有:转子铁芯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转子铁芯主体的轴向端面的端板,上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固定于上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并且与上述端板的转子轴向端面抵接,进行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上述冷却剂排出孔构成为包括轴向槽,该轴向槽以沿上述轴向定位部的内周面与上述转子轴的外周面的接触面在转子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述转子轴的外周面,上述轴向槽延伸至比上述轴向定位部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在该转子轴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上述排出开口部。
若为这样的构成,因为能够将形成于转子轴的外周面的轴向槽作为冷却剂排出孔加以利用,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冷却剂排出孔。因此,能够减少冷却剂排出孔的制造成本。另外,因为轴向槽设置成延伸至比轴向定位部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轴向槽的转子轴向外侧的端部为排出开口部,所以能够将冷却剂从比轴向定位部更靠转子轴向外侧排出。因此,因为能够防止与转子轴的旋转对应地从排出开口部排出的冷却剂沿着转子铁芯流通,所以能够减少来自冷却剂的旋转反作用力。因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效率。
另外,优选上述转子轴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进行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上述冷却剂排出孔设置于上述轴向定位部。
若为这样的构成,利用进行相对于转子轴的转子铁芯的定位的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能够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设置冷却剂排出孔。因此,与在相对于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在轴向错开的位置设置冷却剂排出孔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转子轴的轴向长度。另外,通过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设置冷却剂排出孔,也能够使冷却剂的排出路径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因此,因为能够确保不妨碍冷却剂的排出路径的大的空间,所以利用这样的空间能够配设解析器等的测量设备。
另外,优选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在该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具有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而能够贮存冷却剂的冷却剂贮存部,上述冷却剂排出孔形成为从上述冷却剂贮存部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
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将沿冷却内周面向转子轴向外侧移动的冷却剂贮存于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形成的(扩径形成的)冷却剂贮存部。因此,能够将向转子轴向外侧移动的冷却剂暂时贮存于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两端部之后向转子径向外侧排出,并且能够防止冷却剂沿转子轴向朝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外侧泄漏。
另外,优选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被端壁部划分,该端壁部分别设置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并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
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在从冷却剂供给孔供给到冷却剂流通空间之后,利用端壁部使朝转子轴向外侧移动的冷却剂的流动停止。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冷却剂朝比相对于沿转子轴向的冷却剂的流动在平行方向设置的转子轴的冷却内周面更靠轴向外侧泄漏。
另外,优选上述端壁部由以该端壁部的转子轴向中央侧与转子轴向外侧相比成为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的上述转子轴的内周面的阶梯部构成。
若为这样的构成,通过加工转子轴的内周面,能够形成端壁部。因此,因为不需要使用新的部件,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形成端壁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旋转电机用转子。
另外,优选上述冷却剂供给部件相对于上述转子轴具有旋转速度差。
若为这样的构成,因为形成于冷却剂供给部件的供给开口部没有仅与冷却内周面的周向的特定位置对置,所以能够遍及冷却内周面的整周上供给冷却液。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内周面。
另外,优选上述冷却剂供给部件是以贯通上述冷却剂流通空间的方式配置的贯通轴。
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用轴向两端部支承冷却剂供给部件。因此,因为不需要使用弯曲强度高的材料形成冷却剂供给部件,所以能够使用廉价的材料形成冷却剂供给部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旋转电机用转子。
另外,优选上述供给开口部配置于上述转子铁芯的转子轴向中央部。
若为这样的构成,能够重点地冷却转子铁芯中的最容易积蓄热量的中央部。并且,通过从供给开口部向冷却剂流通空间供给的冷却液沿冷却内周面朝转子轴向两端侧的冷却剂排出孔移动,能够遍及轴向整个区域适当地冷却转子铁芯的内周面。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设置于转子铁芯的永久磁铁。
另外,优选上述供给开口部与上述转子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对应地从转子轴向中央部沿转子轴向朝上方错开配置。
若为这样的构成,即使在转子轴没有水平地配设的情况下,通过将供给开口部从转子轴向中央部朝上方错开设置,也能够将从该供给开口部供给的冷却剂遍及冷却内周面的整个区域供给。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永久磁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面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面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V-V线的剖面的图。
图6是表示图4的VI-VI线的剖面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轴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面的图。
图17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面的图。
图18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面的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冷却剂供给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用转子R(以下为“转子R”)进行说明。虽然对于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加以叙述,但是本转子R构成为冷却液(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冷却剂”)能够冷却设置于转子R的永久磁铁PM,并且能够减少该冷却液对转子R施加的旋转反作用力。此外,该冷却液虽优选使用一般的冷却油,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设有转子R的旋转电机M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M构成为在由壳体主体MC1与覆盖该壳体主体MC1的开口部的罩MC2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定子S和转子R,定子S固定于壳体主体MC1。其中,因为壳体主体MC1以及罩MC2相当于收纳旋转电机M的壳体,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别壳体主体MC1以及罩MC2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一起作为壳体MC1、MC2进行说明。
旋转电机M能够将该旋转电机M产生的驱动力(旋转动力)输出至旋转电机M的外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电机M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另外,也能够通过将驱动力(旋转动力)从外部传递至旋转电机M,使该旋转电机M作为进行发电的发电机来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旋转电机M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的例子进行说明。
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的旋转电机M通过线圈C与永久磁铁PM(参照图2)的电磁作用来取得旋转动力。因为该旋转动力的取得为公知技术所以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线圈C设置于定子S,永久磁铁PM设置于转子R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转子R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本转子R构成为具备:转子铁芯主体RC、转子轴10、冷却内周面CP以及冷却剂供给部件11。如图1-图3所示那样,转子R构成为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主体RC。转子铁芯主体RC通过将多个圆环板状的部件层叠而形成。圆环板状的部件相当于其外周为圆形,并且其中心部挖出与该圆形同轴心的比该圆形小的圆形的开口的环状(炸面圈状)的板。圆环板状的部件是依照这样的环状对规定厚度(例如几mm)的铁芯材料(钢板)进行穿孔(通过穿孔加工)而形成。转子铁芯主体RC是将这样的通过穿孔加工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多个圆环板状的部件以各自的轴心一致的方式层叠而形成。因此,转子铁芯主体RC形成为在其径向中心部具有沿转子轴向的贯通孔30的圆筒状。
在转子铁芯主体RC的贯通孔30以贯通的状态嵌入有转子轴10。转子轴10向贯通孔30的嵌合能够使用转子轴10和以比该转子轴10的外径大几十μm数量级的内径形成的贯通孔30嵌合的“间隙配合”、转子轴10和以比该转子轴10的外径小几十μm数量级的内径形成的贯通孔30嵌合的“过盈配合”等。在使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在使转子铁芯主体RC过热膨胀的状态下进行的温热配合。
由此,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遍及轴向整个区域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接触。此处,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整个区域是转子铁芯主体RC的贯通孔30的内周面的沿转子轴向的整个区域。此外,无论是在使用上述的“间隙配合”、“过盈配合”的哪一个的情况下,作为本申请的目的之一的永久磁铁PM的冷却效果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确认是相同水平的。另外,在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两端面安装有端板EP,且与转子铁芯主体RC一起被转子轴10贯通。贯通转子铁芯主体RC的贯通孔30以及端板EP的转子轴10以与该端板EP以及转子铁芯主体RC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因此,本发明中的“转子铁芯”作为包含端板EP以及转子铁芯主体RC的双方的部件而使用。
转子轴10形成为具备在其内部冷却液流通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圆筒状,并且,面向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周面为冷却内周面CP。其内部是转子轴10的径向中央部。因此,转子轴10在径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且冷却剂流通空间80为圆筒状。面向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周面是形成为圆筒状的转子轴10的内面露出而成的面,该内周面相当于冷却内周面CP。
特别是,如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内周面CP遍及转子周向的整个区域使转子轴10的内周面露出。因此,如后述那样因为供给至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冷却液与转子R的旋转对应在周向变得容易相对移动,所以能够利用转子R的旋转速度变化时的惯性减少该转子R从冷却液受到的旋转反作用力。因而,由于能够将旋转电机M为了使冷却液旋转而使用的动能抑制为较少,所以能够提高旋转电机M的能量效率。
冷却剂供给部件11配置于冷却剂流通空间80并向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供给冷却液。如上所述,在转子轴10的径向中央部沿转子轴向形成有冷却剂流通空间80,且其内周面为冷却内周面CP。冷却剂供给部件11以该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11A与冷却内周面CP不接触的方式与冷却内周面CP分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剂供给部件11以比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径小的外径形成,并作为以沿转子轴向贯通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方式配置的贯通轴而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11A与冷却内周面CP分离设置。因此,在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11A与冷却内周面CP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冷却剂流通空间80。因此,向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供给冷却液,通过旋转转子R,利用该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能够使冷却液沿冷却内周面CP流通。
另外,冷却剂供给部件11在内部具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冷却剂供给路14。沿转子轴向延伸表示了冷却剂供给路14在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径向内侧沿转子轴向而形成。该冷却剂供给路14与后述的在旋转轴A的轴中心部形成的冷却剂流通路A1连接,并从该冷却剂流通路A1供给冷却液。
旋转轴A经由能够与转子铁芯主体RC一体地旋转的支承轴承BRG以相对于壳体主体MC1以及壳体MC2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旋转轴A的轴中心部形成有冷却剂流通路A1。该冷却剂流通路A1由未图示的泵的排出压等供给冷却液。由此,能够向与冷却剂流通路A1连接的冷却剂供给路14供给冷却液。
另外,冷却剂供给部件11具有从冷却剂供给路14沿转子径向延伸的冷却剂供给孔12。沿转子径向延伸表示从形成于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径向内侧的冷却剂供给路14朝径向外侧而形成。另外,冷却剂供给孔12在转子轴向与转子铁芯主体RC重叠的区域内具有朝冷却内周面CP开口的供给开口部13。与转子铁芯主体RC在转子轴向重叠的区域内是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接触的沿转子轴向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供给开口部13设置于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因此,冷却剂供给孔12作为连通冷却剂供给路14与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连通孔而发挥作用。
从转子轴向观察,冷却剂供给孔12以及供给开口部13沿周向形成有多个。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从转子轴向观察在周向每隔90度形成,当然也可以每隔其他的角度形成。在冷却剂供给路14流通的冷却液因通过转子R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从冷却剂供给路14经由冷却剂供给孔12以及供给开口部13向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径向外侧排出。这样排出的冷却液被供给至在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11A与冷却内周面CP之间形成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开口部13配置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中央部。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中央部相当于将转子铁芯主体RC沿转子轴向3等分的中央的区域(优选为5等分的中央的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的中心位置设置供给开口部13。供给开口部13优选设置于这样的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中央部。从供给开口部13供给至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冷却液因与转子R的旋转对应地产生的离心力从在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轴向两端部附近设置的冷却剂排出孔20排出,伴随于此,朝向该冷却剂排出孔20沿冷却内周面CP朝转子轴向外侧移动(流通)。由此,冷却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接触的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从而能够冷却该转子铁芯主体RC,并能够适当地冷却设置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永久磁铁PM。此外,在从供给开口部13供给充满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量的冷却液的情况下,冷却液以充满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状态流通。另一方面,在没有从供给开口部13供给充满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量的冷却液的情况(相对于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容积而言冷却液少的情况)下,冷却液由于离心力而紧贴冷却内周面CP流动。
转子轴10具有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朝向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排出孔20。朝向转子径向外侧延伸表示从形成于转子轴10的径向中央部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朝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而形成。另外,冷却剂排出孔20具有在比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21。此处,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的“转子铁芯”包括端板EP以及转子铁芯主体RC双方。因此,比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相当于比端板EP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并成为比上述的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接触的区域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区域。排出开口部21在这样的转子轴向外侧的区域中设置于转子轴10的外周面。因此,冷却剂排出孔20作为连通冷却剂流通空间80与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的连通孔发挥作用。冷却剂排出孔20以及排出开口部21从转子轴向观察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定子S的线圈端部CE。因此,该排出开口部21朝线圈端部CE开口。
另外,在转子轴10具备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的定位的凸缘部15。凸缘部15相当于增大转子轴10的外径的部分。增大转子轴10的外径的部分是具有比贯通于贯通孔30的转子轴10的轴向中央部大的外径的部分。因此,凸缘部15形成为凸缘状。其中,在具有这样大外径的部分也包括与转子轴10一体设置的部分、如后述的环状部件51那样独立设置的部分。这样的凸缘部15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轴向定位部X”。上述的冷却剂排出孔20设置于这样的凸缘部15。这样,通过在凸缘部15设置冷却剂排出孔20,利用进行相对于转子轴10的转子铁芯的定位的凸缘部15,能够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设置冷却剂排出孔20。因此,与在相对于凸缘部15在轴向偏离的位置设置冷却剂排出孔2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转子轴10的轴向长度。另外,通过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设置冷却剂排出孔20,也能够使冷却液的排出路径接近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因此,由于能够较大地确保不妨碍冷却液的排出路径的空间,所以利用这样的空间也能够配设解析器等测量设备。
此处,如上所述,从形成于旋转轴A的轴中心部的冷却剂流通路A1朝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冷却剂供给路14供给冷却液。因此,冷却剂供给部件11与旋转轴A相同,能够构成为以转子轴心作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该冷却剂供给部件11能够构成为相对于转子轴10具有旋转速度差。具有旋转速度差是表示在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旋转速度与转子轴10的旋转速度之间存在差值。可以构成为各自的旋转速度以相互不同的旋转速度独立设定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以转子轴10的旋转速度为基准通过变速器(未图示)设定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旋转速度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来自供给开口部13的冷却液不会仅供给至冷却内周面CP的径向的特定位置,而容易使冷却液遍及冷却内周面CP的整个圆周流通。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内周面CP。
此处,冷却剂流通空间80在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具有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而能够贮存冷却液的冷却剂贮存部81。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是表示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径被扩大的状态,即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径被扩径的状态。因此,冷却剂贮存部81相当于将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的内径扩大而形成的扩径部。
上述的冷却剂排出孔20形成为从这样的冷却剂贮存部81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是表示从在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形成的冷却剂贮存部81朝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形成。
另外,冷却剂流通空间80被端壁部82划分,该端壁部82分别设置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并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的端壁部82并不仅限定于端壁部82的壁面与转子轴向正交的状态,只要至少端壁部82的壁面的法线矢量具有朝转子轴向中央侧的分量即可。即,端壁部82也可以相对于转子轴向具有角度。这样的端壁部82作为对沿冷却内周面CP向转子轴向端部流通而来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堰塞的堰塞机构发挥作用,并能够限制冷却液沿转子轴向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液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向轴向外侧漏出。
端壁部82优选由以该端壁部82的转子轴向中央侧与转子轴向外侧相比为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的转子轴10的内周面的阶梯部构成。以转子轴向中央侧与转子轴向外侧相比为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是表示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转子轴向中央侧的内径形成为比转子轴向外侧的内径大。这样的形状能够通过在转子轴10的内周面形成阶梯部来实现。端壁部82由转子轴中央侧与具有比该转子轴中央侧的内径小的内径的转子轴向外侧的边界面形成。通过像这样形成端壁部82,不需要另外为了形成端壁部82而独立地具备部件,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端壁部82。
对于冷却剂排出孔20而言,从转子轴10的径向内侧朝径向外侧排出冷却液。即,在冷却内周面CP流通并贮存于冷却剂贮存部81的冷却液从该冷却剂排出孔20朝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排出。此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轴10中,从图1的左侧部分,经由冷却剂排出孔20以及排出开口部21原封不动地排出冷却液。另一方面,从图1的右侧部分,从冷却剂排出孔20以及排出开口部21排出的冷却液,经由沿径向形成于环状部件51的径向排出孔52排出,其中,该环状部件51设置于沿转子轴心固定转子R的轴端固定部件50与一方的端板EP之间。这样的轴端固定部件50以及环状部件51也是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定位的凸缘状部件,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轴向定位部X”。
冷却剂排出孔20(在配设有环状部件51的情况下为径向排出孔52),作为朝配设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径向外侧的定子S的线圈端部CE喷射冷却液的喷射孔。定子S配设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径向外侧,并构成为具备固定于壳体主体MC1的定子铁芯SC。卷绕在该定子铁芯SC的线圈C的线圈端部CE构成为位于定子铁芯SC的轴向两端外侧。定子铁芯SC是将多张圆板状的钢板沿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心方向层叠而构成的。
通过将导线卷绕于定子铁芯SC而形成线圈C。这样的线圈C插入设置于定子铁芯SC的内周侧的多个缝隙内,并且,连接两个缝隙间的线圈C的部分从定子铁芯SC向轴向两端突出而形成。这样的从定子铁芯SC向轴向两端突出的突出部成为线圈端部CE。
因为以这样的构成形成,所以利用通过转子R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从冷却剂排出孔20朝径向外侧的线圈端部CE喷射冷却液。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与旋转电机M的旋转对应地发热的线圈C。从冷却剂排出孔20(在配设有环状部件51的情况下为径向排出孔52)喷射的冷却液,在图1中用虚线60表示。通过像这样向线圈端部CE喷射冷却液,能够利用冷却了转子R(转子R所具备的永久磁铁PM)的冷却液进一步经由定子S的线圈端部CE适当地对线圈C进行冷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利用与转子R的旋转对应地产生的离心力将冷却液从设置于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外侧的冷却剂排出孔20排出,能够使冷却液朝该冷却剂排出孔20沿在转子轴10的内部形成的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周面亦即冷却内周面CP流通。而且,因为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与在内部具有冷却内周面CP的转子轴10以能够热传递的方式接触,所以能够从内周面侧冷却转子铁芯主体RC。因为作成通过这样使冷却液在转子轴10的内部流通来冷却转子铁芯主体RC的构造,所以能够不需要当为冷却液在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部流通的结构的情况下实施的、防止冷却液的泄漏的构造。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廉价地构成转子R。另外,因为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朝径向外侧开口的排出开口部21在比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设置,所以能够使冷却液沿冷却内周面CP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由此,在设置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冷却该永久磁铁PM。另外,因为将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排出冷却液的排出开口部21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朝向转子径向外侧设置,所以实际上从转子轴10排出冷却液。因此,因为(与从位于转子轴10的径向外侧的转子铁芯主体RC排出冷却液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为了排出冷却液而赋予该冷却液的能量,所以能够减少来自冷却液的旋转反作用力。由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主体RC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转子R的旋转效率。
2.第二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R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R在不具备形成有径向排出孔52的环状部件51这一点,以及在凸缘部15不形成有排出开口部21这一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不同。除此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相同。因此,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设有转子R的旋转电机M的侧剖视图。另外,图5示出了图4中的V-V线剖面,图6示出了图4中的VI-VI线剖面。另外,图7示出了转子R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图7所示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R所具备的转子轴10具备径向槽71、槽部72以及切口部73。
此处,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端板EP的轴向端面抵接而具备凸缘部15。凸缘部15固定于转子轴10。这样的凸缘部15在转子轴10的轴向一侧与该转子轴10一体地形成。在轴向另一侧具备凸缘状的轴端固定部件50。轴端固定部件50与转子轴10独立形成,且与转子轴10例如通过敛缝或者焊接而固定在一起。这样的凸缘部15以及轴端固定部件50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轴向定位部X”,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的定位。
径向槽71以沿端板EP与凸缘部15以及轴端固定部件50的抵接面在转子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端板EP。径向槽71形成为,从径向内侧到转子径向的规定的位置槽的深度形成为恒定,随着从该规定的位置朝向转子径向外侧槽的深度变浅。因此,如后述那样在径向槽71流通的冷却液容易从径向槽71排出。具体而言,径向槽71以比轴端固定部件50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槽的深度变浅的方式形成。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备轴端固定部件50的一侧(图4的右侧)的端板EP形成的径向槽71与排出开口部21连通并设置于该排出开口部21的径向外侧(参照图4以及图5)。排出开口部21是冷却剂排出孔20所具有的朝径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与通过转子R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对应地将沿冷却内周面CP流通的冷却液从该冷却内周面CP向径向外侧排出。向径向外侧排出的冷却液在径向槽71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这样的径向槽71沿周向每隔180度设置。当然,也能够以180度以外的角度设置。另外,也能够设置三个以上的径向槽71,当然也能够仅设置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设置有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而能够贮存冷却液的冷却剂贮存部81。冷却剂流通空间80被端壁部82划分,该端壁部82分别设置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并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冷却剂排出孔20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伸出设置。
如图7所示那样,槽部72形成于转子轴10的外周面,并沿转子轴向延伸。槽部72形成为从转子轴10的一端遍及另一端与转子轴10的轴心平行且具有规定的深度。该深度形成为比转子轴10的径向的厚度小。因此,槽部72构成为具有底部。为了与这样的槽部72卡合,在转子铁芯主体RC以及端板EP的内周面形成有凸部。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周向的定位。在该例子中,槽部72与转子铁芯主体RC以及端板EP的内周面的凸部为键槽和键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的左侧的凸缘部15形成有切口部73。切口部73是槽部72的径向外侧的凸缘部15被切口而形成的。此外,即使为像这样具有切口部73的凸缘部15,当然也能够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的定位。在切口部73内的槽部72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开口部21。因此,冷却剂排出孔20只要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形成至槽部21的底部即可,不需要形成于凸缘部15。因此,因为冷却剂排出孔20的长度可以变短所以能够使加工容易,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切口部73形成为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周向长度(宽度)变长。周向长度是周向的长度。切口部73形成为在槽部72的底部的周向长度最短,从该底部越趋向径向外侧则周向长度越长。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切口部73从轴向观察形成为扇形状。扇形状并不限定于扇形,也包括角部被加工成圆弧状的形状。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图4中的左侧的端板EP也形成有径向槽71,但这不是必须的。即,在左侧的端板EP也可以不形成径向槽71。如图4所示那样,通过在左右双方的端板EP形成径向槽71,能够将端板EP在转子轴向的双方共用化,因此能够简化端板EP的管理以及转子R的制造工序。另外,在图4中的左侧的部分,滚针轴承NB的轴向中央侧相当于贮存冷却液的冷却剂贮存部81,滚针轴承NB的轴向中央侧端面相当于端壁部82。另外,也能够将图4中右侧的部分所示的径向槽71以及轴端固定部件50的结构应用于轴向两侧,也能够将图4中左侧的部分所示的凸缘部15的结构应用于轴向两侧。
即使是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利用通过转子R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冷却液沿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内周面亦即冷却内周面CP流通。而且,因为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的轴向整个区域能够与在内部具有冷却内周面CP的转子轴10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接触,所以能够从内周面侧冷却转子铁芯主体RC。另外,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减少来自冷却液的旋转反作用力。因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主体RC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转子R的旋转效率。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R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R在冷却剂排出孔20具备轴向槽91这一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不同。除此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相同。因此,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R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设有转子R的旋转电机M的侧剖面的一部分。另外,图9示出了转子轴10的局部立体图。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R所具备的转子轴10具备轴向槽91。
此处,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与端板EP的轴向端面抵接而具备轴端固定部件50。轴端固定部件50固定于转子轴10的外周面。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端固定部件50也与转子轴10独立而形成,并与转子轴10例如通过敛缝或者焊接而固定在一起。这样的轴端固定部件50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轴向定位部X”,进行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的定位。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R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R相同,构成为具有从冷却剂流通空间80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排出孔20。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剂排出孔20构成为包括轴向槽91。轴向槽91以沿轴端固定部件50的内周面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的接触面在转子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转子轴10的外周面。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冷却剂排出孔20从冷却剂贮存部81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该冷却剂排出孔20的径向外侧部相当于轴向槽91。如图9所示那样,轴向槽91通过在转子轴10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深度切口而形成。像这样切口而形成的轴向槽91的径向外侧部的一部分由轴端固定部件50覆盖。
轴向槽91延伸至比轴端固定部件50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并在该转子轴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排出开口部21。即,轴向槽91的径向外侧未被轴端固定部件50覆盖的部分相当于排出开口部21。因为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在线圈端部CE的径向内侧设置排出开口部21,所以能够将从排出开口部21排出的冷却液适当地供给至线圈端部CE。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减少来自冷却液的旋转反作用力。因此,因为能够减少转子铁芯主体RC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转子R的旋转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设置有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而能够贮存冷却液的冷却剂贮存部81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仅在转子轴向的一方的端部设置冷却剂贮存部81,另外,当然也可以在转子轴向两端部不设置冷却剂贮存部81而构成转子轴10。进而,也可以通过遍及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整个区域扩大内径,遍及转子轴向整个区域形成为具有冷却剂贮存部81的功能。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却剂流通空间80被端壁部划分,该端子部分别设置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并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端壁部82而构成冷却剂流通空间80。在该情况下,例如不设置冷却剂贮存部81,冷却内周面CP在轴向整个区域形成为相同直径的圆筒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端壁部82由该转子轴10的内周面的阶梯部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除了转子轴10以外,当然也可以设置另外的部件来形成端壁部82。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却剂供给部件11相对于转子轴10具有旋转速度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作为这样的旋转速度差的设定,可以将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转子轴10的旋转速度快的旋转速度,也可以将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转子轴10的旋转速度慢的旋转速度。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冷却剂供给部件11不旋转。另外,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旋转速度与转子轴10的旋转速度成为相同的旋转速度。
(5)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以沿端板EP与轴端固定部件50的抵接面在转子径向延伸的方式在端板EP形成径向槽7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那样,也可以以沿端板EP与轴端固定部件50的抵接面在转子径向延伸的方式在轴端固定部件50构成径向槽71。
或者,如图12所示那样,也能够形成为以在径向贯通轴端固定部件50的大径部的方式设置径向排出孔52的结构。图13示出了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使用的轴端固定部件50的立体图。
并且,如图14所示那样,也能够形成为在轴端固定部件50的小径部设置径向排出孔52的结构。图15示出了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使用的轴端固定部件50的立体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径向排出孔52虽形成为与轴端固定部件50的小径部的轴向端面连接的切口部,但也优选形成为在径向贯通轴端固定部件50的小径部的贯通孔。
即使是这些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减少来自冷却液的旋转反作用力。因此,由于能够减少转子铁芯主体RC的旋转所引起的动能的消耗,所以能够提高转子R的旋转效率。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却剂供给部件11是以贯通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方式配置的贯通轴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将冷却剂供给部件11构成为图16所示那样的不贯通冷却剂流通空间80的冷却剂供给部件11。在这种情况下,冷却剂流通部件11也可以构成为由转子轴向一方的端部支承。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供给开口部13配置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中央部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7所示那样,在转子轴1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优选供给开口部13根据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转子轴10的倾斜角度从转子轴向中央部沿转子轴向朝上方错开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根据转子轴10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θ,设定从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上端面起的位置D。通过像这样构成供给开口部13,能够使冷却液遍及冷却内周面CP的整个区域流通。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永久磁铁PM。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却剂排出孔20设置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转子轴向两端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将冷却剂排出孔20仅设置于转子轴向的一方的端部。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却剂排出孔20是朝配设于转子铁芯主体RC的径向外侧的定子S的线圈端部CE喷射冷却液的喷射孔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冷却剂排出孔20作为喷射孔。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口12在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外周面11A沿周向形成有多个,从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M的剖面方向观察,该多个供给开口部13表示了相对于转子轴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图18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M的侧剖视图。另外,图19示出了图18所示的冷却剂供给部件11的立体图。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那样,也能够将多个供给开口部1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其他供给开口部13配置于转子轴向的不同位置。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遍及轴向整个区域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接触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在轴向的一部分与转子轴10的外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接触。即,也可以构成为在转子轴10的圆筒状的外周面设置轴向的长度比转子铁芯主体RC的轴向长度短的、支承转子铁芯主体RC的支承部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支承部件适当地冷却转子铁芯主体RC的内周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和以与该转子铁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的转子轴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子轴;1...冷却剂供给部件;11A...外周面;12...冷却剂供给孔;13...供给开口部;14...冷却剂供给路;15...凸缘部(轴向定位部);20...冷却剂排出孔;21...排出开口部;50...轴端固定部件(轴向定位部);51...环状部件(轴向定位部);71...径向槽;72...槽部;73...切口部;80...冷却剂流通空间;81...冷却剂贮存部;82...端壁部;91...轴向槽;C...线圈;CE...线圈端部;CP...冷却内周面;EP...端板;M...旋转电机;PM...永久磁铁;R...转子(旋转电机用转子);RC...转子铁芯主体;S...定子;X...轴向定位部。

Claims (14)

1.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该旋转电机用转子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其相对于定子配置于径向内侧,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及从该定子铁芯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以及以与该转子铁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的转子轴,
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转子铁芯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转子铁芯主体的轴向端面的端板,
所述转子铁芯的内周面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转子轴接触,
所述转子轴形成为在内部具备供液体的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圆筒状,并且面向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的内周面为冷却内周面,
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冷却剂供给部件,该冷却剂供给部件配置于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向该冷却剂流通空间供给冷却剂,
所述冷却剂供给部件在内部具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冷却剂供给路,并且具有从所述冷却剂供给路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供给孔,
所述冷却剂供给孔在与所述转子铁芯在转子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内具有朝所述冷却内周面开口的供给开口部,
所述转子轴具有从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冷却剂排出孔,
所述冷却剂排出孔具有在比所述端板的轴向端面更靠转子轴向外侧朝径向外侧开口并且朝向所述线圈端部开口的排出开口部,所述冷却剂排出孔是从所述排出开口部朝向所述线圈端部喷射冷却剂的喷射孔,
所述喷射孔亦即冷却剂排出孔是沿转子径向从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连通至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的连通孔,所述排出开口部在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开口,并且在与所述线圈端部在转子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内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的内周面遍及轴向整个区域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固定于所述转子轴并且与所述端板的转子轴向端面抵接,进行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
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径向槽,该径向槽以沿所述端板与所述轴向定位部的抵接面在转子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板以及所述轴向定位部的至少一方,
所述径向槽与所述排出开口部连通并设置于该排出开口部的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轴具备:
槽部,该槽部形成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并沿转子轴向延伸;以及
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是为了进行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而设置的,通过对所述槽部的径向外侧部分进行切口而形成有切口部,
所述排出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切口部内的所述槽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形成为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周向长度变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固定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并且与所述端板的转子轴向端面抵接,进行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
所述冷却剂排出孔构成为包括轴向槽,该轴向槽以沿所述轴向定位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的接触面在转子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
所述轴向槽延伸至比所述轴向定位部更靠转子轴向外侧的位置,在该转子轴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排出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轴具备凸缘状的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进行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定位,
所述冷却剂排出孔设置于所述轴向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在该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具有向转子径向外侧鼓出而能够贮存冷却剂的冷却剂贮存部,
所述冷却剂排出孔形成为从所述冷却剂贮存部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被端壁部划分,该端壁部分别设置于该冷却剂流通空间的转子轴向两端部,并朝向转子轴向中央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壁部由以该端壁部的转子轴向中央侧与转子轴向外侧相比成为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的所述转子轴的内周面的阶梯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剂供给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子轴具有旋转速度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剂供给部件是以贯通所述冷却剂流通空间的方式配置的贯通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开口部配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转子轴向中央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开口部与所述转子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对应地从转子轴向中央部沿转子轴向朝上方错开配置。
CN201080062100.7A 2010-03-24 2010-09-29 旋转电机用转子 Active CN102714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8756 2010-03-24
JP2010-068756 2010-03-24
PCT/JP2010/066911 WO2011118062A1 (ja) 2010-03-24 2010-09-29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438A CN102714438A (zh) 2012-10-03
CN102714438B true CN102714438B (zh) 2015-02-25

Family

ID=4467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2100.7A Active CN102714438B (zh) 2010-03-24 2010-09-29 旋转电机用转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54006B2 (zh)
JP (1) JP5565642B2 (zh)
CN (1) CN102714438B (zh)
DE (1) DE112010004773T5 (zh)
WO (1) WO2011118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4765B2 (ja) * 2011-06-24 2015-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5772544B2 (ja) * 2011-11-25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14045586A (ja) * 2012-08-27 2014-03-1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5714545B2 (ja) * 2012-09-18 2015-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US20140117795A1 (en) * 2012-11-01 2014-05-01 Remy Technologies, Llc Motor cooling features
JP5695013B2 (ja) 2012-11-02 2015-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磁石温度推定装置及び磁石温度推定方法
JP6102203B2 (ja) * 2012-11-16 2017-03-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101995849B1 (ko) * 2012-12-17 2019-07-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냉각유체 공급 회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기
JP6056518B2 (ja) * 2013-02-05 2017-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回転構造
DE102013104711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gekühlter Rotorwelle
JP2015070656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065805B2 (ja) * 2013-10-18 2017-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
DE102014206844A1 (de) 2014-04-09 2015-10-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anordnung
JP6303770B2 (ja) * 2014-04-25 2018-04-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15220950A (ja) * 2014-05-21 2015-12-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N104113154A (zh) * 2014-06-03 2014-10-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车削类电主轴的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DE102014107845B4 (de) 2014-06-04 2024-02-15 Thyssenkrupp Presta Teccenter Ag Ölverteilelement
DE102014107843B3 (de) 2014-06-04 2015-11-26 Thyssenkrupp Presta Teccenter Ag Medientransport in Rotorwelle
JP6181609B2 (ja) * 2014-06-30 2017-08-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エアパージ構造を備えた電動機
JP2016146704A (ja) * 2015-02-09 2016-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SE538816C2 (sv) * 2015-04-02 2016-12-13 BAE Systems Hägglunds AB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vätskekylning av en elmotor
SE538824C2 (sv) * 2015-04-02 2016-12-20 BAE Systems Hägglunds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vätskekylning av elmotor
JP6297216B2 (ja) * 2015-05-15 2018-03-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101703595B1 (ko) * 2015-05-20 2017-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구조를 갖는 전동기
MX2018000907A (es) * 2015-07-28 2018-08-15 Nissan Motor Estructura de enfriamiento para maquina dinamoelectrica.
JP6365470B2 (ja) * 2015-09-03 2018-08-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CN106787452A (zh) * 2015-11-23 2017-05-3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
DE102015223631B4 (de) * 2015-11-30 2017-06-08 Thyssenkrupp Ag Gebaute Rotorhohlwelle mit Kühlmediumverteilelement
FR3046889A1 (fr) * 2016-01-15 2017-07-21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refroidissement ameliore
DE102016204794A1 (de) 2016-03-23 2017-09-28 Thyssenkrupp Ag Rotorsegment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16208770B4 (de) 2016-05-20 2018-10-11 Magna powertrai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12016006891T5 (de) * 2016-05-23 2019-0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odrehmaschine
WO2017214239A1 (en) 2016-06-07 2017-12-14 Tesla, Inc. Electric motor rotor discharge protection
US10700579B2 (en) * 2016-07-20 2020-06-30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ssembly of a generator
DE102016216027A1 (de) * 2016-08-25 2018-03-0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Kurzschlussläufer für eine Asynchronmaschine
FR3056353B1 (fr) * 2016-09-21 2019-07-26 Institut Vedecom Rotor ventile
CN106411010A (zh) * 2016-11-21 2017-02-15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
DE102017201117A1 (de) * 2017-01-24 2018-07-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7202356A1 (de) * 2017-02-14 2018-08-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well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FR3064839A1 (fr) * 2017-03-28 2018-10-05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refroidissement optimise
US10498197B2 (en) * 2017-05-08 2019-12-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propulsion system and electric motor for a vehicle propulsion system
US10967702B2 (en) 2017-09-07 2021-04-06 Tesla, Inc. Optimal source electric vehicle heat pump with extreme temperature heating capability and efficient thermal preconditioning
JP2019180127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11031834B2 (en) * 2018-04-12 2021-06-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rotor end plate with raised flow features
DE102018109022A1 (de) * 2018-04-17 2019-10-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modul mit einer Kühlvorrichtung zur aktiven Kühlung eines Stators
US11654766B2 (en) * 2018-05-04 2023-05-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 module including stamped rotor carrier
CN110630454B (zh) * 2018-08-31 2021-03-1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轴系的换热装置、风力发电机组
JP7108529B2 (ja) * 2018-12-26 2022-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102122238B1 (ko) * 2019-01-07 2020-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동기
JP6847136B2 (ja) * 2019-01-11 2021-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7011616B2 (ja) * 2019-02-26 2022-01-26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同期回転電機
JP2020162198A (ja) * 2019-03-25 2020-10-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DE102019113596A1 (de) * 2019-05-22 2020-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einen axialen Toleranzausgleich ermöglichenden Befestigung mehrerer Rotorbleche auf einer Rotorwelle
DE102019113950A1 (de) * 2019-05-24 2020-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9208293A1 (de) * 2019-06-06 2020-12-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Well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S20210242746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or end cap design that functions as a lube distributor in hybrid transmissions
US11431227B2 (en) 2020-03-03 2022-08-30 Dana Belgium N.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direct spray cooling in an electric motor
DE102020111215A1 (de) * 2020-04-24 2021-10-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torbaugruppe mit rotatorischer Sicherung zumindest eines Scheibenelementes;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20116612A1 (de) 2020-06-24 2021-12-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tor und Radialflussmaschine
JP2022107336A (ja) * 2021-01-08 2022-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磁石油冷構造及びモータ
DE102021105338A1 (de) * 2021-03-05 2022-09-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12803643B (zh) * 2021-03-18 2021-06-22 西安兴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航空构件加工的大功率电主轴转子内热管冷却装置
US11932078B2 (en) 2021-03-31 2024-03-19 Tesla, Inc. Electric vehicle heat pump using enhanced valve unit
DE102021207594A1 (de) * 2021-07-16 2023-01-19 Magna powertrai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21119990A1 (de) 2021-08-02 2023-02-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fluid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WO2023228735A1 (ja) * 2022-05-25 2023-11-30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DE102022122183A1 (de) * 2022-09-01 2024-03-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Maschin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2742B1 (en) * 1999-10-19 2002-12-10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Electric torque converter mounted on parallel hybrid vehicle
CN101755376A (zh) * 2007-07-19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8511U (zh) * 1976-02-16 1977-08-18
JPS52108511A (en) 1976-03-10 1977-09-12 Toyoda Gosei Kk Connecting manner of rubber hose
US4203044A (en) * 1978-01-16 1980-05-13 Sundstrand Corporation Double-walled rotor for an oil-cooled electrical machine
JP2683066B2 (ja) 1988-11-25 1997-11-26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電縫管の内面ビード切削形状測定装置
JPH02231939A (ja) 1989-03-06 1990-09-13 Fanuc Ltd 貫通形モータ
JPH0735682Y2 (ja) * 1989-04-28 1995-08-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内蔵形スピンドル
JPH0553846U (ja) * 1991-02-14 1993-07-20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ビルトインモータのロータ側冷却機構
JP3158517B2 (ja) 1991-08-26 2001-04-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障害検出方式
JP3431991B2 (ja) * 1994-05-02 2003-07-28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
JP3570450B2 (ja) 1995-12-25 2004-09-2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冷却回路
US6879069B1 (en) * 2000-06-21 2005-04-12 Bae Systems Controls Inc. Rotating machine with cooled hollow rotor bars
EP1490946A1 (en) * 2002-04-01 2004-12-29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Stator cooling structure for multi-shaft, multi-layer electric motor
WO2003084029A1 (en) 2002-04-01 2003-10-09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ing structure for multi-shaft, multi-layer electric motor
JP3775363B2 (ja) * 2002-08-08 2006-05-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軸多層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JP4273717B2 (ja) * 2002-08-08 2009-06-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軸多層モータのベアリング予圧構造
JP4100170B2 (ja) 2002-12-26 2008-06-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4136736B2 (ja) * 2003-03-14 2008-08-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73364B2 (ja) 2003-05-29 2008-04-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輌用駆動装置並びに該車輌用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frタイプ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4469670B2 (ja) * 2004-07-08 2010-05-26 東芝産業機器製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207024B2 (ja) * 2005-06-24 2009-0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7439646B2 (en) * 2006-02-21 2008-10-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igh power generator with enhanced stator heat removal
JP2009291056A (ja) * 2008-06-02 2009-12-10 Ntn Corp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US8450890B2 (en) * 2009-11-30 2013-05-28 Remy Technologies, L.L.C. Rotating directional coolant spray for electric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2742B1 (en) * 1999-10-19 2002-12-10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Electric torque converter mounted on parallel hybrid vehicle
CN101755376A (zh) * 2007-07-19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18062A1 (ja) 2013-07-04
US20120299404A1 (en) 2012-11-29
JP5565642B2 (ja) 2014-08-06
WO2011118062A1 (ja) 2011-09-29
CN102714438A (zh) 2012-10-03
DE112010004773T5 (de) 2012-10-18
US9154006B2 (en) 201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4438B (zh) 旋转电机用转子
JP6451856B2 (ja) 回転電機冷却構造
CN103620918B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01953052B (zh) 旋转电机
JP5211785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0259145A (ja) 回転電機
JP4880559B2 (ja)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冷却構造
JP2011036024A (ja) ステータの冷却構造
JP5549857B2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JP2011097784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JP2014135817A (ja) 回転電機
JP6914904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ユニット
JP6196940B2 (ja) 回転電機用のロータ
JP2020120470A (ja) 回転電機
JP2012105465A (ja) 回転電機
JP5656758B2 (ja) 回転電機
JP2013090391A (ja) 回転電機
JP2014017980A (ja) 回転機
JP2014064433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軸
JP2016082628A (ja) 回転電機
JP6247555B2 (ja) 回転電機
JP5997598B2 (ja) 回転電機
JP2005073351A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5522442B2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KR101702023B1 (ko) 전동기 냉각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