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5651A - 扬声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5651A
CN102685651A CN2012100493866A CN201210049386A CN102685651A CN 102685651 A CN102685651 A CN 102685651A CN 2012100493866 A CN2012100493866 A CN 2012100493866A CN 201210049386 A CN201210049386 A CN 201210049386A CN 102685651 A CN102685651 A CN 102685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loudspeaker apparatus
contro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9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伸和
大桥芳雄
横田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5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2Coo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扬声器设备。一种扬声器设备,包括:以在其中央,具有中心孔的圆环状形成的振动输出声音的振动板;使振动板振动的驱动部分;发光的发光元件;和放出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或者把所述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控制元件,其中热控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发光元件被布置在热控制元件的端面上。

Description

扬声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与扬声器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通过在设置于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的热控制元件的端面,布置发光元件,在保持良好的放热性的时候,改善音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存在具有振动板和振动所述振动板的驱动部分,并输出作为振动板振动的结果的声音的扬声器设备。例如,由磁体,磁轭和音圈构成的磁路可用作这样的驱动部分。
这种扬声器设备包括一种具有在输出声音的同时,发光的发光体或者发光元件的扬声器(例如,参见JP-A-2001-95074(专利文献1)和JP-A-2010-57092(专利文献2))。
例如,当具有发光体的扬声器设备的用户读书时,所述设备能够在输出作为背景音乐(BGM)的声音的同时,用光照明书籍,这是非常用户友好的。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具有发光体的扬声器设备中,在磁轭的中心设置中心孔,保持诸如发光二极管(LED)之类的发光元件的固定器被插入磁轭的中心孔中。
发明内容
当发光元件发光时,作为发光的结果,会生成热量。作为这种发热的结果,扬声器设备的内部温度可能升高,这种温度上升会不利地影响布置在扬声器设备中的驱动部分,或者使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不稳定。特别地,当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时,当发光时,会生成大量的热量,于是必须有效地抑制作为结果而发生的温度上升。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扬声器设备的结构中,没有特别考虑针对温度上升的抑制,比如放出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工作。
取决于布置发光元件的位置,这种设备输出的声音的质量可能恶化。例如,当使发光元件和保持发光元件的固定器相对于振动板,位于设备的声音输出侧时,设备输出的声音的质量会被降低。于是,理想的是把发光元件和固定器布置在不会发生音质的恶化的位置。
从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在保持良好的放热性的同时,改善音质的扬声器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目的在于一种扬声器设备,包括以在其中央,具有中心孔的圆环状形成的振动输出声音的振动板,使振动板振动的驱动部分,发光的发光元件,和放出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或者把所述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控制元件。热控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发光元件被布置在热控制元件的端面上。
当发光元件发光时,在扬声器设备中生成的热量从热控制元件放出。另一方面,所述热量通过热控制元件被传导到放热部分,然后从所述放热部分放出。
扬声器设备最好包括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的用于放热的放热部分,驱动部分的一部分最好被用作放热部分。
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用于放热的放热部分,并且驱动部分的一部分被用作放热部分。从而,驱动部分使振动板振动,并且放出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
在所述扬声器设备中,最好在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的那部分热控制元件的外圆周侧,形成空间,所述空间最好被用作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
在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的那部分热控制元件的外圆周侧,形成空间,并且所述空间被用作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从而,在控制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热控制元件上,形成低音反射孔。
扬声器设备最好包括使发光元件通电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最好被置于低音反射孔中。
设置使发光元件通电的连接线,并且所述连接线被置于低音反射孔中。从而,低音反射孔充当用于布置连接线的空间。
在所述扬声器设备中,最好使用散热器作为热控制元件。
散热器被用作热控制元件,于是,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由散热器放出。
在扬声器设备中,最好在散热器上设置多个散热片。
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多个散热片提供增大的散热面积。
扬声器设备最好包括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的,把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管。
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把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管。从而,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被传导到放热部分,然后从放热部分放出。
所述扬声器设备最好包括布置成覆盖发光元件的中央盖子,所述中央盖子具有透光性或光漫射性。
布置具有透光性或光漫射性的中央盖子,以覆盖发光元件。从而,所述中央盖子保护发光元件。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扬声器设备包括以在其中央,具有中心孔的圆环状形成的振动输出声音的振动板,使振动板振动的驱动部分,发光的发光元件,和放出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或者把所述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控制元件。热控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发光元件被布置在热控制元件的端面上。
从而,当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被热控制元件放出,以保持良好的放热性。发光元件被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并被布置在热控制元件的端面上。从而,发光元件不会处于会干扰声音的位置,于是能够获得较高的音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设备包括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的用于放热的放热部件,并且驱动部分的一部分被用作放热部分。
于是,不需要独立于驱动部分,设置专用放热部分。从而,由于组件数目的减少,能够提供结构简单,并且尺寸小的扬声器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设置在包括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的那部分热控制元件的外圆周侧,形成空间,并且所述空间被用作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
于是,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高水平的放热性和低音的增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用于使发光元件通电的连接线,并且所述连接线被置于低音反射孔中。
于是不需要布置连接线的专用空间,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能够使扬声器设备更紧凑。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器被用作热控制元件。
从而,在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获得较高的音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散热器上设置多个散热片。
能够获得更大的散热面积,于是能够获得高水平的放热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作为热控制元件,设置用于把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管。
由于热管允许把热量传导到期望的位置,因此在获得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自由度更高地设计扬声器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扬声器设备包括布置成覆盖发光元件的中央盖子,所述中央盖子具有透光性或光漫射性。
从而,发光元件受所述中央盖子保护,于是能够使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始终保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公开的扬声器设备的实施例的概念图,所述概念图表示了扬声器设备的结构;
图2是扬声器设备的示意分解透视图;
图3是扬声器设备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在基板安装就位的情况下显示的磁路的正视图;
图5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示意正视图;
图8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1是其中热管被用作热控制元件的例证放热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扬声器设备的实施例。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假定扬声器面对的方向是扬声器设备的前方的情况下,定义相对于扬声器设备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
为了方便起见,下面将使用如上定义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向。
[扬声器设备的示意结构]
扬声器设备1包括电源输入部分50,转换器(AC/DC)60,接收部分(BT)70,和放大器(AMP)80(参见图1)。
例如,电源输入部分50可以是底座,或者连接在电源线的一端的电源连接器。
扬声器设备1具有作为电源输入部分50设置的底座。通过把底座插入设置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的电源连接器,能够容易地向扬声器设备1供电。另外,底座消除了对把扬声器设备1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的保持部分的需要,于是能够使扬声器设备1更紧凑。
转换器60,接收部分70和放大器80设置在未示出的电路基板上。
从电源输入部分50供给的AC电流由转换器60转换成不同电压的DC电流,所述DC电流被输入放大器80。
例如,蓝牙被用作接收部分70的通信标准,利用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电话机,音频数据可被输入接收部分70。输入接收部分70的音频数据由放大器80放大,然后作为声音,从扬声器设备1输出。
[扬声器设备的具体结构]
扬声器设备1具有外壳2(参见图2和3)。外壳2由圆环状保持环3和安装在保持环3的后表面的圆筒状部分4构成。
保持环3具有从其内圆周面向内突出,并且沿着保持环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的安装突出部3a。
以这样的形状形成圆筒状部分4,以致圆筒状部分4的直径向后逐渐减小。充当电源输入部分50的底座安装在圆筒状部分4的后端。
扬声器单元5布置在外壳2内,并且位于外壳2的前端。通过把所需部件安装在充当安装板的框架6上,形成扬声器单元5。
框架6由其轴线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底座部分7,从底座部分7的后缘向内延伸的底部部分8,从底座部分7的前缘向外突出的内孔安装突出部9构成。内孔安装突出部9沿着底座部分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
底座部分7具有面朝着,或者沿着输出声音的方向面向的开口7a。
在沿着底座部分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180°的位置,把连接件10安装在底座部分7的外圆周面上。
底部部分8具有以插入孔8a的形式形成的中心孔。
利用安装螺丝100,扬声器单元5的框架6上的内孔安装突出部9被安装到外壳2的安装突出部3a上。
环形板11被安装在底座部分7的后表面上。环形磁体12安装到板11的后表面上。在使板11和磁体12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的情况下,结合板11和磁铁12。
由磁性金属材料形成的磁轭13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上。磁轭13具有大体圆盘形的底部平面部分14,和从底部平面部分14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部分15,底部平面部分14和插入部分15是相互一体形成的。
如图3和4中所示,插入部分15由圆筒状外周部分15a,位于外周部分15a内的圆柱状杆部15b,和连接外周部分15a的一部分内圆周面和杆部15b的一部分外圆周面的连接部分15c构成。
在插入部分15中形成空间,以致在外周部分15a和杆部15b之间,沿着插入部分15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空间,作为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15d。
通过把底部平面部分14的前表面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然后从后方把插入部分15插入磁体12的中心孔,板11的中心孔,和框架6的插入孔8a,布置磁轭13。当把插入部分15插入磁体12和板11的中心孔时,插入部分15的前端面位于相对于板11稍微向前的位置,插入部分15的杆部15b与板11和磁体12的中心轴一致。
在磁轭13的插入部分15与板11和磁体12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磁隙16。
圆筒状音圈骨架17被布置在框架6中,在插入部分15的除前端部之外的外部,把音圈骨架17安装或支承在插入部分15上。音圈骨架17可相对于插入部分15,沿着设备的轴向方向(前后方向)移动。
音圈18缠绕在音圈骨架17的后端部的外圆周面上。音圈18的两端18a从音圈的缠绕部分引出,然后连接到相应的连接件10。除端部18a之外,音圈18被布置在磁隙16中。
由于音圈18被布置在磁隙16中,因此充当用于振动后面说明的振动板的驱动部分的磁路由磁体12,磁轭13和音圈18构成。
当沿着轴向观察时,阻尼器19安装在音圈骨架17的中间部分。阻尼器19是以薄而大体圆环形的形状形成的,并且可弹性变形。阻尼器19的内圆周部分安装到音圈骨架17的外圆周面上,阻尼器19的外圆周部分安装到框架6的底部部分8上。当对音圈18施加驱动电流,从而沿着轴向移动音圈骨架17时,阻尼器19弹性变形,以抑制音圈骨架17沿其轴向的过度移动。
振动板20安装到音圈骨架17的前端。以环状形成振动板20,振动板20在其中央具有中心孔20a。使振动板20倾斜,以致朝着其前端,其直径逐渐增大。振动板20的中心轴P与板11和磁体12的中心轴重合。
振动板20的内圆周部分被安装到音圈骨架17的前端,振动板20的外圆周部分被安装到框架6的前端。于是,当音圈骨架17沿着其轴向移动时,振动板20绕充当支点的音圈骨架17的前端振动。
半球状中央盖子21安装在音圈骨架17的前端。所述中央盖子21由透明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
可在没有中央盖子21的情况下构成扬声器设备1。当安装中央盖子21时,为了允许在插入部分15中形成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有效地起低音反射孔15d的作用,外壳2必须形成有放热孔(未示出),用于排出在外壳2中被加热的空气。
基板22被安装到磁轭13的插入部分15的杆部15b的前表面上。利用降低接触热阻,并且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比如导热膏,高热导率粘合剂或导热胶带,把基板22附在杆部15b上。
例如,作为发光元件23的发光二极管(LED)被安装在基板22的前表面上。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23。例如,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发光元件23被布置在包括振动板20的中心轴P的轴Q上。
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连接到基板22,连接线24经低音反射孔15d,连接到布置在外壳2中的电路基板上的电源电路。
[扬声器设备的操作]
当向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扬声器设备1的音圈18施加驱动电流时,在磁路(驱动部分)生成推力,从而沿着前后方向(轴向)移动音圈骨架17,从而由于音圈骨架17的移动,振动板20振动。随后,输出用放大器80放大的声音。
不论是否输出声音,都能够从发光元件23向前射出光,作为照明光。当从发光元件23射出光时,在发光元件23和基板22生成热量,生成的热量从磁轭13的插入部分15被传导到底部平面部分14,然后从底部平面部分14放出。
于是,磁轭13充当放热部分(放热结构)或热控制元件,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
例如,当在外壳2的一部分中形成放热孔时,从底部平面部分14放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放热孔,被放出到扬声器设备1之外。
例如,当作为放热部分,用具有高放热性的材料,比如金属材料形成外壳2的一部分时,在设备中生成的热量可从底部平面部分14被传导到放热部分,从而把热量放出到设备之外。通过利用导热元件(比如热管)连接底部平面部分14和放热部分,或者使底部平面部分14的一部分与放热部分接触,可实现从底部平面部分14到放热部分的热传导。
[结论]
如上所述,扬声器设备1包括振动以输出声音的振动板20,使振动板20振动的驱动部分(磁路),发光的发光元件23,和充当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热控制元件的磁轭13。磁轭13的插入部分15设置在包括振动板20的中心轴P的轴Q上,发光元件23布置在插入部分15的前端面上。
磁轭13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以实现令人满意的放热。此外,发光元件23被布置在插入部分15的前端面上,所述插入部分15设置于包括振动板20的中心轴P的轴Q上。发光元件23不被布置在会干扰声音的位置,从而能够获得改善的音质。
作为放热部分,设置充当使振动板20振动的驱动部分(磁路)的磁轭13。于是,不必单独设置专用放热部分,从而由于组件数目的减少,能够提供结构简单并且紧凑的扬声器1。
此外,由于磁轭13的插入部分15形成有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15d,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改善的放热和低音的增强。
此外,由于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被布置在低音反射孔15d中,因此不需要仅仅用于容纳连接线24的空间,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于是能够提供尺寸较小的扬声器设备1。
另外,布置具有透光性或光漫射性的中央盖子21,以覆盖发光元件23。从而,中央盖子23保护发光元件23,使发光元件23总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光状态。
<放热结构的变形例>
下面,说明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放热结构的变形例(参见图5-11)。
下面说明的改进的放热结构与上面说明的放热结构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磁轭的结构,或者仅仅在于在磁轭上附加独立的热控制元件。于是,放热结构的下述说明将只详细说明与扬声器设备1的放热结构的差异。变形例和上述放热结构之间相似的其它特征用上面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在下文中将省略这些特征的说明。
[第一变形例]
现在说明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参见图5)。按照第一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包括磁轭13A。
磁轭13A被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磁轭13A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部平面部分14A,和从底部平面部分14A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部分15A,底部平面部分14A和插入部分15A是相互一体形成的。
磁轭13A形成有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贯穿插入部分15A和底部平面部分14A的中心部分的线收纳孔13a。
基板22被安装到插入部分15A的前表面上。
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被连接到基板22,穿过线收纳孔13a铺设连接线24,使连接线24连接到布置在外壳2中的电路基板上的电源电路。
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从磁轭13A的插入部分15A被传导到底部平面部分14A,然后从底部平面部分14A放出。
于是,磁轭13A充当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放热部分或热控制元件。
由于如上所述,在磁轭13A中形成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线收纳孔13a,因此不需要在磁路之外,提供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专用空间,从而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提供尺寸较小的扬声器设备1。
在按照第一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在把连接线24置于线收纳孔13a之后,可以填充线收纳孔13a。
[第二变形例]
下面说明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参见图6和7)。按照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包括磁轭13B和散热器25。
磁轭13B被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磁轭13B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部平面部分14B,和从底部平面部分14B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部分15B,底部平面部分14B和插入部分15B是相互一体形成的。
磁轭13B形成有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贯穿插入部分15B和底部平面部分14B的中心部分的轴收纳孔13b。
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形成的散热器25被安装到磁轭13B的后表面上。散热器25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座部分26,和从底座部分26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轴部分27,底座部分26和插入轴部分27是相互一体形成的。在底座部分26的中心附近的位置,底座部分26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底座部分26的插入孔26a。
散热器25的插入轴部分27具有比轴收纳孔13b的直径小的直径。散热器25的底座部分26的前表面被安装到底部平面部分14B的后表面上,插入轴部分27从轴收纳孔13b的后方,被插入轴收纳孔13b中。
当把插入轴部分27插入轴收纳孔13b中时,在插入轴部分27之外形成线收纳空间13c,在底座部分26中形成的插入孔26a与线收纳空间13c连通。
基板22被安装到散热器25的插入轴部分27的前表面上。
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连接到基板22,穿过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铺设连接线24,使连接线24连接到布置在外壳2中的电路基板上的电源电路。
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从散热器25的插入轴部分27被传导到底座部分26,然后从底座部分26放出。
于是,散热器25充当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放热部分或热控制元件。
由于利用散热器25,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因此在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获得改善的音质。
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分别形成于磁轭13B和散热器25中。于是,不必在磁路之外,提供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专用空间,从而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提供尺寸较小的扬声器设备1。
在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可用作低音反射孔。
在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以与按照第一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相同的方式,在把连接线24置于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之后,可以填充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
[第三变形例]
下面说明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参见图8)。按照第三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包括磁轭13B和散热器25C。
磁轭13B被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磁轭13B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部平面部分14B,和从底部平面部分14B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部分15B,底部平面部分14B和插入部分15B是相互一体形成的。
磁轭13B形成有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贯穿插入部分15B和底部平面部分14B的中心部分的轴收纳孔13b。
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形成的散热器25C被安装到磁轭13B的后表面上。散热器25C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座部分26,从底座部分26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轴部分27,和从插入轴部分27向后突出的多个散热片28,底座部分26,插入轴部分27和散热片28是相互一体形成的。底座部分26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底座部分26的插入孔26a。
散热器25C的插入轴部分27具有比轴收纳孔13b的直径小的直径。散热器25C的底座部分26的前表面被安装到底部平面部分14B的后表面上,插入轴部分27从轴收纳孔13b的后方,被插入轴收纳孔13b中。
当把插入轴部分27插入轴收纳孔13b中时,在插入轴部分27之外形成线收纳空间13c,在底座部分26中形成的插入孔26a与线收纳空间13c连通。
基板22被安装到散热器25C的插入轴部分27的前表面上。
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连接到基板22,穿过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铺设连接线24,使连接线24连接到布置在外壳2中的电路基板上的电源电路。
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从散热器25C的插入轴部分27和底座部分26被传导到散热片28,然后从散热片28放出。
于是,散热器25C充当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放热部分或热控制元件。
由于利用如上所述的散热器25C,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因此在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获得改善的音质。
布置在散热器25C上的散热片28提供更大的放热面积,从而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
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分别形成于磁轭13B和散热器25C中。于是,不必在磁路之外,提供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专用空间,从而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提供尺寸较小的扬声器设备1。
正如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一样,在第三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可用作低音反射孔。
在第三变形例的放热结构中,以与按照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的放热结构相同的方式,在把连接线24置于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之后,可以填充线收纳空间13c和插入孔26a。
[第四变形例]
下面说明按照所述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参见图9和10)。按照第四变形例的放热结构包括磁轭13D和散热器25D。
磁轭13D被安装到磁体12的后表面。磁轭13D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部平面部分14D,和从底部平面部分14D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部分15D,底部平面部分14D和插入部分15D是相互一体形成的。
磁轭13D形成有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贯穿插入部分15D和底部平面部分14D的中心部分的轴收纳孔13b。在磁轭13D的底部平面部分14D上,设置向下突出部14a,突出部14a沿着底部平面部分14D的圆周方向隔开。突出部14a形成有相应的面向下的螺纹孔14b。
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形成的散热器25D被安装到磁轭13D的后表面上。散热器25D具有大体圆盘状的底座部分26D,从底座部分26D的中心部分向前突出的插入轴部分27,和从插入轴部分27向后突出的多个散热片28,底座部分26D,插入轴部分27和散热片28是相互一体形成的。底座部分26形成有螺丝插入孔26a,螺丝插入孔26a在底座部分26D的外圆周部分,沿圆周隔开,并且沿着设备的前后方向贯通底座部分26D。
散热器25D的插入轴部分27具有比轴收纳孔13b的直径小的直径。散热器25D的底座部分26D的前表面与在底部平面部分14D上的突出部14a的后表面接触。例如,把螺丝元件200分别插入螺丝插入孔26a中,从而与螺纹孔14b啮合。从而,底座部分26D被安装到磁轭13D上,插入轴部分27从轴收纳孔13b的后方,被插入轴收纳孔13b中。
当把插入轴部分27插入轴收纳孔13b中时,在磁轭13D的底部平面部分14D和散热器25D的底座部分26D之间形成连通空间29,连通空间29与线收纳空间13c和大气连通。
基板22被安装到散热器25D的插入轴部分27的前表面上。
用于使发光元件23通电的连接线24连接到基板22,穿过线收纳空间13c和连通空间29铺设连接线24,使连接线24连接到布置在外壳2中的电路基板上的电源电路。
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从散热器25D的插入轴部分27和底座部分26D被传导到散热片28,然后从散热片28放出。
于是,散热器25D充当用于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的放热部分或热控制元件。
由于利用如上所述的散热器25D,放出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因此在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获得改善的音质。
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线收纳空间13c和连通空间29分别形成于磁轭13D和散热器25D中。于是,不必在磁路之外,提供用于收纳连接线24的专用空间,从而由于空间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提供尺寸较小的扬声器设备1。
此外,当发光元件23发光时生成的热量从散热器25D的插入轴部分27被传导到底座部分26D。此时,虽然底座部分26D与磁轭13D的底部平面部分14D的突出部14a接触,不过底座部分26D的前表面并不完全接触底部平面部分14D。从而,能够使散热器25D接触磁轭13D的面积保持较小。
从插入轴部分27传导到底座部分26D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被传导到磁轭13D,从而磁轭13D放出的热量较小。于是能够抑制热量对扬声器设备1的影响。
此外,由于散热器25D具备散热片28,因此能够获得极大的放热面积,从而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
在上面说明的例子中,散热器25D和磁轭13D是利用螺丝元件200结合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利用螺丝结合散热器25D和磁轭13D,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措施,比如粘合和焊接。
[其它变形例]
在上面说明的例子中,作为放热部分的磁轭13和13A及散热器25、25C和25D被用作热控制元件。把热量传送到放热部分的热管30可用作热控制元件(参见图11)。
利用导热膏或高热导率粘合剂,把热管30的前端连接到电路基板22,热管30的后端被连接到放热部分31。
例如,外壳2的一部分可用作放热元件31,外壳的所述部分是金属材料,并且具有高的放热性。
当如上所述,使用热管30作为热控制元件时,在保持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获得较高的音质。
由于热管30的使用使得可以把热量传导到期望的位置,因此在实现高水平的放热性的时候,能够高自由度地设计扬声器设备1。
上述实施例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都只是本公开的具体实现方式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应被视为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的限制。
本公开包含与在2011年3月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1-049027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引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扬声器设备,包括:
以在中央具有中心孔的圆环状形成的、通过振动而输出声音的振动板;
使振动板振动的驱动部分;
发光的发光元件;和
放出发光元件发光时生成的热量或者把所述热量传导到放热部分的热控制元件,其中
热控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包括所述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
所述发光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热控制元件的端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备,还包括:
作为所述热控制元件设置的用于放热的放热部分,其中
所述驱动部分的一部分被用作所述放热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备,其中
在所述热控制元件的设置在包括所述振动板的中心轴的轴上的部分的外圆周侧形成有空间,并且
所述空间被用作增强低音的低音反射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设备,还包括
使所述发光元件通电的连接线,其中
所述连接线被置于低音反射孔中。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备,其中使用散热器作为所述热控制元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设备,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备,还包括
作为所述热控制元件设置的、把热量传导到所述放热部分的热管。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备,还包括布置成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中央盖子,所述中央盖子具有透光性或光漫射性。
CN2012100493866A 2011-03-07 2012-02-29 扬声器设备 Pending CN1026856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9027A JP5644593B2 (ja) 2011-03-07 2011-03-07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11-049027 2011-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651A true CN102685651A (zh) 2012-09-19

Family

ID=4585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93866A Pending CN102685651A (zh) 2011-03-07 2012-02-29 扬声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702B2 (zh)
EP (1) EP2498512B1 (zh)
JP (1) JP5644593B2 (zh)
CN (1) CN102685651A (zh)
AU (1) AU2012200533A1 (zh)
CA (1) CA276666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370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指向性喇叭及包括其的led照明灯具
CN107534821A (zh) * 2015-02-27 2018-01-02 原生设计有限公司 光与扩音器驱动器装置
CN109552163A (zh) * 2017-09-25 2019-04-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声音发生器系统
WO2020259530A1 (en) * 2019-06-26 2020-12-30 Goertek Inc. Acoustic reflector and acoustic electronics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51335U (zh) * 2012-04-02 2012-11-2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箱
KR102022285B1 (ko) * 2013-01-04 2019-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피커
US20140224569A1 (en) * 2013-02-13 2014-08-14 Pellisari, LLC Reflex Tube for a Ported Speaker
US20140286011A1 (en) * 2013-03-14 2014-09-25 Aliphcom Combination speaker and light source powered using light socket
FR3015166B1 (fr) * 2013-12-18 2017-07-14 Devialet Enceinte acoustique comprenant une paroi externe non conductrice de la chaleur, un haut-parleur electrodynamique et un circuit electronique de commande
KR101532512B1 (ko) * 2014-03-31 2015-06-29 곽원택 욕실 설치형 무선스피커
TWM491131U (zh) * 2014-08-27 2014-12-01 Illuminati Entpr Co Ltd 整合揚聲器的崁燈
CN105592386A (zh) * 2016-03-11 2016-05-18 嘉兴万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功率扬声器
US11031521B2 (en) * 2017-04-07 2021-06-08 New Asia Group Holdings Limited Flexible transparent thin film
EP3653932B1 (en) * 2017-07-11 2022-02-2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speaker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light and sound from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speaker function
KR102412039B1 (ko) * 2017-07-12 2022-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음향 장치를 이용한 방열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028594B2 (ja) * 2017-09-21 2022-03-02 株式会社アイ・ライ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照明器具
US11193655B2 (en) 2017-10-16 2021-12-07 Enlightened Audio Inc. Ligh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419855B2 (en) * 2017-11-30 2019-09-17 Apple Inc. Cooling for audio applian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7958A (en) * 1993-07-07 1997-10-14 Leistritz Ag & Co Abgastechnik Active sound damper
CN1222194C (zh) * 2002-05-17 2005-10-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的环绕件
CN201114660Y (zh) * 2007-09-21 2008-09-10 丁峰 一种带发光体的扬声器及报警装置
US7804976B1 (en) * 2006-10-10 2010-09-28 Wayne Parham Radiant cooler for loudspeak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698U (zh) * 1979-06-19 1981-01-10
JPS57117894U (zh) * 1981-01-13 1982-07-21
JPS61119488U (zh) * 1985-01-08 1986-07-28
JPH01149191U (zh) * 1988-04-04 1989-10-16
JP2000152380A (ja) * 1998-11-09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JP2001095074A (ja) 1999-09-24 2001-04-0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照明付ダイナミック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JP2001197579A (ja) * 2000-01-17 2001-07-19 Kenwood Corp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付きスピーカー
JP2001238283A (ja) * 2000-02-23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JP3614342B2 (ja) * 2000-02-23 2005-01-26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付きスピーカ
JP2002010391A (ja) * 2000-06-19 2002-01-11 Sony Corp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スピーカにおける漏洩磁束減少方法
JP3961987B2 (ja) * 2003-06-11 2007-08-22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構造
JP3894333B2 (ja) * 2004-11-19 2007-03-22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付きスピーカ
US7784957B2 (en) 2005-06-17 2010-08-31 Wright Doug S Recessed light fixture and speaker combination
JP4835138B2 (ja) 2005-12-09 2011-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US8042961B2 (en) 2007-12-02 2011-10-25 Andrew Massara Audio lamp
JP2010057092A (ja) 2008-08-29 2010-03-11 Onkyo Corp スピーカー
JP2010263512A (ja) 2009-05-11 2010-11-18 Sony Corp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11029800A (ja) 2009-07-23 2011-02-10 Sony Corp スピーカー装置およびスピーカー装置形成方法
JP2011049027A (ja) 2009-08-27 2011-03-10 Kyocera Corp 配線固定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7958A (en) * 1993-07-07 1997-10-14 Leistritz Ag & Co Abgastechnik Active sound damper
CN1222194C (zh) * 2002-05-17 2005-10-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的环绕件
US7804976B1 (en) * 2006-10-10 2010-09-28 Wayne Parham Radiant cooler for loudspeakers
CN201114660Y (zh) * 2007-09-21 2008-09-10 丁峰 一种带发光体的扬声器及报警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821A (zh) * 2015-02-27 2018-01-02 原生设计有限公司 光与扩音器驱动器装置
CN112291684A (zh) * 2015-02-27 2021-01-29 祖玛阵列有限公司 光与扩音器驱动器装置
US10924832B2 (en) 2015-02-27 2021-02-16 Zuma Array Limited Light and loudspeaker driver device
TWI737593B (zh) * 2015-02-27 2021-09-01 英商祖瑪陣列有限公司 光與擴音器驅動器裝置
CN106470370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指向性喇叭及包括其的led照明灯具
CN109552163A (zh) * 2017-09-25 2019-04-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声音发生器系统
CN109552163B (zh) * 2017-09-25 2023-08-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声音发生器系统
WO2020259530A1 (en) * 2019-06-26 2020-12-30 Goertek Inc. Acoustic reflector and acoustic electronics device
CN114270872A (zh) * 2019-06-26 2022-04-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声反射器和声学电子装置
US11363360B2 (en) 2019-06-26 2022-06-14 Goertek Inc. Acoustic reflector and acoustic electronics device
CN114270872B (zh) * 2019-06-26 2023-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声反射器和声学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00533A1 (en) 2012-09-27
CA2766660A1 (en) 2012-09-07
US8995702B2 (en) 2015-03-31
EP2498512A2 (en) 2012-09-12
EP2498512B1 (en) 2017-09-20
JP2012186700A (ja) 2012-09-27
US20120230499A1 (en) 2012-09-13
EP2498512A3 (en) 2014-04-16
JP5644593B2 (ja)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5651A (zh) 扬声器设备
JP6281626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5861716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5699941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US10924832B2 (en) Light and loudspeaker driver device
JP5713119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2013145634A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2009505376A (ja) 音響発光装置
JP5817532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WO2019073401A1 (en) LOUDSPEAKER DEVICE AND ELECTRIC LIGHTING
JP2005252915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5880245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5906916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2013120728A (ja) 照明装置
JP4893513B2 (ja) スピーカ
CN219269043U (zh) 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JP2006340158A (ja) スピーカ
JP2013140729A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JP2013140749A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KR101600485B1 (ko) 조명이 융합된 휴대용 스피커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