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6324A -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6324A
CN102666324A CN2009801627864A CN200980162786A CN102666324A CN 102666324 A CN102666324 A CN 102666324A CN 2009801627864 A CN2009801627864 A CN 2009801627864A CN 200980162786 A CN200980162786 A CN 200980162786A CN 102666324 A CN102666324 A CN 102666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body
container
nozzle
attraction
su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7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野武彦
浅野晴光
浅井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6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24Gas suc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42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8Devices for emptying storage spaces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没有剩余地进行吸引、输送如下状态的、置于圆桶之类的容器内的粉粒体,即因经过一段时间后由粉粒体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固结、由来自外部的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较差。粉粒体的吸引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可动工作台(2、3),其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并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驱动机构(8),其用于驱动可动工作台;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其位于可动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吸引喷嘴升降机构(12),其用于使吸引喷嘴在载置于可动工作台上的容器内升降;以及控制装置,其对驱动机构以及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进行控制,使可动工作台移动并将吸引喷嘴插入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容器内的粉粒体。

Description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没有剩余地吸引如下状态的、置于圆桶之类的容器内的粉粒体的装置以及方法,即、因经过一段时间后由粉粒体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固结、由来自外部的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较差的状态。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方法,在吸引并输送流动性较差的粉粒体的装置中,将容器载置于水平的工作台上并使其旋转,并且将L字形的吸引喷嘴从上部放入容器中,通过旋转运动和喷嘴的升降以及横向运动对粉粒体进行喷嘴吸引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2001-130743号公报)。
然而,在吸引已固结的粉粒体的情况下,由于粉粒体变硬或者变坚固,所以比喷嘴口径大的物体变成成为喷嘴的盖的状态并阻塞喷嘴。因此,需要吸引将粉粒体粉碎而成的较小(较细)物体的装置。若将喷嘴插入到容器中进行粉碎并欲进行吸引,则沿横向对喷嘴前端施加力,可能会产生喷嘴破损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吸引时必须使喷嘴缓慢地下降,并且一点点地进行吸引。
另外,使圆桶倾斜并使其旋转来吸引集聚在其下方的粉粒体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2003-072954号公报)也相同,若将喷嘴插入到容器中,则沿横向对喷嘴前端施加力,从而可能会产生喷嘴破损的情况。综上所述,由于粉粒体不是流态化,所以在不碰触喷嘴的部分产生死角而无法可靠地进行吸引。为了使粉粒体流态化而尝试导入空气,结果粉粒体猛烈地飞散。
因此,需要没有剩余地吸引置于圆桶之类的容器内的粉粒体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没有剩余地吸引并输送如下状态的、置于圆桶之类的容器内的粉粒体,即、因经过一段时间后由粉粒体自身的重量而引起固结、由来自外部的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较差的状态。其中,此处,“输送”并非一定是指向远距离位置输送置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还包括为了向例如邻接地配置的其他容器转移而移动粉粒体。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使吸引源的吸引风量尽可能少以及提高操作者、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用于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的装置,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可动工作台,该可动工作台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并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可动工作台;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该吸引喷嘴位于上述可动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该吸引喷嘴升降机用于使上述吸引喷嘴在载置于上述可动工作台上的容器内升降;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上述驱动机构以及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进行控制,在使可动工作台移动的同时,将吸引喷嘴插入到上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上述容器内的粉粒体。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用于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的装置,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固定工作台,该固定工作台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在水平面内被固定,并且具有测量机构;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该吸引喷嘴位于上述固定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吸引喷嘴驱动机构,该吸引喷嘴驱动机构用于使上述吸引喷嘴在载置于上述固定工作台上的容器内升降以及在水平方向移动;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上述驱动机构以及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进行控制,将吸引喷嘴插入到上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上述容器内的粉粒体。
另外,本发明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对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的盖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盖检测装置以及/或者对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载置于可动工作台或者上述固定工作台进行检测的容器检测装置,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能够提供通过利用隔板包围本发明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来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性的粉粒体的吸引系统。在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中,在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的上方具备集尘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的吸引方法是在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时使用了第一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载置于可动工作台上的工序;利用驱动机构将上述可动工作台移动至任意位置的工序;以及将吸引喷嘴插入到上述容器内的多个位置来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吸引方法是在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时使用了第二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载置于固定工作台上的工序;以及将吸引喷嘴插入到上述容器内的多个位置来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
并且,由于通过将贮存有上述粉粒体的容器的尺寸输入到控制装置来计算将吸引喷嘴插入到该容器内的位置,并设定最佳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所以对于各种大小的容器均能够设定最佳的吸引喷嘴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
另外,在上述吸引工序中,能够根据容器内的粉粒体的剩余量、压力传感器的实测值使吸引源的风量可变,从而进行该吸引工序。
在粉粒体的剩余量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吸引源的风量来大量地吸引粉粒体,在粉粒体的剩余量少时,能够通过将吸引源的风量减少至吸引所需要的最佳风量而节省能量。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通过使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且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的可动工作台移动至容器的适当位置并且将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插入到容器内来吸收容器内的粉粒体,或者通过将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固定在工作台上并将双层构造吸引喷嘴插入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容器内的粉粒体,能够没有剩余地吸收容器内的粉粒体,另外,通过向控制装置输入容器的尺寸,能够确定吸引喷嘴的最佳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因此,能够实现吸引时间的缩短。并且,通过将粉粒体的剩余量、压力传感器的实测值反馈至控制装置,能够使吸引源的风量可变从而能够实现吸引源高效地运转,并能够起到可节省能量等效果。
并且,通过本说明书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详细的说明和特定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加以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当然能够从该详细的说明进行各种变更和改变。
申请人并不意图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奉献给公众,在公开的改变、替代方案中,在语言上可能未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改变和替代方案在等同论下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对于名词以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并未特别指示、或者只要根据上下文没有明确否定,则应当解释为包含单数和复数两者。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一个示例或者示例性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出于容易说明本发明的意图,只要并未特别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吸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吸引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吸引喷嘴的剖视图。
图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系统的一实施例。
图5是本发明的吸引喷嘴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的一个例子。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模拟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它吸引装置以及吸引系统的侧视图。
图9是对吸引的路径图案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吸引的路径图案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并且表示使吸引喷嘴在容器内旋转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互相同或者相当的装置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基于图1~图3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吸引装置1构成为包括:可动工作台,其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M的容器4,并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驱动机构5,其用于驱动该可动工作台;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其位于上述可动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以及吸引喷嘴升降机构12,其用于使上述吸引喷嘴11在载置于上述可动工作台上的容器4内升降。
上述可动工作台由沿X-Y轴方向移动的X轴用可动工作台2以及Y轴用可动工作台3构成。X轴用可动工作台2是沿X方向移动的工作台,Y轴用可动工作台3是沿Y方向移动的工作台。此外,Y轴用可动工作台3载置于X轴用可动工作台2的上表面。
另外,上述驱动机构5由驱动上述X轴用可动工作台2的X轴用可动工作台驱动机构5a以及驱动上述Y轴用可动工作台3的Y轴用可动工作台驱动机构5b构成。
该X轴用可动工作台驱动机构5a由位于X轴用可动工作台2下部的与可动工作台2的长边正交并与可动工作台2的底面接触的多根辊7、和位于该可动工作台2的长边侧面的用于使可动工作台2在该辊7上往复移动的气缸6构成。
另外,该Y轴用可动工作台驱动机构5b由位于Y轴用可动工作台2的上表面的与可动工作台2的长边平行地与可动工作台3的底面接触的辊9、和位于该可动工作台3的边侧面的用于使可动工作台3在该辊9上往复移动的气缸8构成。
只要能够使XY轴用可动工作台2、3往复移动,则上述气缸6、8可以是任意结构,但需要具有较高的停止精度并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因此,认为最佳使用伺服缸,但是在降低停止精度亦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兼用其他定位机构和马达驱动、油空压气缸。
如图3所示,上述吸引喷嘴11形成为具有下端敞开的圆柱状的内筒11a、和同轴地覆盖内筒11a的外筒11b的双层构造,利用该内筒11a外表面与外筒11b内表面设置能够向其导入外部空气的通路S。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内筒11a的直径与该外筒11b的直径之比设为1.5左右,但是认为该比率根据粉粒体M的材质、比重等发生变化。
另外,该外筒11b通过多个支柱11c与该内筒11a连结而被保持。
并且,该外筒11b的下端比该内筒11a的下端突出,从而形成在将粉粒体M吸入到内筒11a的同时将由上述通路S导入的外部空气与粉粒体M混合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内筒11a的下端与外筒11b的下端的阶梯差设为10mm~20mm。若该阶梯差较小,则外部空气与粉粒体M混合的空间缩小,从而无法充分确保粉粒体M的流动性,若阶梯差较大,则总是吸引外部空气而导致粉粒体M的吸引效率降低。
另外,该外筒11b设置为具有如下长度,即、当其下端位于容器4的底面附近时,外筒11b的上端总是位于比粉粒体M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通过使用该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能够使空气与粉粒体M混合,使处于因由自重、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较差的状态的粉粒体M的流动性提高,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吸引。
另外,上述吸引喷嘴11安装于用于将吸引喷嘴11插入到容器4内的吸引喷嘴升降机构12。
该喷嘴升降机构12构成为包括:臂14,在其端部安装有上述吸引喷嘴11;气缸15,其安装于该臂14的、与吸引喷嘴1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以及基台13,其用于安装该气缸15。该吸引喷嘴11通过该气缸15的伸缩而经由该臂14进行升降。
只要能够使吸引喷嘴11升降,则上述气缸15可以是任意结构,但需要具有较高的停止精度并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因此,认为最佳使用伺服缸,但是在降低停止精度亦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兼用其他定位机构和马达驱动、油空压气缸。
图4表示整个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系统。利用吸引源19经由吸引软管道18使集尘器17变成负压状态,通过吸引软管16并利用吸引喷嘴11吸引粉粒体M。被吸引出的粉粒体M暂时由集尘器17捕集,并通过回转阀20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鼓风机作为吸引源19。该吸引源19是使负压状态产生的设备即可,可以使用环形鼓风机、真空泵等作为吸引源19。
在上述集尘器17的入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1,在进行吸引时该压力传感器21确认上述吸引软管16内是否发生堵塞。
另外,设置有控制装置22,该控制装置22控制相对于上述气缸6、气缸8、气缸15以及上述吸引源19、压力传感器21的输入输出。
将载置于Y轴用可动工作台3上的容器4的尺寸作为初始设定而输入至该控制装置22,计算为了完全吸收容器4内的粉粒体M而将吸引喷嘴11插入到容器内的位置,并设定最佳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即,在几何学上计算插入吸引喷嘴11的位置至少能够将容器4内的所有粉粒体M吸引并且可动工作台的水平移动距离较短的路径图案。
此外,通过使吸引喷嘴11一边进行吸引一边下降→在容器底面部停止→一边进行吸引一边上升→在容器的上表面停止→向接下来的插入位置移动和使吸引喷嘴11动作而使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成为一道工序。上述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是指设定在容器上进行上述吸引工序的位置的路径图案,是适当地设定了该位置的适当位置。
上述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由容器的开口面积相当于多少个吸引喷嘴11的截面积决定。图5是图案的一个例子。在该例中,使吸引喷嘴11按顺序从1移动到19的位置,并进行19次上述吸引工序。
此外,如果想要减少容器内的粉粒体M的剩余量,也能够指示控制装置22进一步增加次数。
如果决定了吸引喷嘴11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则由控制装置22向气缸6、气缸8、气缸15发出行程量的指示,使吸引喷嘴11前端向目的位置移动。在进行吸引时、吸引后,根据载荷计10的值可知粉粒体M的剩余量或者吸引量,因此,重复多次吸引喷嘴11的动作工序,进行吸引直到没有剩余量。
能够随着粉粒体M的剩余量减少、粉粒体M的上表面高度降低而缩短吸引喷嘴11的下降上升距离。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载荷计,但是,即使在没有载荷计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行几次尝试吸引来决定吸引喷嘴11的插入位置的图案,并能够通过手动设定控制装置22来进行吸引。
图6、图7表示在现有技术以及本发明中对已固结的粉粒体M进行实施的情况下的模拟状况。假设作为对象的粉粒体M以初始状态填充于100cc容器时的体积与重量为1.48g/cc,并且粉粒体M因在容器内经过一段时间后由粉粒体的重量而引起的固结、由向容器施加的外部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变差,对上述的初始状态的粉粒体进行180次敲击,从而形成体积与重量为2.35g/cc的状态。
图6的现有技术是将容器30载置于水平的工作台并使其旋转,将L字形的吸引喷嘴31从上部放入容器30中,并利用旋转运动和吸引喷嘴31的升降以及横向运动进行吸引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即便使容器30旋转也只能吸引粉粒体M的表面的一部分,若保持原样运转,则沿横向对吸引喷嘴31施加力,吸引喷嘴31破损的可能性增高。
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如果通过利用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限定粉粒体量的和吸入空气,从而多次实施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则能够高效地进行吸引。
如图7所示,上述限定粉粒体量是指外筒11b拦住位于吸引喷嘴11的外周的粉粒体M,仅吸引进入到由内筒11a的下端与外筒11b的下端形成的、供粉粒体M与外部空气混合的空间的粉粒体M。
此外,吸引喷嘴11在中途停止是因为本发明的吸引是通过多次实施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来完全地吸引粉粒体M,图7示出了吸引喷嘴11的动作工序的中途。
表1表示假定以初始状态填充于100cc容器时的、体积与重量为1.48g/cc的粉粒体因在容器内经过一段时间后由粉粒体的重量而引起的固结、由对容器施加的外部振动而引起的固结、湿气等导致流动性变差,对上述的初始状态的粉粒体敲击180次,使其变成体积与重量为2.35g/cc的状态后放入圆桶中,并利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进行吸引后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施四次吸引190kg的粉粒体的吸引工序,能够完全吸引粉粒体。相对于此,在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无法全部吸引。
[表1]
Figure BDA00001737634700091
在万一吸引喷嘴11在运转中堵塞了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21的值朝负压侧摆动,因此,通过暂时增大吸引源19的风量、或者减缓气缸15的下降速度,能够防止吸引喷嘴11发生堵塞。在粉粒体较少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所使用的能量,也可以降低吸引源19的风量来进行吸引。综上所述,能够加快Z轴方向的移动,从而能够提升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运转。
接下来,参照图8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是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的侧视图。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具备:固定工作台32,其将贮存有粉粒体M的容器4固定在水平面上而载置;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其位于固定工作台32的上方,并与吸引源(未图示)连接;吸引喷嘴驱动机构42,其使吸引喷嘴11在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上的容器4内升降,并使吸引喷嘴11在水平方向移动。
固定工作台32以引导的方式固定容器4,但优选简单的构造。但是,固定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引导方式,也可以通过夹紧方式等进行固定。将容器4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后,利用引导件34将容器4固定于恒定的位置。
吸引喷嘴驱动机构42具备:臂44,在其端部安装有吸引喷嘴11;气缸45,其支承臂44的、与吸引喷嘴1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气缸(未图示),其设置于气缸45并使臂44上下移动,吸引喷嘴11通过气缸45的伸缩而经由臂14升降。气缸45被气缸支承体46以垂直朝向的方式支承。气缸支承体46能够在保持垂直地支承气缸45的状态下在水平方向移动。气缸支承体46能够以与之前对可动工作台2、3进行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水平方向移动,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吸引喷嘴11或者臂44具备检测是否从容器4取下了盖的盖检测机构38。通常以盖上了盖的状态输送贮存粉粒体M的容器4。因此,在对容器4内的粉粒体进行吸引、输送前需要取下盖。如果使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在没有取下盖的状态下运转,则可能会损坏吸引喷嘴11或者吸引喷嘴驱动机构42等。因此,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具备盖检测机构38,该检测机构38检测盖的有无,并与控制装置22(参照图4)通信。作为盖检测机构38,除了激光式、磁力式以外,还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检测。如果没有盖,则保持原样继续进行作业,但是在检测到在容器4上有盖的情况下,则停止作业,并根据需要发出警报。
另外,若尽管容器4未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还使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运转,则在应接受粉粒体M的后续工序中不供给粉粒体M,从而产生时间的浪费,可能会引起后续工序中的制造误差、产品不良等。因此,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具备容器检测机构36,该容器检测机构36检测在固定工作台32是否载置有容器4并与控制装置22(参照图4)通信。容器检测机构36可以使用公知的检测方法,另外,还可以兼作上述的盖检测机构38,或者兼作后面进行说明的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
另外,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具备对贮存有被吸引的粉粒体M的容器4的粉粒体M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该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检测容器4中的粉粒体M的剩余量并与控制装置22(参照图4)通信。通过检测粉粒体M的剩余量,除了能够知道吸引作业的结束以外,还能够调整运转,以便在粉粒体M的剩余量减少时例如增加吸引所需要的风量、或者在吸引底部的粉粒体M时增加风量进行吸引,从而提高效率。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多为重量计,但也可以使用形状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来检测容器4中的粉粒体M的剩余量。
接着,对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将贮存粉粒体M的容器4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利用引导件34将容器4固定在固定工作台42上的规定位置。将容器4固定于规定位置后,起动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首先,利用容器检测机构36检测容器4是否固定在固定工作台32上。在容器未固定在固定工作台4上时,中止以后的运转并根据需要发出警报。接下来,利用盖检测机构38确认容器4的盖的有无,如果没有盖则转移至以后的运转。在检测到盖后,中止以后的运转,并根据需要发出警报。
接下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路径图案或者根据容器4的尺寸计算出的最佳路径图案,利用吸引喷嘴驱动机构42将吸引喷嘴11移动至规定位置,并使吸引喷嘴11在该位置下降至容器4内。然后,利用吸引喷嘴11吸引容器4内的粉粒体M。在结束一个位置的吸引后,使吸引喷嘴4上升至粉粒体M的上方,根据路径图案将其移动至下一个位置,并在该位置下降,再次进行吸引。反复进行该动作来对容器4内的粉粒体M进行吸引。
与利用吸引装置1进行说明的相同,通过使用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11吸引粉粒体M,能够将粉粒体与空气混合,从而可靠地进行吸引。另外,吸引喷嘴11、臂44等通常比载置有贮存粉粒体的容器4的可动工作台2、3轻,与用于使可动工作台2、3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能量相比,用于使吸引喷嘴11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能量更为节省,并且容易提高精度。另外,在使用重量计作为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的情况下,由于将容器4固定于规定位置,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重量,即、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粉粒体剩余量的检测。
在吸引粉粒体的过程中,若利用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检测容器4中的粉粒体M的剩余量,则在粉粒体的剩余量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吸引源的风量来大量地吸引粉粒体,在粉粒体的剩余量少时,能够通过将吸引源的风量减少至吸引所需要的最佳风量来实现能量的节省。另外,能够减少在对底部进行吸引时增加风量也无法吸引而残留的粉粒体的量。并且,伴随着粉粒体的减少,能够缩短使吸引喷嘴11升降的距离(使吸引喷嘴11的前端上升至粉粒体的上方的距离),从而能够节省时间、能量。
接下来,参照图9对进行吸引的最佳路径图案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优选吸引喷嘴11的水平移动距离较短以便能够一笔画出路径图案。而且,各喷嘴吸引位置间的距离由例如硬度、粘着力、密度等的粉粒体的性状分离决定,设定为即使分离也能够吸引它们之间的粉粒体的距离。如果已知粉粒体的性状,则通过将容器4的大小输入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计算在几何学上最佳的、即吸引位置较少并且吸引喷嘴11的移动距离较短并能够吸引所有粉粒体的路径图案。在粉粒体的性状未知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几次粉粒体的吸引可知其性状,或者可以计测即使分离也能够吸引它们之间的粉粒体的距离。
图10所示的吸引的路径图案是使吸引喷嘴11在容器4内旋转的图案。在使吸引喷嘴11在容器内旋转来吸引粉粒体的情况下,在运转的初期,不使吸引喷嘴11下降至容器底面部,而将吸引喷嘴11的前端略微插入到粉粒体中,可以使其一边吸引粉粒体一边旋转。这样,通过缩短插入到粉粒体的吸引喷嘴11的长度,能够减少在旋转时作用于吸引喷嘴11的横向的力,从而防止吸引喷嘴11的损伤。此外,由于吸引喷嘴11是双层构造,所以能够吸引喷嘴前端周围的粉粒体,并能够减少在使吸引喷嘴11旋转时作用的横向的力。以使其不受到较大的横向的力的程度将吸引喷嘴11插入到粉粒体中一边进行吸引一边旋转,并使吸引喷嘴11在容器4内缓慢地下降,来吸引粉粒体。
接下来,返回图8对具备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和包围吸引装置30的隔板(partition)的粉粒体的吸引系统进行说明。隔板50由例如金属性的框架、和该框架所支承的透明的树脂形成。隔板50也可以是其他构成,但优选具有即使被人碰到也不会倒塌的强度、和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内部的透明性。隔板50基本上包围整个粉粒体的吸引装置30,防止在吸引作业或者伴随着吸引作业的作业中从粉粒体产生的粉尘的飞散,并且设置为操作人员等不会无意中靠近作业中的吸引装置30。此外,控制装置22(参照图4)等可以不必一定设置于隔板50内。隔板50的高度比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的容器4高,在从上部向外部流出的粉尘为微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覆盖隔板50的上部。
在隔板50设置有用于将容器4搬入搬出的出入口、和用于供操作人员操作和维护吸引装置30的出入口。可以将这些出入口设置为一个共用出入口。为了供操作人员操作吸引装置30,无需将上述出入口设置为大到可使人通过的程度的出入口,而可以设置为放入手进行操作的窗口。此外,在安全方面优选出入口构成为在吸引装置30的动作中上锁,在吸引装置30的动作中,人不进入隔板50内部,且人不靠近不碰触工作中的吸引装置30。
另外,可以在贮存有被吸引的粉粒体的容器4的正上方设置集尘罩52。集尘罩52由覆盖容器4的上方的罩、从罩吸引空气的管道(未图示)、空气的过滤器(未图示)、以及吸引空气的鼓风机等(未图示)构成。通过具备集尘罩52,可将从容器4产生的粉尘集尘,从而防止粉尘向外部流出。此外,利用集尘罩52对空气进行的吸引与利用吸引喷嘴11进行的吸引不同,可以利用微小的流量进行吸引,从而吸引在空气中飞散的粉尘。另外,在操作人员为了进行吸引装置30的维护或者容器4的搬入搬出、盖的取下而进入隔板50内时,集尘罩52也继续进行吸引,从而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吸入粉尘,即使粉尘对人体有害,也能够将对人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
此外,优选将集尘罩52设置为容易装卸的构造,使其在进行容器4的搬入搬出时可容易地取下。而且,优选还利用传感器检测集尘罩52的装卸,并与控制装置22(参照图4)通信,从而能够在操作吸引装置30时可靠地安装集尘罩52。
实施例1
使用图8所示的吸引系统进行粉粒体的吸引实验来作为实施例。将贮存有200kg的密度2.35g/cm3的粉粒体(与表1中示出的结果的实际测量相同)的圆桶作为容器4载置于固定工作台32,并利用引导件将容器4固定于规定位置。利用激光式盖检测机构38检测盖的有无,利用最大计测重量300kg的负载传感器计测圆桶的重量,检测在固定工作台32上是否载置有圆桶、和粉粒体剩余量。使用水平方向动力0.75kW、升降方向动力0.4kW的气缸作为喷嘴驱动装置42,并将最大移动速度设为400mm/s。在铝框架上使用PET材料的罩作为隔板50,其上表面亦被覆盖,并在其中装入吸引装置30。
使用容量3.0m3/min×-40kPa的、通过逆变器能够对应至1.5m3/min~4.0m3/min的罗茨鼓风机(Roots Blower)作为吸引鼓风机,并使其以2.6m3/min运转。将树脂软管与SUS304清洁管连接后作为吸引管道使用。
在以上述的条件并采用图9所示的路径图案吸引粉粒体时,8分钟时间能够吸引100kg、即一半的粉粒体。即使在吸引粉粒体后,在吸引喷嘴11也没有发现变形。另外,在进行吸引时也没有观测到飞散到外部的粉尘。
在到目前为止的说明中,将隔板50、集尘罩52、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53、容器检测机构36、盖检测机构38作为针对吸引装置30而设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对于吸引装置1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设置。吸引装置1与吸引装置30在使相对于可动工作台上的容器4位置固定的吸引喷嘴升降还是使可相对于固定工作台上的容器4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吸引喷嘴升降的方面不同,其他结构可互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根据粉粒体的剩余量多次进行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能够没有剩余地进行吸引,因此,除了本实施例的粉粒体M以外也能够大量地吸收已固结的粉粒体、流动性较差的粉粒体。

Claims (12)

1.一种粉粒体的吸引装置,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用于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的装置,
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
可动工作台,该可动工作台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并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可动工作台;
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该吸引喷嘴位于所述可动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
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该吸引喷嘴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吸引喷嘴在载置于所述可动工作台上的容器内升降;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驱动机构以及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进行控制,
在使可动工作台移动的同时,将吸引喷嘴插入到所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所述容器内的粉粒体。
2.一种粉粒体的吸引装置,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用于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的装置,
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
固定工作台,该固定工作台用于载置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在水平面内被固定,并且具有测量机构;
双层构造的吸引喷嘴,该吸引喷嘴位于所述固定工作台的上方,并与吸引源连接;
吸引喷嘴驱动机构,该吸引喷嘴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吸引喷嘴在载置于所述固定工作台上的容器内进行升降以及在水平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吸引喷嘴升降机构进行控制,
将吸引喷嘴插入到所述容器的适当位置来吸引所述容器内的粉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工作台以引导的方式固定所述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盖检测装置,该盖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容器的盖的有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容器检测装置,该容器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容器载置于所述可动工作台或者所述固定工作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粒体的吸引装置具备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该粉粒体剩余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容器的粉粒体的剩余量。
7.一种粉粒体的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粒体的吸引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以及
包围所述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载置于由所述隔板包围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可动工作台或者固定工作台的、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的上方,具备对从所述容器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罩。
9.一种粉粒体的吸引方法,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是在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时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
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具有:
将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载置于可动工作台上的工序;
利用驱动机构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移动至任意位置的工序;以及
将吸引喷嘴插入到所述容器内的多个位置来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
10.一种粉粒体的吸引方法,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是在对贮存于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输送时使用了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
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具有:
将贮存有粉粒体的容器载置于固定工作台上的工序;
利用驱动机构将所述吸引喷嘴移动至任意位置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吸引喷嘴插入到所述容器内的多个位置或者使吸引喷嘴在所述容器内旋转来吸引粉粒体的吸引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贮存有所述粉粒体的容器的尺寸输入到控制装置来计算将吸引喷嘴插入到该容器内的位置,并设定最佳的插入位置的路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的吸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工序中,根据容器内的粉粒体的剩余量、压力传感器的实测值使吸引源的风量可变,从而进行该吸引工序。
CN2009801627864A 2009-12-10 2009-12-10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Pending CN1026663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70700 WO2011070668A1 (ja) 2009-12-10 2009-12-10 粉粒体の吸引装置、粉粒体の吸引システムおよび吸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6324A true CN102666324A (zh) 2012-09-12

Family

ID=4414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7864A Pending CN102666324A (zh) 2009-12-10 2009-12-10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26773B2 (zh)
JP (1) JP5516597B2 (zh)
KR (1) KR20120114255A (zh)
CN (1) CN102666324A (zh)
WO (1) WO201107066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302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刘柱源 一种电动喷微粒装置
CN107135840A (zh) * 2017-05-25 2017-09-08 巫溪县常青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花盆与花卉基质分离装置
CN107150905A (zh) * 2016-03-04 2017-09-12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及装设该装置的粉罐车以及吸料方法
CN108820888A (zh) * 2018-06-13 2018-11-16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电子分药设备上的药物输出装置
CN109470816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料检测设备的测试样品收集排放装置
CN111392431A (zh) * 2020-03-04 2020-07-10 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
CN111396911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 碳酸氢钠下料装置
CN111762575A (zh) * 2019-04-01 2020-10-13 株式会社川田 粉粒体抽吸装置
CN112110209A (zh) * 2020-08-21 2020-12-22 阜阳九珍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鸡精生产设备的自动吸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0452A1 (de) * 2014-01-13 2015-07-16 Hecht Technologie Gmbh Entleerungseinrichtung
JP6711776B2 (ja) * 2017-03-30 2020-06-17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粉体回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059A (en) * 1977-02-10 1978-02-07 Jaham Mfg. Co., Inc. Grain probe
JPH069417Y2 (ja) * 1987-10-02 1994-03-09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レバー装置
JP3019367B2 (ja) 1990-06-21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547020Y2 (ja) * 1990-09-20 1997-09-03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粉状物質の移送装置
US5339871A (en) * 1993-05-04 1994-08-23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nd metering granular material
JPH0735436U (ja) * 1993-12-14 1995-07-04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吸引ノズル
JPH09254942A (ja) * 1996-03-19 1997-09-30 Dai Ichi Seiyaku Co Ltd 袋内の粉体吸引管
CN2260075Y (zh) * 1996-07-04 1997-08-20 易乃惠 组合式负压吸送机
JP4001356B2 (ja) 1999-11-08 2007-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引式粉体輸送装置
CN2431258Y (zh) * 2000-06-30 2001-05-23 易乃惠 吸送粉粒状物料的组合式负压吸送装置
JP4664481B2 (ja) * 2000-11-07 2011-04-06 ツカサ工業株式会社 粉体搬出装置
US6623538B2 (en) * 2001-03-05 2003-09-23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Sterile laminar airflow device
US6454141B1 (en) * 2001-07-25 2002-09-24 Coulter International Corp. Non-pressurized dry powder dispensing apparatus
JP4875261B2 (ja) 2001-09-03 2012-02-15 株式会社 ワイ・エム・エス 円筒形容器内の粉体を吸引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3341839A (ja) * 2002-05-27 2003-12-03 Denso Corp 粉体材料供給装置
JP2004142928A (ja) * 2002-10-28 2004-05-2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粉体材料の供給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5028285A (ja) * 2003-07-14 2005-02-03 Kurimoto Ltd 微小磁性物除去装置
JP2005225511A (ja) * 2004-02-12 2005-08-25 Ricoh Co Ltd 粉体充填装置及び粉体充填方法
ITMI20050538A1 (it) * 2005-04-01 2006-10-02 Techint Spa Metodo e apparato per il recupero della scoria di metallurgia secondaria -lf-e suo riciclo nel processo produttivo di acciaio tramite forno ad arco elettrico
JP200808684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Nippon Spindle Mfg Co Ltd ダスト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925298B2 (ja) * 2007-01-25 2012-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8138B2 (ja) * 2008-08-09 2014-03-1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粉粒体の吸引装置および吸引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905B (zh) * 2016-03-04 2021-03-02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及装设该装置的粉罐车以及吸料方法
CN107150905A (zh) * 2016-03-04 2017-09-12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及装设该装置的粉罐车以及吸料方法
CN106035302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刘柱源 一种电动喷微粒装置
CN107135840A (zh) * 2017-05-25 2017-09-08 巫溪县常青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花盆与花卉基质分离装置
CN107135840B (zh) * 2017-05-25 2019-09-13 巫溪县常青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花盆与花卉基质分离装置
CN109470816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料检测设备的测试样品收集排放装置
CN109470816B (zh) * 2017-09-07 2024-03-1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料检测设备的测试样品收集排放装置
CN108820888A (zh) * 2018-06-13 2018-11-16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电子分药设备上的药物输出装置
CN111762575B (zh) * 2019-04-01 2024-04-05 株式会社川田 粉粒体抽吸装置
CN111762575A (zh) * 2019-04-01 2020-10-13 株式会社川田 粉粒体抽吸装置
CN111392431A (zh) * 2020-03-04 2020-07-10 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
CN111392431B (zh) * 2020-03-04 2022-02-08 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吸料装置
CN111396911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 碳酸氢钠下料装置
CN112110209A (zh) * 2020-08-21 2020-12-22 阜阳九珍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鸡精生产设备的自动吸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5743A1 (en) 2012-09-27
US9126773B2 (en) 2015-09-08
JPWO2011070668A1 (ja) 2013-04-22
JP5516597B2 (ja) 2014-06-11
WO2011070668A1 (ja) 2011-06-16
KR20120114255A (ko)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324A (zh) 粉粒体的吸引装置、粉粒体的吸引系统以及吸引方法
WO2022027872A1 (zh) 锂电池生产中集检测及剔除ng品一体的装置
CN102087104B (zh) 航天器质量特性测量用三坐标转换机及测量系统
CN109239192B (zh) 一种高速列车车轮探伤检测装置
CN111842177A (zh) 一种基于结构光视觉的耐火砖检测控制方法
CN208026213U (zh) 一种圆柱体零件表面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06346235A (zh) 转向架组装装置
CN105527174B (zh) 一种生物软组织力学性能的测量装置
CN203643535U (zh) 软板自动测试设备
CN20663813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检测装置
CN105737781A (zh) 细长薄壁类工件专用三维测量设备
CN206954515U (zh) 一种装载于无人机的自动吸取装置
CN115125805A (zh) 一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US20230076189A1 (en) Automatic measuri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nd method
CN212903479U (zh) 一种非接触式雷达物位计综合检定装置
CN206057354U (zh) 一种加样仪
CN207318383U (zh) 一种大尺寸印制电路板缺陷检测仪
CN109212031B (zh) 一种列车车轮探伤检测方法
CN207759715U (zh) 一种大跨度搬运与堆垛机器人
CN207197503U (zh) 一种多功能校准仪
CN217587057U (zh) 一种钢材缺陷自动检测机
CN219311266U (zh) 一种爆破孔定位装置
CN205102740U (zh) 一种超薄型磁性组件厚度测试装置
CN216206913U (zh) 试剂自动定量加样仪器测试系统
CN220598076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平整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