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2727B -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2727B
CN102632727B CN201210030326.XA CN201210030326A CN102632727B CN 102632727 B CN102632727 B CN 102632727B CN 201210030326 A CN201210030326 A CN 201210030326A CN 102632727 B CN102632727 B CN 102632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cover cap
holding components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0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2727A (zh
Inventor
内野义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2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2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7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需要在装卸到图像形成装置里时所使用的底面开口部以外的特别的开口部,及对其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并包括容易地对图像形成装置的需要操作部位进行操作的防尘用罩盖。罩盖(6)对打印机(1)的底面(1a)以外的打印机(1)的全体进行罩盖,并形成为底面开口部(6a)被开放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形状由打印机本体(1A)和支持部件(7)来支持。支持部件(7)的底端部(7b)可以摇动地被支持在打印机本体(1A)的各侧面(1c)里,先端部(7a)对罩盖(6)的上角部(6c)进行支撑后可以摇动。在取出排纸盘(3)上的用纸(42)时,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来抓住先端部(7a),以轴(8a)为中心在反时针方向里沿移动轨迹(15)抬起和摇动到开放位置(P2)里后,罩盖(6)的前方侧的底面开口部端(6b)被抬起到超过排纸盘(3)上的用纸(42)的高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热感应式等的情报记录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绘图仪、文字处理机、印刷机,或具有它们的多个的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尤其是关于防止垃圾等尘埃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里后附着、堆积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的防尘用罩盖。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为了避免垃圾或粉尘等尘埃进入机内,或附着堆积在装置外面,有时需要覆盖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的形状的防尘用罩盖(以下简称为“罩盖”)。这种罩盖一般的是在装置不动作时使用,在动作时撤除的,特别的是在尘埃较多的环境下,有时也需要在机器动作中一直使用罩盖。于是,公知的防尘用罩盖有,通过将对形成在罩盖里的开口部进行开关的开闭机构设置为罩盖,可以在罩盖安装的情况下来进行机器的操作、用纸的取出、墨水的交换作业等(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防尘用罩盖的构成,即,无论打印机是运行还是不运行,为了一直防止尘埃堆积或附着到该打印机里,设置了能够对操作、点检或更换消耗品等所使用的开口部进行开关的开闭机构。
然而,在包括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为了覆盖防尘罩盖的开口部就需要设置开闭机构,从而造成罩盖的构成变得复杂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取出用纸,或供纸时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操作中需要从开口部将手伸入来进行操作,还会导致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34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和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需要在装卸到图像形成装置里时所使用的底面开口部以外的特别的开口部,及对其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并包括容易地对图像形成装置的需要操作部位进行操作的防尘用罩盖。
为了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同时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以下的特征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具有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需要操作的部位及设置面相向而对的底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罩盖部件,其对所述底面以外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进行罩盖,并具有底面开口部及可挠性;
可以摇动的支持部件,其底端部被支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里,其先端部对所述罩盖部件的一部分进行支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随着所述支持部件的摇动动作进行位移和变形,并通过将该罩盖部件的所述底面开口部端抬起到所述部位后,来开放该部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由柔软性的材料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中至少对应于所述部位的部分是由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片材载置机构,其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外,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被排出的片材,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件在所述摇动动作时,具有所述片材载置机构上的片材和所述底面开口部端的移动轨迹不相接触的长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片材载置机构,其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外,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被排出的片材,
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部件在与所述片材载置机构相向而对的部位里,以大致等于所述片材载置机构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尺寸的间隔,来设置从所述底面开口部端向上方延伸的两处切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底端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侧面里被支持为可以摇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端部的支持部里采用了滑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提供一种防尘用罩盖,其特征在于:
技术方案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里所使用的所述罩盖部件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防尘用罩盖。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实现并提供一种新的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即,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不需要在装卸到图像形成装置里时所使用的底面开口部以外的特别的开口部,及对其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并包括容易地对图像形成装置的需要操作部位进行操作的防尘用罩盖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
图1所示是从前方侧看到的显示本发明的第一的实施方式的罩盖安装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所示是说明该打印机机构部的全体构成的侧视图。
图3所示是该打印机机构部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4所示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罩盖及支持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及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5所示是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罩盖及支持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及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6所示是从前方侧看到的显示本发明的第三的实施方式的罩盖安装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7所示是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罩盖及支持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及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8(a)所示是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罩盖及支持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及打印机的侧视图,图8(b)所示是图8(b)的滑动机构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
1A    打印机本体(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2     供纸盘(需要操作部位、片材收容机构)
3     排纸盘(需要操作部位、片材载置机构)
4     操作盘(需要操作部位、操作部)
5     卡盒装填部
6、6A 罩盖(罩盖部件、防尘用罩盖)
6a    底面开口部
6b    底面开口部端
6c    上角部(罩盖部件的一部分)
6d    上部
6f    切口
7、7A 支持部件
7a    支持部件的先端部
7b    支持部件的底端部
8     安装部件
9     阻挡部件
10    液体卡盒
12    插销(滑动机构)
13    长孔(滑动机构)
15    支持部件的先端部的移动轨迹
17    罩盖的底面开口部端的移动轨迹
18    插销(滑动机构)
19    长孔(滑动机构)
33    打印车
34    液体排出喷头(图像记录机构、图像形成机构)
42    用纸(记录媒介、片材和片材状记录媒介)
51    搬送轮带(搬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包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对于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等中具有相同功能及形状等的构成要素(部件或构成部品等),只要不会造成混同,就在第一次说明后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来省略以后的说明。为了简化图及说明,即使是应该表示在图里的构成要素,对于该图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必要的构成要素,也会做适当的省略。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首先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所涉及的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的全体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从前方侧看到的显示本发明的第一的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罩盖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所示是说明同打印机机构部的全体构成的侧视图,图3所示是同打印机机构部的要部的平面图。这里,装置的前方侧对应于图2的右侧和图3的下侧。
图1-图3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是作为所谓的串列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打印机1如图所示地,包括作为包含有构成后述的打印机1的框体的框架及框体状的外装板等的打印机本体1A和用于装填作为放置在打印机本体1A里的片材的用纸的片材收容机构的供纸盘2,以及可以在打印机本体1A里自由装卸,用于堆放记录形成有图像的用纸的片材载置机构的排纸盘3。供纸盘2及排纸盘3的一部分露出在打印机本体1A的外侧里。如图1及图2所示,在排纸盘3的上方里形成了用于排出完成印字和图像形成的用纸(片材)的空间的排纸口3a。
在打印机本体1A的前面的一端部侧(供排纸盘部的侧方)里,设有从前面突出到打印机本体1A的前方侧里,并包括对用于装填和插入低于上面的液体卡盒的卡盒装填口(未图示)进行开闭的前罩盖5a的卡盒装填部5(参照图3),在该卡盒装填部5的上面是作为设置了操作键或显示器等的操作/显示部的操作面板4。
图1所示的罩盖6、支持部件7及安装部件8等将在后面详述。
如图3所示,在卡盒装填部5的前面侧里,设置了可以从打印机本体1A的前面侧向后方侧里插入后装填的多个的作为液体收容机构的液体卡盒10k、10c、10m、10y(以下,在不对颜色进行区别的时候称为“液体卡盒10”),该多个的液体收容机构分别收容了颜色各异的各色液体(墨水),如黑(K)墨水、青(C)墨水、品红(M)墨水、黄(Y)墨水等。液体卡盒10k、10c、10m、10y的构成是以纵向设置状态在横方向里并列后装填的。
在操作面板4里,在对应于各色的液体卡盒10k、10c、10m、10y的安装位置(配置位置)的配置位置里,配置了用于显示各色的液体卡盒10k、10c、10m、10y的剩余量为接近用完及用完时的各色的余量显示部。另外,在操作面板4里还配置了电源按钮、送纸/重新印刷按钮、中止按钮。
如上所述,打印机1是用户在与图1所示的打印机本体1A的前面相向而对的状态下,对供纸盘2的用纸补给、从排纸盘3来取出图像形成结束的用纸、操作面板4的各种按键等的操作、进行卡盒装填部5的操作等的前面操作型的装置布置构成。为了使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应该操作的部位可以列举有供纸盘2、排纸盘3、操作面板4、卡盒装填部5等。
在打印机本体1A里,如图3所示地,配设了构成框架20的左右的主侧板21A、21B以及后板24。在主侧板21A、21B里,如图3所示地,配设了横架的导向部件的主导杆31和从导杆32。通过这些主导杆31和从导杆32,来将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里保持为滑动自由,并通过未图示的主扫描马达,借助于时机轮带在图3的箭头方向(打印车主扫描方向)里移动扫描。
在打印车33里安装了如前所述地具有排出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等各色的液滴的多个的喷嘴列,也被称为记录喷头34的液滴排出喷头34。
另外,在打印车33里搭载了用于将各色的液体供给到各液体排出喷头34里的各色的液体罐35。在该各色的液体罐35里,借助于各色的具有可挠性的供给软管36,如前所述地,各色的墨水就从安装在卡盒装填部5里的各色的液体卡盒10得到补充供给。在卡盒装填部5里设置了用于对液体卡盒10内的液体进行液体输送的送液机构的供给泵组件。还有,供给软管36在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撑条29上通过保持部件37被保持。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地,作为用来对载置在供纸盘2的用纸载置部(压板)41上的用纸42进行供纸的供纸部,设置了从用纸载置部41将用纸42一页一页地分离后供送的半月滚轮形状的供纸滚轮43,和与该供纸滚轮43相向而对,并由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构成的分离垫44。该分离垫44被朝向供纸滚轮43侧里施力。
为了将供纸部供送来的用纸42送入到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下方侧里,在设置了引导用纸42的导向部件45、反转辊46、搬送导向部件47、具有先端加压滚轮49的按压部件48等的同时,还设置了用于将供送来的用纸42静电吸附后搬送到与各液体排出喷头34相向而对的位置里的搬送机构的搬送轮带51。
搬送轮带51是环状轮带,被绕挂在搬送辊52和张紧辊53之间,在轮带搬送方向(副扫描方向)里做环绕移动。
另外,还设置了用于对搬送轮带51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机构的带电辊56。该带电辊56被配置为与搬送轮带51的表层接触,并随着搬送轮带51的转动做从动转动。在搬送轮带51的内侧里,配置了对应于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印写领域的台板部的导向部件57。搬送轮带51借助于时机轮带通过未图示的副扫描马达带动的搬送辊52的转动驱动,在图3的轮带搬送方向里做环绕移动。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本体1A的背面部里,设置了两面印刷组件71。该两面印刷组件71具有将通过搬送轮带51的反方向转动而返回的用纸42取入后进行翻转,并再次供纸到反转辊46和搬送轮带51之间的功能。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地,作为在各液体排出喷头34处用于对被记录的用纸42进行排纸的排纸部,设置了用于从搬送轮带51分离用纸42的分离爪61、排纸辊62及排纸滚轮63,以及配置在排纸辊62的下方里的排纸盘3。
如图3所示,在打印车33的主扫描方向一方侧的非印字领域里,配置了包括对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喷嘴的状态进行维持并恢复的恢复机构的维持恢复机构81。
在该维持恢复机构81里设置了用于对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各喷嘴一起进行罩盖的各罩盖部件82、用于刮擦喷嘴面的刮板部件的刮擦刮板83,以及为了排出粘度增加后的记录液而对排出不用于记录的液滴的空排出时的液滴进行接受的空排出接受部84等。
通过上述维持恢复机构81的维持恢复动作而产生的记录液的废液,排出到罩盖部件82里的液体、或附着在刮擦刮板83里由刮擦清洁器(未图示)除去的液体、空排出到空排出接受部84里的液体(墨水)等,被排出到废液罐里后得到收容。
另外,如图3所示地,在打印车33的主扫描方向另一侧的非印字领域里,配置了为了排出记录中等粘度增加后的记录液而对排出不用于记录的液滴的空排出时的液滴进行接受的空排出接受部88,并在该空排出接受部88里设置了沿着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喷嘴列方向的开口89等。
根据图2及图3,来对如上述构成的打印机的全体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供纸滚轮43及分离垫44的联动动作,用纸42就从供纸盘2被一页一页地分离供纸了。朝向大致垂直上方里供纸来的用纸42由导向部件45引导后,被夹持搬送到搬送轮带51和反转辊46之间,并进一步通过搬送导向部件47来对其先端引导后,通过先端加压滚轮49来按压到搬送轮带51里,就变换了大致90度的搬送方向。
这时,通过未图示的副扫描马达,搬送辊52被转动驱动,搬送轮带51就得以在副扫描方向(轮带搬送方向)里环绕移动了。这时,从未图示的控制部的AC偏压供给部对带电辊56施加了正负输出相互交替的交变电压,使得搬送轮带51在环绕方向的副扫描方向里进行了正负以规定的宽度呈带状地被交替带电的交变的带电电压图样。
当用纸42被供送到该正负交替带电的搬送轮带51上时,用纸42就被吸附到搬送轮带51里,随着搬送轮带51的环绕移动,用纸42就在轮带搬送方向(副扫描方向)里被搬送了。
于是,通过在移动打印车33的同时根据图像信号来驱动各液体排出喷头34,就在停止的用纸42里排出液滴(墨水)后进行1行的记录,然后将用纸42搬送规定量后再进行下一行的记录。
然后,再次借助于搬送辊52的转动驱动通过搬送轮带51来搬送用纸42,这时,借助于可以摇动地被配设在张紧辊53和搬送辊52之间的分离爪61,从搬送轮带51分离后完成了印刷的用纸42就通过从动于排纸辊62的排纸滚轮(小齿轮)63来被搬送。通过收到记录完成信号或用纸42后端到达记录领域里的信号,来结束记录动作后,将用纸42排出到排纸盘3里。
在等待印字(记录)中,如图3所示地,打印车33被移动到维持恢复机构81侧里,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排出面通过罩盖部件82被罩盖后,通过将喷嘴保持在湿润状态里后来防止墨水干燥导致的喷出不良。另外,在将罩盖部件81罩盖在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排出面里的状态下,来进行通过未图示的吸引泵从喷嘴吸引记录液,并排出粘度增加后的液体(墨水等的记录液)或气泡的恢复动作。另外,在记录开始前、记录途中等,还进行排出与记录无关的墨水的空排出动作。由此,来维持各液体排出喷头34的稳定的排出性能。
还有,对于使用两面组件71来进行的两面印刷时的动作,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说明的必要而加以省略。
参照图1及图4,来对罩盖6、支持部件7及安装部件8等细部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图1所示排纸盘3表示的是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用纸没有被排出和载置时的状态。图4所示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罩盖6及支持部件7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6及打印机1的侧视图。
罩盖6是为了防止垃圾等的尘埃附着和堆积在打印机1里而设置在打印机1里的具有可挠性的片材状的罩盖部件,起到防尘用罩盖的功能(后叙的实施方式的图6及图7所示的罩盖6A也是同样的)。打印机1通常是借助于从打印机1的底面1a被突出地设置的被载置部1b来载置和设置到载置台或地板等设置面25里的。
罩盖6除了打印机1的底面1a,对打印机1的全体进行罩盖,构成了相对于底面1a而形成的底面开口部6a被开放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通过打印机本体1A和支持部件7来支持其形状。
因此,罩盖6可以通过用户的简单的操作来对打印机1进行装卸,即,从罩盖6的底面开口部6a侧来覆盖打印机1的上部地进行安装后,就可以仅通过用手抓起罩盖6的上部6d的操作,来进行从打印机1的取出和分离。
罩盖6优选如乙烯树脂(包括聚氯乙烯PVC等)等的具有可挠性和柔软性的材料和素材中,对应于支持部件7的动作可以位移和变形的素材。罩盖6的至少一部分或全体由透光性的材料和素材构成时,因为可以看到罩盖6的里面,所以方便从外面来操作。因此,在罩盖6里,至少在对应于为了从外部来使用打印机1而需要操作的部位如供纸盘2、排纸盘3、操作面板4、卡盒装填部5等部分里,以设置可以看见的透明部分为好。
罩盖6对应于从打印机本体1A的前方侧里延伸出来的排纸盘3,形成为排纸盘3一侧里有宽裕空间的突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罩盖6在从排纸盘3侧延伸出来的部位里,设置了形成为可以和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卡合的大致直角形状的作为罩盖6一部分的上角部6c。
支持部件7可以由截面为管状的树脂或金属材料来形成。支持部件7为了确保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用纸从排纸口3a被排出到配置在打印机本体1A的前面里的排纸盘3里时的空间,而成为对应于罩盖6形状的在打印机本体1A的前方里突出的形状,为了以单一部件来支持覆盖打印机1全体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罩盖6,采用的是与打印机本体1A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尺寸,俯视来看是槽型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持部件7的槽型两侧底端部7b借助于安装部件8可以摇动地被支持在打印机本体1A的各侧面1c里,先端部7a被构成为对罩盖6的一部分的上角部6c支撑后可以摇动。
支持部件7的两侧的底端部7b因为被支持为可以在固定于打印机1里的安装部件8的轴8a的周围摇动,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就如图4所示地,可以进行以轴8a为中心沿圆弧状的移动轨迹15进行的摇动移动。支持部件7的底端部7b被支持的支点的位置虽然可以设置在打印机1的任意的位置和地方,但是,为了以轴8a为中心来进行沿圆弧状的移动轨迹15的摇动移动,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地,以设置在排纸口3a的上侧里为好。
支持部件7在图1所示的初期位置P1里时,通过底端部7b抵接到从安装部件8向外侧里突出后形成的止挡部件9,就不会从初期位置P1的进一步下降。
安装部件8既可以是使用如双面胶等来固定到打印机1里,也可以借助于可以装卸的螺丝或嵌入式的夹具等来固定。另外,安装部件8并不是一定需要的,也可以是支持部件7的底端部7b被直接支持在打印机1里可以进行转动的构成。也就是说,相对于打印机1,支持部件7只要能够进行摇动动作就可以,并不特别地限定部件或机构。
通过将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以轴8a为中心,从图1及图4所示的支持部件7的初期位置P1在反时针方向里进行摇动动作,罩盖6就持续位移和变形,与先端部7a卡合的罩盖6的上角部6c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15被抬起,罩盖6的图中右侧前方的底面开口部端6b就被抬起到露出排纸盘3及排纸口3a等的上述需要操作部位的位置里,因为能够对配置在打印机1的前面的上述需要操作部位(供纸盘2、排纸盘3及排纸口3a、操作面板4、卡盒装填部5等)进行更宽的开放,在打印机1的操作及点检、或用纸及墨水等消耗品的补充及交换,以及排纸取出时,就可以不去除罩盖6,来进行该操作。
参照图4来补充说明上述构成及动作。用户在支持部件7位于初期位置P1的状态下,能够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来用手抓住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在取出排纸盘3上的用纸42时,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以一只手来抓住位于初期位置P1的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后,将支持部件7以轴8a为中心在反时针方向里沿圆弧状的移动轨迹15抬起和摇动到双点虚线所示的第一的开放位置P2(以下简称为“开放位置P2”)里,因为罩盖6连续位移和变形,罩盖6的前方侧的底面开口部端6b被抬起到超过载置在排纸盘3上的用纸42的高度后,就能够以另一只手来取出用纸42。
然后,在开放位置P2处,将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来抓住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的手松开后,支持部件7因为自身的自重而在顺时针方向里沿圆弧状的移动轨迹15返回到初期位置P1里,操作因为简单而变得方便。另外,在进行打印机1的点检、或用纸及墨水等消耗品的补充和交换时,就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来将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从开放位置P2进一步摇动至双点虚线所示的第二的开放位置P3(以下简称为“开放位置P3”),通过罩盖6的连续位移和变形,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抵接到打印机本体1A的上面里,可以对打印机本体1A的前面和上面一半部分进行更宽的开放和开口,所以就不会妨碍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装卸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里时,不需要除了一般使用的底面开口部6a以外的特别的开口部及对其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从而能够提供设置有容易地对打印机1的需要操作部位的供纸盘2、排纸盘3及排纸口3a、操作面板4、卡盒装填部5等进行操作的防尘用罩盖6的打印机1,以及打印机用的防尘用罩盖6。
通过以具有可挠性及柔软性的材料来构成罩盖6,就能够减小罩盖6全体的大小。
另外,由于罩盖6中至少对应于打印机1需要操作的部位的供纸盘2、排纸盘3及排纸口3a、操作面板4、卡盒装填部5等的部分是由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就能够确认罩盖6的里面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的实施方式。该图是对第二的实施方式中的罩盖6及支持部件7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6及打印机1的侧视图。
第二的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的实施方式相比较,不同点仅在于支持部件7在摇动动作时,将罩盖6前方的底面开口部端6b为不与在排纸盘3上排出和载置的用纸42(更严密的说法应该是打印机1可以使用的片材搬送方向里的最大尺寸的用纸)接触的大小适用到打印机6里。除此以外,第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都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5中,双点虚线17表示在摇动动作支持部件7时的罩盖6前方侧的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支持部件7的底端部7b至先端部7a的长度是在排纸盘3上排出和载置的用纸42不与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交叉的长度。
换句话说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持部件7,通过在摇动动作时,将具有使得排纸盘3上排出和载置的用纸42不与罩盖6的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17接触的长度,来明确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17,来明确规定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的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优点和效果之外,在取出排纸盘3上排出和载置的用纸42时,即使将支持部件7的先端部7a抬起到开放位置P2为止,因为罩盖6的底面开口部端6b不与排纸盘3上的用纸42接触,所以罩盖6就不会妨碍,而能够切实地从排纸盘3来取出用纸42,从而提高从排纸盘3取出用纸42的操作性。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6及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的实施方式。图6所示是从前方侧看到的安装有表示本发明的第三的实施方式的罩盖6的打印机1的侧视图,图7是对该第三的实施方式中的罩盖6A及支持部件7A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6A及打印机1的侧视图。
第三的实施方式与图5所示的第二的实施方式相比较,主要的不同点是以罩盖6A来代替罩盖6。除此以外,第三的实施方式的构成都与图5所示的第二的实施方式相同。
罩盖6A与罩盖6相比的不同点是在与排纸盘3相向而对的部位里,以大致等同于排纸盘3上的用纸42的宽度方向尺寸(更严密的说法应该是打印机1可以使用的片材宽度方向里的最大尺寸的用纸)的间隔,设有从底面开口部端6b向上延伸的两处切口6f。
在图5的第二的实施方式中,支持部件7的长度采用的是使得罩盖6前方的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17不与排纸盘3上的用纸42接触的长度,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罩盖6A前方的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17和排纸盘3上的用纸42交叉,只要设置上述的两处切口6f,由于因排纸盘3上的用纸42的接触而导致的罩盖6A的变形被限定于仅在两处的切口6f之间,所以在使得支持部件7A摇动动作时,罩盖6A就不会成为障碍。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与第二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和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得支持部件7短于第二的实施方式,从而能够使得罩盖6A全体的大小小于第二的实施方式的罩盖6。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的实施方式。图8(a)是对本发明的第四的实施方式中的罩盖6及支持部件7A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盖6及打印机1的侧视图。图8(b)是图8(a)的滑动机构的放大图。
第四的实施方式与图5所示的第二的实施方式相比较,不同点仅在于,以支持部件7A来代替支持部件7,以及在支持部件7A的底端部7b的支持部里采用滑动机构。除此以外,第四的实施方式的构成都与图5所示的第二的实施方式相同。
支持部件7A与图5的支持部件7相比,不同点仅是,在长孔19沿着支持部件7的长度方向而形成在底端部7b里的同时,从支持部件7A的里侧向打印机1的侧面1c内侧里突出地设置的插销12形成在底端部7b里。
在安装部件8里,不同点仅是,取代于轴8a,来将宽松嵌入到长孔19里后对支持部件7A在其长度方向里进行滑动导向的插销18从打印机1的侧面1c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同时,还形成有将支持部件7A的插销12宽松嵌入后,随着在支持部件7A的初期位置P1和开放位置P2之间的移动来引导插销12的长孔13。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以不同于第二的实施方式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用户在支持部件7A位于初期位置P1的状态下,能够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用手来抓住支持部件7A的先端部7a。在取出排纸盘3上的用纸42时,借助于罩盖6的上角部6c,以一只手来抓住位于初期位置P1里的支持部件7A(这时,固定的插销18嵌入并抵接到长孔19的图中右端里,而可动的插销12嵌入并抵接到长孔13的图中下端里)的先端部7a,将支持部件7A借助于两处的插销12、18在反时针方向里抬起和摇动时,在由固定不动的插销18引导的同时,可动的长孔19慢慢地向上方滑动,同时,由于可动的插销12和支持部件7A一起被固定不动的长孔13引导后进行滑动,支持部件7A的疑似摇动动作就得到了上述滑动机构的上述动作的限制。
随着这样的的支持部件7A的疑似摇动动作,由插销18支持的底端部7b至支持部件7A的先端部7a的尺寸逐渐变长,支持部件7A的先端部7a在具有接近于逐渐直线的移动轨迹15的同时,被抬起到双点虚线所示的开放位置P2处。同时,罩盖6位移和变形后,由于罩盖6前方侧的底面开口部端6b在具有接近于逐渐直线的移动轨迹17的同时,被抬起到超过载置在排纸盘3上的用纸42的高度,所以就能够以另一只手来取出用纸4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持部件7A的支持部,通过构成滑动机构的两组插销12、18和长孔13、19的组合来支持,比起第二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支持部件7通过轴8a被摇动支持的构成来,因为采用了上述滑动机构,支持部件7A的先端部7a的移动轨迹15就更接近于直线。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罩盖6前方侧的底面开口部端6b的移动轨迹17也接近于直线,能够使得初期位置1中从打印机1向前面突出的支持部件7A的长度短于图5的支持部件7,所以在具有与第二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和效果之外,还能够减小罩盖6全体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支持部件7A的底端部7b的支持部里使用了上述滑动机构(插销12、18和长孔13、19),但只要支持部件的先端部的移动轨迹15比起第一至第三的摇动支持来更接近直线,就可以不限定于该机构,而可以采用其它的公知的机构。
在第一至第四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支持部件7、7A的先端部7a和罩盖6、6A的上角部6c卡合的状态设定为初期位置P1,但不限于此,如果不是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优点和效果期待过高的话,即,如果是对通过支持部件7、7A的先端部7a的移动轨迹的范围的扩大来提高操作性可以不那么重视的话,也可以将支持部件7、7A的先端部7a和罩盖6、6A前方的底面开口部端6b卡合的状态设定为初期位置P1。
如上所述,本发明虽然对特定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等所示的例示,也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组合,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必要性和用途来构成各种实施方式、变形例或实施例。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也可以适用于打印机、热感式等的情报记录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绘图仪、文字处理机、印刷机等,以及具有其中多个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作为片材,不局限于用纸42,其包括可以使用的薄纸等能够通过喷墨方式或电子照相方式及热感记录方式等来图像形成和图像记录的所有的片材、记录媒介或被记录媒介。
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2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02891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8)

1.一种具有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需要操作的部位及设置面相向而对的底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罩盖部件,其对所述底面以外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进行罩盖,并具有底面开口部及可挠性;
可以摇动的支持部件,其底端部被支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里,其先端部对所述罩盖部件的一部分进行支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随着所述支持部件的摇动动作进行位移和变形,并通过将该罩盖部件的所述底面开口部端抬起到所述部位后,来开放该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由柔软性的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中至少对应于所述部位的部分是由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材载置机构,其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外,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被排出的片材,
所述支持部件在所述摇动动作时,具有所述片材载置机构上的片材和所述底面开口部端的移动轨迹不相接触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材载置机构,其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外,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被排出的片材,
所述罩盖部件在与所述片材载置机构相向而对的部位里,以大致等于所述片材载置机构上的片材的宽度方向尺寸的间隔,来设置从所述底面开口部端向上方延伸的两处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底端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侧面里被支持为可以摇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端部的支持部里采用了滑动机构。
8.一种防尘用罩盖,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里所使用的所述罩盖部件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防尘用罩盖。
CN201210030326.XA 2011-02-14 2012-02-10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2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8915 2011-02-14
JP2011028915A JP5782732B2 (ja) 2011-02-14 2011-02-1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727A CN102632727A (zh) 2012-08-15
CN102632727B true CN102632727B (zh) 2014-10-29

Family

ID=4565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03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2727B (zh) 2011-02-14 2012-02-10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7530B2 (zh)
EP (1) EP2487041B1 (zh)
JP (1) JP5782732B2 (zh)
CN (1) CN102632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2393B2 (ja) 2012-07-27 2018-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4283A (ja) 2012-07-27 2014-02-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15482B2 (ja) * 2013-02-18 2016-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US9108442B2 (en) 2013-08-20 2015-08-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862889A (zh) * 2014-04-04 2014-06-18 晏石英 一种无尘打印系统
US10183512B2 (en) * 2014-08-29 2019-01-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7074469B (zh) * 2014-10-24 2018-09-0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防尘盖
JP6720542B2 (ja) * 2016-01-14 2020-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0625522B2 (en) 2016-05-06 2020-04-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adding system, printer, cloth holder, and holder with cloth
US10632761B2 (en) 2016-05-06 2020-04-28 Ricoh Company, Ltd. Printer, cloth holder, holder with cloth, and cloth printing system
JP2017209896A (ja) * 2016-05-26 2017-11-3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7399172B (zh) * 2017-09-28 2019-04-26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防尘装置及打印机
JP6996202B2 (ja) * 2017-09-29 2022-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押さえ部の保持方法
EP3819125B1 (en) * 2019-11-11 2024-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78A (zh) * 1995-07-28 1997-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传真设备的防尘盖
CN1784128A (zh) * 2004-11-30 2006-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设备
EP2108517A1 (en) * 2007-01-31 2009-10-14 Kabushiki Kaisha Sato Label printer
CN101746163A (zh) * 2008-12-12 2010-06-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盖的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1057A (en) 1940-10-04 1943-02-16 Bishop Ellis Graham Typewriter case
US3180572A (en) * 1963-10-11 1965-04-27 Underwood Corp Adding machine cover mechanisms
JPS6032594B2 (ja) 1979-08-04 1985-07-2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ラインプリンタのアッパカバ−装置
JPH02271694A (ja) * 1989-04-13 1990-11-0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携帯用ケース
JPH0612940Y2 (ja) * 1989-07-14 1994-04-06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プリンタ用防水カバー
JPH08146692A (ja) * 1994-11-24 1996-06-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10060A (ja) * 1995-10-17 1997-04-28 Mitsue Kushima ファクシミリ器具のカバー
JPH09131812A (ja) * 1995-11-10 1997-05-20 Ricoh Elemex Corp 電気・電子機器の保護カバー
JPH11334175A (ja) 1998-05-26 1999-12-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又は情報記録装置用防塵カバ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又は情報記録装置
JP3317297B2 (ja) * 2000-01-05 2002-08-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防塵カバー
JP3885564B2 (ja) 2001-11-16 2007-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ユニット
US7300148B2 (en) * 2003-12-08 2007-1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exibly supported printer
JP2007160816A (ja) 2005-12-16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カバー開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26434A (ja) * 2006-11-17 2008-06-05 Ricoh Co Ltd 記録体積載装置、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8308B2 (ja) * 2007-04-23 2011-12-2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US7905670B2 (en) * 2007-10-29 2011-03-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osing printable media in a printer
JP2011240648A (ja) * 2010-05-20 2011-12-0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の防滴カバー、および防滴カバーの取付け位置指示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78A (zh) * 1995-07-28 1997-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传真设备的防尘盖
CN1784128A (zh) * 2004-11-30 2006-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设备
EP2108517A1 (en) * 2007-01-31 2009-10-14 Kabushiki Kaisha Sato Label printer
CN101746163A (zh) * 2008-12-12 2010-06-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盖的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7041A2 (en) 2012-08-15
US20120206552A1 (en) 2012-08-16
CN102632727A (zh) 2012-08-15
JP2012166449A (ja) 2012-09-06
US8727530B2 (en) 2014-05-20
JP5782732B2 (ja) 2015-09-24
EP2487041B1 (en) 2015-04-01
EP2487041A3 (en)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27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CN1923648B (zh) 供纸装置和包括它的图像记录设备
JP441995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0401207C (zh) 成像设备
EP1621357B1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CN101357546B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483553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22487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723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57764B2 (ja)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4228356B (zh) 记录装置
CN10384724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967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24718B2 (ja) 給紙装置
US8240842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7109944B2 (ja) 記録装置
CN10144500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000671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182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88773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回復装置
CN2794830Y (zh) 成像设备
CN1176890A (zh) 图像印制装置
JP4725315B2 (ja) 走査装置
JP745116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36208A (zh) 复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