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356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356B
CN104228356B CN201410270302.0A CN201410270302A CN104228356B CN 104228356 B CN104228356 B CN 104228356B CN 201410270302 A CN201410270302 A CN 201410270302A CN 104228356 B CN104228356 B CN 104228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dium
record
width
deliver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03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356A (zh
Inventor
田村哲也
隐岐成弘
白根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63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57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33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79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two or more separate sheets or strips of printing material being conveyed simultaneously to or through the printing zone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多个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能够减轻翻转搬送通道中的卡纸等问题。打印机(1)具备:装置主体(1A),其具备记录头(30);以及双面单元(12),其形成使从记录头(30)的一侧送来的纸张翻转的翻转搬送通道(R2)并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A)装卸。能够通过翻转搬送通道(R2)被搬送到与记录头(30)对置的区域的纸张宽度(例如A4短边宽度)比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宽度(例如A4长边宽度)小,在进行了记录的纸张在宽度方向上翘曲的情况下,该翘曲的程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其以具备向记录部输送介质的输送部和接受从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部的传真机、打印机等为代表。
背景技术
在以传真机、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已有这样的记录装置:其具有使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纸张翻转的翻转搬送通道,使进行了记录的记录纸张翻转,从而能够在第1面(正面)的基础上在第2面(反面)上进行记录。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记录装置构成为:将形成使记录纸张翻转的翻转路径的翻转辊设置在能够相对于记录装置主体装卸的弯曲翻转单元上,通过卸下该弯曲翻转单元而使装置内部的纸张搬送通道暴露。并且,在过去,例如具备记录部和供纸盒(第1输送部)的记录装置被实用化,其中,所述记录部从液体喷射头对作为片状的介质的一种的纸张喷射液体来记录包括文字、图形等的图像,所述供纸盒能够从载置台上向记录部连续地输送纸张,所述载置台能够将多张纸张以层叠状态进行载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06278号公报
使记录纸张翻转的翻转搬送通道与其他搬送通道相比曲率相对较大,在路径中途容易发生卡纸。并且,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记录纸张由于吸收了油墨而发生翘曲,而且由于是在这样的不平坦的状态下使纸张弯曲翻转,所以更容易发生卡纸,并且还容易产生偏斜。
在过去,提供了许多具备多个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记录装置,但对于具备多个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记录装置所特有的课题、更具体来说是翻转搬送通道中的卡纸等,并未特别考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在具备多个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记录装置中,减轻翻转搬送通道中的卡纸等问题。
并且,近年来,还有这样的记录装置:除了从供纸盒对记录部输送纸张以外,还具备手动插入输送部(第1输送部),所述手动插入输送部用于使用户能够通过手动插入将纸张一张一张地输送到记录部。在具备这样的手动插入输送部的记录装置中,构成为从供纸盒输送的纸张和从手动插入输送部输送的纸张被排出到相同的介质接受部。
因此,在记录装置中,由于从手动插入输送部输送的纸张和从供纸盒输送的纸张被同一介质接受部接住,所以从供纸盒和手动插入输送部双方输送的纸张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要相同。因此,为了增大能够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尺寸,需要以从供纸盒和手动插入输送部双方输送的纸张的最大宽度以上的宽度尺寸来形成介质接受部。其结果是,产生了介质接受部变大而记录装置大型化这样的课题。
另外,这样的情况在具备向记录部输送介质的至少2个输送部并且具有接受从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部的记录装置中大体是共同存在的。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向记录部输送介质的多个输送部,在增大能够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的同时抑制大型化。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第1输送部,其输送介质;记录部,其对介质进行记录;第1搬送路径,其从所述第1输送部朝向所述记录部搬送介质,对介质的正面进行记录;以及第2搬送路径,其为用于使对所述正面进行了记录的介质翻转而对反面进行记录的路径,所述第2搬送路径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宽度比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宽度小。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宽度比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宽度小,因此,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在宽度方向上翘曲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第2搬送路径中搬送该翘曲的程度小的介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所述第2搬送路径(使介质的正反面翻转的路径)中的卡纸的发生,或者能够减小其频率。
此外,以A4尺寸纸张作为介质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使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宽度为A4长边尺寸的情况下,A4尺寸纸张在以长度方向作为宽度方向的状态下在第1搬送路径中进行搬送(以下将其称作“A4横向搬送”)。另一方面,对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能够通过的介质的宽度比所述第1搬送路径小,因此,A4尺寸纸张以长度方向作为搬送方向进行搬送(以下将其称作“A4纵向搬送”)。即,由于通过第2搬送通道R2时为A4纵向搬送,所以与A4横向搬送相比能够抑制偏斜。此外,对于纸张后端侧的区域,由于再次到达记录部需要时间,所以能够促进油墨的干燥。
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具备使介质翻转的翻转路径,所述翻转路径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汇合。
本发明的第3方式在第1或第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的分支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位于执行记录时的介质搬送方向上游侧。
本发明的第4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装置的上下方向上,所述记录部所占有的区域和所述第2搬送路径所占有的区域至少一部分重合。
根据本方式,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记录部所占有的区域和所述第2搬送路径所占有的区域至少一部分重合,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上下方向尺寸。
本发明的第5方式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的分支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位于执行记录时的介质搬送方向下游侧。
本发明的第6方式在第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利用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的单元形成,所述装置主体具备所述记录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利用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的单元形成,所述装置主体具备所述记录部,因此,通过卸下所述单元,能够使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暴露,由此能够容易地除掉发生卡纸时阻塞的介质。
本发明的第7方式在第1~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输送介质的第2输送部,经由所述第2输送部输送的介质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汇合。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特征在于,在装置主体具备:记录部,其对介质进行记录;第1输送部,其具有所述介质的插入口,所述第1输送部能够将从该插入口插入的所述介质输送到所述记录部;以及第2输送部,其具有能够以层叠状态载置多张所述介质的载置台,所述第2输送部能够从该载置台上将所述介质输送到所述记录部,所述第1输送部设置在排出所述介质的一侧的相反方向侧,与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该介质的最大尺寸比与从所述第2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该介质的最大尺寸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可利用第1输送部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能够利用第2输送部向记录部连续地输送进行记录的频率高且宽度尺寸相对较小的介质。因此,例如,不需要增大记录装置所具备的介质接受部,因此,能够得到增大了可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抑制了大型化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介质排出口,所述介质排出口用于将进行了所述记录的介质排出到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介质排出口的宽度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宽度大。
根据该结构,即使从第1输送部输送宽度尺寸比从第2输送部输送的纸张大的纸张,也能够例如从宽度尺寸比介质接受部大的介质排出口排出到装置主体外。因此,能够得到增大了可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抑制了大型化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10方式为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接受从所述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部,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介质接受部的尺寸比能够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
根据该结构,在介质接受部,能够可靠地接受从第2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并且,能够利用抑制了大型化的介质接受部实现还能够接受从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11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介质排出口设置有介质支承部,所述介质支承部在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从重力方向侧支承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
根据该结构,在记录装置中,能够利用介质支承部从重力方向侧支承从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使其通过介质排出口。因此,能够将从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可靠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
本发明的第12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部形成有前端升起的倾斜部位,所述倾斜部位使从所述记录部朝向所述介质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逐渐向反重力方向侧上升。
根据该结构,在记录装置中,能够向反重力方向侧抬起从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使其在从记录部排出时通过介质排出口。因此,能够将从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顺畅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
本发明的第13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排出方向侧即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宽度相等的尺寸。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记录装置,并且能够利用与介质排出口相同宽度、即比第2输送部宽度宽的操作面板来抑制记录装置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薄型化。
本发明的第14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输送部为通过手动插入来输送介质的手动插入输送部。
本发明的第15方式中,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第2输送部为供纸盒,并且所述供纸盒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记录装置,并且能够实现可向记录部输送的介质的多样化。
本发明的第16方式在第1~第8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介质输送基准位置在中央。
根据本方式,所述输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介质输送基准位置在中央,因此,能够抑制介质在路径中途的偏斜。
本发明的第17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记录部具有移动体,所述移动体向片状的所述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将从收容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体送来的该液体引导至所述记录部,所述液体供给管具有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而跟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所述液体收容体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装置主体,并且能够得到可向记录部大量地输送液体的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6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卸下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双面单元并从后方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双面单元的立体图。
图9的(A)、(B)、(C)是示出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变化的图。
图10的(A)、(B)是示出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变化的图。
图11是示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液体喷射装置中对纸张进行印刷的印刷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从供纸盒和手动插入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的移动输送通道的剖视图。
图14是为了示出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介质排出口而将壳体局部剖掉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从供纸盒输送的纸张向介质接受部排出的排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从供纸盒输送的纸张向介质接受部排出的排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从手动插入输送部输送的纸张向介质接受部排出的排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从手动插入输送部输送的纸张向介质接受部排出的排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19的(a)、(b)是示出翻转单元从装置主体脱离的状态的状态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11:喷墨式打印机;1A、112:装置主体;2:记录单元;2a:单元装配区域;3:扫描单元;4:原稿罩;5、113:操作面板;6、141:手动插入罩(开闭盖);7:手动插入引导部;8、150:排纸接受托盘(介质接受部);9:输送辊;10:辊支承部件;11:转动轴;12:双面单元;12a:纸张导入口;12b:纸张排出口;13a、13b:纸支承体;14:锁定解除抓手;15:背面板;21:纸张检测传感器;23:分离斜面;24、161:中间辊(驱动辊);25A~25D:从动辊;26:搬送驱动辊;27:搬送从动辊;28:支承部件;29:墨架;30、120:记录头(记录部);31:排出驱动辊;32:排出从动辊;33:引导部件;34:引导部件;35:分隔板;36:辊支承部件;38:纸张检测传感器;39:纸张检测传感器;40:下层侧托盘;44:罩;45:上层侧托盘;P、P1、P2:记录纸张;116:介质支承部;117:倾斜部位;123:液体供给管;123a:变形可动部;132:载置台;140:手动插入输送部(第1输送部的一例);142:插入口;PA、PA1、PA2:纸张(介质的一例);KS:壳体开口部(介质排出口的一例);Z:反重力方向;LK: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它们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为前提,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3~图5是示出打印机1的纸张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图6是从后方侧观察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卸下打印机1的双面单元12并从后方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并且,图8是双面单元12的立体图,图9的(A)、(B)、(C)和图10的(A)、(B)是示出纸张输送路径和翻转搬送通道的变化的图。
另外,在各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和y方向是水平方向,其中x方向是纸张宽度方向,并且也是装置左右方向。此外y方向是记录区域中的纸张搬送方向,并且也是装置进深方向。此外,z方向是重力方向,也是装置高度方向。
以下,参照图1~图5对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要说明。在图1和图2中,打印机1在记录单元2的上部具备扫描单元3,该记录单元2在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纸张上进行喷墨记录,即打印机1构成为在喷墨记录功能的基础上具备扫描功能的复合机。
扫描单元3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记录单元2转动,通过转动能够获得关闭的状态(图1)和打开的状态(未图示)。
在扫描单元3中,上部的罩4是能够开闭的原稿罩,通过打开该罩4,能够显现扫描单元3的原稿台3a(图3~图5)。
在装置前表面中,标号5是操作面板,其构成为具备电源按钮、进行各种印刷设定/记录执行的操作按钮、以及进行印刷设定内容和印刷图像的预览显示等的显示部等。操作面板5被设置成能够倾斜,并能够保持预期的角度(姿态)。
在记录单元2的后方上部,标号6是能够开闭的手动插入罩,通过如图2所示那样打开该手动插入罩6,能够利用手动插入供给路径(后述)进行记录纸张的手动插入方式的供纸。当打开手动插入罩6时,后述的纸支承体13a、13b能够展开。手动插入罩6被设置成能够以转动轴6a(图6)为中心相对于后述的双面单元12转动。
接着,参照图3~图5对打印机1的纸张搬送路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备作为“第2输送部”的下层侧托盘40和作为“第2输送部”的上层侧托盘45,从该下层侧托盘40或上层侧托盘45一张一张地输送记录纸张。
能够收容多张记录纸张的下层侧托盘40和上层侧托盘45构成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即打印机1的介质收容部由多个介质收容托盘构成。下层侧托盘40和设在其上部的上层侧托盘45分别独立并能够相对于记录单元2装卸。
在图3~图5中,在下层侧托盘40内收容的纸张用标号P1表示,在上层侧托盘45内收容的纸张用标号P2表示(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作“纸张P”)。
上层侧托盘45在对接(突き当たり)位置即能够进行输送的位置(图3~图5)、和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滑动(移位)。在上述能够进行输送的位置,能够从上层侧托盘45输送纸张P2。在上述退避位置,能够从下层侧托盘40输送纸张P1。
标号44是在下层侧托盘40设置的能够开闭的罩,其构成为,通过如图3~图5所示那样打开该罩44而使下层侧托盘40、上层侧托盘45和排纸接受托盘8暴露于装置前表面侧。
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构成输送构件的输送辊9设置在以转动轴11为中心摆动的辊支承部件10,当上层侧托盘45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输送辊9与在下层侧托盘40内收容的纸张P1中的最高位的纸张接触并进行旋转,从而将该最高位的纸张P1从下层侧托盘40送出。
并且,当上层侧托盘45处于对接位置(能够进行输送的位置:图3)时,输送辊9与在上层侧托盘45内收容的纸张P2中的最高位的纸张接触并进行旋转,从而将该最高位的纸张P2从上层侧托盘45送出。
接着,在记录单元2中,在与下层侧托盘40和上层侧托盘45的前端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分离斜面23,在装配有下层侧托盘40的状态下,设置于下层侧托盘40的前端的止挡件41进入到比分离斜面23靠里侧的位置,从而在下层侧托盘40内收容的纸张前端成为能够与分离斜面23抵接的状态。
并且,在上层侧托盘45中,在该上层侧托盘45被定位在能够进行输送的位置的状态下,设置于上层侧托盘45的前端的止挡件(未图示)进入到比分离斜面23靠里侧的位置,从而在上层侧托盘45内收容的纸张前端成为能够与分离斜面23抵接的状态。
而且,从下层侧托盘40或上层侧托盘45送出的纸张P的前端与分离斜面23接触并向下游侧前进,由此进行应被输送的最高位的纸张P与第二位以后的纸张P的分离。
另外,在纸张输送路径中,在分离斜面23的位置设置有纸张检测传感器38,从而能够在该位置检测从下层侧托盘40和上层侧托盘45送出的纸张P的前端。因此,不拘束于因输送时的托盘不同所引起的输送路径长度的差异、以及因收容的纸张张数的多少所引起的输送路径长度的差异,即不拘束于因条件而不同的输送路径长度,能够把握纸张前端位置,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输送控制。另外,在图3~图5中,为了方便图示,光学传感器38和后述的光学传感器21、39描绘成示出配置位置的三角标记。
在分离斜面23的前方设置有利用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中间辊24,利用该中间辊24使纸张P弯曲翻转,并朝向装置前方侧。另外,标号25A、25B、25C是能够从动旋转的从动辊,至少纸张P被从动辊25A和中间辊24夹住,并被从动辊25B和中间辊24夹住,送往下游侧。
在中间辊24的前方,设置有利用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搬送驱动辊26、和与该搬送驱动辊26接触而从动旋转的利用辊支承部件36进行支承的搬送从动辊27,利用这些辊将纸张P送到构成“记录部”的记录头30的下方。
另外,在中间辊24的下方设置有用标号33表示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33形成中间辊24和搬送驱动辊26之间的纸张搬送路径。并且,标号34是形成引导部件33和搬送驱动辊26之间的纸张搬送路径的引导部件。并且,标号25D是为了进行双面印刷而将从搬送驱动辊26向上游侧(图3~图5中为左侧)返回的纸张P夹在与中间辊24之间的从动辊。
并且,在纸张搬送路径中,在辊支承部件36的位置、具体来说是搬送驱动辊26和搬送从动辊27的纸张夹住位置的上游侧附近,设置有纸张检测传感器39,在该位置能够检测纸张P的前端或后端的通过。
接着,喷出油墨的、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头30设置在墨架29的底部,该墨架29利用未图示的马达被驱动成在主扫描方向(图3~图5中为纸面正反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与记录头30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部件28,利用该支承部件28来限定纸张P和记录头30之间的间隔。而且,在支承部件28的下游侧设置有利用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31、和与该排出驱动辊31接触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32。利用记录头30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借助这些辊而朝向排纸接受托盘8排出。
位于上层侧托盘45的上部的排纸接受托盘8被设置成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马达而获得收纳于记录单元2的状态(未图示)、和向记录单元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图3~图5),通过成为向记录单元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能够接受进行了记录而被排出的记录纸张。
上述的输送辊9、中间辊24、搬送驱动辊26、墨架29、记录头30、排出驱动辊31这些控制对象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控制。控制部能够根据从在纸张搬送路径的各部配置的纸张检测传感器38、21、39等各检测构件接受的检测信号,来把握纸张位置和纸张尺寸。并且,在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能够把握在哪个的纸张检测传感器之间发生了卡纸。因此,能够向用户发出适当的提醒。
另外,纸张检测传感器38、21、3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光学传感器。各光学传感器构成为具备未图示的发光部和感光部。发光部向纸张放射检测光,感光部对该放射光中的从纸张或纸张搬送路径反射的成分进行感光。上述控制部通过从各光学传感器接收表示上述感光部的感光强度的信号,能够检测纸张前端或后端的通过。因此,在纸张搬送路径中,与各光学传感器对置的部分例如呈黑色,以使反射率与纸张的差异较大。
以上是纸张搬送路径上的主要的结构要素,纸张搬送路径除了输送从上述的下层侧托盘40或上层侧托盘45送出的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图3中虚线R1)之外,还具有使在第1面(正面)上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翻转的作为“第2搬送路径”的翻转搬送通道(图4中虚线R2)、以及经由作为“输送部”的手动插入引导部7进行手动插入供给的作为“第1搬送路径”的手动插入供给通道(图5中虚线R3)。
翻转搬送通道R2是下述时候发挥作用的搬送通道:反转驱动搬送驱动辊26,以记录时为纸张后端的一侧为前端朝向中间辊24和从动辊25D之间进行搬送,然后利用中间辊24使其翻转,再次送到搬送驱动辊26和搬送从动辊27之间(送到记录头30的一侧)。翻转搬送通道R2具备使纸张翻转的翻转路径。该翻转路径由中间辊24的外周面形成。另外,从图4可知,在反转驱动搬送驱动辊26而将纸张送入翻转搬送通道R2时,该纸张以描绘图4所示的轨迹的方式再次被搬送到记录头30的一侧。即,不需要进行路径切换的构件,实现了低成本化。
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是下述这样的手动插入供给通道:其一部分利用手动插入引导部7和纸支承体13a、13b形成,该手动插入引导部7通过打开后方上部的手动插入罩6而显现出,该纸支承体13a、13b支承被该手动插入引导部7引导的纸张P。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与翻转搬送通道R2中的翻转路径(由中间辊24的外周面形成的路径)汇合。
利用作为单元体的双面单元12形成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一部分。并且,双面单元12也形成翻转搬送通道R2。以下,对双面单元1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双面单元1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具备记录单元2和扫描单元3的装置主体1A装卸。因此,当纸张在双面单元12阻塞时,能够容易地除去纸张。如图6和图7所示,双面单元12设置在装置主体1A的背面侧,在装配状态下构成装置主体1A的背面。
在构成双面单元12的背面的背面板15的上部两侧设置有锁定解除抓手14。通过使这2个锁定解除抓手1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能够解除省略图示的锁定机构、即将双面单元12锁定到装置主体1A的机构的锁定,从而如图7所示地卸下。
图7中标号2a是在装置主体1A上装配双面单元12的装配区域。通过卸下双面单元12而使上述的引导部件33暴露。即,使比中间辊24靠下游侧的纸张搬送路径暴露。引导部件33构成全部上述的3个纸张搬送路径,因此通过卸下双面单元12,使上述的3个纸张搬送路径所共用的搬送路径部分暴露出来。
双面单元12构成为具备:上述的手动插入罩6、中间辊24、从动辊25A~25D、手动插入引导部7、背面板15和纸支承体13a、13b。纸支承体13a、13b收纳在背面板15的内侧,并能够沿垂直方向拉出。纸支承体13b收纳在纸支承体13a的内部,并能够沿垂直方向拉出。纸支承体13a在拉出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地成为倾斜姿态,从而支承被手动插入供给的纸张P。
另外,光学传感器21(图3~图5)相对于翻转辊24和从动辊25B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检测纸张,翻转辊24和从动辊25B即在经由手动插入引导部7供给的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中位于最靠上游侧的、夹住纸张的辊对。
由此,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即,软而薄的纸张有可能无法通过辊对的夹住位置,因此无法供给纸张。然而,光学传感器21相对于在经由手动插入引导部7供给的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中位于最靠上游侧的辊对,在靠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对纸张进行检测,因此,即使在供给了软而薄的纸张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对其进行检测。
并且,若根据检测到纸张而驱动翻转辊24,则纸张被可靠地送到下游侧,因此,即使是软而薄的纸张也能够被可靠地供给。
另外,当光学传感器21检测到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上的纸张时,打印机1的控制部(未图示)还能够利用光、声、或其他用户界面(在计算机上工作的打印机驱动器、设置于操作面板5的显示面板)向用户告知装置侧检测到了纸张。由此能够给予用户纸张被无问题地插入的放心感。
并且,在例如从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插入纸张不恰当的情况下,例如在记录执行中(但记录执行中的纸张后端已通过光学传感器21),经由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插入纸张,且光学传感器21检测到该纸张的情况下,打印机1的控制部能够中止纸张搬送动作。由此,能够防止插入的纸张经由中间辊24的旋转而被供给到搬送路径内。
并且这时,在中止纸张搬送动作的基础上,能够利用上述的用户界面,向用户发出错误消息、或催促除去插入的纸张的消息。
接着,对能够通过双面单元12的纸张宽度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收容在纸张盒40和纸张盒45中的纸张的最大尺寸严格上来说是信纸尺寸(215.9×279.4mm),但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将A4尺寸(210×297mm)作为能够收容在各盒中的最大尺寸的纸张进行说明。
在纸张盒40和纸张盒45中,以A4尺寸纸张的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来放置纸张(A4纵向搬送)。即能够在纸张输送路径R1中输送的最大纸张宽度(x方向宽度)为A4短边尺寸。
另一方面,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将A4长边尺寸作为能够输送的最大宽度,其中,A4长边尺寸(与A3短边尺寸相同)比能够在纸张输送路径R1中输送的最大宽度(x方向最大宽度)即A4短边尺寸(A4纵向搬送)大。并且,能够通过翻转搬送通道R2再次搬送到与记录头30对置的区域的最大宽度比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小,具体来说设定为与纸张输送路径R1相同的A4短边尺寸。即作为第2搬送路径的翻转搬送通道R2的宽度(x方向宽度)比作为第1搬送路径的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宽度小。
更具体来说,纸张输送路径R1中从各盒到纸张输送路径R1与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汇合位置(图3~图5中大致中间辊24的顶部:用标号K表示)的路径宽度形成与A4短边一致。翻转搬送通道R2从从动辊25A的位置到上述汇合位置K与纸张输送路径R1相同(利用纸张输送路径R1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通过翻转搬送通道R2的最大纸张宽度为A4短边尺寸。与此相对,上述汇合位置K的下游的路径宽度形成为与A4长边尺寸一致。对于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上述汇合位置K的上游的路径宽度也形成为与A4长边尺寸一致。
图8中标号12a表示双面单元12的纸张导入口(纸张输送路径R1和翻转搬送通道R2的纸张导入口),尺寸A表示A4短边尺寸。并且标号12b表示双面单元12的纸张排出口(纸张输送路径R1、翻转搬送通道R2、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共用),尺寸B表示A4长边尺寸(与A3短边尺寸相同)。图8中,白箭头表示向纸张导入口12a导入的纸张的导入方向,黑箭头表示从纸张排出口12b的排出的纸张的排出方向。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翻转搬送通道R2的宽度(x方向宽度)比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宽度(x方向宽度)小,因此,在进行了记录的纸张吸收油墨而溶胀、并在宽度方向上翘曲的情况下,其翘曲程度减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翻转搬送通道R2中的卡纸的发生,或者能够减少其频率。
此外,由于在通过翻转搬送通道R2时为A4纵向搬送,所以与A4横向搬送相比能够抑制偏斜。此外,对于纸张后端侧的区域,由于与A4横向搬送相比再次到达与记录头30对置的区域需要时间,所以能够促进油墨的干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记录部的记录头30和墨架29所占有的区域、和翻转搬送通道R2所占有的区域在装置高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合,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搬送通道R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大致完全处于记录头30和墨架29的占有区域内,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纸张输送路径R1和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纸张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输送基准位置被设定在中央。因此,能够抑制纸张在路径中途的偏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搬送通道R2的至少一部分利用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A装卸的双面单元12形成,因此,通过卸下双面单元12使翻转搬送通道R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图7),从而能够容易地除掉发生卡纸时阻塞的纸张。
并且,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双面单元12形成,因此,通过卸下双面单元12,不仅能够使翻转搬送通道R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还能使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图7),从而能够容易地除掉发生卡纸时阻塞的纸张。
图9的(A)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纸张路径。箭头K0表示记录执行时的纸张输送方向,而且表示所有纸张搬送通道共用的输送方向,箭头K1表示从纸张盒40、45送出的纸张的输送方向,箭头K2表示经由翻转搬送通道R2搬送的纸张的输送方向,箭头K3表示经由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供给的纸张的输送方向。并且,粗虚线表示路径宽度为A4短边尺寸的区间,双点划线表示路径宽度为A4长边尺寸(A3短边尺寸)的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9的(A)可知,翻转搬送通道R2从手动插入供给通道R3分支的分支部S(翻转搬送通道R2的入口)相对于记录头30位于记录执行时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图中右侧)。
图9的(B)是分支部S(翻转搬送通道R2的入口)相对于记录头30位于记录执行时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图中左侧)的例子。
并且,图9的(C)是分支部S(翻转搬送通道R2的入口)相对于记录头30位于记录执行时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图中右侧),并且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翻转搬送通道R2的占有区域不与记录头30和墨架29的占有区域重合的例子。
图9的(B)、图9的(C)中的粗虚线、双点划线、箭头K0、K1、K2的意思与图9的(A)所示的相同。
图10的(A)是“第1搬送路径”从托盘46搬送纸张时的搬送路径(箭头K1)。托盘46的纸张收容区域能够如箭头D所示那样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扩张,并且也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x方向)上扩张。例如,扩张前最大能够纵向地收容A4尺寸纸张,扩张后最大能够纵向地收容A3尺寸纸张(或横向地收容A4尺寸纸张)。并且,从托盘46送出的纸张在为A4尺寸的情况下以A4纵向或A4横向的方式送出,并且在为A3尺寸的情况下以A3纵向的方式送出。在该结构中,作为“第1搬送路径”的从托盘46搬送纸张时的搬送路径的宽度构成为比翻转搬送通道R2的宽度小。因此,在横向地供给A4尺寸纸张的情况和供给A3尺寸纸张的情况下,所述纸张不会被送入翻转搬送通道R2。
并且,图10的(B)是在最大能够纵向或横向地收容A4尺寸纸张的托盘40的基础上,具备最大能够纵向地收容A3尺寸纸张的托盘47的例子。在该结构中,从托盘40、托盘47双方送出的纸张经由共同的搬送路径(箭头K1、K4)。在结构中,“第1搬送路径”是从托盘40、46搬送纸张时的搬送路径(箭头K1、K4)。即,构成为从托盘40、47搬送纸张时的搬送路径的宽度比翻转搬送通道R2的宽度小。因此,在横向地供给A4尺寸纸张的情况和供给A3尺寸纸张的情况下,所述纸张不会被送入翻转搬送通道R2。
在以上的各个实施方式所示的情况下,翻转搬送通道R2的最大宽度都被设定得比其他供给通道的最大宽度小。因此,在进行了记录的纸张在宽度方向上翘曲的情况下,能够将该翘曲的程度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翻转搬送通道R2中的卡纸的发生,或者能够减少其频率。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形。例如,图9的(A)~(C)和图10的(A)、(B)所示的各实施方式(纸张搬送路径的组合)是一个例子,可以适当采取其他搬送路径的组合、即第1搬送路径和第2搬送路径的其他组合。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是具备记录部并从记录部排出记录后的纸张的装置,所述记录部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记录:对被输送的呈片状的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喷射液体来印刷包括文字、图形等的图像等。
如图11、图12和图19的(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具备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作为装置主体112,并且在该装置主体112的内部具备记录部120,该记录部120对纸张P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来记录图像等。而且具备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2插拔的作为第2输送部的一例的供纸盒130,该供纸盒130具有能够以层叠状态载置纸张P的载置台。
并且,在作为记录后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侧的、装置主体112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操作面板113,该操作面板113具备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部113a(例如液晶显示器)、操作部113b(例如操作按钮)等,所述菜单画面用于对记录部120进行操作。另外,在装置主体112的反重力方向Z侧即上表面侧,配设有能够利用罩部件115a开闭图像读取面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部115。
供纸盒130被配设成能够在该操作面板113的下方相对于装置主体112从与纸张PA的排出方向侧相同的前侧插拔,载置于载置台32的纸张P被送出并搬送到在插入方向里侧(后侧)配设的纸张搬送通道,并被供给到记录部20。
另外,如图19的(a)所示,在液体喷射装置111的与操作面板113相反的后侧具备作为装卸部件的翻转单元160,翻转单元160通过相对于装置主体112向后方拉出而从装置主体112分离并卸下。翻转单元160是这样的单元:具有形成向记录部120供给的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多个搬送通道,并且,在对纸张PA的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在该输送路径(搬送通道)中搬送纸张PA,而使纸张P的正反面翻转、即、使被记录面翻转。
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外,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除了从供纸盒130输送纸张PA以外,在装置主体112的与设置有操作面板113的前侧相反的一侧即后侧的上方部位还具备作为第1输送部的一例的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该手动插入输送部140用于通过手动插入来一张一张地向记录部120输送纸张PA。即,供纸盒130在装置主体112中被设置在排出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侧,而手动插入输送部140在装置主体112中被设置在纸张P的排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翻转单元160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将纸张PA中的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称作纸张PA1,并将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称作纸张PA2来进行区分。
关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在装置主体112上具备能够放入纸张P并插入的插入口142,并在装置主体112上以能够自如摆动的方式具备覆盖该插入口142的开闭盖141。如图11所示,在不利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进行纸张PA的供给的情况下,开闭盖141处于关闭的状态以不使灰尘等异物进入到插入口142。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利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向记录部120输送纸张PA的情况下,摆动开闭盖141而成为打开的状态,将纸张P插入到露出的插入口142并输送到记录部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以具有所谓两级拉出构造的方式具备能够从装置主体112拉出的支承板145、和能够从支承板145拉出的支承板146。而且,如图12所示,根据需要,通过分别拉出支承板145、146,能够从重力方向侧即下侧支承输送的纸张P。并且,插入口142的与该纸张PA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大小能够通过2个可动部件143进行调节,这2个可动部件143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
换句话说,通过调节2个可动部件143的间隔,能够将插入口142的宽度尺寸调节成适应于插入的纸张PA2的宽度尺寸。
并且,在翻转单元160中形成的纸张PA的输送路径内纸张PA成为卡纸状态的情况下,将翻转单元160从装置主体112拉出而进行卡纸处理。例如如图19的(b)所示,在输送路径中成为了卡纸状态的纸张P在从装置主体拉出了翻转单元160的状态下露出,因此作业者能够一边目视成为卡纸状态的纸张PA一边进行卡纸处理。
而且,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对从供纸盒130和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到记录部120的纸张PA进行记录。即,如图11所示,在装置主体112内的与记录部120对应的位置,架设有沿与输送的纸张PA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将其称作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未图示的引导框架。并且,在引导框架上以能够沿主扫描方向X移动的状态支承有作为移动体的一例的墨架124。墨架124随着未图示的墨架马达的驱动而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
在该墨架124的下表面侧支承有喷射油墨的液体喷射头125。并且,液体喷射头125随着墨架124的移动而移动,并且从移动的液体喷射头125对纸张PA喷射油墨。另一方面,纸张PA相对于液体喷射头125随着未图示的纸输送马达的驱动而在与主扫描方向X交叉的搬送方向(将其称作副扫描方向Y)上移动(间歇移动)。这样,在记录部120,利用墨架124的向主扫描方向X的移动、和纸张PA的向副扫描方向Y的移动这双方的移动而在记录部120对纸张PA进行记录(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部120进行记录时,收容油墨的多个作为液体收容体的油墨盒121装配于在装置主体112内的墨架124上设置的装配部,将油墨供给到液体喷射头125。另外,图11中图示了在墨架124仅装配有1个油墨盒121的状态,但通常在墨架124装配有多个油墨盒121。
或者,也可以如图1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从能够收容比油墨盒121多的量的油墨的液体收容体对液体喷射头125供给油墨。即,也可以构成为,在装置主体112外具备与装置主体112分体地形成的作为液体收容体的一例的油墨罐122,并将至少一部分的油墨从该油墨罐122经由能够流动油墨的液体供给管123供给到液体喷射头125。
另外,从油墨罐122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123通过在装置主体112上形成的未图示的间隙、贯通孔或切口部而从装置主体112外拉回到装置主体112内,从而能够向液体喷射头125供给油墨。即,液体供给管123将从收容有油墨的油墨罐122送来的该油墨导入到记录部120,并被配设成具有随着墨架124的移动而跟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123a。
操作面板113被安装成能够利用在其上方侧设置的旋转机构114而如图11中用箭头表示那样,以其下方侧能够向前方抬起的状态相对于装置主体112摆动。因此,操作面板113作为移位部件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供纸盒130的前表面安装有作为移位部件的一例的前面板131。前面板131被安装成能够利用在其下方侧设置的未图示的铰链构造而如图11中用箭头表示那样,以使上方侧向前方拉出的状态相对于装置主体112摆动。因此,前面板131也作为移位部件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作为构成液体喷射装置111的装置主体112的壳体部件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并且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而摆动。另外,操作面板113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与旋转机构114啮合的未图示的齿轮被同样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而自动地摆动。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装置主体112的主扫描方向X的宽度方向上,操作面板113的长度比前面板131的长度长。
因此,在前面板1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将构成壳体部分的一部分的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设置为与前面板131在外观上连续的壳体部分,使得在前面板131和装置主体112的壳体部分以不露出间隙或开口的方式连续。
在所述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的里侧(后侧),在装置主体112内设置有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收纳有介质接受部150,该介质接受部150具有用于接受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接受面151。关于该收纳空间,通过打开操作面板113和供纸盒130的前面板131两者,使与收纳空间的前表面部分相当的壳体开口部KS露出。换句话说,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的移位部件能够在壳体开口部KS未露出的闭塞位置和壳体开口部KS露出的敞开位置之间移位。
介质接受部150构成为,在使壳体开口部KS露出的状态下,即打开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两者的状态下,能够经由壳体开口部KS从装置主体112向纸张P的排出方向即前方拉出。并且,介质接受部150的反重力方向侧的上表面为接住排出的纸张P的接受面151,并且该接受面151位于壳体开口部KS中的打开前面板131而露出的开口部分。因此,如图12所示,接受面151的反重力方向Z的位置(高度)比在前面板13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的上端位置(高度)低。
此外,介质接受部150形成为:在接受排出的纸张PA的接受面151上,其拉出方向侧(副扫描方向Y侧)即前侧端部分152比其他部分向上方抬起,并且,该前侧端部分15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横向侧端部153成为比其他部分进一步向上方抬起的隆起部154。并且,在该隆起部154,在前侧端部分152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凹部155(参照图13),形成为在用户拉出介质接受部150时容易把持隆起部154(前侧端部分152)的形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接受部150能够通过用户的基于手动的操作而沿排出方向从装置主体112拉出、或者向装置主体112推入。另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与在该接受面151上设置的齿条156啮合的未图示的小齿轮的旋转驱动,使介质接受部150随着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的在敞开位置和闭塞位置之间的移位而自动地从装置主体112拉出、或者向装置主体112推入。
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通过从装置主体112拉出了介质接受部150的状态下的壳体开口部KS,被排出到位于装置主体112外的介质接受部150。因此,拉出了介质接受部150的状态下的壳体开口部KS作为能够供纸张PA通过的介质排出口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的上表面构成为,划分形成壳体开口部KS的一部分,并且位于比介质接受部150的接受面151靠上方的位置。
并且,虽未图示,但介质接受部150具备作为介质保持部的一例的碟片托盘部,该碟片托盘部载置(放置)并保持与从供纸盒130和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不同的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光盘。而且,在记录部120中对光盘的标签面进行记录(喷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使介质接受部150移动到在装置主体112中收纳的收纳位置,能够使碟片托盘部移动到记录部120(液体喷射头125)能够对光盘进行记录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3,对从供纸盒130和手动插入输送部140供给和搬送纸张PA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其中该纸张PA经由作为该介质排出口的壳体开口部KS向介质接受部150排出。
首先,对来自供纸盒130的纸张PA1的输送路径(搬送通道)进行说明,之后,对来自手动插入输送部140的纸张PA2的输送路径(搬送通道)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参照图11和图12进行了说明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在从供纸盒130输送纸张PA1的情况下,如图13中用虚线表示那样,利用供纸辊134从在供纸盒130的载置台132上层叠的多张纸张PA1中的最高位的纸张PA1起一张一张地送出到搬送通道135。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盒130除了纸张PA1的载置台132之外在其上方还具备至少一个具有另外的纸张的载置台的另外的供纸盒(未图示)。并且,利用供纸辊134从另外的供纸盒也是同样地将纸张送出到搬送通道135。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各供纸盒的情况下,称作“供纸盒130”。
被送出到搬送通道135的纸张PA1被夹持在图13中向箭头方向旋转的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2之间,并从搬送通道135向搬送通道136移动。在搬送通道136中移动的纸张PA1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3夹持,并从搬送通道136向搬送通道137送出。
之后,纸张PA1从搬送通道137向搬送通道138移动,在维持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3这一辊对夹持的夹持状态的状态下,纸张PA1的搬送方向的前端被纸输送辊165、166这一辊对夹持,从而被送到记录部120。这样,从供纸盒130起,纸张PA1被供纸辊134以及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2、163一张一张地连续地向记录部120输送,直到如图13中用实线表示那样成为被纸输送辊165、166夹持并搬送的状态。
输送到记录部120的纸张PA1在记录部120中进行向副扫描方向Y的搬送(间歇移动),并且,从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液体喷射头125对纸张PA1喷射油墨来进行记录。然后,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A1如图13中用箭头表示那样,搬送方向的前端被排纸辊167、168这一辊对夹持,从而从记录部120排出。
接下来,在利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纸张PA2的情况下,用户打开开闭盖141,将纸张PA2的前端插入到露出的插入口142(参照图14)。于是,被插入的纸张PA2的前端借助自重向重力方向移动,从而如图13中用虚线表示那样,纸张PA2从插入口142进入到搬送通道136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空间区域部分。
插入口142从反重力方向侧朝向重力方向侧形成为倾斜的方向。因此,从插入口142插入到搬送通道136的纸张PA2的前端部分相对于搬送通道136被斜着插入,由此在搬送通道136内顺畅地移动,并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3这一辊对夹持,从而被送出到搬送通道137。
之后,纸张PA2从搬送通道137向搬送通道138移动,在维持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3这一辊对夹持的夹持状态的状态下,纸张PA2的搬送方向的前端被纸输送辊165、166这一辊对夹持,从而被送到记录部120。这样,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起,纸张PA2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3一张一张地向记录部120输送,直到成为被纸输送辊165、166夹持并搬送的状态。
输送到记录部120的纸张PA2与纸张PA1同样地,在记录部120中进行向副扫描方向Y的搬送(间歇移动),并且,从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液体喷射头125喷射油墨来进行记录。然后,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A2与纸张PA1同样地,搬送方向的前端被排纸辊167、168这一辊对夹持,从而如图13中用实线箭头表示那样从记录部120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在纸张PA的双面上进行记录。即,在记录部120中对单面(正面)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A通过排纸辊167、168这一辊对反转而从记录部120向与副扫描方向Y相反的方向被搬送。然后,在搬送通道138中向相反方向搬送的纸张PA被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4这一辊对夹持,并被送出到搬送通道139。搬送通道139的下游侧与搬送通道135连接,被送出到搬送通道139的纸张PA进入搬送通道135,之后与来自供纸盒130的纸张PA的输送同样地再次被输送到记录部120。这时,被再次输送的纸张PA以正反面翻转的状态进行输送。即,在翻转单元160至少具有搬送通道135、136、137、13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地向记录部120输送的纸张PA中,能够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X)的最大尺寸为比能够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1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X)的最大尺寸大的尺寸。即,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将宽度尺寸比可从供纸盒130供给的纸张PA1大的纸张PA2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一张一张地通过手动插入而输送到记录部120。
并且,对于纸张PA1、和宽度尺寸比纸张PA1大的宽度宽的纸张PA2,在从记录部120排出时,均被排出到处于从收纳空间向装置主体112外拉出的状态的介质接受部15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介质接受部150,与排出的纸张PA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能够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以上、且比能够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的尺寸。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纸张PA1,A4尺寸是能够输送的最大尺寸,对于纸张PA2,比A4大的A3尺寸是能够输送的最大尺寸。
并且,如图14所示,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所通过的作为介质排出口的壳体开口部KS被设置为这样的宽度尺寸:纸张PA1自不用说,纸张PA2在从记录部120向介质接受部150排出时也能够通过,该宽度尺寸比介质接受部150大。即,壳体开口部KS在与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X上,以介质接受部150为中心在两侧具有相等的尺寸LK,并且以纸张PA2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以上的大小形成。而且,在壳体开口部KS,介质支承部116设置于装置主体112,该介质支承部116对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2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从重力方向(-Z)侧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介质支承部116位于被拉出的状态下的介质接受部150的宽度方向的两旁,并且形成为其上表面具有前端升起的倾斜部位117,该倾斜部位117使从记录部120朝向壳体开口部KS移动的纸张PA2从接受面151的高度逐渐向反重力方向Z侧上升。即介质支承部116形成为,通过使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倾斜部位117移动,而使其位于比在供纸盒130(前面板131)的宽度方向的两旁设置的作为壳体部分的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位117形成为一个连续面,但只要是至少沿排出方向连续的面即可。因此,倾斜部位117例如也可以是利用肋形成的多个分割面,所述肋沿排出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
接下来,参照图15~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1的作用、即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1的向介质接受部150的排出作用(图15、图16)、以及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向介质接受部150的排出作用(图17、图18)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5和图17中,未图示出用于使纸张PA的正反面翻转的从动辊164。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像这样不具备从动辊164而不具有纸张P的正反面翻转功能。
如图15和图16所示,从供纸盒130利用供纸辊134输送的纸张PA1在记录部120中进行了记录之后,如图15中用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记录部120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被排出的纸张PA1的排出方向前侧(副扫描方向Y侧)从介质接受部150的接受面151移动到隆起部154的两横向侧端部153的上表面,由此如图15中用实线表示那样成为沿隆起部154(两横向侧端部153)弯曲的形状。因此,即使在被排出的纸张PA1成为其前端部分比接受面151靠前方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该弯曲形状抑制向排出方向的移动,来利用介质接受部150接住被排出的纸张PA1。
并且,被介质接受部150接住的状态下的纸张PA1的与其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纸张整体被具有纸张PA1的宽度以上的尺寸的介质接受部150接住。因此,纸张PA1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从重力方向侧(下侧)受到支承,由此纸张PA1成为稳定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的状态。
另外,如图1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在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宽度尺寸与纸张PA1相同的纸张PA2(例如A4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纸张PA2也与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1的向介质接受部150排出的排出状态同样地被排出。因此,纸张PA2也成为稳定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7和图18所示,插入到插入口142而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在记录部120中进行了记录之后,从记录部120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被排出的纸张PA2如图1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其排出方向前端部与在介质接受部15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介质支承部116的倾斜部位117抵接。然后,如图17中用白色箭头表示那样,纸张PA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沿倾斜部位117从接受面151的高度被向上方抬起并朝向壳体开口部KS移动。其结果是,排出方向前端部的两侧沿倾斜部位117移动并被抬起至比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纸张PA2如图17中用实线表示那样,以不与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卡合的方式通过壳体开口部KS。这样,纸张PA2例如能够被恰当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而不会成为卡纸状态。
被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的纸张PA2的与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X)上的中央部分如图18所示地被介质接受部150接住。并且,即使在纸张PA2的排出方向(副扫描方向Y)的前端部分成为从隆起部154向前方比纸张PA1跃出得更多的状态的情况下,在介质接受部150,纸张PA2的比纸张PA2的排出方向的中间位置靠前方侧的部分也会被隆起部154的两横向侧端部153从重力方向(下侧)侧支承。换句话说,介质接受部150的拉出量被设定成,隆起部154(两横向侧端部153)在排出方向上的位置比纸张PA2的排出方向的中间位置靠前方侧。因此,纸张PA2成为稳定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的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1)能够增大可利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向记录部120输送的纸张PA(PA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能够利用供纸盒130向记录部120连续地输送进行记录的频率高且宽度尺寸相对较小的纸张PA(PA1)。因此,例如,不需要增大液体喷射装置111所具备的介质接受部150,因此,能够得到增大了可向记录部120输送的纸张PA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
(2)即使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宽度尺寸比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PA1)大的纸张PA,也能够从宽度尺寸比介质接受部150大的壳体开口部KS排出到装置主体112外。因此,能够得到增大了可向记录部120输送的纸张PA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
(3)介质接受部150的尺寸形成为纸张PA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以上、且比纸张PA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由此,在介质接受部150,能够可靠地接受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并且能够利用抑制了大型化的介质接受部A50实现液体喷射装置A11,该液体喷射装置A11还能够接受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
(4)作为介质排出口的壳体开口部KS在与纸张PA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介质接受部150为中心在两侧以相等的尺寸形成,因此,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将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经由壳体开口部KS以介质接受部150位于中心的方式排出。因此,能够以高的准确率利用介质接受部150接受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
(5)根据介质支承部116的倾斜部位117,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在纸张PA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使该纸张PA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反重力方向侧抬起,从而使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在从记录部120排出时通过壳体开口部KS。因此,能够使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在不与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卡合的情况下顺畅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
(6)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2从设置有介质接受部150的方向侧向记录部120输送记录张数多的从供纸盒130输送的纸张PA1。因此,例如能够得到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111:通过将纸张PA从记录部120排出的排出侧作为用户操作液体喷射装置111时面对的前侧,能够从前侧容易地进行纸张PA向记录部120的输送和记录后的纸张PA的回收。
(7)介质接受部150保持与从供纸盒130和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不同的介质并对该介质进行记录,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并且能够实现可记录的介质的多样化。
(8)在装置主体112的前表面侧配置的操作面板11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与壳体开口部KS的宽度相等的尺寸。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并且能够利用与壳体开口部KS相同宽度、即比供纸盒130宽度宽的操作面板113来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1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薄型化。
(9)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在对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使操作面板113和前面板131移位而使壳体开口部KS露出。另一方面,在未对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例如能够抑制异物等从壳体开口部KS进入到记录部120。
(10)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设置在作为装卸部件的翻转单元160,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并且即使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在搬送通道中成为卡纸状态,也能够使纸张PA与翻转单元160一起从装置主体112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地除掉成为了卡纸状态的纸张PA而进行卡纸处理。
(11)装卸部件为使向记录部120供给的纸张PA的正反面翻转的翻转单元160,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并且能够得到可对纸张PA的双面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装置111。
(12)具备多个供纸盒130,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111,并且能够实现可向记录部120输送的纸张PA的多样化。
(13)在装置主体112的外部配设有油墨罐122,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大型化的装置主体112,并且能够得到可向记录部120大量地输送油墨的液体喷射装置111。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纸盒130也可以不必在装置主体112中设置在向介质接受部150排出的纸张PA的排出方向侧即前侧。例如,供纸盒130也可以设置在手动插入输送部140所位于的装置主体112的后侧,或者设置在横向侧。并且,手动插入输送部140也可以不必在装置主体112中设置在纸张PA的排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例如,手动插入输送部140也可以在装置主体112中设置在供纸盒130所位于的前侧,或者也可以设置在主扫描方向X侧即横向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必具备操作面板113或前面板131作为能够在不使壳体开口部KS露出的闭塞位置和使壳体开口部KS露出的敞开位置之间移位的移位部件。例如,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在具备构成为壳体开口部KS为始终露出的状态的装置主体112的情况下,则不需要具备通过摆动等而能够移位的移位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质支承部116也可以不必形成倾斜部位117。例如,在构成为在利用排纸辊167、168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介质支承部116抵接的时刻,该纸张PA2的排出方向前端部的抵接位置位于比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介质支承部116的上表面也可以是大致水平的部位。或者,也可以是使朝向壳体开口部KS排出的纸张PA2逐渐向重力方向侧下降的前端下降的倾斜部位。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如下效果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5)。
(14)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能够从重力方向侧支承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使其通过壳体开口部KS。因此,能够将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可靠地排出到介质接受部1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必在壳体开口部KS的与纸张PA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介质支承部116。例如,在供纸盒130的宽度方向两侧不设置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而构成为壳体开口部KS直接露出的状态的情况下,不需要为了避免与装置主体部位112a、112b的卡合而抬起纸张PA2,因此也可以不设置介质支承部1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开口部KS也可以不必在与纸张PA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介质接受部150为中心在两侧以相等的尺寸形成。即,只要是在纸张PA2能够被介质接受部150接住的范围内,则壳体开口部KS也可以形成在相对于介质接受部150从中心向一个方向侧偏离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介质接受部150的与纸张P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优选为在沿着纸张PA的排出方向的方向上,下游侧的尺寸为上游侧的尺寸以下。这里省略了图示,但例如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在采用了2级式(多级式)的介质接受部50的情况下,使介质接受部150为这样的结构即可。
根据该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5)在介质接受部150,利用上游侧的宽度宽的部分接受排出的纸张PA2,因此,能够稳定地接受排出的纸张PA2的准确率增高。并且,抑制介质接受部150的面积不会变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1的大型化,并且还能够实现液体喷射装置111的成本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1也可以不必具备接受从记录部120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部150。例如,也可以不将介质接受部150以能够拉出的方式收纳于装置主体112,而是构成为与装置主体112分体。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接受从记录部120排出的纸张PA的介质接受部150作为与液体喷射装置111不同的装置。这样一来,能够得到可对尺寸大的纸张PA进行记录的小型的液体喷射装置1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必限定纸张PA1的最大尺寸为A4尺寸,纸张PA2的最大尺寸为A3尺寸。例如,可以是纸张PA1的最大尺寸为明信片尺寸,纸张PA2的最大尺寸为A5尺寸,也可以是纸张PA1的最大尺寸为A5尺寸,纸张PA2的最大尺寸为A4尺寸。总之,在与纸张PA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只要纸张PA2的尺寸比纸张PA1的尺寸大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纸张PA2的尺寸也可以比纸张PA1的尺寸小。在该情况下,排纸接受部也可以设置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例如装置主体A12的上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必在从手动插入输送部140输送的纸张PA2的输送方向上游端、即插入口142,设置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插入口142的开闭盖141、以及支承板145、1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质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以金属板、树脂板、布等作为材料的板状部件。即,只要是能够在搬送路径中进行搬送、且能够在记录部20中进行记录的部件,就能够作为介质而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1也可以是不将油墨盒搭载在墨架124上的脱离墨架型(off-carriage type)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将油墨罐122配设在装置主体112的内部。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仅将特定的颜色油墨配设在装置主体112的外部。
作为液体收容体的油墨罐122可以是能够注入油墨的所谓补充(refill)式,也可以是更换将油墨收容于包(袋)中而成的油墨包的所谓包更换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不限于液体喷射头125与墨架124一起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串行式的记录部120,也可以具备在固定液体喷射头125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纸张最大宽度范围的印字的行头(line head)式的记录部1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1可以是不具备图像读取部115的装置,也可以是与记录部120一起具备FAX装置、复印装置等功能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油墨吸收体设置在装置主体112的外部,该油墨吸收体用于吸收从纸张PA的端部脱离的油墨,并且回收为了维护液体喷射头125而排出的废油墨。
并且,进行记录的记录头也可以不是借助墨架而往复移动的类型,而是使用固定型、所谓行头型的记录头。
并且,从记录头喷出的液体即油墨的供给源可以是装配于墨架的油墨盒,也可以是设置于墨架外部的油墨收容体。墨架外部的油墨收容体可以设置在构成记录装置的外观的壳体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部。
另外,当从壳体外部向记录头供给油墨时,需要将用于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管拉回到壳体内部。因此,在壳体上设置孔或缺口,使油墨供给管从该孔或缺口通过即可。或者,也可以竖立凸台(boss)等,使得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于壳体的扫描单元、罩等开闭体不相对于壳体完全关闭,利用借助凸台形成的间隙而将管拉回到壳体内部。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油墨供给管的流路中的油墨的供给。

Claims (17)

1.一种记录装置,其对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1输送部,其输送介质;
记录部,其对介质进行记录;
第1搬送路径,其从所述第1输送部朝向所述记录部搬送介质,对介质的正面进行记录;以及
第2搬送路径,其为用于使对所述正面进行了记录的介质翻转而对反面进行记录的路径,所述第2搬送路径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
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宽度比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宽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具备使介质翻转的翻转路径,所述翻转路径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汇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的分支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位于执行记录时的介质搬送方向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记录部所占有的区域和所述第2搬送路径所占有的区域至少一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搬送路径分支开的分支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位于执行记录时的介质搬送方向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利用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的单元形成,所述装置主体具备所述记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输送介质的第2输送部,经由所述第2输送部输送的介质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汇合。
8.一种记录装置,其对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装置主体具备:
记录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
第1输送部,其具有所述介质的插入口,所述第1输送部能够将从该插入口插入的所述介质输送到所述记录部;
第2输送部,其具有能够以层叠状态载置多张所述介质的载置台,所述第2输送部能够从该载置台上将所述介质输送到所述记录部;
翻转搬送通道,其使从所述第2输送部送出的所述介质翻转,朝向所述记录部搬送介质;以及
供给通道,其使从所述第1输送部送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翻转搬送通道的所述记录部一侧汇合,使得在不翻转的情况下朝向所述记录部搬送介质,
所述第1输送部设置在排出所述介质的一侧的相反方向侧,
所述供给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翻转搬送通道的宽度,
与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该介质的最大尺寸比与从所述第2输送部输送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该介质的最大尺寸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介质排出口,所述介质排出口用于将进行了所述记录的介质排出到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介质排出口的宽度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宽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接受从所述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部,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介质接受部的尺寸比能够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排出口设置有介质支承部,所述介质支承部在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从重力方向侧支承从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部形成有前端升起的倾斜部位,所述倾斜部位使从所述记录部朝向所述介质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逐渐向反重力方向侧上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记录部排出的介质的排出方向侧即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宽度相等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输送部为通过手动插入来输送介质的手动插入输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输送部为供纸盒,并且所述供纸盒有多个。
16.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介质输送基准位置在中央。
17.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具有移动体,所述移动体向片状的所述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将从收容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体送来的该液体引导至所述记录部,所述液体供给管具有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而跟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所述液体收容体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
CN201410270302.0A 2013-06-17 2014-06-17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228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6342 2013-06-17
JP2013126342A JP6255729B2 (ja) 2013-06-17 2013-06-17 記録装置
JP2013-193370 2013-09-18
JP2013193370A JP6237995B2 (ja) 2013-09-18 2013-09-18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6A CN104228356A (zh) 2014-12-24
CN104228356B true CN104228356B (zh) 2016-09-21

Family

ID=5201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0302.0A Active CN104228356B (zh) 2013-06-17 2014-06-17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87694B2 (zh)
CN (1) CN104228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0657B2 (ja) * 2016-02-01 2020-07-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0498913B2 (en) * 2016-07-29 2019-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89667B2 (ja) 2018-04-05 2022-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077866B2 (ja) * 2018-08-27 2022-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346829B2 (ja) * 2019-01-30 2023-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247746B2 (ja) * 2019-05-21 2023-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358874B2 (ja) * 2019-09-20 2023-10-1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搬送システム、記録材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78816B (zh) * 2019-12-18 2020-12-15 泉州台商投资区五逸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打印模组的单-双面印刷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961A (zh) * 1996-12-12 1998-06-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成象装置
US6350072B1 (en) * 2000-02-24 2002-02-2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with plural mode integral module for document handling print output and print duplex inversion
CN1636756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758699A (zh) * 2004-10-08 2006-04-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881099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成像装置和方法
US7510278B2 (en) * 2005-03-04 2009-03-31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1074077A1 (ja) * 2009-12-15 2011-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2841314U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多功能外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278A (ja) 2002-09-17 2004-04-08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5628582B2 (ja) * 2010-07-29 2014-11-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0813A (ja) 2011-05-23 2012-12-10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958053B2 (ja) * 2012-04-27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961A (zh) * 1996-12-12 1998-06-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成象装置
US6350072B1 (en) * 2000-02-24 2002-02-2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with plural mode integral module for document handling print output and print duplex inversion
CN1636756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758699A (zh) * 2004-10-08 2006-04-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US7510278B2 (en) * 2005-03-04 2009-03-31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81099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成像装置和方法
WO2011074077A1 (ja) * 2009-12-15 2011-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2841314U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多功能外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87694B2 (en) 2016-07-12
US20140368594A1 (en) 2014-12-18
CN104228356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8356B (zh) 记录装置
CN107031187B (zh) 记录装置
US20070211131A1 (en) Image print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
JP2006321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31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96915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00223238A1 (en) Printing system and extension unit
JP2007329801A (ja)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2005099289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2014034203A (ja) 記録装置
US20230311549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2056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67959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899997B2 (ja) 記録装置
JP2006256077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330355B2 (ja) 記録装置
US20200329171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4015325A (ja)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WO2016021171A1 (ja) 複合装置
JP6255729B2 (ja) 記録装置
JP20020190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053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39234A (ja) 印刷装置
JP2023182990A (ja) 搬送ガイド、記録ユニ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23151939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