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2719A -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2719A
CN102602719A CN2012100195693A CN201210019569A CN102602719A CN 102602719 A CN102602719 A CN 102602719A CN 2012100195693 A CN2012100195693 A CN 2012100195693A CN 201210019569 A CN201210019569 A CN 201210019569A CN 102602719 A CN102602719 A CN 102602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thin slice
restrictions
throughput dir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5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2719B (zh
Inventor
大城敏明
森田哲弘
波津裕之
足立仁
井口健
川口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0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2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9Other means designated for special purpose
    • B65H2404/693Retractable guiding means, i.e. between guiding and non guid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1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一种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薄片输送装置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薄片输送路径空间的单侧引导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作为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以及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空间,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内侧,以构成高低不同的连接处。

Description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435559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涉及在输送印刷完毕的纸张或用于印刷的印刷纸张等薄片(sheet)的薄片输送装置中,具备配置在薄片输送途中的进行旋转开关的薄片引导部的结构的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输送印刷完毕的纸张或用于印刷的印刷纸张等薄片的薄片输送装置中,配置有用于限制输送的纸张的双面位置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是与形成沿着输送方向的输送路径空间的引导部件相对配置的结构,且为了容易进行去除卡纸或纸张输送路径的清洁等维护,而被设计为可旋转地开关单侧的引导部件的结构。
当在上述旋转开关的开关引导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开关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被固定的引导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处存在平面差异时,有时处于输送途中的纸张会发生卡纸。在纸张的前端部卷曲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上述这样的卡纸。
在从上述输送路径空间除去在上述连接部卡住的纸张时,旋转打开上述开关引导部件。然后,在卡纸处理结束后,使上述开关引导部件返回至原关闭位置。
当将上述开关引导部件保持在关闭位置时,为了在上述连接部处不产生平面差异而需要高精度的定位。作为开关引导部件的定位固定方法,提出有如下的定位固定部:将磁铁安装在开关引导部件上,并将上述磁铁磁性附着的铁等磁体安装在输送装置主体上,通过将上述磁铁磁性附着在上述磁体上,从而将上述开关引导部件以不能转动地方式固定在规定位置。
但是,为了在形成上述开关引导部件和上述固定引导部件之间的上述连接部的部分不产生平面差异,需要针对各个制品进行上述磁铁和上述磁体之间的位置调整,造成繁琐的作业。因此,希望提出不需要上述定位固定部本体且不需要定位调整就可以避免上述连接部处的卡纸的产生的纸张输送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薄片输送装置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薄片输送路径空间的单侧引导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作为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以及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空间,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内侧,以构成高低不同的连接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薄片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消去装置的概略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薄片输送装置中的薄片交接部的正视图,且图2示出了关闭旋转打开部件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1的薄片输送装置中的薄片交接部的正视图,且图3示出了打开旋转打开部件的状态。
图4是从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观察如图2所示的交接部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薄片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观察如图2所示的交接部时的立体图。
图6A、图6B分别是限制部的其他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引导部件的正视图,图7示出了关闭状态。
图8是打开图7的开关引导部件后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视图。
图9B是如图9A所示的开关引导部件的示意图。
图9C是连接部的其他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薄片输送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薄片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消去装置的概略正视图,图2及图3是表示图1的薄片输送装置中的薄片交接部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薄片交接部的关闭开关引导部件的状态,图3示出了薄片交接部的打开开关引导部件的状态。
消去装置1是用于消去例如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用消色油墨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从而可再利用图像消去完毕的薄片的装置。消色油墨具有如果以规定温度进行加热就消色的特性。
消去装置1在装置本体2内配置有用于向反S字形状的薄片输送路径3、加热部4等供电的电源部5。并且,在装置本体2的一侧部上配置有用于收容通过消色色调剂、油墨等消色色材形成有图像的薄片的供纸盒6,收容在供纸盒6内的薄片被提供给薄片输送路径3的输送上游端。
在薄片输送路径3的下段直线输送部7配置有加热部4,来自供纸盒6的薄片经由薄片输送路径3的交接部8输送给加热部4。加热部4形成有加热辊4A和加压辊4B加压接触的夹持部。
如虚线所示,薄片输送路径3将供纸盒6所收容的用消色色材印刷后的薄片从交接部8输送给加热部4的夹持部,并通过输送辊3a、3b将通过了上述夹持部后的消色完毕的薄片输送至排出辊3c,从排出辊3c排出至承载部9上。此外,也可以在进行排出时通过扫描仪检测薄片上的图像是否被消去。
参照图2至图5对交接部8的结构进行说明。
交接部8在薄片输送路径3的输送上游端配置的供纸部10和加热部4之间,将第一输送引导部12和第二输送引导部13上下相对配置,在第一输送引导部12和第二输送引导部13之间输送薄片。供纸部10由一对供纸辊11A、11B构成,将供纸盒6收容的薄片提供给加热部4,并将薄片交接给加热部4的夹持部。
下侧的第一输送引导部12构成为沿输送方向连续配置第一下部引导部件14以及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该第一下部引导部件14配置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配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第一下部引导部件14通过形成为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从而沿第一输送引导部12的表面输送输送来的薄片。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形成为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此外,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的输送方向上游端延伸至第一下部引导部件14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的下方位置。因此,越过第一下部输送引导部件14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的薄片被导向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在方向被改变为向上的同时被输送,从而被导向加热部4的夹持部。
上侧的第二输送引导部13由配置在输送上游侧的开关引导部件16、配置在输送下游侧的上部引导部件17构成。开关引导部件16具有沿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的引导本体部18。在引导本体部1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引导本体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臂19。如图4、图5所示,支撑部19通过支轴21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例如加热部4上固定的安装托架20上。引导本体部18将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向上折叠以提高刚性。并且,将该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作为用于限制开关引导部件16的关闭位置的限制部(stopper)。
上述引导部件17形成为沿与薄片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其作为将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23向上折叠以提高刚性的限制部。在开关引导部件16旋转至规定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被配置在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的外侧(上方),通过与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抵接,将开关引导部件16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和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构成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的开关引导部件16和上部引导部件17之间的连接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4在将开关引导部件16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后的状态下,从在输送路径空间7A内输送的薄片侧观察,形成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配置在内侧、将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配置在外侧的高低不同的构造。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连接部24的高低不同的构造是如下的构造:当将薄片S导向输送给开关引导部件16时,在与薄片S前端相对的方向上不存在薄片S的前端卡合的部分。
因此,如图2所示,在通过一对供纸辊11A、11B供给的薄片S的前端处于卷曲的情况下,在连接部24不存在与薄片S的前端挂住的部分。因此,薄片S的前端被导向上部引导部件17的引导面,进而向加热部4的加热辊4A和加压辊4B之间的夹持部移动,从而薄片S以不会卡纸的方式被加热部4进行消色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部24中的高低不同的构造形成为如下的构造: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配置在内侧,将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配置在外侧。但是,并没有在除连接点部24以外、开关引导部件16的引导面和上部引导部件17的引导面的输送方向的整个区域保持该配置关系。。例如,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引导本体部18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上方倾斜,还可以将上部引导部件17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向内侧倾斜。
并且,连接部24在将开关引导部件16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和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在输送方向上配置为重叠。
此外,连接部24并不仅是上述重叠构造,如图6A所示,还可以为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的端面和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的端面在输送方向上重合在同一位置的结构。此外,如图6B所示,还可以为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22的端面和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的端面在输送方向上具有间隙L1的结构。
在图6A及图6B中,构成为在引导本体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独立于引导本体部18地设置有限制部27、28。
如图6A所示的限制部27构成为:在引导本体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部,固定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的板材27A,在板材27A的前端部,通过粘结剂等固定了与上部引导部件17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23的端面抵接的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抵接部件27B。
如图6B所示的限制部28构成为:在引导本体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部固定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件28A,在支撑部件28A的前端部固定了与上述引导部件17的引导面抵接的抵接部件28B。抵接部件28B从引导本体部18的端面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
这样,设置于开关引导部件16的限制部以跨越宽度方向整个面的方式与上部引导部件17抵接,并将开关引导部件16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此外,也可以沿宽度方向具有适当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设置于开关引导部件16的限制部,在多个地方局部抵接于上述引导部件17。
上述引导部件17的折叠部25的前端部26被固定在加热部4的侧面。并且,如图4、图5所示,第二下部引导部件15将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的安装托架15A固定于加热部4。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一下部引导部件14将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的安装托架14A固定在装置本体上。
在交接部8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为了去除引起卡纸的薄片,需要将开关引导部件16的引导本体部18的输送始端侧向上方举起,开关引导部件16以支轴21为支点旋转,从而露出第一输送引导部12的输送面。然后,在去除引起卡纸的薄片之后,当将手离开开关引导部件16时,开关引导部件16向关闭方向旋转直至限制部抵接于上述引导部件17,并被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消去装置1中,收容在供纸盒6中的薄片由于并不是未使用过的而是已经印刷过实际使用过的,所以可能卷曲或端部弯折,从而容易产生卡纸。但是,上侧的第二输送引导部13中的连接部24由于作为不存在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薄片S的前端卡合部分的高低不同的构造,所以可以减少卡纸的发生。此外,通过将连接部24设计为高低不同的构造,从而不需要在规定的关闭位置对开关引导部件16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因此,当开关引导部件16旋转至规定的位置时,构成连接部24的开关引导部件16和上部引导部件17之间的端部彼此对置,维持相互抵接的状态,从而可以限制开关引导部件16的旋转,并将其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4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消去装置1,也可以适用于输送薄片的薄片输送装置。并且,输送的薄片可以适用与有无印刷没有关系的薄片,且不仅是纸张还可以是薄膜状的薄片。
第二实施方式
图7及图8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构成为通过配置在上游侧的第一输送部30将薄片S输送给薄片输送路径31,并将薄片S交接给配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32。第一输送部30由一对输送辊30A、30B构成,第二输送部32由一对输送辊32A、32B构成。
薄片输送路径31将用于引导薄片S的正反面的上方的第一输送引导部33和下方的第二输送引导部34相对配置,且在他们之间形成有输送路径空间31A。第一输送引导部33连续配置有配置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引导部件35、以及配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开关引导部件36。上游侧引导部件35相对于装置本体被固定,旋转开关开关引导部件36。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和开关引导部件36的上游侧端部38相对于输送路径空间31A,形成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被配置在开关引导部件36的上游侧端部38的内侧的高低不同构造的连接部39。
旋转开关的开关引导部件36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引导本体部4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38上安装有支撑臂41。支撑臂41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通过支轴42被安装在装置本体上固定的安装托架(未图示)上。并且,引导本体部40的输送方向后端部38构成与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抵接且将开关引导部件36定位在规定的关闭位置的限制部。此外,如图7所示,上述限制部为了可靠地与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抵接,也可以是折叠端部的构造、将U字形状等的槽部沿宽度方向形成在端部的构造,或者还可以将抵接部件43固定于上述限制部。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开关的开关引导部件36的限制部抵接的抵接部,可以使用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作为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抵接部,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构成为将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端部折叠且上述限制部沿宽度方向与折叠后的端部抵接的构造。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9与如图6A、图6B所示的连接部24同样地,限制部、以及构成与上述限制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端部间不重叠,他们可以沿输送方向碰在一起或者分离。
连接部39从输送路径空间31A观察,成为将上游侧引导部件35的下游侧端部37配置在开关引导部件36的上游侧端部38的内侧的高低不同的构造,但对于输送路径空间31A,无需跨越输送方向的总长地维持该高低不同的关系。
第三实施方式
图9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正视图,图9B是开关引导部件的放大图,图9C示出了连接部的其他结构。
如图9A所示的具备两面印刷功能(ADU:Auto Duplex Unit,自动双面器)的图像形成装置50包括:供纸盒部52,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51内将多个供纸盒52A上下配置;图像形成处理部53,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色调剂图像;无端循环的图像承载带54,对通过图像形成处理部53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以及转印部55,将图像承载带54上承载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薄片上。并且,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将印刷用的薄片输送给转印部55的薄片输送路径56,图像形成装置50配合转印定时将待机在对位辊57的薄片输送给转印部55。通过转印部55转印有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薄片被定影部58定影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后输送。在进行双面印刷时,经由转向输送路径59,被导向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输送路径的翻转输送路径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输送路径60在连续的一个引导部件上配置旋转开关的开关引导部件61。
旋转开关的开关引导部件61、和与开关引导部件61相邻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的固定引导部件62形成其连接部63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高低不同的构造。固定引导部件62被固定于装置本体。
本实施方式的开关引导部件61的规定的关闭位置是垂直方向,所以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开关引导部件16的自重无法被保持在规定的关闭位置,所以使用锁定部件64以保持在关闭位置。
关闭引导部件61将支撑臂66配置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端部65上。支撑臂66相对于装置本体通过支轴67被可旋转地支撑。
将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做成平坦面,将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做成折叠形状,以提高刚性。在开关引导部件61旋转到规定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和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重叠,相对于输送路径空间69,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位于并抵接于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的内侧。
此外,也可以将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做成平坦面形状,且还可以如图9C所示,在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上沿宽度方向安装有反圆柱状的抵接部70,将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形成为半管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连接部63的平面差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位于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的从输送路径空间69观察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连接部63上,从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到输送方向下游侧,不存在薄片的前端挂住的部分。因此,在与连接部63中的引导面接触的同时薄片的前端移动的情况下,薄片的前端顺利地通过连接部63,从而可以防止连接部63中发生卡纸。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面被印刷的薄片由于具有卷曲倾向,所以在翻转输送路径60中容易发生卡纸。但是,卷曲的薄片的前端在与连接部63的引导面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有朝向输送路径空间69的外侧扩大的高低不同的构造。因此,当薄片的前端通过开关引导部件61的下端部65时,卷曲的薄片的前端越过固定引导部件62的上端部68的引导面,直接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的构造只是例示,对于沿输送方向连续配置的引导部件的连接部,只要从输送路径空间观察,下游侧的引导部件的输送上游侧端部位于上游侧引导部件的输送下游侧端部的外侧且形成为部分扩大的高低不同的构造即可。并且,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是上游侧的引导部件或下游侧的引导部件即可。
此外,为了限制开关旋转的引导部件越过规定的关闭位置旋转,利用另一个引导部件的端部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造只是例示,如果可以维持上述高低不同的构造,则构成连续的引导部件的连接部的端部彼此的构造是怎样的构造都可以。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用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只要在不脱离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要点内,同时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记载的发明以及与其同等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薄片输送路径空间的单侧引导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作为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以及
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空间,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内侧,以构成高低不同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制部,在所述连接部,通过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抵接位置和相互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构成的所述连接部的高低不同部分上,设置有限制部,通过使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彼此沿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薄片宽度方向连续地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彼此沿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薄片宽度方向在多个地方局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两者或任一个形成为高刚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在旋转开关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引导部件的端部上设置限制部件。
9.一种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片输送路径;
供给部,配置在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将用消色色材印刷后的印刷薄片提供给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下游侧;
加热部,配置在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对提供给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所述印刷薄片进行加热以消色;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所述薄片输送路径中的薄片输送路径空间的单侧引导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作为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以及
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空间,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内侧,以构成高低不同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制部,在所述连接部,通过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抵接位置和相互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构成的所述连接部的高低不同部分上,设置有限制部,通过使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彼此沿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薄片宽度方向连续地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彼此沿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薄片宽度方向在多个地方局部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端部两者或任一个形成为高刚性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在旋转开关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引导部件的端部上设置限制部件。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片输送路径,将印刷纸张向印字部输送;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所述薄片输送路径中的薄片输送路径空间的单侧引导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配置有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个作为旋转开关的引导部件;以及
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空间,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内侧,以构成高低不同的连接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制部,在所述连接部,通过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抵接位置和相互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第一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构成的所述连接部的高低不同部分上,设置有限制部,通过使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引导部件的端部抵接,所述限制部将所述旋转开关的任一个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限制到关闭位置。
CN201210019569.3A 2011-01-24 2012-01-20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2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5559P 2011-01-24 2011-01-24
US61/435,559 2011-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719A true CN102602719A (zh) 2012-07-25
CN102602719B CN102602719B (zh) 2015-12-23

Family

ID=4652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56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2719B (zh) 2011-01-24 2012-01-20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22002850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99575U (zh) 2011-01-24 2012-01-20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2850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99575U (zh) 2011-01-24 2012-01-20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66941B2 (zh)
JP (1) JP5555683B2 (zh)
CN (2) CN10260271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92A (zh) * 2012-11-09 2014-05-21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6919019A (zh) * 2013-09-12 2017-07-0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645126A (zh) * 2019-10-09 202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6941B2 (en) * 2011-01-24 2013-06-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era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71233A (ja) * 2011-02-22 2012-09-10 Toshiba Tec Corp リライトプリンタ
JP2016132570A (ja) * 2015-01-22 2016-07-2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7454940B2 (ja) * 2019-12-19 2024-03-25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7784A (en) * 1994-05-16 1998-03-17 Fuji Xerox Co., Ltd. Paper feeder
JP200607886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oshiba Corp 画像の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
JP2009083940A (ja) * 2007-09-27 2009-04-23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4451A (ja) * 2009-04-27 2010-11-11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499575U (zh) * 2011-01-24 2012-10-24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3670B2 (ja) * 1987-04-03 1996-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ト給送装置
JP4866678B2 (ja) * 2006-08-21 2012-02-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48871B1 (ko) * 2006-09-13 2013-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원고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965317B2 (ja) * 2007-04-05 2012-07-04 ニスカ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5020018B2 (ja) * 2007-10-02 2012-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US8441508B2 (en) * 2009-06-15 2013-05-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for erasing image on sheet while carrying shee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7784A (en) * 1994-05-16 1998-03-17 Fuji Xerox Co., Ltd. Paper feeder
JP200607886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oshiba Corp 画像の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
JP2009083940A (ja) * 2007-09-27 2009-04-23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4451A (ja) * 2009-04-27 2010-11-11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499575U (zh) * 2011-01-24 2012-10-24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92A (zh) * 2012-11-09 2014-05-21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802492B (zh) * 2012-11-09 2017-07-14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6919019A (zh) * 2013-09-12 2017-07-0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645126A (zh) * 2019-10-09 202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99575U (zh) 2012-10-24
JP5555683B2 (ja) 2014-07-23
US20120188324A1 (en) 2012-07-26
JP2012153533A (ja) 2012-08-16
US8466941B2 (en) 2013-06-18
CN102602719B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9575U (zh) 薄片输送装置、消去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716934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用紙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360820B2 (en) Single blower providing cooling and air knife
JP6759602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4190A (ja) 用紙加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103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577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74177B2 (ja) 定着装置
JP20111862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693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ositional adjustment in image formation
JP5673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4381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87850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4216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0474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577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ain ribs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sheets of plural sizes and sub-rib lower than main rib
JP20120936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33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20272B1 (en) Sheet feeder having curved calibration strip
US9132979B1 (en) Shuttling nip set for media sheet inversion
JP2010235258A (ja) 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6752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99271B2 (ja) 画像形成機構
JP5565140B2 (ja)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48421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